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共12篇)
1.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篇一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文为略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主题。
3、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
4、理解作者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主题。
2、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
3、理解作者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
五、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节日,即国际儿童节。现在,我们每年都要庆祝这个节日。
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同时,我们无法忘记,在第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的一个小城里,一天之内,有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孩子们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而回应他们的却是冰冷的枪声。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回顾那段惨痛的历史。
(二)作者介绍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1949年去台湾,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赴美定居,代表作《台湾轶事》。聂华苓的作品以深邃的历史感表现现代中国的沧桑变化,抒写台湾中下层人们的乡愁和海外浪子的悲歌。创作坚持“溶传统于现代,溶西方于中国”的艺术追求。
(三)背景介绍
1922年,意大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专政。法西斯成为独裁和暴力的代名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意大利、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是三个典型的法西斯国家。
法西斯国家把战争强加给许多国家,同时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他们毁坏城市村庄,掠夺财物和艺术品,强迫被占领国家的人民服劳役、做苦工,用活人进行医学或化学武器的实验。他们大批屠杀和平居民,实行民族绝灭政策。德国法西斯用释放毒气、枪杀、活埋等各种方法杀害被侵占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他们的血腥暴行灭绝人性。
(四)解决生字词拼音及重点字词意义
肃穆
荒谬
憧憬
呵护
杀戮
悼念
屹立
蜿蜒
恍惚
明赫白
聂华苓
穷形尽相
灭绝人性
凄风苦雨
荒谬
肃穆
(五)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988年,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悼念活动。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着重再现了被残杀者的心灵,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
2、课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哪几个部分?给课文各部分取上小标题。(1、来到纪念地;
2、看纪念演出
3、参加座谈会
4、参观纪念馆)作者一行来到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纪念活动:
第一部分写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借莫马之口,诉说当年大屠杀的惨状;写亲眼所见,写南斯拉夫人民冒雨参加盛大的纪念活动。
第二部分具体记叙这次纪念活动,记述朗诵、合唱、歌剧等等演出活动。
第三部分记述作家的座谈。
第四部分是写参观纪念馆,从摘录的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可以看出。
(五)研读课文
1、探究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1)课文开头的引文说:“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为什么既说是沉重的记忆,又是美丽的记忆?
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一天之内,纳粹杀死7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孩子,鲜血染红了三百五十英亩土地,被残杀者临死前的哀号仿佛就在我们耳畔回响。大屠杀是惨绝人寰的,历史是沉重的,记忆也是沉重的。
面对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却不向刽子手乞怜,表现出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丽的。(①孩子们从课堂里被抓走,老师和学生惨遭屠杀,这是沉重的;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面对敌人的枪口,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这是美丽的。②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每年的10月21日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都到这来纪念死难的人们,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这是美丽的)(2)文中说到:“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如何理解?
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还来到了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人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是无比荒谬的。
(3)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联系到文章写的是血腥的屠杀,作者却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的用意)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孩子们的生命才起步,他们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们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4)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为什么称他为“日本人”,不说“日本作家”? 日本作家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他在自私地狡辩。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说“日本人”,表明了作者对他的鄙弃。许多人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人们对日本人的反感和唾弃。
(5)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情感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所以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
2、齐读课文第四部分,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引导明确:
一方面,是罪恶的枪声,是血腥的屠杀,另一方面,是孩子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亲切呼唤,正是罪恶的战争,破坏了一切美好的生活和情感。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表现了无辜的平民在面临死亡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倾吐心声和愿望,没有人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个工人要“孩子们为父报仇”。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
3、面对历史,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联系南京大屠杀(观看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简短视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明确:
我国在抗日期间,同样遭受了苦难,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我国人民,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段历史是沉重的;我国人民不忘记历史,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也是美丽的。“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七)布置作业
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提示:大家回顾安格尔的话。要区别侵略与被侵略。抓住关键,这个日本人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言论的实质是什么,危害是什么?)
拓展阅读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
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押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身边。人们知道,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当小女孩问大人们她的妈妈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回来时,大人们沉默着流泪了。后来他们就骗小女孩说,你的妈妈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
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她的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风一样在阴沉的集中营吹拂。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希望看到妈妈从远处走来。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一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将她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刑场。刑场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他们将一起被活活埋葬在这里。面对死亡,人们在恐惧中发不出任何声音。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忍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我了。” „„
2.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篇二
关键词:阅读教学,提问,深入思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捕捉一些有价值的细节,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捕捉动态生成的火花。
在课堂教学开始前, 教师的所有提问都是预设性的, 当课堂教学展开时, 只有转化为生成性的提问, 才可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在课堂实践中, 教师应多研究学生, 多倾听多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通过观察和倾听辨别出学生的悟性和理解力, 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 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 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 补充哪些有关作品的背景性知识。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 教师的参与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理解进一步深化。
我在教授《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深有感触。我原先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首先引领学生阅读文本, 概括全文的四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看题记, 在萨特的那段文字中讨论重点语句:“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沉重”和“美丽”分别指什么记忆内容?接着提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最后品味课文的语言。
在讲到“沉重记忆”的时候, 学生找到了第四部分写到的那些被残杀的人临死前留下的片纸只字。这时有一个同学突然问:“第一个孩子鲁比沙留下的那句话好像是不完整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之前在备课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过, 但是我立刻发现这是一个极好的问题, 很能激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于是, 我顺势问大家:“‘亲爱的爸爸妈妈最后一次了’这句话没有说完整, 你能帮这个孩子把话说完整么?”同学们立刻讨论起来, 说完整的句子应该是“亲爱的爸爸妈妈, 这是我最后一次呼唤你们了”。我继续问:“仅仅是这么一句话, 鲁比沙为什么都没有能够写完整呢?”同学们陷入了思考之中。有的说:“因为他面对死亡万分惊恐, 所以无法将话语写得更完整。”我就提醒大家:“为什么作者一上来就选取这样一则不完整的留言给读者们看呢?换成一则完整的遗言不行么?”学生展开讨论, 得出的结论是:“不完整的更好。因为这样让我们更为真实地感受到孩子在面对死亡时恐惧的心理, 从而更能体现出纳粹的残忍, 战争的残酷。这样使文章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接下来, 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列举这么多当时被残杀的人们的临终遗言呢?这些片纸只字之间有没有什么共性的东西?”
