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的发展现状

2024-07-04

无人便利店的发展现状(精选11篇)

1.无人便利店的发展现状 篇一

请概述便利店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目前国内便利店的发展现状、城市生活形态未来趋势及零售业发展的趋势,论述我国便利店发展趋势与创新可能。(10%)

作为一种零售业态,便利店最初起源于美国,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在超级市场步入大型化与郊外化后,给购物者带来在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不便利;超级市场远离购物者的居住区,到超级市场购物需驾车前往;超级市场卖场面积巨大,商品品项繁多,购物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挑选商品,且还需忍受“大排长龙”等候结帐之苦。以上种种都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满足即刻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由此,促成了便利店的出现。1946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南方公司(Southland Corporation)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在美国,1957年,只有500家便利店,到1990年,美国共有便利店84500家,网点密度为2940人/店,销售额接近1000亿美元,因此有人认为便利店是西方零售业的“爆发户”。

日本便利店是60年代末从美国引进的,经营便利店最为成功,日本第一家便利店成立于1969年,是由日本橘高糕点批发公司按美国模式建立的沃玛特便利连锁集团。1973年日本伊藤洋华堂集团与美国南方公司建立7-11便利商店连锁集团。由于迅速增长的就业妇女、迅速增长单身家庭、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在餐桌上使用预煮食品、经济收入的提高以及娱乐活动的增加等原因,使人们更加追求购物的便利性,为便利店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便利店在日本的发展是成功的。1991年日本7-11公司应美国南陆公司的要求,在与该公司实现资本参与的同时,实现经营方面的参与,现已成为南陆公司的控股公司。是年,日本共有41050家便利店、网点密度为3045人/店,便利店在日本零售业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为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7-Eleven连锁便利店,1991年的利润高达24.4%,位居日本零售业之首。到1992年7-11集团在国际上22个国家拥有13950家店,是世界最大的便利连锁店集团。到1997年7-11在日本本土拥有7000多家店,销售额达到17000亿日元。2000年年底,7-11在日本国内拥有8600家店铺。

我国台湾便利店始于70年代末,1977年成立的“青年商社”是台湾最早的便利店。1979年统一集团引入日本7-11后,当年与桑斯兰德公司签约合作。便利店在台湾开始大规模发展。1980年第一家7-Eleven长安门店开幕。1998年1月加盟店比例超过65%,到1999年3月,门店数已达2009家。

我国内地便利店起步较晚,1995年1月上海牛奶公司开设的可的食品便利店,以及其后相继出现的深圳7-11,华联罗森便利店为中国第一批出现的便利店。目前中国便利店处于起步期。几乎所有的便利店品牌都进入了上海,上海已经成为连锁便利业态的必争之地,目前在上海,按规模排序分别可能是快客、好德、可的、良友、光明、喜士多、罗森和全家;如按经营效应排可能罗森为先;按消费者定位的匹配清晰度分析可能是罗森和全家;随着可的并入农工商集团(也属于大光明集团公司),以及传闻光明和良友也纳入到大光明集团,那么,可能大光明集团会拥有:好德、可的、光明、以及良友,那么,其在上海门店就过3000家

我觉得连锁便利店的几大创新趋势有以下几种:节,那么,就需要以新姿态和创新思路,参考那些已经成功模式,尝试更大胆的合作模式,关东煮改名为好炖,在服务和品类创新以求符合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与目标消费者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相符合

在7-11的销售商品构成中,加工食品(点心、饮料等)占31.6%,快餐食品(米饭、调味面包、生菜、油炸食品等)占30.5%;当日销售食品(牛奶、酸奶等)占12.7%;非食品(杂志、日用品、游戏软件等)占25.2%。

7-11的客源中未婚者和男性占了绝大多数,其顾客中55%的人会在5分钟内完成购物,39岁以下的顾客占了72%。统一超商上海7-ELEVEN四家门市将同步开幕,将定位在「新型态生活体验店」,强调每家店都有主厨及副厨现场烹饪料理,预估鲜食占全店营收比重将高达40%,远高于台湾7-ELEVEN的15%。

上海统一超商总经理黄千里表示,上海7-ELEVEN将集结日本7-ELEVEN、北京7-ELEVEN及台湾7-ELEVEN叁地的优点于一身,店内除设立快餐岛可现场烹煮热食外,还引进现煮咖啡CITY CAFE及热豆浆机器,关东煮则改名为「好炖」,里面的品项是台湾关东煮的五、六倍。那么,哪些创新可能是未来趋势?在观察本地消费者同时,也研究经济发达城市的消费趋势,可能会给我们启迪。以台湾全家为例,在鲜食方面,为应对外食市场的变化与缺口,全家将增加鲜食的商品组合,并打造全家鲜食的招牌商品,鲜食占营收比重计划从2008年的10%到2011年的15%。对此,全家还将开发“晚餐市场”,并导入“包鲜料理”,从而扩展由早餐和午餐,发展到三餐组合。不仅全家如此在摩拳擦掌,另一家大型连锁便利也没有落后,统一超商7-ELEVEN要积极地布局,希望靠鲜食来拼杀,定位自己为“Food Store”希望摆脱那些陈旧便当和关东煮的形象,还引人咖啡和现烤面包,提升美味和丰富特性;

这些需求特点也已经在上海出现,如早餐和午餐的需求越来越强,但是,在上海经营的便利店没有一店真正提供晚餐相关服务;据我们实地考察和消费者走访发现这需求确实存在,而且有特点地发布在一些特别区域,所以,这是对在上海的连锁便利店的创新挑战。自然要应对这样的挑战,可能会涉及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连锁便利的后台管理(如供需管理、库存控制、配送„„)、消费定位和种类的选择等等,但是,这趋势引发的创新思考就是:连锁便利是否会越来越明显地与快餐发生一些关联?作为速食的便利服务在顾客的口味、鲜食(特别是亚洲人喜欢热食)要求下,是否会演化为便利快餐服务?这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一些地区必然会先冒出,至少我们在对上海某写字楼的观测中已经发现这趋势,一家便利店的单日午餐销售量有180-230份;与地处密集写字楼的一家中小规模的外买午餐便当公司,其单日外送也就是800-1200份上下。而另一方面,面包进入便利店已经不是啥新鲜事,但是,随着商圈内各类面包房越来越多,便利店与面包房之间是否会展开一些竞争?至少已经有便利店验证只要适合消费者口味,价格合理,面包销售量也是便利店越来越重要的赢收部分,特别是24小时便利服务在营业时间上优势也多少为在时间与口味综合优势分析也存在各自优势;所以,这里引出的一个趋势挑战:连锁便利会渗透到面包和简易咖啡的服务上是否可能?所以,我们讲:连锁便利业态,在特定的商业发达的城市,不仅会融合鲜速食服务,小步渗透到简易快餐和面包等等餐饮服务上,而且也会提供一个小空间(如现在已经在尝试简易吧台,类似酒吧台)供顾客快速进餐。

快餐速食的服务,不仅仅是连锁便利商业战略需要进入的,而且也是消费者需求推动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这原本就是便利商店差异化商品的重点项目,但是,经营管理的门坎相当高,这将预示跨产业经营的一小步,但是,其相关管理必需要跟上,特别是信息化管理要求不低,如在品类方面,可能要由米饭、快餐及面包等三大重点品类扩展到搭配季节性配菜,以求到达新鲜和美味;对于消费者不可能每天吃来吃去不是红烧狮子头就是百叶烧肉。但是,这些主要还是限制于消费者与便利店之间信息渠道不畅通,自然问题:如何采集消费者的需求?虚拟会员管理是否可以有效改善这状况,并提供营销到达有效率?而另一方面,要将“Food Store”的概念发挥到极致,自然要求部分是现场制作,如现烤面包、现煮咖啡、馒头等等,这才会留住顾客的“嘴”,还要提供简易干净的用餐的空间。那些迎合这些趋势,是否也要建立会员营销、优惠促销、积分反馈等等在餐饮相关行业常用营销售手段? 这些变化,如果参考7-ELEVEN的“轻食正餐化”概念,我们可以讲:速食正餐化,比快餐更快。这就是未来连锁便利店的趋势之一,可能融合传统意义上快餐、面包房、饮品店等等服务。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中心城市,便利店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购物的一种常见生活方式。只要是快速消费品,随时想起,转弯就是一家便利店,听起来的确很便利。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便利店一个挨着一个,可的、良友金伴、好德、罗森、快客、等等。只要你漫悠悠走上五分钟路程,一定会碰上一家便利店,有些地方,你抬起头来四处张望,甚至可以看到不少于5家便利店。

金融终端服务

一般来说,便利店价格会高出大型超市10%到15%左右,对于一些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十分有限。刘鲁鱼建议,由于价格不具备优势,一般的便利店要避免单一提供买卖服务,而要发展成为综合性服务平台,但是,在这一点上,本土的便利店和外资便利店相比,差距却不是一般的小,而是相差甚远。就拿7-11来举例,我们可以略知一二。

