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说课答辩

2024-09-23

教学设计说课答辩(精选8篇)

1.教学设计说课答辩 篇一

小学数学说课比赛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进一步推动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对课标、教材的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基本功。

2.提供交流、学习与研讨的平台,共同探讨高效课堂的建构。

二、参赛教师:

1——6年级数学教师

三、说课课例:

说课的课例均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的教学内容。

四、比赛方法:

(1)自选课题说课。

①说课课题为人教版教材1-6年级内容。

②采取课前说课模式,说课时间为12~15分钟,少时或超时将酌情扣分。

③说课的内容不能抄袭,尽可能反映教师及区域实践新课程的成果。④说课的过程既要有教材的简要分析又要有合适的理论阐述,更要有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过程介绍,同时还要有教师的板书、语言、教学设备操作等的真实反映。

(2)成绩计算:

评分时采用百分制。

五、比赛结果: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若干名

2.教学设计说课答辩 篇二

说课“是教学智慧生成与表达的重要手段, 是智慧型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1]对于中文师范生来说, 说课是进行教学训练的重要环节, 说课可以提高中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可以促进与其他说课者的交流。但是, 说课活动在师范生的教育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中文师范生相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 欠缺语文教学经验, 在说课的环节中, 往往按模板说课, 流于形式化, 没有达到说课应该达到的效果。中文师范生说课训练急需一种适合其进行训练的模式, 答辩式说课应运而生。

郧阳师专语文教学法课程组在实践中提出了答辩式说课, “答辩式说课的最鲜明特征就是将‘答辩’的形式引入到说课活动中, 将答辩的形式引入到说课中, 从而使说课具有了‘对话’的形态。“[2]促使学生在活动前充分准备, 在说课中积极阐述, 在答辩时灵活应对, 最后形成说课的重建, 使中文师范生能够提升语文说课能力, 锻炼语文思维能力。答辩式说课的基本程序为:说课前充分准备, 说课中积极阐述, 答辩时灵活应对以及答辩后重建提升。

一、说课前充分准备

说课是教学设计的口头表达形式, 但是对于没有实际教学经验的中文师范生来说, 进行教学设计往往是在网上搜索案例, 对于教学案例的合理与否不做考虑, 进行简易加工或者直接拿来进行阐释, 缺乏充分的准备, 更有甚者, 直接搜索一篇说课稿来读, 欠缺对说课活动的理解, 流于形式化。

答辩式说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说课模板化带来的弊端, 锻炼中文师范生的语文教学能力, 具体表现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有了答辩交流这样的环节, 就要求学生在说课活动前做积极充分的准备, 不仅要理解语文课程标准, 还要根据拟授课对象的学段特点、语文教材的文本特点制定得当的教学目标, 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 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 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加以整合, 形成合理的教学设计。

二、说课中积极阐述

中文师范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论证, 向听课者论证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设计思路表达出来, 主要包括说教材, 说学生,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在这一环节中, 中文师范生容易将说课模式化, 甚至将各个环节孤立起来, 如在说教学过程中, 往往忽视了前面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答辩式说课要求师范生注意说课各个环节之间的严密性, 注意说课的形式是议论式, 不等同于复述教学设计, 更不等同于授课。

三、答辩时灵活应对

答辩环节是答辩式说课最显著的特征, 不仅对说课者有一定的要求, 对听课者也有一定的专业要求, 在郧阳师专中文师范生的答辩过程中, 听课者主要为中文系语文教学法课程组的专业教师, 以及从中小学请来的语文教师组成。

这一环节中, 听课者将根据中文师范生说课的内容, 与说课的中文师范生进行探讨交流, 由此展开对话。具体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提问。

(一)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提问

语文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指导着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实施,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而言, 从宏观上来看, 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 从中观上来看, 要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来进行, 从微观上来看, 要考虑到教材的特点, 单元目标以及每篇课文本身的特点。但中文师范生往往缺乏对教学目标深刻地思考。如在识字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中, 师范生往往单纯地将教学目标表述为“学会胖、喜、张等十个汉字。”忽视了在识字教学中, “认识”和“学会”是两个不同的认识层次。

师范生薛富玲在对《乌鸦喝水》进行说课时, 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新的认识。

王佳佳:你的教学目标中关于生字词的表述是“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 是不是只要认识了这九个生字, 就完成了你实际的教学目标呢。

薛富玲:不是的, 这篇课文所面对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仅仅认识生字是不够, 他们已经可以写简单的生字词,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将写字也列为了教学的重点。

王佳佳:那是不是可以说生字词不仅仅是认识这一个要求呢?

