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主的新思考

2024-06-30

基层民主的新思考(精选8篇)

1.基层民主的新思考 篇一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赖以生存的基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民主党派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在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点体会。

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民主党派基层领导班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建设好基层组织,不断开拓党派工作新局面,关键在于要有一个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热心党派工作的领导班子。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有些党派基层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存在老化问题。从党派成员年龄结构上来看,成立较早的党派,成员的老化现象较严重,有的党派离退休成员已超过一半,这些老成员,虽然非常热爱自己的组织,也想为组织干些工作,但是总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们一些年轻的成员对组织热心程度不够,虽然这些成员在组织能力、业务能力、群众基础等方面都表现较为突出,但是具体工作中,主要受本质工作的影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探索搞好基层组织工作的新方法。因此,使基层组织工作没有创新,不活跃,不能很好地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工作一般化的多,开拓创新的少。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碍于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二)、基层组织发展还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发展成员是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重要性的工作。近年来,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坚持贯彻“三为主”的方针,坚持在工作中发展,发展是为了工作的原则,成员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各党派在界别范围内发展的成员,还是比较正常、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界别以外范围发展成员显的力度不大,这样形成结构比较单一,虽然能体现特色,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派如何更好的发挥参政党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献计出力,就显得缺乏各方面的人才。为了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能,我们一定要在改善党派成员专业结构上加大力度。

发展成员和巩固成员素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近年来,我们在发展成员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在巩固成员素质方面做得非常欠缺,应该把发展与巩固相结合。党派成员大多是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较精通,但是政治理论素质并不高,对统一战线知识、民主党派的历史和使命等问题了解得并不那么深,这就很难正确的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深刻含义,更谈不上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责。

(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生活形式内容单一

基层组织活动是党派成员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活动是为完成党派所肩负的任务服务的。组织活动质量直接关系到党派凝聚力。在新的形势下,党派基层组织活动应从封闭、单一逐渐转变为开放、多样的,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生活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组织生活也改变了以往以读报为主,内容枯燥的活动方式,但是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如:基层组织生活创新不够,不能吸引广大成员;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组织活动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这些都影响着组织活动的质量。

(四)、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关系不够密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基层,密切党盟关系,是党派基层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号文件的逐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对我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统一战线工作有了进一步重视,统一战线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存在一是个别单位党组织对统一战线政策理解不深,没有把民主党派当作真正的朋友对待,不愿意让优秀人才加入民主党派;二是民主党派成员积极主动争取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做的不好,在基层组织工作中,一方面,民主党派成员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单位的中心工作,实事求是提出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工作情况,协调关系,争取党组织对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二、对策

(一)、搞好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

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领导班子建设关系到民主党派的形象和工作开展。要积极选拔符合条件而又较年轻的同志进入新领导班子,使领导班子逐步实现年轻化,增强活力。要把走上领导岗位的新同志帮一把、送一程,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领导岗位的工作,理顺各种关系,熟悉各种情况。新上任的同志要谦虚务实致远,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必须选择政治素质高,熟悉统一战线理论、方针,能和本单位党组织合作共事,业务能力强,热心盟务,群众基础好的,有奉献精神,特别是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同志担任。领导班子成员应认真贯彻执

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心党派工作,作风民主,为人正派,团结同志。联系群众,有改革精神的同志担任,班子要定期召开基层委员或支部委员会议,讨论决定基层的重大事务,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选拔和培养新的中青年骨干,以便在今后充实进领导班子或向上级推荐。

(二)、抓好基层组织发展工作

组织发展工作主要在基层支部,为了保证质量,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是为了工作”和“在工作中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三为主”的方针,注意处理好质量与数量,发展与巩固,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着重发展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有代表性、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对具有高级职称,影响较大的学科带头人,年龄适当放宽。在发展中要用活,用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本党派的特点和优势。对重点人物的发展,必要时民主党派的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马做工作,要有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精神,只有在源头上重视建立和完善发现人才机制,才能保证民主党派成员的素质。

发展与巩固相结合。对党派新的成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大对新成员的培训力度。在学习内容上,首先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思想和行动,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形成凝聚力量,团结奋进,通过学习,使广大成员树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增强时代政治素质,忠实履行参政党的职能,实实在在地为执政党出谋划策,分忧解难。其次,学习民主党派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了解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历史。了解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

(三)、抓好基层组织生活

基层组织生活要符合时代要求,基层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只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才具有吸引力、凝聚力、才有利于支部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党派的整体素质。

组织盟员学习是组织生活的基本内容。要在党派内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基层组织生活在保证一定时间的基础上,学习内容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精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党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学习形式要多样化,讲求实效,联系实际,重在提高认识。

围绕本地区、本单位中心工作开展盟务活动是基层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有为才有位”。基层组织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配合基层单位的中心工作,积极推动成员搞好本职工作和各项社会服务活动。并就本地区、本单位中心工作提出质量较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支部的整体作用,才能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视。

基层组织生活应当与时俱进,形式多样,才能充满活力,通过不同形式活动的开展,缓解了成员的紧张的工作压力,拓宽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形成共识,再通过基层组织中的政协委员把建议提交政协会议,充分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四)、要密切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关系

基层干部和成员要发扬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的光荣传统,为建立互相信任、密切合作、团结融洽的关系而努力,党派的基层组织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工作中,要主动争取党组织支持,多通气、多协商、多为本单位做实事、做贡献。以自己的行动和成绩,赢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群众的信任,努力使自己成为本单位建设和安定团结的依靠力量。

基层组织对本单位的重要决策,要大胆地反映问题,实事求是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为本单位工作献计出力,发挥重要作用。

2.基层民主的新思考 篇二

一、调查基本情况

1、此次基层政治民主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

此调查采取自填式调查问卷方式为主,调查对象是以村民常住人口和部分党员干部为主进行的抽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