首先是留下这些遗言的人们的身份。他们是学生、工作、木匠和牧师, 表面上看似乎年龄、身份都各不相同, 实际上是克拉库耶伐次最普通的老百性。正如前文所说:“他们杀孩子、老师, 也杀牧师、工作、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其次是遗言的内容, 主要都是表达了亲人的无限依恋和不舍之情。有的是孩子对父母, 有的是父亲对孩子, 还有丈夫对妻子, 以及对自己的所有亲人。还有的表现了对生命的渴望, 如:“给我们送饭来, 也要工装裤和毯子。”“我的儿子没有爸爸也要快乐。”有的直接表达了对残忍的刽子手的仇恨:“孩子们为父报仇。”
最后是遗言的语言表达。有的句子是很不连贯的有的则是不完整的, 还有的也许不通顺。这个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 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让学生们仔细读每一条遗言, 这些应该算是“惊心动魄的语言”, 从中一定能获得许多对战争的直接体验。
第二中学六年级的学生巴法尔留下的遗言最多, 但是写得最不连贯:“爸爸, 我和米索在旧军营里。给我们送饭来, 也要工装裤和毯子。送点果酱来爸爸去找校长假若有用送点东西给我们吃吧。姨妈彼得舅舅也在这儿。给他送三包烟还要些纸。”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一家中有不少成员已经被纳粹关起来了, 这个可怜的孩子也许还并不清楚自己即将面对被屠杀的命运。在遗言中甚至还能感受到他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明天的渴望, 而这样的孩子正是纳粹要灭种的对象。
其中一个生还的工人包季达, 写的内容和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鲁比沙的遗言一样, 也是不完整的:“亲爱的包瑞卡好好照顾美莎给她找个好丈夫问爸爸好请他也找爱你的包季达。”读来令人心酸, 临死之前, 对妻子、女儿和父亲的款款深情就在这片纸只字中显露无遗。他既是一位伤心的丈夫, 又是一位心碎的父亲, 更是一个无助的儿子, 而他就是纳粹要灭种的对象。
从这些选取的遗言中, 我们不难看出, 不仅是孩子们, 即便是成年人面对屠戮时, 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杀戮的时刻, 有多少人可以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呢?有的人是为了捍卫自己的理想、保卫自己的民族而慷慨赴死, 他们走上战场保卫家园, 认为自己即使牺牲也是死得其所。而那些被残杀的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都是些手无寸铁的百性, 是被无缘无故卷入战争之中的。只是因为纳粹的荒谬“人种”藉由, 这些纯朴的普通市民就要在一天内被血腥屠戮。离开了平常的日子、幸福的生活、爱你的亲人, 这一切的一切谁能承受得了呢?所以作家选择了这几条句子甚至不通的遗言, 就是为了给我们带来一种精神上的震撼。纳粹的残忍、战争的惨绝人寰在这一刻尽显出来。这种面对死亡的真实令人动容。
最后, 我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思考:“为什么要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学生的回答令我欣喜。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是300个孩子发出的最后一声呼唤。”“如果让你将这声呼唤延伸下去, 设想一下孩子们想说些什么呢?”“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爱你们!我不想和你们分开, 让我们永远在一起, 让这个世界不再有战争……”原来主题就是隐含在题目之中的, 这最后一次撕心裂肺的呼喊, 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眷恋, 催人泪下, 震撼人心。
这节课正是因为有了这位同学的精彩提问, 才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学生们在不知不觉间就走进了文本的深处, 与作者进行了一番心灵的交流。我在这节课中收获颇大, 上完课后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 进行了二次备课, 将学生提出的好问题补在了教案之中。
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只重视自己在课堂中如何向学生提出问题, 大多数学生没有时间提问题, 有的也不会提问题, 更不敢提问题。有时教师会特意安排学生质疑的环节, 但对学生的问题却不管不问, 又完全按照自己的预设去上课了。或者说:“同学们的问题都很好, 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再也没有过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理应鼓励学生质疑探究, 提出问题, 对学生的提问一定要善待。
这也正符合袁振国先生在《教育新理念》中提出的:“改变‘去问题’的教学思维方式, 树立新的‘留问题’的观念。灵活把握课堂教学的前提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因此教师的介入一定要及时、恰当、充分, 不能越俎代庖, 代为深究, 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
3.亲爱的爸爸妈妈 篇三
我明白过去这些年对我们来说绝不容易。我想你们可以说1991年4月的一个早晨切切实实地让我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变。你们那天害怕吗?当听到医生说我活不过两岁半时你们是什么感觉?或者,当得知我患了某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而当时又无人真正了解这种病时,你们又是什么心情?我甚至无法开始去想象这件事带给你们的痛苦有多深。你们不得不去经历这些,我真的很抱歉。但你们看,现在事情变得多么美好,就像一个奇迹。尽管我人生之路的最初是那么痛苦和不可预知,但我不会让疾病主宰我的命运。
我都记不清我们的生活经历过多少次考验了,但是从没有哪种难关是我们闯不过去的。这就是我们共享的亲情之美所在。我们一直是一个团队,永远都是;我们曾克服了生活丢给我们的每一个困难,并肩作战。因为这些,我必须说一声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一直在黑暗中做我的指路明灯。谢谢你们在我质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击退一场又一场苦难和疾病时,拥着我度过每一个流泪而徘徊的时刻。谢谢你们做了你们能做的一切,给予我太多太多,远超我所应得。谢谢你们让我拥有尽可能最充实的人生。
请相信我说的这句话——如果不是你们无条件地给予我永恒的爱和支持,我将不会走到今天。我在过去23年里取得的成功完全归功于你们的努力——是你们一直赋予我展翅翱翔的勇气和动力。你们教我追求梦想要无所畏惧。在我脆弱的时候,你们赋予我力量。你们总是无私地将我的需求置于你们自己的需求之前,是你们让我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不断茁壮成长。尽管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太多的困难,但是我们拥有彼此,我这辈子别无所求。
爸爸妈妈,在这一天即将结束,我迷迷糊糊入睡之际,我想我的生命中能拥有你们,我简直幸运得不可思议。每一天,我都感谢上帝赐予我的福分。我感谢他赐予我一个兄弟,赐予我健康,更重要的是,赐予我你们两个。我知道事情看上去可能并不是一直如此,尤其是当我陷入那些可怕的坏情绪中时。那只是因为有时候我让身体中的恶魔占了上风,变得倾向于自我封闭。就像我以前说过的,我还没有真正找到管理自己情绪的有效方法。但对于我曾一次次对你们发泄怒火和挫败情绪的行为,我负有全部的责任。所以,请你们原谅我。我想我这么做时一定不会令人开心,但请答应我,你们会永远记得我本意是好的。因为我爱你们。而且,我希望我在这封信里对你们说的话能够真切地表达出我的本意。
永远爱你们,
你们的宝贝女儿 200383.png
1.go off at a tangent: 突然偏离正题。tangent [?t?nd??nt] n. 突兀的转向;离题
2.grievous [?ɡri?v?s] adj. 使人痛苦的;令人悲伤的
3.be about to: 将要做某事
4.throw a curve ball at sb.: 给某人设置困难(或障碍)让某人惊讶
5.solely [?s??lli] adv. 只;仅仅;完全
6.thrive [θra?v] vi. 欣欣向荣;茁壮成长;兴旺发达
7.have one's fair share of (sth.): 遭遇许多(或过多)坏事情
8.drift off to sleep: 迷迷糊糊地睡去;逐渐入睡
9.get the best of sb.: 打败某人
10.shut down: 关闭,停止运作
11.accountability [??ka?nt??b?l?ti] n. (对某事)负有责任;能做出解释
p50-51.psd
2016-10%e6%9c%88%e5%b0%81%e9%9d%a2%e9%9f%b3%e9%a2%91%e4%ba%8c%e7%bb%b4%e7%a0%81.jpg
扫码听音频
The corner of 71st Street and Prospect is my corner. Most folks look at it and find there's nothing there, just an empty lot. But they're not looking hard enough. My corner is like a wide-open treasure box.
