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2024-10-19

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共10篇)

1.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篇一

中专班主任工作压力与心理问题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群体是我国特殊的教师群体。由于中职学生素质偏低,班主任在对学生管理存在两难一怕:学生管理难,教学开展难,一天到晚提心吊胆怕学生出事。而且大多数班主任往往要身兼多职:一方面班主任有自己的专业,平时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要上好专业课,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提手班级管理工作,每天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协调学校、任课老师,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所以在学生身上比一般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承受更多的压力。由于中职中专类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我认为中职中专类学校班主任工作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职学生素质偏低管理难度大

由于生源质量的减小,中职学校为了生存,招来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时期的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进入职校后,没有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于这么一群看不到未来,缺乏动力的弱势群体,传统说教的管理方式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这些教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给教育和管理增加了难度。班主任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行为实施矫正措施,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但当通过各种努力,学生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依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时,班主任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而产生了职业倦怠。

2、学生管理得不到家长支持和配合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大都旭在激烈的中考或高考中的失意者,还有少数连初中学业都没有完成。中中教育逐渐渐形成转变成了许多初等教育失败者的“临时收容所”。一部分家长并未指望防孩子在学校能学到什么,而是把孩子放在学校给学校看看,把学校当作大幼儿园。类似的情景并不少见,有时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家长回答很干脆,能念就念,不行就退学吧。家长把学生推进学校,大不了推进社会,这样的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漠不关心,思想品行不闻不问,懒于配合,往往使学校教育工作者处于两难的境地。这些因素都极易造成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

3、班主任自身缺乏成就感

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但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社会、家庭普通不认可中职学校,认为上高中、考大学才是正途。学生除非万不得已,少有主动选择职业学校的。加之,很多职校老师本身就存在这种观念,所以在招生中自已就把定位降低了一个甚至几个档次,专门针对那些中考成绩不理想的或是根本就没有参加中考的,有的甚至中学辍学在社会上已闲荡一两年的。这些学生因为本身素质较低,所以一进校就明显表现出极度厌学情绪,不管班主任如何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照样我行我素。长些以往,班主任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没有成就感,自己是不被人尊重的。

4、班主任存在角色的冲突。

中职班主任的角色多元化,其承担的职责内容多,产生角色压力大。中职班主任大部分还承担学校繁重的教学任务,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又是班级的管理者,学生人际关系的指导者和心理问题的咨询者。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几乎是无所不包:学生的思想品德要管,身心健康要管,学习要管,生活要管,安全要管,甚至学生的劳动和实践操作班主任都要跟班进行管理,班主任的工作繁重而琐碎。这种多角色的高期待和频繁的转换会使班主任产生角色混乱或角色冲突,不可避免地使班主任感到无所适从,比其他教师承担着更大的压力。

5、招生与就业非教学工作要求中职教师要走出学校。

目前,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生源数量问题,中职学校招生难,生源少,是不争的事实。中职学校为解决这一问题,大都采取了招生工作人人要参与,个个有指标的招

生办法。在招生宣传的过程中,中职教师要与生源学校的校长、教师联系,他们要直面学生宣传职业教育,他们要直面学生家长宣传职业教育,在宣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特别是遇到不熟悉的单位、教师、学生家长,其工作得不到人可时,就会产生一种不悦的心情。有时为了招生还要走村串户,经常会碰到学生家长的不理解,甚至经常被人误解,这些都可能给中职教师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

2.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武警某部678名官兵为调查对象,所选样本排除患各类躯体疾病和精神问题的官兵。调查时间为2013年11月。共发放问卷678份,回收660份,其中有效问卷651份,有效回收率为96.02%。人口学变量资料包括年龄、军龄、性别、级别、教育程度、成长地和婚姻状况等,官兵平均年龄为(22.66±3.76)岁,平均军龄为(4.00±3.74)岁,其余人口学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工具

1.2.1 军人职业压力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Scale for Chinese military personnels)

军人职业压力量表由杨志兵编制[7],主要用于考察中国军人职业压力的的主观感受,该量表包含47个条目,采用0~3分的四级评分方法,该量表信、效度良好。本研究中其Cronbach’sα系数为0.95。

1.2.2 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

采用Maslach等编制,李超平等修订的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8],由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成就感低落(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3个维度15个条目组成。采用7点记分,1代表“从不”,7代表“每天都有”,频率由低到高,其中成就感低落维度的所有题目采用反向计分。本量表经过不同职业人的测量研究,且在国内有广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工作倦怠量表的α系数为0.88。

1.2.3 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s-12,GHQ-12)

GHQ-12被广泛用于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在职业人群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都已得到检验[9]。该问卷包含12个条目,测查被试最近几周内的感受,条目为4点评分。该问卷自问世以来已经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广为使用。在西方文献中,一般健康问卷(GHQ)通常被用来测量心理问题,总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越差。本研究中Cronbach’sα=0.83。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tata 12.0对数据进行管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职业压力、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3个变量的得分

见表2。

2.2 武警官兵职业压力、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分析

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职业压力与GHQ-12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P<0.001),工作倦怠与GHQ-12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见表3。

注:aP<0.001。

2.3 工作倦怠在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检验

将职业压力、心理健康与工作倦怠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变量减去样本均值后生成的新值),并生成“职业压力×工作倦怠”的交互作用项,分析工作倦怠在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中的调节作用。以心理健康作为应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在第1步引入主效应即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第2步引入交互效应,根据新增解释量(ΔR2)及交互作用项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评价工作倦怠的调节效应是否具有显著性。如表4所示,交互作用项“职业压力×工作倦怠”的回归系数在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达到显著性水平(β=-1.64,t=-2.33,P<0.05),并且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ΔR2)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工作倦怠能够调节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将工作倦怠对职业压力与健康的调节效应进行进一步分析,如图1所示,均值为0.94设为中度工作倦怠,1个标准差之上的1.44设为高度工作倦怠,1个标准差之下的0.44设为轻度工作倦怠。由3条曲线的斜率比较,可以直观看到,轻度工作倦怠个体中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变化程度更大,即职业压力的轻微浮动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是中度工作倦怠。高度工作倦怠与职业压力的交互作用,使得对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影响程度最大。在职业压力到达一定程度后,3条曲线几乎呈相交趋势,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达到最严重的状态。

注:b1、b2均为未标准化系数,aP<0.01,bP<0.05。

3 讨论

本研究考察了武警官兵的职业压力对健康的影响,并尝试探讨了工作倦怠影响职业压力的内在机制,即工作倦怠对以上2个变量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武警官兵的平均职业压力分数为(0.724±0.448),心理健康分数为(10.937±5.490),工作倦怠分数为(0.936±0.488)。职业压力与健康分数呈显著正相关,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工作倦怠与健康分数呈显著正相关。这与曾星[10]的研究相符,即武警战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相关(P<0.01),其中,工作负荷、人际角色、工作胜任、工作特征、经济力以及工作伍力总分与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想要提高武警官兵的健康状态,需要降低其职业压力,而职业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对工作倦怠程度的调节,所以调控武警官兵的工作倦怠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发现,工作倦怠在职业压力与健康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交互作用项“职业压力×工作倦怠”的回归系数在以健康为应变量的回归中达到显著性水平。这与以往研究有类似的效果,龚雨玲[11]研究发现在武警官兵的职业压力和健康之间,有很多的中介及调节变量,如工作倦怠、社会支持、情感衰竭等变量,并发现职业压力各因素与工作倦怠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压力中的军旅生活、工作负荷和领导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工作倦怠,解决问题和求助与工作倦怠及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自责、退避、幻想和合理化与工作倦怠及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能显著负向预测工作倦怠,合理化则显著正向预测工作倦怠。为了改善工作倦怠的情况,相关学者做了很多研究,如李永鑫[12]研究发现休假对于工作倦怠具有积极的短期改善作用,被试在休假时的倦怠水平低于正常工作日,休假后的倦怠水平低于休假之前,但随着休假的结束,倦怠水平迅速恢复到休假之前的水平。前人研究发现,提高武警官兵的社会支持,有利于降低职业压力对健康的不利影响,社会支持起一个调节作用[13]。实证研究表明,压抑负面情绪和采用表面表演策略是情绪调节导致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而情绪智力、工作自主等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对于情绪调节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效应[14]。

