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园丁赞歌

2024-08-11

教师节园丁赞歌(精选6篇)

1.教师节园丁赞歌 篇一

《园丁赞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师生心桥”的故事,采访身边的老师,加深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尊重老师的劳动。

2、通过设计和参与教师节活动,增进师生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激发热爱和尊重老师的思想感情。

2、通过阅读“师生心桥”的故事,采访身边的老师,加深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尊重老师的劳动。

教学难点:

理解身边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通过跟踪采访老师,发现老师的闪光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前循环播放课件(动画):“老师:是您教会我写一个‘正’的人,也是您教会我做一个‘正’的人。谢谢您!我永远的老师!”

(一)老师,让我们为您唱响“园丁赞歌”

1、同学们,从我们跨进校门的第一天起,老师就与我们朝夕相伴。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老师是什么呢?(如:老师像慈母,时时处处关心爱护着我们;老师像严父,点点滴滴都严格要求我们;老师是园丁,是春蚕,是红烛,是人梯,为我们的成长无私奉献着。)

2、师:是啊,是老师,引领我们走进知识的大门;是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童年。在第2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为老师们唱响一曲《园丁赞歌》吧。(出示课题)

(二)老师,让我们悄悄走近您

1、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园丁赞歌”被人们传颂着。课前,我们了解了不少先进老师的感人事迹,能向大家作一番介绍吗?

学生交流——结合课件穿插介绍:

重庆开县在面临特大灾难时,老师们组织紧急救援,把学生的安危放在首位,不顾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舍小家,为大家„„特别是舍己救人的谭世明老师的事迹。

江苏的殷雪梅老师在车祸中救出了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2、采访报告会:

(1)我们身边的大部分老师虽然不是名师,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他们同样默默无闻地关心着我们,爱护着我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课前,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当了一回“小记者”,采访了一位身边的老师,一定有了许多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2)现在,就让我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老师,让我悄悄走近您”采访报告会吧。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采访成果。

B、各组推荐一名或一个合作小组进行全班交流:讲述令人感动的那人那事,利用多媒体展示摄影、摄像成果等。

3、听了生动的报告会,同学们一定感慨万千,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劳,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要理解和尊敬老师,要尊重老师的劳动。

(三)老师,让我们悄悄告诉您

1、在与老师的交往中,有时也会遇到小小的不愉快,请读读课本中的故事——《改变我人生轨道的那人那事》

2、文中的我误会很快就消除了,并对老师万般感激。可是,同学们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可能是一件不经意的小事,你伤了老师的心;可能是老师的严格要求,让你误会了;也可能是老师的一次误会,让你至今无法释怀。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明白:解决这类问题的钥匙是:真诚交流、理解万岁,应该主动找老师沟通。同时也告诉学生:人无完人,老师和同学之间也有可能发生美丽的错误。宽容和信任是美德。

3、那么,就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把同学们埋藏在心底的话说出来,写在卡片上,悄悄地塞给老师。让我们心无遗憾,充满阳光。

学生写心里话:

敞开心扉,说出了心里话,感受如何?(体会轻松愉快的心情)小结:老师永远愿意倾听同学们的心声。

(四)老师,让我们再次认识您 观看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写观后感。要求:既有对电影中感人镜头的生动描述和感悟,又能联系身边优秀教师的事迹抒发真情。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对身边的老师也多了一份感悟,面对尊敬的老师,我们还流露了自己的心声„„我们对老师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对老师的理解又增加了一分,那么,让我们真诚地向老师说一声:“谢谢”吧!

(二)主题活动:“老师,让我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

1、教师节活动方案设计:

今年的教师节,你打算怎样向老师们表达深深的敬意与谢意呢?是泡一杯情意浓浓的绿茶,还是制作一张洋溢着真情的敬师卡?是给老师写封信,还是组织一次“自主学习日”?同学们一定还要更有创意的想法,赶快策划起来吧!

