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意义

2024-10-04

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意义(精选10篇)

1.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意义 篇一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与体会

摘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环节。结合校级SRTP项目、基于教师科研SRTP项目以及国家和省级大学生SRTP项目的实践,对如何运用SRTP项目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推广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实践

作者简介:殷?h琪(1992-),女,山东潍坊人,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杨立刚(1976-),男,山东滨州人,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210286102)、东南大学基于教师科研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项目编号:T134220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138-02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译)认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1]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本科生提供了科研训练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2]SRTP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学生在参与SRTP的实施过程中可接受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参加校级SRTP项目、基于教师科研SRTP项目以及国家和省级大学生SRTP项目等各类SRTP项目的实践对高校如何实施SRTP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通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实践,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学生通过选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最后进行数据处理、撰写论文及项目总结等环节获得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

1.培养资料检索和资料处理能力,提高自学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

SRTP项目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撰写文献综述,了解项目所属研究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需要学会使用国内外文献资料检索系统,学习如何有效收集相关科研信息,并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学习把所学理论知识与科研训练课题结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不同于学生以往专业课程中的验证性实验,SRTP项目涉及的科研问题均无现成的答案,项目成员需要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如何获取所需文献资料以及如何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项目实施具体方案,从而使自己对科研问题的分析能力得以加强,在科研进展情况及结果不符合预期实验构思时组员们还要继续查阅资料,并以资料的整合分析为基础,结合预实验结果进行发散性思维,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从事科学研究创新所需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提高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参加SRTP项目过程中,通过文献调研、设计项目方案、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实施、论文及结题资料撰写等环节的训练,经过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完整的科研训练,掌握科学研究创新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作为医学生,动手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很多时候同学们都是坐在教室里被动接受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的知识仅仅是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寄存在大脑,很快便会遗忘,但是如果把所学理论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实践相结合,情况则会大为不同。另外,许多创新是从重复的实验与观察中发现的,甚至试验中一个偶然的错误也可能成为创新的爆发点。SRTP项目的实施是通过项目组成员设计实施方案,学校提供软硬件保障,项目团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参与,从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准备及实施,一直到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的解释、分析,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和训练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解决当前社会或科学某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未知性和前沿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主动性。通过科研训练计划从文献调研、方案及方法设计、实验等多环节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自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科研项目涉及知识面较广,需要团队来完成,这就要求项目组成员之间经常进行沟通与协作,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能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3]团队的组建对于SRTP的顺利实施很重要,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组员相互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优势。课题将小组成员团结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组员间的相互交流与信息共享等也使得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能力得以提升,SRTP还因其团队合作方式使得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参与的校级SRTP、基于教师科研的SRTP和国家及省级SRTP等不同层次的SRTP实践过程中,组员们提高了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和创新的意识大大提高,并认识到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在SRTP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至关重要,由于本科生参与SRTP项目多是自主选题,学生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容易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学生通过SRTP实践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等。麻省理工大学采用“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的做法,本科生在研习过程中获得实际技能和知识,将适用于他们未来的毕业后职业生涯或研究生的研究工作。[6]

二、构建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平台,完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东南大学将“学生课外通过科学研究而学习(课外研学)”作为本科教学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三位一体”教学新模式的组成部分。SRTP项目分为不同层次,各具优势与特色,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校级SRTP为大学生提供了科研训练的基本平台,选题与组队形式多样,为思想活跃和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校级SRTP最为突出的优势――选题为同学兴趣所在,形式不拘束。基于教师科研SRTP项目是一种拓展学生科研训练途径的尝试,鼓励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部分科研项目中。学生能较好地了解学科前沿及研究热点,师生互动性强,学生能通过系统参与科研项目各项研究工作较快熟悉科研工作各环节,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国家及省级SRTP在研究时间、经费支持及科研条件上有相对充足的保障,一般要经过严格的立项申报程序,学生要进行大量的前期查阅资料和方案设计工作,有时还要进行部分预实验,并参加立项答辩,学生既能发挥想象力自主设计选题,又能得到老师的专业指点,然而对参与学生的要求也高了许多,适合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参与其中。上述SRTP项目体系各有特色,在关系上属于层层递进、相辅相成。作为学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另外一种形式是本科生导师制,其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出和捍卫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变消极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能独立运用学习资料,形成良好的分析判断与批判的能力。[7]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完成后还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延伸研究。对于在科研训练计划中初步取得良好结果的课题,可以转化为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可形成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毕业论文的“承上启下”的模式。[8]

三、展望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中,应强调学生是参与实施SRTP的主体,学校与教师所提供的支持和帮助需要通过学生的科学研究得以表现。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实验动手能力,并有强烈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高校及指导老师应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工作中来,以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和使命。高校及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软硬件建设、奖惩机制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完善其立项、实施、中期检查与结题考核机制,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科研训练平台,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彭磊,陈庆玉,王伟,等.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发展与开发探索[J].医学信息,2010,(11):3336-3338.[2]董大勇,史本山.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实施效果的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29(1):66-73.[3]刘海隆,刘兵.依靠科研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22(6):29-43.[4]乔思辉.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评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1,(1):6-11.[5]姚文轩,滕召胜.运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94-96.[6]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4-25.[7]杨晓玲.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9):56-59.[8]洪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培养模式与机制探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21-124.(责任编辑:王祝萍)

2.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意义 篇二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 结合时代需要培养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具有创新知识、创新原理和创新技术的创新人才, 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宗旨。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早在1969年, 美国MIT就创立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 1995年清华大学在其数学建模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 提出了SRT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 作为我国首项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8年浙江大学借鉴清华大学的成功经验, 试行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SRTP) , 该计划吸引了一百多名学生参加了七十多个研究项目。近年来, SRTP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改革本科生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1,2,3]。本文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为例, 简要介绍我院学生科研训练开展情况, 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1 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目的与意义

