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规划(共8篇)
1.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规划 篇一
高校青年教师五年职业发展规划
教师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行文化知识传授和思想品德培育,把他们教育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一种职业。教师职业具有崇高性、奉献性、示范性、主导性的特点。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教育一代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说是一种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
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等),还要育人(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等品质)。所以说教师所担负的责任重大。那么作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我们将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职业生涯是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整个历程,人的一生主要是在职业生涯生活中度过的,职业生涯的成败对一个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对高校教师也是如此。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近五年的时间做一职业发展规划。
首先在自我认识方面,作为高校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修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弱点,尤其是在学科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方面知识的欠缺。树立积极的态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验,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其次在岗位认知方面,教师岗位是指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和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以教学为主,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并承担一定科研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教师工作的核心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基本含义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等),还要育人(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等品质)。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其内在联系,从根本上说,是由合格人才的素质要求决定的,或者说是由德与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做事与做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决定的。作为新入职青年教师,要积极配合学校系部尽最大可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后是对自己的目标定位,学习为重心,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住平时的点滴时间读书不止,进行长期的有效的学习,增强理论底蕴,成为学习型教师。用心思考,凡事多思多想,反思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得失,找出成长的方向,做个反思型教师。汲取名家教学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细而言之,认真备好每一课,备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善于请教,及时总结。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坚持写教学反思、随笔。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和同事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形成教育的合力,积极与家长保持联系,尊重家长,与家长一道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并且注重自身的修养,发挥榜样的潜移默化作用。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我会以此时刻提醒自己,使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
2.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规划 篇二
自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以来, 高校英语教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学模式从强调语言、语法知识的传输正逐渐转变为侧重学生听、说能力的交互式教学, 教学理念也从以教师讲解为主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外国文化主题被广大教师认为是高校英语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这些重要的转变显示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不断走向深入。目前由于国家对基础阶段英语教育的重视, 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具备了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因而许多学者如蔡基刚[1]等就明确提出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建议。这项建议不仅符合我国现阶段英语教学现状, 而且顺应国家培养“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然而, 不论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发展, 还是把英语语言看做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辅助工具, 高校教师无疑都是最关键的因素, 因为他们是一切教学任务的一线实施者。在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教学改革、学生能力发展的同时, 也应当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二、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需求由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许多教师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等各方面都感到力不从心。
1. 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看。
要想教学实践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师自身应当掌握全面的教学理论知识, 从而以理论指导实践,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构建高效课堂。然而根据林新事[2]的研究结果, 当前高校英语教师依然处于教育理论的贫困时期。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受教育阶段对理论的重视不足, 进入教育体制后, 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较低的依存度影响了教师追求理论知识的动力。
2.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
高校英语教师几乎都要经历职称评审、教学考核等影响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几个阶段。在科研与教学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成为许多教师困惑与焦虑的源头:既想专注于科学研究争取顺利晋升, 又想搞好教学工作, 实现个人价值。但往往由于精力有限, 无法兼顾两者。尤其是青年教师, 忙于科研与教学, 身心疲惫。各个高校实行教学改革后, 逐渐削减大学英语教师的岗位和英语课时, 许多青年教师的心理都存在一定的危机感, 无法安心本职工作。因此, 高校英语教学的转型期也成为教师发展的关键时期。
3.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
国家经济发展急需具备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满足国家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 也能促进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提高, 因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创新思维的前提”[3]。另外, 在日渐兴起的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中, 蔡基刚[1]强调,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阅读英语文献和专业文章的必然需求。然而, 高校英语教师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一线实施者, 自身是否具有较强的批判能力, 是否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批判式的学习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极其重要, 这甚至可以看做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一种表现。然而据调查, 虽然很多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学生批判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但并未注意到自身在这一方面是否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自身批判思维能力的忽视很可能会淡化批判教学意识, 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强化。
以上三个方面显示出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正在经历职业倦怠期、困惑期甚至是焦虑期。“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最直接地体现在教师身上”[4], 因此及时解除教师的困惑与焦虑, 并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个人素质, 对我国的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三、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 科研与教学。
目前高校英语教师普遍认为科研与教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科研就是纯粹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教学就只是三尺讲台, 两者互不相干。专心科研意味着教学实践的精力相对减少, 这种心理的存在并非偶然。首先, 理论向实践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且有时理论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实践。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往往感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是独立存在的两个环节, 缺乏交互性, 因为一种教学理论或是方法从有人提出到实证研究再到实践应用, 很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当实践与理论不能紧密依存的时候, 教师便认为科研理论对现实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因而许多教师徘徊在科研与教学两条路中间, 为自己不知选择哪一条而苦恼。这种将科研与教学分而为之的做法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使科研失去意义, 使教学在盲目中开展。此外, 多数高校对科研的重视高于教学, 对科研的奖励标准远远高于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具体体现。然而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使教师往往纠结于两者之间, 不知作何选择。
