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筑企业改制工作思路的情况报告

2024-09-10

加快建筑企业改制工作思路的情况报告(精选11篇)

1.加快建筑企业改制工作思路的情况报告 篇一

关于贯彻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纪委:

《##市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实施意见》下发后,市房地产管理局及时安排部署,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及时成立组织。市房产局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迅速成立了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以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位党组成员为副组长,有关业务科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市74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及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制定方案,细化监督检查工作内容。经过认真讨论研究,我局将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与市纪委实施意见以及市局年初工作计划结合起来,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性安居工程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方案中围绕住房保障领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是否符合本地实际;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是否分解落实;项目是否按时开工建设;政府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建设项目用地是否优先保障供应;税费政策是否全面落实;建设主体、套型标准、配套设施、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规定和强制性标准;住房保障工作年度目标任务是否完成;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准入、退出机制和保障性住房运行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是否规范等10个方面问题,根据工作进展逐个分解到各个时间段,加以落实。

三、实施五项督查,全面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1、明确分工,落实包点督查。为确保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考核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市房产局建立了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包点督查制度,包点督查由市房产局领导班子成员分成5个督查小组,对全市#个县市区进行包点督查,截止目前各包点小组已分别落实督查5次以上,即每月不低于2次。在监督检查中,各督察组紧紧围绕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主要原因,分析研究解决途径,并做好督办工作,有效的解决了各地项目进展推不动和进度慢的问题。

2、互动学习,巡回观摩督查。为相互学习和促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有效推进全市年度目标任务完成,7月22日,针对2011年上半年工程进展情况,市政府组织了全市每半年组织一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巡回观摩督查活动,参加人员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等负责同志。巡回督查中各县市区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寻找差距,较好地实现了相互间学习与交流的工作目的,最后##市长在市政府2号会议室主持召开了巡回观摩督查会议,会上各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人就各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表态发言,纷纷表明了当前的工作重点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3、保质保量,现场核实督查。我市保障性住房项目涉及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安置房等项目建设,其特点是项目多、分布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在上报开工项目时易出现数据不实、标准不高等问题,为核实各县市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开工情况,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月3日至5日,由分管局长带队分别对全市35个已报开工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进行了逐个核实督查,督查中

对于缺少前期建设手续的建设项目要求及时补办;对于不适宜居住的公租房建设项目要求及时调整;对于上报完成套数与实际建设套数不符的要求据实填报,并要求确保完成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的质量和数量。

4、完善措施,重点项目跟踪督查。

针对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及形象进度慢的项目,我们列为重点跟踪督查内容,局长###对重点项目逐个现场指导,并做到每半月向市政府一汇报,每月组织全市调度会议一次,同时为更好的掌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动态,全市实行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月报、旬报和台帐制度,建立了工程进度月通报制度,有效地对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和全程跟踪,使监督检查工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做到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监督纠偏。针对项目的立项、审批、开工、实施及资金的拨付、到帐、管理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研究协调,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5、协调配合,质量安全联合督查。按照市政府领导指示和《关于集中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的紧急通知》要求,8月下旬由分管局长带队、抽出3名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全市组织的质量安全联合督查活动。督查中针对问题相对较轻的建设项目,由督察组现场指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由企业自行整改;对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较重的项目,现场下发了停工整改通知单,并限制在15日内将处理情况报市住房城乡建委;针对其问题突出且带有普遍性的建设项目,在下发停工整改通知单基础上建议当地政府对辖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活动,从而

规范施工、监理行为,提高建设标准,确保质量和安全。

通过以上督查和制度的落实,强化了责任落实,规范了质量管理,加快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截至8月底,全市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套(户),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0.68%。其中,新增廉租住房####套,完成26.79%;新增公共租赁住房####套,完成62.18%;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开工####套,完成110.05%;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户,完成166.55%,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健全制度措施,完善后期管理。健全社区、街道和住房保障部门三级审核、公示制度,采取媒体公示、群众举报、政府监督等措施,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分配过程公开透明、分配结果公平公正。各县市区住房保障部门设立举报电话,对保障家庭进行监督管理,严格资格准入和退出,2011年全市清理清退912户不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未发现非保得保、重复保障和应保未保现象。为规范保障性安居工程后期管理工作,出台了《##市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管理暂行办法》及《关于实物配租住房后期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后期管理的范围、机构、物业服务、动态管理、资金管理等内容。落实管理主体,明确管理内容,强化管理责任,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后期运营管理。截至8月底,全市通过公开摇号实物配租廉租住房####套,各廉租住房小区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规章和管理设施均落实到位,做到了管理有章、收费有据、服务规范、住户满意。

五、下一步工作

1、强化思想认识,加大项目督查力度

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责任制,切实把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

改造的所有项目,以及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坚持“月例会调度、月督查通报”的工作推进机制,严格监督检查,对于逾期未开工、建设进度慢、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将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要求开工建设。

2、突出重点内容,做好项目跟踪指导

按照省市保障性住房目标任务建设项目要在10月份全部开工建设的要求,下一步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各县市区当前未开工或进度较慢的建设项目上,把廉租住房项目开工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当前##县、##市、##县廉租住房项目进度较慢,为此我局将全力做好相关的组织协调工作,指导相关项目的加快办理相关手续,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3、完善建设制度,确保项目全面落实

由于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方面,中央补助资金有限,需要地方筹资的比例很大,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较为突出。对此,我们将积极借鉴外地经验,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公租房建设;积极制定普通商品房和安置房建设配建5%廉租住房和10%公共租赁住房的地方配套政策;建立多渠道融资平台,积极从开发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授信,多主体、多形式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制约。为规范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建设管理,目前我局拟定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意见》,该意见对房源筹集和规划建设、资金管理和政策支持、产权和准入管理、配租和租赁管理、退出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分别做了详细的规定。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2.加快建筑企业改制工作思路的情况报告 篇二

1 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是党中央、国务院最为关心的问题,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和今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

1.1 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能否为九亿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素质,缩短城乡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体现了政府的责任

县市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国九亿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和保障农民身心健康的有生力量。十七大报告中明确了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和每个乡镇一所卫生院。可以讲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春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1.3 近百万从事农村卫生工作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期望

在政策上和保障机制上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倍受鼓舞,必将激发出他们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坚守农村卫生工作的信念。

1.4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得以实现

“以农村为重点”,就是要更加关注农民健康问题。衡量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成果,最终要看农民能否同城镇人口一样享有基本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协调健康发展的要求才能顺利实现。

2 目前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县级医院包括县级市、区医院和卫生院发展极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东西部地区、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中部平原与偏远山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医院管理意识差距太大。主要问题有:

2.1 网络体系不健全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体制、机制等原因,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被破坏,特别是作为三级网底的村卫生室大都名存实亡,乡镇卫生院已失去骨干和桥梁及纽带作用,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医院更是举步维艰。

2.2 功能定位不清楚

在补偿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超范围和超自身能力提供医疗服务。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是什么?卫生院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怎样为当地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做的不好。盲目引进大型检查设备和开展高端医疗技术,不能把常见病、多发病和适宜技术防治与使用提供给当地农民群众。

2.3 卫生技术人才匮乏

大中专毕业生羡慕都市生活,经不住艰苦环境的考验,不愿到基层工作,有的还受政策影响进不来。部分乡镇卫生院近十年来未招收一名中专以上卫生技术人才,而经过招工、聘用等形式安排的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增多,形成了恶性循环,“人多才少”现象比较突出,卫生技术人才匮乏成为目前最大的问题。

2.4 卫生资源流失严重

卫生院医疗用房有的被乡政府卖出或小城镇建设拆除;有的被卫生院职工占为住房使用;有的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有设备,却没有符合资质的医技人员,有些设备被卖出或被私人占用,还有一些设备因长期不能妥善维护,不能正常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其经济效益普遍下降,往往入不敷出,濒临倒闭和已经解体的卫生院数量逐年增多。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收入下降,有的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不稳定因素明显存在。有些卫生院卖给个人后,政府再想买回来重建体系,所花费的资金远远高出卖出时的资金,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其教训惨痛。

2.5 预防保健不到位

由于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功能的缺失,造成了农村卫生防疫工作和妇幼保健工作发展困难甚至逐渐退化。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得不到落实,传染病的防治、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管理存在诸多隐患,某些传染病、地方病危害严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

3 安徽省定远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模式

定远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较高,医疗资源十分有限,1/2以上的乡镇卫生功能不全,村卫生室更是难以生存。县委、县政府为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把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让改革成果与群众共享的头等大事,创新工作思路,采取了以下措施。

