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建筑发展

2024-06-17

浅析智能建筑发展(共11篇)

1.浅析智能建筑发展 篇一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六大发展方向浅析

【机电在线讯】近十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快速。一是初步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产值已达到3000亿元以上;二是一批重点产品取得成果,高速精密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等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其中高端立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采用国产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长期的垄断;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年产45万吨合成氨、轨道交通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也采用了国产数字控制系统DCS;大型轴流式压缩机组、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机械等陆续实现了远程监控和维护诊断,实现了智能化和网络化;三是涌现出一批智能制造装备的骨干企业,如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大连光洋、中国四联、浙江中控、和利时、沈阳新松机器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瓦轴集团、沈鼓集团和陕鼓动力等。

“智能制造装备通常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未来十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应牢牢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本着“创新优先、重点突破、技术融合、夯实基础、多元投入”的原则,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和执行等环节,融合集成先进制造、信息和智能等技术,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绿色化。重点发展:

1、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

重点发展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份仪表与高可靠执行器,智能电网先进量测仪器仪表AMI,材料分析精密测试仪器与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新型无损检测及环境、安全检测仪器,国防特种测试仪器等各类试验设备。

2、智能控制系统

重点发展综合性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具有与现场总线设备实现动态数据交换功能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模拟控制等功能有机集成的可编程控制系统PLC,先进高效发动机及其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专用控制系统。

3、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

重点发展高可靠性力敏、磁敏等传感器,新型复合、光纤、MEMS、生物传感器,仪表专用芯片,色谱、光谱、质谱检测器件;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液压/气动/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电力电子器件及变频调速装置。

4、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加强专项研究成果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重型锻压设备;清洁高效铸造设备;新型焊接设备;大型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非金属成型设备;新材料制备装备;高档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功能部件;数字化工具系统及量仪。

5、智能专用装备

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矿山用智能自卸电铲、智能化全断面掘进机、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装备为代表的智能化大型施工机械;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多功能印刷机械;大型先进高效智能化农业机械。

6、自动化成套生产线

重点发展百万吨级及以上大型乙烯、大型PTA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集成,大型煤化工自动化关键装备;大型液化天然气生产储能自动化关键装备、大型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系统;高效棉纺、短流程染整自动化生产线;大型煤炭井下自动化综合采掘成套设备及大型露天矿自动化成套设备。

2.浅析智能建筑发展 篇二

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趋势,生态化,绿色化,建筑化,思考

1 智能建筑概述

1.1 智能建筑的概念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变化,智能建筑还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国际上至今并无统一的定义。在我国,修订版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1.2 智能建筑的组成

1.2.1 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采用传感器技术、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对建筑的电力、空调、电梯、冷水机组、热力站、给排水、消防系统、保安监控、出入门控制等设备实行全自动的综合监控管理,包括楼宇自动化管理、出入管理、磁卡识别系统、保安监控系统、防火系统以及各种设备控制与监视系统等。它们建立在综合布线系统之上,将完成如下基本功能:各类参数的实时控制和监视、各种动力设备的起停控制与监视、各种设备运行状态显示、设备非正常状态的报警、动力设备的节能控制。

1.2.2 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该系统提供建筑内外的一切语言和数据通信,主要包括:(1)以程控交换机为核心的电话、传真等为主的通讯网络;(2)建筑内的局域网,把建筑内的各种终端、微机、工作站、主计算机与数据库等联网,实现数据通信;(3)与国内外建立远程数据通信网络。先进的通信自动化系统既可传输语言、数据,还可以传输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不同功能用途的建筑,对通信要求有所不同,应根据应用需求,提供相应的应用系统。

1.2.3 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ition)

该系统由高性能的传真机、各种终端、微机、文字处理机、主计算机、声像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与相应的软件组成。主要用于文字处理、办公服务、公文文档等综合管理、电子票务、电子邮件、电视会议,以及电子数据交换等。

2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的概念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已经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智能建筑,常规上或多或少关系到为大楼提供灵活的管理系统、能够控制的体系、提供这些可能被称作辅助功能和辅助器械的机械自动化运动,但随着“灵敏材料”等新概念的提出,智能建筑这一构想,将会带来更多更大更综合的变革。

2.1 绿色化

我们已经越来越多的考虑到那些会影响我们行为标准并与能量能源有关的事物,例如Jesticot和Whiles设计的威尔士人生活博物馆的未来之屋积极地和被动地开发太阳光;世博中展出的伦敦零碳馆(见图1、图2)实现零能量操作。绿色化的智能建筑不仅已经开发出用日光架和日光反射器等增强日光、自动风挡控制通风、吸声挡板静音、光电效应发电、晚间百叶隔热等控制功能,还具有能够实现零能量操作、电力自治、生命周期的自我检测和与使用者绑定管理责任等“绿色因素”。

2.2 生态化

智能建筑提供的建筑形态等,包括建筑外形以及建筑构造,都有助于减少供暖制冷、照明或通风所需要的能量。正如Kalter Kronter所说:“智能设计意味着它要尽力使我们的建筑与大自然相协调,无论在有利还是不利的条件下,都要保护建筑的高质量并了解它们的动态(和不可预测)性质。除此之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力学、仿生学等技术都会逐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领域中,例如模仿向日葵“向日性”的heliotrop商住楼(见图3)、模仿花瓣一样能自动合拢的丹麦幻想住宅。

2.3 人工与天然智能结合

通过赶超人类思维的过程,人工智能赋予物体执行与人类行为相似的功能,可以模仿人类处理信息的过程,可通过学习、推理、决策和执行决定四步完成。自然智能区别于人工智能,指自然界中种类繁多的天然反应系统,例如皮肤冷热温度调节功能、哺乳动物皮毛的季节变化等。在Brain Atkin所著的《智能建筑》一书中指出,智能建筑必须具有下述三个条件:(1)建筑必须“知道”其内部和外部正在发生的事情;(2)建筑必须“决定”效率最高的途径来为居住者提供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3)建筑必须迅速对居住者所提出的要求做出反应。真正的建筑智能应该是人工和天然的智能结合,并且通过预测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传统意义上讲“智能”定义没有延伸到建筑的自主“健全”领域和通过对建筑结果本能自动变化来维持最有利环境条件的领域。具有学习和自治的反应机理,而不是简单的机动自动化控制,是我们未来智能建筑的研究方向。

2.4 传统与现代渗透

生态化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分为:低技术、轻技术及高技术。低技术通过精确的技术分析,不用或用很少的现代技术手段来达到建筑生态化的目的;而轻技术则通过最新的建筑技术来使得建筑物更轻更灵活,从而节省建筑材料和运输费用;高技术则是积极运用当代最新的“高技术”来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营造舒适宜人的建筑环境,以便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其中高技术也同样需要经常使用一些传统技术手段,所不同的是建立在科学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以先进技术手段来表现。例如,杨经文Roof Roof住宅(见图4)从马来西亚的传统庙屋的遮雨和阻挡入侵者的百叶等多层过滤设施获得启示,把建筑设计成一个“环境过滤器”。吸取传统的精髓,创造更适合于特定地域和特定文脉的高技术生态化的现代智能建筑将会成为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研究课题。

