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情况(精选12篇)
1.当代世界经济情况 篇一
当代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大一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兼职状况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做兼职的看法和意见。希望您能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本次调查仅供研究调查所用,无任何商业目的,涉及到个人信息我们将绝对保密。希望您放心填写,谢谢﹗
填写要求:
1、请您在题号上写上你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如您选择“A”答案,您就写
上“A”)
2、对于只许选择一个答案的问题只能写上一个选项;对于可以多选的问题,您
可以写上您认为合适的选项。
3、需要写数字的题目请在留出的横线上填写。
4、对于注明要求您自己填写的内容,请在规定的地方填写您的意见。
您的基本情况:性别:__ 年龄:__ 学校:__ 年级:__
1.你是否有从事过兼职
A.曾经从事B从来没有过
2.你认为大学生有没有必要做兼职
A.非常有必要B.可有可无C.没有必要
3.如果你想要做兼职,你希望从以下哪种途径获得兼职信息?__
A.报纸、杂志、传单
B.网络
C.熟人介绍或中介机构
D.公司直招
E.自己主动联系感兴趣的单位
F.其他﹍﹍
4.如果要做兼职,你倾向于从事哪类兼职工作:__
A.家教或教育机构
B.餐饮服务
C.宣传促销
D.演艺类
E.与自身专业有关的﹍﹍
F.其他﹍﹍
5.将来选择兼职工作时你会更注重哪方面的要求?__
A.薪酬
B.工作时间
C.工作内容感兴趣
D.工作内容对将来求职有帮助
E.其他﹍﹍
6.对大学生兼职的看法:(多项选择)___
①利大于弊:A.提高自身能力 B.对未来就业有利 C.拓宽人际圈 D.充实大学生活 E.丰富经历 F.赚钱补贴家用或增加零用钱 F.其他﹍﹍
②弊大于利:A.影响学业,不务正业 B.过于劳累 C.时间安排不当,难以兼顾 D.容易上当受骗 E.让父母担心 F.其他﹍7.你认为兼职是否会影响你正常的学习和生活?__
7、你认为兼职是否会影响学习?__
A.有很大影响B.有一定影响C.没有影响
8.如果你去做兼职,你会采取的兼职形式是:__
A.固定做一种兼职,有间断的B.职业多样,有合适的就做,有间断的C.固定做一种兼职,持续的D.职业多样,有合适的就做,持续的E.其他﹍﹍
9.如果你有从事兼职, 你会在那些时间段做?__
A.周末B.每天
C.寒暑假D.任何长假(3天以上)
10.你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机构方便学生兼职、确保兼职安全__ A.有必要B.无必要C.无所谓
11.你对兼职工作与你的专业相关程度的看法是?(选做)
谢谢您的参与﹗
统计小组成员:叶伟安江艺聪彭韵仪谢晓芳
2.当代世界经济情况 篇二
一、消费情况
1. 消费经济来源。
高校女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包括, 家庭支持, 自己兼职等, 经济主要来源是家庭给予占了绝大多数, 分别达到了81.76%, 96%, 96.7%其余的经济来源方式有校内外兼职, 奖学金, 助学金等等,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大部分有家庭经济支持以外经济来源的同学, 其自己获取的收入只能作为零花钱。
2. 消费方式。
高校女大学生消费的方式包括实体店消费, 网络消费等, 其中网络消费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逐渐成为高校女大学生消费的重要途径, 有过网络购物的经历占到了48.3%, 而没有购买过, 但是曾经上网浏览过淘宝, 阿里巴巴等网上商城的占了40.5%, 完全没有这类行为的只有11.2%。
3. 消费水平。
女大学生消费水平大体上来说是适中的, 800元到1100元占36.27%, 500元到800元占31.15%, 1100元到1400元占了14.14%。大学生消费水平离散趋势显著, 个体差异较大, 呈现不平衡的状态。因家庭贫困或者个人十分节俭等原因, 消费在500元的女大学生占了13.32%, 而家庭条件较好, 花钱比较“大手大脚”的女大学生, 消费在1400元以上占5.12%, 说明了中间水平的群体数量占到了绝大多数, 这也能看出我国近年经济的大发展。
4. 消费选择。
高校女大学生有着诸多消费可选项, 绝大部分的开支用在了饮食、通讯、服饰以及学习发展这几个方面, 其中饮食消费为主要支出的女大学生占了92.3%, 而通讯、服饰。学习发展方面消费为主要消费的女大学生分别达到了56.9%, 51.2%, 44.4%。
就以服饰及化妆品需求为例, 社会发展到现代, 服饰用做保暖用途的女大学生占了17.3%, 71.6%是出于社会交往, 展示自身的目的。还有11.1%是出于自我实现, 获得成就感满足感的需求来消费的。同样体现在化妆品消费中, 用于功能性护理的用途来消费的比例为89.0%, 美化自我形象的目的55.7%, 而25.3%是为了增进自信而消费。33.7%注重考取驾驶证, 资格证书等发展性消费由以上这些, 都可看出高校女大学生消费的多样化与层次化趋势。
二、女大学生消费的引导
1. 取之有道。
由于传统意识、社会风气等原因, 女大学生的消费经济来源主要还是来自于家庭, 由于现在经济条件提高, 许多父母秉承着“女要富养”的理念, 对于女儿的经济要求往往有求必应, 甚至出现了一定要苹果三件套才去上学, 这样对于家庭的负担增加, 也不利于未来的成长。随着高校的宣传教育, 媒体的舆论指导, 个人的独立意识日渐加强, 依靠自己勤工俭学以及奖学金来消费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这是值得鼓励的。但需要警惕的是, 有不少女大学生通过卖淫等非法手段来获取资金进行消费, 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做好女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方面的引导工作。
2. 张弛有度。
现在女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处于社会中上, 但是在女大学生群体中, 消费水平离散程度高, “贫富差距”十分显著, 消费较低往往是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 部分学生因此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甚至产生了自卑心理, 使得人际交往减少, 甚至会引发同学间矛盾, 出现走向极端的例子。而消费高的主要是家庭条件, 富裕的同学会购买奢侈品, 较为昂贵的数码产品等, 通过这类“炫耀性消费”来展现财力, 体现自己的经济地位, 这样易影响校园风气, 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和他人平等交往, 影响到了人际关系。高校应做好宣传教育, 减少此类行为发生, 并且和学生家庭做好沟通, 在家庭方面施加好的影响力。
3. 三思后行。
高校女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可以分为生存型消费, 发展性消费, 和享受型消费, 现在非生存型消费如名牌服饰, 数码产品, 化妆品以及交际消费等已经占到了68%, 然而由于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自尊性较强, 好面子, 容易在外界、他人的影响下进行消费, 因从众心理等原因在流行浪潮下盲目消费, 极易形成不合理的消费。针对这一现象, 高校可以多开办相关讲座, 改正女大学生相关认知, 正确引导女大学生消费。
4. 识财理财。
在上大学之前, 绝大多数女大学生的支出情况是由父母一手掌控, 每天, 每周如何花, 花多少都由父母安排, 缺乏全面理财的能力, 成熟, 科学的消费观念。进入大学后, 需要自己独立理财, 容易发生“月初花天酒地, 月末馒头开水”的现象, 仅有9.1%在账户上有存款, 而有10.4%的学生完全不清楚每月花销。这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发展都是不利的, 学校需要和家庭做好联动、对接工作, 尽早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理财的能力, 保证大学生活的平稳展开。
参考文献
[1]郭小园.西安市女大学生消费行为与营销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 2012.