3.1 组建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医疗集团网络

在中国医院协会县市医院管理分会、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克服“等、靠、要”的被动局面,真正发挥县医院的龙头带动优势,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扶持乡镇卫生院,由卫生院支持村卫生室,全面推进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3.2 明确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

县财政在基建、设备等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着力发展卫生院的内、外、妇、幼、儿以及防疫、保健、急救功能,并为其配套相关的技术力量,做到技术有用、设备会用。村卫生室做到一般常见病的治疗、接种和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找准切入点,以切实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救治能力为目标,加强对三级网络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做好考核评估工作,实现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共同进步,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可持续发展。

3.3 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

针对人才短缺,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落后的现象,由县医院组织实施,先后召开了“定远县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培训班”,“各级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班”,派出技术骨干到卫生院工作。通过组织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症和死亡病例的讨论等多种临床带教形式,逐步提升农村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不走过场,依据各自提供基本医疗的功能定位服务范围展开培训,做到每个人、每个岗位有事干、有活干,不但能干,还要干好。把引进人才和自己培养人才相结合,明确先有事干,再有报酬,干好自己本职工作,不但留住人才,还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干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 把信息技术作为三级网络管理的支撑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是建设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它将患者、医生、财务及医院物流信息等都整合为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全系统共享信息。管理人员在县医院即总部可以对系统内所有医院运营状况、医生医疗行为、财务流程、患者信息及群体疾病特征进行实时监管,并做到人机对话,随时帮助基层医生作出合理的决定,降低医疗成本,并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估。探索信息化支撑建设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创新模式。定远县委、县政府工作思路上大胆创新,把信息技术引入三级网络管理之中。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三级网络。通过信息网络整合全县卫生资源,用管理工具提高管理水平。在软件开发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新兴农村合作医疗、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变化,侧重经营管理和数据统计,同时,能够在线教学,病例讨论和网上会诊,提升医务人员的管理水平,降低农民看病成本。

4 建议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农村卫生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和谐社会的构造;关系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体现;关系到国富民强、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是一个大市场,未开发的领域还很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1 全面推行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要抓住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行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更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在工作中,不断创新,锐意改革。不创新,则死亡,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因为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最可怕的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观念落后。地处偏远地区的同志,更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运用好现在的政策,转变观念,借鉴定远县经验和其它地区的做法,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符合当地社情的三级网络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

4.2 科学制订和不断完善制度设计

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有限竞争的公共服务环境。我国地域经济差距很大,在制度设计上要因地制宜,既不追风赶浪,又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明确功能定位。县级医院作为网络龙头,乡镇卫生院作为骨干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任务的主体,必须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分工明确、技术适宜、防治结合、运转有序,方便群众合理就医。在制度设计上还要考虑到激励机制和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定位明确后就是要求干好工作,从医疗质量、服务热情、完成任务、技术水平等方面量化考核,形成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培养人,使用人。

4.3 制订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管理规范指南

全国共有2000多个行政县、市、区,每所医院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硬件设施上可以统一规划、统一配置,但在软件方面要有统一标准和管理指南。政府应当委托行业协会组织专家,研究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规范,制订指南及评估考核标准,使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中国医院协会县(市)医院分会正在着手做好这项工作。

4.4 做好创新成果的推广工作

要及时将实践创新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在全国范围内给予推广。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创新模式,加以总结和提高,抓住在网络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抓住广大农村基层医务人员和农民最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努力在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推广和带动全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定位明确、科学管用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还很多,需要探索的问题还不少,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努力开展农村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3.加快建筑企业改制工作思路的情况报告 篇三

为加强对建筑企业劳动用工行为的管理,规范建设工程劳务作业承发包行为,维护建筑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筑业劳务市场健康发展,同时根据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建人函[2006]80号)文件,杭州市颁布了《杭州市建设工程劳务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第224号】令),以及《办法》的实施细则(杭建市发[2006]488号)。

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各地在推进建筑劳务市场管理以来发生的变化

2005年,建设部下发了131号文《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要求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劳务队伍职业素质和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建立预防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各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采取了具体措施,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近几年来,劳务市场管理中都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1、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把建立劳务分包制度、注重劳务队伍建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放到了行业管理的议事日程上,专门设立日常管理机构来负责劳务分包交易并制定、下发了有关劳务管理的一系列操作性文件。在日常管理的工作机构设置方面明确各管理部门的分工以及劳务市场的职责。在劳务分包交易环节上规定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必须与劳务分包企业签订分包合同并到劳务分包交易市场办理合同备案。

2、建筑企业领导对加强劳务队伍建设、完善劳务分包制度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全行业关心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氛围正在形成。在各级政府的强势推进下,广大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充分认识到,无论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还是从提高农民工的技能素质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角度考虑,都必须把劳务这一生产要素的管理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尽管劳务用工制度从总包企业直接使用逐步转变为向劳务企业分包,但总包企业对劳务的管理并没有放松。在劳务工人的物质精神生活方面能够提供满足行业要求的基本条件,创造出以人为本做好劳务管理的经验。

3、围绕维护农民工权益和加强劳务队伍建设所要做的一些具体举措有了启动和推进。目前,各地实施劳务分包合同备案以后,在上海实际效果最明显的就是综合保险的收缴得到了保证和提高,杭州的工伤保险由施工单位按工程造价的1.1‰交纳,绍兴市区可以在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二者选一进行参保。在农民工上岗培训、农民工健康检查、工人技能培训和鉴定等方面在不同程度地实施。在实施了“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后,为解决恶意拖欠工资提供了保障。劳动管理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如强制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设立最低工资标准等有了一定的强化。2007年10月,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给广大农民工提供方便,上海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为在上海市范围内的务工人员统一设置信息卡,建筑业劳务用工管理系统以“劳务交易进市场、劳务队伍成建制、劳动关系有合同、务工人员经培训、工资支付有规定、工伤事故有保障、用工行为有责任、监督管理有依据”为管理目标,从用工的源头开始对用工行为进行管理。2010年3月1日起,杭州试行建筑业农民工实名制制度,这是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是针对目前劳务用工管理上的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建筑业企业劳务用工管理的重大改革,更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构建杭州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

二、当前劳务市场管理和劳务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各地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反映的只是一些浅层次的表象,而市场行为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

1、劳务分包市场的主体在形式上变了而实质依旧。建设部提出建立完善劳务分包制度的基本思路可以理解为“以发展劳务企业为突破口,规范市场秩序,调整组织结构,提高队伍素质,保障质量安全”。而发展劳务企业的近阶段要求就是培育劳务企业这个合法主体,取消“包工头”这个非法主体,但目前的现实是“非法”主体依旧活跃。

对市场中的实际情况作分析:

(1)劳务企业产权背景。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国企在主辅分离时建立的劳务企业,它和总包企业母体的劳务管理机构是两块牌子两套班子,双方主要靠业务关系、行政关系而非资产关系连结;二是为了适应劳务分包的管理要求而由总包企业新设立的劳务企业,它和总包企业的劳务管理机构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设立公司主要是为了便于按行业管理要求提供劳务分包合同,这在一些劳务分包量比较大的总包企业中较为普遍;三是有明晰投资主体的不依附于总包企业的专业劳务企业,其中既有一定市场经历或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也有近年来由“包工头”做“大”后形成的企业,这类企业在用工量比较大的总包企业、总包项目上所占的份额不大,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四是配置了劳务资质的三级企业,这类企业的主业是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劳务只是其“副业”。

(2)劳务企业承接业务的主要渠道。可以分为三种:

1、有总包母体背景的企业以母体企业作为业务的唯一来源;

2、既面向母体又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 企业;

3、完全靠自己在 市场上找任务的企业,这类企业很少且很难生存。

(3)总包企业选择劳务公司的途径。也可以分为三种:

1、总包企业的劳务分包业务全部交由下属的劳务企业这种单一模式;

2、总包企业的劳务大部分由下属劳务企业做,小部分由其他劳务企业承包;

3、没有下属劳务企业的总包企业完全用市场选择的方法进行劳务分包。

总包企业选择劳务的形式多样化和劳务企业承接业务的形式多样化相互交叉,构成了目前建筑劳务分包市场的实际现状。但是,真正变化流动频繁、相对活跃的“细胞”则仍旧是原来的劳务作业队即包工头,只不过现在的包工头合法地用某某劳务公司的名义去和总包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或者是总包企业和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然后仍旧自己招用包工头,再和他们签订内部协议或合同。