2.5 建筑化———由表皮走入功能和空间

建筑物的外墙体是一个防水、抗寒、通风、透光、不受大气影响的外结构包装部分。它是室内外的分界点,提供安全、隐私、出入口和视域,并调整光、热、声、空气等各种形式能量的流量。我们现在可以讨论智能外围护结构的潜在性能,即类似人类皮肤,由“下丘脑”控制,可以自然模拟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并能造成形状和材料的改变;也能够发展去学习惯例模式,对特定条件作出最适当的反应;不仅能控制自己,也能帮助或指导使用者进行控制。在智能表皮挖掘潜力的时候,智能技术也不该仅仅只停留在空间的大小的可变性上和体型上符合结构功能性和生态功能的切削方面。植物的大量引入,大量的过渡空间的使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空间形态,还使得建筑节约了能耗和改善了室内环境条件,但我们需要智能技术为空间和功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增强渗透,绿化与建筑的交织(建筑与自然互生抑或是建筑消隐在大自然中),功能置换(不仅仅限于扩大或缩小空间,也不限于灵活分割空间,而是通过寻找功能共性使得把建筑物的现有功能换成其他功能成为可能)。

3 关于智能建筑的思考

3.1 现状

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被动式低能量设计中声称含有的效益在实践中并没有被真正的发挥;

2)英国政府曾做过调查:把建筑所需的机械服务资金费用拿出来,建造智能外围护结构,所需费用和传统建筑费用所差无几。但在中国,智能建筑还是富裕客户的玩具,还需要在经济能源、维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优势,使得人们日益了解智能建筑比原始极度浪费的建筑更经济实惠,并能够在缓和能源枯竭、污染及环境变化的问题中做出合理的重要贡献。

3.2 我们的职责

我们应该肩负一种职业道德:减少建筑能量的消耗,降低建筑物给地球环境施加的负担。包括在城市结构和建筑概念与设计方面,在使用材料和建筑构件以及使用能源方面,考虑建设建筑物消耗和拆除建筑物消耗方面,必须起到比过去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3 思考

1)建筑表面已经不再是静态的惰性障碍物,而是动态的环境过滤器,建筑表皮的智能化后,我们如何凸显建筑个性?当建筑表面已经成为能量的“控制者”,传递的是一种新的建筑美学观念,冲击着现有的建筑美学观,大量使用玻璃以及百叶,大量的仿生建筑,设计者们能否保持变化多样的美学形态?

2)绿色生态在中国设计师的实际过程中真正进行了生态考虑的建筑仍然很少,且对于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真正涵义和技术层面上理解贫乏,人们为建筑形式的追求和探索投入太多的精力。对于我们而言,具体的专业知识在计算和精准的设计方面也很难有精深的掌握,但是了解一些基本技巧和要点促使我们将生态意识如何转化成为建筑的实体是非常重要的。

3)充分利用旧的建筑,除了利用其废弃材料,是否可以将其改造成为智能建筑?

4)整合智能技术,生态设备等使其成为构成例如表皮一样的建筑自身的构成元素?

5)在摸索的道路上不是盲目跟风发达国家的建筑,而是思考符合我国自己的“原创”设计成果并实践之!

参考文献

[1]宋建峰,等.智能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华东,等.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吴向阳.杨经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英)迈克尔.威金顿,(英)祖德.哈里斯.智能建筑外层设计[M].高杲,王琳,等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浅析智能建筑发展 篇三

[摘要]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环境随之破坏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节能减排是这个时期的首要任务,绿色建筑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由于受到人们已有的观念和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绿色建筑的实施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但是相信随着人们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绿色建筑必将成为建筑产业的核心。

[关键词]节能;可再生;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未来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49-01

前言

随着冰川融化、气候变暖等自然现象的发生,人们已经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社会将造成怎样的危机。建筑产业作为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必须对其实施改革。绿色建筑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其核心思想就是减少建筑耗能,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绿色建筑的含义及其发展的必然性做简要讨论。

1 绿色建筑的含义及设计策略

1.1 绿色建筑的含义

自然与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是无法言喻的,它是人类得以延续、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污染,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诸多生产活动中,建筑活动是对生态环境和能源消耗影响最大的,因此对建筑的改革势在必行。

绿色建筑是一种社会需求,是阻止生态环境被进一步破坏的手段。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物最终投用的整个过程中,降低化石能源的开发与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建筑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绿色建筑中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具有耗能低、污染小、寿命长、并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材料,诸如太阳光、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绿色植物遮阳、雨水等。

1.2 绿色建筑设计的总策略

房地产建筑行业是我们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大、污染量排放最大的产业。绿色建筑设计是要针对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绿色建筑上常采用设计有:种植屋面、自然通风及采光井、自洁净玻璃、自然通风烟囱、太阳能夜景照明、中空双玻玻璃幕墙、铝合金断热内开窗、地下室太阳光采光、轻质保温墙体等,其核心的设计理念就是,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人类、社会与经济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1.3 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在建筑施工中所使用到的材料、管材等的生产过程会发生很多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多数建材都会对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混凝土会散发氡气、人造板材有大量甲醛挥发等。在目前的房地产建筑中,多数仍然是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恰恰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建筑材料之一,而且钢筋混凝土结构拆除后还会留下很多难以处理的废弃物。因此,绿色设计理念下,要选用可再生、循环利用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1.4 绿色遮阳设计

建筑物的遮阳设计有很多种:窗户外遮阳、窗户内遮阳、中空玻璃夹百叶遮阳、利用植物、建筑物之间相互遮挡遮阳、利用透光材料白遮阳等等。遮阳设计的主要作用就是改善建筑物的热工性。选择合理的遮阳方式,有利于加强建筑表面对外部气候资源的利用,为室内提供良好的气温环境。

1.5 水资源的回用

选用节水器具,采用雨污水处理系统来处理回用全部建筑污水和雨水,如冲厕、绿化浇灌、景观水池用水、清洁道路和夏季中庭玻璃天窗的水幕降温等。

1.6 开发利用节能系统

受气候、地区的差异性影响,建筑耗能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来选择不同天然能源的利用方式,以构建科学、适宜的节能系统。例如:寒冷的北方,冬季采暖所消耗的能源巨大,耗能排放的二氧化碳又严重的污染了环境,这种状况下就需要加强墙体的保温设计,同时开发新的绿色能源,减少碳的排放。炎热的南方,夏季降暑所消耗的能源也是非常大,因此在建筑设计上,要加强隔热、遮阳、自然通风设计,以降低对电能的损耗。使用清洁能源,是绿色建筑下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目前被开发利用的自然节能系统有: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太阳能制热和制冷系统、家庭太阳能发电系统等,除太阳能外,风能、生物能、地热能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节能系统中。总之,对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是建筑绿色化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2 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的中心思想是节约资源、减少能耗,虽然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绿色建筑的基础研究相对滞后,节能技术与节能建材发展的还不成熟,绿色建筑配套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但是,由于绿色建筑遵循的观念是可持续发展,重在强调建筑行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绿色建筑必将是新世纪建筑的发展主旋律。