虽然7-11的店面规模只有100平方米左右,但是提供的日用消费品可达上千种。不仅仅是快速消费品,7-11还提供给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服务。例如,商业中心的7-11门店,除了推出简单营养的早点、丰富的午餐和零食,还推出了电讯、订票、代收、订购、送货上门等服务。不仅如此,附加的服务功能是7-11的一大特色。例如,与中国银联合作推出的“金融服务便利联盟”计划,持卡人可以通过刷卡终端,完成包括信用卡还款、公共事业缴费、手机充值、互联网购物线下支付在内的诸多金融支付活动。这不仅吸引了客流,还增加了便利店的其他收入。

反观本土的便利店,虽然个别便利店卖了茶叶蛋和包子、提供了水电煤气缴费服务,其他的便利服务几乎一片空白。事实上,国内的便利店还停留在“小型超市”的模式上,提供的商品以随身消费为主,品种少、价格贵、交通便利,但是提供的便利服务的确不多。虽然不应当鼓励便利店提供非常繁多的其他服务,这有悖于便利店的经营本质,但是如果拓展更多的相辅相成的便利服务,不但可以实际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流,促进商品本身的销售。而这些服务,并不需要增加许多成本,只是利用已有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已。例如,为消费者提供相关的金融终端服务,是由便利店和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不需要增加固定投资,只需要营业员在结帐的间隙,代收现金而已。线下的配送系统

但是,便利服务的延伸远没有停止人们的想象力,特别随着年轻人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这些延伸的服务必然,也必须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手机)来实现的,这些服务

核心就是网上需求与实现服务对接;这些服务创新的可行性完全是基于消费者需求接受度,所谓,以年轻人的方式与他们交往一样,以年轻人喜欢的网络和手机提供服务给他们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而且这驱使的强劲力度可能是不仅仅是一个小小革新,而是一个一个飞跃。这趋势的最大特点是加强实体的便利门店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改善”店群关系”,将部分服务迁移到网上和手机内,不仅降低运营成本,而且扩展目标消费者的服务区域;同时,大大改善后台的供需链管理的信息传递,可以提高前端消费者的需求传递到配送、采购等等供需链的后段管理水平。同时,对于便民服务,如送货需求也可以有效的管理。目前,中心城市的白领消费者都已经习惯了网上购物,但是网上购物的一个硬伤,是线下的配送系统。试想一下,你在网上订购了一件商品,白天上班去了,晚上回家很晚,送货商不可能每天只集中在晚上8点至10点之间送货,大部分送货时间还是在白天,而且也不可能集中在双休日送货。谁来帮你收货呢?便利店。只要网上供货商和便利店达成合作协议,完全可以将货物投递到你家门口的便利店,等你下班到了家门口把它取回家。多么便利!一举三得!

在这个领域并不是没有尝试,关键在于商家之间如何合作,而不是各自为战。同一个商家,其电子商务和连锁门店,也许比较好合作。例如,北京的金象大药房,拥有一系列的连锁门店,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全国几家获得药品网上销售许可的药品流通企业。消费者可以坐在电脑前上网查询并订购药品,然后在连锁门店取货,既方便,又省事。

总之,便利店不应当仅仅是一个“小超市”,而应当是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购物服务的终端,如何发掘更多的“便利”服务,赢得更多的客户忠诚,是本土便利店经营创新的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在这一点上,只要看看我们和外资便利店(如7-11)的差距,就不言自喻了。先进的物流系统

如果一个消费者光顾商店时不能买到本应有的商品,商店就会失去一次销售机会,并使便利店的形象受损。所有的零售企业都认为这是必须首先避免的事情。

JIT体系不完全是交货时间上的事,它也包含以最快的方式通过信息网络从各个门店收到订货信息的技术,以及按照每张特定的订单最有效率地收集商品的技术。有赖于一个非常先进的物流系统支持。

批发商是配送中心的管理者,为便利店的门店送货。而日本7-11本身并没在 配送中心上投资,即使他们成为了分销渠道的核心。批发商自筹资金建设配送中 心,然后在日本7-11的指导下进行管理。通过这种协议,日本7-11无需承受任何 沉重的投资负担就能为其门店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分销系统。为了与日本7-11合作,许多批发商也愿意在配送中心上做必要的投资;作为回报,批发商得以进入一个广阔的市场。

日本7-11重组了批发商与零售商,改变了原有的分销渠道,由此,配合先进 的物流系统,使各种各样的商品库存适当,保管良好,并有效率地配送到所有的 连锁门店。

从给便利店送货的卡车数量下降上可以体现出物流系统的先进程度。如果是在十几年前,每天为便利店送货的卡车就有70辆,现在只有12辆左右。显然,这来自于新的配送中心的有效率的作业管理。

第三大趋势是药妆店的融合之路,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雏形和实践。不过随着万宁进入内地,上海店开业等等,必然引发人们对药妆店的关注!万宁提作为供高质素及完善的健康、个人护理、护肤及婴儿护理产品的零售服务商,也给连锁便利的创新提供可参考的范例。这也是另一巨大的消费市场召唤越来越多的商家涉足其间,这就是化妆品市场。同样,在东京,便利连锁点也在尝试提供化妆品和其相关服务,如有一家连锁店,最近开设了一个名为了让女性服务店,提供购物的乐趣和轻松,同时也提供多种多样的护肤产品和健康食品补品服务。这些融合就是在经历药店发展到化妆品服务成为药妆店,而便利店也在渗透到药妆店的服务,为消费者提供OTC的药品和化妆品,这些类别和种类数量比例在未来都市的商业圈内便利店内将越来越多。而同样,关注美容和健身的要素越来越多融入到那些CDB中心的便利店内,如,罗森公司旗下经营了名为Natural 罗森的连锁店,主要定位于健康和美容的顾客群。该店铺主要是为了吸引女性顾客,其产品主要是原始产品,诸如600卡路里盒饭和新鲜的烤面包。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服务的融合,如生鲜食品和水果等等。这些趋势是真正突出了LifeStyle的体验型服务,这是商业零售服务的未来主要趋势之一。

从这些发展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到机遇并存,最大挑战来自于如何在管理模式和人员管理上提升、如何借助外部专业服务改善特定环节的服务、„„特别是在连锁便利业太本身资金极其有限的情况下组织资源

综合各个发展趋势,速食正餐化,比快餐更快;便利金融服务;网络和手机服务;融合药妆店等等,可以看出在连锁便利的创新中,一切商业合作是基于一个根本模式:这就是创新成功与否由目标消费者来决定,能够多大程度满足并服务好目标消费者,才有商业利润的,才能在此基础上创新出一个新商业合作模式。同样,未来便利店倒底会如何,也取决于满足最大多数目标消费者的零售服务需求,只要符合就是属于这特定范畴的服务,所以,认为:便利店就是都市里特定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服务中心。这也就是便利服务的大趋势!P266 hertz P309 维珍 P670 P346 宜家

阿波罗 P355 棋盘游戏 P358 P593 沃尔玛

P184 Dell

2.无人便利店的发展现状 篇二

关键词:服务营销,苏果“好的”

一、便利店概况介绍

便利店是位于居民区附近,指以经营即时性商品为主,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采取自选式购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便利店作为一种独特的商业零售业态,1927年由美国南方公司首创,其后,发源于美国的便利店在移植到日本后得到飞速发展,又在台湾和泰国被加以推广,其特点被发挥到极致。1992年10月,中国第一家便利店诞生于深圳。之后的十余年间,尽管我国便利店业态总体上一直处于导入期,但是在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地区,这一新型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以全球著名品牌7-11,罗森等为代表的便利店集团也加速了其在中国的空间布局步伐。

二、“好的”便利店基本情况介绍及SWOT分析

“好的”是苏果集团的高端品牌。“好的”便利店在地理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城市中心区域。根据苏果原有的规划,“好的”便利店主要是针对现代都市白领需求设立的,店内商品结构和品种除定位于高品位时尚消费品外,更注重即时消费品、休闲食品和日用必需品。在特色服务方面,苏果借鉴国外便利店成果经验,提供饮料冲饮、传真打印、自动取款、缴纳水电费等特色服务,并在苏果便利店加盟店中增加公用电话、热水服务、微波加热、代售各类报纸杂志、代售邮政品、代售充值卡、雨伞租借、小件寄存、打气、代售各类票务、邮政电话号码查询等各项服务,以真正做到为顾客提供“便利”。

虽然,根据苏果的规划,“好的”便利店应该是南京地区服务创新的佼佼者,发展趋势非常乐观,但是,“好的”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按照原有的设想进行。我们需要对“好的”的世纪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为我们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提供基础。

以下用SWOT分析法对“好的”便利店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优势(strength):

