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总结(精选17篇)
1.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总结 篇一
护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了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护理专业近年来按照学校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也要跟上时代的变化与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开展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基础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广泛吸收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得力帮手。
开展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为此护理专业根据学校总体部署,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文件。然后,围绕“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护理人才”和“怎样培养面向21世纪的护理人才”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护理专业全体教师一致认为:改革应立足于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应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这一目标。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主动灵活的学习型人才
护理专业全体教师在充分认识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主动、积极思索了本学科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习实验教学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改革,从构建能够适应培养目标变化并充分体现护理特色的新的课程体系入手,以教研室为单位,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体,人人参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
基础护理教研室在总结了20余年护理专业教育改革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以“精简基础、突出护理、人文并重、选必修结合”作为优化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在坚持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以及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在专业基础、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病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双语教学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护理专业课,加大典型病案教学、现场教学的课时比例,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此外,在课程总体安排方面,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规范实验教学和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活动的管理,并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教学实习和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考核。
在教学中,护理专业的教师们大胆地综合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从而基本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1.演示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本专业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其所讲授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带有普遍性的知识,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是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最根本的条件。同时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并直接影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其授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授课后学生要会操作,形成稳定的技能,并要逐步过渡到病人身上为病人服务,体现出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人文性。因此我们的基护教师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采用演示教学法现场演示操作,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使学生首先看到了最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学生操作练习有了方向与标准。
2.以问题为中心的病案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变革的中心思想在于教师要启发性地教,学生要探索性地学。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过程正是符合了这一中心思想。PBL教学法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小组总结5个阶段,是一种以提出问题为教学切入点,然后展开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引申出相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自始至终使学生注意于教学过程,不断的去思考,去表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学生能够主动的在课外、课前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护理专业的教师们特别是临床护理教研室的教师们积极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病案式教学法。她们围绕各知识点,深入临床一线寻找与设计病例或医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去看书,查资料,上课时让学生分析讨论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学与讨论中牢固地掌握了各学科的知识。如此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也走进了我们的教室。我们护理专业的老师们与时俱进,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护理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她们广泛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影视音像技术引入护理教学中,购置、自制了一批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大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我们的教学不再是一块黑板几支粉笔的被动时代了。通过多媒体,我们的教学图文并荗,声乐并存,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综合实训法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并能够终身学习的人。护理教育的目的同样如此,以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为目的。护理学是实践性的学科,因此,我们积极采用综合实训法,在新建成的以“先进性、多功能、开放式”为目标的护理技能教学中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开放型的多种技能的综合训练。在更新和补充的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性的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设备上,学生们兴趣昂然地借助仿真护理模型进行实体模仿、重复练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弥补了临床示教病例不足的问题。
5.“角色置换教学法”
我们的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为了使学生尽早地进入角色,理解患者的痛苦,我们采用了“角色置换教学法”,让学生之间互为“病人”和“护士”,两人为一对互相做技能练习。
6.技能操作竞赛教学法
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因此我们采用技能操作竞赛教学法,开展多项护理技能操作竞赛,使她们的学习训练得到了及时的肯定,极大地鼓励与培养了她们的学习兴趣。
7.临床见习教学法
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我们采用的临床见习教学法贯穿在各门护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中。在课程的安排上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将学校教学与基地教学、社区教学相结合,增加了课间见习,使学生们及早地领悟了临床一线的工作实况,大大增添了学习兴趣。
8.模拟教学法
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健康评估多媒体实验室的仿真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设施(仿真心肺听诊模拟人、仿真腹部触诊模拟人等)实施模拟教学法,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全面系统规范掌握体格检查方法及真实体会异常改变出现的体征。
三、主动改革教学手段。
在改革教学手段方面,护理专业积极鼓励广大教师采用现代教学技术,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积极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师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目前我们在改革教学手段方面取得的成绩有:
1.90%以上的教师能够制作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2.购置了护理学操作技术、护理学形体训练等10多套教学光碟,并已应用于教学。
3.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在健康评估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制作了大量的课件,运用于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观摩,保证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们护理专业的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将最新的和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护理学的教学之中,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
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总结 篇二
一、我校分级教学历史沿革
我校探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历史沿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步尝试阶段:从2000年到2007年, 最初的做法是将同一个系的全部学生根据高考英语成绩或入学英语分级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大排序, 依次编入1-9个英语教学班。其中, 1班和2班成绩最好, 我们看作是A级, 3-7班为B级, 8-9班为C级。各班依据教学大纲, 统一教材, 统一进度, 统一考试, 但在教学要求和教学设计上有所不同。这样分级的优势在于各教学班学生英语水平整齐划一, 教师可以按照这个教学班的整体水平, 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 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弊端在于C级 (8-9班) 由于整体英语基础较差, 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自知通过考试无望, 索性破罐破摔, 表现为旷课率较高, 即便来上课, 也心不在焉, 敷衍应付, 学生英语学习动力匮乏, 教师回天乏术, 望生兴叹, 因此C级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第二阶段的英语分级教学为调整阶段:从2008开始历时2年。学生依据高考英语成绩, 被分到英语分级教学A班或B班中, A级 (各学院英语1、2班) 配备来自美国英国的外籍教师教授口语、听力和写作, 充分发挥外教优势, 为A级班学生提供一个演练外语的真实环境。中国教师教授精读和泛读, 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B级 (除A班外的其他英语班) 的英语教学要求达到《课程要求》的一般要求, 注重打牢基础, 多讲多练。在分级教学的管理上, 实行“等级异动机制”, 即各班学生依据考试成绩每学期“滚动”一次, 成绩显著提高的学生“升班”, 跟班困难的学生“降班”。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制度使“后进生”有盼头, 好生有压力, 在施加压力又给予动力的同时,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有利于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前两个阶段分级教学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 2010年分级教学方案再次进行调整, 依据学生入学分级考试成绩, 分别安排到A、B、C三个级别的英语教学班中。三个级别的教材不同, 教师配备不同, 教学要求不同, 学习目标不同, 考核方式也不同。A级学生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一年即可按规定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B级班学生一年半后参加四级考试, C级班学生按照一般要求的正常教学计划2年后参加四级考试。A、B级的教学目标是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 更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 对课本和练习有所取舍,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外阅读;对C级学生的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将重点放在打好英语语言基础上, 词汇、语法、听力、阅读是教学重点, 对练习则注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巩固, 扩大词汇量, 掌握语法结构是课外学习的重点。
二、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的解读
分级教学第三阶段实施至2014年, 考虑到我校生源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变化,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务处联合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决定对2011年试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 制定出台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 (2014年) , 从分级教学的层级划分、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管理, 并从2014级新生开始施行。
分级教学方案最主要的改革动因使我校生源质量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2013级一本招生专业过半, 2014级继续增加一本招生的专业数量。统计结果显示, 近几年分级教学A、B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均在90%以上。由此可见, A级学生与B级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总体而言相差无几, 因此新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不再设置三个教学级别, 而是删繁就简合并原来的AB级为快班, 其他班级为普通班。在快班 (A级) 和普通班 (B级) 两个教学层级中, A级对应教育部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较高要求”, B级对应教育部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为使分级依据更加全面严谨, 学生入学第一周进行新生英语水平分级测试, 根据测试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 (各占一半的比例) , 被划分到较低级别 (B级) 或较高级别 (A级) 进行分级分班教学。