薛富玲:是的, 还有别的要求, 就是会写, 而且我也注意到了课后题, 有“我会认”和“我会写”两个环节, 是教材编写者对这一课教学目标的提示。

在这里,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展开答辩, 学生知道了识字教学的目标表述要清晰, 目标中要求认识的字, 只要求认识, 要求学会的字, 则要求会读, 会写, 知道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并且能逐步做到运用, 二者的要求是不同的。

(二)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提问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依据教材的特点来设定, 确立了教学目标后, 用什么样的内容来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也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有着特殊性, 同一篇语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教师对语文课本的解读也不尽相同, 具体到每篇课文来说, 应该教什么, 是中文师范生应该思考的问题, 对语文课应该有理性的认识。所以, 还可以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选取答辩式说课的问题。

师范生戴润邦在针对七年级《最后一课》课文进行说课时, 对教学内容确立的依据作出了具体论证。

马磊:你在阐述教学过程时, 我发现其中有两点, 你作了细致的剖析, 一是对比手法, 二是人物描写。是吗?你是如何选取这两点教学内容的?

戴润邦:这篇课文写了普法战争后一所乡村小学的一堂法语课, 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 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热爱祖国、热爱母语的民族感情。但这只是一般意义的阅读。语文课上的阅读不能满足于“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语文课程要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怎么写的”。这篇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运用对比手法, 把最后一课与平时上课作对比, 二是善于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人物心理。抓住这两点, 才能帮助学生认识文章是怎么写的。

通过答辩式说课, 戴润邦论证了教学内容的确立依据, 即课文是怎么写的, 使自己的说课具有了有理性。

(三)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选取

教要有法, 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千变万化, 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 教学方法得当与否的衡量标准是能否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但由于师范生缺乏实战经验, 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一定的认识偏差。如师范生江凌晨在对《清平乐·村居》进行说课时, 对教学方法进行了阐释。

王佳佳:你以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这么多遍的读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什么样的感悟。

江凌晨:在这里, 我主要是想体现朗读的一个层次性的要求, 第一遍读和最后一遍读带给学生的感悟是不同的,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一个阶梯性的认识。由于这是一首词, 里面有一些生字和生词不太容易被学生理解, 第一次的读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词, 理解了生字词后就要求学生能够流利地将这首词读出来, 再就是精读, 主要针对字眼和词眼读, 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体会, 比如说对“醉”的读, 在读中体会词的妙处, 最后的读和背诵就是感情的升华。并且在教学设计中我还注意到了朗读和默读相结合, 在体会词的意思时, 我鼓励学生通过默读来进行。

在答辩的过程中, 围绕朗读这种教学方法进行对话, 江凌晨注意到朗读的层次性和目的性, 以此展开教学设计。

四、答辩后重建提升

中文师范生依据答辩中出现的问题, 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重建, 做好总结笔记。答辩式说课的活动有助于加深师范生对语文教学规律的理性认识, 对中文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听课的教师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听课的教师不再只是评说, 而是要对学生的教案进行研究, 也可以通过答辩这种交流活动产生启发思考, 加强对教师教育规律的认识, 增强对说课这种活动的认识。

总之, 答辩式说课是听课者针对师范生的说课内容提出问题, 师范生给予现场回答, 由此在听课者和说课者之间展开对话交流, 这种对话交流有利于促进师范生提高自身教学理念, 从而优化教学设计。当然, 答辩式说课作为新兴的说课形式, 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成熟完善。我们期待着教师教育界同人一道探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王佳佳, 1987年出生, 女, 湖北十堰人,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兴良, 马爱玲.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10.