因此, 各高校在注重自我发展的时期要关注一线教师的职业发展, 建立多元学术导向的教师评价制度[5], 即在加大科研奖励力度的同时也应当增强对教学优秀者的奖励机制, 避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明确科研服务教学的意识, 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 教师应当转变观念, 将科研与教学统一于实践;课堂教学只有得到理论的指导, 才能逐渐条理化、系统化, 才能增强教学效果。另外, 高校英语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 缩短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时间。当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科研压力相对就会减小, 进而缓解科研与教学的矛盾, 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2. 通识英语、专门用途英语与学术英语。
近年来关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任务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有些学者认为学生英语语言基础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赞同继续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综合人文素养为主的通识英语教学;有些学者则认为,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生在考入大学前已经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 因此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没有必要再继续重复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 而应当考虑讲授专门用途英语, 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素质与能力;通识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其中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因此, 又有学者提出介于两者之间的学术英语的概念, 既不一味地给学生打基础, 又不急于讲授专业英语知识, 而是在教师和学生都能接受的范围内宽泛地将学科知识融入英语课的讲授之中。这是一种折中的做法, 也是目前看来比较容易实现的教学改革方案。然而教师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以上三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方案的施行。
教师接受教育的方式往往深刻影响将来他们教育学生的方式。长期以来, 英语教师在受教育阶段主要受到的就是通识教育, 因此, 在工作中讲授通识英语对教师而言可谓游刃有余。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需要教师掌握较强的学科知识, 这就意味着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上岗, 否则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学术英语教学不需要教师具备精通细化的学科知识, 但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面对英语教学学科化的发展趋势, 高校英语教师纷纷表示压力很大, 担心将来无法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有些教师因此而坚定了自己的考博信念, 或是倾注所有精力准备职称晋升, 试图以高学历或高职称捍卫自己在高校的地位, 但在提升自
WENJIAOZILIAO
我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自己的学生和本职教学工作。
因此, 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大批的高校英语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学科知识及学术英语教学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使教师增强信心, 积极乐观地面对自我职业的发展。
四、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分析
通过上文对高校英语教育的分析可知, 教师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积极探索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有助于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 促进高校英语教学发展。
首先, 增加进修机会, 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国家相关部门及各高校在关注教学改革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国内外进修机会, 尤其是学科英语及其教学的学习。教师经过相关知识的进修, 不仅能够增强教学能力, 而且能够提高科研水平, 并逐渐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其次, 制定职业规划, 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有目标就有发展动力。教师个人要及时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明确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为之努力。当教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后, 便会产生强烈的职业成就感, 有利于今后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最后, 结成互助团队, 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建立教学小组或科研小组是教师间相互学习、提高职业素养的有效形式。各高校有关部门既可以鼓励教师以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等形式相互学习, 又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教学大赛并组织教师相互观摩。通过大量的集体活动, 教师可以相互学习教学技巧、交流科研经验,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五、结语
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教师要辩证地看待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积极参加各种与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有关的进修和培训, 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 丰富专业知识, 提高职业能力。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 围绕科研与教学中存在的矛盾、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等重要问题详细阐述了许多教师所面临的困惑与焦虑, 并从增加进修机会、教师个人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结成互助团队等角度讨论了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2]林新事.英语教师教育理论贫困的症结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2 (5) :62-63.
[3]廖乃帜.论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及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前沿, 2012 (3) :160-162.
[4]文秋芳, 徐浩.2011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21.
3.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规划 篇三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规划与管理;职业生涯;教师发展
【作者简介】 戴莹,上海商学院院长助理,硕士、副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应用翻译、商务沟通、美国文学、英语教学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7-0036-03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教师是现代大学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高校科学发展的第一人力资源。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依靠教师个体的科学发展。有组织地系统规划教师发展,以教师职业生涯为抓手,促进教师个人成长与高校组织发展的动态匹配,是实现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福勒编著的《教师关注问卷》揭示了教师在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规律,由此拉开了教师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20世纪70年代,伯顿、纽曼等一批美国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列研究,提出了“教师发展阶段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费斯勒和克里斯坦森结合社会系统理论提出了动态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20世纪90年代,休伯曼教授等人则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融入教师发展研究,提出了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阐释了教师职业发展七个时期的发展主题和发展路线。
澳大利亚在教师职业规划和管理研究经历了从个人到组织,从实践到战略的五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学者为中心,主要关注教师在专业领域学术水平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教学者中心,教师发展方向转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20世纪90年代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关注教与学的关系;21世纪初以大学组织为中心,开始注重与大学使命和发展战略的结合;近10年以整个高等教育领域的参与为中心,各级各类专业教学组织实施各种措施促进教师发展。
近年来我国也在教师职业规划和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学者陶然(2007)认为教师职业规划管理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1.全员参与原则;2.最佳贡献区原则;3.时间坐标原则;4.人格价值平等原则;5.发展创新原则;6.全过程多角度评价原则。学者陈海燕(2010)提出要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发展管理。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必须树立人本主义教师观,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始终以人为实施对象。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当前随着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作为核心力量的大学教师,如何提升专业水平,丰富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成为目前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我国教育界对高校教师职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也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然而和美国、澳大利亚相比,我国高校教师职业规划与管理研究和实践起步都比较晚,尚未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特色教师职业规划与管理体系。由此,通过调查分析对中美澳三国高校教师职业规划和管理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做对比分析,探究其共性与差异,有利于找出我国高校教师职业规划与管理与美澳两国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所在,以便我国高校在借鉴美澳两国比较成熟的高校教师职业规划与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我国大学教师职业成长的可行途径。