“好的”是苏果旗下的便利店,苏果作为南京零售业的本土品牌,知名度高,网点分布广,苏果超市著名的蜂窝式营销使其在众多国内外零售业品牌中脱颖而出,而作为苏果旗下的便利店,好的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苏果创新的营销方式,与本地供应商建立的长久联系,以及在本地顾客中形成的良好口碑,都成为“好的”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苏果的强力支持下,“好的”的发展具有其内在优势。

劣势(weakness):

由于国内便利店行业的不成熟,南京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好的”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好的”的劣势是非常明显的,以下就通过7P理论,选取其中的三个关键要素,来分析“好的”的内在劣势。

1、产品(Product)

尽管经营者已接受了便利店的初步理念,为即时需求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但没有从实际出发去挖掘有针对性的商品,没有针对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对商品结构上进行相应调整。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好的”所销售的产品大多与其他大型超市无异,从这一角度看,“好的”只能是微缩版的超市,而不是真正的便利店。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产品种类定位的不精确导致了“好的”在销售业绩上的不如人意。

2、渠道(Place)

尽管“好的”有苏果作为支持,但是其供应链和渠道的选择仍然处于劣势。信息化程度偏低,物流系统不完善,零售终端优势难以体现,成为制约“好的”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据了解,“好的”已经拥有配送中心,但是配送中心的效率仍然不高,信息化程度低就成为制约效率提高的瓶颈,同时商品周转率低,库存控制水平差也大大提高了经营成本。

3、人员(People)

从员工角度来看,“好的”的员工选拔,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其员工大多数是临时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福利待遇低,而且也没有经过专门的服务培训,这种机制很难激励员工积极提供优质服务,进行服务创新,从这个方面来看,“好的”的内部营销做的很不到位。从顾客角度看,尽管便利店为顾客提供一定程度的“便利(Convenience)”,并且在服务员与常客之间形成了一种长久的联系,但是这些行为只是主观的,偶然的,“好的”仍然没有能真正理解顾客的作用,以及如何科学的保留顾客,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员工与顾客的互动如果不能成为一种习惯,双方都积极参与到整个服务过程中来,这就违背了“便利店”存在的意义。

机会(opportunity)

1、城市发展

近年来,南京的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刚刚过去的一年,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十一点五,人均GDP已接近八千美元。可见南京已初具发展便利店的经济条件。

2、市场情况

在南京地区,偶见其他零星的品牌,据了解,仅有苏果“好的”和物美两家。不仅上海的几大品牌连锁便利店没有进入南京地区,国外的诸如7-11即使觊觎南京市场,但均尚未进入。总体来说,市场发展潜力可谓相当可观。

威胁(threat)

1、缺乏政策支持

虽然各地的便利店一直在便民的配套服务上下功夫,但由于一些地方的政策限制,使它们在提供的服务种类上大打折扣。即使苏果是当地大型企业,但还是要与政府协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而这涉及到整个城市某些系统的调整,如引进代缴水电费、代办银行卡等项目在不少地方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核准,使便利店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竞争情况分析

2.1不同的零售业态之间的竞争。便利业态是目前仅次于大卖场的热点业态形式,从整体上来看,便利店是超市发展到相对较为成熟的阶段后,从超市中分化出来的一种零售业态。一方面,超市的发展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障碍,即“购物的不便利”;另一方面超市的发展为便利店提供了先进的销售方式和经营管理技术。下图从顾客角度,就多个方面,将大型超市和连锁便利店做一些比较。

综上,便利店相对于大型超市是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的,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由于不同商圈的特点,便利店可能由于大型超市的出现而受到挤压,比如在社区等。

2.2同行便利店的竞争。南京的便利店竞争还不是很激烈,但是可的,7-11等便利店早已对南京市场谋划已久。在此有必要比较苏果好的未来必将面对的竞争对手,国内选取可的,国外选取7-11这两个便利店与苏果好的做一个对比。

7-11已属于行业标杆,可的学习模仿国外先进技术和手段,而苏果“好的”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发展,很多方面有待提高。

下面一部分我们就“好的”如何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实现自我水平的提高,改进服务水平,实现经营利润提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三、“好的”便利店服务改进策略

1、明确便利店的顾客定位(STP),在定位的基础上实行区域化集中策略,实现服务差异化

现阶段,面对连锁便利店的无序竞争,考虑到南京市场的大片空白,苏果应该把握好地区无竞争者的机会,好好培育市场,应从定位开始。

根据便利店的具体发展情况,划分定位可以以商圈和顾客类型为关键标准,具体的定位方式可以有校区—学生型、商务区—白领型、社区—居民型、医院—病人型、市区—大众型等等。在定位的基础上,为了避免摊子过大和过度无序扩张,建议“好的”采用区域性集中策略,即根据明确划定的商圈,密集开店,集中攻击一块服务功能明确的商圈,不仅提高定位精准度,还节省了物流费用,提供专业化水平,防止大超市进入抢占市场。

在服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据调查,目前苏果好的除了出售商品,提供简单的加热等服务外,其他服务都未能兑现。给出承诺就要兑现服务,但是并不是一定要一下子提供如此多的服务,这样反而增加成本。“好的”应在定位的基础上,提供适应各个商圈的必要服务,不一定要承诺所有的服务,比如办公区提供打印、邮寄等基础服务是必要的,其他不必要的可暂时不添置。同时,还要坚持在定位的基础上,加强服务的创新。

2、改进“好的”的配送系统(place)

吸取“7-11”的经验,“好的”应建立网络配送系统,统一配送,特别要发挥配送中心分别与供应商及各家店铺相连的电脑网络作用。同时,中心的电脑系统每天都会定期收到各个店铺发来的库存报告和要货报告,配送中心把这些报告集中分析,最后形成一张张向不同供应商发出的定单,由电脑网络传给供应商,而供应商则会在预定时间之内向中心派送货物。配送中心在收到所有货物后,对各个店铺所需要的货物分别打包,等待发送。同时,在改进配送系统的基础上,提高商品周转率,减少库存,严格将库存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就对配送中心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加强员工管理,实现员工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并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people&process)

首先,“好的”应该将员工管理制度化、书面化,比如通过制定每日计划表等方式,对员工的每项任务做出更为细化的要求,而不是简单的对员工进行任务分配,而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全面的考虑服务中的每一项流程,例如进货陈列管理、结算时的待客行为、事后的检查与评估。其次,服务员工的绩效考评,激励以及授权也是重要的提高员工服务积极性的手段,“好的”应该考虑采取更全面的考核方法,将顾客的意见以及服务的质量考虑在内,而不仅仅是考虑营业额的大小。再次,服务员工应该接受更多关于服务的培训,向员工灌输公司的文化和服务理念,要求员工加强与顾客的互动,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并且将一些基本的互动规范化,制度化,比如,规定一些基本的问候语,还有关于服务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的处理办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苏果“好的”乃至整个国内便利店市场与国外的先进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好的”的发展必须着眼于服务水平的提升,充分理解“便利店”对服务水平的内在要求,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在各个方面实现质的提升,真正做到为顾客提供“便利、全面、周到、细致”的服务,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高销售率和利润率,提高“好的”在业内的声誉和地位。

参考文献

[1]、(美)泽丝曼尔 等《服务营销》(第4版)

[2]、(美)伯曼,(美)埃文斯《零售管理》(第9版)

[3]、王逸凡《7-11“俘获”消费者的秘密》

[4]、刘常宝,国睿,张晓丹《7一ELEVEN的特色物流对我因特许经营企业物流的启示》

3.无人便利店的发展现状 篇三

关键词:便利店;7-11;二三线城市

一、便利店概况

1、北京7-11便利店概况

便利店作为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最初起源于美国,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在超市步入大型化和郊外化后,给购物者带来了诸多不便。日本的便利店业态是 20世纪 60年代末从美国引进的,也是经营便利店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2005年底,由7-Eleven日本、北京王府井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糖业酒类集团三方持股注册的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获得特许经营权,负责7-11在包括天津及河北在内的北京地区的经营。它定位为“您身边的便利店”,旨在打造离您又近又方便的生活超市。

2、中国便利店概况

目前,日本平均每2500人就拥有家便利店,全日本1.2亿人共有5万家便利店,便利店已经饱和。而中国有13亿人,以6000人需要一家便利店计,全中国需要开20万家便利店,理论上缺口巨大。

二、7-11便利店成功之道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7-11便利店成功之道归结为一个中心和四个特点

(1)一个中心:贯彻始终的核心经营原则——以便利性为中心

(2) 四个特点

①成功的商品开发

② 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

③强大的店铺开发能力

④ 高效的综合信息系统

2、7-11便利店存在问题及建议

(1)商品陈列(2) 服务项目 (3) 付款方式

三、便利店在我国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

1.人口密度

2.居民收入水平

3.气候条件

4.生活习惯

5.配送成本

四、针对制约因素对重要数据的分析

1.针对2013年全国各省人均GDP 分析

我国各省人均GDP发展很不均匀。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西部和中部地区较高,排名前三名的是广东、江苏、山东,宁夏、青海、西藏处于全国最低水平。

