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院感工作计划

2024-07-11

2024院感工作计划(精选15篇)

1.2024院感工作计划 篇一

2016年中医科院感质控工作总结

2016年中医科的院感工作,将在医院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院感科的积极协作,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全科室人员参与,共同完成院感科制定的各项预防与控工作,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针对2015年我科院感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我科特制定2016年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完善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要求开展工作,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

二、认真履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每月填写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记录。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进行医院感染监测

1、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10%,漏报率<10%,无菌创口感染率<0.5%,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

2、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并立即上报院感科,科室做好记录。

3、按时做好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有质量分析和改进措施。

4、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科室主任确认后立即通知院感科,并做好调查和登记工作。

五、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根据培训计划,每月对科室各类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每次培训会议有记录。

2、医院下发的有关院感资料齐全,科室及时组织学习。

3、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考核合格。

六、抗生素应用管理

1、抗生素使用率<50%,医院感染病例使用抗生素前菌检率>60%。

2、抗生素联合使用有指征,有上级医生意见,联合使用合理。

3、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越级使用有上级医生或科室主任同意记录,病历明确记录。

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

5、无菌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规范、合理。

6、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七、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标志清楚。

2、专人收集、运送医疗废物,交接清楚,登记齐全,交接记录保存三年。

八、人员及手卫生管理

1、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接触血液、体液和排泄物时戴手套。

2、严格执行洗手指征,操作前后、脱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等要洗手。

3、执行标准预防控制措施。

4、洗手步骤正确

5、执行手消毒指征。

6、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损伤能及时处理。

九、医院感染检查考核

1、每日由科室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针对上述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登记并反馈给个人,以便及时改正。

2、每月填写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按时填写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质量分析、手卫生消耗量记录。

2.2024院感工作计划 篇二

关键词:2024铝合金,热处理,电导率

2024 铝合金是国内外航空、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铝合金之一, 然而, 对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的控制和使用过程中, 特别是在短时较高温度下, 材料出现的问题, 通常都采用破坏的形式进行金相检查, 或采用抗拉试验或硬度试验来检测铝合金热处理质量。由于铝合金热处理后, 在一个强度 (硬度) 值下, 可能有两个不同状态。因此, 只用强度或硬度来控制铝合金热处理后的质量是一种已经落后的检测方法, 是不能完全确保质量的。电导率检测方便快捷, 工作效率高, 且基本不受被检件形状、重量等条件限制, 对零件无损检测独具优势。国内外已有很多采用测电导率的方法来决定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和某些力学性能的报道[1,2,3]。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试验摸索出2024 铝合金热处理制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为铝合金原材料的电导率检验及零件的电导率检验提供经验与数据支持。

1 试验过程

1.1 试验用原材料

试验材料为2024 铝合金, 化学成分见表1。

1.2 试验方案

(1) 退火温度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退火温度分别为300℃、350℃、400℃, 保温2h, 出炉空冷。

(2) 固溶温度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固溶处理温度分别为485℃、490℃、495℃、500℃及505℃, 保温1h, 水淬, 自然时效96h。

(3) 人工时效温度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固溶温度495℃, 保温1h, 水淬, 分别180℃、185℃、190℃、195℃、200℃时效, 保温12h, 空冷。

(4) 自然时效时间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固溶温度495℃, 保温1h, 水淬, 自然时效24h、48h、72h、96h、120h。

1.3 试验设备

试验选用D60K型、精度为±0.12MS/m的涡流电导率测量仪;在每个试样两端分别取3 点测量电导率值, 6 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数为该试样电导率值。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退火温度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

图1 显示了退火温度对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电导率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当温度升高时, 合金中第二相溶解增多, 过饱和固溶体的浓度增加, 使基体晶格畸变增加, 基体点阵中的电子散射源的数量和密度也随之增加, 导电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变小而使电导率下降。

2.2 固溶温度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

铝合金固溶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固溶温度的逐渐升高, 电导率则逐渐降低。固溶程度越大, 作为溶质元素的异类原子引起的作为溶剂元素的晶格点阵畸变越大, 电子的散射越大, 导致电子的平均自由程越小, 电导率越低。此外, 合金组元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有效电子数减少, 也会使电阻率增大, 从而使电导率下降。

2.3 人工时效温度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

延伸率与人工时效温度的关系如图3 所示, 可见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电导率逐渐增大。这是因为当时效温度升高时, 淬火得到的过饱和固溶体将逐步析出溶质原子, 使合金的晶格畸变程度减少, 内应力降低, 从而使电子运动变得容易, 电导率逐步增大。时效温度越高, 强化相析出越充分, 合金的电导率越高。

2.4 自然时效时间对2024 铝合金电导率的影响

电导率与自然时效保温时间的关系见图4, 随着时间的延长, 电导率逐渐升高, 在96 小时之后变化趋势不明显。这是因为当时效时间增加时, 淬火得到的过饱和固溶体将逐步析出溶质原子, 使合金的晶格畸变程度减少, 内应力降低, 从而使电子运动变得容易, 此时电导率逐步增大。自然时效时间越长, 强化相析出越充分, 合金的电导率越高, 但超过96 小时之后, 析出溶质原子趋于饱和, 因而电导率的变化趋于平缓。

3结论

通过2024 铝合金的电导率试验研究, 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1) 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铝合金电导率逐渐降低。 (2) 铝合金电导率随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可用电导率来判断固溶处理时铝合金固溶体的过饱和程度, 如当铝合金的固溶温度持续升高时, 电导率如果持续下降, 说明该铝合金固溶体的过饱和程度在持续提高;如果电导率保持不变, 则说明铝合金固溶体的过饱和程度已经达到极限, 继续升温意义不大。 (3) 铝合金电导率随着人工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后期上升趋势缓慢。 (4) 电导率随自然时效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后期趋于稳定。 (5) 在材料机械性能符合标准的前提下, 可以通过调整热处理参数调整铝合金的电导率。 (6) 两个不同的强度可能对应着一个相同的电导率读数, 两个不同的电导率值也可能对应着一个相同的强度值, 因此, 不能单独用电导率值来确定铝合金的热处理状态。

参考文献

[1]王宁, 石峰.电导率用于铝合金热处理工艺控制和过程检查[J].材料工程, 19949 (6) :37-39.

[2]何和种.热处理对919铝合金电导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 1997, 12 (3) :6-9.

3.寄给2024的时光信笺 篇三

同时在这精彩纷呈的6天中,宏华数码·2014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也收获了业界翘楚的诸多肯定与认可。如中国金顶奖设计师李小燕所说:“相比上届,成熟了许多。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我们的时尚教育水平在不断进步。无论院校毕业设计发布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特色,把艺术与实用进行结合是值得肯定的。”中国十佳设计师施杰同样表示道:“今年的大学生时装周相比去年有较大的进步,很多学校的学生设计作品能够将文化与艺术、大气与刚柔相结合。虽然一些东西的表达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和创意点具有启发意义。”确实,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举行不仅为学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各具特色和不同优势的时装院校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的机会。

当然,在这汇聚着海内外24所高等艺术院校,730余位应届毕业生参与的发布会中,我们真实的感受到青春的张扬、创意的无限、正能量的聚集。宏华数码·2014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未来由我引领!

