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走班制

2024-10-02

体育课走班制(12篇)

1.体育课走班制 篇一

浅谈对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实施走班制课堂教学的研究

任志国(大洼县高级中学,盘锦124200)

2011-4-15

摘要:在新课程前进的步伐中,随着三级管理政策的出台,课程管理权利的下放,盘锦市部分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陆续开设了符合本校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本文对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实行走班制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探讨,通过盘锦市大洼高中高一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中,选学体育学科教学的180名同学实施走班制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同时对走班制课堂教学的概念、内容、形式、学校师资配备、场地器材等进行了论述,通过调查与研究,走班制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实施中,为广大师生灌输了新鲜血液,实验师生热情高涨,课堂教学出现新的变化,走班制课堂教学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施是全体师生所期望的。

关键词:校本课程 走班制 课堂教学 体育课

1、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大洼高中高一年级开设校本课程中选修体育学科科目的180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高一年级18个班开设校本课程的学习,对体育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将体育校本课程中课程的门类、教学内容、时空安排、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等作为研究内容。

1.3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走进新课程》、《体育科研》、《学校体育学》等资料。

调查回访法:深入到学生中间进行回访询问。

观察法: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在案。

2、问题的提出:

《体育与健康》课程早在几年前就有了类似的走班制教学形式,活动课俱乐部制、兴趣活动小组等等,当时为体育课堂教学带来新的乐趣,老师和学生或多或少获得一些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但就当时来说,课程的意义还不够明确,随意性也较强,因此也不能将以前的活动课俱乐部制、兴趣活动小组等就视为现在的走班制教学,但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地方课程的不断推进,它们在某些程度上为现行校本课程中的走班制体育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大洼高中高一年级选学体育校本课程的180名同学实施走班制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在充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管理 1 能力,满足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塑造健全人格。走班制体育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走班制教学模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3、研究内容:

3.1体育校本课程中走班制课堂教学的操作性定义与特点

3.1.1体育课中走班制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自觉自愿的、自己喜欢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打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界限,选择自己参加的体育项目和老师,按照项目的不同进行上课的一种教学形式。

3.1.2走班制的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内容丰富专

一、教学针对性强,在学习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结合,通过走班制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技能、技巧、体能的关系,学有所长,学有所精。

3.2体育校本课程中走班制课堂教学的资源配置与活动内容安排

3.2.1 20010-7—2011-7大洼高中在高一年级共940名学生中开展的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全体学生实行走班制课堂教学,整个高一年级共提供22门学科见(附表)供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体育与健康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五门课程,共有180名学生选择。在所选学科中,学生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界限,每个人从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自己喜欢的老师,按照有计划的教学步骤逐步实现情感与技能的有效结合。

3.2.2在教学时空安排上,由于走班制教学形式打破班级界限,学生群体不稳定,因此在时间安排上,学校每周以一次固定的时间来安排不同的选科进行同时上课,在这个固定的时间里,全年级940名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到自己所选的班级、老师那里上课,其中180名选学体育的同学按学生自己所需分到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五门课程中去,在课时上,每学期安排18课时,每课时四十分钟,每18课时为一个模块。

3.2.3在教材的选择上,由于三级管理政策的出台,课程管理权利的下放,教师在教材的编写上有了自主权,在打乱班级的走班制化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体能特点、学习爱好、兴趣特点和学习需要等进行“量体裁衣”,制定出合适的具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特色化的教学用书。

体育校本课程走班制教学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能、技能、兴趣爱好等特点,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制定出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

3.2.4在班级配制上形式上,为充分保证了用于实际教学的时间,在同一项目人数超过40人,则采用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同时让不同的老师担任。在篮球教学中,按照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分为篮球1组和篮球2组,在1组的教学中以基础性的运球、熟悉球性、传接球、三步上篮为主,而在篮球2组教学中则主要从学生已有的技能出发,进行攻防技术的练习,并在教学中不断安排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武术的教学中同样按照同质分组将学生划分为相对稳定的一组;在足球教学中,按照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的不同分为足球A组与足球B组,在A 组中学生着重基本技能的学习与了解,足球B组则注重教学比赛与裁判规则等方面的学习;乒乓球、健美操的教学则采用小组学习形式的中的帮教型分组形式,由于学生人数相对集中,在教学中学生技能的差别比较明显,这种“一帮一”的教学形式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5在授课方法上,走班制教学形式改变了过去那种满堂灌、单一形式的教学,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重心转移到重讲解、示范与分析的空间上来,在学习中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方法上,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进行学习。多元智力理论曾指出,每个学生的智慧类型并不一样,他们也就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学生在学习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独特的学习方法,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设置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行自我监控与评价,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取得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3.2.6在师资配备中,走班制的体育课堂教学,使得教师必须具有专一化的专业知识,教师的队伍要求具有高素质、具有新观念的新力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多方面的合作,在师生关系中注重的是尊重与赞赏,在职业活动中注重的是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形成“学习的共同体”,新的教学模式更能体现教师的专业职能,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更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多种体育运动能力的发展。

3.2.7在教学管理上,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学校多次聘请教育专家来给师生讲座,让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和校领导共同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8在教学评价上,走班制的教学使得教学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建立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机制,在走班制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出发点较一致,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所需来选择上课内容、授课老师,因此在内容评价上就比较明确,在学生的学习评价时,我们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多种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成长记录袋等,使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3.2.9在场地器材配备上,大洼高中拥有300米的环行田径场一块、篮球场3块、排球场2块、乒乓场一块、形体房一间、足球场一块,球类可供100名学生人手一只,因此为体育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走班制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4结果分析

4.1研究证明,体育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课堂教学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身心得到愉悦,技术技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4.2走班制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与重点和授课形式,便于教师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掌握的情况,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同时学生的体能、技能也获得了进步。4.3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

4.4宽松的教学场地和器材,专业的师资配备,为体育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5问题与展望:

体育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课堂教学,为广大师生灌输了新鲜血液,实验师生热情高涨,课堂教学出现新的变化;在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的情况下,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实施走班制课堂教学.参考文献:

1、体育科研 2003-5 作者:蒙彩娥 杜代海

2、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慕菊等

3、学校体育学 2004 1-12期

2.体育课走班制 篇二

这首经久不衰的校园歌曲描绘的“同桌”,在新的高考改革之后,也许从此就将真的成为记忆了——以后的高中校园里,我们都忙着在不同的教室里“走班”,身边的同桌全是随机遇上的陌生面孔!