二、研究设计方案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中美澳各大高等院校的教师。每位研究对象完成一份调查问卷。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为两份网上调查问卷,一份为英文调查问卷,针对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对象;另一份为中文调查问卷,针对来自我国的研究对象。调查问卷由四部分构成,它们分别为教师背景情况分析、教师职业规划现状、教师职业规划期望和高校对教师职业规划的支持。
3. 研究过程
网络调查问卷完成设计后上网,来自中美澳的研究对象上网填写问卷。本次问卷调查为期两个月,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英文调查问卷
本调查问卷研究共邀请了43位美国和澳大利亚高校教师参与,共收到有效答卷43份。其中,美国教师答卷共计16份,澳洲教师答卷共计27份。
(1)教师背景情况分析。参加本次调查的美澳两国教师,81.4%的教师来自于本科院校,13.95%的教师来自大专院校,4.65%的教师则选择了其他。35岁以下的教师占37.21%,36-45岁的教师占30.23%,45岁以上的教师占32.56%。女性教师占62.79%,男性教师占37.21%。
(2)教师职业规划现状。从统计数据看,美澳两国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现状满意度较高,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选项的比例达到81.4%。93.03%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其中48.84%的教师制订过5-10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但目标不明确;44.19%的教师仔细规划过5-10年的职业发展,并有明确的目标。这说明绝大部分美澳两国教师有职业发展规划意识。半数左右的美澳教师希望得到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以便完善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3)教师职业规划期望。调查数据显示,在美澳两国教师所期望的主要职业规划内容中,教学技能、科研目标位列前二。这说明美澳高校教师最看重的是和自身职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发展规划,其次才是经济收入和人际沟通等因素。
至于提高教学能力的手段,美澳两国教师给出的排序依次是:教学技能培训、研讨会、听课观摩、教学竞赛等,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对于提高科研能力,美澳两国教师给出的排序则是:研讨会、团队合作、自我培训、进修或者修读学位等。这表明美澳两国教师非常渴望通过参加研讨会形式在科研方面实现自我提升,同时也希望通过团队合作这种方式获取经验,博采众长。
在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中,排在前三的依次是:工作任务繁重、个人局限、学校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教师的超额工作量妨碍了个人发展规划。另外,除了个人的因素之外,学校的支持也至关重要。教师的职业规划需要内部动因和外部支撑两方面的协调,工作量适当减少才能让教师有时间考虑自身的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和科研的进步。
65.12%的美澳两国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个人强项和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工作任务,认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充满挑战和创造性,并有利于提升个人能力。在最近五年中,有18.6%的美澳两国教师未获得进修机会,但仅1人没参加过学术会议。美澳两国教师参加的研讨会大多不是学校派遣的,而是自己联系的。这说明美澳两国教师还是有较多机会参加进修培训以及学术会议。
(4)高校对教师职业规划的支持。在调查问卷中,80%左右的美澳两国教师认为高校应在教师个人职业发展中起到50%以上的作用。有60.47%的教师表示自己在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受到了学校的帮助和指引。在这60.47%中,61.54%的教师表示学校给予的职业指导仅限于职业起步阶段,38.46%的教师表明学校给予的职业指导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由此可以看出,多数教师认为学校在教师职业规划方面给予了一定支持,但具体措施和力度还有提升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美澳两国教师目前最需要的职业支持从高到低依次为:拥有更好的学术氛围、收入增长、承担更多更重要的工作任务、职位晋升、工作量减少并且给予更多发展空间、给个人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在事业发展上得到领导的关心与支持等。这说明对美澳高校教师而言,科研支持在美澳两国教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小觑。另外,收入的增加是他们的普遍心声。当然,工作任务的挑战性和重要性、职位晋升机会也是美澳两国教师考量的重点。
2. 中文调查问卷
本调查问卷研究共邀请了105位中国教师参与,共收到有效答卷105份。
(1)教师背景情况分析。在参加本次调查的中国教师中,16.19%的教师来自于985或211高校,59.05%的教师来自于一般本科院校,24.76%的教师选择了其他(包括高职高专等)。30岁以下的占4.76%,30-45岁的占65.71%,45岁以上的占29.52%。女性教师占82.86%,男性教师占17.14%。
(2)教师职业规划现状。从统计数据看,中国高校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现状并十分不满意,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选项的比例达到了28.57%。84.76%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其中62.86%的教师制定过5-10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但目标不明确;20.95%的教师仔细规划过5-10年的职业发展,并有明确的目标。这说明多数中国教师还是有职业发展规划意识的。超过半数的中国教师希望通过适当指导完善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3)教师职业规划期望。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教师所期望的主要职业规划内容中,学习规划、教学技能、科研目标位列前三。这说明相对于其他内容,中国高校教师最关注自身的学习规划。
有关提高教学能力的手段,中国教师给出的排序依次是:听课观摩、教学技能培训、教研活动、研讨会、教学竞赛等。这说明中国教师主要通过听课观摩和教学技能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对于提高科研能力,中国教师给出的排序则是:进修或者修读学位、团队合作、研讨会、自我培训等。这表明中国教师非常渴望通过进修或者修读学位形式在科研方面实现自我提升,同时也希望通过团队合作这种方式互相分享科研经验。
在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中,排在前三的依次是:工作任务繁重、缺少发展机会和空间、学校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可见,繁重的工作负荷妨碍了中国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他们希望学校给予更多的支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高校教师中尚能根据自己的个人强项和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工作任务的不足半数。60%的教师从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无挑战性和创造性,重复性高。在最近五年中,没有任何进修机会的达到36.19%,从未参加过学术会议的占27.62%。教师们参加的研讨会大多不是自己联系的。这说明中国高校教师们缺乏进修、培训及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需要学校提供信息。
(4)高校对教师职业规划的支持。在调查问卷中,75%左右的中国教师认为高校应该在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起到50%以上的作用。但仅有20.95%的中国教师表示自己在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受到了学校的帮助和指引。在这20.95%中,45.45%的教师表明学校给予的职业指导仅限于职业起步阶段,54.55%的教师表明学校给予的职业指导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由此可以看出,小部分中国教师在职业规划方面得到了学校的支持,但学校的配套措施和力度远远不够。
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国高校教师目前最需要的职业支持从高到低依次为:有学习、进修更新知识的机会,提高待遇,职称晋升,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减少工作量,给个人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在事业发展上得到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承担更多、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等。
四、讨论
依据上述调查结果,中美澳三国在高校教师职业规划和管理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差异也相当明显。
1. 教师职业规划现状
相较于美澳两国,中国高校教师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现状的总体满意度比较低。在中国高校教师中,从未制订过职业规划或虽简单制订过但目标不明确的比例也比较高。
2. 教师职业规划期望
中美澳三国在期望的职业规划内容方面基本相似,并不认同经济收入至上。中国高校教师相对来说更偏重学习规划,并将其归为首要规划内容。不同于美澳两国,中国高校教师虽然肯定研讨会的作用,但明显更倾向于通过听课观摩来提高教学能力,通过进修和修读学位来提高科研能力。关于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三国高校教师都提到了工作任务过于繁重以及学校支持力度不足。但美澳两国教师则更为理性,在指出客观原因的同时也肯定主观上存在局限。
美澳两国高校教师根据自身强项和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工作任务的比例远高于中国高校教师。虽然在进修机会方面两者的差别并不是特别大,但中国高校教师未参加过学术会议的比例明显高于美澳两国。值得注意的是,在美澳两国,研讨会资源主要靠教师自己去发掘。而中国高校教师由于自身获取研讨会信息的渠道有限,相对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因此参加会议主要还是由学校派遣。
3. 高校对教师职业规划的支持
与美澳两国不同,仅少数中国高校教师在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受到过学校的帮助和指引。美澳教师希望学校能为其创造更好的学术氛围,他们相信良好学术氛围的营造一方面会激发其自身学术潜能,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而中国教师则期待学校为其提供更多学习进修机会,希望通过更新知识来实现自我提升。
综上所述,无论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还是服务社会,在高校肩负这些使命的主体始终都是教师。对中美澳三国教师职业规划和管理的比较研究有利于准确把握我国高校教师职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国高校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促进教师职业规划和管理的有效策略,建构适合我国高校教师职业规划和管理的基本框架,为丰富我国高校教师职业规划理论,改进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政策,促进我国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职业成长和职业幸福感,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海燕.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5).