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无限》:在“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艺术思想下,年轻的我们从不曾停止对心中藏匿的火种的无限追寻。无限的可能性将被发掘,我们便是自由的代言。

东北电力大学

艺术学院

《华尚无极》:华夏文明是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现代服饰文化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艺术领域文化交融的结晶。无极多元、炫酷华彩彰显着现代服饰文化的内涵精髓,演绎着当今的流行时尚。

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自主品牌》:作为新锐设计力量的我们,从运动时尚,人体曲线,结构分解,传统创新,人生哲学,生活理念等多个领域汲取灵感,展开设计,诠释我们的时装以及时装艺术。

中央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

《袍·基因》:通过对面料、表现手法、廓型等不同视角解读,寻求传统袍文化与时尚的有机碰撞,将民族传统“袍”元素进行全新演绎。

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

《时无尚界》:无时不尚,时无上界。

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

《大肆》:

由感及见,一思一索,肆手肆志;

自火而花,一行一纫,肆通肆芳;

前居后成,一潮一幕,肆筵肆献。

江汉大学

设计学院

《衣·度——对话自然》:既是一场艺术与市场、自然与工业化的多维度对话,也是一场服装设计者站在探索和实验的角度下寻觅“时尚”风格的对话。

河北美术学院

服装学院

《微设计》:摒弃大创意的浮夸,创造或妖娆、或妩媚、或端庄、或自然、或优雅的近生活时尚设计。

中华女子学院

艺术学院

《慢设计,慢时尚》:慢是一种沉淀;慢是一种反思;慢是一种责任。

而沉淀可以让设计添一笔人类古老而多元的文化韵味;反思可以让设计探索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共生或是从女性的视角触摸女性、艺术和设计的脉动。

慢是设计对时尚的重新定义。

浙江科技学院

服装学院

《I Watch——我思》:从我们好奇的双眸望去,这将是一场奇幻的旅行。因为视,所以思。

厦门理工学院

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

《14·溢思》:灵感与精致相契,时尚与成衣相融,“道法术器”的智慧从构思到实现贯穿始终。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

《江南印象》:诱人的东吴饕餮大餐+叙事意境的清风莲韵;诡异的生化科特+顽皮的几何大爆炸。传统与未来的和谐与冲突,渗透其中。

法国ESMOD

高级时装艺术学院(北京)

《BEST OF》:魔幻的风,撩开尘封的大门,神秘的百宝箱,轻轻开启,五彩斑斓的奇珍异宝倾箱而出,扑面而来……呈现中西融合的时尚艺术之美。

西安工程大学

艺术工程学院

《合》:半坡纹样、陕北剪纸、民俗图案、布堆绣、毛线绣、丝带绣、兵马俑、大雁塔……浓郁的传统民俗唤起了我们对文化传承新的认知,触发设计思路新的体验,呈现富有想象力的设计之美。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

艺术与工程学院

《未 WE UP》:未是不曾;未是没有;未是未来;未是未及;未是……

未 WE UP是在未知状态下的无尽探索;未 WE UP是在可持续框架下的无限扩展。

四川美术学院

《绿色&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与主流方向,绿色设计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抓手。

湖北美术学院

《宽·度》:宽度并不是限制我们思维的界限,而是一种在自由生活中的“思想”;宽度并不是“距离”的代名词,而是心灵维度中的“态度”。

江西服装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

《新·设汇》:在设计中体味新科技带来的惊喜,在过程中体味新理念带来的变化。

华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

《融》:现代服饰设计与传统服饰文化相融合;东方服饰文化与西方服饰文化相贯通;岭南服饰文化与时尚流行文化相交汇。

大连工业大学

服装学院

《出色》:出格与珏色。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裝学院

《点·触》:在多点触摸的科技新时代,点击中西历史,感触多元文化,借助视觉冲击感强的色彩,透过细节中的点点滴滴,验证我们的流行新主张,全新诠释“自我”时尚态度。

广州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

4.2016年院感工作计划 篇四

在新的一年里,医院感染管理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目标认真抓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2016年医院感染工作需要在2015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院感办指导下,医务处、护理部的共同监督下按照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2016年医院感染相关工作计划,具体情况如下:

一、医院感染学习

1、按照院感办要求和规定主要学习《医院感染应知应会100问》,每季度进行学习一次理论知识,并做好记录,强化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储备能力。

2、落实新入职员工的医院感染岗前培训。

3、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 :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二、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工作内容

1、按照院感规定加强清洁工具的监督和使用工作;

2、加强医生按照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进行临床合理使用;

3、督促和强化工作人员操作后进行快速手消毒和流动水洗手的依从性;

4、强化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工作;并保存存根备查。

5、加强消毒液的使用和监测工作;每日进行浸泡体温计酒精的更换工作;

6、按照院感要求进一步规范一人一单一带的使用;

7、加强医院感染工作的细菌培养、手培养和物体表面培养,紫外线灯管的监测和维护工作;

8、加强一下性耗材的管理,按照失效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使用,避免浪费现象发生;

9、加强做心电图面棉球、心电图机导联线、血压计袖带的消毒工作;

10、加强监区的消毒工作,避免发生所内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11、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监管场所的疫情管理、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三、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1、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2、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四、每月小组会议和质控

1、每月小组成员召开会议探讨本月工作重点和上个月存在问题进行应对对 策。

2、每月按照院感办规定进行月底质控,存在问题如实反应并记录,书写整改措施。

五、针对2015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整改

5.院感年计划 篇五

1、严格消毒灭菌观念,认真做到侵入性诊疗用物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物

品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保证病人安全。定期检查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

2、要求全体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无菌操作

意识。

3、为了加强细菌耐药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要做

到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对确立诊断的耐药菌要及时向院感科报告,指导消毒隔离措施实施,同时发放消毒隔离通知,指导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4、坚持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例会一次,组织学习院感知识,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积极参与院内组织的院感知识教育与培训,并将学习情况纳入科室考核。

5、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使用有规范标示的容器、包装袋。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密闭运送。严禁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

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不断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

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7、加强本科室的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自我防护。当出现

职业暴露时,严格遵循职业暴露处理原则,按要求进行报告、登记、评估、预防性治疗和定期随访。

8、开展重症病人的目标性监测,重点监测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

置导尿管感染、耐药菌感染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每季度对监测结果进行反馈,提出整改措施。

9、每月及时评估相应的消毒灭菌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提出整改措施。

6.院感工作内容 篇六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制度

2、开展医院感染防控、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3、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监测

4、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

5、执行手卫生规范

6、多重耐药菌管理

7、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8、消毒隔离工作符合规范要求

9、有满足消毒要求的合格的设备、设施与消毒剂。

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符合规范与标准的要求,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始记录与报告。

7.2024院感工作计划 篇七

获得满足微电子封装要求的高颗粒体积百分含量(Vp >0.6)复合材料的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尽量压紧颗粒使其达到最大的理论密度。实验结果表明等径球随机排列时的体积比随挤压条件的不同而在0.59到0.64之间变化,当采用不规则的颗粒成型时Vp还会降低。本工作采用具有两种粒径分布的SiC制备预制体,通过挤压铸造制备SiCp/2024 Al 复合材料,并研究预制体氧化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 实验过程和方法

实验用基体合金采用2024Al合金,其成分为Al-3.8Cu-1.5Mg-0.5Si-0.5Fe-0.3~0.9Mn-0.25Zn-0.15Ti-0.1Cr(质量分数/%)。磨料级SiC颗粒购于北京砂轮厂,其颗粒尺寸分别为10μm和200μm。将粒径为200μm 的SiC粗颗粒与10μm的细颗粒按不同比例配料,球磨混合24h后烘干,用ϕ60mm模具干压成形,成形压力为100MPa。然后经1100℃,4h氧化处理,使SiC颗粒表面生成SiO2氧化层,并利用SiO2的粘接作用提高预制体强度。采用具有最高陶瓷体积含量的坯体作为复合材料的预制体;同时采用相同的颗粒配比和成形工艺制备了未经氧化处理的SiC预制体。利用上述两种预制体,采用挤压铸造工艺制得复合材料(75%SiCp/2024Al,体积分数),其中预制体预热温度为590℃,铝合金浇注温度为850℃,铸造压力为65MPa,保压时间5min。

