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施用钾肥效应试验研究

2024-12-24

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施用钾肥效应试验研究(3篇)

1.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施用钾肥效应试验研究 篇一

颅脑损伤是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对颅脑组织的损伤。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患者在伤后昏迷6h以上或再次昏迷者为即可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1]。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循环障碍等,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危。先就对我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取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如下的简要的回顾性的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月~2012月收治的,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64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患者的年龄为15~68岁,平均为(44.5±3.5)岁;颅脑损伤均为外力导致,高处坠落伤32例;出现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患者15例,硬膜外血肿13例,多处血肿患者9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的患者27例。以上所有患者均昏迷6h以上,同时对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我院及其周边地区平均海拔为5000m左右,最低海拔也达到了2275m以上,属于高海拔地域。

1.2护理措施

1.2.1基础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和有无意识障碍、瞳孔和肢体活动的异常等情况,特别应注意患者有无其他的合并症等。对于出血多引起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保持患者平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保暖,对疑有颅内血肿的患者做好需要立即手术的准备工作。对于出现脑疝的患者应静脉滴注脱水药,降低颅内压[2]。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使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平卧位,将患者佩戴的假牙等物品取出,同时头还要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

1.2.2针对性的护理

1.2.2.1控制感染 对于出现开放性颅脑损伤以及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常规性的进行清创和使用抗生素抗感染,保证耳道、鼻腔及口腔的清洁,在治疗期间要预防便秘,严禁挖鼻孔、打喷噎和咳嗽等,同时不使用水冲洗耳、鼻及经鼻吸痰和插胃管等处理,预防感染。

1.2.2.2降温护理 对于出现了感染或脑干损伤引起高热的患者,在查明发热的原因之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降温处理。物理降温为主要有酒精擦浴、冰帽、冰袋降温等,必要时进行低温冬眠疗法,以达到镇静、安眠、降低脑组织新陈代谢,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以保护受伤脑组织,减轻脑水肿。

1.2.2.3术后护理 针对进行了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应的术后护理模式,以静脉输液补充热量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但要注意输液总量一般不宜超过1500ml,以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对进行了气管切开的患者,每天对伤口进行换药,高原的`空气干燥,使用雾化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湿化。

1.2.2.4缺氧纠正 为了纠正患者因为缺氧造成的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应该全程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支持治疗,在高海拔地区氧分压较低,患者高海拔地区,低流量的吸氧无法有效改善代谢性酸中毒,使患者的颅内压进一步升高,从而出现脑水肿等。因此,在条件的允许之下,早期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在患者缺氧的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之后,在进行低流量吸氧治疗,避免高浓度的氧造成的氧中毒等问题。

1.2.2.5并发症的预防 在患者整个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控,预防脑水肿、脑出血、脑梗死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于昏迷患者要注意保暖,定时拍背排痰,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按时给予翻身,每日按摩骨突部位,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2 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之后,64例患者当中55例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愈出院,9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d。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因均存在一定的意识障碍的情况,呼吸动度差,多数患者还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的情况,因此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使显得尤为重要的。在整个患者的护理过程当中,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不仅要有效的清理患者的呼吸道,需要每隔15min左右就对患者吸痰一次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同时还要防止舌后坠等异常情况的出现。如果呼吸道堵塞严重的患者,必要时可建议医生进行气管切开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对患者的护理当中,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吸氧维持是十分重要的,通气和给氧一般都是最早期救治的首要护理任务[3],那主要是因为颅脑组织是所有人体器官当中需氧量和耗氧量最高的组织,一旦颅脑出现缺氧的情况>12s以上就对患者的颅脑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伤。因为大脑由于缺氧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气的稀薄,环境当中氧分压低氧气的缺乏,容易导致患者体内的代偿性红细胞增多,从而加重患者的微循环障碍,使患者出现脑水肿等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病情,还要持续性的氧气供给不足也会使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在患者早期调整给氧方式,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进行高压氧治疗,帮助患者康复。

总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多数均伴随有昏迷、呼吸功能不全等多种问题,特别是在高海拔的地区,患者极易由于环境的缺氧造成患者颅脑的损伤,不利于患者后期的康复,因此加强对高海拔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并进行给氧方式调整等治疗,对于疾病的治愈以及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俊,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要点[J].实用外科学杂志,2012,76(03):163-174.

[2]郑碧海.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水肿患者的治疗和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12(06):117-121.

[3]张霞.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10(04):331-335.