不难发现,劳务企业之所以还只是一个“壳”,这是因为动机使然。不少总包企业是因为被分包合同备案制度所“逼”而成立劳务企业的,很多劳务企业也只是为别人“挂靠”而备,收取少量管理费用。而真正“以营利为目的,以劳务为卖点”成立的劳务企业很少。包工头之所以是活跃的“细胞”,这是因为它是形成劳务作业生产力的基本单位。目前,极少有劳务公司是由公司层面来组织生产作业、进行成本核算,统一的模式是公司只是签订合同、收取管理费,所以,劳务企业收取管理费的高低便成了总包企业选择劳务公司的标准。

2、劳务分包市场管理的思路、手段、措施没有与时俱进地改变。从总包直接使用劳务队伍转变到总包向劳务企业分包、劳务企业组织使用民工,不只是增加了一层经济合同关系,同时也是一种劳动法律关系的转移。无论是农民工基本权益的保障,还是劳务队伍素质的提高,其客体指对的是“人”,因此,从《劳动合同法》的原则来看,其责任主体应该是“用人单位”。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用工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严重错位。

建立完善劳务分包市场,让劳务企业这个市场主体浮出水面,其实就是增加了一种经济合同的法律关系,作为建筑业企业的三个层次,都应成为主管部门直接监管的对象,但事实上,现在的总包企业不但承担了工程质量安全的全部责任和“向上总包、向下分包”的经营行为的责任,还要延伸扩大到承担分包单位自身经营管理行为的责任和其他社会责任。

3、劳务队伍的技能素质和劳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处于自发状态。由于目前的劳务企业基本上是以收取管理费来维持经营,因此很少有企业在劳动力的组织管理上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为一个专业提供劳务作业的企业,它应该将技辅工种的搭配、实物工效的提高以及内部薪酬分配制度的研究等方面作为管理内容,但不少劳务企业只有一个经理两个兵,工作内容是订订合同抄抄名单,完全是一种粗放型的没有管理的状况。同样,在劳务工人技能素质的提高方面也在“三不管”的状况下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劳务输出地没有管,总包企业不想管,劳务企业不去管,除了岗前培训作为一道门槛而有所保证。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行业的发展管理思路,可以看到总承包企业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但是,很少有劳务企业有像模像样的长远思考打算。在杭州,浙江城建的劳务企业在劳务分包管理的方式上很有特色,其采取了培育自有作业人员模式和建立劳务企业分级管理模式(如建立劳务企业→工种作业分公司→项目部工种作业队的三级管理模式),改变当前总承包项目部将清工作业直接包给个人的不规范行为。劳务企业与劳动力输出基地建立合作机构,把农民工持证放在输出地所在的行业部门。

三、劳务市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1、劳务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低,造成劳务企业不重视自身的品牌和长远的发展。建筑市场上劳务企业的产权所有人基本上都是建筑业的法人或自然人,以前,劳务企业的资质根本就是无足轻重,注册资金10万~~50万元就可以成立一个公司;对劳务企业内部的结构也没有任何要求,区区二、三个人可以算一个企业;甚至有的劳务企业是“送”给他一个资质,因此,市场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劳务企业。而劳务企业的牌子只不过是在签合同、开发票时的一件合法外衣。这件衣服派得上用场时就用,派不上用场时就放一边,可穿的时候就穿,不可穿的时候就换一件再穿。劳务企业在对搭建一个创品牌服务的平台没多大兴趣,因为现在承接劳务分包任务一靠包工头,二靠关系,三靠收费价格,而企业品牌、诚信优势等在公开竞争的市场上通行的规则在劳务市场上是行不通的。结果是,建筑市场上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也有很多优质工程,但服务于这些企业和工程的劳务企业却极少有人能呼出其名。

2、对劳务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劳务企业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目前,各地建筑市场上的劳务企业总量已能满足甚至超过需求。在 上海某一个区就有百余家劳务企业就可以说明,但是,对这一业已形成的建筑业企业的一个序列,没有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从管理手段来讲,各建管部门实行的经营手册登记制度和企业年检制度多少还有些作用。市场对劳务企业准入清出的尺度还没有一个衡量标准。在各地区备案,政府和建筑行政管理部门只要求有公司的管理机构,配备相关管理人员,对劳务企业是否拥有自己的劳务队伍没有制约条件。在劳务市场管理中的一条“高压线”就是农民工的工资问题,现在发生民工讨薪事件,管理部门也只找总包企业,劳务企业基本上游离于事态之外。劳务企业的心态是“我上了黑名单又有何妨?”管理部门的心态是“把他上了黑名单又有何用?”。

3、对劳务分包市场管理的要害没有抓住,市场中的实际经营实体和利益主体无人监管。建设部提出禁止包工头承揽业务,是为了要改变包工头违法转嫁经营风险、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造成市场管理混乱无序的状况,但并非是要、也不可能改变包工头在向市场组织、提供建筑劳务工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也想从劳务输出大省的劳务基地中源源不断地引进合格的技术工人,但是这样的基地现在还很少,一度靠行政手段接纳的成建制队伍素质却差强人意,所以只能找包工头来解决工地上劳动力的需求。在既无对口的行政支持又无充分的市场交易的情况下,包工头成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包工头存在的基本条件在于它适合建筑劳务队伍“投亲靠友,乡邻街坊”的特点,无论是在一个劳务企业里还是在一支作业队伍中,“四川人管四川人,安徽人管安徽人”是 一种很明显的特征,建筑劳务队伍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劳务企业与劳务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实际上是对包工头考察聘用工人结果的一种认可。从发生的一些群访闹事事件来看,大多是包工头本人或包工头怂恿手下人在搞的结果。

4、现行的有关政策规定对劳务企业限制多扶持少,成为劳务企业发展的瓶颈。建设部把建筑业企业分成宝塔形的三个层次,劳务企业作为基础的一层,实际上是建筑业的一个细分行业。根据逐利性的定律,有利可图才能自发形成市场中的一个行业。而现在的劳务企业是“政策逼迫型”的产物,新的劳务企业是为满足劳务分包制度要求成立而不是为“赚钱”成立,原来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劳务企业则正呈日趋萎缩的状况。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在政策导向上没有扶持促进劳务企业的良性发展。

劳务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来自两个方面:(1)是在税收政策方面。

在上海,对建筑劳务企业的营业税实行由总包企业代扣代缴的办法,对劳务企业基本没有影响;企业所得税虽然没有实行减免政策,但劳务企业几乎没有利润;而个人所得税实行以营业收入为基数按1%的比率代征的办法。这种代征的办法不合理之处表现在:

1、建筑劳务工是高风险低收入的人群,大都达不到1600元的起征点,用代征的方法方便了税务部门而侵害了公民的利益;

2、建筑劳务人工单价由于市场恶性竞争明显偏低,向劳务企业代征则使企业雪上加霜;

3、有的企业的避税行为造成同为劳务企业而竞争的起跑线不同。

在杭州,从2009年12月1日起,对建筑劳务企业的营业税实行有原来的总包企业代扣代缴转变为有劳务企业自己缴纳,税率为营业额的3.36%;而个人所得税实行以营业收入为基数按0.2%的比率代征的办法。由于总包企业提供给劳务企业的代扣代缴税收凭证已不能再使用,劳务公司原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为总包企业配套单位开具劳务发票的业务取消,劳务公司将失去很大一块利润空间。以萧山机场国际航站楼工程为例,2009,总包清工费和配套费一项,通过劳务公司在萧山地区开票,所得利润为17.8万元。全年通过这一项业务,共创造利润27.04万元,占全年总利润的35%,而 从2010年开始,劳务公司在此项业务上将不再创造经济效益。

(2)在承包方式方面。《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有“获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揽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但在现行的经营行为监督管理中,劳务作业通常被理解为包清工,那种包工包料的方式被视为转包行为。那些既无总包企业背景又在市场上尚能立足的劳务企业,一般都采用人工加辅料包死、主材包定额消耗的办法来取得经济效益。

“不该交的钱盯着交(指带征个人所得税),可以赚的钱不让赚(指不能包工包料)”,这种情况造成了建筑劳务成不了趋之若鹜的“肥缺”行业,更造成了劳务企业对行业监管“不怕躺地皮”的恶性循环。

总之,在劳务企业这一层次浮出市场水面后,各有关方面对这一层次的自身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滞后甚至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不配套,是制约劳务分包市场进一步完善的原因所在。劳务企业发育不完全,市场管理的焦点就只能盯在总包企业身上了。

这种局面将会导致以下结果:

(1)、劳务企业只能是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的附属,而不能成为在市场中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生产要素。

(2)、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摆脱不了对劳务“拖儿带女”的直接管理,由此在行业管理部门→总包企业→劳务企业→劳务工人的管理链中,成为更倾向于劳务企业一边和管理部门“捉迷藏”甚至对抗的对立面,而不是协助管理部门对劳务企业进行监管的一个环节,政府在行业管理中的成本将会增加,而效果则有限。