在《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管理方面, 新《管理办法》也努力做到合理有效, 继续实行“等级异动机制”,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申请调整所在英语教学班级别。英语分级教学班确定名单后, A级班学生第一学期前两周为试听期, 如果学生认为自己难以适应A级英语教学进度和难度, 可申请调整到较低级别 (B级) 的班级。A级班学生并不是进了“保险箱“可以一劳永逸, 第一学期《大学英语》1课程考核成绩不及格者, 第二学期必须降级至B级英语教学班修读《大学英语》2课程。未获得学分的《大学英语》1课程应随后续年级重修B级的《大学英语》1。
B级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奋起直追, 也有机会参加跳级考试, 成绩优异者第二学期转入A级英语教学班学习。参加跳级考试的前提条件是第一学期《大学英语》1课程考核成绩达到85分 (含) 以上。这样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动态调整规定有利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管理办法》还规定, 所有学生应随班级参加所在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课程考核及格的学生获得所在级别的课程学分并进入下一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课程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可参加一次补考, 经补考及格同样获得学分, 并进入下一级别的学习;补考仍不及格则按照学校相关规定重修该级别课程。
分级教学框架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由低至高仍设置四门课程: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3和大学英语4, 每门课程4学分。按培养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应修读16学分大学英语课程。B级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完成《大学英语》 (1-4) 课程的学习后力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统考。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A级学生应在第一学年完成《大学英语》 (1-2) 课程较高级别的学习, 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照顾这类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以满足今后出国深造或专业发展的需求, 第二学年开设《大学英语》 (3-4) , 课程内容为大学英语后续拓展系列课程。此系列包含语言技能提高课程模块 (实用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实用英语语音、英语六级、英语演讲、日语、德语等) 、文化素养课程模块 (从美剧看美国文化、英美概况、美国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英语词汇与文化等) EAP课程模块 (学术英语写作、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听说等) 和ESP课程模块 (计算机英语、外贸英语、法律英语、机电英语等) 。
本轮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将2014级24个A班作为试点班。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便适应第二年的后续拓展课程学习, 我们要求学生借助教材配套网络平台完成教材大部分内容的自学和单元测试, 教师课堂教学仅讲授课文重点、难点;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预习、自学、复习的效果;在学生语言输入的基础上组织语言输出教学活动 (如口语、写作、翻译等的练习) 。从目前情况来看, 任课教师普遍反映本届A班学生素质较高, 上进心强, 有适度压力, 能够配合教师和课程要求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三、下一步改革工作重点
自高校扩招以来, 高等教育迎来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但与此同时, 来自教学质量各不相同的地区的学生, 各自基础和接受能力悬殊, 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的英语水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以同一专业自然班为授课单位的做法显然会严重影响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我校探索分级教学十几年来, 基本上解决了英语水平参差不平的教学班中“优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了”的突出问题。分级教学的积极作用在于为“因材施教”创造了条件, 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又不放弃起点低的学生, 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的施行, 明确了各项相关规定, 为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研究并试点将分级教学与新型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普通英语、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多种选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BD/OL]. (2014-04-22) .http://jxgl.bistu.edu.cn/User Files/File/139815226284092257.pdf.
3.《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总结 篇三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教学改革
一、课程的设计思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完成市场营销方案制定的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市场营销方案制定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以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教学场所,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课程开发和学习领域项目设计基于市场营销人才成长的规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能力合一的教、学、做一体化为基本教学方法,形成以下特色:以营销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项目;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设计教学任务;以解决某一问题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以营销师考评和知识融合为途径推进考证制度。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内容设计过程如下:首先根据市场营销的工作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从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且确定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然后根据能力要求制作教学目标,再根据完成学习目标的需要确定学习情境,安排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最后按照完成学习任务的要求安排学习内容。我们将整个学习领域分成以下6个情境:认知营销、市场分析、市场选择、营销策划、营销管理、商务实战;然后按照6个学习情境构建16项学习任务:其中,认知营销情境包括营销内涵、营销理念两项任务;市场分析情境包括营销环境分析、购买行为分析、竞争者分析、市场调研四项任务;市场选择情境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三项任务;营销策划情境包括产品策略制定、价格策略制定、分销策略制定、促销策略制定四项任务;营销管理情境包括营销计划制定、营销组织与控制两项任务;商务实战情境包括寻找与拜访客户、客户管理两项任务。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教学组织总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既有传统的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又有课堂演讲、情境模拟、校外市场调研、营销方案策划等新形式。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下:(1)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着重强调把握了以下环节:课前案例准备,课题案例分析,组织案例研讨,课外案例作业;针对不同教学任务设置相应的案例,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单项能力的训练,通过大量案例,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情景模拟教学。其具体做法是:先带领学生进行营销见习或观看营销录象,然后言简意骇,分配模拟角色,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假戏真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课堂演讲。鼓励学生走向讲台,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足够的实践空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4)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力争做到内容简洁、生动、直观,重点突出,难点明确。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条理清楚,信息量大,学生练习机会多,互动效果好。同时可以省去大量的板书,而且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可以一目了然。 (5)校外实践。为适应社会需求和形成课程特色,我们在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
为了将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到位,我们设计了许多实训项目来加强课程的学习,现总结如下:(1)实训一:小组自我推销目的要求:将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根据内容要求,每组同学精心写一份自我推销介绍词(包括组名、团队口号、成员特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2)实训二:个人SWOT分析。目的要求:通过SWOT 分析检查学生个人技能、能力、职业、喜好和职业机会等内容。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个人优点和弱点在哪里,并且评估出自己所感兴趣的不同职业道路的机会和威胁所在。(3)实训三:设计市场调查问卷。目的要求:根据老师所给背景材料,每组设计一份调查问卷。(4)实训四:拟写市场调研方案、撰写调研报告。目的要求:根据给定的背景材料,运用调研方法和理论,制定调研方案,根据调研情况最终写成调研报告,制作PPT,进行分组汇报。(5)实训五:STP策划实训。目的要求:初步培养目标市场营销策划的意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6)实训六:分销渠道实训。目的要求:分组选择某种产品进行分析销售渠道模式及优缺点。(7)实训七:产品推广实训。目的要求:为企业一个新产品设计推广方案,培养学生创意灵感与营销理念。(8)实训八:营销沟通情景模拟。目的要求:根据给定的材料,对客户推销产品,动员中间商代销产品。锻炼学生的口才与沟通能力。
实践证明,《市场营销实务》课程通过实行以上教学模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一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师生评价都很好,该教学模式的构建将在促进我校课程改革和内涵建设,促进高职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保障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4.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总结 篇四
5.对软件技术相关课程实施改革,及时将教研教改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校内教师出版了《软件工程基础》、《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与uml》等教材,与企业合作编写和出版了富有高职特色的教材《软件项目综合实训(.net篇)》,xx年出版的《软件工程基础》荣获xx年首届四川省高职高专精品教材建设奖。
6.已建有能满足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校内软件实训基地。探索和建立了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工与学运行机制,缩短了校内资源设备与真实生产环境的距离,实现了教室与工厂的有机融合,现有软件工厂模拟实验室1个、软件实训室1个及多媒体实验室1个等多个实验室。
7.建立健全教学基本文件和各种规章,实行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8.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立了该课程教学网站。教学网站为学生获取资料、模拟练习、提交作业、开展讨论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享教学资源提供了方便的途径,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制作、更新、完善了《系统设计与分析(uml)》课程的电子教案,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网上教学。建立了试题库,实现了教考分离。加大了课程信息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9.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国家信息产业部计算机相关认证培训及考试方式采用与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工程系定向课程教学相结合方式进行,即在定向课程日常教学中融入相关认证要求知识点,使学生在正常学习课程之余,也同时达到相关认证培训要求;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来获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总结三
摘 要: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严重制约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结合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探讨推进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策略。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育评价;创新
1 高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在校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目前高校课堂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许多高校课堂教学方法仍然“照本宜科”,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教学改革,但是一门课满堂灌、堂堂灌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听课、记笔记,课堂气氛大多比较沉闷。当前,许多高校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掌控课堂的主动权,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信息的传递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乏双向的交流。
