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读后感

2024-09-18

四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读后感(19篇)

1.四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读后感 篇一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应该来说,关于他的教学设计也很多。不同的教材中都有这篇课文。我在建构我的教学设计之前,阅读了其他教材中的《大禹治水》的课文。在教学设计中,我贯穿的是两条主线:

1、使大禹这个人物鲜明而且立体、多维。

2、把对于二年级学生至关重要的说话训练抓住,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有效真正为学生发展使用汉语服务。同时第二条主线更可以推动第一条主线的明确。同时,文中的字词教学又不能放弃,它是年段目标中的重点。

因此,开篇的关于水的成语的引导,洪水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千辛万苦”的拓展想象,数字的深究讨论,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无所畏惧和大公无私的精神。

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回扣课题也就水到渠成。同时“治、制”的区分运用,考验着学生对汉字的字义理解。

虽然整堂课紧凑而且环环相扣,但上下来仍有超时,究其原因还是教师过渡语的精炼程度不够,思考以课堂流程和大问题的把握为主。同时在某些环节中,学生的回答呼之欲出时,还是不能急于给出简明的答案,应由学生品悟。最大的收获是,在有些教学环节中,教师做好两手准备还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课堂的精彩。教学机智也来源于充分的预设。当你面对是未知数的学生时,还是解读学生的思维入手,打好有准备的“仗”!

2.四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读后感 篇二

一、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好方法,无论是哪个课程,只要让学生主动投入其中,那么都能有所收获。由于传统教育中强调知识的灌输,所以,多数老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不是太看重,这就导致了学生在阅读课上,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为了改变当前小学生阅读情况不佳的现状,老师应该对阅读引起重视,平时的阅读课上,要主动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鼓励他们去阅读,去欣赏,这样才能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在语文课程上收获真正的知识。

例如,像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对《小英雄雨来》进行阅读学习时,老师不妨先帮学生讲述一些像“王二小”“地道战”等表现我国人民面对侵略者时,英勇顽抗的小故事,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在同学们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布置一项任务,就是利用文章中的内容,来进行戏剧排练,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内容改编成“剧本”,当然,形式并不一定非要拘泥,内容也最好不要死板,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整个过程,进而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在表演结束后,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整个表演形式,以及表演内容进行点评,顺便与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契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二次加工,这样,才能对所阅读的内容加深理解,帮助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升。

二、接触课外读物,拓宽学生阅读内容

小学生在语文课程上,所能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十分有限,这个问题,一直是影响小学生阅读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这方面,老师要加强建设,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比如在进行语文课文的学习时,老师不妨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同学习内容相关的文章,方便学生对知识进行串联思考,同时,在学习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到阅读内容的创设中来,可以自发的组成小组,将自己在课外的阅读读物添加进语文课堂中,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老师要及时予以表扬。

例如,老师不妨仿造语文教材上的指导,在班级后面建设一个“阅读书馆”,来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书馆”的建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结合。例如一些学生喜欢《福尔摩斯探案集》《大侦探杜威》《冒险小虎队》之类的悬疑故事,那么可以成立个侦探故事小组;而有的学生可能更偏爱《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繁星春水》之类的儿童文学,那么可以成立一个儿童文学小组……总之,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阅读内容,老师都应该允许它们出现在课堂上。然后,各小组成员可以从自己家中,将平时在书店购买的这一类书籍,放置在课堂后面的“阅读书馆”中,老师可以用统计册的方法,来对内容进行归类。当然,老师也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借阅制度,方便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三、阅读实训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当前,我国小学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一直是穿插在教学课程来进行的。例如在课前对文章进行朗读的教学形式,这样,使得阅读这个内容,一直有一种语文学习“附属品”的感觉。所以,想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老师必须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改观,让学生因为阅读而阅读,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认识阅读,体会阅读的好处。为了督促学生阅读习性的养成,老师不妨以教室中的“阅读书馆”中的图书为基础,对学生合理布置阅读任务,这样,也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例如,学生在学习完《蝙蝠和雷达》这篇语文课文后,老师不妨利用网络资源,或者是“阅读书馆”来为学生提供一些科幻方面的读物,像《银河战舰》《三体》之类的,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思维来进行阅读想象,然后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述自己的阅读感想。老师还可以为每本课外读物设计一个“打榜”功能,对“阅读书馆”里的课外读物进行排名,鼓励每个同学都做一个阅读笔记,根据阅读笔记中的推荐,对每本书的阅读效果进行统计。这样不仅便于其他学生阅读,还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结,这样,更利于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目前,在小学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的语文老师抱有正确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的学习中理解并掌握阅读的技巧与方法,那么,相信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快就能有所建树。

摘要:小学四年级,可以说是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既要摆脱以前学习中的懵懂无知,还要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好的规划能力。这两点在语文课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因为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涵养和精神领域的学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要通过语文课程,帮助学生建立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上的阅读理解。本文通过对小学四年级的一些语文阅读教育说法进行细致的讲解,希望能给我们的语文老师,起到一些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杨俊珂.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江苏师范大学,2012.

[2]陈红.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湖北教育,2006(12).

3.低年级语文复习“四要点” 篇三

一、突出“新”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应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复习的方法是分单元复习或归类复习,如果时间宽裕时先分单元复习再归类复习,若教师只是按单元一课课复习,学生会觉得枯燥,听与不听一个样,如果教师在“新”上做点文章,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就大不相同。

(一)将整册书中有一定联系的知识放在一起复习

如:苏教版小学第二册识字1和识字5在编写形式上差不多,都是采用“词串”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识字1是围绕“春天”,将12个词分为四组,每组词表示同类名物,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而识字5是围绕“夏天”,将12个词按照一定的联系排成四行,分别介绍了夏季特有的气象、瓜果、小动物、花卉。我将两课放在一起复习,还仿照识字1和识字5让学生说出与秋天、冬天有关的词语,这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拓展了新知识。学生的兴致很高。

再如:识字4、识字8和练习5中的用字词句,在教材编写上都是“转盘识字”,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和不同偏旁所组成的字。转盘下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识字4是由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驰”、“地”、“他”、“池”以及一首字谜歌。识字8是由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青”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请”、“情”、“晴”、“睛”“蜻”等以及一首儿歌。练习5中的学用字词句是由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丁”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叮”、“盯”、“钉”、“灯”以及一首儿歌。复习时将这几课一起复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从根本上掌握了字的音、形、义,复习时我还激发学生也来仿照写一写,学生想到了“包”,想到了一连串的字“抱”、“跑”、“饱”、“炮”。进行这样的复习,使学生在以后自己复习时也会想到前后联系,举一反三。

(二)复习的题型要新

如:在复习第四单元巩固练习时,我出示这样的题目:学了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认真写字的();为沙洲坝乡亲们挖井的();孝敬母亲的();为儿孙操心的();勤奋好学的()。这样一出示,课文中的一幕幕情节就会展示在孩子们的眼前。再如:归类反义词时,做到形式多样,有找出句中一组反义词;有写出句中加点字的反义词;有给几组反义词,让学生选择填写等等。