武警官兵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职业压力与健康水平需要特别关注,宋永斌等[15]研究发现目前的驻疆武警官兵职业压力显著高于以往的驻疆武警官兵,并且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具有直接作用。为改善武警官兵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应提高社会支持,提高自我效能感,体验积极情绪,这对减少武警官兵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工作倦怠进行干预治疗成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有学者提出正念减压疗法干预工作倦怠,正念减压疗法是以正念为基础的集中性训练的压力管理疗法,在训练过程中鼓励练习者运用自身内部的资源和能量积极主动的去关注自己,使身心得到更大的放松。庞娇艳等[16]做了正念减压疗法在护士职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发现护士的职业倦怠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伴随有更好的身心放松和生活满意度的提高。所以对武警官兵中的高工作倦怠者进行正念减压疗法的干预治疗也应该做一下尝试,这也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建议国内的研究者也能关注一些干预职业倦怠疗法的新进展,把握职业倦怠研究的新趋势,从各行各业的职业入手,更好地提高全民的职业健康水平、减轻其职业压力,控制职业倦怠水平。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考察职业压力、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工作倦怠对职业压力与健康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军人职业压力量表、工作倦怠量表(MBI-GS)、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678名武警官兵进行调查,使用Stata 12.0对数据进行管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取α=0.05。结果 1职业压力与GHQ-12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P<0.001),工作倦怠与GHQ-12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2武警官兵的职业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工作倦怠在职业压力与健康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交互作用项“职业压力×工作倦怠”的回归系数在以健康为应变量的回归中达到显著性水平(β=-1.64,t=-2.33,P<0.05)。结论 武警官兵的职业压力影响着其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倦怠对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起显著调节作用,职业压力和工作倦怠对心理健康是一种“聚合”的加重影响作用,应该注重缓解压力、调适工作倦怠,以改善武警官兵的健康水平。

3.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篇三

关键词:工作压力;抑郁;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3

0 引言

压力一词来源于物理学,是指一定力量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被作用的物体就会承受着一定的压力。而对于社会人来说,其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已经超出了物理学的范畴,单就工作压力而言就有工作负担、工作条件、角色冲突、社会环境和组织变革等多方面成因[1],所以总体而言,工作压力就是指在某种职业压力下,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失衡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应的功能性紊乱,比如:抑郁,指由工作压力所引发的一种复杂的负性情绪体验,以主观的痛苦感为核心成分,表现在个体的情感、心境、认知、生理症状等多方面比如悲观、失败感、不满、社交退缩、犹豫不决、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厌倦、敌意等。不可否认,抑郁与个体的人格特点有关,但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家庭环境压抑、人际关系紧张、多次经历失败等等。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科技的迅速发展,各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各行各业的人群都突显出一定的工作压力,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因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身心极度疲惫,不仅危害了身心健康,还影响着组织单位的工作绩效。在一个早期对我国五个城市员工的研究中发现,高压力工作环境中员工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员工[2];近期的一项职场调查显示,七成职场人表示工作压力已导致自己出现了抑郁倾向。本研究将选取南京市两家不同性质的生产型企业(下文中以A企业、B企业来做区分)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及抑郁水平状况。

1 问卷调查

1.1 企业基本情况

A企业是一家老牌的国营大型化工企业, 作为拥有162亿元资产的国家控股企业,该企业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多年来,伴随着公司成长,公司积极探索、着力培育、不断完善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始终坚持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渗透到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管理实践的各项工作中,从而发挥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B企业是一家新兴的外资企业,是由韩国在2003年7月投资兴建的大型电子产品企业,该企业以中国员工为中心,逐步实现了公司员工本土化,并逐渐拥有了完善的福利体系,除提供我国规定的五险一金外,还在纪念日、节日发放节日礼金等。

由上可知,这两家企业的基本硬件和软件条件在行业系统内都是属于名列前茅的,但在近些年的发展历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瓶颈及阻碍,比如:A企业的考核机制严重落后、由于内部机构改制而导致部分员工下岗、管理部门的一些举措得不到很好的实施等等,B企业的工作强度过大、激励机制不够、薪酬分配不合理、员工的离职率接连攀升等等。这些不良状况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还在持续。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两家企业都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并试图通过改善员工管理的途径来改变现状。

调查中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被试,A企业的有效被试为896人,B企业的有效被试为505人(其中约85%为30岁以下),可见在新兴的外资企业中,青年员工占了绝大比例,他们是现代生产型企业的生力军。

1.2 工作压力状况对比

问卷调查的内容之一是考察两家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所采用的问卷参考了封丹珺和石林所作的公务员工作压力源问卷[3],将员工的压力来来源细分为7大因素,分别是:上级领导、工作责任、人际关系、工作任务、工作性质、完美倾向和职业前景。该量表的基本计分方法就是把各项目的分值相加,总分大于70,意味着已经有了工作压力;若总分大于90,意味着有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1.2.1 总体分布情况

两家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总体分布上具有非常明显的相似性,有较大工作压力的员工都占到了70%以上,可见工作压力过大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头号问题。

1.2.2 不同年龄员工的工作压力对比

两家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在年龄分布上也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对于31至40岁左右的中青年员工来说,其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

1.2.3 工作压力来源的对比

从调查结果中还可以看到,引发A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的主导因素前三位为上级领导(37.5%)、人际关系(18.4%)、工作任务(10.8%),引发B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的主导因素前

三位为上级领导(30.1%)、工作责任(19.8%)、人际关系(19.7%)(后两者的比例基本相同)。不难看出,现代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的大体症结无外乎来自领导、同事和工作属性这几个因素,它们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企业的认同感。

1.3 员工的抑郁水平对比

问卷调查的另一项内容是对两家企业员工近一段时间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抑郁水平的考察。A企业施测时采用的是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该量表除包含抑郁分量表外,还可以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B企业施测时直接采用了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含有20个项目,能相当直观地反映受测者的主观感受。

1.3.1 总体分布情况

由上图可知,两家企业员工的抑郁水平分布基本相同,大部分员工的精神状况都属于正常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B企业内有抑郁倾向的员工占到了将近1/2,且比例明显高于A企业;两企业内中度和重度抑郁的员工比例虽然比较低(6.5%和18.3%),但这部分人群必须立刻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点关注甚至干预,以防危机事件的发生。

1.3.2 抑郁水平的年龄分布情况

A企业员工在各个年龄段上的抑郁水平差异不明显。 B企业内30岁以下员工居多,平均抑郁标准分为51分(根据施测量表SDS的评分标准,抑郁标准分小于50分为正常;大于等于50分且小于60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表现出一定的抑郁倾向。

1.4 调查结果及讨论

1.4.1 工作压力存在的普遍性和压力来源的共通性

在现代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其较大的运营压力,企业员工所承受的生存及发展压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在本研究的A、B两企业中都表现明显。这里指的“生存”早已超越了原先的温饱问题,它更多指向的是一个人有意义、有追求、有活力的生存状态。研究表明,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越大,其工作满意度就越低,且员工的离职意愿随着工作压力的增长而加强[4],这都将给企业的运作带来极大困扰。

