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雾霾的论文

2024-08-08

关于雾霾的论文(共15篇)(共15篇)

1.关于雾霾的论文 篇一

关于雾霾的论文 雾是气温低于露点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而形成的,如果雾升高离开地面就变成了云。它是一种由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组成的乳白色的悬浮体系,空气相对湿度接近100%,在工厂附近等悬浮颗粒物浓度较大的地方,则会呈现出土黄灰色。雾的产生会使空气的水平能见度降低,据此又可以区分为轻雾、雾、大雾和浓雾。轻雾通常在早晚产生,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雾的能见度在0.5~1公里;大雾的能见度在100~500米;浓雾时能见度小于100米。霭在汉字字典中的解释是云气和轻雾,在气象学中则指的是气体中悬浮有微小水滴的现象,当霭出现时,水平能见度一般比雾出现的时候要高,通常在10公里以上。由于目前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较多,提供了大量的水汽凝结核,因而霭出现的也较多,据报道,深圳市一年当中有100多天都出现了霭这种天气现象。但是霭是一个不大严格的概念,因而在气象学中较少用到。霾这个字在史书中是用来表示有风沙的天气的,有“风而雨土为霾”之说。在气象学中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的形成与污染物的排放密切相关,城市中机动车尾气以及其它烟尘排放源排出粒径在微米级的细小颗粒物,停留在大气中,当逆温、静风等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出现时,就形成霾。

2.关于雾霾的论文 篇二

一、关于环境新闻的界定

关于环境新闻的定义, 各个不同的学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西方的工业革命使欧美诸国较早的面临工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问题, 因此, 欧美国家对环境新闻的理解相较于中国学者而言会更加全面。

西方较为完整也能够为众多人所接受的是曾在爱达荷、佛蒙特与西华盛顿大学执教的教授麦克弗络姆先生的定义:“ (环境新闻) 是在制定决定过程中,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一种有目的、为公众而写的, 以充分准确的材料为依托、反映 (最新) 环境问题的作品。”

我国学者王积龙在弗络姆定义的基础上引入了环境风险概念, 将环境新闻定义为:“环境新闻就是为了避免环境风险, 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一种有目的、为公众而写的, 以充分准确的材料为依托、反映环境问题的媒体信息。”

从这两个定义中可以看出, 它们都表明了环境新闻的制作过程, 也突出了其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特征:它更注重科学性、调查性。以上两位学者都侧重于从新闻实践操作的层面上对其进行界定。

二、《南方都市数字报》有关雾霾报道呈现出的环境新闻题材的特性

环境新闻之所以能够被众多学者单独研究, 就说明环境新闻除了具备一些新闻的公共属性诸如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等之外, 它还拥有自己的专业特性即科学专业性、整体性、持久性。

(一) 科学专业性

环境问题与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环境新闻的开山之作《寂静的春天》里提到DDT与生物圈的变化的关系、河流湖泊污染与否的半段标准、现在被讨论的火热的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科学时常与环境问题相伴, 环境新闻报道中一点一滴都蕴含着科学知识。就因为环境新闻与科学紧密相关, 因此环境问题不同于生活问题, 仅仅依靠个人的生活阅历就能够凭着直觉向公众表述清楚, 它自身也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 如果记者自身没有相关的知识而又必须向公众报道某个专业性很强的环境问题, 不说会影响自身的职业生涯, 还会因为有可能出现的信息错误引导民众走向行为和导致民众出现认知上的错误。

《南方都市报》在2013年10月30日刊登的一篇名为《PM0.5危害大过PM2.5》的文章, 引述复旦大学和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向民众解释大气中粒径在0.25~0.5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 (即PM0.5) 的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关系最为显著, 且粒径越小, 危害更大的事实, 并且向民众说明PM0.5对人类具体的危害之处。而且该文章的作者为了向民众表明该信息的可靠性, 专门在结尾特别说明介绍此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已经被某权威杂志收录。类似的文章还有2013年12月8日刊登的《PM2.5污染源两小时内能查出》, 此文也是引述广州市环保局局长杨柳的结论, 然后作者根据杨柳的结论再做详细解释。这表明《南方都市报》的记者们都是很注重科学性的, 明白环境新科学性对于环境新闻的重要性。

(二) 整体性

环境问题是不受地域和人们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的, 环境问题一旦形成, 它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绝对不会是局限在一个省或者几个省, 它有可能跨越国界, 造成世界级的破坏性影响。诸如空气污染、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等不仅是令全国民众为之苦恼的事情, 而且也是全球性困扰的问题, 任何国内一个区域或者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足够能力去独自应对这类环境问题, 需要国内各个区域甚至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空气, 每个人都需要, 并且没有谁有能力去阻止它的流动, 一旦季风来袭, 受过污染的空气席卷整个中国或者整个世界都不是不可能。因此, 国内的一些环境新闻必然会从全国这个整体的角度去思量和报道环境问题。例如2013年1月20日《南方都市报》刊登的名为《雾霾中喘息的中国》的新闻, 就是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应对雾霾, 并且也尝试着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两方面的关系方面寻找出路。这对于更加准确和客观地向民众传达相关信息是大有裨益的。还有2013年12月3日《南方都市报》刊登的名为《上海出现六级重污染华东发布雾霾双预警》的文章, 主要讲述上海空气污染严重的事实, 但是作者并没有将视角集中在上海一个城市上面, 而是有另外补充了中央气象局发布的最新信息, 向民众传达华东整个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和雾霾的严重程度。虽然作者并不一定需要将华东整个地区的雾霾情况向民众公布, 但是考虑到雾霾覆盖的面积之广, 空气污染的整体性, 作者还是更加尽职地尽可能多地向读者传达更多的信息。

(三) 持久性

大自然这个强大而又脆弱的个体,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源源不断地向其索取各种资源, 随着人类在和自然博弈之中逐渐占据主动地位, 人类便不断挑战大自然的容忍极限, 掠夺它身体的资源, 并且还向大自然源源不断地输送废弃物, 如今大家深恶痛绝的空气污染问题便是人类向自然界输送大量废气并且又超过了大自然自我消化的能力的结果。但是, 类似于空气污染这样的环境问题的形成并非一日铸就的, 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恐也不太现实。2013年初, 各大媒体都开始报道雾霾, 直到2014年初, 各种有关雾霾的新闻不绝于耳, 在2013年一整年里, 《南方都市报》对雾霾的报道总共有85篇, 也就是说每隔四五天就有一篇有关雾霾的报道面世。当然, 雾霾新闻在2013年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在大众面前与雾霾的危害性和根治的强大难度有关, 也就是说, 只要雾霾不解决, 媒体会持续将目光聚焦在雾霾身上, 不绝不休。

三、《南方都市数字报》有关雾霾报道呈现出的环境新闻的功能和作用

作为新闻的一大分支, 环境新闻自然拥有着新闻的公共功能。

(一) 社会守望功能

大众传媒在环境议题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扮演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角色。传播学者哈德罗·拉斯韦尔在其著《传播学的社会职能与结构》一文中认为, 大众传媒的三大作用之一就是环境监视功能。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与自然界有或多或少的接触, 自然也要受自然界的制约, 变动的环境可能会给社会活动提供便利, 也可能带来灾难。因此, 媒体如果能够及时而准确地向民众传达环境变动的消息,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意义重大。大众传媒对变动着的环境信息进行“雷达监视”, 提示可能的风险, 为人们做出有利的趋利避害的决策提供参考, 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民环境知情权。例如《南方都市报》在2013年12月9日刊登的一篇名为《冷空气今日赶到下午雾霾或缓解》文章, 作者就转述气象台发布的信息, 告知人们气温会因为冷空气的来临而下降和雾霾缓解的消息。这段新闻的播出, 对于有出行计划的民众来说无疑对他们是否施行出行计划有影响, 也给一些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市民提供警报。

(二) 社会整合功能

我国传媒学者喻国明教授说:“社会在其发展进程中常常有种种情绪需要宣泄, 而传媒和传媒人的责任不在于放任这种种的情绪宣泄, 而是要平衡于这种情绪的宣泄。‘哭的时候不要哭出沮丧, 笑的时候不要笑出狂妄’这就是传媒和传媒人的社会良知。”