二、重视“实”

(一)课前“实”

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案,既要紧扣大纲、教材,又要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在复习每一单元之前,总是先将平时学生作业中易错的字词罗列在一块小黑板上,易错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出,同音字的词语放在一起,这样学生一看就明白了。每一单元课文的背诵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只听几个组长背诵,让组员找组长背诵。

(二)课中“实”

复习课教师不能搭花架子,应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正确把握每堂课的复习重难点,做到精讲多练。注重方法的指导,要授之以“渔”。如:复习中,要求学生要有感情朗读的课文,教师要适当指导。教师可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也可由其他同学评价,使学生有所体悟,使其不断进步。

三、扎实“练”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知识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反复重现。俗语说得好“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对一些易错的字,与其重复说,还不如变换形式让学生写。如让学生写形近字、同音字,反义词等,既巩固了字词,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有时做猜字、找卡片、摘苹果、归类等小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过的字组词组句,既使学生理解了词义,也练了说话。对短文的阅读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看图说话、口语交际培养了学生的说话、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做好“辅”

虽然说已经经过了一轮或几轮的复习,但要想使全班学生掌握所讲知识,仍有很大的困难。从学生的练习中不难看出,许多教师觉得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仍有些学生未能掌握,这跟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了。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不要拿他们跟优等生比,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就要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具体做法:

(一)补在课中

复习课上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课中有些他们能回答的问题要尽量让他们回答,回答对了教师要及时表扬他们,给他们加“☆”(班级举办的夺“☆”比赛),让他们有学好的动力。

(二)学生之间一帮一

让“后进生”跟好学生坐在一起,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及时问,及时弄懂。

(三)与家长多联系

“后进生”哪一部分比较薄弱,教师与家长就要对这部分进行双管齐下的辅导,这样后进生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的。

4.四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读后感 篇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 了洪水的事迹。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的是洪水泛滥,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第二自然段讲的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经过。第三自然段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四自然段讲的是百姓非常感激这位制服洪水的英雄。

5.四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读后感 篇五

《向沙漠进军》是竺可桢爷爷的一篇著作,他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关心气候,关注自然条件。文章中提到: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千百年来,人类和沙漠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啊,即使是科学技术无比发达的今天,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沙漠的可怕和强悍。

怎样保全绿洲,惩治风沙永远是人类向沙漠进军的主旋律。我国的陕西榆林地区在明末清初还是个天然的草原区,但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短短数十年已经使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大沙漠。我们不禁要问,何以一个天然草原会成了一个大沙漠呢?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这个地方干旱少雨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却不是决定因素,这个地方并不是在这几十年间才干旱少雨的,而是历来如此,怎么就早不变晚不变,到了乾隆年间成了沙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为因素:原来在那几十年里,人们慢慢从榆林地区移居关外去开垦荒地,原来的广袤草原逐渐荒废,草地变成泥土,泥土经过风吹日晒,沙尘自然到处飞扬。从这个教训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防风治沙少不了人类的辛勤劳作,如果听之任之,美丽的草原总有一天会消失殆尽。

6.四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读后感 篇六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应对措施

一、农村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问题

1、“填鸭式”阅读教学方法较为严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 在进行指导之前, 要详细剖析阅读内容, 让阅读教学课堂具有互动性、对话性。这样也会促进学生们自己独立思考, 反复深入学习阅读内容, 同时在阅读学习当中, 增强合作意识, 促进互动性。但是就目前而言, 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是“填鸭式”教学, 由于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比较落后, 无法与新课标达到一致, 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单纯的看书识字, 没有明确的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同时, 新教材所要求的“互动性、对话性”在农村小学当中也没有贯彻落实, 所以当今农村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仍然是一块比较薄弱的部分。

2、学生缺乏个性化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 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活动, 主要内容有想象、感知、兴趣、情感、记忆、意志、思维等等, 学生在阅读时通过这些心理活动, 对话高尚的心灵, 汲取人类精神。由于小学生在认知水平、个人经历、心理及其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众多学生阅读同一本课文也会出现各不一样的感受, 而这就是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受到学生主体差异影响以及语文教育人文性影响。因此,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 要区别对待存在这种差异性的学生。在新课程当中, 个性化阅读是一个新的标准, 个性化阅读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该被教师落后的观念所束缚, 更不应该以教师自认为的方式来替代学生的个性化思考。由于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没有重视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也没有专业设计个性化阅读方案, 进行阅读教学实践, 这样就导致学生觉得阅读空乏无味, 产生可读不可读的心态。

二、应对措施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才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在语文教学当中, 教师要突出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 从而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习惯。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这样就会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之前,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可以适当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来思考, 激发学生探究疑问的欲望。比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一课程时, 可以布置给学生一道非常富有挑战性的话题, 比如: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 我们充当一回广告设计师, 给黄山设计广告语, 让全世界的人来了解黄山。通过这样的话题, 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充分进行思考。再比如教学《惊弓之鸟》这一课时, 在课前向学生发问:众所周知, 只有弓和箭才能射下一只鸟, 但是在没有箭的情况下, 这个人又是如何射下鸟的呢?给同学们制造悬念, 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2、在语文教学当中要重视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教学, 不能简单理解为整齐划一的阅读水平, 让所有学生成为优等生, 而是让优等生与后进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 拓展更大的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时, 要充分发挥不同水平以及不同爱好的学生的特长。不应该让教师成为课堂中的主体, 而要让学生成为阅读课堂上的主体, 将这种观念进行转变, 有利于学生活跃课堂, 激发阅读的兴趣,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拓展视野。在阅读教学课堂当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的感受和理解, 要教会学生破除桎梏, 从那些条条框框不合时宜的观念当中解脱出来, 让心灵在自由的心境当中去追寻语文的美, 张扬人性善良, 探求真诚的人格。

3、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为了促进阅读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教学时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情境, 使得教学变得生活化。四年级课本当中, 有很多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文章, 这些课文与实际生活情况相差甚远, 抒发的情感让四年级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也有点难以理解, 但是教师在阅读这些课文或者讲解这些课文时, 要注意缩小理念上存在的差距, 在教学中注重拓展教育, 让学生了解旧时候人们的贫困生活、红军长征所表现的艰苦奋斗的意志等等。只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4、注重阅读教学的延伸性

小学四年级的语文阅读, 书籍量有限, 而且学生对生活实际情况的了解也是相当的有限。要让学生在阅读时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是十分困难的。为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教师应当注重阅读教学的延伸性。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堂中,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探究, 从有限、桎梏的思想中解脱出来, 走向更加自由、广阔的天地。

三、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当中, 教师要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阅读教学的目的, 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友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新课程研究 (上旬刊) , 2012, 05:89-90.