[2] 杜林致.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 徐晓红.澳大利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变革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4,(3).
4.英语教师职业规划 篇四
我一直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工作,并且担任班主任工作,其间还管理着学校的网络。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的工作取得了些许进步和成绩。但与此同时,我深深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好好学习。
一、我分析一下自己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我毕业即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事业心强,思想上进,热爱教育教学工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很快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并将新理念加以运用,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显著,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师德意识牢固树立。
不利因素:第一,英语学科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英语口语的应用不能做到得心应手。第二,教育教学技术、技能还有待提高,对个别问题学生的教育上有时缺乏耐心与艺术性。第三,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懈怠,教育科研能力较弱,对教学的思考与研究还停留在较浅层面上。第四,工作缺乏创造性。
二、发展规划
首先,树立正确的师德修养观念。因为教师的道德品格、人格对学生的成长甚至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我一直认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个教师必须树立的师德观。为此,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章转载自[工作实用文档频道] http:///wm/ 请保留此标记)科学的方法论,用爱心对待学生,同时加强业务理论的学习,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争取做到用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
其次,作为英语老师,在学识上“广开门路”、“广种博收”,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要积极听各种讲座,参加各种培训,坚持不断学习,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力求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努力适应今天新时代对老师的更高的要求。
再次,我积极了解教育改革的趋势,关心教育新动向,努力更新教育理念,积极贯彻实施教育教学新理念。我打算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
最后,我将认真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坚持经常写教后感不断总结教学的得与失,积极听课以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的教学方法,认真对待每一节公开课并主动积极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以此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实现个人目标
我将积极实施以上规划,利用有利因素积极发展,努力提高业务,克服不利因素,求真务实,争取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2.高中英语教师三年个人专业发展计
海南侨中英语组 石炜娜
终于真正走上了梦寐已久的讲台,心里的感觉是激动中夹杂着忐忑:既有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种种憧憬,又有对当下自身教学的不确定,既渴望得到同行的认同,又希望他们能针对自己的教学提出很多问题,使自己得以迅速的成长。纵然心中豪情万丈,但是头脑中对自己未来三年的发展还是懵懂而模糊的,所以,为自己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对教师发展的认识
个人认为,教师的发展不仅包括专业方面(如学科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强化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知”的进步,同时包含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情感,等“情”方面的认同。教师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应该能从“人”的角度,从教师作为一个“人”的角度去看待。
二.自身状况分析
作为一个刚踏上讲台的新手,除了热情也似乎只有热情了。从学科知识的储备上讲,初步具备了高中阶段教学所需的基础;从教学需要的知识上讲,“教学法”的理论性知识占据了头脑大半,对教学实践的认识尚处在浅表的层面,甚至可以说是“零认识”。且由于刚刚毕业,头脑中“学”的经验远远多于“教”的经验,如何迅速的转变角色,尽快适应教学生活,是我目前面对的最大现实问题。
三.专业发展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了解各种课型的不同教法,通过自己“走出去”,即进入经验老师的课堂听课,和“请进来”即邀请经验老师到自己的课堂中听课,发现自身的不足,形成对教学的初步理解。
2.发展的具体目标(1)师德目标
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坚定献身教育的信念,力求做到师德高尚、师生平等,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
(2)专业化目标
第一,专业知识扎实,文化背景知识丰富。
第二,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决策灵活,逐渐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第三,教学反思及时
第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第五,能够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
四、发展措施
1、坚持每天阅读专业书籍,提高专业素养
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坚持阅读专业书籍,及时记录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点滴积累专业知识。
2.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学习
每学期阅读一至两本教育理论专著,及时了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做好相关学习笔记,认真做好每个学期的自身小课题研究;走入老教师的课堂,观摩,学习,体会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背后的目的和意义,从对老教师的模仿,逐步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3.养成及时反思的好习惯
随身携带笔记本,将自己对教学的反思及时记录下来,养成写反思日志的好习惯。4.加强沟通﹑交流
积极参加备课组内的相互听课、同年级与不同年级之间的交叉听课,保持开放的态度,加强与同行的沟通,学会与他人分享教学心得,形成合作意识。
5.确定自身“教-学-研”的发展方向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讲台,也就是说,教师的发展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渐学会以“教”促“学”,在“教”中发现“学”的问题,并以此为立足点,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予以升华,(即为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找到理论依据),将理论中学到的知识予以深化,(即将教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理论知识得以体现)。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积极地学习和反思。也相信在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大家的热心指导下,我会尽快胜任高中英语的教学工作,逐渐获得对教学的深入理解,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且行且进。
3.英语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2012-05-23 14:39:32 来源:佳才网 点击:2406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校本研究则可以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这两个方面促使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
英语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虽然有过计划,却从没有认真地给自己的好好设计过的职业规划。现在,在学校领导的倡议下,我终于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职业做一个长远的规划,使自己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认真地规划了一下自己的未来。
二、自我盘点
我于xx年7月毕业于xxxx师范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xx年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从xx年毕业至今一直在xx小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我性格直爽,与人为善,很容易与人相处。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做事比较踏实、认真,业余时间喜欢看书,而且涉猎的范围比较广,专业书籍、理论书籍、名家名著、时尚杂志都是我的最爱,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能力。本人的专业能力不是很强,但是,由于认真、勤奋,工作以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孩子较小,占用了我一部分的精力,而且外出学习机会的减少,我觉得自己的事业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有时甚至很迷茫,找不到突破自我的出口。
二、对自身问题的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要跨越目前的状况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去学习,因为我知晓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感性的教学经验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分析做指导,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三、自身专业化发展目标:
1、整体性目标:
做一名博学、善思的专家型教师。
2、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以自主学习提升专业和理论素养为主的目标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校本研究则可以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这两个方面促使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在专业素养方面,希望能有在职学习的机会,希望能走出去,不断汲取新鲜的血液,而不能光凭过去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为不同的学生服务。具体措施:
(1)通过网络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水平,同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2)坚持每天背诵5个新单词,(3)多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抓紧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并且要做好笔记,写好批注,争取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就完成一篇读后感。将读书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这些书籍将填补我在理论方面的缺陷,必将对我一生的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4)记录整理个人成长的足迹。
(5)争取学习机会,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思路 第二阶段:
(1)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和学生的创新片段,学会积累,学会研究。课堂是教师的“责任田”,那片土地需要我精耕细作,同时,学生也是我春天播种的希望。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制约、“双赢”的关系。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不要只盼望秋天丰硕的果实,更注重“希望”成长过程中的除草、捉虫,浇水、看护。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能力,努力做到每节课后必有反思。(2)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而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运用自己的教育经验与智慧,撰写质量较高的论文,为后来者提供借鉴,也向自己的专家型教师迈进。
