杭州西湖中英文导游词(共11篇)(共11篇)
1.杭州西湖中英文导游词 篇一
West Lake
Lying in Hangzhou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 West Lake is a world famous tourist spot. Embraced by green hills on three sides, the lake covers an area of 5.6 square kilometers and has a perimeter of 15 kilometers.
The whole lake is divided into 5 sections, namely the Outer Lake, North Inner Lake, Yue Lake and Little South Lake, by Gu Hill, Sudi Causeway, Baiti Causeway and Ruangong Mound.
The name of West Lake was fixed as early as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Before the Tang Dynasty, the lake had various names such as Wulin Water, Mingsheng Lake, Jinzhong Lake, Longchuan, Qianyuan, Qiantang Lake, and Shang Lake, etc.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the Chinese renowned poet Su Dongpo wrote a poem to praise the West Lake and compared it to Xizi, a Chinese legendary beauty. Since then, the West Lake has another elegant name Xizi Lake.
The beauty of the West Lake lies in its lingering charm that survives the change of seasons in a year and of hours in a day. Among its beautiful sights, the most famous sites are the Ten Sights in West Lake and the Ten New Sights in West Lake, which are known as the Double-Ten Sights in West Lake. The Ten Sights in West Lake are Melting Snow at Broken Bridge(断桥残雪), Spring Dawn at Sudi Causeway(苏堤春晓), Sunset Glow over Leifeng Hill(雷峰夕照), Lotus in the Breeze at Crooked Courtyard(曲苑风荷), Autumn Moon on Calm Lake(平湖秋月), Listening to Orioles Singing in the Willows(柳浪闻莺), Viewing Fish at Flowers Harbor(花港观鱼), Evening Bell at Nanping Hill(南屏晚钟), 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三潭印月), and Twin Peaks Piercing the Clouds(双峰插云). The Ten New Sights in West Lake are Dream Spring of Hupao(虎跑梦泉), Tea-tasting at Dragon Well(龙井问茶), Gem Bathed in Flowing Rosy Clouds (宝石流霞), Heaven Wind over Wushan Mountain(吴山天风), Scud over Yuhuang(玉皇飞云), Yellow Dragon Spitting Greenness(黄龙吐翠), Rains of Sweet-scented Osmanthus Over Hills (满陇桂雨), Trees in Mist by the Nine Rivulets (九溪烟树), Ruan Mound in Green(阮墩环碧), Cloud Dwelling and Bamboo Path (云栖竹径).
The West Lake is also famous for its historical flavor with numerouscelebrities. National heroes Yue Fei, Yu Qian, Zhang Ruoshui and Qiu Jin were all buried along the West Lake, leaving their illustrious names and noble spirits in the green hills and blue waters. Moreover, many ancient poets and artists, such as Bai Juyi, Su Dongpo, Liu Yong and Pan Tianshou, had also left countless famous writings.
2.杭州西湖中英文导游词 篇二
随着中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外交流与合作机会日益增多。目前英语是世界第一通用语, 涉外英文导游在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 由于中西方文化形态、语言习惯、社会价值和认知模式的巨大差异, 导游接待过程中跨文化、跨语言的语用失误时有发生, 严重地影响了导游的服务质量。本文将以近年来关于语用失误的一些重要理论为依据, 对桂林涉外英文导游语用失误的实例进行调查分析。英国语言学家Thomas (1995:23) 认为, 语用失误是指“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根据Thomas的观点, 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言语用失误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与社交语用失误 (sociopragmatic failure) 。语言语用失误指学习者将本族语中某一词语或结构套用到目标语而造成的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语用错误, 涉及哪些话该讲, 哪些话不该讲, 人际关系的远近, 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均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有关。本文以Jenny Thomas (1983) 跨文化语用失误理论为理论背景,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对桂林英文导游语用失误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问题
1. 有经验的英文导游比初涉旅游接待的导游出现的语用失误少吗?
2. 针对两种语用失误形式, 涉外英文导游出现哪种语用失误几率较大?
(二) 研究受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桂林中国国际旅行社、桂林杉湖国际旅行社、桂林明珠康辉国际旅行社和桂林海外旅行社的126名涉外英文导游。这126名导游的工作年限为1至15年不等;年均接团量27至93个团不等;其中有61名导游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15名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13名通过非英语专业6级考试, 19名通过非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11名托福成绩在570分以上, 7名导游雅思成绩超过6.3分;此外, 77名导游每年收到感谢信10次以上, 49名每年最多收到过10次感谢信。本文根据他们的经验度将所有受试分为两组 (Group 1and Group 2) :
(引自Brown&Levinson 19781:137)
通过计算得到126个经验度的数据, 它们介于0和1之间, 即An∈ (0, 1) (n=1, 2, ..., 126) , 经验度越接近1意味着导游越有经验。其中67名英文导游的经验度介于0-0.5之间, 59名介于0.5-1之间, 因此笔者将受试导游分为两组G1: (0, 0.5) 和G2: (0.5, 1) , 即67名经验欠缺的导游 (G1) 和59名经验丰富的导游 (G2) 。
(三) 调查过程
此项调查采取问卷答题形式, 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观题, 主要是了解受试者的基本情况, 如工作背景及语言能力等问题;第二部分包括30道客观题, 旨在测试导游语用失误的发生频率。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笔者随后参阅了所有受试导游的个人信息及接团反馈表等相关资料 (问卷表内容参见表1) 。