复合材料密度根据国标GB1966-96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试。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试样尺寸为36 mm×4 mm×3mm,跨距为30mm,压头移动速度0.5mm/min。断裂韧性测试采用单边缺口梁法,试样尺为寸30 mm×2.5 mm×5mm ,切口深度为2.5mm,跨距20mm,压头移动速度0.05mm/min。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断口进行观察。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双峰粒子级配密度

对200μm与10μm两种粒径SiC颗粒按不同配比制得的预制体进行体积含量的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只有粗颗粒时预制体中陶瓷体积含量为60%,随细颗粒的加入,预制体中陶瓷体积含量逐渐增加,当细颗粒质量分数达到20%时,陶瓷体含量达到最大值75%,比仅有粗颗粒时提高了25%。此后再增加细颗粒含量,预制体中陶瓷体积含量开始下降。

Spaepen F[7]研究得出相同粒径的颗粒随机排列时的体积比在0.59到0.64之间变化,要得到高颗粒体积百分含量的实际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不同粒径的颗粒,并且细颗粒与粗颗粒的粒径比要小于临界值0.154[8]。J M Molina等人[9]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利用细颗粒的质量分数为30%左右的SiC混合物可以得到了陶瓷体积百分含量为85%的预制体。本研究中,细颗粒与粗颗粒的粒径比要小于临界值,但由于颗粒形状不规则,不能保证理想排列,使得最终预制体中实际陶瓷体积百分含量低于85%。同时,由于粗颗粒具有较宽的粒度分布,使得本研究中细颗粒质量分数为20%时坯体的陶瓷体积含量就达到最大值,与J M Molina等人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

2.2 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形貌

氧化处理及未氧化处理的预制体经挤压铸造后获得的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形貌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两者都是以粗颗粒为骨架,细颗粒和铝合金基体填充在粗颗粒骨架间隙中。两种复合材料均可见一定孔隙,而氧化处理后所得的复合材料的孔隙略高于未氧化处理的。由于粗细颗粒的混合使孔径分布不均匀,在挤压浸渗过程中,金属液填充性变差,合金液会优先沿着大孔隙渗入而越过小孔隙,从而出现个别小孔隙不能完全填充的情况。而在氧化处理过程中,在SiC颗粒表面生成SiO2膜,将颗粒连接起来,这虽然

提高了预制体的强度,但也使得某些细小孔隙变得封闭起来,在进行挤压铸造时,铝合金液无法渗入,从而导致孔洞生成,所以预制体经过氧化处理后,所得的复合材料孔隙较未氧化处理的多。

2.3 力学性能

表1为两种复合材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预制体经氧化处理后,抗弯强度与断裂韧性均有所下降,尤其是抗弯强度从288MPa下降到173MPa,而硬度基本相同。与基体合金相比,陶瓷颗粒的引入使硬度有很大提高,但是复合材料断裂韧性大大降低。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失效主要包括陶瓷颗粒断裂、陶瓷/基体界面解离和基体断裂三种形式。

图3 为复合材料断口在SEM下的显微形貌。从图3可以看出,两种复合材料的失效形式基本相同,主要是粗颗粒的脆性断裂和细颗粒与金属基体之间的界面解离两种失效模式。

本工作研究的复合材料由两相构成:塑性较好的合金基体和硬质的SiC颗粒。因此,两相之间存在热弹性不协调,尤其是在界面附近区域;这导致两相内部产生交互应力,这一交互应力导致基体内除统计位错以外形成几何位错。SiC的膨胀系数为5.4×10-6/K,而铝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为20×10-6/K,两者相差很大,SiC颗粒与合金热膨胀系数的巨大差异导致基体内产生较大的热残余应力,残余应力进一步导致位错的生成。上述因素导致复合材料比基体应该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和断裂应力,这在早期的研究中已采用不同模型进行了分析[10,11,12,13]。 本实验中,由于陶瓷体积含量已达到75%,此时制备过程中的热失配非常大,反而导致基体性能下降。并且所采用的粗SiC颗粒粒径达到200μm,增强效果不好,同时粗颗粒本身已经含有裂纹,这将对复合材料的变形行为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由于粗SiC颗粒中裂纹的存在,当颗粒受到某临界应力(颗粒断裂应力)时,很可能会发生破碎。含裂纹SiC颗粒的断裂应力可由下述方程估算[14]:

undefined

式中:E是SiC的弹性模量,为480GPa,γs是固体表面能,约为0.1J/m2。ρt为裂纹尖端半径,a0是SiC晶格常数,c为裂纹长度。假设某一极端尖锐裂纹,即ρt=a0,裂纹长度2.5μm,SiC断裂应力为219MPa;若裂纹足够钝化,ρt=4a0,裂纹长度10μm,断裂应力则变为346MPa。本工作采用200μm的粗SiC颗粒与10μm的细SiC颗粒作为增强体。粗颗粒内部存在大量裂纹,裂纹长度彼此也不尽相同。假设裂纹最小长度大约为2μm, 裂纹尖端直径4a0,则SiC颗粒断裂应力为438MPa,若某些颗粒具有较大的裂纹(约5~10μm),那么SiC颗粒断裂应力将更低。这些计算表明SiC颗粒将在某临界值以上的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复合材料的基体的强度高于单一SiC颗粒(含裂纹)的临界断裂应力,由于热弹性不协调,裂纹将在界面处生成,并很容易穿过含有裂纹的SiC颗粒。换句话说,复合材料中SiC颗粒的存在使裂纹更容易扩展,而没有对铝合金充分发挥强化效果。

另一方面,从显微组织形貌上看,复合材料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孔隙缺陷,这将导致复合材料强度和断裂韧性较低。并且氧化处理工艺使得复合材料具有更多的孔隙,因此预制体经氧化处理的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均低于未氧化处理的复合材料。

硬度是材料抵抗压入变形能力的综合表现。陶瓷颗粒的引入导致复合材料硬度较金属基体明显提高。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材料的硬度与基体的性能、界面结合强度、陶瓷种类及含量、预制体强度等多种因素相关。在本研究中,导致复合材料硬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材料内部缺陷数量,二是预制体强度。由于SiC陶瓷颗粒体积含量较高,因此硬度测试时,陶瓷颗粒承担大部分载荷。预制体经氧化处理后,强度较未氧化处理的预制提高,陶瓷颗粒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抵抗压入变形的能力,即有利于提高硬度;但是氧化处理又导致复合材料内部缺陷增多,这将降低复合才材料的硬度。以上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两种复合材料硬度差别不大。

3 结论

(1)用粒径为200μm的粗SiC颗粒与10μm的细颗粒进行混合,当细颗粒质量分数为20%时,100MPa干压成形得到预制体中陶瓷体积含量达到最大值75%。

(2)陶瓷体积分数为75%的未氧化处理的预制体经挤压铸造所得的复合材料抗弯强度达到288MPa,断裂韧性达到8.7MPa·m1/2。复合材料的失效主要是由于粗颗粒的解理断裂和细颗粒与金属基体间的界面解离。