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牵扯利益面积比较广的社会问题, 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相关方面的新闻报道时, 尤其要坚持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以便扮演协调政府、公众、传媒之间复杂关系的角色。政府身兼民族复兴的重任,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很好地兼顾保护环境的职责, 虽然值得批评, 但也属无奈之举;民众在这个社会生存, 更加注重于自身利益的维护, 他们只要求能够让自己拥有一个有利于自身生存的环境, 民族复兴于他们而言似乎可以划归于“假、大、空”议题范畴;媒体与生俱来的“瞭望者”身份使其以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为己任, 但是我国媒体都或多或少的与政治纠缠不清, 因此媒体有着平衡政府和民众利益关系的责任, 在报道相关新闻的同时最好给民众多提供些保护自身的好方法才是良道。

2013年12月13号《南方都市报》刊登的名为《雾霾天戴隐形眼镜, 小心结膜炎!》一文就引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专家的观点, 告知人们雾霾天戴隐形眼镜的危害, 从而减少人们因为缺乏医学知识而给自身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

摘要:环境新闻在我国发展时间短, 但是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和功能, 本文通过对《南方都市报》有关2013年雾霾的报道分析其呈现的自身特点和功能。分析认为, 我国环境新闻的特点有科学专业性、整体性、持久性;环境新闻的功能有两种:社会守望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

关键词:环境新闻,《南方都市报》,特点,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积龙.抗争与绿化:环境新闻在西方的起源、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3.关于雾霾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分析 篇三

关键词:雾霾;成因分析;防治措施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城市雾霾的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也在逐年上升,甚至最严重时雾霾面积已经占据了我国国土面积的1/4,中东部地区几乎全部沦陷在雾霾之中。受雾霾影响最大的当属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在春、冬季节最为显著,给市民生活及经济生产带来极大不便。所以,及时了解雾霾天气成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雾霾天气发生率,已经成了当前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一、雾霾形成主要原因

(一)自然原因

通常情况下,大范围的雾霾多发生在冷空气相对较弱,或是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范围内的空气一般为微风或静风。在雾霾天气出现时,空气中水分的含量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空气中颗粒物吸附与反应提供了平台,使得气态污染物进一步向液态污染物转化。并且,空气中颗粒物还容易成为凝结核促进雾霾发生,在两者共同作用下,雾霾便由此而生。

(二)气象原因

气象的极端产生也是导致雾霾发生的重要原因。长时间的低温或晴暖状态,会使得低海拔下的空气流几乎处于静止状态,空气难以流通,其中的污染物自然难以有效扩散,而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又在不断释放有毒颗粒与污染废气,导致低空中污染物含量不断增多。倘若在这时空气中湿度又进一步加大,空气中的颗粒和粉尘便会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一定化学反应,进而形成液体颗粒,当液体颗粒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会再次发生二次反应产生新污染源,从而造成雾霾天气发生。

(三)人为原因

导致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和气象原因外,更多的还是人为因素。一是城市排放的大量废弃物,大量私家车排放的汽车尾气和污染颗粒物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放至大气环境中,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空气能见度低;二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污染物,主要包括CO2、SO2、氮氧化合物、有毒颗粒及粉尘等,这些有害物质是导致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三是能源结构不合理,众所周知,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燃煤大国,能源结构单一,势必会产生大量的CO、CO2、SO2、碳氧化合、粉尘以及有毒颗粒物等,这些都是导致我国城市出现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

二、针对雾霾危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降低大气污染物质排放

雾霾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大气中的污染物,所以降低污染物排放是防治雾霾天气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一方面,是要控制工业生产污染物排放。对于造纸印刷产业、化学产业等工业中落后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及时淘汰,大力推进脱硫、脱硝、除尘等改造工程,降低排放物中CO2、SO2等含量。同时,加强对违规排放工业废水、废弃、废物现象的整治力度,建立科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另一方面,是要控制汽车数量,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量。针对私家车较多的城市,可采取单双号现行的方法来减少城市汽车行驶量,大力推广居民使用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或是行驶以天然气为主的燃气汽车或电动车。另外,还可以借助科技研发使用先进汽车污染物排放处理技术,对于不满足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汽车,应及时对其进行改造或淘汰,对汽车排放尾气中硫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一氧化碳等排放量制定严格标准进行控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

(二)改善城市能源使用结构

我国煤炭的大量燃烧也是造成雾霾发生的关键因素,由于煤炭能源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占据高达70%的比例,长此以往,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是必然的。而当务之急,便是要改善以煤电为主城市的能源使用结构,加大对天然气等健康能源的使用。因此,对于天然气等健康能源产业的发展,政府除了要在资金上加大投放力度外,还应在政策上予以扶持,比如可降低天然气价格,促使居民主动使用天然气等健康能源。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对新型能源科技开发的支持力度,推动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2]。

(三)加强低碳生活方式建设

低碳生活方式具体可从以下五方面入手:1.市民在出行时最好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可采用步行、电动车、自行车等方式,或是搭乘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尽量减少私家车的污染物排放量;2.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和粉尘,减少空气中污染物数量,从源头上降低雾霾发生几率;3.逢年过节或红白事宜时,尽量减少竹炮烟花的使用量,减少其在燃放中产生的空气污染;4.实施生态农业生产,推广秸秆还田,减少农作物秸秆燃烧;5.社会各界共同监督,一旦发现有对空气造成污染的行为,立即制止,或是拨打12369对污染行为进行举报,协助相关部门污染监管和治理。

(四)建立长效雾霾管理机制

针对当前雾霾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治理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大力监督工业企业及生产部门对制度的落实情况,确保治理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另外,环境监测部门还应密切监测城市环境变化,一旦发现情况便需在第一时间公布出来,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政府还可以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加入严重雾霾天气应急,重点做好对雾霾天气的监测分析,提高监测正确率,同时与环保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建立重度天气污染监测体系,并在第一时间采取预警措施。

三、结语

总而言之,雾霾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攻坚战,其污染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此,政府可以从降低大气污染物质排放、改善城市能源使用结构、加强低碳生活方式建设、建立长效雾霾质量机制四个方面加以防治,有效控制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发生,为子孙后代创设一个碧水蓝天的优质环境。

参考文献

[1]徐青山,杨立華,何元增.雾霾治理的启示及措施[J].价值工程,2015,(27):243-245.

4.关于雾霾的作文初二 篇四

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早起的生物钟使我早早的醒了。我百无聊赖的躺在床上,透过玻璃窗望着外面。这是一个雾霾的早上,窗外的一切模模糊糊的,使我感到压抑,平静的心情上蒙上一层阴霾。

突然,客厅传来讲话声。是谁起这么早呢?我感到好奇,便悄悄地贴在门口,听到了电话的内容。“真的只有几个月了,就没办法了吗?”我听到父亲焦急地声音,“那好吧,我马上过来。”我听了就明白大概不会是好事。想到最近父亲经常开车去看爷爷。该不会……一种恐惧上了心头。

这时父亲推开了我的房门,我便连忙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父亲长叹了一口气,回答说“爷爷身体不好。”“严重吗?”我追问。父亲答:“挺严重的。”我又问:“是什么病?”这时父亲便不再回答。只是说:“你起来,我们马上去老家看看。”但是他的神情告诉我这件事十分严重。

恐惧和不安促使我一定要弄清楚,在我不断地追问下,他只告诉我两个字:癌症。听完我就整个人僵住了,脑子一片空白。

我不知道是怎样来到了车里,望着窗外雾霾里隐隐约约的人和车,心中一片迷茫。就像景色一样,原本清晰可见,但现在都模糊了。虽然已是事实,却还是不相信这一切。癌症,是绝症。

以前都是电视、新闻中听到,这次真实的来到我的身边,而且是我最亲的亲人。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为什么爷爷会患上这可恶的癌,为什么它来的毫无症兆,为什么不能让爷爷安享晚年。我知道爷爷患的是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能被治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我甚至想到电视广告中的神药,是否就是救治爷爷的“稻草”。