三、数据分析及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语用失误的确存在于英文导游的交流过程当中。如图1所示, G1和G2的平均语用失误率分别为24.24%和14.85%, 这就表明G2对语用问题的回答比G1表现得好, 由此可以得出有经验的英文导游比经验欠缺的导游所出现的语用失误少。在图2中, G1和G2的平均语言语用失误率分别为21.23%和13.53%, 而社会语用失误率平均为27.25%和16.16%;由此可以得出, 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英文导游还是经验欠缺的导游都更容易犯社会语用失误方面的错误。何自然和冉永平 (2009:267) 认为, 社会语用失误与语言使用的社会条件有很大的关联。由于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对什么是适当的语言行为持不同的观点, 这是导致社会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
(一) 语言语用失误原因
1. 母语文化的负迁移
以问卷的第4题为例, G1和G2的语用失误率分别为15.65%和9.33% (见表2) 。
该问题的正确选择应该是“My pleasure”。在英语中, “Never mind”多用于答复他人表示道歉的话语, 而英文导游将“Never mind”和中文的“不用谢”错误地等同起来, 于是造成了语用言语失误。
对于第17题, G1中47.29%的导游选择了A选项“please follow me”, G2的语用失误也高达38.31% (见表2) 。
他们的语用错误在于将源语语义信息和句法结构机械性地移植到目标语中, 属于典型的文化负迁移现象。我们将跨文化交际当中母语文化模式对第二语言的干扰称为文化的负迁移。正如盛炎 (1990) 所说, 人们在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中, 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我认同, 这种自我认同跟第一语言的学习息息相关,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 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 形成一种自我疆界 (转引自廖剑2002) 。这种在自我认同情感基础上而形成的自我疆界主要指跨文化交际前, 交际者就已经形成的以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认知方式、语言模式等为主要内容的本民族的文化模式。交际者常常以“先人结构”为基础, 用自己固有的语言模式和与之相应的文化观念系统来对对方的语言和文化进行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比、评价和筛选。相同的就顺利接受, 对相异或部分相异的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抵制情绪。在运用时, 又将自己的语言习惯和文化模式套入到新的语言文化中去, 用旧的框框套新东西, 套不进去的地方, 就按自己原有尺度对新东西进行“削足适履”式地改造, 这就难免造成语言上的错误或文化上的误解, 或两者兼而有之。由于本民族的文化影响根深蒂固, 母语文化多多少少要对目的语发生负迁移作用。交际双方文化背景差别越大, 文化的负迁移作用也就越强, 语用失误也就越容易发生。
2. 言语行为的认知差异
以第26题为例, G1和G2中分别有60名和57名英文导游答对了此题, 因此两组的语用失误率仅为10.27% (G1) 和2.88% (G2) (见表2) 。正如陈治安等 (2002:280) 所提到的, 在中国, 连小学生都知道“来是come, 去是go。”因此大部分人认为, “来 (come) ”表示语码转换过程中接近讲话者所处位置的动作, 而“去”指的是语码转换过程当中背离讲话者所处位置的动作。如果说英文中的“come”也表示接近讲话者的动作,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I am coming.”这样为广大操英语者所接受的句子。这就是为什么少部分受试导游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 因为他们忽略了英汉言语行为的异同, “come”在英文当中是指发话者向受话者所处方向位移的过程。
(二) 社交语用失误原因
1. 中英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以第6题为例, 该题答案为B选项, G1和G2中分别有48名和52名导游选对了此题。事实上, 许多语用失误可以从文化价值观角度得到解释。英美人注重个体主义而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哲学家亚历克西斯托维尔 (Alexis Tovell) 发明了“个体主义”一词用以描述美国人最突出的特征 (转引自黄明哲1999:3) 。从本质上来说个体主义是一种宽泛的价值取向, 强调“自我的独立意识”与“自我的依赖”。由于受个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英美人形成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 人与人之间始终保持着互不干预、平等独立的关系。而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追求“内集团”需求高于个人需求的另一种价值取向:强调“我们”的身份重于“我”的身份, 对群体的职责高于个人的权利, 在人际交往中, 常以热情关心, 对别人的体贴为原则。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折射在言语行为中, 造成碰撞从而导致语用失误也就在所难免。
2. 英汉言语功能—语体的异同
语体是言语功能的变体, 是由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及社会交际需求而形成的使用语言特点的体系。语言体系中并存的功能分化的同义手段是构成语体差别的重要因素, 但这些手段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构成具体的语体。语体是历史发展的现象, 但对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来说, 则具有相对稳定性质。人们使用语言时, 除了受全民语言的一般规范的约束, 还要受语体的约束。语体对使用语言的约束作用, 是言语规律的表现。根据在交际中对语体选择的要求, 交际者应根据交际的情况慎重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语体, 否则可能引起交际障碍。G1和G2中分别有40.63%和32.19%的受试答错了第15题 (见表2) , 其中大部分人选择了B选项“Oh, stop. (噢, 够了) ”。这里面就存在社交语用失误的问题。在美国朋友没事喝酒聊天时, 老外可能会边斟酒边说, “Say when.”, 意思是“Please tell me when Ishould stop pouring.”。据此, 上面的情景可如例1所示1:
但对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来说, 则具有相对稳定性质。人们使用语言时, 除了受全民语言的一般规范的约束, 还要受语体的约束。语体对使用语言的约束作用, 是言语规律的表现。根据在交际中对语体选择的要求, 交际者应根据交际的情况慎重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语体, 否则可能引起交际障碍。G1和G2中分别有40.63%和32.19%的受试答错了第15题 (见表2) , 其中大部分人选择了B选项“Oh, stop. (噢, 够了) ”。这里面就存在社交语用失误的问题。在美国朋友没事喝酒聊天时, 老外可能会边斟酒边说, “Say when.”, 意思是“Please tell me when I should stop pouring.”。据此, 上面的情景可如例1所示1:
3. 礼貌原则的误用
礼貌是每个语言社团都有的普遍社会现象, 但这些礼貌言行并非在所有社会里及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相同的语用功能。在16题中, 分别有12.15% (G1) 和5.65% (G2) 的导游选择了A或B选项 (见表2) 。
英美礼貌的核心是个人自由的相互尊重和利益得失的相互调整。西方一些学者把礼貌分成“消极礼貌”和“积极礼貌”, 这是源于Brown和Levinson (1978) 的“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的理论。“消极面子”可以理解为不愿被对方反驳的希望;“积极面子”, 即希望得到对方的同意认可或赞许。“消极礼貌”就是不侵犯他人行动自由, “积极礼貌”就是赞赏和满足他人的愿望与要求, 前者是礼貌的重点。“得体原则”是Leech礼貌原则的核心, 讲的就是交际双方利益得失的调整与平衡;而贬己尊人被认为是最富有汉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高东军2009) 。事实上, 中西两种文化都遵从了“谦逊准则”, 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人的谦逊体现在“卑己尊人”上, 而西方人则“尊人”不“卑己”。深层的原因就是两者的文化差异 (李玉梅2008) 。中国人听到对方的赞语或恭维时, 一般都要表示不同意, 然后谦虚客套一番, 或者反过来赞美对方以示自谦, 在涉及自家人时也往往是如此。如一个英国人见到他的一个中国朋友及妻子时的一段简短的会话 (如例2所示) :
(2) 英国人:How beautiful your wife is!中国男:Where!Where!英国人:Everywhere!