[2]查智琴.四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及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4.

[3]张雪艳.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7.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四年级 阅读教学 问题 方法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但是对学习的热情比较高,而且其心理情绪方面较为不稳定,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纠正。语文阅读教学在某些方面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同学而言比较沉闷、无趣,难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四年级是小学生的过渡阶段,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积极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认识字的能力、总结文章内容以及阐述思想的能力。小学四年级是小学六年教学阶段中的转折点,关系到今后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情况,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实行教学改革制度,这就需要中小学、高等教育学校共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

二、当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基本情况较城市小学教学基本情况而言差距甚远,这不仅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我校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政府部门虽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逐渐加大,但仍然无法改变当前我校的教学格局。学校内部的教学设施较差,与其他地区的多媒体教学而言,我校目前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工具(黑板、黑板檫以及粉笔),这种教学模式意味着学校的教学效率较差。阅读技能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当下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作为一种基础教学,其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形成和以后的继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与条件下,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只能够讲授书本中的阅读或者是少部分的课外阅读,这对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消极的影响作用。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因为教学条件受限,使得其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与陈旧,相关方面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过分的强调要学生刻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传统的教学工具,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这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低,学习的热情较低。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比较低,一旦遇到教师课堂提问,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交流,其余的学生课堂积极性较差,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3.由于农村学生家庭条件较差,较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地区的学生视野比较窄,而且相关方面的表达能力比较弱,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其在学习资源方面的限制性比较大,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教师的教授以及书本知识,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不仅如此,农村学生的课余活动尤其少,较城市学生而言,其参加活动与比赛的次数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对外交流的机会,这就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弱,朗读能力差。在这种基础上,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也会随之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逐渐加重,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相关措施

1.国家政府部门要逐渐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量,积极建设农村学校教育体系,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质量与科技含量,从而带动教学课堂质量的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学校应当共同合作,逐渐转变学校内部的教学现状,使其向多媒体教学转变。这样才能够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不仅如此,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加大学生的课外知识学习量。

2.教师也要积极改变阅读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从而提高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积极改进与创新,从而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3.学生也要积极转变学习态度,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积极与教师互动,课外多多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为提高阅读能力奠定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抛弃与时代不符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

四、结论

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学习阅读技巧与方法的最终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梁丽文.任务分析理论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3,(11):44-46.

[2]王翠.任务分析理论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运用[J].文学界,2012,(08):33-35.

8.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篇八

什么叫“引导洪水流入大海”是本课的关键语句,体现了治水的艰难,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直观印象,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我想到了用线构画。在黑板上画一画,写一写,一目了然:这儿是一条大河,那儿是一条大河。挖通就是指把这两条大河给连通。当洪水来临的时候,这条河装不下这么多的洪水,于是,通过这儿流到了这条河,这条河如果还是装不下,那就流到另外一条河。挖的这部分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如果河与河之间有一座大山,那还得劈开大山。这可是治水中最艰巨的任务。接着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劈开”的艰巨性。

2、及时抓住关键,激发深度学习的兴趣。

9.《大禹治水》读后感 篇九

上古时代,黄河发生了巨大的水患,当时部落联盟首领派鲧去治水。鲧花了九年的时间治理洪水,而水灾依然不断。之后,天子尧见他误了治水大事,下令将他处死。

父亲的失败让禹明白了:用“堵”的老法子不行,必须另外想办法。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禹采用了“疏”的方法,干了,终于成功了。

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禹遇到了种种困难,但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出众的才干,顽强地把这些困难一一排除。开山疏通水道时,他大腿上的皮被刮落、脚趾甲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都一身不吭,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大禹在治水时有三次经过家门,可他怎能因儿女私情而撇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不顾!

10.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疑难解答 篇十

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两词都存在。“加” 的意思是“施加”,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说“把诚心施加到某个对象身上,就是金石也会被裂开”,比喻对人真诚,能产生极大的感动力量。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是一致的。

教材选择“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1. 出于对原话的重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新课标的要求。教材虽然没有安排大量的“经史”内容,但是通过“日积月累”可以培养相关的意识,了解一些简单的内容,丰富语言。四年级下册第二组“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的是古代经史中出现的格言,而“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就是《后汉书》中的原话。

2. 意在鼓励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后起的一种表达,但使用非常广泛。它的用例是明人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宣徽院仕女秋千会》中的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词语,已在生活中广泛使用,所以孩子们可以在生活实际交流中接触到,在课外书里学习到。

二、《记金华的双龙洞》里“有十进房子那么大”里的“十进”到底多大?

答:“进”是量词,可用来说宅院。平房的住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一进院子的大小不固定,富贵人家与贫贱人家的房子大小不同,古时候十进八进的房屋多数是富贵人家的豪宅,这里只是说房子很大,并不是准确指某种面积。

三、《望洞庭》中的“庭”字“壬”在书中生字列表里面是第一横长,而在我们的一个配套的生字抄写本上却是第二横长。想请教一下到底哪个正确?谢谢!

答:“庭”中“壬”这个部件的第二笔,在人教社教材中为长横。早在1965年,由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廷”字的右上是“壬”(撇下一个“士”),含“廷”的“挺、庭、莛、梃、蜓、艇”等也一样处理。1988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廷”组字形也没变化。“庭”“挺”“艇”“莛”这组字,对于多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人来说,它们的标音已经依靠“廷”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辛铭)

11.四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读后感 篇十一

一、农村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问题

1.缺乏教学资源, 学生的阅读量有限

受经济条件和办学条件的限制, 农村地区无法像城市的小学那样建造自己的图书馆, 导致农村地区的学校无法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资源, 使学生的阅读资源严重缺乏, 使得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单一。很多小学生的课外读物除教材外再无其他书籍, 小学生的阅读量非常有限, 这严重制约了小学生思维的拓展。

在广大农村, 四年级小学生接触到的关于语文教学的书籍仅有语文教材和练习册。 在课堂上, 老师按照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讲解, 教学生识文断字;课下学生就在练习册上通过做习题进行巩固。学生长期这样只做题不阅读的学习模式, 很难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教师队伍素质较差, 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差, 再加上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农村小学的关注力度不够, 使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严重落后, 学校的教学条件差, 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教材、练习册、讲桌、粉笔、黑板构成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部教学资源, 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说教式教学, 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 这样的教学远远达不到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

“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教学的引领者, 而教学活动是一项需要协调多方资源的活动, 需要老师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详细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表现和情绪变化, 并对教学环节进行及时调整, 然而许多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理论培训, 更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进的能力, 只是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做为教学依据, 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差甚远, 单调的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变得枯燥无趣, 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农村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方法

1.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关注

首先, 国家政府部门要逐渐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 完善农村地区小学基础教育设施, 为农村地区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条件, 为农村小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使农村小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开阔自己的视野。其次, 政府部门要号召社会公众力量关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 加大学生的课外知识学习量。向农村小学捐款捐物, 将家里闲置的小学读物捐献给农村的小学, 使他们在课下可以有更多的读物。 最后, 国家还要重视对农村小学教师人才的培养, 在师范类院校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 充实农村小学教师的后备力量。