从压力源的分析可知,两企业虽然性质各异,但“上级领导”和“人际关系”这两个因素都成为员工工作压力的共同来源,可见企业管理者的领导艺术以及组织内的良好氛围会对员工个人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如:

A企业这般的大型国企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就业去向;但在真正踏入它的门槛之后,员工会发现传统刻板的“计划式”管理余味依然存在, 实际运行中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领导甚至难掩对行政级别的热衷而缺乏对企业运行的关心,更谈不上去关注员工的思想、情绪波动以及个人发展。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在这种相对固化的环境下,常常觉得难以达到领导要求、与同事间“人心隔肚皮”、晋升前途更加渺茫。

B企业和A企业不同,它最初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几乎都来自于投资方国家,但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又发生了畸变;企业在员工基本的福利待遇上力图和本土企业靠拢,但由于无法回避对高利润的追求,不管是外方还是中方的领导都更看重生产业绩而不断增加员工的工作负荷,缺乏对员工的人性化关爱。这里的年轻员工比例非常高,但真正能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并不多;同时由于较高的员工流失率,员工的动荡不安导致企业内不能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职场氛围。

1.4.2 抑郁倾向表现人群不同

由两企业的调查数据可知,30-40岁区间的员工工作压力普遍较大,这个人群应该引起关注。按照大多数人的职场经历,在30岁以后基本都进入了事业的稳定和上升期,同时也有大部分人建立起了自己的小家庭关系,身份、角色的多重化让他们倍感压力。

从调查的抽样及结果可见:

A企业受测员工中30岁以上员工占到了将近90%,尽管工作压力较大,但大部分(约77%)并未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

B企业受测员工中30岁以下员工占到了将近85%,但竟有约一半的员工(约48%)都出现了抑郁倾向。

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点:

其一,企业性质不同。国营企业延续了长期以来的安稳、平均化、差距最小化原则,员工最基本的薪酬福利是可以得到切实保证的,所以员工尽管压力大但没有太多生存的担忧,所以情绪状态相对稳定;

外资企业大都以利益最大化为第一出发点,员工的收入与他们的工作任务、岗位职责完成情况紧紧挂钩,员工为此都不敢掉以轻心,压力大导致的情绪波动尤为明显,尤其对于初涉职场的青年员工,他们怀揣着梦想踏上工作岗位,本想大展拳脚的抱负遭遇到职场中纷繁复杂的干扰(比如:人际关系、工作任务等),失望、低落的情绪油然而生,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抑郁情绪是可以想见的。

2 应对策略的探讨

2.1 正视压力,积极应对

Peter Nixen 的人类绩效曲线揭示了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工作压力与绩效之间呈现倒U 型曲线关系。当工作压力处于临界点时,员工的绩效水平达到最优点;之前工作压力与绩效水平呈正相关,其影响是积极的;之后工作压力与绩效水平呈负相关,其影响是消极的。另外,Hans Selty在他有关人类压力的著作中,首次提出了积极压力(enstress)一说。他认为压力反应是非特异性的,它只是在积极和消极刺激下,身体所产生的无差异的生理反应。可见,压力本身并不是一个让人心生恐惧的词语。

对于企业来说,关心员工的工作压力,就是关心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激发积极压力,就要认为员工对工作要求的理解和反应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除了希望明确工作中最能使员工投入的部分,着眼于积极压力激发的关键更需要弄清楚为什么个体会对工作感到愉悦并考虑如何能增加积极工作体验[5]。

基于上述两企业的工作压力现状,可以采取的干预策略有:

①合理安排工作。包括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合理布置员工的工作任务,设立适度的工作目标等等,切实保证员工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②改善管理方式和管理者作风。来自企业上级领导的压力在被调查的两家企业中都尤为显著,研究发现,运用权力最无效的策略就是压力,即采取要求、威胁或持续的催促的方式;而鼓励性的要求(以价值、理想和抱负来激发热情)和协商(在规划策略、活动或变革时广泛参与) 在多种情境中是最有效的,显然后者会大大减轻员工的压力[6]。

③开展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它是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完整的EAP包括:压力评估、组织改变、宣传推广、教育培训、压力咨询等几项内容[7],涵盖员工减压、亲子家庭、职业规划、人际沟通等多个领域的帮扶指导,可采取心理咨询、团体辅导、户外拓展等多种形式。对于那些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下员工具有很大指导治疗作用,从而减少工作压力对员工心身健康和职业生涯的进一步损害。

对于员工个人来说,适应性能力不高、遇事容易感情波动是导致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员工的学习、培训、竞争上岗、转行、解雇、退休等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出现[8]。在外部压力源一定的情境下,自己也要学会正确处理工作压力,运用适当的策略,减轻压力感受,提高自身的心理防卫能力[9]。

最可行的无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①承认压力。同时认识内在自我,评估自己的工作压力、分散压力, 多做正面思考, 多自我肯定。问题严重时应及时主动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如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 不能一味忍耐。

②体育锻炼。除了缓解和消除工作压力外,这种方式也是一种发泄的渠道, 可以使员工身体健壮, 精力充沛, 从而减少或消除压力的消极影响。

2.2 重点关注青年员工的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中,朝气蓬勃的青年员工是企业宝贵的资源,他们工作热情高,具有创新精神,极大的激发青年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是企业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过大的工作压力会使青年员工的心理、生理和行为产生一系列的异常反应,比如情绪上变得紧张、敏感、抑郁等;生理上出现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前文所述及的抑郁症状时有发生,这些不仅有害于青年员工个人的身心健康,还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

对此,企业必须通过组织结构、组织氛围、组织文化等多方面对他们加以帮助,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完善公平的组织政策。比如薪酬、考核、晋升等,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毫无偏颇。

②员工管理不可简单重复旧模式。对于新生代员工的建议是在工作上要为他们多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帮助他们寻求自己在企业内的上升空间;生活上要多多关注他们的婚恋、交友,尽可能多组织企业内青年员工的集体出游等有意义的活动。

③帮助青年员工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组织应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帮助青年员工认识自身特点,使其明确未来工作发展的方向,这样有助于缓解青年员工因职业发展不确定性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10]。

3 研究展望

企业和员工是休戚与共的,只有员工变得更加快乐、自信,企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本研究着眼分析不同类型企业员工压力与抑郁水平的差异,旨在为企业管理员工压力提出应对策略,提供改善建议。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又缘于工作压力与绩效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如何将工作压力逆转为工作动力日渐成为学者和企业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其实压力与动力管理都是基于员工的心理与精神为出发点的,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压力中包含动力元素,动力中也有压力成分,不能完全分离开来[11]。

另外,除了本文所探讨的企业管理及工作本身因素外,引发员工工作压力的成因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生活、家庭方面,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郭爱玲.工作压力的成因及缓解与调试[J].中国职工教育,2013(4):64-66。

[2] Xie.J. Karaseks Model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g China Effects of Job Demands Control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

[3] 封丹珺,石林.公务员工作压力源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5):297-300.

[4] 赵隽.工作压力影响离职意愿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2(5):75-79.

[5] 张妮斯,李珂.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工作压力[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9):1031-1035.

[6] 冯文姬,王芳.企业对员工工作压力干预的策略[J].企业家天地 ,2013(8):59-61.

[7] 张素霞.浅析员工援助计划(EAP)在压力管理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194):127-130.

[8] 许芸.如何化解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J].现代商业,2013(26):57-58.