自行组织合作小组,设计教师节活动方案——“特别的爱给特别的您”

2、动方案实施:把最美的赞歌献给您(注:邀请任课老师参加此次活动)◇朗诵美文:《献给教师节的赞美诗》(见《教学参考书》)◇朗诵诗歌:《园丁赞歌》(见教材)、《奉献》(见课件)或其他

◇唱一首献给老师的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老师窗前的米兰》、《老师的目光》等

◇制作一张洋溢着真情的敬师卡 ◇给老师写封信

(三)小结:

在教师节这一天,就请同学们把这份特别的爱献给我们敬爱的老师,并请小摄影师拍下老师们幸福的笑容吧。相信同学们会为老师们过一个最难忘的教师节。

六、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品德课得以收效的关键。整一课的设计,我抓住一条学生的情感线展开:

一、“老师,让我悄悄走近您”:通过课前采访,课上开报告会的形式,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了解老师“春风化雨”的教学风格,感受老师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怀,从而使学生更尊敬老师、热爱老师。

二、“老师,让我悄悄告诉您”——搭起“师生心桥”:通过跟老师说说心里话,消除误会,增进师生感情,同时又教给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处事方法——真诚交流,理解万岁。

三、主题活动——“老师,让我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在了解老师、心灵沟通的感情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施教师节活动方案,并发自内心地将最美的赞歌献给老师,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与演唱中、在动手做做写写中将情感推向高潮。

2.教师节园丁赞歌 篇二

其实, 不同时代对教师的定义有不同的解读, 但任何历史时期, 都要求教师必须扮演好他们合适的角色。今天, 在大力推行以人为本、教育公平的关键阶段, 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角色必然要发生很大的转变。

一、从传道者到园丁的转变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 我们教师一直在扮演“传道者”的角色, 以传授学生文化知识和学习技能为己任, 树立了教师传统教育的固定形象。“它的教育从丧失自由开始, 以接受束缚告终;它们被奴役和驯养得太普遍、太悠久, 以致我们看到它们时, 很少处于自由状态…”这是一位法国人曾经的关于役马的描述, 它似乎很形象地道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曾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就像“役马”主人一样教育自己的学生;通过强制性的训练和约束, 使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传授, 扼杀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于是, 一个适应新时期的教师形象诞生了, 教师成为了辛勤浇灌“祖国花朵”的园丁。它强调一种以关爱为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彰显了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然而, 园丁一定是按照固有的教育规律、意志和审美观对“花朵”进行修剪的。从教育的最初形态来看, 学生确实需要教师像园丁一样情感的呵护、生活的帮助、知识的教授以及习惯的训练, 毕竟这种“给予式”学习形式是其他学习形式的基础。所以, 我们不可否认园丁式的教育是我国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 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为国家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栋梁之才。正是园丁无私的奉献, 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养分, 才使青少年健康茁壮地成长;是园丁斫其旁支, “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丫”,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 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 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这叫‘因材施教’”, 这样的园丁有何不好呢!

然而, 今天来看, 园丁式的教师, 有他时代的烙印和认识的局限性, 难免会制造出一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景观, 难免会按照个人的好恶来“塑造”和“加工”学生, 对“花朵”自然的个性和自由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从园丁到合作者的转变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及教师队伍专业化和职能化的发展要求, 教师的角色转化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话题, 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来阐述教师的角色观, 提出了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和服务者”的观点, 对教师角色观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园丁, 更应该是教育教学的合作者和服务者, 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参与者, 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所以, 老师再不能拿着一把剪刀, 想当然地去关照“花朵”。因为“花朵”的个性需求变了, 他们渴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自我展示和发展的空间, 园丁式的教育方式把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双向活动, 简单地定义为“园丁与花朵”的从属关系, 忽视了学生才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确, 学生需要爱心, 但他们更需要施展自己的空间, 他们要求构建一种和谐、平等, 相互尊重、合作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从园丁到导游的新呼吁