一、高中生活将被3+3高考模式改变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中,实行的都是固定班级教学模式,也就是相同的一群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三年,“同桌”也相对固定。

“走班制”则不会把学生固定在一间教室里,而是根据

学科的不同,或教学层次的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动上课。这样一来,学生将不再有一个固定的班级,一群朝夕相处的同学,也没有了班主任和“同桌的你”。

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在以后的高中校园里出现。这是因为,从今年即将开始的高考改革,将直接导致高中学习状态的变化。

2014年12月16日,作为高考改革的配套实施办法,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被称为高中学业考试的“国家标准”。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意见》表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任选3科的考试成绩。因此不少老师和专家都认为,为了应对这种变化,今后高中很可能将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

二、“走班”不是划分“尖子班”

高中走班,并不是没有先例。

浙江的部分高中从2012年开始,便在实际教学中实行了走班制。试点的学校让一部分班级实行走班制,另一部分班级则仍实行传统的固定班级教学模式。从试点的结果看,有学校表示在期末考试测验中,走班制学生的平均分要高出传统班级学生的平均分10分。

浙江实行的“走班制”,主要还是指“分层次教学”,即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9个高考科目的教学中,分为A和B两个层次,也有的学校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类班级适合学习程度更好的,B类班级则适合基础程度相对差一些的。

严格来讲,浙江尝试的还只是“分班制”,通俗的说法就是划分“尖子班”,把每个学科学习水平相对接近的学生聚在一起进行教学。

三、“70后”、“80后”、“90后,,的同桌观

对这种可能出现的“高中走班”生活,同样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者认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所长,扬长避短”,反对者则认为“学生还是要在集体中才能成长”。

反对者中“70后”、“80后”的高中过来人居多。“我不支持走班制,因为没有了美好的同桌往事。”“70后”的南京市民常先生就强烈地表示,“我曾经喜欢过高中同桌的女孩,虽然后来分道扬镳,但我仍然觉得很美好,这段经历不可替代。”

“80后”李博飞是南京某单位的白领,他同样对可能“没有同桌”的高中表示惋惜。他说,高中是建立世界观的阶段,一个好同桌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老师和家长,“我的一个同桌就是这样,他知识很渊博也很有想法,他给过我很多的鼓励和指引,回头想想还是觉得很温暖”。

“其实这个担心有点多余了。”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部IB班的高三学生小吕,就正在经历高中这种“走班制”生活。她说,除了每天早上和中午各点一次名,同学们都在上着各自的课程。

而对可能从此没有同桌的担心,她说:“不会交不到朋友,因为通过选课,兴趣相同的人经常在一起上课和交流,更容易成为朋友,只要约好了,照样是同桌”。

四、“最好的高中”不该只有分数

一位教育专家表示,走班制是未来教学的改革方向,相比现有固定班级模式确实存在许多优点,如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科目,甚至选择授课教师,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角色转变为主动选择角色。

没有了固定班级,学生在每门科目的学习中,都会接触到不同的同学,交往范围可以扩大几倍,实际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凡事有利就有弊,他认为,“走班制”虽然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给了学生更自由的空间,但难免会疏于对学生纪律上的要求,这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还有,“走班制”一旦实施,哪个老师教课好,我就选择哪个老师,这是学生们的朴素要求。优秀教师的课堂注定会人满为患,教学水平一般的老师又将何去何从?

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学生上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上最好的高中、考最好的大学,而考试的高分数,就是实现目的的垫脚石。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分数决定论”,即使有了“走班”的形式,实质上也不会有真正的意义。

3.信息技术学科的走班制教学 篇三

数据说服了校领导

我们对新入学的20个班高一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从中随机抽取了2个城市班、2个住校生班(城市班的学生都来自市区的学校;住校生班的学生70%至75%来自周边县城的县中或农村中学,少部分来自市区学校),分别对以下项目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由调查结果可见,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表现出的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是巨大的,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费、升学压力等问题的影响,只有少数重点中小学能保证信息技术学科的经费投入,大部分的普通初中和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欠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条件和能力。

现实的数字最有说服力,看着这些数据,想着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校领导也意识到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可行性让校领导更放心

只有必要性是不够的,还要在操作层面上具体可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给校领导作了分析,解决了领导的后顾之忧。

对硬件环境要求不高

信息技术学科实施走班教学,只要有2个以上的机房就可以开展。有2个机房可以分2个层次,3个以上机房可以分3个层次。当然,机房越多,实施起来就越灵活,甚至可以实现小班制教学,只要课排得过来并且教师数量足够多。

以我校为例:我校高中部现有4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4间网络机房,20个班级。新学期开学前,教务处将每3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排在同一时间段(其中有一个时间段是2个班)。开学后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做两件事:请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和摸底测试;根据学生个人填写的分层意愿并参考摸底考试成绩确定学生所在的分层教学班。有3个层次供学生选择:最高层次——兴趣班、中等层次——提高班、最低层次——基础班。教学班确定后,从第二节课开始,进行走班教学。

4间机房本来可以实现4个班级的走班,但由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较多,且为了增加学生课上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使一个教师可以兼顾更多的学生,我们将3个正常班按3个层次分为4个教学班实施走班教学,一个学期下来,效果良好。

不会带来管理的问题

在有些学科实施走班教学,常会出现一些学困生或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被组合在一起,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管理问题成为制约走班教学的瓶颈。不过,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水平层次较低的学生往往不是学不好或习惯差的学生,仅仅因为他们之前没有学习的机会而已,所以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热情和专心通常要比其他层次的学生还要高。

信息技术教学通常在机房上课,可以定人定机,根据学生的情况把座位安排好以后,除非经过教师同意,否则不允许学生随意调换座位。这样,每节课该有多少人,谁来了谁没来,都一目了然。另外,可以将每个教学班按原班级分成若干个大组,每个大组选出一个大组长,在大组内再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这样,不仅便于管理,而且有利于在教学班内形成合作和竞争的氛围,提高学习效果。

效果初现

由于分层教学的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我校大胆进行了尝试:在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提前半年安排学生参加每年4月举行的“江苏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2004年3月,我们临时做出这个决定时,心里也没底。时间提前半年,对于较高层次和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问题都不大,但是对于零起点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学习进度较慢,还有一部分知识(VB)没有学习,这部分知识在总分100分中占13分,他们能否顺利通过考试(达到60分),是影响通过率的关键,也是对我们分层次教学的一个考验。

2004年4月25日,考试结果公布:通过率为96.21%,远高出我们的预想。2005年考试通过率再上一层楼,达到98.10%。

在走班制教学下,低层次的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高层次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和学习课外知识,参加各类竞赛特别踊跃,无论从报名人数还是学习质量上都比往年有了提高,在2003和2004两个年度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分别有朱佳、袁帅、蔡炯航3人以及李磊、尹杰、刘逸群、李元4人获得一等奖,并且全部获得保送资格。

4.走班制教师教学总结 篇四

一、实施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宣传与沟通方面:宣传与沟通渠道单一,学生、家长对走班制教学具体情况了解不够深入,且与学校交流不够,实施走班制教学的学校之间经验交流少,从而造成多方对走班制教学产生误解。

2. 课程设置与选课指导方面:课程结构安排合理性仍受到现实教育条件限制,学校能设置多大比例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学校开设课程的方式是否足够开放都对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提出严峻考验;且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相当数量学习模块,增大学生自主选择空间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问题突出。