尽管人们可以总结出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要想真正掌握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就必须深入相应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去诠释、感悟和体验。不少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以及晋级、奖励等,主要以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关键性依据,而忽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年轻教师功底浅,部分老教师无法专心研究教学方法。理工科教师,大多毕业于理工科大学,对教育学和教学方法不够熟悉。特别是一些新任课的年轻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短时间内也难以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有所突破;而部分有经验的老教师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不足,社会活动较多,科研任务繁重;还有一些教师校内外兼职或兼课偏多,无心或不愿在教法改革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通过教学工作而实现的,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其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工作成败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传统的高校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确保教学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教师都应该重视研究与改进教学方法。
2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需要学校管理、教师投入、学生参与三个层面的系统配合。能否充分发挥三者在改革过程中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成败。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改革课堂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2.1 学校应加大教学方法研究、交流和推广应用力度
高校是科学技术重要的发祥地,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先进的教学手段演示和传播。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育技术手段。学校应明确教学方法改革的理念和方向,要从培养人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更新改造,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的信息化程度,要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提高课程信息化建设程度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系统推进改革需要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组织的通力配合,形成改革的合力。学校制定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以及统筹策划改革系列活动;院系在组织教师进行改革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改革方案,探索适应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确定改革试点并提供政策支持;教研室贯彻落实改革方案,结合所管理的课程属性,制定具体的改革措施,并领导、督促教师落实改革任务。
2.2 教师应积极自主探索,发挥创造力,增强团队协作
教师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主体。教学改革只有落实到教师层面,实现教师的教学理念重建与教学实践变革,才能使改革持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具有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崇高的职业道德、独特的创新意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学校要从物质上、精神上充分激励教师投入改革,为教师自主探索、发挥创造力营造宽松环境和积极氛围,同时也要增强教学团队在改革中的协作机制,从而形成持久的改革动力。应当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在教研室内部,讲授同类课程的中老年教师,结合此类课程特点,与青年教师多作教学方法的交流。增强以教研室、课程组为单位的教学团队协作,通过组织教学观摩课、集体评课、改革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共同研讨并攻破改革难关,破除以往教师“单打独斗”的改革模式,青年教师也要主动和优秀教师进行交流,争取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并勇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2.3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讨,转变学习方式
要改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教会学生从大学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要学会善于提问,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教师要努力通过适当合理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来改变一成不变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在授课时运用已有的教学辅助工具,插入一些与该课程相关的,同时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和拓展学生视野的元素和幽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鼓励学生为教学方法改革出谋划策,多方面征集学生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喜好。在征集意见后,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适合学习群体和个体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注意试验、调整各种教法和学法的使用,在试验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从而不断修正,形成有效培养能力的教学模式。
2.4 构建课堂教学创新教育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判断正误,学生得分高低的依据是学生的答案是不是符合课本上的标准答案,是否照老师讲的方法去做。正是这样的评价机制,导致了学生只会围着教师、书本转,养成了安于现状、没有主见乐于抄袭的学习态度,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计划,增加课外学时,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另外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成绩考核方法。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设计个性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要变革考试形式、评价方法,增加平时成绩在学业评价中的比重,要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倾向,以此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要改变封闭、僵化的命题考试评价方式,使考试更加开放、灵活,譬如可以将学习反思、自我评价等作为成绩评定的方式,以此促进 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增强知识的应用性。考核方式多样化,如增加开卷、课堂提问、讨论、实验室操作等评价方法。各种形式的考查考试都应该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差异和个性化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尺度,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繁华.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6):191.
[2] 官仲章.高校主体性创新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1(5):18-20.
[3] 闰飞龙.多元化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理论新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53-57.
[4] 张静.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天中学刊,,(6).
[5] 陆海燕.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中的误区、盲点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168-169.
5.教学改革总结 篇五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是主阵地。我们深入学习市教育局关于构建“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意见,全面深化课堂模式改进,着力构建高效课堂。学校召开动员大会,成立组织机构,建立研究小组,分步组织实施,深入开展了高效课堂构建活动。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典型引领,全员过关。
第一步,学习研究。在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素质教育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组织各科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到其它先进中学观摩学习,参加市高中学校“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推介会,编印了中学等名校的课堂改革经验介绍,印发了《**中学构建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对省市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我们积极安排骨干教师参加,所有学科至少一人与会,写好总结,上好汇报课。
第二步,反思交流。组织各级各科针对课堂教学开展大规模学生问卷调查,引导教师结合问卷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找出了存在问题,形成反思报告,进行组内交流。
第三步,尝试探索。开展课堂教学月活动,让所有教师大胆尝试,每人至少邀请三位同行听课,每人听课不少于3次。每周提报安排,级部负责检查,安排全程录像。个人尝试的体会形成书面材料,并分学科进行交流。
第四步,典型引领。在各组尝试实践的基础上,学科中心在广泛讨论确定模式的前提下,推荐课堂教学研究的典型;学校新建两口多媒体合堂教室,开设“名师课堂”,在全校推广,引领学习。
第五步,实践过关。在个人尝试、小组讨论、模式凝练、典型引领的基础上,人人实践应用,全员初步过关。实施的程序是个人申报计划 →
级部进行汇总→安排评委听课→写出评议意见。
6.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篇六
防城港市防城区防城镇第二小学
禤祖军
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局限在教学管理或校本教研某一方式,而应在正确自我定位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手段营造宏观层面的教学良好环境和微观层面的学生全面发展。换句话说,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学生的自主能力,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掘本校的教学资源,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简单谈几点做法: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我校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臵,建立健全由学校、教导处、团队组织、思想品德教师、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培养,以创文明班为主要内容,狠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校风学风建设;建立健全学生操行的考核办法。学校制订了《防城镇二小文明班评比办法》等制度,涉及学生一日的品德、行为、生活要求等方方面面,大大地推动德育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
二、改进和完善评价制度
我校制订有《防城镇二小教师评价制度》和《防城镇二小学生评价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评价教师和学生。用新的教育评价理念,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多元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反思等促进评价主客体发展的功能,帮助全体教师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打破以考试作为唯一评价学生手段的老框框,不再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学生方面:学校实行操行分管理制度,对学生平时的表现及学习情况进行操行分记载,期末对每位学生的平时表现情况进行统计,评选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并做好表彰、总结工作。教师方面:每期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十佳教师”、“十佳先进教育工作”等,并及时总结
与表彰。
三、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颁布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停课或提前结束授课;学校制订有科学的作息时间表,班主任把作息时间表和本班课程表贴于教室,科任教师担任课程表人手一份,按表上课,按照作息时间工作、学习和休息,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学校在节假日没有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现象。
四、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领导做好经常性的巡课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定期开展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2.抓好教学过程管理。学校对教师的学习、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查、总结等方面进行优化控制。要求各学科在提高日常教学课堂质量上下功夫,特别要注重平时的督办检查、评比、总结等环节,开展每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布臵,有总结,有反馈”。做到:
(1)“深”备课,“实”上课,“活”教法。抓“有效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把“构建有效课堂”当作抓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并通过教研活动、检查考评、总结汇报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把有效课堂抓出成效,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2)“精”作业。对于作业设计、批改,每位教师认真对待,做到科学、客观、有效,严禁以罚做作业来变相体罚学生。
(3)“严”考核,严格质量检测纪律,强调“诚信检测”,狠抓考风促学风。做到“旗臶鲜明的讲质量,大张旗鼓的促质量,扎扎实实的抓质量”。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宣传教学质量观,在师生会上反复强调各种质量检测纪律,严禁考试作弊。学校对每次单元检测、期中、期末检测都实行年级编座,班级之间交叉编座,教师交叉监考,密封交叉评卷,同科交叉登分,确保检测卷保密,监考、评卷、登分规范
有序。严格的检测纪律,促进了良好考风和学风的形成。
(4)“细”辅导,落实“培优补差”工作。本期学校、班级建立了“德困生”、“学困生”档案,领导、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每个领导、每个教师分别帮助几名学生,关心爱护他们,帮助辅导他们,增强了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3.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点评,了解教师上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
4.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工作。落实上级“改进教学常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贯彻“向教学管理过程要质量”的工作思路,提高了教师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了教学实效。积极开展教学常规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力促教学管理不断“优化——改进——反思——提高”。
五、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