My name is Tia. I live on the third floor of the apartment building next-door. Some days when my sisters and brothers are chasing each other and yelling, and I feel like the walls of our apartment are about to burst, I run down to my corner. My sneakers pound1) the pavement, and then take me on a flying leap into a sea of green. I wade2) through the tall grass. Butterflies gather at my feet. I'm careful not to step on the flowers that grow here. They're beautiful, even though they're probably just weeds. The grass smells clean and fresh. The sun warms my skin, and I wonder why I'm the only one who's thankful for this place.
nlc202309082249
Some folks don't respect this corner. I've seen them throw trash from their car windows as they speed down 71st. There is junk here too: old chairs, a broken bicycle wheel, someone's rusty mailbox ...
One evening, Mama says, "Tia, the city wants to pave over3) that corner of yours, turn it into a parking lot." I stop in my tracks4). "Not my corner, Mama! They can't do that!" "They can and they will," says Mama, "unless somebody comes up with a better idea." "It just needs some cleaning up, that's all. How come they can't see that?" I run to my room and slam5) the door. Out my window I can see my corner. Mama knocks softly at the door and steps in.
"Tia, you see something in that corner that most folks don't. You have to make them see what you see. Make some noise about6) it. No one ever got anyplace by sitting back7) and staying quiet."
That night, I lie awake for a long time. I'm thinking about what Mama said to me. In my heart, I know she's right. I've got to do something.
Early the next morning I drag a chair down to the corner. On a big scrap of cardboard I've painted "No Parking Lot! Save Our Nature!" in large letters. I sit down and wait. Most people pass by and don't pay any attention to me. A few people ask me what I'm doing, and I tell them.
Across the street, Mrs. DiRisio steps out of her beauty shop. She's angry, I can tell. She marches across 71st without even looking, sending cars screeching8) to a stop. Her eyes are fixed on me. "What is this?" Mrs. DiRisio asks, waving her hand at my sign. My heart is racing. "My customers need a place to park," she says. "You go home, little girl." She glares9) at me. I swallow10) hard. I feel my sign drop to the ground. I don't stand a chance against angry Mrs. DiRisio.
Then I see Mama and my brothers and sisters coming down the street. They're carrying chairs and they've painted signs. They're here to help me! "Thank you," I say. Six people are going to get a lot more attention than just one.
The afternoon sun is hot and as I fan myself, I look down the street and notice a woman taking pictures of my corner. She smiles and walks over to me.
"I'm Sara Bennett. Can I talk to you?" I look to Mama, but she nods her head in my direction. I'm the one who needs to make some noise. I start talking, and Ms. Bennett scribbles11) on a small notepad. "A walking path would be nice," I say, "and maybe a vegetable garden. And a bench, so people could sit down and listen to the birds singing." I'm surprised at myself, at how many ideas I've got for this corner.
nlc202309082249
When we're done, Ms. Bennett takes a few more pictures and thanks me for my time. I can't believe it! A real newspaper story about my corner! Mama hugs me and says, "I'm real proud of you, Tia. You're making things happen. I have a feeling tomorrow's going be a big day."
Mama was right. My brothers burst12) into my room the next morning, waving a copy of the morning paper. "Fighting for Nature on the Corner of 71st and Prospect" was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and along with it was a picture of me! We were all jumping up and down and shouting when Mama said, "Hey, don't be throwing a party just yet. You've got a corner to save."
After breakfast we drag our chairs and signs back to the corner. I'm just settling in for a long day when all of a sudden I see my friend Tanya and her family coming down the street. They've got chairs and they're joining us! "That was quite an article in the paper, Tia," says Tanya's father. "You've got some good ideas for this corner." Then Mr. and Mrs. Choi from the second floor show up. "Tia, I think you're right. We need a little nature around here," Mrs. Choi says.
This isn't just my corner anymore. This is our corner.
A week later we've got people all up and down 71st Street and Prospect waving signs and making noise. I'm asked to speak to a group of people from the city. Mama says they're the ones who will vote on what to do with our corner. My hands start shaking when I spot Mrs. DiRisio in the audience, but I keep my eyes on Mama and I speak in my loudest voice, just like she told me to. "If this is the last little bit of nature in our neighborhood," I say, "doesn't it make sense to try and save it?" At the end of my speech, everyone applauds and Sara Bennett gives me a big smile. I think secretly she's on our side.
...
I'm almost asleep that night when the phone rings. When Mama hangs up the phone, she lets out a whoop13) that probably wakes the entire building! "You did it, Tia! The city voted against the parking lot! You got your nature preserve14)!" Mama hugs me so hard that she lifts me off the ground. It's a night I'll never forget as long as I live.
A year later, the sign on the corner makes it official. Now we've got a walking path that curves and winds its way through the 71st Street Nature Preserve. We've got a stone bench and plans for a vegetable garden. School groups come here to collect leaves and study the insects and birds. Folks come here to walk, run or just sit. My corner isn't just mine anymore, but I'm more than happy to share it.