绿色建筑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不断濒临失衡的危险现状所寻求的理智战略,它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为了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平衡,促进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高,体现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绿色建筑必将成为新世纪建筑的主题,绿色建筑将占领建筑产业的整个舞台,虽然现存状况下,绿色建筑还没有深入人心,实施与发展还存在诸多的困难与阻碍,但随着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全球化战略,绿色建筑终将被人们认可,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绿色建筑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郝靖欣,张希晨,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J],时代建筑,1999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505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江亿,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途经分析[J],新建筑,2008

[4]田蕾,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5]蔡丽蓉,浅谈绿色建筑的环境及绿色建筑应用技术问题[J],山西建筑,2008,34(12)

4.浅析智能建筑发展 篇四

城镇化和智慧城市的打造为wifi智能家居发展提供一个前所未有机遇,在居住或者办公条件,环境和智能化的提升,满足人们对生活物质、娱乐、个性需求。同时,智慧化城市孕育而生,所谓智慧化城市是将生活中的一切都人性化,可以进行统一的计算分析和管理,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显然传统的家居是满足不了这样的要求,互联网企业也完成不了。这个时候,wifi智能家居的出现恰到好处。

传统家居行业智能化改革

在刚闭幕家电博览会上,美的、海尔、海信、三星等企业家电厂商均带来了全套wifi智能家电产品,而老板、九阳、苏泊尔等小家电厂商也不甘落后,展示了wifi智能豆浆机甚至wifi智能电水壶等。从智能电视,到wifi智能空调再到wifi智能热水壶。从大家电到小家电,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有wifi智能家电的影子。传统家电厂家都纷飞进行产品智能化的升级,从未来wifi智能家居的出发寻求更好的发展。

传统的家电厂家在产品的智能化升级的必须面临的网络化,云端管理等问题,使得互联网企业有了介入物联网家电行业的机会。

网企业来搅局

我们观看欧美大片的时候,经常出现通过手机或者其他智能终端发送“字符”,控制整个家庭的电器。当疲惫的我们下班回来之后,热水已经烧好,空调已经开启,甚至还可以享受一杯泡好的咖啡。让你家中电器“言听计从”,就需要一个入口,这也正是进军wifi智能家居的方向。

13年下半年起,小米、百度、360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智能路由器。阿里巴巴与美的的合作,发布使用手机控制的电热水壶,到三星推出的wifi智能洗衣机都不同程度的让家电受命与智能手机,通过互联网传输指令让wifi智能家电完成用户的想法。

目前互联网企业进军wifi智能家点行业刚刚萌发,现在还是一个简单的控制指令,没有达到人与家电“心与心沟通”。但是这里面的未来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5.浅析建筑设计前期的建筑策划 篇五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蒋升桓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造成我国建筑业不合理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在规划立项与建筑设计之间嵌入建筑策划环节;建筑策划包含于建筑价值管理之中,对整个项目的效果影响巨大;以不同于设计方的第三方存在,与业主之间为雇佣关系;建筑策划对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建筑策划不同于可行性研究。

关键字:建筑策划;价值管理;建筑设计;可行性研究

一、引言

目前, 我国建筑业在规划立项到建筑设计之间存在一个“断层”, 不少设计任务书制定得不合理、不科学, 从而导致建筑设计不合理、不科学, 以致项目建成后, 社会、经济效益欠佳, 使用效果不好。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技术与经济有脱节现象,搞技术的人不注意经济,搞经济的人不不懂技术,二者不能够很好的结合。一方面,许多建筑师与业主处于一种茫然的设计状态,同时,在业已迸行的项目中,不少项目包括一些重大项目在建设后发现使用中存在大量不合理的情况。究其原因,建筑设计者专业知识不足,严重缺乏可靠的设计依据,与项目各阶段、各成员沟通渠道不畅等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近几年来一系列名曰“房地产项目策划”、“商业地产项目策划”或是“泛地产策划”之类的咨询管理服务行业开始迅速走红。“策划”己经与“创意”联体,成为当代商业市场上的时尚标杆。然而,此类策划服务对建筑设计的真正指导潜力还尚待开发和挖掘。另外,目前国内各大院校对建筑师建筑设计能力的培训与实际工程项目的操作之间具有相当的差异性,前者比较注重建筑师自身设计能力的培养,几乎很少涉及在设计项目中与业主和使用者的合作。而与业主和使用者之间的合作又往往是实际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衔接这个“断层”,建筑策划应运而生。

二、建筑策划的概念

(一)建筑策划的定义

建筑策划是揭示业主、用户、建筑师和社会的相关价值体系,阐述重要的设计目标及与设计有关的各种现状信息的过程。

庄惟敏先生将建筑策划定义为,特指在建筑学领域内建筑师根据总体规划目标设定,从建筑学的学科角度出发,不仅依赖于经验和规范,更以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运用计算机等近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分析,最终运用计算机等近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应遵循的方法及程序的研究工作。简言之,建筑策划就是将建筑学的理论研究与近现代科技相结合,为详细规划立项之后的建筑设计提供科学而符合逻辑的设计依据。

简单地说,就是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后,根据定量得出的设计依据。概括起来,庄惟敏先生重点强调的是模拟设计任务书的重要性,以及量化分析的科学性。如图1所示,他提出建筑策划方法就是对事实学、技术学和规范学的统而合一,即从事实学的实态入手,以规范学的既有经验、资料为参考依据,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建筑师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最终实现建筑策划的目标——设计任务书。建筑策划是建筑设计过程的第一阶段,这种建筑设计过程应该确定业主、用户、建筑师和社会的相关价值体系,应该阐明重要的设计目标,应该揭示有关设

计的各种现状信息,所有的设备也应该被阐明。

然后建筑策划编织成一份文件,其中体现出所确定的价值、目标、事实和需求。建筑策划的成果以设计任务书的方式表现出来,设计师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

策划时设计的定义阶段——是发现设计存在问题的实质阶段,而不是确定设计方案的实质阶段。策划是全部建筑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建筑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策划阶段、设计阶段、建造阶段和投付使用阶段。在每两个阶段之间都留出适当的时间段,来对上一个阶段的效果进行评估。

(二)建筑策划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处阶段

建筑策划是建筑价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业主的价值并将其转译为建筑设计条件,它是保证实现业主价值的手段。建筑价值管理包含建筑策划。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价值管理,可以把工程项目管理看成是价值的形成、传递和增值的管理过程。工程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工程价值链来实现的。所谓价值链,就是指企业各种活动的组合。而工程价值链就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了使工程的价值得以实现而所作的各种活动。它贯穿于工程整个实施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每种活动内。建筑项目的价值链为业主价值——设计价值——施工价值——使用价值。把业主价值传递到设计价值的过程称为建筑策划。

