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总结总结

2024-09-20

五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总结总结(共15篇)(共15篇)

1.五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总结总结 篇一

五年级上册班主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以及住队干部龚校长和王主任的关心、支持、指导和帮助下,在各任课老师的大力协作下,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为了以后更好的做好工作,现在我代表五年级把本学期的班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育人教书,齐头并进

明确育人的目的:正直,善良,智慧,健康。我认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本学期,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闯红灯,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学校、班集体等等。还配合学校完成了“创建卫生城市,从我做起”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增强社会责任感。然后再脚踏实地狠抓教学工作,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精心设计教案,全力以赴上好每一节课,细心批阅作业,耐心辅导学困生,切实抓好单元过关。

二、强化常规,加强纪律

1、衣服穿整洁,注意形象。在长期的规范下,学生已养成了自觉把衣服穿整洁、注意自己外表形象的良好习惯。

2、规范晨读晨会、写字课、午休及课堂纪律。

晨读:在老师来之前,由课代表负责组织学习(读书、写作业、听写生字词等)。午休:分时间段安排学生写字、复习功课,写作业,休息,由指定的学生负责。写字定时由老师检查,课外:要求学生必须安安静静的走路,对人有礼貌,不追打不喧哗。开始的时候要求要到位,处理要严,等学生养成了好习惯就可以放手让值日生管理了。

3、在升旗、两操和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中表现要好。升旗集会时,要求同学们站队要快,静,齐,要站的挺、直,要有饱满的热情和向上的精神。在两操时,要求同学们每次都要争取快速站好队,要求动作整齐、标准。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们都力争做好,同学们心里都有一个信念:我要为集体争光。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五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中表现较好,特别是在上次的六一儿童节的汇报演出中,8个班有6个班就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4、狠抓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在课堂上,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知识,遵守纪律。要求学生要放得开,收得住,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三、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张扬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我们利用班队课还策划了很多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学习竞赛、小组竞争、故事会、脑筋急转弯、辩论会等等,黑板报也有专人负责,基本上是每月一换。这些活动,我们都教给班干部们自己组织安排,既锻炼了能力,又给班级带来了活力,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四、用心沟通,用情交流

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走进学生,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尊重我、喜欢我、理解我。利用课间和学生一起游戏,谈笑;利用午休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沟通思想、了解情况。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学生病了,我们去看望他,送作业,送温暖;学生打架了,我会静下心来了解情况,把事情教给学生自己处理,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吵架生气了,我们会给他们讲故事,读文章来使他们感悟,使他们懂得友谊的珍贵。我们和学生之共同感受:感受学习的过程,感受同学的情谊,感受生活的美好。

五、分层教育,转化后进

我们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针对本班如:曾文鑫、梅亮等行为习惯纪律差的,如袁应兰、杨林红等学困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育,做到“小犯指出批评、多错检讨通报、大错约见家长、累犯严肃处理”,充分利用班会、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从情入口、感之以心。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些“暖处理”给他们定目标限期改正,扩大积极分子队伍,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另外,我们的工作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要增加青春期教育。

二、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方法和手段也要不断改进和更新。

三、要力求避免学生学习的惰性,让他们学习得积极主动。

四、与科任老师密切配合,力争学生平衡发展。

五、有时工作缺乏耐心,有时对学生的错误过于苛责,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离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总之,在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创造”的今天,深感既繁忙而充实、又累而快乐。但是,只要我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我相信学生会和我一起进步!

2.五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总结总结 篇二

1. 能够认读地点名词:park, zoo, movie theatre, restaurant, store, gym和动词词组:watch a movie, have supper, fly kites, watch the animals, buyclothes, play badminton.

2. 能够运用句型I/We go to the ___to ___. Doyou go to the ___to ___? 进行口语交际。

3. 会说chant并进行创编。

4.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学生与他人主动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熟练运用句型I/We go to the ___to ___. Doyou go to the ___to ___? 进行口语交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and Revision

1. Greeting. (通过简短的free-talk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 Sing an English song: Walking, Walking.

T: Today I am a tourist guide. We will havea travel today! Let’s have fun together. At first, Let’s sing a song and do actions. (教师创设“一日游”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开启本课的学习之旅, 用富有节奏感的动作歌曲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

3. Review the words:

park, zoo, gym, movie theatre, restaurant, store.

T: Please take out your learning notes. Lookat task 1. Write the words on your paper.

① Write the words correctly on the LearningNotes.

② Little teachers write the words on thecards.

③ Read after the little teachers: We go to the______.

(利用学习单,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默写本课复习到的六个地点名词, 并且通过小老师的领学让学生初步感受并练习句型We go to the ______. 将词汇和句型融为一体, 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的快乐, 也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New concepts:

I / We go to the____ to____.

Do you go to the _______ to ________ ?

T: There are so many places we want to go.Let’s begin our travel. Here’s our travel line. Atfirst, We go to the____.

Ss: We go to the gym / park / zoo / store / restaurant / movie theatre.

(课件中清晰明了的旅行线路图将学生迅速带入一日游的情境中,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 We go to the gym.

T: At first, we go to the gym to play. Therea r e m a n y s p o r t s . L e t ’ s p l a y c a r d s t o g e t h e r .Please take out your little cards. Group-leaders:Choose the cards. Members: Say and do it quickly.

Group-work: play cards. ( Review the verbphrases )

(通过小组的卡片活动,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复习学过的动词词组, 也为接下来的句型教学做铺垫。)

2. We go to the park.

T: Let’s go on our trip to the park. We go tothe park to fly kites. Let’s play together in thepark.

Ss: We go to the park to skip/run/swim.

T: What else can you do in the park ?

Students try to make new sentences with “We go to the park to ____ .”

(教师在公园游玩的情境设置中自然的引入句型I / We go to the ___to ___. 让学生发挥想象并通过充分的操练巩固句型, 为进一步学习一般疑问句打好基础。)

3. We go to the zoo.

① T: We go to the zoo to watch the animals.What a big zoo !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

Ss: I like ____.

T: I like animals, too. Do you go to the zoo towatch a panda ?

Ss: Yes.

T: We can answer it with “Yes, I do./ No, Idon’t.”

② Play a game :

Listen carefully and guess the animals withthe sentences:

Do you go to the zoo to watch a ______ ?

Yes, I do./ No, I don’t.

(Practice with the new sentences: Do you goto the ___ to ____ ?)

(让学生在动物园的情境设置中, 自然习得一般疑问句Do you go to the ___to ___? 及其回答, 并利用动物的叫声, 通过句型抢答游戏充分进行问答操练, 巩固所学。)

4.We go to the store.

T: Let’s go on our trip to the store. We go tothe store to buy clothes. I like shopping. I wantto buy a new dress. What do you want to buy ?

Ss: I want to buy a ____.

T: Let’s go shopping in the store. Please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Students try to make a dialogue with ownwords in the store.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 让学生在商场购物的情境中, 利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拓展延伸, 大胆创编对话, 真正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 We go to the movie theatre.

T: I’m tired and hungry now. It’s time forsupper. We go to the restaurant to have supper.I’m full now. After lunch, Let’s watch a movie.

S s : We go the movie theatre to watch amovie.

T: Let’s watch a movie about Li Ming’s family.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text.

(借助电影院的情境设置, 将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课文的学习中。)

Step 3: Production

Chant: What do you like to do ?

T: I think we have a wonderful time. Now let’schant together!

① Listen and try to chant together.

② Make a new chant with own words in groups.

What do you like to do ?

Go to the _____, ________.

