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06-18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3篇)

1.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介绍_专业介绍_经济贸易管理分院_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学院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介绍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已被评为自治区特色专业,近年来已形成生源旺盛、出口畅通的大好局面。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经济、法律、管理和报关、国际货运及代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水平,熟悉相应的实务技能,能在各类涉外企业独立从事单证制作、海关通关、口岸商检、国际货物运输及其代理、外贸仓储管理、报关代理、物流管理等实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面向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的职业标准

(一)工作岗位:

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员、单证员、报检员、物流管理员。

(二)岗位的职业标准

报关员:报关员是指经海关注册,代表所属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事务的人员。报关员应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熟悉与货物进出口业务有关的法律和对外贸易知识,必须精通海关法规、规章并具备办理海关手续的技能,取得国家海关总署颁发的《报关员资格证书》。

国际货运代理员:国际货运代理员的工作是接受进出口货物发货人、收货人的委托,为其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国际货运代理员应具有较高的英语听写会话能力,熟悉进出口业务各环节和交易程序,系统掌握国际货运代理基础知识、国际海上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国际航空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国际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理论与实务等知识,熟悉国际货运代理的流程,并能独立进行实际操作,一般要求取得国家商务部颁发的《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单证员:单证员的工作就是负责国际贸易中运输、海关、商检等环节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系统掌握外贸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知识,熟悉进出口业务各环节和交易程序,能熟练地进行国际贸易实施过程中各种单证的编制、取得、审核、修改和传递,一般要求取得《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

报检员:报检员是指在外贸企业、代理报检企业等企业和机构中专门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报检员应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熟悉检验检疫有关法律,掌握报检业务基础知识和业务流程,并能独立进行实际操作,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报检员资格证书》。

物流管理员:具有现代综合物流新理念,熟悉物流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具备从事航运、仓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货物包装、信息管理等某一环节的业务等能力,能统筹考虑整个物流运作安排,能在业务中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合理使用和调配有关物流技术设施和设备。一般要求取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健康的体魄。

2、具有较高的中英文水平与文字表达能力,掌握外贸专业英语,能进行对外贸易洽谈,起草有关合同、协议,能较熟练处理日常业务函电及其它业务文件。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在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中的应用技术,并能熟练使用国际贸易中的现代电子数据交换手段。

4、熟悉进出口业务各环节和交易程序,能独立进行实际操作;掌握与国际贸易和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相关的商检、海运、保险、索赔、仲裁等的程序、规范和处理技术。

5、掌握组织多式联运经营管理与通关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技巧。

6、掌握外贸货运装卸、仓储运输等港航企业生产调度的方法和运作过程。

7、掌握有关外贸会计核算、国际结算和税法知识,具备从事有关国际结算、出口退税等业务能力。

8、掌握公关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有良好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

四、专业核心能力

学生应具备国际货运管理与报关实务技能,包括:国际货运管理能力,外贸函电识别与运用能力,单证制作与处理能力,国际货物运输代理能力,海关通关、口岸商检能力,沟通能力。

五、职业岗位知识

(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2)具有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

(3)具有比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

(4)具有扎实的报关与国际货运方面的知识。

(5)具有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知识。

六、学制与招生对象

高职大专:学制三年,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

版权所有: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学院 2000-2010

地址: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观园路1066号 邮编:830017电话:0991-4161051,0991-4162117 ,0991-4161052邮箱:

QQ:1571606529,3234671

备案/许可证编号: 新ICP备08001802号

2.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二

1 现状: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意义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需要的是大物流、大经济、大通关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就要求学校必须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而校企合作的优势也不可小觑。

首先, 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 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 有针对性培养人才, 同时, 也便于结合市场需求, 加强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 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再次,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由于招收来的学生是企业未来的急需人才, 所以企业愿意在人力和财力上支持学院办学, 如共同制订教学计划, 提供实习、实训设备, 派出技术人员讲学, 设立奖学金等。这使高等教育由学校单方办学, 变为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办学, 使学校办学资源大大扩展, 教育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车间。校企合作为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可靠、坚实的平台。另一方面, 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因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操作技能, 适合企业所需, 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2 直面: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与法规配套工作尚待健全

尽管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支持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 但不容忽视的是, 法律保障措施明显不够。缺乏法律、制度的有效监控, 没有足够保障的校企合作举步维艰。

2.2 企业配套教育经费投入尚待增加

众所周知,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 企业和学校常常在经营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国家有文件规定, 要求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或经营 (利润) 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教育培训经费, 但由于各种原因, 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提取此项经费或将此项经费用于职工教育培训和培养高技能人才上。

2.3 校企合作形式和培养结构尚待调整

目前校企合作无论从合作的内容与文化的融合、弹性学制的建立、合理的教学设计及完善的师资配备等方面缺乏深度, 在合作形式上大多限于建立“校内实践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但其中依旧问题频仍:企业以利润为核心来安排教学实践, 影响了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学校以减轻负担为重要内容来安排实践实训, 使产学结合的结构合理性丢失, 并导致学生成为简单劳动力的使用,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3 对策:建构多维立体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主要面向国际物流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国际贸易进出口公司以及报关、报检单位, 培养具有报关和国际货运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因此, 非常适合在这一专业中应用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为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的, 高校须以校企合作为结合点, 有针对性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性人才, 高校须依靠企业的专家、社会的行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来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可以基于三个维度来进行。

3.1 素能结合:人才培养目标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 具备扎实的国际商贸基础与实务理论知识, 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国对“大通关、大经贸、大物流”的要求, 具有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代理技能, 适应国家建设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紧用力:

3.1.1 校企合作, 创设大德育环境。

除在学校进行的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外, 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 校外企业也应担负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企业可结合自身优势, 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团队合作、诚信意识等方面的综合培训,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3.1.2 推行发展“订单式”教育, 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学校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 调整专业方向, 确定培养培训规模, 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 并做好企业科技创新、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业务领域拓展、互惠互利等工作, 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落到实处。

3.2 技能导向: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工作岗位需求, 确定五个岗位方向, 进而对每个工作岗位中涉及的真实案例进行分解, 形成课程体系和教学单元, 实现“教师在做中教, 学生在做中学”的工学结合效果。按照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原则, 以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为前提, 以能力发展为本位, 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性、情境性、人本性, 进行课程体系构建, 形成工学结合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2]

3.3 双师联动:教师队伍建设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法,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共同努力打造“校企双能、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内部培养方面, 侧重于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 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较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培训,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拓展视野, 同时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创造去政府相关机构、行业和企业学习的机会, 及时了解企业一线的实际操作和行业动态,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外部引进方面, 充分发挥“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优势, 从海关、检验检疫机构聘请资深关员和质检员来学校开办讲座、指导实训课程教学, 从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引进报关、报检、货代等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学校的专职或兼职教师, 多渠道塑造“双师型”教师, 打造多元化兼职教师队伍。[3]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 是高等职业院校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因其与市场的密切贴合性, 更需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 以培养出市场所需的专门人才。在当前境遇下, 如何建构有效的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参考文献

[1]宋学敏, 昝金淼.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 2011 (9) .