爷爷年青时就是风云人物,是周围青年人的领头人。他当过高中的语文老师,教过许多学生,不少人已功成名就了。还在一家企业中管理过上百人。这些我自然是没有亲见过。在我的影响中,爷爷是一个和蔼的老人,当我们回老家时,爷爷总是带我却超市,给我买各种各样吃的,当我们要离开时,他总是戴着上千度的眼镜,拎着一袋水果送我们上车。如果看到我爸教训我,他总是站在我这边的。想到爷爷的好时,我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5.中考关于环保雾霾的作文 篇五

每天早晨,空气中都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霾。我在家里向窗外望去,原本阳光明媚的天空,却没有了一朵朵可爱的,漂浮在空中的云。仔细一看,楼房上笼罩着灰蒙蒙的东西,那应该就是您了。

上学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刚到楼下,呀!您怎么又大驾光临了,我只好无奈地戴上口罩。因为前面的视线全都被您装点上了,我只能小心翼翼地走着,怕踩到什么东西。忽然,我看到了同班同学,兴奋地叫了她的名字,结果又走近了看,认错了人。雾霾先生,因为您让我在路上浪费了时间,认错了人;盼望已久的体育课,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操场上快乐地奔跑,贪婪地吸着新鲜地空气了。

寒假的每一天,您也都在我们身边,“关心”我们。我上课时,不情愿地拿出口罩戴上,因为您的威力,我是知道的。石家庄、北京、郑州、武汉等雾霾严重的地方都被您深沉地破坏着,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天天戴着口罩,十分憎恨您,您难道不感到愧疚,那么想和我们做朋友吗?

雾,多么美丽的存在。山上到处笼罩着雾,朦胧并且有着古典的美。“高岩迸似珠,半壁洒如雾。”而您的出现却给雾戴上了一顶永远也摘不下的帽子:“雾”的后面偏偏加了“霾”,使很多人说:“唉,这讨厌的雾。”其实是您在作怪。天气阴沉,空气指数降低,让人患上可怕的肺癌……,哪个不是您亲力而为?

6.关于环保雾霾的演讲稿 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护生态环境,远离雾霾天气!大家都发现了吧,这几年秋冬季节,我们郑州曾经发生过雾霾天气。今年的这次,发生范围之大,污染之严重,持续时间之长,是几年来罕见的。

“嗓子发痒,眼睛疼,耳膜疼,头疼……”,不少人出现“雾霾症状”。我们很多学生都戴上了厚厚的口罩,或用围巾将面部裹得严严实实,我们学校连课间操都停止了,“担心空气中有毒!”呼吸道疾病人骤增。空气污染,人人都是受害者,然而多数人也承担着或多或少的责任。雾霾天气属于严重空气污染事件,污染物排放量大是根本原因。大部分地区汽车尾气、燃煤排放、工业企业排放、农业焚烧秸秆等。因此,爱护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应是每个公民应自觉遵守的。

环境破坏容易,恢复却需漫长时日。“毒雾”面前,付出了代价的我们都应该反省,哪些生活习惯增加了“环境负荷”:乱扔垃圾,贪图方便用塑料袋、一次性物品,焚烧树叶、秸秆,汽车尾气排放……罕见的雾霾天气,也让人们意识到,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为了减少污染,我们每一个有车的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减少开车的次数,哪怕少开一公里,一个星期少开一天车,甚至不开,或者,大家轮流开一辆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污染。

7.雾霾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 篇七

雾霾的产生与现代工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具体来说, 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城市有毒颗粒物

城市中产生的大量有毒细微颗粒物是雾霾构成的主要成分。这些有毒颗粒物来源主要有:汽车尾气。大量柴油汽车的使用, 导致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细微颗粒物, 即便是汽油车辆, 在排放出的氮氧化物与雾天接触时, 就会产生二次颗粒污染物, 会进一步加重雾霾。

1.2 建筑、交通等产生的扬尘

城市里大多是高楼林立, 风的流速在城区里明显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 城市里的建筑施工, 以及交通产生的大量扬尘就会悬浮于空中, 静风现象的增多使得这些悬浮于空中的扬尘难以向周围扩散稀释, 极易在城区周边累积而产生雾霾现象。

1.3 工业产生的废气

排放的废气都是雾霾产生的一大诱因。2012年, 全世界燃烧的70×108tce中, 中国就燃烧使用了36×108t, 占到了世界的51%, 这些工业用煤燃烧后排放出的废气可想而知[1]。

2 雾霾的危害分析

2.1 危害人体健康

雾霾的成分十分复杂, 据不完全统计, 雾霾包含有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是直径小于10μm的气溶胶粒子, 这种粒子可以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的呼吸道以及肺部, 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 甚至会诱发心脏病和癌症。此外, 雾霾还会对增加婴幼儿的患病风险。

2.2 影响交通畅通

雾霾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能见度降低, 对交通产生较大影响。班机延误、火车晚点、高速封闭、汽车行驶缓慢等, 这些都对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较大影响。据交通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地方上报的公路阻断事件中, 有1/4~1/3是因为雾霾天气导致的。

2.3 影响农作物收成

雾霾中的污染物颗粒悬浮在空中, 会吸收、反射一定的太阳热量, 使绿色植物缺少了所需要的光照, 光合作用就会减少, 影响其正常的生长。此外, 持续的雾霾天气, 还会导致日照不足, 气温下降, 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3 应对雾霾的具体措施

3.1 减少污染物排放

雾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大量污染物的排放所致, 因此, 减少雾霾排放是应对雾霾频发的主要措施之一:积极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加大对污染较重的企业坚决治理;推动火力发电等重污染企业深化脱硫、脱硝工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减少城市中的汽车保有量, 呼吁民众多搭乘公共交通出行;提倡使用水电、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严禁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等等。黑龙江为了力争到2017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加大了热电联供, 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同时, 对大锅炉加装除尘设备, 在农村地区用高效节能型锅炉替代散烧供暖煤炉;淘汰黄标车, 提高油品品质等措施。

3.2 注意自我防护

公众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外出遇到雾霾时要戴上口罩, 及时洗脸、洗手、漱口。对于老年人、儿童等抵抗力较弱的群体, 应多吃豆腐、牛奶、黄花鱼、动物肝脏、蛋黄、瘦肉、坚果等, 这些食物中富有维生素D, 对补钙非常有利。另外, 还可以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的水果。雾霾天气时, 机动车驾驶员更要增强安全意识, 行车时注意放慢速度, 随时注意周围情况[2]。

3.3 建立长效机制

抓紧建立和完善符合当前防治雾霾的具体法律法规或相关的政策, 政府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督促相关部门和企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标准落实。环境监测部门要适时发布主要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 分步骤地采取措施予以应对。例如, 把重污染天气应急响纳入到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加强环保部门与气象部门合作, 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 做好重污染天气过程趋势分析, 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度。

综上, 由细颗粒物导致的严重灰霾成为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 也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社会各界携起手来, 群策群力, 共同解决雾霾问题, 还子孙一个碧水蓝天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摘要:雾霾是雾与霾的组合词, 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也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其中, 霾主要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以及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雾霾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发生。2014年黑龙江省的达标天数平均比例为89.7%, PM10浓度均值为68μg/m3, 较2013年下降了1.4%, 取得了积极成就。但进入冬季供暖季节后, 包括哈尔滨在内多地出现了严重雾霾天气, 多地PM2.5达到爆表 (超过1000) , 对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雾霾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发生。雾霾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原因, 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需要采取长效机制, 减少污染物排放, 降低雾霾的危害。

关键词:雾霾成因,危害,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鲁朝旭.雾霾的成因和治理[J].大众科技, 2013, 15 (12) :92-94.