3. 师资条件与资源建设方面:教师整体素质的不平衡是阻碍走班制推行的主要动因,此外,对于走班制教学,同一或不同学科之间教师认识也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学生在选择教师时的偏爱,那些被学生选择较少的教师对走班制缺乏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走班制教学难以正常开展;资源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建设。这些软、硬件设施,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在现实的发展与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4. 班级管理方面:行政班功能弱化,教学班功能偏狭,且两者间管理、联系存在漏洞,管理难度加大。

5. 评价机制方面:学生与老师评价中的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目标偏离,以及受高考制度制约评价主体、方式、标准的过于单一都是个问题。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使得走班制缺乏动力。

二、针对走班制实施过程问题管理对策

1. 扩宽沟通交流渠道,做好走班制教学宣传工作:充分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做好走班制教学的宣传交流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与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确走班教学学习目标;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沟通卡,电话、网络等沟通渠道加强家校联系,使家长能够正确认识走班制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以此取得家长对走班制教学的信任和支持;加强实施走班制教学学校间的交流沟通,实现走班制教学信息、经验共享与特色的学习借鉴,从而丰富和完善各校走班制教学的内容,易化走班制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对整个走班制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 合理构建课程结构,形成科学选课指导:学校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到新课改对高中课程设置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学校的文化传统、发展现状和资源配置,还要考虑到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特别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影响,尽可能地综合各方面因素,课程结构的构建要遵循综合性、选择性与均衡性原则;所有学校的选课指导都应由学校领导积极动员,年级或班主任积极参与,专门的选课指导教师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选课指导,建立选课指导制度,配置选课指南,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可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此外应及时对选课的适宜性进行反馈,如有异议或需更改,应及时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说明,并办理变更手续。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走班制教学管理机制: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的.观念,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握好自身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结合点,选准任教课题并进行设计,充分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此外也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探索提高教师素质的新途径,促进教师培训常态化、规范化,增强其时效性,鼓励教师进行自主教学研究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走班制教学管理机制应引进和开发网络化的计算机排课系统、选课系统、评课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等。加强教学督导,建立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充分利用校长信箱,及时收集和处理师生意见;图书馆、实验室、各类教学设施与实践基地全天开放。重视班级、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班集体、校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 完善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强化行政班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班实行班级管理全员负责, 教学班教师实行班主任、教学班老师、导师的“三师一体”,学生实行多名科代表制和“班级管理人人负责”的策略,采取“多维立体交叉”的管理模式;加强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行定期反馈,增加两班老师、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参与班级管理。

5.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篇五

为深化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把课程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选择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我校将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开展分层走班制教学试验,开展分类教学的探索。

二、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必要性 1.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个性化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和层次,实施分类、分层教学。2.为满足我校学生发展的需要。我校每个年级的建制在10个班左右,学校每年招生规模在500到600人这间,每年招收的学生中有一批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也有数量不少的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另外还招收各类音美特长生。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升。3.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分层教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采用不同的教学流程,使得实际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强,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更加能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学习乐趣。

三、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师资条件的优势 我校高级教师数量多,现有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2名,超过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的一半。学校已形成了一批中青年教育教学骨干,现有宜昌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宜昌市青蓝工程培养教师2名。学校还有8名学科首席教师。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强,这是我校实行分层分类教学的一大优势。2.先进的教育设施

我校在2011年5月成为宜昌市市级示范高中。学校现有1栋现代化教学楼,每个教室都装有电子白板,有1栋现实验楼,含8个理化生实验教室和多个准备间,有1栋科技楼,内设有3个教室、图书室、三个画室、多个音乐教室、阶梯教室、多功能厅、通用技术实验室等功能教室,有1个室内体育馆栋。现在,新的田径场和篮球场正建设施工之中。学校设施设备基本满足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需求。

(二)不利条件 1.教育教观念保守

近年来,我校在立德树人、高考质量方面成绩突出,学生、家长、社会认同度高,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形成了很好的办学效益。老师们比较习惯于已经形成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同时也担心课程改革可能会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另外,老师们走出去学习的少,对新的教育理念虽有了解,但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创新意识、创新应用能力不强。2.硬件设备还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学校硬件设施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主要包括学校的一些功能教室比如实验室的设备设施有些比较陈旧,学生实验用器材不够齐全,学生机房电脑等设备陈旧,学校运动场所和运动器材还处处于建设和添置之中,另外,学校教室数量比较偏紧,这些都会对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四、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分三步走,先试点,再全面展开 2015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级班级进行单一学科进行走班教学试验。2015年下半年其中考试后,在高一年级进行两门学科分层走班制验教学试验。

2015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级多门学科进行走班制验教学试验。

2016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多门学科进行走班制验教学试验。

(二)2015年数学走班教学试验方案:

1.计划参与走班教学试验的班级是高一年级的1到9共9个班,科目是数学。其它学科学科暂不进行走班教学试验。同时,高一年级的现有9个行政班建制不变。2.高一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3.走班学科教学班的日常管理由任课教师具体负责

4.备课长负责,备课组内教师实行分层备课,分层教学。

5.编排课表(课表主要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基本要求)由教务处与年级组协调进行。

(三)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多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其它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负责。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可以降层。

(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

(4)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5)分层管理,统一规范

6.临沭县实验中学走班制方案 篇六

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全面落实新课程实施方案,学校领导深入学习与研究高中生日常班与教学班双重管理模式,制定我校实行走班制方案。

一、宣传发动

(一)选课指导

高一下学期,在选课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对下学年拟开设的课程实施选课指导:

1.将《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下发到全体教师和学生手中,以学科备课组长牵头,学科教师为指导教师,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指导工作,责任教师为选课导师,该导师负责学生三年选课指导,让学生了解高中阶段学校所开设的学习内容、模块、学分等总体要求,了解选修课的总学分及模块要求。2.根据自己的学业基础、兴趣、爱好,在征求家长、导师、亲友意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业方向,自主规划选课,选择适合自己目标的修习模块。

3.合理分解三年的目标,根据学校课程开设的总体时间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配和安排个人每个学段的修习内容,防止内容和时间的冲突。4.熟悉选修课各系列、各模块的编码,并根据自己未来发展的愿望,研读每科的特殊要求。5.填写学生选课单。

6.班主任结本班对本班选课情况进行汇总,年级组全面汇总选课结果,根据选课结果安排课程。

(二)走班制指导与准备

1、走班制教学物质准备

进入高二年级,从课程设臵情况看,多数学科需要实行“走班制”教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走而不乱,提高质量的原则,搞好教学场地及设施配套规划,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教室规划: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学校最多组织教学班16个,在使用好现有16口教室的基础上,再加使阶梯教室、物理实验室、学生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即能满足走班制教学要求。

(2)、配套设施:由于我校的教室资源紧张,为方便学生走班,保障学生走班学习中学习用品的存放,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每个行政班购臵7个书橱,共有56个橱洞,做到每个学生一个橱洞,供学生存放书籍。