(三)建筑策划的作用

建筑策划中使用的方法包括行为科学、调研、相邻性分析、空间分布和动线分析(动线分析包括人群的分类、流量与路径组织等)、价值工程等。建筑策划中的实施的价值工程,处于项目实施和运营的全寿命过程中项目构思阶段。研究和试验表明,尽管在项目实施和运营的全寿命过程中都可以进行价值工程,但就其效益和效果来说,价值工程研究还是越早越好。

越在项目的早期采取措施,项目节约成本的可能性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实施设计变更所花费的成本将越来越大。根据这个结论,如果在方案设计阶段就进行价值工程研究活动,其节约成本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设计。

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从参与项目实施和运营的有关各方来说,不同单位和人员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业主方的要求、标准、设计准则以及设计和咨询工程师的经验、能力等。而这些影响也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前期和设计阶段,随时间的推移,各方面的影响程度都会大大降低。建筑策划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影响很大,进行建筑策划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效果影响巨大。

三、建筑策划的存在状态

建筑策划应作为不同于设计方的第三方存在,其与业主之间的关系为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实现业主价值最大化是其工作目标。满足业主要求用专业语言帮业主表达出工程项目的想法,用符合业主要求的详尽的设计任务书传达给设计方。

建筑策划不能由设计方进行,业主有可能不专业,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业主与设计方信息不对称。而业主的要求越多越具体,进行设计的障碍就越大。设计方肯定不会主动争取自己设计障碍,因此设计方不能完全站在业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在业主不专业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业主与设计方信息不对称,设计方不会以实现业主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造成我国建筑业不合理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

法为在规划立项与建筑设计之间嵌入建筑策划环节;建筑策划包含于建筑价值管理之中,对整个项目的效果影响巨大;以不同于设计方的第三方存在,与业主之间为雇佣关系;建筑策划对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建筑策划不同于可行性研究。关键字:建筑策划;价值管理;建筑设计;可行性研究

一、引言

目前, 我国建筑业在规划立项到建筑设计之间存在一个“断层”, 不少设计任务书制定得不合理、不科学, 从而导致建筑设计不合理、不科学, 以致项目建成后, 社会、经济效益欠佳, 使用效果不好。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技术与经济有脱节现象,搞技术的人不注意经济,搞经济的人不不懂技术,二者不能够很好的结合。一方面,许多建筑师与业主处于一种茫然的设计状态,同时,在业已迸行的项目中,不少项目包括一些重大项目在建设后发现使用中存在大量不合理的情况。究其原因,建筑设计者专业知识不足,严重缺乏可靠的设计依据,与项目各阶段、各成员沟通渠道不畅等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近几年来一系列名曰“房地产项目策划”、“商业地产项目策划”或是“泛地产策划”之类的咨询管理服务行业开始迅速走红。“策划”己经与“创意”联体,成为当代商业市场上的时尚标杆。然而,此类策划服务对建筑设计的真正指导潜力还尚待开发和挖掘。另外,目前国内各大院校对建筑师建筑设计能力的培训与实际工程项目的操作之间具有相当的差异性,前者比较注重建筑师自身设计能力的培养,几乎很少涉及在设计项目中与业主和使用者的合作。而与业主和使用者之间的合作又往往是实际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衔接这个“断层”,建筑策划应运而生。

二、建筑策划的概念

(一)建筑策划的定义

建筑策划是揭示业主、用户、建筑师和社会的相关价值体系,阐述重要的设计目标及与设计有关的各种现状信息的过程。

庄惟敏先生将建筑策划定义为,特指在建筑学领域内建筑师根据总体规划目标设定,从建筑学的学科角度出发,不仅依赖于经验和规范,更以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运用计算机等近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分析,最终运用计算机等近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应遵循的方法及程序的研究工作。简言之,建筑策划就是将建筑学的理论研究与近现代科技相结合,为详细规划立项之后的建筑设计提供科学而符合逻辑的设计依据。

简单地说,就是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后,根据定量得出的设计依据。概括起来,庄惟敏先生重点强调的是模拟设计任务书的重要性,以及量化分析的科学性。如图1所示,他提出建筑策划方法就是对事实学、技术学和规范学的统而合一,即从事实学的实态入手,以规范学的既有经验、资料为参考依据,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建筑师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最终实现建筑策划的目标——设计任务书。建筑策划是建筑设计过程的第一阶段,这种建筑设计过程应该确定业主、用户、建筑师和社会的相关价值体系,应该阐明重要的设计目标,应该揭示有关设计的各种现状信息,所有的设备也应该被阐明。

然后建筑策划编织成一份文件,其中体现出所确定的价值、目标、事实和需求。建筑策划的成果以设计任务书的方式表现出来,设计师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

策划时设计的定义阶段——是发现设计存在问题的实质阶段,而不是确定设

计方案的实质阶段。策划是全部建筑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建筑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策划阶段、设计阶段、建造阶段和投付使用阶段。在每两个阶段之间都留出适当的时间段,来对上一个阶段的效果进行评估。

(二)建筑策划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处阶段

建筑策划是建筑价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业主的价值并将其转译为建筑设计条件,它是保证实现业主价值的手段。建筑价值管理包含建筑策划。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价值管理,可以把工程项目管理看成是价值的形成、传递和增值的管理过程。工程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工程价值链来实现的。所谓价值链,就是指企业各种活动的组合。而工程价值链就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了使工程的价值得以实现而所作的各种活动。它贯穿于工程整个实施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每种活动内。建筑项目的价值链为业主价值——设计价值——施工价值——使用价值。把业主价值传递到设计价值的过程称为建筑策划。

(三)建筑策划的作用

建筑策划中使用的方法包括行为科学、调研、相邻性分析、空间分布和动线分析(动线分析包括人群的分类、流量与路径组织等)、价值工程等。建筑策划中的实施的价值工程,处于项目实施和运营的全寿命过程中项目构思阶段。研究和试验表明,尽管在项目实施和运营的全寿命过程中都可以进行价值工程,但就其效益和效果来说,价值工程研究还是越早越好。

越在项目的早期采取措施,项目节约成本的可能性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实施设计变更所花费的成本将越来越大。根据这个结论,如果在方案设计阶段就进行价值工程研究活动,其节约成本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设计。

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从参与项目实施和运营的有关各方来说,不同单位和人员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业主方的要求、标准、设计准则以及设计和咨询工程师的经验、能力等。而这些影响也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前期和设计阶段,随时间的推移,各方面的影响程度都会大大降低。建筑策划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影响很大,进行建筑策划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效果影响巨大。

三、建筑策划的存在状态

建筑策划应作为不同于设计方的第三方存在,其与业主之间的关系为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实现业主价值最大化是其工作目标。满足业主要求用专业语言帮业主表达出工程项目的想法,用符合业主要求的详尽的设计任务书传达给设计方。