高校开展SRTP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提供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机会, 吸引一部分优秀而有天赋的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 接触和了解相关学科前沿, 为深入研究做准备;二是, 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配合因材施教, 突出办学特色, 提高办学效益;三是,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营造教学相长的学术研究氛围。

SRTP是科研和学习的结合体, 开展SRTP的关键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 学习中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在听讲中学习, 在课堂中学习。而在SRTP的过程中, 各种训练不但没有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 而是成为组成教学的有机部分。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结合各种条件和设备开展研究, 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并最终内化为一种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 从而形成一种研究能力和品质[4,5]。

2 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实施过程

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 体现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为确保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有效、顺利地开展,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六个方面来保证实施过程的有序性。

(1) 通知工作。学校学院下发相关文件至各个班级和相关教师, 做好申请申报书的通知工作, 鼓励学有余力或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

(2) 立项阶段。由学生自由组队并自主联系指导教师, 结合自身的学习状况和兴趣取向, 对选题进行初步分析, 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对项目进行初步规划, 最后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科研项目申报, 并确立项目的负责人。

(3) 评审阶段。由学工办组织专家对上报的所有项目进行公开、公平地评审, 并公示入围资助的项目, 进入到科研训练的实施阶段。

(4) 实施条件。除了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外, 学院需向学生提供必备的研究条件, 包括理论书籍、计算机以及相应的实验设备, 以保证学生顺利开展科研工作。

(5) 信息反馈。研究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明确的分工, 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与潜能、对项目展开研究, 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研究的进展情况, 讨论、分析、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并做好总结工作与下一步研究计划。

(6) 项目结题。学生根据研究开展的情况, 及时调整工作的进度, 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相应的研究成果, 包括实物、论文、研究报告等, 由学工办组织老师对项目进行统一答辩, 做出成绩的评定。学校学院在此基础上遴选部分优秀项目 (成果) 进一步资助扶持, 为省级、国家各种技能、竞赛做准备。

经过上述流程, 多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团队协作能够顺利的完成项目, 并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在信息反馈和汇报过程中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其中不乏优秀学生通过科研训练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从某种程度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基于上述科研训练, 我院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三年来, 获得省级科研资助项目18项, 校级科研资助项目40项, 校级实验室开放资助项目36项, 学生先后公开发表论文35篇, 申请授权专利12项。

3 科研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生通过自主选题、自主设计、独立研究科研项目, 运用系统的理论知识, 发挥了个人的创造力, 锻炼了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了科学研究的氛围, 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若这些问题处理不当, 则会影响训练的顺利开展, 阻碍计划的进一步推行。以下是科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学生是SRTP受训的主体, 指导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而实际情况是部分学生一出现问题就寻找教师解决, 没有经过自己充足的思考, 失去了挖掘自身潜能的机会, 背离了科研训练的初衷。

(2) 实践与理论脱节。一些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认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研究工作没有实际的联系, 因而不能较好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效结合起来, 做到学以致用。

(3) 科研条件受限。学校投入的科研经费比较有限, 而且有些实验室的条件也相对简陋, 使得很多具体的试验不能够在有限时间段内顺利开展, 个别学生还会因实验仪器的精密度不够, 得到误差较大的实验结果, 严重影响了项目的结题。

(4) 研究互动性不足。团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互动还存在很多不足, 没有进行及时沟通和信息的反馈, 使得研究工作的进度不能按照原定计划顺利地发展, 影响了项目的结题验收。

(5) 管理、奖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不完善的管理机制, 使得少数学生得到资助后发现自己没能力或没时间去开展工作, 于是申请退出或直接放弃项目, 加重了团队中其他组员的工作量, 也打乱了科研的进度,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打上了折扣。

4 对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建议

针对科研训练过程出现的问题, 我们应该做好总结反思工作, 以下是提出的几点建议来改善出现的问题。

(1) 提高教育水平, 加强教学改革。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 改善考试方式, 增设综合性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创造优良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在统一教学模式下, 探索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宽松氛围, 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爱好发展。

(2) 加强思想教育。因为学生总是认为课堂所学的并不能应用于实践中, 导致很多人不愿意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错过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时光, 而让学生参加科研训练, 可使得他们认识到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离不开最基础的理论知识,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可鼓励学生重新认识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学生选研究项目总是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 而老师提供的项目有时不是很适合学生。难度过大, 容易打击本科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 难度过小, 达不到科研训练的目的。因此, 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对立项进行充分了解。鼓励学生自主立项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自信心, 获得成就感。

(4) 加大经费资助, 扩大学生受益面。较为充足的经费既可以保证科研的顺利开展, 又可以吸收更多勤于思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科研中去, 扩充整个科研团队的队伍, 提升科研团队的素质。

(5) 将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相结合。本科生在高年级的时候比较适合参加科研训练, 而此阶段的学生又忙于做毕业论文和找工作, 使得学生精力易分散, 影响了科研训练的完成进度。如果适合的科研训练可以代替毕业论文, 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参与科研训练的同时, 既提高了科研能力又可以有成果作为毕业论文材料, 一举两得。

5 结束语

培养地方高校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教学目的之一, 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 拥有了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经过后续努力可逐渐成为民族科技进步的主力军。

摘要:大学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科研训练,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实践氛围,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本文简要分析我院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现状, 针对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提出若干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科研训练,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耿新, 陈心浩.搭建科研训练平台培养实践创新人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1 (3) :50-51.

[2]白文苑.大学生科研训练: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社科纵横, 2011, 26 (2) :161-162.

[3]彭安, 向本琼, 等.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和机制探讨[J].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和机制探讨, 2010 (2) :75-79.

[4]李杨帆, 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4) :24-25.