(通过小组合作创编chant, 不仅将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和运用, 而且将知识进一步拓展升华,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激发出来, 学习效果也大大增强。)

Step 4: Summary

Homework:

Make a travel plan.

Write some sentences about your travel plan.

(巧妙的作业设计, 让学生将本课所学知识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整理,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3.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 篇三

1.知识目标:①能听说认读单词flower,river ,grass,lake ,forest, path,sky ,cloud, mountain等九个单词. 

②能听说读写前六个单词.

2.能力目标:能通过句型操练和具体设置的场景进行口语交流。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各地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四会单词的学习以及在句型There is /are…中的操练。

三、教学难点

grass, forest,path,以及mountain的发音。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卡片,课件,导游旗。

五、教学过程

(一)Warm-up:

1. Free talk

T:Hi ! boys and girls. Stand up,please.

Good morning, everyone!

T:How are you today?

T:Nice to meet you!

T: Do you like singing songs?

T: Let’s sing a song : Bingo.(播放录音唱)

T:Sit down,please.

T:Now,Group1,2,3,4,5.Let’s climb up the mountain. If you can pass the words, the sentences and the paragraphs, you are the winners. Let’s have some competitions. OK?Ss:OK!

(二)Presentation:

1. T:Now,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s.What are these? ( 课件: 风景名胜) 

T:Yes,they are beautiful places.Do you want to go there to have a look?

Now,look,who am I?(Teacher拿上旅游旗)

T:Yes,I’m Miss Guide. Would you like to go and see the beautiful places with me?

Ss:Yes!

T: OK! Let’s go! Look. Where are we? ( 课件: 自然公园)

T: Yes , We are in a Nature Park.

2. 课件:T:nature park教读nature park

逐一展示内容,出现单词,教读

T:Look! What can you see?

T:It’s a river.教读单词卡。读,齐读,开火车或抽读。

T:River,river,there is a river.

T:Now,What else can you see?

T: Grass,grass,there is some grass.

齐读,大小声读,抽读。

T: Well, There is apath . Can you see it now?

教读,指导口形读音,齐读,小组比赛读。

画面。湖。

T:Look,What’s this?Is this a river?

Ss:No.

T:It’s a … .教读,lake, lake. I can see a lake. There is a lake. big lake , small lake教读,抽读。

画面:许多树木形成的森林。

T:Now,many trees are here.There is a forest now. 

There is a forest in the nature park.

教forest.

分组读,男女生读,抽读。

T:(师拿出花 闻)Mm, how fragrant! What’s this?拿出卡片学生读。Flower.抽读,齐读。

T:再现大山,白云,天空,教读mountain,cloud,sky.

这三个单词都读得好的组给予奖励。

(三)Consolidation:

① T:Now,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games.

T:Look at my cards carefully, 

Guess.What’s missing?

② Picking apples.

课件T: If you can read the word, please pick the apple and read the word. Or: He or she point at the word, you please read it out.师示范,请生点一个读一个。评比。

③ Find friends: 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words, match them please.(所有單词都会的组前进一步)

④ Sentences: Now, boys and girls, look at another pictures. Try to say some sentences with the new words.

提示学生说There is a __________.(然后请生自由说句子, 注意用 There is/ are … or I can see…句式)

⑤ Chant 

T: Now , look at the screen, there is a chant. Listen to it carefully, then say it with me.

Flower, flower, there are some flowers.

River , river , there is a river .

Lake , lake , there is a lake.

Grass , grass , there’s some grass.

Forest, forest, there is a forest.

Path , path , there is a path. 

(四)Extension:

1. 小组活动(1)Page 70, Part 2 Compare with Picture 1, what difference in Picture A/B /C? Now, let’s see who has the fiery eyes?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Discuss in your group. 生说 There is a _____ in Picture A /B….

课件检测。

2. 口头作文:

T: Congratulations! Let’s go on. Now,look ! Where are we now? Yes ! We are in Jiangjin now.(师提示,引导读。) 

课件: 

There is a big river along our city. It's the Yangtze River. 

There is a Binjiang road by the river . There are many flowers , trees and some grass on it. There is a path to Aiping Mountain.

Marshal Nie Rongzhen said:"Jiangjin is a good place."

Welcome to our city -Jiangjin.

Well, 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be a guide, and show everybody around the beautiful places in the world?OK! Have a try ,please.(请生来当小导游)

Take out your pictures,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pictures in your group.请生说,评价,奖励

T:Congratulations.You did fairly well . All of you are the winners.

Congratulations.Claps!

Well,so much for today .Thank you .

Please turn back and say:“Thank you . Goodbye!”

板书设计:

PEP Book 5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Part

A Let’s learn

river grass path lake forest

flower mountain cloud sky

There is a / an ….

4.五年级上册体育总结 篇四

教学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将要结束,本学期我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将本学期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四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创设情境教法,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趣味化,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

一、教学工作

我的体育教学主要从三点来进行总结, 首先,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中重视人的认识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再次,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在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重点工作

在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和队列队形。因为学生经过一个假期,对广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复习,一养成坏习惯,想纠正就难了,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和队列队形进行教学的。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第二、我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我要求自己在示范动作中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讲解中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

由于体育课程标准的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这对担任体育与健康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我特别注意研究的。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展较慢的特点,着重采取了主题式,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所以我也是正在不断改正中,这些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渐改进和提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及综合能力。

科任:徐海波

5.五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总结总结 篇五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或者老师的过分严厉,相当一部分学生形成了叛逆性格。面对叛逆的学生,教师应做到“不要气馁,要充满信心;不要计较,要理解学生;不要动怒,要尊重学生;不要懒散,要提高威望”。

关键词:叛逆信心理解尊重威望

现在的年轻教师,尤其是年轻女教师,性格温柔者居多。现在的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性格叛逆者居多。当老师遇到叛逆的学生,就好比水碰上火、猫碰上鼠一样,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直至一方屈服或者两败俱伤。然而,教师毕竟是国家精心培育和选拔出来的教育工作者,都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面对叛逆的学生,总不可能像水碰上火一样非把火熄灭,也不可能像猫碰上鼠一样非置鼠于死地。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是老师被学生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那么,当你的学生为一点芝麻小事和你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当你的学生故意找茬和你挑起矛盾的时候,你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我个人认为还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的:

一、不要气馁,要充满信心。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曾经说过,“信心是灵魂的防腐剂”。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信心,教育学生更是如此。我们教师都应该明白,现在的学生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或教师的过分严厉而形成叛逆的性格是很正常的现象。有的教师在三番五次的受到挫折以后便失去了信心,认为这些性格叛逆的孩子已经无可救药,有时甚至还会采取“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对这些喜欢和自己作对的学生实行“冷战政策。”长期下来,就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根本不适合教书,从而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产生厌倦甚至恐惧感。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对症下药。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叛逆型学生。如果你放弃了一个,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和你对抗。相反,如果你拯救了一个,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折服于你。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学生怎样为难你、挑衅你,你都不要气馁,要充满信心。

二、不要计较,要理解学生。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性,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扮演好肚子里能撑船的“宰相”这种角色。学生嘛,毕竟是个孩子。他们有时顶撞你、为难你,或许并不是故意的,他们所谓的“顶撞”和“为难”不外乎就是学习压力过重、生活遇到挫折、心理受到创伤等一系列原因所在。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也毫不示弱,硬拿身份来压制他们,对他们横加斥责,严厉惩办的话,无异于火上浇油,让学生更加怒不可遏,从而和你势不两立。因此,一旦学生出现叛逆现象,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核实情况。说简单一点就是要理解学生。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的言行当作童言无忌,或者干脆当作一个玩笑“一笑而过”。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每当学生和你发生矛盾、产生冲突的时候,你就会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个慈祥的母亲是不会对她的孩子乱发脾气的,无论她的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