建筑策划不能由设计方进行,业主有可能不专业,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业主与设计方信息不对称。而业主的要求越多越具体,进行设计的障碍就越大。设计方肯定不会主动争取自己设计障碍,因此设计方不能完全站在业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在业主不专业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业主与设计方信息不对称,设计方不会以实现业主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义彦,也谈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J],四川建筑,2007(7)

6.浅析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篇六

在一栋建筑的规模、功能、区域确定了以后,建筑外形和朝向对建筑能耗将有重大影响。一般认为,建筑体形系数与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降低采暖空调系统的电力使用载荷。从热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出发,较小的体形系数与较小的外部负荷呈现正比关系。而用途为住宅的建筑物外部负荷不稳定其对能量消耗占主要因素。而对运动场馆、影院等大型公共用途的建筑物而言,其内部的发热量要远远高于外部的发热量,所以在设计中较大的体形系数更加有利于散热。也就是说普通住宅与大型的公共建筑由于用途不一样,其发热量影响因素也不一样,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其体形系数的设计要求是相反的。

2.2 建筑物进行外墙保温能够大幅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地区,对建筑物进行外墙保温是一项能够大幅提高热工性能的绿色节能工程。其外墙保温材料的铺设厚度与其保温效果呈现正比例关系。外墙保温工艺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在寒冷的冬季有效地避免室内温度的快速流失,而且在炎热的夏季还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太阳光辐射而导致的外墙温度升高进而带动室内温度的上升,从而减小了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工作载荷。这样一来,通过铺设建筑物外墙保温层不但使夏季的隔热性能得到提升还使得冬季的保温性能得以加强。这样就减轻了冬季供暖压力和夏季的降温电力载荷,从而使得建筑物的能耗得到降低。所以,从考虑降低能耗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建筑物外墙保温工艺与技术进行广泛的实施。

2.3 对室内环境进行系统控制以达到综合性系统节能的目的

绿色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综合利用空气处理、尽可能地多采用自然光、优化完善自然通风设计等诸多综合系统,整体性多方位地进行优化与系统整合。将多方面的使用功能有机地进行整合与优化完善,科学系统地从整体上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在整体性综合控制当中暖通系统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一般的建筑当中暖通系统占其总能耗百分比高达50%以上。对建筑物的暖通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有机的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要降低暖通系统的能耗,首当其冲就是要从优化暖通系统的设计入手,其节能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对暖通系统的自动控制。而从当前的暖通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实施效果来看,节能效率最高的基本上都是采用集散控制技术的绿色建筑系统,一般地,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效率最高可达30%左右。

2.4 充分利用洁净丰富的太阳能天然能源

就目前而言,太阳能为目前已开发的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具有极为洁净和廉价等诸多显著优点。目前,在住宅建筑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对于我国而言太阳能资源相对还是十分丰富的,在我国年日照时数为2500小时以上的地区占国土面积达三分之二以上,甚至有的地区年日照时数高达3000小时以上。这为我国开发利用洁净的太阳能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在制约着太阳能利用的最大因素在于其能量转换率过低,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2.5 引入中水系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及使用避免浪费

我国的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200m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中国属于被联合国列为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之一。在正常生活中使用量占95%的洗涤及排污用水使用的都是饮用水,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饮用水的处理要求极高,但是使用量只占5%。引入中水系统后95%的非饮用水(浇灌、洗涤、冲刷)将不再使用饮用水,并且经过简单处理后即可循环使用,这样极大地节约了对饮用水的浪费性使用,减少了水处理成本,从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2.6 应用昼光照明技术降低照明能耗

在建筑的能耗排行中,建筑照明是排名前列的选项。在一些商业性质的建筑物中,建筑照明所消耗的电量有时候可以占到总耗电量的30%以上。而且由于照明发光制热的因素,在一些需要降低环境温度的区域空间里,因为照明制热的原因还导致制冷系统载荷的被动性加大。昼光照明就是将日光引入建筑内部,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以提供比人工光源更理想和质量更好的照明。昼光照明减少了电力光源的需要量,减少了电力消耗与环境污染。研究证明,昼光照明能够形成比人工照明系统更为健康和更兴奋的环境,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15%。昼光照明还能够改变光的强度、颜色和视觉,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中。

3 结束语

当今世界对低碳排放的追求越演愈烈、人们对健康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节能减排与绿色生态成为了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是我们对周围环境的改变和适应的开发行为。建筑行为要素是自然资源的消耗、改变和转化,绿色建筑行为在各方面都对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将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情况下,有效地开发与推广建筑物绿色节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并实现节能创效。面对我国各种资源都相对紧缺的现实情况,推广节能建筑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邹锦开.生态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J].广东科技,,(2).

[2] 邹江,贺珉,朱华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J].浙江建筑,,23(10).

[3] 涂逢祥.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庄迎春.论绿色建筑与地源热泵系统[J].建筑学报,,(3).

7.四节建筑发展路径浅析 篇七

1 四节建筑的提出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50%左右的能源;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到了34%。

我国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多地少,尤以城市为严重,城市人口密度激增极大地困扰着城市人的生活,居住空间局促,绿色面积不足,水质达不到饮用标准的城市占1/4,90座主要城市中只有11座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政府规定的一级标准,因此缓解城市的人地矛盾,解决建筑高消耗问题成为目前建筑科学研究的重点。

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m2。在建筑物开发建造过程中,同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土地开发。资料反映,建筑物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使用的建材生产能耗占1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我国建筑的高消耗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瓶颈,结合我国实际,建设部最近提出了节地、节能、节水和节材的“四节”理论。

2 我国的四节建筑

1)节地。

我国人多地少,随着人口的膨胀,城市的扩大,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少,因此合理规划和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实现用地的节约是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5 结语展的基础。解决我国土地供求矛盾,要着重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上下功夫,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节约用地,就是通过整合、流转、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节奏,改善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使每宗建设用地都最大限度地提高投入产出比例,符合投资强度,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节约用地的目的在于挖掘土地利用潜力,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各地各部门要转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改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为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改粗放利用土地、经济外延增长为集约利用土地、走内涵式挖潜的道路,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资产效益。

2)节能。

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指出:建筑能耗系指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炊事燃料、家用电器和热水供应等能耗。建筑节能要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房屋建筑规模巨大,其中住宅建设约占居住建筑的92%,住宅建设量大而且面广,至今仍呈上升趋势,而且这个上升趋势还将持续20年~30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如果庞大的房屋建筑及住宅建设的快速增长是以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换取的,除了利用最直接的资源——土地以外,住宅能源消耗的增长是住宅建设发展的一大限制因素。目前我国城乡既有建筑总面积约为400亿m2,其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要高出2倍~3倍。要实现建筑节能,必须继续加强建筑节能体制机制建设。认真落实《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确定的基本法律制度,继续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研究完善建筑节能经济政策,积极培育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加强建筑节能机构能力建设。