3.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意义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科研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1]。在传统教育中,本科生的学习更多的倾向于被动的接受知识,以教师为主,双边互动少。对于培养大学生做事的能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国内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基础知识扎实,但是动手能力不足,创新意识和能力有严重欠缺,这种情况不利于建设习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型国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该计划2006年开始试点,2007年正式实施[2]。我校在2005年就提出并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计划”,在目的和宗旨上与国家不谋而合,在2013年与吉林省提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合二为一。在近十年的探索中,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方面的思考,笔者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本科生。

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现状与分析

在国家层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开展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于2006年在北京大学等10所重点高校开始试点运行,当年资助共计549项,资助费用共计537.3万元。教育部在2007和2008分别资助3000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2009和2010年分别资助项目增加至4500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教育部直接资助的项目共达15000项,每个项目资助1万元,总资助经费共计1.5亿元。获得参与资格的院校本科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向学校申请项目,学校组织申报评审和推荐,经教育部备案立项给予资助,公布立项信息。由学校负责管理创新性实验项目,运行周期一般为1到3年。获得批准项目的高等院校为学生配备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在各省市层面,各高等院校积极参加活动,努力争取获得计划的参与资格。以我校为例,我校在2005年就较早的启动了大学生科研计划,每个项目都有讲师以上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资助经费为每个项目资助4000元。在2013年吉林省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我校也积极参与其中,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资助金额为每项大约为5000元。

目前大学生科研项目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1.科研经费不足

在国家层面每个项目资助1万元,至少1:1配套,但在省市高校经费仅为5000元/项,虽然计划应立足长远效益,不应追求短期效果,不应急功近利,不要求申请课题组的大学生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不要求获什么奖和申请多少发明专利。但是必须承认的是5000元的经费虽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费用还是略显不足,国家和各高校应针对具体情况给予一定扶持。

2.大学生的科研热情的持久度

作为指导教师,曾给本校部分本科做过关于大学生课题相关内容方面的讲座,讲座结束后很多大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申请大学生课题,积极参与大学生科研课题。部分学生成功申请到了大学生课题。本人也先后参与过三个大学生课题,作为这三个大学生课题的指导教师。在此过程中最大的体会是,绝大部分本科生还没有真正认知到什么是科研,在科研过程中注定的枯燥的实验和准备实验的过程磨灭的大部分本科生的科研热情,真正能坚持到最后的本科生少之又少。

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

1.搭建大学生科研平台,构建良好的大学生科研环境

获得国家和省级资助的高等院校应有针对性的开放相应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院系的实验室和学校的重点实验室,免费向相关大学生课题组成员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并给予充足合理的经费支持。此外,我校定期宣讲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介绍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益处;并建立指导教师数据库,学生可通过数据库了解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特长等相关内容。

2.选取合适的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

本科生应该尽早的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不论是大学生课题还是部分老师的课题,身临其境的体会什么是科研,如何做好科研,科研需要什么样的品质。在深入了解后再做出申请与参与大学生创新计划的申请,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此外,大学生课题组成员应该分出年龄段,也就是说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各占一定比例,笔者带教的第一个大学生课题都是一个班级的,时间分配上遇到很大困难,另外,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带教低年级的学生,让学生带教学生,在必要的时候带教老师参与其中。再者,应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研的不易,比如转染或者转化等基本一些生物类实验,在理论上是及其简单的,但在实验过程中是多步骤组成,一个步骤的问题可能导致最后整个实验的失败,但是在寻找失败的原因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搭建成熟的实验体系,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以及带教老师和实验教师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在多个方面推动了本科生的教学改革。由于重视方法论课程的比重,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科学思维。大学生科研课题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带教教师在辅导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问题给予指导,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学生经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锻炼,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全面的动手和创新能力。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已经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优秀成果培育的沃土和学生成才的催化剂[3。

参考文献:

[1] 段徐,章燕棋, 应美丹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调查研究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3) :58.

[2] 蒋琳,郁涛. 非线性视角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16):106.

[3] 胡庆武. 大学生创新活动目标导向的探究 [J]. 理工高教研究 . 2009,(5):33.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2年度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创新立项;2012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

作者简介:郝峰 (1973-)男,博士,副教授,吉林省辽源市人,研究方向为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理论和实践等。

通讯作者简介:李艳 (1960-)女,硕士,教授,吉林省长春市人,研究方向为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理论和实践等。

4.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意义 篇四

经学生自愿申请、教师推荐、学生与导师商定研究题目,并由各院系审核后向教务部提交了推荐项目名单。

经教务部审核,现将2012年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资助项目——“本科生科研基金”(包括“莙政基金”、“校长基金”、“毛玉刚基金”、“”钟夏校际科研基金”、“教育基金会基金”)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简称“国家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名单公布如下,并将“本科生科研基金”资助的2008级本科生确定为选修“研究课程”,若有争议,请各院系于6月7日17:00前将书面意见交送教务部红四楼4107室。

请“本科生科研训练”资助项目名单上公布的每位受资助学生注意以小组为单位,完善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工作网http://dean.pku.edu.cn/urtpku以及本科生科研FTP上的项目信息,特别是《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申请表》(附件2)的电子文档,登录说明详见附件3《本科生科研报告上传说明》。特别说明:经过一个暑假的工作,如果有些同学的研究内容与申请项目时提交的研究内容有所变化,请这些同学在征得导师同意后,提交变更研究内容后的申请表;如果个别学生因特殊原因申请变更指导教师,请于9月25日17:00之前将经指导教师和院系审核签署意见(加盖院系公章)的书面申请交送教务部红四楼4107室备案后,再登录管理系统,提交变更后的申请表;如果个别学生因特殊原因申请退出“本科生科研训练”资助项目,请于9月30日17:00之前将经指导教师和院系审核签署意见后(加盖院系公章)的书面申请(附件4)交送教务部红四楼4107室。