2.针对2013年上半年全国各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分析

上海、北京、天津、苏州四座城市在地区生产总值方面仍居前四名,但名义增速已明显放缓,均不15%;其中天津在这四座城市中增速最快为12.18%。

3.针对全国各城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额进行分析

广州的人均社会消费额位居全国第一,并且南方城市相对比北方城市人均社会消费额较多,一线城市上海居第13位,在前10名中,除去呼和浩特和包头,其他城市均为中南部城市。

五、7-11便利店进军二三线城市的SWOT分析

1.优势

7-11便利店已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其先进系统的管理经营理念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已获得成功。

2.劣势

7-11源自日本,与本土便利店相比有一定的经营壁垒和文化壁垒,同时便利店前期投资较大并且投资回收期长,需谨慎投资。

3.机会

(1) 一线城市日趋饱和二三线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整体已经超过一线城市。

(2) 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早在20年前就有奢侈品企业开始在二线城市开店。

(3)二三线城市消费者提升生活质量渴望强烈。

(4) 二三线城市在人口规模上有增长潜力,是消费领域增长的重要市场。

(5)二三线城市在生活质量、成本、薪酬涨幅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明显,人才回流长期来看会加快一线城市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向二三线城市扩散。

4.威胁

(1) 当地便利店品牌的竞争和渗透。

(2)二三线城市消费市场和消费者成熟度都远不如一线城市。

(3) 在零售业态上,二三线城市里现代业态形式并未成为主导。

由以上SWOT分析,可以得出下列结论:目前发展较好的二三线城市已具备7-11便利店扩张的条件。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发展较好的二三线城市已具备7-11便利店扩张的条件,为了降低扩张风险,我们建议暂时选取苏州、杭州两个个城市作为扩张试点,依实际经营状况进行大规模扩张。

六、便利店在我国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1.试点经营

2.选址科学化

3.细分目标市场

4.差异化竞争

5.运用信息技术

6.共同配送

参考文献:

[1]巴里﹒伯曼,乔尔﹒ R ﹒埃文斯.零售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曹世文.便利店行业发展状况分析[J].市场观察,2011

[3]程艳菲.日本7-11便利店的市场扩张策略[J].电子商务,2010

[4]杜林森,李婷婷.日系便利店在我国发展战略研究[J].流通论坛,2012

[5]杨真.从7-11的成功经验看我国便利店的发展[J].大众商务,2009

4.无人便利店的发展现状 篇四

发言人:便利店连锁-490(179779490)

整理人:笑笑

发言人简介:所在地:四川西昌市;经营便利店规模:店面最多时达四家,每个店铺面积均在100平左右。

(1)便利店的规模

大部分的便利店是按照面积来区分的,五十平方以下是一个级别,五十到一百是一个级别,一百到三百是一个级别,三百以上就是大型超市了,八百以上就是大卖场了。

单打独斗的便利店,这种模式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前几年本地新开了很多便利店,简直是爆炸性增长,个人认为,主要因素是因为的确投资的渠道比较少,手中有部分闲钱的人找不到投资渠道,而便利店的技术门槛非常低,投入也不是很高。

单体店只有两个出路,一是扩大规模,扩大到大卖场估摸,二是连锁,形成规模化连锁,扩大成大卖场可以大大增强销售额和降低成本,而形成连锁,可以整合零售渠道和降低单体店的成本。

(2)便利店房租与利润的关联

真正的好位置是不能拿来开便利店的,因为成本过高,而便利店本身的利润并不是很高,我以我这边本地的便利店为例,毛利润为百分之十七到百分之二十,纯利润在百分之十左右。

如果在繁华地段或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这种利润点连房租都挣不够,本地比较好的地段,每平方的租金在一百二到一百八之间,这种房租不利于开便利店。

所以要选择租金区域,当然,我说的都是以我本地为例的,在本地最合理的租金是在四十到八十之间,低于四十,说明你选择的区域太过于冷清,高于八十,除非出现生意爆好的情况,要不然你的利润是不够成本的。

这个是经过我自己调查过的,我知道租金和利润之间有数学模式,但暂时没有模拟出这两者之间的公式,等静下来有时间我可以完全模拟出两者之间的比例。

(3)便利店的地段选择

一、最重要的当然是地段和租金,本人在实际经营中曾经遇到一种情况,地段非常好,租金却比较高,其便利店的生意真的很火爆,但最终一个月扎帐下来,发现盈利能力很一般,所以地段和租金不能贪好,因为便利店本身的利润率就限制了地段和租金,这个,希望群里有朋友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因为地段好就不在乎租金

二、在便利店这行厮混好几年,发现好的便利店有几个特点,一,地段,地段好,但是租金低,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

三、特殊渠道,例如车站,学校等,这种需要关系,有类似关系,大可以坐着买好点钞机点钱了

四、处于特殊街区的,比如我见过整个街道都是卖机电产品的,这种街区我想你们也遇到过,然后在整个街区里就一家便利店,这种情况很容易遇到,各位朋友在闲逛的时候可以留意这种位置

五、繁华路段,这种路段租金高,但是在控制店面面积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操作的,可以销售一些利润偏高,购买率很高的商品,例如饮料,烟之类的,个人经验,这种地段的门面,要找门市面积很小的,但只要选择正确了,一个月的利润也是很可观的六、大型社区,这种社区一般出口很多,考察的时候还是要看哪一个出口的人更多,因为进出社区的人都会形成习惯走某个出口进出,比如临街的出口之类的,这种选址最好选择在出口旁边或者出口的对面,如果离出口超过三百米就没多大考察余地了,除非是三百米内只有你一家便利店,但即使这种情况,你也会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挤死,便利店提供的是快捷便利,三百米以外,对于购物者来说太过于遥远了。

七、餐饮业集中的地方,如果你能遇到几个大饭馆集中的地段,那你真是好运气了,这种地段一般租金不会高,因为餐馆对租金的要求比便利店更苛刻,在这种地方开便利店,到现在为止,我还没见过不赚钱。

八、租房区,就是外地人口很多,租房的人很集中的地段,这种地段租金也不高,购买力很强但消费力很低,主要贩卖一些低端产品,但你的销售额可能会很高

九、路口交叉的地方,几条路交汇的地方,这类地段建议可以考察,但考察一定要仔细,花点时间认真看下过路的人多不多,过路的都是什么人,这类地段我见过好几个门市都属于假市口,就是看起来很好,但做起来很悲催的那种

十、公交车站,人流比较大的公交候车点,这个很偏门,就是那种平常候车的人很多,公交车经常不够用的路线,这种位置的门市很偏门,价格都会很低

十一、城乡结合部,这种位置租金会非常低,主要针对农村和郊区,贩卖的商品很多,但都比较便宜,这种相当于杂货铺了,但会非常非常累,但是,会很赚钱。

(4)便利店税务方面

单个便利店已经不用交税了,昨年国家出台了一个微型企业免税的文件,我这边从今年春节之后就不用交税了,以前是要缴纳国税和地税的,国税是按照营业额的百分之三点四缴纳,地税是国税的一半,也就是百分之一点七,而营业额的核定是税务局的人核定,你塞点钱,哭下穷,他们会按照最低额度给你核定,一般是一个月八千为最低

(5)便利店货源的选择

一般货源都是从批发市场来的,如果你是新开,可以直接去批发市场找货源,批发市场主要针对的是批发和配送,所以你只

要找到批发门市上的电话,然后在开店上货之前通知他们一声,他们自己会派来业务员,给你铺货,上货等等。批发市场很全面,各种商品都有,相当于一个开放式的沃尔玛。

(6)店主和供货商的关系

新开的便利店在上货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对于供货商的货款,能截留一部分就截留一部分,一方面减少你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防止对方售后服务不过关, 之后,在你和供货商之间合作比较多了,大家都比较有默契了,在货款上可以通过赊欠,支付部分货款等方式来腾挪出你的资金

特别重要的一点,你一定需要和供货商的业务员搞好关系,因为直接和你接触的就是他们的业务员,而业务员的权力是比较大的,可以给你赊欠,给你进货政策,给你陈列支持,给你广告支持,甚至有些业务员会通过经销商的漏洞偷货出来卖,这种货价格很便宜的,呵呵

大概就是这些,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都属于平常经营中的问题了

(7)、便利店经营产品选择

5.全家便利店现状及优化方案 篇五

摘要: 便利店既是食品杂货店的供应方便,而且超市销售和管理技术的零售企业组织,是以方便为主要手段吸引顾客,满足顾客购物的简单和紧急情况需要的零售业态。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商品的方便;二是顾客的方便;三是为消费者方便的位置和时间。此外,便利店的目标客户主要是那些具有较低的价格敏感度,如白领阶层,单身家庭,年轻学生,游客等,以满足他们的直接消费。有一家便利店的一般商店营业面积很小,但连锁店有更广泛的网络覆盖。这些特点也让便利店在应用集成营销传播有其自身的特点。便利店将整合营销传播首先确定传播目标和目的的发展品牌定位策略。确定目标的传播是一个细分市场,然后针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品牌定位的过程。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全家便利店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 全家便利店;现状;优化方案 第 1 章 全家便利店的背景介绍