3.教学设计说课答辩 篇三

关键词:论文答辩 信息管理系统 结构 功能 J2EE技术 B/S结构

论文答辩是当前高校学生完成学业、学校检验学生成绩的既定程序,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既能使学校对学生论文答辩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又有利于提高评审工作的透明度,促进答辩评审工作公开与公正,同时也便于行业管理部门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尤其是对于函授、电大等远程教育质量的管理与监督意义更为重大。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高校网站的普及为建立这种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论述一种基于J2EE技术和B/S结构的论文答辩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 工作分析

1.1 系统用户“论文答辩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包括以下三类对象。

1.1.1 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指高校中负责学生论文答辩工作的安排部署与评审通过的部门、学生学籍管理部门、教学质量管理部门,这是本系统的主要用户。

1.1.2 论文完成者:包括完成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写作并参加答辩的高校学生及其指导教师。

1.1.3 监管部门:指对高校教学质量负有监督、管理责任的学校当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督导机关、学术委员会等。

1.2 工作内容 在个方面的用户在本系统根据各自需求将完成不同的工作,达到不同的目标。

1.2.1高校教学管理部门 通过本系统对论文完成者下达论文写作任务、提出整体要求,安排论文写作及答辩的时间、地点、程序,挑选、组织和和确定评审人员,记录、统计、公布或传达评审结果,整理论文、建立相关档案,回答学生咨询,接受监管部门指导与监督、管理。同时更主要的是负责系统的建立、管理与维护工作。

1.2.2 论文完成者 通过本系统接受论文写作任务,了解毕业写作与答辩的基本要求,上传已完成的论文,了解评审反馈信息,对评审程序和结果质疑,对不公平、不公正的作法进行投诉。

1.1.3 监管部门 通过本系统全面及时了解和指导评审过程,抽查质量论文,对论文答辩的公开性、公正性进行督导,受理学生投诉,处理相关事务。

2 系统功能

“论文答辩信息管理系统”包含四个子系统,即:论文信息管理、答辩与评审管理、评审人员管理、统计建档管理,各个子系统不是孤立的,只有充分实现信息共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各系统关系与用户对应关系如图1如示:

2.1 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由系统管理员掌握,包括确认系统用户、系统维护:安全防范,此外,系统的首页可以提供公告发布、信息查询、流程帮助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2.2论文信息管理 主要实现发布、传递论文写作及答辩的基本要求,系统为论文完成者提供样式、答辩表格查,传递开题报告、论文,反馈审核结果,为方便区分填写和审核,学生上传递论文时数据存在临时库中,在临时库中,每个学生只能访问属于自己的信息;通过审核的数据存于正式库中,只有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评审人员才能访问正式库。

2.3答辩与评审管理 这部分是答辩与评审流程管理功能。包括对整个答辩与评审时间、地点与过程的安排,对开题报告的答辩与评审,论文数据的汇总、分类,对论文的答辩与评审,评审结果公布等。详见图2。

2.4 评审人员管理

评审人员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对评审人员库的维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评审人员库、评审人员考核、确定参加论文评审人员。评审人员库是各模块的基础,录入和修改各评审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特长、政治面貌、在学术界地位、敬业精神等。审核主要是对评审人员与学生的关系进行审查。工作流程详见图3。

2.5统计与建档管理 该系统用于评审结束后对评审结果进行基础数据填报、报表管理(含生成、保存、打印)及发布、查询功能。包括数据填报、备份及统计汇总、数据查询。将所有通过评审的论文上网发布。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结构

“论文答辩信息管理系统”所有功能都是在论文答辩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基础上开发的,包括用户权限管理、表单管理、工作流引擎、报表引擎等[1],这些构成了信息平台的基本要素,如图4。

图4:论文答辩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图

3.2 技术路线

为适应系统发展需要和当前Web技术的发展,我们选择构建系统平台的技术路线是基于MVC2的常规JSP+Servlet+JavaBean框架[2,见图5:

图5:论文答辩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线路图

在基于J2EE技术的Web应用系统开发中,JSP2的开发模式完全符合MVC的标准,JSP2模式中的三个组成部分(Servlet, JavaBean/EJB, JSP) 分别对应了MVC的三个部分。

该类型框架的特点是合理使用了Servlet和JSP的各自特点, Servlet负责业务流程的控制,Bean负责业务数据的逻辑处理,JSP专注于页面表示。Servlets充当控制者的角色,负责管理对请求的处理,创建JSP页需要使用的bean和对象,同时根据用户的动作决定把那个JSP页传给请求者[3]。