“本科生科研训练” 资助项目的相关通知将公布在本科生科研训练工作网 附件1:《2012年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资助项目名单》

附件2:《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申请表》

附件3:《本科生科研报告上传说明》

附件4:《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资助项目退出申请表》

联系人:曹建联系电话:62755459Email: caojian@)pku.edu.cn

教务部

5.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意义 篇五

重庆市万州区九池小学 张建军

【摘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语言的表达、训练有特定的内涵,而且还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一个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它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训练

一、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一种有别于自然语言的科学专业化语言,是人类数学思维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表达形式。“特定的教学背景和特定的教学内容都影响着数学教学中语言的句法、语义及实效等特点,因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他们都与日常用语不同”。由于小学生的所学知识有限,相对而言所训练的数学语言更多倾向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语言训练的必要性

1.数学知识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训练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应用题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等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双边活动中,语言的工具性显得特别突出。在一定意义上讲,“说题”比“做题”更难,也更重要。尤其是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期,语言训练就显现出突出地位。

2.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决定了数学语言训练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在教学中检验每个学生是否开动了大脑这个思维的机器,思考的是否正确,想的是否有条理、有依据,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靠思维的工具――“语言”来检验。因此数学语言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工具。

三、训练数学语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1.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数学教学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教师的言语必须合乎一般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要求。课堂上教师讲话的句子要完整、流畅,句子中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要清晰、明确,对判断、推理的程序把握要准确,做到说话时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果关系恰当。二是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2.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首先,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教师不能有半点疏忽。例如问:“什么是质数?”有的同学回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于是教师问:“8能被1整除吗?能被它本身整除吗?那么8是不是质数?”学生立即发现自己表达错了,应该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做质数。”弥补了该生语言的缺陷,强化了正确的概念。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将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这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

3.教师要给学生设计“思维模式”去模仿

例如数学倍数应用题,可以这样教学。“小明有红花四朵,黄花是红花的三倍,黄花有几朵”。教师提问:(1)谁和谁比?(2)把谁的朵数看成单位“1”?(3)黄花有这样的几份?(4)求黄花有多少朵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法则计算?这样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思路,去讲去说,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反复练。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了用数学语言。

4.不同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不同的训练手段

(1)概念教学。首先,要引导好学生学会抓住概念、性质或公式中的关键词语,用数学语言描述,避免表述不全、分类错误甚至乱造术语、曲解概念,对于概念、性质中限定的话不能随意删简、添加。如积的变化规律不能说“在乘法中,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漏掉了“一个因数不变”这样的首要前提。其次,判断一个概念正说与反说的正误也是训练学生的重要手段。如“自然数都是整数”与“整数就是自然数”的区分判断;诸如此类的概念正、反说法判别能够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更是训练学生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2)计算题教学。在教学中,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逐渐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如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道题的算理。就像4+5的思维顺序是:利用数的分解与组成来计算,因为4和5组成9,所以4+5=9,又因为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5=4,9-4=5。按照以上的思维模式要求学生进行“说算理”的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条理清晰更加深刻地理解口算的原理,从而达到牢固掌握口算方法的目的。

(3)文字题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文字题也是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手段之一。它是把式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式来读题、译题,深刻理解文字题与式题的联系。比如除法式子:36÷9,简单的一步式题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下几种方式表达:①名称读法:被除数是36,除数是9,商是多少?②直读法:36除以9得多少?9除36得多少?③意义读法:36里面有几个9?把36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36是9的几倍?已知一个数的9倍是36,这个数是多少?而这些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式子就是36÷9。像这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的阶梯,将“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将“数学语言”抽象成为“数学式子”,以“说”促“思”,使学生的知识构建更为丰富、巩固,思维过程更加明确、深刻。

(4)应用题教学。应用题的教学更是训练学生用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思维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高说理能力,清楚表达解题思路,从而掌握综合思维能力。如:“某加工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2个工人3小时加工18个。照这样计算,4个工人9个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可以引导学生由果索因、由因导果和用假设的方法分析说理。这样的说理训练中,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导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叙述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6.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意义 篇六

然而, 在SRTP的实施中, 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直接影响了SRTP项目的完成。同时, 也使一些导师和实验室人员对来做SRTP项目的本科生产生反感, 使得师生双方都达不到在科研培训中提高能力和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 设立科研项目时的好高骛远和接受科研训练时的眼高手低

许多参加SRTP项目的本科生, 尤其是名校的学生, 往往会不能认清自己的实际能力, 而在申报SRTP项目时盲目地将科研目标设定的过分大而空。他们对科研工作的艰难和枯燥没有基本的认识, 对科研过程抱有过于美好的想象, 却认为凭自己的能力, 科研结果和顺利结题都唾手可得。曾有学生信誓旦旦地自称能独立完成一个课题, 却连实验室仪器的使用程序设定培训都没有认真听完。其直接后果是, 把PCR仪每一步程序应该设定为分钟的全部设定为小时, 而应设成秒的全部设成分钟。这样, 他做一次PCR要整整三天, 其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2. 设立科研项目时的功利性和进行科研训练时的不负责任