(3)预制体经氧化处理后所得的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较未氧化处理的有所降低,但硬度变化不大,HRA约为70。

摘要:采用干压成形将200μm与10μm的SiC颗粒按不同配比混合制得多孔陶瓷预制体,当粗、细颗粒质量比为8∶2时,预制体相对密度达到最大值75%。采用挤压铸造工艺制得陶瓷含量为75%的SiC/2024Al复合材料,研究了预制体氧化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未氧化处理的预制体经挤压铸造所得的复合材料抗弯强度达到288MPa,断裂韧性达到8.7MPa.m1/2;预制体经氧化处理后所得的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较未氧化处理的有所降低,但硬度变化不大,HRA约为70。复合材料失效破坏的主要机制是SiC大颗粒解理断裂和小颗粒与金属基体界面解离。

8.2017年院感科工作计划 篇八

在新的一年里,医院感染管理科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以保障病人安全为目标,认真抓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的制度和措施,继续按照二甲医院评审的要求检查其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内镜、儿科、口腔科、血透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进行感染质量督查,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爆发和流行。并定期对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环节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二、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对全院的工作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要让工作人员了解和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组织工作人员院感知识考试2次。

三、认真的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管理工作,包括环境、空气、无菌物品等的卫生学监测和效果评价,每季度对全院临床科室进行卫生学监测,督促科室做好消毒灭菌隔离工作,每半年对全院各科室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进行监测和效果评价,对不合格、达不到消毒效果的灯管、消毒剂督促及时更换,对新购入的灯管进行强度监测,合格产品才可以投入科室使用。

四、每月对全院的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和汇总,督促临床科室对院内感染病例的报告和汇总,定期下科室了解情况,抽查病例进行漏报调查,对全院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每月对门诊处方进行抽查,查看抗生素使用情况,并计算出使用率。

五、继续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经常下科室进行检查督促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和运送的规范性,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中规定的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置。

六、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执行情况,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9.院感季度工作总结 篇九

二〇一三年第二季度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一、召开“院感专业委员会”会议:

6月5日,由刘媛副院长主持,刘奇杰副院长、医教科、办公室、药械科、门诊部及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等25人参加的 “院感专业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会议首先通过了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各科室“院感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名单的决议;通报了2013年上半年院感工作和医院环境生物学、消毒灭菌物品监测结果。分析了2013年上半年发生的院内感染病例情况。并认真讨论了院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院感委员会委员对我院感控制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感染控制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及全院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要求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提高防控意识,保证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二是要求各科室严格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制度及预防措施。三是科主任、护士长应各负其责,监管好本科室感染控制的每个细节,认真做好自查自纠,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院感质量控制,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1、每月组织院感质量控制小组,按“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标准”,对各科室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手卫生、院感病例上报等进行检查考核,对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生物监测。针对存在的问题及监测不合格等情况,及时反馈、整改,至合格。

2、平时注重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监督、检查。对新生儿室、产房存在的医护人员进出不能及时更换工作服、佩戴帽子、口

罩及手卫生等问题,及时与科室主任、护士长沟通,要求给工作人员配备需要更换的工作衣、工作鞋。主管院长多次在行政查房中要求科主任、护士长要高度重视新生儿室的院感工作,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和手卫生的管理,使此项工作得到改善。

3、及时应对医院感染的发生。2013年4月24-25日妇产科、儿科4例发生新生儿感染“轮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事件发生后,科室及时上报,护理部组织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院内感染事件及时得到控制。

4、针对自治区卫生监督所3月28日对我院“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的综合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相关科室进行整改,并协助制定消毒登记本,规范医疗废弃物的交接程序及标示。

5、协助功能科制定院感控制工作制度,成立院感质量控制小组,建立消毒登记本等,并指导落实执行。

三、对重点部门进行专项检查:

5月29日8时,结合医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院麻疹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精神,护理部(院感科)对全院及重点部进行了专项检查,本次检查包括传染病的预检分诊、手卫生依从性、职业暴露等内容,随机抽查了医生和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督促相关科室做好消毒隔离以及医护人员的防护,提高防控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四、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

为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护理部以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为指导教材,于4月7日下午与医教科共同举办了全院医务人员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节选)”知识培训。为使“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落实到位,4月16日护理部会同门诊部对预检分诊工作流程,发热病人接诊及消毒隔离措施等内容进行现场培训。4月17日,再次对医疗垃圾暂存间工作人员和全体保洁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手卫生”及“消毒液配臵知识”强化培训。通过培训,使全院医务人员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为确保我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积极选派相关人员参加区内院感知识培训 1、5月16日,我院选派谢丽龙、杨丽娟、赵静娴、王丽艳等6人参加了由宁夏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举办的全区“手卫生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有市医院护理人员表演的洗手操,又有紧张激烈的知识竞赛,同时还发放了多种手卫生知识宣传彩页。使我院参加这次活动的同志受益匪浅,对推动我院手卫生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6月8日,我院选派李春霞参加了“宁夏第二届消毒供应中心年会”。我院护理部谢丽龙、杨丽娟参会旁听。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核心职能是保证医院无菌物品的质量安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在两天的年会活动中,来自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老师们紧扣规范的

消毒要求,与参会的各单位代表共同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很多弯路,使我们受益匪浅,3、6月29日,选派谢丽龙、杨丽娟参加了宁夏医院管理协会召开的“2013年全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新进展研讨会”,我院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小组长等7人参会旁听。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医院感染管理、消毒技术方面的知名专家索瑶、武迎宏等前来授课,重点解读新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与操作要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六、编写下发“医院感染管理通讯”:

为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首次编印“医院感染管理通信”,通过“法律、法规、规范”、“院感知识问答”、“工作动态”和“院感监测信息”4个板块。积极宣传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第一季度院感控制工作情况及平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科室院感控制工作起到了督促作用,使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规范和标准更好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七、积极参与医院建设工作:

1、在儿童医院建设方面,分别参加了“新院深化建设”“手术室深化建设”专题会议。多次与上级医院专家沟通、协调,为新院nicu、手术室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在旧院改造过程中,对宫颈中心基地房屋改造、手术室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

八、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工作:

2013年4-6月,医院护理部(院感科)每周两次到儿科、妇产科进行前瞻性病例调查,督促临床医生及时上报院感病例;每周两次到病案室进行回顾性漏报病例调查。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调查方法,共监测住院病人671例,医院感染人数6例,医院感染发病率0.89%,漏报率0%,见附表一。附表一 第二季度院感病例监测结果

2013年第二季度,医院各类环境、消毒灭菌物品、消毒剂等细菌学的监测,总合格率为93.58%。空气超标部位为二楼手术室1# 手术间、三楼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新生儿病区治疗室;物体表面超标部位为三楼手术室ii#手术间治疗桌、新生儿病区湿化瓶。消毒剂浓度监测超标的部位为儿科治疗室抹布浸泡消毒液浓度不达标。经对所有细菌超标部位重新消毒后,复检均合格。超标科室应重点加强清洁消毒工作,氧气湿化瓶使用过程中应每日更换湿化液;各科室要认真落实手卫生监管制度,科主任、护士长每月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录,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存性,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第二季度环境生物学监测结果见附表二。

附表二 第二季度环境微生物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 篇二:一季度院感工作总结

一季度院感工作总结

1.一月份院感科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院感知识讲座培训,重点讲解了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规范处置、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高了大家对院感知识的认识。

2.每月对全院重点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每月对全院所有出院病例进行抗生素统计,对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时上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4.针对手术室层流净化环境卫生学检测不合格情况,深入科室查找原因,及时向分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快对手术室层流净化的维修。