(3)按要求逐步配臵通用技术实验室,配备教学设施,我校建设2口音乐教室和6个琴房,供学生训练,设臵4个美术专业工作室,提高教师专业教授水平,添臵6个室外乒乓球台和2个室内乒乓球台,供体育选修教学使用。

2、年级组搞走班分级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

3、备课组根据开设模块和学生选课情况,结合我校生源实际,本着教学单元内一个教学班尽可能减少来自多个行政班的学生的原则,从教学班的教室、学生来源、教师分配、开课计划、场地设施等方面,拟定出本学科开课方案,上报走班教学指导领导小组。

4、学校走班教学指导领导小组对学科上报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确定每个学科分属的学生教学班。5教学班级师资配备

结合我校学科任课较少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系列的学生,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同一系列几个班级教学成效的比较,另一方面有利于每位老师体会不同系列学生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等的差异,有利于每个系列都有一定数量的老师共同探讨,集体备课,合作编印练习,共同提高。

四、学校走班教学管理与实施策略

1、学校走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袁秋晓

副组长:丁来瑞 傅用信 王乐福 邢连绍

成员:赵康兵 闫朝永 谢春波 王开征 王玉龙 崔会封 职责:负责制定分级走班教学模式方案及相应管理制度,协调学校走班教学工作。

2、走班教学班级管理策略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教学班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2-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临时班主任,做好教学班级的全程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臵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我们每周每个学科安排一次晚复习值班,值班时间可以辅导答疑,平时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到备课组,备课组成员要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3、学校分级走班教学实施策略

(1)目标策略分层,把握教学的正确尺度

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每个教学班中,教师注意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将学期教学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分解为“基础目标”、“中期目标”和“发展目标”。A层学生完成“发展目标”,即在掌握课标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之上再进行适当的提高和拓宽,尤其注重知识的沟通和能力的培养;B层学生完成“中期目标”,即完成教材和课标的基本要求,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C层学生完成“基本目标”,即完成书本基础知识的学习,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目标分层,改变了以往教学目标整齐划一和要求“学生齐步走”的状况,使不同基础和程度的学生都“跳一跳能摘到自己的果子”,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具体要求:

A级:确保基础,适当拓展深难度。总体上遵循课标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要求学生会学,多学一点,重自学、自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重卓越发展。

教师教学策略: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

B级:正常教学。遵循课标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要求学生会学,重双基扎实,培养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树立争上游的态度和信心。

教师教学策略: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

C级:注重基础,适当降低要求。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

要求学生能学,要学,学懂,学会,重在双基形成,重在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师教学策略:难度适时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示范,多鼓励。

对基础相对薄弱的C级,任课教师下大力气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概念,加强重点辅导,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及要求,使他们尽快赶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2)教学分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分层施教的操作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难点所在。在分层教学中,教学设计首先应以了解学生为前提。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该仔细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的兴趣点,根据教材内容找准学生的兴趣切入点是分层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在分层施教时应做到“教学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各层学生积极参与,各得其所”,也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优势和不同需要,选择一种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个体需要的最优化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并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自主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学生,实施中速前进,努力为A、B两层学生当堂完成学习目标创设条件,课后辅导兼顾A、C两头。在课堂活动安排上,机械化的训练和简单的提问优先考虑基础差的学生,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偶尔也给出难题,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精神,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老师对之要求更高,要求他们在“知其然”的同时,也必须“知其所以然”。

(3)练习分层,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当然,A、B、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评估分层,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7.走班制: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篇七

走班制:让因材施教不再是一句空话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办于1969 年, 从1984 年开始脱离杭师大, 被杭州市教育局接管。学校现有58 个教学班, 在校生2200 人左右。学校设有本部、新疆部、国际部, 有教职工240 人, 其中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有63 人, 高级教师110 人, 其中特级教师4 人。2014 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校、高中必修课走班试点学校。

为了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 2014 年杭师大附中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 开始实行走班制教学。在实行走班制最初的准备阶段, 学校领导把学生的中考成绩拿来, 按照文科和理科进行认真地分析, 并且落实到每一门学科上, 实行全科走班。只有自修课、班会和课外活动课不走班。

走班的决定做出后, 为了保证走班能够顺利地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学校召开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及家长等各个层面人员参加的很多座谈会, 让大家充分了解走班制的做法及其好处, 并广泛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意见, 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杭师大附中的走班制, 将文章按学历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 其中A层是最差的, C层是最好的。分层的依据是根据学生各门学科的几次大型考试成绩, 将这个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折合出一个具体的分数, 然后按照这个分数, 把学生分到相应的ABC班。这其中如有个别情况, 再进行调整。

分完班后, 学校给每个学生打印出两份一样的课表, 学校和学生各持一份。这个课表跟以前的课表不同, 课表除有学生要上的课程之外, 还有上课的地点, 即在哪个教室上哪一科课程。

对于任课老师来说, 在走班上课的第一堂课要做两件事情:一是为全班同学排座位;二是选出自己的科代表, 确定小组长, 还要对学生讲清楚自己学科的学习要求, 比如怎么做笔记、作业的规范是什么、哪些作业要交、哪些作业可以自己完成等等。

学校按照学习成绩分的ABC班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学生每学期学习变化的情况, 要进行调层, 一年要调整四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调层的笔试成绩, 另外, 再由各学科备课组进行面试。整个调层过程完全是公开透明的。学生考试的所有数据必须公正、公平、公开, 学生和家长可以随时来查分, 永远不设期限。

走班制, 缩小了学生之间学习上的差距, 调动了他们学习上的积极性, 老师讲课的针对性更强了, 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得更准了, 从而使学生的成绩稳步提升。

走班制:让课程建设更加科学

实行走班制, 课程的设置也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在杭师大附中, 所有的课程都要围绕学校制定的学生发展十大核心素养来设置。从最基础的身心素养, 到最高层次的自我管理素养, 都贯穿到每门学科当中, 要转变成学科素养体现在教学目标当中, 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最后用学校制定的质量标准加以检验和考核, 使每个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都具备这些素养。

走班制, 使学校的课程从学期制走向了学程制。由于浙江省的学考时间是每年的4 月份和10 月份, 刚好是学期中间。以物理学科为例, 学生10 月份考完物理, 从此就没有物理课了。因此, 要重新编班, 重新安排师资力量。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这时候都要做一个短暂的调整。所以, 学期制就变成了学程制。

杭师大附中的课程是分层分类设置的, 有选修课, 有必修课, 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出了不同的课。学校跟杭师大签订了协议, 开设了大学先修课。有10 门通史类的课程, 有3 门实验类的课程。老师把学生带到大学, 让大学教授给中学生上课, 学完课程经过考试合格以后, 发给杭师大的结业证书, 并可以拿到学分。如果这名学生将来考上了杭师大, 他这个学分在大学里可以使用。此外, 学校还开设了几大选修课程群, 如ICT课程群、多元文化融合课程群、生涯规划课程群等等, 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走班制:催生学生生涯规划的成长导师

