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精选19篇)
1.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环境卫生工作总结
2011年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们认真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做了以下工作:
我社区领导对环境卫生工作非常重视,把社区环境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环境卫生工作的社区性、综合性、流动性、突出性、经常性等多种特点,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以科室为基础。建立了保洁系统,做到了每天二清扫及垃圾的日常清运工作。
为了社区卫生工作在提高一步,我社区多次由主任带头组织全体人员对社区环境卫生进行大的整治。以分组包片形式对社区内环境卫生进行地毯式的清理,对卫生死角、墙上楼道内张贴的小广告多次清除。
通过几次卫生环境大的整顿,社区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基本做到了各科室环境整洁,下水畅通。公厕内无蝇、蛹、无满溢,垃圾入桶,无乱搭乱建现象。
绿化方面,我社区建立健全了各项机构,制定了绿化计划及目标,根据我们的计划及目标认真完成绿化、美化的日常养护管理,防止病虫害及人为方面的损害。
另外,我社区还开展了以灭蟑、灭鼠的除四害工作,今年发放蟑螂药40余包,鼠药5包。社区里蟑、鼠密度已按国家规定基本达标。
总之,环境卫生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是和社区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一定会尽心尽职长抓不懈,在去年工作中还存在不足,1
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环境卫生工作,给居民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2.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网络环境,读者服务,服务创新
图书馆的工作核心是服务读者, 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所谓读者服务工作, 就是通过组织读者和组织服务使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得知识。掌握情报的各项活动。读者服务工作的实质就是传播知识、交流情报、进行教育。这些性质只有通过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才能直接体现出来。因此,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第一线工作, 是全馆工作的中心、重心, 是联系图书馆与社会的桥梁, 是图书馆性质和作用的直接体现。
一、读者服务要有竞争意识
读者是图书馆生存的前提。图书馆失去了读者, 就失去了发展的前途。面对当代社会的竞争, 图书馆生存的目标之一就是稳定自己的读者群体, 图书馆建立自己竞争优势的手段, 也存在于为读者所提供的服务之中。图书馆需要以向读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与资源服务为手段, 积极投入新的网络环境的竞争。为此, 图书馆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服务质量。例如:为所有来馆的读者提供全面的开放服务, 提供最好的服务态度。同时, 要尽快掌握先进科技手段, 介入网络信息服务领域, 尽快实现网上文献传递或办理借阅, 为读者送书上门, 还有网上教育服务、新闻服务、生活咨询服务等等。
二、增强信息管理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是建立在以纸质文献为主的文献信息资源上。进入信息时代, 网络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换时代。这种环境使图书馆传统的资源建设将面对挑战。因此, 图书馆从拘泥于一馆的文献收集、整理组织、传播向“信息资源建设”转变, 以保障社会的多方位信息需求。图书馆的读者, 特别是大学图书馆读者行为的显著特点就是“求知”, 他们希望通过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获得新知, 这就要求馆员具备现代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 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参加学习, 接受教育培训和通过日常信息实践活动, 逐步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 把信息服务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开展个性化服务
所谓个性化服务是充分考虑读者的个人特点和独特的信息需求,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环境。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尊重读者, 以读者为本, 为读者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就是要“以人为本”, 要以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为趋向, 以充满人文关怀、体现美与和谐的形式来开展图书馆的活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图书馆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具体来说就是开展这样一些工作:站在读者的立场思考处理问题;拓展开馆运行时间;设置人性化的图书馆用语和宣传卡片;利用资源实施快捷和便利的关怀;推出代为读者购书服务;提供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等。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一种体现, 个性化服务的广泛开展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人性化。
四、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 图书馆的工作重心正在向参考咨询倾斜。传统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范围始终是围绕着指导读者如何使用和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这个中心, 在网络环境下, 参考咨询服务对象已不限于本馆的读者, 世界各地的读者都可以通过网络提出参考咨询服务的要求。未来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全球性图书馆网上资源, 充分采集分析用户在信息需求及使用过程中的特征, 对其提供个性化, 有针对性或有别于传统“一对一”的服务。新的“一对一”服务策略将为用户提供有价值、时效性、针对性强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 促使用户对图书馆的资源及其服务给予反馈信息, 为图书馆提供自我检验和完善的机会。提供全天候无时间限制的服务。
五、读者服务方式的转变
(一) 导读服务
导读的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图书馆, 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 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果。特别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系统的积累和组织知识库, 开展网络咨询导读服务, 在图书馆网站上, 开设新书发布、新书点评和热点追踪等栏目, 对馆藏印刷型出版物作进一步开发利用。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及不同的专业特征, 积极开展专业性导读服务、专题图书导读服务、学术问题导读服务、休闲娱乐性图书导读服务等。
(二) 读者培训