2.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施用钾肥效应试验研究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靖远县若笠乡曹岘村贾世贵的承包田中。当地海拔2 120 m, 无霜期156 d, 年平均气温16℃, 年降雨量153 mm, 面积666.67 m2, 是典型的干旱山区, 土壤为沙性土壤, 地块肥力中等, 无灌溉条件, 该地前茬为豌豆。

1.2 试验处理及材料

试验以每一参试品种作一个处理, 以当地主栽品种中单18 号作对照, 参试品种分别为金穗3 号、承单17 号、长城706、武科一号、先玉335。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随机排列, 3 次重复。小区面积19.8 m2 (3.3 m ×6 m) 。四周设保护行, 小区间和重复间过道为80 cm。采用全膜双垄沟播宽窄行种植, 3 月20日覆膜, 4 月20 日播种, 株距0.4 m, 播种密度为45 450 苗/hm2。播前每0.067 hm2施复合肥20 kg, 尿素15 kg, 硫酸钾15 kg。大喇叭期根部追施尿素20 kg, 抽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各喷施质量分数0.2%的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锌1 次, 其他管理同大田一致。

1.4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品种生育期、品种生物性状、品种经济性状和品种产量。9 月30 日收获, 收获前取样测产, 进行室内考种、分析等[2]。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不同物候期调查与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 不同玉米品种同一天播种, 不同生育期有所差异, 其中以金穗3 号出苗时间最早, 为15 d, 承单17 号和长城706 为16 d, 比金穗3 号推迟1 d, 较对照中单18 号提前3 d。武科一号和先玉335 与对照出苗时间相当, 为18 d。由于早春干旱, 土壤墒情较低, 致出苗时间较长, 与种子发芽力无关。大喇叭口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金穗3 号和承单17 号相当, 均比其他参试品种提前2~5 d。

2.2 生育性状调查与分析

在参试的6 个品种当中, 从株高性状分析, 长城706和先玉335 株高最低, 仅为159.6 cm和165.5 cm, 分别比中单18 号低37.2 cm和31.3 cm, 金穗3 号与中单18 号的株高相当, 无显著差异。穗位性状中, 金穗3 号、承单17 号、长城706 和先玉335 均优于对照中单18 号, 分别为191.9 cm和66.3 cm、187 cm和67.4 cm、159.6 cm和60.4 cm及165.5 cm和72.9 cm。茎粗性状中, 武科一号最高, 达到3.41 cm, 比对照增加0.23 cm, 金穗3 号最低, 仅为2.87 cm, 比对照减少0.31 cm。承单17 号和先玉335 与对照中单18 号相当, 无明显差异。株高、穗位、茎粗等性状是衡量一个玉米品种抗倒伏能力的高低的主要因子[3], 一般来说, 株高、穗位越低, 茎秆越粗壮, 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强。在8 月中旬出现大风天气时, 所有参试品种未出现严重倾斜现象, 均表现出一定的抗倒伏性。

2.3 经济性状调查分析

从表3 可以看出, 在参试的6 个品种中, 穗长以金穗3 号最高, 达到19.78 cm, 较对照中单18 号增加1.78 cm, 行粒数仅次于先玉335 的31.60 粒, 达到28.75 粒, 高于其他参试品种。百粒质量以金穗3 号最高, 为28.78 g, 而先玉335 最低, 仅为19.93 g, 其他参试品种均高于对照中单18 号。秃尖性状中, 长城706、武科1 号、先玉335 明显高于对照, 金穗3 号和承单17 号低于对照, 仅为3.5 cm和2.18 cm, 主要原因是玉米在开花授粉期间遇到干旱天气, 雄花和雌花开花间隔时间延长, 导致花丝中伸出时错过雄穗散粉盛期, 造成授粉不良影响所致。

2.4 不同品种产量分析

根据室内考种结果综合分析 (详情见表3) , 在参试的6 个品种中, 以金穗3 号产量最高, 为6 544.8 kg/hm2, 较对照中单18 号增加1 842.75 kg/hm2, 增产39.2%。增产效果极其显著。长城706 单产为4 929.3 kg/hm2, 较对照增产227.25 kg/hm2, 增产4.8%。而承单17 号、武科一号、先玉335 分别比对照中单18 号有不同程度减产, 分别减产10.05、148.05 和257.75 kg/hm2, 减产幅度为0.2%、3.14%和5.5%。用dps软件对各处理籽粒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籽粒产量以金穗3号、长城706与其他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 金穗3号秸秆产量与其他品种有极显著差异, 其余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金穗3号成熟集中, 产量高且稳定, 适宜在海拔2 000 m的地区推广种植。而其他品种在本地区种植时应不作为优选品种。

3 小结与讨论

从田间观察记载与室内考种结果统计分析可知, 金穗3 号在海拔2 000~2 200 m的地区, 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表现为早熟且成熟集中, 产量高而稳。在海拔2 000 m以上地区可以作为优良品种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张正卓, 李得举, 郭爱民.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与覆膜时期节水增产效应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 2014 (4) , 25~29.

[2]卢艳丽.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研究.陕西农业科学, 2002, 12 (2) :79~82.