[2]祖天明, 曲学军.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市场, 2011 (49) .

3.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三

【摘要】根据调研对广西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进行需求分析,提出要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完善保障机制,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以深化校企合作。

【关键词】广西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 培养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74-0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的广西,与东盟的贸易也取得了快速发展,而外贸的发展带动了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和区域性国际物流繁荣。但是,广西国际货代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由于货代企业的设立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企业设立门槛降低,企业数量增加,企业间的竞争加大。另一方面,从2013年8月1日起,广西交通运输业和全国同步开始推行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绝大部分代收转付收费和代垫杂费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需要全额纳税,极大地加重了货代企业的税收负担。另外,南宁海关从2013年7月1日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工作,这对于广西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来说又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国际货代企业对报关及国际货运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对人才的要求,笔者随广西报关协会对广西北海、凭祥、柳州、南宁等口岸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走访。

一、广西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所适用的职业岗位、近两年相关岗位需求量、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知识以及对毕业生的评价等问题进行。调研采用面对面交流、问卷形式。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问卷有效率为97%。企业对有关问题的回答整理如下:

(一)关于需求岗位。100%的被调研企业需求岗位主要有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员,90%的被调研企业需求岗位有报检员,80%的被调研企业需求岗位有单证员、业务跟单员。

(二)数量需求。90%的调研企业近2年内有相关人才需求,数量为1~2名。目前广西6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包含办有高职专业的本科院校)有19所院校开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年培养的毕业生不足1千人,另据统计有将近40%的毕业生从事非专业工作,并且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流入珠三角地区。目前从数量来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毕业生还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的。

(三)需求的毕业生学历层次。在博士、硕士、本科、专科4个学历层次中,用人单位对大专及本科的需求量最大,无人勾选硕士及以上学历。这意味着广西高职人才学历方面基本可以满足企业要求。

(四)企业对国际货代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要求情况。通过调研,企业对报关与国际货代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知识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素养。首先,具有诚信、正直、责任心。一个诚信、正直、有责任心的人才会勤勤恳恳优质地完成工作,而敬业和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诚信、正直、有责任心的人。其次,具有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是一个服务性企业,所以货代人才应该具备服务精神。另外,随着分工更加细化,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团队成员合作协作才能完成的,所以团队协作精神也是货代人才应具备的。最后,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竞争激烈的货代企业工作要求员工应该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对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这一项进行调研时,几乎所有被调研企业都勾选了员工应具备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有团队协作精神这几项。而在对毕业生的不足提出批评时,80%的被调研企业反映目前的毕业生较为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缺少吃苦耐劳及团队协作精神,具体表现为跳槽频繁、稳定性差、以自我为中心。

2.职业能力。(1)积极正面人际沟通能力。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工作是和进出口发货人、海关、检验检疫、船代、船公司等多方进行沟通的工作,所以一定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并且是积极正面的沟通能力。(2)异常危机处理能力或应变能力。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往往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发生,考验个人的应变能力。所以具有较好的应变能力是不可或缺的。(3)持续学习能力。国际国内法规、物流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不断地自我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知识,满足工作的需求。比如,这几年与报关有关法规、海事法、国际航协规定一直在更新,如取消出口收汇核销单、报关员考试等。为了提高通关效率,通关也一直在改革,比如分类通关、无纸化通关。所以,只有持续学习才能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工作要求。

根据调研,几乎所有企业都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大部分企业要求员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一半以上的企业还要求员工有较强的持续学习能力。而在对毕业生的不足提出批评时,60%的企业反映目前的毕业生人际沟通能力有待提高,20%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目前的毕业生学习能力较弱。

3.专业知识方面。调研发现企业对人才专业知识的要求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1)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国际货运代理业是接受进出口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为委托人办理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行业。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人员不仅要熟悉该行业的基本流程和发展动态,还要具备物流营销、国际贸易、货物的运输与代理、报关、报检、物流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尤其是要掌握国际货运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具有缮制国际货运单据、审核货物进出口单据的专业技能。(2)财务管理知识。物流企业是以物流为主体功能,但同时伴有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对财务进行有效合理的经营管理,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节约成本,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首先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能熟练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并处理业务工作。目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也成为物流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本行业人才还应该对物流信息技术及物流信息系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4)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行业人才是承接进出口货物报关、报检、运输等事宜的,所以应该具有较为熟练的英语特别是物流英语的应用能力,能进行英文函电处理、英文单证制作,具有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通过调研发现,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部分企业认为理论与实践有些脱节,个别企业反映学生英语能力有待提高,但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整体评价还可以。

二、广西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策略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报关与国际运代理企业的人才需求、目前毕业生的不足之处。多数被调研企业也对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精神教育,理论和实践应进一步结合,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等。

(一)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企业选拔人才关注的要点,而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加强人文教育除增加及重视商务礼仪、沟通技巧等课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把人文教育贯彻在每一堂课的授课过程之中。其次,通过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校园文化的建设、人文讲座、开展职业心理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职业精神。通过课堂模拟训练、课堂分组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开展第二课堂及素质拓展活动等,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最后,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把人文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全面的人才素质的评估体系。完善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将学生在参加的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活动、演讲比赛、艺术竞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的表现和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以职业教育比较先进的德国为例,他们对人才评价体系中,就有对工作(学习)态度、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二)加强“双师”队伍与教材建设。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而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比较缺乏,因此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特别是教师实践能力的建设是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技能教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材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因此,教材建设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方面,首先,学校应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有计划、分批次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其次,从其他院校直接引进“双师型”教师,也可以重点引进行业、企业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高技能人员等任相关专业的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和实践实训指导任务,最终建设一支与专业设置相适应、数量合理、业务能力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在教材建设方面,应以提高学生兴趣,以企业真实工作为基础,工学结合,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思路进行编写。另外,在编写上不仅要考虑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还要考虑社会和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因此,可以邀请报关货代领域的企业专家和学者共同编写教材。为了使教材更加贴近实际,可以以企业真实案例、真实单证为原型来编写。