在网络时代, 读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由原来单纯地对原来文献的需求转为文献和信息的全面追求。因此, 图书馆工作要帮助读者尽快获取有关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 并加以分析利用。同时加强对读者的信息教育、启发, 加强读者的信息意识, 提高他们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图书馆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读者服务工作, 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有效保障。首先应重视馆员思想素质的提高, 其次重视馆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图书馆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科学性和教育性。图书馆员的主要工作, 绝非是简单的“收发”、“借还”, 也绝不是等“客”上门, 更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工作, 而是应具有教育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双重劳动的内涵, 具有崇高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图书馆职业是高尚的、神圣的, 是应引以为自豪而光荣的事业。只有对图书馆职业价值的深刻认识, 才能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真正献身于图书馆事业。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 图书馆需要提供更高层次的读者服务, 因此图书馆员应具备良好素质, 才能使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网络环境为图书馆开展新型的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但图书馆不可能从一个实体被完全虚拟化。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有相应的调整, 应采用网络服务方式和非网络服务方式并重的策略, 进一步加强读者的需求研究, 完善信息服务手段, 不断提高读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完善服务内容, 形成现代化图书馆服务体系, 全员服务读者, 建立一整套服务制度, 要始终贯彻“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这一宗旨,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特”。这样, 才能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3) .
[2]信丹丹.以网络为依托我国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 2005 (11) .
3.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读者服务;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20世纪30年代,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了图书馆学五定律,即“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约读者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学五定律从本质上揭示了图书馆工作和发展中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法则——图书馆必须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贯彻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和宗旨;二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规律——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断审视定位,调整自我。目前,在新的信息技术推动下,图书馆正在向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如何认识未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顺应读者服务的发展规律,有效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图书馆理论和实践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
(一)服务对象的社会化
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对象已不限于本馆的读者,只要能连接到图书馆网络就可以享用图书馆服务,都可成为图书馆的读者。网络扩大了图书馆读者的范围,突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由于网络的便捷和交互性,读者服务模式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图书館读者服务工作也由原来的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变成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下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同时用户的需求也会促进图书馆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二)服务内容的多元化
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兼具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社会信息服务机构的双重职能。而且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服务领域已由文献借阅、复制、检索、代译、咨询、文字报道等传统的信息服务,拓展到计算机网络、数据库、OPAC服务、技术中介、创新评估等新型读者服务。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献传递服务,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学术研究信息;在内容上将涉及全方位的综合性信息;在形态上既需要文字信息,也需要音像、多媒体等信息。同时,由于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学科间相互渗透,读者个体需求趋向于针对性和专指性,而整体需求则呈现出多层次、综合化的特点。这就要求图书馆应具有足够的文献信息保障力,以满足读者信息需求。
(三)服务工作呈现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
网络普及使读者可以随意通过网络、光盘数据库等现代化手段自我服务,遨游信息海洋,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ipad等访问图书馆,获取文献资源。除了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外,读者还可以在有关智能数据库指引下,将大量有关信息加以集中、系统组织,进行知识的二次开发和知识重组,从中提炼出利于形成创新的思路。服务环境的变化使图书馆必须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除了加快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外,还应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提高在线信息组织及服务水平,尤其要加强具有导航智能作用的指引库的研究与开发。
二、新的信息环境下读者服务举措
(一)更新服务观念