把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也作为评价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期初,学校能充分利用这一载体,从教师教学需求出发,坚持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教育科研的理论方法,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通过开展课题研讨与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改进教法,使课堂结构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从教学问题入手到解决问题答案的结束,各课题组都能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讨活动。围绕问题各抒己见,积极探求问题的答案,认真的探讨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我校是防城区获市级以上研究课题最多的学校之一。已结题4个(一个区级课题、三个市级课题),正在开展课题研究4个(市级课题“让数学课堂生活化”、“建设书香校园,培育人文精神”、“防城港市进城务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研究”、自治区级课题“加强字理学习,传承汉字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研究”)。现在,学校教学研究不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继续深化,促进了学习型、创造型教师团体的形成,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增强了学校核心竞争力。
六、狠抓班级和学生管理
学校对各年级工作实行逐层管理。年级工作由校长主管抓,业务副校长具体抓,教导主任协助抓,班主任、科任教师亲自抓,层层把关,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利用多种方法,教育他们做好不做坏事,努力把他们的思想意识提高。二是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抓早读,抓家庭作业。从细节上着手,从点滴中开始,力争让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三是积极开展学生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特长,如鼓号队、少年合唱团等。五是开展解烦恼等活动,让学生快乐成长。
七、抓好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打造团结合作的团队。(1)打造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我校现任校级、中层领导共12人,是一个结构合理、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在李清华校长的带领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廉洁奉公、关心教职工,得到教职工的拥护和爱戴。(2)激发教师整体合力。团结全体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集体作用促使学校教学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学校通过组织教职工开展各种活动,来增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学校管理体现“人本主义”思想,每项工作的提出,尽可能征询班主任和有关学科教师的意见,平时注意广泛了解和采教师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正确要求,年级与班级、班与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各项工作要注意协调配合,促进教师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步调一致。(3)发扬乐于奉献精神。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离不开广大教职工的辛勤付出。他们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做到互相协作,共同管理,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他们工作勤勤恳恳,服从学校工作安排,顾全大局,各项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体现出我校教师乐于奉献的良好形象。
2.加强校本培训。(1)组织全校130多名教师参加了防城区继续教育集中培训;(2)按照上级安排,组织教师60多人次登录网上参加了各学科的“国培计划”学习。通过学习,老师的观念得到了更新,理论、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3.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努力培养骨干教师。
八、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系
我校重视扩大学校横向联系,重视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结合,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制度,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与广大家长商量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困难。学校规定每学期各班班主任要实行普访,填写好“教师访谈录”,学校领导定期检查。每学期召开一次以上家长会议,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帮助家长遵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九、抓好学校体育艺术工作
我校积极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规定开设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一、二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校运动会。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每天安排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面向全体学生,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技艺授予学生,把健康和快乐带给学生。按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制定的课程计划,开足艺术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艺术节,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我校体艺工作硕果累累2010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汇演和书画大赛,共有998人次获得奖励。
十、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我校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捐资助学,通过设臵奖学金,调动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学校得到华业集团和卓越公司的大力支持,卓越公司每年捐赠10000元(拟连续捐赠5年),华业集团今年捐赠58000元给学校。所捐资金学校全部用于教育教学的奖励,学校每学期都分别举行“华业奖学金”和“卓越奖学金”颁奖仪式,奖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激发了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
防城镇第二小学
7.谈口腔课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 篇七
1 激发兴趣开好头, 有利学习开展
兴趣是推动学生在探求知识, 获取知识的一种积极力量, 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旦产生兴趣, 就有了积极的内在动力, 随着这股奔放的激情, 将会绽开可喜的局面。在口腔科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习兴趣, 抓了三个“开好头”, 给学习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1 开场求“奇”, 绪言引人
绪言课是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第一次感知, 内容虽少, 意义重大。讲好可以使学生产生广泛的兴趣, 增强学习信心, 为以后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开场求“奇”, 独具匠心, 别出心裁, 生动有趣, 最易引人入胜。从介绍故事引出“有牙时没有吃, 而吃时却没有牙”来讲述为什么要做好口腔的预防保健;从“满口金牙”还不如自己的“老牙”。说及牙的功能和相关美学, 引得学生好奇发问, 一开始便对学习口腔学产生浓厚兴趣。
1.2 预演成功, 首开讨论
角式扮演, 病例讨论是学习口腔学的一个好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内容丰富, 思维集中, 分析运用, 独到好处。但是第一次讨论成功与否, 对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有着很大的影响, 为此, 在讨论前积极进行筹划, 预先找课代表及各兴趣小组负责人进行预演, 开个小灶, 研究如何提问质疑, 怎样归纳小结, 做好充分准备, 使他们在讨论中“大显身手”, 气氛热烈, 争相竞做。
1.3 首次操作, 初战告捷
课间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若做的不好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为了初战告捷, 引发实践兴趣, 特别注意抓好首次操作, 做法是先培训兴趣小组负责人, 让一班人马先学好然后回去指导, 这样就保证了实习操作能有序正确地开展, 使广大学生通过实习大大巩固了已学的知识。
2 精心安排多导学, 有利于教学深化
口腔科学内容丰富而教学时数显得紧张, 为了能充分利用时间, 突出重点, 掌握学习目标, 深入学习, 在教学中特别加强启发引导, 直观形象教学。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2.1 利用实物, 加强直观
口腔解剖比较隐蔽, 结构细标志多是其特点。在教学应用解剖时尽量利用模型、彩图、标本等实物, 直观形象生动地讲述, 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易记易学, 受到学生的欢迎, 通过观看录像再次加深印象。
2.2 综合归纳, 重点突出
口腔科学的内容特别丰富, 面面俱到显得非常平淡, 学生抓不住重点, 搞不清楚难点, 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采取以症状为主线, 求同存异, 归纳小结, 突出重点, 化难为易的方法对口腔粘膜及病、牙周疾病以及牙本身疾病等进行比较分析, 很快就让学生抓到头绪, 把握了目标, 收到了显著效果。
2.3 启发引导, 精心点拨
口腔科学的某些内容与耳鼻喉科、外科学关系密切, 如唇部疖肿、颌面外伤、间隙感染等, 由于学生已有他科的学习基础, 因此在学习这类内容时, 可以提示本病的特点, 学生即可举一反三。又如在讨论拔牙时, 同样可以启发学生借助应用解剖定位来确定进针方位及掌握麻醉要领。精讲突出重点, 点拨突破难关, 把学生一步步引向深入。
3 强化操作抓学习, 有利能力培养
口腔科学课间实习是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 也是巩固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的很好方法。但是由于本校没有附属医院, 所以许多操作必须在实验室及门诊进行。如何强化操作必须在实验室及门诊进行。如何强化操作抓实习, 是近年来对目标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通过加强指导和训练, 使广大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增强。
3.1 对练互助, 加强实践
在实习课时, 首先给学生介绍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进行示教后分组操作。口腔检查在门诊部进行, 互相操作。口腔局部麻醉也以二人一组, 分别互练。在实习中, 严格要求学生整洁着装, 态度和蔼, 养成良好的医风医德, 无菌操作观念, 进行全面的检查, 细致的观察, 规范的操作, 正确的记录, 耐心的解释。
3.2 严格考核, 提高能力
实习操作是否规范, 要领是否掌握, 步骤是否正确, 注意事项是否明确等等, 都须进行严格考核。通过回示范, 独立操作、提问等方式对学生的实习操作进行评定, 错误之处给予指正。经过考核,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3.3 兴趣小组, 巩固操作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达标, 还在学生中组织了“兴趣小组”, 利用课外活动及双休日的部分时间进行操作练习, 从不会到会, 不熟练到熟练, 什么不会练什么, 什么缺少补什么。这种做法对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培养自学求实效, 有利于学习提高
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给人以渔。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目标的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培养自学能力必须首先学会自学方法, 为此, 注意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4.1 精读研读, 弄懂创新
所谓精读就是反复推敲, 把握重点。让学生变成书的主人, 钻得进去, 跳得出来, 既弄懂又弄通。所谓研读就是研究性的读, 反复钻研, 开拓思路, 创新求异。在口腔教学中, 指导学生积极进行自学思考。例如, 阅读牙齿的形态结构的内容, 让学生搞清楚:1.前后牙齿结构的异同点有哪些?2.根据牙根的特征试述如何拔除上下颌磨牙?3.从颌骨解剖结构看上下颌拔牙的并发症有些什么不同?由浅入深, 引导思考, 促进他们的自学能力。
4.2 指导预习, 优化思路
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在预习中学生学习, 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学会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安排学习进程, 掌握学习。例如:拔牙技术这部分内容学生常感到要点与操作容易脱节, 将教学进度和可操作性的预习步骤展示给学生:1.精读教材, 弄清每段文字的大意。2.思考下列问题:1) 拔牙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有哪些?2) 拔牙的步骤怎样?3) 拔牙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3.总结:要求学生自己归纳。经过指导预习, 使学生逐步学会了概括总结, 因而优化了思路, 体现了学法。
4.3 口诀记忆, 强化学习
8.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总结 篇八
一、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对新课改政策不了解
虽然新课改着重强调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发展个性特点以及激发求知欲。但一些教师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仍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继续使用落后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在强调学生学习积累基础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究,深入挖掘的思维能力,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观念落后
有些教师受高考的影响,把应试作为教学的目的,为了让学生的应试能力不断提高,反复的对模拟试卷进行钻研讲解,忽略了教材内容的完整性,把传授教材内容变成了高考试题重点难点的讲解。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写作能力的锻炼,可是教师往往局限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只是通过总结考试热点话题,给予丰富的资料,让其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考试,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能力较弱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融入了高中语文课堂,成为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为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元素,使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但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一方面有的学校由于资源紧缺,没有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上,另一方面则是过度的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大量的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要意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代替教学的整体,如果过度的引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会导致学生失去课堂的主体地位,还阻碍着师生、生生间的沟通和理解,不利于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也过多的占用了课堂时间。