4.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篇四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二.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三.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四、仿照上面的方法,还可以析一析“西德”与“日本”,“景物”与“心情”“描写”与“议论”“战争”与“和平”等。[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聂华苓,著名华裔旅美作家。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1949年到台湾。1967年聂华苓和美国诗人安格尔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地作家到爱荷华四个月,写作,讨论,旅行。她目前已出版小说、散文及文学评论著作22种,其中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聂华苓在,美获得三个荣誉博士学位,获得过美国五十州州长所颁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匈牙利政府所颁文化贡献奖,波兰政府的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等。2.课文扩读材料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5.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篇五
班级 执教者 课型 单一型:新授课□ 复习课□
练习课□ 讲评课□
学科 章 节 实验型:实验课□ 综实课□
选修课□
课题 亲爱的爸爸妈妈 课时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本文是对法西斯的控诉词,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分析探究。(历史--现实,美丽--沉重,忏悔--狡辩,引文--正文,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图片,名言
二、作家简介
三、词语积累
四、整体感知
1、(可给每部分加小标题)
一、来到纪念地
二、看纪念演出
三、参加座谈会
四、参观纪念馆
2、作者发出怎样的呼唤?(主题理解)
和平
五、问题探究
⑴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沉重的记忆”指纳粹党在克拉库耶伐次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美丽的.记忆”指克拉库耶伐次的人民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
⑵引用迪桑卡诗句的作用?结尾引用死者遗言的作用?
⑶你认为那个日本人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⑷“引文”与“正文”的关系怎样?
(5)将标题改为《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如何?
--可以这样改,但是原题突出了被残杀的孩子们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用孩子们最后的呼喊,控诉了屠杀者的残暴,显然这个标题更能表现作者的感受。
四、品味语言
同桌学生合作,先自由选读本文选段,读出感情并赏析其中精彩之处,然后在全班交流。重点赏析课文中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例如: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五、自拟一句“广而告之”(即公益广告语)来表达文章的主题,然后交流。
例如:
莫让历史悲剧重演!
莫忘昨日铭心刻骨的悲痛,珍爱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四、布置作业
课外查找有关克拉库耶伐次屠杀、南京大屠杀及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战俘集中营等的资料,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写小作文,或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或将搜集的资料整理成一篇小论文。
教学后记
6.《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案 篇六
编写人:武勇 审核人: 编写时间:2011-9-8 课前分析:
【学习目标 】
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体会人们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
2、揣摩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重点难点 】
理解文章的主题,揣摩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学法指导】
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知识链接】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课前预习】
一、整体感知
1、识记重点字词,给画线字词注音。
杀戮.()
悼.念()
屹.立()
恍惚..()()
荒谬.()
憧憬..()()
响彻云霄.()
肃穆.()
2、整体感知
1、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怎样的心声(主题)?请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本文以参加纪念活动为线索,按参加纪念活动的先后,记述了不同的活动见闻和感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课文四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一、;
二、;
三、;
四、。【课堂学习】
二、合作探究
快速默读课文,根据预习情况,完成下列练习。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2.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3.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沉重的记忆”指纳粹党在克拉库耶伐次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美丽的记忆”指克拉库耶伐次的人民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
4.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5.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一种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6.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三、【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义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4)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涵义)
四、【拓展延伸】
南京大屠杀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酷、更无人性的了。
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刊登了这样一幅照片:两个日本军官,各举战刀,狰狞而笑,标题是“超记录的百人斩”。照片左侧有“百人斩竞争之两将校”的注释,津津乐道地报道了两个日本军官如何在中国南京紫金山麓进行一场杀人竞赛,如何在一大堆砍下的中国人头旁含笑论胜负。两个杀人狂属日军第16师团富山大队,一个叫向井敏明,炮兵小队长,一个叫野田岩,副官。1937年12月英文《日本公告》是这样报道的: “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岩少尉举行杀人友谊比赛,看谁能在完全占领南京之前首先杀死100名中国人,现在他们的比赛将要接近尾声。朝日新闻从前线发回的报道说,星期日,他们的比赛成绩如下:向井敏明少尉,杀死89人,野田岩少尉,杀死78人,目前胜负难以分清,比赛还在继续。”
1937年12月《大美晚报》接着这样报道:
“12月10日中午,两人各执已成缺口之刀,会聚一起,野田说:‘我已经杀了105人,你杀了多少?’向井说:‘我已经杀了106人。’两人相视哈哈大笑,向井多赢了一个人,但无法确定谁先杀到100人。两人约定比赛目标发展到150人。从昨日开始,他们已经向150人的目标努力。”
经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按比较保守的统计,侵华日军集中和分散屠杀中国南京军民34万人。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朋友,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我们不能只记得四大发明、文明古国、开元盛世、丝路花雨,还应该记得南京大屠杀。我无需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1)用文中的词语为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定性。
(2)第二自然段中“津津乐道”本义是什么?在本文中作用是什么?
(3)阅读文章后,你认为作者在告诫读者什么?
五、【归纳小结】
战争面前,其实没有真正的赢家,战争带给人们内心的创伤,带给国家的苦痛,带给世界的灾难,是我们人类永远无法弥合的伤口。请邪恶的战争发起者正视自己的罪恶,正义的抗争者铭记曾经的苦难,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如果我们都能深刻反思战争,也许就能看到世界“铸剑为犁”的希望。【学习反思】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
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押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
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身边。人们知道,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当小女孩问大人们她的妈妈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回来时,大人们沉默着流泪了。后来
他们就骗小女孩说,你的妈妈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她的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风一样在阴沉的集中营吹拂。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希望
看到妈妈从远处走来。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一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将她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刑场。刑场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他们将一起被活
活埋葬在这里。面对死亡,人们在恐惧中发不出任何声音。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
纳粹士兵残忍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
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
7.爸爸,亲爱的树 篇七
6岁前的黄昏,我常常站在结满冰挂的屋檐下,等待去远方卖柿子的爸爸回家。爸爸挑着两箩筐柿子,翻山越岭,走家串户,叫卖声唤醒寂静的山村。
回家后,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爸爸取出几个冻得如石头般坚硬的柿子,放在一盆冷水里。片刻,一层透明的坚冰从柿子身上脱落,柿子变得绵软起来,爸爸将它剥皮后喂给一旁馋得流口水的我。
吃完柿子,我才发现爸爸的耳朵变小变干了,如同一枝冻伤的麦穗,难看地挺立于风中。我爬到了爸爸的肩膀上,使劲地捏他的耳朵,挺好玩。爸爸一声不吭,我没有看到写在他脸上的痛苦的抽搐:爸爸的耳朵日复一日被寒风冰雪削切……
那时的爸爸,是我生命的全部。
6岁那年,我随父母来到城里,爸爸改行做了一名泥瓦工。我们住在城市边缘的平民窟里。天刚亮,爸爸就把他的家当拴在他最值钱的二手自行车的后座上,来到南关十字的桥下等待雇主。爸爸的家当是腻抹子、切瓷砖的电锯,从老家带来用来喝水的罐头瓶以及行将用完的砖茶。
爸爸被他的雇主领走,去往那些漂亮高大的楼房里。按面积或时间计算的工钱,供我们一家人的生活。
对爸爸的恨,没有理由
来城里不久,父母开始经常争吵。晚上,我在睡意朦胧中会听到妈妈的抱怨:“你连房租交不起,还是个男人?”爸爸又是长长的沉默。假装睡着的我,为爸爸着急。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以为是爸爸的沉默直接导致妈妈的离家出走。因此,没有理由的恨,渐渐在心底滋生。我旷课,打架,想着一切法子,给爸爸的脸上抹黑。
爸爸还是回来得那么晚,做饭,洗衣。总不忘检查我的作业。在我越来越差劲的作业本上写写画画。这时,我以一种近似嘲笑的目光看着爸爸,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但他不发火,也不打骂,照旧重复着那句老话:“你不学点东西,长大后连女人也找不到!”
