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国际贸易复习资料(精选7篇)
1.自考国际贸易复习资料 篇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企业资金运动所体现的企业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称为(c)。C.财务关系
2.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a)。A.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财务关系
3.财务管理最为主要的环境因素是(a)。A.金融环境
4.企业与债权人的财务关系在性质上是一种(d)。D.债权债务关系
5.(b)是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具体化,是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依据。B.财务预算
6.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是(d)。D.企业价值最大化
7.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有(d)。D.容易引起企业的短期行为
二、判断题:
1.企业财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它必然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Y)
2.只要商品经济存在,财务活动就必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Y)
3.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Y)
4、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为投资与受资的关系。(N)
P112成本习性:指成本总额与业务之间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按习性划分为三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P103资本成本: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长期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内容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
P27货币时间:资金时间价值,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价值量的差额。
P30年金:Annuity,指在一定时期内每次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通常记作A。如保险费,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零存整取,整存零取的储蓄。
P2账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财务关系:在资金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称为财务关系。
以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和价值运动称为资金或资金运动,资金运动的经济内容从生产企业来看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筹资和用资以价值形式反映了企业对生产资料的取得和使用;耗资则以价值形式反映了企业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资金的收回和分配则以价值形式反映了企业生产成果的实现和分配。企业资金的实质是生产过程中运动着的价值。财务活动:资金运动过程概括为以现金收支为主的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称为财务活动。
什么是资金运动过程?企业再生产过程表现为资金运动过程,资金运动是企业再生产过程的价值方面,它以价值形式综合地反映着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构成了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具有自己的运动规律。我们把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称为企业财务。
企业财务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是由商品经济的特性所决定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过程表现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过程,由于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双重属性,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同时也表现为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从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来看,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时,首先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筹措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垫支在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等资产形态上,然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者利用劳动工具加工劳动对象,使资产由原材料形态转化为在产品形态,生产过程结束的标志是劳动者将在产品加工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成品,企业创造使用价值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由使用价值承担的商品的剩余价值,也就是利润,因此,就必须将生产过程创造的使用价值交换出去,从而收回应收账款或现金,资产又再度回到货币资本形态,实物资产完成了一个周转过程。
财务活动可以划分为投资、资金运营、筹资和资金分配等活动。
2.自考国际贸易复习资料 篇二
[关键词] 信息服务贸易 个人资料 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世界范围来看,信息服务业作为一项以文献、图书、情报等的采集、利用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服务早已存在。但作为新兴的信息产业的支柱组成之一的信息服务产业,其崛起却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信息服务的根本立足点在于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传输、利用等综合服务内容上的商品化、产业化和手段上的电子化、网络化。上述信息资源,有相当部分来自个人资料。而国际互联网的兴起,为资料的跨国流通与信息服务贸易提供了便利。
资料的跨国流通,英文为TRANSBORDERDATAFLOWS(简称TDF或TBDF),TDF最早在由经合组织赞助的一个关于隐私权保护研讨会上首次使用。经合组织于1980年9月23日通过的《隐私权保护及个人资料跨国流通准则》提到“TDF是指个人资料跨越国境的流通”。该准则指出个人资料是指任何关于一个被识别或可以被识别的自然人(本人)的信息,其形式不仅限于电脑处理的个人资料,还包括以人工处理的个人资料。其流通方式包括国际航空信件、国际电话、电报,无线广播、电视之跨国广播,互联网传播,甚至各种有形资料通过人工携带出境。
TDF最初是围绕个人隐私权保护提出的,然而,随着跨国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TDF的范围已不限于个人资料,而是包括了大量的商业数据、科教文化资料等。本文仅涉及个人资料。信息服务的跨国贸易迅猛发展,要求资讯(包括个人资料)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个人资料的安全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如何在贸易自由与保护个人资料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结合点,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二、信息服务贸易与个人资料保护的矛盾及冲突
1.资料与信息
资料(data)一般指关于某一方面事物或人的原始数据,比如个人的身高、体重、肤色等外貌特征。信息(information)是指按照不同目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经过特定处理的资料就成为对人们有用的信息。比如通过对特定人群的个人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就可得出他们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信息。资料是信息的基本要素,信息由资料处理而来。而资料与信息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信息还可以再加工,对再加工的信息而言,前面的信息也是资料。因此,本文在讨论信息跨国服务时,对二者并没有严格区分。
2.信息服务贸易对个人资料保护的影响
(1)资料成为贸易标的。经合组织最早提出资料跨国流通,是以保护自然人隐私权为出发点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间对资料跨国流通讨论的重点主要仍在于个人资料的保护上,而随着信息服务业渐次发达,有百分之九十的资料跨国流通是属于非个人资料之传输,因此如何避免各国藉保护个人资料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及各国着力解决的新问题。
以提供信息服务为目的的交易行为,我们称之为信息服务贸易。
对于信息服务的定义,各国法律并无一致规定,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二至第四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
根据不同标准,可对信息服务进行不同分类。基于信息产出流程,可将信息服务分为:①信息生成与采集服务。②信息加工筛选与处理服务。③信息传输与利用服务。
信息服务所涉范围较广,本文仅讨论与资料跨国流通有密切联系的利用国际网络提供信息的电信增值网络服务业,即信息传输与利用服务业。
与国际货物买卖相比,信息服务贸易具有以下特征:①交易标的不同。国际货物买卖的标的为实体上的有形物(something),而信息服务贸易则以理念、知识、信息等无形财产权为主要贸易对象。②交易渠道不同。前者运送标的物的渠道有车、船、航空器等传统交通工具,而信息服务则需藉由光纤、卫星、电脑、电话等通信网络来传输信息资料。③交易形式不同。电脑与电信结合之后,信息的内容非同于以往,仅以书籍、纸张等有形物显示,而可改以其他特殊物理形式出现,如电脑荧幕显示的画面、电脑磁盘、无线电波等形式。
(2)信息服务贸易中个人资料本人的权利。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使得我们每个人的资料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人贸易的标的,对此我们应主张何种权利?如何寻求救济?根据对个人资料的不同保护模式,会得出不同答案。如依据财产权保护模式,则本人可向信息提供者请求返还不当得利;如依据隐私权保护模式,则会主张侵犯隐私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如上所述,个人资料体现的是某种与特定自然人有特定联系的信息,是自然人身份的标识,与人格利益相关。而信息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因此,财产保护模式不能很好地救济资料本人所受侵害。至于隐私权保护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并非所有的个人资料都涉及隐私,商家收集的消费者资料大多与隐私无关,如年龄、性别、收入等。因此,应该采取个人资料自决权保护模式。 在信息服务贸易中资料本人的权利应包括:①个人资料公开权。即本人可向信息服务业者提供自己的个人资料。②个人资料更正权。提供给信息服务商的资料如与真实情况有出入,可向其要求更正。③停止侵害与损害赔偿请求权。未经本人同意而将其个人资料加以处理并供他人利用,本人可请求信息服务商停止使用或永久删除其个人资料并给予损害赔偿。基于一般人格权的损害赔偿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可根据对本人精神上的损害程度和信息服务获利情况来决定。
3.个人资料保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
各国对信息服务贸易的限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限制信息产业的外国投资。②施行贸易保护政策。③通过个人资料保护严格控制资料跨国流通。
为保护本国公民的个人资料不被滥用,各国都对TDF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如德国《联邦个人资料保护法》第17条、英国《数据保护法》第3、5、12、37、39条的规定,以及我国香港《个人隐私条例》及台湾《电脑处理个人资料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归纳起来,各国对TDF的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①内容限制,如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资料不得输出。②程序限制,如需获得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履行相应的审查、登记、备案手续。③法律限制,指资料传输目的国对个人资料有与输出国程度相当的法律保护。
在个人资料保护较为严格的国家,资料的跨国流通受到诸多限制,这就使得相当部分的资料无法作为信息服务的标的,或者要经过繁琐的登记审批程序,影响了信息服务跨国贸易的发展。而贸易自由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国际社会在信息服务贸易方面出台了一些规范,以促进各国信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三、国际间关于信息服务贸易的规范
1.经合组织资料跨国流通宣言
经合组织于1985年通过了世界第一份有关资料跨国流通经济性议题的文件,即资料跨国流通宣言, 内容如下:
(1)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使得各国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动,各国应认识到建立共识、协调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2)在尊重各国国内法律的情况下,各会员国政府应尽力促成信息服务业的开放,避免对资料跨国流通产生不公平障碍。要求各国将相关法规透明化,发展并寻求解决资料跨国流通所生问题的方案,考虑他国处理资料跨国流通相关问题的可能措施。
(3)资料跨国流通的三种类型,供各国参考。三种类型的资料跨国流通包括了公司内部资料、从事国际贸易所生资料、信息服务业者提供的资料。
该宣言与上述经合组织的《个人TDF及隐私权保护指导纲领》相同,均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WTO服务贸易总协定
针对是否将服务贸易纳入GATT多边贸易体系的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存在较大分歧。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希望自由服务贸易国际规范的制定消除服务贸易障碍,以促使各国开放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上多不具优势,故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持反对态度。经过若干协商,1986年GATT始将服务贸易列入谈判议程。经过七年谈判,在1993年12月15日达成协议,称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简称GATS。总协定附则3为电信附件,适用于会员国有关公共电信传输网络及服务之接入或使用办法,而不及于电话、电报、传真、电视等基本电信网络的经营。也就是说,附则3是规范电信增值服务业者及其他服务业部门供应者使用电信传输网络及服务问题。服务总协定还确定了服务贸易的渐进式自由化模式。
从上述国际协议的内容可看出,信息服务贸易的开放与个人资料的保护均为今后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但如何规范信息服务贸易过程中发生的侵权行为,是我们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四、我国的应有立场