3.3 系统安全

3.3.1 网络环境 本系统在网络环境上的安全主要依靠信息中心的安全措施,包括硬件防火墙,进行IP过滤,病毒监控,网络行为监控等。

3.3.2 数据库安全机制 本系统以Oracle提供用于控制数据访问规则的同意安全机制(比如系统、对象、作用的优先特权) [4] 。在实际的运行中,可以对数据库采取定期备份的措施,在系统出现错误是能及时恢复。

3.3.3 系统权限 由于采用了成熟的框架结构,权限管理模块是与底层的工作流引擎绑定,独立于任何子系统之外,所有关于用户名、密码的传输都采用了加密的方式。管理员负责整个系统用户的授权,包括给每位注册用户授予角色和部门等等。另外,设置了页面失效时间,长时间不用则页面失效必须重新登录。

3.3.4 登录界面 由于采用struts结构,页面请求通过action/control由后台处理,所有的功能页面不能通过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进入而只能登录进来。

3.4.5 用户提交操作分离 本系统采用基于JAVA的MVC模式,将用户提交和系统操作进行有效分离,并和权限系统无缝集成,对所有用户提交的动作进行有效识别,避免非法用户进行非法的系统攻击。

3.5 环境配置

3.4.1 客户端 由于系统为B/S结构,所以客户端配置比较简单,只要普通的PC机可以上网并能浏览网页即可。

3.5.2 服务器端 由于系统采用java编写,可移植性强,因此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可以是windows2000/unix/linux 。web服务采用了tomcat4.1 ,jdk版本为1.4。由于是网络服务,因此对服务器要求比较高,需采用专业服务器。

参考文献:

[1] 龙昊波,赵永贵,孙宇,等. 基于三层C/S结构的隧道TSP信息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42(3 ):230-232

[2] 赫梅尔等著.严静东等译.Visual Basic高效编程:改进VB/COM+应用程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晓斌. Java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设计[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5

4.《记念刘和珍君》答辩说课稿1 篇四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xx县职业中学的教师xxx。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记念刘和珍君》,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

1教材简述及该课的地位作用

《记念刘和珍君》是人教版标准试验课本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第一课,选自鲁迅先生的《华盖集续篇》是一篇悼念性的抒情散文。作者以悲愤之情(沉痛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了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猛烈抨击了反动政府的凶残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高度评价了烈士死难的意义,并总结了“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本文文笔简练、语言深刻,多处运用排比、对偶、反语、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来自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并运用记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高度的说服力。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是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学习本文,会对散文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课文中如“寥落”“屠戮”“喋血”“洗涤”“浸渍”“菲薄”“殒身不恤”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情感。3)、局部探讨课文,体会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会采用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爱国青年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精神,感受鲁迅刚正不阿的性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从而针对性的确立: 重点: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难点: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散文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我准备在教学中采用:诵读法 讲读法、分析法 讨论法 三说学法

本文的教学是学生升入职高后的第一篇散文学习,虽然在初中的学习基础上学生了解了一定的散文知识,但毕竟学生们大部分基础差,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但学生普遍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学习激情。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引导他们的带着问题学、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四说教学过程 1课时安排

本文篇幅较长,分七部分,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学生的接受情况,拟定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2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知识积累 第二课时: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三课时: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3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并解题

导课的思路是简洁、引发兴趣:大家知道我国历史上有那些女英雄呢?学生会列举穆桂英、花木兰、秋瑾等,接着又提出大家知道“3.18”惨案中遇害的女英雄是谁呢?学生可能不知道,也可能会说出是刘和珍,老师顺势引入本课并板书题目作解释注意重点解释“记”字。2)作家及作品

本教学环节以问题的方式提出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做整理,问题为:“你所了解的鲁迅和他的作品知识有哪些?”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目睹中国人的麻木愚昧,遂弃医从文,立志于医治国民精神上的疾病。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等。