“如果你是学生, 你希望你的老师是园丁还是导游?”调查表明:51.7%的受访者认为“既是园丁又是导游, 既能严格要求, 又能尊重个性”;25.0%的受访者认为“是导游, 可以培养出各具特色的学生”;还有23.3%的受访者选择“是园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其实我认为, “园丁与导游”引发的争论, 是一个伪命题。园丁与导游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冲突。我们赞美老师是园丁, 不是说老师就等于园丁, 况且园丁也可以成为导游, 一个优秀的园丁担任花园的导游, 那才是最合适不过的呢!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对立起来呢?所以希望老师“既是园丁又是导游, 既能严格要求、又能尊重个性”, 这样的园丁才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要求。同时我们要看到, 学生关于“我要老师是导游”的说法, 一定程度反应了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滞后, 正是园丁式的大包大揽的爱心泛滥, 才有学生要导游、不要园丁的诉求。

3.教师节园丁赞歌 篇三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教师,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经常被人喻为祖国花朵的下一代们,也象园丁一样,不去顾及他们的天性和成长需要,也按一种眼光、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去要求他们,强制规范他们,让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整齐划一,最终把他们塑造成为标准件,是不是也会损害学生本可发展更高、成长更快的天赋和才能?是不是会很可怕?遗憾的是,在今天的教育现实中,的确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扮演着这种“园丁”的可怕角色,“园丁”对某些教师来说,已经不是一种比喻,而是他们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一位朋友的孩子正在读小学一年级,前几天听这位朋友说,老师布置了写日记的作业,他很支持,给孩子买了精美的日记本,告诉了孩子写日记的大致格式:开头要写日期,×年×月×日,星期几,天气如何等等。最后,特别强调:写日记是自由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比如,今天做了什么事,看到、听到、想到什么,甚至做了什么梦,都可以写。在孩子写了几篇日记得到他的鼓励和表扬以后,孩子爱上了写日记。他的孩子喜欢画画,写的日记不仅充满童趣,而且还有插图。有一天,他们一家三人去爬山,回来后,孩子完成的爬山日记,右上角该写当天天气的位置画了个“太阳公公”的笑脸,日记的正文,除了文字,还画了一幅画,画上是一座山,有三个人在爬山,还标上了名字和名次:自己是第一名,妈妈第二名,爸爸第三名。孩子的日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虽然有些错别字,但大致还算通顺,文字与画虽然都很幼稚,但充满童趣。每天看孩子图文并茂的日记,他觉得象看连环画和漫画书,非常开心。然而,这样一篇孩子得意,家长也引以为豪的日记,却在老师检查的时候遭到了批评,孩子还被罚了站。老师批评孩子在日记上乱涂乱画。竟然说日记上是不能画画的。此后,他那个原本爱上了写日记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喜欢写日记了。

这位朋友讲述这件事的时候,看上去非常的无奈和困惑。我听后也非常感慨,一个那么天真可爱孩子的学习兴趣、创造的激情,就这样被这位“园丁”僵化粗暴的强制规范葬送掉了。

中国有这么多人口,我们常说自己的民族是优秀的民族,可诺贝尔奖设立一百年了,我们在自然科学领域却始终与这个奖项无缘,有几个华裔科学家倒是得到了,但却是在别国的文化和教育环境中得到的,我国也一直没有出现类似爱因斯坦,或者能够与其比肩的人才。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恐怕和我们的教育有关,和我们有太多的“园丁”式的教师有关,我不相信中国没有爱因斯坦式的优秀“种子”,问题是这样的“种子”,根本无法在我们自己的土地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假如有的话恐怕早就被“咔嚓”“咔嚓”修剪掉了。这固然是这些人才的不幸和悲哀,但又何尝不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不幸和悲哀!