1.国内现行规定
2000年以来,与信息服务相关的《电信服务标准》、《电信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附则二对增值电信业务的业务范围作了列举式规定,包括以下九种:(2)电子邮件;(2)语音信箱;(3)在线信息库存储和检索;(4)电子数据交换;(5)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6)增值传真;(7)互联网接入服务;(8)互联网信息服务;(9)可视电话会议服务。
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则对信息服务作了概括式定义,并将其分为经营性与非经营性服务。其第15条、16条、20条对信息服务者提供内容的限制及其法律责任作了规定。
由于该办法属于行政法规,对违反第15条的信息服务商仅规定了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有待其他法律来确定,而个人资料本人也不能从本法中直接得到救济。并且第15条第八项中的“合法权益”能否包括个人信息自决权还有待进一步解释。
总的来说,我国的信息服务业仍处在起步阶段,而上述立法也比较概括,多为宣言式条文和授权性规范,对信息服务中发生的侵犯个人资料、信息服务业的开放等问题没有具体规定。
2.我国应持逐步开放,兼顾保护的立场
如何平衡贸易自由与个人资料保护的关系,颇费思量。这涉及法律的价值选择问题,即自由与安全的选择。法的价值是有位阶性、冲突性的。当贸易自由与个体权利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取舍?我们应该鼓励交易还是仅关注个人资料的安全?信息服务业的开放是实现信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必经之路,而个人资料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受到更多侵害。个人资料在本人不知不觉中已成为跨国贸易的标的。资料本人应如何主张、救济自己的权利?个人资料保护在发达国家已有先例可循,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尚属空白。
WTO要求其成员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共同基础上,实现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信息服务贸易是其中的重要组成。而我国电信体制在这一方面却相距甚远,目前尚无完整成文的《电信法》,所以,加入WTO,我国的电信服务业将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当然,中国加入WTO后,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电信服务协议,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开放过程中可逐步参与,并可以要求有关的电信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提供先进的通信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服务技术帮助我国发展电信业。还可以利用保护幼稚产业、安全例外等条款,保证民族产业的发展。
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有关协议,中国将在两年内取消增值电信服务的地域限制,而外资最高可达50%。基础电信业的开放也将在新一轮的谈判中解决。由此可见,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脚步越来越近,而我国国内相关立法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就个人资料保护而言,是当前最为迫切的立法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成为历史发展趋势的今天,个人的私权利不得不在相当程度上容忍全球化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自由与安全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在信息时代,如果个人资料得不到有效保护,则会严重挫伤消费者享受信息服务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的立场应是顺应贸易自由化的国际趋势,逐步开放信息服务业;同时,加快规范信息服务业,以及个人资料保护的立法,以期获得贸易自由与个人资料保护的双赢。
3.自考国际贸易复习资料 篇三
简述外汇风险管理的程序。a确定恰当的计划期和成本与风险管理目标;b预测汇率变化情况;c计算外汇风险的受险额并编制资金流量预算;d确定对外汇风险受险额是否采取行动;e选择适当的避险方法
试述国际企业筹资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1)分析科研、生产、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适量)(2)研究资金的时间价值,适时取得所需资金;(适时)(3)了解筹资渠道和资金市场,认真选择资金来源;(资金选择渠道)(4)研究各种筹资方式,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确定资金结构)
(5)认真预测汇率变动情况,最大限度减少外汇风险。(降低风险)
试述国际转移价格的作用。(1)优化资金配置;(2)减轻总体税负;(3)调节利润水平;(4)避免限制和风险
简述交易风险的避险方法。①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②适当调整商品价格;③在合同中订立汇率风险分摊条款或货币保值条款;④提前或延期结汇。简述资金利率的构成。(1)纯利率;(2)通货膨胀补偿;(3)风险报酬(3)违约风险报酬、(4)流动性风险报酬、(5)期限风险报酬] 简述在金融市场上管理短期交易风险使用的方法(1)利用期货交易防范风险;(2)利用远期外汇交易方法风险;(3)利用外汇期权交易。
试述投资后管理对策。①有计划撤资;②短期利润最大化;③改变征用的成本效益比率;④发展当地的利益相关者;⑤适应性调整;⑥争取有利的谈判地位;⑦寻求法律保护。
简述研究国际财务管理环境的意义1认识规律,掌握趋势;2认真调查、分析,预测趋势,采取策略;3作为一个理论课题研究,推动实践的发展。简述国际财务管理的特点。(1)理财环境的复杂性;(2)资金筹集的可选择性;(3)资金投资的高风险性
简述国际财务管理目标的特点。(1)相对稳定性;(2)多元性;(3)层次性;(4)复杂性。
简述国际企业资金流动的限制性因素。(1)政治限制;(2)税收限制;(3)外汇限制;(4)流动性限制
试述降低国际企业筹资风险的主要措施a防范国家风险:1尽可能在政治稳定的国家投资;2尽量利用负债筹资;3坚持以国外投资项目或子公司的生产盈利归还贷款,减轻对母公司的依赖关系;b避免外汇风险与利率风险:1国际筹资的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管理则2国际筹资过程中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c保持和扩大现有筹资渠道;1资金来源要多样化;2超量借款以保持现有信用额度;
简述欧洲债券市场的发行程序:①委托牵头经理人;②信用评级策略;③选择货币和期限;④准备文件、市场销售定价即开始发行。
简述国际税收管理的目标。总的来说,是合理降低其总税负。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
a根据有关税法、税收协定,避免国际企业出现双重征税的权力; b利用优惠政策,实现最多的纳税减免;
c利用各种“避税港”来减少企业所得税;d利用内部转移价格,使总纳税最少;e其他方法。
简述国际合资投资的优缺点(1)国际合资投资:优点:①可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②可享受更多优惠政策;③能提高经济效益。(2)缺点:①所需时间长;②国外投资者不能对合资企业完全控制。
简述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①确定范围,搜集资料;②选择方法,作出评价;③因素分析,抓住矛盾;④作出决策,提出建议
简述汇率预测的因素分析法中所涉及的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分为:名义经济因素、实际经济因素。因素分析中所涉及的经济因素:a国际收支;b外汇储备;c货币供应量;d外汇管制状况。
简述国际银行信贷的特点:(1)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的(2)是在一国借款人与外国贷款银行之间进行的(3)是利用货币资本的一种信贷关系 简述国际银行信贷的程序。(1)提出申请:①借款原因(用途):⑴用于固定资产;⑵用于流动资产;⑶用于长期借款。②借款期限:3-7年为宜。③借款数额:数额不要太大。(2)审核申请;(3)签订借款合同;(4)企业取得资金;(5)银行长期借款的归还。
简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点。①考虑了时间价值;②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③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
述国际避税的产生条件(原因)及主要方法。国际企业避税产生的原因:各国税法在纳税规定和纳税管理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为采用合适方式避税提供了条件。各国税收差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纳税税率的差别;(2)纳税税基的差别;(3)税种设置的差别;(4)税收管理效率的差别;(5)国际间避免双重征税方法的差别。避税的主要方法有:(1)利用内部转移价格;(2)利用避税地避税;(3)选择有利的组织形式等等。
简述国际投资的基本程序。(1)根据生产经营情况,作出国际投资的决策;(2)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选择合适的国际投资方式;(3)选用适当的方法,对国际投资环境进行评价;(4)利用国际上常用的投资决策指标,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简述企业进行国际投资的程序。(1)根据生产经营情况,作出国际投资的决策;(2)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选择合适的国际投资方式;(3)选用适当的方法,对国际投资环境进行评价;(4)利用国际上常用的投资决策指标,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试述国际证券投资及其优缺点。(4)国际证券投资:优点:①灵活方便;②可降低风险;③可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缺点:不能达到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目的。
简述现金管理的目标与方法。国际企业现金管理的根本目标:确定投资于现金的最佳水平(在企业资金使用最优化的前提下使企业持有的现金数量最小化)。(1)现金集中管理;(2)多边净额结算;(3)短期现金预算;(4)多国性现金调度系统。
试述外汇交易风险的管理方法:
(一)在进行交易决策时采取避险方法1.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2.适当调整商品价格3.在合同中订立汇率风险分摊条款或货币保值条款4.提前或延期结汇
(二)在金融市场上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避险1.利用期货交易防范风险2利用远期外汇交易防范风险3.利用外汇期权交易(三)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借款与投资1.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借款与投资2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借款与投资
简述国际双重征税产生的原因:是同税收管辖权紧密联系的,只有在两个国家对同一纳税人都能行驶税收管辖权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国际双重征税问题1.两国对同一征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都按收入来源税收管辖权进行征税2.两国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都按居民税收管辖权征税3.一国按居民管辖权,另一国按来源管辖权对同一纳税人的所得重复征税。
试述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风险管理:跨国公司可以按照投资前、投资后分别制定针对性的投资风险管理的对策。1.投资前管理对策(1)回避(2)保险(3)投资协定(4)策略调整①控制市场或原料供给②限制技术转移③缩小权益资本④多渠道融资⑤
分享所有权2.投资后管理对策(1)有计划撤资(2)短期利润最大化(3)改变征用的成本效益比率(4)发展当地的利益相关者(5)适应性调整(6)争取有利的谈判地位(7)寻求法律保护
简述衡量一个企业资本结构稳定性的主要指标。1.债务密集型资金结构。具有稳定现金流量的企业,现金流量稳定便于及时偿还债务。2.股权密集型资金结构。适用于现金流量较少或不稳定的企业3国际企业总体资金结构的实际状况。一项由国外学者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国际企业的资金结构倾向于按照公司总部所处国家而变化。
试述资金成本在投融资决策中的作用。(1).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1.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一个重要因素2.是选择资金来源的依据3.是选用筹集方式的标准4是确定最优资金结构所必须考虑的因素(2)资金成本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1.在利用净现值指标进行决策时,常以资金成本作贴现率。2.在利用内部报酬率指标进行决策时,一般以资金成本作为基准率。即只有当投资项目的内部报酬率高于资金成本时,投资项目可行;反之不可行。
4.国际贸易自考总结 篇四
2、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与评价
4、要素禀赋论的主要结论有哪些
5、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简述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7、什么是贸易条件,有哪些形式,含义是什么
8、简述穆勒的相互需求法则
9、简述马歇尔的提供曲线法则
10、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11、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是什么
12、重商主义的主要论点
13、二战后至七十年代贸易自由化的表现与特点
14、管理贸易产生与发展的现实原因
15、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与途径有哪些
16、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政策内容及评价
17、什么是财政关税与保护关税
18、关税的名义保护率与有效保护率是什么
19、关税的经济效应
20、出口信贷的特点
21、外汇倾销的含义及条件
22、鼓励出口的措施有哪些
23、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特区的措施有哪些
24、贸易条约与协定的内容结构
25、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范围
26、国际商品协定的内容
27、商品综合方案的内容
28、区经济一体化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29、欧盟的成立与发展
30、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是什么
31、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是什么
32、什么是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33、关贸总协定GATT的职能
34、WTO的职能
35、WTO的基本原则
36、WTO的贸易自由化原则怎样理解
37、WTO的决策方式
38、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特点
39、发盘应具备什么条件
40、构成有效接受的条件
41、书面合同有哪些类型
42、根据《INCOTERMS2000》,采用FOB术语,买卖双方应承担的基本义务
43、试问CPT与CFR有什么异同
44、根据《INCOTERMS2000》,各种术语的各自的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界限,费用的承担方是什么?