我捂着耳朵,不听不听。
第二天,我在放学的路上被几个城里的孩子拦住,其中一个男孩指着我裤子上的补丁,嘲笑:“乡下穷鬼,让开!”还没等他说完,我的拳头便疯狂地砸到他的脸上……
次日一早,一个阿姨领着昨天挨打的孩子,找到爸爸大闹,爸爸满脸堆笑,一个劲地给阿姨道歉。我恨爸爸,恨得咬牙切齿,他为何要在城里人面前显得如此卑贱?
回屋,爸爸关了门窗,按住我。朝着屁股就是一顿巴掌。这是爸爸第一次打我,他似乎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了出来,火辣辣的巴掌。打在我的心里。我没有哭,而用一种比打更疼的方式报复他:“你连妈妈都没本事留住,就知道打我!”
爸爸的巴掌突然停在了空中。我趁机而起。突然看到爸爸眼角的湿,半滴清泪顺着古铜色的右颊缓缓行走……32岁的爸爸,竟如此苍老狼狈。
我和爸爸在没有方向的夜里
那是我最后一次逃课。只记得当时很想去爸爸上班的地方看一看。尽管内心忐忑,并尽力说服自己,不要主动向爸爸表示亲昵。但脚步被一根附有神力的绳子牵引着,来到了市中心的那幢商业楼。
机器轰鸣,灰土飞扬。我一眼看到爸爸,头、脸和全身被石灰蒙了厚厚一层,他吃力地背着一张石膏板正往木梯上爬,腰弯成一张弓。好不容易爬上梯顶后,爸爸用双手和右肩托起石膏板,努力使其固定在天花板上。腾出一只手接气钉枪的时候,爸爸看到了我,他眼里立即闪过一丝惊喜和不自在,瞬间,整块石膏板全部垮落,摔成碎片。
大腹便便的工头过来,当着众多工人的面,给爸爸一顿痛骂,难听的骂声传到我的耳里,我的拳头握得生硬,但还是控制住了自己,默默地无奈地注视着爸爸。爸爸依然是招牌式的笑脸,使劲地给工头赔礼道歉。我的鼻子一阵阵发酸,自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对爸爸的恨开始渐渐消失。
晚上,我随爸爸再一次搬家。我想,房租节节攀升,爸爸无力支付,换一个地方而已。爸爸把简单的家当装在编制袋里。拉着我就走。我问爸爸去哪里。他没有回答,我竟然很听话地背着书包,手里还提着一个装有棉絮的袋子,和爸爸消失在贫民窟里。
我第一次没感觉到委屈和窝囊,跟在爸爸背后,不声不响。
不知在夜风和霓虹中走了多久,我们来到一间灰暗的公共厕所,爸爸把棉絮和毯子铺在干洁的瓷砖上,我终于明白,只得在此过夜了。蚊子像饿狼一样扑来,疲惫不堪的我还是呼呼睡着了,半夜醒来,发现爸爸还坐在我身边,摇着扇子驱蚊……
第二天晚上,爸爸又找到了新“家”。爸爸说他把身上的宝贝卖了,爸爸的宝贝是一块传家之玉,上有清代的刻文。爸爸的爷爷在海原大地震时把这块玉给了我的爷爷,而他永远地埋葬在黄土的废墟里,爷爷又把玉传给爸爸,爸爸说过。我长大后,这块玉将是我的……爸爸说这些话的时候,面朝西北,那里是我们的故乡,星河灿烂,黄土广袤,爸爸期待着他的爷爷和我爷爷的宽恕。
爸爸,亲爱的树
或许是那块玉石怜悯我和爸爸,冥冥中在帮助我们。总之,爸爸以后的工作很顺利,并能按时结到工钱。他的心也宽了很多,晚上经常抱来一堆推销方面的书。看到凌晨三四点。我的成绩也直线上升,我明白了好成绩不仅能换来别人的尊敬,还能让爸爸更充满斗志。
有一次,爸爸说他要去人才市场,我没信,但当他穿起从东部批发市场买来的五十多块钱的西服,打好领带出门时。我的眼睛发直,随即开玩笑说:“老爸,想不到你有这么帅,相亲去啊!”
爸爸的笑灿若阳光。他说要去应聘一家品牌瓷砖公司的业务员。中午回来,我从他失落的脸上看出了答案:没戏。
爸爸没有放弃,仍不断应聘新的公司。不久,他在早报上看到中山建德陶瓷的招聘,顿时雀跃,他告诉我这个品牌在全国数一数二。
一周后的周末,就在爸爸在工地上粉刷墙壁时,电话叫了,建德品牌要求爸爸一个小时内赶到公司面试。爸爸高兴得得意忘形,冲出工地拦了辆出租车狂奔而去。没想到,爸爸晚上回来时,狂喜,他被录用了。
我好奇地问爸爸:“这家公司也不牛嘛,你今天的模样就像拾荒匠,也能被录用?”
爸爸却严肃地告诉我:“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你朝着一个乐观的方向想,并为之努力,奇迹就会悄悄地发生。这就像地球引力,梦想的苹果迟早会掉入你的怀抱!”
