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现状与思考

2024-10-30

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现状与思考(共9篇)(共9篇)

1.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现状与思考 篇一

苍南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与对策

苍南县农培办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才,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在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开发农村实用人才,造就一大批直接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乡土人才,为农民致富、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业增收的强有力保证,对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富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农村 实用人才 现状 对策

农村实用人才活跃在广大农村,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按照省委、省政府《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为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实用人才资源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服务、激励等各方面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5月份,苍南县农办联合苍南县委组织部成立农村实用人才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从各乡镇、培训基地抽调120人业务骨干建立了调查工作队,深入全县范围内36个乡镇776个行政村,采用“进村入户、实地摸排”的普查形式,调查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并进行调查登记筛选成册,统一录入全省农村实用人才

数据库,实现远程管理、数据共享,方便了基层对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的查找、统计和利用。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

苍南县地处温州市最南端,是一个典型山海并利、劳动力资源丰富、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的县份,全县陆地面积1261.0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5公里,辖建制乡镇36个,设居民委员会(社区)100个,村民委员会776个,全县总人口达129.78万人,农村人口有112.6万,占全县总人口86.7%,其中农村劳动力达70.6多万,占农村人口62.6%。截止5月底,已初步调查全县拥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50867人,人才总数只占农业人口的4.51%,占农村劳动力的7.20%,平均每个行政村拥有人才65人,相对于总人口129.78万人的大县来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偏少,实用人才所占比例低,特别是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军人才的数量就更少,远远适应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二)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优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人才类型分布不匀,全县农村实用人才50867人,生产能手共13624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6.7%,其中捕捞能手967人,仅占总量1.9%;经营能才共16621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32.7%,其中农村经纪人1337人,仅占总量2.6%,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仅1297人,仅占总量2.5%;能工巧匠13282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6.1%,其中文体艺术人才偏少,仅705人;乡村专业技术人才5821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1.4%;其他人才151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3%。二是女性人才偏少,仅有女性人才2053名,占调查总量的4%,且以能工巧匠居多;三是学历层次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32453人,占63.8%,取得高中或中专学历有15769人,占31%,取得大专以上学历有2645人,仅占5.2%,高学历农村实用人才匮乏,加之视野狭窄,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实用人才作用的持续发挥,制约着现代农业的深度发展。

(三)农村实用人才布局不均

从乡镇人才分布来看,农村实用人才多集中在经济较强的乡镇,交通便利的城区,偏远地区农村的实用人才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灵溪、龙港等2个大镇,共有13867人,占总量27.2%;以偏远地区以石砰乡为例,整个乡人才总量仅为89人。可以看出,农村实用人才结构的不平衡,造成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单一,影响了全县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同时,主导产业的能人少,减弱了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不足

近几年来,我县农村实用人才虽然有一些发展,涌现出一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种植能手、养殖能手、能工巧匠、农民企业经营人才、加工能手,这些实用人才,被称为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崭露头角。但从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可以看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人才管理服务过于宏观。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综合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分布面广,加上普通农民多,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目前县里还未成立一个统一的工作管理领导班子,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制度、办法和政策,政府在管理上只是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服务相对少,难以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

(二)人才培育上力度不大。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年、几十年的实践积累,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特别是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不高,且绝大多数为初级职称。同时,由于人员分散,技术种类繁多,实用人才从事专业杂乱,培训专业的设臵难以适应实用人才培训的需要,致使对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举步维艰,加上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扶持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人员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得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从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人才观念相对滞后。

在农村人才开发上,个别乡镇主管部门对此态度比较消极,认为农村人口分散、素质不一,实用人才开发无从下手,认为贫困山区财力有限,用钱的地方太多,难以挤出资金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没有必要把人力、财力花在“难度大,见效慢”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上。个别农民缺乏改革的意识,习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模式,思想解放力度不够,无远大理想和追求,沉浸于“小富即安、满于现状、固步自封”的状况。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完善管理

农村实用人才是离农民最近的致富能人,对农民的带领和带动作用最直接、最具体,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工作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和长期任务来抓,明确职责,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责成人事部门牵头,会同农业、教育、科技、劳动和社会保障、农办等部门成立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

发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农村实用人才的具体管理服务工作,并在各村设专人管理,在组织、人员、经费上予以充足保障。县和乡镇两级政府应设有综合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机构,各行业要成立农村专业实用人才管理机构,使农村实用人才在全区形成网络,覆盖全区。

(二)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农村实用人才是一个变量,今天是人才明天就可能不是人才,昨天不是人才的,今天就可能成为人才。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必须按需施教,稳步推进,逐步规范,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一是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开办实用人才培训班,对农村实用人才分期分类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和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二是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不同的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弥补他们理论知识的不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帮助他们与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实现优势互补;三是多方面为他们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如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参加各种学术技术交流会议,组织到外地参观考察等,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提高他们的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真正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

经营、会管理、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骨干队伍。

(三)激励机制,落实待遇。

要强化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开展“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等创评活动,大力宣传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增强荣誉感,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对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或服务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给予奖励,并保护其知识产权与合法收入。建立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把实用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结合,使有一定技术专长并发挥作用的“土专家”、“田秀才”落实相应的待遇,增强责任感。要通过抓拔尖农村实用人才这支骨干力量,带动和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全方位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四)政策引导,有力扶持。

一是政策上支持。通过在信息提供、良种供应、产品销路等方面给予农村实用人才“优先、优待、优惠”等政策,为其创业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支持。鼓励和支持各类实用人才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新技术试验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等,从工商、税务、金融、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在项目发展、资金投入、土地承包、产品售销等环节上

予以扶持;二是技术上支持。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通过开展专家与实用人才结对活动,既及时帮助实用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资金上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实用人才倾斜,给予资金扶持。同时,建议设立实用人才发展基金、成立实用人才互助会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互帮互助,逐步形成规模。

(陆文杰)

2.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现状与思考 篇二

一、大邑县农村实用人才现状

大邑县幅员面积1 327km2, 辖20个乡镇, 203个行政村 (社区) 。2008年全县总人口51.52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43.68万人。农村现有劳动力26.65万人, 拥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811人, 占目前农业从业人口9.59万人的0.85%。实用人才的基本状况如下: (1) 性别结构:男性736人, 女性75人, 分别占人才总数的90.75%和9.25%; (2) 学历:高中以上254人, 初中535人, 小学22人, 分别占人才总数的31.32%、65.97%和2.71%; (3) 年龄结构:35岁以下104人, 35~55岁637人, 55岁以上70人, 分别占12.82%、78.55%、8.63%; (4) 行业分布:管理人才125人, 创业人才83人, 种植能手142人, 养殖能手252人, 营销人才68人, 能工巧匠141人, 分别占15.41%、10.23%、17.51%、31.07%、8.38%和17.39%; (5) 职称分布:取得初、中级职称的100人, 未获得职称的711人, 分别占12.33%、87.67%; (6) 培训情况:年培训12天及其以上的169人, 12天以下的85人, 分别占20.84%和10.48%, 未参加培训的比例高达68.68%。

二、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存在问题

(1) 人才匮乏全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全县农业从业人口的0.85%, 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军人才的数量稀少, 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 文化层次偏低, 受教育程度较差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8.68%, 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少, 限制了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状大。

(3) 年龄结构偏大、女性比例偏少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年龄在35岁以上的占87.18%。从性别结构看, 女性比例明显偏少, 仅占9.25%, 而农业从业人员中女性又占了绝大多数, 这种极不平衡的人才构成关系很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4) 参训人员少、培训力度不够未参加培训的人员比例高达68.68%, 他们大多数是“土专家”、“田秀才”, 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力度不够的原因在于农村人员分散, 实用技术种类繁多, 加上培训机构不全, 师资力量不足, 培训专业设置难以适应实用人才培养的需要, 培训效果不理想。

(5) 人才外流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般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农民都不甘心留在农村, 大多数已到外地发展, 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人才外流情况比较突出。

2. 主要原因

(1) 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致富观念滞后, 致富思路滞后, 造成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习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 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 受农村科技普及和技术推广环境的制约一是培训机构偏少, 培训网络不全, 培训质量不高;二是培训重点不够突出;三是培养方式和方法偏颇, 往往只注重了理论培训, 而忽视了实践操作;四是培训内容单一, 对农村人才缺乏吸引力;五是培训资金不足。