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合理对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掀起了新一轮的挑战,提高教师教学的综合素质,强化专业培训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方式、与时代同步发展,更快更有效的实施新课改。例如: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专家或相应的教研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的相关政策,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以及其他学校的教育改革信息,学校也要加强资金投入,为教师多引进新的教学刊物,不断地帮助教师拓展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二)合理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师生、生生交流学习的重要场所,只有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的时间,才能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多媒体可以把原本静态抽象的内容表现得更加生动具体,能够将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更直观、立体的教学效果。虽然现代化的教育方式积极提倡多媒体教学,但是也要适度运用,有些需要学生动脑思考、想象、探究的内容还是要留有足够的空间来让学生发挥其个性和特点。教师要不断思考怎样合理、科学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保证课堂教学顺利的进行。例如:在讲解《华南虎》时,教师可以先用悲伤的情感讲述华南虎即将灭绝,然后再在多媒体上呈现出一只幼小的华南虎被囚禁在笼子里,并且急切想要逃出的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此刻心理最真实的感受,以及想要对华南虎和捕猎者说的话。再假如自己就是那只华南虎,会是什么感受,在学生深受感染的同时引入课题。这种方式不仅能呈现出更生动的课堂,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为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语文课堂结构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优质的课堂结构是由合理的时间和顺序决定的,因此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结构,根据课程内容调整讲解的顺序,精心设计讲解过程,将教师、学生、教材,时间,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对儿童时代的美好回忆。在授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记忆中有趣的往事,自由地交流,在课程开始前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带着自己美好的记忆再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它对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虽然在改革和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会出现重重阻碍,但是经过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和实践,一定能有效地缓解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压力,为社会培养出素质更高的人才。
9.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篇九
1、根据“民主、平等”的改善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本学期我改善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我教学活动中,认为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作为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用心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转成愉快的学习活动。
我根据要“民主、平等”的改善目标,因此在课堂上或是在课间,我尽量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透过近一学期的实验,此刻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老师,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我的语言也成了:“同学,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如此生动活泼、用心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用心性。透过一学期的改善,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好的改善,课堂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实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学期我改善的第二个目标是:探究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就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带着转变观念、转换主角,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支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我在教有些课时,事先我并没有给学生讲过有关课文的资料、知识,而是不知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收集有关的资料。课堂上,就让学生自己来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很乐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大家共享,课堂的气氛就很活跃。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读懂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精,勇于探索,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我还在语文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让学答一答、想一想、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透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语文教学中,二年级学生理解课文资料较困难,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自愿组合同学,根据演课本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不仅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从而也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品质,张扬他们的个性,和他们一齐成长。
10.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总结 篇十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总结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及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的加大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加强学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此,本教研室本学期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措施等方面加以改革,以优化教学效果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为宗旨,改革传统的、旧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改革的基本思路
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我系的改革试点专业,力求通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改革试点,来带动以机电专业为主体的一个专业群(含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针对目前我们对现状的调研,发现学生对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离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有距离,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我院的实际情况,决定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的目标。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考核;让学生怀着目标、带着问题去学习,在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中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行工学结合,加强项目训练(基于学习的工作)环节和顶岗实习(在实践工作中的学习)环节。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方案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教研室实施如下改革方案。
1、积极探索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基础上,采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围绕课程设置相关课程,实验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为学生提供课内课外两位一体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各种产学研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专项集训队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形成行动导向、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
本教研室本学期开展基于工程过程的教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编写,在编写教材的同时,我教研室教师根据各学习情境的要求,把项目教学、引导文教学、案例教学、四步教学、角色扮演、技能竞赛等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对于电工电子的部分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和引导文教学法。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动、信息传递等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借助计算机演示完成教学。而电气故障排查,需要通过推理来验证假设,常采用引导文教学法,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参考引文,引导学生在设定的工作环境下主动参与。学生还能通过完成引导文形式的任务,评价自己的最终学习效果。
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在保留 “挂图+模型+实物”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倡导和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用图文音像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综合信息,演示教学内容,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可视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近三年来,本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比例达到90%。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专门的案例教学课件,进行经典案例教学,由教师或实践课辅导老师进行解说评价,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根据课程类型,因地制宜地创新教学方法
本教研室主要承担全院汽车专业的电工电子和机电一体化的电类专业课。教学内容、课程类型决定教学方法,只有从教学内容和课程类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收到实效。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对只要能达到教学效果优化、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进行大胆尝试、创新。如杨少沛老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作法:一是打破实验室和教室的界限,打破课堂理论教学与单元验证式的实验教学的界限,以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划分教学内容,把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相应的实验技能训练穿插进行。二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交流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4、依托“电子协会”,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一间实验室,并配备了较好的设备,作为电子协会第二课堂活动场所,让学生“电子协会”与机电教研室挂钩,在活动期间,由本专业的教师进行辅导。这一活动开展以后,参加的学生越来越多,电气设计和制作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同时我们还
开放了实训室,鼓励协会的会员们利用课余时间搞一些小制作,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并经常性的派出教师进行相关指导。
5、深化考试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本学期机电教研室开始进行考试改革。在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方面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例如:《电工电子》的考试方法,可以采用制作一个生活中常用的电子产品来实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目标;《单片机应用技术》、《PLC与控制技术》等课程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进行产品小发明、小制作等形式进行考核;总的来说,就是做到考试方法多样化,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思政课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这份文件的出台给各所高职院校的改革提出了思路、方向和改革的目标,从而使各高职院校的改革更加深入。
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培养的对象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教学改革方面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开始探索专业改革,把专业建设与市场经济、市场需求、未来趋势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大力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的份量。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课——思政课在这场改革中不应该落后,直面思政课教学中的空洞无力等现状,使思政课教学走出更宽阔的境地。