2、此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1)村民对民主选举的参与程度与基层干部对民主选举的认识问题;(2)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农村民主建设的有效实现形式;(4)村民对基层民主监督的认识问题。

3、调查的基本结果: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共发放15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50份。本问卷调查由两部分组成,其中对本村村民进行的问卷调查占100份,基层党员干部的问卷调查占50份。根据本次调查问卷显示,参与调查的村民与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到70人,高中文化程度占5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22人。受调查人员文化程度分布图如图所示:

二、当前农村政治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层党员干部和村民对民主选举的参与意识相对较弱

在100份调查问卷中,有28%的村民不晓得民主选举是咋回事,有31%的村民知道民主选举但并不了解民主选举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具体要求。还有20%的村民对民主选举有一般的了解但缺乏民主意识(其中包括年龄偏大的党员干部),有9%的村民知道民主选举但自动放弃权利,只有12%的村民有效行使自己了权利。从此次的抽样调查问卷的几组数据中可以看出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本身对民主选举的认识就不到位,同时宣传也不到位,没有很好的落实不能充分表达民众的意愿。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虽然各村都设置了两三处公开栏,但由于居住分散,很多群众仍然难以及时了解村务,村务通知工作栏中虽然一些决策改革或选举活动都有公布出来,但这种公布宣传力度太狭小,65%的村民并不知道这些相关的信息从而导致他们无法积极的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2、基层党员干部和村民的政治文化素养偏低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不能够很好的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来指导自己,认识自己,不能全心全意的为广大的百姓服务。有个村民去村支部找某个干部办事结果这个干部不在,而当时这个村民问在值班的其他干部,他们不但不对这个村民不理不睬的,还让他赶紧走,这就是我国农村村民的地位。基层的党员干部不能够正确的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政治文化素养偏低。

3、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

政治的主体是利益表达的主题,利益表达所维护的是自身的合法性。利益表达机制能否有效的表达出来关系到公民的利益。村民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机制不健全、认识不足。

三、解决路径

1、

各个村应该在村民居住相对聚集的地方设立“组务公开栏”,定期公布事务情况,而不是在相对较少的地方贴一些政务公告。要在不断拓宽宣传教育渠道、扩大宣传教育对象范围上下功夫,在具体工作中,不能把政治教育的对象范围过于局限在党内干部,应不断拓宽宣传教育渠道、范围,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灵活多样地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社会最基层的群众中去,避免出现“上热下冷”,春风吹不到的“死角”,不断打牢党的执政思想和执政基础,排除各种消极、腐朽文化对政基的侵蚀,以保持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2、

在现代化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文化与国家政治民主是密不可分的。政治文化作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对于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正如古人所说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首先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行动指南,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和战略任务来抓,同时还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全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始终坚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理念不动摇。各村党委党员干部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政治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实际问题等等一系列的突出问题,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3、

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村级公共事务。要扩大群众的有序参与程度,推进信息的合理化公开,在农村普及权利的监督的相关知识,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参考文献

[1]卢小广.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法政大学学报, 2006 (12) .

[2]叶俊.构建我国农村多元化发展格局的思考[J].农业经济, 2008 (1) .

[3]许卡佳.创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途径的有益尝试[J].探索学刊, 2003 (1) .

[4]章作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0 (5) .

[5]李延平.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发展态势及其引申[J].改革, 2009 (10) .

[6]辛秋水, 等。制度堕距与制度改进——对安徽省五县十二村村民自治问卷调查的研究报告[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9) .

[7]孙世龙.社会转型期农村基层民主的现状与原因思考——以绍兴农村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1) .

[8]唐晓腾.基层民主选举与农村社会重构——转型期中国乡村治理的实证研究 (农村与当代中国)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9]王道国.社会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新农村建设研究系列[J].世纪桥, 2008 (08) .

3.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若干思考 篇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对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发展基层民主的必然要求。

一、营造基层党组织民主氛围

基层党组织的民主氛围是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前提。一个内部缺乏民主讨论的空气、不能充分尊重党员民主权利的基层组织,是不可能很好地发扬党内民主的,也不可能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一)营造基层党组织民主氛围,应增强党员干部民主意识和党员行使民主权利能力。在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少数党员干部在党内生活中不能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不能真诚地倾听党员、群众的意见,脱离组织和群众,自视清高,喜欢别人对自己“惟命是从”,习惯于“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听不进不同意见,这是缺乏群众观点和民主意识的典型表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提高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入手。而党员干部民主意识的提高和广大党员行使民主权利能力的增强,都离不开学习和实践。要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党员深入学习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求,充分认识党内民主对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意义;帮助党员深入了解党员民主权利的内容;掌握科学行使民主权利的正确方法。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熟悉党的文件中有关党员民主权利的规定,要求党员严格按照规定去行使民主权利,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和水平。

(二)营造基层党组织民主氛围,在于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领导干部应模范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尊重党员民主权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自身的民主意识和支持党员、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态度,对于营造民主氛围起着关键性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应着眼大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带领党员、群众共同推进党的基层组织民主建设。

(三)营造基层党组织民主氛围,要求基层党组织认真开展民主讨论活动。在党内重大决策和重要政策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必须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民主讨论,鼓励党员对基层党组织重要事务充分发表意见,以利于各种不同观点有渠道充分得以表述,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实践证明,凡属比较全面完善的决策、政策、制度,都是在充分酝酿、广泛讨论、集中各方面智慧的基础上形成的。开展民主讨论是减少决策失误、避免主观性片面性的前提条件。在开展民主讨论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空气必然会日趋浓厚,党员的民主意识也必然会日趋增强。因此,开展民主讨论活动是增强党员民主意识、增强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确保基层党组织民主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在重大决策中,注重在决策前听取党员及党外人士意见,坚持走群众路线。但是,有的基层党组织在民主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加强和改进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决策过程中征询各方意见不够充分,党委全委会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党代会代表在决策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需要通过决策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创新,更好地落实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要求。