杭师大附中的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后, 将要参加高考, 将要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为了让学生能够尽早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学生在入学后,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这个测试叫做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 它能够测试出一个人的职业倾向。学校根据这个测试, 为学生配备成长导师, 以便帮助和指导他们正确地选择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这一做法, 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杭师大附中, 最让学生喜欢的导师有三类:一是班主任, 二是跟高考有关的文化课老师, 三是心理辅导老师。学校规定, 每一个成长导师可以带10 个学生, 师生可以双向选择。

成长导师与班主任的职责是不同的。导师的职责是学业上的辅导、生活上的指导、心理上的疏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而班主任主要是管一些具体事情, 如学考报名、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文化节等活动。导师和班主任的工作分工不分家。实际上, 学校设立的成长导师, 就是要使学生有更多的人去关心, 去帮助和教育。

作为成长导师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 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学校首先对导师进行培训和辅导, 让他们知道, 导师要给学生导什么、导到什么水准、怎么导。另外, 要让他们了解学生成长的背景, 要与家长有很好的沟通, 共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选修课来设置。虽然是选修课, 可它是一门必选的选修课。这门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探索。此外, 学校还有生涯社团和个人生涯咨询活动, 老师们还自己编写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书。学校对每个学生都有测评, 通过测评了解到学生喜欢什么职业, 学校则带学生去了解和体验这个职业。实践探索的程序是:先认识专业, 再认识职业, 最后做出选择。实践探索的内容有设计大赛、大学专业访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涯讲座、去企事业单位参观访问, 还有跟随父母工作一天等等。有的学生通过参加实践, 感到自己不适应或不喜欢原来自己选的专业, 于是, 改变了当初的想法, 进行重新选择。

走班制:让师生共同成长

实行走班制, 开始时学校领导还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即教师的安排问题, 弄不好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为此, 校领导经过多次研究, 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 同时结合各层次班级的学生情况安排教师。如A层的学生学习基础差, 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学校就安排善长管理的老师来教;C班的学生学习好, 自我约束能力强, 老师就不用为纪律操心, 集中精力管教学就行了。校领导把安排教师的思路一公布, 中层干部及年级组长都纷纷报名到A层上课。因此, A层的学生和家长都知道, A层的老师也都是教学能力很强的好老师, 他们对学校的安排特别满意。

虽然学生分为ABC层, 但是教师的备课还是集体备课。备课以B层为基准, 此外, A层加些基础知识, C层加些迁移知识。因此, ABC层的作业是不一样的, 上课的内容也不一样。

在考核方面, 学校不是考核教师个人, 而是考核年级组和备课组。虽然如此, 也不会出现吃大锅饭的现象, 因为学校实行的是年级组聘任制。因此, 老师们都有危机感, 工作都特别努力。在备课组里, 教师之间互相促进, 互相带动, 不让一个人掉队, 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备课组取得好成绩。

对于学生来说, 实行走班制后, A层的学生进步最大。因为分层教学后, 老师能够因材施教, 能够挖掘出学生们的潜力, 并使之发挥出来, 从而使他们的成绩稳步提升。C层的学生也不再出现“吃不饱”的情况, 知识不断得到迁移, 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目前, 学生的有效学习有50%来自于教学的适合程度, 还有50%来自于教学策略及教师的努力。

教育的起点是人, 教育的落点仍然是人。杭师大附中在追求个性化的教育中, 不断探索走班制的教学之路, 其成果令国人瞩目。

8.体育课走班制 篇八

【关键词】英语教学;分层走班;模式探析

民族地区高中生源基础较差,英语能力普遍不高。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多样化发展,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充分采用“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

一、深入掌握分层走班制教学的理念

当前,全省很多高中都在进行分层走班制教学,其实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例如石阡民族中学高一高二的分层走班制教学实施过程中,早上第一节和第三节课都是上英语课,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行政班到流动班级去上课,学习不同层次的知识。

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操作方法

1.宣传力度要到位

以石阡县民族中学的分层走班制教学为例,在分层走班前期,要对师生进行大量的集中与分散宣传,打消教师和学生心中的顾虑,要向学生明确表明教学目标和教学意义,使学生真正了解到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好处,使其不会对分层教学产生心理负担,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这一措施是为了提高各种层次学生的水平,是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的,使学生对此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适应教学的改革。

2.正确处理好学生分层

在分层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两次或以上的考试成绩作为参考,高二年级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及课堂表现等,正确分出ABC层次的学生。A层是针对学科知识基础和智力发展水平较差,接受知识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而设。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例如石阡民族中学A层有A1、A2、A3、A4等班级,方便教学。

3.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

分层后,有的学生会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班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例如石阡民族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A层以基础为主,掌握词汇量和语法,难度适当降低,弥补初中的遗留问题;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B层的难度有所增加,适当地增加课外阅读,通过不断的积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提高速度;C层多采用精讲精练,通过选择与教材贴近的英美文化和习俗的阅读材料,达到扩大知识面的目的。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相应提高学习效果。

三、民族高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的积极影响

1.分层走班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

现在各地进行的分层教学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的针对性教育发展方案,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展示能力的机会,通过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具有课堂表现的机会,避免了学困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分层走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分层走班制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但这个分层的结果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会随着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不断地对分层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调整,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管理模式。但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会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评比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个追求上进的竞争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3.分层走班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

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不断成长促进了教师不断地去搞教学科研,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不仅从人才质量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培训、自学教学理论、交流研讨和教学实践,一方面,老师们的英语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另一方面,通过分层走班的教学工作,促使教师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

总之,在高中英语分层走班制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所有ABC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各类学生都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锋.浅谈高中英语的分层教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2).

[2]毛雪.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对策[J].学周刊,2011(14).

9.体育课走班制 篇九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全纳教育思想的确立,大多数轻度智障学生都已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培智学校的学生转变成以中、重度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格局,这就为我们当前的培智学校以及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班级里,由于每个智障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智力发展也各不相同,可以说是一个学生一个程度,现在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分成了几个班,事实上,这些班级的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语文好一些,但数学不行,有的数学好一些,语文却不行,有的语文、数学都可以,但劳动技能很差,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按照现在的班级授课形式,虽然在上课时,我们也进行了分层教学,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学生有的学科仍跟不上,从而影响了智障学生的个别发展需要,也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 我校五年级在上数学课时,因为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这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会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有的学生会二十以内数的加减法、有的学生会十以内数的加减法、有的学生只会数10以内的数,还有的学生数前概念不理解,不会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等。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时只能大概地把学生分成几组,然后按层次分组教学,但是这样下来,教师不仅感觉到身心很疲惫,而且教学效率又很低,能力强的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学习内容太少,进步幅度不是很大,能力低的学生教师又不能面面俱到照顾周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学校进行了调查,发现每个班级都存在这种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提出了“培智学校‘走班制’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了左证该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提出了“走班教学的个案研究”这一子课题。