第三阶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促使教学品质专业化为主的目标
(1)在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使学生基本形成会预习的好习惯,努力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钻研的学习品质。(2)培养学生独立钻研,敢于表达的好习惯。将比较容易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来讲,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主要措施
1、用自学形式完成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2、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并在活动中勇于展示自己,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3、及时记录自己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业务学习、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
4、定期参加有关的科研论文评比
5、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
五、预期效果
1、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的素养。
2、具有良好的驾御课堂的教学能力。
3、个人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后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
4.英语教师个人发展提高计划 作为新时期的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不让自己落后于时代。无论是作为班主任,还是作为英语老师,我时刻都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挑战。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工作是极富挑战性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老师就更应该对自己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样我们才能跟随社会的发展,顺利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负责态度,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学期个人提高计划如下:
一、自我分析:
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勤恳、踏实,对孩子的热爱是我对教育事业的挚着追求。作为英语教师,能尊重关爱每位学生,发现并赏识每个学生的才华,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以爱心、信心和耐心期待着每个学生的成功。对于学困生能多予以帮助、关心。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思考和创新。
不足之处:在现实新课程的改革中,发觉自己对于课堂的驾驭和对教材的研究还有些欠缺。
二、总体目标
1、加强数学学科理论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内涵,能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新理论、新理念运用到数学的教学工作中。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2、认真做好学校各项日常教学常规工作,抓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培养学生各方面良好习惯以及数学应用能力。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将优秀的案例进行归纳与整理,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等。
4、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家校联系让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让英语课堂变得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活动,并设计相关的教学设计、说课设计、课件等。
6.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有自己的阅读心得或是教育随笔、论文等。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与培训活动,写好学习笔记及学后反思,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⑵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种专业培训,达到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目的。⑶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相关理论,做好业务积累。⑷认真观摩名家课堂教学实录,并向校内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艺术。⑸坚持每天读半小时教育教学方面的刊物,坚持写读书笔记,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⑹每月完成两篇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写作习惯,在反思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
2、认真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优化教法,勇于创新,形成具有自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⑵养成听课的好习惯,积极参加各类听课、评课活动,学习其他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借鉴其经验,分享其成果。⑶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争取机会让自己在校内或校外参与各种形式的研讨课、公开课,与校内外的同行进行研讨、交流,找出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促进个人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⑶进一步提高自已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制作高效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3、专心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积极参与学校课题和小专题的研究,及时撰写研究报告,总结价值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已的科研水平。
4、教学方面,潜下心来研究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重难点等从而设计出符合班级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一节,课前向结对师傅虚心请教,课后做好自我反思,认真接受同仁的建议和意见。积极地参加到数学学科开展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做好笔记,积极发言。同时也积极的参加学校开展的其他活动中来。并且做到每月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写反思4篇,案例1篇,5、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以及自己的学习计划,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基本功的练习,练好三笔字、说好普通话等教师教学基本功。每周写一幅粉笔字作品、两周一幅钢笔字作品。并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
6、探索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意义。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电子白板使用技术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课题,定时定期的中国教师研修网及第二教育网等,与各校英语教师进行交流学习。
5.个人发展计划
一、思想方面:
1、教育理论方面:学习现代化教学理念,使自己逐步领会而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把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2、业务理论方面:深入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通过课件、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
二、学期工作目标:
(一)班主任工作目标:
1、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大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2、以建立“五(3),我的家”为小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奉献自己力量来提升我们家的档次;
3、建立“互帮互助的学风,勤奋努力的班风”;
4、继续执行多角度评价学生制度,从学习成绩、常规学习、班级贡献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评估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力求真实有效。
5、利用多种形式和家长真诚交流,和家长共同商讨,共同来教育孩子,确实达到家校携手并进的目的。
(二)英语教师工作目标:
1、搞好县三科联赛的备战工作,以优异的成绩为博奥增彩添色;
2、扎实有效地采用“当堂达标训练”教学模式,为英语教研组的妹妹们搞好服务工作,同时虚心向姑娘们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突出博奥的英语特色;
3、切实搞好周前备课工作,特别是坚持一单元测试两次的巩固训练工作,力争教学扎实有效;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浓厚的“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使班级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招生宣传工作目标:
招生工作是我们博奥学校的命脉,要把它与自己的工作紧密相连,树立以“服务家长,服务学生,服务学校”为出发点,学生入校后,要及时与各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以便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为进一步招生做好工作。
三、教学工作:
1、通览教材,备课深入细致;认真研究教材,参阅各种资料,准确把握难重点,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并归纳总结经验。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注重讲练结合。
3、扎实有效地采用“当堂达标训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突出博奥的英语特色。
4、坚持一单元测试两次的巩固训练工作,力争教学扎实有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5、确立教研课题,使自己在教科研方面有一定的发展。
6、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实行“一帮一”互助形式,大面积,大幅度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
四、提高个人素养
1、多读书,用教育理论充实自己。
2、多总结,让自己在反思中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5.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分析 篇五
高校教师是大学的核心,他们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也肩负着各个专业学科的科研探索的使命。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有关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倦怠以及离职问题已经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关注。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他们担负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也做出了大量的贡献。然而,青年教师往往属于高校中的“弱势”群体,许多合理需求得不到重视,而且在目前的高校教育改革中受到了最大的冲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综合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的来源,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待遇偏低造成的压力。高校教师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又要想方设法搞科研,同时还要进行服务社会等活动,确实是个高付出的行业,付出的是时间、精力、学识,甚至是生命。根据动机期望价值理论,高付出的劳动,应该得到高收入回报。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高校教师,尤其是专科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水平还是较低的。特别是年轻教师,相比社会上的其他职业而言,他们在求学期间所花费的时间远远长于普通职业者,而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却因为资历低、职称低,难争取到科研项目,得不到科研经费支持。工资福利待遇低,而学习、生活、交友、养老、育小等开支又很高,这使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2、教学工作带来的职业压力。~般而言在各个高校中,青年教师群体往往承担了相对来说更繁重的教学任务,而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却又不够丰富,因此如何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最终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许多青年教师倍感压力的事情。而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花费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评定等教学工作上的时间逐渐增多。如何应对教学任务加重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学质量,更是让青年教师身受更大的职业压力。