45、适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有哪些?
46、订立品质条款应注意哪些问题?
47、重量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48、商品包装的种类有哪些?
49、运输包装的标志有哪些?运输标志内容有哪些?
50、海洋运输的特点?
51、规定装运时间应注意的事项?
52、规定装运港与目的港应注意的事项?
53、提单各类有哪些?
54、共同海损的含义及构成条件?
55、除外责任的内容
56、合同中的保险条款内容
57、信用证当事人有哪些?
58、信用证的特点?
59、行使追索权应具备什么条件?
60、托收方式的利与弊?
61、引起的争议的原因有哪些?
62、援引不可抗力条款处理事故时应注意的事项?
63、仲裁的形式与作用
64、仲裁条款的内容
65、银行与进出口公司审证的内容
66、我国出口结汇办法有哪些?
67、出口合同履行应做哪些环节的工作?
68、包销的含义及优缺点
69、拍卖的含义与优缺点
70、寄售的特点
71、寄售的优缺点
72、补偿贸易的种类
73、对外加工业务的作用
74、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成交方式
75、对外加工合同的主要内容
76、谈判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77、谈判资料的政策内容
78、谈判过程有哪些阶段?
79、妥协让步的原则与方式
5.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资料 篇五
*三方协商的特点1三方主体的独立性2主体权利的对等性3协商过程的民主性4协商目的的合作性*政府在三方协商中的作用:
*1组织作用:⑴政府在制定法律和重大经济政策,在调整劳关及相关劳动问题时,如制定工时制度,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劳动条件标准,劳动保护措施和社会保险福利制度等,都吸取并听取劳资双方的意见组织劳资双方共同进行讨论⑵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干预。主要是根据法律创造条件,采取措施,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制定消除就业歧视的政策和措施,对雇主的大量裁员进行干预⑶对劳资双方的协商谈判,采取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主动介入和被动介入,争议前介入和争议后介入等方式,进行协商,促使劳资双方合作,达成协议⑷实施劳动行政管理,全面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2平衡作用:劳资双方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问题上出现分歧,一方力量明显大于对方时,劳资关系的协商会困难重重,协商结果也不利于共同合作,这对于发展经济和安定社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政府的作用就是采取强硬的调整措施,使双方力量保持平衡。特别是当劳工运动一旦危及到经济发展和雇主的利益时,政府往往会使用权力,对工会采取强硬措施,以平衡劳资关系。其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介入劳资双方进行调停,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采取强制手段
3监督作用:现代社会中,政府对劳资关系的直接干预程度越来越小,而监督的作用于越来越强。当劳资关系的调整进入劳资双方依法进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时期后,劳资双方的行为纳入法制轨道,劳资关系的稳定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法律保障。因而政府在三方协商格局中主要发挥监督作用
*4服务作用:⑴政府通过立法,建立完整的劳资关系法律体系,为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提供依据,制定标准⑵按国际劳工组织1981年163号建议书的要求,政府部门对参加集体协商,集体谈判的劳资双方组织予以承认,并在谈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资料⑶政府对劳资双方在建立劳关,进行合作方面给予指导帮助,提供中介,咨询服务,发布各种信息⑷为劳资关系双方进行人员和业务培训,组织国际的合作与交流
*我国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机构:中国劳关三方协商机制首先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并取得积极效果。2001-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三方在北京建立了国家一级协调劳关三方会议制度,开辟了政府,工会和企业组织在协调劳关方面加强三方沟通协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重要途径,在劳关领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对话渠道和协调机制
我国三方协商机制的运行规则:三方协商的组织机构分国家级和地方级。
三方会议由劳方组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领导担任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领导担任副主席,各方确定相对固定的部,室的人员参加三方会议。根据每次会议的议题,由各方确定参会人员,根据议题的重要程度,可请三方主要负责人出席。三方协商的内容:1推
进和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及劳合制度2企业改制改组过程中的劳关3企业工资收入分配4最低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生活福利待遇,职业技能培训等劳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5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6职工民主管理和工会组织建设7其他有关劳关调整的问题
*劳动标准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劳动标准:指对劳动领域内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和行为进行规范,以定性形式(如文字描述)或以定量形式(如数据,图表)所做出的统一规定
*劳动标准的对象范围:1劳动者及其智力和体力的运用2劳动者使用各种劳动工具及其他辅助劳动资料加工,改造劳动对象的过程3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4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劳关,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其劳关变动和调整5政府有关部门及中介机构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管理等有关活动
*劳动标准体系:指对劳动领域内规律性出现的事物或行为进行规范的各种规则之间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劳合的形式:1有固定期限的劳合2无固限的劳合,亦称没有一定期限或不定期的劳合‖根据《劳动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合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限的劳合,应订立无固限的劳合。”但无固限的劳合不等于一成不变,只要符合法律,法规或双方约定的条件,任何一方均可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合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合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合的情形: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5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6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7劳合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合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合达成协议的8根据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的及被劳动教养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合无效劳合的后果:劳合被法定专门机构确认无效后,当事人双方已确立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随之无效。劳合尚未履行的,不得继续履行,正在履行的,应立即终止履行
无效劳合的处理:无效劳合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双方都可不必履行,已履行的,如订立无效劳合属用人单位的原因且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双方都有责任,则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劳合如属部分无效,又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的。则其余部分仍然有效,但对无效部分必须加以修改
经济赔偿责任:指依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由违反劳合的行为人赔偿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责任
集体合同制度/团体协约,集体协议:指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及产业部门,雇主及雇主团体之间就职工劳动报酬,工作条件,工作
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福利等事项,进行协商谈判所缔结的书面协议
订立集体合同的准备工作:1准备对集体合同的意见和建议2起草集体合同文本
集体合同的履行:集体合同签订后,签约双方都要严格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保证合同目标的实现。集行,对双方当事人来说,不仅是协定义务,而且是法定义务。集行和其他合同一样,应坚持实际履行,全面履行和协作履行的原则。集行,应针对不同的合同条款采用不同的履行方式。集体合同中规定的有关劳动标准方面的条款,主要要求当事人在集体合同的有效期内按集体合同规定的各项标准签订个人劳合,保证个人劳合的劳动标准不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对于目标性条件,当事人应按要求,自觉实现各自的义务
集体合同的变更:指在集体合同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之前,因订立集同所依据的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原合同内容已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时,当事人对原合同中某些条款进行补充和修改。所谓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指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停产,转产,使集同无法完全履行;国家劳动政策发生变化,法律规定有了新的内容,集同违背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不可抗力等自然因素,如战争,水灾等,使集同无法履行
集体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指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发生而导致集同法律关系消灭。情形有:1集同的期限届满2集同当事人一方不复存在3集同依法或通过协商解除
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1社会原因2直接原因
劳动争议的预防: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劳议发生和扩大。劳议发生的社会原因决定其发生有客观性,但只要双方当事人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积极的措施,可达到防止劳议发生和扩大的目的。研究劳议预防的目的在于消灭误区,创造和谐稳定的劳关,为企业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理劳动争议的普遍原则是:“公正,及时,有效”
司法制度:即由专门法院(如劳动法院)和普通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制度
劳动争议仲裁:仲裁,“仲”即中人,立足于当事人之间的人:裁即公断
劳动争议诉讼,即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的起诉,上诉以至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案件的终局审理等全过程
政府、工会(劳方)、雇主协会(资方),是构成三方协商机制的三个独立的主体
适合我国国情的三方协商机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关与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相比,政权性质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反映意志不同,追求目标不同。虽然劳关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大量存在,但它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局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这是建立三方协商机制的社会基础国际劳工标准:实际上是国际劳动立法:指国家之间订立的大家共同遵守的处理劳关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关系的准则(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关的发展:
1劳关主体利益明晰化。劳关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利益关系,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关的这种性质特点被掩盖
2劳关类型多样化。多样化指劳关不再是公有制的一统天下,除公有制劳关外,非公有制劳关会得到发展
3劳关的形成合同化。基于劳关主体的明晰和利益的多元化,以劳合的形式建立劳关
4劳关运行的市场化。按市场机制和规律规范劳关的运行是市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5劳关规范的法制化。市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在市济条件下,劳关在构成,运行,处理等方面将全部实现法制化。法律原则,法律方式是规范劳关的主要依据
(案)*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合的情形:
1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劳动者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案)*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合的情形:1在试用期内的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用人单位未按劳合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的(简)*劳合制度的作用:
1劳合制度是建立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条件2有利于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使用和合理流动4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5有利于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6促进劳动法制建设
*劳关: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以实现劳动为实质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劳关中的劳动:
1从主体看,它是以职工(雇工)身份所从事的劳动2从目的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3从性质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4从形式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
*劳关所指的劳动力:按形态分:1潜在形态和外在形态2商品形态或非商品形态*劳关的特征:
1它以劳动为目的,以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为方式,在人们运用劳动能力,作用于劳动对象,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如果劳动力不投入使用,不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不进入劳动过程,便不会产生劳关2它具有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双重属性
3它的主体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即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占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即用人单位。其中,劳动者在劳动
过程中及前后都是劳动力的所有者,且在劳动过程中还是劳动力的支出者;用人单位以占有生产资料作为其成为劳动力使用者的必要条件
4它以劳动力的使用为核心,形成了二元权利结构。在劳关中,劳动力所有者以依法能够自由支配劳动力,且获得劳动力再生产保障为基本标志
5它是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属性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6它是平等性与隶属性兼有的社会关系。其平等性表现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通过在劳动力市场相互选择和平等协商,以劳合的方式确立劳关,并可通过平等协商来延续,变更或终止劳关