二、思政课教学的任务及现状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思政课的这些任务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改革开放这个大环境中,接受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碰撞。随着网络的普及,又加快了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曾几何时,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大学生中间流行看韩剧、穿韩式时装;又在不经意中发现大学生觉得圣诞节比元旦节更有浪漫气息,而像中秋节、端午节在大学生看来只是年长人过的节日;大学生追求个性解放,自我、独立、自由,把一些中国传统道德视为思想保守……。我们不能完全视这些变化是庸俗腐朽的,但我们必须重视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视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的宣传讲解。我们要努力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政治素养,提高他们辨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看清社会发展方向,在当今各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国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任务艰巨,但是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普遍认为: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听着没劲。思政课教学中确实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有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过于无聊、老生常谈,比如修养课部分内容讲的都是热爱祖国、社会公德等,这些内容他们从读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耳熟能详了。有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枯燥,比如毛邓三课理论性强,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有些差距。还有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空洞、虚无缥缈。比如修养课中集体主义,与现实生活中某些人钻空子、贪小便宜有差别。这些主客观因素使思政课教学变得有点尴尬,思政课教学必须有所改革。
三、思政课教学改革探讨
1、思政课教学理念。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笔者认为得“高素质”是包括思想、知识、行为、能力各个方面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学定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行为高素质,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高素质(既高技能)服务。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里面,知识和能力无疑是重要的,但是社会进步、和谐发展需要思想、行为的高素质作保证。火药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但我们不需要充满火药味的战争;网络是知识文明的成果,但我们不需要一个肮脏污浊的网络。当今世界的知识犯罪更说明我们需要思想和行为的高素质。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过分追求某节课课堂结构的完整,而是去思考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怎样让学生真、信、懂。所以思政课应恰当安排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
2、把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是思政课重要的教学环节,符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认为要把课堂搬进车间,让学生熟悉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采取更加丰富多彩的样式。
(1)创设、模拟情景教学。在《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法律部分中,法律条文的讲解是枯燥的,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法律条文。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开设模拟法庭情景教学。利用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从最开始的程序入手,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运用法律,到模拟法庭辩论,最后结案。教师针对情景教学情况做总结、指正。学生的亲身参与比教师的枯燥讲解更有效果,是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形式。
(2)实地考察实践教学。有俗语: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个观点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可能不一定正确。实地考察可能让学生接触到最真实的实际,激起内心的共鸣。比如,讲祖国山河的壮美,珍惜自然、保护环境。大部分学生长期呆在学校,过三点一线的生活,少数学生有机会接触外界大自然。在学生头脑里有城市的高楼大厦,有一些小山坡小树林的样子。对于很多自然景观都是通过电视屏幕、电脑图片了解的。一次集体登山,从山顶俯视,学生自己用相机记录美丽的自然会让很多学生难忘。学生跟随城市环卫部门,可以了解环卫工人的辛苦,城市垃圾的泛滥,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避免了照本宣科。
(3)采访座谈实践教学。采访名人,了解名人的所思所想,利用名人的榜样作用,促进大学生的成长。
3、重视辩论的力量。传统的教学是“我讲你听”,教师的话是神圣,缺乏怀疑精神,这种简单单一的教学模式力量很薄弱。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运用到理论课教学时,辩论是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对理论知识的充实。充分利用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会总结、学会思考、学会自信、学会知识。比如在人生价值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去争辩怎样的人生更有价值,让学生从更深刻的角度去理解人生。
4、加强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学相长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这种交流是朋友式的交流,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交流。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都是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彼此工作应该联系起来,而不能是两块儿孤立的进行。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前线,更容易得到学生信息的第一手资料,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脱离学生工作实际单独进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联系起来,把学生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和课堂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有针对性的搞好课堂教学,处理好学生工作,还可以共同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本教学资料。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3] 陈丽. 关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07年第02期
[4] 刘绍斌. 探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特色之路.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7年第12期
12.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篇十二
一、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 也是创新的前提。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 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 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 发现问题, 进而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 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 也是创新和超越的第一步。观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得到观察的结果, 还在于经历观察全过程。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 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由此引导学生注意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创新的能力。
二、实验在学习中创新
物理知识来自于观察与思索。如彩虹出现在特定的雨天, 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 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 形成共识, 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 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 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了解实验目的, 正确使用仪器, 作必要的记录, 得出相应的结论, 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 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知识。
三、重视方法的总结, 动手动脑
科学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收集大量资料, 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实验完成, 得出结果, 并不代表实验结束。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 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比如在做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 是物理的实验中最常用的, 是应该掌握的。在学完密度知识后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 要求学生掌握测验金属块密度的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 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
13.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篇十三
一学期来,我校按照县教体局的安排和部署,在中心小学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在本学期积极开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加强了三级课程管理,注重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实际,落实课程计划。
根据教学改革年的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
为了保证课程计划能够落实到位,学校实行“两制”管理。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是指对学科的教学进度进行监控,防止过快或过慢,从而落实课程计划。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是指每学期末对课程计划所涉及的所有学科(包括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目标考核。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型的教师,理想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我校本着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原则,在全体教师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1、按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做了教师的思想工作,强调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改革的具体要求,为改革做好思想铺垫。要求每名教师认真学习理论材料,写好5000字的学习笔记,写好理论学习心得和实际工作的教学案例,学习方式采取教师自学和集体学习两种,要求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是理论真正应用到实际中;要求学期末每名教师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2、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鼓励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为外出学习创造条件。我校派主课老师到兄弟学校听课取经。
3、突破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改革。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把课堂作为课改的突破口。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考评,真正走进课堂,落到了实处。
(2)、为确保各学科正常教学,进行严格的查堂制度,一经发现甲课换乙课或放羊式教学等情况,立即登记,作为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并纳入教师工作评价。
(3)、开展课堂教学交流与研究活动。一是进行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由组内成员轮流主持,研究本周的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二是进行课堂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堂教研课。上课后,及时进行说课、评课,总结成绩,找出不足。
(4)、积极开展教学大赛活动。在大赛活动中,让教师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思路开展课堂活动,开出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5)、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并与教师一同探索,使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入进行。
(6)、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将学课、备课、导课、上课、研课、评课、反思各环节融为一体,使课改工作尽快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堂。
4、有声有色地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学校按照“整体规划,分类要求,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思路,实现培训内容由文本培训向课程培训转变,培训方式由灌输式向交流探究式转变,把学习、实践、研讨融为一体,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逐步开展对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策略上,实行“五个结合”,即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面对面辅导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5、有的放矢地抓好校本教研活动。常规教研不停步,学校采用教研组长负责制来落实常规教研工作,对本学科课改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小问题展开教学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案例即成果”的工作思路,引导全体教师搞好课改教学工作。实施研培结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把教研与培训结合起来,实施了“五个一”工程。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好书、撰写2000字读书笔记;出一节展示课;撰写一个教学案例;剖析一节典型课;每星期教师写一篇教学反思。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开学初整理出学期教科研课改活动专题安排表。具体到主讲人,到月、到周、到某一课题。课改研究活动做到了“六有”:有计划、有专题、有内容、有主讲人、有记载、有资料。开展课前研讨,课中改进,课后评议反思,综合每个教师的课改实践优势,达到头脑资源、信息资源共享。