[2]王克妮.基于生活型态的女大学生化妆品消费行为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D].厦门大学, 2014.
[3]戴烨.当代女大学生消费心理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4]蒋美华, 杜志云.当代女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研究[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2.
[5]褚宝良, 马倩影.探索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及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 2010.
3.当代世界经济情况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大学生的文明素养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然而,在大学校园里仍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这些不文明现象败坏了校园的风气,也直接作用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研究对象及结果
为了解大学生文明素养状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找出应对校园不文明行为的方法策略,本文以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全日制本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大一至大四年级进行随机抽取。调查内容包括在校园、教学区、宿舍、餐厅及图书馆主要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及对校园文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大学校园主要存在的不文明现象
校园环境文明方面。问卷涉及乱扔垃圾、占路行走、衣着暴露、践踏草坪、吸烟及男女生交往过于亲密六个方面。93%的学生表示路上要扔垃圾时会暂时放在包里或寻找垃圾箱,5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占路行走的行为经常发生;85%的学生看到过校园内随意践踏草坪的行为;对于部分学生在校园内着装不合体或过于暴露的现象,16%的学生表示反感,59%的学生有些介意,25%的学生认为是个人自由;对于部分大学生在校园吸烟以及校园内男女同学交往行为举止过于亲密的现象,83%和75%的学生会有所反感。
教学区文明方面。问卷涉及课桌涂鸦、课前占位、乱扔垃圾、高声喧哗或打电话、手机不设置静音、在教室吃早餐六个方面。在教室桌椅上进行涂鸦很常见,对于这种“课桌文化”83%的学生表示反对。对于课前占座的现象,17%的学生认为这是学习积极性高的表现,69%的学生认为这种行为扰乱了课前秩序。看到教室里留下的垃圾,89%的学生表示反对。在课堂上或自习时应保持应有的安静,但绝大多数学生经常会听到手机铃声、高声打电话声。对于在教室吃早餐的行为48%的学生是反对的,4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6%的学生赞成。
宿舍区文明方面。问卷涉宿舍卫生状况、夜间洗漱、在宿舍打游戏或高声播放音视频、宿舍门口存放垃圾、高空抛物及破坏公共财物六个方面。调查显示,大学生宿舍整体卫生情况良好,64%的宿舍能保持每天干净整洁。对于有人在熄灯后洗漱以及在宿舍大声播放视音频的现象,14%及11%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这样做。对于在宿舍门口存放垃圾及从宿舍楼抛物的现象,大多数学生表示很反感,表示能将垃圾扔到规定地点,但仍有14%及6%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这样做过。15%的学生表示曾经破坏过宿舍公共财物,79%的学生十分爱护,6%的学生表示不关心。
餐厅及图书馆文明方面。问卷涉及餐具回收、买饭插队、食物浪费、借阅图书乱写乱画四个方面。就餐后81%的学生会主动把餐具放到指定地点,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做到文明就餐。餐厅买饭时,73%的学生表示能做到按自身实际来买,不浪费。排队买饭的过程中,76%的学生看到过插队现象。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过程中,91%的学生几乎没有或从未看到图书有被人随意勾画或是破坏。
(二)对于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中,问卷也提出了对于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方面的几点意见,包括加强校园硬件设施的维护、加强校园文明教育宣传、把不文明现象同各种奖惩评定挂钩、组建文明督导队等。反馈情况如下:33%和58%的学生表示加强校园硬件设施的维护对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有环境约束及自律效应;31%、54%、15%的学生认为设置不文明现象曝光台,进行正面教育宣传,树立文明典型是最为有效的校园文明教育宣传手段;21%的学生认为把不文明现象同各种奖惩评定挂钩对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的提升有很大作用,62%的学生认为有较大作用;17%的学生认为组建文明督导队对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的提升有很大作用,64%的学生认为有较大作用。
三、改善策略
对于如何加强改善大学生文明素养,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这不仅需要大学生本身的努力,还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的合作。
加强文明素质的教育和宣传。学校在关大学生课业成绩的同时,也应注重道德文明修养教育。关注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采取正面教育引导和树立文明典型等方法引导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建立外在约束机制。外在约束机制的建立对减少校园不文明现象有推动作用,如把不文明现象同各种奖惩评定挂钩,设立不文明现象曝光台,建立文明督导队等,提升不文明行为带来的成本,让不文明现象的实施者付出相应代价。
加强对校园硬件设施的维护,身处良好物质环境能激发学生自觉遵守校园文明公约、自觉爱护校园公共基础设施、自觉维护良好校园文明环境的责任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教育者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教育者应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靳小平.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调查[J].思想工作,2008(6):26.