(一)健全决策过程征询意见的机制。要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确实保证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向党员征询意见的环节能切实纳入决策全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基层党组织把决策过程征询意见变成了决策完成后将决策结果向党员通报,这种做法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征询意见的意图。征询意见的本意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对党内重大事务意见建议,这样可以集中群众智慧,防止决策中出现片面性。同时征询意见的过程也可以使党员、群众充分了解决策的全过程,有助于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如果把征询意见变成仅仅是通报决策结果,这就违背了征询意见的原意。

(二)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的代表大会、基层党委全委会和常委会的职权和决策范围。要根据党章和中央有关文件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和常委会各自的职责、权限,进一步规范各自的决策范围,以充分发挥党的代表大会和党委全委会在基层党组织民主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有些基层党组织存在着党的代表大会和全委会民主决策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问题,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在于,基层党的代表大会和全委会在基层党组织决策过程中各自的功能、职权、范围的规定还不够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三种会议形式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三)认真贯彻落实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发挥好党代表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实行党代表任期制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已经正式写进党章。2008年7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党代表大会任期制的正式实施。基层党组织应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积极有序地贯彻实行这项重要的新制度,切实保障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享有党内重大事务的优先知情权、参与权,反映党员意见权、建议权等。同时,要加强对党代表的教育培训,使代表们能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民主意识,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义务,正确行使代表的职权,充分发挥好党代表在基层党组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 、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内监督机制

对党员领导干部实行监督是基层党员的一项重要的民主权利。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和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一)要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党务公开是实行党内监督的前提,是使党务更加公开透明、将权力置于阳光下运行、防止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发生的有效手段。应将推进党务公开作为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重要切入点。根据近年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党务公开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要使此项工作切实取得成效,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以党员为主体、充分尊重党员民主权利的观念,本着向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党务公开的工作深入下去。其次,要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通过制度建设,明确规定党务公开的内容、公开的程序、公开的形式和方法等,使党务公开能有章可循,并为党员、群众以及上级党组织检查考核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提供评价的依据,确保党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二)注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功效。为了确保党务公开更加直接、有效,基层党组织要根据需要公开的内容和监督主体的特点,坚持及时直接、方便有效和群众信服的公开原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公开的信息准确、全面、系统,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如通过网络,发挥互联网信息量大、视听方便、覆盖面广、形象直观的优势,建立基层党组织的网站,定期将有关事项上网,方便党员、群众了解党内重大事务的决策、执行过程,同时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

(三 )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工作。党员领导干部向所在组织的党员和群众述职述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是基层党组织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体现。自2006年2月中组部中纪委颁布《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以来,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文件要求,抓好此项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在上级党委领导下,也认真开展此项工作,对促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有的党组织和少数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执行不规范、要求不严格,听取意见和参与评议的范围渠道有待拓宽通畅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工作的作用,就必须将此项工作放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发扬求真务实、严于律己的勇气和精神,科学辩证地看待自己,科学辩证地看待成绩和不足,坦诚面对群众,虚心接受群众意见,闻过则喜,从善如流,以真诚和谦虚赢得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各级党组织应将党员领导干部在述职述廉中的态度和实际表现,作为考察干部党性修养、组织观念、群众观念等方面素质的重要依据,任用提拔那些勇于自我剖析,并以此为动力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能力和水平的干部,在党内营造民主、平等、相互帮助、与人为善的风气。

作者毛荣生系上海财经大学统战部部长兼机关党总支书记;彭曦系上海财经大学审计处干部

4.基层民主的新思考 篇四

一、基本情况

(一)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进一步落实。在民主选举方面,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产生做到了依法办事,尊重民意。在已经结束的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群众积极参选,全市具有选民资格的群众参选率近80%,2242个村委会的干部全部实行了直选。换届选举后,一大批有文化,热心为村民服务的致富能手当选为村委会干部,全市村委会干部的平均年龄为40岁,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80%以上,充分体现了民权和民意,村委会活力进一步增强。在民主决策方面,大多数农村逐步建立了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从议案的提出、受理到议定和实施,逐步步入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

(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在民主管理方面,各地创新了管理方式,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得到完善,村民民主理财、村干部工作移交制度得到巩固,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得到规范。在民主监督方面,充分发挥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加强了村级事务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得到普遍推行,民主评议、离任审计等制度建设进一步受到重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三)村务公开形式和内容进一步规范。大部分村委会根据实际和农村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了村务公开的重点,充实了公开的内容,将农村税费减免、村级集体财务、种粮直接补贴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了公开的重点。在公开程序上,严格执行先由村两委通过联席会议依法提出公开内容,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把关,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的公开程序。明确了公开的时限和时间,要求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全市村务公开的公开面达100%,公开规范化达90%以上,沙湾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四)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成效明显。各地广泛开展了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促进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的协调发展,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五通桥区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沙湾区、沐川县被评为全省村民自治模(示)范区(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法律意识有待提高。近年来,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对村民自治在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基本上能自觉贯彻执行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但也有少数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仍习惯于搞行政命令和发号施令,随意撤换、停职和诫免民选的村委会干部,不尊重民意,造成干部群众上访。如先后发生的市中区凌云乡凌云村、峨眉山市绥山镇符文村群众到省政府集体上访的事件,就是因为村民的民主权利受到侵犯。有的村民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不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在选举和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工作中,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敷衍了事的态度。

(二)村“两委”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协调。有的村党支部把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片面地理解为党支部包办一切,不注意发挥村委会的作用,使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流于形式;有的村委会干部错误地认为村民自治就是村委会只对村民负责,不尊重党支部的意见,不接受党支部的领导,把党支部抛在一边,造成“两委”矛盾,形成村“两委”班子两张皮,工作不协调,各自为政。