家庭便利店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在30岁的学生和办公室工作人员(约占客户总数的 80%)。这个群体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强大的消费能力和追求时尚的产品。因此,家庭便利店一般是在城市中心大型社区,学校或商业区开放。为消费者提供一个 24小时的家庭,体贴、方便的环境的最高使命,秉承诚信、务实、价值创新、顾客满意、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和诚信、积极、勤奋、认真、谦虚、和的企业文化,希望达到让加盟商得到最好的后勤支持和引导,使消费者购物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所有的员工和供应商能与公司共同成长。品牌定位的目的是在目标市场中树立一个形象,有利于实现传播目的。以上过程可以产生一个营销传播的主题,在所有的推广工具使用或营销传播应紧紧围绕主题进行。可以用在广告代理商和专业营销组织开展各种促销手段或营销传播整合。当然,公司的实力也可以自己经营。可以说,全家人围绕服务是第一个主题。

第 2 章 全家便利店现状 2.1优质的营业环境

以全家就是你家为概念,朝外环、内环集中开店与优势开店的目标迈进,并开发出厂区型概念的新型态店铺风格,未来亦将秉持商圈第一的质量,展现优质的展店能力。全家便利商店在 2005年进驻厂区、医院地区,完成服务封闭商圈客户,鉴于地铁生活趋势,及各区距离缩短,全家便利商店导入地铁型概念店,将店铺设于交通干线上,提供便利的购物环境、商品组合等,开发新颖的店铺风格。走近全家超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明亮,不会觉得很暗而且环境很干净,第 3 章 全家便利店优化方案 3.1 产品和服务

产品主要是大家生活所需的日常用品,不同于一般零售店的是全家的鲜食做的很好。无论是特色关东煮还是包子还是饭团等都特别受大家欢迎。全家始终秉承全家就是你家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服务员的热情服务上,更体验在顾客购买和消费的过程之中。全家就是你家几个字采用简洁的汉字字体和FamilyMart这一外文名称,传达着不同文化的大融合;无论顾客来自哪个国度,有着怎样的经历,都是全家的家人!全家把每一位顾客都看作自己的家人,让每一位顾客都感受到如家的温馨。

3.2定价

为了增加销售额,我们将对部分商品采取薄利多销的销售战略。基于本店所具有的优势,可以将部分产品的价格定位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低 4%左右,这样,在市场定价较同类产品低 4%的情况下,很多顾客应着价格低于其他零售店的旗号来本店购物消费。

3.3定位分析

产品定位策略建议:产品形象亲切、强调全家便利店温馨的特点。让每一位顾客有到家的感觉,充分感受的全家就是你家的理念。我们不是最求的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最多的东西,而是品尝全家的如家温馨美味的熟食,感受全家的服务就像家人一样关心着你,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3.4 配送管理

全家配送最重要的是时效和成本问题。因此,认为最适合全家的选址方法是最优规划法:最优规划方法一般是在一些特定的约束条件下,从许多可用的选择中挑选一个最佳方案。

运用线性规划技术解决选址问题一般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动或竞争同一资源对象;二是在一个问题中,所有的相关关系总是确定的。随着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增强,使得以最优规划方法求解大型配送中心选址逐渐成为可行。最优规划方法中的线性规划技术以及整数规划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主要的选址方法。同时全家便利店还可以对配送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系统可以自动设计送货流程,从货车的积载率、车程,到成本计算、设计新门市的送货流程等。利用网络导入店面送货管理系统后,各部门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查询配送的流程改变等信息,简约了繁杂的联络手续。而且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全家便利店的物流中心从上午10:00门店订货开始,每项作业流程分秒必争,各流程紧密衔接串联,门店订货后,物流中心保证在24小时内将商品配送到门店,为顾客创造最大价值。

第4章 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全家FamilyMart仍能在艰巨的环境中稳定成长。当前“全家便利店”营业时间还不是很长,所以我们的首要目标还是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拓展市场空间,发挥领导作用。当然,培养和发展忠诚客户是我们永远不可忽视的目标。消费者忠诚度的培育和发展也需要长期的持续努力,让每一位客户都能充分了解全家人,给他们带来方便和好处。这些目标和齿轮一样紧密,他们也处于同样的情况。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家庭便利店将秉承”诚信务实、价值创新、客户满意、经营理念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真诚、积极、勤奋、细心、谦虚、“企业文化。提高商店的营业额和知名度以及顾客忠诚度。

全家便利商店是如何在上海以市场挑战者的身份做大做强的?

虽然没有严谨的考证,但上海现在的便利店格局已经可以说是全家独大。成功的原因:

1.没有历史包袱。像联华(快客、罗森)、农工商(好德、可的)、光明(85818)这些国有企业,他们在运营便利店的时候还要考虑下岗再就业人员问题。所以可以发现他们的便利店营业员几乎都是老阿姨,带来的影响是老阿姨们对设备应用不熟练,动作偏慢,不够热情。

2.更有经验。作为顶新(康师傅)的产业,全家继承了日本和台湾的便利店经验,也就是说用全世界最优秀的便利店运营经验。相比本土这些摸着石头过河的土便利店,有着绝对的优势。3.更年轻的团队,有良好的升迁渠道。由于没有包袱,全家使用外来务工的年轻员工。并且由于公司发展速度很快,员工升迁渠道也非常通畅。店员表现优秀可以在一两年的时间就当上店长,甚至向更高的职位升迁。这使得全家员工的积极性是土便利店的老阿姨们完全无法比拟的。

4.更好的营销。全家的口号叫“全家就是你家”,代言人是五月天,倾向于在高校和白领聚集的地段开店,五月天代言的全家广告在地铁里到处可以看得见。而且主打熟食。对于吃饭问题不好解决的白领而言,不能不心动。有统一的店面装修,有统一的码货方式、有统一的制服和服务用语,这些都是他们的对手没想到或者做得不够好的。更不用提那些时不时可以收集的小贴纸和集花换礼品的活动了。

5、开店选址。选址就是定位。在浦东新金桥路上,基本上都是公司,而这个地方的便利店(连锁性质的)也只有全家。这说明全家选址定位很明确。选择店铺位置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经营范围和经营定位,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哪一类,是主要面向普通大众消费群体,还是主要面向中高阶层消费群体,然后根据消费群体选择能够接近较多目标消费群体的地方。

6.目标消费者。全家便利店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定位在30岁以下的学生和上班族(占其顾客总量的80%左右)。这一群体易于接受新事物,消费能力强劲和追求时尚产品。所以全家便利店一般开在市中心大型社区、学校或者商务区内。据了解,日本全家便利商店,所集中在中型以上的都会区,以都会前的火车站为核心向外扩展。而在上海,则是以内环为主,中环为辅,其126家门店中,大部分位于内环、外环区域如松江、青浦等地至尽没有一家。不过据其开发部相关人员介绍,随着自身发展的逐步完善,以后会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全家为了抢占市场,与好德形成正面的竞争,把店址选在了距离好德不远但是位置却优于他的地方,这样的好处在于利用成功便利店经验的基础上,又高于他们,为自己开始竞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7、开卖熟食。05,06年的时候,上海的便利店里基本上还没有熟食开卖。顶多也就是饭团,关东煮。根本没有盖浇饭什么的。这也说明全家找到一个非常有市场的差异点切入。

8、食品安全,这个也许完全是心理作用。但是与上海原有的便利店相比,全家的品牌也是相对而言安全的选择,会比较让人信任。

9、全家便利店里食物商品几乎占到一半。而上海其他的便利店基本就是杂货店,什么都有。就是食物比较少。这个应该是全家进入上海市调查过的结果。

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讲:

1.店面装修简单但洁净,灯光明亮,标志明显,特别深夜饥肠,“半夜三更它还那个街头默默地亮着”,当真救命神灯。全家的卫生条件好,干净整洁,7-11和C-store有的门店会出现货架和产品包装一摸一手灰的情况,或者促销指引没贴好,掉在地上被人踩。全家门口的海报数量不多,简单明了。2.商品摆放合理,整齐,分门别类,标价醒目,令人有购买欲望。

6.无人机的发展与应用 篇六

(1)国内外现状

21世纪前十年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各种用途的无人飞行器,目前,世界上32个国家已研制出了50多种无人机,有55个国家装备了无人机。无人机成为本世纪武器装备发展中的最大亮点。据报道,1993-2005年间,北约国家无人战斗兵器总数增加了1.7倍,2006年,这一数量达到了11万架具。

美国、北约、以色列、南非等其他国家都非常重视无人侦察机和多用途无人机的研制和生产及应用。美国在发展无人机计划的同时,也考虑民用和商用的可能性,如环境监控、通讯中继、毒品侦察、大气取样、野生动物跟踪、测绘等。