8.如何避免雾霾的伤害 篇八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这个冬天,除了“冷”之外,最恰当的恐怕就是“雾霾”了,而雾霾直接把我们的肺脏,变成了“吸尘器”。

在浓重的雾霾空气中停留一会儿,就觉得胸口发痒,想咳嗽。雾霾天对身体的第一个伤害,就是造成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对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这些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只能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可是,雾霾天气的伤害,还远不止于此。空气中的细微污染颗粒,也就是现在新闻中常常会提到的PM2.5 ——直径小于2.5 微米的小颗粒污染物,是能够跟随呼吸入侵人体肺脏的。雾霾携带的9 种水溶性离子,有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铵、钾、钠、锂等,能够直接造成呼吸道粘膜细胞的炎性反应,呼吸道疾病,说来就来。而更可怕的,是一些重金属类的脂溶性颗粒物,它们不但能够引发急性的炎性反应,还会穿过呼吸道粘膜,在人体中积累,造成长期的健康隐患。因为呼吸道表皮细胞,都是亲脂性的,这些脂溶性颗粒物,很容易骗过我们表皮粘膜细胞,“定居”到我们身体中。

本能的智慧——咳痰

实在是太可怕了,怎么办?其实,我们的肺脏是有对策的,那就是——痰。

痰是我们呼吸道分泌的粘液,这些粘液在气管绒毛的运动过程中,从体内被带出体外,就形成了痰。入侵人体的尘埃、微小颗粒物(就包括PM2.5)、病毒、病菌会被痰液携带,排除体外,就实现了肺脏的自洁。虽然随地吐痰是不文明行为,连带我们对吐痰本身也产生了一定的排斥感,但排痰,是我们的肺脏面对各种外来威胁时候,一种本能的智慧。通过排痰,入侵呼吸道的尘埃、入侵肺脏的细微颗粒(PM2.5)都能够顺利排出体外,我们的健康就得到了根本的保护。所以雾霾来袭时候,我们完全不必对吐痰心生厌恶,备好纸巾,文明吐痰,是保护我们健康的必要行为。

但是,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有痰吐不吐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痰的问题。能见度很低的浓雾,很快就让我们咳呛难忍,咳而无痰却是最普遍的。能咳出痰的,往往都是身体机能良好、体质比较强壮的青壮年人。身体底子相对较弱、平时火气就比较大、老年人和儿童,在雾霾天气中,往往都是干咳,没有痰的咳嗽。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辅助以一定的药物,帮助我们能够顺利排痰,保护呼吸道尤其是肺脏的健康。

滋阴润肺促进排痰的药物,首选当然是念慈庵枇杷膏,它的组方来源于清代医圣叶天士。叶天士是温病治疗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他的传世医着《温热论》中,就有“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论断,对于呼吸道疾病的重视,使他开具的蜜炼川贝枇杷膏配方,流传300 年来,始终都是中国传统医药领域的经典。

口罩热销但过滤作用不显着

无论是风寒热湿燥哪一种体质类型,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都有很好的促进排痰,保护肺脏的作用。其组方中,川贝、枇杷叶、南沙参这一类寒凉药物,与法半夏、干姜这一类温热燥湿药物,在茯苓、甘草、五味子、桔梗等药物的调和下,形成了完美的平衡。这种平衡性,充分照顾到不同体质类型的人群,念慈庵枇杷膏的广泛流传,也正是因为这种广泛性。

当雾霾来袭,保护我们的呼吸道,其健康意义可不仅仅局限在呼吸道的保健上。这就又要说到铅、锌、砷、镉、铜这一类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成分,这些粒子,不仅能够直接入肺,更重要的是它们在人体内是有累积效应的。连“吸尘器”的垃圾袋,都要常常清理,更何况我们的肺呢。重金属粒子在人体内的积累,会大大提高我们细胞突变的几率,可能造成的健康威胁,很多慢性疾病和肿瘤,都与此有关。可见,小小的一口痰,吐出来的,很可能是多年后的重大健康危机。

雾霾凶猛,所以口罩又成了热销品,不过也有必要提醒关注健康的人们:PM2.5 ,之所以被称作可入肺颗粒物,是因为它们足够细小。一般的口罩,对于这些细小粒子而言,阻隔和过滤作用并不显着。想要真正屏蔽健康威胁,还是应该更加关注我们肺脏的自洁功能——尽量让自己把脏东西吐出来吧,因此吐点痰,不是罪过。只要随身携带纸巾,文明吐痰就好。(据《生活消费》)

9.关于雾霾的英语作文高中作文 篇九

Open the window, first usher in a burst of biting cold wind, followed by a noisy voice and noise of the noise. The first breath of the air, neither fresh nor refreshing, it is with a thick smell of tobacco and oil, but also mixed with a rotten smell, almost my throat, I violently cough, heavy To close the window. So disgusting, blame it! Sitting on the window, watching the crowd on the street, each of their own cover their tightly, like a strange cloth wrapped. Outside the window, it is a gray, milky white fog to all the objects are shrouded up. Everything seems to be soaked in milk.

Did not go out, so look, but also awkward, but also uncomfortable, I angrily pulled the curtains. In the past, we Nanjing, blue sky is not much, but it is not so bad to the point! Step by step degradation, step by step to fall, irresponsible to human, irresponsible life, irresponsible to do all the activities, how can not be punished! Now many people, including our government, are already aware of this, and the them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s already loud. But who really do it, and earnestly do it yourself Everyone wants others to do it, and on their own network open side. They thought it was hard to change. But I believe that as long as you do, there will be changes, it will be effective.

Haze, not a natural phenomenon, but entirely due to human hands caused by a very hars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te haze, hate haze, this is not appropriate. To curse, should curse human beings, is the human body so that the city was haze layers of the threat. Alas, who knows it, so that human beings in trouble, was actually human beings. Society forward,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can not be at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now, most of the real estate business regardless of the environment regardless, only catch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nly catch the efficiency, just to make money. The city is a large site, flying around the dust. So PM2.5 this dangerous substances continue to produce, continue to manufacture. Fog, haze, haze, haze became our life in the accompanying line of the rejection of the frequent visitors. People are part of the biological chain, not because of human and all the biological coexistence of nature, human beings do not personally destroyed the nature!

10.关于雾霾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分析 篇十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雾霾的发生也逐渐进入了大规模爆发期,全国多个省市已经陷入“霾伏”之中,不仅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还严重危及居民身心健康,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我国城市雾霾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关键词:雾霾;成因分析;防治措施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城市雾霾的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也在逐年上升,甚至最严重时雾霾面积已经占据了我国国土面积的1/4,中东部地区几乎全部沦陷在雾霾之中。受雾霾影响最大的当属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在春、冬季节最为显著,给市民生活及经济生产带来极大不便。所以,及时了解雾霾天气成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雾霾天气发生率,已经成了当前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一、雾霾形成主要原因

(一)自然原因

通常情况下,大范围的雾霾多发生在冷空气相对较弱,或是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范围内的空气一般为微风或静风。在雾霾天气出现时,空气中水分的含量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空气中颗粒物吸附与反应提供了平台,使得气态污染物进一步向液态污染物转化。并且,空气中颗粒物还容易成为凝结核促进雾霾发生,在两者共同作用下,雾霾便由此而生。

(二)气象原因

气象的极端产生也是导致雾霾发生的重要原因。长时间的低温或晴暖状态,会使得低海拔下的空气流几乎处于静止状态,空气难以流通,其中的污染物自然难以有效扩散,而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又在不断释放有毒颗粒与污染废气,导致低空中污染物含量不断增多。倘若在这时空气中湿度又进一步加大,空气中的颗粒和粉尘便会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一定化学反应,进而形成液体颗粒,当液体颗粒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会再次发生二次反应产生新污染源,从而造成雾霾天气发生。

(三)人为原因

导致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和气象原因外,更多的还是人为因素。一是城市排放的大量废弃物,大量私家车排放的汽车尾气和污染颗粒物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放至大气环境中,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空气能见度低;二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污染物,主要包括CO2、SO2、氮氧化合物、有毒颗粒及粉尘等,这些有害物质是导致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三是能源结构不合理,众所周知,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燃煤大国,能源结构单一,势必会产生大量的CO、CO2、SO2、碳氧化合、粉尘以及有毒颗粒物等,这些都是导致我国城市出现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