(3)、建筑劳务队伍素质的长远建设缺乏由内而外、自上而下的内动力和有效的激励制约机制,将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

4.加快建筑企业改制工作思路的情况报告 篇四

一是培育发展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从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体制创新、择优择强进行贷款贴息、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支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申报省和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647家,比20xx前增加181家,从业人员10.2万人,年销售收入276.6亿元,出口创汇2.46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98家,比20xx年前增加110家,年销售收入192.7亿元。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5000万元以上的58家,过亿元的36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省级7家,国家级2家;农贸市场发展到582处,年经营额150亿元;带动和辐射种植基地320万亩,养殖基地4500万头只,带动农户76万户,全市已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

二是培植壮大了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的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种养产业的培植和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瓜菜、林果、畜禽、水产品、优质专用粮食、油料、甜叶菊、芦笋、中药材以及劳务经济等10大区域性主导产业格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纵深发展,主导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逐步发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10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3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为主的10万亩土豆、15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的10万亩甜瓜基地,以任城为主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56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45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39处;林果业建成了1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2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劳务产业形成了以泗水、梁山、汶上为主的30万人劳动力输出基地。

5.关于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五

我市的企业上市工作起步较早。自1993年“悦达股份” 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后,1997年“江淮动力”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至去年底,我市共有上市企业6家,分别是悦达投资、江淮动力、悦达控股、中大国际、裕廊化工、东豪化工,总融资额22亿元。最近,联化科技又成功上市。目前正在运作上市的企业有5家,其中,2家企业上市材料已报中国证监会待审;3家企业已与券商等中介机构签定了上市合作协议,正在进行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各地均有一批企业表示较强的上市意愿,有的已着手做前期工作准备。

市委、市政府对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十分重视,并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去年7月份,召开了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对全市企业上市工作进一步作出了部署。有关部门对企业上市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思想动态,考察学习外地经验,挖掘并储备上市资源,分析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相关政策,明确我市下一阶段企业上市工作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市政府将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自去年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各地陆续行动起来,有的已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丰市专门出台了鼓励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东台、建湖、盐都等县(市、区)陆续组织部分企业外出考察学习,参加有关专业培训;有近40家企业开始谋划企业上市工作,有的已多次与券商、中介机构进行沟通联系。我市目前的企业上市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抢抓机遇,迎头赶上,知难而进,企业上市工作一定能打开新的局面。

近年来,虽然我市企业上市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认识的程度、工作的力度、上市的速度,都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影响企业上市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有的企业仍心存疑虑,对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仍不熟悉、不习惯,怕上市风险;有的企业认为上市成本高、程序繁,在反复琢磨眼前利益中失去了上市机遇;有的企业受家族式管理的影响,怕上市后规范制约多、社会监督多。二是政策扶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企业上市不仅能够直接融资、募集资金,更有利于实施重大项目、优化结构、提高水平。各地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仍需从推动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大局出发,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三是组织协调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上市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面广量大,涉及各有关方面。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对企业上市工作科学规划,形成与之相配套的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办法,共同推动企业上市工作。

下一阶段,我市企业上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发行一批”的工作思路,集中精力培植上市资源,蓄积新的上市力量,做大做强企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上市梯队;通过行政推动和政策激励双轮驱动,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统筹规划,境内和境外上市同步推进,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协同并举等多种措施,使上市公司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主要支撑,成为重大项目推进的重要载体,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融资平台。具体目标是:今年力争有2?3户企业成功上市,5?6户企业进入上市辅导,7?8户企业启动上市工作;到2010年新增上市公司10户以上。具体措施是: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市政府将成立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处理企业上市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里成立市金融与企业上市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市企业上市规划计划的制订实施,重大问题的督查督办,企业上市目标责任制的制订与考核奖惩,对拟上市企业和已上市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和协调服务、上下沟通联系等具体工作。各县(市、区)也应相应建立企业上市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工作网络,确保上下联系畅通。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列入拟上市范围的企业,建立若干联系点,定期检查交流,及时掌握企业动态。

(二)出台鼓励企业上市的扶持政策。对拟上市企业因上市需要进行资产并购重组、改制或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所涉及的变更过户费用等,在地方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实行优惠处理。企业直接上市且所募资金用于本市投资发展的,对企业及相关有功人员予以不同程度的奖励。另外,对拟上市企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入机关服务的“绿色通道”。

(三)认真制订企业上市工作规划和计划。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发行一批”的梯次要求,合理制订全市企业上市规划,同时,对拟上市的后备企业逐户制订工作计划,根据不同企业实际,明确时序进度,明确工作重点,明确人员分工。按照计划要求,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逐级检查考核。为使企业上市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计划将企业上市工作实绩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及市直各有关部门年度“三个文明”考核的内容。

(四)着力搞好拟上市企业的分类指导工作。当前,对上市材料已报会的2户企业和已与中介机构签订上市合作协议的3户企业,责成市及相关县(市、区)政府的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规、政策精神及券商、中介机构的要求,全力以赴地做好配合、协调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上市申报前的各种难题,力争尽快报会通过。

(五)切实加强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建设。对现有规模企业进行逐一摸底排队,筛选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盈利能力强、成长性高、有上市意向的企业作为上市后备队伍,建立拟上市企业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后备企业在企业改制重组、法人治理结构、股权设置、财务处理、资产负债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模式、遗留问题处置、土地、环保、安全等方面实施超前指导,做到有障碍提前排除、有问题提前解决。

(六)积极做好宣传培训工作。通过企业上市工作会议、新闻媒体、学者论坛、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宣传企业上市的目的意义,着力营造企业上市氛围,提高企业对上市的认识。聘请业内专家及上市成功人士,分期分批地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具体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了解企业上市的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帮助解决如何上市以及上市前、上市中、上市后应注意哪些事项等实务操作问题。

6.地质勘测企业工作自查情况报告 篇六

地勘协会地质勘查工作质量检查小组: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全国地质勘查质量检查工作职责分工有关事项的函》(国土资厅函[]1234号)和《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勘查协会关于开展全国地勘单位地质勘查质量自查、互查工作的通知》(中矿联地勘发[]21号)要求,为了全面贯彻落实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地质勘查工作,我公司以自行组织地质勘查工作质量检查的自查具体内容及安排情况如下:

一、开展自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及任务目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为主线,深入开展执业诚信情况和勘查工作质量自我检查,依法自律,自觉抵制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积极营造守信用、重质量的良好环境。基本原则及任务目的:工作依据上级领导的指导原则展开。坚持近期工作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导向、坚持行业管理指导、地勘单位广泛参加,全面稳步推进。坚决做到在我单位树立人人重质量、人人讲信誉的行业理念,培养行业正气,倡导行业风气,为优化地质勘查市场环境做贡献。查找勘查工作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切实把问题找出来,不走过场。力求取得实效。努力实现在“十二五”期间,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地质勘查工作质量明显提升,为建立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奠定基础。

二、自查工作安排和实施

(一)、自查工作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及勘查项目领导亲自牵头,勘查项目主要参与人员组成并组织全公司工作人员学习监督执行。自查小组人员组成:组 长: 罗新庆 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副组长: 崔玉龙(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组 员: 杨晓亮(地质助理工程师)赵成欣(地质助理工程师)杨帅帅(地质助理工程师)郭利军(地质助理工程师)王淑梅(地质助理工程师)

(二)、自查所涉及工作项目主要围绕以完成的《陕西省宁陕县付家沟钼矿普查》进行。

(三)、《陕西省宁陕县付家沟钼矿普查》作业项目自查具体工作实施情况如下:

1、自文件下达之日起,截止到1月24日,我公司已组织学习并用一周的时间成功的完成了对“陕西省宁陕县付家沟钼矿普查”项目自查,建立完成自查报告及工作纪要。

2、自查主要内容包括地质项目实施、地质填图(野外作业)、技术方法、工程施工、室内综合整理、质量管理及诚信建设六大项其中又分多条具体要求作为评分依据。

3、自查评测工作认真开展评分详细如下:(1)地质项目的实施;自查工作开展中付家沟地质工作项目实施地质设计有提交的.4.10设计,且章节齐全,当时只是和业主交换了意见又征求了省评委的建议最终设计成文件。当时参加评审的业主方人员有张正英、黄大乐(地质矿产工程师)等人,由于没有形成评审文件据此给分90分。按评审设计认真实施作业项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局部工程施工偏希据此给92分。在工程布置中由于时间较紧但方法得当但刻槽样不足给93分。完成各类工作实物工作量项目采样未按实际完成但取样有代表性给87分。完成项目任务书确定预期成果主要存在对中东区的矿化体工程控制不够给分90。(2)地质填图;原始记录内容完整符合要求,野外绘制图件齐全方式方法到位文图一致勘探线分布美观准确数据分析一致,分别给分96,95,95,96。样品采集方法原则规格具有代表性符合标准要求但个别化学样表示方法欠妥给分95。各类样品位置、编号、书写清晰图文对应但1121米(pd2)中段图样品表示不明确给分90。样品介质正确无污染齐全但化学样偏少给分96。(3)技术方法;技术路线方法工作步骤合理有效,填图化探探槽平硐编录配合密切测网密度精度合理有效数据处理效果好分别给分95,96。仪器设备使用检查效验满足要求给分94。(4)工程施工;工程施工类型选择及布置符合地质设计要求。方法手段技术指标参数符合相关要求分别给分97,98。施工中无事故和设备运行良好给分100。室内数据资料的整理衔接紧密认真配合资料完整上交,资料当日处理上交描述整理到位给分95,96,99。(5)室内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能够及时提出工作小结和意见给分95分。成果报告资源量估算方法程序手段结果符合相关要求提交地质报告和实际一致给分90,100。质量管理地质勘查工作质量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健全完善,地质勘察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健全完善并认真履行职责分别给分90,90。(6)诚信建设;诚信建设中,严格按照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资质类别、等级从事地质勘查活动,地勘单位在工商、银行、纳税、劳动保护、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市场客户等方面无不良社会信用记录或投诉,据此给分95和98分。依据权重综合最终得分95.19分,该项目通过自查小组检查达到优秀。

4、作为地勘单位自查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建立《地质勘查项目工作质量检查自查结果评分表》并作为抽查阶段的原始依据。依据上级指示认真测评填写并组织研讨共同查找翻阅逐步逐个进行认真详细的检查。付家沟普查项目自查填表附

表如下:地质勘查项目工作质量检查自查结果评分表作业单位:(盖章)项目名称:陕西省宁陕县付家沟钼矿普查自 查 内 容自 查 结 果标准

分数自测

评分权重得分

一、地质项

目实施

(权重10)地质设计

(4)按项目任务书认真编写地质设计并通过设计审查100902%1.8按批准的地质设计认真

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和各阶段工作100922%1.84工作部署

(6)工作安排、工作方法、工作布置与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相符合100932%1.86完成项目任务书和地质设计书下达的各类实物工作量100872%1.74完成项目任务书确定的预期地质成果及相关成果100902%1.8

二、地质填图

(野外作业)

(权重35)原始记录

(12)记录项目、内容、顺序、格式及计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100954%3.8记录认真,对重要地质(矿化)体、重要地质理象记录准确,无遗漏100944%3.76野外地质点、工作点、工作路线、剖面等选择合理,有代表性100974%3.88

原始图件

(12)野外绘制图件(素描图、剖面图、柱状图、异常图等)内容齐全,清晰完整100954%3.8图件制作、表达方式、比例尺、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100954%3.8地质界线、重要地质现象、各种数据标绘准确、无遗漏,与文字记录相符100964%3.84样品采集

(11)各类样品采集方法、原则、规格、重量、代表性等符合相关标准要求100954%3.8各类样品采集位置、样品编录标记清晰,与文字、图表及工程位置相符100904%3.6各类样品采集齐全、介质正确、无污染100963%2.88

三、技术方法

(权重15)采用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作步骤、工作手段及相互配合合理有效100955%4.75测网布设、测点布设、观测密度、精度、相关试验、数据处理合理有效100965%4.8仪器设备使用、检查、校验及实际操作改正符合相关标准要求100945%3.76

四、工程施工

(权重15)工程类型选择及工程布置符合地质设计书要求100975%4.85施工方法、手段、技术指标、技术参数及施工程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100995%4.95工程施工无重大人身安全事故和机械设备事故1001005%

5五、室内综

合整理

(权重18)室内外

工作衔接

(9)逐日整理野外工作各种编录、图件资料(含标本、样品)100953%2.85及时绘制整理实际材料图及其他各类综合图件、表格、数据信息100963%2.88取得各类分析测试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校对、补正、编录工作100993%2.97综合研究(3)及时提出地质及各类工作方法小结、综合研究报告和下步工作意见100953%3.85地质成果报告(6)根据地质设计要求,及时编制提交相应地质成果报告1001003%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程序、手段、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100953%2.8

5六、质量管理

及诚信建设

(权重7)质量管理

(4)地质勘查工作质量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健全、完善100902%1.8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健全、完善并认真履行职责100902%1.8诚信建设

(3)严格按照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等级从事地质勘查活动100952%1.9地勘单位在工商、银行、纳税、劳动保护、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市场客户等方面无不良社会信用记录或投诉100981%0.98合 计3000100%95.19项目技术负责人:崔玉龙

质量检查负责人:罗新庆 检查日期:.1.19——.1.2检查地点:陕西探地勘测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办公室

7.加快建筑企业改制工作思路的情况报告 篇七

一、我市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现状

目前,我市电商企业200多家,其中跨境电商2家(xx丝路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xx希望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实现交易额32亿元,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20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额90万美元,占比0.02%;我市跨境电商企业预计完成进出口额200万美元,是上年的两倍。

年1月,我市获国家海关总署批准,成为全国第二批、第11个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加快了搭建平台、开展业务等工作。

(一)加快平台搭建。xx综保区管委会通过市场化运作,依托企业建设平台,政府予以扶持。2014年底,xx丝路通公司承建开发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完成,具备了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资格,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中心市场化运作初现成效。根据发展需要和相关要求,完善了《xx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政务平台建设方案》,205月23日通过了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发改委等部门评审论证,项目名称更改为“xx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服务系统(电子口岸)一期”。正式获批立项后,正抓紧组织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

(二)加快业务拓展。2014年12月26日,依托海关总署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统一版,我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在综保区上线,首批货物以向中东最大的电商平台souq.com供货为主,主要发往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目前,在海关总署和xx海关大力支持下,我市先行测试开展进口业务,海关总署已帮助搭建测试平台,xx海关已制定进口监管方案,并提出xx跨境电商商品在监管运输中以转关货物形式报关的创新业务模式,破解了我市缺少国际快递监管功能的困局。

(三)加快地区合作。综保区加快与杰贝阿里自贸区对接,探讨政府层面推动合作的方向,并提出以跨境电商合作为契机,促成迪拜方面在综保区建设清真产业园中园,将阿方清真认证及海关、检验检疫监管等功能前置到我区,为我国产品出口到阿拉伯国家打开便捷通道,使我市真正成为中阿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示范区。

二、我市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市跨境电商产业起步晚,有规模、有品牌的电商企业很少,发展经验不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物流成本过高。我市不沿边、不靠海,地处内陆,缺少物流大通道支撑。一是xx飞往国际、国内的`航空网络不发达,航线布局不健全,不利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快递小包裹直接向境内外集散。二是xx邮政局没有设置海关办事处、国际快递包裹分拣中心和监管中心,不能为跨境包裹提供一站式清关服务。由xx发往国外的快递小包裹,需通过设在XX、上海、广州等地的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快件监管场所或快件分拣中心进行通关后,再发往国外客户手中,增加了快递包裹物流成本。三是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需要物流企业具有全球供应链集成商角色和能力。目前我市电商物流园和物流企业大多为传统物流模式,不具备开展跨境物流的基础,也不具备高效处理跨境包裹库存、仓储、订单处理、物流配送等相关环节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跨境电商“数量少、种类多、交货快、个性化”的要求。

(二)服务平台不足。一是缺少地方电子口岸支撑。跨境电商具有体量小、频次高、种类多的特点,需要建设一个统一的通关服务平台,统筹解决好外贸电商结汇、退税、海关监管等问题,目前,我市没有跨境贸易统一的通关服务平台。二是缺少政务平台支撑。海关、工商、质检、商务等管理部门信息孤立,未实现互联互通,无法完成跨境电子商务中外贸订单、运单、支付单“三单合一”的通关管理要求,导致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监管成本高、通关效率低,难以支持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三)政策优势不明显。一是从全国各地来看,郑州、西安、兰州、XX等很多城市针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我市尚未制定全市统一的相关扶持政策,缺乏促进本地企业、吸引外地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二是xx综合保税区现有的仓储3年免租和每进出口1美元3分钱运费补助的政策优势不明显,不利于引进大型电商。三是对开展跨境物流企业未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无法吸引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入驻xx,设立分拣中心和集散中心。