3)背景简介(这个环节可以通过简介“大沽口事件”和“三一八”惨案让学生对本文的背景了解,从而更好的走进课文。4)速读课文积累字词

此教学环节在学生自行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解决生字、生词,如 “寥落”“屠戮”“喋血”“洗涤”“浸渍”“菲薄”“殒身不恤”等。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字词的积累从而夯实基础、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之一。

liáo

dàng

fěi

dí 寥落

长歌当哭

菲薄

洗涤 lìn

àn

dié

赁屋

黯然泣下

喋血

yǔn

fēi

dàn 屠戮

殒身不恤

绯红

不惮

jìn zì

chuāng

hái

jié ào 浸渍

惩创

尸骸

骜 Cuán

ē 攒射

立仆

托体同山阿

仆人pú

虐nüè杀

转辗zhǎn 5)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此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学习心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问题如下:

问题一熟读课文并根据课文说说刘和珍是怎么样的一位青年?

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订《莽原》全年

在女师大风潮中“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的校长”

女师大复校“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援助外交,“欣然前往”,请愿殒身 ? ──可看出刘是一位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神,而又和蔼善良,有思想,有远见富有革命责任感的革命青年。不是“受人利用

问题二: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明显不全在写刘和珍,那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一共写了几类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感情怎样?由此能否推出作者写作目的?

哪类人

动向

作者态度和感情

写作目的 爱国青年:猛士,苟活者(“我”)悼念尊敬激励悲悼念、鼓励

反动派:当局者,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 污蔑

控诉抨击愤揭露

麻木的民众:庸人,无恶意的闲人

淡漠哀伤

唤醒

3.总结:由此可见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除了要悼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爱国者刘和珍等人外,更深远的意义应在于评述惨案,以此来鼓励生者、激励猛士,揭露敌人,唤醒庸人,评述惨案的教训和意义等。而纪念刘和珍正是本文写作目的的切入点。

问题三 课文七部分中哪几部分重点写刘和珍? 一 二 部分

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 问题四 一二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三四五部分

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害经过 问题五 六七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六 七 部分

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5)分析文章总体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此教学环节就上面三个问题的提出而展开,以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归纳引导的方

式进行。以训练学生采用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归纳如下:(板书)一 二 部分

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 三四五部分

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害经过 六 七 部分

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明确:三部分统一于“纪念”这一中心即是本文的写作总体思路。(板书)

第三课时

1)理清关键词句含义

本教学环节以学生自主质疑——分组讨论——老师集中指导释疑为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训练思维为出发点以达到本文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为最终目的。疑点可能有: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明确:“真的猛士”指真正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黑暗现实。这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名族的黯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不顾身而感到幸福。)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明确:根据上文,缘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反动派的残

酷镇压,一是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在这白色恐怖下,人们还怎敢说话呢?但沉默后的结果将会怎样?作者列举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

3.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这里鲁迅是谦虚吗?(讨论、点拨:结合语境来看,对刘和珍这位杰出女性在请愿中的表现,鲁迅满含赞美,钦佩和尊敬,同时在与她的比较中,作者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和难企及于她的地方,因而此处说谦虚并不是很恰当,更重要的是表现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一面。)

4“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如何理解“伟大”一词?(讨论、点拨:“伟大”一词有 “赞颂”说与 “反语”说。持“赞颂”说的认为这一部分的中心是赞颂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沉勇友爱、临危不惧的精神,另外在此句中“当 的时候”这一介宾短语使用并不恰当,用了这个介宾短语使句子成了无主句,如删去,就不难理解“这”指代前一句,侧重点是“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惊心动魄的伟大” 是赞颂刘和珍等人的勇敢行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持“反语”说的认为这是讽刺执政府对爱国青年的攒射,这样也就能与下文的伟绩、武功等反语相谐调一致。(解说:此处历来有争论,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争论,廓开思路,培养多向思维和阐述论辩能力,教师不一定要非此即彼,只要能言之成理,就应予以肯定。)

5.试阐述文中关于煤的比喻。(讨论、点拨:人类历史和大量的木材只能生成一小块煤一样,也是要付出大量的流血牺牲才能前进一小步,但请愿时的流血是不能推动历史前进的。作者虽然不同意徒手请愿的做法,但他认为,烈士的鲜血是不会白流的,作者引陶潜的诗,说明倘若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能永远纪念死者,记住这惨案的教训,那么,烈士的鲜血就并不白流。)