由于国防预算的削减,俄罗斯的导弹公司和生产厂家不得不将一些军用无人机转为民用。如他们用四年时间研制的NART无人机将用于气象和生态观测;Ka37无人驾驶直升机将用于农业和空中拍摄。同时,俄罗斯还研制了用于农作物统计、输气输油管道监控、化学和核物质监护等方面的旋翼无人机。

国内的情况是,高空、高速、中远程、长航时、大载荷等类型的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主要由航空集团、航天集团以及院校研制与生产,国内主要有北航、南航、西工大、航空集团、某些研究所等单位研制。目前北航、南航、西工大这3家主要的无人机研制生产基地,主要是应付军队的需求,任务十分饱满,无瑕顾及民用领域,目前民用无人机的研制生产还没有明确的骨干单位。目前装备部队的有(涉密,仅内部可见)等无人驾驶飞机。由于成本较高,操作复杂,培训维护难,因而主要为军事需求服务,缺乏针对民用需求订制,民用领域尚未真正推广应用。已有企业忙于军品,民用领域基本空白,但民间应用正在逐步渗透。从民用来看,航空遥感、灾情监报、矿藏勘探、数字中国建设等都需要大批量地使用无人机。根据专家预计,今后10年内民用无人机市场的销售额可达10亿美元。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无人机都将朝着模块化、标准化、多样化和系列化的趋势发展,其应用范围广泛,前景喜人。(2)无人机在民用领域发展应用分析

到目前只有天空这个大市场还没有开发,这是由于对航空产品对安全性的严格要求和航空管制的原因,使人们不敢问津。在今后几年,将是通用航空事业和无人机事业发展的时代。据分析未来几年我国至少要有数百架民用无人机的市场需求,而且这个数字将呈几倍的增长,因此天空这个大市场必须争夺,必须占领。

民用领域对无人机的要求飞行速度通常在100公里每小时以下,飞行高度在3000米以下,某些特殊应用在4000~5000米。由于无人机的经济性、安全性、易操作性,在很多民用领域对无人机都有着旺盛的需求,小型无人机可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搜索营救、核辐射探测、交通监管、资源勘探、国土资源监测、边防巡逻、森林防火、气象探测、农作物估产、管道巡检等领域。由于小型无人机的航空特性和大面积巡查的特点,在洪水、旱情、地震、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实时监测和评估方面特别具备优势。同时民用无人机在航测领域的应用还可以作为卫星遥感手段的补充。卫星影像成为中小比例尺遥感监测和制图的主要数据源,甚至成为1:1万地形图和专题图制图与更新的重要数据源。但由于受到卫星临空周期、气候和供给渠道的制约,用户订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在覆盖度、时效性以及分辨率方面受到较大影响。无人机航空拍摄方面,由于其机动性强、分辨率高等优点,可作为卫星遥感手段的补充,形成高中低平台结合、粗中细分辨率互补的全天候、全天时、全覆盖立体监测体系。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在小型无人机航测方面都具备了基本应用能力,甚至已经被专业的地图测绘公司并购。

然而至今为止,由于技术不成熟的原因导致无人机在民用领域一直未能大范围推广。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是,90年代中期,农业部曾尝试采用小型无人机作农业评估,因飞机系统对操作员要求太高(通常需要十几年飞行经验),购置的无人机系统陆续摔坏而流产。

无人机扩大民用领域应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要搞“用得起的装备”,“开得动的装备”,用得起,就是低成本,因此机体要降低成本,飞控也要降低成本;开得动,就是操作简便易用,无需太长周期的学习培训,无人机自主性能要高,把人的因素降到最低。

要搞出一个无人飞行器,使之能飞起来进行演示,并不是非常困难,但要真正做到性能优良,满足实用要求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可等闲视之。这一问题不仅与材料、元器件、设备、微制造技术有关,而且与优化设计和综合集成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是需要长期努力加以解决的。无人飞行器研制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包括:

1、飞行器总体设计;

2、空气动力学;

3、材料与结构;

4、动力推进;

5、导航与控制;

6、机载设备;

7、信息处理与传输;

8、发射与回收;

9、隐身技术;

10、微加工制造;

11、系统集成与运行管理;

12、地面测试与飞行实验等。

目前在民用无人机行业探索的民营公司大多技术不成熟,一般为了满足飞机的复杂保障条件和对操作的较高要求,而建立有以航模操作手为主的飞行团队,专注的是本身企业对无人机的使用,而非用户对无人机的使用。并且由于没有条件看到航空集团的很多现成技术储备和先进技术,导致闭门造车比比皆是。对比的是,航空集团由于体制的原因,对民用的需求只能走调研、立项、审批的程序,对市场反应缓慢,未能在民用领域有较深入的介入。

综上所述,根据无人机市场的出现、培育和发展,对行业发展过程综合分析如下:无人机市场从无到有,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需求为军用所垄断,由于技术属于高尖端,其技术壁垒决定了民用市场无法接触,基本没有任何民用需求;该阶段的技术特点为惯性组件、控制系统等基础技术尚不成熟,成本很高,只有在军用领域才能接触和应用;从事无人机研制与生产的厂家只有以航空一、二集团为总体单位,电子科技集团为配套单位的国有军工企业。

第二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起到本世纪初,由于电子集成电路、飞行器设计、发动机等基础技术的发展,部分民营企业对无人机行业进行了探索,出现了第一批吃螃蟹的民企,形成了少量低端民用小型无人机,使市场需求由依然是高端的军用领域向民用领域扩展。但这阶段由于技术的仍然不成熟,导致探索和创新的企业多,靠无人机赢利的少。部分民营企业为院校、研究所提供低端小型的无人机产品的设计及演示验证而赢利,其间出现了国家单位对低端无人机的探索性应用,包括了农业部用于农作物估产的无人机系统,后来都因为技术的不成熟而流产。

第三阶段从本世纪初至今,需求上军用领域依然饱满,军工企业订单雪片一般,民用领域也遍地开花,由于技术的原因,民用需求最先在航拍、测绘、气象领域被拉动。这一阶段的技术特点是,由于基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军工企业的技术以高端为主,逐渐向低端扩展,组织形式出现了部分军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民用上组织形式以手工作坊式的企业为主,逐渐发展成长而趋向成熟,但缺乏理论支撑,基本是靠试验和摔机来推动进步,安全性和可靠性低,缺乏规模化发展。这一阶段尝试涉足无人机行业的民企增多,但尚未找到足够的赢利模式。

7.从便利店看中国发展 篇七

近日收到同济大学一名在读研究生的邮件,他问我:大型超市与百货公司等业态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发展得都不错,惟独便利店外资在大陆屡屡受挫,在零售本土化过程中,究竟什么是“中国市场条件”,在这个条件中的哪些方面影响了外资的发挥?

为什么有些外资进来以后发展得好,有些发展得不太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同业态、不同地区、不同公司由于情况不同、策略不同、合作伙伴、进入时机不同,导致发展结果完全不一样。如上海超市行业,最初进入的是百佳、顶顶鲜、八佰伴等中小型超市,合作伙伴是区级公司,当时外资超市发展受到店铺数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国内连锁公司在学习外资过程中快速发展,很快掌握了行业的主动权,最后迫使外资超市全线退出上海市场。但在百货行业尤其是大卖场等大型零售业态,外资就比较成功。百货虽然是中国大陆传统零售中最发达最普遍的业态,但传统百货的商品结构、经营方式、服务状态与购物环境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自身的没落为外资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大卖场等零售业态在中国的成功,是零售创造新生活方式的最成功范例。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大型卖场的诞生不仅仅是提供一种购物场所,更重要的是改变着人们就近便利购物的生活方式,因而,这一业态的出现也曾经对传统小店造成了沉重打击。中国人就是喜欢大,喜欢往人多的地方挤,喜欢集中购买,大购特购,购有用与无用之物,把购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手段。大卖场迎合的正是国人的这一消费心理。但后来人们渐渐感到:大卖场根本不好玩!不方便、路远、停车难、结算排队等候时间长,内部环境差,吆喝声广播声太刺耳,服务人员看不顺眼,商品档次与顾客档次越来越低等等,于是有一部分顾客转向百货公司,并出现了为迎合高端顾客需求的“高端超市”,如上海的“城市超市”。

当城市中的大卖场开得贴身竞争的时候,便利店出现了。这个时候消费者已经深刻接受了低廉而粗旷的大卖场作风,对于精细而高价的便利店一时很难接受。再说便利店由于受成本上升的压力较大而大量使用“4050人员”,服务上普遍缺乏生机与活力,服务形象很不理想。顾客基本上把便利店看作是小超市。