(二)、解决的问题

通过培智学校走班制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左证“培智学校„走班制”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分析

通过对“走班制”教学的文献资料搜索发现,国内近年来少部分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曾在这方面作过研究。普通学校走班教学最早是在高中选修课中进行的,某一学科如语数、英语、化学等。而特殊教育学校都是在某一学科、或校本课程中实施的,如:苏州平江培智学校曾在数学学科进行过走班教学研究。沈阳市皇姑区育智学校曾选择了学习差异较大的3—5年级实行数学课的走班教学实验。我校在2013年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实验尝试,使相当数量的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开发。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全纳教育思想的确立,大多数轻度智障学生都已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培智学校的学生转变成以中、重度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格局,这就为我们当前的培智学校以及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班级里,由于每个智障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智力发展也各不相同,按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大大影响了智障学生的个别发展需要,也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实施个别化教学,开发潜能,补偿缺陷,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走班制教学方式有效性的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走班制教学方式的有效性研究的价值在于在全校八门学科(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劳技和生活适应、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唱游与律动、兴趣这些一般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中进行走班教学实验的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学科、个别学生和教师的跟踪观察,走班前与走班后的情况分析、研究,来验证走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三、概念界定及理论假设

(一)概念界定

1.“走班制”教学

这是一种打破固定的班级授课形式,按学生能力进行重新编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已有的学习情况走入不同的班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的教学,是一种跨班级、跨年级的教学。具体是指从走班教学的原则、分层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走班教”制学进行整体架构和运行。2.个案研究

本课题是指从北辰区特殊教育学校走班的智障儿童若干名、走班的某一学科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长期跟踪,及时记录追踪档案,并对追踪情况进行分析。

(二)理论假设

如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总结提炼出培智学校“走班制”教学的个案研究的方式,从而验证“走班制”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借鉴理论 1.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用相对独立的九种智力,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个人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而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这就是智力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于环境和教育所造成的,尽管在各种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个体身上都存在着这九种智力,但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个体的智力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这些理论可以让我们对学生智力的差异性有比较正确全面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借鉴其对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的作出正确的评估。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时加强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2.智障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

智障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智障儿童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发展明显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发展极不均衡;意志、情绪、自我评价等个性心理品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理论可以让我们对智障儿童的认知和个性心理品质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可以指导我们更加有效地对智障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过程更行之有效。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选择走班的学科、部分走班的学生和任课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跟踪研究,建立相应的档案,并对档案进行分析,以左证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

1.“走班制”教学的学科个案研究 从进行走班的八门学科中选择生活数学、生活语文、运动与保健、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治疗等学科进行跟踪研究,建立档案,并对档案进行分析,观察各层次学生的发展情况。

2.“走班制”教学的学生个案研究

从进行走班的八门学科走班学生中,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建立学生的发展档案,并对发展档案进行分析,观察学生走班前后的发展情况。3.“走班制”教学的教师个案研究

通过对教师的进行跟踪研究,观察教师在走班前后的适应情况。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利用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培智学校和“走班制”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价值支撑。

2.行动研究法。根据对本校学生走班教学所反映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日常管理,以促进不同层度的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3.个案法。选择典型学科和典型师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跟踪研究,建立师生发展档案,为本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提供支撑。

七、研究思路和实施的基本步骤

(一)研究思路:

通过对本校走班的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技、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唱游与律动、兴趣八门学科中几门学科中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这三个方面进行个案追踪,及时了解走班教学的措施成效,以便及时调整研究思路和方法,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基本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1)根据总课题方案,制订本课题研究工作计划。(2)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3)安排任课、制定相应的走班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保障顺利开展。(4)为走班阶段学生制定评估表、评估细则、评估时间,成立评估小组。(5)进行走班阶段学生相应科目的评估、划分班级学生。

(6)制定不同走班班级的科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7)自编相应走班班级的教材、学材。2.研究实施阶段

(1)选择典型的学科、典型的学生和教师作为研究个案,开展对个案的跟踪研究。

(2)设计制定相关的研究表格、评价表格。

(3)制订走班教学研究、学习、交流制度,每月召开走班教学任课教师的研讨会。

(4)第四周进行走班学生的人员调整、教学目标的调整。

(5)组织开展走班学科教学的展示课,反思走班前后的师生变化。(6)组织开展走班科目的自编教材评比、教学成果评比。3.总结反思阶段

(1)对比研究的学科、学生个案、教师个案的情况,进行分析论证。(2)分析学生的教学成果,找出研究过程中的优势与有待完善的方面。(3)进行各类成果的展示,接受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八、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建立本校智障儿童生活能力培养的追踪档案。

(1)选择本校走班的智障儿童若干名,作为跟踪对象,对其语文、数学、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唱游与律动的现状及教学效果进行长期跟踪,及时记录追踪档案,定期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从而分析研究出走班制教学方式的有效性。(2)选择本校走班的学科作为跟踪对象,进行长期跟踪,及时记录追踪档案,定期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从而分析课题的实效性。

(3)对走班任课教师作为跟踪对象,进行长期跟踪,及时记录追踪档案,定期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从而分析课题的实效性。2.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保障机制。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定期组织走班任课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信息和经验,研究借鉴和参考。

(2)建立健全课题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课题组例会,交流、探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

(3)建立健全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对于课题组成员研究情况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情况本别给予不同的奖励,以此激励大家的科研热情。

九、组织成员及分工

主持人(组长):教学主任

协调、统筹、策划、组织 成员:义务教育任课教师

组织实施

十、成果形式:

1、学生的手工作品、绘画作品等,特奥项目的参与率的提高,参赛成绩的提高,学生通过在合唱、舞蹈、器乐等方面人数和质量得到提升。

2、形成学生的个案集、教师课例集锦、教学反思集。

3、部分教师的教学课例在全市、全国的活动中取得佳绩。

参考文献:《实用特殊教育研究方法概论》刘全礼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韦小满

10.体育课走班制 篇十

1、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走班课的设置本意是因材施教、真正发挥教师的优势和发展学生的长处。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有时并不能真正适应教育改革需要,存在“把选修课当做必修课来上”等形式主义问题或从高一就已明确分文理这样的做法,完全违背了走班课设置的初衷。

2、学生学习的诉求

在现高考体制下,高一年级“文理不分”,本意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拓展知识面。第一学期进行的可能比较顺利,但第二学期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以我个人教学经验为例,在高一历史课堂中存在偏向文科的同学对于理科课程不够关注,偏向理科的同学对文科课程也是应付了事。或到了高二,学生在没有实践的前提下盲目跟风选择或凭感觉选择文理都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留下隐患。最终结果就是教师授课内容因考虑全体学生而使发挥备受限制,学生侧重点不明确、学习的深度广度不足。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有不同的兴趣诉求,他们更愿意听自己喜欢的内容,更希望在“走班制”上去发现自己到底更适合文或理。如果我们照顾到这些,学生们定会学好走班课,毕竟诉求才是最好的老师。二“走班制”在运用过程中的操作