三、不要动怒,要尊重学生。

我们都明白“火山终究是会爆发的”这个道理,我们也都理解“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含义。一个性格再温柔的老师,面对学生的无理取闹,一次两次或许可以容忍,不会动怒。但次数多了,肯定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要么横眉冷对,要么大发雷霆,有时甚至还会意气用事辱骂或体罚学生而触犯教育法律,给自己和学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从人性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互的,正如现实中的你和镜子中的你一样,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骂他,他同样会骂你。师生之间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先做好表率,主动去尊重学生,用诚心去打动学生的诚心,用真心去感染学生的真心,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的爱心。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和你“心心相印”。学生只有在觉得受人尊重特别是受老师尊重的时候,才会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才会真切地体会自己的价值。这样,即使有个别学生仍然“逆”心不改,只要一想到教师的真诚,也会有所收敛的。因此,面对叛逆性格的孩子,我们一定不要动怒,要尊重他们。

四、不要懒散,要提高威望。

有时,学生之所以产生叛逆心理,有可能就是因为看教师“不顺眼”。产生这个原因的责任恐怕就要完全归咎于教师自己了。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幅漫画:班会课上,一位嘴里嗑着瓜子的老师正在教育学生“不要吃零食”。这幅漫画的情景虽然有点夸张,但其含义却十分深刻。古人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学生的话柄。尤其是做事懒散拖沓的教师,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感。那些叛逆型的学生还可能效仿你,等你批评他的时候他就会说“你自己都是这样的啦!”让你百口莫辩。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一次,我在检查作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部分未完成作业任务的同学,其中当然包括几个叛逆心极强的孩子。于是我便把他们叫了起来,当着全般同学的面就批评开了,俨然一副“泼妇骂街”的架势。当我气势汹汹、唾沫横飞的指责他们“不负责”的时候,班上那位平时最爱和我抬杠的同学终于忍受不住了,只见他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嚷道:“是的,我们是不负责。那么我请问老师,我们的作文一交上来好几周都不见你给我们批改,你这样也算不算‘不负责’呢?”一句话将我说得哑口无言、无地自容,恨不能就在教室找个地洞钻进去……因此,教师一定要端正作风,包括教学态度和作业批改习惯,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说简单点,就是要让学生对你心服口服。

总之,面对叛逆的孩子,如果处理不当,会让他们加剧叛逆心理,从而养成更多的不良习惯,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科学地处理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耐心教育和引导,为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健全人格而努力奋斗!

6.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总结 篇六

①、给被除数扩大或缩小M(M≠0)倍,除数不变,那么商就随之扩大或缩小M倍。

②、如果给除数扩大M(M≠0)倍,被除数不变,那么商就随之缩小M倍。

③、如果给除数缩小M(M≠0)倍,被除数不变,那么商就随之扩大M倍。

2、小数的基本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①、先按照整数的计算法则去除。②、除到的商的小数点一定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商不变的性质

给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保持不变。

5、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①、先把除数变成整数 ②、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对被除数进行变化

③、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

6、关于解答小数除法中除数大于或小于1时,商和被除数的大小规律问题。(被除数≠0)

①、当除数大于1时,除到的商小于被除数。

②、当除数小于1时,除到的商大于被除数。(除大商就小;除小商就大)

7、关于解答小学范围内带余除法中求余数的问题。

8、小学范围内求取近似值的三种方法 ①、四舍五入法

在取近似数的时候,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②、进一法

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这样求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③、去尾法

去尾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而保留部分不变。这样求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9、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把这样的小数就叫循环小数。在循环小数里,我们把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数字就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混循环小数。

10、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11、轴对称图形

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12、作已知平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轴标点画点连线)简称八字用法

①、找出对称轴

②、在已知平面图形上标上点(可以记作A、B点……)

③、画出关于对称轴对称的A、B点…… ④、连接A、B点……

13、一般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①、直观观察法,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出那些是轴对称图形;

②、对折的方法,看对折后的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如果两部分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

轴对称图形。

14、整数与自然数的概念。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0、1、、3、4……叫自然数。-

1、-2、0、1、2……叫整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而所有的整数不一定是自然数。

15、整除

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B≠0)得到的商是自然数而无余数,我们便说自然数A能被自然数B整除,或自然数B能整除自然数A。

16、倍数与因数

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那么我们便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一定要记住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与因数。

17、⑴.2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0.2 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⑵.5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⑶.2和5共同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0的数一定是2或5的倍数。

⑷.3的倍数的特点,如果把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⑸.9的倍数的特点.如果把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一定是9的倍数。

18、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⑴.先用这个数分别乘以自然数1.2.3.4.5……

(2)所得的积便是这个数的倍数。

19、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⑵.把这个数写成两个自然数相乘的形式,一直写到没有为止。⑶.那么这两个自然数便是这个数的因数。

2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定要记住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相等。

21、质数和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2、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偶数是

2、最小的奇数是

1、最小的质数是

2、最小的合数是4。23、100以内质数表

97

24、自然数的两种分类方式。

⑴自然数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偶数】和【奇数】。⑵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 【合数】 【1】。

25、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分解质因数,其中每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26、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先写上短除符号,∟。

2、从最小的质数开始试除.3、一直除到最后的商是质数为止。

4、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

27、单位化聚的方法及进率(大化小×,小化大÷)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时= 60分 1分=60秒 1时 =3600秒 1天=24时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吨=1000000克

28、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⑴.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长+长+宽+宽

面积=长×宽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⑵.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边长=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底=面积÷高 高=面积÷底

⑷.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 高=面积×2÷底

⑸.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上下底之和=面积×2÷高

29、计算钢管根数的公式.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 ÷2 层数=底层根数+1-顶层根数 30、分数和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叫分数单位。

31、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就叫真分数。真分数永远小于1。

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就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小于假分数。假分数永远大于真分数。

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叫带分数。带分数永远大于1.32、把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的方法。

①.分母不变.②.用整数乘以分母的结果作为新分子。

33、把整数化成指定分子的分数的方法。

①、分子不变.②、用分子除以整数的结果作为新分母。

34、假分数化带分数的方法.①.用分子除以分母.②.所得的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35、带分数化假分数的方法。

①.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分子的结果作为假分数的分子。②.分母不变。

36、关于解答带分数中借位的问题。

先看整数部分减少几,然后用减少的数乘以分母加上分子的结果作为借位后分数的分子。

37、说意义。(M分之N)

①.表示把N平均分成M份,表示取其中一份的数。

②.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M份,表示其中N份的数。

38、在分数里,分母表示把单位1分成多少份的数,而分子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

39、分数的基本性质.给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40、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1、用找因数的方法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①.求出这几个数各自的因数。

②.找出公有的因数,最后找出最大公因数。

42、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①.先写上短除符号,∟

②.用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去除。一直除到最后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③.把所有的除数相乘。

43、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先把这几个数进行分解质因数。

2、找出公有的质因数。

3、把所有的公有的质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便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叫做最小公倍数。

45、用找倍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

1.先求出这几个数各自的倍数。2.找它们的公倍数。

3.在公倍数里找出最小公倍数。

46、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写上短除符号。

2.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去除,一直除到最后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3.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

47、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

1.先把这几个数进行分解质因数.2.找出公有的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3.把所有的公有的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相乘。