2.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师阅读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

提高小学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 首先要让农村的小学老师树立课程意识, 要让老师明白教师这门职业需要用良心和爱心去经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真钻研教学方法, 学会发掘和利用各个方面的教学资源进行阅读教学的开展, 要意识到语文阅读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教室内, 而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让学生去感受自然, 认识社会。 其次使教师树立学习意识, 俗话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 老师自己首先要熟练掌握拼音、汉字、语法修辞和写作等基本技能, 才能更好地教学生学习, 其次老师要掌握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 不仅要研读教学大纲, 更要去仔细研究相关教学方法, 将自己的教学课堂与其他成功的教学案例相比较, 发现自己的不足。最后拓宽教学内容的意识, 在我们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 关于农村优美景色与生活习俗的描写寥寥无几, 老师要以教材为基础, 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 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环境为背景进行学习。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受教学条件, 教师专业水平等的限制, 语文阅读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国家要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 加大对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投入, 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小学四年级更是小学生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受教学条件、教师专业水平等的限制, 语文阅读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投入, 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资源,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2.大禹治水读后感 篇十二

我读了这篇故事,觉得大禹至少有两点值得我学习:

一是:大禹在十三年治水的过程胼手胝足、栉风沐雨形象地记下了当年治水吃苦受累,艰辛劳苦的情景。在学习上,我要学习大禹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再苦再累也不能半途而废。学习只有一心一意,不畏劳苦,才能更上一层楼。

二是: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心里装着老百姓。洪水不治好,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中,自己不能有一丝放松。他这种公而忘私的品德,让我感慨万千。啊!古人有如此可贵的奉献精神,而我们为什么没有呢?在做值日时,我们推来推去,不愿意自己多做一点,我觉得很惭愧。读了大禹治水使我懂得了人活着不应该只为了自己,也应该为大家,为集体着想,大禹可以牺牲自己,我们还可以怕脏,怕累吗?

13.大禹治水读后感450字 篇十三

我觉得大禹是个了不起的人,他的精神能影响我们周围的每个人。比如说大禹看见洪水把房屋、庄稼都淹没了,人们无处可逃,葬身鱼腹。于是他马上找众人商量如何治水。众人提出了很多方法都没用。这时,大禹想出了一个法子。首先必须对地形有所了解,于是,他为了查清地势,探明河道,带着一些人,跋山涉水,顶风冒雨,经历了无数风险,足迹遍及九州大地。大禹有难走到北,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样落下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经过了十三年,终于把洪水填平了。

故事讲述了在很久以前,黄河发生了很大的水灾,房屋被淹没了,老百姓十分困难,这时候大禹的父亲带领大家制水,他花了九年的功夫,也没有把洪水制服,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后来大禹代替了他的父亲治水,大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决定用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导大海中去,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大禹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农民伯伯又可以在地面上种庄稼了。大禹为了治水,四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就连自己的儿子---启:出生时,他听见儿子的哭声,也狠下心没有进家去探望。

后来,因为大禹治水有功,大家推举他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大禹这种知难而上,遇事能动脑筋想办法,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所以它的故事才能流传这么久。

14.四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读后感 篇十四

师: (在黑板上画图:猫、狐狸、猪、狗、鹅) 今天, 我们来认识一下动物……

生: (纷纷回答) 这是猫!这是狗!大白鹅!……

师:如果大家从这些图画中, 只是认识了猫, 认识了狗, 那么, 我们这里就变成了幼儿园了, 而且还是小班。我们已经上四年级了, 应该有一双“X光透视眼”了, 要透过这些动物的皮毛, 看到它们的内心世界。同学们想一想, 你能用哪些符合它们性格特点的词语形容这些动物?

生:狐狸很狡猾。

师:你太厉害了, 马上就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本领。你透过了狐狸的这张脸, 看到了狐狸的内心。按照这个思路, 大家再说说猪是什么性格的。

生:很懒惰, 只知道睡觉吃饭。

师:这只狗呢?

生:忠诚。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样看来, 你身边的动物, 就不再是动物了, 而是跟你一样的人, 它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比如我们见到的猫, 给你的感觉是不是行动迅速、特别机敏呀?再来看看这只大白鹅, 这只白鹅……

生:昂首挺胸, 特别高傲。

师:说得真好, 这样才是真正的观察。可是, 我发现许多同学在作文中写小动物, 却总是抓不住动物的特点, 只会从头到尾介绍一遍小动物的外貌, 然后来一句“它真是可爱呀!”就写完了。今天, 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小动物的名家名篇——《白鹅》, 这是丰子恺先生创作于1946年的散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丰子恺笔下的《白鹅》, 认识一下这只白鹅的特点。

师: (朗读课文) “这白鹅, 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 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 左顾右盼, 我一看这姿态, 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第一段, 就点明了白鹅的特点——高傲。下面, 作者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描写它的高傲。 (继续朗读) “……鹅的叫声, 音调严肃郑重, 似厉声呵斥……”这一段写了白鹅叫声的特点, 鹅的叫声虽然跟鸭子差不多, 不过它有特别的地方。如果你们听过鹅的叫声, 回想一下鹅的叫声, 是不是都像说“啊”的疑问语气一样呀?这段通过对声音的描写, 生动地刻画了这只白鹅的高傲。 (继续朗读) “鹅的步态, 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 但鸭的步调急速, 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的, 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个地方用了一种修辞方法, 来写鹅的走路姿态, 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比喻。

师:对, 是比喻。把鹅的步调比作净角出场。比喻本来是把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比作熟悉的东西, 但是这里的净角大家都不怎么了解吧。京剧里, 有五个角色, 生旦净末丑。净是大花脸, 武将, 走起路来特别稳重、威风。在丰子恺写这篇文章的那个年代, 闲暇时间, 人们的娱乐活动就是观赏京剧, 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个比喻的意思。描写鹅的叫声和步态就到这里:接下来的内容都是对白鹅吃相的刻画, 占了全文的一多半, 这叫“主次分明, 详略得当”, 说明这才是丰子恺先生认为最有趣, 最能突出白鹅的高傲的内容。

师: (继续朗读) “鹅的吃饭, 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 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 一样是泥, 一样是草。……真是架子十足!”课文到这里就结束了, 作者虽然没有对大白鹅的外貌进行描写, 但是, 这只鹅是不是也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你的眼前了呢?丰子恺先生对这只鹅, 一定非常熟悉, 并且发现了它的与众不同之处——高傲。这才是来自生活的生动的白鹅, 绝不是没有任何真实感受, 空洞地介绍的“可爱”的白鹅。

一群有个性的动物

师:课文读到这里, 我们了解了这只白鹅的特点, 还知道了写动物的作文应该怎么写, 好像已经有了很大的收获, 但是, 刚才我说大家应该有一双“X光透视眼”, 这双透视眼还没有发挥威力呢!如果你真有一双透视眼, 你就会发现, 丰子恺先生笔下的这只白鹅, 根本就不是白鹅, 它是生活中的一种人……

生:高傲的人!