其实,便利店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自身特点,以下三点特别明显:一是发展速度不同,中国大陆是快速发展,其他国家与地区是缓慢发展。这一点形成了中国便利店的最大优势——市场占有率与占有面都很高,如在上海截止2008年底,在4286家市内便利店中,三个外资品牌便利店只有568家店铺,占店铺总数的13%。另一方面,由于急速发展导致国内便利店的经营业绩并不是很理想,二是先导业态不同,中国大陆便利店的先导业态是超市大卖场,但在国外便利店本身就是现代零售业态的先导。这一点也是导致顾客没有真正接受便利店业态的重要原因。如果便利店先入为主,发展情况就会很不一样,但这又受制于经济与生活水平。在全国各地,便利店更是形式各异,其基本特点是:各式便利店大部分只是装有收银机的传统小超市。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其实并不多,三是特许加盟比例不高。目前上海市内便利店的加盟比例不到40%,而且以委托加盟或叫内加盟为主。在中国台湾的7-11便利店,这个比例超过85%。但是全家与罗森的加盟比例则分别达到了5 0%与79%。为什么?这与公司的经营体系比较健全、经营业绩保障能力比较强有密切关系。

本土企业在本土占尽了先发优势,关键是“地盘优势”,这属于“资源型优势”,主要不是“智力型优势”。本土公司经过将近20年的努力,各种各样的便利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遍地开花,甚至连那些根本不适合开发的商圈里也开出了便利店。简直是发展到了“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的地步。所以,统一集团尽管获得了在上海发展7-11便利店的特许权,但其发展过程注定要经受磨难。虽然统一集团超商事业部的高官在上海走访本土便利公司的时候曾放言说:便利店最终不是靠规模取胜,而是靠体系与技术取胜。但是,没有地盘与最基本的规模,一切全是扯淡,体系与技术也没有用武之地。当然,对本土便利公司来说,有没有未来的关键是要在拥有资源型优势的有利条件下,尽快培育“智力型优势”,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持续发展与有效发展的能力。

对零售以及零售业态的研究常常落后于实践,特别是在中国。零售行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属于小行业,这个行业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注重实践,二是注重经验,三是注重稳定。但到了现代,零售行业则出现了三个新的特点:一是连锁化,二是国际化,三是技术化。这三个化的出现把零售从小业主蜕变为大富豪,沃尔玛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小行业中出现了大企业。面临经济危机,大家都觉得零售的冬季到了,甚至担心零售会死掉一大批。这在国外已经出现了。但是我觉得,零售是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死亡的,城市或农村,一个店铺的关闭将预示着另一个新店铺的开张,这正如宇宙所发生的,一切都只是转变。

在中国无论做研究还是做咨询或是做企业,有一点绝对不能忽视:人群的力量!有一年,上海用补贴的办法想让民工留在上海过年,以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没有想到结果是交通压力反而更大了!为什么?民工不回家,民工家属到上海来团聚了。因为过年对中国人来说是天大的事,亿万中国人辛苦一年都盼望着——回老家过年,这是所有中国人最普通的期盼。我也一样,在企业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回学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利用假期——回老家与父母一起过年!中国的所有问题皆源于人口与人群问题,而政府早就关注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中国做研究,最大的研究就是要关注政府与百姓会如何互动。

另一方面,如果针对便利店这个业态,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生活方式、法律环境、气候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值得考虑的。中国便利店的类型很多,不要简单地用国外的定义来区分中国的店铺。

当然,就任何一种零售行业来说,店多可能是优势,但并不是必然的优势,有时候恰恰相反,是劣势。如美国星巴克,英国的玛莎,去年都在关店,就是因为以前开店太猛。道理虽然是这样说,但要真正能控制自己却很不容易。中国式的零售发展模式是在自我冲动与自我约束中成长起来的,两者平衡是关键。

8.无人便利店的发展现状 篇八

无人机编队飞行是无人机及其应用技术发展研究的新热点.在分析无人机编队飞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无人机编队飞行原理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今后的主要应用前景.

作 者:李文皓 张珩 LI Wen-Hao ZHANG He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 刊 名:飞行力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FLIGHT DYNAMICS 年,卷(期): 25(1) 分类号:V279 关键词:无人机   编队飞行   任务规划   研究现状  

9.无人机自主控制发展趋势研究 篇九

无人机自主控制发展趋势研究

根据无人机自主控制的定义与内涵,将无人机自主控制关键技术划分为态势感知技术、规划与协同技术、自主决策技术和执行任务技术,并针对这四项关键技术发展所涉及内容分别进行了层级研究,初步给出了我国无人机自主控制层级发展规划和层级发展趋势图,可以为我国建立无人机自主控制能力标准或者开展无人机自主控制研究项目提供参考.

作 者:龚松波 GONG Song-bo 作者单位: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5刊 名:飞机设计英文刊名:AIRCRAFT DESIGN年,卷(期):200929(6)分类号:V279 V249.1关键词:无人机 自主控制 自主控制层级

10.无人艇的发展趋势 篇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军事理论的推陈出新,涌现出了许多颠覆传统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武器。无人化武器越来越多的走入现代军事领域,无人艇的出现为海军作战提供了新的作战样式[1,2]。

无人化装备有利于执行高危险区域任务、有利于弥补前线作战人员与装备的不足,是新型的水面战争装备[3]。随着网络中心战的发展,我海军对前线情报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作战装备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亟需专职执行远程突前侦察、电子战、扫水雷、反潜战、水面战、水面防空、岛礁防护的大量低成本专职水面装备。

1 国内外发展状况

美国和以色列是国际上研究无人水面艇最为活跃的国家,已经有多个艇型正式在海军服役,并有十多年的无人水面艇开发和使用经验。美国2002年开始发展的“斯巴达侦察兵”和以色列2006年装备的“保护者”是最为成功的第一代无人水面艇,其电子系统和任务载荷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另外,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新加坡、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也开展了多年的无人水面艇的研究,艇载电子系统各具特色,但尚未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尚在探索研究中[4]。

“斯巴达侦察兵”是典型的搭载型无人水面艇,它是在美军舰载7米充气式半硬壳交通艇的基础上,通过模块化设计,成为一种由标准组件构成,可进行重新配置的多功能、高速半自动水面无人快艇。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装备多种“即插即用”型任务模块,不仅可以承担多重任务,而且加快了研发进度、降低了成本,很好地解决了无人水面艇上舰的问题。其基础配置包括:远程遥控/半自动指挥决策配套设备,情报、监视、侦察系统设备(导航雷达、视频/红外相机),导航通信系统设备等。可扩展任务模块目前主要有四种:一是,情报、监视、侦察模块。模块中装备有光电系统和小口径机关炮等,可执行情报收集、战场监视、目标跟踪、局部海区有限封锁、警告性射击、拦截附近过往船只等任务。二是,反水雷战模块。该模块装有拖曳式侧扫猎雷声纳、组合电子设备等,可执行水雷探测、航道清查、提供海底图像等任务,可为多艘舰艇同时扫探水雷、提供安全保障。三是,精确打击/反舰作战模块。该模块装有指挥控制装置、激光指示器、识别系统、小型导弹如“标枪”或“海尔法”或30毫米舰炮等,执行对舰攻击、对岸火力支援等任务。四是,反潜战模块,主要以吊放声纳为基础,其中包括声纳浮标、鱼雷、障碍规避系统等,用于执行搜索探测敌潜艇,向载舰提供目标数据或直接对目标发起攻击等任务[5,6]。

国内无人水面艇研究特别是无人水面艇载电子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

2008年,中国航天科工沈阳新光集团研制出了“天象1号”无人水面艇。它是国内第一艘工程应用的无人水面艇,奥运会期间为青岛奥帆赛提供气象保障服务。电子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海上无人探测平台,另一部分是地面控制系统。艇身总长6.5米,载荷主要装载在“集成电子桅杆”上,电子信息系统集成有早期的智能驾驶、雷达搜索、卫星应用、图象处理与传输等设备。

2013年,由上海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的我国首艘水面无人测量艇“精海号”它实现了遥控与自主导航航行、路径规划、路径跟踪、水面及水下障碍的自动避障避碰、远距离自主航行等功能;实现了单波束、多波束声呐测深,前视多波束声呐、侧扫声呐探测,多普勒流速流向测量等海洋多要素综合测量功能。

2 无人艇的系统组成及需要的技术

现代无人艇的主要特征是模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多功能化是以任务可重构来实现的,可以允许无人艇在基础配置的情况下挂载不同的任务载荷模块,快速构建起不同的任务能力。常见的无人艇应具有自动驾驶模块、智能信息处理控制模块、通信及遥控模块、卫星定位模块、光电观测模块、雷达探测模块、声纳、通信传输模块、水文天气感知模块等。对于特殊用途的无人艇还会配备有一些特殊的任务模块,比如遥控武器站、非致命性驱离武器、卫星通信模块等等。

从发展趋势来看,以前的无人艇基本都属于遥控式的。随着技术的基本,现在的无人艇已经能够实现自主导航能力,简单任务的自主执行能力,今后将能实现无人艇群的协同自主作战以及执行任务的能力。