(3) 传统的管理体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鼓励政策不明确;二是乡镇和部门服务不配套, 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致使他们的才能无法施展, 创业目标难以实现;三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

(4) 人才分散, 队伍不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分布面很广, 多数是普通农民, 分散作业, 队伍管理不健全。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不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让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这项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 加大对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 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二是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激励更多的农村劳动者拓宽思路、钻研业务, 辐射带动更多农民发展成长为优秀实用人才。

2. 强化宣传

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 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 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 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地位。

3. 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尚处于自我发展、自我提高阶段, 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因此, 建议各级财政应安排专项经费, 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资金投入。

4. 加强培训, 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

一是合理划分培训对象, 做到因人施教;二是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合理确定培训内容, 做到因需施教;三是针对生产实际, 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务求实效。

5. 创新机制, 管理和使用好农村实用人才

一是营造良好氛围, 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二是搭建创业平台, 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三是完善管理体系,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

3.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篇三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做法;新思路

一、引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了“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天台县遵照《台州市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结合区域特点,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途径,不断创新实用人才开发培养模式,注重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和农民技术人员“四大类”实用人才的培养,并全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确认工作,推行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要素构成的科学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标准,对广大农民中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淡化学历、年龄、资历、行业等因素,不拘一格加以评定。天台现有农村实用才2872名,其中11名获评“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称号,农村实用人才带动农户发展农业产业,为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农村实用人才参与确立优化产业发展新思路,为现代农业发展出谋划策

近年来,该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带头人座谈会、农业品牌建设恳谈会、农业产业发展研讨会,为该县石梁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农业品牌整合,为拟订土地流转、农用地和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地方政策献计献策,为县委县府确立现代农业发展新思路作好参谋。目前,该县已出台政策引导石梁山区农户由种植高污染的高山蘑菇产业转向无污染高效益的高山花卉等产业,出台畜牧用地视同农用地等系列扶农政策,全县农业品牌整合工作不断推进。

三、农村实用人才成长为新一代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受经济危机影响和农业扶持政策激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农业创业中来,并充分发挥其善于较快掌握种养殖知识和市场信息的优势,引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女大学生杨娇阳放弃原本在宁波企业的会计工作,返乡承包1000多亩耕地种粮,成为该县首个面积超千亩的种粮大户。她带领100多名合作社成员组建田禾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利用粮食预购定金等资金来源购置大型拖拉机、育秧流水线、插秧机、收割机、机动喷雾机和粮食烘干机等农业机械,开展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在她的影响下,该县掀起了流转土地种粮的热潮,单是该合作社所在乡镇便新增3个耕地承包面积50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大学生翁海洋和他的2个合伙人以前从未接触过农业,在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感召下,激起了养鸡的热情,3人共同出资成立天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开发公司,在桐柏岭头村承包100多亩山地,办起高山放养鸡场,经过3年努力,公司开始得到日渐丰厚的回报,下一步翁海洋准备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其养殖经验,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领广大农户增收。

四、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基层农技推广重要力量,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县乡村户四级农技快餐厅是天台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方便快捷的技术和信息咨询的服务场所,也是各级农技人员施展技术专长的用武之地。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村、户一级的服务主体,积极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并全面开展面向社会的农业科技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培训等有偿或无偿服务,有力地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浙江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产、供、销”一体化的畜牧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其中研究生2名、本科生8名、3年以上养殖经验的技术人员若干)及成熟的管理模式,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和营销体系,建有精密的禽病监控实验室和饲料质量分析实验室,能够确保各个饲养环节在公司的掌控下严谨地运转。目前,该公司发展养殖户110户,存栏鸡50万只,月上市量25万只左右,月销售收入500万元,户年均可增收3万元以上。公司计划到2011年发展农户600户,年投放鸡苗1200万羽,为当地农户年增加2000多万元收入。农夫生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庞茂希是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2008年,他带领合作社社员及周边养猪户100多户,实施天台农夫生猪合作社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彻底改变了当地生猪养殖规模小、规划不合理、污水乱排放、销路不稳定、养殖效益不高的状况,大大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户饲养积极性,目前该群体年可出栏生猪3000多头,产值达到300万元。南山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汤汪洋同是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他带领南山敏辽村村民组建全县最早的杨梅专业合作社,实施杨梅标准化生产技术,兴建耗费8万元、占地面积150多平方米的水果交易市场,筹建投资额110万元的通村公路发展杨梅产业。在他的努力下,该地东魁杨梅荣获“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称号,该合作社获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该行政村被评为“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强村”,全村仅杨梅一项年产值就达到300多万,许多杨梅种植大户年收入在5万以上,最少的农户年收入也有上万元,真正成为南屏乡远近闻名的“首富村”。

五、天台主要从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三方面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创新建设

第一,政策支持。出台《天台县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若干意见》、《关于切实做好设施农用地管理服务的通知》和农业发展奖励政策,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生产经营场地落实难等问题,对于农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达标升级、新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出县外发展特产店的经营户给予资金扶助。实施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贴息政策,对低收入农户、农民大学生、直接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各类帮扶组织,因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产品返销等项目贷款实行利息贴补优惠政策。低收入农户、农民大学生创业增收贷款,县财政按基准利率90%给予贴息,其他符合条件的贷款对象按基准利率的80%给予贴息,资金额度1万元-20万元,期限一年。落实财政贴息的订单储备粮食预购定金政策,2009年,全县发放预购定金50多万元,确保种粮大户有足够生产运转资金。

第二,资金支持。天台多渠道给予农业创业者启动资金支持,帮助农村创业者解决燃眉之急,鼓励创业者开展自主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部门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新渠道,该县工商部门首开全省先河,帮助浙江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把11名股东因货币借贷形成的1074万元公司债权转变为公司股权,有效帮助农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从而降低企业负债率,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上小额贷款支持农业企业发展,县农村合作银行为鼓励天台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壮大发展,支持该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领农户养殖致富,帮助农户解决因征地、土地整理、搭鸡棚等所需的启动资金缺少问题,2009年该合作银行对78户农户提供每户3万-5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累计发放贷款328万元。县团委领头建立“天台青年创业创新基金”,2008年团县委和县青年创业者协会联合发起成立总额为1550万元的创业基金,每年以不低于2%的增值(约50万元)作为无息贷款用于扶持青年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村级成立创业扶持基金,平桥镇后村通过会员捐赠和无息借款等方式建立总额为200多万元的创业扶持基金,该基金会可向有创业愿望、有一定技术、有好的创业项目并且信用度良好的村民,提供最长期限为5年的免息启动资金。

第三,技术支持。全县农业系统自2006年开始开展以“倾注三农360°”为载体的农技服务活动,全面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并落实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制度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农业创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近年来,该县在浙江树人大学举办“茶叶营销高级研修班”,在上海与天台驻沪办合作举办“天台籍在沪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在浙江大学举办“集体经济薄弱村村干部高级研修班”,在浙江林学院举办“农业特色产业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和“茶叶栽培与加工技术专题研修班”,在浙江树人大学举办“来料加工经纪业务高级研修班”,全力提高了该县380多名来料加工经纪人的经纪业务拓展能力,提高了农业特色产业带头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能力。

六、措施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问题与不足,该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工作开展不平衡、政策不完善,存在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另外还有实用人才管理服务手段滞后、开发培养单一、作用发挥局限性较大等问题。因此,今后天台将立足实际、立足本地,大力开发本地人才资源,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并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能力,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的政策措施,努力解决人才需求总量不足的问题,努力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第一,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平台。深入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强化县级专业公共服务机构队伍建设的同时,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综合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强化县乡村三级农技人员知识培训,保障农村创业人员得到更便捷的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持。实施农村信息化大联动工程,整合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农民信箱、天台农业在线、天台气象网等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建立起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各方平台信息同步更新、多方使用,提供统一的农业市场供求、农业技术咨询、农业监测预警、特色生态农业服务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实现“平台无所不在,信息人人享受”的信息服务局面,并大大提高该县农业外向度和开放水平,为该县农村实用人才创造更加宽阔的创业平台。

第二,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平台。深入开展“粮食功能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园区内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建设,大力推行循环、高效、生态、安全、清洁生产模式,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规程,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引导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实用人才到“两园”创业致富,并通过大项目支持和省市县专家直接性的技术指导,大幅快速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水平。创新建设农产品销售展示中心,努力探索政府职能服务与企业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农产品营销与旅游产业有机衔接的模式,努力把优质农特产销售展示中心建设成为全县近4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专卖店”,成为天台名优特农产品的“天天农博会”,有效解决农业创业人员缺少农产品营销平台和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第三,优化职业农民成长环境。积极创造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特别支持大学生毕业生、打工返乡农民投资农业进行创业,着力培养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使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农业创业时能详细了解政府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了解当前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以便选择自身最适宜的产业进行创业;进行技术服务与培训,全力跟进科技增收能力、实用技术、市场经营能力等方面的服务与培训,解决创业者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问题,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黄祥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09(6).