4.当代大学生创业的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大学生创业一直是一个大众话题,相信很多与我一样未走出学堂的学生都会有创业的想法,现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摆在我们面前,大多的创业项目都已被开发,所以大学生创业也成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以下就大学生创业的调查,进行适时的分析。
近日,在网上展开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并开设了社会范围调查问卷“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同步进行,意在真实反映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是本次调查的初衷,同时将其理解与广大群众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作比较,突出大学生对创业的新看法,新视点,新需求。
一、调查情况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所谓冲动,便是一刹那,一瞬间的感性认识。无须具备条件,也无须考虑结果与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在网上调查历时一个月里,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样本。其中约四分之三为男性,女性受访者仅占25.1%;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63%;18岁以下有17%的受访者。广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访人数的前三位,比例为15.8%、10.2%、9.7%。43.9%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41%;硕士也到了近3%。整个受访者中,在读学生与应届生相加比高达59%,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17.2%的比例。
当被问及创业的最佳时机时,可能是出于理论加实践更合理的因素,80%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几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13%的学生则认为在校创业是最适合的选择。然而被问及哪类行业最适合大学生创业,服务业脱颖而出,占到31.7%,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业跟随其后,分别达到23.5%、22%。而被事实证明,能获取最大利润之一的IT业却只有21%的学生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创业者当中,工科专业的仅占10%;经济学专业的最多,占26.3%;第二是管理学专业的,占14.3%。已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无盈利的占32.7%,月收入0.3万元以内的占48.4%,0.3万~1万元的占16.1%,1万~5万元的占1.9%,5万元以上的仅占0.8%。在校的大学生创业者则差得很远,63.2%没有盈利,创业收入在500元以内的占24%,500~1000元的占10.1%,1000~3000元的占
1.8%,3000~5000元的占5%,5000元以上的仅占4%。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实践教育,对于创业基本知识的认知不足,创业能力亟待提升。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在把握创业机遇时,对政策的依存度较大,基于政府的组织号召、政策引导而走上创业道路的占38.75%。创业者尤其在资金方面对政策具有较大的依赖性,遇到资金不足等财务问题时,26.8%的创业者倾向于找政府部门申请资金。正在创业的大学生中,对“政府最应该做的工作”的选择,最多的是“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占60.9%,可见大学生创业对政策的渴求度,而盈利不易,让许多创业的大学生开始清醒地看待自身的问题。最终把最大的原因归结于缺少创业教育和实践。
三、调查报告建议
创业教育可以将市属高校和中职院校当成突破口,开设创业培训课程,作为必修课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加强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以“创业训练营”等形式开展培训。与高校建立创业课程体系相呼应的,是应该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区,对正在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指导,定期组织专家对初创企业进行巡诊,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同时根据创业者的实际需求,开展市场营销、企业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且学校应充分发挥团组织作用,动员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并联合政府举办规模大、层次高的创业大赛,让大学生通过比赛积累更多的经验。
通过调查及其结果,我认为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累经验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戒骄戒躁,正确看待一切事情,根据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寻找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最终一步步地迈向成功。
5.当代世界经济情况 篇五
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
1、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出现了许多平行性分支学科和交叉性分支学科,构成了以普通教育学为基础,以分支学科为支持的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
2、教育理论异彩纷呈;出现了许多影响广泛并对教育实践产生重大指导意义 的教育理论。如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 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3、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1)学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为教育实践都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实效性,(2)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反思,他们通过行动研究,将教育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教育理论。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答:
1、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1)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想获得个人发展,取得组织的成功,赢得国家的强大,归根到底要靠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2)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
2、要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行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这是由政府行为的性质、作用和政府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决定的。(2)加大教育督导力度。(3)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4)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3、要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改革内部管理机制。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2)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校长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3)改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和发展的基础,每个学生只有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教育,才算是接受了好的教育,另一方面,社会需要各级各类人才,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就有的发展,社会也得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就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
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学生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这是对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主动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
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塑造都、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形式化的误解。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就是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这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整天打打闹闹、蹦蹦跳跳、整天快快乐乐、随心所欲,必然会影响升学率。这种观点的形成在于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首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其次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升学率,因为素质教育强调科学地学习、刻苦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升学率的提高。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试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答: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它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离不开大量具体的知识,但创新能力决不仅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表现为新技术的发明及新思想的产生,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面对多样的、多变的世界,任何一个人、一种职业、一个社会都缺少不了创新能力。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试教育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牺牲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是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 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在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形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过程的机会均等。答: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大家都能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