[9] 吴然,谢芳.国有企业基层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J].企业导报,2013(16):131-132.

[10] 陈霞.企业青年员工工作压力实证研究[D].2009.

4.信访干部工作心理压力心得体会 篇四

在去年8月到10月间,河南省先后有4位信访干部突发心脏病,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由此引发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广泛关注。缓解信访工作者的压力,减少上访现象,说到底,考的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是否真正践行“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多一份和谐,就能少一些矛盾,多以民生为重,就能少一些民怨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一心为民,宵衣旰食,是他们身上共同的品质。他们以生命为“答卷”,诠释了信访干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职责,有效发挥了信访这一中国特色矛盾化解机制的作用。在他们去世之后,一些以前的上访户纷纷赶来吊唁,在信访这个集中了诸多社会矛盾的领域,这样的干群关系,让人艳羡。信访工作者不掌握耀眼的权力,也远离各种行政审批和经济利益,有的只是体察民众疾苦,化解各种矛盾的责任。因此,信访工作常被视为难事、费心事,也是最锻炼人、也最考验干部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岗位。很多地方还出台规定,新入职公务员和将提拔的干部,要先到信访部门挂职。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民众维权意识也日益觉醒,因此,信访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信访干部如此集中的过劳现象,仍让人感到震惊。我们为4位以身殉职的好干部而痛惜,为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工作所感动。这也促使我们思考,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劳累?信访制度,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疏解社会矛盾的制度,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贯彻群众路线的实际体现,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和独特作用自不待言。信访工作直接面向群众,倾听民间疾苦,也少了司法、行政复议等维权渠道的“门槛”,因此,一个规范有效的信访体系,不仅可以填补司法“管不到”或“忙不过来”的空白地带,也为有些冰冷的司法维权通道,增添了一脉温情。但信访部门压力过大,信访工作者过劳,也说明行政裁决、司法判决、人民调解等矛盾化解机制,还未充分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公民只有遭遇或者自认为遭遇司法不公,或者政府部门不依法行政、损害了切身利益,才会去寻求上访。信访工作者太累,也从侧面反映了个别公权部门平时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习近平同志日前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中说,不少基层党员和群众反映,通讯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通讯手段再发达也不能替代实地调查研究,不能替代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按照中央一贯要求,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确保矛盾不扩大、不转移,只有这样,奋斗在一线的信访干部,才不会总这么劳累。所以,信访干部的“生命答卷”也是一道考题。缓解信访工作者的压力,减少上访现象,说到底,考的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是否真正践行“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多一份和谐,就能少一些矛盾,多以民生为重,就能少一些民怨。

5.警察的心理压力与缓解 篇五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2012年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心理压抑将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警察,作为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三高”人群,其心理压力首当其冲。据抽样调查,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的心理压力指数高于常人几十倍。心理压力不仅严重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热情,还会导致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的下降。因此,正视警察心理压力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寻找缓解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警察心理压力的含义

压力由英语“stress”一词翻译而来,也可理解为“应激”。人们面对具有危险性刺激情境时,一时无法消除危险、脱离困境,即产生一种被压迫的感受。如这种感受经常持续存在,即演变为个人的心理压力。

警察心理压力可简单定义为:因警察职业特点在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时身心所表现出来的紧张反应。警察工作是一项充斥着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压力密集型职业,因而也被称作“压力群体”。警察职业的特点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促使警察的心理压力非同一般。因此,缓解警察的心理压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警察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

在现阶段,警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警察职业特征的影响。警察工作是一个风险系数大、极富挑战性而又高度紧张的职业,它常使民警处于众多的矛盾、烦恼甚或危险之中。现阶段,警察的职责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也越来越宽,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常常是事无巨细,一应包揽,工作范围之宽,内容之复杂、繁琐,工作量之大,是其他工作无法相比的,我国警察一年的工作量相当于其他公务员两年半。长年劳累、积劳成疾,是导致我国警察伤亡率及过劳死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2、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人民警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警察这一职业应该得到社会尊重和肯定。但事实却与之相反。纠其原因,一是警察队伍内部出现“害群之马”,如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强拿硬要、与黑社会为伍等,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二是社会对警察的期望值过高。警察身着制服,头顶国徽,为民除害,保一方平安,是正义的象征。但是,老百姓认为警察应无所不能,特别是一些刑事案件,很复杂又缺少证据,加上犯罪分子很狡猾,故难以破获。因此,警察就成为社会质疑和指责的对象。

3、个人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的压力。我国公安机关工作任务重,民警晋升慢,特别是一线民警很多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到退休仍是一个普通民警,无法实现自己晋升的愿望。这就导致其产生工作倦怠情绪,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另外,民警作息时间不确定,工作时间长,经常不在家,无法照顾妻儿父母,导致家庭及婚姻生活出现危机。互联网上流传的一篇“不能嫁给警察的十个理由”,真实揭示了警察工作的诸多艰辛。

4、来自经济待遇方面的压力。警察属于公务员系列,收入相对稳定。但是,如果将其收入与其职业的高风险、工作的高付出相比,就可发现这一群体总体收入水平较低。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基本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医疗保险不能落实,基层警察家庭经济状况普通拮据。经济压力并未因为警察职业的“三高”特点而远离这一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使一些人产生心灰意冷、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绩的消极态度。此外,因经济上的困境还可能使警察在各种诱惑面前产生剧烈的心理斗争,从而转化为另一种心理失衡。

三、警察心理压力的缓解方式

从上看出,警察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以上原因,笔者现提出以下缓解方式与对策:

1、正确认识压力,学会与压力共处,并通过适当的渠道疏导、宣泄压力。要学会应对压力,首先要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是生命所必需的。人们无法控制压力的大小和去留,但却可以做到对压力的控制及反应程度。

2、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学会弹性思维。心理学家通过跟踪研究表明,一个富有弹性思维的人,往往能冷静地应付各种变化,化逆境为顺境,变压力为动力。所以,警察要学会运用弹性思维,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潇洒气概。无论何时只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手头上的事,就能放松自己,思维就会获得专心和清晰。

3、培养耐挫力,学会休息、放松自己。警察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升华,将消极转化为积极。要给身体一个机会得以休息,让它从紧张中恢复过来,这是对付压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休息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安排好工作节奏,随时随地打个盹;当觉得身体肌肉绷得很紧时,做一些缓慢的伸展动作等。

4、加强情绪锻炼,平衡和享受生活,学会转移压力。现代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则其内脏及内分泌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处于平衡状态,整个机体就会协调,充满活力,身体自然健康。因此,警察的情绪锻炼有时要比体格锻炼更为重要。要懂得平衡和享受生活并尝试换个角度去思考;当遇到挫折时,不妨寻找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活动,以转移心中的紧张和郁闷,这样,心理压力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5、提高警察待遇,给予人文关怀。经济困境系导致警察形成压力感和焦虑感的一大因子。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提高警察待遇,解决其因经济困境而出现的各种消极情绪及不良反应,是缓解警察心理压力的现实和有效的措施。从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以警察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危险程度而言,我国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警察的薪酬与福利待遇应该也必须比其他行政机关优厚许多。

6、建立警察心理健康维护系统。加强心理健康保健与训练,降低警察个体心理压力的负反应。随着现代社会警察工作压力的增加,如何改善压力下的工作绩效,已不再是警察个人的问题了,公安管理部门需要在其中发挥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近年来,一种整合的压力训练模式——“压力暴露训练”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它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培训,使个人或团队熟悉压力环境,改善个人或团体在某种工作环境下的工作绩效。