所以,“园丁”决不应是教师们学习和仿效的榜样,用“园丁”作为对教师的勉励之词也绝非恰当,将教师比做“园丁”,与其说是赞誉,勿宁说是指责。教师要仿效的应该是“护林人”——你看那些护林人,他们防治损害树木的病虫害,绝不会拿一个标准来要求各种树木都长成一个样,他们是尊重树木的天性的,能长高的就让它长高,能长粗的就让它长粗,他们既爱护高大挺拔的栋梁之材,也保护矮小细弱的枝芽。对被喻为祖国花朵的下一代,教师难道不应当象“护林人”一样去尊重他们的天性,保护他们的天性,尊重他们的差异,善待他们的差异,因材施教,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让他们在差异的基础上尽可能充分的发展自身潜力,各得其所,成为各种各样的有用之吗?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建国以来最大规模、最大力度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新课程倡导的全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和人才观,更好地推进改革的进程,我们该对“园丁”所代表的教师形象以及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和人才观念进行认真反思了。

4.教师节园丁赞歌 篇四

[学习目标]

1.了解“记叙的角度”的相关内容,如什么是“记叙的角度”,不同“角度”的表达效果与作用等等。

2.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最佳的记叙角度,力求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重点难点]目标2

[学法指导]

1.学生自读教材,获得对“记叙角度”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

2.印发例文:《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采用第二人称写法,《肥公正传》从较新的切入点写老师。要求学生对这两篇习作做较具体的评价。

3.营造情境:两篇例文与绝大多数同学以前写老师的习作有明显不同,能调动他们评点的兴趣。

[知识链接]

1.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尤奋林)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也许,是因为你的独特。

你刚任我们班主任的那一天,教室里54双眼睛疑惑地看着你,54颗心各有各的担心。你讲话了,讲得那样风趣:“我姓王名晚生。名字是父母赐给我的爱心。我是一个小晚孩子,父亲38岁时才捡得的。我今年已经44岁……”你没有笑,我们也没有笑,可谁都觉得怪,互相看着暗暗地笑:这把年纪的人,还这样冲动、真诚、坦率!

那一天,你的心情一定很沉重──我们班是个有名的“差班”,你却满有信心地说:“我这个人既往不咎,一切从现在开始,过去的让它永远过去。人类生活的进程就是这样。相信你们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同学们觉得新鲜,记在心里。

确实,我想起你,是因为你的独特。

或许,因为你给生活以“诗”的总结,揭示出层层哲理。你说你的教学方针是:十二字对联──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横批是──实打实。

上早操时,总有几个同学拖拖拉拉,躲躲藏藏。你说为了积攒“革命的本钱”,应当出来跑跑。

那一天,你“噔噔噔”跑到男寝室,大声喊:“再不快点,我们要丢大人了。”同学们也争气,“噌噌噌”一阵紧张,开操时我们班还是满数。

渐渐地,我们都积极地上操,你鼓励我们生活就要这样紧凑,一个劲努力!

你是教化学的发挥了最好的催化活性,我们也一道与你的化学药品积极反应。

义务劳动,“你推我让”,老大一阵子还是那几个“积极分子”,你抓过家什急急地干了起来。回到教室,你再次把扫帚、筐子摆整齐,同学们看得心热,你画龙点睛地说了一句:“我把我们班当成我的家,我们都来爱护我们这个家。”

年轻人喜欢雷厉风行,干脆利索。于是班会上你的讲话就压缩在三分钟内,三五句话,生动而严肃,幽默而深刻。班会竟成了同学们打开心结的时候。

少男少女在一起,免不了会产生感情共鸣,冒险地撞击爱情堡垒。你却说:“青年人该不该谈恋爱呢?该!青春年少嘛!但是,从历史赋于我们的学习任务看,不能谈;从成功率的分析看,不能谈。同学们一定要互帮互助,真诚友爱。”

有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你就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该休息时一定休息,该学习时拼命学。”你说你很欣赏武绍祖的话:要超过人家,按部就班当然不行,只能凭借百倍的汗水。你说:“学如硎上钢刀,不见其损,但日有所减;学如春之新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在你的教育和管理下,我们班大见成效,由“差班”转变成了优秀班。