5.为防止重症监护室病人发生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联合医务科、护理部深入科室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现场指导,采取控制措施,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6.一季度有10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分别对其伤口进行规范消毒处置,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进行跟踪随访。

7.选派两名护士参加了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培训,并取得了上岗资格。8针对我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院感科制定了职业暴露的工作流程,并下发给各科室进行学习,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医院领导知识院感工作,并为临床一线人员购置了护目镜。

9.6月1日迎接了济南市卫生监督所的监督检查,下一步院感科将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处理;逐步落实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及时做好重点科室的监测,确保医疗安全。篇三:2013年第二季度院感工作总结

2013年第二季度院感工作总结

第二季度按季度安排完成了全院的院感工作,本季度工作总结如下:

1.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54份、物体表面40份、无菌物品31份、使用中的消毒剂26份、导管湿化瓶10份及紫外线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均合格,医务人员卫生手46人次,不合格6人次(合格率为87%),并给以复检,复检均合格。供应室、口腔科高压锅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均合格。送检微生物监测标本80份,检出阳性率28份,未检出多重耐药菌。医疗垃圾分类清楚,无丢失,医疗垃圾暂存点打扫及时,消毒规范。发生职业暴露4人,普外科护士长魏芙娟、护士李继芳、大夫陈玉洲暴露源为乙肝病毒,手术室护士林艳珊暴露源为梅毒,均处理规范,上报及时。抽查一次性无菌物品无过期,但是发现河南飘安出厂的产包和江西益康出厂的一次性输液袋有质量问题,院感科将此问题及时反馈给药械科,药械科及时反馈给经营商,当天下午进行退货换货处理。本季度共监测收治病人2286人,无医院感染病例发生,查阅出院病历2291份,未发现漏报。共抽查出院病历1264份,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630份,抗菌药物使用率49.8%,其中治疗用药占79.6%,预防用药占20.3%。存在问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存性较差;微生物监测标本送检较少。今后还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院感科

2013年5月27日 篇四:院感科第1季度工作总结

2011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2011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管理科在院领导和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第一季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今年1月重新调整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完善了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多科室协调和配合时,及时汇报主管领导解决问题。

2.1月份在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倡议下和院领导的支持下,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制订了严厉的奖惩办法。

二、医院环境监测方面

医院感染管理科与游仙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签订了医院感染监测协议,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011年4月2日, 游仙区疾病控制中心对我院手术室、供应室、注射室、换药室的空气、物表、器械、消毒液等共抽检了十三个样品,所采样品经检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率在92%以上,在今后应监督各科室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程,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使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率达到100%。

三、病历监测 2011年1-3月份感染率监测:1-3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1292人.未发生一例感染,对全院1-3月份406例无菌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未发生1例感染,感染率为0。

漏报率的监测:2011年第一季度,我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未出现一例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漏报率为0。

四、积极参与医院建筑设计

1.根据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配合医院及科室完成对胃镜室、支气管镜室建筑改造工作。

2.在新建病房楼时,建议使用感应性水龙头、重点科室配备干手纸,院领导同意并正付诸实施。此措施大大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建议治疗室和换药室的空气消毒全部采用动态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同样得到支持并正积极加以落实。

3.积极参与新建消毒供应中心建筑及流程的设计。

4.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第三章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对我院的医疗废物暂存地进行了选址,并将具体方案和建筑要求提交院领导,得到院领导的批准。

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下收制度。

1.促成全院各科室部门产生的医疗废物确定由指定人员下收工作的最终实施,并完成对下收专职人员进行必要的法律、法规和个人防护方面的培训。使得医疗废物的管理过程更符合实际,减少了污染和医护人员受伤害的机会。

2.重新设计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本,利于回收存档。

3.在3月份,区卫生监督所的医疗废物专项检查中,为我院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下收制度,提出了进一步的整改意见,我科正在积极加以落实中。

六、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

1.定期抽查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发现问题,主动与科主任或护士长沟通并督查改进。

2.定期查看中心静脉置管及留置导尿病人情况,要求医务人员根据病人具体病情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减少导管留置日。

4.通过感染管理委员会,协调制定了cssd与手术室的之间器械交接具体操作程序,修订了cssd各区职责和标准作业程序以及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卫生厅网站下载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医院感染sop,并下发到相应科室并对照执行。

七、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1.新职工培训 对近三年新上岗职工进行了医院感染概论、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率为100%;对新入院见习医生、护士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使他们对医院感染概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 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了临床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3.筹划并组织一次“手卫生宣传月”活动。活动的主题为:“感染防控,“手”当其。通过宣传月活动,使大家认识到: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变行为的模式,提供安全的服务。

八、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制度

制订了医院各科室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完善对重点科室的定期院感督导检查,每月到各科室进行打分考评,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逐步整改。通过1-3月份的几次检查,发现院感控制重点科室各存在以下问题 :

1.外科病房: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病房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医务人员掌握院感知识需进一步加强,空气培养未做到每月一次,在收治病人时未使用速干性手消毒液,拖布无分开使用的标记等。

2.内科病房:同外科病房。

3.妇产科病房:同外科病房。

4.妇产科产房:除了存在病房同样的问题外,还存在每月无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生物监测培养及记录。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

5.供应室:供应室的建设及布局流程、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还达不到“两规一标”的要求,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灭菌效果还未进行生物学监测,预蒸锅未进行每日一次的bd测试及登记备案,操作各流程的质量控制体系记录未健全,无冲眼设施、防渗漏围裙等职业防护用品设备,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存放条件不达标,无每月空气培养、医务人员手涂抹、灭菌物品采菌培养。

6.库房: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账册信息不全,未专门设置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库房管理制度和出入库房登记制中度不健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存放条件不符合要求。7.口腔科:布局不符合功能流程,无专用的器械清洗池,未配备洗消设备和速干性手消毒液,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室内环境的清洁消毒及终末消毒未达到要求,无齐全的个人防护用品,口腔科器械灭菌未达到要求,消毒锅未做每周一次的生物学监测,灭菌器械的清洗流程及质量不符合ws310-2的要求,清洗时工作人员未按规范着装,无清洗培训上岗证,牙片室无门,无法进行放射防护,拖布无标记示分开使用。

8检验科: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操作台未做到每日用消毒液擦洗,未注重手卫生及个人防护,未备有冲眼器。

9输血科: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试剂许可证未建档登记,环境清洁还未完全达到要求,储血冰箱消毒未做到每周一次,储血冰箱内壁未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未建立定期体检制度,无每月空气培养、物体表面涂抹、医务人员手涂抹培养,拖布无标记。

10.注射输液室:治疗车物品清洁区、污染区分区不明显,未配快速手消毒剂,未做到每日更换床单或输液椅罩,做到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每月空气培养未做,拖布无标记。11手术室: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每月未做手术间、无菌物品存放间等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涂抹培养及灭菌物品抽检培养,未及时清洁消毒机滤网并有记录,无麻醉剂消毒器。

游仙区第二人民医院

2011年4月12日 篇五:2012年二季度院感检查小结

2012年二季度院感质量综合检查小结

根据毕节市中医院《2012年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2012年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2012年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等相关要求,2012年6月27日-29日,院感办对医院16个临床科室进行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综合检查,总结如下:

一、检查结果(见《2012年第二季度院感检查汇总表》)