6.教师的职业心理压力与应对 篇六

一、教师职业心理压力的表现

1.教师职业榜样的压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需要以榜样的姿态,以典范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随时在关注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因此,教师必须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校里,精神很难得到放松。

同时,他们作为普通人,也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尤其是会有生活上的不如意,事业上的不顺利 这些消极的情绪很难宣泄出去,常常是压抑下来。

2.教学压力根据一项对2992名中小学生教师的调查研究表明: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工作太累,37% 的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他们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指导课外活动,做学生的思想t作,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等,其中大多的工作时间较长,劳动强度高 上课都是需要精神高度集的活动。另外,学生统考、学科竞赛、升学率等带粜的重压,常使教师更加紧张。

3.管理学生的压力教师职业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

一方面,他们纯真可爱,生气勃勃;另一方面,他们在智力发展、品德发展等方面都可能有差异,造成教学及日常管理上的困难。比如,有的学生智力发展比同龄学生要晚一些,接受课堂的知识慢一些;有些学生顽皮,好撒谎,懒惰;有的学生爱欺负别的同学,或者对老师有敌意。每个老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都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顺利接受老师的教育。在任何一个班级里,都难免有行为习惯交叉的学生,接受知识较慢的学生。当老师身心疲惫时,对这些学生的“容忍性”就会下降,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同时,教师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的方法不当,电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4.职称晋升与岗位竞争的压力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压力是很大的。职称是教师工作能力的一个标志,一是各种待遇发放的依据。他们要争取表现出色,要教学优秀,还要有出色的论文。同时,教师岗位也开始竞争上岗,不合格的也要被淘汰。这些无疑都给教师带来了巨火的压力。

5,生活压力尽管国家明文规定,教师的待遇略高于公务员.事实上,教师的工资表面上比公务员高,但实际上公务员潜在的收入远大于教师。而且,对教师的调查发现,各地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非常严重,有的拖欠时间过长.有的拖欠数额较大,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正常生活。另外,教师很难改善住房。这都会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二、教师职业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教师的职业生涯始终是一个压力不断的过程,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来自各方面的。特别是我国的教师更承受着与其他国家教师不同的压力。首先,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教师的生活压力更大,收入不高,生活条件差,是在一种付出与回报不相称的物质环境中工作。由于家庭对教育的期望值过大,社会上普遍追求升学,因此教育过程中任何毛病和问题全让教师来承担。其次,不规范、不利学的管理形成的许多人为的人际关系的心理压力,更困扰着教师的工作,阻碍了教师的发展。学校要生存,要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学校从管理到教学无疑给教师造成强烈的紧迫感,不得不促使他们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以及修养。第三,从学生方面看,由于社会的变化发展,学生中单亲家庭增多,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困难,以及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现象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成长以及学习环境造成相当的影响,从而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迫使教师对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不仅增添了工作难度,同时也给教师带来心理负担与压力。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职业在客观上是为社会承担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在主观上它更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挑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能管理自己的情绪,在教学中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就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调整情绪。

第一,教师应学习适当的调整情绪的方法。

如,运用适当途径宣泄消极情绪。心理学对一般人的调查发现,女人在面对消级情绪时往往采用“疯狂购物”的方法排解不快;男人则往往用抽烟、酗酒来排解忧愁。事实上,我们要主动选择一些无害甚至有益的宣泄方式来改善情绪。

第二,学习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不但可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且可以鼓励、赞许、支持、安慰学生,甚至微笑也可以改善同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两个嘴角向上一翘,你就笑了。每天出门前对着镜子笑一笑,晚.L回家再对着镜子笑一笑。你会发现,微笑可以带动你的心理呈现的积极的状态。笑过之后,心理压力会大大改善。

第三,学会放松。紧张和放松在生理上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也就是说,身体是放松的,人就不可能紧张;反之.身体紧张,人就不可能放松。可以说,放松是缓解紧张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以下几种放松的方法对缓解紧张情绪大有益处:每天都坚持做一项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梳发健脑法;用呼吸法放松;形象松弛法等。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减轻职业心理压力不仅需要教师的自身调整,还需从学校政策上进行调整与改善。学校管理就是要为教师心理动力层次的提升创造一种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氛围。

首先,学校应为教师的发展创设一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人际环境的准则就是公平。

其次,就是知人善任、扬长避短、用人所长 人尽其才,使教师在更有利于其发展的位置上充分发展。

第三,是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调控竞争的度,既鼓励教师个人成名成家,又强调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四,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鼓励、支持、帮助教师进修,提高教师群体心理动力的需求档次。

第五,学校应重视教师的精神维护。如给教师开心理健康讲座,适当减少工作量,适当减少工作压力,增加教师之间心理交流的机会,在教师中开展一些能放松身心的活动,如定期郊游等,甚至定期让老师接受心理辅导等。

第六,学校应对教师家庭及生活状况给予高度的关注。作为一个教师,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前提是,要有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要有能满足生活的基本条件。学校对教师家庭和生活状况的关注,可以使教师有一种被关怀、被重视的感受,可以调动教师参与工作的热情,减轻教师对压力的感受。同时更需要重视管理中的心理调控、加强教学过程中和教师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分析、心理咨询、心理调整和心理动力的建设工作。

7.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 对银川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7 0份, 回收有效问卷6 7份, 回收有效率95.7%。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明确诊断器质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 1 一般情况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婚姻及家庭状况等。

1.2.1. 2 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表》[3], 该量表由35个项目组成, 分为护理专业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等5个方面的因子, 采用1级~4级评分方法, 分数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 本量表在国内已广泛应用, 其信度、效度较高。

1.2.1. 3 亚健康状况调查

采用《亚健康自评量表》[4], 该量表选用陈晶的亚健康自评量表, 该量表选用新的评判模型, 量表共列出58个条目四个维度, 前七个条目分值为1分、2分、3分、4分, 自第八个条目起各条目分值为1分、2分、3分、4分、5分, 总量表百分位划分线以60%为划分线, 分数越低越不健康。即原始分≤174分, 转化分≤72分, T≤52分为亚健康。亚健康自评量表经专家多次证明, 其信度及效度较高, 具有流行病学的诊断价值。

1.2.2 调查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 将调查问卷同时发给每一个被调查者并在规定时间统一回收。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7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67份, 回收有效率为95.7%, 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岁~50岁 (26.6岁±2.236岁) ;从事护理工作的时间1年~21年 (4.27年±2.869年) ;科室构成比为:重症监护室 (ICU) 13人, 神经内科2人, 心内科6人, 综合科21人, 肝胆外科7人, 风湿内科7人, 肿瘤外科7人, 呼吸内科4人。见表1。

人 (%)

2.2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工作压力状况

调查的67名护士中, 压力源总值最小为58, 最大为121, 均值为89.5, 属中度压力水平。其中58分~70分轻度压力的护士有10人 (14.9%) ;71分~105分属中度压力的护士53人 (79.1%) ;106分~140分属重度压力的护士有4人 (5.9%) ;各维度均值具体见表2。

2.3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亚健康状况

调查67名护士中, 有33名护士符合亚健康标准, 占护士总数的49.3%, 其亚健康各维度中, 躯体亚健康出现尤为突出, 具体见表3。

2.4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工作压力状况与亚健康状况线性回归分析

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工作压力状况与亚健康状况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P<0.05, r=0.026) 显示, 随着工作压力源得分的增加, 护士亚健康的得分越来越小, 可见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 (得分越小压力越小) , 亚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 (得分越小亚健康问题越严重) , 见图1。