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教师都
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所有学生提供机会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在实践中却难以做到。(1)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班级授课制也有明显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既定的制度、规范、教学计划进行教学难以适应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的变化,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探索和自主学习;尤其突出的缺点是难以因材施教,因为其他教学面向全班学生,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形成和特长发展。(2)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等形式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①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实现课堂教学公平②压缩集体教学时间,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照成学生的个体差异③增添辅导老师,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同伴互助如按能力与兴趣分组,各组间公平竞赛合理比较,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等等。(3)总之,在班级授课制的现状下,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教学更符合每个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促进教学过程的机会均等,实现因材施教。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6.当代世界经济情况 篇六
姓名:
专业:
性别:
1.你认为你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
A.富裕
B.一般
C.贫困
2.你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做勤工俭学吗?()
A.非常有必要
B可有可无
C.看情况
D.没必要
3.你认为在大学里最佳勤工俭学时间?()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4.你觉得打工应该在什么时候?()
A.寒暑假
B.平时上学的时候
C.自己想去就去
D.等自己没钱了
5.你觉得勤工俭学的目的是什么?()
A.获取社会经验
B.锻炼自己
C.挣钱.6.你的家人赞同你去勤工俭学吗?()
A.赞同
B.反对
C.中立
D.一切取决于你自己
7.你觉得勤工俭学是否影响你的学习?()
A.影响
B.一点点吧
C.不影响
8.你认为勤工俭学对自己的社会经验的积累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
B.一般
C.毫无帮助
D.说不清楚
9.你认为勤工俭学的收入主要用于什么方面?()
A.生活费
B.学习用品
C.娱乐
D.其他
10.勤工俭学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A.生会更加充实
B.更加理性的看待社会
C.更大胆地去实践
11.你认为你现在学生勤工俭学的不足在于?()
A.薪酬太少
B.真正实践过少 C.自主权太小,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12.对于大学生而言,勤工俭学能改变命运吗?()
A.能
B.提供有益帮助
C.不能
D.看是什么工作
13.你希望大学里提供自我创业的平台吗?()
A.希望
B.不提倡
C.还是出去自己找比较好
D.随便
14.你认为在大学里最佳勤工俭学时间?()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7.当代世界发展趋势浅析 篇七
政治民主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流, 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大趋势。世界政治的民主化, 就产生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现象, 国际重大事务不再由一两个超级大国说了算。世界政治的民主化, 还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民主政体。在当今世界, 实行专制制度的国家正在逐步减少, 政党或统治集团实行独裁统治越来越不得人心。所以, 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 还是贫穷落后国家, 都在逐步向民主的方向迈进, 只是步伐的快慢不同。执政党实行民主执政, 为国民谋利, 顺乎民意, 这是世界的潮流, 滚滚向前, 不可阻挡, 顺之者益昌, 逆之者迟早必亡。民主执政既是当代政党执政的一条普遍规律, 也是当今时代任何一个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民主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也有弊。不搞民主, 天长日久则慢慢人亡政息;不会搞民主, 不能有效驾驭民主, 民主的闸门一旦开启, 则似决堤之洪水, 必会快速地导致亡党亡国。我们不能把民主看成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更不能把民主自由等同于资本主义。其实, 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更讲民主自由, 社会主义应该让人民享有更加高度的民主自由。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内容, 就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没有了民主, 没有人民当家作主, 这样的社会绝不是社会主义, 甚至连资本主义都不如, 其实质是封建社会主义, 是封建主义披上了社会主义的美丽外衣。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指出了一条避免人亡政息的历史新路, 就是走一条民主新路, 真正使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同志也指出,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也多次指出,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要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在经济改革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在政治体制上进行积极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 一个国家要想在经济上发达起来, 必须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而不可能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中发展壮大。在世外桃园中搞点小农经济还有点可能, 而要想实现经济现代化, 搞现代经济, 就必须实行开放, 必须加入到世界经济大家庭中来。在当今世界, 各国经济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一个国家经济的强劲增长, 往往会带动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 相反, 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重大衰退也会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引起全球经济的动荡。如美国房地产泡沫引发的这次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 弹丸之地的迪拜发生经济危机立刻让全球股市翻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由全球经济市场化所引起的, 也就是说搞市场经济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真正原因。从客观事实分析来看, 经济的市场化必然带来经济的全球化, 因为市场是没有国界的。你搞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越发展, 资本、商品必然要突破国门限制, 必然走向世界, 面向全球, 这就必然导致每一个国家的市场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联。所以, 我们讲经济全球化时, 一定要认识到是经济市场化在起根本性作用, 是经济市场化决定了经济全球化, 市场化是内因, 全球化是外在表现。不是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搞市场经济, 而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经济的全球化。搞市场经济,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经济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人类社会还处于市场经济阶段, 进入产品经济的条件尚不具备。一个国家要参与到全球化中来, 而且要在全球化中发展壮大, 就必须在经济体制上搞市场经济体制。一个计划经济的体制不可能参与全球化, 更不可能发展起来, 只能在全球化中越来越落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搞市场经济, 才能有效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来, 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迅速发展本国经济。不搞市场经济, 置身于全球化之外, 只能导致贫穷落后。
三、社会人性化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 随着地球文明的发展进步, 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自由幸福, 是为了人的不断解放。社会的人性化程度与经济的发达程度成正比。经济越发达, 社会的人性化程度越高。在越是落后、贫困的条件下, 人的动物属性就体现的越多, 如奴隶社会就把奴隶当牲口买卖。社会人性化, 就是全社会以人为本, 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服务人、关爱人、善待人的良好风尚。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性化要求保障人权、尊重个性, 社会管理和服务要面向普通民众, 要关心、帮助每一个社会成员, 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越贫穷落后, 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冲突就越多, 就越不把人当人看待。如奴隶社会就把奴隶当物品、“会干活的牲口”。贫穷落后就导致愚昧无知和野蛮。现在人类经济、科技、文化发达起来了, 所以, 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自由全面发展。由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 逐步成为共识和主流。如中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同志在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上提出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各国加强反恐合作等等。建设和谐社会就是社会人性化的必然要求。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自然, 都应和谐相处。不论出于什么目的, 暴力、恐怖、战争等都越来越为人类所摒弃。用暴力革命打碎旧世界、用武装起义来推翻旧政权, 都越来越为当今世界所不容。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和谐社会等词语越来越成为时髦的词句, 并逐步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国家的政策、世界的规则。
四、思想多元化