3、学历提升的压力。众所周知,高校教师的学历门槛正在节节攀升。近些年来,继全国重点高校,省属高校也规定除个别专业聘用硕士外,其它专业必须是博士才有资格应聘。对于今天的高校青年教师来说,无论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都在为自己的学历提升而努力奋斗。而学历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成本或者机会成本,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主要的职业压力来源。
4、科研工作带来的压力。发展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青年教师往往是各个科研项目组中的主力军,既有自己的科研任务,也担负着一定的对硕士,博士进行指导的职责。科研任务的考核模式一般都是要求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但学术论文应该是科学研究成果积累的产物,其产生过程是非常严肃的,时间有的长达几年乃至更一长。但目前由于科研考核有论文指标的压力,教师在繁重教学、服务社会的同时,不得不占用闲暇时间从事科学研究,进行论文写作。另外高校科研考核、职称晋升、教师评奖等都明确提出要有科研项目。而每年立项的科研项目数量有限,僧多粥少。而青年教师往往很难独立的申请到科研项目,这样又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发展。
5、制度造成的压力。现今不少高校多采用聘任职务与职称分开,以往高校里面教授,副教授一旦评上基本上就高枕无忧了,而如今的人事聘任制度却打破了这种平静,从好处来说,有效调动了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但是也造成了一种人人自危的氛围,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另外职称评定对于教师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称评审带来的压力最主要的是科研项目的级别和学术论文的质量要求较高。这些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压力。
6、社会期望带来的压力。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学校和高校教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对高校教师寄予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而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往往会使高校教师产生压力感。但是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改革等制度上的变化,造成了高等教育的一些问题,如教学质量差,学生素质下降,学生就业问题,都成了社会对于高校教师提出批评的原因,他们因为这些可能并不属于他们的原因而遭受指责,也加重了他们的压力感。
职业压力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是普遍存在的,为了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学校应该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如在制度上对青年教师进行照顾,减轻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负担,提高青年教师的福利待遇,为青年教师的学历提升制定合理的机制,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为青年教师的晋升提供更多的机会。
6.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篇六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由此可见,作用一名教师,必须要渊博的知识文化素养,以及对所授专业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层次的文化造诣。但是,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真正的高校教师,仅仅拥有极其渊博的文化素养就足够吗?显然,远远是不足的,作为一名真正的护理学教师,除了拥有渊博的知识水平外,还需要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心理以及知识文化水平的协调、健康发展。
在护理职业道德修养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是一个具有优秀职业道德品质的护理人员的重要特征。护理人员天天和病人打交道,提供耐心、细心、亲和力的优质服务是护理人员的职责;经常学习有关的法规、制度和先进的护理质量规范要求,不断地提升护理质量的规范标准,是护士人员走向国际化的行为标准: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着手,是护理人员养成职业荣誉感的良好品质保证。在工作中,时时严于律己,把握好是非界限,自觉地运用各种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仅做到自己遵纪守法,还能督促单位其他医护人员遵纪守法,共同捍卫法律的尊严和人格的尊严,确保护士护理质量。
职业道德修养,是社会各行各业中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职业道德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高校的人民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教师除了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拥有科学的执教理念,掌握开展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教师法也规定必须对新进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以及业务培训,为此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新进教师人员的岗前培训,系统地学习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路德修养》、《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四门科目,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理论知识和思想素养,对于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开拓眼界,起到了极大的积极影响。下面,我就《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本书共九章,二十七节,分别从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基本途径九个方面探计了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培育等工作的开展。对于指导每一位高校教师甚至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
第一章主要从伦理与教育伦理的内涵、地位;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道”与“德”;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它是作用一名教师在从业过程中的为教之理。书在育人的过程中,只有有了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教育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教育效果也才能达 到预期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要求我们每一教师自觉遵守教育伦理关系,通过努力为自己建构这样的和谐。“道,所行道也。”本意指道路,但其间又包含了政治意义上的道以及人生意义上的道,可引申为做人的规矩、原则等;而“德者,得也”,可以看得出,只有施行道德者,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教师,也只有有了职业道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从业教师的行业规范,就必将要求我们从把握职业理论关系出发,切实领悟应当遵守哪些行为和道德并使之转化为良好的德性与品行。
第二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教师是职业分工发展的产物,而随着教师的出现,作为调节和规范其行为的职业道德也随之出现,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道德人格高尚、道德目的明确、道德行为示范、道德功能多样以及影响深远广泛等特点。作为高校教师,只有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社会化以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重要的是,它也是提高全民族道道素养的手段。它不仅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第三章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要求论述了高校教师职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大学生,这就要求职业道德必将成为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而且也是教师是否能维持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它不仅决定了教师境界追求的高低,而且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尊得和爱护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人师表和严以律己的风范以及关心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职业也属于我们的事业,也属于我们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即要对自己职业负责,对自己负责。做好自己本质的工作。第四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基本原则、指导作用三方面来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高校教师职业具有独特性,也致使高校工作具有创新性,复杂性和繁重性、学术研究的自由性、高校教师的示范性和教育效果的较长周期性。
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也使得其职业特点有平等对待学生,正确理解权利平等的公平;诚信以及坚持社会集体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把个人利益放在最后。作为高校教师,就要用职业道德来坚定政治立场,养成严谨治学的风气,以及热爱学生,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五章讲述上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指出了高校教师要有知识传授和良 好品德塑造的能力,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而且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有教无类,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务求实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爱真理,勇于探索;知困自强,学而不厌;行正度大,心虚气静;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严格遵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第六章主要阐述了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学术道德规范作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书水平的重要尺度。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学术的研究过程中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养殖成严谨治学,探索创新;不怕艰苦,奋勇前进;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尊重客观事实,平等对待学术活动,以及尊重他人学术成困,相互学习,促进交流。
第七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的基本特点,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及高校教师道德评价及其影响说明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职业行为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主观臆测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及渗透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职业道德选择中要注意动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使三者在道德上向善的统一,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也服务自己。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把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避免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了长远利益,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职业的长期发展和个体的完善。