3 讨论

3.1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表2显示,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均值为89.5, 属中度压力水平, 其中79.1% (53人) 处于中度压力, 其原因与护士工作时间短, 缺乏经验、担心工作出现差错等有关。在各维度中, 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方面问题 (53.73分±10.79分) 是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 与工作中仪器设备使用问题、护士人员配备不足、住院病人较多致使病区拥挤、工作中担心出现差错事故等有关。因此建议管理者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班次与上班人数, 限制陪护人数, 定期安排培训学习, 随时了解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 同时护理人员应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3.2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的亚健康状况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表3显示, 亚健康问题出现突出的前5个科室是ICU 8人 (6 1.5 3%) , 肝胆外科5人 (71.42%) , 肿瘤外科3人 (42.86%) , 神经内科2人 (100%) , 呼吸内科3人 (42.86%) 。以上五个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的亚健康问题突出的原因与收治的病人病情较重, 住院的病人人数多、病程长, 加之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病区拥挤, 病人的要求太高或太多等因素, 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 使得躯体状况首先出现亚健康问题, 心理状况、社会适应、健康总评价也随之降低。

3.3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工作压力与亚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线性分析提示工作压力可能是导致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护士的职称越高, 工作量越大, 压力也越来越大, 亚健康问题也越突出;工作压力越大的科室, 护士的亚健康问题也越突出。

4 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49.3%出现亚健康状况, 亚健康虽低于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一项全球性统计调查数据 (75%) , 但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临床表现以工作能力不满意、生活能力不满意、从朋友处得到的支持不满意、肩背酸痛、眼睛疲劳、失眠等十项亚健康问题最突出。长期的工作压力是护士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5],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身体过度疲劳, 造成体力透支, 而躯体症状, 如疲劳、睡眠不足等可引起心烦、乏力、急躁和焦虑情绪, 影响心理健康, 使情绪处于一种持续紧张的状态, 以至于心理过分劳累, 长期则会导致心理失衡, 情绪低沉, 精神不振, 反应迟钝, 失眠多梦, 白天困倦, 注意力不集中等亚健康表现。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大, 存在亚健康症状的人数较多。因此建议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 以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理工作的开展。同时, 优质护理病房护士应正确面对工作压力, 学会积极的应对方法, 改善自身的亚健康状况, 从而为病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培琴, 熊江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16 (25) :1472-1473.

[2]刘秋鸣, 郭华, 施莉琼, 等.护士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调查与对策[J].上海护理杂志, 2004, 4 (2) :10-12.

[3]王伟.临床护士疲劳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 2010:1-60.

[4]陈晶.亚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与大学生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09:1-121.

8.心理压力与减压心理操 篇八

由于心理压力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乃至人们的整个健康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医学家和社会学家等,都对其十分重视。近年来,人们对于心理压力来源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发现现代人心理压力的来源有以下5个方面:

1、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比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开始为人父母,等。

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的生理疼痛,生病,或者是由于气候环境变化所引起的不适感,等。

3、抑郁或焦虑:由于某种事件或情景所引起的情绪低落和焦虑不安,以及由于个人的气质或性格所造成的长时期抑郁和焦虑。

4、遭受挫折: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与失意,以及动机受阻和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等。

5、矛盾和冲突:生活与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会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冲突,而内心的冲突又会产生心理压力。

对于沉重的心理压力,“减压心理操”可以全面消除紧张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对思维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恢复良好的工作效率。

静思卧养操用一种你认为最舒适的体姿,坐在高度适中的椅子上,让家人缓缓地按摩你的肩、颈部肌肉。其间,均匀的深呼吸,并轻微地转动头部。此时你注意力必须全部集中到放松的感觉上来,时间一般以15分钟左右为宜。可缓解工作时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思维凌乱等心理障碍。

耳部按摩操选择一种舒服的体姿平躺或静坐,然后闭上双眼,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耳朵。拇指在后,食指在前,自耳朵上部向内下部来回轻轻捏揉,约10分钟左右。可改善记忆力减退的状况。 提腿摸膝操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先平抬左腿,用右手摸左膝:再抬起右腿,换左手摸右膝,如此交叉练习3分钟。然后改做平行练习,即抬左腿,以左手摸左膝;再抬右腿,以右手摸右膝,持续练习3分钟。动作要舒缓,有韵律,眼睛保持平视,全身自然放松,类似于做广播体操的“整理运动”。由于大脑两半球对躯体功能实施对侧控制,即右半球控制躯体左侧,左半球监管躯体右侧,该练习可以促进两半球协调工作,缓解单侧用脑过度所引发的身心疲劳症状。

9.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压力与对策 篇九

一讨论背景与目的

1随着院前急救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每年的急救业务量的急剧提升,各种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突发事件 保障工作等应接不暇,使急救人员的心理压力问题日益严重。

2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是把紧急救治护理措施送到病人家中或现场,使急症病人能在最短时间内接受专业人员的诊治 护理和生命支持 这对于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状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院前急救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却长期被忽视,其实,对于院前急救人员,无论是医生 护士或其他工作人员,都有着较为高标准的心理健康要求 4心理问题作为一种长期的刺激源,如不能及时排除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势必使急救人员的身心处于应激状态,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身心疾病,据调查,从事院前急救人员中患有高血压 神经衰弱 胃肠疾病 腰腿痛等慢性疾病的比例高达65%,明显高于国内平均。

5长期的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调节势必影响认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正确的处理工作 学习生活的矛盾,对上下级关系 同事关系 家庭关系不能良好的处理 从而影响院前急救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6长期精神压力使院前急救人员情绪低落,对工作缺乏激情的现象 即通常所说的职业倦怠感 从而导致出现只要不出医疗事故,服务质量好坏与否无关紧要的现象

出现在急救过程中,语言生 冷 硬 易于患者冲突的现象

这样势必会影响单位的社会形象,影响院前急救服务水平。

6.1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 reudenberger 于1974 年提出,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M aslach 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6.2职业倦怠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情绪耗竭

去人性化关系和低个人完成

情绪耗竭 发生职业倦怠症的个体会感到情绪的低落和耗尽·,从内心到身体都呈现疲劳和无力的状态,这使其对工作失去热情无法正确应对。

去人性化关系 患有职业倦怠症的个体容易在交往中持有“去人性化态度“。这种态度在于,否认个人和他人的价值和选择,习惯讥讽和嘲弄,暴躁易怒,难以控制负面情绪,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去人性化关系呈一种传染的态势,很容易传到给他人,使得整个环境中的同事受到影响,引发职业倦怠。

低个人完成:职业倦怠的个体容易对未来失去信念,放弃原本持有的理想,对于工作投入认为可有可无,呈消极对待。

6.3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 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

2.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如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等等。

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

6.4当前我国院前急救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较为普遍,一定程度上较为严重。2008年整群抽取济南市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120名医务人员与120名普通医务人员进行对比研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院前人员在情绪衰竭方面明显高于普通医务人员,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院前急救人员与国内常模比较职业倦怠的三项基本特征:情绪耗竭中,重度分别占43.4% 25.3%;去人性化分别占19.2% 36.4%;个人无成就感分别占27.3% 30.3%,从数据上远高于国内常模,三维度均显示高水平的职业倦怠。如此高的职业倦怠比例反映了院前急救人员现实的心理状态,揭示了问题的严峻性

二 造成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

1院前急救自身的工作压力造成心理问题

1.1疲惫心理

院前急救工作本身不仅有大量的体力劳动,技术性操作和精神负担,重复性的劳动比例很高,而且从事院前急救一线人员严重不足,常年加班,且无担架员,付出的劳动强度远要比兄弟单位高很多,基于这样的工作性质,本身容易产生极大的职业倦怠感。1.2责任心理 急救现场一般分布在患者家中,公共场所,马路等地方,身边缺少医疗辅助设备的支持,更没有上级医师指导和其他技术参考,几乎凭急救人员的自身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对患者作出疾病的诊断,采取对应措施,一旦诊断有误,后果很严重,承担医疗责任的风险相比院内急救高很多。