经济的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的人性化, 必然导致思想理论的多元化。世界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 也一定是思想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用一个主义、一个思想、一种理论来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已经不切实际。现代经济的发展, 使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独立思考和思想自由的经济基础。现代报刊、广播、电视的广泛普及, 特别是手机、电话、网络的迅速发展, 人们接受思想理论的途径已经多样化。现代传播手段可以使一个重要信息在瞬间传遍全球。如果说言论自由还受许多制约的话, 思想自由却难以受到有效限制。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与政党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矛盾, 它们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而是可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作为一个政党或国家, 可以只将一种思想作为其指导思想, 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决定了社会思想必然是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学派林立、思潮众多, 如经济上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 政治上的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人本主义等。在西方意识形态中并不是铁板一块,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也不是铁板一块。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是多样化的、不平衡的, 不可能用一个主义、一种思想、一个制度、一个模式来统一世界。在当今时代, 我们既不能希望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世界人民, 美国式的民主自由理念也不可能独行天下。从世界上来讲, 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斗争必将逐步缓和。
五、世界和谐化
随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人性化、思想理论多元化的发展, 必然是世界和谐化的发展。从总体上看, 和平和谐不仅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也已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旋律。就拿战争来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只相隔了20多年, 但从二战结束以来, 世界已经走过60多年相对和平的时期。当然, 这期间也有局部战争、恐怖袭击等, 但毕竟没有暴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也许今后就不会发生世界大战, 因为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世, 暴发世界大战可能意味着人类共同的毁灭。马克思早在150多年前就指出, 资本主义要向社会主义发展, 而且预计社会主义首先应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在, 离马克思讲这话时已有150多年, 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科技先进, 生产力发达, 国民富裕, 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可以说, 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本身起码有20%~30%的因素就是社会主义的, 现代资本主义正在向社会主义发生量变, 也许再过100年、200年, 美国等发达资主义国家就真正进入了社会主义。他们进入的也许就是马克思早就向我们描述过的美好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在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而美国等发达资本国家将要建成的社会主义将是社会主义的中级或高级阶段。所以, 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 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都应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学习, 共同建设和谐世界。今后全世界都将向马克思指出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过渡, 随着这个步伐的加快, 整个世界必然是越来越和谐。
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社会人性化的发展, 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思想多元化的发展, 促进了人类思想自由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和谐化的发展, 也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迈进。总之, 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世界和谐安定, 这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 也就是马克思所描述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现在, 人类在追求民主、富裕、和谐、自由的道路上尽管还有很多曲折, 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发展也还很不平衡, 但前途是光明的, 世界前进的历史车轮不可能逆转。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 只有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才能与时俱进, 日益发达兴旺, 如果违背这些趋势, 则必然日益衰落, 为时代所抛弃。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经济社会已有机融入国际社会之中。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 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发展规律和趋势, 对于我们抓住战略机遇期,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人性化,思想多元化,世界和谐化
参考文献
[1]王缉思: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全球角色[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 .
[2]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中国经济十年螺旋[J].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1) .
[3]康新贵:多元化的和谐福利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思考[DB/OL].湖南社会学网, 2005-12-15.
[4]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DB/OL].新华网, 2005-09-15.
8.作为当代政治的经济 篇八
不妨这么说,战争是政治失败的无奈手段,政治成功的话,其标志之一就是避免了可能的战争,不仅别人避免侵犯,而且也避免侵犯别人。“不战而胜”,孙子一语破的,说出了政治的最大秘诀与最高境界。这一真知灼见,也可以以经济方面去解释: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打一场收益不大的仗,无论如何也是不划算的。反之,政治却可能以较低的代价赢得更多的东西。
稍稍追究一下,孙子“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办法又有哪些呢?像苏秦、张仪之辈,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列国,动之以情,晓之以利,无疑也是一种政治:外交政治或游说政治。我认为,孙子的主要办法,大概不外乎此。我们可以景仰孙子思想的伟大,却也不必囿于他的办法的有限。
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发人深省的结果之一是战败国—日本与德国的经济奇迹。目前日本在世界上的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德国在欧洲则坐上了头把交椅。冷战使日、德受益匪浅。日本被解除武装,客观上使它得以摆脱军费开支的重负。偶然也好,必然也罢,总之,两国都以经济上的强大重新站立起来,而且不限于此。想当初日本为了“大东亚共荣圈”穷兵黩武,而今“东亚经济圈”却又依稀可辨。“大东亚共荣圈”恶名昭著,“东亚经济圈”则不然,战争该得到的得不到,经济却办到了。日本的和平力量十分强大,许多人为日本的侵略向东亚各国谢罪——原因之一,恐怕是:既然和平的自由贸易更有利于日本,为什么不爱和平而爱战争呢?
自由贸易与战争不一样。中国人不爱也不会屈服日本人的刺刀和坦克,但是现在的中国人却深爱日本的制成品,曾几何时,人们以拥有日本家用电器而自豪。像“东芝”、“松下”、“三菱”等等日本大公司的名字,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自由贸易就是这样,它迎合你,满足你,并不强迫你。我们不得不服这一点:日本人有能力把他们的产品做得那么精致、合理、令人愉悦。就这样,财富滚滚而去,流入日本人的腰包。虽然这中间有一些不合理,但至少在形式上却是合理的——日本人以他们的优良技术、良好的管理,一句话:较高的生产率赚大钱。
重要的是自由贸易使得国与国之间有着愈来愈密切的关系。要是一国的制产品必须经由他国的消费才能实现其价值,那么,拥护他国的消费、促进这种消费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一个富裕、发达的国家,虽然不乐于见到别的国家像他一样富裕、发达,但更不乐于见到周边国家一贫如洗。日本人来中国投资,东亚“四小”来中国投资,帮助中国发展经济,以促进中国消费—需求能力的成长,这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的。然后这也合乎我们的利益。只要这种关系愈织愈密,就愈来愈有这种可能:战争即意味着对自己的战争,也就是自杀。
于是,经济的作用凸现了出来。曾有人指出,由于欧洲人热爱小说艺术,因此,欧洲将不再有战争。因为小说沟通了欧洲人的心。这可能并非那么荒诞不经。我们照此可以说,由于自由贸易,战争的危险大为降低了——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话。
那么,什么东西将被用来替代战争——作为政治的后续手段?答案是:经济。不过,经济不仅是政治的继续——即经济在政治遭到困难时,被最后作为底线考虑——而且,经济也是政治的开端。多少元首来访时,带来大批企业、工商业界的头头脑脑,如果说访问取得圆满成功,那就意味着签订了预期那么多的合同、拿回大批的定单。现代政治围绕经济旋转,经济的标准也就是政治的标准。而政治的目标在单纯的政治手段与强力的军事手段都不是上选被证明时,经济作为最佳手段也被证明了。
要生活得好的欲望——这一欲望往往被宗教压抑、曲解——是一个最古老,又最现实的欲望,它贯穿人类的历史,支配着绝大多数的人。这一欲望不待乎学习,它与生皆来,目光炯炯地盯上了它认为是好的东西。经济的力量就在于此。好的消费品满足过好生活的欲望。于是人们学习或创造生产好的消费品的技术、管理、制度,乃至于文化一一最终,那些生产出好的文化、制度、管理、技术的人或集团,就变得有力量,当好消费与文化被认定具有宿命般的必然联系时,尤其如此。好的产品意味着胜利之所属。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如果要给出一个简易的算式,那么就是:好产品的算术之和。
经济作为政治手段加以使用,近一些年来有了越来越多的表现。“制裁”一个国家的主要涵义便是经济上的。在这个任何一国都不得不与他国进行经济交流的地球上,集体封杀一国进行这种交流活动,也就相当于开除该国的“球籍”——随着冷战结束,开除一国“球籍”的可能性更大了。
贸易战则直接采取了战争的替代形式。有人预言下个世纪是经济战争世纪。台湾“前经济部长”赵耀东说:“二十一世纪将是经济战争的世纪。经济战争是无情的,它没有前后方,没有区域性,没有时间性。如果我们在这场战争中被外人挤占了生存空间,那时失利比军事战争的失败要惨痛得多。”经济战争比军事战争是不是更酷烈,后果更惨痛,且不论,说下一世纪是经济战争的世纪倒是知言。而以经济争夺生存空间一语,则道出经济与战争的连带性。当我们说经济使得战争不可能、不合算(不经济嘛)、太愚蠢,是否就已种下了以经济进行战争的逻辑种子呢?到底什么是经济?经济就是一场无休无止地在和平时期进行地没有硝烟的战争吗?经济缔造了“和平”,但这已不是寻常人以为的那种“和平”,而尤不同于歌唱祈祷似地演唱的那种“和平”。