(四)支付体系不健全。我市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企业均未获得具备跨境支付业务资质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不能独立开展国际业务结算。我市跨境电子商务支付体系主要通过阿里巴巴国际支付平台等具有跨境支付业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支付。由于这些支付机构所连接的国外金融机构数量不够多、覆盖的国家地区范围不够广、能够处理的货币种类较少,不利于及时方便实现跨境支付。

(五)尚未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项新产业、新业态,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目前我市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划和机构统筹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六)缺少跨境电商的高端人才。全市涉及电子商务企业200余家,但具备电子商务、对外贸易、海关通关、跨境支付结汇、跨境物流、网络营销、外语交流等专业人才以及CEO高端人才极少。

三、加快推进我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我市发展跨境电商,要用好国办《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的政策,发挥中阿博览会、xx综合保税区等平台优势,通过构筑信息大通道,搭建跨境贸易电商平台、跨境支付结算等平台,加快建设我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商品集散和商贸物流中心。

(一)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发展跨境电商是我市“十三五”期间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议成立我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智囊团,集聚高校长期从事对外贸易、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物流等专业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从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知名人士,运用他们的智慧、才能和实际工作经验,出谋划策,促进我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制定我市“十三五”跨境电商行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推进机构、产业发展方向、目标任务等,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快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大力引进跨境电商及中介服务业机构来银发展,增加跨境电商企业数量,扩大经营规模;建立跨境电商支持基金,建立市场化投融资多元机制服务体系,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奖励扶持及战略入股等;积极争取国家及自治区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二)构建快捷便宜的物流体系。针对传统物流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应充分发挥保税仓库、保税物流系统的优势,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仓储中心。一是建议政府与自治区邮政管理局加强沟通,向国家邮政总公司、海关总署申请,设立国际邮件交换站和海关驻邮局办事处,解决物流成本过高问题。二是依托“智慧xx”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技术系统处理大量的物流信息,统筹安排优化配送路线,有效降低车辆空载率,加快物流周转率,提高仓储设施使用率,降低企业物流服务成本。

(三)以创新方式建设服务平台。建议学习、借鉴郑州等地经验,以 PPP模式加快各类(如公共服务平台、电商运营平台)平台建设,实现社会资本、专业管理、政府投资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放大政府投资效应,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提升管理效能,加快培育一批公共平台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更多从事跨境贸易企业提供平台支持和综合配套服务;抓住我市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政策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机遇,建议与阿联酋迪拜市建立友好城市,在阿联酋设立办事处,充分发挥 “xx—中兴云”平台服务作用,以与阿联酋杰贝阿里合作为突破口,创造我市跨境电商新模式。

(四)完善监管支付管理体系。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特点,建议加快建立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特点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管理模式,优化跨境电子商务海关进出口通关作业流程,推动主要贸易单证的标准化和电子化进程,促进海关、检验检疫、银行、保险、物流服务的电子单证协同。支持我市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在线通关、结汇、退税申报等应用系统,逐步实现外贸电子商务企业与口岸管理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打造阳光跨境通道。金融部门应积极协调上级部门,研究制定方案稳妥推进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鼓励跨国银行机构为跨境电商提供支付结算服务。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仓储、融资等全方位一条龙服务,提升我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能力。

(五)加快跨境电商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加强对外贸易、跨境电商业务管理部门人才队伍建设,延长在我市经济部门挂职博士的任职期限,充分发挥博士团成员的引领作用;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积极引进对外贸易、跨境电商等外向型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快推动对外开放进程;借鉴郑州等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有益经验,依托国内高校和知名互联网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物流配送、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中高端复合人才培养;协调在我市的大中专、职高等院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加强人才培训;支持企业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合作建立教育培训和实践基地,加强线上线下专业团队建设,探索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吸引和培养新机制,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对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承办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培训等给予大力支持,列入就业创业扶持计划;对重点跨境电商企业引进的高端管理、营运技术人才,在住房、子女上学及个人纳税上给予特殊待遇。

8.加快建筑企业改制工作思路的情况报告 篇八

一、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

施“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战略,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主题,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建设,积极实施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城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52.61亿元,同比增长12.5%,财政总收入完成34.06亿元,增长18.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80.6 %;粮食总产102.12万吨,油料15.13万吨,分别增长9.5%和12.2%;猪、药、茶、菜、渔五大主导产业产文秘杂烩网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6%,新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7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4元,分别增长23.7%和20.5%,“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比“十五”分别高出8.51和9.4个百分点。

二是城乡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中心城市和县城为重点,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城市坚持以“三创两提高”为抓手,努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连年实施了“十百千万”和“五个一”工程,2006年以来共建成通村水泥路3600公里、农村户用沼气池5.59万口;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447个,扶贫移民搬迁22295人;建成农村饮水工程865处,解决了37.87万人饮水问题。农村电网改造、村容村貌整治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复垦整治、水利设施建设等一大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三是农业产业化辐射带动能力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稳步发展。2008年完成生猪总产值40亿元、中药10.86亿元、茶叶5.28亿元、渔业2.06亿元。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2008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总产值66.69亿元,安置城乡就业4.42万人,占全市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0%以上;上缴税金10023万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1.85%。各类产业化组织中,种植业308个,畜牧业146个,共带动农户77.1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6%,较2003年增长27.7%。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增收总数达到9.67亿元,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253元,人均313元。

四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和谐××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明显加强,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9年义务教育政策全面落实,全面完成了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85所中小学校49.7万平方米危房改造,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创建省级教育强乡(镇)4个、市级10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参保缴费24.78万人,参保率达62%。农村低保、就业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开工建设6个县级人力资源市场,新增就业3.3万人,城乡劳务输出66.3万人、实现收入51.9亿元。7.6万城镇低保对象、25.3万农村贫困人口、1.5万五保户和9.3万人次城乡特困人员得到救助。新型农民培训教育活动大规模开展,2008年培训教育群众近200万人次。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问题及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如同其他地方一样,在发展进程中城乡不平衡问题依然严重,突出表现在: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且城乡收入差距呈拉大之势。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3.7%和20.5%,这个增幅虽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收入仍低于全国5626元和1877元、全省2703元和251元。同时,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3.12:1已扩大到2008年的3.52:1,城乡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态势。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农业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生猪等部分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民实际增收困难加剧。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总体较低。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为31.63%;

通村道路硬化率为70%;信息宽带局部安装;农村用电电压不稳,实际电价偏高;城乡就业政策不平等,失业保障城市覆盖率已达71.7%,而农村几乎为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无论是覆盖面还是保障水平,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水平方面更无法与城市相比。三是农业和农村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因投资体制的不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般由财政统筹,而农村基础设施主要依靠农民和集体经济的积累,虽说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三农”投入,投资总量大幅上升,但与城镇投资相比仍然很低。2005—2007年3年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85.71亿元,其中农业投资17.26亿元,仅占总投资的6.0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74.93%,农业投资明显低于城镇。而且农村地域辽阔,投入欠账较大,在与城市投资比较集中,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情况下相比,农村投入仍显严重不足。

除此而外,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未真正确立,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还未真正建立等等,这些都从根本上制约着城乡一体化发展。

从调查来看,我市出现上述城乡差距,既有社会的、历史的、自然地理的等客观因素,也有农民文化程度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高等主观原因,总之,其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还是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体制因素所致。基于我国社会历史状况,多年来,我们一直以户籍为基础,区别对待城市与农村,尽管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实施,这种趋势正在扭转,但长期形成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加之农业是个弱质产业,风险大、比较效益差,农村资源要素受市场机制的驱动,争相外流,向城市集聚,而城市资源要素缺乏向农村流动的内在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差距已变得越来越明显。