第八章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从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形成和发展,人格定位与现实人格冲突来表现。我们选择了教师,就必须实现这种人格的超越,解决教师定位与人格的冲突,加强自我人格的道德修养,在从业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德之自修塑造自我的高尚人格,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言行身教来实现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最后一章论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基本途径,分别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实践三方面阐述。教师要承担社会责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的发展,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坚定的主导性、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针对性、以及高度的自律性;做到“慎独”,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防微杜渐,“积善成德”;虚心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加强道德修养意识;勇于实践,不断磨炼自己的道德修养。养成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以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的道德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同时,担负起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重任,全身心投入
到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品质,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高等学校教师。
而且要懂得自我约束,就是对事物进行控制和管束,使之不越出范围。护理人员的自我约束,就是对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进行控制和管束,使之符合护理职业道德的要求。自我约束包括思想、情绪、言语诸方面,其中思想上的自我约束决定着其他方面的自我约束。古人云:“ 吾日三省吾身”。护理人员在繁忙之余,要重视自省、善于自省,严格自律,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护理人员在守法、护法的同时,要有理、有利、有节,既要防止浅尝辄止应付差事,又要防止过犹不及,影响工作的实际效果。要能够平等待人,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为浮名而一意孤行。同时告诫自己继续保持振奋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慎独是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方法。古人云:“君子慎其独也”。“古之成大器者,无不慎独”。慎独,意思是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或在做了坏事也难以被发现时,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事,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慎独的最基本特征是以高度自觉性为前提,要求护士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环境下,也能够严格按照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行事,自觉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服务于患者。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四、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部端行为。
五、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六、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护理职业道德修养对护理人员来讲是无止境的,可以说生命不息,道德修养不止。护理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在于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逐步地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从而将职业实践中对职业道德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上升为护士职业道德习惯。一个真正懂得“修养”的人,应该始终抱着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的坚定精神。在工作中坚持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在护理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7.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职业现状分析 篇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7]26号) 的要求, 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等院校为在校学生开设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 并在3~5年内完善为必修课程。从现实情况看,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存在着职业迷茫和就业困惑, 并且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和高校毕业生实际能力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鉴于此, 高校急需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以保证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 并能够为学生提供真正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方案。
1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职业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还普遍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不高、指导形式课程化、指导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
从现状来看, 部分高校的职业指导教师是由辅导员兼任的。从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看, 现有专业教师忙于教学、科研工作, 无力分心于职业指导教育, 因此, 职业指导课程交给辅导员来担任似乎成了可行的选择。但是, 一方面辅导员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学生事务, 难以深入地钻研职业规划的相关理论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辅导员大多并未接受过职业规划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 因此, 很难深刻地把握职业指导的原理和技能。
即使某些专业教师兼任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 也只能利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之余的时间, 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从事职业指导工作。这就很难保证这些教师有专门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职业指导方面的科研工作,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职业指导理论研究的发展。
1.2 职业指导形式课程化
多数职业指导教师习惯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 简单地把职业指导工作看做一项教学任务, 认为通过课堂教学就可以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忽视了职业指导的个性化特征。不可否认的是, 对于广大的高校在读学生, 职业指导确实有其共性的一面,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忽视其个性的一面。每个接受指导的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等都是不同的, 因此, 在共性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个性化的指导。这就需要职业指导教师从根本上转变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
1.3 职业指导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是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的直接后果。在实际指导过程中, 职业指导教师往往简单地套用理论, 试图单靠理论来完成学生的职业指导。当然, 我们不能否认理论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的职业指导理论大多是西方学者针对其本国样本进行的研究成果。如果简单地加以应用, 这就忽视了东西方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差异。这就可能使“职业指导”变成“职业误导”。
另外, 从我国传统教育方式来看, 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往往扮演高其一等的角色, 因此, 教师习惯于下结论, 而学生习惯于接受结论。职业指导教师如果不能改变这种角色, 就往往使“职业指导”变成“职业指挥”。
1.4 职业指导教师自身脱离社会现实
从我国高校教师自身的成长经历来看, 很多从事职业指导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是在高等学府中完成自己的求学历程后, 直接选择留在高校担任教师工作。长期的“象牙塔”成长经历, 使这些教师对于企事业单位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匹配其职位并不完全清楚, 甚至这些教师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在这种情况下, 职业指导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2 改善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职业现状的建议
对于高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我们始终应该高度重视。从个人层面来看, 它有利于个人作社会化;有利于个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个人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从社会层面来看, 它有利于帮助解决因人职不匹配造成的就业困难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对于上述现状,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2.1 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保证职业指导教师有时间、精力和经费进行职业指导专项的研究,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成立职业指导教研室, 定期开展教学、科研的研讨会议,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 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强化院校之间职业指导工作的合作, 组织教师考察、观摩兄弟院校职业指导工作, 交流经验, 取长补短, 不断丰富完善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路。
2.2 在课程化的基础上强化一对一的辅导
职业指导教师要从思想上摒弃任务式的教学方式。职业指导是以助人为己任的工作, 同时, 职业指导也是以人为本的工作。因为服务对象可能存在着性别、价值观、民族、生活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服务对象的差异, 不能简单地用上大课的方式来掩盖个体的差异, 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课程化的教学对于灌输基本原理和基础技能是高效的, 但是对于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因此, 我们还需要在课程化教学的基础上强化一对一的辅导。
尤其是对陷入职业迷茫的学生, 应该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这就需要职业指导教师倾注极大的热情, 取得他们的信任, 鼓励他们主动讲述自己所处的困境及其原因, 并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确认问题, 进一步解决问题。
2.3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指导技能
一般认为, 作为职业指导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行为品质。