1.3弱势心理 急救现场完全是陌生环境,许多家属情绪不稳定,加上对院前急救工作的理解,经常出现恶语相加,甚至拳脚相加,给急救工作带来影响,使急救人员感到自身安全得不到必要的保障,从而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1.4恐惧心理 院前急救人员在急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接触到 分泌物 排泄物等,被感染传染病的机会增加40%,急救环境的特殊性,普遍存在辐射 警报噪音 紫外线照射等危害,以及醉酒病人 精神病人的攻击 行车途中交通事故易发等对心理的危害。

1.5失落心理 院前急救的对象大多为为重患者,其中有许多自杀和事故的血腥场面,必然使急救人员产生忧郁 淡漠 惧怕担忧等压力问题,甚至使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改变

1.6麻木心理

长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疏导,使一线人员缺少冲劲,缺少自信,心烦意乱,对急救工作无所谓的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合作精神,势必对院前急救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

2社会评价低缺乏认同感合理回报的要求不满足造成心理问题。

2.1失衡心理

许多患者受传统医疗观念的影响,对院前急救人员的认可度 信任度不够,有的甚至持怀疑 刁难态度,与临床医生比感到不被尊重,不被理解。对于院前急救人员而言,自我需求的满足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实现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层面。

2.2自卑心理

一方面院前急救工作不能带来稳定丰厚的薪酬收入,另一方面 院前急救岗位发展空间狭隘,晋升前途不明朗 同样大学毕业,与临床工作的同学在若干年后无论在医疗技术,职称评定社会地位 收入等方面独有不小差距,这种不合理的回报自然无法满足院前急救人员的自我需要,无法使他们形成对于工作的归属感。

三 针对心理压力提出解决对策 院前急救人员自我心理调节

1.1通过院前急救人员的发展体系的构建,可以从理论上完善对于院前急救人员自我需求的满足和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压力,但面对高强度的急救工作,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可避免,这便需要急救人员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培养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心理压力的产生。

1.2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对人生有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可以坚定职业心态 强化职业感情。理想和追求让人感到充实,让人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能够超越日复一日重复工作的范畴,将自己的工作与更加高远的目标相结合,因而会产生更多的功夫、工作动力。调整自我,积极应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尽可能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合理的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积极的转化心理压力为动力,善于沟通,注意休息,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2构建完善的院前急救人员发展体系 要消除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问题,必须从工作压力和自我需求这二个诱因出发进行解决。首要的便是要建立更好的院前急救人员的发展体系,使得院前人员能够最大程度上消除后顾之忧,相对轻装上阵地投入到院前急救工作中来,找到急救工作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发展体系的构建,应当包括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育体系 晋升体系和保障体系三个方面

2.1构建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育体系 对于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育体系,应该兼顾队伍培养 专业技能培训 心理调节疏导三个方面

2.1.1面对院前急救医师来源复杂,流失率高的问题,需要建立院前急救医学专业,明确急救医师培养机构,通过采取:定向招生 定向培养 定向使用的模式,建立起保障院前急救医师稳定来源的培养机制。同时,积极与有关高校 科研院所以及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以进修 挂职 定向培养多种形式,发展高层次的精英教育,提高学科 行业的长远建设能力,促进院前急救医师人才队伍建设

2.1.2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由于院前急救工作的特殊性,急救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不够全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面对院前急救工作的高风险和高技术性,应该加强基本功训练和各科知识的学习,掌握急救四大技术的应用,严格执行各项诊疗规范和操作流程。对新进人员进行严格完善的岗前培训(医院轮转 聘请临床医生讲学 病例讨论等),减少事故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人员对于工作的认同感,当前急救队伍中,年轻人占据了大部分,大量的中青年级就能人员在专业技能上相对薄弱抗压性较差,流失性较高,因此,加强对于青年的专业培训势在必行。

2.1.3对于院前急救人员,传统培育侧重于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二个方面,对于心理调节的疏导做的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对于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辅导和情绪疏导,发挥支部工会的巨大作用

,加强与一线人员的交流,善于倾听 切实解决解决一线人员的困惑和问题,有必要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机制,针对一线人员的心理压力特点适时 有效 前瞻地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通过组织定期的活动来尽可能地为院前急救人员减压,这是培育有良好心理的院前急救人员重要的组成部分。2.2构建院前急救人员的晋升体系

当前院前急救人员在准入 考核和晋升上,沿用传统的临床体系,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目前各急救中心采用的是院内职称晋升制度,不适合院前急救实际情况。需要根据院前急救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度单独的院前急救职称晋升体系,包括急救医生职称系列 急救护士职称系列 急救调度员职称系列,从制度上为院前急救人员的专业发展提供空间,可以极大地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前进动力,减少职业倦怠症的发生。

2.3构建院前急救人员的保障体系 院前急救人员与其高强度 高风险和高度重要性工作相匹配的薪酬收入和福利待遇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2.3.1建立正确 公平的绩效制度近年来奖金分配制度有“大锅饭“的嫌疑,不能体现“多劳多得 倾斜一线”的原则,严重挫伤了一线人员,特别是医生的工作积极性,近二年工作量的统计中药费 治疗费 检查费一直较低已充分体现,所以应该借绩效工资出台的大好契机,从新制定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已迫在眉睫。单位应当改变以工作收入制度酬薪的传统模式,为一线人员制度特殊的津贴和薪酬机制,积极为一线人员提供住房 保险以及生活方面的各种帮助,使院前急救人员感受到单位组织的温暖,对于本职的发展充满信心。

2.3.2加强内部管理 目前一线普遍有“一线忙死 二线闲死”的认识,抱怨“一线工作量大,二线工作清闲”的想法,互相指责 埋怨甚至争吵的现象屡见不鲜。容易产生隔阂 对立影响到工作效率,因此因加强内部管理,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创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另外每月的工作安排上应更具人性化,适当调节工作强度,减轻一线人员的职业紧张感。

2.3.3设计合理的退出机制,急救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使得大量的院前急救人员患有各种生理心理问题,需要考虑他们发展道路的合理选择,可以设定一定的一线从业年限,结束后进行合理的转职或退休。使得院前急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归,形成合理的退出保障机制

3全社会对院前急救人员的关怀

院前急救人员不仅面对工作中的身心压力,更需要社会对其工作的重视和认可,全社会对其的关怀和认同是自我需求的高层次要求,而社会也理应给予奋战在救助人民大众的急救人员尊重和理解

3.1在临床医学方面,希望尽可能在近年内,建立健全其完善的院前急救研究学科,并增强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和经费投入,激发学术界和医疗行业对于院前急救的重视和关注,提升院前急救在卫生系统的学术地位

3.2在普通民众层面,希望广大群众,尤其是病患家属,对于院前急救人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减少对其指责和反感,积极配合急救人员的工作,肯定其为救助亲友而做出的努力。3.3政府和媒体,因加强对于院前急救人员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对于其奉献精神的宣传。使得全社会形成尊重 敬爱院前急救人员的良好氛围,提高从业人员职业认知度和社会地位,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福利待遇 减轻工作强度,从而推动院前急救工作更好的开展,推进急救人员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

四 总结

10.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与分析反馈 篇十

院系: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09级生物工程2班

指导教师:邓晓辉

组长:张明 200906050046

组员:

韩甜甜200906050037 和梦涛200906050038 刘继娟200906050039 娄云霞200906050040 胡娟200906050041 杜佳佳200906050042武亚蕾200906050044 曹棒200906050045 闫伟红200906050048

日期:2011-5-1

3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压力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主要以几个简单问题对安阳工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因此得到了主要压力类型,并且对其原因做了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如何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压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望能够为大学生正确的处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实现自我健康和自由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缓解 调控策略

目前,大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率的增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大学生压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为我国大学生应对干预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们愉快地完成学业、平稳地度过大学生活,顺利地步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压力的概述

压力(stress),也译为“应激”,其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加拿大的学者薛利(1956年)第一次提出了压力的概念,因此被公认为“压力之父”。他认为,压力是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物学反应现象。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及成因分析

1.学业压力。调查中,“你是否对自己的自己的学习状况感觉有压力”,85.5%的被调查者有压力,9.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还可以,只有2.8%的没有压力。这是一个不理想的结果,因为对于大学生社会激烈的竞争体现在校园内主要是学业上的竞争。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经历了高中几年的艰苦奋斗,以为考上大学就会轻轻松松,在大学里失去了好好学习的良好习惯,导致了很多只是没有学会,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所以大学对自己的学习状况都很不理想。学校考试的压力和竞争,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外语的能力,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成为了众多大学生生活的主题。外语一门学科的负荷比任何学科甚至是专业课都大,它就像一座山压在学生的身上,它占据了大学生们绝大部分时间,本来就感到对专业学习时间紧张,还要考虑英语四六级和计

2算机等级考试,这是大多数人感到很无头绪。另外,部分大四的学生还面临着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2.经济压力。调查中,“是不是对自己的消费还算满意”,有65.3%不满意,21%的认为还可以,5.8%的还算满意,另外,“你是否存在有经济压力”,有70.4%有压力,只有7.4%没有压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不满意自己的经济状况,因为,自从我国高校实行入学收费制度以来,高校贫困生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那些来自经济不景气的农村家庭中的大学生会产生很大的经济压力。本来家庭中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费用,积蓄已经所剩不多,不可能为学生每月提供足够多的生活费,因此他们往往会因衣着的寒酸和手头的拮据而产生自卑情绪。另一方面,当今的大学校园还存在一种为追求虚荣而产生的竞相消费现象,大学生代表着当今时代的消费潮流,很容易产生竞相消费,并且,竞相消费现象强烈地刺激了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有限的经济来源和实际的高消费欲望造成尖锐的矛盾冲突,成为大学生经济生话的一个重要心理障碍。

3.人际交往压力。大学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的,但是人际交往的困惑也是影响心理行为。调查中,“你和班内及宿舍的人际交往如何”,54.3%的认为不好,34.6%的认为马马虎虎,“你对人际交往有心理压力吗”,66.7%的认为很有压力,26.4%认为有点压力,究其原因,由于大学生来自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和个人爱好等,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同时在交往知识和技能上又存在明显的不足,造成了大学生既渴望交往又害怕交往的心理困惑。再者,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与异性交往也成了交往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交往的过程中很多人都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表,这也就成了交往中的一大障碍,这也就将影响到很多人的交往。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在交往中,畏首畏尾,害怕被别人嘲笑,这给很多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强调个性特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从交往中获得好处,而不顾及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受到同学的排斥和反击。虽然生活在集体之中,他们却仍感到孤独和不安。

4.就业的压力。调查中,“你对自己将来就业有压力吗”,88.7%的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感觉队就很渺茫,不知道所学专业将来有什么前途,及就业方向。只有6%的学生对就业还相对乐观。因为,近几年来,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与市场需求的相对饱和,使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上深切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出现了新的难以摆脱的心理矛盾和问题。不能对自我进行清楚的定位,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社会知名度高,经济上实惠的职业上,3而不是考虑到自己的竞争能力和专业特长。他们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农村或经济落后的地区工作。最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对安阳工学院的没有信心,感觉到安阳工学院的就业前途很渺茫,只因为安阳工学院只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二本,也不考虑自身的学习问题,一味的考虑所在学校的好坏,所以,就业选择的心理冲突总会造成大学生心理上的压力。

另外:虽然大学生心理压力种类繁多,表现也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不外乎大学生身心发展、心理品质和思想素质等几种因素。

同时,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大学生属于青年期,生理发育基本完成。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矛盾性最为突出,他们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是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的“我”总是滞后于现实的“我”,内心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心理和行为中易出现不协调现象。另外,从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来看,学校教育还没有重视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所以,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引导,心理素质不理想。统计结果表明,“心理素质很好”的占9.4%,“心理素质较好”和“心理素质一般”的分别占23.3%和45.8%,而高达21.5%的大学生认为“心理素质较差或很差”。所以,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大问题。那么,有哪些调控政策能让大学生正确的面对并且解决心理压力问题呢?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压力的调控策略

压力往往能够直接转换成强大的动力,压力产生的紧张状态可以提高警觉水平,但是压力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个人的承受力,势必会破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和缓解,这种心理上的压力不仅会造成价值系统的混乱,而且会导致情感的极度苦闷。因此,帮助大学生学会应对压力,对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促进心身健康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压力应对的个人策略

1.正确认识压力。调查中,“你是否对自己的心理压力有足够的认识”,49.6%的没有这个概念,34.5%的不清楚,11%的还知道自己的心理压力的症结所在,对压力要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态度。压力及其反应并不是全都有害的,适度的压力有助于发挥人的潜能。同时,压力是生活的伴侣,是不可避免的。应了解自己在压力情景下的反应方式,增强自己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能力,有效处理过度的压力。

2.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帮助大学生及时调整心中过高的期望值。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个体发展的需求,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

3.学会放松自我。大学生应学会各种放松技巧,以有效减轻紧张感,大学生在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时,学会放松、进行自我调节是减少或消除压力影响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压力应对的学校组织策略

1.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调查中,“你想接受有关自己的就业指导吗?”,93.8%的很希望学校能给于指导,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就业前景及就业选择,从而造成了对就业前景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应该看到,在择业竞争过程中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现象是正常的。而对来自社会以及竞争对手的压力,适度的紧张与焦虑也不全是坏事,它可以催人奋进,培养自信,使人趋于成熟和坚强。因此学校应对就业心理压力过重的大学生加强引导。

2.切合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活动

(1)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心理卫生宣传活动。在学校内进行心理卫生的宣传工作,让所有的学生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学、了解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

(2)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室。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咨询自己心理的疑惑,帮助他们缓解及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

(三)大学生压力应对的社会策略

1.社会应该认真对待和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压力问题,把对贫困生的救助工作提到日程上来。比如提供奖学金、贷学金、社会助学金,学校实行减免学杂费和勤工助学等都是帮助贫困大学生解除生活压力的重要途径。在调查中,“你是否想让学校有更多的奖学金发放”,有96%的学生愿意,所以。社会应该本着对大学生高度负责的原则,制定完善的经济政策,简化贷款手续,扩大贷款规模,使他们在象牙塔中更加轻松、自由的学习。

总之,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各方面的压力。心理素质也变得越来越差。我们要及时的了解心理压力的成因,定义,造成的困扰和解决办法,避免遭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个人、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往往形成一种矢量的合力,大学生们应该在有效的利用这三者的正合力,最终在社会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在自我和社会的最佳契合点上,实现自我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三者的正合力,最终在社会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在自我和社会的最佳契合点上,实现自我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在大学生活中收获快乐,得到成长,学到知识充实自己,在大学中健康生活,快乐生活,留下美好的大学回忆。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习雷锋主题班会下一篇:文明伴我行的高中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