师:能不能说得准确些, 什么样的人像白鹅这样高傲?叫声像厉声呵斥, 走路不给人让路, 吃饭架子十足。

生: (思考后, 纷纷回答) 当官的吧?有钱的!……

师:确实像某些官员。丰子恺先生的这篇文章写于1946年, 正是旧社会, 许多贪官污吏横行的时候, 他们依仗权势, 飞扬跋扈, 高傲的白鹅不就是贪官污吏的写照吗!这是写动物的文章经常运用的手法——借物喻人。丰子恺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 还是一位漫画家, 他善于运用讽刺幽默的手法表现生活。六年级语文书中选用了丰先生的另一篇散文《手指》, 文中刻画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各有不同的姿态, 各有不同的性格,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他把五根手指的特点刻画得活灵活现, 有趣极了, 最后告诉我们, “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 成为一个拳头, 那就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他还写过散文名篇《口中剿匪记》, 他把自己嘴里生病的牙齿比作一群匪徒, 他说:它们原是我亲生的, 它们替我研磨事物, 送到胃里去营养我的全身, 它们真是我的忠仆。谁料它们居心不良, 渐渐变坏, 歪斜偏侧, 吊儿郎当, 一味对我残害, 使我疼痛, 不能作画, 不能作文, 不得说话, 不得安眠。我忍气吞声, 敢怒而不敢言。丰先生又一次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指斥那些像匪徒一样的贪官污吏。丰子恺先生的这些作品大都收集在他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中, 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 有利于你的“X光透视眼”的早日成熟。

师:了解了丰子恺先生和他的作品之后, 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既是画家, 又是作家的大艺术家——黄永玉。我读过他的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 今天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这是“永玉六记”中的一本, 书名叫《罐斋杂记》。 (把书展示给学生) 这也是写动物的, 不过这本书很特别, 每一页是一个动物的画像, 然后旁边只写了一句话。这一本书就像一本白纸一样, 你在书店不会留心这样的书。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黄永玉是怎么写动物的。 (翻到一页问学生) 这幅图画上画的是什么?

生:小老鼠。

师:小老鼠旁边的这行字, 是这样写的:“我丑, 但我妈喜欢。”你们说, 老鼠是好, 还是坏呀?

生:坏!

师:有个成语, 说的是“老鼠过街……”

生:“人人喊打!”

师:这只人人痛恨, 人人喊打的老鼠, 竟然得意地说:“我丑, 但我妈喜欢。”你们知道老鼠代表生活里的什么人, 或者什么事儿吗?

生:小偷!

师:许多小偷都是有组织的, 他们偷了东西交给“大偷”, “大偷”给他们开工资, 他们偷的越多, “大偷”越喜欢他们。所以, 他说:“我偷, 但大偷喜欢我!”

生:我想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假冒伪劣产品的妈妈, 就是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人。

师:太对啦!如果你能想到这些, 那么, 阅读这样的书, 就不会觉得没趣儿了, 这本书在你眼里将会变得非常有意思。我们再来看一篇 (翻到一页问学生) , 这是什么动物?

生:是蚊子。

师:蚊子是这样自述的:“我注定饱吸人血, 或是在巴掌下粉身碎骨。”蚊子是社会上的哪一类人?

生:强盗!“我注定从银行里抢出钞票, 或是在警察的枪口下牺牲。”

师:哈哈, 说得好!但是, 你这个“牺牲”一定是带引号的。牺牲可是褒义词, 不能给这强盗用呀!大家再看看骆驼的自白:“如果这算个美德的话, 那就是对于艰难困苦的漠不关心。”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骆驼的话就是说, 它在沙漠中的行走, 背着沉重的行囊不知疲倦的性格, 是因为它已经不去考虑这些困难了。

师:如果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就更好了。现在有些同学还没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就先把困难想遍了, 等想完了这些困难, 他就没有信心做好这件事, 那你说, 还能成功吗?所以, 你们也要学学骆驼的性格。

一只高傲的白鹅与一群有个性的动物

师:现在, 大家要变成一种动物, 替动物说话, 也像黄永玉那样, 用一句话就把动物的性格表现出来, 还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我记得曾经有个同学代表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懒惰, 但是我耳朵大有福。”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呀, 既表现了猪的特点, 又让我们认识了生活中那些不肯脚踏实地勤奋努力, 只想依靠运气生活的人, 他们就像猪一样懒惰。 (板书:猪懒惰)

(学生写话, 教师巡视指导, 10分钟。)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文采与思想。

生:我写的是狐狸。狐狸说:“我狡猾, 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师:狐狸想的只是自己能够填饱肚子, 不管使用什么手段。狐狸狡猾的根源是什么呀?

生:自私!

师: (板书:狐狸自私) 是啊, 如果一个人心中只有自己, 那么他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生:“别看我不起眼, 碰到我, 你就知道我的厉害了。”这是电水母说的话。电水母有毒, 人被蜇到之后, 会有生命危险的。

师:那你说说, 你写的这个电水母, 能说明什么样的人物性格。

生: (思考) 厉害吧?

师:是不是也可以说“真人不露相”呀? (板书:真人不露相) 有些人外表很普通, 你以为他没什么了不起的, 可是, 遇到了事情, 他一鸣惊人。

生:公鸡说:“我只叫了一声, 人们就被我唤醒了。”

师:写出了公鸡的特点, 但是, 你知道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吗?

生:含义是公鸡嗓门特别大。

师:哦, 这是公鸡的特点, 不是含义。我觉得你的这句话写得很深刻, 同学们, 谁能替他想一想隐藏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公鸡只叫了一声, 人们就醒来了, 这像生活中的什么人, 什么事呀?

生:像特别会讲道理的人, 才说了一句话, 大家就明白了。

师: (点头) 说得好!我是一名教师, 我听了公鸡的这句话, 想到了我自己。好老师就应该像公鸡一样, 不必说太多的话, 如果只说一句话就能把问题讲明白, 就能让学生受到启发, 那这个老师就是“超人”了。可惜的是, 我们身边的许多老师都是母鸡, 整堂课“咯咯哒”地叫个不停, 学生的收获却很少。 (板书:公鸡聪明)

生:老黄牛说:“失去了田地, 我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牛就是用来耕田的, 如果没有田地, 主人养它就没用了, 它就要被宰了。

师:这头老黄牛知道, 自己必须辛勤耕耘, 才有幸福生活。 (板书:牛勤劳) 如果联系到我们人的身上, 那是什么意思呢?