按中国人的习惯说法, “哪里!哪里!”属于谦逊的表达, 意思是“其实她不怎么漂亮”。可仅仅停留在语义层面的言语对应“Where!Where!”与汉语的语用意义大相径庭, 使得这个英国人窘迫不堪, 于是硬着头皮回答了一句“Everywhere!” (你的妻子哪里都漂亮!) 。这就是典型的由于恪守礼貌原则而引发的社会语用失误。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 同刚从事涉外旅游接待的导游相比, 有经验的英文导游所出现的语用失误较少。在旅游业中, 涉外英文导游所出现的社交语用失误要多于语言语用失误。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 一方面是他们不了解或不熟悉英语本族语的语用方式和习惯;另一方面是其不了解目的地语国家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因此, 有效的交际不但要求交际者掌握语言的形式规则, 而且要求交际者懂得语言的使用规则, 即语用规则和社会语用规约。涉外英文导游要想顺利地传递、接受信息, 就必须了解隐含在语言背后的、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 并自觉地改变和调整自己固有的思维框架、超越“自我疆界”, 消除两种文化接触时所产生的障碍, 使自己处于目的语国家人们的位置和思路上, 达到移情 (empathy) 1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陈治安, 刘家荣, 文旭.2002.英汉对比语用学与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高东军.2009.英汉礼貌原则之跨文化对比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8 (3) :98-100.
何自然, 冉永平.2009.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明哲.1999.梦想与尘世——二十世纪美国文化[M].北京:东方出版社.
李玉梅.2008.中西方对“谦逊”的不同理解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J].考试周刊 (38) :208-209.
廖剑.2002.汉式思维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相应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6) :82-83.
盛炎.1990.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
Brown, P.&Levinson, S.1978.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homas, J.1983.Cross-cultural pragmatic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 4 (2) :91-112.
3.中外英文导游词语步异同分析 篇三
摘 要:导游词在旅游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探寻中外导游词的差异,本文以Bhatia广告体裁分析模型中划分的语步为基准,选择了两本由中外作者编写的关于山西的导游词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两个版本的异同点,希望对中文导游词编写有所帮助,以期能吸引更多外国游客,传播山西文化。
关键词:语步结构;导游词;中外;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50-05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张坚钟2011年曾说过,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和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并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旅游组织曾经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山西省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位居全国第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中华文明的主题公园”和“古建艺术博物馆”的美誉,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慕名来到山西,了解当地的文化的风土人情,这就对涉外导游词的编写带来很大挑战。
为了吸引广大国内外游客前往山西观光旅游,市面上出现了许多版本的山西中文导游词。然而与之不协调的是,相对应的英文版本较少,仅有的几个版本也没有统一的编写标准,大部分英文版是中文导游词的对应翻译。在介绍景点的表达形式上仅局限于文字表述,缺乏多样性。在内容编排上,未能全面考虑到外国游客的文化背景和旅游需求,只是对景点历史和现状的一些介绍。在信息的提供上着重于景点介绍,没有涉及气候,食宿,语言,周边环境等情况的介绍,略缺乏实用性。
本文选取《走遍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示范》Travel across Shanxi——Demonstration of commentaries of Famous Scenic Spot Sightseeing Tour Guide①和 Lonely Planet China②这两本书中关于山西的景点介绍进行语步分析。选择《走遍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示范(中英文版)》是因为该版本由山西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人民出版社出版,参考了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张世满教授主编、山西省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安瑞生审稿的《走遍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选粹(一)》一书中相关内容,较为权威,有较强的示范性。选取Lonely Planet China作为外文对比版本,是因为这套书编排新颖,销售量高,在全球均有较好反响。通过对比这两本书,总结出两者在语步上的异同点,找到中外导游词在语篇布局上的差异,从而希望能从外国游客的视角为中文导游词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传播山西文化,促进山西旅游业的发展。
一、涉外导游词及Bhatia广告体裁分析模型中的语步划分
涉外导游词,即导译文本,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希望能吸引潜在游客的注意,激发他们旅游的欲望。它作为让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对导游词的编写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对于导游词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多数围绕景点名称、标识语、段落语句等进行分析: 刘锋,陈春梅,李珊珊、徐桂英,倾向于对文本内容或具体翻译方法进行分析:吴俊辉,尚宏等,很少有学者从体裁分析领域进行研究,从宏观上分析语篇的语步。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外导游词语步的分析,来发现中外作者在编写导游词时各自所采用的语步。
Bhatia提出语篇不是固定不变的使用模式,即使是同一种体裁,内在结构和语言风格特点都还是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变化和差异的。语步分析是体裁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语步结构分析某种特定的体裁,对构建新语篇,了解语篇的内在宏观结构有很大作用。
Bhatia将旅游广告结构分为以下九个语步:(1)标题,(2)确定目标市场,(3)证明产品或服务:说明产品或服务的重要性、需要;建立某一市场,(4)详述产品或服务:进行标识,描述,阐述产品/服务的价值,(5)产品认可,(6)名人/特定使用者的认可(代言),(7)进行诱导,(8)压力策略,(9)寻求反馈。
导游词作为旅游广告的亚体裁,虽然两者不完全等同,但导游词的语类结构应是在旅游广告语步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以上旅游广告结构的九个语步,可以为导游词的语步分析提供较大范围的参考。
陈刚将涉外导游词分为了三类:预制类(pre -translated type),现编类(impromptu presentation type)和预制现编类(combined type)。这里着重要讨论的是预制类文本。此种文本是一种事先翻译好的、用于口头导游的、以海外旅游者为对象的一种特殊文本。