智能信息处理及控制中心是现代智能无人艇的大脑,它对整个无人艇的自身状态、外界感知以及任务执行都起到协调与控制的作用。无人艇因自身体积和能量的限制,信息处理及控制中心设备需要低功耗、体积小、智能化程度高[7,8,9]。

其他的任务模块,比如导航定位、声纳、雷达、武器等一般也均为无人艇专门研制的低功耗、小型化的型号。

3 今后的发展趋势

目前已知的无人水面艇类别繁多,艇型复杂,承担的任务多种多样,电子系统架构简单,规格标准各不统一,互连互通性差,工作效能较低,生产维护成本高,不具备高水平的协同协作能力,不符合未来无人水面艇网络化多域协同作战的发展趋势。因此,亟需研究一种信息获取能力强、自主化水平高、任务处理能力强,支持能力扩展,支持多种作战样式,支持互联互通互操作,支持多种类型无人水面艇,统一架构的新型无人水面艇载电子信息系统。

无人水面艇感知信息系统是无人水面艇的一套核心电子装备,是无人水面艇载电子信息系统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具有标准化、模块化、可裁剪、可重配置、开放式体系架构、系列化发展、综合效费比高的特点,根据使命任务的不同,可装备于港口型、可搭载型、远洋长航时型等多种无人水面艇型。支持无人水面艇单艇任务,也支持其形成艇群,执行协同任务;支持近海反潜、反雷、反恐、防护、水文调查等任务;支持电子侦察与电子战等支援任务;支持无人作战体系自组织协同作战任务等。

未来的海洋上将充满了执行各种任务的无人艇,必将代替人类执行各种危险的海洋调查及战场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家良.水面无人艇发展与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6):203-207.

[2]吴恭兴.水面智能高速无人艇的控制与仿真[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3]徐玉如,苏玉民,庞永杰.海洋空间智能无人运载器技术发展展望[J].中国舰船研究,2006(3):1-4.

[4]陶雯.国外无人水面艇发展研究[R].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2010.

[5]万接喜.外军无人水面艇发展现状与趋势[J].国防科技,2014(5):91-96.

[6]柳晨光,初秀民,吴青,等.USV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造船,2014(4):194-205.

[7]廖煜雷.无人艇的非线性运动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8]孔庆福,吴家明,贾野,等.舰船喷水推进技术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4(3):28-30.

11.无人便利店的发展现状 篇十一

植保无人机报告: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提到,农用航空作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涌现出了大量高科技著名企业。而农用植保无人机因其高效率、低用水量和用药量,赢得了众多种植户的青睐。

一、无人机应用于农业领域是大势所趋

在刚刚过去的2016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上,无人机展位绝对是赚足了眼球。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耕地面积大、大田作物种植面积大,植保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2015年,省财政安排1.1亿元农机购置补贴,对农用航空器等重点机具实施累加补贴,促进了农用航用器的快速发展。2015年河南省新增农用航空器335架,目前保有量达436架。

最近两年,在河南除两家较早从事农用无人机生产、服务的安阳全丰、开封田秀才之外,众多省外农用无人机企业纷纷“落户”河南建基地,提供植保服务,争抢中原农用无人机市场“蛋糕”。

2015年8月,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决定在西华县建立无人机生产基地,根据计划,3年后年生产能力将达1000架。2015年9月,深圳高科新农技术有限公司在洛阳建设基地,2016年投产,年生产无人机3000架左右。2016年年初,广州极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项目,正式落户西华县航空无人机产业服务园。

就连无人机业内的龙头大疆创新也在2016年3月份发布了MG-1农业植保机,同时公布了其在农业市场的战略规划。

植保无人机具备多种优势,未来有望大规模普及,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年均200亿元,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农林植保无人机发展潜力大

2016年国家提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这客观上为农用无人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这也是对农业无人机能干活干好活的考验。

作为国内最专业、亚洲农业航空风向标的农业航空展,2016年中国国际农业航空技术装备展览会为进一步推动农业航空技术及装备的科技创新及成果应用、搭建农业航空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最佳平台。展会吸引了包括辽宁壮龙、大疆、极飞、天鹰兄弟、安阳全丰、无锡汉和、珠海羽人等在内的众多无人机企业,展示了多种型号的适用于农林牧渔业的航空飞行器、配件及服务。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展会上,辽宁壮龙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世界首款成熟的油动直驱多旋翼无人机,该机有一个接地气的名字——“大壮”。大壮最大载重85千克,商业载荷60千克,驱动方式为油动直驱,燃料为汽油,续航时间1-4小时,极限飞行高度1000米,农业喷洒作业飞行高度10-20米,喷幅宽度12-15米,作业效率每分钟4-8亩,采用手持遥控、一键自主作业两种控制模式,最大作业距离2公里,最大日作业能力4000亩,作业成本2元/亩。大壮还有一个小兄弟,名叫“小壮”,为油动直驱四旋翼无人机,其续航时间、极限飞行高度、最大作业距离和作业成本与大壮保持一致,其他各项性能是大壮的1/2左右。

中国的植保无人机市场是一个超百亿元的大市场,现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未来10年,全球无人机销量仍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民用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无人机研发生产企业已超过400家,其中,生产植保无人机的企业超过100家。

中国作为世界民用无人机研制生产的佼佼者,但民用无人机发展大多聚焦于消费级无人机。但消费级无人机对于农林大户的实际需求而言顶多算是玩具。而时下通行的电动多旋翼植保机也因载重以及续航能力饱受诟病,因为他们需要的是一台长时间专业能干活的无人机。

大疆引爆了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让更多普通人关注民用无人机行业和无人机产品,也导致众多企业纷纷进入了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给人无人机就是玩具的初步印象。

但是社会的发展需要工业级无人机,也就是能干活的无人机,把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当前,全世界包括欧洲、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工业级无人机领域都是空白。民用无人机行业面临的有利因素,是人们对人工智能机械的认识逐步达成共识,无人机就是要替代人做更多工作。对于无人机企业来讲,需要人们有这个共识,这是机遇所在。而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首先是技术不成熟,全世界无人机技术领域和运用领域中所有的人都在摸索当中,制造商与运营商对已有技术能够的运用不够明确;二是用户就会提出的需求往往过高,比如大壮每天喷洒4000亩,有的客户已经提出能不能洒上万亩,但由于实际技术的限制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但让整个无人机行业欣喜的是,民航局、部队、政府等抱非常欢迎、非常支持的态度,希望政府能够和企业经常探讨,深入了解行业特点和规律后出台有保护性的、有支持性的、有建设性的政策;对于老百姓,希望能以平常的心去看待这个行业和产业,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去接受它的到来。

对于农用无人机的发展趋势,业内人士普遍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因为农业三大主要作业环节中播种和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唯独喷洒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农用无人机正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无人机作业效率高,能有效提高农药、化肥的使用率,减少农业农药化肥的使用总量,有利于水土环保;还能推动农药改革,带动航空药剂新型产品的研发和无人机维修服务业的发展。另外,无人机制造商及代理商都表示,无人机销售方向不是直接把产品卖给农民个人,而是面向专业组织人士;未来的操作人员也一定是经过培训并取得国家执照的专业操作师。

而存在的问题是,跟国内许多行业一样,创新能力稍显不足,抄袭现象较多;专业研发人员参与积极性不够,比如北航、南航等科班毕业人员大多研发军用无人机而不屑于开发民用无人机,导致很多开发人员是从航模设计师转型的,因此专业知识不够;对于无人机飞行,多数人也还没有意识到持证飞行的重要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性。

三、驾驶员监管势在必行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人力成本攀升、农作物病虫害多发、作业精细化要求提高、施药安全意识加强,使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开始关注农用无人机。农用无人机市场正在孕育爆发,有望成为未来几年增长最为迅速的无人机细分市场。

与传统喷洒方式相比,植保无人机喷洒的效率是人工的20倍到30倍,且飞行速度快,植保无人机受到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青睐。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农用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整个产业的发展尚处在“草莽”之中。

一方面,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年减少,但植保无人机的需求不断提升,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市场上现有的植保无人机质量不稳定、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专业飞手紧缺,是目前的硬伤。

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全国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总数为2142个。而这个数字也仅仅是郑州一个城市无人机的保有量。

相比于消费级无人机的火爆,农业无人机或许发展空间更为巨大。但是行业监管的不明朗和驾驶员的紧缺使得一些企业和单位不得不通过‘“黑飞”来运营。

而目前很多植保无人机研发、制造型企业,打着农业无人机销售+培训的幌子大肆宣传,培训期限是2到6个月,学费不菲,也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

无人机训练机构是需要国家民航总局授权,经过AOPA认定的才是合法的机构,目前全国有67家合法的训练机构。郑州炫飞无人机是经AOPA认定的无人机培训机构、全国八个考点之一,同时也是河南唯一的考试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上一篇:广告设计的毕业生简历下一篇:中秋节活动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