(三)村务公开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部分村委会村务公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表面内容,轻实质问题,公开内容不够深、不够全,个别的还缺乏真实性;重临时应付,轻长期坚持,平时不认真公开,检查时才重视,使村务公开栏成为应付群众的牌坊;重简单公开,轻及时反馈,未建立村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对群众提出的要求不作说明和解释,认为只要公开就完成了任务。

(四)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各县(市、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和村民自治工作整体推进不平衡。有的地方村委会选举和村务公开普遍受到重视,但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工作则比较薄弱,大多停留在一般要求上,缺乏一些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有的地方存在间接民主代替直接民主的倾向,在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监督措施不到位,对干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了村民自治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一个加强”、“两个提升”、“三个关系”、“四个制度”、“五个规范”。

一个加强:即加强党对村民自治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村民自治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村民民主选举、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日常村务管理和对村务全面监督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两个提升:即提升村干部素质和村民代表素质。加强对乡镇干部、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的培训,全面提高乡村干部联系群众的凝聚力、率先垂范的感召力、团结协作的战斗力、求真务实的进取力。充分利用党校和党员活动阵地,帮助乡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理解和掌握党的农村政策,增强依法治村意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提高广大乡镇干部和村民代表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创业意识,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康发展。

三个关系:即各职能部门和村委会工作的指导关系,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关系,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民政部门承担组织协调工作,并负责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工作等制度建设和村务公开基础阵地建设;组织部门着重抓党支部和党员议事会议建设,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业绩进行考核;农业部门着重抓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工作;纪检、监察部门着重抓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和农村干部的廉政建设,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乡镇人民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而村委会是农村群众的自治性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系不再是过去的领导和被领导、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关系,对于村委会依法开展的自治活动不干预,更不能把依法属于政府的职权和义务强行加给村委会。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重点要注意不能因为实行村民自治而放弃党的领导,也不能以党的领导代替村民自治,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村党组织要领导和支持农民群众依法参加村级事务管理,监督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落实;村委会干部要自觉增强党性观念,在党组织领导下团结广大农民群众齐心协力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

四项制度:一是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作为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点,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每5-15户选举一名村民代表,组织群众民主推选自己的代表。与此同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村民理财小组,并对村民代表和村民理财小组的工作方法、内容、程序进行明确和规范。二是完善村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村民代表定期走访自己所代表的群众,征求群众对村上工作的意见、建议,反馈村民代表会议的决策情况,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保证政令畅通。三是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坚持把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公益性问题和村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一事一议”,有效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四是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结合工作检查总结,乡镇党委每半年组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群众会对村干部进行评议。在村干部述职的基础上,采取书面测评与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民主测评,对群众评议不称职票超过半数的进行诫免谈话,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二的,按照程序依法调整和罢免。

5.基层民主的新思考 篇五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2007-02-10 16:49:1

3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定基础。当前农村实行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推进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现状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随着改革开

放逐步发展、不断完善,村民自治领域不断扩大,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形成,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明显提高,依法自治的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一)民主选举制度得到全面推行。慈溪市匡堰镇个行政村村委会班子全部由选民直接提名候选人,以无记名、差额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主任、委员。民主选举改变了以往“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选出了农村的优秀人才,提高了村干部的素质;而且选举民主程度高,程序也体现于法周全。

(二)全面建立村民议事制度。大多数村委会在决定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时,都能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决定实施。村委会每年至少召开二次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本村建设规划、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村级财务预决算、万元以

上经费开支、集体资产的租赁承包、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审查批准村务财务公开方案。实践证明,目前村民代表会议已经成为村民自由表达意见、讨论决定事情,实行民主自治的决策机构,被村民形象地称为村中“小人大”。

(三)民主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各村委会普遍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民主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把农村经济管理、社会秩序管理、村级组织建设和管理融会一体,形成综合配套、内容完备的制度体系。通过建章立制,村民学会了民主管理的方法,逐步成为管理村务的主人。

(四)民主监督制度逐步得到落实。各村普遍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坚持定期向村民公布财务收支、征用土地、宅基地安排等为核心内容的民主监督机制,使村委会工作置于村民监督之下,促进了廉政建设,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虽然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现在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扩大基层民主”的要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不够完善。村务、财务公开,项目数字上墙,还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情况,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还有的村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所设监督机构没有正常运作;有一些村虽有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但不是流于形式、浮在表面,就是民主程度不高。

(二)村委会与镇政府、村党支部关系没有理顺。一是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一级是自治组织,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是指导性的,可实际上镇机关变“指导”为“主导”,对村委会工作指手划脚,条条框框和干预太多;村委会仍然类似于人民公社时期的大队,依附于镇政府而存在,其独立性

和自主性不强,致使村民自治未能真正得到贯彻。二是村“两委”关系差。有的村支部书记把村委会视为下属,对村委会工作任意干预和包揽,或者以班子决策代替村委会权利行使;有的村主任认为村民自治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重大事情不向党支部请示报告。

(三)村干部民主意识差。虽然目前村级组织按规定都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里重大事项,但村民议事会的质量不是很高。最突出问题由于少数书记、村主任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有章不循,财务开支随意性,决策方面爱搞“一言堂”,大事小事要听他主意,工作不分巨细,都是他一个人点头才算,谁的主意也听不进去,开代表会只是装装样子而已,把村民代表视为陪衬,致使农村工作经常出现一些难于解决的问题和集体资产流失,也导致干部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村民代表素质不高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影响了代表作用的发挥。由于自身素质差,目光短浅,少数村民代表在参加村务大事时,自始至终听不到他的声音,只“代”不“表”;或者与自己利益有关的事就支持,与自己利益无关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事就反对,代表的是个人利益,而不是大多数村民的利益,只“表”不“代”;或者是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私下意见一大堆,当背后代表。