7它的确立,变更和终止及在劳动过程中主体的权利义务,都以特定方式实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经济体制下,实现方式有所不同*劳关主体:指劳关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用人单位。其中劳动者亦称劳动主体,用人单位亦称用人主体
*建立劳关的条件:指建立劳关的双方主体,即劳动主体(劳动者)和用人主体(用人单位)所应具备的资格
1劳动者的资格。指公民建立劳关,成为劳关主体的必备条件,一般由法律规定。它包括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两个方面⑴劳动权利能力。指公民依法能够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它是公民成为劳动者。劳动者成为劳关主体的必备条件⑵劳动行为能力。指法律认可的劳动者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资格。它是劳动者参与劳关的实质性条件
2用人单位的资格,又称用人主体资格,指使用劳动力所必须具备的法定前提条件。它决定用人单位能否与劳动者建立劳关和建立什么样的劳关。用人单位的资格由有关法律规定,包括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两个方面。用人权利能力,指用人单位依法能够享有用人权利和承担用人义务的资格。它表明用人单位依法享受哪些用人的权利和承担哪些用人的义务
*劳关的运行:指劳关形成和存续的动态过程。它表现为劳关的发生,延续,变更,中止,终止等一系列环节和在这些环节之间,劳动主体和用人主体相关权利和义务的实现
劳关的延续:指劳关存在的有效期限延长。即既存在劳关在原有效期限届满后仍然存续一定期限。劳关的变更:指劳关主体双方在劳关中确定的内容及客体的变动。即劳关主体双方已有的相互权利义务及其指向的对象,在劳关存续期间所发生的某些变化。劳关的中止:指劳关存续期间,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劳关主体双方主要权利义务在一定期限内暂时停止行使和履行,待中止期限届满后又恢复以前的正常状态。劳关的终止:指劳关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消灭,它是劳关运行的终结
*集体合同的订立:订立集体合同的基本原则:1合法原则2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3协商一致原则。所谓协商一致,指集体合同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协商是处理劳关的重要方式,也是订立集体合同的基础
*调整劳关的原则:在市场条件下,调整劳关的基本原则的内容:1劳关主体权利义务统一的原则2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3保护劳关主体
权益的原则。优先保护,指在特定条件下,当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对用人单位权益保护出现矛盾,发生冲突时,调整劳关应对劳动者实施优先保护4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既是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
*劳合法律制度的内容:1劳合概念的界定2劳合的订立3劳合的履行4劳合的变更5无效劳合6劳合的解除和终止7违反劳合的法律责任8劳合的管理
*企业劳动规章制度/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指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一种制度。企度有两种模式:1授权式2纲要式。共同点:1都授权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并自行确定内容2都规定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在制定程序和内容上必须合法3都确认劳动规章制度在协调劳关时具有法律效力‖企度的制定程序,一般规定的环节:1职工参与,指在制定劳动规章时要有职工代表参加,听取职工意见2报送审查或备案。劳动规章制度制定后,要报送有关管理部门进行审查或送其备案3正式公布。劳动规章制度要向全体职工以正式文件方式予以公布,从公布之日起生效。(如何制定企业规章制度)*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从用人单位外部采取措施来协调劳关的法律制度
*劳合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劳合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关,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特征:1劳合的主体是特定的2劳合当事人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3劳人在职责上具有从属关系4劳合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实现,而不仅仅是劳动成果的给付
*劳合的内容:1劳关主体,即订立劳合的双方当事人的情况2劳合客体,即双方当事人在劳合中确定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它是双方当事人订立劳合的直接体现,也是产生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依据3劳合的权利义务,指双方当事人依据劳合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应当承担的劳动义务‖根据《劳动法》第19条规定,劳合的法定条款有:1劳合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合终止的条件7违反劳合的责任*劳合的订立:1劳合订立的原则⑴平等自愿的原则⑵协商一致的原则⑶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①订立劳合的主体必须合法②订的目的必须合法③订的内容必须合法④订的程序必须合法⑤订的行为必须合法2订立劳合的条件3订立劳合的主体⑴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一方必须是依法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及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合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⑵劳动者。劳动者一方必须是有劳动能力,年满16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还必须是年满18周岁的劳动者
*劳合的变更:指劳合双方当事人就已订立的劳合条款达成修改,补充或废止协议的法律行为
*劳合变更的条件:劳合变更,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并经双方协商一致。否则,所变更的内容无效1必须有正当理由2必须经劳合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
*劳合的解除:指劳合依法签订后,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劳合的法律效力,解除双方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行为
*劳合的终止:指劳合期满或当事人约定劳合终止条件出现,及劳合一方当事人消失,无法继续履行劳合时结束劳关的行为。情形有:1劳合期满或当事人约定的劳合终止条件出现2劳合主体一方消失或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继续履行劳合3在目前工伤保险和残疾人康复就业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对因工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劳合期满也不能终止劳合,仍由原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医疗待遇
*无效劳合的认定: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主体不合格⑴无劳动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合⑵用人单位与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订合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单位与劳动者订合⑷未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与劳动者订合⑸未取得就业许可的外国人与中国企业订立的在国内履行的劳合2内容不合法⑴违反法律,法规或政策的劳合⑵当事人规避法律订立的劳合3严重违反一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⑴因采取欺诈的手段签订的劳合⑵因采取威胁的手段订立的劳合⑶因乘人之危订合*非全日制劳合的内容由双方协商确定,应包括工作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五项必备条款
*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集体合同都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职工
*订立集体合同的程序:1审议。2签字。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企业工会主席代表双方签字。3报送与公布。集体合同签字后,要将合同文本报送劳动行政部门*集体合同的效力:指集同发生作用的范围,包括对人的效力,时间效力和对劳合的效力1集同对人的效力2集同的时间效力3集同对劳合的效力
*争议/纠纷,即特定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
*劳动争议:即劳关当事人(雇主和雇员,或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的劳动权利义务纠纷
劳动争议的构成要素:劳议具有特定的主体,内容和客体。1劳议的主体,即劳议的当事人,劳动权利义务的承受者2劳议的内容,权利争议的内容涉及劳动权利与义务,发生在劳动法规定权利义务和劳合约定的条件范围内;利益争议的内容在法定权利义务之外3劳议客体,即劳议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行为,如解除劳合的通知;物质,如工资待遇等。
*问题:1区分劳关和劳务关系。劳务关系是提供劳务与接受劳务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是法人或个人,产生经济合作关系(非劳关),服从经济法律规范,其权利义务关系受民法调整。劳关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受劳动法调整。2谨慎对待事实劳关。事实劳关发生在两种情况下:⑴应签订劳合,因企业管理疏忽或其他原因未签订劳合⑵原合同因期限届满已经终止,在未办理续订合同手续的条件下继续存在的劳关。认定事实劳关的基本条件是:劳关双方已经履行或正在履行各自的劳动权利与义务
*防止劳动争议发生的有效措施:1增强劳动法律意识2加强劳合管理3建立平等协商机制4实行劳动监督检查制度
*非司法制度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斡旋,调解,仲裁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是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是设立在用人单位内部,由职工代表,企业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的。企业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接受上级工会和地方劳动争议仲委会的业务指导,与仲委会和人民法院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至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P127
1.三方原则;2.独立办案;3.必经仲裁;4.一裁终局;5.合议庭制度;6.区分举证责任;7.合法、合理、合情原则;8.适用简便易行的方式实施仲裁。劳动争议仲裁程序:1申请与受理。
*申请,当事人应从知道或应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委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委会应当受理。
受理:仲委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接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审查:申诉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申请仲裁的争议是否属于劳议;申请仲裁的劳议是否属于仲委会的受理内容;该劳议是否属于本仲委会管辖;申请书及有关材料是否齐备并符合要求;申请时间是否符合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对申诉材料不齐备或有关情况不明确的仲裁申请书,应指导申诉人予以补充
2劳议仲裁管辖:管辖是劳议仲裁机构处理劳议案件的分工。县、市辖区仲委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议。设区的市的仲委会和市辖区的仲委会受理劳议案件的范围,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发生劳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仲委会管辖地区的,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委会处理。仲委会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会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仲委会。仲委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由共同的上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3案件仲裁准备:仲委会或其办事机构决定立案后,应自立案之日起7日内组成仲裁庭。采取的方式,即独任仲裁庭,合议仲裁庭和特别仲裁庭。可独任仲裁的案件的条件:⑴事实清楚⑵争议标的不大⑶情节简单⑷适用法律法规明确。合议仲裁庭由首席仲裁员和仲裁员组成。集体争议和集体协议争议由特别仲裁庭审理。仲裁庭应于开庭的4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
4开庭审理:仲裁庭的开庭准备工作包括: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仲裁庭纪律,宣布仲裁庭组成人员,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仲裁庭审理劳议案件的程序包括⑴申诉与答辩,其发言顺序是:申诉人或代理人,被诉人或代理人,第三人或代理人⑵仲裁庭调查,一般采取仲裁员询问的方式进行。包括告知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询问事实,理由及证据,出示证据,宣读鉴定和勘验结果⑶仲裁庭调解⑷仲裁庭合议,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同意见必须如实笔录⑸宣布仲裁决定,同时,告知当事人的起诉权利。当庭裁决,应在7日内发送裁决书,定期另庭裁决的,当庭发给裁决书。⑴仲裁庭调解:仲裁庭处理劳议应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反悔的,应及时裁决
⑵仲裁庭裁决: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应制作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即发生法律效力。仲裁庭处理劳议,应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内结案。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仲委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劳动争议案件的执行程序:
*1执行的申请和移送:发生法律效力的劳议判决,裁定,裁决和调解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执行措施: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9项执行措施。其中执行劳议案件的措施⑴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履行义务的范围⑵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⑶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3执行中止和终结:情形有:人民法院应裁定中止执行:申请人表示可延期执行的;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4申请执行的期限: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作为申请执行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期限为一年;双方均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期限为六个月
*根据《劳动法》第84条的规定,集体合同争议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和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实质上归属于利益争议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归属于权利争议。权利争议:指劳关当事人围绕执行法律条文,履行集体合同或劳合发生的争议。我国《劳动法》规定:“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向劳动争议仲委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揭开名牌大学自考“面纱” 篇六
高考落榜后的“落魄书生”往往会成为各大高校主要争抢的“新宠”。这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部属名牌高校在内,也会放下通过高分门槛录取人才时的高傲身架主动深入“民间”,广招博纳,杂取兼收。
和通常苛刻的选拔人才不同,这种网罗方式中交织较多的往往是浓烈的铜臭味和隐蔽得几乎无懈可击的蒙骗性。甚至一些本来很优秀但却没谙世事的孩子也被裹挟其中,枉被改变了人生理想轨迹。
诚然,在“教育不再一定改变命运”的大形势下,通过高考入大学似乎也不再是必过的独木桥,在中国“教育产业化”背景下,市场大量供应被高考“过滤”后的学生人群,由此产生的巨大利益诱惑一时间成为对各大高校最有力的召唤。
2007年5月,教育部通过红头文件要求部属高校停止招收自考和成人脱产班学生,强制斩断了这种延续多年的利益链条,这无疑让一些既得利益者和欲得利益者徒生心火。
然而,通过剖析中国人民大学的自考办学模式和中国政法大学从“第一个吃螃蟹者”到主动退出自考市场的情况,我们或许会对这一影响巨大的政策的出台有一种较为客观理性的评判。
“人大”是名牌 “人大自考”也是名牌?