2、陈文权,李颖,周静.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区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探析[C].中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对策研究,2007.

4.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汇报与建议 篇四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汇报与建议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汇报与建议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武湖而言,农村实用人才在促进武湖“一主三化”示范建设,推进都市农业发展和武湖大家园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我场有20个生产队,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万,去年全场农工人均纯收入6308元。全场共有农村实用人才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6%,其中党员占农村实用

人才总数的

80%,农业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44%。

农村实用人才已成为了推进农业新技术的主群体。具体作法

一是政策驱动促技术应用。根据武湖实际,将名优套养、花卉苗木、大棚瓜菜等技术型高效种养模式作为主攻方向,引导农户扩大生产。在用好用足上级农业补贴政策和投入政策的同时,出台了以奖代补促调整的相关激励措施,对发展渔鸭结合户,每个大棚补助1000元,对发展鲜食作物的农户每亩补贴资金110—180元,对种养大户,采用农场贴息,加大信用社小额农业贷款力度,去年以来,农场先后拿出补助资金200余万元,落实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种养面积5000余亩。

二是典型引路促结构调整。为降低农业新技术应用风险,提高结构调整的实效,该场注重培植典型示范户,对调整

积极性高、调整效益好的农户因势利导重点扶持,能人李老八网箱养鳝、队支书胡云南渔鸭结合的成功,成为农户“现身说法”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先后多次组织农户到东西湖、洪湖等地学习典型,开阔调整思路,增强调整信心,加大调整力度。去年以来,新建了300亩的渔鸭结合基地、亩的大棚西甜瓜基地、1000亩的名特优套养基地、300亩花卉基地、15000平方米的网箱养鳝基地,科技含量高的特色农业面积达到全场农业面积的90%以上。

三是加强培训促技能提升。以黄陂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载体,以武湖职高为阵地,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轮流培训,逐步实现每名农民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努力使更多的农民从体能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每年轮训农工1100人。四是健全组织促科技服务。建立了农场、分场、生产队三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上下联动,开展各种技术咨询服务

活动,成立了水产、蔬菜等专来技术协会,仅参与市级水产养殖协会的会员就达84名,农民科技应用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武湖网站、有线电视网的作用,及时传递各种农业科技信息,推广农业新科技,强化服务、贴近服务,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五是完善措施促保障提高。在巩固完善养老统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强化失地农工的就业保障。将本地劳动力的就业安置作为项目引进的前置条件,实行硬性约束,签定劳动用工合同,明确最低工资水平。对失地的农户,确保每户一人就业,每月工资不低于700元,一时无法安排就业的,每人每月放发200元的生活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方面: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上力度不大。虽然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但由于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年、几十年的实践

积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绝大多数为初中水平,且从事专业杂乱、技术种类繁多,培训专业的设置很难适应实用人才培训的需要,致使对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举步维艰,只能停留在对种植、养殖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住处技术等方面培训力度仍不够大。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普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等、靠、要思想,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有力,帮扶中也仅局限于“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通。建议方面:

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全场人才队伍的管理之中,加强制度管理,坚持和完

善建档造册、走访联系、交心座谈、领导挂点等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

二是完善培育机制,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把工作重点放在以提高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为主的服务上,将实用人才的培育纳入农村党员干部整体培训规划之中,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活力。其一,政治上激励。鼓励农村实用型人才投身“双争双创”活动,在生产信息、生产用地、生产资金、生产品种、生产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倾斜和扶持,为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帮助农村实用型人才把产业做大做强。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型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提高村组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为农村实用型人才作用的发挥搭

5.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现状与思考 篇五

教师队伍建设是区域教育的工作重中之重,只有高素质、高能力、勤恳工作、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才能担当起区域教育的重任。德化县地处泉州市西北部山区,经济基础较薄弱,教育基础相对滞后,远不及其他几个兄弟县市区。但是,在教育改革大环境下,近几年来我县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整个队伍素质大有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化更强,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为全县教育工作远景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绩是突出的,但我县教师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学科分布不合理,教师在区域间、城乡间分布不均衡,教师的配备亟待优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科教师偏多,音乐、美术学科教师偏少。当前我县农村学校受生数急剧锐减的影响,一方面教师队伍严重超编,一方面几乎没有音乐、美术学科等专业性强学科的专业教师,影响了农村学校课程的开设,影响了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大部分优秀、年轻的教师集中在县城的中小学校,人才资源配臵的不平衡和我县实施“大城关”战略的影响导致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往教育资源较好的城关学校,这样既造成乡村中小学生源偏少,教育资源闲臵、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又造成部分学校人满为患,给教师规范管理带来压力,城区学校教师工作量太大,难以应付,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持久稳步发展。

2、优质应届毕业生引进困难,教师队伍断层情况严重。目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年龄大多数在35岁以上,30岁以下的教师约占在岗教师总数的6-7%左右。近十年来随着生数的大幅度减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数逐渐出现超编,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从2003年开始县里面基本上停止了优质应届毕业生引进,年龄上逐渐出现了断层。尤其农村学校的中学教师年龄几乎在35岁以上,大多数在40岁以上;小学教师年龄几乎在40岁以上,大多数在在45岁以上。

3、教师师德师风不容乐观,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有的教师无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对教师职业本位认知不够,缺乏广泛的内在认同。教耍耍书、跑跑书,把教书当第二职业的大有人在,工作始终处在应付之中。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是道德素质不高。有的教师受不正之风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多看收入,少讲奉献,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少数青年教师向往政界、商界,待机弃教从政经商。二是文化业务素质欠佳。部分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强,专业知识陈旧,教育科学知识贫乏。三是能力素质较差。小部分教师不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缺乏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四是心理素质偏低。部分教师难以适应教师特殊劳动的需要,情绪不稳定,敬业精神较差,缺乏创新意识。

5、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在现有的机制下执行力有失偏颇,致使“能者不上前”,“劳者流汗又流泪”,甚至造成一部分老师认为当官是其教书事业中的唯一途径。

6、教师专业化不强,“工学矛盾”突出。教师培训机构及培训者的水平跟不上教师培训的需要,培训的形式、内容单一老化,过程不扎实。脱离了我县中小学教育及教师的实际情况。

7、在我县区域教育中,有“教育浮躁”现象。个别校长、一些老师总是想“弄点动静”起来,以引起“轰动效应”。于是,凡是活动必做,而且是轰轰烈烈;凡是口号必须要喊,而且一个比一个响亮。这种浮躁和不安,让老师们没有真正地静下心来潜下去认真地搞教育本身之内的事。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一).社会方面

1、生数增减幅度大,教师队伍严重超编。上世纪90年代,我县学生数急剧增加,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县大力培养和引进聘用教师,最高峰时期一年聘用200多人,教师队伍短时间内出现了膨胀。但是,到了21世纪,我县学生数出现相反局面——急剧锐减,如从98年、99年参加中考生数每年达7000多人锐减至2013年的2500人左右。而小学教师2001年、初中教师2003年才基本停止招收聘用,以致能适应学生数高峰时期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在学生数锐减的今天出现了严重超编。同时,义务教育阶段本来人数就少且专业性强的音乐、美术等专任教师因种种原因不断流失,如辞职、转岗、调往高中校中职校等,出现了缺荒。