不少学生参加SRTP计划, 并不是因为本身对科研感兴趣或者希望获得一定程度的科研能力。其原因出于时髦跟风, 仅仅为了学分, 更有甚者, 为了那点学校资助的经费。根据学校的经济实力和项目的性质, 参与学生一般能够获得500 元~ 3000 元不等的经费资助。其实, 这点经费用于一个课题来说, 无论是买动物或买试剂都是不够用的, 所以SRTP所用的试剂耗材的钱大部分还是出自于他们导师工作的实验室或者学科; 甚至有些SRTP的课题本身是导师大课题的一部分, 这样更可以全部使用导师的经费了。于是, 这些经费可以改个名目, 用于报销学生们其他活动开支。抱着这样的目的来参加SRTP项目的学生, 可想而知对科研训练工作不会有太久的恒心。真正科研的道路上, 充满了失败与挫折, 抱着功利心来参加SRTP训练的学生, 很容易稍受挫折就选择了放弃, 从开始的踌躇满志到之后的半途而弃, 往往时间很短。就连最初当宝贝一般买来, 用来制造动物模型的实验动物也不再照顾, 经常数日不喂水, 不喂食, 也不换垫料, 使得实验动物几乎饥渴而死。在实验室几次打电话催促的情况下, 比较负责的同学有时回来照料一下, 而对其他人而言, 社团活动, 考试测验, 登山毅行等 “更吸引人” 的事已经牢牢抓住了他们的心, 所以自然是 “千呼万唤不复回”了。

到了该结题的时候, SRTP学生们留下的半截子课题仍然挂在那里。在这种时候, 导师为了业绩上好看一些, 一般会在自己研究生的文章上挂一下SRTP学生的名字, 或是给他们一些实验结果, 结题了事。

然而, 这样的大学生科研训练已经与最初的目的和希望达到的结果背道而驰了, 好看的, 只有写在纸上的统计数字而已。

二、教育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平心而论, 高校导师的工作十分繁忙, 繁重的讲课时数, 繁多的会议, 每年自己写或者指导学生写科研论文, 还要写标书申请国家和省级课题以及申报奖项, 参加课题评审, 学生答辩, 出国交流。在各种工作的压力下, 许多人没能将足够的精力放在指导SRTP学生上。一般是由手下的研究生或者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而研究生们也有很重的压力, 实验、文章发表和未来的工作去向占据着他们的心, 他们对本科生只能做些实验方法和技术上的带教, 而对本科生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 责任心是否强烈, 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心思去多管。种种因素综合起来, 尽管学校也为保证SRTP的质量安排了中期检查, 结题验收等活动, 但以上存在的问题却拉低了SRTP训练的水准。尤其是由于学生上岗实验前培训不足, 或者因为没有人监督他们遵守实验室规章, 造成了实验室仪器使用不当而至损坏, 更使一些导师和实验室不愿接受SRTP学生。

三、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1. 项目导师应加强对SRTP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而不应采取像对研究生一样主要依靠学生自觉的方式

从项目立项之初, 导师就应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从项目的可行性, 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等各方面积极与学生探讨. 由于本科生普遍的自控能力较差, 对科研工作所抱的幻想也往往不切实际, 更需要在他们遇到实际问题而退缩之前及早了解到科研工作的本来面目。此外, 让SRTP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的Lab meeting, Journal club和seminar等学术、文献报告会中去, 对于保持他们对科研工作的热情, 训练他们的科研态度和科研能力是不错的方法。

2. 研究生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加强对SRTP学生的操作培训和监管, 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为了培养SRTP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也为了保护实验室一些常用的科研仪器, 执行实际带教任务的研究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当确认本科生已经具有实验仪器的操作资格后再让他们上岗自行使用。同时, 在他们实验的进展过程中也不应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而需要时时关注他们的活动并及时纠正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为了使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能获得真正的预期效果, 这样的投入是十分值得的。

3. 加强实验室与本科生班主任, 辅导员之间的交流联络, 使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表现真正与他们的奖惩效绩挂钩

针对SRTP学生有时出现的虎头蛇尾和对实验工作、实验动物都不负责任得现象, 实验室的导师应该及时与SRTP项目的管理部门, 以及本科生的班主任, 辅导员交流沟通, 及时通报他们的工作表现。对于半途放弃实验工作, 虐待实验动物, 并且不回应实验室批评的SRTP学生, 要及时在学分和成绩上进行惩罚。同时, 对于坚持课题工作, 服从实验室管理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有奖有罚才能有效抑制某些SRTP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遇难而弃现象, 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同时, 对于SRTP课题经费的使用加强监管, 真正实现专款专用, 进一步减少学生抱着功利性目的参加SRTP训练的可能。最后, 对本科生科研能力进行考核时, 要避免重结果而轻过程, 对学生在科研训练中的每一步进展报告认真审核, 以杜绝投机取巧现象。

四、结语

SRTP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 而非期望得到引人注目的原创性成果。因此, 重要的是, 每个参加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机会, 从而熟悉科研, 喜爱科研, 拥有迈出科学研究第一步的能力。由于目前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人性本身的功利心和劣根性, 一些问题的出现, 阻碍了SRTP训练真正目标的实现。然而, 因噎废食也是不可取的。对于出现的问题及其根源, 我们要针对性地给予措施, 以生为本, 积极探索、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动手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为他们今后科研生涯中的第一步打好基础。

摘要:SRTP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是本科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这种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过程, 为学生的创新和开拓能力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然而, 近年来, 较多的问题也逐渐出现在SRTP的实施中。从问题的根源寻找来自师生两方面的解决方案, 以利于SRTP计划更好地发挥培养科研创新性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SRTP,科研,问题,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菊, 周宗瑶, 慕晓玲, 李思源, 姜玉峰, 魏红, 王端明, 裴学莲.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 (04) :754-756.

[2]乔思辉.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评析.中国电子教育, 2011, (01) :6-11.

[3]沈明卫, 涂澄海, 何勇, 郭亚芳.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中的问题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07) :133-135.

[4]谌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探索.管理, 2010, (02) :288-289.