二、针对雾霾危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降低大气污染物质排放

雾霾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大气中的污染物,所以降低污染物排放是防治雾霾天气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一方面,是要控制工业生产污染物排放。对于造纸印刷产业、化学产业等工业中落后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及时淘汰,大力推进脱硫、脱硝、除尘等改造工程,降低排放物中CO2、SO2等含量。同时,加强对违规排放工业废水、废弃、废物现象的整治力度,建立科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另一方面,是要控制汽车数量,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量。针对私家车较多的城市,可采取单双号现行的方法来减少城市汽车行驶量,大力推广居民使用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或是行驶以天然气为主的燃气汽车或电动车。另外,还可以借助科技研发使用先进汽车污染物排放处理技术,对于不满足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汽车,应及时对其进行改造或淘汰,对汽车排放尾气中硫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一氧化碳等排放量制定严格标准进行控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

(二)改善城市能源使用结构

我国煤炭的大量燃烧也是造成雾霾发生的关键因素,由于煤炭能源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占据高达70%的比例,长此以往,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是必然的。而当务之急,便是要改善以煤电为主城市的能源使用结构,加大对天然气等健康能源的使用。因此,对于天然气等健康能源产业的发展,政府除了要在资金上加大投放力度外,还应在政策上予以扶持,比如可降低天然气价格,促使居民主动使用天然气等健康能源。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对新型能源科技开发的支持力度,推动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2]。

(三)加强低碳生活方式建设

低碳生活方式具体可从以下五方面入手:1.市民在出行时最好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可采用步行、电动车、自行车等方式,或是搭乘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尽量减少私家车的污染物排放量;2.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和粉尘,减少空气中污染物数量,从源头上降低雾霾发生几率;3.逢年过节或红白事宜时,尽量减少竹炮烟花的使用量,减少其在燃放中产生的空气污染;4.实施生态农业生产,推广秸秆还田,减少农作物秸秆燃烧;5.社会各界共同监督,一旦发现有对空气造成污染的行为,立即制止,或是拨打12369对污染行为进行举报,协助相关部门污染监管和治理。

(四)建立长效雾霾管理机制

针对当前雾霾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治理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大力监督工业企业及生产部门对制度的落实情况,确保治理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另外,环境监测部门还应密切监测城市环境变化,一旦发现情况便需在第一时间公布出来,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政府还可以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加入严重雾霾天气应急,重点做好对雾霾天气的监测分析,提高监测正确率,同时与环保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建立重度天气污染监测体系,并在第一时间采取预警措施。

三、结语

总而言之,雾霾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攻坚战,其污染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此,政府可以从降低大气污染物质排放、改善城市能源使用结构、加强低碳生活方式建设、建立长效雾霾质量机制四个方面加以防治,有效控制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发生,为子孙后代创设一个碧水蓝天的优质环境。

参考文献

11.对抗雾霾的饮食忠告 篇十一

靠饮食能清除雾霾的危害吗

经常会有人问:雾霾算是没法解决了,我们吃点什么才能清除它的危害呢?吃木耳、银耳还是吃猪血来“清肺”?中国人的思维当中,特别喜欢用吃来解决一切问题。其实,无论怎么吃都没法防住雾霾。食物毕竟是从嘴里进去,在小肠吸收,而PM2.5微粒是从鼻子里进去,在肺里沉积,这两条路完全不重合。

即便木耳中的多糖和猪血里的蛋白质能够结合粉尘微粒,也只能结合那些从嘴里进去的微粒;即便吃“润肺”食物后能够通过增加呼吸道表面黏液、促进纤毛运动等方式提升清除呼吸道中粉尘的能力,但也很难解决PM2.5那种难以清除的超细颗粒,因为它们是呼吸道自身力量无法排除的。至于肺泡里的粉尘微粒,它们就更加够不着了。

所以,经常吃点木耳、萝卜、百合之类的蔬菜、杂粮类食物,的确对健康有益无害,对调整炎症反应水平和改善肠道菌群或许能有帮助。但想简单地用某种食物来结合微尘、清除PM2.5颗粒,从而避免雾霾危害的想法,还是很不靠谱的。

换个角度对待雾霾

那么,难道说我们对雾霾就完全无能为力了?当然不是。我们不妨换个角度,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空气中的雾霾和水土污染,只是我们身体所面临的多重危害因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精神压力、坏情绪、晚睡熬夜、缺乏运动、食物营养不合理、烟酒过度、滥用处方药等很多有害健康的因素。虽然雾霾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但其他问题却是我们可以自己控制的。

遗憾的是,很多人会这样强词夺理:“雾霾还没有解决,我不抽烟有什么用?”“雾霾还没有解决,我健康生活有什么用?”“食品都污染了,我注意营养有什么用?”反过来想,如果其他各个方面都做得不错,能够合理营养,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心情愉快,只有污染这一个危险因素令人担心,总比好几个危险因素同时威胁健康强一点吧?就好比我们打仗的时候,只面临一个敌人,总比腹背受敌,甚至四面楚歌、被多个敌人包围要好一些吧?为什么我们对自己能管好的方面放任不管,只把眼睛盯在雾霾这一个方面呢?同样在污染的环境下生活,为什么有的人能健康长寿,活力十足,有的人就提前患上各种疾病,早早离开这个世界呢?

把健康观念调整好,就明白应当如何对付雾霾了。与其一味想拒污染于门外,不如想想如何预防污染的实际危害。按照目前的研究,空气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主要包括肺癌风险、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几方面。虽然空气污染是增加这些疾病风险的因素,但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雾霾一项。在雾霾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如果其他方面能够加强健康管理,特别是营养方面,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雾霾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研究证明,PM2.5这类微细颗粒物进入肺泡之后,很难被人体清除,它会引起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炎症反应水平。那么,在膳食当中,就应当注意适当多吃一些有利降低炎症反应、有利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的食物;考虑到空气中污染颗粒会伤害呼吸道,沉积在肺泡中,还要注意保证人体组织修复的能力,远离肺癌的各种风险因素;考虑到空气污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那么相关的其他饮食生活习惯更要进行调整。

有利于减轻雾霾损害的营养素

从目前的研究证据来看,有利于减轻雾霾损害的营养素,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

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 蔬果中的各种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都有抗氧化作用,它们能降低身体的氧化应激程度。如果原来吃蔬菜水果比较少,那么就试试每天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吧。尽量挑颜色比较浓重的品种,因为颜色深的蔬果往往抗氧化性也比较强,比如草莓、桑椹之类富含花青素的紫红色水果,在同样食量时的效果就比桃子、梨子之类强;此外,黄桃比白桃强,紫薯比白肉甘薯强。

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 ω-3脂肪酸(鱼油中的DHA,及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等)有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国外研究发现,在污染环境中的老年人增加ω-3脂肪酸之后,和没有增加的人相比,心血管方面的指标会有所改善。对于没有贫血问题的人来说,可以适当调整鱼和肉的比例,减少升高炎症反应的红肉(特别是牛羊肉),特别是少吃烟熏烧烤肉类(它们的氧化程度更高,且含致癌物),增加鱼类水产的比例。

富含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食物 胡萝卜、南瓜、芒果、木瓜等蔬果富含胡萝卜素,菠菜、苋菜、小油菜、芥蓝等深绿色的叶菜中富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有利于减少某些化学毒物的致突变作用,而胡萝卜素在身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有利于上皮组织(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睛的黏膜和皮肤等)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如果维生素A缺乏,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会下降,在雾霾环境中岂不是雪上加霜!按我国膳食指南的推荐,每天应当吃500克左右的深绿色叶菜,胡萝卜也宜常吃。

同时,橙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水果对预防肺癌等多种癌症有益,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既然雾霾的主要麻烦是造成肺癌风险上升,增加呼吸道炎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危险,那么所有帮助预防这些疾病的有益因素,都可以说成是“对抗雾霾”。所谓“多吃青菜可以对抗雾霾”的传说,可能就源自于这样的理论。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初步研究表明,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营养素能够减弱大气污染情况下的健康损害。比如被大气污染所困扰的哮喘儿童,在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摄入之后,通气量的下降程度会减轻一些。这就提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孩子所吃食物的营养质量,尽量从新鲜天然食物中获得保护。那些只有油、糖、淀粉,却缺乏各种维生素和保健成分的东西,比如甜饮料、膨化食品、饼干、油炸面点、淀粉小吃之类,是不值得常吃的。