我总是想起你,是因为有那印象深刻的一次。那是周末的晚上,我正津津有味地读《三国演义》,你见了。我抱歉地笑笑,放下。你却不高兴地说:“咋把我看得那么低,这样好的书不读完,放下去能甘心吗?”我又笑笑,即刻拿了出来。接着,你道出了好多学习语文的道理,鼓励我不要放弃文学爱好,我又一次深深折服。

就是这日复一日,潜移默化,你的心和我的心贴在了一起。

确实,我想起你,就是因为你解除了我们的困惑,彷徨。你教给我们知识,塑造我们灵魂。我想到的不唯是你,由于你,我想起了教师群体:缔造人类文明的佼佼者。

2.肥公正传(伍叶铭)

新学期伊始,消息灵通的人士透露:历史老师Mr.程,将会成为我们的新头!众人一片哗然,文质彬彬,身材肥胖的肥公--Mr.程怎能管得住我们这群野马呢?从此江湖多事了!没想到半个学期下来,肥公竟然平添了许多神通,高招不尽,众人难以招架,只得个个俯首称臣。

究竟这肥公有何能耐,居然如此“霸道”呢?只因这肥公身怀四宝。众看官别心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法宝一:请君入瓷法

走马上任后,肥公就充分发挥他的“外交手腕”和“美式公选法”,选出班上最有威信的“野马”,开了个研究会,研究如何搞好班上的纪律。于是乎,找缺点的找缺点,表决心的表决心,研究会成了检讨会、宣誓会。而后肥公就趁热打铁,任命他们为“钦差大臣”,分管班上的纪律,“野马”变了身份,肥公又迫不及待地亮出了他的另一法宝。

法宝二:污点记录法

大概班主任的心理学都学得比较好的缘故吧,肥公抓住我们太爱面子的弱点,在教室后贴了一张大白纸,谁违纪就给谁记个大黑点,称之为污点。哪个能容忍自己的名字后面排上一大串黑点呢?这一法宝让平时那些胆大者都心怯三分。但毕竟是新生事物,怀疑者颇多。大白纸刚贴出,就有几个同学糊里糊涂地榜上有“点”了,大有存心和肥公对着干之势。于是肥公又出人意料地用上了他的另一法宝。

法宝三:欲擒故纵法

中午,几位榜上有“点”的同学果然被叫到肥公的办公室。出来时,他们竟个个带着笑容,几时见过“特别接见”的同学能笑着走出办公室?放虎归山,必有后患。有个别同学为肥公暗暗担心。不出所料,第二天,那几个同学名字后的黑线又长了一些。不用说,自然又得去见肥公了,但这回出来时,他们面上再没有笑容了。我们想,这回肥公终于开骂戒,但一问,却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了--肥公两次接见他们都只询问了一些学习上的困难、对老师的意见之类的话。也怪,打这以后,那几个名字后的黑点再也不见长了。

法宝四:感情投入法

肥公的和蔼是折腾我们的又一原因。和他攀谈,没有紧张,没有拘谨,有的只是和朋友之间聊天一样的畅快。肥公常说:“什么都是这样,真是狗屎。”肥公的那句“狗屎”的口头禅,班上更是无人不晓。语言上拉近距离不算,肥公还善用“大音稀声”法宝。一次,面对班上的“课堂风暴”,他就以许久的沉默为对策,迫使众“野马”慑服于“非暴力不合作”的仁慈与威严之下。经过这一遭,我们从心底里敬畏起他来。

肥公的法宝不断,班上成绩明显提高。我们不由得感叹:肥公真不简单!

[学习过程]

1.请就这两篇文章或其中的某一篇做个评价,比如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或需要改进之处,比如这两篇习作与你以前写老师的习作有何不同?