就专业知识技能来看, 职业指导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职业指导知识, 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心理咨询知识、素质测评知识和规划设计能力。这就要求职业指导教师应该首先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 不断地储备、更新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就人际沟通能力来看, 职业指导教师应该摒弃高人一等的心理, 不断培养自己的关系建立、倾听和参与等能力, 为学生提供“共情”式的辅导。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始终坚持以服务对象为核心, 尊重其人格, 尊重其情绪体验, 尊重其个人选择。
就职业行为品质来看, 职业指导教师应该培养自己乐于助人的服务意识、尊重隐私的人格素养、以人为本的职业特质, 真正地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4 坚持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职业指导工作需要与社会现实密切结合。职业指导教师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空谈理论, 这样做只能使职业指导工作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职业指导教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应该尽可能地深入企事业单位, 了解它们对职业的描述、对人才的要求。只有坚持“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才能不断地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职业素养。
职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等进行座谈, 甚至实际参与其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来强化自己的社会认知;也可以通过讲座、论坛等形式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到高校交流;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这些形式, 使职业指导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3 结束语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困惑, 职业指导工作可谓是任重道远。而在职业指导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职业指导教师, 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职业指导工作的成效以及所指导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因此, 作为职业指导教师有必要树立责任意识, 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真正地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
摘要:目前,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困扰不断加深, 加之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职业指导工作的主体,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职业指导工作能否顺利实现目标。本文着重分析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职业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职业现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素养,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田光哲, 李祥伟.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2]陈炜, 黄跃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8.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篇八
关键词 职业道德 高校 教师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原则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高校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去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承担义务;它是在高校教育职业活动中,调节与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集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動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职业劳动之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其进行职业活动的思想指导和行为规范,是其承担社会职责完成职业使命的依据和保证。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1.高校教师要提高对教书育人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大计,育人为先,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规定了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社会主义大学要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人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
2.高校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教师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这是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尤其是高校教师,威信越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就越好。
3.高校教师要努力学习,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教书育人规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包括:学生的思维规律、心理规律、生理规律以及学习规律等等。
二、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教师在政治思想方面存在的职业道德主要问题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只重视教师的学历建设,弱化教师的师德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工作上,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淡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部分教师主要关心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而对政治时事,关心较少:重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轻于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部分教师没有把教育工作看做是传承文化知识、传播科学真理、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没有看到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而只当成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一种谋生手段;部分教师忙于做项目赚钱,缺少敬业精神,责任心不强,奉献精神不够;甚至有极少数教师,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出现了思想政治倾向偏颇、价值观失衡的现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能低估,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方面表现出的职业道德主要问题
从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一些老教师存在教育思想和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老化,缺少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等问题;而部分年青教师虽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轻视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探索和完善,热衷于出国进修、做项目等,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之外。还有少数教师,重教书,轻育人,认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是政工千部和辅导员的事,而没有意识到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
(三)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方面表现出的职业道德有关问题
高校中的一些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缺乏积累,科研质量不高,科研工作比较被动消极,认为上好课就可以了;还有些教师,在搞科研时急功近利,缺少刻苦钻研的精神,耐不住寂寞,忍受不了清贫,学风浮躁。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自主建构
道德教育从更多意义上来说是学校的一种道德活动,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成长的“外因”,表现为“他律”;道德修养则是个人接受外在教育的同时,通过自我学习和锻炼,使自己达到一定的能力和境界,嘱于个人的道德活动,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成长的“内因”,表现为“自律”。一切外因最终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他律最终必须落脚在自律上,在重视他律的前提下,重在自律。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由外部的他律逐步地转化为内在的自律,只有自律才能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从根本上起作用。教师的自律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与建构的,即自主建构而来的。教师的自律包括: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二)营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环境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作为外在因素的环境,对人也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是时刻受到国际、国内的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内部小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优化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小环境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环境主要包括:优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建设健康向上的大学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高校学术环境。
(三)构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高校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全国各地高校的共识和行动。在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前提下,探索和建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运行机制,如遴选机制、评价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组织管理机制等,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优化精神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斌,赛兴东.责任心的培育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基点[J].教育探索,2011,2
[2]孙世青等.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J].北京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规划】推荐阅读:
高校英语教师如何开展反思性教学论文11-22
高校教师发展自我规划09-22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07-05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解决对策08-08
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11-30
高校教师评语10-01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08-28
高校教师失范行为08-29
高校教师师德素养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