7.大学体育课中开设拓展训练的意义 篇七

拓展训练强调的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由内至外的自我教育。它已经成为提高沟通技巧、凝聚力、领导力、决策力、竞争力、人际信任和个人心理素质培训中广泛采用的技术。它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将一群平时在一起工作的人集合起来,并将他们带入一个户外的环境或设施中进行体验式、参与式训练。这些户外环境和设施提供了一个与日常工作完全不同的场景,并且运用多样化的手段来满足不同的参训者。

拓展训练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拓展训练的课程主要由水上、野外和场地三类课程组成。水上课程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等;野外课程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伞翼滑翔、户外生存技能等;场地课程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高架绳网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及攀岩、跳越等心理训练活动。

大学生个体技能一般比较突出,知识和技能都是有形的资本,而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动手能力和意志的坚定、坚韧往往比起书本的知识更为有效和实用。同时,如何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你身上,而您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力量,怎样才能弄清,您与他人的沟通和信任到底能深入到什么程度?其实进入社会就讲究的就是团队合作精神。作为团队发展,沟通技巧和领导艺术培训技术,拓展训练在最近几年已经变得十会流行,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如AT&T,时代镜报、通用汽车、IBM和花旗集团都在采用拓展訓练。杜邦公司已经将其近两万名管理者送去参加了这种培训。目前在中国的很多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国有企业了都广泛地采用这种培训方式。这些,就是拓展训练的真正意义。

美国一家咨询公司作了一项研究,在两组具有相同性质的工作团队之间进行比较。一组参加过拓展训练,而另一组没有。研究结果显示:参加过拓展训练的公司的员工流失率为1%,而没有参加的为11%。研究还显示那些参加了拓展训练的人明显提高了士气并且员工承担义务的能力了增强了。

拓展培训对企事业单位团队建设的意义重大,不仅增强凝聚力,促进内部沟通,融洽团队关系;增强竞争力,树立相互配合、支持的团队意识;变革与学习,针对参训单位特别要求设计的方案,能潜移默化地使员工认识到“只有变是唯一的不变”,达成“变革与创新是最好的生存发展之道”的共识,并建立共同愿景,从而消除企业推行变革时的理念意识阻碍;同时,通过让受训者深入体验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过程,从而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目标。

拓展培训不仅对企事业单位团队建设的意义重大,而且拓展训练对团队成员个体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释放生活工作压力,调节心理平衡;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容应对压力与挑战;强化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进取心;学会更好地与他人进 沟通与协调,优化人际环境。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已开发成熟,已有几十个单位与组织用于内部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对于全面提高员工能力、素质和组织绩效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拓展常用的培训项目如下:场地项目:飞跃断桥、速降、天梯、云梯、背摔、电网、越障、雷阵、盲阵、同舟共济、信任之旅、袋鼠跳、鳄鱼潭、空中单杠、空中绳网、空中钢丝绳、带球赛跑、孤岛求生、有轨电车、相依为命、风火轮、同心结、胜利墙等等;野外项目:登山、野营、逆溪、速降、定向越野、徒步穿越、丛林求生、野外救生,等等;水上项目:扎筏、无舟飞渡、百舸争流、水上救生,等等;室内项目:造桥、绳结、生涯时光遂道、都市变脸等等。

拓展训练的显著特点有:综合活动性。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挑战极限。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集体中的个性。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高峰体验。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自我教育。教员只是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课后的总结中,教员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员自己来讲。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8.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意义 篇八

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 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 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综合素质提高, 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并且不会与人沟通、协作、动手能力差, 心里素质差, 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竞争日趋激烈,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 在社会上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 首先要懂得与人沟通、合作。

例如:去参加学习班要知道怎么和老师沟通, 与同学沟通才能让自己水平更快的提高;找工作首先要推销自己、展示自己;顶住压力发挥自己现有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 等等。但具备这些能力只在课堂上听课是不能达到的, 在课堂上学到的是知识, 能力的提高必须要训练、锻炼及老师的适时引导,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是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多还停留在掌握知识阶段, 最多是部分老师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诠释教学内容。例子归例子, 毕竟是在说别人, 许多学生认为与自己无关, 所以学习起来走马观花。但体验式训练却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练”矛盾的问题。因为“体验式”是所有人一起参与的, 所以学生都有许多感受和体验交流。开始一段时间交流的基本是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慢慢老师引导过渡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是如何渡过的、各种沟通方法适用于什么样的环境等等。因为是大家共同经历的过程, 所以大家会很投入的倾听、分享感受。而每次课的内容不重复, 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 最大程度的保证对学生的新异刺激, 另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一学期或者一年的课程下来, 学生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动手实践能力、与人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自信和相信别人, 责任心、表达能力等。总之,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之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体验式培训创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情景, 让你从这样的情景中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潜力, 使人强烈地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快感, 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将起着正迁移的作用, 使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将体验式培训引入到学校教学中, 其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中心思想, 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运动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培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会工作与社会活动等六个方面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与培养。课程进行期间, 学生获取价值的最佳途径是实际参与、亲身体验, 这是一个自我认识与探索的过程。课程的进行方式是将每个人置身于活动之中, 在课程中每个人得以亲身体验, 去探索内心世界, 更深入地了解自我, 由此得出具有突破性的因应之道。“内省反映”与“应用于下一步行动”是“体验式学习”的关键过程。

二、国内外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实施体验式训练的现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美国马萨诸塞州哈密尔顿为恩哈姆高中校长皮赫将体验式培训引进到了学校教育, 并指定了体验式培训计划。皮赫的计划得到了美国联邦教育局的支持, 并且发展为课程大纲而在学校实施, 现在已成为美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亚洲地区, 新加坡最早建立体验式培训学校, 此后在香港、日本、韩国先后引进了体验式培训方式, 并且将其引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之中。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体验式培训直到90年代才被引入到中国大陆, 最初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体验式培训机构——“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学校”, 1996年北京成立了第一家体验式培训学校, 目前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成立了体验式培训机构。1999年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率先将体验式培训引入MBA、EMBA的教学体系中, 随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国际工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工商管理学院等大学纷纷把体验式培训作为指定的课程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等也把体验式培训作为其体育课的活动内容。还有一部分学校通过体验式培训对新入学的学生和毕业进行短期培训。