(三)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实训教学在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广西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建立报关货代模拟实验室,设计报关、货代、船代等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训室的具体建设上,可以以比较先进的德国为例,虚拟、模拟及仿真是德国实训建设也是德国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采用虚拟、模拟及仿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创造职业氛围,将一些设施、设备虚拟、模拟及仿真到校内实训环境,解决一些项目实训的难题。我们应借鉴德国的这种实训建设经验,加快虚拟模拟及仿真实训室建设,开发虚拟工厂虚拟工作,解决部分企业实训难题。

另外,广西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加强与区内外物流企业的合作,以“校企合作,互利双赢”为导向,建立校外实训的基地。这样,既可以为企业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校外顶岗实训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开展。比如,如果学生愿意,可以利用寒假、暑假等时间比较集中的时候去顶岗,也可以比较灵活的小组为单元在学期中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顶岗,如小组成员共同负责一个工作岗位,轮流顶岗,有课的上课,没课的去企业顶岗。

在本次调研中,80%的被调研企业表示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可见,不是企业不愿意和学校合作,只是还没找到比较好的合作方式。

(四)完善保障机制,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但目前校企合作缺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保障。由于没有制度和法律来制约双方的合作行为,学校一方积极参与,企业一方消极应付,致使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难以为继。因此,完善保障机制,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是目前校企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府应尽快出台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校企合作的法律,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的奖励机制,加大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的保护;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如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制订等,可适当地减免税收,以此来调动企业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以职业教育比较先进的德国为例,德国制定了《职业教育法》《青年劳动保护法》《劳动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多项法律法规,对企业、学校、学生三者的责任和义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的不少省区市也出台了类似的规定,而目前广西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企业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除完善法律法规外,政府还应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来负责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工作,发挥指导、统筹和协调作用,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厦门为例,近年来厦门政府就出资委托厦门智源管理咨询公司举办厦门生源的高校学生暑期实践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1]彭博,廖穗.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5)

[2]范婵娟,孟娜.德国职教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8)

[3]孔繁正.适应企业需求,培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1(7)

[4]秦小辉.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23)

4.我认识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篇四

——报关303李肖肖

初入大学,对报关与国际货运这一专业其实本不是很了解。经过在学校的专业认知讲座,和接下来的一系列专业课程,我初步了解到报关这一行业。很感谢学校能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安排这一次的实训活动,使我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并更全面,更深入,更自主的了到这一行业的专业要求,前景,发展方向等方面。在即将结束这一周的实训活动之际,希望对此做一些认识及总结。

在这次的实训中,我进行了对重庆中外运报关有限公司的走访调查,在管经理的带领下,我也对报关与国际货运这一专业有了新的模块认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就一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关于报关

1.报关的定义

报关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的负责人、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货物进出口手续的过程。通俗来讲就是通过海关审核,申报的手续。

在实训过程中了解到,报关是履行海关进出境手续的必要环节之一。商品在进入国内市场前,会经过一系列门槛,例如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而报关的作用主要是在于便于海关监管、征税、统计。报关作为一种调控,它保护了国内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正在发展的幼稚产业,实则是一种保护政策。

2.报关的对象

报关涉及的对象可分为进出境的运输工具和货物、物品两大类。由于性质不同,其报关程序各异。运输工具如船舶、飞机等通常应由船长、机长签署到达、离境报关单,交验载货清单、空运、海运单等单证向海关申报,作为海关对装卸货物和上下旅客实施监管的依据。而货物和物品则应由其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按照货物的贸易性质或物品的类别,填写报关单,并随附有关的法定单证及商业和运输单证报关。如属于保税货物,应按“保税货物”方式进行申报,海关对应办事项及监管办法与其他贸易方式的货物有所区别。

3.报关的具体流程

委托 → 审核 → 电子录入 → 输入海关 → 海关审核→ 打印单据 → 缴纳相关税 → 现场复核放行 → 结单

在这一环节中,管经理提出报关单的填写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作为一个优秀的报关员,首先应该熟悉商品的分类以及贸易的方式,报关单上共有四十几个空格供报关员填写,如果其中一个空填错,那就意味着您将被退单。这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我敲响了敬重。对于未来的就业保障,扎实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现在的我们,也许会觉得现在所学习的内容十分枯燥,但却对未来的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必须竭尽所能完成好接下来的学业,便成为了我当前的任务。

4.报关员

① 什么是报关员

报关员是指通过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依法取得报关从业资格,并在海关注册登记,代表所属企业(单位)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业务的人员。

② 报关员的具体要求

首先,您面对的是海关和往来的客户,做为桥梁作用的报关员就要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作用了, 这也从侧面来看出对于报关工作,交际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必须精通海关法规、规章及其他贸易管制措施,并具备办理海关手续的技能。熟练的掌握通关技能和各类法规,这将会使您的工作事半功倍。

再次,您在接触到这个行业时就会发现与《海关法》等一系列法规相连。作为一个报关员,您所需要把握的东西太多。所以您必须具备一个胆大心细的特质,以及诚信的态度。

此外,在实训谈话过程中提到报关证,重庆中外运报关有限公司的管经理认为,站在一个报关公司的立场,如果应聘者没有报关证,他将不被列入考虑。所以,由此可见,是否拥有报关证,这对您将来的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 报关员的前景

重庆作为第一个内陆保税区,很有可能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预示着重庆工业产值将在未来几年了迅速增长。国际巨头也将入住重庆,例如,惠普及其配套企业。这便意味着进出口货物会大量增加,同时报关量也会逐渐增多。报关员的就业机会增多,那么,这对报关员的综合素质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报关作为一个不可预知的行业,存在许许多多未知因素。所以,这一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难度,需要您正确的认识。很多东西要靠自己在工作中去学习,积累,和实践,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

二、关于国际货代

在这次实训中,由于时间限制未来的及对货代公司进行走访,所以倍加珍惜学校周四下午举办的讲座。记下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希望对以后的学习工作有意义。以下,是我对国际货代做出的总结

1.国际货代的定义

国际货代,代表货主安排货物的装卸,储存及境内运输,同时从事为客户报关,收取费用等业务,现已扩展到全系统服务。

国际货代的一般工作主要包括:货物的进出口,货物的监装、监卸以及拼箱拆箱和海外的运输等。

2.国际货代的作用

国际货运代理人与国际贸易及运输在这整个过程中扮演着“代理人”、“当事者”、“承运人”的角色。其中,国际货代的作用在于:

① 组织协调作用——影响运输方式的创造、运输组织者和协调者

② 开拓控制作用——需要进行运费的预算,路线的确认及市场的开拓

③ 中间人的作用——发货人和收货人的代理

④ 顾问的作用——您需要对买卖双方提供业务的咨询

⑤ 提供专业化服务——办理结算,集运,检验,收费的专业服务

⑥ 提供特殊服务——例如,小批量集中整理

⑦ 费用及服务具有竞争性——受人际关系因素。

3.国际货代的分类(根据不同对象分类)

① 为发货人服务

② 为通关服务

③ 为承运人服务

④ 为班轮公司服务

⑤ 为航空公司服务

4.国际货代与世界地理的关系

① 利于开展业务

② 利于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降低成本,提高商品价值

③ 利于商品在特定时间内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5.国际货代与商品知识的关系

商品的品质在于商品内在质量和外在形态的统一,是影响其价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加强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且商品的品质条件构成商品说明,是买卖双方交接货物的依据。商品在运输中发生形变,损坏等,应依据合约进行索赔。

具体参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6.国际货运代理员应具备的素质

⑧ 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就业的基础 分析能力——准确的分析出运输路线,交通工具等问题 预测能力——符合货主的要求 表达能力——善于沟通,利于买卖双方的交流合作 团队协作能力——一份订单多为团队合作完成 法律知识——商法、合同法等,需要您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谈判能力——谈判口才,程序,技能的应用 管理和推销能力——对外推销,对内管理协作

7.补充说明国际组织

① 国际商会(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ICC)

世界商业服务的民间经贸组织,具有制定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结算规则等权利。其拥有的实际服务有仲裁,临时进口单证系统,贸易信息网等。

② 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reight Forwarders Associations,FIATA)

非营利性的,国际性的非政府货代行业组织,以维护全球货代人的利益,并促进行业发展。

④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

为了保证安全,定期,经济航运,促进国际合作,统一国际航运制度成立的非政府性组织。

⑤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CHINA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S

ASSOCIATION,CIFA)

为了促进货代健康发展,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货代工业正常经营秩序。

⑥国际铁路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 ways,UIC)

世界非政府性铁路联合组织,制定了铁路活动各个方面的国际标准和规范。例如《国际货物联运协定》。

⑦ 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nternational Road Transport Union,IRU)

在改进安全记录,维护道路运输环境,确保人员和货物流动方面的最高专业水平。

总结

5.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篇五

我们不能说热门专业才是求职者通往成功的阶梯,但以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目前比较热门的专业恰恰可以对很多用人企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很多人对热门专业还是比较认可与心仪的。那么除了热门专业之外,冷门专业的学习者难道就没有就职的希望吗?其实这种想法也并不正确,冷门专业只能说不会受到那些热门企业的.重视,但还是有很多企业因拥有着超前的发展眼光,所以在竞争压力小的情况下,我们依旧可以通过这些冷门专业获得工作。

即便拥有着比较出色的专业证书,但求职者在创作简历时,也会因为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并不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从而导致求职屡次失败,遇到这种情况,求职者唯有更大程度的在简历中将个人能力综合性表达出来,这样才可以优补劣的增进求职成功率。

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个人简历表格,更多内容请访问(/jianli)。

姓 名: yjbys 性 别:    
出生年月: *** 联系电话: ***
学 历:   专 业: 报关与国际货运
工作经验:   民 族:
毕业学校: ***
住 址: ***
电子信箱: /jianli
自我简介:

 

 

有***年的电子厂报检报关内务经验。主要根据海关审批的通关手册操作公司进出口报关及运输方面的相关事务!***年中,本人认真结合企业现状操作操作通关手册,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并为企业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及创造了实在的效益,并赢得老板的认可!
求职意向:

 

目标职位: 单证员·报关员
目标行业: 交通·运输·物流 | 电子·微电子 | 检验·检测·认证 | 贸易·进出口
期望薪资: 面议
期望地区: ***
到岗时间: 1周内
工作经历:

 

20xx ***有限公司 报关员
  职责和业绩:

 

1负责公司新的通关手册到海关备案变更等资料的提供。

2负责公司进出口司机的调配安排(与物流公司合作)。

3负责操作海关审批下来的通关手册的执行(材料进口,成品出口,材料结转,成品结转)。

4材料或成品需要商检的相关资料提供等事务,详细如下:

1) 负责进出口货物的申报、查验、包装、验证、检验、检疫等工作;

2) 陪同检疫人员查货;

3) 接收并核对相关人员提供的报检单据;

4) 配合报检录入员做好系统的录入工作,与相关资料提供人员确认相关的货物信息;

5) 整理报检单及相关报检文件。

职业技能与特长:

6.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六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探究 作者:王洪海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8期

[摘要]本文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现状入手,利用该专业岗位技能明晰的优势,基于工作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改革实验探索。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实训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85-01

实训课程改革是高职高专院校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的核心。本课题组提出基于工作岗位重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基于每一岗位的具体工作过程改革实训课程内容与实施形式。

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直至2004年才被教育部收录《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随着海关总署对报关员资格证书考试报名条件的调整,该专业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既无本科学历教育,又无中职中专学历教育,高职高专独一无二的学历教育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现有实训课程处于起步晚、经验少的困境,甚至有照搬本科院校国际贸易核心课程的现象。再者,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革新,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原有的实训课程难以适应新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存在实训内容重叠化、实训过程理论化、实训考核单一化等现状。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一)调研阶段

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对报关行、货代公司、外贸公司等企业现有工作岗位开展调研,并按照岗位需求量的大小排序,调查侧重报关业务、报检业务等岗位。对牡丹江、鸡西等地企业采取亲身访问、问卷调查等方法,其他地区企业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等方法,并通过网络搜集二手资料。

(二)开发阶段

首先,由课题组成员根据获得的数据资料分析,提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内容、实践方案;然后,邀请牡丹江丰达化工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牡丹江艾贝特商贸有限公司、牡丹江新港报关代理有限公司一线人员组成专家组,对实训课程整体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

见;最后,基于工作岗位群完成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基于每一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每门实训课程开发,力求实现从企业领域行为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

(三)实验阶段

建立以工作岗位为载体,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情境化实训课程实施模式。成立以教师为主,企业人员参与的演示组、监督组和考评组。实训课程的实践对象为我院2010级、2011级、2012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所有情景的构建以企业真实业务流程为蓝本。