3.如皋市水稻钾肥施用试验研究 篇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分别选择在如皋市白蒲镇朱家桥村、东陈镇徐湾村、常青镇袁庄村以及江安镇戈堡村进行, 前茬作物为小麦。土壤类型及试验前耕层0~20 cm基本理化性质见表1。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镇稻11;供试肥料为尿素 (纯N 46%) 、过磷酸钙 (P2O512%) 、氯化钾 (K2O 60%)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钾肥 (K2O) 施用量处理, 分别为0、5、10、15、20、25、30 kg/666.67 m2。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33.3~66.7 m2, 不少于33.3 m2。小区周设保护行。各试验区均施氮肥 (纯N) 23 kg/666.67 m2、磷肥 (P2O5) 4.8 kg/666.67 m2, 磷、钾肥均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氮肥运筹原则上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其中, 基肥∶分蘖肥为7∶3, 促花肥∶保花肥为73[1,2,3]。促花肥在倒四叶期施用, 保花肥在倒二叶期施用。各处理除钾肥施用数量不同外, 其他各项栽培管理措施一致[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钾量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 随着施钾量的增加, 土壤速效钾含量随之增加。以x代表土壤速效钾增加量 (mg/kg) , y代表施钾量 (kg/666.67 m2) , 建立土壤速效钾与施钾量的关系方程, 其中:灰夹缠土, 轻壤, y=0.791 3x (R2=0.935 5) ;夹缠土, 轻壤, y=0.495 8 x (R2=0.942 2) ;高沙土1, 砂壤, y=0.791 1x (R2=0.951 1) ;高沙土2, 砂壤, y=0.671 7x (R2=0.952) 。增加1 mg/kg速效钾, 施钾量分别为0.791、0.496、0.791、0.672 kg/666.67 m2。据此可以计算得出, 要使0~20 cm的土壤速效钾增加1 mg/kg, 需施用氧化钾的量, 4点平均值为0.687 5 kg/666.67 m2。按不同质地分类统计, 轻壤土为0.643 5 kg/666.67 m2, 而砂壤土为0.731 5 kg/666.67 m2, 试验结果与生产实际基本吻合。

2.2 不同施钾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 3种土壤类型增施钾肥水稻均能增产。3种土种施钾量为5~30 kg/666.67 m2的处理与不施钾的处理相比差异均极显著。施钾10 kg/666.67 m2与施15、20、25、30kg/666.67 m2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 水稻施钾能增产, 但产量不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大, 当施钾量10~15 kg/666.67 m2时, 水稻增产量达最高值, 随后增施钾肥, 水稻产量不会增产, 但也不会减产, 达到一个稳定产量水平。

2.3 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增产率的影响

从各处理施钾后20 d的土样检测结果及实收产量来看, 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达到一定值时, 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并不能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

以x代表施钾后20 d土壤速效钾含量 (mg/kg) , y代表相应的施钾增产率 (%) , 将施钾后20 d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施钾增产率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回归方程, 其中:灰夹缠土, 轻壤, y=-0.003 x2+0.926 6 x-61.324 (R2=0.920 7) ;夹缠土, 轻壤, y=-0.017 4 x2+3.323 3 x-147.99 (R2=0.953 3) ;高沙土1, 砂壤, y=-0.016 4 x2+3.123 4 x-135.7 (R2=0.839 1) 。用回归方程求导出主要土种达到最大增产率时的土壤速效钾含量, 灰夹缠土、夹缠土、高砂土分别为154.0、95.4、95.2 mg/kg。

(kg/666.67 m2)

2.4 水稻合理施钾量

以x代表施钾量 (kg/666.67 m2) , y代表水稻产量 (kg/666.67 m2) , 将3种土壤类型试验点施钾量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回归方程:灰夹缠土y=-0.137 1 x2+6.312 1 x+630.37 (R2=0.974 2) , 最高施钾量23.02 kg/666.67 m2, 最高产量702.71 kg/666.67 m2;夹缠土y=-0.107 3 x2+4.519 5 x+574.02 (R2=0.870 4) , 最高施钾量21.06 kg/666.67 m2, 最高产量621.59 kg/666.67 m2;高沙土y=-0.146 7 x2+5.914 4 x+518.7 (R2=0.889 8) , 最高施钾量20.00 kg/666.67 m2, 最高产量577.61 kg/666.67 m2。

3 结论

在如皋市主要土壤类型上, 水稻施用钾肥的土壤速效钾临界值在95.2~154.0 mg/kg, 平均为115 mg/kg, 钾系数在0.496~0.791 kg/666.67 m2, 平均为0.687 5 kg/666.67 m2。

摘要:在如皋市进行钾肥施用试验, 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 水稻产量增加, 当施钾量达到10~15 kg/666.67 m2, 产量最高, 随后再增加施钾量, 水稻产量不再增加。水稻施用钾肥的土壤速效钾临界值在95.2~154.0 mg/kg, 平均为115 mg/kg, 钾系数在0.496~0.791kg/666.67 m2, 平均为0.687 5 kg/666.67 m2。

关键词:水稻,钾肥,高砂土,夹缠土,江苏如皋

参考文献

[1]孙锡发, 何才富, 官玉良, 等.水稻生产中钾肥效应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1989 (3) :78-81.

[2]陈际型.水稻的钾素吸收和外流与土壤钾、氮水平的关系[J].土壤, 1987 (3) :127-129, 169.

[3]黄昌勇, 莫慧明, 储祥云.水稻土供钾特性与水稻钾素营养关系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5 (3) :99-106.

[4]魏文, 武际, 张祥明, 等.麦稻轮作制下磷肥.钾肥合理分配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1) :12730-12731, 12743.

[5]]孙锡发, 何才富, 官玉良, 等.水稻生产中钾肥效应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1989 (3) :78-81.

上一篇:教师基本功达标计划下一篇: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