三、对策建议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这一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实行村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而着力推进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是村民自治的先决条件,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好镇政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第一、理顺与镇政府关系。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镇政府与村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对村委会工作不得发号施令,应多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委会要依法搞好自治活动,积极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第二、理顺领导体制。要把村民自治与加强党的领导统一起来,不能脱离党的领导搞自治。党支部要发挥领导者核心作用贯穿于实施“四个民主”的全过程,把党的意图变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在村级事务上,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凡是村里大事难事重要事,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党支部会议提出解决方案,交三套班子联席会议讨论,最后依法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在工作落实上,建立村委会向党支部、村民代表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制度。

(二)建立完善制度,严格规定干

部权限。由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不可能一蹴而就。现阶段应着重建立确定村民代表议事决策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村为公开和财务监督小组)制度来实现村民自治。要在组成人员、职权和议事方法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重大事项需要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才能实施,对村党支部、村委会制定的村务大事和有关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村干部“财”权要严格限制,建议设一个额度,超过这个额度需经村务监督委员会批准才能支出。彻底改变以往“村官自治”为“村民自治”。

(三)要加强培训的教育,提高村干部民主素养和村民议事能力。由于历史原因,当前村干部、村代表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法律意识淡薄,要从加强培训入手,组织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法》和两办《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等内容,树立村干部民主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

政策水平,依法办事能力,克服各种形式主义和独断专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的实践活动,树立村民代表主人翁意识和政治热情,让其明白作为一名村民代表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保证“村民代表会议”的活力及其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打破干部决策过程中的“一言堂”,解决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只是为了“走过场”现象。

6.基层民主的新思考 篇六

发表日期:2009-09-08

【编辑录入:】

九三学社淮安市委主委 淮安市人大副主任 李冰

九三学社淮安市委驻会副主委 陈伏涛

二00九年七月

近几年来,民主党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无论是九三学社还是其他各民主党派,随着组织发展工作的稳步推进,加入党派成员的与日俱增,基层组织的结构性调整与布局也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变化。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并取得可喜成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从局部而言,各地乃至同一地区的各基层组织建设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尤其是在规范性建设方面与党派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还存在差距。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规范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亟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规范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组织是党派工作的基础,是党派组织的细胞,对内具有上传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对外具有沟通协调示范窗口功能,无论是自身建设,还是履行职能,无论是组织活动的开展,还是活动程序的安排等等,无不存在规范问题。俗话说“没有矩就没有方圆”。只有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效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证。因此,规范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规范性建设是党派基层工作的重要内涵。

基层组织建设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面也很广,内容包括“软件”与“硬件”两大层面。但无论哪一种,皆离不开规范性这一基本内涵。规范,好比指路明灯,有了规范,各项工作就会有序有效,否则,就会杂乱无效,甚至适得其反,整体工作必将大打折扣。换言之,缺乏了规范性,活动就会流于随意与想当然,而零敲碎打地开展活动,也不可能凝聚成员集中思考基层组织工作的内容与形式,切实加强规范性建设,是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内涵。

2、规范性建设是党派基层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万丈高楼平地起,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当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做到一切有序有据可依,基层组织工作才会扎实而丰满,且富有成效。基层党派工作活力与后劲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通过规范性建设实现基层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对于规范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同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而规范性建设可以为基层组织发展提供前提、保障和动力。

3、规范性建设是党派基层工作衡量能力与展示成果的重要尺度。

参政议政是党派成员及党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广大成员在各行各业勤奋工作的同时,还进行大量调研与思考,撰写许多提议案及社情民意信息,表达对民生及社会进步的关切,这是党派工作十分重要的成果。自身建设是党派工作的立身之本,广大基层组织在实践活动中,也提供了许多鲜活经验,作为基层组织,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善于并及时留下痕迹,将成员的劳动成果通过文字等方式予以保存、展示乃至宣传,这是一个互动过程。而规范性建设就是要体现这一互动,使成员的劳动得到承认,这是党派工作能力的另一层面的检验,是展示成果的又一蹊径。做不到这一点,就会虎头蛇尾,一旦需要提供材料,工作就会陷于被动,而临时抱佛脚的回忆与补救乃至虚报,易于失真,亦是对成员劳动的不尊重。

二、规范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面临的现状

规范与随意性相比,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现象。相对随意性而言,规范性建设所需成本和精力要大得多。目前基层组织规范性建设的现状是,与上一级相比,最基层的规范性建设工作差异性较大,整体相对薄弱,这里有多种因素制约:

一是意识淡薄。有许多基层组织活动非常有特色,成员参政议政能力强,成果不少,但文字材料体现不多,或未及时体现及报送,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党派工作的规范意识不强,工作中顺其自然的心态较明显,工作成效未能充分彰显。

二是计划不强。与前一种相联系,因为意识淡薄,在具体实践中也就疏于计划,活动随意性较大。而缺乏计划的活动及基层组织建设是不可能走向规范性轨道的,一旦需要上报相关材料,只能应急,而临时补救其真实性就会缩水。

三是硬件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客观上讲,各基层组织工作开展因场地、设施、经费等硬件投入的不同而确有差异,这确实会影响活动的质量及规范性建设的实施。但从另一层面看也可归咎为主观要素,包括成员所在单位领导的重视不够及基层党派负责人的努力缺欠等,有米不给与有米不炊都将影响规范性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是专人缺失。规范性建设还需要人力资源的投入,因各位成员如今的本职工作就很繁重,加之后顾之忧较多,基层组织负责人兼职多,分身乏术,对规范性建设思考与投入会受到制约。但基础性工作量不管多与少,客观上虽有难度,但总需一部分人承担,很多是由基层组织负责人在奉献中努力。