二、存在问题

(一)组织管理

1、胃镜室、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有关医院感

染管理知识培训记录不完整。

2、个别科室氧气筒未标识“满”或“空”。

(二)环境管理

由于场地有限,血液透析室分区、布局不合理,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三)消毒隔离

1、部份科室未注明消毒剂名称,个别科室消毒剂未完全浸没医疗器械。

2、个别科室使用中戊二醛、“8.4”液浓度监测不合格。

3、个别科室拖把无标识,未分区使用。

4、个别科室皮试液、输液用药配制放置时间超过2小

时。

5、个别科室无菌溶液未注明开启时间

(四)标准预防

1、部份科室护理人员标准预防执行不规范,口罩未完全遮盖口、鼻。

2、部份科室未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七步洗手不规范,个别工作人员没有掌握七步洗手方法。

(五)医疗废物管理

个别科室医疗垃圾未分类、锐利类医疗垃圾未放入利器盒。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充分发挥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本科室人员的培训力度。

10.2024院感工作计划 篇十

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硬度高、耐磨性好,特别适用于航空部件。随着工业应用对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要求的不断提高[1],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工艺也不断改进,如氧化电源由直流或交流发展到直流叠加脉冲[2,3,4],通过改变氧化电源的脉冲参数减少氧化过程中的产热量,提高氧化膜的生长速度;电解液体系也由单一的硫酸转变为硫酸、有机酸及含有其他添加剂的混合体系[5,6,7,8,9],用以改善氧化膜的质量。过去,对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的研究较多,但是对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向基材内外生长规律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

本工作以2024铝合金为例,在以硫酸为主的三酸体系中,研究了脉冲参数的变化对常温硬质阳极氧化膜生长规律的影响,探索了硬氧化膜的生长趋势和生长规律,以期为铝合金活门衬套类偶件的加工设计提供参考。

1 试 验

1.1 基材预处理

基材为2024铝合金,尺寸为50 mm×25 mm×1 mm,其化学成分见表1。预处理:有机溶剂常规除油→水洗→碱蚀(50~60 g/L NaOH,45~60 ℃,2~5 min)→水洗→出光[15%~25%(体积比)HNO3,室温,60 s]→水洗。

1.2 硬质阳极氧化

三酸体系硬质阳极氧化:183 g/L硫酸,20 g/L草酸,40 g/L酒石酸,温度15 ℃,氧化时间40 min。电参数:氧化电流密度为1.0~3.0 A/dm2,占空比50%~90%,脉冲频率为5~25 Hz,脉冲幅值为10%~50%,保持氧化膜厚度为(50±2) μm。

采用传统的单一硫酸硬质阳极氧化工艺,对三酸体系的氧化膜生长规律进行验证。电解液为183 g/L硫酸,温度(-6~-3) ℃,氧化时间40 min,供电方式及电参数设置与三酸体系相同。

1.3 检测分析

(1)氧化膜向基体内生长厚度及比例

用345数字式涡流测厚仪测量试片正反不同点硬质阳极氧化膜的厚度,并取平均值δ(测量误差为±1 μm)。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氧化前后的试样厚度d1,d2(测量误差为±5 μm)。图1为膜层厚度测量示意图。氧化膜向内生长厚度及比例按下列公式计算:

氧化膜向基体外生长厚度δ1=(d2-d1)/2

氧化膜向基材内生长厚度δ2=δ-δ1

氧化膜向内生长比例(内膜比)θ=(δ2/δ)×100%

(2)表面形貌及结构

利用QUANTA-2000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所带能谱仪观察并分析氧化膜的表面形貌[10]和组成结构。

2 结果与讨论

2.1 氧化膜生长规律的理论基础

铝氧化膜的分子体积是铝基体的1.5倍[11],即在氧化膜生长过程中每消耗1.0体积铝基体,就会生成1.5体积的氧化膜,而新的氧化膜是在基体/氧化膜界面形成的,若以未氧化的基材面为基准面,则膜层向内生长的厚度应该占总厚度的66.7%。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层的生长过程总是伴随着膜层的溶解,即氧化膜的形成是2种不同的反应同时进行的结果:一种是电化学反应,即电解液通电后,在铝基材的表面形成一层Al2O3的氧化膜,反应式:

2OH- -2e→ H2O + O2- (1)

2Al3+ + 3O2- → Al2O3 + Q (2)

6OH- + 2Al3+ → 3H2O+Al2O3 +Q (3)

另一种是化学反应,电解液对铝和氧化膜均有溶解作用,反应式:

2Al + 6H+ → 2Al3++3H2 (4)

Al2O3 +6H+ → 2Al3+ + 3H2O (5)

电化学反应发生在铝/氧化膜界面,由反应式(1)~(3)可知电化学反应速度除与该界面O2-及OH-浓度有关外,还与外加的电流密度大小有关,电流密度越大,氧化膜的生长速度越大,越有利于内膜增厚。化学溶解发生在氧化膜/溶液的界面,与电解液的本体浓度、温度及时间有关,因电解液的本体浓度是一定的,因此电解液对氧化膜的化学溶解作用只与时间和温度有关,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对氧化膜的化学溶解作用越明显,而化学溶解作用会降低外膜厚度。

2.2 电参数对氧化膜生长规律的影响

2.2.1 电流密度和脉冲幅值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不同电流密度和脉冲幅值时氧化膜的生长规律见图2。由图2可知:θ值均大于54%,即内膜厚度大于外膜厚度,且θ值的极值差分别为6%和8%;随着电流密度和脉冲幅值的增加,内膜厚度占总膜厚比例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这是因为在脉冲频率、占空比固定的情况下,脉冲幅值变化对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的影响就等同于阳极电流密度变化产生的影响[12]。

氧化膜厚度又可用δ=δ1 + δ2=KIt表示(式中K为比例常数,I和t表示阳极电流密度和氧化时间。当电流密度在1~2 A/dm2时,氧化膜的生长速度较小,内膜的生长速度较慢,即δ2较小,同时由反应式(2),(3)可知,放出的热量较少,电解液温度变化不大,对氧化膜的化学溶解作用较小,在一定的δ条件下,则δ1增大,所以θ值是逐渐降低的;电流密度在2~3 A/dm2内,氧化膜的电化学作用加剧,有利于δ2的增厚,同时导致放出的热量增多,使电解液的温度升高,使化学溶解作用加强,从而使外膜厚度δ1降低,氧化膜总厚度δ一定,则θ值比例上升。脉冲幅值在10%~30%内变化时,氧化膜的电化学反应速度逐渐增加,生成一定厚度δ氧化膜的时间缩短,导致电解液对氧化膜的化学溶解作用减少,外膜厚度δ1增加,使θ值比例下降;脉冲幅值在30%~50%时,氧化膜的电化学溶解速度继续增大,氧化膜的生成速度增加,反应式(2)、(3)进行较快,使得产生的热量Q较多,导致电解液温度升高,使氧化膜的化学溶解速度也增大,外膜厚度δ1降低,θ值比例上升。

2.2.2 脉冲频率

频率对氧化膜生长规律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知,θ值均大于50%,即内膜厚度大于外膜厚度,且θ极值差为8%;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内膜厚度占总膜厚比例逐渐增大。这是因为在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脉冲频率范围内,提高脉冲频率,增加了时间周期内的放电能量,加快了氧化膜的成膜速度,降低膜层孔隙率,使膜层更致密;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反应式(2),(3)加剧,产生的Q增多,导致氧化膜与溶液界面温度升高,加剧了氧化膜的化学溶解,使外膜厚度δ1减小,从而使内膜比例θ值上升。