结合区内高中教育现状和呼市一中现行走班制的做法,经过实践在传统班级体制的基础上有条件地推行“走班制”,具体方法如下:

1、教师分组

“走班制”的一大特点是教师固定、学生流动,因此我认为应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分组、讲授不同内容,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内只讲授同一内容,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侧重有所不同。教师方可集中精力备课、讲课。

2、学生分类

结合学生兴趣喜好对其进行分类。具体操作中,可以考虑让学生自由选报某教师课程,然后组建本课时班级。

3、后勤保障

为了辅助“走班制”推行,学校应在教室和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整。结合一中经验来看,教室方面,学校应安排专用多媒体教室用于“走班制”;时间方面,学校对不同科目进行统一安排,具体可考虑将某科目置于某天上午或下午的固定时间。为了课程的完整性,亦可考虑将传统课堂两节并一节。

三“走班制”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问题

走班制取消了传统行政班约束。虽然有任课教师、班长,但班级成员的临时性、随机性,以及班级存在的短暂性,引发了管理松散、课堂随意、学习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长此以往,对于自控能力尚不强的高中生来说,更容易引发各类问题。

2、观念问题

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分科教学,因此对于走班制这种新的教学策略需要适应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片面的将走班课和文理分科教学挂钩,将尝试作为真正的文理分科,而放弃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一中走班制经验,这需要班主任教师及固定班级任课教师及时发现、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及时引导,正确对待走班制。

3、实施问题

因为每周一课时,时间较短,不能充分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点拖沓,作业不好收。

4、学生差异

总体而言,倾文学生数量少但水平层次跨度较大。不同的班级之间差异明显,甚至在个别班级内部学生水平也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不同的班级要做到区别对待,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情。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要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充分的关注与培养。

四对策

综合上述问题,提高走班制课程实效的现实不容乐观,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结合我校走班制的工作开展情况,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入手: 1.落实教师理论培训

提高教师对走班制的认识水平,增强走班课程的开发和开设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切实开展好走班课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讲座,对走班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2.备课组集体备课

为了走班制课程的高效性,备课组要制定有统筹安排的走班课程体系,做好课程的实施工作;走班学案由出本学案的老师编写,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走班学案质量和适应度。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大家充分讨论,把教学的深度、广度确定下来。这样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特点,在学案使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原则是“同案不同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循序渐进的规律,开好走班课。3.做好学生培训

培训指导秉持两个原则:一是“以生为主”原则,结合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强化学生“认识自己,设计未来”的意识,帮助学生“学会正确选择”;二是“科学合理”原则,指导老师建议一定要科学合理、符合教师和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高学生对走班制的认知度。结合我校已经实施的导师制和成长档案,更为合理地指导学生个性化课表的制定。

4、阶段性考察

11.体育课走班制 篇十一

关键词 分层教学 走班制 选课制

一、高考制度改革促进“走班制”与“个性化课表”的发展

1.研究背景

2014年9月3日,国发〔2014〕35号《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为《实施意见》)在教育界尤其是高中学段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实施意见》中提出了总体目标,并对试点地区进行了明确要求。

根据国务院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颁布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由此可以看出,这次的高考体制改革力度大,改变了以前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状态。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表示:“高考改革方案从简单的分数公平,迈向更符合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内涵公平”。

高考改革将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学生和学校。高考除必考的数学、语文、外语,另外3门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里选,应该有20种组合方法,学生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自由组合高考科目。这对高中教学模式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高中将更多实行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随之可能发生变革。

2.概念的界定

所谓走班制是指上课的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能力,选择在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班级中上课。韩艳梅指出,在教学活动中,走班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的概念,学生根据预先设定的学习计划,以“走班”的形式“流动”到自己将要上课的班级。[1]它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束缚,实现了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所谓个性化课表是指学生学习不使用统一课表,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课,由选课的内容确定一份适合学生自身学习的个人课表,不同的学生所选的课程不同,因此生成的课表也是不同的。

二、美国的“走班制”教学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走班制”教学的国家,美国高中教学特色即为实施选修课程、“走班教学”。我们在高考改革之初,对美国的选课、“走班”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借鉴是有必要的。美国的课程类型主要分为: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教育计划或项目。美国的高中教育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例如:数学课程分为初等数学、代数、几何、高等代数、微积分等几门子课程;虽然数学是必修课程,但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至少一门子课程即可。如果一名学生数学能力强,英文较弱,将来想报考与数学有关的专业,那么他可以选择数学中的高等代数、微积分等和大学数学相关的、难度较高的数学课程,英语则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子课程。另一同学英文较好,数学较弱,那么这位同学就可以选择数学的简单课程和英文的高难度课程。

在选修课程方面,美国不同的高中,设置内容不一、难度不同的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有效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由于课程类目繁多,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安排选课及设计课程表是学校的重要工作。

美国高中常见的课程表有课段式课程表、循环式课程表、增减式课程表、选课式课程表等。其中的课段式课程表和选课式课程表极具特色。表1是美国一所中学的课段式课程表,它是美国学校最为常见的一种弹性课程表。课段和课时不同,我们可以将课段理解为原来课时的延长,也可以理解为两个或多个课时的组合。一般选修课为单课时一节课,核心课程一般是以课段的形式出现的。

对于选课式课程表,一般学校都有两个课表,首先是根据学校的教师和教室排一份全校教师课程表,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课程表进行选课,生成自己的课程表。例如一个教师,如果只担任一门一个年级一个层次的课程,他一天的课就都是这一门课程。选修这一门课程的学生,上这一门就可以有五个时间选择。这样可以避免上课时间上的冲突,但是一天五节课,这样的工作量对老师来说也是非常大的。

三、对策与建议

1.高二学年开始实行分层次教学及选课制

根据国务院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颁布的《实施方案》、《试点方案》,我们暂且不考虑高考必考的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对于所有的学生需要参加合格性考试的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学科,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其中的三门参加等级性考试,等级性考试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很明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若参加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的学生都学同一难度的课程,明显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分层次教学,实行“走班制”及“选课制”。

高一阶段,由于高一的教学任务主要就是基础知识教学,而六门选修课都要参加合格性考试,所以高一阶段可以暂且不实行选课制。

高二阶段,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已有所认识,对自己将来进入大学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规划,因此可以在高二学年开始采取选课制度,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根据大学院校的招生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学校应该对选修课采取分层次教学,每一学科分两个课程,A类课程难度要求达到合格性考试标准,B类课程难度要求达到等级性考试标准。学校根据情况安排学校教师的统一课表。

2.制定全校统一课表

假设一个年级有10个自然班,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各5名,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各3名,制定全校课表,如表3所示。表3为全校统一课表中星期一课表,星期二至星期五的课表与表3类似。