48、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原来大小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就叫约分。

49、约分的方法。

1.求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2.用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50、通分。

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它原来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就叫通分。

51、通分的方法。

1.先求出这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然后把这几个分数化成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52、通分子的方法。

1、先求出这几个分数分子的最小公倍数。

2、然后把这几个分数化成以最小公倍数作分子的分数。

53、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几种特例。

1.如果两个数有整除或倍数和因数关系时,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2.两个连续的非零自然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3.1和任何非零自然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4.两个不同的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

54、分数的大小比较。

1.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越大分数值就越大。2.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值反而越小。

55、用短除法求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写上短除符号。

2.先用这三个数的公因数去除,一直除到这三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为止。

3.然后再用其中任意两个数的公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任意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为止。4.最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

56、面积应用题的类型

①平均量×面积=总量 ②总量÷面积=平均量 ③大面积÷小面积=数量

57、解方程的公式。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积÷ 因数 被除数= 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商=被除数÷除数

58、行程应用题计算公式

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 速度和=路程和 ÷ 相遇时间

59、小数化分数的方法.1.先看这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添上几个0作分母。2.去掉小数点后做分子。3.能约分的一定要约成最简分数。60、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1.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如果是带分数,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2.所得的商就是所要化的小数。6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1.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2.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6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①.先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②.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63、判断一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

一个最简分数,它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再没有其它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就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64、互质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就叫互质数。互质数说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65、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两个数叫最简分数。

7.五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总结总结 篇七

一、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

(一) 口算中的错误

这三道口算题的错误之处都在于学生没有将数位对齐计算。

(二) 笔算中的错误

第一题的错误原因是得数中间的0未写, 而学生的解释是“上课时老师不是说可以利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吗?”是啊, 这位同学将小数中间的0和小数末尾的0理解成同一概念了。可以看出学生对“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没有学好。

第二题的错误原因是在得数的整数部分的十位上也写了0, 问学生这样做的原因, 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 就是凭感觉做。做数学题最怕的就是凭感觉,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养成不思考随意做的做题习惯。

第三题的错误原因是被减数百分位上的数不够减, 就把减数百分位上的9直接移下来。这类题是被减数小数位数小于减数小数位数的题, 错误比较普遍。

(三) 简便计算中的错误

整数加减法中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 即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这个性质学生熟记于心, 但运用起来却不得心应手。在把括号摘掉的时候括号里的加号总是忘了变成减号, 因此导致错误。

这道题目学生极易和上一题利用减法的性质解题混淆, 尤其是当看到后两个数加起来的和是整数时, 学生就很容易出错。再加上题目中的要求是怎样简便怎样算, 因此, 学生就坚定地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

在移动数的时候要带着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 针对这个错误, 笔者对学生说:“每个数前面的符号就像是数的孩子, 在移动这个数的时候一定要记着将它的孩子一起带走, 并保持该运算不变。”

这种类型的题目 (包括乘除法中类似的题目) 学生是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的, 可能这也和每个人的视觉效应有关吧, 对称在这儿起了不小的坏作用。

二、对策思考

传统的计算教学采用的基本模式是:从基本训练—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重复操作—形成计算技能。学生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 对于计算教学来说, 什么才是更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如果还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 在课堂教学中, 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 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 寻找解题方法, 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 显得更为重要。

(一)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研究表明, 计算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在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 学习兴趣高, 计算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因此, 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情境。如可以采取“帮助小兔找回家”“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的游戏形式进行算式与得数的连线;也可以设计一些闯关的竞赛类的题目, 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氛围中, 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 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还可以设计“啄木鸟医生”“小马虎的作业”等纠错练习,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和校正错误的能力。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避免因为单调的计算而产生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当然, 将一组基本练习融合在一定情境中, 也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二) 注重计算的算理理解

在重点探究算法时, 要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 尊重他们的想法, 哪怕是不合理的, 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 初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 也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 而是让他们继续尝试, 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 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感受小数的计算方法, 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 计算这样的题目, 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三)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 教师常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 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 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 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 学生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 (1) 审题清。学生在计算中由于没有看清数字, 而出现计算错误。有时会把数看错, 如把123看成128, 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 前后颠倒等, 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看清题目的习惯。 (2) 书写明。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 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 如6和0、1和7、3和8;有时因为竖式书写不规范, 数位不对齐而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 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 (3) 计算细。计算时一定要一心一意, 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弄清运算顺序, 看清运算符号。 (4) 检查真。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 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 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

(四) 注重习题的层次性

计算是一种技能, 需要在一些有层次的练习中加以巩固与熟练, 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 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计算的速度。设计计算练习时要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从模仿性到再造性, 再到创造性发展, 做到环环紧扣, 逐步提高。既要考虑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 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又要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 避免重复、机械、大量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坚持计算每天一练

设计准备题, 做到每天一练。在每节数学课前候课的5分钟里, 笔者每天出2道计算题, 或10道口算题在黑板上, 让学生养成习惯, 铃声一响, 就拿出准备好的专门的计算练习本做题。第二遍铃声响起时, 教师讲评, 对容易出错的题在黑板上板演, 同时同桌交换批改, 有错误课后订正。

8.五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总结总结 篇八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每空0.5分,共17分)

1.3除以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为(),得数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

2.王老师的身份证号码是330724198009300011,我们可以知道王老师的生日是()月()日,今年王老师()岁了。

3.《哈利波特》一书一共有a页,小红每天看x页,看了3天,一共看了()页,还剩()米。甲、乙两地相距86千米,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x小时,86÷x表示()。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cm和8cm,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dm,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5. 3米5厘米=()米 0.6平方米=()平方分米

72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6.在○里填上“<”、“>”、“=”。

9.3×0.95○9.310.5÷2.5○10.5÷1.25

4.95×99+4.95○49.5×102.3×4.6○0.023×46

7.口袋里有红球1个,绿球2个,黄球3个。任意摸出一个球,红球的可能性是(),绿球的可能性是(),黄球的可能性是(),黑球的可能性是()。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8÷0.4=()÷43.5÷0.007=()÷7

9.一根彩带长6.4米,每1.4米剪一段,这根彩带可以剪( )段;60升油装入容量为7升的油桶中,需要( )只油桶。

10.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2倍,那么它的顶角是()度,底角是()。

11.粗心的小明计算一道乘法题时,把因数4.2错写成了42,结果得158,正确的得数应该是()。

12. 阴影部分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周长是()。整个图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13.在□里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2.4×□-□×1.5=1.8

二、仔细推敲,认真判断(每题1分,共6分)

1.无限小数一定大于有限小数。()

2.5.010010001…是循环小数,0.7777不是循环小数。()

3.观察一物体时,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

4.2a×a>a。()

5.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6.一个整数除以一个小数,商一定比这个整数小。

()

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第1、2、3题每题3分,第4、5、6、7、8题每题5分,共34分)

1.妈妈带了50元钱到新世纪商场买25千克大米,钱够吗?(列式解答)

2.妈妈买了3千克橘子和4千克苹果共用27.60元,已知每千克橘子的售价是3.20元,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多少元?

3.一只鲸的体重比一只大象体重的37.5倍还多12吨。已知鲸的体重是162吨,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吨?(用方程解)

4.一个梯形果园,它的下底是240米,上底是180米,高是60米。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棵果树占地9平方米,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5.学校买来的桌椅一套需要140元,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2.5倍,桌子、椅子各需多少钱?