2、社会结构深层次变化。受我县实施“大城关”战略的影响以及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民工潮和如今农民工进城的影响,社会结构悄然发生了变化,农民已经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农民。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其中外出就业1.53亿人,本地非农就业8900万人。庞大的农村人口流动,致使我县农村地区常住人口大幅度减少,学校生源也直线下降,直至2013年9月止,全县90%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集中在城区学校。学生少,90%以上的村小和教学点、65%农村中学因此被合并或者撤消。我县从2008年起,原有的17所农村中学锐减到目前的6所。这些学校的教师并不因学校撤并而减少,除了少部分通过招考进入城区学校外,大都就近并入规模大一些的学校。这样,学生减少,教师数不少,也是造成农村学校教师超编的另一个原因。

3、外因诱导,农村优秀年轻师资流失。我县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工作坏境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着难以抹杀的明显差异,这种事实上的差异客观上导致或加速了农村学校的老师趋之若鹜地涌向城区学校,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教师义无反顾冲向发达城区,甚至同地同类学校之间也有不少教师因为物质待遇的厚薄、工作环境的差异而蠢蠢欲动,见异思迁。多少年来,城区教师能进不能出,只有农村向城区流动,极少有城区向农村流动的,以致大部分优秀、年轻的教师集中在县城的中小学校,人才资源配臵不平衡。教师缺少合理的流动机制,使农村学校优秀、年轻教师不断流失,使某些学科后继乏人无人,势单力薄。更为严重的是,由教师迁移而导致的人才资源的分布不均,势必由此而产生教育资源中占主导地位和起关键作用的教师资源的分布失衡,从而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违背教育的公平原则。

4、教师老龄化倾向严重。目前,农村教师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和结构不合理现象。全县小学、初中教师平均年龄差不多在40岁以上,尤其农村学校的中学教师年龄几乎在35岁以上,大多数在40岁以上,小学教师年龄几乎在40岁以上,大多数在在45岁以上。可以讲,45岁以上的教师从精力、体力和热情上都有所下降,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从2003年开始至今我县虽然选聘了少数急需学科的教师,但都充实到城区学校,农村学校这么多年几乎没有进年轻教师,学校老师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教学教法陈旧,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学氛围不够活跃,教育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城乡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很难实现。另外,小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偏低(代课、民办转正对象),有少量教师根本就无法走上讲台,更谈不上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更达不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

5、投入不足,待遇偏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但与不同行业的知识分子相比处在偏低水平,尤其在我县与相同工作环境下的乡镇工作人员相比,农村偏远中小学教师经济待遇还是偏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如农村偏远乡镇杨梅乡的工作人员每月最少可以领取800元以上的边远工作补贴,而在杨梅乡任教的教师每月的补贴是100元,相差甚大。6、2010年起停止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方面

1、评价单一,急功近利。目前对教师评价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者多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相关科室,没有广泛引入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以及社会的评价,信息来源狭隘,内容残缺不全;评价方式简单,多以僵死的数据或模糊的等级来折算灵活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把分数评价、等级评价、语言评价、媒体评价和网络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求全面地、准确地接近客观实际;评价内容功利倾向严重,多以分数成绩、考试情况等为主要指标和参照,来进行评优晋级、奖惩褒贬,无视教师的育人水平、科研创新和师德师风的表现和考评。在如此偏废而畸形的评价制度下,教师唯教是重,视分为命,重复劳动有余,研究创新不足,心理倦怠弥重,职业幸福愈弱,为考试而教书,为职称而奋斗已成为当下不少教师的职业终极目标和教育的全部意义。

2、教师培训路子窄。单靠一所进修学校来独立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而没有充分发挥县教育局职能科室、学校教科室、各中小学校自身的作用。教师培训只重视了教育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忽视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忽视了教师写作能力的培训,我们不难想象,一个缺乏职业道德、作文水平低下的教师,绝对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素质教育更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教师培训的职能部门,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三).教师方面

1、为人师表意识淡薄。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为人师表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道德、人格乃至为人处事的要求比对一般人的要求要高,这一点对我们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光荣。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不注重自身修养,不注重为人师表的形象塑造和表率作用,缺乏自尊自爱。不能用教师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规范去影响教育学生。有的教师不遵守教学纪律,随意变更教学时间,课堂上信口开河,随意接听手机。甚至借一些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或表露不满情绪,极个别教师物欲膨胀,以“教”谋私,以“分”谋私,严重影响和损害了教师的高尚形象,玷污了教师群体声誉。以教书育人为辅,开办实体为主者有之;校内教学拈轻怕重,装腔作势,校外兼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者有之;接受学生家长吃喝、钱财礼物者有之;课内少讲不讲,课外大讲特讲,随意办班有偿补习者有之。

2、知足即乐,不思进取。或者工作受阻,成就感低下,或者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理解不深不透,对教师角色和职责缺乏清醒而严肃的认识,致使部分教师麻木从教、知足即乐,不思进取、胸无大志。首先,一部分教师仅仅把教书育人作为养家糊口、管吃管穿的一门普通的谋生职业,没有认识到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非凡的意义和价值,没有把千古基业的教育作为自己毕生追求和奉献的事业来敬畏,工作得过且过,水波不兴,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其二,一些教师虽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所务仅为自己所教学科和专业知识,而对如何培育学生的人格,训练其意志,陶冶其情感等孕育人话题则不感兴趣或不以为意,教学精深有余,而教育素养匮乏,手中有书,而心中无人,没有把教学上升到教育,把教育抬升到人格的塑造、精神的引领、文化的熏染这一视野来全面完整地解读教育,履行职责。第三,有的教师或迫于应试压力,忙于题海之中,或不爱学习,理论欠缺,他们已习惯于做一名简单劳动、周而复始的熟练技师,而不去总结反思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与问题,不去关注与探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与最新成果,不去参加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此来充实和提高自己。这些教师匠气十足,学术不浓,复制有余,创新不足。

3、缺乏成就感。教师常常表现为对自己工作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下降。由于教学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家长、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增加,学校、同事对教师关心支持不够,使很多教师体验不到工作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这种情况导致教师重新评价工作的实际价值,重新考虑时间精力的投入与经济收入、地位荣誉等回报之间的关系。他们开始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既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令人满意的变化,也不能有效地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从而产生较强的无助感。工作失去动力和信心,开始减少工作投人,教学缺乏创新,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抱有消极、无奈、听之任之的态度,挣工资成了维持上班的唯一动机。

4、教师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无边界性”的特征。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教师就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才算完成了工作,正如日本学者左藤所说:“医生的工作是通过治愈一种疾病而终结,律师的工作是随着一个案件的结案而终结,教师的工作则并不是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而宣告结束。”教师职业的“无边界性”特征,使教师长期处于工作的压力状态。教师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无阶梯”的,一生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着同样的工作,职称的升降、工资的调整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往往和工作业绩无多大联系。大多数教师不可能像行政、企业等行业的优秀人才那样,经常有升迁或得高薪的机会,这使有些教师觉得教师职业是一个“无阶梯”的生涯,缺乏挑战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激情慢慢消失。

5、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等特点。而现在不少学校的管理就是简单地让教师“动起来”、“忙起来”,把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集中到升学率上。在这种管理环境下,教师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缺乏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与支持,缺乏主人翁意识,这必然导致教师工作热情的下降和教师责任感、归属感减弱。而且单一的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制度,降低了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影响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积极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强化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三、解决问题建议

(一).社会方面

1、加大力气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我县各层次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拓宽平台让优秀的教师尽情施展。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如音乐、美术、地理等科目教师的补充和培训。

2、建立合理有序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县里统筹、政策引导、城乡互动的原则,推动教师由城区向农村、由超编学校向欠编学校、由强校向薄弱学校流动。一是完善城乡间、乡镇间优质学校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制度和有关评估机制。对同片区管理学校实行捆绑式考核,加强双方的利益联系,增强双方帮扶力度和实效。建立和完善城乡间“校对校”交流制度,通过输血增强农村学校造血功能。二是完善和落实交流教师的优惠政策。比如,对愿意交流到农村任教或者支教的优秀教师,在职称晋级、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上给予一定照顾。也可以硬性规定,凡是晋升中、高级职称必须分别有3年和5年以上(累计)的农村教学工作经历。