6怎样理解“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沉默”,就是“默无声息”。这里说的是两种沉默:一种是“出离愤怒”、陷于极度悲痛的“沉默”,“于无声处听惊雷”,预示着革命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的“沉默”;一种是逆来顺受,真正“默无声息”,不敢反抗,走向灭亡的“沉默”。两种“沉默”,两种前途,两种结果:不在沉默中爆发革命,摧毁“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就在沉默中被奴役,被黑暗统治,被灭亡。作者怀着最大的愤怒,发出最有力的号召,启示人们:事情已经到了尽头,对中外反动派说什么话也没有用,必须起来和凶残的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这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意图所在。)

7、鲁迅先生的“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和“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一样吗?(不一样。一是愤激之词,一是因为“惨象”和“流言”使他们害怕而不敢说,表明了他们的麻木与落后。其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用武力极其凶残的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8作者为什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来”“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悲痛和愤怒之至 以至于无话可说,从中可体会作者的悲和恨之情在文章中无处不在升腾交织。)

9作者为什么一在写刘和珍“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明确:反衬

10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冒着被通缉的危险出席追悼会,人们愤慨和悲伤地的情绪是鲁迅压抑不住心头的悲愤和激动走出会场,在礼堂外独自徘徊。

11真的猛士、庸人、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苟活着分别是指什么人? 12时间永是流驶城市依旧太平中的太平如何理解?

结合我懂得衰亡名族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来理解应为对反动政府高压政策的愤恨与不平。

13分析陶潜诗的作用

明确:烈士的血不会白流同时也是对烈士的歌颂。

总结:总结全文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法抑制──因而,本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痛心的回忆”(1、2、3部分)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4.5部分)

.同时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6部分)?.对烈士的死难意义作高度的评价、“热烈的讴歌”(7部分)

板书: 1.“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2.“愤怒的控诉”(4.5部分)

3.“深沉的思索”(6部分)

4.“热烈的讴歌”(7部分)

最后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以老师概述为主按本文的总体思路进行总结将作者的写作的局部思路和思路顺序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五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1.“痛心的回忆”(1、2、3部分)2.“愤怒的控诉”(4.5部分)

3.“深沉的思索”(6部分)

5.教学问题答辩 篇五

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2、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就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答: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中的要素就包括语文知识新课标中是这样表述的: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表述至少提供了三个信息:一是仍然要学习语言知识,但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接受程度,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要随文学习,而不是概念的演绎;二是不求系统和完整,也就是不要把大学生中文系要学的汉语的系统知识全都下放到中小学,而是要根据需要适当教学;三是以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小学语文学习是以语言运用主的,而不是以语言运用规律的研究为主的,因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重视语言环境新课程改革也好,传统教学也好,从来没有否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淡化语文知识的教学,只不过是从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实际出发,不再像过去那样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教学是可有可无的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常用标点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3、有教师认为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6.机械设计课程答辩4 篇六

2. 在闭式齿轮传动中,若将齿轮设计成软齿面,一般使两齿轮齿面 硬度有一差值,为多少 HBS?,为什么有差值?

3.简述减速器上部的窥视孔的作用。其位置的确定应考虑什么因 素?

4.轴上的传动零件(如齿轮)用普通平键作周向固定时,键的剖面 尺寸 b×h 值是根据何参数从标准中查得?

5.当被联接件之一不易作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卸时,宜采用的螺 纹联接形式是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还是螺钉联接?

6.在设计单级原柱齿轮减速器时,一般减速器中的最大齿轮的齿顶 距箱体的距离大于 30—50mm,简述其主要目的。

7.7、你所设计的齿轮减速器中的齿轮传动采用何种润滑方式?轴 承采用何种润滑方式?简述润滑过程。

8、简述减速器的油标的作用。

8.齿轮和轴满足何种条件时,应齿轮和轴一体,作成齿轮轴。

答题要点:圆柱齿轮的齿顶圆直径与轴径很接近时,一般齿根圆与键 槽底的距离 x≤2.5m,作成齿轮轴。

9、请简述你所设计的从动轴上主要零件的周向和轴向定位和固定方 式。

10、简述减速器上的通气器的作用。11、在闭式齿轮传动中,若将齿轮设计成软齿面,应按什么准则进 行参数设计,按何种准则进行强度校核。12、请介绍你所设计的齿轮减速器中在什么地方需要密封,采用的 是何种方式。13、在轴的设计中,如果采用轴肩固定轴承内圈,在确定轴肩高度 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14、在传动装置的设计方案中,V 带传动放在高速级,有何优点。

15、简述轴承盖的作用。16、你所设计的减速器中的轴承盖的类型是凸缘式还是内嵌式,有 何优缺点。17、简述定位销的作用,定位销孔的位置应如何放置。18、为什么大、小齿轮的齿宽不同,且 b1>b2?