生:人只有辛勤地工作, 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

师:好, 你们替动物说的这些话, 写进黄永玉的《罐斋杂记》里都毫不逊色, 你们已经要变成思想家了。下面请大家从黑板上这五个动物里, 任选一个, 让它与那只高傲的白鹅相遇, 编一则寓言故事, 把你的思想表达得更生动一些吧!

(学生写寓言, 教师巡视, 20分钟后朗读讲评。)

生:我的寓言题目叫《自高自大的鹅》:有一只鹅, 看见公鸡每天早晨站在木桩上鸣叫, 便嫉妒起来:“难道只有他能够叫醒人们吗?我也能!”第二天, 天还没亮, 鹅就跳上高高的木桩, 抢在公鸡的前面, “啊啊”地叫了起来。鹅刚叫第一声, 就吵醒了主人。鹅看见主人出来了, 叫得更欢了, 可是主人却气呼呼地揍了他一顿。看来, 做人不要自高自大,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你去做。

师:在符合两个动物特点的前提下, 你写出了自大者的下场, 真是生动而又深刻。如果你经常这样思考, 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一个寓言家呀! (继续朗读讲评, 略) 今天, 我们从丰子恺的作品, 《白鹅》里学到了很多知识, 丰子恺把大白鹅写得趣味盎然, 十分生动。从黄永玉的《罐斋杂记》里, 我们找到了思考的快乐, 原来小动物们有这么多话要表达。其实,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 真正在观察生活上下一番功夫, 那么你也一定会妙笔生花。一篇好的文章, 与你的勤于观察、积极思考是分不开的。最后, 希望同学能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体会到观察的乐趣, 做一个拥有“X光透视眼”的人。下课!

备课笔记

我的偶像是公鸡

《礼记·学记》中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由此诞生了成语“教学相长”。我在课堂上, 经常受到学生的启发、教化。讲授《白鹅》这篇课文的时候, 一个学生为公鸡创作了一句名言:“我只叫了一声, 人们就被我唤醒了。”我立刻就联想到我的课堂, 我的追求……原来, 我的偶像是公鸡。

我喜欢看黑白电影, 因为我不用担心五色令我目盲;我喜欢听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组曲, 因为我可以更清楚地听到天籁之声的弦外之音;我喜欢观赏丰子恺的漫画, 因为我透过画面上的寥寥几笔, 领悟了丰先生非凡的眼力。一句话, 我喜欢简约。

我最羡慕两手空空, 自信满满走上讲台的老师, 他们只要一根粉笔, 一块黑板就够了, 课文早就装在他们的心中了, 甚至连一个标点都没有漏掉。然而, 这需要多年的修炼。一个人, 依赖的现代化工具越多, 自身的能力就丧失得越多。我为了使自己的课堂简约, 使自身的能力增强, 讲课时, 不用电脑, 不用投影仪, 不用录音机, 不用挂图, 只用我的这张嘴, 我手中的一支粉笔。需要看图, 我来画;需要朗诵, 我来读。渐渐的, 简约成了我的特色, 电脑、投影仪、录音机、挂图都长在了我的身上, 它们已经化作了我的教学能力。

如果我能像公鸡一样, 站在讲台上, 只叫一声, 就把懵懂中的同学们唤醒, 我想, 那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 手指头一动, 只用一招, 就能取胜。可惜, 目前我还达不到公鸡的境界, 我还要在实践中修炼。

15.四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读后感 篇十五

借用鲁迅先生的话,作为我本次说课的开始。——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样,课是人上出来的,上的人多了,也便成了焦点。教书将近十年,听过将近10位老师上这一节,其中的感受林林总总、各有千秋。归结为一句话:上好一堂课,难!上好一堂好课,更难。

一、教材分析

《赤壁之战》,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它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它告诉人们知己知彼,看准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同时,本文又是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会简要的复述课文。而要学会复述课文,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取其精华,去其无用。因此,在考虑如何设计教学时,必须围绕——(熟悉课文,理清脉络,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这一训练重点展开。

此外,《赤壁之战》一文虽叙事较长,但内容丰富,条理清楚,道理深刻。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二、本节课设计意图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采用“开放式、主体式”教学法,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内容,提出问题,争论问题,而教师通过问题,适时点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指导思想。

1、演好“重头戏”

这一课时教学主要围绕“说英雄、论英雄、谈英雄、评英雄、成英雄”展开,是本节教学的重头戏。

(1)、课的开始,以一道普通的数学判断题打开本节课的话茬。以少胜多,点出了这场战争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事实也证明这一点是有效的。

(2)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的一个新动向。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一部排得非常出色的影片。借用此剧的主题曲,一方面让学生领略三国时期刀光剑影,群雄纷争的壮阔场面。另一方面,引出本文的重点——争论谁是英雄。(在此要说明一下:英雄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定义。)是周瑜,是黄盖,是曹操。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结合课文的分析,据事论事。从本文内容所反映出的,称的上英雄的应当是周瑜、黄盖。

(3)对于一篇较长的课文来说,如果没有一条主线,任由学生讨论,所形成的结果往往是散沙一盘,没有主次。因此,切中要害,适时提问。就成为其中的关键之处。围绕着以展开的争论英雄,提出的两个问题。1、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用火攻,你认为好不好?2、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不怀疑?让学生积极的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从而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4)分段的指导。当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了较深的认识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引导学生整理课文,进行分段。本节课的分段正是基于此。

(5)朗读的指导。正确的朗读指导,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赤壁之站的关键之处,在于黄盖的两大计谋:一是火攻,二是诈降。特别是这封诈降信,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应当是带着藐视的、贬低的语气读。这样才能使曹操深信黄盖的投降是真的。)

(6)重视课外知识的延伸。成英雄成为本课的高潮。本人在备课时,曾经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发现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中,有很多都可以在我们课堂上得以运用。如:《春晓》可运用于第七册的18课《小镇的早晨》,《寻隐者不遇》可应用于11册《三顾茅庐》等。包括本人所引用的《清明》,以作诗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课文。这也是比较新鲜的教学设计。(三国时期乱纷纷,曹操率军欲灭吴。黄盖献计用火攻,以少胜多定大局。)

(7)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赠送苏东坡的作品,激励学生更认真的学习课文,认真读书。这也是一个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8)、关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原则。我的设想是:既需要制造明星,同样也需要制造炮弹。

落实了以上的环节,本节课的基本任务也就完成了。

三、我的一点教学感受

本人曾经第一次上过这节课。那次的经历使我感触颇深。明白了一个道理:语文教学要是不创新,不钻研,不吃透。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会是:一个一本正经的老师和正襟危坐的学生构成的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个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混昏沉沉的听课的学生的尴尬,一个老师千奇百怪的提问和一群学生挖空心思的回答的可笑。

16.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三、教学用具: 幻灯片、洪水视频。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 问答法。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老师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代传说故事呀?