二、中文导游词基本语步及其定义
Bhatia将广告旅游结构划分的9个语步,确定了旅游介绍的总体结构框架。作为旅游广告亚体裁的景点导游词,其语步也应相应从属于广告旅游结构的语步。中外导游词虽然属于同一种体裁,但在语篇的布局上肯定会有所区别。下表是对《走遍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示范》一书中的山西景点的英文介绍进行的语步分析。这本书共有22篇景点介绍,涵盖了云冈石窟,五台山,晋祠,平遥古城,皇城相府等省内著名景点。在参考Bhatia了对广告旅游结构的语步划分,分析了书中每一篇景点介绍的布局后,作者归纳总结出书中每一篇景点介绍都包含的语步:
从上表可以看出,《走遍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示范(中英文版)》中的景点导游词都由5个语步构成,顺序分别为:1.H 标题,2.IH历史介绍,3.H亮点,4.O & I具体信息介绍,5. CE历史/游客/名人/权威机构的认可。且每一篇介绍都着重于第二、四和五语步的介绍,即关于山西某一景点历史的回顾、具体情况的介绍和一些名人或相关部门对该景点的认可。
三、英文导游词语步及定义
Lonely Planet China一书中介绍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上海、香港等中国各省市及地区的主要景点。本论文选取书中关于山西省的景点介绍进行分析。书中同样介绍了云冈石窟、五台山、榆次老城、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碛口等主要景点。通过对书中21篇山西主要景点介绍的归纳总结,作者发现其中每一篇景点介绍都包含有表2中的6个语步:endprint
从上表可以发现,Lonely Planet China中由Daniel Mc Crohan编写的山西景点导游词有6个基本语步,顺序依次为:1.H 标题,Headline 2.IH历史介绍Introducing History,3.M 地图maps,4.H亮点Highlight,5.O & I具体信息介绍Orientation and Information,6.CI咨询信息Consulting Information Daniel侧重于介绍第三、五、六语步,也就是重视地图带给游客直观的视觉效果,不局限于文字这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具体信息的提供,以及除了景点介绍外,还提供了类似气候、交通、食宿等与之相关的咨询信息,帮助潜在游客出行前了解目的地和周边环境。
四、中外导游词的语步分析比较
为了找出中国人写的导游词与国外导游词的异同点,将以上两张表进行比较分析,见表3。
对比中外导游词的语步,可以发现,中英文导游词都有标题,历史介绍,具体信息介绍和亮点这四个语步,从两者的四个相同语步可以看出:
1.H(标题)作为目的地的名称很重要,这一语步为潜在游客提供景点的索引信息。通过提供目的地的名称,可以让潜在的游客快速获取信息,在短时间内了解景点的相关资料。
2.JP(阐释目的地历史和今天的重要性或地位)这一语步,通过事实的陈述,证实景点的资格或地位。而且一般是以描述性的口吻,不加以夸大的成分。
3.DP(具体信息介绍)是语步中最为重要的,其目的在于介绍景点的特色信息,例如背景,地点,历史,特质等等。两个版本的导游词都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在这一语步上,为潜在游客详细地介绍景点的情况。
4.H(亮点)这个语步两个版本的导游词都有采用,这是为了更好地让游客在短时间之内了解目的地值得游览的一些景点。
两个版本有四个相同语步,但排列的顺序不同,可以看出中外导游词编写上的侧重。中外导游词都有H(亮点)这一语步,中文导游词将其放在第三的位置上,而英文导游词则在介绍H(亮点)前加入了M(地图),放在了第四的位置,可见外国人更注重表达方式的多样和地图对游客的吸引作用。正如Beasley & Danesi说的:作者在旅游手册中使用的图片/地图,对潜在顾客的消费行为起到了一种促进作用。有了地图上的标注和解释,潜在游客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到后文中会介绍的重点推荐景点。
当然,中英文导游词也有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文导游词多出了:历史/游客/名人/权威机构的认可这一语步。
中文导游词中出现的CE新语步,即重视历史/游客/名人/权威机构的认可,反映出中国人较高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这是根据Greet Hofstede 著名的“文化五维度理论”得出的。Hofstede对各国的文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他将国家间文化的差异归纳为五个不同的维度,其中的不确定性回避指数(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反映出了一个国家对于不确定性和模糊的容忍程度。有着高不确定性指数的国家信赖权威,避免分歧和不确定。通过建立形式规则,为他们的成员提供安定感,相信完全的事实和经验的获得。中国人倾向于相信事实和前人的经验,最小化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可能性,历史/游客/名人/权威机构的认可会增加他们去景点的动力,减少对未知或不熟悉景点的不确定感。
这一独特的新语步,可以以较为简洁,直接而有效的方式,让潜在游客快速了解景点优势,并在短时间内决定是否去该地游览。
(2)英文导游词中地图和咨询信息这两个语步也是中文导游词中所没有的。
CI咨询信息,提供关于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如景点及周边景点,当地气候,食宿,语言,交通,景点票价,开放时间,电话,电子邮件和旅游建议等。
在中文导游词中没有这一语步,这会对想要进一步了解景点的外国游客带来不便和困惑,不能及时了解当地的情况或是和旅游部门联系。因此,相比DP(具体信息介绍),CI这个语步更完善,更为实用和必要。
M地图这一语步也是外国导游词的一大特色,每个目的地都附有各自的地图。外国导游词在每个景点介绍一开始都有地图,提供目的地景点及周边的主要路线,强调景点,交通工具及特色食宿的位置等。地图加文字说明,可以更好地吸引潜在的外国游客,在没去旅游之前熟悉景点及其周边地区,为他们出行提供了方便。中文导游词没有这一语步,在介绍方式和景点及吸引游客方面略显单一。
相比之下,外国导游词的这两个新语步,更能满足游客对景点信息的需要,中文导游词可以借鉴。
五、总结
作者以Bhatia语步分析模型为基准,就中英导游词的语步各自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将两个版本的语步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中外导游词在介绍景点时,总体上是相似的,有四个语步相同,三个语步不同。
中文导游词中出现的CE新语步,是由于中国人有着较高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通过提供历史/游客/名人/权威机构的认可,有利于证实景点的资质/优势,从而证明景点值得去,并且赢得潜在游客的信任。这一外国导游词没有的语步可以保留,给外国游客以了解景点的新视角。
而英文导游导游词中出现的M和CI这两个新语步,地图和咨询信息,反映出外国则更注重对实用信息的提供。对于旅游目的地进行额外信息的提供,如当地地图,气候和环境,失色,交通,票价和景点开放时间,建议等,为潜在的游客提供了足够信息,方便他们出行,特别是那些乐于自助游的外国游客。
中文导游词中若加入地图和咨询信息这两个新语步,可以更好地迎合潜在国外游客对信息的需求,通过提供必要、全面的旅游资讯,帮助他们了解景点情况,吸引他们前来参观游览。
中外文化上的差异必然会在导游词的编写上体现出来,对语步选择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比中英导游词语步的异同,意图为中文导游词的编写提供一点参考,增强山西景点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以吸引更多地外国游客了解山西,传播山西文化。endprint
注 释:
①《走遍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示范(中英文版)》是由山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结合山西实际编写的。该书也配套制作了系列光盘,是全省导游考试的规定内容,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简明实用,易于掌握,示范性强。
②Lonely Planet是一套旅游系列丛书,在全球受到各国游客的青睐。这套书到2004年为止,共出版了650个主题,内容涵盖包括南极在内的世界各个角落,涉及118个国家。Lonely Planet目前有十个语种的版本,年销售量近650万册,约占英文旅游指南销售量四分之一。本文选取2009年的第11版Lonely Planet China中对山西省的景点介绍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Beasley R.,Danesi M.Persuasive signs:the semiotics of advertising[M].Berlin & NY: Mouton de Gruyter,2002.