(四)评价阶段

首先,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由亲身参与实训的学生进行实训效果评价,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体会交流;然后,由专家组进行实训课程应用性评价,用企业真实标准衡量模拟情景;最后,由课题组成员对实训课程的设置、内容和实践等进行综合自评,并进行修订完善。

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具体内容

(一)基于工作岗位改革实训课程体系

课题组通过市场调研,明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跟单员和外销员工作之后,分析各个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并对能力模块的职业能力进行整合,基于工作岗位群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整体实训课程划分为《报关业务技能实训》《报检业务技能实训》《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技能实训》《外贸单证操作业务技能实训》和《外销业务技能实训》课程,完成课程门类设置,且合理安排实训课程开设顺序,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重构,整合优化实训课程结构,例如,删除原《外贸函电实训》《国际商务谈判实训》课程,将内容整合到《外销业务技能实训》课程。同时,解决了原有实训课程交叉重叠等问题,例如,将商业发票、提单和装箱单等报关单填制所需基本单据的缮制技能剥离给《外贸单证缮制实训》课程,将报关单填制技能的培养留给《报关业务实训》课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各门实训课程

课题组围绕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跟单员和外销员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工作过程,重组整合各门课程实训内容;建立以工作岗位为载体,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的情境化实训课程实施模式。依据工作过程选取教学内容,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境,实现各门实训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全方位改革。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实现每个学习领域用三个以上的学习情境演绎,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且每个学习情境呈现递进关系排列。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现场观摩和情境演绎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到海关、港务、货代等操作现场,身临其境参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对业务流程形成宏观认识;然后,将学生按业务需要分成不同组别,结合学习情境,分别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并完成角色轮

换,进行模拟业务操作训练。在培养学生岗位操作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七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 国外较为典型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式, 是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职业岗位 (群) 的相互对应, 在国际上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习惯做法。埃里森·沃弗1998年在《教育评估杂志》上发表了《作品及评价国家的政策: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及其变革需求》一文, 介绍了国家资格证书和普通资格证书的评估程序和方法。Aitkin和Joho所写的《Nation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A Review NVQ Report》一书, 全面介绍了西方国家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如何衔接的问题。

2. 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的查询, 以“双证融通教学模式”为关键词的模糊查询有205条, 精确查询有186条;以“高职院校双证融通教学模式”为关键词进行的模糊查询有58条, 精确查询有23条;以“高职院校报关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模式”为关键词进行的模糊查询有0条, 精确查询有0条。

可以看出, 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高职院校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2.高职院校双证融通教学模式下课程体系和课程评价标准的建立与设计。

3.高职院校双证融通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的来说, 目前国内“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专业的课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上, 还没有专门针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研究, 因此, 有必要就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 对“双证融通”模式进行一个全新的定义。

二、研究思路

1. 研究目标

通过资料研究和企业走访, 调查高职院校外贸类学生考证通过率现状, 并分析其原因, 对比研究国内现有双证融通教学模式, 设计出一套新的能够贯彻并适应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方案。

2. 研究内容

(1) 走访企业, 进行外贸企业岗位群分析, 对报检、报关等岗位的工作职责、任务及必备知识技能进行调查分析。

(2) 高职院校外贸类学生考证通过率调查及原因分析。

(3) 国内现有“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

(4) 设计出一套能够实施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方案。

(5) 通过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对比实证, 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修正。

(6) 报关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模式方案实施的具体效果分析。

3. 研究步骤

(1) 可以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报关专业为例, 全面分析报关专业原有“双证融通”课程教学模式状况与不足之处。

(2) 对报关专业学生考证通过率进行调查及原因分析, 并调研分析国内其他院校的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现状, 对比研究, 通过走访企业, 达到外贸企业岗位群分析的目的。

(3) 设计一套符合报关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新的教学模式方案, 确定课程教学模块, 研究新的职业标准, 根据教学模块设计教学项目, 形成新的教学方法, 并研究职业资格证书获得途径, 形成一套基于“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适任”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4.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在中国知网和维普网上查阅大量文献的方式, 进一步了解双证融通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国家外贸考证通过率的现状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为报关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比较直接的参考依据。

(2) 问卷调查法:对南京数所高职院校外贸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调研, 了解学生学习现状、考证通过情况及学院课程设置等情况。

(3) 实证分析法: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港航物流系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12级3个班为模板, 选出对比班与实验班, 用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实证分析和效果分析。

三、创新之处

1. 理念创新

引入新的双证融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合理、更全面、更简洁。通过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标准的研究, 全面分析其中的优缺点,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新的双证融通的教学方案。

2. 模式创新

要想提高学生外贸考证通过率, 不仅要依靠学院课堂的教学, 还应该多结合企业实习的模式, 进行校企合作, 把学生培养成真正有用的人才。

四、实践意思和推广价值

1. 实践意思

我国外贸考证的种类比较多, 就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而言, 主要涉及的证书有报关员和报检员两张证书。其中报关员资格考试每年国家整体通过率只有10%左右, 而报检员考试近3年的通过率不到7%, 如何提高报关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就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件, 而要提高考证通过率就必须找出现有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并加以改进, 形成一套适合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学习的“双证融通”教学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 以期在两年内, 将我院报关专业学生的考证通过率提高到30%。

2. 推广价值

通过研究, 旨在形成一套与现有教学体系不同的新的外贸教学模式, 并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能够落实报关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方案, 以期在教改当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改进课程教学手段, 改进课程考核模式, 做到学生考试一人一卷, 不重复;同时不断优化专业教学模式, 提高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能力, 培养满足外贸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并能以此研究为基点, 对学院各专业的其他课程, 对兄弟院校相关系部和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进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现状, 并从报关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 探讨“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变革, 以期对报关专业未来的教学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双证融通”教学模式,高职报关专业,国际货运

参考文献

[1]任爱珍.“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评价体系构建[J].高教研究, 2010 (01) .

[2]刘安枕, 权养利.“双证融通”的高职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3) .

[3]高政平.“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08.5.

[4]杨锦松.“双证融通, 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0 (33) .

[5]巴世光.“双证融通”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J].教育与职业, 2007 (11) .