6.张大伯用篱笆围一块梯形的菜地(如下图,一边靠墙),篱笆长80米,求这块地的面积。如果每平方米收菜10.2千克,这块地共收菜多少千克?

7.某地通讯公司通话的收费标准有两种:

(1)月租18元,通话费每分钟0.18元;

(2)无月租,通话费每分钟0.22元。

若张老师每月的通话时间为150分钟,他选择哪种标准比较省钱?为什么?

8.五年级有14人分两组举行踢毽子比赛,成绩如下:

甲组:55,37,25,5,46,12,9。

乙组:31,36,34,15,21,34,18。

(1)请分别求出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你认为这两个组中,哪个组的成绩更稳定些?为什么?

七、选做题(共10分)

1.规律填数:1+3、2+4、3+5、4+6……第100个算式的和是()。

2.韩旺在计算一道小数除法算式时,把除数的小数点漏写了,结果得到的商是8.4。已知被除数是210,正确的商是()。

4.妈妈到粮食店买米。如果买20千克大米,所带的钱还剩5.5元;如果买同样的大米25千克,则差7元。妈妈带了多少元钱?

9.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篇九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数学讲授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到终以当真、严谨的治学立场,勤恳、对峙不懈的精力从事讲授工作。作为数学教师,我能当真制订打算,注重讲授理论,当真备课和讲授,进取加入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列位优异教员的课,从中吸收讲授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本身的讲授的营业程度。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施教,让学生把握好数学常识。还留意以德为本,连系实际糊口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育学生的数学本事。在讲授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课前预备

备好课:①当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根基思惟、根基概念,领会教材的布局,重点与难点,把握常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明白应弥补哪些资料,如何才能教好。②领会学生原有的常识技术,领会他们的爱好、需要和习惯,明白他们进修新常识可能会有哪些坚苦,采纳响应的预防办法。③研究教法,解决若何把常识与技术教授给学生,培育学生本事,包罗若何组织教材、若何放置每节课的活动。

二、讲堂上的环境

在数学课上,把抽象的数学常识与学生的糊口慎密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糊口气息的进修情境,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进修本事的培育,指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修,在自动探讨中进修。讲堂上,始终以学生为进修主体,把进修的自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本事,让学生自立进修,学生本身能完成的,我决不包揽代替。碰着简单的讲授攻略,我就罢休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处所提出来,由教员和同窗们配合解决。让学生的聪明、本事、感情、心理获得知足,学生成了进修的主人,进修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成,关注全体学生,留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留意,使其连结相对不变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感情,使他们发生愉悦的心境,缔造杰出的讲堂氛围,讲堂说话简练了然,讲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留意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爱好。

三、要提高讲授质量,还要做好课后教导工作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本事,常在进修上不克不及按时完成功课,有的学生剽窃功课。针对这种问题,抓勤学生的思惟教育。但对于进修差的学生的个体教导我感应做的不敷,没有更多的活动举办时间去教导他们,使这部门学生的成就老是不睬想。

10.五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2017 篇十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回顾一学期工作情况,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奠定了基础,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并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学习新的现代教学方法。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校能遵守学校纪律,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

二、在教学工作中

1、能认真备课,学生进入五年级后学生的的空间概念加强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增多了,教师如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挪入课堂,这是当今教师能力的体现。和四年级相比每一节课的课后练习量有所增加。数学活动课后也有一定量的练习,同时学生还要面对课外活动学习的压力。

所以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备课时先想到他们。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听的高兴。就可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能获取新知。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精讲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师讲授。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选用的习题必须是符合学生的特点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有趣的。用少题精题使全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达到举一反

三、甚至达到举一反十的作用。这些精选题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此时的练习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

即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对知识能准确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三、教研教改方面。

能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如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如何抓差生,如何抓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等。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含金量

1、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特别对后进生课本上的课后练习不一定要求学生全都做完,布置的家庭作业要尽量避免大量的重复。也可以设计为“基本题”,“技能题”“能力题”的模式。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11.五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总结总结 篇十一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负数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将其安排在五年级上册,通过以下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编排的独具匠心。

(一)生活经验的切入点

由于当前大量媒体的介入,在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有关气温方面的信息,在天气预报中也经常看到负数,他们已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数是用来表示零下温度的。这一生活经验,五年级的学生已相当熟悉,由此展开负数的教学时机已经成熟,此“时”此“境”引入负数,更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由此可见,借助温度引入负数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对于“海拔”的概念,学生相对来讲有点陌生。但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三年级上册“认数”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已3次接触到了“海拔”一词,分别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青海湖湖面的海拔高度,新藏公路的海拔高度。在当时的教学中虽然不要求教师一定要介绍“海拔”一词的词义,但学生多少能领悟到“海拔”一词的含义,这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在学生的生活当中,也经常接触到诸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升高、降低等相反意义的量,这些生活中的知识为学生认识负数构建了平台。

(二)知识储备的生长点

一至四年级的数学教材里,“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这些数都是自然数,学生已能熟练地利用这些数来表达、交流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这些数随着负数的出现,学生对整数认识范围的扩展,自然地变成了正数(0除外),实现了知识间的同化和顺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将为学生在七年级系统学习有理数,做好知识和方法上的铺垫。二是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本单元在教材安排上没有出现负分数,只出现了一个表示温度的负小数(-88.3℃),其目的是消除学生以为负数只有负整数的错觉,帮助其建立完整的有理数的感知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必要再补充类似认识负小数的练习,教学的重点仍然要集中在认识负整数上。

(三)认知能力的支撑点

应该说,经过四年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加丰富,数学视野得到了很好的扩展,思考能力、克服困难的信心有了较大提升,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认识整数,初步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中,已能准确而又熟练地利用数来表达、交流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本册教科书在第一单元便安排了负数的教学,让学生对数的认识“豁然开朗”。考虑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并没有过多地呈现抽象的数学结论,而是重点帮助学生遵循知识发展的过程来构建知识,教学内容编排得清晰而有层次。先以学生最为熟悉的温度知识切入教学,利用+4℃和-4℃的巧妙对比,有力地强化了“0刻度”和“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这一对相反方向的量。之后,以直观形象的海拔高度作为例1教学的支撑,顺势直观地描述了正数和负数,简明扼要。例3、例4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感受正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加深对正数、负数具体含义的理解。但两个例题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例3强调的是,定义正数、负数一般约定俗成的规则。例4则强调的是依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自主定义规则。之后的“试一试”,教材呈现了抽象的数轴,但却并不出现数轴的名称,强化直观,巧妙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真可谓“到位”而不“越位”。这种有梯度、有层次的内容编排,便于设置适宜的教学坡度,使教学内容富有挑战性的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实施策略

从本单元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不难看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因此,例1、例2的教学应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抓住“相反方向上的量”这一关键,借助提供图片的形象直观,适度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对比分析中自主认识正负数的意义。例3、例4的教学要明确:合理定义生活中正负数的规则是前提,依据规则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对正负数作出合理的解释是重点。特别是例4的教学,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体会本题情境与问题的开放性,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从而初步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教学的实践来看,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为:一是认识温度计,正确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特别是零下温度。二是认识数轴,能正确填出数轴上所缺的数,并予以简单分析。整合教材呈现的资源,做一个仿真温度计,对于这两个难点的突破大有裨益。水银柱的上升与下降,动态地呈现出温度的变化过程,有力地强调了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方向性”。温度计本身就是数轴的模型,教学中,可以把仿真温度计横放在黑板上,先让学生找到0刻度的位置,然后再找出几个不同的温度,顺势画一个带箭头直线,自然地生成数轴。之后,再引导学生填出数轴上的数便水到渠成了。下面将结合教学片断,具体阐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

片断一:

1.教师出示一幅北京冰天雪地的图片。

师:看了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觉?请你猜一猜当时的温度可能是多少?