目前,社会信息机构的多元化和读者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化,使得图书馆拥有的传统文献资源不再是读者的唯一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图书馆只有将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读者提供信息的目标优先于无偿服务,从强调按时服务变为强调及时服务,才能在信息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而且图书馆还应树立信息服务的新观念,把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集中在职时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上,强调知识的利用和共享,紧密地将信息用户、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并确立“创造性地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新理念,以读者需求决定服务取向,通过具体的措施来体现互联网为读者提供的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完善服务的根本价值和规范化的知识管理要求。此外,还应时时铭记“把最好的信息,用最方便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二)改变服务方式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是坐等读者上门,是一种典型的一对一的被动服务,且受到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受时空限制的因素则很少,而且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直接服务、主动服务的机会,可以随时随地将读者所需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这样做,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细腻化和层次化了,尽管对于馆员的要求会更高,但能为读者节省间和精力,并能提供全方位的、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和动态。同时,也能大大促进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市场化的竞争力。此外,图书馆还应加大读者培训力度,教会读者如何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鉴别、筛选、整理、分析研究文献信息,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提高读者的信息能力。
(三)重视虚拟馆藏的使用权,淡化实际馆藏的拥有权
新的信息环境下,评价一个图书馆的馆藏,已不单单是以实际馆藏为主要评估指标,图书馆获取网络信息的权限和能力将成为衡量馆藏含金量的重要参数,这意味着未来图书馆情报领域的真正竞争将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展开。因此,图书馆除了收藏各种静态文献和自建的各种文献数据库外,还应收藏各种网络资源,可以通过连接网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向读者提供广泛的外部电子信息服务。在专业网站导航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研究网上资源的分布,对网络信息整序、分类,使其有序化和系统化,便于查询和利用,以建立一个覆盖面广、保障力强并适宜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馆藏结构,为读者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特色服务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化环境下的充分发展和利用,没有鲜明馆藏特色的图书馆会失去资源共建的基础,也就没有资源共享的理由,而且也无法吸引读者。因此,馆藏资源的特色化是图书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的战略选择。图书馆应加强核心馆藏的数字化,从建设书目数据库阶段转到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的开发阶段,并利用自己的特色资源开展特色服务。
(五)加强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
新的信息环境下,为满足读者需求,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馆需要知识比较全面、涉猎领域比较广泛的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应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通过外出培训、继续教育等途径转变馆员知识结构,变单一、封闭、被动型结构为复合、开放、型创造结构,使馆员了解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并能不断接纳和吸收新知识,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图书馆员才能胜任现在技术环境下的读者服务工作,保障读者服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对此,图书馆应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倡无私奉献精神,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同时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聘任制度,以不断提高馆员素质。
21世纪,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将带动信息需求的变化,为了满足读者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唯一不变的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宗旨。新的信息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所在。无论是传统的图书馆,还是现代的图书馆,其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它的服务性,因此,搞好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灵魂与宗旨。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新的信息环境和网络信息资源,迎接读者服务工作不断提出的更高、更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俊熙,樊松林,陈守福.网络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2]袁名敦,刘时衡,赖茂生.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建设[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3]吴慰慈,张久珍.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4]佛山市图书馆.图书馆管理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4.龙江中心学校校园足球工作总结 篇四
足球运动是一项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它能体现出学生之间的配合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开展学校足球运动训练对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发展体育特长,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 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我校一年来的工作总结:
一、落实校内足球活动。
确立了我校校园足球工作指导思想,制定了我校校园足球工作目标,并强调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训练和比赛相补充,提高体育意识,以校园足球为契机,全面推动体育工作,普及校园足球知识,完善足球联赛制度,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人才。
二、不断总结,进步之快。
不断召开校园足球工作会议,成立我校校园足球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确定蔡亲兴校长主抓,罗丽副校长配合,辛琳和邓健敏老师为校园足球教练员,具体负责我校校园足球工作,建立并完善校园足球工作制度、安全预案,组建校园足球训练队,确定了训练时间并坚持按时训练;制定了我校校园足球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确定校园足球比赛时间并按时进行比赛;进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和推广校园足球活动,进行校园足球征文、图片展等宣传活动,大力推动校园足球活动;及时整理和收集校园足球工作材料,健全我校校园足球工作档案,上传活动资料便于上级部门掌握我校校园足球开展情况。
三、抓好训练,成绩斐然。
开学伊始,我们就制定了详尽的学年训练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并按照计划认真做好训练工作;我们坚持每天下午放学训练。
四、遗憾和不足。
我校校园足球工作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有不足和遗憾。