8.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八

关键词:威海地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

一、行业背景和专业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我国进口贸易额居世界第三位,出口贸易额跃居世界第二位,吸引外资连续十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2009年我国货物出口额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些都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市场以现代化通讯及信息技术、物流服务和金融市场为纽带,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报关与国际货运业作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渐从小到大,从改革开放之前的独家企业到目前的68000多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其发展呈现大幅上升势头。

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覆盖了国际贸易、国际运输、现代信息技术、国际商务、法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知识水平、经验积累等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培养适应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一线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较高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等应用性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已然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之一。

二、威海地区人才需求情况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临海,与朝鲜半岛海上距离最近,开通了国内第一条到韩国的客运航线,后又相继开通了到日本及港澳地区的航线。该区位优势非常有利于威海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广泛的贸易关系,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报关与国际货运业作为服务经济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的经贸合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适合的就业岗位很多,毕业后可从事报关行、外贸企业、进出口公司、海关、货运公司、物流企业、大型企业、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等从事报关、货物运输、货源组织、对外销售、仓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011年3月至6月,我们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先后做了四轮市场调研,调研目的:适应社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本专业建设方案和教学改革内容,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调研对象:以用人单位和中小企业为主(威海科日贸易有限公司、威海纺织集团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艺达有限公司、威高集团、威海金丰货代公司、威广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威海新海丰物流有限公司等毕业生安置率较高的40多家企业),其次为本专业的03、04、05、06级毕业生;调研方法:对企业的调查主要通过采用实地面谈、电话访问、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毕业生采用座谈会以及调查问卷方式;调查方案设计:调研分以下4个方面:

(1)现有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2)企业对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及人才需求情况;

(3)毕业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信息反馈;

(4)学生就业岗位群所需能力。

调研结果显示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具有稳定的社会需求。结合对威海及周边地区的调查,未来五年内,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至少在1000人以上。

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通过分析社会需求,进行企业调研,与校企合作单位威海科日贸易公司、威海新海丰物流公司、文登艺达集团等外贸类企业共同开发,基于职业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专家深入分析专业面向的岗位,遴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学习任务、开发课程标准,重视操作、强化技能,形成工作过程导向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

1、基于职业分析构建课程体系

基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国际货运代理资格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将单证员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融合,将报关员与《报关理论与实务》课程融合,将报检员与《商检理论与实务》课程融合,将国际货运代理资格与《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课程融合,即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以报关与国际货运涉及到的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以报关与国际货运岗位职业环境和真实业务为载体,融合行业职业标准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我们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分为3个平台,分别是:职业基础能力培养平台、职业能力培养平台、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平台。分别找出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与能力体系如下。

(1)职业基础能力培养平台

职业基础能力培养课程: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经济数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INTERNET应用。

(2)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职业核心能力学训课程:报关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集装箱及多式联运、外贸函电、剑桥商务英语、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市场、营销与调查。

(3)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平台

职业发展能力学训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商务礼仪与谈判、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业知识讲座、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大赛、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2、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重构了课程内容,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的课程内容,突出工作过程特征,在学习领域课程描述中强调了工作对象、工具与材料、劳动组织、工作方法和要求这些工作过程要素。

以《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我们基于工作过程,重构了课程内容。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从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综合素质。

3、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

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和与实施的讲座,并安排部分教师到新加坡学习、参加教指委师资培训等。为保证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性,由专任教师和来自外贸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制定课程标准,兼职教师侧重于学习情境设计及工作过程表达,专任教师侧重于内容组织及理论内容表达。并就学习领域课程描述、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单元实施方案编写、六步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进行多次专题研讨;组成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小组先行攻坚,并编写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板等。□

9.报关与国际货运资格考试辅导 篇九

文章来源:深圳继续教育网(http://)

(节选)

二、课程介绍

培训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货运管理及报关必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从事工作:国际货运管理与报关实务技能。

就业方向:国际贸易、国际货运和货运代理、报关与管理部门。

三、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货物学、国际货运、国际贸易与实务、外贸仓储管理、外贸运输保险、计算机信息处理、海关法、商法、关税理论与实务、报关原理与实务、外贸货运与仓储实习、单证流转操作、计算机信息处理实训、报关实习。

资格级别:助理报关与国际货运、报关与国际货运、高级报关与国际货运。

四、毕业待遇

经职业技能鉴定、认证考试合格者,颁发加盖全国职业资格认证中心(JYPC)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钢印的《注册职业资格证书》。

五、教学详情

1.教学形式:请咨询。

2.学时:请咨询。

3.开课日期:常年招生,循环开课。

4.上课时间:请咨询。

5.上课地点:福田岗厦。(具体地址请咨询)

10.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十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而现代国际商务活动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仅对相关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掌握和融会贯通,而且在完成学业后也难以很快适应快节奏、多变化的实际工作需要。如何改革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如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了解、接触实际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本着“先进、务实、高效”的原则,笔者对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建设,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职高专的教学科研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下所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科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普遍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模式。实际上,由于这种定位不够明确,导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重理论、轻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技能方面的培养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工作后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2)重样本、轻操作。学生对单证的认识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单证样本,而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不知从何下手。(3)重典型、轻变化。外贸单证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在不同贸易条件下所用的单证种类不尽相同,并且不同的外贸公司在某些单证的缮制格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单证之间存在差异等方面的引导,将会影响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二)学生英语水平低,获取外界信息能力较差。

英语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所以,在掌握相应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更应该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这样才可以自主地阅读各种国外资料,以便及时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和各个贸易国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特定的工作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极高,学生在工作中既要熟练地用英语与客户进行沟通与谈判,又要准确及时地用英文来缮制进出口合同并处理各种单证和信函,因此,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英语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训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实践经验不足,专业对口岗位就业难度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很多企业需要那些业务能力强、工作上手快的毕业生。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实训主要局限于校内实训,以纸质资料和实训软件为主对相关贸易环节进行了解及操作。但是,单一的校内实训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整个流程,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熟悉并正确操作每个环节,这主要源于实训课时不足、相关实训设备老化及实训资料、软件更新及升级方面的滞后,因此,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现行的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了解,而实际上,对国际贸易业务的众多环节的学习是需要较长的实训周期的。因此,相当数量的考试成绩优秀的毕业生由于操作能力欠缺而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四)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目前,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够满足新时代对外经贸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从校门到校门的高校毕业生,或由其他专业教师改行而来,缺乏实际的国际贸易从业经验,在授课方面倾向于纸上谈兵,这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瓶颈。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很难将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这种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是“理论扎实,技能低下”,即使走向了对口的工作岗位,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

(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加强实训环节训练,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在设计新的课程体系时,应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一是按大类实施模块教学,在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二是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及校外各实训基地,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把各阶段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三是各门课程之间学科内容有机衔接,设置综合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反映出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内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二)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会需要更多的既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专业人才。随着阿里巴巴等国际贸易平台影响力的扩大,大宗的国际贸易可以借助于该平台达成,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英文商务谈判和英文书信的撰写能力,因此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引进和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而有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