学生纷纷猜测当时的温度是零下多少度。

师:同学们猜出了许多不同的温度,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所猜答案中有一点是相同的。

生:都是零下温度。

2.是啊,我们怎么用数来表示零下温度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说明:课始,巧妙地为学生提供了一幅冰天雪地的画面,营造出了浓浓的“负数氛围”,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怎样用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的思考,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先入为主”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片断二:

1.出示上海、南京和北京的相关图片及温度图。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说出:每个城市的具体温度,两个城市气温之间的比较等相关信息。

2.认识温度计。

师:你是怎样知道每个城市的气温呢?能谈谈你是怎样认识温度计的吗?

学生交流后,教师简单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

追问:你认为看温度计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先找到“0刻度”,零上温度要从“0刻度”往上看,零下温度要从“0刻度”往下看,方向正好相反。

师:(出示温度计)现在温度计上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零摄氏度。

师:谁能在这个基础上,拨出上海的温度零上4摄氏度?

学生小心翼翼地拨出零上4摄氏度。

追问:请谈谈在拨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

生:一个小格表示1摄氏度,从0往上拨4个小格。

师:让它再回到4摄氏度,谁能拨出北京的温度零下4摄氏度?

生拨出温度后,仍然追问上一问题。

生:从0往下拨4个小格。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生:不一样,一个在0摄氏度以上,一个在0摄氏度以下。

生:一个在0上面4个小格,一个在0下面4个小格。

师:是啊,他们的方向正好相反,我们怎么用数来表示这一相反方向上的量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得出: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顺势教学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师:+4可以写成4,-4也可以写成4吗?

生:不能,这样就分不清谁是正四,谁是负四了。

[说明:生活中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量:标量与矢量。而负数的引入正是为了清楚地表明量的方向性。课堂上教师抓住问题的关键,借助温度计教具,“放慢镜头”教学温度计的认识,有意识地安排了+4℃和4℃的对比,既直观形象地强调了量的“方向性”,又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在对比中,学生加深了对“0刻度”这一分界点的认识,为教学正、负数和0的大小比较打下基础。]

片断三:

1.教师出示例2海拔示意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略。

师: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

预设一:学生能回答出,和海平面相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记作+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

预设二:如果学生感觉困难,课件出示例2海拔示意图,先闪动表示海平面的虚线,然后依次出现:

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相反意义的量。之后,以练习一的1、2题作为巩固练习。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了一些数据,这些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呢?

生:是用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

生:还有表示海拔高度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提供数据中不含0)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得出两种分法。

2.直观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3.师:(同时出示温度计图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刻度”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观察图片,你发现刚才我们用正数来表示什么?

生:表示零上温度和比海平面高的高度。

师:用负数来表示什么?

生:表示零下温度和比海平面低的高度。

师:观察图片,你认为正数和0有什么关系,负数和0有什么关系呢?请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师:(单独出示南京的图片和温度计图)南京的温度是零摄氏度,那么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说明:借助生活经验认识正、负数及0的意义,知道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此,教师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现,直观形象而又突出本质,让学生再一次亲身感受相反意义的量。之后顺势迁移引出对数的分类。在分类时,教师有意将“0”排除,以避免对学生不必要的干扰,而将对“0”的处理放在正负数和“0”的大小比较之后,更有利于学生对“0”的意义的理解,也便于作出合理的解释。]

三、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教学的角度看,“认识负数”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巧妙地定位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以下两点应予以关注。

(一)关注课程资源的优选、整合

“认识负数”这一单元,以其丰富的信息量,新颖而又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灵活多变的呈现方式,层次清晰、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明确而又具体的教学要求与实施策略,为教材使用者提供了方便。但在课堂教学教程中,我们还应合理地开发一些资源,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1,结合教学目标,教材精选了3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作为切入点。但是,教材所呈现的温度计与实际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的温度计有所不同。因此,从“数学化”、“生活化”的角度来看,教师应以生活中的温度计为原型,设计一个仿真温度计作为教具,对教材提供的资源予以补充。

2.作为例1的支撑,例2呈现了有关“海拔高度”的问题。对于“海拔高度”的相关知识,学生并不熟悉,教师也不一定非常详细地讲解相关知识,但作为课程资源,教师应该了解:(1)海拔高度是指以海平面为标准的高度,海拔的起点叫做海拔零点或水位零点。1956年起。我国的海拔零点统一为青岛零点。(2)1981年国-家测汇局公布,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市东南30千米处的艾丁湖湖底的海拔高度为154.566米,并建议用-155米作为我国陆上最低点的标高。(3)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汇局公布,珠穆朗玛峰顶岩石面的海拔高度为8844.43米。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到温度计,有的学生会马上想到“体温计”。因为“温度计”大多数学生只是听说,却很少有学生见过或者亲自用过。而“体温计”,大多数学生不仅见过而且用过,也有认识“体温计”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会提出“体温计上有没有负数”等这样那样的问题。虽然这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却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练习课上也可以就“体温计”上的刻度范围组织讨论,这种做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也许能起到“此时无‘负’胜有‘负”’的效果。

(二)关注“生活化”、“数学化”的和谐统一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认识负数”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这一点在素材的选择、呈现的方式等方面已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教程中,不能过度地关注“生活化”。因为,生活中的数学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活化的水平上。还应让学生在“数学”的层面上体验负数的魅力,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典型习题

为巩固所学知识,教材提供了适量的练习,习题的呈现方式不同,练习目标各异,内容直指例题教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和方法上面。在充分使用教材练习的基础上,结合本课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生活实际,还可以精选一些练习作为教材的补充。例如,在

例1教学之后安排如下练习:用温度计分别显示出吐鲁番盆地某日的最低气温(-7℃),最高气温(25℃),让学生先说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并写下来,之后组织学生谈一谈感受。接着教师谈话:“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这一奇异现象的生动描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与海拔高度有一定的关系。随之出示例2图片。本题的设计,既及时有效地复习了刚刚学过的知识,又自然地过渡到例2的教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作为机动。考虑小学阶段,不再安排有关负数知识的教学,因此可以增加一课时的综合练习课,而练习目标则主要定位在“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与“数轴”的复习上。

案例分析:

(一)基本练习

1.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数量。

(1)如果青年路小学今年预计招收新生320人,记作+320,毕业学生280人,就记作()人。

(2)世界最高的淡水湖在南美洲,高于海平面3812米,记作( )米。位于阿拉伯半岛的死海,水平面低于海平面396米,记作( )米。

(3)明明的父亲收入3800元记作+3800元,那么,你认为1600元可以表示( )。

2.按照生活习惯用正负数表示下面各数。

(1)河水上涨5厘米记作( )厘米,下降3厘米则可记作()厘米。

(2)从同一港口出发,甲船向南航行60千米可记作( )千米,乙船向北航行80千米可记作( )。

(3)小亮玩电脑游戏,得了46分可记作( )分,输了38分则可记作( )分。

(二)变式练习:小华的位置

1.按照自己的理解,有顺序地读一读上面的数。

2.如果小华从0点向东走2米,记作+2米,那么向西行2米可记作()米。

3.如果小华的位置是+4米,说明他是从0点向( )走( )米。如果小华的位置是一4米,说明他是从O点向( )走( )米。

4.如果小华的位置是-6米,猜猜看,他有可能是怎么走的呢?仔细思考,相信你一定会有惊喜的发现。

(三)拓展练习:生活中的“体温计”

1.观察“体温计”图片,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为什么“体温计”上这样设置刻度范围呢?你能对此作出合理解释吗?