〔2〕Bhatia,V. K.(1993).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LondonLongman.
〔3〕Bhatia,V. K. (2008). Worlds of written discourse:A Genre—based view.London:Longman.
〔4〕Damian Harper, Lonely Planet China,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Pty Ltd,2009.
〔5〕Hofstede,G H.(1994).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 (updated version).London:Harper-Collins Business.
〔6〕Swales,J.M.(1990).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安瑞生.走遍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示范Travel across Shanxi——Demonstration of commentaries of Famous Scenic Spot Sightseeing Tour Guide,山西人们出版社,2003.
〔8〕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兼评《走遍中国》英译本[J].中国翻译,2002.
〔9〕张世满.走遍山西——著名景区景点导游词选粹(一)[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4.杭州西湖导游词 篇四
西湖有十景,分别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断桥残雪、雷峰夕照、曲院风荷。这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内容。
大家看,那就是雷峰夕照,它是因为夕阳照到雷峰塔上,映出倒影而形成的。这儿还有一个叫《白蛇传》的传说呢!传说白娘子被法海镇在雷锋塔下。
那儿是断桥残雪,其实,它并不是断桥,是因为依稀可辨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与灰褐色的桥面形成反差,远眺像断了一样,故称断桥。
现在大家自己参观,两小时后集合。
5.浙江杭州西湖导游词 篇五
《元史》记载,元佑五年(1090)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据说,这些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苏东坡本人的诗歌中,有关于修筑这条堤岸的清楚记载:“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轼在颍州》)南宋开始,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不过,可以肯定,今天游人所见的苏堤,早已不复苏东坡修筑的原样,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增补修葺,整饬路面,植树造林。比如,在里西湖修筑了“杨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间杭州知州杨孟瑛,就曾经将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于补益“苏堤”。也就是说,今日“苏堤”之美,并非成就于苏东坡一人之手。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
杭州西湖导游词(二)在来西湖之前,相信许多游客都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事实上,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和西湖有着很大的关系。杭州西湖山水秀丽,让许多诗人流连忘返。白居易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就大大证明了这一点。请大家跟紧队伍,准备好亲眼目睹杭州西湖的风采吧!
杭州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宋代始称西湖。西湖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面积约5.68平方公里。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西湖十景”。其中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淡雅朴素。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受西湖的浩淼,洗涤烦燥的心境,使人倍感景在城中立,水在景中摇,人在画中游。不管站在哪个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幅素雅的水墨江南画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楼可望、岸可望、水可望。南宋孙锐诗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代洪瞻祖也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等都是赞美平湖秋色的美景。平湖秋月以湖称映出周围的山水、树木,演得格外静谧。好像一副美妙的画。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偶尔一条船划过,我们不由得抱怨道:“船把我们的画划破啦!”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的这首诗是赞美西湖的千古绝唱。各位游客,愉快的西湖一日游已经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的配合。大家玩得开心吗?希望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在您美好的回忆中
杭州西湖导游词(三)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地,许多中外名人对这情有独钟。中国伟人喜欢西湖,国际友人对西湖更是流连忘返。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次来杭州,他赞叹地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杭州是这个国家的心脏,我还要再来。”尼克松还把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出产的红杉树送给了杭州。
我们船已缓缓启动了。我先把整个游湖的行程简单的介绍一下:环湖一周的景点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孤山,孤山景区的名胜古迹多达30多处,沿湖们所能欣赏到的有西泠桥、秋瑾墓、西泠印社、楼外楼、中山公园等。孤山之后是白堤,起自平湖秋月,终于断桥残雪,桥后还有著名的宝石流霞等景观。欣赏完沿湖景色,我们再去湖中三岛,游船最后将在苏堤靠岸。
现在船正在自西向东行驶,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带的景色。孤山西接西泠桥,东连白堤,海拔35米,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孤山景色唐宋年间就已闻名,南宋理宗曾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把大半座孤山划为御花园。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宫,雍正皇帝改行宫为圣因寺,与当时的灵隐寺、净慈寺、照庆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或许有的朋友要问: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风景特别优美,一直被称为孤家寡人皇帝所占有,所以被为孤山。从地质学上讲,孤山是由火山喷出的流纹岩组成的,整个鸟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被称为西湖三绝。