三、规范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需要着重把握的几个重点

规范建设是在遵守基本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绝非千篇一律,亦不会影响各基层组织工作的个性发挥与特色彰显,一旦做到有机结合,基层组织的活力则会更加突现,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切实的保证。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感到,实施党派基层组织规范管理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1、实施规范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党派基层组织的功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在基层调研工作时曾指出:协调沟通、组织发展、履行职能是九三学社基层组织的最主要三个功能。协调沟通功能中,既包括横向或纵向的协调沟通,也包括自身建设中对新老成员的协调沟通,具体协调沟通能力是一种本领,也是“四个能力”中的应有之义。所谓组织发展,就是要确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无论是发展成员,还是制定活动计划,都要从更高层面谋求新的更高发展。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党派的基本职能,在党派整体工作部署中,一切工作都应围绕这一职能搞好服务,把各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履行职能的优势,用履职水平来展示党派的形象。功能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成效。工作中只要统筹把握这些功能来开展活动,各项工作就把握了主动权,各项活动就会有序有效可持续。

2、实施规范化建设,需要把握党派基层组织的基本特点。就整体而言,党派基层组织具有“三性”特征,即基层组织地位的特殊性、成员的分散性以及基层组织功能的协商性。规范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必须遵循这些基本特征,以此把握开展工作的基本规律。例如根据基层组织功能协商性的特点,在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基层组织负责人应多用人格魅力来感召人、引导人,而不能使用命令式或居高临下的作风。

3、实施规范化建设,需要党派基层组织班子配备强有力。就党派性质而言,基层组织负责人不是一种地位权力的象征,更多的是要在搞好本职工作基础上靠奉献精神来承担责任。因此,针对党派的“三性”特点,选配基层组织负责人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工作中,上级组织应及时将那些政治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甘于奉献、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成员及时选配到基层组织领导岗位。同时,动态管理工作中,还应注重对基层组织班子成员进行适时调整。为此,淮安市委会有过成功尝试。去年之前,医卫支社有近30名成员,因支社主委工作太忙,支社长期活动不正常,所属成员意见很大。为此,市委会采取了组织措施,将原支社成员一部分划到新成立的淮阴区支社,同时对原医卫支社主委进行了重新推选。通过这一调整,两个支社的活动热情很高,且富有成效,支社成员为此也很满意。

4、实施规范性建设,需要不断改进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环境。淮安市委会现有11个支社,其中有3个是市委会直属支社,其余8个支社(四区四高校)是地方或行业性基层组织。对直属组织,市委会每年都给与一定经费支持,对地方性组织则地方财政下拨一定经费给与帮助,而且都配备了专门活动场地。但随着地方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广大成员对党派活动多层次的渴望,目前的一些基本条件距离大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对此,许多地方性基层组织包括地方党委统战部门,都提出了通过设立专门工作机构的意见,以此来解决人手不足和经费紧张的情况,但此事目前尚缺政策支撑,仅靠市委会层面协调很难解决,为此需要从更高层面来帮助解决。如果这一问题能够解决,涉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人员、经费、场地三大制约因素都会得到迎刃而解。

7.基层民主的新思考 篇七

1 基层税务机关构建从严治党新格局迫在眉睫

1.1 税收新的使命和责任迫切需要构建从严治党新格局

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赋予税收在国家治理上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的地位,税收的使命和职能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经济层面不断拓展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尤其是当前中央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税收政策成为重要的撬动工具和手段。而基层税务机关是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基本载体,是落实中央改革措施的最终实现者。因此,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税务机关延伸势在必行。基层税务机关党组(党委)承担的政治责任比任何时候都要重大,必须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确保基层党的领导力和执政能力不弱化,确保本单位在执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不动摇,确保在促进和服务好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方向上不偏移。

1.2 税收现代化目标迫切需要构建从严治党新格局

当前,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的统领下,税务部门正在加快推进税收现代化。一方面,各项改革任务相互叠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另一方面,基层税务人员思想观念更趋多元化,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难度加大。实现税收现代化目标要靠真抓实干,为此,基层党组织必须以从严加强自身建设形成新的战斗力,战胜推进税收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新挑战、新考验。同时以党建带动队伍建设,激发调动全体税务人员工作活力和创新能力,打造政治坚定、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税务铁军,充分发挥在推进税收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1.3 基层税务机关的特点迫切需要构建从严治党新格局

自“十八大”以来,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紧紧围绕全面、从严和治理,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各方面把党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全面从严治党从抓关键少数到抓全体党员,逐步向基层延伸。税务部门作为重要的政府执法部门,经常与广大纳税人打交道,其党风、行风、作风影响纳税人改革获得感的实现,事关党和政府机关的形象。同时,税收执法管理活动直接涉及纳税人切身利益及正当权益,面临的诱惑和廉政风险较大。据税务总局和广东省国家税务局近几年案件通报显示,大多数职务腐败案件和作风问题发生在基层税务机关。因此,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更为紧迫。

2 当前基层税务机关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政治思想建设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仍不够突出

主要问题是重税收业务、轻政治思想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基层单位党组织长期忽视政治思想建设,消极看待政治思想对人的行为先导和引领作用,缺乏在社会转型期对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全面深入分析和把握,难以对思想政治方面的存在问题抓早抓小,以致养痈成患。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管党治党的事业意识、主业意识不强,片面认为抓好税收业务就是事业和主业,或者抓党建工作不全面,未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核心和引领地位。

2.2 部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减弱

一些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边界不清,相互推诿,有的支部书记不注重开展支部工作,党内政治生活草草应付,相互批评有意回避重要问题,或蜻蜓点水,搞一团和气,党组织战斗性不突出。一些基层支部向心力、活力不足,不善于团结和引领群众,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也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听之任之。少数党员干部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淡化,政治意识淡薄,形式上在党,思想上掉队,纪律上不彰,干劲上不足,担当感欠缺,削弱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损害了党的形象。

2.3 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不够

在社会转型期,思想观念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复杂化、利益化,也深刻影响着基层税务人员和党员干部,给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挑战。而部分基层单位党建工作创新不够,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一些制度和机制的时代性不足,传统的单一说教式、内部封闭式教育方式方法效果有限。如何在多元化、利益化思潮盛行的时期做好党员日常教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难点。