(三)努力推行多证书制度,扩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由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构成的多证书制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之一。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国际贸易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基于国际贸易岗位职业能力的“岗证结合”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实用英语A级证书,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并积极考取由中国国际贸易协会组织的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以促进学生就业的国际化。

(四)以“双师型”为目标,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高专院校可以有计划地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双师型”为目标,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在注意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丰富专业教师的实际从业经验。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应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院、系部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双师素质型教师等考核办法,尽快建成一支综合素质高,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1.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十一

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直至2004年才被教育部收录《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 随着海关总署对报关员资格证书考试报名条件的调整, 该专业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既无本科学历教育, 又无中职中专学历教育, 高职高专独一无二的学历教育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现有实训课程处于起步晚、经验少的困境, 甚至有照搬本科院校国际贸易核心课程的现象。再者,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革新,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原有的实训课程难以适应新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存在实训内容重叠化、实训过程理论化、实训考核单一化等现状。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一) 调研阶段

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对报关行、货代公司、外贸公司等企业现有工作岗位开展调研, 并按照岗位需求量的大小排序, 调查侧重报关业务、报检业务等岗位。对牡丹江、鸡西等地企业采取亲身访问、问卷调查等方法, 其他地区企业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等方法, 并通过网络搜集二手资料。

(二) 开发阶段

首先, 由课题组成员根据获得的数据资料分析, 提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内容、实践方案;然后, 邀请牡丹江丰达化工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牡丹江艾贝特商贸有限公司、牡丹江新港报关代理有限公司一线人员组成专家组, 对实训课程整体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最后, 基于工作岗位群完成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每一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每门实训课程开发, 力求实现从企业领域行为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

(三) 实验阶段

建立以工作岗位为载体, 以业务流程为主线, 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情境化实训课程实施模式。成立以教师为主, 企业人员参与的演示组、监督组和考评组。实训课程的实践对象为我院2010级、2011级、2012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 所有情景的构建以企业真实业务流程为蓝本。

(四) 评价阶段

首先, 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由亲身参与实训的学生进行实训效果评价, 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体会交流;然后, 由专家组进行实训课程应用性评价, 用企业真实标准衡量模拟情景;最后, 由课题组成员对实训课程的设置、内容和实践等进行综合自评, 并进行修订完善。

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具体内容

(一) 基于工作岗位改革实训课程体系

课题组通过市场调研, 明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跟单员和外销员工作之后, 分析各个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并对能力模块的职业能力进行整合, 基于工作岗位群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整体实训课程划分为《报关业务技能实训》《报检业务技能实训》《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技能实训》《外贸单证操作业务技能实训》和《外销业务技能实训》课程, 完成课程门类设置, 且合理安排实训课程开设顺序, 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重构, 整合优化实训课程结构, 例如, 删除原《外贸函电实训》《国际商务谈判实训》课程, 将内容整合到《外销业务技能实训》课程。同时, 解决了原有实训课程交叉重叠等问题, 例如, 将商业发票、提单和装箱单等报关单填制所需基本单据的缮制技能剥离给《外贸单证缮制实训》课程, 将报关单填制技能的培养留给《报关业务实训》课程。

(二)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各门实训课程

课题组围绕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跟单员和外销员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工作过程, 重组整合各门课程实训内容;建立以工作岗位为载体, 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的情境化实训课程实施模式。依据工作过程选取教学内容,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境, 实现各门实训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全方位改革。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实现每个学习领域用三个以上的学习情境演绎, 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且每个学习情境呈现递进关系排列。在教学方法上, 采取现场观摩和情境演绎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到海关、港务、货代等操作现场, 身临其境参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对业务流程形成宏观认识;然后, 将学生按业务需要分成不同组别, 结合学习情境, 分别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 并完成角色轮换, 进行模拟业务操作训练。在培养学生岗位操作技能的同时, 也注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2.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十二

一、“术科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术”通常是指技术、手段、方法等实践应用形态, 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术科”原指军事训练或体育训练中的技术性科目, 现多指体育、音乐与美术这三个科目, 与“学科”相对;“术科课程”包括课程体系中的技能、技术、操作类课程, 主要培养人才的应用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通常是指认识、发现自然和社会中各种规律、原理、法则等的基础理论研究, 解决“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问题;“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 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内知识子系统的集合概念;“学科课程”主张的是分科设置课程, 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的传递为主, 所授知识从相应科学领域中分别选取。

“学科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论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 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 促进其理性思维发展, 同时, 这些理论知识也是技能培养的基础。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学生应该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

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学科课程”与“术科课程”相结合, “学科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 “术科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建设必须以“术科”为导向, 建立术科课程体系。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概况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目前, 在本科院校和中职中专都没有开设, 是高职高专特有的专业。

(一)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作为服务于国际贸易的国际货代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80%以上的对外贸易货物运输、中转业务都是通过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完成的, 因此, 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量较大,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除熟练掌握报关、货代、报检、单证等专业技能外, 还要求较高的外语水平, 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 善于沟通协调等。

(二)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主要就业岗位

根据对行业企业的调研以及2014年至2016年麦可思出具的南京某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显示,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主要职业范围涉及国际货运企业和国际物流企业, 主要就业岗位包括: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等。

(三)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规格

通过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主要就业岗位分析, 得出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在基本素质方面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爱岗敬业、尊重他人,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持续学习能力;能够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具备本行业所必需的英文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一定的人际沟通、业务谈判能力。在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独立开展报关和报检业务的能力;具备国际货物运输业务操作、过程管理、经济分析、市场分析等能力;具备国际货物运输单证制作的能力;具备各种国际运输方式的商务处理能力。在知识方面应熟悉海关工作流程;掌握不同贸易方式下海关业务的办理流程和相关单证的制作要求;熟悉进出境货物检验检疫程序;掌握进出境货物报检的单据要求和相关单证的制作要求;熟悉进出口货运程序;掌握进出口货运业务流程及相关单证的制作要求。一般要求取得报关、报检、国际货运、外贸单证等相关专业证书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

(四)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多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岗位能力课程、专业拓展课程4个模块组成, 举例见下图:

传统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课程之间既存在内容重叠的现象, 又有知识点的缺漏;各课程的定位把握不明确, 有些课程的设置不科学, 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利;重“学科”课程, 轻“术科”课程, 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左, 不具有高职特色。

三、基于“术科”导向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主要就业岗位、人才技能要求的分析, 明确了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规格。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的人才培养目标, 必须加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术型人才”的培养, 构建基于“术科”导向的课程体系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 课程设置的依据