大家再看前方那座环洞石拱桥,地处孤山西面,名叫西泠桥。它和断桥、长桥并称为西湖古代的三大情桥。
过了西泠桥,孤山后麓的绿树丛中有尊汉白玉塑像,只见这位女英雄左手叉腰,右手按剑,目光炯炯,昂首注视前方,似在探求着革命的真理。她是谁呢?她就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为推翻清王朝,争取民族的独立而壮烈牺牲的“鉴湖女侠”秋瑾。这尊塑像高2.7米,墓座高2米,正面碑石上该有孙中山手书“巾帼英雄”4个大字。秋瑾烈士的塑像,给了我们一种启示:西湖的闻名,不仅仅是占了山水之胜,它更因众多的历史人物而倍增光彩。在西湖风景区内,被誉为“湖上三杰”的岳飞、于谦、张苍水,还有与秋瑾一起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近代发主革命者徐锡麟、陶成章等,都安葬了西子湖畔。
我们的船继续徐徐往东行驶,各位看到前面的一道粉墙,院内便是著名的西泠印社。印社右侧,这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就是百年老店楼外楼。楼外楼创建于1848年,店名取自南宋诗人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名句。楼外楼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曾经接待过许多中外名人。楼外楼的当家名菜数西湖醋鱼了,它是选用西湖中在规定范围内养殖的草鱼,先在清水中饿一二天,除去泥土味,然后烹制而成的。成菜后的西湖醋鱼,色泽红亮,肉味鲜嫩,酸甜可口,略带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风味名菜。
现在船已驶向中山公园,孤山的正门就在这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孤山既是一座风景名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孤山的地位在西湖景区中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景区内有著名的“西湖天下景,”还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的放鹤亭。这些景点等上岸后我们起前往参观。
中山公园旁,我们看到的这一组建筑是新近修建落成的“浙江省博物馆”。进而面陈列着上至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到近现代的文物展品1700余件。博物馆后面的古建筑是清代的皇家藏书楼文澜阁,它是我国为珍藏《四库全书》而修建的七大书阁之一。
请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水泥平台的重檐亭子已展现我们眼前,这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建筑,名叫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点,也是杭州的三大赏月胜地之一。历史上杭州人中秋赏月有三大去处:湖中首推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山上应是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至于岸边,就数这月白风清、水天共碧的平湖秋月了!
杭州西湖导游词(四)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紧靠市区,“三面云山一面城”这句话就概括了西湖的特点。西湖湖面面积有6.39平方公里,蓄水量近140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在2.27米,最深处5米,最浅不到一米。在1982年11月,国务院将西湖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85年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中,杭州西湖的排名仅次于万里长城和桂林山水,位居第三。
西湖有个优美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一对玉龙和金凤,一天他们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于是玉龙用爪子,金凤用嘴,一起把这块玉石雕琢成了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后来这颗明珠被王母娘娘发现,她派天兵天将抢走了明珠。玉龙和金凤敢去同王母交涉,你争我夺之间将王母娘娘推到在地,两手一松,明珠就掉落人间,化成了晶莹清澈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降落,变成了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所谓的“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然而最近根据地址调查院的专家调查发现,西湖的形成另有说法,说是由1.3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火山喷发时造成的洼地而形成。火山喷发的中心就在断桥一带,火山碎屑就构成了北面的孤山、葛岭和宝石山。后来经过历代多次大规模的人工疏浚,西湖最终从一个自然湖泊变成风光秀丽的半封闭人工湖泊。
西湖的湖光山色,自古引来无数名人骚客赞美。从而给西湖增添了丰富的人文积淀。最特色的便是苏东坡的那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温婉多姿,妩媚匀称。
西湖是杭州的灵魂,为了让西湖更美。2002年杭州启动西湖综合政治工程,首先是西湖南线的改造,使得历来北山路热南山路冷的形式得到较好改善。又将环湖的四个公园全线打通,呈现出一个三公里长没有围墙免费开放的大型市民公共绿地,黄金湖岸线。真正做到了“还湖于民,还境于民”。2003年国庆前夕,又整理了湖滨步行街,打造了西湖隧道。同时大力修复了杨公堤。同时西湖十五新景登台亮相。整座城市更加光彩照人。
2011年,西湖成功申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之杭州西湖的美名享誉中外。
6.杭州西湖导游词500 篇六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带大家一起来游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湖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4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浅处不到1米,最泞处有5米多。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原为古海湾,钱塘江泥沙淤阻后形成。
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 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5月8日,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经正式批准为。
7.杭州西湖导游词日语 篇七