(好的,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叫做——大禹治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开火车都生词,读对跟读;(2)去拼音开火车都生词,再齐读;

(3)指名读长句、难句。共5个句子。

(4)解决多音字:“倒”和“没”。(在读完长句1后解决)(5)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1)指名并引导学生回答;(2)引导全班学生完成填空,并齐读一遍;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带领百姓(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

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

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上述数量词要重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没 倒

2、扩词。治 理 洪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 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 雄 提醒学生注意:“雄”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读一读,再抄写。读一读,再抄写。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四、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17.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篇十七

在指导有感情朗读时,我通过让学生点重音、划停顿的方法进行指导。我坚信只要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加上一些朗读指导,他的感情一定会到位的。

在讲第一课时的时候,就有很多学生提出一些不懂的词汇,比如洪水泛滥是什么样的?由于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所以他们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所以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这一内容,我在范读时就着重加强了“痛苦极了”这几个字音,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如此学生再读的时候感情就到位的多了。

在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教通过“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我紧紧抓住“千千万万、很多”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以及个人谈感受等形式,从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艰苦与不易。

第三自然段中禹在治理洪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是非常有名的,为了让学生简单体会,采用“共情”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果你的爸爸出去工作三天不回家你就会非常想他了,或者你在外面天一黑,你也会非常想家。可是大禹却能十二年里为了治水都没有回家一趟。”经过交流之后,学生们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了提升,是个无私奉献的人,为了帮助大家治理好洪水,三过家门都不入。

第四自然段中介绍了禹带领大家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后来洪水退了之后,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在指导朗读时,先让学生体会洪水退了之后的生活,感受大家的喜悦之情,随后指导学生们在读到洪水退了之后的情景时,应该把声音上扬,以突显喜悦的心情。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觉得我需要随时充实自己,以免课堂上接不住学生抛出的问题。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在这堂课中,有个孩子就问:“老师,他叫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治水呢?”一下把我问住了,是啊,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呢。一直回答不上来的我,用了一句“下去我们都查查”草草结束。后来查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大家尊重禹,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所以在他的名字前加了“大”。学生们的想法千奇百怪,课堂更是瞬息万变,如果上课时我能抓住这个学生的这个问题,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相信孩子们就更能理解大禹治水的精神了。

18.四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读后感 篇十八

空灵悦耳的歌声久久回荡, 不绝于耳, 这是歌唱的魅力所在;徜徉在一次次幸福难忘的课堂旅行, 常常回味着课堂中的快乐, 或许这才应该是教学所追求的真谛所在吧!沿着新教育提出的“理想课堂”之路, 在《父亲的菜园》这一课的教学中, 我尝试着开启我和孩子们课堂中的快乐之门, 希望在那一次的课堂旅行中找寻到快乐。

一、课外实践链接课堂

“沟通课堂内外,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是新课标修订版明确提出的要求, 这其中就蕴含着课内外的学习链接---语文实践就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而“学生喜欢”这个原则, 则是先进教学理念与应考教学相得益彰的复合体。

《父亲的菜园》从题目一眼得知:文中就写一块菜园。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们可能只知道每天的餐桌上都离不开蔬菜, 蔬菜跟菜园之间很可能没有建立一种情景关联。如果学生是这样的现状, 却要在学习中去感受“父亲的菜园”, 我的心中的确没有底气。就在课前的一个周末, 我尝试着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和父母到郊外或者农村去走一走, 看能不能发现种着蔬菜的菜地。发现了, 给菜地拍拍照, 可以记下这块菜地的名字或者简单介绍地里的蔬菜, 然后把照片发到班级网络上。这个周末回来, 4.6班的班级网络上就呈现出了好多幅形状不一、品种多样的菜地图。这个实践活动很简单, 可学生在实践中却收获着“菜地”的真容、“菜地”的作用、“菜地”与人的关联……事实证明, 这个收获突破了课堂中的开篇问题----说说你印象中的菜园。学生把自己从实践活动中得到的见闻娓娓道来, 很快乐地介绍了自己心中那块“菜地”所在的地方、形状、菜品以及长势等等信息, 教师也顺势展示介绍者上传的菜地图片。因此, 由这个链接进入到题眼“父亲的菜园”也就水到渠成了。享受成功是学生喜欢的强心剂。看似一个简单的实践, 学生却在其中感受到一份辛劳就有一份成功, 不知不觉中, 他们的手、脑、心都得到锻炼, 他们也会越来越喜欢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反窜问题逆转课堂

一位新教育人这样说过:“诗歌韵律, 平平仄仄才能扣人心弦;剧本故事, 跌宕起伏方可引人入胜。上课如演出, 变幻多姿也应是课堂本色。”我认为:课堂中的反窜问题也能让学生思维“变幻多姿”, 在平仄起伏中“逆转课堂”。

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描述着那充满生机的“菜园”时, 几幅土地贫瘠、乱石成堆的坡地图展现在学生眼前。反窜问题的立刻出现---“你相信这布满可怖岩石的荒岭能变成翠绿的菜园吗?”学生的情绪立刻转换, 望着那片布满岩石的坡地, 一言不发, 头却摇得像拨浪鼓。我很严肃, 也很肯定地告诉孩子们:“父亲”做到了, 他真的让这布满岩石的贫瘠的荒地披上了“碧绿的翡翠”。这样的一个问题逆转, 学生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似乎希望马上就得到答案----“父亲”是怎样做到的?我想, 这个“主动”的期待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 他们也一定是在这样的逆转中寻找到探究的快乐!

三、问题主线凝神课堂

散文的特点归纳得很精辟:形散而神不散。我想, 要引领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实现“形散而神聚”, 主线问题的设计就特别关键。经过思量, 我把主线问题确定为:“父亲”他真的让这布满岩石的贫瘠的荒地披上了“碧绿的翡翠”。那父亲是怎样做到的呢?围绕这一主线, 学生在一种急于探究的冲动中, 在自己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梳理出了“父亲”为了这块菜园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艰难选址”、“挑土建园”、“雨中救园”、“豌豆育园”。这几个场景的描写很朴实, 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孩子们凭着自己对文中几个场景的情感体验, “父亲”在“菜园”中那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付出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由此, 文本、作者要渗透的“父亲精神”就牢牢地凝在读者的心中, 师生、文本与作者间的共鸣也自然生成。

四、情境表演深化课堂

学生喜欢的课堂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 应该是一场“多幕剧”。同样,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应该停留在“情感朗读”、“畅谈感悟”的形式和层面上, 也应该是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的。特别是学生依托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进行的表演, 或许比嘴上功夫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就在“父亲”为了这块菜园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的几个场景中, “雨中救园”是最能挖掘“父亲”那种“勇敢”、“坚定”“顽强”等精神品质的。如果仅在反复品读中去领会, 这个“父亲”形象也只是停留在几个赞美的词语中, 跟商品仅仅贴个标签没有两样。我想:如果让学生置身其中, 自己如“父亲”一样, 立刻丢下饭碗, 抓起铁锹, 猛地冲进暴雨中, 奋不顾身地扑向刚建的那块“菜地”……让学生在“丢、抓、冲、扑……”这一系列的行动中来认识“父亲”、了解“父亲”。正是这样的情境表演, 课堂中的孩子们仿佛已经置身雨中, 如“父亲”一样正奋力抢救着这一块来之不易的“菜地”。这是怎样的一位“父亲”呀!此时此刻, 文中的“父亲”的形象远远不是只停留在嘴上, 而是已经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或许, 这种境界就是:情到深处自然发!有了这样的积淀, 小片段的适时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因为, 课中的孩子们感悟了, 体验了, 快乐了!