三、对策和建议

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3000美元,而我市仅为1467美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24.86:38.58:34.56,一产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国地级市比较中,××是比较高的;城镇化率达36.4%,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这些情况表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具有较大优势,同时表明经济结构不甚合理,在全国整体上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发展阶段,而我市却处于相对滞后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的潜力所在。基于对基本市情的认识,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战略,全面规划,扭住重点,大力加快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步伐,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努力在一些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上取得突破。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在优化城乡功能布局上取得突破。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立足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整体性,把城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体来规划,在充分考虑城乡空间布局的同时,注重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形成分工明确、梯度有序、特色分明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就我市目前状况而言,统筹城乡规划,首先要对城乡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对市域建设统一规划。根据我市不同区域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结合国家产业政策、主体功能区规划,搞好产业布局,统筹建设。其次集中力量做大中心城市,提高其承载力,发挥其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适度集中力量加快中心城市基础建设,通过持续创建活动提高其品位,完善其功能,使其宜居、宜业,吸引市外和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市积聚,发挥其聚合效应,尽早实现“双百”战略。同时积极推进南郑、城固、勉县尽快“撤县建市”,促进城乡融合,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再次要以培植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加快小城镇建设。要因地制宜,实施非均衡择优发展战略,在目前投入严重不足,启动工作艰难的条件下,应重点发展各县区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建制镇。培植城镇产业,吸引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和城市搬迁企业向城镇集中,鼓励全民创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使之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以城镇的繁荣促进整个农村的繁荣。最后要以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为抓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城中村”、“城边村”改造,通过试点引路,渐次推进,加速城郊农村城市化进程。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在工业和农业产业互动上取得突破。农村是否发展、农民是否富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城乡工业化、非农产业发展,只有工业这个龙头发展起来了,才能有效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我们要突出工业主导地位,通过工业的大发展,增强以工哺农的能力,进一步带动城镇和农村的快速发展。要做好规划,加快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关中——天水经济区××辐射带的规划编制,抓紧对接,优势互补,加快融合,推动一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优质快速实施。要抓好××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立足优势资源和产业,依托重大项目,加快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做强企业,加大对六大企业集团、八户明星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要抓住国家储备铜、锌、镍等战略物资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信贷服务,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要高度重视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完善农业产业链,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工农双赢。要做优园区,搞好开发区工业园、航空工业园、铺镇工业园、褒河工业园的配套设施建设,吸引骨干企业和大项目向园区集中,加强产业配套,发展产业集群。要做精产品,积极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名优产品。另一方面,要突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城乡一体发展。要以“十大工程”为抓手,以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发展大会为契机,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加大“三农”投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把产业培育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提升猪药茶菜渔等骨干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产业化水平。抓好“三个六”、“四个优”建设,进一步稳定粮油生产,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60万亩优质柑桔现代产业化项目、600万头生猪产业基地,促进“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支持各县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工程”、“新网工程”建设。坚持工业、城镇和农村同步发展,整体推进,消除城乡体制壁垒,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有序转移,最终从城乡分割、差别发展向城乡互动、协调发展转变。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扶持建设和市场化运作上取得突破。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条件。要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在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重点在乡村公路管护、维修,小型水利设施市场化改革和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下工夫、做文章。突出抓好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用改革的办法,突破行政村之间的“体制之墙”、“利益之墙”,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同管理、共同维护。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境外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切实把经营城市的理念延伸到农村,争取更多的投资渠道,用经营和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的办法来经营和管理农村的公共事业,努力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

(四)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突破。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就是要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使城乡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同过上幸福安康的新生活。要结合 “民生八大工程”和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通过合并重组扩大学校规模,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落实“两免一补”,切实解决好农村孩子的上学问题。要加强乡村卫生院建设,改善就医设施,建全农村大病救助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解决好农民病有所医的问题。加快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等乡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对特困户的社会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好农村老有所养和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要加快经济实用房和廉租房建设,逐步解决进城农民工、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变市民的住房问题。要抓好“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强化人才培训,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抓好农村经营人才,乡土技术人才和村组干部三支队伍建设。

9.加快建筑企业改制工作思路的情况报告 篇九

级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快“一产三产化,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富民强区,建设幸福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构建既富民、又富财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根据区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区政协成立了由农业大学业务专家、农业企业家、农村合作社社长及种养大户等委员组成的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生态景区,对我区农业近年来加快一产三产化,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全区牢固树立“跳出泰山区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和“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农业发展新理念,今年,重点策划、推进了泰山苗木花卉精品城、泰山国际茶博城、银桥国际物流、泰山农副产品物流园区、阳光牧业奶牛养殖场、东盛农业科技示范园等10个“一产三产化”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影响的农副产品、苗木花卉集散地,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休闲采摘项目,切实提高了农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一是立足产业,策划招商一批项目。围绕泰山茶、苗木花卉和奶牛养殖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策划了一批符合省、市产业政策和全区农业发展规划的一产三产化项目。其 中,泰山国际茶博城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集茶文化展示、产品交易、产业服务、仓储物流、茶叶检测于一体的交易中心。目前,正在进行室内改造和装修施工,预计9月初投入试运营,并在登山节期间举办首届泰山茶文化艺术节。二是突出重点,建设推进一批项目。对泰山苗木花卉精品城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显著的重点项目,全力加快建设推进速度。其中,银桥国际物流项目,总投资1.2亿元,目前已完成地下基础建设,开始进行主体工程施工,预计年内完成两万吨的低温库及辅助设施建设,安装制冷设备,并投入运营。三是扩规增效,巩固提升一批项目。围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重点发展以蓝莓、樱桃、有机蔬菜采摘、奶牛观光牧场为主的农业休闲旅游,打造了一批集技术创新、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产业孵化、培训交流、辐射带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项目。其中,东盛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建设有机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特色农业种植、休闲观光和现代农业科普示范五个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功能区,截至目前已经完成50亩韭菜网室建设,正在进行大型沼气池和新建日光温室的施工,计划10月份完成4个日光温室和2个沼气池建设任务,年内新建QQ农场200亩,生态餐厅3000平方米。

二、存在问题

一是在产业规模档次上有待提高。我区部分“一产三产化”项目,例如东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阳光牧业观光牧场等项目,定位高端,立足农业与旅游业结合互动发展,注重旅游过程的参与性,让游客亲自参加种植、采集、品尝和加工等活动,体验农村风情和农业活动的艰辛,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带来的身心健康和爽快,从中获取劳动的欢乐,但是从这次视察的情况看,这些项目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经济效益不理想的现象,发展规模档次有待提高。

二是在产业融合发展上有待提升。目前我区“一产三产化”发展仍处于概念性阶段,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程度、产业配套与服务条件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亟需建设一批涉及农业的规模大、专业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的低温冷链物流项目,以适应当前农产品仓储运输需求;另一方面特色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还不够理想,其中,泰山女儿茶三产化发展的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与泰山文化、泰山旅游结合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是在项目推进速度上有待加快。部分发展前景广阔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处于规划设想阶段,其中汶河沿岸农业休闲观光带项目还未形成成熟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涉及一产三产化的大型项目手续办理难度较大,泰山苗木花卉精品城项目旧村改造规划手续审批、国有土地出让等问题,需积极协调市、区土地、规划等部门,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快手 续办理进度。

三、意见建议

一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资源环境特点和区位优势看,“一产特色化、一产二产化、一产三产化”是我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区委、区政府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在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对特色农业,尤其是“一产三产化”发展的引导扶持。要在服务上予以保障,努力营造“一产三产化”浓厚发展氛围,同时更加注重产业布局、更加注重择商选资,严把项目审批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搞好试点示范,在总结推广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一批组织化程度高、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的典型项目,以点带面,促进产业稳定、有序发展;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研究制定一产三产化项目配套扶持政策,在手续审批、土地指标和税收政策上适度倾斜,引导社会资金、资源参与农业与餐饮、旅游和物流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在资金上予以扶持,建议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专项产业发展资金,区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的产业扶持资金支持“一产三产化”项目建设,并制定出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资金用准、用好、用活。

二要注重规划引领作用,挖掘资源特色优势。科学规划定位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坚持规划先行。从全区农业与服务业整体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好市中区的区位优势,立足现状,积极作为,尽快制定完善《泰山区“一产三产化”发展规划》,明确我区“一产三产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保障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基本遵循。其次,要注重合理布局。结合全区产业总体布局,围绕农业旅游和农产品物流两条主线,深入挖掘特色优势资源。一方面,充分挖掘泰山茶资源。

在省庄镇北部山区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的同时,注重建设精品茶园,将休闲观光、特色餐饮融入茶园,发展集旅游、观光、品茗、休闲、科普为一体,生态环境良好、功能齐全的“茶叶庄园”。另一方面,充分挖掘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利用好汶河沿岸资源,加强生态绿化和环境景观建设,规范提升埠阳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将汶河沿岸建成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水上游乐区。进一步规范提升泰山蓝莓庄园、东盛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项目,突出生态观光、科普教育和休闲采摘这个主题,整合姚家坡蓝莓、大樱桃、南王庄大樱桃和东盛有机蔬菜等基地,打造既有传统乡村自然景观,又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主题休闲农业采摘基地。第三,要严格执行规划。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确保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10.加快建筑企业改制工作思路的情况报告 篇十