3)节水。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平均年降水量61 889亿m3,全国年平均水资源量28 124亿m3,按1993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2 340 m3(随着人口的增长还会不断减少),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按UNDDSMS分类,其排位在世界100位~117位之间,为水资源脆弱的国家。目前,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因多种原因严重缺水,有0.067亿hm2农田得不到灌溉。与此同时,水环境问题则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有效利用。我国住宅建筑耗水量占全国耗水总量的32%;卫生洁具的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30%以上。因此建筑节水在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建筑节水,必须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节约、保护行为的控制。首先要控制微观主体的用水行为,防止滥用水;同时要从宏观上控制用水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从末端节水向全过程节水转变。

4)节材。

材料是建筑的基础,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生产无毒、无污染、无辐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使用上,绿色建材强调其生产所用原料尽量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或废液,垃圾等废弃物。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人们消费观念制约,目前我国使用的很大部分属于不环保的建筑材料。黏土砖就地取材,价格低,但因为烧制黏土砖取土要毁坏耕地,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保护耕地非常重要和迫切,因此要限制和禁止实心黏土砖的使用;混凝土生产时耗能多,污染大,建筑物拆毁时难回收,废弃物难自然降解,如何在经济可接受条件下利用废弃混凝土是值得研究的;木材本来是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材,但我国森林资源遭到恶性破坏,只砍不种,多砍少种,乱采滥伐,使木材生产难以为继,更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从建筑材料全寿命周期的观点看,钢材具有性价比高,使用中无污染,回用和回收率高等绿色建材的特点,但目前国内试点的钢结构住宅存在的核心问题是造价高。

3 我国四节建筑发展建议

我国四节建筑应充分考虑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人口素质及生态环境,挖掘传统建筑中顺应环境,善用自然的绿色思想和优秀的设计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探求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忽视传统,生搬硬套国外经验,或无视现代生活的要求,一味复古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立足于本土,又要面向现代化,鉴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应更加注重综合效果,如保护自然山林、尊重基地环境等。在技术的研究方面则应重视适应自然环境的低技术方法的扩展性考虑,着重开发基于空气运动,光反射材料适用性等基本物理原理的应用,慎用成本高的高技术。

在我国为确保四节建筑的顺利发展,应建立一套有效的保障体系来为我国的四节建筑保驾护航。通过将绿色量化标准引入设计规范,从设计源头上实现绿色化;通过增加环境因素的评价力度,确立环境设计的重要地位;通过建筑环境立法,限制和惩罚高消耗的建筑开发;通过生态教育普及,对普通公民进行生态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

4 结语

四节建筑的开发建设道路是我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海珍.浅谈推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措施[J].太原科技,2008(1):33-35.

[2]黄小薇.浅议绿色建筑设计之展望[J].建材与装饰,2008(2):137-139.

[3]师前进.绿色建筑住宅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设计探讨[J].给水排水,2008(1):97-98.

[4]曾秀竹.住宅建筑节能优化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27):256-257.

8.浅析建筑节能设计及发展现状 篇八

关键词:建筑节能探索

1、引言

建筑节能是整个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是指民用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的节能电力电气设备和新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节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等电力电气设备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随着全球变暖、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能源与资源的日益匮乏,环境保护与建筑节能越来越得到政府部门和普通民众的关注,而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更是要肩负起节能减排的重担,因此研究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多亿平,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平,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建筑节能设计是全面的建筑节能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

2.1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2.1.1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2.1.2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应研究其微气候特征。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主要方法为:①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既能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②创造人工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降风沙及收集雨水等。

2.1.3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

2.2单体的节能设计

单体的节能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来更好地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2.2.1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

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的同时,通过对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2.2.2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

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

达到节能目的。

2.2.3选用建筑节能材料

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也是全面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不断被研制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更好地起到节能效果。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掘出一些地方节能材料,更好地应用到建筑节能中去。

3、我国建筑節能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条文涉及较少,难于操作,政府在建筑节能方面办事效率较低,影响企业进行建筑节能的热情。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也涉及到建筑节能,但相关条文少,内容原则化,实践中难于操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能源和资源短缺将影响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峻,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最廉价、最直接的根本措施。我国正面临大规模建筑现代化,同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带有先进性的节能建筑,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4、结语

9.浅析违法建筑的认定与处理 篇九

长期以来,“违法建筑”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执法部门在对“违法建筑”进行处理时,也常常面临各种疑问,而行政相对人也容易因“违法建筑”的处理问题提起诉讼。为更好的向执法部门或行政相对人提供法律服务,本人在此就“违法建筑”的认定与处理问题进行浅要分析,以作引玉之砖。

一、什么是“违法建筑”

我国现行法律并未明确界定什么是“违法建筑”,我个人理解,“违法建筑”应当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建造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因此,“违法建筑”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未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二是虽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但未按《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取得规划许可证或违反规划许可证的。

二、“违法建筑”的认定主体

根据“违法建筑”所违法律的不同,其认定主体也不同。

1、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章以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章的相关规定可知,对违法占地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2、根据《城乡规划法》第64条、第65条的规定可知,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进行调查处理。

3、如违法建筑修建于《城乡规划法》实施以前,属于城市规划区内的,则根据《城市规划法》第40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属于村镇规划区内的,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第37条的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三、“违法建筑”的处罚方式及程序

(一)处罚方式

根据《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以及《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违法建筑的处理主要有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罚款、限期拆除和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等五种方式。(ppt第6页)

(二)处罚程序

1、处罚决定程序。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违法建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一般程序是:(1)调查询问、现场勘验(2)责令停止违法行为(3)行政处罚权力告知(陈述、申辩、听证等)(4)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告知救济途径)。

2、强制执行程序。根据《行政强制法》第44条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在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依法采取强制拆除措施要进行如下程序:

1、经县级政府批准,书面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当事人拒不履行的,作出强制执行决定(限期拆除)并公告;

2、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3、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4、通知当事人到场;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5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6、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并送达

7、制作现场笔录;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7、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8、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但是,情况紧急的除外。

9、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案例一:2008年4月,主营服装销售的A公司以房地产开发商B公司名义,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了500平方米的营业用房扩建许可手续。同年6月,在A公司建房过程中,有关部门依据举报线索查实了A公司骗取建设许可的情况,随即撤销了颁发给B公司的建房许可并通知A公司、B公司停止建设。但A公司并未停工,同年8月建成了扩建的营业用房。同年10月,有关部门对A公司的500平方米扩建营业用房实施了强制拆除。A公司向法院起诉,请求判决有关部门强拆行为违法并恢复原状。

这是一起典型的程序违法案件。以《行政处罚法》为视角,该案中有关部门在实施强制拆违前至少缺失五个重要程序:未履行权利告知(包括听证权的告知)、未履行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程序、未送达责令停止建设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当事人不停止施工时未依法采取查封施工现场等措施、实施强拆前未送达限期拆除决定书。