3 构建基层税务机关从严治党新格局的思考

3.1 构建基层“一把手”承担主要责任的从严治党新格局

基层税务机关构建从严治党新格局,关键在于党组织“一把手”。从严治党新格局的一条主线就是“严”,这个“严”字首先就要体现“一把手”身上。无数基层工作实践证明,只要“一把手”从严恪守管党治党之主要责任,具有尽责之能力、舍得花气力真抓实干,没有抓不好的工作,没有带不好的队伍。但从当前落实主体责任的实际情况看,一些基层单位对主体责任的理解不到位,“一把手”的主要责任落实不到位。从追责的实际情况看,很难问责到主要负责人。因此在强调班子集体主体责任的同时,应该把强化“一把手”主要责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构建新格局、体现新格局。首先,“一把手”要坚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率先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要牢固树立不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理念,坚持强化对党负责、对守土一方的政治生态负责、对税务干部健康成长负责的意识,要始终把管党治党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亲自部署和督办党建工作,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其次,要建立“一把手”向上级党组及地方党委双向年度述职报告制度,构建述职、评议、核实、处分、归档的完整链条,全面加强对“一把手”履责情况的评议监督。最后,加大对“一把手”工作过程督察和追责问责力度。追责问责是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责任落实的关键环节,绝不能使追责问责制度成为摆设,以促进其切实履行好从严管党治党的责任。

3.2 构建基层支部活力和战斗力充分释放的从严治党新格局

基层各支部是从严治党的基础环节。构建和落实新格局关键在于支部建设,而在支部建设中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骨干至关重要,支部能否有活力和战斗力也依赖于支部书记和党员骨干作用的发挥。一是全面加强党支部书记培训,提升支部书记对做好党支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增强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和支部建设能力。二是探索民主选举支部书记,改变目前由基层行政正职兼任支部书记的现状,让其他优秀党员也能够担任支部书记。这样既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利于党的基层组织更接地气,更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三是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带头作用。每个支部都应树立党员的先进典型和标杆,组织他们到革命圣地进行专门的、系统的党史、党务和思想政治培训,亲身感受惨痛的经验教训、倍加珍惜胜利成果的来之不易,进而能更加身体力行,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3.3 构建载体丰富、行事高效的从严治党新格局

要破除基层党建工作战斗力减弱的瓶颈,从载体上下功夫,运用党员干部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宣贯教育,入心入脑,还要从技术上寻突破,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党建工作手段,充分发挥技术防腐的作用,提高从严治党的行事效率。一是不断优化教育方式方法。选树典型传播正能量,通过典型人物结合工作实际讲感受、谈廉洁,通过身边事带动身边人,促进基层党风政风进一步清正廉洁;支部书记用拉家常和问寒问暖等贴心关怀方式进行引导帮扶,代替居高临下的程序式谈话;以有奖问答、竞赛的激励方法,代替考试计分的学童式测试;组织观看收视率高的党廉影视作品、欣赏革命历史音乐会、参观党史博物馆等艺术感染活动,代替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授课方式,潜移默化净化思想灵魂。二是开发“移动党建平台”新功能。如将各级税务部门门户网站党建与廉政栏目链接到党员干部的手机App应用平台上,方便党员干部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并实现线上线下高度融合,为党建工作创造新的增量和动能;拓展平台功能,让各层级的负责人随时了解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党建、党廉工作任务内容、进展情况;实现对时点性工作事项及时提醒、及早布置、按时推进;广泛收集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随时掌握思想状况;建立网上“党员之家”,实现部分组织生活内容的无纸化。

3.4 构建考评体系完善、追责严格的从严治党新格局

基层党建工作既要注重文化引领、教育引导、制度固行,还要在监督检查考核方面注重搭建完备的考评体系,严格追责,才能真正让党员干部不想腐、不能腐和不敢腐。因此,构建考评体系完善、追责严格的从严治党新格局很重要。一是要不断创新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标准。科学量化指标,与职级、党内身份挂钩,易于考核打分;同时,避免片面认为发现问题越多,则该单位党建工作越差。因为只有监督到位才能早发现问题,才有可能运用“四种形态”不断深入推进基层从严治党,因此,要科学综合“两个责任”绩效考核,将发现问题作为党委主体责任减分项目的同时,根据对所发现问题整改到位的程度给予相应加分。并且,基层税务机关不能脱离税收业务抓党建,要处理好业务与党建关系,将党建融入各时期税收业务当中,因此,要综合“一岗双责”绩效指标,将党建工作得分与税收业务挂钩。二是要搭建常态化监督追责网格体系。严肃整治“慵、懒、散、慢、拖”和为官不为,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具体可围绕税务系统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部位和环节,梳理风险点,制定应对措施,依托税收执法风险防御系统(RED),编织立体的防控网格体系;同时,不断拓展外部监督渠道,主动参与地方党政部门开展的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工作,“一把手”到相关街道亮明身份,主动公开个人相关事项,探索切实可行的监督办法。实行管控结合、惩防并举,运用好“四种形态”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深化标本兼治,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强化党内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从严治党要求,力争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参考文献

[1]梅奇伟.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常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市场,2016(38).