以“术科”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必须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得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货代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 通过分析就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知识要求、职业素质, 确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见表1) 。

(二) 课程体系设计

在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紧紧围绕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以“术科”为导向, 兼顾“术科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和谐发展, 设计术科课程体系与学科课程体系, 见表2。

四、基于“术科”导向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议

为保证基于“术科”导向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 提出以下建议:

(一) 贯彻创新性的课程建设原则

基于“术科”导向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组合, 创新性应该成为改革的基本原则。以新的“术科”课程或者创新的课程内容为基础,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手段、方法, 配合校本教材的开发, 并改革课程考核标准、方式、方法, 才能使课程体系改革落到实处, 从而更好地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服务。

(二)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体系构建的主线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岗位能力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作为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必然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学科”课程的设置要以适应职业能力形成所需的理论知识为依据, 并以够用为度;“术科”课程的设置要以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依据, 是课程体系设计的主线。

(三) 校企合作是必须突破的难点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保障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就业岗位调研、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衔接等都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但是, 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使工学结合难以顺利开展。要突破这一瓶颈, 必须找准合作的切入点, 搭建有效平台, 除传统的合作育人、订单培养、专家咨询等手段, 还可以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构建, 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移植到学校, 既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场所不足的问题, 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衔接, 还可以为企业带来利益, 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陈琳, 王运武, 徐华平.基于网络的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网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0 (12) .

13.报关与国际货运毕业论文题目 篇十三

一、论文说明

【论文金老师特别提醒】以下题目均为示例题目,供大家写作参考使用。因为已经在互联网公开,为了避免重复和抄袭,写作时最好能稍加改动,比如换个写作方向或者换个研究对象,都是可行的。论文中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与我一起交流探讨(见尾部)。

二、论文参考题目

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收支配比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国际货运代理法律地位初探 国际货运代理法律地位初探

新疆润东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成功挂牌

《报关实务》课程高职教学方案设计研究——以进出口税费计算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将于6月1日施行 国际货运代理管理问题

高职报关专业单证技能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构建 国际货运代理民事赔偿责任初探

高职课程教学方法浅析——《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与实训》课程 浅谈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金融危机对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国际货运代理开展TPL服务原则的建立 浅论高职《报关实训》课程改革的困境及对策 高职高专院校报关专业建设探讨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员工能力分析 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学生就业趋势

曙色中走来的全国报关协会──访全国报关协会筹备组负责人 货代岗位证书考试与《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设计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新型高职报关专业课程体系 仿真教学模式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改革初探

基于工作过程的商科实训课程建设研究——以报关实训课程为例 高职高专院校报关实训课程建设的思考 国际货运代理的责任保险 报关企业审批注册新规定

高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报关实务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效果分析 全美报关运输协会 谈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海关报关实务与商检课程为例 12360热线

第三方物流下的国际货运代理人 国际货运代理人的双重身份 连云港亿能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连云港亿能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连云港亿能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连云港亿能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连云港亿能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连云港亿能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连云港亿能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连云港亿能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连云港亿能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上海安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连云港亿能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12360热线

报关员岗位技能培养与《报关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毕业综合实践”探讨《报关业务技能》课程教学设计 12360热线

新疆丝绸之路西行国际货运班列的组织与实施 12360热线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知识讲座(4)12360热线

以人为本 以心交心 以情换情——对开展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 中国国际货代管理刍议

白云机场:出口货物首推“分单报关”模式 新疆中铁路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高职院校《货运代理与报关》课程教学设计 中国外运陆桥运输有限公司 鹰击长空——天津大田 新丝绸之路

热烈祝贺江苏报关协会成立 关于《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的探讨

征程,从陆洋开始——山东省潍坊陆洋运输有限公司扫描 交通、物流类 中国百优报关企业

报关实务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L/C指定货运代理的弊端与处理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为例

新形势下《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热烈祝贺福建省厦门报关协会成立

外贸转型下高职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设置研究——外贸转型下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关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思考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报关协会:娘家,还是婆家? 上海规范进出口报关市场

1995全国外经贸行业运输、仓储岗位资格统考试题与答案评述 关于高职院校报关员职业资格考试培训问题的探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报关专业单证技能分析 报关老总谈报关 浦东新区报关中心葛基中主任专访 报关注意事项

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报关企业审批注册问题的通知 海关总署、国家工商局就报关企业审批注册问题联合发出通知 浅谈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浅析 国际货运代理人法律地位之认定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必要性问卷调查分析——以国际货运代理专业为例

鸿运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内蒙古卓兴国际货运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对策研究 《全国国际货运代理岗位资格证书》

合作共赢 校外实训基地与高职技能大赛关系的思考——以我校报关专业校外实训基地z报关企业为例

“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行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高职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和实践——以报关实务课程标准的制定为例 高职报关专业课程建设的滞后现状与革新思路 基于岗位需求的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海关实务》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 海关总署支持企业自营进出口 开拓、奋进的大连中货 港口国际货代市场浅析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评估 外资控股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现状与发展

穿针引线 通达四海——汕头通达船务代理公司十年外贸服务 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货运代理》实训教学设计 浅谈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向 控制风险 扬帆国际——小议国际货运代理的风险防范

2003年全国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考试国际货代基础知识试题评析(一)宁波国际货运代理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的高职院校国际货运代理实训课程设计——以宁波某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为例

探讨国际货运代理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义乌物流业宜走差异化之路

国际空运物流货运代理发展的未来:第四方物流 全球国际货运新航程

《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复习题(海关部分)国际货运代理人充当第三方物流经营人之定位与案例分析 浅谈国际货运代理向第三方物流转型 浅析国际货运代理的转型

连云港国际货运代理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海程邦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三月份船期表 强化法律保障作用 促进国际货运代理业健康发展 乌鲁木齐海关 分类通关让货物出口提速 义乌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特殊“外贸”服务探究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知识讲座(1)进一步规范国际货运代理市场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讲座(十)国际货运代理业务讲座(十七)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货代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讲座(一)提升我国货运代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大顺企业 稳中求进——访厦门大顺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柯辉从 国际货运一级代理,发展速递业务新途径 供应链信息资源整合推动货运代理产业升级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知识讲座(2)国际货运代理业务讲座(十一)国际货运代理业务讲座(十八)高等职业教育《商品归类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亚洲物流信息化国际峰会在上海举办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讲座(二)国际货运代理业务讲座(八)永远的承诺——重庆太平洋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

上一篇:一建市政考试感悟下一篇:英语四级翻译句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