人民大学每年的普通本科招生录取分数线总是让大部分高考生心怀敬畏,如果通过高考“独木桥”,想要在这里圆“名牌大学”梦,对于大多数考生,似乎并不现实。
这种情况从1999年发生了变化,该校开办了自学考试助学班。或许,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妥当,因为,投资者和管理者是社会人员,给学生授课的老师和人大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投资方究竟是谁,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说是人民大学开办,是因为对外招生的招牌是“中国人民大学高教自考”,招生简章上显示的是人民大学的校园建筑和景色。能够享受到名牌高校的学习环境,对于许多学生极具诱惑力,于是,从一开始,它就在自考招生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有几分“牛气”,生源规模逐年壮大,开设专业也不断增加。
到2001年时,仅新闻专业专科段的学生就达480人左右,而人大自考此时同时开设的专业一共已达7种。由于人大自考在师资方面的相对优势,北京其他学校开办的自考培训班鱼龙混杂,中途投奔该校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人大在对学生和学生家长做招生咨询时,会告诉他们,我们聘请的老师是以人大老师为主。而据了解,实际上真正能够保障“人大师资”的只有新闻专业。人大自考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带班老师说:“这是因为原来在这里负责管理的领导中有3位老师本身就出自人大新闻学院,他们和新闻学院的老师有很好的关系,所以聘请那里的老师比较容易。”
但是,目前那3位老师已经离开了这里的管理岗位,所以即使新闻专业的教师,整体水平也已经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给自考的学生上课,对于这些名校名牌专业的老师确实比较累。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师生间的互动性又较差,老师需要把教学工作做得很仔细。
人大新闻学院的副教授赵景云就给这里的学生讲过:“我给你们讲的内容比新闻学院的学生还要细,这主要是基于对你们整体基础的考虑。你们在这个课堂上能接受到的东西并不比新闻学院的学生少,你们之间的最大差别就是你们缺少实践的机会。”
能得到名师的指点对于选择自考的学生应该是最大的幸运,但是,其他方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除了2001年的一批学生有唯一的机会办过人民大学的图书借阅证外,之后,人大就永远对自考生关闭了办理图书借阅证的大门。
用于教学办公和学生上课的3层高的育贤楼虽然是在人民大学校园里,据说那也是从“二炮”租来的。其他用于学生上课的教室大多也是临时向人大租用。
数千名学生分散居住在人大西门外的万泉庄和紫金庄园周围,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学校保安曾经于夜间在万泉庄城乡超市附近的地下室里查出一对男女学生同居,最后把他们开除。尽管这样,同居在这个群体中并没有因此禁绝,对于很多学生,这种现象在该群体中已经走向公开。2001年,自考班的一个女学生和男朋友在男寝室同居,后因该男同学不再对她“负责”,女学生便用水果刀在自己肚子上进行自残,事后,学校只好派人将该女生送回了老家。
学校的最终目的是挣钱,学生也都知道这个道理,一些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学生经常无故旷课逃课。出于安全方面的担心和稳定学生的考虑,学校要求各带班老师每一堂课都要在教室,并要求对学生进行出勤登记考核,对于经常无故旷课的学生,班主任老师会通过给家长打电话或者亲自找学生谈话等多种方法给学生进行说服工作,但是,这通常对他们并没有威慑力,因为他们不担心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后果。
正因为如此,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总是如履薄冰。在发生一些意外之后,学校在后来的新生入学时,都会和学生签一份“安全协议书”,以便再有意外情况发生时进行责任认定。此外,这些学生和人大统招生同处一个校园,却有着诸多不一样的待遇,比如自考生的学生证享受不到任何学生免费待遇,而他们又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本来身份,一些学生因此抱怨遭受“不平等待遇”,甚至产生了自卑心理。
“有的学生把学校发的学生证上的‘培训学院’4个字抠掉,或者用个小贴画盖上,只剩下‘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带班老师笑着说:“这些孩子一方面显得自卑,一方面又有很强的虚荣心。”
类似“不平等感”使得一些学生对人大自考部心生怨恨,更有甚者,还会迁怒于人民大学的某些领导。他们觉得是人民大学在欺骗自己,因为招生老师当初和他们讲会和人大实现资源共享,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人大提供的仅仅是有限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的享用都需要社会投资方付出高昂的代价。
人大自考西三旗校区06级法一班的学生黄仲举说:“去年报名时,看到招生简章上人民大学的校园那么好,就报了名,结果开学时,说校本部已经招满了,我只好来了西三旗,结果一看,校园还没有我们高中的好。到目前,我还没有亲眼见到过人民大学的校园。”他觉得自己受了欺骗,却又找不出被欺骗的理由,因为这是自己找上门的。
而对于大多数学生,他们除了正常上课外,还需要不断加强课外自学,甚至不敢享用正常的休息日,因为他们总是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来自社会上一些人的“蔑视”,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比同处一个校园的统招生有着更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他们也通常会在短暂失落后主动寻求学习的机会。中央电视台的水均益、台湾来的刘墉父子等名人,以及其他一些专家学者,只要在人大有他们的公开讲座,自考生也会积极参加,这些对于身在人大的特殊学子们确实有所裨益。
不管这种教学形式培养过多少真正的人才,人大培训学院在北京市自考领域还是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品牌,它的市场化运作的巨大成功一度让很多人垂涎,这也可以从它生源规模的迅速扩大得到印证。短短几年,人大自考除人大校本部生源饱和外,还开办了西三旗和沙河两个分校区,每年赢利都过亿元。而在这期间,却有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不少学校自考办学中途破产。
改头换面 “人大自考”还在招生
经调查,目前北京的部属高校大部分已经按照教育部要求停止招收自考脱产班学生,而人民大学仍然一如既往在全国招生,原因何在?
据人大的自考学生讲,今年临近暑假,学校已经数次动员各班学生自愿到全国各地招生,前期已经从各个班级抽调了1000多名学生奔赴全国各地,有的学生甚至是放弃上课提前离开学校,最近的一次动员大会上,一位姓夏的老师告诉学生,原来确定每个在读学生下去招回一个新生给500元作为回报,学校最近又规定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300元。
学校自考招生办主任潭震华说:“我们也接到了教育部的文件,人民大学并没有说不让我们招,所以就照常开展工作。再说,我们已经把在教育部的备案改为北京国际工商管理研修学院,已经不是人大,但是,我们的整个办学模式和原来一样,并没有任何变化。”
记者手头拿到的2007年招生简章上明确显示着:中国人民大学自考招生。他们依旧在打着“人民大学”的招牌。
“教育部下的这个文件太XX了,他们也没有提前通知一声,我们已经把招生简章印好了,他们突然发了个文件下来。所以,我们还在使用这种招生简章。”招生办的一位姓陈的女老师表达了对这个文件的不满。
潭震华说,即使到最后真的不让他们办了,他们也不担心,因为他们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班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并且打算和外国语大学合作向职业教育方向发展。
王卫国揭示中国政法大学成为自考“先行者”缘由
开办自学脱产班的部属高校中,中国政法大学既是首个吃螃蟹者,又是在许多后来者为争夺暴利而竞争得如火如荼时,最早的自动放弃利益者。仅从这点看,其中似乎也蕴藏着某些耐人寻味的东西。
2007年6月5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联合楼,该校校长助理、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卫国教授接受了《记者观察》记者的采访。
“我们学校开设自考班是从1996年就开始的。当时,走这条路也是被迫之举,那个时候流行‘下海经商’,全国高校面临人才流失的危机,政法大学也是这样,老师的福利待遇和工资水平上不去,老师宁愿去经商也不愿意当老师。”王教授开门见山。
王卫国说,有一天,有个博士生导师找到他,说自己现在很穷,又没钱买房子,又得供孩子上学,决意要离开教师岗位去经商。
“我是苦口婆心地劝他啊!为了把他留下,我不得不斗胆向他做了很多承诺,可是以当时的实际情况讲,做这种承诺,我的压力很大。”
之后,王卫国以院系的代表身份,找了一个从政法大学毕业的学生谈合作办学的事,学校和院系没有出一分钱,只提供师资和学校的品牌,该学生出钱在外边租了一套房子,然后办起了自考助学班。这就是政法大学最早的自考办学模式——院系和社会个人合作。以后几年发展为学校和社会实体合作的大规模办学模式。
“我是两手空空起家的啊,自己亲自跑,主动找人谈。学校一方面也没有那种资源和力量搞这种办学,另外,这种办学也有风险,万一赔了,学校也赔不起。所以,这块办学的投入,从投资到人员管理,还有市场招生全部都是依靠社会力量,发展到1998年的时候,我们的规模就非常大了,后来,社会一些实体也开始投资介入进来。”
中国政法大学的成功,让很多人意识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一个庞大的招生市场迅速生成。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通过打广告宣传的手段来吸引生源,但是,随着这个市场的形成,很多人看到了这里的巨大商机,于是就产生了很多招生专业户,这些人在地方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他们很快就能拿到一些高考落榜生的名单,他们也会依靠手中的资源来和学校谈条件,比如他为你招一个学生,你需要给他800元,或者1200元。”王教授觉得这和自己当初办班时的性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到这时候,所有的学校已经是完全以盈利为目的,这和我们的出发点不同,我们当初是想通过这种办法来维护我们的核心资源——留住人才。”
既然政法大学有先发优势,其中又有“暴利”可图,为何又会突然停办呢?