1、目前我校体育教师结构不均衡,缺少有足球专业技术的老师,很多参赛学校只能让其它专业的教师兼职,影响了足球教学质量的提高。
2、校园足球工作制度还需健全,工作方案仍需完善,力争更科学合理。
3、经费投入仍需加大,不断购置足球器材、设备设施,以满足同学们足球活动的需要。
4、加大校园足球人员的投入,两名体育教师主抓校园足球工作显然有点儿人单势孤,难免照顾不全,下一步要增加人员,齐抓共管。
5.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篇五
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一、2010工作总结
2010年信息中心紧紧围绕全市环保中心工作,按照《市环保局2010年工作目标》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加快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在局领导和相关处(室)的指导下,通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2010年的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顺利完成市环境信息化在用系统的运行保障工作
1、全面保障我局网络平台及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
2010年初,我中心对局机关、环保大楼及信息中心机房的服务器进行了清理和重新部署,网络稳定性明显提高。保障了机关、环保大楼、信息中心的网络畅通和vpn专网的良好运行。
2010年全年,我中心为局机关和直属单位提供计算机和辅助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服务200余次,做到了及时响应、全力解决,有力地保障了全局人员的正常办公;同时,尽全力保证全局网络运行正常率达95%以上,除市信息办网络故障等非信息中心可控的问题外,实现了故障响应时间均不超过2小时,故障排除最长时间不超过48小时,得到了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好评。
2、顺利完成市环境信息化在用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工作 保障我局网站、oa系统、达标车型查询、电子政务系统、党政内外网等在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截止11月15日,环保局门户网站访问量达406837次,发布环保信息2556条,收到公众建议226条,受理环保投诉195件;国家机动车达三标车型查询系统累计跟新数据85454条;oa系统的在用人员账号增至807个;办公室办公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也一直保持正常运行。
3、完成市环保局系统企业环境保护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审核上报工作 我中心企业环境保护信用信息系统数据上报工作于2009年正式启动。截止2010年11月15日,累计审核相关部门报送企业环境保护信用信息数620条,其中身份信息348条、业绩信息50条、提示信息216条、警示信息6条,较好地完成了该项工作。
6.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六
学校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平安大通”的部署,认为完善学校及周边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安全文明校园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认真做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并努力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平安大通”的部署为方针,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常规工作与阶段性工作相结合,切实维护学校师生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切实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2.总体目标:通过创建机制,开展有效工作,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防范机制,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最大限度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加强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实现以思想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
二、组织健全,管理有序
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建立并健全了校长、主任为主体的综治、创安领导小组,把综治、创安工作摆到学校的主要工作议日程中去,做到年初有计划、全年有总结。
具体工作流程及情况:
⑴校长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⑵有创建平安校园领导班子,并配备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
⑶有创建平安校园的当年目标、计划和总结。
⑷定期研究分析校园、师生安全问题。
⑸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安全保卫人员落实。
⑹列入学校和相关处室的会议议程。
三、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做好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这学年进一步加强了门卫管理,监督好传达室执行门卫制度的情况,并经常检查门卫的来客登记和保安夜间巡查制度的落实情况,严禁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2.坚持实行领导和教师的值周制,坚持实行有学生参与的班级值周制。负责督促检查学校的日常教学秩序、管理秩序和卫生、安全,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学校坚持每天安排一名领导和四名教师24小时在校,及时处理偶发事件,以确保学校的安全和正常秩序。
3.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人防”和“技防”并兴的原则,学校红外线防盗报警装置监控职责落实到人,并作好值班记录。对学校的重要部门24小时配备值班人员,以确保学校的财产安全,防患于未然。
4.消防安全是学校综治、创安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严格遵照《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对学校重点部门的消防安全坚持“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
5.交通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头戏,学校将加大交通安全教育的力度,增强交通安全和管理。结合《安全教育周》,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办出举办交通安全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寄发家长信,做到交通安全警钟长鸣。
药草中心学校
2009.12
药草中心学校2009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药草中心学校
7.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七
关键词:参考咨询服务,网络环境,素质要求
随着网络的全球化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生产、信息载体、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检索、及检索工具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环境把参考咨询工作推进到一个网络化电子信息的崭新阶段, 同时, 也给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特点
1.1 信息源的数字化