三、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改实验中,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前提。学校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三多三少三带”的要求,即:多一些尊重,少一些专制,把微笑带进教室;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把激励带进课堂;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禁锢,把竞争带进课堂。几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教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的地位变了,教师不再是高高居于讲台之上,而是更多的走到学生中间,同学生平等的对话,创造性地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活了,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不同意,我认为,我觉得„„”这些词汇经常从他们口中蹦出。下课了,他们还拉着老师的手问问题。许多教师反映他们“经常有惊喜”、“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有的教师说“学生的想象非常有趣”等等。
四、充实弱点,重评价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对学生的评价是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重要活动。
1、实行观察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我们要求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提倡学生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从中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2、倡导二次评价。
14.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篇十四
从2012年5月至今,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已不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才能做到培养真正的人和真正培养人。为了保证本课题的全面实施和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柯玉明校长、马敏芳教导主任为组长,代玲、瞿永珍、陈世敏、杨光全、路丽、莫祯武、荀代玲、桂燕、彭仕芳、田芳、赵玲、邹天美、赵云老师为成员的课题小组,负责此课题的组织、实施、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工作顺利进行。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这两年多的时间,在上级相关部门及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学校教学改革基本思想,学习“MM教育方式”,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角色,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和应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不断向上攀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努力把“MM教育方式”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学习、参与、实践,形成了浓郁的研讨氛围,课堂教学效果好。
二、课题的具体实施情况。
1、继续认真学习“MM教育方式”的认识主关键词的界定。转变了自己教学观念。我们利用教研会及余业时间,认真学习相关资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了“MM教育方式”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恰当地操作八个变量(数学的返璞归真,数学的审美教育,数学发现法教育,数学家的人品教育,数学史志教育,演绎推理教学,合情推理教学和一一般解题方法的教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程。通过学习,我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体会到:当一名数学教师不易,当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更不易,不加强学习,是必定要在新课改中落伍,甚至被淘汰的。所以我们都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这两年我们做到每课都有新教案,教案突出了精讲、实用的特点,做到了书本结合,既备知识,又备教法、学法。课堂教学突出了“导”字,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重视了学生的积累和运用,加强了学生理解新知和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了“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讲练结合。教研课后认真评课、认真分析,达到了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2、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和教改文章,学习了教学技能理论。
三、课题所取得的成绩。
(一)教师的新课程教育观念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在以下方面达到了共识。
1、课堂教学要从过去的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2、课堂教学要由过去只关注结果,忽视过程,转向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后续学习的铺垫。
3、教学要求由过去过多强调共性,转向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
4、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沟通和交往的过程。
5、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教师们初步掌握了新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课堂上,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明显的体现新课堂的教师们在设计教案时,都能注重以下几点:
1、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围绕“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展开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感悟、建构,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适时进行知识的拓展,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4、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5、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以鼓励为主,将评价渗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师取得的成效
四、存在问题。
15.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改革 篇十五
该门课程包含了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要具备绘图和读图的能力, 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 能够根据三视图想象出空间立体图。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画图, 能够绘制和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在此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会运用国家标准及制图的有关基本规定, 采用正确的投影原理运用形体分析法及线面分析法画图和读图, 掌握用合理的图样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 同时掌握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最后, 在零件的表达图样中, 初步了解公差测量方面的知识, 为后期能够正确理解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做好铺垫。学会怎样正确而合理地表达一个零件, 即怎样画零件图, 怎样去读懂零件图。对于一个机器学会怎样表达零件与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工作原理, 即怎样画装配图, 怎样读装配图。
二、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图》是一门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 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特点来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化抽象为具体, 降低问题难度。比如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塑泥, 自己捏模型, 再按模型画三视图, 或按三视图来捏模型, 这样通过由空间到视图, 再由视图到空间的不断转换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画图能力;在具体画图中必须牢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关系, 它是机械制图的核心, 也是读图和画图的核心。此外,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 有条件的话最好到一些大型制造企业的制造和技术部门参观, 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制造、装配的各个环节,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缩短教学与实践的距离, 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互动提高学习制图的兴趣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说我们在讲三视图的过程中, 有一个被去掉了一角类似长方体的盒子。于是, 安排全班学生每人动手做一个这样的盒子, 讲课时, 将所做的盒子摆放在课桌上, 并且按照书上图示的样子, 然后对照着盒子给学生来讲解三视图的形成,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三视图的规律。这样的一个实践使学生在“做中”掌握了制图的知识, 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后续章节的兴趣。
四、重视学法指导, 提倡教学相长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得出结论, 可以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应将这两类教学方法同时用于制图课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呢?如制图中机件表达方法的讲解中, 提倡让学生先观察实物模型, 接着让他们思考怎样用自己的办法表达该构件, 随后把他们的表达方法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 大家讨论哪种表达方法最好, 最后引出课本的表达方法, 随后讲解课本这样的表达方法为何多年为人所用, 当然, 有学生可能想出更好的图样来表达该构件, 教师要充分予以肯定与鼓励。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教与学穿插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兴趣, 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增长。
要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理解、发展与深化, 较好的办法就是“练’。教师应想办法在要求学生在多做练习的同时,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可以考虑以各种形式来做题, 象可以几人一组的形式, 象做一个实用的工具, 象叫大家来订正上一届同学的一些有典型错误的作业等等, 做得好的练习, 教师及时给予表扬, 这样, 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结合了, 对知识的理解、发展与深化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五、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的有效结合
(一) 板书教学的特点。手工绘图, 板书教学的方法注重绘图的过程, 老师在黑板上画图, 根据三等规律作图, 作图过程由点到面, 进而到立体图形的形成, 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投影规律及三视图的形成, 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容易掌握绘图步骤和要点, 完成作业质量较好, 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但手工绘图对教师绘图基本功的要求较高;而且手工绘图的工作量大, 劳动强度大, 有的学生看黑板上的字较费劲, 教学效率低。
(二)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多媒体教学在《机械制图》这门课的讲授过程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点。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 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如机件表达方法部分, 通过多媒体学生能够很清楚地明白其剖切方法, 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淡化了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教师关注得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操作, 而弱化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的信息反馈;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也会逐渐丧失新鲜感, 学生感觉单调, 学生积极性明显下降;多媒体教室光线暗淡, 不便于学生用图纸绘图练习。
(三) 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 可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并存,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如在讲解立体在六面投影体系中的如何投射得到视图以及六面视图如何展开形成六视图的过程时, 可以利用三维动画, 任意摆放立体位置, 将其拆开与组合, 使学生对复杂的立体能一目了然, 再配以三视图课件, 将立体的三视图绘制步骤演示出来, 效果更好。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既掌握了知识, 又提高了自身素质, 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同时,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理解六个基本视图的形成并掌握六面视图的作图方法, 老师可在黑板上板书一个图例的作图过程并讲解作图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完成补画六视图的课堂练习。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特性, 从教学学科的特点出发, 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 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助性原则, 使多媒体用得恰到好处。借助多媒体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传统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 两者才能达到最佳整合。
总之,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值得探讨的, 总的原则和目的就是要找到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本文介绍了机械制图的基本结构, 讨论了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的思路,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机械制图,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何克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J].信息技术教育, 2002 (4) ;
[2]王尚昉《.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之我见[J].中国科技博览, 2009 (9) ;