王卫国说:“到了2001年的时候,我们的规模很大了,招来的学生成分又很复杂,人多了就免不了产生很多麻烦,学生间的打架斗殴,还有一些退学纠纷等问题就很多,于是,有很多学生到教育部告我们的状。教育部给学校派来新的领导班子后,专门对这一块加强了规范,这种规范性的约束又只针对政法,其他学校没有,比如,不让我们做广告啊,不让对外挂牌啊等等。”
自考办学已经完全市场化,而教育部又不允许政法大学采用市场化的手段,于是,便造成了整个生源的逐年萎缩。
“我们所面临的人才流失危机已经度过了,基本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我们是最大的赢家。很多学校在盖楼啊、买车啊,这对一所名牌大学并不是关键所在,高校的竞争说到底是什么,是人才啊!这时,我们就在考虑应该回归自己教育的本色,政法大学应该担当培养高端人才的责任,而不是唯利是图。”谈到这里,王教授将身体重重地靠在了椅背上。
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部属高校公开宣布停止招收自考脱产生的学校,这比教育部强制部属高校停办自考脱产班整整早了一年。
“我们从长远发展考虑,认为一所名牌大学的品牌远比眼前的利益更加重要,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把自己的牌子砸了,毕竟搞这种办学也给学校带来一些不利的社会影响。”
同时,王教授也坦承:“搞自考办学对我们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们最早组织全校老师到澳大利亚旅游依靠的就是这块儿的收入,许多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也依靠这笔收入。”
现在的政法大学就有经费保障吗?
“现在,国家财政每年给学校拨1亿元,学生学费能有将近1个亿,而我们平均每年的支出在4亿元,缺口几乎占一半。所以,我们已经在尝试通过与中央和地方的一些司法部门合作,对一些司法干部进行教育培训,这种办学虽然不像自考办学一样有暴利,总还可以盈利。最主要的是,这种办学和我们学校的高端教育方向没有冲突。”
7.最新-自考《资产评估》复习资料 篇七
00158资产评估
第一章 总 论
本章是资产评估的理论性、方法性、基本概念的章节,在历年考试中,本章的比重较大。
1一般地说,资产评估是指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
2资产评估的特点:现实性、市场性、预测性、公正性、咨询性
3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的区别: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同、目的不同、执行操作者不同。当然,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也是有联系的,二者相辅相成。
4资产的价值是由资产所具有的获利能力决定的。
5按资产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6有形资产是指那些具有实体形态的资产,包括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流动资产等。按资产能否独立存在可以分为可确指的资产和不可确指的资产。
7不可确指的资产是指不能独立于有形资产而单独存在的资产,如商誉。目前不可确指的资产只有商誉。
8价值类型制约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主要价值类型有:
市场价值: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在评估基准日进行正常的市场营销之后所达成的公平交易中某项资产应当进行交易的价值估计数额,当事人双方必须谨慎,不受任何强迫压制。
在用价值:在用价值是指特定资产在特定用途下对特定使用者的价值。
投资价值:投资价值是指资产对于具有明确投资目的的特定投资者或某一类投资者所具有的价值。
9资产评估的假设:
继续使用假设:资产将按现行用途继续使用,或转换用途继续使用。
公开市场假设:公开市场是指发达与完善的市场条件。公开市场假设是基于市场客观存在的现实,即资产在市场上可以公开买卖,不论资产的买者或卖者都希望得到资产最大最佳效用。
清算(清偿)假设:资产所有者在某种压力下被强制进行整体或拆零,经协商或以拍卖方式在公开市场上出售。
10资产评估的原则
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即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和资产评估的经济原则。
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专业性原则
资产评估的经济原则:贡献原则、替代原则、预期原则
11资产评估基础日一般的基准时点是日。
第二章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要求掌握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评估基本方法的运用及方法中各个指标的确定。
第一节 市场法
市场法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最近售出类似资产的异同,并将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市场法应用的前提条件:
需要有一个充分发育的活跃的公平的资产交易市场;
被评估资产的市场参照物及其相比较的指标、技术参数等资料是可以搜集的。
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优缺点
市场法的优缺点:
市场法是资产评估中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其优点表现在:能够客观反映资产目前的市场情况,其评估的参数、指标直接从市场获得,评估值更能反映市场现实价格;评估结果易于被各方面理解和接受。
市场法的缺点表现在:需要有公开及活跃的市场作为基础,有时缺少可对比数据以及缺少判断对比数据而难以应用;不适用于专用机器、设备、大部分的无形资产,以及受地区、环境等严格限制的一些资产的评估。通常适应于商业用房、通用设备等资产的评估。
第二节 成本法
成本法及其适用的前提条件
成本法是指在评估资产时按被评估资产的现时重置成本扣减其各项损耗价值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
成本法运用的形式及其各项指标的估算:
1、基本公式可表述为:
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2、运用成本法评估资产的步骤:
①确定被评估资产,并估算重置成本;
②确定被评估资产的使用年限;
③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损耗或贬值;
④计算确定被评估资产的价值。
(一)重置成本的估算
复原重置成本与更新重置成本的异同。
1、重置核算法
2、物价指数法
3、功能价值法
4、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1)重置核算法
是指按资产成本的构成,把以现行市价计算的全部购建支出按其计入成本的形式,将总成本区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来估算重置成本的一种方法。
重置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2)物价指数法
物价指数法是在资产历史成本基础上,通过现时物价指数确定其重置成本。计算公式为:
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资产评估时物价指数/资产购建时物价指数
或者为:
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1±物价变动指数)
(3)功能价值法
也称生产能力比例法。这种方法是寻找一个与被评估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为参照物,计算其每一单位生产能力价格或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生产能力的比例,据以估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计算公式为:
被评估资产重置成本=参照物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年产量/参照物年产量
4、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二)实体性贬值及其估算
是指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作用形成的贬值。实体性贬值率估算的三种方法:观察法、使用年限法、修复费用法
(三)功能性贬值及估算
功能性贬值是由于资产的技术相对落后出现新的技术的资产而导致的一些贬值。
(四)经济性贬值及其估算
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造成资产的贬值。
(五)成新率及其估算
三种方法:观察法、使用年限法、修复费用法。实体性贬值率也可以采用就三种法。
第三节 收益法
一、收益法及其适用的前提条件
收益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二:收益法应用的前提
1、被评估资产必须是能货币衡量其未来期望收益的单项或整体资产
2、资产所有者所承担的风险也必须是能用货币衡量的三、收益法中各项指标的确定
(一)收益额
收益额是未来预期收益。
(二)折现率和资本化率
1、无风险报酬率
2、风险报酬率(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
无风险报酬率是以国库券、银行存款利率来确定的,而风险报酬率是根据社会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确定。
(三)收益期限
四、运用收益法评估资产优缺点
(二)收益法的优缺点
1、收益法的优点
(1)能真实和较准确地反映企业资本化的价值;
(2)与投资决策相结合,应用此法评估的资产价值易为买卖双方所接受。
2、收益法的缺点
(1)预期收益额预测难度较大,受较强的主观判断和未来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
(2)在评估中适用范围较小,一般适用企业整体资产和可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评估。
第四节 资产评估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资产评估方法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1、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必须与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相适应。
2、资产评估方法必须与评估对象相适应。
3、评估方法的选择还要受可搜集数据和信息资料的制约。
第三章
机器设备评估
历年考题中,每年都考计算题。
第三节 机器设备评估的成本法
机器设备评估的成本法是指通过估算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然后扣减其各种贬值来估测机器设备评估值的方法。成本法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即重置成本扣除三大贬值
机器设备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二、机器设备重置成本的估算
三种方法:
1、重置核算法:估算各项成本,然后求和
2、物价指数法:在被评估机器设备历史成本基础上,通过现实物价指数确定重置成本
3、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根据设备的生产能力与价格的比例关系确定重置成本
二、机器设备的实体性贬值及其估算
(一)实体性贬值与成新率的估算
1、运用使用年限法估算机器设备成新率
2、运用观测分析法估算机器设备成新率
3、运用修复费用法估算机器设备的成新率
第四章 房地产评估
第一节 房地产评估概述
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他地上定着物。
房地产的特征:(1)位置固定性;(2)耐用性;(3)影响因素多样性;(4)投资大量性;
(5)保值增值趋势。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评估的特点
土地资产的特性:
1、自然特性:(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2)土地空间位置的固定性。(3)土地使用价值的永续性和增值性。(4)土地的不可替代性。
2、经济特性:(1)用途多样性。(2)经济地理位置的可变性。(3)可垄断性。
土地资产价格体系:
土地资产的价格类型:
1、基准地价:是指城镇国有土地的基本标准价格。
从定义中可以看到:(1)它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制定出来的;(2)它是区域内的平均价格;(3)它的价格是按经济用途确定的;(4)它表示的是单位土地面积的地价。
2、标定地价:是在市、县政府根据需要评估的正常土地市场中,在正常经营管理条件和政策作用下,具体宗地在一定使用年限内的价格。
土地资产价格特点:
1、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价格不由生产成本决定
2、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的需求决定
3、土地价格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4、土地价格的上涨性
影响地产价格的因素:
(一)一般因素:1、行政因素2、社会因素3、经济因素4、其他一般因素:如人口因素、心理因素、国际因素等也都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区域因素:(1)交通便捷度。(2)基础设施完善度。(3)产业集聚规模。(4)环境质量。(5)规划限制。(6)其他因素。
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原则:(一)替代原则(二)最有效使用原则(三)变动原则:一般商品的价格,是伴随着构成价格的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土地价格也有同样情形,它是各种地价形成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土地价格是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及其组合的变动过程中形成的。(四)供需原则(五)贡献原则