12.五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总结总结 篇十二

【教材分析】

以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的教学片段。本课《找规律》教学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 的现象。教材通过发现具体现象的周期规律, 对现象里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是“练一练”中的两道习题。

【思考】生活中蕴含周期规律的现象很多, 但单纯出现判断后续情况的却很少见。为此, 我在这两道习题的基础之上, 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 设计了两道开放题, 旨在让学生应用规律, 尝试创造出个性化的周期规律现象,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渗透感恩教育、润泽心灵。

创意一:为老师选饮料

创意情境:学校打算在教师节期间表彰一批优秀教师, 五 (1) 班同学协助做好后勤准备工作。活动前在每位老师的会议桌上摆好雪碧和可乐任意一种饮料。秦老师的座位号是24号, 怎样有规律地摆一摆, 才能让秦老师喝到她喜欢的雪碧饮料呢?

生1:我把28名老师平均分成两份, 前14名老师都分发可乐, 后14名老师都分发雪碧就可以了。

生2:我想以一瓶可乐和一瓶饮料为一组, 根据单双数推理, 只要第2瓶摆雪碧, 那么秦老师的第24瓶肯定也是雪碧。

生3:我以可乐、可乐、雪碧为一组, 24÷3=8 (组) , 秦老师正好是第8组的最后一个, 所以能够喝到雪碧。

……

【“创意一”与“练一练”第1题的对比】“创意一”和“练一练”的第1题都是以两种不同的物体交替出现, 判断此规律后续第几个物体的种类。“创意一”与教材中的练习题不同的 是, 学生要自主设计出周期规律, 并能让此规律符合后续第24个物体的种类。这个练习训练, 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方法的发散思维能力,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创意二:为妈妈串项链

创意情境:老师为每人准备了一瓶彩色的珠子, 有绿色、黄色、蓝色、红色, 按一定的规律串一串项链。想一想, 怎样让你串出的项链更有意义呢?

生1:我想把项链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

生2:我想把项 链送给我 的好朋友。

生3:我想把项链挂到门上。

独立操作……

展示1:妈妈今年36岁, 我就串了36颗珠子。以红 、黄、蓝各一颗为一组, 共串了12组。

展示2:黄色代表美丽的心愿, 所以我以一颗黄色珠为一组, 串了66组, 也就是66颗黄珠子, 送给我的好朋友。希望她能实现愿望, 让在外地打工的妈妈经常回家看看她。

展示3:我们是五 (1) 班, 所以我以5颗绿色和1颗红色为一组, 串了7组, 共35彩珠, 我想把它挂在班级的门把手上。

展示4:爸爸是个司机, 车牌号是213, 所以我以2颗红色、1颗绿色、3颗蓝色为一组, 串4组共24颗彩珠, 挂在爸爸的车上。

……

【“创意二”与“练一练”第2题的对比】“创意二”是以多个不同的物体 (彩珠) 交替组成按一定的规律出现。教材中的练习题是判断后续现象中第18颗和第24颗珠子的颜色。“创意二”更具挑战性和开放性。“怎样串才更有意义呢? ”抛出个性化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学生“量体裁衣”, 既要考虑到每几颗珠子为一组, 确定串几组形成一定的周期变化。另外, 教材中的珠子和“创意一”的项链不同, 项链问题在数学上是个封闭图形, 而教材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此创 意的设计 注重让学 生操作, 感悟其规律的存在。教育孩子关爱自己的父母、朋友以及班级, 让孩子懂得感恩。

1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三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四十二名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学习的知识广泛了,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习方法改变了。针对这一现状,我将孩子分为四类:第一类品学兼优的孩子。这些孩子学习品质好,有很好的自制力,能主动学习。第二类可上可下的孩子。这类孩子所占的比例最大,他们能努力学习,但基于多种原因,如: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基础差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恰当等。这些孩子就是所谓的可上可下的孩子。他们发展好了是好学生,稍有松懈将会半途而废。第三类是老师最心疼的孩子。这些孩子一直努力学习,渴望有一份理想的成绩,他们善良懂事,但成绩始终不理想,以至于自己都大打折扣,面对这些孩子,老师都倾注更大的热情,耐心辅导,生怕伤到他们敏感的自尊。第四类孩子是我平时关注很多的孩子,充满了活力,也常常违反纪律,表现在旷课、上课搞小动作,甚至上课说话影响其他学生听课。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各科成绩都普遍不好。面对这些孩子,我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本人也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将作出总结。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一>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见于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差,我在语文课上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小结方法,练习巩固等,还在学习完课文后,结合课文内容积累名言、警句,争取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过关。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字词方面的知识基本得到巩固,提高了他们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法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预习课文时,我教会学生“读——画——思——写——问”的五步预习法。即“读课文,画词句,死内容,写批注,问不解”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个预习的方法后,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

<三>做好转差工作

本班需要帮助的后进生大约有九名。提高他们的成绩,对于提高全班整体的学习质量有很大作用。我采用的方式是“以多优带一差”。帮助后进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内容。有了目标就等于有了前进的方向。每天在课外活动中抽出一点时间,让优生帮助他们学习,我及时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重新拾起学习的信心。<四>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应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应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1.在学习了每一篇课文后,我让学生积累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词语、名言、格言和警句等。2.优秀文段朗读,利用经典的名家名段,进行诵读比赛活动,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开拓了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3.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一学期的不断地收集整理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明显的增多。4.开展小练笔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的作业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不够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够透彻,运用不够深入,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使用不足不到位。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3.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4.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5.在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上有不足之处,恳望学校领导批评指正。

####小学#####

14.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篇十四

(2008-2009第一学期)

刘泽河

本学期,本人担任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常抓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本人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生理、心理的发展,个体差异大,大部分学生都渴求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

三、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本学期,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四、厚爱差生,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其次,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五、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15.五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总结总结 篇十五

1.师:第一次见面, 送大家一件礼物:

(课件出示)

2.师:这是四个字, 不过都是同一个字。知道是什么字吗?

生:雨。

师:对, 这就是甲骨文的———雨。看, 老师还搜索了“雨”字的系列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

3.师:在现实生活中, 你见过哪种雨?

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牛毛细雨、绵绵细雨、小雨……

师:有一种雨, 你们肯定没有见过——— (板书:桂花雨)

4.师:这节课, 我们就随着作者琦君, 一起走进她童年的桂花雨。请同学们打开书, 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多拼读几次, 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 感受花香

1.自由读文, 了解课文大意。

2.师:请告诉同学, 刚才, 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作者小时候很喜欢桂花, 尤其喜欢摇桂花。

生:我读懂了被风雨浇下来的桂花不如摇下来的桂花香。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读书, 第一次就读懂了这么多。不过, 有一句话不知你们有没有读懂?

3. (课件出示) 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齐读这句话。

师:“这里的桂花”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桂花?

生: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生: (齐读) 杭州有一处小山, 全是桂花树, 花开时, 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有多香?

生:香飘十里。

师: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就在这一处小山上。知道杭州这一处小山叫什么吗?