8.基层民主的新思考 篇八

一、襄阳市中心支行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实践

近几年来,襄阳市中支在武汉分行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基层央行中心工作,从提高认识上着眼、完善制度上着手、畅通渠道上着意、活跃形式上着力,扎实有序地推进辖内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走出了一条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民主建设新路子。

(一)确立“三个一”的思路

1.强化一种理念。认识是行动的先驱,理念是管理的精髓。中支党委认为,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一直以来,党委秉承着以人为本、民主治行的理念,在中支改革与发展的不同阶段,让干部职工全方位参与、多渠道知情,共谋发展大计,共破前进难题,充分落实了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

2.健全一种机制。“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这是中支开展民主管理坚持的原则。多年来,中支依据上级规定及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机关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条例实施细则》、《实行行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实施方案》、《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征集工作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民主管理工作季度分析例会制度,并把民主管理纳入每年的争先创优工作目标、作为对领导班子和“一把手”年度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辖内各单位已形成了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工会组织协调、纪检检察监督、各有关部门共同推进、职工广泛参与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格局。

3.围绕一条主线。民主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为深化民主管理工作,中支采取了“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摸索经验、全面推广,丰富完善、坚持常态”的工作路线,不断巩固职工民主管理的成果,扩大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范围。如行务公开制度的推行,就大体经历了试点阶段、完善阶段、全面推行阶段。2010年,随着修改完善的行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实施方案在全辖的执行,中支的行务公开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行务公开的内容渗透到各个方面,公开的形式层次丰富多样,公开的质量检验与民主评议接轨。中支全辖已经建立健全了行务公开的长效机制。

(二)注重“六个环节”

1.规范职代会。一是制度规范。中支机关及辖内6个县市支行都依据《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条例实施细则》建立了职代会(职工大会)制度,每年召开1—2次职代会。如中支机关在去年3月份召开职代会后,又于11月召开第二次职代会,专门就机关住房供暧问题进行了论证和表决。二是职工代表选举规范。各单位按照职工代表的条件和比例要求,按程序选举那些熟悉政策法规、热心为群众办事、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较强的职工参加职代会行使权利,所以全辖职工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在逐年提高。三是程序规范。各单位在召开职代会前都制定预案,在提案征集、预备会召开、会议程序等方面严格按程序办理。

2.深化行务公开。中支把落实行务公开、实行“阳光操作”、作为领导班子取信于民、主动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做到了“三个深化”。即从内容上深化,将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等事项通过局域网等多种平台予以公开;从程序上深化,在奖励工资、后勤管理、大额采购等职工较为关注的重大事项,多渠道公开办理程序,鼓励干部职工参与决策全过程;从管理上深化,将机关建设、财务管理及其他重大事项纳入职代会的决策议程中,杜绝了公而不明、议而不决的现象发生。近年来,中支通过多种形式公开了副主任科员提拔任用、钞票清分车间改造、大额采购事项以及县市支行综合改革、办公楼改造等等,保障了广大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3.完善合理化建议。中支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或重要事项,采取集中征集与日常收集相结合的方式,每年都认真组织开展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建言献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辖收集到的职工合理化建议在180条以上,内容不仅涉及职工福利和权益维护,还涉及金融服务、内部管理、职工教育和文明创建等各个方面,其中多数合理化建议转化为工作成果。同时,中支制定完善了《合理化建议奖励实施办法》,对有助于促进中支建设和发展的合理化建议除审定采纳外,还视情况给提建议者以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

4.落实民主评议。近年来,中支以问卷调查、民意征集、民主投票等方式,让职工参与对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管理过程、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监督评议,充分发挥了全体职工的评价、监督作用。通过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增强了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在中支副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选拔、中层干部竞聘过程中,职工都认真参加评议,保障了职工在干部制度方面的参与和监督权利。

5.探索职工代表联席会议。中支近年对职工代表联席会议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修订完善了《中心支行机关职工代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联席会议的职权与职责、职工代表产生、组织制度等;二是充分发挥职工代表联席会议的作用,将机关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协商处理的机关食堂管理、安全管理、机关宿舍楼供暖等重要事项交由职工代表联席会议讨论协商,使其成为机关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补充形式。

6.注重对话沟通。经过多年的实践,中支探索出行长接待日、行长信箱、党委成员联系点制度、民主恳谈会制度、内网论坛等适合基层央行民主管理的平台和渠道,使民主管理的形式更加丰富。通过建立上述对话沟通机制,构建了职工建言献策和反映个人工作、生活诉求的快捷渠道,行领导及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极大地融洽了干群关系。

几年来,襄阳中支通过逐步深化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基层央行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不仅充分落实了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还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了各项工作水平。中支先后荣获武汉分行“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业务竞赛先进单位和业绩考评先进单位、“人民银行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金融系统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二、对基层央行加强和改进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考

实践证明,民主管理工作已成为新时期推动基层央行科学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成为构建和谐央行和促进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但在基层央行还存在着对民主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职工参与的水平不高、工作创新程度不够和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所以,正视困难与问题,努力开辟具有基层央行特色的民主管理之路是当务之急。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民主管理作为基层行民主执政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要自觉增强团结和依靠广大职工的民主意识,切实把民主管理工作摆上党委(党组)工作的重要议程。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议事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正确处理好民主管理与党内民主的关系、与行政的关系、与其它部门的关系。同时,要对职工进行广泛的民主管理宣传教育,提升广大职工主人翁责任感,不断增强其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

(二)完善机制,把握基层央行民主管理发展规律

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科学规范是民主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一是要健全源头参与机制。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职工)大会为基本形式,职工代表联席会议、行务公开、合理化建议、监督员制度、行长接待日制度、民主恳谈会等形式为补充的民主管理制度。二是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纪检、内审等部门的监督主体作用,并利用行务公开等形式,及时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点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三是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结合基层央行特点,建立职工民主管理的考核系统和评估标准,真正促使民主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四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质量好的提案或合理化建议适当给予奖励,对提案落实好的单位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三)抓住重点,创新职工民主管理的形式和途径

基层央行要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探索适合基层工作特点的民主管理之路。首先,要研究探索具有基层央行特色的职工代表(职工)大会制度,如县市支行可实行“党政工合一”的职工大会制度,并以此为平台,提升行务公开、合理化建议、职工代表联席会议等工作形式的质量和水平。其次,要根据基层实际拓展民主管理的途径。努力做到与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内容管理相结合,与央行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职工维权机制建设相结合。

(四)夯实基础,提高职工民主管理效能和水平

上一篇:一篇对大学毕业生的精彩致辞下一篇:交行报名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