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定期交流,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师资力量的均衡配臵。鼓励引导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严把进城招考关,把在农村学校工作的年限作为进城招考的条件之一。

3、社会应该通过舆论导向、政策倾斜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地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社会要对教师建立一种合理的期望,教师是凡人,而非古之圣贤,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不是无所不能的。因此,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应对教师抱以合理的期望,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能以平常心对待,多一分宽容和理解,给教师一个适当宽松的环境,以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为教师行业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人文环境。

4、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的吸引力。加大财政投人,进一步改善教师待遇,解除教师的后顾之优,使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与其待遇相一致,是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的有力措施。

5、解冻我县自2010年以来停止的教师职务评聘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冻我县自2010年以来停止的教师职务评聘工作,以激发全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改革教师职务等级聘任指标数制度,建议实行以校为单位,每年聘任一次,把全校教师总数的高级10%、中级30%聘任指标数打破,改为每年全校未被聘任且取得相应教师职务资格的高级教师总人数4-10人聘任1人、11-25人按8%聘任、25-40人按10.5%聘任、41-60人按10.5%聘任、61人以上按9.5%聘任,中级教师总人数4-10人聘任1人、11-25人按8%聘任、25人以上按11%进行聘任;中高级各3人以下每级聘任1人,学校可以根据上级部门的需要、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表现情况决定当年是否聘任。

6、切实提高农村山区学校教师待遇。每个人都是“经济人”,农村教师同样也有趋利行为,只有农村教师进城后所带来的眼前利益少于扎根山区的利益,或因留下来,所带来的未来利益高于眼前变动的利益时,农村教师队伍才能得到稳定。笔者认为,为鼓励教师扎根山区,就要给他们以“利益之油”。要在绩效工资、职称晋级、荣誉等各种待遇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在地方财政允许的情况下,考虑为农村教师发放特殊补贴,让农村教师在忍受寂寞和经受艰苦的环境中考验之后,有一定的经济回报,真正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建议凡在农村山区学校任教者,按学校所处的梯次发给100—1000元的任教津贴,津贴每月发放,不计入工资总额,一旦离开农村山区学校,津贴自行终止。同时,一方面凡边远农村山区教师只要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可以不受指标限制予以直接聘任,但一旦离开边远农村山区学校,属于指标外获得的聘约自行解除;另一方面非边远的农村教师按学校所处位臵梯次给予相应的额外指标数,同样一旦离开农村学校,这部分指标外的聘约自行解除。对长期扎根山区的教师,政府和上级部门应出台相关奖励政策,定期予以表彰。

(二)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方面

1、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目的,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机制,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加快教育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的疾苦,吸引教师,留住教师,给教师一个施展才干的舞台。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尊师重教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要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教师职业修养,提高师德水平,用新教育观念引领教师,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工作主动性,使教师感到职业幸福。特别要提高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理念和行政能力,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把教师的职业幸福放在第一位。与老师一道在学校建构起相应的学校精神和教育文化,与教师一起共同去实现“最伟大的愿景”。

一个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弱的不是硬件和经费,而是人心。人心散了,便无目标;目标没了,便无追求;没了追求,生活便是了了然了。学校硬件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建设重新来过,几个月时间便会有大改观。而人心散了再收拢而来,可不是短短几天几周几个月能行的。

3、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加强师德建设,不但要对教师提出要求,而且要帮助教师创造达到这些要求所必备的条件。通过丰富校园生活,弘扬民族文化,强化师德理念,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教师工作的崇高感和幸福感,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向心力和人格魅力。同时,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利益要求,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之中,通过细心、周到的工作,为教师创造“多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工作环境中,创造良好师德建设氛围。

4、完善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确实转变教育评价观念,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指标的评价方式,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的工作业绩与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强化发展性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建立激励机制。教育部门、学校应该努力创造一种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重用能人的机制。在职称评审、福利待遇、工作条件上向一线教师倾斜,向骨干教师倾斜,向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倾斜。鼓励一专多能,提倡一人多岗,体现多劳多得,按劳(能)分配的分配原则。对在教育、教学、教研上取得成绩的教师,教育部门、学校也根据规定给予奖励。教育部门、学校应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条件,搭建平台。

6、建立科学的职称评聘制度。目前我县职称的评聘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因此,为了更好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职称的评聘可以进行滚动式改革,实行动态聘任,高职可以低聘,低职可以高聘;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评聘操作上,要制定科学的、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评聘方案,打破论资排辈和人情干扰,通过公正、公平、公开,使那些德、才、绩、能优秀的教师能优先评聘,这样更能体现竞争性,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7、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条件组织、鼓励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这既是教师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课改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增强教师工作的自信心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教师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适应教改的能力,从而消除教师工作的职业枯竭感。在学校内部,要为教师搭建如从教学新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名牌教师到首席教师的成长阶梯,并在精神与物质方面予以鼓励。另外,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也是减缓教师职业心理压力。

8、着力改善教师培训力度。要进一步整合继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建立起现代开放、高效的教师培训系统。让教师培训专业化、制度化,不走过场,扎实有效,真正为我县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变革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知识化,紧扣教育时代前沿,在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不忘推广县内外一些好的做法和形式。“请进来、走出去”,还要培养我们自己的专家团队。对那些理念和专业知识不足的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强化培训,尽快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当然,在培训上,如果不能保证一线教师的言说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落实在老师们的教育行为中,那么,所有的培训只能是一时的喧嚣,只能是一块用来自卫的草皮而已。

9、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人文化和民主化的缺失是教师工作不满意的根源之一。缺乏人文关怀和民主平等,官僚作风严重,待遇与考试分数挂钩,实行末位淘汰制等,给教师带来的只能是被动、消极和压抑。教师臵身于缺乏人情味、无归属感的学校环境中,自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校领导要尽量为教师创造一个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学校应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让教师参与决策,倾听他们的诉求,分享他们的成功和经验,积极听取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减少职业倦怠。

10、处事公平、公正。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一些学校,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如职称晋升、评优评先、考核与评聘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不公平现象,事情的操作过程缺乏透明度,人为化因素多,由此造成教师的不满和无奈,工作热情衰减。鉴于此,学校管理应注重提高组织公平程度,要增大透明度,避免管理者的人为化和各种不公平现象,从而增强教师的满意度,降低和减少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11、学校管理要强调人文关怀。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既要管,更要理。管不能管的过死,过紧,要在制度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给教师以充分的民主与自由,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使每个教师都能把学校的工作看成是自已的工作。理即是疏理,要善于把握教师的各种心理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教师当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恰到好处地化解教师之间的一些摩擦和矛盾,协调处理好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和谐文明、宽松自然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教师方面

1、心态平和,劳逸结合。教师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臵上,不要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而产生消极情绪,应该承认自己是个平凡的个体,也会有喜怒哀乐,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做一个真实的人。在工作中要尽力改变过于急躁、求胜心切、好高鹜远或者自怨自艾的不良习惯,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幽默、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这样不但可以抵制职业倦怠的产生,还可以帮助自己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由于人际关系不良造成的心理压抑。教师的生活单调,工作繁重,有形无形的限制多,身心容易失衡,需借助适当的休闲活动来调节生活,弥补身心的疲乏,恢复充沛的体力,以维持健康的身心,淡化或消解工作中的倦怠感。

2、注重交流,品味生活。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的形式在封闭的空间中进行。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与社会的联系较少,社交圈普遍狭窄,人际关系互动非常有限,导致与社会强烈的隔离感。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增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可认识和结交更多志趣相同的朋友,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倾听别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感受,将自己融入到社会、朋友之中,体味生活的乐趣,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是缓解压力的一个好方法。教师要学会品味生活,放松自己,平时多参与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营造一个身心愉快、健康充实的业余生活。

6.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篇六

一、我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

(一)高度重视,高起点谋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新格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把人才培养开发作为根本大计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健全领导机构。从XX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xx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意见》(彭委发[XX]45号)、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XX—XX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的通知》,成立了组织、人事劳动、农业、财政、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提供经费保障。三是健全联系制度。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农村实用人才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同时要求各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本地实用人才,征求意见建议,为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将农村人才开发培养工作纳入全市组织工作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为我市农村实用人才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固本强基,高标准打造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投入,完善培养体系。一是加强培训主阵地建设。先后投入330万元建立了各级培训基地。