生:桂花园。

师:是的, 完全可以把这处小山叫做桂花园。这座小山, 名叫———满觉陇。 (出示课件:满觉陇的桂花)

师:满觉陇的桂花太有名了, 每到花开季节, 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赏。清朝有一位诗人叫张云敖, 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扬此处的桂花。

品桂

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陇旁金粟遍,

天风吹堕万山秋。

(生齐读此诗)

师:杭州满觉陇的桂花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到底有多香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找出描写家乡院子里桂花香的句子。

4.学生交流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 可是桂花的香气, 太迷人了。

(2) 桂花盛开的时候,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4) 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师:认真读一读这四句话, 你觉得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香?说出理由。

生:我觉得第二句更能让我感受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因为句子中说“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那一定很香很香了。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第四句最能说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你看, “全年”、“整个村子”、“浸”, 最能体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了。

师:知道抓住词语来品读句子, 你真会读书!

师:多数孩子都赞成第四句, 那我们就好好地研究研究第四句, 看看是不是最能体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6. (课件出示) 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当你读这句话时, 你首先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为什么?

生:我首先会把目光锁定在“全年”这个词上。全年就是整年, 一年四季都有花香。

师:去掉“全年”, 可以换上哪些词?

生: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日日夜夜、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

师:哇!桂花香气散发的时间竟然这么久!让我们一起用朗朗书声来表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气散发之久吧!

师生合作朗读:

(每一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个月)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时每刻, 每分每秒)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你还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

生:我会把目光锁定在“浸”字上。因为这个“浸”字更能体现桂花的香。

师:“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

生:泡、迷、醉、飘、凝聚、笼罩。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原句, 想想用哪个词更好?为什么?

生:还是“浸”字最好, 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师:你还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

生:整个村子。因为整个村子的人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里。

师:除了整个村子的人, 还有———

生:还有村子里的每一种小动物, 鸡、鸭、鹅等家禽, 马、牛、羊等家畜, 还有村里的一草一木, 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每一块土地。

师:同学们都知道抓住重点词语来品读句子, 真了不起!可是, 读着读着, 我就有问题了:按理说,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年只开一次, 每次在中秋节前后开放, 闻到花香的时候也只是花开的日子, 可为什么说“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谁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

生:晒干的桂花可以泡茶, 每天喝茶时, 就可以浸在桂花香里。

生:桂花摇落以后, 挑去小枝小叶, 晒上几天太阳, 收在铁盒子里, 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 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师:你知道找读原文中的句子来解决问题, 真聪明!

生:桂花除了泡茶, 做糕饼, 还可以做其它食品, 比如烧稀饭时, 放几朵桂花, 桂花粥吃在嘴里, 香在心里。

师:哦!听同学们这么一说, 我知道了:

泡上一杯桂花茶, 花香沁人心脾, 令人难忘。把这种感受放到句子中, 再读一读———“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逢年过节时, 尝一口糯糯、香香、甜甜的桂花糕时, 花香唇齿留芳, 弥久不散。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这样的香———“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当桂花盛开时, 花香随风飘逸, 整个村子都被陶醉了。让我们一起来陶醉一下———“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齐读)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那四句描写家乡院子里桂花香的句子。此时此刻, 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呢?

生: (异口同声) 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7.老师有幸读了《桂花雨》的原文, 在原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桂花, 真叫我魂牵梦萦。”读到这儿, 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吗?

生:桂花的香令作者魂牵梦萦。

三、品摇花乐, 赏花雨美

1.师:在作者的记忆深处, 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

生:还有摇花乐和桂花雨令作者难忘。

(课件出示:于是, 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2.师: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请到文中找出读一读。

(生交流后出示课件:这下, 我可乐了, 帮大人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摇啊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师:在摇花之前, 作者充满了期待与渴望。“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 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生:妈, 怎么还不摇花呢?

师:“缠”的味不够浓, 摇花的愿望不够迫切, 再来一次, 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生:妈, 怎么还不摇花呢?

师:母亲说———

生:还早呢, 花开得时间太短, 摇不下来的。

师: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 就知道要来台风了, 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日盼夜盼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我该是怎样的兴奋与激动呀!同学们, 现在, 你就是作者, 快点去摇花, 尽情地享受那一份摇花乐吧!

(生自由地、有感情地品读描写摇花乐和桂花雨的句子。)

师:现在, 让我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闭上眼睛。

(师范读:这下, 我可乐了, 帮大人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摇啊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3.师:能告诉大家, 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在空中翩翩起舞。

师:是呀, 这纷纷摇落的桂花承载着你的欢乐和童年的梦想。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落叶一样, 从树上飘落下来, 落在了我的头上、脖子上、身上, 还有草地上。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雪花一样, 从空中纷纷扬扬、飘然而下。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小雨点似的, 调皮地从空中跳下来。

生:我仿佛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心也醉了。

师:同学们, 请和你的同桌一起分享这难忘的瞬间,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摇花的乐趣和桂花雨的美丽吧!

师生合作说话:我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 摇啊摇, 摇啊摇。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春天的———小雨点似的、像夏天里翩然起舞的———蝴蝶、像秋天的———落叶、像冬天的精灵———小雪花似的, 从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桂花落到我的头上, 像戴了一顶———金色的帽子, 像披了一条———金色的头巾, 又像———无数金黄色的———小发卡;桂花落到我的脖子里, 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 在给我———挠痒痒;桂花落到我的身上, 就像披上一件金色的———披风;桂花落到脚下的席子上, 就像给席子铺上一条厚厚的———金丝毯。

师:此情此景, 真是令人兴奋、激动、沉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感受那份独特的摇花乐和花雨美。 (学生有感情地齐声诵读。)

4.师:沐浴着这场桂花雨, 呼吸着桂花醉人的香气, 感受着这种快乐的还有谁?

生:作者的哥哥, 父亲, 母亲, 乡亲们, 还有院子里的家禽 (孩子们很善于观察) 。

师:是呀, 感受着这份快乐的还有作者的母亲, 只见她洗净双手, 撮一点桂花放进水晶盘中, 父亲则点上檀香, 桂花香夹杂着炉香, 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 父亲诗兴大发, 作诗一首, 想读吗?

课件出示: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摇桂花是童年最快乐的事, 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 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四、透过花雨, 感悟思乡

1.师:我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 摇出了什么?

生:摇出了童年的乐趣。

生:摇出了欢乐的心情。

生:摇出了对桂花的喜爱。

生:摇出了桂花糕、桂花茶、桂花食品。

生:摇出了对桂花的眷恋。

生:摇出了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2.师:每年中秋前后, 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这桂花飘香的季节, 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还有母亲的那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难道, 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桂花盛开的时候,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杭州有一处小山, 全是桂花树, 花开时, 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盛开时, 那才是香飘十里, 可母亲为什么还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或许是因为母亲没有亲眼看到满觉陇的桂花, 因为每次作者带回的是一大袋桂花。

生:或许是长在树上的桂花比摘下来的香。

生:或许是家乡的桂花树与母亲如此的亲近, 可以摇, 可以抱, 可以攀爬, 可以触摸, 而杭州满觉陇的桂花只可远观欣赏却不可亲近。

生:因为家乡的桂花寄托着母亲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师: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 收获着桂花, 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 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的桂花, 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心中, 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所以, 当我把杭州的桂花捧给她时, 母亲深情地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也轻轻地对自己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师:一生漂泊的琦君, 这辈子最喜欢写的就是故乡的人和事。她在另一部作品《烟愁》中写道: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 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 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 象花木草树似的, 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 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 忘掉童年, 忘掉故乡, 我若能不再哭, 我宁愿搁下笔, 此生永不再写, 然而, 这怎么可能呢?

上一篇:四年级状物作文:文具盒的自述250字下一篇: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