五、主题深化延展课堂

“理想课堂”的“六度”中明确提出了课堂要有“参与度、亲合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其中的“延展度”是要求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 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 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这也是新课标的课内走向课外的大语文观要求所在。

在本课中, 《父亲的菜园》写的是一处园子。从父亲开垦菜地的几个场景仔细读来, 一个勤劳、执著、坚强、勇敢的父亲形象在我们心中清晰起来。可是, 文本仅仅是介绍菜园?“父亲的菜园”带给作者的仅仅是四季翠绿的蔬菜吗?文本意图显然没有这么简单。这里, 再次留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补充文本王树槐文章--《写菜园, 更写父亲》一下让学生豁然开朗:原来, “我们”的人生就像是一个菜园, 在成长的过程中, 有喜有悲, 有风有雨。无论我们遇到什么, 我们也应该像“父亲”一样坚持不懈, 永不放弃, 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菜园!简单的一个延展, 可以深化文章主题, 也无声的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 他们会“快乐”的记住这个平凡中却不平凡的“父亲”。

摘要:“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轻松高效”、“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最爱”……一系列的教育问题让我彷徨。在《父亲的菜园》这一课的教学中, 我尝试着开启我和孩子们课堂中的快乐之门, 希望在那一次的课堂旅行中找寻到快乐。

19.四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读后感 篇十九

脸颊(ji? xi?) 彼此(b#5 p#5) 损失(sh#9n s#9n) 耕地(g"Vn g"Vng)

二、认真读拼音,将字、词工整地写在括号里。(7分,其中书写规范1分)

y#9n x#9 n韓g sh? x鵱 ch? l"^ng k?

( ) ( ) ( ) ( )

f? l髇g qi醤g f?

( )盖 ( )冬 围( ) ( )木

三、选字填空。(4分)

厉 历

严( ) 经( ) ( )害 日( )

副 符 幅 付

一( )图画 一( )象棋 ( )出 ( )合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3分)

展开 展示 展望

( )未来 ( )作品 ( )讨论

改进 改良 改善

1.天龙小区的环境慢慢得到了( )。

2.工人们的操作方法有待( )。

3.这里的小麦产量不高,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 )土壤。

五、按要求写词语。(7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4分)

绿树成( ) 鲜果( )香 草( )花开

狂风大( ) 雪花飞( ) 枯枝( )叶

2.照样子,写词语。(3分)

笑嘻嘻

可怜巴巴

勤勤恳恳

六、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住薄#?分)

1.《巨人的花园》一文中,春天不到巨人的花园里是因为墙太高。( )

2.“楞住、拽住、诧异、义务、撒慌”中没有错别字。 ( )

3.“听了报告,受到很大启发”这一句是病句。 ( )

4.“临别”一词中的“临”意思是“到”。 ( )

七、根据提示写句子。(6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 )的脸上露出( )的微笑。

②听了这一好消息,我心里好像( )。

2.难道自然界中的生物不是人类的好老师吗?(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3.用下面的词语写一句话。

秋天 田野 劳动 乐曲

4.这篇课文赞美了高尚的友情。

缩句:

5.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提示:把雨滴当作人来写)

仿写:

八、根据课文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填空。(17分)

1.读了第三单元的童话故事,我知道快乐 ,真正的幸福是 ,我还在课外读过童话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 。

2.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成了 。孩子们站在 ,爬上 ,尽情地 。(选自《巨人的花园》)

3.《去年的树》这篇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一共有 次对话。第一次是 与 的对话,最后一次是 与 的对话。

4.雨中的树林是个 ,走进去你就会变成 。每棵树都会送给你 ,你会发现很多 。(选自《雨中的树林》)

九、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内标上序号)(5分)

( )每当春暖花开或果实累累的季节,小鸟就飞到村庄里来。

( )当地居民把它称作礼鸟。

( )投下来的东西不是香气扑鼻的野花,就是清甜可口的野果。

( )非洲某地有一种十分讨人喜欢的小鸟。

( )将衔着的东西丢到人们身上或投到屋里。

十、阅读下面短文,仔细回答问题。(15分)

路对面的拐弯处,有一所盲童学校。每日清晨,有许多盲童学校的孩子,在家长和一些热心过路人的搀扶下,小心地从人行道横线通过,到对街的学校去上课。

一个朝霞满天的早上,我又走在这条路上,见人行道横线处的电线杆旁,站立着一个七八岁的盲女孩,长得挺文静秀气。她捧着好大一把苞蕾初绽的鲜花。哎,是个卖花的盲孩吧。

她含笑深深地鞠躬,一边向过路人分发一枝枝鲜花,一边跟他们说些什么话,可没见她向人家收取钱币。

“小姑娘,你好。”我轻声向她打招呼。

她听到后,连忙迎向我。“叔叔,”她弯腰向我鞠躬,又递上一枝鲜花,甜甜地说,“我是对面盲童学校的学生,谢谢您平时对我们盲孩子的照顾帮助,请收下我们给您的一枝鲜花。”

啊,原来是这么回事。盲女孩微笑着说:“这些花是我爸爸的花圃里种植的,他每天早上要照看花圃,不能来送我上学。今天他叫我把这些花送给常常帮助我们的一个个好人。”

“感谢你爸爸,感谢你的鲜花。”我真诚地对她说。

又有其他叔叔阿姨走来了,盲女孩转过身,笑盈盈地赶去招呼,把鲜花分送给他们。

一阵风轻轻吹过,盲女孩捧着的朵朵鲜花在轻轻颤动,像是在向人颔首致谢。我闻到了鲜花那馥郁的芬芳。

我想,只要手中握着爱的鲜花,春天就会永远驻在我们心间。

1.请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给短文加个题目。(1分)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致谢——( ) 颤动——( ) 热心——( )

3.盲女孩是 的学生。她给 送鲜花,是为了 。(3分)

4. 为什么“手中握着爱的鲜花,春天就会永远驻在我们心间”?(3分)

5.你觉得文中的盲女孩是个怎样的人?(2分)

6.读完这篇短文,你想到了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3分)

十一、习作实践。(30分)

上一篇:高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下一篇:连锁门店销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