关于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济宁市农业局 李长江(2005年5月)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安排,为掌握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对劳动力吸纳情况,找出转移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措施,我们采取调查统计与典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就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带动和影响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情况调查情况表明,自2003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培育壮大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农村劳务经济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在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据初步调查统计,到2004年底,全市乡村总人口645.7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355万人,其中,从业人员为343万人,常年性剩余劳动力资源约20万人,季节性临时剩余60万人。其中按从业结构分,从事第一产业的197万人,占从业人员的57%;从事二三产业的146万人,占43%。在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行政区域(指县市区)内就近就地转移就业73.4万人,行政区域外劳务输出72.4万人,境外就业人员1926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近50亿元。综合分析,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带动促进情况,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以种养业为主的现代集约型农业呈现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潜力巨大。以露地瓜菜、反季节精细瓜菜、苗木花卉、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把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精耕细作、精养细管相结合,呈现出对农村劳动力较强的吸纳潜力。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促进畜禽、林果、瓜菜和优质专用粮棉油等主导产业规模的迅速膨胀,把越来越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吸纳到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上来。金乡50万亩大蒜,仅收获季节就吸收15万外来打工劳动力。二是农业产业经营已成为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经营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许多地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200余家,其中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810家,年销售收入280亿元,吸收本地和外地15万劳动力就业。像兖州绿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鸭饲养、苗鸭孵化、饲料供应、肉鸭宰杀、出口创汇为一体的大型肉鸭综合加工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现拥有固定资产1.4 亿元,年销售收入4亿多,该企业从基地养殖、生产经营管理到肉鸭加工、市场开拓、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吸收当地和外地不同层次技术、管理和普通工人共1900余人就业。菱花集团是一家拥有固定资产8.2亿元、年销售收入12亿元、以玉米为主要加工原料的味精企业,仅在济宁本地就吸收3200名劳动力就业。三是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已成为消化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的主体。近年来,农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吸收和消化农村富裕劳动力重要载体。到2004年底,仅全市24.3万户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就吸收120多万劳动力就业。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农村富裕劳动力就地消化的新途径。近年来,农村道路、交通、农业设施建设以及以荒山、荒滩、荒水、陷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农业综合性开发,也吸纳了一批富裕农村劳动力,并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消化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新途径。

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吸纳农村劳动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整分析,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在消化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呈现出领域不断拓宽、容量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就总体上看,通过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产业经营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不够强,消化吸收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无论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还是与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的要求都不相适应。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思想观念落后。受传统陈旧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认为在农业内部从事种养业生产经营,是没有出息和没有本事的表现,主观上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低。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82%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8%。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仅50%左右,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没有一定的技术特长。由于文化素质低下、专业技术水平差,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三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目前就全市来讲,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业结构调整的数量规模小,农业结构调整的质量档次低,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这些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消化吸收。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小、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档次不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缓慢,造成农业产业化工水平提升不快,影响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消化吸收。五是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受经济基础、经济发

11.加快建筑企业改制工作思路的情况报告 篇十一

一、2004年工作回顾2004年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监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大庆市召开的全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市做了题为“分析形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市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经验交流,省建设厅对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4年全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共计310项,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投资额20.4亿元。按照《二00四年讲话标题:依法治建,加强管理,使我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2年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03年工作任务,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依法治建,加大管理力度,使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04年工作回顾2004年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监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大庆市召开的全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市做了题为“分析形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市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经验交流,省建设厅对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2年全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共计310项,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投资额20.4亿元。按照《二00四年×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方案》,迎接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省人大城乡环保委及市人大检查4次,自行组织检查2次,共抽查项目198项,建筑面积近132万平方米。通过检查共下发整改通知单15份,停工通知单21份,罚款金额6万元,吊销开发企业资质证书10家。全市建筑市场管理工作开始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工作顺利完成,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等有关规定,在省建设厅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紧张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全市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的审查申报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使我市的建筑业企业数量从426家降为203家,达到了调控规模,优化队伍的目的,为下步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的合理格局奠定了基础。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产值66.5亿元。——有形市场日趋完善,招投标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加强了有形市场的制度建设,共修订交易中心日常管理制度15项,业务表格12项,制定规范性文件3项,取消文件6项,修改文件1项。并推行了无标底评标办法,2002年政府投融资的工程43项,总投资23869万元,全部实行了工程量清单报价、无标底、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招标评标,在确保工程质量、工期的前提下,节约资金4580万元,降低工程造价19.2%,实现了政府投资工程公开招投标率100%的目标。——加大监督力度,工程质量稳中有升,安全文明生产进步较快。对全市所有报监工程采取巡回抽查的方式,重点检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共下发整改通知单10份。同时对每一个工程都建立了监督档案,2004年全市报监工程的监督覆盖率达100%,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率达60%以上。在文明工地评选方面,有9个工地被评为省级文明工地,6个工地被评为省级样板工地,我市在全省建设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加大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力度,保证设计质量。去年,通过开展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共发现违反强制性标准或规定的设计问题1021个,并及时督促整改,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的市场行为,保证了工程设计质量。同时对市重点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工作靠前监督、热情服务,确保施工图审查率达100%。——开展专项治理,规范监理行为。制定了《×市整顿和规范工程监理工作实施方案》,经过为期三个多月的专项治理,共发现问题120多个,下发整改通知单4份,对7家监理公司提出了通报批评。并通过坚持“一人、一证、一企业、一注册、统一印章、统一胸卡”的原则,加强注册管理,严格实行“十制”,进一步规范监理行为。——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近年来,随着我市建筑管理工作的逐步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违法违纪案件逐年减少。据市纪检监察部门统计,1998年受理工程建设领域举报案件26起,查处15起;1999年受理17起,查处11起;2002年受理10起,查处5起;2003年受理5起,查处1起;2004年受理3起,经调查举报失实,全部查否。

二、当前建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分析我市建筑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结合赴其它地市的考察调研情况,深入剖析我市建筑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从全市范围来说,大致存在四大类问题:第一类是基建程序问题。不按程序去建设,不按规范去施工,不按规则去竞争。大量的表现为业主行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任命的业主。诸如各种工程建设指挥部,这些业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业主;另一类是开发商。近几年,随着我市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许多开发商涌入我市进行房地产开发,从事工程建设活动,但个别开发商往往不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和程序,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扰乱了我市的建筑市场秩序。第二类是违反标准问题。主要是指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包括设计标准、施工标准和监理标准。在这些强制性标准中,设计方面的标准是最为重要的,目前设计方面还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搞私下设计,画个草图就施工,无资质、超资质设计;另一类是超常安全设计,叫做“不动脑筋加钢筋”。钢筋加得密密的,安全系数大大的,把个建筑物搞得和城堡一样。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违反强制性标准造成的质量、安全事故令人担忧。第三类是依法行政问题。信用机制尚未建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从主观上来分析。一是人员不足。建筑管理工作涉及点多、面广、难度大,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各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往往只有二、三个人从事建筑管理工作,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执法力度不够。虽然我们开展了多次检查,也相应进行了一些处罚,但效果并不理想,说明我们只能“触其表而不能触其本”,没有做到盯住一个项目查到底、查清楚。三是执法程序有所欠缺。作为建筑管理执法人员,要知法、懂法、不违法,从目前情况来看,对于所有执法行为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来操作还有距离。第四类是分包转包问题。近年来建设领域腐败案件多发、易发的原因,就是因为分包、转包的存在。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司长张鲁风在2004年全国建筑市场分管厅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将解决转包、分包、挂靠等行为列为全年重点要抓好的八项工作之一,建设部正准备制定施工分包管理办法,明确界定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从我市发展地方建筑业的角度来看,只有尽可能的减少、避免建筑市场中的分包、转包,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地方建筑业。

三、2005年工作安排2005年是我市城市建设实施四大战略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建筑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因此,针对我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管理要有新举措,工作要有新成效”的要求,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主线,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加强有形市场建设,完善招投标管理模式;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提高工程监理水平;加强政府对质量、安全的监管,引导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步入良性的行业发展轨道;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执法意识,促进全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2003年全市建筑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开创我市建筑管理工作的新局面。2005年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共41项,其中续建项目13项,新建项目28项;计划完成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为了更好的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我们选派精干人员组建了市重点工程推进办公室,从项目立项就开始协调解决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各类问题,实行“一条龙”服务,力争使每一个项目都做到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能管理,建设精品工程,提高城市品位。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依法运作,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从工程立项开始,办理规划、土地等各种手续直至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执行。二是明确职责,落实工程管理“四项制度”。四项制度是指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三是突出重点,严格质量监督管理。业主和施工、监理单位等有关人员要现场到位、密切配合,严把三关:材料进场关、施工环节质量关和工序验收关。四是加强管理,实施配套建设。建设项目要按规定配套建设供水、排水、供电、通讯、园林、环卫等配套设施,新建小区还必须同步配套建设民用天然气和优质饮用水,并采用单体供热系统。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重点工程建设的服务力度,来带动我市建筑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一篇:如何细节描写下一篇:教学楼安全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