以《行政强制法》为视角,则更有很多程序需要完善: 一是完善处罚程序。在行政处罚决定都没有作出的情形下,即使有关部门作出强制拆违的决定并进行催告、公告后,也不能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所以,有关部门在准备强制拆违前,务必先对违法建筑的行政处罚程序进行梳理审查,对其中的瑕疵及时予以完善。

二是催告和公告。根据《行政强制法》第35条、第44条的规定,在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前,行政执法机关必须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向当事人送达催告书,催告书载明当事人自行拆除的合理期限以及享有的程序权利。在催告的同时,行政执法机关还必须依法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

四是充分听取意见。根据《行政强制法》第8条、第36条的规定,当事人收到催告书后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行政执法机关必须履行听取意见的义务。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与理由、证据,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进行记录和复核。

五是开展风险评估。在违法建筑物的强制拆除中,行政机关是否应当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必要的评估,《行政强制法》对此未作规定。在实践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旦走到强制执行阶段,当事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往往已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矛盾很容易激化。对于拆除成片的违法建筑或者有其他严重违法的情形,行政执法机关还应当开展风险评估,做好应急预案。通过风险评估及早发现行政强制执行中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把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案例二:2006年9月,某区政府执法部门以甲养殖场擅自搭建的房屋属违法建筑为由,向甲养殖场送达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通知,如逾期不拆,届时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联合整治,一切后果由甲养殖场自行负责。甲养殖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拆除房屋。同年10月,区政府执法部门组织人员强制拆除了养殖场的房屋,房屋内的生产设施等被损毁。同年12月,甲养殖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确认被告强拆行为违法,并判令其赔偿原告所有财产损失。

与案例一类似,该案存在的行政执法程序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作出强制拆违决定后,具体实施强制拆除时应当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强拆决定要合法。与行政处罚决定类似,法律对行政强制决定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包括何时作出决定、决定的内容和形式、如何送达等都有具体规定。根据《行政强制法》第37条、第44条和《城乡规划法》第68条的规定,经催告和公告,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且无正当理仍不履行自行拆除的行政决定,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责令有关执法部门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内容包括强制执行的理由和依据、方式、时间和救济途径等。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或者无法直接送达当事人的,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实践中,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律文书内容和送达方式很容易出现瑕疵甚至违法,引发后续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被动,这是需要我们倍加注意的。比如:强拆决定一定要依法告知当事人复议和诉讼权利,否则,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1条规定,当事人的起诉期限将长达2年。

二是强拆决定应公告。由于限期拆除并非行政强制执行决定的内容,所以《行政强制法》第44条中的公告不是指对行政强制执行决定进行公告。但从《行政强制法》第1条立法目的看,该法是“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故其监督与规范的重点应当是行政强制执行行为。从这一角度讲,《行政强制法》第44条所设定的公告程序是有缺陷的。为弥补这一缺陷,宜采取两次公告的方式,即:对强制执行决定也进行公告。

三是屋内财产要全登记。强制拆违时行政执法机关必须注意对屋内所有财物及时登记造册,如实填写《行政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室内物品清单》,并对相关财物妥善保存,必要时还需请公证机构依法对有关财产进行公证,以免日后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造成被动。

四、违法建筑的处罚时效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所谓违法行为之连续,是指在一定的较短时间内,连续多次实施了种类、性质相同的违反行政管理的行为,是实质的数个违法行为,处断的一个违法行为。2005年10月2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作出了(国法函[2005]442号)《对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如何确认违法行为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请示〉的复函》,函复内容:“《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中规定的违法行为的连续状态,是指当事人基于同一个违法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行政违法行为,并触犯同一个行政处罚规定的情形”。

所谓违法行为之继续,是指违反行政管理行为开始实施后,在一定时间内,该违法行为一直继续,并未停止或者中断。该继续状态不仅是违反行政管理行为的持续,而且违法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也处于持续之中。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作出[1997]法行字第26号《关于如何计算土地违法行为追诉时效的答复》中明确:“对非法占用土地的违法行为,在未恢复原状之前,应视为具有继续状态,其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应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从违法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是否具有连续或继续状态,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对关于违反规划许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建设、设计违法行为追诉时效有关问题的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乡规划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的规定,“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应当在违反城乡规划事实存续期间和违法行为得到纠正之日起两年内实施”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非法用地上的建筑物因用地没有合法来源,其地上建筑物当然为违法建筑,对此处罚的追诉时效从土地恢复原状之日起计算;合法用地上的违法建筑因其违法状态持续,对其处罚的追诉时效应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2年。

五、违法建筑的其他问题

1、违法建筑与地役权的设立

《物权法》第158条规定,地役权的设立采取登记对抗主义。因此,违法建筑的建造人虽然不可以办理登记,但是,可以与他人订立书面合同,从而设立不可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地役权。

2、侵害违法建筑的损害赔偿

违法建筑遭受他人的不法侵害后,建造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而损害赔偿的方法有二,金钱赔偿和恢复原状。而违法建筑的恢复原状属于法律上的不可能,所以,应当采用金钱赔偿的方法。

而金钱赔偿的数额如何确定?应当按照一般的侵害所有权来赔偿,即赔偿建筑物的所受损害和所失利益,但如违法建筑已被认定且被要求限期拆除,则赔偿金额需考虑该情况。

3、违法建筑的抵押

《物权法》第184条第4项规定:“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不得设定抵押。”因此,对于违法建筑的设定抵押来说,不能取得登记从而不能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自然并无异议。

但抵押合同是否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8条规定:“以法定程序确认为违法、违章的建筑物抵押的,抵押无效。”个人理解,该司法解释所称“抵押无效”,应是指抵押合同无效。

如果抵押合同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确认抵押合同效力的,并且在一审法院辩论终结前违法建筑补正为合法建筑的,则认定抵押合同有效。但是,在此情形下,抵押权由于未登记,因此并未发生物权效力,该抵押物只能作为抵押人的普通财产来承担普通债务的清偿责任。

4、违法建筑的出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出租人就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房屋,与承租人订立的租赁合同无效。但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经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有效。”

第三条规定:“出租人就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内容建设的临时建筑,与承租人订立的租赁合同无效。但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经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有效。

租赁期限超过临时建筑的使用期限,超过部分无效。但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经主管部门批准延长使用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延长使用期限内的租赁期间有效。”

第五条规定:“房屋租赁合同无效,当事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的租金标准支付房屋占有使用费的,人民法院一般应予支持。”

5、违法建筑的买卖 合同内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按合同法第五十二第一款第(四)项,应属于无效,但转让违法建筑是否属于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对此项问题的判断,之所以在实务上出现争议,主要源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概念不确定。社会公共利益属于变化性概念,能“与时俱进”,法律未作明确限定,实为授权司法根据个案作进行价值判断。