7.教学设计说课答辩 篇七

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研究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2008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现代外科学前沿——大师论坛》在教学过程中首次穿插了学员论文答辩的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不同专业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研究生暑期学校(Summer school for postgraduates)是由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托有关培养单位,利用暑期面向全国招收在读研究生,针对某一专业进行授课的一种办学模式。暑期学校的设立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于1871年创立。主要目的是充分利于该校的教育资源,建立一个研究生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学术平台。由于效果明显,社会反响较大,暑期学校逐渐推广至美国其他大学以及国际上大多数知名大学[1]。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促进各高等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甚至与整个社会共享,是目前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2]。2008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共有300名研究生报名,最终从中择优选拔了120名,涵盖了全国47所高等医科院校和医学研究所。入选学员中,45%通过全国英语六级考试,73%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56%的学员发表1篇或1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部分学员参加过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甚至作为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863”或“973”重大研究项目,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1 研究生暑期学校教学中引入论文答辩的必要性

论文答辩是发挥自身能动性去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和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的论文答辩准备,学员从书本、资料库、Internet等多种途径获取感兴趣话题的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在检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由“书本教学-灌输式教学”向“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转变的一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国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论文答辩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只是完成课程考试或仅以提交论文即告结束,那么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必然缺乏一个反馈的过程,缺乏对所学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而通过实施论文答辩,教师可以掌握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并在答辩过程中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并且在听取其他学生论文答辩的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答辩的技巧。同时,为改进下一届的教学工作提供确凿的依据,并提出宝贵的意见。此外,论文答辩是一个教学互动的过程,通过完成课程论文的设计与答辩,学生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并且通过独立地完成论文和答辩达到对课程知识点系统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3]。这样更符合当今医学教学发展的趋势,符合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从而最终有利于提高高校整体素质教育的水平。

2 在研究生暑期学校教学中引入论文答辩的意义

2008年临床医学类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现代外科学前沿-大师论坛》共邀请了15位两院院士和2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讲师,促进各高等院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并且为全国的研究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起到了加强联系、促进交流、提高能力的效果。研究生在课程结束前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的前提,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4]。因此,在教学中引入论文答辩的内容,势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对促进我国临床医学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3 在研究生暑期学校教学中引入论文答辩的效果

为了调查论文答辩在暑期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我们设计了专门的答辩意见反馈表。调查项目涉及论文答辩的必要性、可行性、意义、效果等多项内容。

结果显示:92.5%的学员对研究生暑期学校教学中引入论文答辩持认可的态度;93.3%的学员认为能增进学术交流、丰富知识。95%的学员认为对启迪科学思维、拓宽学术视野具有重要意义。95%的学员认为论文答辩内容新颖,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83.3%的学员认为论文答辩有利于学员之间的交流。

4 在研究生暑期学校教学中引入论文答辩的应用体会

论文答辩必须有序、规范地进行,严谨的科研思路有益于以后更好地进行临床科研工作。

论文答辩内容多样,可以涉及科教研等各个方面,有利于拓展知识、开阔视野。

积极准备,小组讨论选出优秀论文,统一在学期结束之前进行论文报告会,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科研的热情。

论文答辩中特别涵盖了人文素质培养和暑期学校感悟的内容。通过聆听大师的教诲,濡染大师治学、做人的风范,领略其人格魅力,激发学员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

总之,论文答辩是研究生暑期学校教学模式的一种新探索。论文答辩促进了学员间的交流,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种可行的暑期学校教学和评估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柳丽华,马勇.研究型大学暑期学校的探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6):78-80.

[2]董南燕,王卫,卢晓东.暑期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2007(4):40-44.

[3]陈名弟,张来仪.应用性课程论文答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1):105-107.