第四节 土地使用权评估的方法
市场法也称市场比较法,是将待估土地与在近期已经进行交易的类似土地加以比较,从已进行交易的类似土地的价格,修正得出待估土地价格的一种评估方法。其公式为:
一般地,采用市场法至少应选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较案例,经过上述评定估算过程,至少应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初步评估结果。经过处理得出一个评估结果。
建筑物是指与土地组合的建设成果,总体上划分为房屋和构筑物两大类。
建筑物评估的原则:(一)替代原则(二)最有效使用原则(三)供需原则(四)房地合一原则
第五章 无形资产评估
无形资产指没有事物形态的资产,但是为特定的主体所拥有,并能够长期发挥效用的一种资源。
无形资产的特点:
1、无形资产具有非流动性,并且有效期较长。2、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但未来收益较大 3、无形资产单独不能获得收益,它必须附着于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分类:
无形资产种类很多,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按企业取得无形资产的渠道,可分为企业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和外购的无形资产。
2、按有无法律保护,可以分为法定无形资产和收益性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等均受到国家有关法律的保护,称为法定无形资产;无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称为收益性无形资产。
3、按可辨识程度,可以分为可确指无形资产和不可确指无形资产。凡是那些具有专门名称,可单独地取得、转让或出售的无形资产,称为可确指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包括商标权、版权、计算机软件等。不可确指主要指商誉。
每一项无形资产,一般都有一定的使用期限。使用期限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损耗程度。无形资产有效期限是其存在的前提。无形资产具有超额收益能力的时间是真正的无形资产有效期限。
无形资产功能特性:
1、附着性。2、共益性。3、积累性。4、替代性。
专利权是国家专利机关依法批准的发明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其发明成果,在一定期间内享有的占权或专有权。
商标权是商标注册后,商标所有者依法享有的权益,它受到法律保障,未注册商标不受法律保护。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特征:1、商誉不能离开企业而单独存在,不能与企业的可确指资产分开出售。2、商誉是多项因素作用形成的结果,但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不能以任何方法单独计价。3、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能产生收益的无形资产,而只是超过企业可确指的各单项资产价值之和的价值。4、商誉是企业长期积累起来的一项价值。
第六章 流动资产评估
第一节 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
一、流动资产的内容及其特点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存贷、应收及预付款项、短期投资等。
流动资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周转速度快。
第二,变现能力强。
各种形态的流动资产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出售和变卖,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是企业对外支付和偿还债务的重要保证。
第三,形态多样化。二、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
1、流动资产评估是单项评估。
2、必须选取准流动资产评估的基准时间。一般在会计期末
3、即要认真进行资产清查,同时又要分清主次,掌握重点。
4、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无需考虑功能性贬值。
三、一份准确的被评估资产清单是正确估价资产的基础资料,被评估资产的清单应以实存数量为依据,而不是账面数。对于银行存款等货币资产,应以清查核实后的实有额做为评估值。
第三节 债权类及货币类流动资产评估
一、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的评估
一般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清查核实应收账款数额;二是判断估计可能的坏账损失。应收账款评估值确定的基本公式为:
应收账款评估值=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已确定坏账损失-预计坏账损失
预计坏账损失的方法两个:坏账估计法、账龄分析法
二、应收票据的评估
应收票据可采取下列两种方法:
1、按本金加利息确定。计算公式为:
应收票据评估值=本金×(1+利息率×时间)
2、按贴现值
评估值=到期值-贴现息
三、待摊费用:是指企业中已经支付或发生,但应由本月和以后各个月份负担的费用。
第七章 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评估
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债券是政府、企业和银行等债务人为了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向债权人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上市债券的评估:在正常情况下,上市债券的现行市场价格可以作为它的评估值,一般是以评估基准日的收盘价确定评估值。
非上市债券的评估:采有收益法进行。
上市股票是指企业公开发行的,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自由交易的股票。其计算公式为:上市股票评估值=股票股数×评估基准日该股票收盘价
第八章 企业价值评估
一、企业价值评估的具体范围是指评估人员具体实施评估的资产范围,变即有效资产范围,资产重组是形成和界定企业价值评估具体范围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分析
(一)企业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分析一般可以通过下列指标来进行: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越高,短期的偿债能力越强。经验值:2:12、速动比率。是用来评估企业在不依靠出售存货情况下所具有的迅速偿债能力的指标。经验值:1:13、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举债经营比率,是用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
(二)企业运营能力
通常可采用如下指标考察。
1、存货周转率。
(1)存货周转次数。
(2)存货周转天数。
2、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以评估应收账款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的指标。通常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示。
(三)企业盈利能力
1、投资报酬率。反映企业每元投资所能带来的利润。主要有
(1)资产报酬率(资产利润率)。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利润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2)净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与净资产之间的比例。比例越大,说明收益越强。
2、销售利润率。指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率。
(1)销售毛利率。指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的余额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2)销售净利率。是指税后利润占销售收的比率。
3、每股利润。也称每股收益或每股盈余。
4、每股股利
5、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利润
三、资产基础法,是指采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基于企业的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确定企业、企业所有者权益或企业证券价值的一种常用评估方法。
企业预期收益的预测必须以企业未来进行正常经营为基础并考虑业已产生或潜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第九章 资产评估报告
第一节 资产评估报告的作用
一、资产评估报告的类型
1、按资产评估对象划分,可分为单项资产评估报告和整体资产评估报告
2、按资产评估工作的内容可分为正常评估报告、评估复核报告和评估咨询报告
3、评估生效日根据目的和作用不同,可分为追溯性报告、现值性报告和预期性评估报告
二、资产评估报告的作用
1、它为被委托评估的资产提供作价意见
2、是反映和体现资产评估工作情况,明确委托方及有关方面责任的依据。这体现了评估机构的工作成果。它是有偿服务。
3、对资产评估报告进行审核,是管理部门完善资产评估管理的重要手段。
4、是建立评估档案、归集评估档案资料的重要信息来源。
计算应用:
1、收益法的应用:
第一,企业价值评估:
例1:某企业预计未来五年收益额分别为12万,15万,13万,11万和14万,假定以后每年收益额14万,资本化率10%,确定企业评估值。
首先,现值总额=12/(1+10%)+15/(1+10%)2+13/(1+10%)3+11/(1+10%)4+14/(1+10%)5
=49.2777万
其中现值系数查表可得
然后将第六年的收益额折现,即14/10%=140
最后,确定评估值=49.2777+144X0.6209=136.2万
例2:某企业预计未来5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3万元,14万元,11万元,12万元,15万元,从第六年开始以后每年净利润为15万元,资本化率为10%,企业各单项资产价值之和为90万元,求企业商誉评估值。
首先,采用收益法求得企业整体评估值=13X0.9091+
14X0.8264+11X0.7513+12X0.6820+15X0.6209+15/10%X0.6209=142.2847万元
由于该企业单项资产总和为90万元,则商誉的价值=142.2847-90=52.2847万元
例3:某企业预计未来5年的收益额分别为25万元,28万元,27万元,29万元,30万元,从第六年开始以后每年收益额为30万元,资本化率为12%,国库券利率11%,风险报酬率4%,确认企业整体价值。
首先,确定企业折现率为11%+4%=15%,由此计算未来5年收益现值为:
25X0.8696+28X0,7562+27X0.6575+29X0.5718+30X0.4972=92.1643万元
计算永久性收益的资本化价值=30/12%=250万元
则企业整体价值=92.1643+
250X0.4972=216.4643万元
第二,无形资产的评估:
例1:A企业拟向B公司转让其拥有的甲产品的商标使用权。评估人员了解到以下情况:
(1)该商标生产的产品,市场售价1000元/台,比其他同类产品净增利润10元/台;
(2)双方协商,商标使用许可期限4年。商标使用费按新增利润的30%支付A企业;
(3)根据B公司的生产情况,预计前2年的生产量9万台/年;后2年10万台/年;
(4)根据相关资料分析,A企业正常投资报酬率为15%,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1)计算该商标权每年新增利润;(2)计算该商标使用权价格。
解答:每年新增利润为:
第一年:10X90000=900000元
第二年:10X90000=900000元
第三年:10X100000=1000000元
第四年:10X100000=1000000元
折现值=900000/(1+15%)+900000/(1+15%)2+1000000/(1+15%)3+1000000/(1+15%)4
=782609+680529+657516+571753=2692407
元
评估值=2692407X0.3X(1-0.25)=605792元
例2:某企业转让注册商标,该厂使用这一商标的产品近5年每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为0.7元,该厂每年生产100万件。预计,如果生产能力足够的情况下,每年可以生产150万件,每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0.5元,持续使用时间10年,前5年保持目前水平,后5年每年可获超额利润32万元,评估商标权的价值。
首先计算前5年每年的超额利润:150X0.5=75万元
根据企业的资金成本率和相应的风险率确定折现率为10%
确定该商标权的价值=75X3.7908+32X3.7908X0.6209=259.6286万元
第三,土地价格评估的运用:
首先计算总收入,求取总费用,总收益,确定房屋纯收益
然后利用收益还原法公式,通过收集市场上相同或相似的土地纯收益,推算土地还原率。最后利用土地收益年限测算土地价格。
第四,非上市债券的评估
例:某企业拥有债券本金150000元,期限3年,年息10%,按年付息,到期还本,评估时该债券已满1年,国库券利率7.5,风险报酬率1.5%,求此时债券评估值。
评估值=15000X0.9174+15000X0.8417+150000X0.8417=152641.5元
2成本法的应用:
举例:
例1:有一待估生产设备,账面原价50万元。设计生产能力为20吨/年,使用年限10年,到评估基准日已使用3年。由于市场变动,对该厂产品需求仅为18吨/年,计算该生产设备的评估值。已知物价指数为20%,规模经济效益指数取0.7。
解:(1)重置成本
=50×(1+20%)
=60(万元)
(2)成新率
=尚可用年限/总寿命年限=(10-3)/10×100%=70%
(3)经济性贬值率=[1-]
×100%=[1-]×100%=7.1%
(4)评估值:
=(60×70%)×(1-7.1%)=39.018万
例2:被评估设备购于1995年,原始价值30000元,2000年和2003年进行了2次改造,分别投资3000元和2000元。2005年对该资产进行评估,假设从1995年至2005年的价值上升率每年10%,尚可使用6年,求设备成新率。