(三)创新机制,高水平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如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转变过去“灌输式”、“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培养一支扎根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用人才队伍?近年来,我们结合农业项目实施,采用农民田间学校,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人人都来讲一课”等形式,解决了过去学员培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积极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养一群扎根农村的科技明白人。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包村入户活动,办样板、抓示范,在20个镇建设示范基地19个,示范面积13万亩,培养科技示范户5000户,培育致富带头人2800人,这些示范园成为广大农民操作实践、交流实用技术的理想场所。大力开展“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今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5.3万人次,培训新型农民2890人,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1590人,农民创业培训80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支持农民“立足本土找出路,围绕主业求发展”,积极倡导外出农民返乡创业,走出了一条以转移促创业,以就业带增收的农村发展道路。

(四)搭建平台,高效率发挥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

加快创业载体建设,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扶持龙头企业和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形式,为人才发挥用武之地搭建舞台。一是发挥人才在科技传播、技术推广上的作用。几年来通过各类人才在主导产业发展及农产品经营中发挥作用,带动蔬菜67万多亩,中药材5万亩,水果5万亩,创办农业生产加工企业60多个。二是发挥人才在引领创业、带动致富上的作用。两年来,通过培养的农村经营能手,向省内外输出有一技之长的各类农民XX多人。同时依托产业带头人,发挥实用人才技术优势,带动农民办厂创业。三是发挥人才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上的作用。支持人才带头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市已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43家,培育农村经纪人3000多人,带动农业产业化基地90万亩,规模养殖场23个。

(五)规范管理,高品位保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对培训项目实行合同管理。项目领导小组与培训机构签定培训目标合同,坚持定期检查,及时纠正问题。二是对培训资金进行严格审计。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管理,严格审计,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作用。三是对培训人员实行分类登记,建立了实用人才数据库。

二、我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

(一)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速了我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

一是农业实用技术得到了掌握。二是先进设施开始应用。三是高产优质品种得到广泛利用,高效种养模式得到普及推广。近几年来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环境污染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广泛开展课题攻关,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性难题。

(二)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增强了我市农民依靠科教兴农的责任意识

通过培训,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了切身感受,增强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与责任意识。

(三)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了我市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通过发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引一大批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加入,共同规避风险,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如九尺镇高林村党支部书记杨长福通过参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项目科技培训,带头成立了xx市九尺高林大棚蔬菜产销合作社,建立了xx市第一家农民田间学校,引领大家参加培训、参与市场,走共同富裕之路。

(四)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动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xx市xx镇xx村果业协会会长xx通过参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项目科技培训,组织大家开展技术培训,发展水果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推动了农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队伍现状令人堪忧

一是总量不足。我市农村现有实用人才xxxxx人,仅占农业总人口xx万人的x.xx%,占农村劳动力xx.x万人的x.00%,比例极不协调。从总体情况看,农业种养人才、农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人才居多,分别占总数的xx.xx%和xx.xx%。其次为农村能工巧匠占xx.x%。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人才和农村创业人才严重不足,分别只占人才总数的x.xx%和x.x0%。

(二)培养机制尚需优化

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政策在科学性、优惠性、务实性、灵活性和配套性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对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缺少相应优惠政策,用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农民培训中,受人员技术水平、培训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组织的面还不够宽,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培训手段还不够先进。

(三)管理服务有待加强

在制定人才保障制度、营造人才生存环境上措施还不到位。现行的农村人才使用制度、人才奖励制度、人才保障制度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激励性,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人力资本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档案,追踪了解训后情况,注重人才素质的再提高问题。目前不少农村人才经过初次培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致富技能,但仍然不够精深和熟练,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有些农民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之后,要扩大再生产,扩大经营规模,迫切需要我们在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全面充实他们的市场营销知识,法律知识,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重点

一是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激活存量,扩大总量,完善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网络,着力培养一大批高学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

二是以繁荣农村经济为重点,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增强;实用人才的培养、服务、评价、激励机制更加健全,配套措施更加完善,基本建立与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培养体系。

7.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考 篇七

1.1 实用人才总量和结构状况到2007年,

湖北省农机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21.8万人, 占农村劳动力的10.6%;40岁及以下119.4万人, 占57.2%;40岁以上89.4万人, 占43.8%;高中以下学历143.6万人, 占68.8%;高中及以上学历65.2万人, 占31.2%;获得技术职称的农民不多见。其中, 全省农机驾驶操作人员88.95万人, 占农机实用人才总量的42.6%;植保机防人员30.57万人, 占14.6%;农机修理人员2.5万人, 占1.2%;农机大户1.6万个, 占0.8%;村级农机服务管理员1.7万人, 占0.8%;其他农机人员83.51万人, 占40%。

全省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农机实用人才130.1万人, 占农机实用人才总量的62.3%。获得驾驶证、操作证、职业资格证等人员83.8万人, 分别占农机实用人才总量40.1%和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农机实用人才总量的64.4%。

2007年, 全省农机总动力2551万千瓦, 拖拉机总量达到83.4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62.04万台。按照全省88.95万农机作业驾驶员、2.5万农机修理员计算, 平均每个作业驾驶员驾驶操作机车1.2台, 每个修理员负责修理机械56.8台 (套) 。

1.2 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五多

五少”:一是低学历的多, 高学历的少;二是中年人多, 青年人少;三是掌握传统机械驾驶修理技术的人多, 掌握乘坐式插秧机、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等高性能机械驾驶修理技术的人才少;四是掌握单项技术的人才多, 复合型人才少;五是发达地区人才多, 欠发达地区人才少。更加严重的是, 农机实用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一是受过专门教育的农机专业毕业生基本不愿意到县、乡两级就业, 即使有的就业了, 也因工作环境条件差、生活待遇低而离职。据统计, 某县2000年至2004年, 农机系统外流的大中专毕业生近50人;2004年至今, 没有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机行业工作。二是通过拖拉机驾驶学校和“阳光工程”培养出来的农机人员也纷纷外出打工, 特别是20~30岁之间的农机人员不愿从事农机行业, 几乎全部外流。三是一些掌握修理、加工技术的农机行业人才被外地企业高薪聘走。

2 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考

2.1 指导思想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激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的工作目标, 不断优化农机实用人才发展环境, 完善激励机制, 拓展培养途径, 打造一支高觉悟、懂科技、善经营、会创业的农机实用人才队伍, 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建设现代农业,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2 基本原则一是立足服务三农。要遵循

农村实用人才来源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发展于农村的成长规律, 尊重实用人才在农村的价值,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服务。二是提高素质和优化结构并重。在稳步扩大人才队伍数量的同时, 把提高人才素质, 特别要把创新精神、文化知识水平、创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技能放在首位, 优化农机实用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结构, 提升农机实用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三是坚持市场配置。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遵循人才资源的市场规律, 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机实用人才开发中的调配作用, 结合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培育人才市场, 健全市场机制, 更好地开发和调配农机实用人才资源。四是财政支持与农民自筹并举。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对农机实用人才培养培训的投入力度, 鼓励和支持农机企业、个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加大投入, 逐步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2.3 目标任务湖北省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实

用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农机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60万人, 到2020年达到300万人。人才素质要有明显提高, 人才结构要进一步优化, 高层次、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比重要有明显增加。

2.4 政策措施

2.4.1 大力推进农机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一

是发挥市、县、乡三级农机培训机构的功能和作用, 对农机手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操作技能和提高作业服务水平, 让农民能够用好管好农业机械, 充分发挥机械作用, 取得满意的收益;二是继续深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农机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创业者和企业家培训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项目, 把农机实用人才培训纳入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

2.4.2 着力培养农机实用人才要加大对农

机致富带头人、农机科技带头人、农机专业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机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 实施农机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 重点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机复合型人才。积极支持农机实用人才领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机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和服务实体, 加大对农机实用人才的宣传和推介力度, 鼓励优秀者进入村级领导班子。

2.4.3 加大农机实用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

除显著增加各级财政投入外, 还应积极落实国家政策, 争取将农机实用人才培养的有关费用列入村级公共合法开支, 特别是对经济困难、正在成长的农机实用后备人才, 其技术培训费用应全额报销。