8.“分娩机制”说课设计 篇八

关键词:分娩机制;说课设计;教学

一、说教学内容

1.本节课的学习意义

“分娩机制”为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三年制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分娩机制指的是胎儿通过产道时,为了适应骨盆各平面的形态和大小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本节内容不仅与之前学过的骨盆解剖、胎儿大小、胎头结构等知识紧密相连,更是以后学习正常接产和充分理解胎位异常的临

床表现和护理措施的坚实基础,是《妇产科护理学》中一节承前启后的重要学习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分娩机制”的概念,熟悉衔接、俯屈、胎肩、胎体娩出等动作过程;掌握下降、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过程。

(2)技能目标

利用模型模拟分娩机制过程。

(3)态度目标

树立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学习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因为下降动作贯穿了分娩的始终并能反映产程的进展,而内

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又是接产中助产人员重点观察并协助产妇完成的重要接产步骤,所以把下降、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过程作为本节课重点。

(2)难点

在“分娩机制”中,内旋转为胎头在通过中骨盆时为适应中骨盆前后径长于横径的特点而发生的转动,胎头转动时胎肩未转并下降,然后在胎头仰伸后胎头与胎肩才恢复正常关系,最后为了胎肩顺利娩出,胎头、胎肩再次进行适应性转动。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需要十分熟悉胎头、胎肩与骨盆的关系、结合骨盆各平面形态特点,才能正确理解和记住进行这些动作的原因。这也是授课中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部分,因此,把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作为本节难点。

4.教学时间

分理论与实验两个环节,1学时理论授课,1学时实验室练习。

5.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女性骨盆模型、胎儿模型、“分娩机制”示教模型、高级分娩模型。

二、说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

1.理论课

CAI授课,将“分娩机制”各动作的概念、发生时间、进行方式及发生原因的文字材料制作成幻灯片,相关内容插入图片,链接动画,最后用“分娩机制”动画演示分娩全过程。

2.实验课

用女性骨盆模型、胎儿模型模拟分娩机制过程,教师巡回指

导。模型中“分娩机制”示教模型能自动完成分娩全过程,学生可以观看到“分娩机制”各动作进行的方式。

3.考核

实验课结束后对同学们进行抽查考核,要求能利用胎儿及骨盆模型讲述并演示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三、说学习方法指导

我们的授课对象是以初中为起点的中职学生,大多数学生有

较好的记忆力和良好的观察能力,但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欠缺。这些说明中职学生先天具有的学习能力具备,但后天培养的学习能力缺乏。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

法也尤为重要。本课主要采用了学科渗透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即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在讲解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讲

解学习这些知识与技能的特定方法。

1.指导学生课前复习、预习

授课前指导学生复习与本次课相关联的骨盆解剖、胎儿结构

等方面知识。预习本课内容时,自己找出本节内容难点并试试能否自己弄懂,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

能力。

2.理论课学习指导

在讲解“分娩机制”各动作过程中,在学生容易忽略,但又与后面动作相关联部分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记住,如内旋转中,胎头与胎肩的位置不正常;在比较抽象的动作部分,用生活中的简单例子说明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内旋转的原因就像我们拿一个比门宽的箱子进门,横着不能进,而把箱子竖转过来就能进门一样。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3.实验课学习指导

巡回指导时,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主动参与,边演示“分娩机制”过程边进行讲解,大胆练习,不懂就问,不要怕错,不要怕难,不怕出丑。积极培养学生自信心、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小结

先由同学们自由提出疑问,了解本次课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把学生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当堂解答,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出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在此环节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畅所欲言,能真实地反映课堂学习情况。

五、说课后思考

为了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除了常规的针对“分娩机

制”主要手法部分的名词解释、选择题等复习方法外,还可布置学生思考除了枕左前位以外,如枕横位、枕后位、骶左前位等异常胎位的“分娩机制”,了解学生能否把已学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理解异常胎位的“分娩机制”,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姣玲.中职学生学习方法调查与分析[J].素质教育论坛,2008(6):23-24.

[2]刘悦,张杰.提高妇产科护理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J]. 中外健康文摘: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05):117-118.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卫生学校)

上一篇:教师年度工作总结各年级通用下一篇:民兵政治教育教材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