今はもう西湖の門に来ました。みんなは今の杭州市がおしゃれでにぎやかなところだと知っていますが、西湖は杭州の絶世の顔を表しています。まず雷峰塔を見に行きます。この角度から見ましょう。その山の中腹にそびえる八角形の宝塔が雷峰塔です。この塔は昔、呉王が寵愛妃の黄氏子を祝うために建てられたものです。ここにはもう一つの千古伝説がありますよ。ところで宋の杭州蘇州などには千年蛇の妖怪がいます。彼女は書生の許仙の前世の恩に報いるため、人の形になりました。その後、青蛇精青に出会い、二人は連れ合います。その後、白素貞施法は許仙と出会い、二人は結婚し、幸せで円満です。この時、法海という法師がいて、許仙の白素貞の正体を教え、証明の方法を教えてくれました。許仙は半信半疑で、法海のやり方でやりました。結局白素貞は正体を見せざるを得なかったが、許仙を驚かせた。許仙を救うために、白素貞は天庭で仙草霊芝を盗む。その後、法海は許仙を金山寺軟禁に騙しました。白素貞、青と一緒に法海と闘っていますが、金山寺に水があふれていて、生霊を傷つけました。子供を産んだ後、天条を犯したため、法海によって雷峰塔の下に鎮圧されました。最後に、白素貞の息子は中状元に成長し、母を救い出し、一家団欒しました。この物語は西湖を深い感動のラブストーリーに変えた。
はい、雷峰塔の千古伝奇を聞きました。断橋を見に行きましょう。皆は列について行って,ごみを捨ててはいけない。断橋の名前には、孤山の道がここで切れるという人がいますが、段家橋の間では断橋という人がいます。この橋は西湖の白堤の東端にあります。西湖十景の一つです。断橋の一番有名なところは雪景色です。大雪が降った後、赤い日が初めて照らすので、遠くで橋がきらきらと光って玉のように見えます。生き生きとした感じがします。雪見の名所です。ですから、冬に杭州の西湖に来て、この美しい絵を見てください。
最後に、三潭印月を見に行きましょう。西湖三島の中の観光スポットです。まず私が三潭印月島を紹介します。この島々の島陰は凝縮してショーを作って、庭園の精雅、西湖の十景の中に位置して、多くの観光客は中秋節に空中で月を鑑賞して、水の中で月を鑑賞して、塔の中で月を鑑賞して家族に対する恋しい思いを托します。今日、私たちは三潭印月に来ました。ここには何の閃光もないと思われ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が、実はその閃光点は「深く隠れても露がない」です。みんなは私とこの三つのあずまやを渡って右に行きます。見てください。この四つの桃の花が窓から漏れている低い壁は三潭印月です。その中には壁の外の景色を一ヶ月間遮っていますが、遮っても遮っても切れません。窓から漏れる壁の外の千竿のカワセミの竹を通して、自分で画意があります。この美しい景色を見て、皆さんは佳境に入りましたか?そのため、月の門の上には「竹の道は幽に通じる」と書いてあります。
8.浙江杭州西湖的导游词 篇八
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地,许多中外名人对这情有独钟。中国伟人喜欢西湖,国际友人对西湖更是流连忘返。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次来杭州,他赞叹地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杭州是这个国家的心脏,我还要再来。”尼克松还把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出产的红杉树送给了杭州。
我们船已缓缓启动了。我先把整个游湖的行程简单的介绍一下:环湖一周的景点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孤山,孤山景区的名胜古迹多达30多处,沿湖们所能欣赏到的有西泠桥、秋瑾墓、西泠印社、楼外楼、中山公园等。孤山之后是白堤,起自平湖秋月,终于断桥残雪,桥后还有著名的宝石流霞等景观。欣赏完沿湖景色,我们再去湖中三岛,游船最后将在苏堤靠岸。
现在船正在自西向东行驶,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带的景色。孤山西接西泠桥,东连白堤,海拔35米,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孤山景色唐宋年间就已闻名,南宋理宗曾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把大半座孤山划为御花园。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宫,雍正皇帝改行宫为圣因寺,与当时的灵隐寺、净慈寺、照庆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或许有的朋友要问: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风景特别优美,一直被称为孤家寡人皇帝所占有,所以被为孤山。从地质学上讲,孤山是由火山喷出的流纹岩组成的,整个鸟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被称为西湖三绝。
大家再看前方那座环洞石拱桥,地处孤山西面,名叫西泠桥。它和断桥、长桥并称为西湖古代的三大情桥。
过了西泠桥,孤山后麓的绿树丛中有尊汉白玉塑像,只见这位女英雄左手叉腰,右手按剑,目光炯炯,昂首注视前方,似在探求着革命的真理。她是谁呢?她就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为推翻清王朝,争取民族的独立而壮烈牺牲的“鉴湖女侠”秋瑾。这尊塑像高2.7米,墓座高2米,正面碑石上该有孙中山手书“巾帼英雄”4个大字。秋瑾烈士的塑像,给了我们一种启示:西湖的闻名,不仅仅是占了山水之胜,它更因众多的历史人物而倍增光彩。在西湖风景区内,被誉为“湖上三杰”的岳飞、于谦、张苍水,还有与秋瑾一起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近代发主革命者徐锡麟、陶成章等,都安葬了西子湖畔。
我们的船继续徐徐往东行驶,各位看到前面的一道粉墙,院内便是著名的西泠印社。印社右侧,这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就是百年老店楼外楼。楼外楼创建于1848年,店名取自南宋诗人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名句。楼外楼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曾经接待过许多中外名人。楼外楼的当家名菜数西湖醋鱼了,它是选用西湖中在规定范围内养殖的草鱼,先在清水中饿一二天,除去泥土味,然后烹制而成的。成菜后的西湖醋鱼,色泽红亮,肉味鲜嫩,酸甜可口,略带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风味名菜。
现在船已驶向中山公园,孤山的正门就在这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孤山既是一座风景名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孤山的地位在西湖景区中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景区内有著名的“西湖天下景,”还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的放鹤亭。这些景点等上岸后我们起前往参观。
中山公园旁,我们看到的这一组建筑是新近修建落成的“浙江省博物馆”。进而面陈列着上至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到近现代的文物展品1700余件。博物馆后面的古建筑是清代的皇家藏书楼文澜阁,它是我国为珍藏《四库全书》而修建的七大书阁之一。
请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水泥平台的重檐亭子已展现我们眼前,这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建筑,名叫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点,也是杭州的三大赏月胜地之一。历史上杭州人中秋赏月有三大去处:湖中首推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山上应是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至于岸边,就数这月白风清、水天共碧的平湖秋月了!