传统的参考咨询信息源主要是印刷型文献信息,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除印刷型外还有电子型、网络型和相继出现的网上“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台”等;同时, 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广、快、精、准确度极大提高, 依靠传统的信息源, 难以满足读者需求, 而Internet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中心, 而且其所提供的现代化检索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因此, 网上数字化的信息源, 必将成为开展咨询服务的主要参考源。
1.2 服务内容的多样化
传统的参考咨询内容主要集中在与教学和科研有关的专业文献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性, 形成一个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统一体。读者除了需要学术研究方面的信息资源, 还需要全方位的综合信息;形态上不仅需要文字信息, 而且需要图像、声像等方面的信息。这就直接导致了参考咨询工作内容必须扩展到各个领域。
1.3 服务对象社会化
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的用户主要是“本馆读者”, 而网络通过计算机将图书馆与成千上万的读者及用户联系起来, 高校图书馆成为网络中的一员, 成为资源共享的一部分, 从而使得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用户已从“本馆读者”扩大到了“社会”。这种改变既是信息化社会和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 也是参考咨询服务增强主动性的具体体现。
1.4 服务方式网络化
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通常由馆员在咨询台等候读者, 服务方式以1→1为主。而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提供服务的资源得到极大扩展, 同时, 参考咨询服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参考馆员可以通过网络, 为用户解疑释难。图书馆之间可以共同成立网上咨询中心, 然后将用户的咨询课题按学科、专题等分送给相应的图书馆参考馆员回答。总之, 网络改变了参考咨询服务方式, 将传统的“1→1”方式变成现代的“1→1”、“1→n”、“n→n”方式。
1.5 服务手段的现代化
传统的参考咨询手段是通过手工检索方式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服务手段单一、被动, 服务质量和效果难尽人意。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是以现代化的设备为技术支撑的, 因此, 要求信息服务手段必须适应信息化的发展电脑化和国际化。图书馆可以将各种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当中, 为用户提供各种灵活多样的检索工具。
2 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2.1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是采用Internet的E-mail服务或远程登录的方式提问和解答问题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形式。通常在图书馆的主页上设立“参考咨询台”、“在线咨询”链接。通过链接, 读者将问题以E-mail的方式发送给相关的咨询人员, 咨询人员以E-mail方式将答案发送给读者。
2.2 实时咨询
实时咨询就是咨询人员与读者可以面对面同步交流。利用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 参考咨询馆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读者的网络浏览器, 与读者一同浏览网页, 可以达到与读者当面交流同样的效果。
2.3 联合咨询
联合咨询是由多个图书馆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分布式的D R S, 充分利用各自的馆藏特色、学科特点和人才优势, 并协调服务时间, 为读者提供全天候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2.4 学科资源导航
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信息海洋, 信息分布广泛、内容繁杂。图书馆凭借人力、智力的优势, 根据各校的重点学科建设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和分工, 对网上的电子资源, 按图书馆学的原理和方式进行收集、加工和整序, 建立专业资源导航库, 为用户提供更有效的专业查询指引, 提高用户上网查询效率。
2.5 信息推送
推送技术是一种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根据发生的事件把用户选定的数据自动推送给用户的计算机自动发布技术。I C P采用P u s h技术, 把很多读者共同感兴趣的主题内容, 通过在Internet上运行的服务器, 发送到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用户主机上, 它同计算机检索服务初期的“S D I”相似, 因此, 也可以视为网络化的S D I服务。
3 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对馆员的素质要求
3.1 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咨询馆员道德素质要求主要指调整与用户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以及馆员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等, 这直接关系到咨询服务质量的优劣。
3.2 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
互联网的信息资源都是由各种专业性、综合性较强的数据库组成。要求服务馆员利用各种专业知识来正确分析、判断信息质量及其利用价值。这是馆员业务素质高低以及能否使信息增值的标准。所以需要馆员在具备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努力使自己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信息咨询专家。
3.3 具备较强的信息技巧
熟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 掌握网络检索技巧是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者的核心素质。主要有: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情报信息加工、情报信息服务和用户研究和了解、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等。
3.4 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浩如烟海, 并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变化。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网络信息收集能力。善于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并加以分析、整序、筛选, 以满足用户不同方面、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
3.5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要求参考人员必须随时跟踪、了解国际最新知识, 分析、辨别和收集有用信息, 并迅速准确获取信息。而目前在网上, 外文资料占绝大多数, 仅互联网上的英文信息就占全部信息的9 0%, 许多前沿科技动态、最新科技成果都最先出现在外文文献中, 一门外语, 特别是英语, 对参考咨询人员是不可少的。
3.6 具有版权知识
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信息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是基于大量网络电子文献库。图书馆员在利用网络为用户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时, 必须充分了解各国的版权法及相关公约, 兼顾用户和著作权人的利益, 在法律许可的范畴内开展网络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安红.简论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工作,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 2006 (4) .