当然,“经济战争”这种拟战争化的说法,也未必能抹去经济与战争的显而易见的差异。经济与战争都跟争夺生存空间有关,但战争以暴力强取,经济以柔力渗透。战争违背人的意愿,经济则满足人的要求。战争的成果包括:一国宣布战败;被战胜国占领;成为战胜国版图的一部分;成为战胜国的市场及原材料的来源,等等。经济的成果有所不同。也许,对经济战争而言,生存空间没有领土的形式,换言之,生存空间转化为利润,初级工业制成品以及消费品的倾销地。然而,经济的成果其实正是战争想得到的最重要的成果。
现在的版图是以最原朴的素材——土地——为依据绘成的。在我的案头就有一张这样的《世界地图》。不知有没有人画一张直观的《经济地图》。这样的地图虽未见画出,但许多人心目中早已有了。在论及领土的大小时,作为“日本通”的美国人赖肖尔说得好:“国家的大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衡量,而平方英里肯定不是最重要的标准。事实上,它还很容易造成错觉。南极、北极,甚至新几内亚的一千平方英里土地,还抵不上莱茵河下游或者伊利诺斯州富饶的农业地区十平方英里土地。西伯利亚、阿拉斯加或者加拿大西北那些把矿藏资源同适宜于居住的地区分割的辽阔地带,在经济上是一种累赘,而不是资产。”(见《日本人》8页)让我们把赖肖尔的观点发挥得更彻底一点,像“生存空间”这样带版图意味的概念,对于进行经济活动是有妨碍的,因为经济撇开了这样一些东西,它把它所要的直接转化成经济形态。一个地产商为他的一块地皮自豪,将不会由于它的大小,而只是由于它的价值。因此,前面说以经济争夺“生存空间”,只是比喻性的说法。
9.当代世界经济心得体会 篇九
世界的发展和竞争从来就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当代世界的发展和竞争更是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和竞争。我国的对外开放实质是把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衔接,把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相互衔接,以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两种资源。换句话说,对外开放就是面向世界经济、世界市场开放。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情况下,对外开放就是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对外开放战略。
在当代世界,特别是2O世纪8O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引人注目的大趋势。21世纪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加快,主要体现在金融业、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国际互联网、技术知识、经济风险全球化等方面,这些经济因素的发展趋势将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10.当代世界经济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篇十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全球不仅在经济领域使商品和资金快速流动,也使科技日新月异,它使人们改善生活和增加财富的机会增多。经济全球化的效应实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疑都能从中获益。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使其有了发展空间,有利于其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可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人才,并创造机会。然而,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平衡的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处于非常不同的地位,虽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取得极大地进展,但是,发达国家处于一种绝对的优势和支配地位。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术语,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
(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3)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2)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
(3)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指这样一种状况和进程: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全面自由大量结合式的流动与配置,使各国经济越来越开放和相互依存,使各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变动越来越紧密和相互制约。
经济全球化的第一个基本内涵是经济资源跨国流动。其特点,一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愈益自由,即弱化国家界限,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二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愈益全面,即包括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各种资源在内;三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愈益大量,即流动速度加快,借以流动的国际市场容量增大。四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愈益结合,即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结成一体,而非各自互不相干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第二个基本内涵是各国经济相互影响。随着世界贸易增长超过世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的贸易依存度迅速上升。一方面,一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受制于外部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一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也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基础是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既反映国际范围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反映国际范围内的生产关系状况。国际分工的二重性决定着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
在历史上,正是由于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分工才超出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国际分工,并且通过世界市场把各个民族国家的经济联结起来,促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国际化(那时还不叫“全球化”)发展。各国经济因而越来越具有世界性。
在当代,也是由于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才得到新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各国经济的联系、交融愈益广泛和深入,经济国际化因而表现为强势发展的经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时任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可见,国际分工、从而经济全球化,代表了人类走向文明和进步的社会历史潮流;国际分工、从而经济全球化,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并非人为造成的。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必然的和必须的。
国际分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国际化的性质,取决于参与国际分工的各国生产关系的性质。且不说最初的国际分工是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就是在当代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参加者。尽管这些国家仅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一成,这些国家的人口仅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近两成,但体现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额、对外投资额、国际信贷额,以及国际技术专利申请额等,均占世界相应总额的七成、八成、甚至九成。因此,当代国际分工体系的性质,主要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国际分工、从而经济全球化,也就具有不平等的性质。
经济全球化可以使世界经济获得总体发展,并且给所有国家提供发展机会;也可以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迅速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但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并非是通向各国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它不仅不会改变世界经济的南北两极分化,甚至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继续走向更大的落后:或者被卷入全球化进程之内,失去经济自主性,得益不多,受害不小;或者被排除全球化进程之外,成为世界经济的边缘化国家。
其实,上述危险正在变为现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当经济全球化进程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在不平等的国际生产关系的支配下,南北贫富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持续拉大。随着不平衡的全球化继续发展,世界经济还将继续分化。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世界上将只有20多个富国和20来个不断缩小同富国之间差距的新兴国家。而其余的大多数国家依然是穷国,其中最穷的50个国家会更加落后。
面对全球化和两极分化的挑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唯一战略选择。其一,切实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开放、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化进程,才能更广泛、更深刻地融入世界经济,更好地运用比较优势和禀赋资源,更快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更多地实现价值、积累财富,有效地发展本国经济。其二,正确处理国际经济合作与国家经济利益、经济安全的关系。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扩大开放、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同时,必须采取适合本国实际情况、又符合国际经济规则和惯例的保护手段,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市场和国家经济利益。特别是注意运用当前各国普遍通行的“技术壁垒”做法(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和反倾销、反补贴措施。