同时还要提示,从食物中获得的健康因素和从提取分离的保健成分增补剂中获得健康因素,效果可能是有差异的,安全性也不同。食物是多种成分混合作用,安全性更高;而保健成分增补剂是单一因素作用,如果使用不当,有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并不建议人们为了抵抗雾霾而刻意服用大量抗氧化物质增补剂,或者大剂量维生素增补剂。我国所批准销售的复合维生素增补剂剂量较小,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但国外有些产品剂量很大,不建议长期使用。

说到底,在环境污染没法短期解决,同时又无法移居他处的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加强培养自身的健康生活习惯,使自已在污染环境中的抵抗能力更强一些,活得更有质量一些。

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中国食品科技协会营养支持委员会理事,中国酒店协会美食营养顾问,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营养膳食推广工程专家顾问团顾问。

12.关于雾霾的论文 篇十二

2012年冬,雾霾肆虐中国北京和中东部地区上空,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污染之重,对人民健康,经济政治及社会心理影响之大,震惊了国人,震惊了世界。工业革命之都伦敦百年前的迷雾重现于北京上空,因此研究中国雾霾的产生机理及应对策略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1 雾霾的产生机理

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和排放到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导致有毒雾霾。1873年12月7-13日,一场雾霾笼罩伦敦,造成千余人死亡;1952年12月5-9日及其后两个月里,又夺走了1.2万人的生命。还有1930年比利时的马斯河谷,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等,都曾震惊过世界。但与中国2012伞冬的雾霾相比,统统相形见拙了。没有化石能源就没有工业文明,如过量使用,对社会机体的种种伤害也会接踵而来。

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1980、1990、2000、2010这4年,能源消费量依次是6×108 t、10×108 t、15×108t和32×108t标煤,确是“能源消费”过急过量了。先是煤炭产地和火电厂周边的污染;再是SO2积聚西南,形成面积1.2×106 km2的酸雨区,跻身于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再则是CO2排放量猛增,2007年占到世界总排放量1/5,居世界之首;现在又出现一种新病——工业雾霾,这种由燃煤粉尘和汽车尾气大量积聚而引发的环境病,面积已达1.4×106km2。

气候变暖是全球性和长期的,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和世界各国的减排行动;雾霾则是区域性和短时段的,雾霾治理只能靠自己,谁也指望不上。当前最重要的莫过于能源安全隐患。60%的石油和30%的天然气靠进口,四面买油气,四面有楚歌。据统计,平均每天有多于7×105t石油要进到中国,而美国军舰在马六甲、印度军舰在印度洋、菲越在南海闹事、钓鱼岛形势吃紧,好不容易在缅甸建了一条陆上油气管道,奥巴马、麻生太郎立即访缅,这些都是与中国进口油气有关的。

中国雾霾是近几年全国煤炭消费和汽车增量井喷式发展的直接结果。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报告,2005年和2010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分别是2.35×109t和3.24×109t,即每年新增1.8×108t。201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已占到全球消费总量的48.3%,即世界一半的煤炭是在中国烧掉的,当然,全球一半的燃煤粉尘也留在了中国,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再看汽车,2005年和2011年全国汽车生产量分别是570万辆和1 827万辆,即每年增加200万辆;民用汽车拥有量分别是3 160万辆和9 356万辆,即每年增加1 032万辆,主要集中在城市。

中国有一种“富煤情结”,一缺电就想挖煤。以年新增1.8×108 t的速度“竭泽而煤”,煤再多也禁不起这样速度的挖采。按1950年中国煤炭的储量和开采量之比,可供开采3816年,可谓万世无忧;到2000年只够开采88年,2007年就只够开采45年了。中国人应当像扬弃“地大物博”一样地扬弃“中国富煤”的过时概念,否则贻害无穷。

燃煤是温室气体排放首犯,导致工业雾霾的元凶,如果近视采煤对当地生态环境之破坏更是触目惊心。煤是用水换来的,中国的14大煤炭基地和“十二五”的13个煤电基地,除云南、贵州外,全部集中在极端缺水的西北以及北方冀鲁豫地区。“十二五”期末的2015年[1],煤电基地需用水9.975×109 m3,即3倍于宁夏自治区全区1年的引黄灌溉水量。“竭泽而煤”的同时,也带来了灌溉农田减少、草场退化沙化、沙尘暴加剧、黄河断流等生态灾难。

用煤不减,环保无望。“煤概念”不改,祸国殃民;“竭泽而煤”的结果是,用光子孙煤炭,传下肮脏中国。

2 雾霾的治理

通过煤的清洁燃烧与除尘、提高汽车燃料品质和效率等措施可以减少排放物,是必要的,但是根本性治理在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先行工业化国家早期也是煤炭独大,20世纪开始大力发展石油与天然气发电、水电与核电,使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降到了30%以下。随着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20世纪90年代的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化石能源资源的渐趋枯竭,凭借可再生和清洁两大优势的可再生能源于20世纪后期兴起了,逐渐担起替代化石能源和世界能源转型大任,这已是世界大势了。

除传统的水能外,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中,一马当先的是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主要是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业剩余物、加工业的有机废水废渣、城市的污水污泥,以及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的能源植物等所有的有机物质。能源产品有固态的直燃发电和成型燃料,液态的乙醇和生物柴油,气态的沼气和裂解气等。另外,它是唯一能大规模替代车用化石燃料的可再生清洁能源,非核能、水能、风能等所可比拟。

2005年美国能源部提交国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生物质已经开始对美国的能源做出贡献,2003年提供了1.0×108 t标煤能量,占美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超过水电而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来源。2003年,瑞典生物质能的工业用途达1.23×1011kWh,分别是天然气和煤炭的12.3倍和4.5倍;生物质供热发电1.03×1011 kWh,占全国供热能源消费总量的71.6%。生物质能已是当今排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全球第四大能源。

美欧新一代车用燃料主要不是电力而是生物燃料。到2020年,美国车用燃料中生物燃料将占20%,欧盟占10%。车用生物燃料的一个重要效应是尾气排放远低于柴油和汽油,瑞典以乙醇和沼气提纯的生物天然气作为车用燃料,可减排90%的尾气颗粒物和CO2。2010,年斯德哥尔摩城区公交车全部使用生物乙醇和沼气提纯的生物天然气,减排了11.45 t颗粒物、114.5 tNOx和4.58×104 t CO2,该市空气质量可经常保持在PM2.5颗粒在10μg/m3左右水平。

风能和太阳能是近几年兴起的,但一定要在具备风力发电场、日辐射度等资源条件的地方才能发展,产品主要是电力,是替代煤电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

21世纪是化石能源逐渐向可再生清洁能源转型的世纪。

3 中国中东部地区雾霾治理的应对策略

中东部约1.4×106 km2的雾霾区,正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与汽车消费增速最大的地区。

美国煤炭储量世界第一,国土面积与中国相仿,年消费煤炭1.1×109t,而面积仅为1/50的京津冀鲁豫地区的年煤炭消费量是1.0×109t,加以有燕山和太行山环绕阻隔,怎能不产生雾霾。

本地区除压减高煤耗企业和提高能效外,还存在以下情况:1)不可能以石油和天然气大规模替代煤炭;2)地区水电资源开发殆尽;3)因地处政治经济中心和人口密集而核电发展受限;4)除海上风电外,陆上风电与太阳能发电潜力极小。这里每年6月自南而北露地焚烧掉的小麦秸秆和秋天焚烧掉的玉米秸秆就有多于1.0×108 t,既是资源浪费,又造成夏秋两季雾霾,如能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可相当于2个三峡电站每年所发的电力。建议制订一个以作物秸秆和林业剩余物为原料的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与成型燃料供热的“减霾压煤”计划。

我国生物质发电技术成熟,装机容量已达5.5×107kW,多在此地区,可顺势加大其推进力度,减少煤电。此外,这里的数十万个中小燃煤供热锅炉,是难以清洁燃烧的排放散户大户,城市雾霾颗粒的主要贡献者,生物质成型燃料是最佳替代能源形式。吉林辉南宏日新能源公司自吉林到山东已实现了高于1.0×106 m2供热面积,全国成型燃料年产约3.0×106t。