体验式训练自1995年由日本台湾等地引入中国大陆以来,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 我们将其演化成了适合中国特色的, 一种以户外生存为核心的, 优秀的训练方式, 并由最初的外企到现在的国企、私企、集体企业等不同的企事业团体得以推广及验证它的价值所在。目前, 体验式培训在我省也大多服务于公司以盈利为主, 开设体验式培训为课程的学校寥寥无几, 大多数学校还是以一种咨询和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停留在比较粗浅的表面, 没有深入的进行开展。部分高校把学生组织出去参加一天或者半天的拓展训练, 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对学生的刺激较浅、不连续、不系统。部分高校最近已经正式开设综合素质拓展训练选修课, 每周一次课, 每次课不同的内容。从社会适应角度出发, 主要涉及学生的沟通能力、执行力、好的习惯形成、领导力、潜能挖掘及团队协作。

三、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实施体验式训练的目的

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不仅要大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更要大力提高思想道德、社会适应的综合素质。体验式训练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体验式培训完全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学为主。在体验式培训里, “学”是以为导致某些预期结果而特别为学生设计的一些活动。而“教”是旨在通过这种信息、练习、游戏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体验式训练这种新的教育方式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等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首先, 通过体验式训练中设计针对性教强的项目可以加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其次通过体验式训练训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自豪感, 并能引申到民族自尊心最终升华到爱国主义。再次, 通过体验式训练使学生懂得社会生存有其法则, 必须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按照社会法则进行行为出世。最后, 通过体验式训练来弥补常规教学中的不足,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使其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能够得到协调发展。

通过体验式训练能够将教育与自我教育进行完美结合, 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 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课堂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既搞好课堂教育, 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这就要依托体验式培训进行社会情景的模拟, 使社会的现象能够真实的再现, 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传统教学关于综合素质教育方面比较单一, 基本以课堂讲授为主, 而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并且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来完成, 所以传统素质教育课程无法满足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体验式训练以它“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以“独善”为主的教育模式, 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知识、领悟做人的道理, 激发想象的潜能, 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自己的集体精神, 提高心理素质。与传统课程比较, 体验式训练的课程模式: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挑战体验——分享回顾——引导总结——提升心智——改变行为。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实施体验式训练的缘由, 分析了国内外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实施体验式训练的现状, 并且提出了主要实施方法和实现目的。

关键词:体验式训练,大学生,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9.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意义 篇九

关键词: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启蒙训练

“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医学生自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一刻起, 就肩负起“除人类之病痛, 助健康之完美”的重任。尤其是21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与此同时, 现代生活的环境变化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逐渐开始影响人类的疾病谱。而医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性决定了其发展离不开众多基础的科研工作。

一、培养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季诚钧学者认为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在教学过程、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对医学生而言, 参与科研活动, 能够深化已有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并对日后新出现的疾病或疑难杂症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引导作用。

本科医学生主要是指从事医学类专业的五年制本科学生, 而此类学生在医学院校中占主流地位, 因此, 培养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基础的科研能力指从事某种具体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比如:选题能力、文献阅读和综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在此, 将对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的现状、对策及培养模式作一探究。

二、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的现状

(一) 本科医学生的自身科研素质的缺乏。

本科医学生是高校学生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课业任务重、竞争压力大、危机意识强。他们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 盲目怀疑或盲从权威, 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仅仅满足于取得好成绩或获得奖学金, 从而能够顺利毕业, 以便谋得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对事物鲜有自己的看法、目光短浅、视野狭窄, 没有科研意识;其二, 少数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研意识, 渴望参与科研活动, 但由于自身不具备基本的科研常识, 缺乏导师指导, 在申请科研课题时存在选题不当、写作不懂规范、科研准备不足等, 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科研之间的矛盾等诸多问题;其三是通过不同渠道虽然找到了相应的科研导师, 在导师的引导和帮助下, 成立了科研团队, 并参与了科研活动的医学生, 通过自身的勤奋和努力, 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获得了预期的科研成果, 但因本科阶段学生接触的大多是医学基础知识, 要从事医学研究在知识储备上是非常有限的, 他们参与科研的动力, 往往受到迫切的成才愿望或严峻的就业形势的驱使, 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自身的科研态度和职业道德却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二) 导师科研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影响。

一般来说, 学校不会专门为本科阶段医学生在参与科研活动时选配相应的导师。但他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找到自己的导师, 一是申请到科研课题的老师会通过熟人关系、师生关系等挑选认识的学生来分担他们的科研任务;二是目前高校逐渐重视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开展了大学生科研课题申报等项目, 学生自主成立科研团队, 并在校内寻找认识的老师作为科研导师并指导自己科研课题项目的申报及科研的开展。众所周知, 好的导师是科研小组组建成功的前提, 是小组成员科研能力培养的直接指导者。但部分导师由于自身繁重的学术或行政方面的工作, 加之由于教师职称评审、绩效考核与大学生科研指导并不挂钩, 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 呈现了两种情况, 其一是自身有科研项目的教师, 会在自己的科研项目里主动让学生参与并协助完成科研, 但指导不够, 仅把学生作为科研助手和廉价劳动力, 并没有从科研道德、科研思维、科研方法途径等进行指导, 尽管最后学生的科研项目有成果, 却收获较小;其二是自身没有科研项目的教师, 仅凭个人热情和与学生的友谊帮助学生, 自身缺乏科研能力, 加之如果学生缺乏主动性, 老师不会主动去指导学生完成科研, 使得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互动, 科研完成情况较差。以上两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科研资源的浪费和学生科研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三) 学校的客观条件制约。