2.关于“记叙的角度”

(1)记叙的角度大致有几种?

(2)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我们学过哪些以第一人称为记叙角度的文章?从例文可以看出第一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

(3)第三人称的记叙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我们学过哪些以第三人称为记叙角度的文章?从例文可以看出第三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

(4)有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呢?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5)再次感悟各种人称的效果

a、如果把《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一文中的“你”都改成“他”,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b.写老师能否用“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来写可收到怎样的效果?

3.关于“切入点”

“切入点”即狭义的角度,教材在这点上混淆了视角与角度这两个概念。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就记叙类文章而言,“切入点”即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其目的是更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凸显事件的启发意义。就像摄影,可正面,可侧面,可俯拍,可仰拍……选准了恰当的角度,就能拍出最佳艺术效果的照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切入的角度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 请同学具体谈《肥公正传》在“记叙角度的选择”上值得借鉴的地方。

(2)请同学想一想,要写出老师的个性,还有那些“角度”或“切入点”可供选择?

[课堂作业]

1.试写一段文字:完成课后练习题一或练习题三。

2.例题演练:课后练习五

[课外拓展]

1.片断练习写一段描写老师的文章,赞颂老师的精神品质。

2.整篇作文请以“老师有一颗火热的心”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课堂反思]

[学习小结]

[参考答案]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导学案(二)

[学习过程]

1.学生回答。可能有如下几种答案:

①《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语言生动,富抒情性;《肥公正传》语言活泼、有幽默感。

②《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用第二人称来写,好像与老师面对面交谈,有很强的抒情效果。

③《肥公正传》写出了老师的个性,让人感觉这是个活生生的有亲切感的老师。

④两篇文章都写了很多细节。等等。

教师总结:

这两篇习作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其中有两点大家应该注意:一是人称的变化,这在写作学上称为“视角”即“记叙的角度”,《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用第二人称,不仅便于赞颂,也更便于把众多闪光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而省去过渡的麻烦。二是切入点的选择,《肥公正传》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写活了一个个性鲜明的语文教师。

2.(1)记叙的角度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2)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3)第三人称的记叙述,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自由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4)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第二个人称“你”(或“你们”)不能作记叙的立足点或观察点;另一种意见认为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人称问题,是一个记叙“称谓”的问题,文章中用第二人称“你”(或“你们”)的称谓记叙,是一个客观存在,不能轻率地予以否定。

作为记叙的第二人称,在写作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虽然在记叙中有时也会出现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但这只是“人称”,和“记叙人称”并不是一个概念。看一篇文章的记叙人称,主要应从作者记叙时的立足点、观察点着眼,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不能做叙述者,也就是说,作者不能站在“你”和“你们”的立足点,来叙述“你”和“你们”的事迹,实际上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只能代表读者或被叙述的对象。有些文章,有时采用第一人称记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在行文中有时用“你”、“你们”、“朋友”等来称谓来呼唤读者,直接与读者发生感情上的交流。这里第二人称的出现,并未改变作者记叙的立足点,文章依旧属于第一人称的记叙,全篇以“我”作为记叙的立足点,为了记叙的亲切,往往用“你”或“您”来称呼被叙述对象。有时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叙述主人公的事迹,只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用“你”来叙述被叙述对象“他”,但这也并未改变叙述者局外人的立足点,也应划归第三个人称的记叙。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三种视角谈不上孰优孰劣,运用得当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即是最佳选择。

(5)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这篇习作中的“你”也可以换成“他”。但换后在抒情效果上可能要打些折扣。而一般意义上的第三人称的记叙。指的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即文中不出现“我”),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很多小说就采用这种视角。教材中把这种视角成为“全知视角”。采用这种视角记叙的好处什么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积累谈谈。(教材对此有明确表述)

3.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答案:

①选择“肥公”最与众不同的细节,突出夫子的与众不同。

选择“肥公”作为教师最平凡最普通的一面,

避开了思维定势,没有写成“优秀教师风采录”。等等

教师总结:选择“切入点”的基本原则:新,奇,小、深。做到这几点,就能写出立意新颖深刻、个性鲜明的佳作。

②写老师的眼睛。

写老师的手。

写老师的记心与忘心,比如“我的老师忘心大”。

写老师的孩子对妈妈的看法。

写老师的衣着,老师很会打扮,很爱美,每天总让我们感受到青春活力。等等。

惜缘

5.辛勤的园丁教师节作文 篇五

刘老师的个子瘦高瘦高的,披着一头漂亮的卷发,乌黑光亮,又浓又密。她每次站在明亮的阳光下,轻轻一回头,那头发就会闪着耀眼的光彩。她那双迷人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就像是新疆姑娘跳舞是美丽的眼睛呢!她那张可爱的苹果脸一笑,眼睛就会眯成一条线。并且刘老师那张樱桃小嘴可厉害了,从她嘴里说出来的每句话都很有道理呢!刘老师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呕心沥血地培育着我们。她对我们每位学生是既严厉又宽容,不辞辛劳地教会我们包容和体谅同学。

有一次,刘老师和其他老师们都开会去了,班上患眼盲还爱捣乱的罗俊杰同学就开始不安分了。他一会儿拍拍这个同学的肩膀,一会儿又敲敲那个同学的脑袋。最后同学们实在忍无可忍,就一气之下蜂拥而上,对罗俊杰一顿“群殴”,打得直到他哇哇大哭起来。我们见形势不妙,立刻逃回座位,装模作样地写起作业来。除了罗俊杰响彻校园的哭声,教室里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大概一小时之后,罗俊杰终于停止了哭泣,而刘老师也开完会回来了。她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看到我们一个个都异常专心地写着作业,不免察觉到有什么不对,于是她疑惑不解地问道:“你们发生什么事儿了吗?教室这么安静。”忽然,罗俊杰满脸委屈地站起来,一边啜泣一边说:“刘~刘老师,他们打我!”然后默默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刘老师听后,便快速地扫视了一遍教室,这时全班同学都齐刷刷地低下了头,紧张地握紧了手掌。于是刘老师半信半疑地问我们:“你们是不是真的打了罗俊杰同学?”“刘老师,是我们打了罗俊杰,可是是他先来招惹我们的!”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就算罗俊杰同学打了你们,你们也不能集体打他呀!罗俊杰同学本来就更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爱,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他的错误啊!”刘老师开始语重心长地教育起我们。霎时,教室寂然无声,同学们都低头沉默不语,只是大家的脸却不由自主地红了。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同学欺负罗俊杰了,即使他偶尔还是会捣乱,但大家都努力包容他,关心他。

6.教师节演讲稿--思念园丁 篇六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老师,我怀念中学时代,怀念母校,怀念您……

如果时光能倒流,让我重新回到学生时代――

亲爱的老师,多么想再聆听您那语重心长的教诲……

别后,漫长的岁月,您的声音,常在我耳畔响起;您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现;您的教诲,常驻在我的心田……

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走着,走着,不断地走着。当我疲惫懈怠时,记忆中就会浮起您坚定的面容,坚毅的声音,坚韧的精神。老师呵,您教会了我生活,我怎能将您忘怀!

每当收获的时刻,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辛勤播种的耕耘者----老师。老师,离别虽然久长,而您那形象仿佛是一个灿烂发亮的光点,一直在我的心中闪烁。

今天,我在遥远的地方,把您给予我的昨天,折叠成记忆的小船,任其飘荡在思念的心湖里。

服饰依旧,容光依旧。您那熟悉的板书、熟悉的声音,将我们的思绪牵向往昔的学生时代。哦,老师……

怀念您,亲爱的老师!在我心中珍藏着您明眸的凝视,它们像两眼清泉,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上一篇:扬州大学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下一篇:保险公司新员工工作总结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