首先,调整计算现行成本
投资日期(年)
原始投资额(元)
价格变动系数
现行成本(元)
1995
30000
2.6
78000
2000
3000
1.61
4830
2003
2000
1.21
2420
合计
35000
85250
然后计算加权更新成本
投资日期(年)
现行成本(元)
投资年限
加权更新成本(元)
1995
78000
780000
2000
4830
24150
2003
2420
4840
合计
85250
808990
计算加权投资年限=808990/85250=9.5年
计算成新率=6/(9.5+6)X100%=39%
3、市场法举例:P124-130
有一待估宗地,总面积为40000平方米,使用年限为50年,土地还原利率为6%,现收集到A、B、C
三个宗地交易实例,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中交易情况、区域因素和个别因素都是交易实例与待估宗地相比较,以待估宗地为基准确定的数值。经了解,宗地所在城市容积率每增加0.1,宗地地价比容积率为1时增加9%,从2005年2月份到2006年2月份,地价每月环比上涨1%。
试根据上述条件评估待估宗地在2006年2月的价格。(计算结果以元为单位,取整)
解答:比较因素修正系数表:
宗地
成交价
交易情况
容积率
区域因素
个别因素
剩余年限
修正后地价
待估宗地
A
5150
5135
B
6700
118
6720
C
5550
5533
采用算术平均法得出,待估宗地平均地价为(5150+6700+5550)/3=5800元/平米
则待估宗地评估值为5800X40000=232000000元
总结:运用市场法时,首先应广泛收集资料,确定比较方案。然后进行交易情况的修正,包括交易时间,区域因素,个别因素的修正等,最后确定待估土地的价值。
名词解释
资产评估:指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从而确定其价值的经济活动。
有形资产:指那些具有实体形态的资产,包括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流动资产等。
整体资产:指由一组单项资产组成的具有获利能力的资产综合体。
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指被评估资产即将发生的经济行为。
资产转让:指资产拥有单位有偿转让其拥有的资产,通常是指转让非整体性资产的经济行为
在用价值:指特定资产在特定用途下对特定使用者的价值。
公开市场假设:是假定在市场上交易的资产,或拟在市场上交易的资产,资产交易双方彼此地位平等,彼此都有获取足够市场信息的机会和时间,以便对资产的功能、用途及其交易价格等作出理智的判断。
最大最佳效应:指资产在可能的范围内,用于最有利又可行和法律上允许的用途。
资产评估的原则:是调节资产评估委托者,评估业务承担者以及资产业务有关权益各方在资产评估中的相互关系,规范评估行为和业务的准则。
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专业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评估结果应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
替代原则:当同时存在几种效能相同的资产时,最低价格的资产需求最大。
预期原则:是指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资产的价值可以不按照过去的生产成本或销售价格决定,而是基于对未来收益的期望值决定。
贡献原则: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的某一构成部分的价值,取决于它对其他相关的资产或资产整体的价值贡献,或者根据当缺少它时对整体价值下降的影响程度来衡量确定。
资产评估程序:是指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执行资产评估业务,形成资产评估结论所履行的系统性步骤。
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是资产评估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确认资产评估业务的委托与委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被评估资产范围及双方权利义务等相关重要事项的合同。
市场法:也称市场价格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最近售出类似资产的异同,并将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成本法:是指在评估资产时按被评估资产的现时重置成本扣减其各项损耗价值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
功能性贬值: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使用企业原有资产与社会上普遍推广和运用的资产相比较,在技术上明显落后、性能降低,其价值也就相应减少。这种损耗称为资产的功能性损耗,也称功能性贬值。
经济性贬值:由于资产以外的外部环境因素变化,引致资产价值降低。这些因素包括政治因素、宏观政策因素等。这种损耗一般称为资产的经济性损耗,也称经济性贬值。
实体性贬值: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使用磨损和自然力的作用,其物理性能会不断下降、价值会逐渐减少。这种损耗一般称为资产的物理损耗或有形损耗,也称实体性贬值。
重置成本:是指运用原来相同的材料、建筑或制造标准、设计、格式及技术等,以现时价格复原购建这项全新资产所发生的支出。
复原重置成本:是指运用原来相同的材料、建筑或制造标准、设计、格式及技术等,以现时价格复原购建这项全新资产所发生的支出。
收益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收益期限:是指资产收益的期间,通常指收益年限。
机器设备:是指由金属或其他材料组成,由若干零部件装配起来,在一种或几种动力驱动下,能够完成生产、加工、运行等功能或效用的装置。
逐项清查:评估人员要依据委托评估的资产清单,对所有被评估的机器设备进行逐台的清点、核实,分别考察每一台设备的实体状态,确定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计算评估值
统计性鉴定:分为宏观鉴定和微观鉴定。宏观鉴定是对机器设备在整个生产中的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微观鉴定是辨识设备个别特性的过程,主要针对单台设备。
判断性鉴定:是指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对机器设备的有关指标进行的分析判断。
经济寿命:是指机器设备从开始使用到经济上不合算而停止使用所经历的时间。
技术寿命:是指机器设备从开始使用到技术过时予以淘汰所经历的时间,技术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技术进步和技术更新的速度的周期。
物理寿命:是指机器设备从全新状态开始使用,直到不能正常工作而予以报废所经历的时间
实际已使用年限:是指资产在使用中实际损耗的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与名义已使用年限的差异可以通过资产利用率来调整。
观察分析法:评估人员根据对设备的现场技术检测和观察,结合设备的使用时间,实际技术状况,负荷程度,制造质量等经济技术参数,经综合分析估测设备的成新率。
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他地上定着物。
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者依法对土地进行使用或依法对其使用权进行出让,出租,转让,抵押,投资的权利。
基准地价:指城镇国有土地的基本标准价格。
标定地价;是在市,县政府根据需要评估的正常土地市场中,在正常经营管理条件和政策作用下,具体宗地在一定使用年限内的价格。
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使用者依法对土地进行使用或依法对其使用权进行出让、出租、转让、抵押、抵押、投资的权利。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形资产范畴,但它又是无形资产中的对物产权。
土地使用权出让底价:是政府根据正常市场状况下宗地或地块应达到的地价水平确定的某一宗地或地块出让时的最低控制价格标准。
地产出租价格:亦称土地使用权租金价格,其价格表现有两种形态。
土地使用权评估中的市场法:也称市场比较法,是将待估土地与在近期已经进行交易的类似土地加以比较,从已进行交易的类似土地的价格,修正得出待估土地的一种评估方法。
土地使用权评估中的成本法:亦称成本逼近法,是以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之和为依据,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利息,税金以及土地增值收益来确定土地价格的一种评估方法。
建筑物:是指与土地组合的建设成果,总体上划分房屋和构筑物两大类。
建筑物评估中的市场法:是将待估房地产与在较近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同类型区域类似房地产交易实例,就交易条件,价格形成的时间,区域因素及个别因素加以比较对照,以已经发生了交易的类似房地产的已知价格为基础,作必要的修正后,得出待估房地产评估时点最可能实现的合理价格。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而对生产经营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
不可确指的资产:那些不可特别辩认、不可单独取得,离开企业就不复存在的无形资产,称为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如商誉。
普通使用权;是指卖方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可以向多家买主转让技术,同时卖方自己也保留技术使用权和产品销售权。
排他使用权:是指卖方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只把技术授予买方使用,同时卖方自己保留使用权和产品销售权,但不再将该技术转让给第三者。
回馈转让权:是指卖方要求买方在使用过程中对转让的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反馈给卖方的权利。
独家使用权:是指在许可证合同所规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卖方只把技术转让给某一特定买方,买方不得卖给第二家买主。
商标权:是商标注册后,商标所有者依法享有的权益,它受到法律保护,未注册商标不受法律保护。
商标:是商品的标记,是商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为了把自己的商品与他人的同类商品区别开来,在商品上使用的一种特殊标记。这种标记一般是由文字、图案或两者组合而成。
软件;是由一个人或许多人共同完成的高强度智力劳动的结晶,是建立在知识,经验和智慧基础上的具有独创性的产物。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超储积压物质:超储积压物资是指从企业库存材料中清理出来,需要进行处理的那部分资产
低值易耗品:是指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或使用期限不满一年,但能多次使用而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
坏账估计法;即按坏账的比例,判断不可回收的坏账损失的数额。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中已经支付或发生,但应由本月和以后各个月份负担的费用。
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长期投资分为广义的长期投资和狭义的长期投资两种
债券:是政府、企业和银行等债务人为了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向债权人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政府债券:是政府为筹集资金向出资者出据并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股票:是股分公司发给出资人的股份所有权的书面凭证,股票表明子公司与股东的约定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工具。
其他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资产基础法:是指采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基于企业的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确定企业,企业所有者权益或企业证券价值的一种常用评估方法。
市盈率乘数法:能过市盈率作为乘数与被评估企业的预期收益推算出被评估企业的市场价值。
资产评估报告:是指评估机构按照评估工作制度的有关规定,在完成评估工作后向委托方和有关方面提交的说明评估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报告。
现值性评估:该类形的评估,基准日与报告日期是相同的。
资产评估基本准则:是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各种资产类型,各种评估目的资产评估业务的基本规范。
资产评估程序性准则:是关于注册资产评估师通过履行一定的专业程序完成评估业务,保证评估质量的规范。
资产评估专业性准则:是针对不同资产类别的特点,分别对不同类资产评估业务中的评估师执业行为进行规范。
资产评估指南:包括对特定评估目的,特定资产类别评估业务以及对评估中某些重要事项的规范。
资产评估政府管理模式:是指资产评估业务活动。
资产评估指导性意见:是针对资产评估业务中的某些具体问题的指导性文件
【自考国际贸易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国际贸易自考案例分析06-24
历年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真题06-29
自考经验:自考复习到底如何看书12-20
自考00076复习笔记10-08
自考合同法复习资料08-17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10-23
自考大学语文说明文部分复习要点汇总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