三、中国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应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2.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4.研究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究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为主的体现高科技特点的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
5.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1.浅谈当代中国与世界 篇十一
[关键词]无产阶级;民族;金融危机;社会福利
一、工人革命的历史任务
在《共产党宣言》第二节《无产者与共产党人》中,马克思揭示了“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致着我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已经完成了这伟大的第一步,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掌握政权,成为统治阶级。关于民主,资产阶级的“民主”是统治集团享有民主,而广大劳动人民则被剥夺了民主的权利。近日蔓延到全美国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占领华尔街”主要是抗议华尔街大金融机构贪婪无度、缺乏自律,这场游行反映了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所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而一贯宣扬“民主自由”美国政府却强硬粗暴地干涉阻止这场反映民意的游行活动,这种与口径不符的行径让美国的“民主”论调孱弱摆动。美国民众还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资本主义维护的始终只能是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民主则相反,是真正能让广大人民享有民主权利。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可见,两者的区别在于民主的主体不同。虽然世界上只有日本公开承认自己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权还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只是打着这样或那样的幌子,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宣传着这样或那样的民主自由,却未真正地、切实地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
而在马克思随后提出的要求中:“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②
1956年我国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确立了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当代中国也正在逐步实现对资产阶级全部资本的逐步夺取,这条道路不仅是漫长的,而且是曲折的。当今有一些声音在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倒退,或者指责中国搞的不是社会主义,因为中国在鼓励除公有制外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发出这种声音的人只是看到问题的表面,而没有看到实质。按照他们的观点,五六十年代的“一大二公三纯粹”是不是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但这“真正的社会主义”给当时的中国人民带来的是贫穷,甚至是苦难。邓小平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必须要通过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积累能达到“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必备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这就是最具说服力的。我们不仅是没有远离社会主义,而是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在《宣言》第三节批判“德国的社会主义”中也提到“法国的批判(德国社会主义是这种批判的可怜的回声)是以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以及相应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相当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而这一切前提当时在德国是尚待争取的。”③同样,马克思所说的彻底没收资本国家所有资本的物质基础在中国也是尚待争取的,中国现在的生产力还不足以进行彻底地社会主义革命,进而实现共产主义,中国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发展生产力。而中国的体制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这又满足了马克思“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要求。
二、关于民族
马克思在《宣言》第二节开头时指出“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④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含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民族问题往往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但“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对立关系就会随之消失。”⑤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一贯强调各民族团结,划分了多个民族自治区,在各项政策上都给予少数民族更优先的条件,来消解民族矛盾,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当今世界却民族冲突不断,甚至仍有些国家在不遗余力加剧恐怖分子分裂我国的野心,并借以“民族问题”来算计我国,但少数人的阴谋撼动不了我们全民族大团结的坚定决心。那些算计中国的国家甚至还不能控制本国的激烈民族冲突。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阶级斗争,虽然以残酷剥削为本质的资产阶级总是宣扬“民族至上”,以遮掩、抹煞本国的阶级对立,总是通过虚构民族共同体所有成员利益的一致性,把资产阶级说成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但资产阶级总是不可避免地暴露其民族压迫的统治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民族压迫是不会消失的。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下,民族权利平等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民族冲突是不可能得以解决的。
三、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场空穴来风。马克思早在《宣言》第一节中就指出“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⑥马克思不仅描述了危机的现象,并且深入分析了导致危机的根源:“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⑦并且马克思还剖析了社会发展所必然带来的“全球化”问题,他谈到“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个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⑧即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将造成全球化的不利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就是最鲜明的实例,危机发生后,一些西方人士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瞻性科学性,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剖析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根本矛盾在现实世界里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以及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对立,经济发展成果不能为广大人民公平公正地分享,导致整个社会购买力和市场需求不足,因而经济危机必然周期性地发生。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现代社会历史局限性的集中体现。西方一些学者将“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完美化,推行所谓的“华盛顿共识”,把私有化和自由贸易的传统思想推到极致,鼓吹夸大“市场”的调节作用,主张实行彻底的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利率市场化,放松甚至不要政府管制。这种资本盲目扩张,就在客观上为次贷危机及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手抓,一只市场无形的手,一只计划有形的手,宏观调控,微观发展,既保证了市场有序,又繁荣了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消除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隐患,保证了我国在这场危机中平稳过渡,并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样相反的局面令一些西方学者开始总结深思。
四、社会福利
目前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鼓吹自己的社会福利优越,进而扬言他们的资本主义比我们的社会主义好。而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终将替代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早在《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⑨资本主义已经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马克思也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⑩这不仅肯定了资本主义对人类整个社会发展进程所做的历史贡献,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已经通过积累获得了极大的丰富。而我国社会主义还只是在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生产力水平还较低,仍有待继续大力发展。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目前的福利条件比较好。但他们并不是真正为了“自由和民主”而提高福利,而是为了捍卫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基础,拖延资本主义的残喘时间。他们的真正财富还是集中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真正要维护的只是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真正能够当家作主,代表自己的利益。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在不断提高的,虽然现在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是永不停顿,不断上升的。资本主义现在虽然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且还有一个增长的空间,但是当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之后,必将与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必然会走下坡路,直至被取代。
[注释]
①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54页.