[2]欧小波.图书馆开展网上咨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5 (1) .
8.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高等院校;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信息化建设
0.前言
图书馆不仅肩负着向全社会信息服务的义务,同时也承载着对保障公众知情权益、维护信息公平、提高信息传播层面等社会责任,是一个集交流与传播、收集与共享于一体的公共文化公益事业机构。立足于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已逐步由以往被动式服务转向为主动式服务,并藉此展开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1.信息时代发展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变化,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咨询服务是图书馆变革的一大趋势。当代高校图书馆必须走出传统服务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来满足高校师生需求,将馆藏资料整合上传至信息系统,让师生足不出户便能查阅资料,解决借阅时限的问题,也让图书损坏和遗失问题不复存在。
传统的图书馆书籍利用与查阅的运作模式,都需读者亲自去馆内找寻需要的文献书籍,再办理相关借阅手续,过程相当繁琐且耗时,服务经常遭遇阻碍。如,图书馆资料不齐全、读者不便亲自去图书馆、借阅时间受限以及在借阅过程中书籍损坏或遗失的赔偿等。然而,在信息时代的推动下,图书馆对馆藏文献进行了更为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更为便利快捷的服务。比如,新增多媒体导航式文献信息搜索服务,扩建书籍文献资源库,对传统的文献复制式收集进行改良,强调对信息资源表面作业的纵深开发;研究书籍和文献信息中的隐藏资源,并基于此开发以学术关键词为导向的综合研究,推行文献信息导航模式服务,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模式为读者服务,将高校图书馆打造成为集教育辅导、知识传播和文献收集于一体的中心机构。
2.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直接面向全体高校师生,提供知识传播、教学辅导和文献资源收集服务的重要文化机构,其服务理念与我国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思想建设、公共文化发展高度契合,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信息、经济信息和文化信息的支持。高校图书馆不仅有着丰富的知识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能够确保高等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顺利开展,还利用着自身信息人才资源參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为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信息保障。此外,还具备收集、开发、整合、传递、保存和利用知识资源的职能作用,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并以诸如项目咨询、信息查询、科技文化决策等方式参与到知识传播中,是现代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高校图书馆同样还具有文化信息展示、教学教育辅导、知识资源交流、文化休闲等服务功能,有如举办知识讲座、学术交流会、专业文献书籍展览、科技技术报告会等活动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知识文化交流服务,不仅为高校建设提供着良好的文化氛围,也让其自身所承载的教育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3.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咨询服务的变化
立足信息环境的高校图书馆咨询服务工作已不再拘泥于单纯地静候于馆内向用户提供服务信息,其已走出图书馆,利用各种讲座、论坛以及培训的方式,向更多受众提供更加具体的服务。
3.1服务咨询工作的变化
在当前信息环境下,计算机俨然已是图书馆咨询服务中的“主角”,用户能够轻松使用通讯软件等交流工具向馆员进行相关咨询;与此同时,馆员还能够借助信息数字化的便利,快速协助用户利用关键字直接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避免以往有如查字典般的逐页翻找情况发生,极大程度提高了图书馆利用率与查阅率,同时节约了借阅双方的时间。而传统图书馆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则通常依靠用户与图书馆馆员直接面对面式的交流,多以图书馆门厅服务台或者电话为交流平台实现事宜的咨询,基于这一背景下的计算机显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辅助工具,常被单纯地用在相关信息的检索上。因此,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咨询工作首要变化,便是无障碍、无限制的在线咨询方式得到应用与普及,使图书馆馆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全面地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
3.2图书馆人员工作变化
在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读者基数日益增多的今天,若依旧沿袭传统的服务方式,将势必给馆员工作造成极大负担。而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工作,馆员工作方式早已悄然改变。如,传统图书馆馆员工作至始至终都是坐在服务台前等待用户前来咨询,或向用户介绍图书检索的相关信息等,咨询服务工作效率相当低。然而,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地搜索整体数据库,即时查阅相关资料,主动向用户推荐对其有价值的信息,高效地提供用户所需相关文献信息,这类工作方式已化被动为主动,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3.3信息载体与范围变化