这是爸爸说过的最有哲理的话。无论性格、心态、学识,爸爸每一天都在变化着。他本是城市森林里一棵最不起眼的矮树,不觉闻已挺拔高大。
爸爸从业务员干起,再到业务经理、大区经理。几年后,他独立创业,代理一家瓷砖品牌在本省的独家经营。十年后:爸爸拥有了一家瓷砖品牌,资产高达上亿元。
我考入南京大学时,爸爸只给了我第一年的学费,说以后的路就得靠自己走了。我为此忿忿不平,但无从发泄。四年后的夏天,平时安于享乐的同学,像爸爸初来兰州站在尘土飞扬的桥下寻找工作一样,挤在拥挤的招聘会……而我已早早地被一家世界百强企业录用。
学校为我安排了专场毕业演讲,台下,爸爸专程从兰州赶到南京听这场演讲。演讲结束后,有同学问我成功的秘诀,我微笑着回答:“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你朝着一个乐观的方向想,并为之努力。奇迹就会悄悄地发生。这就像地球引力,梦想的苹果迟早会掉入你的怀抱!''
8.《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篇八
本堂不足是:学生的感情得到了酝酿,探讨课文的积极性却没有完全被激发,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四小节的内容都没有很好地完成,只有两个同学举手把自己的概括展示出来,而其中一位同学还是从参考书上窃取的结果。
是什么原因遏制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仔细分析,我觉得原因有三:1、课文较长,可我为了完成预设的任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而且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2、上期对这样的问题我是允许他们看参考书的,可这个学期我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课堂上我有了新的规定——禁用参考书,这样一来,部分依赖性强的同学,就像刚会走路的小孩,突然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对象而显得六神无主,无从下手。
学生的热情没有激发,就不可能有与文本,与教师,与作者发自内心的真诚对话,也就很难有触及学生灵魂的高层次的感悟!
9.《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篇九
【文说明】
《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中心意思是“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亲爱的爸爸妈妈”就是孩子们最后一声呼唤,孩子们本来有金色的童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而法西斯强盗为了灭种,竟把他们斩尽杀绝。作者记述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根据文特点,要着重探究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怎样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来选择材料。
【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
1、我们向爸爸妈妈深情呼喊时的回应的是亲切的呵护,而文中300个孩子的呼喊却回应的是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枪声„„
2、交流前搜集的有关的背景资料
二、整体感知
范读文或听录音,思考下列问题(可参见《导航》):
1、齐读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感受孩子们的可爱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2、文正文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哪四个片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各部分加个小。
3、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心声,请你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正文前引用了萨特的话:“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的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结合文,说说为什么说记忆是“沉重”的,但又是美丽的?
2、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下了三四个的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3、你觉得这好不好,为什么?你能再给拟个好题目吗?
四、拓展创新
1、关注历史,请你查一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关注时事,请你留意日本军国主义不顾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对,一再参拜靖神社、一再创造机会要出兵海湾的举动。然后结合文谈谈你的看法。
10.我们最亲爱的妈妈 篇十
天,因为有了阳光,所以很蓝;地,因为有了春雨,所以很绿;海,因为有了风儿,所以很宽;世界,因为有了爱,所以才美;我们,因为有了许老师的爱,所以才会茁壮成长。
那是一个让我们全班都终身难忘和震惊的一个下午。记得那是周一下午第一节课课间,我们班的捣蛋鬼——徐小明正和几个同学一起玩耍。上课铃“叮铃铃”响了,几个男同学吆喝着:“打赌,看谁先到教室。”一群男生不约而同地一拥而上冲向楼道。徐小明冲到最前面正骄傲地喊:“我第一!”话音未落,只听“哎呦”一声惨叫,其中还夹杂着“刺啦”的玻璃碎掉的声音。原来徐小明因为用力过猛,把门上的玻璃撞碎了。
刹那间,只见徐小明手臂上的鲜血顿时流水般地涌了出来,吓得眼前的几个女同学尖叫起来。周围立刻乱成了一团,有人说要打110,有人说不对,应该打120,还有人嚷嚷着叫班主任。还好机灵鬼——林泽和海力赶紧把自己的红领巾及时解下来,牢牢地系在了他的手腕上,于是急忙搀扶着他来到教室。
“怎么回事?快去医院!”谢天谢地,也就半秒钟的时间,许老师就从讲桌前冲到了教室门前,用手死死地卡住他的手腕,拽着他就往外跑。边跑边喊:“快!把我的包拿上。”许老师一边发出命令,一边搀扶着徐小明跑了出去。
司机停了车。然而,当他看到血流一地的徐小明时,有些犹豫了。“师傅,快开车门,这是救命啊!”“可是,我的车……”“什么你的车,人命关天呐!”许老师用颤抖得近乎沙哑的声音说道。一路上许老师一直都在对徐小明讲话,生怕他昏迷過去。很快,车子开到了最近的四师医院。一检查,才发现玻璃把徐小明的动脉和静脉血管都割破了,难怪血流得那么多,怎么也止不住。“同志,这孩子得立即手术!快去办手续吧!”医生说。“你们先做手术行不?我一会去办。”许老师说。“不行,我们得照规矩……”“什么规矩?马上手术!如果这孩子出了什么事情,我跟你们没完!”全身上下也都沾满了鲜血的许老师歇斯底里地大吼起来,眼睛都快喷出火来了,完全吓坏了追过来的一群同学们,他们从来没想到,平时那么温柔的许老师发起火来竟然如此可怕。“好,那就先急救,先去签字吧。”“好,我签,再等家长怕是来不及了。求求您了医生,我怕这孩子失血过多……”许老师一急,眼睛都湿润了。“好,手术。请尽快通知家长。”
徐小明终于被推进了手术台,许老师稍稍舒了一口气。这时许老师才发现自己这大冷的天只穿了一件薄毛衣,上面已沾满了斑斑血迹。许老师不敢有半点耽误,赶紧与徐小明的父母联系。一个半小时的手术时间是漫长而又煎熬的,许老师一直守护在手术室门外,一刻也没离开过。她的视线、她的思绪、她的心跳都随着手术室的指示灯起伏着。
“当……”手术室的灯灭了。当医生将徐小明从手术室缓缓推出来时,许老师看见他平安的样子,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她这时才想起自己上一年级的儿子还在学校没人管……
许老师,请您允许我们叫您一声“妈妈”,您就像妈妈一样为我们日夜操劳,无微不至地呵护我们;是您对我们无私的关爱,受到了我们的尊重、爱戴和感激;是您给我们最真诚最贴心的关怀,您的爱就像阳光,无私地照耀着我们茁壮成长。谢谢您,我最亲爱的妈妈——许老师。
新疆伊宁市第七中学十四班
11.《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篇十一
1、 继续进行朗读训练,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一、导入
由题目导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
唤而来的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样一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是灭绝人性的枪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写作者在纪念第的所见所闻和与莫马的交谈。
第二部分写纪念地的演出。
第三部分写作家们在一起座谈。
第四部分摘录被残杀者的遗言。
三、问题探究
㈠ 阅读质疑 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人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时提出讨论。
㈡ 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可以围绕萨特在引言中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这句话展开问题。
问题:为什么说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到“沉重”和“美丽”的词语或句子来。
“沉重”:在那场悲剧中,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其中还有300个孩子。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沉重的历史回忆。
景物描写:使人感到沉重。“气氛。苦雨。天昏。地暗。”是写天气,也是写信请。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们在纪念地的悲痛心情。
语言描写:“七千多人呀!”“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突出了屠杀的残酷和悲惨。
神态描写:两位老人“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石碑。”“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幸存者和地下长眠的死者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美丽”:面对这场大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出“整个民族的英勇”,又是美丽的。
场面描写——纪念的人群是美丽的:“人已满山满谷。……站在47年前300个孩只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对生的渴望是美丽的。
在雨中的朗诵和合唱是美丽的:人们用诗和音乐来表达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自由的执著。通过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反衬敌人的残暴凶狠。
西德作家的发言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是美丽的。
遇难者的遗言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亲人的爱,对生命的渴望和留恋,这份爱是美丽的。
四、作业
1、按照题目要求,发挥想象,扩写一个片断作文。