2.4.4 加大对农机实用人才的指导和扶持

力度在土地流转、技术革新、技术改造、资金投入、装备购置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依法维护农机实用人才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支持农机实用人才创业创新;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着力推进农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积极培育人才服务中介组织;促进农机人才有序流动;建立健全面向农村的农机实用人才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 强化农机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积极推进农机实用人才市场建设, 以县、乡农机管理和服务部门为依托, 建立农机实用人才库, 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形成辐射广大农村、贯通城乡的农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鼓励和引导农机人才开展跨区域流动作业服务, 扎实推进地区间的人才交流和协作, 促进人才有序流动。

2.4.5 制定并实施农机实用人才激励政策

一是建立健全农机实用人才认定制度。根据农机实用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点, 制定以知识、技能、业绩、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实用人才认定标准。二是鼓励农机实用人才积极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评定。逐步推广面向农村广大农机工作者的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三是开展优秀农机人才的评选、表彰、宣传活动, 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机实用入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参考文献

[1]程佩林.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显成效 (上) [J].新农业, 2006, 1.[1]程佩林.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显成效 (上) [J].新农业, 2006, 1.

[2]余美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策略[J].福建农业, 2006, 10.[2]余美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策略[J].福建农业, 2006, 10.

[3]韩绍林.新农村实用人才瓶颈的破解对策——郑州市农村实用人才瓶颈问题的调研[J].河南农业, 2008, 3.[3]韩绍林.新农村实用人才瓶颈的破解对策——郑州市农村实用人才瓶颈问题的调研[J].河南农业, 2008, 3.

[4]杨光.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亟待加强[J].新农业, 2005, 7.[4]杨光.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亟待加强[J].新农业, 2005, 7.

[5]黄自俭, 李凤梅, 荻广霞.培育实用人才提升“造血”功能[J].江苏农村经济, 2008, 10.[5]黄自俭, 李凤梅, 荻广霞.培育实用人才提升“造血”功能[J].江苏农村经济, 2008, 10.

[6]张和林, 王新民, 顾桂龙, 王天华, 祝瑞平.关于科学开发泰兴市农村水产实用人才资源的思考[J].河北渔业, 2008, 10.[6]张和林, 王新民, 顾桂龙, 王天华, 祝瑞平.关于科学开发泰兴市农村水产实用人才资源的思考[J].河北渔业, 2008, 10.

8.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 篇八

摘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人才基础。本研究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展了相关调查,对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培养资源、培养模式和培养效果都有待加强。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和城乡差别,因此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动力。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西安市;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3-0008-05

引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人才”界定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该《纲要》把农村实用人才确定为我国重点建设的六支人才队伍之一。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在《关于做好全国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中对农村实用人才做出了解释;指在农村生活、劳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劳动技能,在本人所从事的行业内起示范带头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统计口径包括生产能手(种植能手、养殖能手、捕捞能手和加工能手)、经营能人(企业经营能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和能工巧匠(技能带动型人才和文体艺术类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能够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具有乡土性、多样性、示范性、实用性等特征。农村实用人才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广大农民群众之中,他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对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国内外理论学术界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如: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口变化趋势(尤其人口智力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阿罗(Arrow)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认为技术进步主要来自经历,即通过“干中学”或在职培训获得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劳动效率的提高上。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则把人力资本理论引人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而且存在着投资(即资本的积累)刺激知识的积累,反过来知识的积累又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韩国新农村运动的真正核心是重视教育,就是通过加强教育,培养农民树立“做就成”的信念,激发自力更生精神,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业的开拓。进入21世纪后,我国以农村实用人才为核心的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途径上形成了较多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如重庆密云县“基地一项目教育一农产”和江苏省通州市“三结合,四到位,四明白”的农民培训新模式。浙江部分乡镇探索和创造的“地毯式调查摸底”、“情景式模拟教学”和“信息化门单培训”等成功经验。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出于历史惯性和眼前利益,大多为粗放式经营。马克思在《资本论》对这种选择也做出了精辟的论述,“那些新近开垦、以前从未耕种过、相对地说比较不肥沃的土地,无须施用肥料、甚至只要进行粗放耕作,也能长期获得收成。”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对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种转变也为西安市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西安市为例,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较大比例,现有农户总数102.35万、农村劳动力257.65万,农户户均拥有劳动力2.5个。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是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全面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有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子,对于西安市研究制定未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政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加快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步伐,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几年来,西安市高度重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心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面对新时期、新阶段历史赋予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的新任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质量,再次成为影响西安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加强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摸清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

问卷调查等的方式,在长期从事区县人力资源开发的

政府工作人员中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资料来源

问卷调查主要涉及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培养资源、培养模式、培养效果以及培养需求等内容,重点了解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文体艺术类人才等七类农村实用人才的分布情况。由于西安市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较广,广大农民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知识,因此,本次调研覆盖了西安市的9区4县,一共发放了4750份问卷,回收3394份问卷,回收率为71.45%,其中有效问卷为2545份,有效率为75%。其中,年龄40岁以上的占到总数的82.32%,大专学历以上的占到总数的62,94%,从事与农村人才培养相关工作的占到总数的70%。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样本构成的分析,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于优化

本次调研区域内的总人口为43.4万人,其中,农村实用性人才总数为9505人,占该调研总人口,的2.19%。农村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低附加值的种植、养殖业,占到总人数的76.62%。从年龄构成来看,农村实用人才中的55.76%分布在40-50岁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从学历构成来看,高中以下学历占到总数的56.78%,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比较匮乏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是人才迅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约有65.17%的被访者认为当地政府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长远规划,或者仅在总体规划中涉及到;有50%的被访者认为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不大,仅仅停留在文件要求层面,能有专项经费保障的仅占到4.48%;有62.93%的被访者对政府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机构不清楚,不知道本地区有无培养基地的占到总数的71.59%。由此可见,西安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上还存在着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长远规划和政策资金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数量还比较少,群众知晓度还不够高。

(三)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政府为农民提供劳动技能培训主要采取现场示范、集中授课和发放科技报刊读物等方式进行,这些做法得到了被访者的认同和肯定。农民获取农业技能的渠道,仍然是世代相传和农技推广站的推广,政府设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构发挥作用还不明显。政府组织的培训一般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培训次数不会超过三次,每年培训一次的占到总数的34.08%,培训时间不会超过10天,培训规模在20-100人范围内。培训内容以作物生产技术和畜禽养殖技术为主,分别占样本比例的57.71%和51%,附加值较高的生产领域涉及较少。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还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效果还不理想

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29.35%的对政府组织的培训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有20.65%的认为不满意。影响满意度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培训内容知识老旧、没新意,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持这种观点的占到样本总数的77.37%;二是97.36%的人认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与农民家庭增收密切相关,但培训内容用处不大。由此可见,广大农民已经意识到培训工作对家庭增收的影响,对政府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但培训工作没有给农民带来实惠,无法调动广大农民参训积极性。

三、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因素分析

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为缩小西安市与经济发达城市之间差距,政府有限的财力往往投放到对GDP贡献较大的出口贸易、拉动内需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无法照顾到其它投入大、见效慢工作。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加快,人们对原有经济发展模式有了客观清醒的认识,注意到了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并在2010年出台了《西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了各类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跟进措施,考核区县经济发展的标准没改变,部分区县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应付现象。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还不健全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除了受思想观念影响外,还与现行的教育制度密切相关。据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技术培训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的为3.4%,接受过中等专业技术培训的仅为0.13%,而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培训的却高达76.4%。此外,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共100万人左右,其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到50%,平均每万亩土地仅仅拥有0.89个技术人员,每万名劳动者中仅有0.26个技术人员。如果在美国和中国同时推行一项农业技术,美国只需要2年就能成功的全面推广,我国则至少需要6年时间才能基本普及。