2.2.3 脉冲占空比

脉冲占空比对氧化膜生长规律的影响见图4。由图4可知:θ值均大于54%,即内膜厚度大于外膜厚度,且θ值的极值差为6%;随着占空比的提高,内膜厚度占总膜厚的比例先增后减。这是因为在较低占空比下进行硬质阳极氧化时,外加电流作用时间较短[13],使化学反应速度降低,不利于膜层的增长,使δ2降低,在δ一定时,θ值较低;在较高占空比情况下,外加电流作用时间过长,反应式(2),(3)进行较快,反应放出的热量Q较多,界面冷却缓冲时间较短,试样表面来不及散热,周边槽液的温度升高,加大了对氧化膜的溶解作用,使δ1降低,θ值上升。当占空比为50%~70%时,随着占空比的增加,电化学反应速度相对加快,使δ2加大,在δ一定时,则θ值的比例上升;当占空比为70%~90%时,电流持续的时间较长,使得反应式(2),(3)一直进行,则生成一定厚度δ氧化膜的时间降低,电解液对氧化膜的化学溶解时间较少,使外膜厚度δ1升高,导致内膜比例θ值降低。

2.3 硬质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及结构

2.3.1 表面形貌

氧化膜向内生长比例最大时不同电参数下硬质阳极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分别见图5。由图5可看出:氧化膜表面均有凹凸不平的圆形孔洞分布,且直径范围在几百纳米到几微米之间,这可能是电解液对氧化膜的溶解作用导致,或者由于部分杂质相溶解与基体氧化膜脱离而形成氧化膜凹坑[4];图5b孔径较其他3种更大一些,可能是由于频率增大时,电流持续的时间较短且电流较大,导致电场对氧化膜的助溶作用增强,使氧化膜的孔径增大。

2.3.2 结构

图6为氧化膜向内生长比例最大时的XRD谱。由图6可知,在电流密度、频率、占空比和脉冲幅值条件下氧化膜的XRD谱基本一致,说明电参数的变化并不能改变氧化膜层的结构;在2θ为20°~35°附近时均出现一个馒头峰,而39°,45°及65°附近出现的均为铝基材的衍射峰,说明所形成的膜层均是非晶结构。

2.4 单一硫酸体系的验证

以单一硫酸体系中电参数变化出现的膜向内生长的比例对三酸体系硬质阳极氧化膜生长规律加以验证,单一硫酸体系氧化膜向内生长的比例见表2。由表2可看出,在单一的低温硫酸体系中,氧化膜向内生长比例均处于52%~62%,随电流密度、脉冲占空比及脉冲幅值的逐渐升高,氧化膜向内生长比例是先增加再减少,但氧化膜向内生长比例是随着脉冲频率的升高而升高,此规律与三酸体系的规律相吻合。

3 结 论

(1)无论是三酸体系还是单一硫酸体系,2024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过程中膜层向基体内生长总是大于向基体外生长的厚度,向内生长比例为 51%~64%。

11.院感知识学习计划 篇十一

2014年院感知识学习计划

为了加强科室医院感染方面的管理,增强院感意识,每月最少进行一次院感知识学习,并定期进行考试考核,在些制定了2014年医院感染知识学习计划如下;

1、传染病知识学习

2、手卫生

3、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4、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

5、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6、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学习

7、感染性职业暴露的学习

8、无菌操作制度

9、消毒隔离制度

10、医务人员的防护

11、医院感染工作流程学习

12、医院感染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学习

XXX医院

院感办

12.血液透析室院感工作计划 篇十二

一、加强组织管理,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1、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提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加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业务指导下,做好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加强手卫生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接触病人或任何透析设备之前之后用洗手液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双手,操作病人或接触透析区内可能被污染的任何表面时都应该戴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必须更换手套,离开透析站时应该摘下手套,医生和护士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或治疗操作时,应当戴工作帽、口罩及无菌手套。

2、每次透析结束,更换病人用过的床单、被单,并对地面、桌面及透析机外部 等所有潜在污染的表面进行清洁(消毒湿纸巾)擦拭。如果没有明显的污染区域,则应用低浓度消毒剂擦拭干净。明显被血液或液体污染的表面应用含有至少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各班严格执行透析机的内部和外部消毒操作流程。

3、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及登记,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使 用制度》的执行。工作人员熟悉并掌握本科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质量控制标准,熟练掌握常用消毒液浓度有效时间,全科人员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学检测工作。

4、加强发热病人和专科质量的监测。

5、加强血液透析新入患者管理,值班医生对第一次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它科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检查;对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并保留记录;对HCV抗体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并保留记录;对急诊透析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检测未出结果的,应使用急诊专用透析机(或者CRRT)进行血透,透析过程按传染病隔离处理,透析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

二、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1、每月由主任或护士长对科内医护人员进行一次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使全科人员对感控知识全面知晓,并能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共同提高手卫生的正确率和依从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学习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每月对反渗水、透析液,空气进行监测,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2、积极参加全院的院感知识培训,加强对院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使院 感知识在科内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3、加强对护工和保洁工人培训和管理。

三、发挥院感三级网络构建的作用

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协调能力,及时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 题,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科室内及时传达院感的新制度、新知识。

2、定期讨论科室内院感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发挥团队作用,找出根 本原因,再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对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 染病例等事件时,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商讨相关事宜,防止暴发流行。

13.口外手术与院感的临床分析 篇十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0年11月至2011年11月, 本院共收治口腔颌面外科2613例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1927例, 占73.75%, 女性686例, 占26.25%;以年龄区分, 患者中年龄最大者91岁, 年龄最小者5个月, 10岁以下患者192例, 11~60岁患者982例, 61岁以上患者297例;以患者的疾病结构区分, 唇腭裂患者174例,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786例, 口腔颌面外伤患者283例, 口腔颌面感染患者153例, 其他口腔病种为75例。全部患者在手术前都不存在其他感染症状。

1.2 方法

自行设计《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手术感染情况调查表》, 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住院时间、感染状况、感染部位, 在填写表格的同时, 查阅其出院病历, 并对出现手术感染的病例详加分析。经统计, 所有医院感染病例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 口腔颌面手术创口感染的原因

2.1 内源性感染

(1) 疾病本身的原因:由于口腔颌面部的手术后位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端, 解剖生理的特殊, 特别是口咽部结构复杂, 术野范围大, 渗血多, 创口难以达到严密缝合, 止血不易彻底, 创口引流不畅, 加之口腔微生物的存在, 常常不可避免地引起伤口感染。 (2) 营养因素:术后患者因疾病的影响, 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术后体重减轻。营养不良, 机体抗病力减弱, 代谢平衡失调,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口感染。 (3) 年龄因素:由于老年人颌面部疾病造成的生理缺陷, 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降低, 防病能力差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影响, 细胞免疫调节功能下降, 对疾病的易感性强, 存在于体内或表面以及环境中的正常菌引起感染的概率增加, 从而增加了创口感染概率。

2.2 外源性感染

(1) 手部清洁: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 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在临床护理中连续给患者做护理操作及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增加了污染的机会, 换药时往往忽视洗手, 这也是造成伤口感染的外源性因素之一。 (2) 术中原因:手术中细菌的含量、器械、敷料及其他物品的污染均可造成手术后伤口感染。 (3) 侵入性操作及无菌技术的影响:口腔颌面手术中大部分手术与口鼻相通, 侵入性操作多, 如果不严格掌握各种侵入性操作的适应症, 无菌技术不严格, 就难免会造成术后伤口感染。