我们也可学习美国的时段式课表,将参加高考的课程,也就是B层次的一些课程,设置成时段课程,如表4。

在制定课表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意时间上有冲突的学科。例如,在表3中数学与外语、外语与语文、物理与化学等,在周二至周五排列课表时应注意冲突学科的调整,例如,周二的课表,可以安排数学与物理冲突。

第二,注意A层与B层的时间安排。例如,在安排物理课时,安排物理A层的课程,同时最好安排物理B层的课程,这样选择不同难度课程的学生都有物理课程可以选择。虽然不在同一时段安排也可以,但是由于选课课表要考虑的方面太多,这样的安排能使得工作量可以降低一些。

第三,注意课时的安排。注意一周课程总的课时量,数学、语文、外语应达到六课时,选修课程应该达到二到四课时。

第四,注意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到教师的人数、课时数,合理安排教师一天的工作量。

3.学生个性化课表的生成

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课,教师应做好指导工作。

第一,使学生保证每一学科一周的课时量达到学习的要求。甲和乙都是高二一班的学生,甲选择的学习内容为:化学B、政治B、地理B、生物A、物理A、历史A,周一选课,他选择了101数学、108语文、110化学B,则他周一只需要上三个科目的大课即可。乙同学学习内容为:物理B、化学B、历史B、生物A、政治A、地理A,他在周一选课时,选择了108外语、106数学、105历史A、109地理A。甲一周所选的课应保证数学、语文、外语六课时,化学、政治、地理三到四课时,生物、地理、物理二到三课时。乙一周所选的课要保证数学、语文、外语六课时,物理、化学、历史三到四课时,生物、政治、地理二到三课时。其他同学也都应保证达到类似的要求。

第二,学生选课时应注意同一门课程最好选择同一位教师的课,这样才能保证每课之间课程的衔接、学习内容的连贯和完整。见表5。

第三,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课,这样同一个自然班的学生选择的课程不同,在不同的班级进行上课,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可能会淡化,因此,自然班的班主任老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或其他活动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强化集体意识。

第四,有些学科在学生的印象中非常难,像理科中的物理,文科中的地理。学生认为不好学,考高分不容易,认为理科中的生物相对容易学。那么在选课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大多数学生都来选生物B这门课程,而物理B和地理B学的人相对较少,这就使得生物学科出现师资紧张的情况,并且在高考报考这方面也容易出现某个专业拥挤的现象。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时应考虑到这方面因素,和学生及家长进行适当的沟通。

参考文献

[1] 韩艳梅.新课程背景下学习组织方式的新探索——“走班制”的实施与管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

[2] 张晓瑜.美国课段式课程表:经验与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9(2).

12.走班制下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篇十二

我校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实施分层走班教学, 无论是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上, 还是在学生教育、班级管理上, 都全面对接高考改革方案。经过一年多的积极推进, 我们由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 逐渐过渡到今天的教学有序、德育有效的轨道中。

一、分层走班带来的学生管理困惑

1.打乱了行政班级概念

选课走班的班级虽然是同一年级的学生按学科划分, 但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 而且常常处于流动状态, 这导致学科教师与学生交流、共同学习、生活的时间减少, 因而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相对稳定的班级集体文化。由于学生分布在不同的教室上课, 班主任所管理的相当部分的学生经常不在老师的视线中, 班主任老师很难了解和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动态。走班给德育工作的开展, 无论是在德育的主体、德育的内容上, 还是德育的方式上都带来不少的问题。

2.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实行选课走班后, 学生的集体观念日趋淡化, 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的组织也比较困难。从班级上课的纪律保持、卫生的管理, 到“两操”的督查、作业的收缴等等, 一系列问题暴露了出来。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科教师, 都有“找不着、抓不住”学生的感觉, 这就要求每一名科任老师强化责任意识, 真正对自己的课堂及延展的课间负责。走班后“全员管理”已经不只是理念, 不仅是学校的倡导, 而是需要师师携手、师生合作, 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二、分层走班对传统的德育带来变化和机遇

1.走班尊重学生个体多样性的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未来规划有目的地选择课程, 参与实践, 选修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增强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 这是实行走班后学校德育目标的新指向。

2.走班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学校通过课程多样化建设和走班制教学, 为学生成才提供多种平台。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 规划生涯, 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负责, 学会与不同学科领域和知识背景的同学交往, 这也是实行走班之后开展德育工作的新内容。

3.走班增强全员德育的意识

走班后行政班的建制弱化, 全员德育的意识加强, 必然会形成一个“人人抓德育”“处处有德育”的局面。更多的学科教师承担起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的职责, 这将有利于实施学科教师由“业师”向“人师”的转变。这需要走班之后教师角色的新转变。

因此, 加强对分层走班的管理, 强化学生班集体概念, 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走班以后, 教师明显感到了自己的双重身份, 既是学科教师, 也是走班的班主任;既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更要抓好这堂课的教育管理。

三、分层走班带来的学校管理和师生角色的转型

1.学校管理的转型

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之后, 一系列相应的问题和变化也随之产生。科目教师如何有效管理课堂?如何收发作业?如何考查教学内容?如何保证走班教室的卫生?如何管理“两操”?为此, 学校多次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等, 广泛听取大家的建议。在此基础上, 学校制定了《走班课授课教师管理职责》和《学生行为规范要求》, 涉及课堂的管理职责、作业收缴的职责、考查科目的职责、“两操”督查的职责、班级卫生职责等方面。年级教师轮流按顺序“走动管理”, 包括走班课前督促、课中检查、课后反馈。学校在教室外为每位同学配置个人储物箱, 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

2.行政班班主任的转型

选课走班教学实施后, 行政班班主任在班级的授课面减少, 学生与班主任的接触、交流时间趋减, 行政班结构日趋松散, 班主任的关注点应有所改变。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早自修、午间休息、班会课等时间, 借助各种活动, 凝聚班级成员, 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课余, 与走班课教师加强沟通, 关注班级学生, 尤其是不再授课的学生群, 更要加强个别谈心, 关注每位学生的状况。

3.走班课授课教师的转型

走班形式的全面铺开, 对走班课授课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授课教师被赋予辅导员的职责, 应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领者、学习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生活上的关怀者, 带领走班课的学生在每周四节、两节甚至只是一节的上课频率中, 形成班集体, 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接触学生, 同学生交朋友, 营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及时与班主任沟通, 交流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 协助班主任做好困难学生转化和特殊学生的引导工作。

4.学生自主管理方式的转型

每个走班的班级都设管理干部, 协助授课教师点名、记录课堂情况, 同时定期反馈, 共同管理。管理干部纳入评优考核, 在校级标兵评选中专设“责任标兵”, 以此表彰走班课中的优秀干部。教室里设立固定的作业箱, 学生自觉到指定科目、指定班级的作业箱交作业, 教学班课代表做好记录。严格点名制度, 师生双向点名, 学生记录课堂日志。班干部负责把本班学生在走班上课时的纪律、作业情况等反馈给班主任, 班主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思想上遇到的问题。

上一篇:美术兴趣班教学总结下一篇:中小企业投融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