又如利用环渤海地区约200万亩盐碱地种植甜高粱等能源植物,可具年产6.0×105t乙醇和1.0×108 m3车用生物天然气的潜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清华大学的甜高粱连续固体发酵生产乙醇技术(ASSF技术)将会有效推动我国非粮乙醇燃料发展。

此外,本地区还有大量养殖业、加工业和城市的有机废弃物可用于转化生物质能源。

4 北京地区雾霾的治理措施

雾霾对北京人和住在北京的外国人的心理伤害太大,有人说这个吞噬人们健康与心灵的恶魔20年也驱走不了;有人想逃离首都,影响很大。

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京津冀雾霾天气产生过程的最新研究,2013年1月北京地区的雾霾形成中,机动车是城市PM2.5颗粒的最大来源,约为1/4;其次是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1/5。

为降低PM2.5,北京已经启动“压煤”“换车”“降尘”计划。因占首都之利,将部分用煤大户外迁到天津等周边地区,并以“特供”的天然气替代煤炭发电与锅炉供热,将煤炭消费量压减到2012年的2.635×107t,进而压减到2015年的1.5×107t。但是,天津的煤炭消费量是7.0×107 t,河北3.0×108 t、河南2.0×108 t、山东4.0×108t,北京与其周边地区能有雾霾“隔火墙”而独善其身吗?因此还需如上所述,周边地区的燃煤排放量也要降下来。

换电动车可行吗?当前中国80%以上的电力是煤电,两份煤能量才能换一份电能量,CO2与粉尘的排放当然也是双倍的,仍会以雾霾等形式部分回流到城里,岂非是“掩耳盗铃”和“自欺欺人”之举吗?除非是用清洁燃料发电。何妨制订一个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让北京一半以上的汽车,首先是公交车,换用乙醇和生物天然气,必见大效。这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士首都伯尔尼,巴西最大城市和工业中心圣保罗已是屡试不爽了,北京何妨一试。

北京德清源和山东民和与两大养鸡场以鸡粪为原料生产沼气和发电上网供电已有5年,德清源的大型养殖场沼气发电技术去年转让美国,项目金额17亿美元。如将用于发电的沼气净化压缩为甲烷含量在95%以上的生物燃气即可作为车用,广西南宁市数百辆出租车近两年用的就是这种燃料,很受欢迎。车用生物天然气的资源和技术潜力很大。

燃料乙醇可以抓紧在环渤海及其他边际性土地建设“绿色油田”,近期不妨先从巴西进口乙醇救急,反正石油也是进口的。

北京在不长时间实现汽车燃料转型并不难,关键在于观念与决策。可以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集思广益。

“九五”期间就提出了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要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十多年过去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没有改善,煤炭消费量与油气进口量反而成倍激增。2008年出台了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可惜刚一出台就自上而下地刮起一阵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的旋风。发展风能太阳能本是好事,可惜采取了拔苗助长,盲目冒进政策,仅两三年就全线崩溃,损失数千亿元之钜。

中国是个生物质资源的大国富国,年可开采量1.171×109t标煤,是水能的2倍和风能的3.5倍[2],且生物质原料富集区紧接产品市场,集中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中东部与南方,不存在长途输送与调峰问题。且生物质能源技术成熟,可与农业现代化、绿色城市化、生态环保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油气对外依存度等协同推进,其综合和长远效益之巨可想而知。

生物质能源在许多国家发展得很好,唯独在急切需要和既不缺资源,又不缺技术的中国却不受待见,存在诸多误解与偏见。

(1)怕影响粮食安全。中国有那么丰富和多样的农林牧业,加工业和城市的有机废弃物资源,为什么非要扯到粮食上去呢?这不是用一个本不存在的事实去吓唬自己,扼杀一件于国于民有利的好事吗?何以对不顾生态灾难的,在西北“竭泽而煤”的“十二五”煤电计划能轻易获得批准,而发展生物质能源就这般困难。

(2)生物质原料分散不好收集,难道摆在地面上的东西会比埋在几百几千米以下的东西更难收集吗?

(3)作物秸秆不收集不值钱,一收集就涨价,这本是按市场规律和做好市场管理的事,农民也该拿到他们应得的一份利益。

(4)和农民不好打交道,难道比在苏丹开发油气田、在缅甸铺设油气管道、与俄罗斯讨价还价更困难吗?

5 结语

生物质能源“十一五”计划的多项指标完成的还不够理想。为此,作者曾提出过不少意见和建议,如“实行国家能源独立自主战略,加大改善能源结构力度”“将发展以生物质能源为主体的可再生能源作为国家重要能源战略”“用20年时间建设我国本土的绿色煤田、绿色油田和绿色气田”“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战略重点是油和气”“液体生物燃料近期以发展1.5代燃料乙醇为主”等。希望新一届政府先“微改革”一下,在技术性较强和意见有争议问题的决策上建立一个听取意见的机制。如能以生物质能源为试点,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编注:本文对原文有删减。)

摘要: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和排放到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导致有毒雾霾。分析了2012年冬中国北京和中东部雾霾产生的原因和机理,阐述了治理雾霾必须从治理能源入手的观点,并提出了中国中东部地区雾霾治理的应对策略和北京地区雾霾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中国,雾霾,产生机理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12.

13.雾霾的作文400字 雾霾快走 篇十三

但是这不是雾,妈妈告诉我这是雾霾,雾霾形成的主原因是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由于空气不流动造成了空气中的小颗粒聚集漂浮浮空气中。还有可能是:灰尘太多,湿度很低,汽车多的因素・・・・・・都有可能带来危险的雾霾。

雾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要的危机呢?

原来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所以要小心雾霾。

我在想:如果每天都是雾霾天气,将会给交通、出行带来许多不便,每天都堵着车,一辆接着一辆。如果每天都有这么多的车,那就会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拥挤在马路上,造成更大的堵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买菜不方便,送孩子上学不方便,还有许多的意外发生,你再想想如果每天都有雾霾我们要戴着口罩那是多么麻烦啊!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做

出一点贡献,低碳生活、爱护环境,我们这个城市才会恢复清新。

14.关于雾霾的论文 篇十四

关键词:低空逆温,接地逆温,悬浮逆温,雾霾

1 引言

在对流层大气中, 一般情况下, 气温是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 上下空气对流, 低层水汽、粉尘和污染物易于向上扩散。然而, 一旦出现逆温, 即在某一高度层, 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就表示大气层结是稳定的。尤其在大气边界层中, 大气层结状况直接影响空气中污染物质的扩散与传输。因此, 开展对郑州地区大气边界层的特征分析, 做好雾、霾天气的预报预警, 对提高全市人民生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2 资料来源

采用郑州探空气象站 (57083) 观测资料, 根据国家气象局《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进行取值。选取的资料时段为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逐日07时、19时两次施放的GFE (L) 1型二次测风雷达资料。利用L波段 (Ⅰ型) 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数据处理软件 (V3.00) 对资料进行处理, 可以得到逐日07时、19时两个时次的逆温资料, 包括逆温层气压、高度、厚度、气温、湿度、露点、T-Td、强度、风向、风速等要素。本文仅对底高在2 000m以下的逆温层出现频率、高度、厚度、强度进行统计分析, 较全面地反映出了郑州市低空逆温状况, 并且结合郑州国家气候基准站对应年份的雾霾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初步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3 逆温特征

从地面到海拔2 000m, 逆温往往出现的不只一层, 而是分2-3个层次, 冬季的早晨甚至出现4层。低空逆温按底高不同分为两种:连接到地面的逆温为接地逆温, 从空中某一个高度开始的逆温为悬浮逆温。

3.1 出现频率

统计郑州1827个日数的探空资料发现, 出现低空逆温的频率早上比晚上高, 07时达67%, 19时达46%。

统计各月、季的出现频率, 如图1和图2, 郑州市全年均有低空逆温出现, 夏季6-8月出现频率最低, 均低于50%, 其余各月均大于60%, 10月至次年2月均大于80%, 秋冬季大于春夏季。全年呈“U”字形分布。其中07时最低频率出现在7月, 为37%, 19时最低频率出现在6月, 为14%。