个人认为,对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把握至少应从两个方面:一是,该项交易损害多数人利益,这种利益应包括为了共同生活而必须遵守的秩序等;二是,损害不仅限于“直接损害”,也包括“间接损害”。规划是否涉及公共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一条规定得很明确,即“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转让违法建筑的合同,实际上间接损害城乡有序发展,在合同内容的评价上应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效。

从最高法的《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来看,最高法对上述观点是认可的。出租违法建筑的合同尚且无效,采“当然解释方法”,以买卖等形式转让违法建筑的合同更应无效。而且该解释从出台时间来看,系在物权法之后,在理解上更具有借鉴或指导意义。

六、讨论:违法建筑的合法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规范城乡规划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指导意见》,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的违法建筑,第三条 对违法建设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区分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和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

第四条 违法建设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

(一)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在限期内采取局部拆除等整改措施,能够使建设工程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的。

(二)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开工建设,但已取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文件,且建设内容符合或采取局部拆除等整改措施后能够符合审查文件要求的。

第五条 对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以书面形式责令停止建设;不停止建设的,依法查封施工现场;

(二)以书面形式责令限期改正;对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开工建设的,同时责令其及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对按期改正违法建设部分的,处建设工程造价5%的罚款;对逾期不改正的,依法采取强制拆除等措施,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的罚款。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自行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第六条 处罚机关按照第五条规定处以罚款,应当在违法建设行为改正后实施,不得仅处罚款而不监督改正。

第七条 第四条规定以外的违法建设行为,均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

第八条 对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以书面形式责令停止建设;不停止建设的,依法查封施工现场;

(二)对存在违反城乡规划事实的建筑物、构筑物单体,依法下发限期拆除决定书;

(三)对按期拆除的,不予罚款;对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的罚款;

(四)对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

10.浅析智能建筑发展 篇十

在新时期下,工程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建筑工程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工程项目之一,这个特殊性在于它比其他工程项目更难,因为建造一座建筑,它会花费施工人员几年的时间,可以看出它耗费的时间长,再加上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所以施工会更难,另外由于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天气因素,运用材料质量的好坏,这都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未来。正是这一系列的复杂问题,才更需要我们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方法,加强监管手段,做好建筑工程中管理的这一环节。其次是建筑工程的责任具有突出性,一项建筑工程的建设与人民的生活安危息息相关,如果在某一环节上有疏漏,可能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造成不可计量的后果,这就需要整合管理系统,在管理上不可疏忽,因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都非常重大,在施工中需要认真负责,不可偷懒,管理人员就更需要制定出管理条例,同时他们也需要在建筑施工中负起主要责任,尤其是出现安全隐患时,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并承担即将会出现的后果。

2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的智能化需求

11.浅析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技术;功能

智能电网,就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

1.智能化通信技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就是要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智能电网的诸多特点都是通过高速双向信息通信系统来实现的。把通信技术作为基础的智能电网,不仅仅是能够实现通过信息的高速双向传输来满足用户与电网的实时互动,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先进的量测技术对电网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的、连续不断地自我监测与校正,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体现电网各系统的自愈功能,实时的收获完整的电网信息,从而真正的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优化电网性能这一目标。

2.智能化量测技术。所谓智能化量测技术就是智能电网基本的组成部件。智能电网利用高速双向信息通信系统对电网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再把检测到得电网各项参数转化成数据信息,提供给智能电网的各个系统使用,从而及时获取完整的电网信息,对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通知用户正在实施的费率政策的情况下,利用微处理器的智能表计、储存电力公司下达的高峰电力价格信号及电费费率, 用户也可自动控制电力的使用。

3.智能化控制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要求引进预设的专家系统,在智能电网中自动诊断、分析并预测电网状态,不能超出专家系统的范围,采取恰当的措施防止供电中断和电能质量扰动,上述即是智能化控制技术,这项技术合理分配了电网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先进的自愈性电网控制技术不仅为控制装置提供动作信号,同时也为运行人员提供有效信息,自动决策向系统运行人员提供最优的处理办法和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

4.智能调度技术。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智能调度。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全面提升纵深风险防御能力、效调控能力、科学决策管理能力、公平友好市场调配能力、灵活高效调控能力和调度系统驾驭大电网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

5.智能化决策支持技术。现代电网系统对电力调度人员的决策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智能化决策支持技术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利用动态着色技术、动画技术、虚拟现实以及其他数据展示技术等,将复杂的电力系统数据转化为系统运行人员以理解的信息,协助工作人员认识、分析和处理紧急问题,极大地缩短做出决策的时间,提高运行人员的决策能力,促进电力调度由经验型向智能分析型的转变。

6.智能化设备技术。为了实现更大限度的提升电力系统的性能,智能电网启用新一代的电力设备,充分利用新型电力电子、分布式能源接入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用以提高电力生产效率、功率密度电网的输送容量、输配电系统的性能和供电可靠性,同时在电网和负荷特性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以此来提高电能质量。新一代的电力设备和技术可以使新能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为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1)电力电子技术:所谓电力电子技术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及控制的現代技术。目前,半导体功率元器件向高压化、大容量化发展,以SVC为代表电力电子产业出现了以高压变频为代表的电气传动技术;以智能开关为代表的同步开断技术;以高压直流输电为代表的新型超高压输电技术以及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以静止无功发生器、动态电压恢复器为代表的用户电力技术等。

(2)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构建具备自适应调节能力与智能判断的多种能源统一入网和分布式管理的智能化网络系统是智能电网的核心。该系统可对电网信息以及用户用电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与监控,并且最经济最安全的输配电方式给终端用户输送电能,实现对电能的最优利用和配置,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分布式电源(DER)包括很多种类,比如风力发电、光伏电源、小水电、燃料电池和储能装置。大量的并于中压或低压配电网上运行的分布式电源,彻底改变了传统配电系统单向潮流的特点,使用新的保护方案、电压控制和仪表来满足双向潮流的需要。高级的自动化系统把这些分布式电源无缝集成到电网中协调运行,这样不仅仅节省了对输电网的投资,更提高了全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也因此对电网紧急功率和峰荷电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2009年5月,北京召开了“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在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同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标准体系研究与制定、智能化规划编制、重大专项研究和试点工程研究检测中心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坚强智能电网就是指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互动化、信息化、自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变电、配电、输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三、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是世界电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且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是,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一项高度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解决众多的技术难题,更要深入研究与之配套的宏观政策、市场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等等相关方面的软科学类问题。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应开展关于能源发展与智能电网相结合的调研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及建议,立足我国电网自身的特点以及现有的信息、控制、管理系统发展水平,综合考虑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构建符合我国能源战略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智能电网。通过智能电网的各种关键技术持续更新完善,实现智能电网的自愈、安全、兼容、交互、集成、协调、高效,优质等特点,从而完成对电网运行的快速响应,提高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孙志.智能电网的运用与发展[J].科技信息,2011,17:I0354.

[2]陈文峰.浅析我国电网系统发展趋势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1,15:143.

[3]白晓民.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4.

上一篇:表示船的词语下一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届生求职简历封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