①想象在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发生的这场杀戮的具体情景,如塞尔维亚人民的晚清抵抗、孩子们临死前的情景、纳粹的残忍凶暴,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断。
②阅读课文这段文字,“纳粹在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了,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刻!’”香型课堂上的情景(那位老师的深情动作,纳粹士兵的动作),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断。
③想象巴法尔给他父亲写信时的情景,把巴法尔的新扩展成300字左右的片断。
12.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领会“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个主题;
2.学习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习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
4.联系现实,树立自强意识,防止悲剧重演。●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
情境描绘法、矛盾分析法、合作研讨法。课时: 2 ●教学内容及流程:
第一课时
一.1.新课导入: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1941年10月21日这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德国纳粹的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暴行。“亲爱的爸爸妈妈”就是孩子们最后一声呼唤。孩子们本来有金色的童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而法西斯强盗为了灭种,竟把他们斩尽杀绝,由此告诉我们,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我们要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作者记述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着重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
2、关于字词。
谬miù(荒谬)
戮lù(杀戮)
幢zhuàng(一幢)
缭liáo(缭绕)
潦liáo(潦草)
泻xiâ(倾泻)
泄xiâ(泄气)
悼dào(悼念)
绰chuî(绰号)
粹cuì(纳粹)
猝cù(猝死)
肃穆mu
荒谬
miu
稚嫩zhi 呵护 he
发泄xie
屹立 yi
盟誓meng
憧憬chongjing
韵律 yun
反驳bo
放逐 zhu
赤裸裸 luo
血腥xing 肃穆:严肃安静。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健忘:容易忘事。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的}。
憧憬:向往。
赤裸裸:形容毫无遮盖掩饰。
缭绕:回环旋转。
血腥:血液的腥味。比喻屠杀的残酷。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3.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引导思考下列问题: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提示:: 1)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观看纪念演出;3).参加座谈会;4)参观纪念馆
从这四个片断可见全文以“参加纪念活动”为线索的)
2、(1)法西斯的残酷体现在哪里?
提示:一天之内,杀司七千多人。
(2)日本人是如何狡辩的?
提示:“„„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3)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表现在哪里?
提示:①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②塞尔维亚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言只字,表现出他们从容面对死亡,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气概。”
(4)塞尔维亚人是如何表达他们的历史感的?
提示: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4.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参加纪念活动中感受到怎样的“沉重”和“美丽”?
提示:感受到的沉重:历史上法西斯对人民的残酷;现实中还依然存在仇恨和侵略的种子。感受到的美丽:塞尔维亚人表现出的英勇;南斯拉夫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这里纪念死者,他们没有忘记历史,他们永远表现着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
三、引导学生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简要分析。
①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②历史——现实
③沉重——美丽
④(德)忏悔——狡辩(日)问题探究:
①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些短语并用作为句子的作用?
提示:【明确】A.使阅读速度放慢,读两个字就停顿一下,想象一个画面,从而达到一个词就产生一个画面;B.不仅写天气,而且一词一顿,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
②“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此句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2.作者在本片段及另一片段反复地写“雨”,作用是什么?
提示:天地与人同哀。用“雨”来表达对南斯拉夫这个小城被残杀的7000多人的哀悼。
3.演员和音乐家很多,怀念的方式也多样,为什么单独提到女演员朗诵迪桑卡的诗?
提示:突出被杀的是一群求知欲旺盛,充满幻想的孩子,表现了女演员对他们的怀念和哀悼。
4.“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中的“人”字为什么加引号?
提示: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5.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地想起南京大屠杀?
6.结尾段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我们可以不记仇,但是不能忘记惨痛的历史事实,不能忘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不能忘记死于非命的孩子,不能忘记起来反抗的民族的英勇。要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7、文中说到:“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如何理解?
提示:孩子们从课堂里被抓走,老师和学生惨遭屠杀,这是沉重的;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面对敌人的枪口,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这是美丽的。
历史的印迹(包括两位生还者),在这凄风苦雨中,与现实融为一体。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此时,历史与现实都在雨中融合了。
当初纳粹竟然以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8.文中西德作家明赫白的发言和日本人的讲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作者通过将西德作家的忏悔和那个日本人的狡辩进行对比,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历史,深刻反省历史,危害和平的势力还存在,要提高警惕。9.写出文中对西德作家明赫白的敢于反省持赞赏态度的语句。
提示: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10.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发生于__1937年__12月,我遇难同胞达__30多万_人。
1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提示: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1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提示: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13、作者为什么要写西德作家与日本作家在参加纪念活动时的不同表现?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提示:不同处:【明确】
西德作家:❶真诚的忏悔,充满罪恶感
❷“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❸意在告诉人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还在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日本人:❶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❷安格尔的反驳
鄙弃
❸称其“日本人”,而非“作家”
多年后,日本作家还在为日军的罪行进行狡辩,这是沉重的;西德作家却在死难者面前沉重地忏悔,深刻地反省,代上辈人受过,这是美丽的。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14、如何理解以下语句:“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提示: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每年的10月21日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都到这来纪念死难的人们,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这是美丽的。
15、课文开头,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提示: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16.文章写的是血腥的屠杀,可作者却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有什么用意?
提示:孩子们被残杀,是沉重的;他们临死前留下的片纸只字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强烈的爱,这是美丽的。„„
17.总结:萨特的一段话里说记忆是“沉重”的,这容易理解,为什么又说“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呢?