(三)城乡差别阻碍着农村实用人才成长

长期以来;受城乡差别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差,教育资源匮乏,广大农民很难接受到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后,从事业发展和个人追求来讲,都把目光投向城市,不愿继续在农村生活,更不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部分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高校毕业生,面对贫困农村对社会产品极低的需求市场,无法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加之,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更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培养资源、培养模式和培养效果都有待加强。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和城乡差别,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针对西安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人才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战略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整个人才培养投入经济效益的高低。要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投入战略,同时,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是人才培养投入前的关键环节。针对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对于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有重要指导作用。一是明确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按照《西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必须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力争2015年和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4.4万人和20.1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3-5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二是优化实用人才队伍内部结构。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急需的经营人员、农业技术人才和经纪人队伍,不断增加高附加值产业的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努力改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单一的现状。改善农村就业创业条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宫制度,落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

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提升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创新人才培养资金筹措办法。为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费问题,要设立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创新人才培养经费保障办法,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特别是对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在精神鼓励的同时,政府应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二是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平台。结合“一村一品”工程,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办企业,在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技术指导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创建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区,吸引研发机构、外商和民间机构共同开展农业化建设。三是整合现有人才培养资源。针对现有人才培养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状,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重新评估,及时调整培养内容和培养模式,力争建立覆盖全市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

(三)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培训方式是调动广大农民参训积极性,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效果的关键。一是创新人才培养形式。政府要协调丰富的高校培训资源,采取订单式培训、对接式培训等方式,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重点地储备将来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村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为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二是丰富人才培养内容。按照西安市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需要,研究确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定期发布急需农村实用人才目录,引导广大农民有重点地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三是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在继续保持现场示范、集中授课、发放科普书籍良好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组建农村实用人才网上教室,设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专题节目,从而降低农民教育投入成本,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学习新的农业技术的积极性。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动力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是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农村人才的考核评价根据人才类型的不同,要进行分类评价。一是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特点,结合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标准。对农村党政干部与农村事业单位,如乡村教师、医务人员、农技人员、税务人员、银行职员的人才测评,其评价体系的重心应有所侧重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积极开展包括农民技师、助理技师、农民技术员等技术职称在内的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尽快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档案,定期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统计工作,积极探索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客观规律。二是完善政府工作考核机制。为加快西安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工作,建议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任务职责,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对区县工作的考核范围,搞好实用人才培养与年度目标考评丁作的结合,不断提高政府部门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同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3.

[2]徐辉,费忠华,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对经济增长效应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衬,2009;181-184.

[3]李梅花,韩国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举措及经验[J],人口学刊,2010(1):18-23.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泽,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56.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4.

[6]侯建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展望[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153-154.

[7]王迅,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J],农业经济问题,2008(4):35-39.

[8]高义海,辽宁省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的对策与建议[J],农业经济,2011(4):94-95.

9.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篇九

一、我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现状

xxxx县辖23 个乡(镇)、499 个村(居),总人口65万,其中农业人口52.7 万,全县总面积582550公顷,其中林地400万亩、草场300万亩、水面30万亩。近年来,xxxx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兴农”战略,紧紧围绕产业抓工人,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已达8956 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 %,且以此为纽带组成的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组织的带动力量越来越大,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人,其中种植业3150人,养殖业2330人,加工业450人,机械业424人,能工巧匠2060人,农村经纪人542人。

2、行业分布情况。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约占75%,第三产业约占24%,第二产业占1%。第一产业主要在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主要是能工巧匠、农机服务、商品流通3个行业。第二产业主要是有资金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种植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稻种植、茶叶生产、柑橘生产、油茶种植、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小水果等行业;养殖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产养殖、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蛋鸡养殖、山羊养殖、桑蚕养殖、特种养殖等行业。第三产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农村建筑、农机服务、农村商品流通等行业。

3、技术结构及特点。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生产能手的比例最大,生产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57%;其次为经营型人才分别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6%;技能带动型人才(能工巧匠),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7%;社会服务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0%。

4、农村实用人才的年龄年龄结构及特点。从年龄结构看,农村实用人才36~50岁年龄段人最多,35岁以下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比较少分别为17.4%、13.8%、10%,呈现出中年化的特点。

二、我县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大合力。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工作机构和领导机构。2004年3月,我县就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2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23个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配备专人负责。村里还设立了联络员,负责学员的组织联络工作。其次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先后印发了《关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行动计划》(沅政办发[2008]5号)和《xxxx县九大农业产业农民科技培训实施意见》(沅素办发[2009]2号),明确提出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培训手段,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民主法制三个方面的素质。逐步增强农民科技致富、市场竞争、自主发展三种能力。畜牧、林业、农机、库管局、茶叶办等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认真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科技、科协、文化、司法、团委、妇联等部门认真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法律、科技教育,加大了科普宣传和法律知识普及力度。组织、人事、宣传、计划、财政等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全县上下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社会合力。

(二)依托基地,搞好示范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近年来,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以建立培训示范基地为切入点,通过依托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效果明显。2004年以来,在全县23个乡镇共同建立了超级稻、水产、茶叶、桑蚕、生猪、水果、蔬菜、油茶等产业的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共举办了各类培训162期,培训人员5000余人,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85人。县农业局2004年在全县建立优质稻基地35万亩。县茶叶办在官庄、北溶、太常等乡镇建立了万亩的茶叶示范基地。各乡镇以基地为依托开展产业培训。如凉水井镇近年来建立了蛋鸡养殖、蔬菜、礼品西瓜基地,通过这种“基地 培训”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农民欢迎,效果好。今年来,全县通过依托示范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民11000余人次。培育了农村实用人才600多人。示范基地已成为我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

(三)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相关行业间人员的交流学习。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引进优质品种,保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协会形式,增加相关行业人员间的学习机会,促进技术进步。社员有专门的管理组织,经常组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邀请省农科院及农业高校的专 家 教授来传授种植和防病知识,并与科研单位组织合作了科研生产基地。通过合作社,使农民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学到了实用农技知识。截止2009年12月底,xxxx县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27家,入社农户4800户,注册资金552万元,联接基地29500亩。2009年,县辉煌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陈家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肖家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博亚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确定为市级示范合作社。

(四)创新手段,拓宽渠道开辟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新途径。通过把课堂搬到了乡镇、村,既为农村解决了办学缺师资无教材的状况,也为农民学习提供了方便,广大农民可以不离岗,不离乡,就地就近参加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一是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内容包括农业种养加实用新技术、农业致富信息和技能、农村政策和法规等。通过现代媒体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二是开展培训进村,科技入户。为了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县农民素质教育办在村设立了教学站,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合、推广新技术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专题讲座与排忧解难相结合、专家走下去与把农民请上来相结合等形式,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农口其他部门也根据农时广泛开展了送科技等下乡活动。如县农民素质教育办每年要编印5万份的《农业科技》资料,送到各乡镇各农户手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达210场次,送技术资料25万份,接待农民咨询2万人次。

(五)健全机制,加大投入确保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开展。为确保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建立健全了培训激励机制,将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纳入了各乡镇单位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近年来,虽然我县的财政状况相当紧张,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经费给予了一定的保障,设立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农民素质教育的音像教材、师资培训、多媒体教育宣传办点。同时,23个乡镇也都纳入财政预算,增加了投入。同时,千方百计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民素质教育,开辟筹资渠道。

三、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我县是贫困的农业大县,又是移民大县,广大农村处在山区,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较差,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人才素质不高,总量不大。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发现,目前我县大约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万人,只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就拿xxxx茶叶方面的人才来讲,研究员仅1人,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3人,有经验的茶农近80多人,对于我们一个有着7万亩茶园的茶叶大县来讲,是非常少的。人才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技术水平较低,与现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2、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优。在我县农村中,越是发展较快村或地处城郊、乡郊,人才较多,素质也相对较高,示范带动作用越强;反之,人才资源越是不足,发挥作用越少。一是专业结构不优。大部分实用人才仍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种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风险较大的行业上发展,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尤其开拓型的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面向流通、服务的人才较少。还有就是从事文化工作的实用人才更少,急需培育。二是农村人才浪费现象也比较突出。不少农村实用人才,因为资金、思路等原有,还找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有的甚至技术、能力处在半闲置状态或干脆外出打工。三是年龄结构不优,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少。女性人才严重缺乏。四是学历结构不优。农村实用人才中96%以上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没有受过系统的农业专业教育。

上一篇:健康产品广告语下一篇:推荐反腐倡廉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