医学院校普遍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但大多将重心放在研究生阶段, 本科阶段的医学生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的状况, 导致本科医学生在科研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 本科阶段医学生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校过于注重传授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缺少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如:我国仅少数医学院校开设有文献检索、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选修课程, 大多数医学院校是未开设的, 这使得很多医学生不清楚如何快捷、简便地获取所需的医学信息。另一方面, 本科阶段医学生参与科研的经费不足,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 用于医学院校科研的经费虽然在增加, 但是仅对教学科研、研究生科研、医学研究有所增加, 虽然各个医学院校也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投入, 但是对本科医学生科研的投入还是有限的, 常规的实验室开放总是设有限制的, 本科医学生自主进行医学科研研究基本是不可能的, 故仅能在校期间进行人文、思政等的研究, 这与医学专业是脱钩的。

三、提高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本科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科医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岁至22岁, 具有追求理想、勇往直前的魄力, 他们精力充沛, 满怀热情, 学习能力强。培养科研能力, 一是要训练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医学生建立“提问题-建假设-查资料-多论证-得结论”的学习模式。二是应主动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除了在规定的学习期间学好自己的专业, 更应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图书馆, 自主寻访适合自己的导师, 从最初的人文、思政等科研研究掌握科研方法, 再逐渐转入对医学专业等的科研研究。现在是网络科技时代, 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了解医学专业的前沿研究, 丰富和弥补自己在医学专业上的不足。

(二) 导师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导师的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需要得到学校层面的支持, 从学校层面来说, 对于指导本科医学生参与科研的导师应给与一定物质或精神的肯定和支持;从教师层面来说, 教师应具有进取心, 应将学校的发展作为是个人的发展来看待, 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水平, 同时“师者行为世范”, 在指导学生过程中, 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主动地选择学有余力并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指导他们成立科研小组, 合理规划利用资金, 避免学生在科研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应帮助学生端正科研态度, 训练学生科研思维, 指导学生对课题的把握、论证技巧和框架的处理、材料的筛选等等, 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 学校的客观条件的提高。

学校应建立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激励机制, 应将教师的这种行为纳入绩效考核, 给与精神和物质的肯定和支持;制定相关的科研教学计划, 向低年级本科医学生宣传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性、教会他们查阅资料等基础技能;向参与科研活动的高年级本科医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比如如何查找使用文献、写好课题申报书、开题报告、科研基本写作要求和规范、论文的格式和写作技巧等等;还可以通过举办学习交流讲座或学术科技竞赛等活动, 搭建科研创新的平台, 设置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启蒙训练培养模式 (见表1) , 大力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21 世纪医学[Z].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 .王新华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思考[J].广东交通大学报, 2007, 24 (3) :72~75

[3] .季诚钧, 黄昌财.高效本科生科研的意义、现状与措施[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3 (15) :95~98

[4] .陶润成.探索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J].理论界, 2000 (6) :50~52

10.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意义 篇十

1 人事管理创新的意义

1.1 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 经济增长方式从“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在新形势下只有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科研院所在保证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增强我国科技实力, 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巨大作用。创新是一种理念, 更是科研院所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科研院所的水平和竞争力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我国能否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面对全新的内外部环境, 科研院所如再按传统体制下的思维习惯和模式来开展人事管理工作必然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

1.2 为单位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管理创新是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 是各项创新的基础。通过人事管理创新使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合理, 可以重新整合人才、资本、资源等要素, 使其配置更为合理, 达到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的目的, 为单位持续创新奠定基础。只有让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调发展, 才能提升整个单位的创新能力。

2 人事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路

2.1 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与沟通, 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

考核是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考核虽然重要, 但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通过考核达到改进和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的目的。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现有的绩效考核往往只停留在检查和评估阶段, 缺乏与员工的反馈和沟通, 员工并不能很清楚地了解自己工作绩效与要求之间是否有差距, 差距有多大。及时给员工反馈其绩效考核结果, 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业绩有正确的认识, 在满足成就感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员工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有待改进的地方。通过绩效考核发现问题, 与员工沟通有利于及时解决问题, 使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绩效, 进而提升整个单位的绩效水平。

2.2 完善激励政策, 构建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

员工的绩效水平与激励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认同感与成就感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导要素, 公平性是员工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 员工可能以消极怠工, 甚至跳槽来进行抗议, 对于单位的发展只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制定内部激励政策时, 应认真分析各岗位的特点, 制定出不同的激励办法, 妥善处理好各岗位间差别化与公平的辨证关系, 制定出公平、公开、合理的内部激励体系, 让不同岗位上的员工都能感到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

2.3 加强文化建设, 增强单位软实力

单位不是在真空中发展, 员工亦不是在真空中存在, 只有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才能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产生强大的凝聚力。现今文化建设已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阶段, 升华了管理理念, 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许多成功的现代企业都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

科研院所要实现管理创新, 也需要靠文化渗透, 应该借鉴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重视单位的文化建设, 增强单位软实力。创建优良的单位文化不单是喊几句口号, 核心是其思想观念, 更应该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单位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对员工的思想、性格、情趣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拥有和谐包容、知慧诚信、鼓励创新、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好的单位文化, 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掘员工的潜能, 增强科研院所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滟, 蒋高中.科研单位人事管理中的制度化与人性化的辩证探析[J].科技资讯, 2013 (8) :205-206.

[2]常满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12 (3) :42-44。

[3]李红兵.浅谈劳动人管理工作的创新[J].经济研究, 2009 (10) :61

上一篇:一年级德育工作的点滴体会23小杨宁下一篇:免费圣诞节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