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第60页.
④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47、53页.
⑥⑦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40、41、39页.
⑨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46、40页.
[作者简介]杨奇(1984—),女,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2.当代世界经济情况 篇十二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应用
企业管理学形成于二十世纪初期, 在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了管理思想, 为人们进行企业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在之后的工业管理中, 经济管理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 由此,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形成, 醉着后来人的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一些新的学派应运而生。因此, 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科学就是传统的经济管理学。在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 逐步形成了现代管理。伴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 在经济管理中逐步具备了结构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企业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学科性, 因此, 就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辅助管理, 保证管理实践的有效性。依赖传统的经济管理发展而来的方法, 和传统的管理方法不谋而合。在进行经济管理的活动中, 要充分利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 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快速的发展, 经济格局正在于产生着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 经济竞争的局势更加激烈, 而企业要想获得自身的发展, 就需要通过对自身的管理进行不断地改进, 以适应不断出现的经济变化形式。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农业活动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生存的根本, 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 因此就需要将农业的发展作为最基本的政策之一, 农业进行的生产活动是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在我国的农业中, 小型的村庄城镇是农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长期的稳定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将经济管理作为总的指导思想, 保证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在实践的应用过程中, 对于经济管理方法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中得出的经验和理性的认识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并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再通过一系列的应用和实验的基础上, 逐渐寻找出一种适合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 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生产活动具有明显的循环性的特点, 采用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促进经济管理的稳步发展, 减少因产生的问题对管理活动造成的影响使得农业经济获得平衡的发展。在我国, 农业是立国之本, 在进行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的实践过程中, 需要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总结, 同时进行更高的思想的研究和应用, 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货币金融管理的影响
在金融中, 货币的使用将需要、供给和管理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从而产生了与之相应的经济活动。在金融的管理过程中, 人们对于存在的供求关系和相应的管理活动的展开进行了研究, 得出二者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 同时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在货币金融的管理中, 人们将其价格作为第一考虑的要素, 并以官方确定的价格作为参考。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 农业和商业的重要性主要依据农业生产出的产品的价格决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 对于货币的管理有着十分丰富的涵义, 早在我国的春秋时代, 实行货币贬值, 以官方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严重缺乏可行性, 在进行货币的统一之后, 渐渐禁止了私铸行为, 但在之后随着朝代的兴替, 私铸开始循环往复, 直至后来纸币的形成通过对历史中的货币管理进行总结, 我们能够得出货币金融的正确的理论体系。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中, 由于货币的存在, 影响到了经济活动中的借贷和利息, 对于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高利贷的形式, 需要国家采取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手段进行严格控制, 实现与之相关的问题的有效解决。
四、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随着企业管理学的提出, 人们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便获得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开始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之后的时间中, 各种管理理论在保持原有的基础的程度上得到了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 就是企业的管理理论逐渐由原来的古典理论发展为科学理论, 并转变为了今天的现代管理理论。经济管理的科学性是由其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经过不断的吸收精华和改革创新形成的。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 世界中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信息技术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为经济管理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只有在保证其原有的内容基础上进行创新, 才能够满足不断进步的社会的需要。
五、传统经济思想对国政经济管理的影响
在政府对国家进行管理时, 需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之间的联系, 从而提高社会的管理效率。在政府的管理工作中, 主要包括:人口资源、经济资源和军力资源的管理, 使其能够发挥自身的良好作用, 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在我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坚持“量入为出”的管理原则, 这一原则的使用对后世产生着较为积极的影响。经济的收入形式主要要来自于税收, 是对生产活动进行分配的重要活动。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经济收入的实现, 同时也要对经济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 实现财政的“开源节流”, 促进国家使用经费的增长, 保证经济生产活动的持续、稳定进行。
随着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的不断进步, 以其为基础思维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逐渐形成。其对于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有效的总结, 在经过不断的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传创新精神的思想理论, 发展成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经济管理思想, 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在我国古代时期的经济管理理论中, 已经具备了系统的特点, 在一些进行国家管理的理论中对于管理思想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对于新的决策的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根据这一思想的特性进行了新的发展, 赋予了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特征。只有在对人类的文化进行吸收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现代经济管理制度的发展, 并对于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邓小平提出的经济管理理论的指导下, 我国的经济管理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经济管理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活动中, 逐渐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 逐步形成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综合使用各种有效的经济手段进行管理, 实现社会发展的总目标。
由此可见,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在对当代经济的影响中, 既有积极的一面, 又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就需要我们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 积极利用其中存在的有利之处, 并对于其中存在的缺点进行改进, 促进社会经济管理理论和思想的形成, 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的长足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要求, 实现生活水平的真正提高, 最终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
摘要:经济管理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 在当代的经济发展中, 经济管理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叙述了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的经济管理产生的影响, 并对其应用进行了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当代经济管理,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皆染.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经济论坛, 2011 (07) .
[2]陈勇勤.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04) .
[3]陈勇勤.需供管演进假说—探索经济史研究新体系[J].南都学坛, 2006 (1) .
[4]何梦笔.正确把握和理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J].经济研究, 2007 (25)
【当代世界经济情况】推荐阅读: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08-22
2018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框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08-08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发展06-20
学习当代政治经济格局课程感想09-17
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反思11-17
当代教师精神风貌06-16
当代英雄事迹作文06-22
当代政治制度感想06-30
当代教育改革08-23
争做当代小雷锋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