16.改革教学方法,建构新的教学模式 篇十六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目标;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主要采用兴趣诱导、情境激发、建构为本和项目助推的连环式教学改革策略,通过多年的推广与探索,构建了模块化、建构性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在此,主要论述一些策略、技巧。
一、上好绪论课,为学生走进物理殿堂做好铺垫
大学物理的第一课是绪论课,上好绪论课对于整个课程的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对绪论课进行如下设计:1.首先把整个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介绍给学生,通常介绍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成就。刚入学的学生须由中学物理向大学物理进行过渡,通过这种课时设计使学生徜徉物理世界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物理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物理学家对自然界执著追求以及进行物理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与物理学家产生共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向学生演示大学物理经典实验。我们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或由教师亲自实验,或由学生自己完成,或与学生互动,一起完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体会到物理实验的精华,以实践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物理实验,物理实验也是物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项目。该设计的目的在于先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物理现象所富含的科学理念,以学生所看到的现象为诱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3)传授物理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学生由中学升入大学,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大学物理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在绪论课上指导学生以自学学习方法为主,有利于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畏难情緒。
二、创设物理问题情境,为学生思考提供平台
好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思考提供平台。为了使学生在真实物理情境中学习、思考,我们非常重视问题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大致包括描述日常生活中、生产实践中以及科学实验中的真实事例,自然现象,做演示实验等。意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使其将外在的、客观的物理问题转变为个体的、内在的认知需求。学生在认知驱动力引导下易于主动思考,持续关注物理问题,即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长期以来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是纯粹讲授的教学模式。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改实践中,我们克服困难,让物理演示实验“走进”教室,将物理演示实验作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价值。在高等院校,通过将大学物理理论和大学物理实验的进行划分,这种教授方法破坏了物理学本身的整体性,把理论与实验割裂开了,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共生关系。近年来,一些高校已意识到教学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开始致力于物理演示实验的尝试和演示实验室建设,在运作当中存在诸多问题,因为大多数地方性院校,由于学校经济投入以及教师教学思想方面的因素,物理演示实验至今并未受到高度重视。而作为地方院校的我们,在学校经济相对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周密策划和积极游说,借助于学校升格以及高校评估等机会,争取到了一些经费,为演示实验“进”教室奠定了经济基础。单靠仪器购买无法满足全校万余学生的演示实验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积极发动师生,自己自足,自己动手制作,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收到了一定的成果,以此来弥补实验仪器的不足。除实物演示资源外,我们还借助国内、外物理演示实验网站资源,多媒体资源,通过剪辑、重组、分类等构建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数字资源库,用来充实演示实验的内容、种类。利用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改革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自我建构,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学习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把外在的知识让学生充实的理解、消化,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方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大学物理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建构、学会自主学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主动建构留出空间。大学物理课程一般都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开设,教师不要按部就班、详细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因通过入学之后的培养,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刚开始讲授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讲授时间,多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与老师达到默契之后,在教学中老师只精讲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和核心定律,而对一般概念以及定律的应用等就由学生自己消化。时间久了,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后,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其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能力。当今高科技呈指数增长,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变化。
以教师讲授转为学生自主学习,避免了物理课堂的给学生造成的枯燥乏味的情绪,避免了填鸭式教学,这种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我们专门为学困生编写了《大学基础物理学习指导》,本书主要以提炼知识点、归纳学习要点为主,分析题目、解题过程的例题详解,还有一些典型题目的练习等,该书照顾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从书中查找相应内容解决问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在课下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项目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包括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学生通过经历具体的研究过程,形成一定科学研究能力,获得真实的科学探究的情感体验,体会到科学研究过程所带来的迷茫、惊奇、喜悦,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江山野.教师的学生观和学生的双重性J.教育研究,2010,(2):77.
17.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总结 篇十七
我国职业教育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职业学校就要建立高素质技能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作为一门需要特殊的行业知识与要求的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下面对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些做法作一阐述。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具体改革的目标是: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
专业课程结构进行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1.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 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能力本位”观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
(1)以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
(2)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化学检验工中级工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书和化学检验工中级工证书。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采取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职业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业(行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行业)、专业管理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
(6)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2.实现课程结构的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
旧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而加剧教学学时的膨胀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过度学习”的浪费,打断了学科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 2 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可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1)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简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开设本专业前沿的讲座,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2)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化,二是理实一体化。
(3)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要满足行业岗位必备的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4)采取“学习—工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实践课程体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保征实验课教学和理论学时之比至少为l:l。(5)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3.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台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构成,对于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
(1)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
(3)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职业学校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1)实施实践教学法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一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实践教 3 学法,增加实践课的学时,增加综合实训的内容,并对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其内容安排大多数与工厂实际相连,让学生感到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都说实践教学法使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而且感到学习有用也很有趣,效果非常好。
(2)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本专业课程课件与精品课程的建设,本专业现已有七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本课程大部分教师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改变了原来黑板加粉笔的教学状况,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使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明显地改变了课程教学的状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疑难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提升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3)考试改革举措
考试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相结合。即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部分课程为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60%,期末卷面成绩占40%。大大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部分课程采用期末考试开卷部分和闭卷部分的分值各占60%和40%,其中闭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开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增加实践考核的内容。部分课程实行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由于平时也要进行实践考核,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实验及平时的实验模块内容的练习更加认真,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有些课程实行了实践考核占100%,比如《工业分析》这门课的基础理论已在其他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中学习,其主要任务是这些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能够自学,只要适当加以辅导就行,所以这门课只安排了8学时的理论课,其主要精力放在实际应用,内容安排注意实用性,明显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感到得心应手。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总结】推荐阅读:
第九组教学内容总结07-02
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总结08-07
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总结09-21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十年总结11-08
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06-24
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06-25
课堂教学改革的设想11-01
试析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开展论文09-19
谈我的课堂教学改革10-20
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有效处理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