★ 浙江杭州西湖旅游景区导游词
★ 杭州西湖导游词范文
★ 浙江西湖孤山导游词
★ 杭州西湖日语导游词
★ 杭州乐园导游词介绍
★ 介绍浙江天目山的导游词
★ 介绍浙江著名景点的导游词
★ 介绍浙江南湖的导游词
★ 杭州游西湖作文
9.浙江杭州西湖旅游概况导游词 篇九
城西商贸圈建设继续推进,西城广场、西溪阳光城、聚龙大厦等商务楼宇相继建成,“世界500强”沃尔玛投资落户西湖,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发展迅速,茶乡休闲、渔业垂钓等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快速发展。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先后创建了省电子信息商标品牌基地和数字娱乐产业园。西湖区投资空间广阔,转塘等3大城镇改造步伐加快,西湖、转塘两大科技经济区块建设初见成效。实现生产总值5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8%;财政总收入3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9。
西湖区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部,全区辖北山、西溪、灵隐、翠苑、古荡、文新6个街道,周浦、蒋村2个乡和留下、龙坞、转塘、袁浦、三墩5个镇,是一个城乡皆有、平原山水相依的区,是驰名中外的“龙井茶”盛产之地。境内汇聚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文化团体、大中型企业,是高科技密集区,有世界闻名的西湖,诱人的湖光山色与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于一体,是杭州风景旅游和历史文化的中心,是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所在地。
西湖区自秦到清,属钱塘县(隋朝开皇九年改为杭州)。19即民国元年归属杭县。1927年划为杭州市第四区,1949年5月杭州市解放后改为西湖区。
早在大革命时期的1927年7月,建立了中共杭州西湖区委员会,马东林任区委书记,直属省委领导。1927年9月,省委决定建立中共杭州县委(又称杭县县委),领导六个区委。从此,中共杭州西湖区委直属杭州县委领导,由县委委员马东林兼任区委书记。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5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即派军代表刘中、牟西山、李云萍等接管了国民党第四区公所。5月30日建立了西湖区人民政府,6月22日,经省委批准,建立了中共杭州市西湖区委员会。 1952年11月10日,建立古荡区。1955年5月撤销古荡区建制,并入西湖区。
1958年4月市委决定,市园林管理局与西湖区人民委员会合署办公。1961年3月,市委决定市园林管理局从西湖区(公社)划出由市直接领导;并将钱塘联社的上泗公社划入西湖区。同年5月,余杭留下公社的九个生产大队和留下镇划入西湖区管辖。
1966年5月开展的““””运动,很快波及到西湖区,使西湖区陷于““””十年**之中,区委及其工作机构受到严重冲击。在这种情况下,1967年3月,由区人武部牵头,成立了区生产办公室,领导和组织全区的工农业生产。1968年5月,成立了西湖区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同年10月建立了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
1969年3月,撤销西湖区建制,建立杭州市郊区,并建立了郊区革命委员会和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2年12月,以市园林管理局为基础重建了西湖区,建立了西湖区革命委员会和中共西湖区委,与市园林管理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并与郊区同时并存。
1977年10月,西湖区与市园林管理局分开,郊区与西湖区合并,定名为西湖区,同时建立中共西湖区委。1987年底,西湖区直辖四乡、四镇、五个街道,面积228.38平方公里,占杭州市区总面积的53.11%,全区人口301824人,其中农村人口114984人。1988年1月至1993年12月,西湖区的区域与1987年相同,未发生变更,仍直辖西湖、龙坞、袁浦、周浦四个乡,祥符、古荡、留下、转塘四个镇,北山、南山、灵隐、西溪、翠苑五个街道。1995年袁浦乡撤乡建镇。
为了加快杭州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5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原萧山市浦沿、长河、西兴镇和原余杭市三墩镇划归西湖区管辖。同年5月24日,经浙江省民政厅批准,将西兴镇的东湘、杜湖、湖头陈3个行政村从西湖区划出,归属萧山市城厢镇管辖。7月2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原余杭市三墩经济区蒋村办事处随区划调整转为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蒋村办事处,作为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至此,西湖区辖有北山、南山、西溪、灵隐、翠苑5个街道和1个蒋村办事处,西湖、周浦、龙坞3个乡和古荡、留下、祥符、三墩、转塘、袁浦、浦沿、长河、西兴9个镇,面积403.2平方公里。
19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杭州市滨江区,并对杭州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划又作了调整,将西湖区的祥符镇划归拱墅区管辖;将浦沿、长河、西兴三镇划归滨江区管辖。年12月30日,经浙江省民政厅批准,将蒋村办事处改为乡建制。
6月19日,区委决定建立蒋村乡筹建领导小组;同年9月23日,蒋村乡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12月28日,又经省民政厅批准,将龙坞乡改为镇建制。全区辖北山、南山、西溪、灵隐、翠苑5个街道,西湖、周浦、蒋村3个乡和古荡、留下、龙坞、转塘、袁浦、三墩6个镇,面积 312.91平方公里。
8月19日,经杭州市民政局批准,同意将蒋村乡的骆家庄、五联村划出,建立西湖区人民政府文新街道办事处。是年底,全区人口434793人,其中农业人口127034人,是杭州市6个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
10.杭州西湖小导游作文 篇十
各位游客,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叫朱妤婷,很高兴与大家认识,今天由我来担任你们的导游,我将带你们去著名的旅游胜地—杭州西湖游览。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标志,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于中外,被誉为“人间天堂”。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是我们的骄傲。
西湖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十大景点:有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
现在到了今日的黄金线路的第一站——苏堤春晓,
11.杭州西湖日语导游词 篇十一
夾楊柳、夾桃。」西湖の春桃红柳绿。美しい桃笑ってしまった赤いほっぺた;濃緑色の柳が生えた淺緑の新しい葉に、かわいいのウグイスを歌った良い歌;多くの水鳥西湖に来て子育て。生き生きとした光景。
「次の日無限碧蓮の葉は、日のハスの花は赤い。」曲院風と市の最高地点:ハスの花を観賞荷葉とかにもまれる混んで、ひとつひとつの大きい円盤、ハスの花のこれらの大きい円盤の間から出てきて、あるはずの二三枚の花びら;ある花びらを広げて、一つ一つの小嫩黄森蓮の花托;あるものは花の蕾、満腹に見えるすぐに割れそうのように。
秋に秋晴れ秋の秋は格別だ。香りの香りのモクセイをつけて咲いた。ひとしきりの秋風が吹いて、香りが風に吹かれて漂って、モクセイの香りは1つの隅にになって。「いて幾多影月」は西湖秋景の経典。旧暦の八月十五、大きな小さな、確かに贋の三十二三十二の月を見ることができて。
「晴湖雨湖より、湖により月の湖、雪より月の湖湖。」西湖の冬は雪に覆われている。断橋殘雪市西湖の冬景色の道。断橋殘雪の中の「断橋」なんで「断橋」なのか。その位置は非常に珍しい、南雪化が速いので、雪が殘橋は絶えず。
【杭州西湖中英文导游词】推荐阅读:
杭州西湖导游词日语09-11
杭州西湖概况导游词11-25
杭州西湖龙井导游词01-20
杭州西湖导游词500字09-03
杭州西湖的导游词英语09-28
有关杭州西湖作文10-02
杭州西湖考察报告10-07
杭州西湖600字作文08-27
杭州西湖300字作文09-06
暑假杭州西湖游记作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