3 结果

3.1 患者的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1471例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住院患者中有60例出现医院感染, 比例为4.08%。其中, 唇腭裂患者的感染率最高, 达到6.67%;患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 占33.33%。

3.2 患者年龄、麻醉方式、住院时间和感染率情况

从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 婴幼儿与61岁以上的老年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患者是医院感染中的易感人群, 其感染率分别达到5.73%与4.71%;从麻醉方式来看, 全麻患者的感染率是4.2%, 局麻患者的感染率则是3.66%, 全麻患者的感染率略高一些;从住院时间来看, 时间越长, 出现医院感染的概率越高。可见, 住院时间与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

4 讨论

4.1 上、下呼吸道感染率在感染部位中居于首位

呼吸道感染率占全部感染患者的61.66%, 其中下呼吸道感染为33.33%, 比上呼吸道感染的比例更高。颌面外科手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因素非常多, 这是因为口腔颌面部位处于呼吸道和消化道之始, 通过口腔与鼻腔和外界进行连通, 其解剖结构十分特殊, 其温度和湿度都适宜于细菌的大量滋生和快速繁殖。手术后, 患者的咳嗽与吞咽功能均会受到不同程度之影响。同时, 手术后患者的呕吐与免疫力低下、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与鼻饲管饮食等因素也十分容易导致感染。

4.2 手术伤口感染率在感染部位中处于第二位

手术伤口感染率达到23.33%, 在感染部位的统计中处于第二位, 这是因为人的口腔颌面部血液循环十分丰富, 手术后大量出血, 很容易造成血肿与组织水肿。因为口腔颌面部结构十分复杂, 其形态也不规则, 再加上手术的时间长、难度也大, 患者面部也暴露于外, 这样一来, 手术就会破坏患者的口腔黏膜防御体系, 从而加大了局部感染之概率, 以上因素均为印发颌面伤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4.3 婴幼儿与老年患者是手术感染的易感人群

婴幼儿群体实施颌面外科手术者主要是唇腭裂患者。这些患儿大多存在吮吸功能障碍, 导致喂养困难, 进而表现为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 对于手术后的刀口愈合存在显著影响, 因而容易发生感染。

与成人患者比较起来, 患儿的气管与支气管管腔更为狭窄, 软骨缺少弹力组织, 因而不易排出各类异物;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口腔颌面手术患者主要是肿瘤患者, 大多要实施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及和腔、道等相通手术, 所以十分容易引发感染。有鉴于此, 婴幼儿与老年患者是口腔颌面手术感染的易感人群。

4.4 预防措施

加强术中细菌源的控制:手术室工作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规则更衣, 特别强调术前应严格洗、刷手, 严格控制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进入手术室。手术室器械、敷料必须彻底消毒。严格空气消毒, 术中严密仔细止血, 在缝合切口前用双氧水或甲硝唑液彻底冲洗, 洗去伤口内颗粒物质, 以达到预防术后感染的目的。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口腔颌面手术患者应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食或软食, 少量多餐。口腔颌面手术后患者的抗病能力尤其对口咽、颊、舌等口腔内大型复杂的手术患者, 术后予以鼻饲饮食7~10d, 以保持口腔清洁, 减少吞咽, 预防伤口感染或裂开。

正确的口腔护理及病房环境卫生:正确的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本身的细菌定植。术前三天用抗生素漱口, 术后每次进食后仔细漱口, 对口腔内暴露伤口每天用消毒液擦拭, 以减少感染机会。

另外, 加强病房管理, 避免人员过多走动, 限制探视, 定时通风换气, 消毒液擦拭喷雾消毒的措施, 保持空气新鲜, 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并做细菌学检测。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 证实本院在手术过程管理中较为科学规范, 但依然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 需要高度重视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医院感染管理, 并实施术后医院感染监测, 从而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手术切口感染防控措施。要加大对医务工作者实施医院感染知识、无菌操作观念等方面的培训, 加强消毒隔离,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严格做到手术无菌操作, 从而切实降低颌面外科手术的感染发生率。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手术感染问题。方法 收集本院200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2613例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住院患者资料, 其中60例出现医院感染。本研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分析, 且所有医院感染病例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果 2613例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0例, 比例为2.29%。60例病例中, 唇腭裂患者发生感染率最高, 占6.67%;患者感染部位以手术伤口居首位, 占33.33%;幼儿与老年患者为此类感染易感人群, 分别占5.73%和4.71%;全麻感染率达4.20%, 局麻感染率达为3.66%;患者住院时间和医院感染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故应当对其加以重点研究。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J].中华医学杂志, 2001, 81 (5) :61-67.

14.月份院感工作总结 篇十四

一、消毒效果监测情况

月份医院感染科对全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共检测26 份样本,26份达标,合格率100 %。

二、医院感染监控情况

11月份医院感染科对全院医院感染进行监测调查结果如下: 医院感染情况:

监测病例人数(人)463 人 医院感染人数(人)8 人 医院感染发病率

1.72% 全院平均漏报率 0% 二.抗生素使用及微生物监测情况

11月份抗生素总使用率为34.34 %,I联用药率 74.84 %,II联用药率 25.15 %,抗生素使用率占用前三位的科室分别是:儿科

科、五官科、内一科。送检验科做微生物培养例数为127 例,阳性例数为 30 例,阳性率为25.21 %。在阳性检出例数中,检出率较高的是白色念珠菌11 株,占36.67 %、其次是大肠埃希菌、6 株,占 20 %。

三、11月份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表现在:

1、由于病原菌检查培养时间较长,不能及时指导临床用药,以致使用抗菌药物不能做到依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2、抗菌药物使用及更换前不能做到有样必采。

3、使用、变更、停用抗菌药物时在病例上没有分析记录。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改正意见:

第一、抗菌药物在我院存在大量不合理使用现象,建议医务科加强对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

第二、临床药师协助科主任加强对住院医师抗生素应用的指导、督导工作,尤其在给药方法、给药途径、给药时间间隔及药物配伍禁忌方面加强培训指导。

院感染科

15.院感科工作总结 篇十五

二、完善消毒隔离各项制度,并督导落实;

三、加强医护人员的在职教育对新分配、调入人员、实习学生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岗前培训。对科室新上岗的监测员进行操作监测培训。共培训达3次。

四、20xx年组织各科监测员和全院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重点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防控技术等培训学习11次。

五、每年组织全院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考试1次;要求及格率为85%。

六、组织召开院感委员会12次。

七、加强消毒隔离和院感监控管理措施的落实和奖惩制度的落实。

1、每极度对科室消毒隔离大检查1次;并将检查和奖惩结果反馈给科室;

2、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做强度监测1次。合格率≥85%。

3、每月对处理后的污水总余氯监测1次。由于我院污水处理机器老旧,故污水总余氯监测不达标,低于4/L。

4、各科室的监测员每月对本科室的空气、物表、消毒液、无菌物品,工作人员手指及卫生用品采样监测1次。院感科不定期采样监督检查;20xx年我院环境监测情况: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9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无菌器械保存液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一次性用物使用率100%。

5、严格监督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登记、运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今年我院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按上面的要求购买了专用的垃圾桶,周转桶。重新规划了污水处理与医疗废物处理场所。

6、每月都开展目标性监测;主要是对外科、妇产科的手术切口部位;调查方法为前瞻性;主要收集兰尾炎、胆囊炎、子宫全切、剖宫产、腰椎间盘术等手术病例资料统计上报;发现手术切口感染后院感科会及时与医生沟通寻求解决方案,以防扩撒。

上一篇:织物装饰材料的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环保搬迁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