分类统计, 07时的接地逆温出现频率冬半年高于夏半年, 19时只有秋季的接地逆温是多于悬浮逆温的。说明秋季日落后温度下降很快, 能够迅速在低空形成接地逆温。

3.2 厚度和底高

逆温层厚度是表征逆温强度的一个特征量, 接地逆温层厚度、悬浮逆温层厚度都反映了逆温层的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强度[1]。

郑州逆温层厚度的统计结果表明, 接地逆温07时年平均厚度为326m, 11月份最厚为430m, 6月份最薄为219m;19时年平均厚度为129m, 4月份最厚为190m, 6月份最薄为68m。接地逆温厚度全年均为07时大于19时。从季节变化看, 07时的季节差异较大:冬季最厚, 春秋次之, 夏季最薄;19时也遵从这个规律, 但月、季之间的差值小于07时。

悬浮逆温07时年平均厚度为340m, 1月份最厚为548m, 7月份最薄为243m;19时年平均厚度为324m, 1月份最厚为458m, 7月份最薄为202m。从逐月变化来看, 07时的底高和厚度都是冬高夏低, 而19时随季节变化不大 (如图3) 。

3.3 逆温强度

逆温强度是大气层结稳定度的重要指标, 定义为在逆温层内每升高100m温度的递增值 (℃/100m) [2]。

郑州逆温强度的统计结果表明, 接地逆温07时年平均强度为1.5℃/100m, 最强8.3℃/100m, 出现在2月份。19时年平均强度为2.5℃/100m, 最强12.3℃/100m, 出现在3月份。无论年平均值还是极值, 19时的逆温强度都要高于07时。从逐月变化来看, 07时的逆温强度10月份至次年2月份最强, 夏季最弱。19时是初春和夏末秋初最强, 4、5月份最弱。悬浮逆温强度早晚随季节变化都不大 (如图4) 。

4 雾、霾的分布特征

雾、轻雾或霾都是由大气能见度决定的, 郑州国家气候基准站的观测标准是:当空气中相对湿度<60%,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 并且能判断是由大量细微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视程障碍现象, 称为霾。相对湿度≥80%时, 雾的能见度<1.0km, 轻雾的能见度为1.0km≤R<10.0km。

统计2008至2012的资料发现, 5年间共出现大雾72天, 轻雾或霾1104天, 超过一半的天数都是在雾霾笼罩之下。其中, 大雾日主要集中在9、10和12月, 1月和6月最少, 都只有1天。轻雾或霾则集中在7至10月份, 7、8月份最多, 都超过130天, 其中2011年7月为31天, 8月为30天, 几乎整月不见晴好天气。这是因为这个时段由副热带高压控制, 雨水多, 地面水汽在早上积聚在近地表层, 使空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km, 一般日出后能见度会逐渐增大, 雾霾消失。

综合上文有关逆温特征的分析, 可以看出, 大雾的分布特征基本与接地逆温的出现频率、厚度和逆温强度相一致。

5 结论

郑州市全年均有低空逆温出现, 夏季出现频率最低, 10至次年2月最高;接地逆温的平均厚度07时远高于19时, 冬季最厚, 夏季最薄;接地逆温强度07时小于19时, 10至次年2月最强, 夏季最弱;大雾主要出现在9至12月, 与低空逆温特征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夏恒霞.北京城区逆温气象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J].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4, 6 (2) :63-68.

15.走入雾霾的电视剧 篇十五

我们的娱乐环境为什么雾霾四起?我们的电视剧凭什么要走进这雾霾之中?被这雾霾伤害的电视剧都患了些什么病?这些才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事情。

一、雾霾的形成:高得离谱的制作成本成了超标的PM2.5。

自2010年起,因拍摄电视剧拖欠债务5000余万元,中影集团联合影视有限公司被债权人中国电影集团申请破产清算开始,中国的电视剧就已经开始为雾霾的生成聚集杂质。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连生当年就表示,电视剧制作成本的增加是高风险的直接诱因,而制作成本主要体现在演员片酬上。他算了一笔账,一部40集的电视剧,哪怕只请一位30万元/集的一线明星,付给这位明星的片酬就得10130多万元。记住,这仅仅还是三年前的片酬。到了2012年,导演单联全感慨地说:“当时拍《丑娘》才花费不到1000万元,拍‘老爹’不到2000万元,到了‘丈母娘,就2000多万元了。涨幅全在演员身上,别的几乎一分钱没涨。”由此带来编剧穷,其他制作条件很差,好剧本少,剧就很难拍出精品。倘若我们将持续上涨的高片酬看做是越来越浓的雾,这雾就给各类不良创作行为形成的霾提供了聚到一起的基础。

二、雾霾的浓度:剧时代的畅想让大家一哄而上杂质丛生。

2011年以来的电视台娱乐综艺节目比较低速,许多卫视把目光盯上了电视剧市场。不少电视台新开电视剧频道,到横店拍戏的剧组都排起了队,一个演员在横店可以同时串好几个剧组,足见其中的繁荣景象。然而,剧多了不仅未必能出精品,有些剧组费了不少力气连播出的资格都沾不上。知名影视投资人高军早在2010年就透露,当时中国每年生产20000集电视剧,只有8000集能与观众见面,其余12000集全部烂在仓库里。以无限的拍劇空间,在有限的播出时间里竞争,再加上需要通过审批一关,如此亏本的现象在影视圈里一直弥漫到今天,完全成了让圈里喘不上气的高浓度的PM2.5。

三、雾霾的伤害:抄袭跟风、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堪比流感横行。

尽管在所谓的剧时代诱惑下,无数的人都钻进了这个进口大出口小的洞洞。但只要有钻出来的,就成了别人的模板,从而群起效仿甚至是抄袭。当发现用双胞胎当卧底故事更神奇,结果2012年的电视剧里屡屡出现双胞胎。当发现抗日题材的剧容易通过审批,结果观众们几乎是看了一整年的抗战剧。当发现民国时期的剧中人物关系比较复杂容易造悬念,结果许多剧把一家子里有共产党、国民党、山匪、民团的人物凑到一起。特别是当谍战剧自2010年火起来后温度一直未减,结果在2012年中,我们的耳朵里便被塞满了“军统”、“摩斯密码”、“内鬼”这些时下到哪都听不到的词汇。看够了国民党军队的军装,也看够了那么多女扮男装;看够了美式特战队的装备,看够了狙击枪枪口射出的子弹慢慢地飞,一直飞到某个人的脑门上……当观众看腻了,听腻了,你还没演就被观众猜出你想干什么的时候,还能谈什么艺术创作的感染力?都知道人在雾霾下最容易出现流感,雾霾下的电视剧早已经患上了流感,一样的咳嗽,一样的大喘气,一样的流鼻涕。

当然,2012年还是有个别电视剧戴上了口罩,没被雾霾过度伤害,比如故事结构和主创都还算成功的《悬崖》,比如角度奇特的《火蓝刀锋》。比如在制作方面堪称精良的《甄嬛传》。

如同时下的天气一样,今年开年播出的一些电视剧似乎仍然没有脱离雾霾的笼罩,经典的剧没有出现,也没有达到2012年开年剧《悬崖》那样的收视效果。因为造成电视业PM2.5超标的排放量依然存在:制作成本持续上涨,注水剧依然不少,压仓剧越来越多,编剧待遇仍然很低,以拍剧为幌子私下洗钱的事情还在发生。再加上文艺批评之风很少刮来,我们的创作环境就不会得到净化。

记得在博客中遇到一些博友都自称原来是电视剧迷,现在已经不爱看剧了,为什么?相信谁都明白。但在社会文化整体发展倍受党和国家重视的前提下,我们也相信雾霾不可能永远笼罩在我们身旁,可怕的是,当雾霾散去时,有些人已经转成了慢性病,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倘若如此,霾就成了你心肺中的PM2.5。

上一篇:管理类的文章下一篇:运输装卸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