“美丽的记忆”后面一句就说明了为什么“美丽”,要注意“整个民族的英勇”一句,这是说,面对法西斯屠刀,南斯拉夫人宁死不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课文第四部分摘录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倾吐心声和愿望,没有人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报仇”。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18、齐读课文第四部分,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
提示:一方面,是罪恶的枪声,是血腥的屠杀,另一方面,是孩子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亲切呼唤,正是罪恶的战争,破坏了一切美好的生活和情感。深入剖析
㈠.寻读,析一析“历史”与“现实”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和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提示: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
(2)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提示: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㈡、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提示: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㈢、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罪恶的纳粹强盗的控诉。
⑵.第四层,为什么用这么一大块的篇幅摘抄遗言?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提示:“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
西斯的残酷,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提示:“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㈣、学生根据课文,练习历史和国际社会现状就“沉重的——美丽的”这一问题自由讨论。提示:文中: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问题补充引导):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明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纪念我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学们能够说说哪些是“沉重而美丽的记忆”吗?面对历史,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引导明确):我国在抗日期间,同样遭受了苦难,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我国人民,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段历史是沉重的;我国人民不忘记历史,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也是美丽的。补充:在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出演还珠格格的赵微,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影视名星之一,可她曾因穿着了一件用日本太阳旗做的服装拍照,结果引起了社会强烈的谴责,你知道这个事件吗?这个事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动呢?
㈤、学生展示“血腥的——亲爱的”问题探究结果: 提示:教师预设学生探究结果如下:
一天之内残杀了7000余人,300个孩子面对刽子手,发出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唤,回应他们的却是冰冷的枪声。这是血腥的。但在这次血腥的屠杀中,被残杀的无辜的人们留下了片纸只字,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强烈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这正是“亲爱的”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㈥、齐读课文第四部分,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
提示:一方面,是罪恶的枪声,是血腥的屠杀,另一方面,是孩子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亲切呼唤,正是罪恶的战争,破坏了一切美好的生活和情感。
七、课堂结束语:
这篇文章通过一些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敲击人们的心灵,让读者受到震动,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切体会到战争的罪恶。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对照德国,我们的邻国日本忤逆民心,一意孤行,肆意推卸蓄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责任、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掩盖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攻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正义审判,拒绝修改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教科书。种种卑劣行径,告诉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要时刻提高警惕呀!八、六、布置课后作业:
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九、迁移阅读,拓展探究。㈠阅读《致命的母爱》,归纳主要内容。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尽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感慨:文章将伟大的母爱放在战争面前,让罪恶的战争撕碎了温馨的人间至情,读后令人惊心动魄。世间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2、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最震动你的情景是什么?为什么? 预设学生思考结果:
一个母亲深夜为一个敌兵盖上军毯,表现出强烈的母爱,却招致杀身之祸。这让读者最为震撼,正如鲁迅所诠释的:“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战争撕毁的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使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㈡(2005台州中考)
个人与集体
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做“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这种主张说:
像那种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是很卑鄙的,我也痛恨那种人。但我又想,一方面大家都不剥削人,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另一方面也不必为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各人付出足以换来自己生活需要的劳动就可以了。这样,我们都为集体做了事,也就取得了自己应得的一份,从表面上看,是人人为自己,实际上确实是人人为大家,这不是也很好吗?
这就是说:
个人主义十个人主义十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你瞧,这公式多妙!
检验一下:
假定: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国土的那些年月里,大家抱定“人人为自己”的各顾各的态度,请问,还有没有我们民族的独立与生存?
假定:我们的人民在四大家族的压榨下,挣扎呻吟在死亡线上,人人都为自己,请问,还有没有人民的解放?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事如此,小事也如此。
假定:在向秀丽的工厂里,即将爆炸的那一危急时刻,如果”人人为自己“,能不能避免许多生命财产的毁灭?
人人为自己,实际上是人人为大家吗?
必须改几个字:“人人为自己,就是害大家。”这才真正符合实际,这个“公式”才能成立。
(魏巍《小驳论两则》)
1.作者所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提示: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2.作者认为这种观点的错误实质是什么?
提示:人人为自己,就是害大家。
3.加点句“大事如此,小事也如此”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承上启下。
请仿照画线句式“假定:在„„时刻,如果‘人人为自己’,能不能—„„”,再拟写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假定:在董存瑞用手托起炸药包的一霎间,如果‘人人为自己’,能不能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呢?”
十.课外资料补讲:❶古今战争知多少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
❷中国古今著名战争:先秦时期: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鄗(hào四声)代之战 廉颇、乐(yuâ)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xíng二声)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近代、现代时期: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以上这些战役,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像伊阙(quâ)之战(白起 12万——24万)、巨鹿之战、虎牢之战(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纳忽山和不黑都儿麻之战、迦勒迦河之战、赛约河之战、黄桥战役(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为全歼敌军的歼灭战。用少数兵力去围歼多数敌军,指挥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于打歼灭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打歼灭战的统帅),项羽则是以勇猛闻名的,李世民则是以疲敌取胜的。这种战役以蒙古时期最多,这也充分体现了其军事思想。
像即墨之战、赤亭之战(虞诩 3千——数万)、玉壁之战、太原之战(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雍丘之战、睢(jū)阳之战(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顺昌之战、六合之战、庐州之战、宁远之战为城邑防御战。这种战役对指挥员的要求有两条:一是沉着,二是智谋超群。此外,军民同仇敌忾也是非常重要的。像韦孝宽守玉壁歼敌7万、李光弼以不满万人守太原歼敌7万、张巡以3千守雍丘屡败叛军,以6800人守睢阳则歼敌12万,虽然最后寡不敌众,睢阳被攻占,张巡被杀,但这并不能否认张巡的军事才能。这样的战役,看后会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像台州之战、萨尔浒之战、第一——第四次反围剿、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苏中战役(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晋中战役、淮海战役、九连山战斗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役。这样的战役,也是解放军最拿手的。值得一提的
是九连山战斗,此战虽小,却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像鄗代之战、鲁南战役(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莱芜战役(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孟良崮战役(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豫东战役(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为集中兵力,围歼敌军一部的战役。这种战役也是解放军的拿手本领。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推荐阅读:
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歌词09-12
亲爱的爸爸和妈妈作文700字08-05
我亲爱的爸爸作文07-15
亲爱的爸爸父亲节作文07-13
给亲爱的爸爸的信作文07-26
致亲爱的妈妈一封信10-04
小班社会教案:我的爸爸妈妈10-29
《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11-30
《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的教案06-21
我们最亲爱的妈妈许老师优秀作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