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出现之前,文献资料都依赖纸张为载体进行传播与保存,但是单纯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们对信息量的巨大需求。信息环境下的纸质文档资料等早已逐步被光盘、电子文档等现代化载体所替代。因为,与传统纸质图书相比,现代化信息载体不仅更便于携带,其所能存储的信息量也更大,仅如手掌大小的存储设备便已够储存相当于几十本纸质书籍的内容。可以说,信息载体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大信息量的需求,且其轻便精小的实体形象与之庞大的存储能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纸张的使用率,降低了林木伐薪度,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虽然,造纸术让文化的传承摆脱了原来的竹简,但现代各种便携的信息载体的发明让信资料的传播更为快速而广泛,由此,可以说这也是社会与人类的巨大变革和进步。
4.立足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咨询服务的工作方向
信息时代的来临,与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是当代图书馆咨询服务工作,乃至任一行业工作都无法回避的发展趋势。由此,需要相关人员端正认知并理解,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使其得以发挥出图书馆工作显性与隐性的双重职能作用。
4.1筹划建设远程咨询服务平台
于实践中,在数字化的背景下,还能够亲身前往图书馆的高校师生人数并不多见,网络的性能优势已成为大多数人查阅馆藏文献资料的最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一面保持传统面对面咨询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同步建立起远程咨询服务。比如,通过新兴媒体构建数字阅览室等虚拟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通讯、查询等远程服务模式,兼备实时更新和书籍一体化管理优势的服务平台,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全面图书档案存档指导和图书数据库建设服务,多层次地满足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户,更好地为高校师生不同文化需求提供服务。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合作,将服务对象拓展至政府部门、三资企业、研发机构、技术部门等,借以上述受众需求作为重点推送内容,不仅有助高校图书馆拓展其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也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深远影响。
4.2调整被动服务模式为主动式
高速运转的信息化建设平台不断推动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所以,图书馆在为师生用户所提供的咨询服务,不仅要保持较高水准的质量,还要兼具突出的高效率。在秉持图书馆立馆“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下,对传统咨询服务模式发起改革,势在必行。由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紧随这一革新理念的指引,积极转变传统咨询服务形式,走出以往被动地静候在服务台前等待用户的咨询模式,主动探寻与利用新媒介广阔的传播平台,主动向用户提供和推送有需求、有价值的馆藏信息。
4.3创建检索工具辅助咨询服务
作为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咨询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咨询服务若要实现平台的信息检索功能,即必须先行创建信息检索工具,将馆内所有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后按照相关研究资料、专题目录等依次进行分类。比如,遇到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可自主选择手动检索或者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快速地向用户提供“二次情报”,使其及时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4.4持续提供馆内口头咨询服务
上文已提及信息环境下的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普及应用,成为了图书馆新型咨询服务的主力军。但是,笔者于工作实践中发现,计算机的广泛度并没有全面覆盖至取代书籍的地位,仍有部分师生用户还是选择亲身来到图书馆进行相关书籍文献的查阅与利用,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仍需面临口头答复用户提出的各类借阅问题。所以,在一面发展与迎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图书馆仍要事先整理好馆内相关文献目录及指引,以便向来访用户介绍其所需书籍信息与具体位置,方便用户查找借阅。
4.5联系多馆合作推动数据共享
从我国各大高校目前建馆情况来看,大多数普通高校图书馆所设馆区数量与面积都有所局限,馆藏资源亦各有千秋,缺失各异,从而或多或少的会出现本校师生在本校图书馆内里无法查询到或借阅到所需信息、文献等现象。由此,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途径之一即在于能否将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共享,促进各资源的相互利用,各自互补,全面覆盖每一服务受众,以尽可能地满足所有用户对资源的纵深需求。
5.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促使着高校图书馆对其服务方式采取同步变革。由此,一众图书馆从业人员及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合作,集多方合力,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使图书馆服务体系更为完善,實现真正意义上的造福公众。 [科]
【参考文献】
[1]陈淑莲.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J].图书馆论坛,2011(05).
[2]潘卫,姜险峰.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01).
[3]许建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中的图书馆发展路向——兼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图书馆事业改革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3:44-48.
9.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九
2013年我校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加强安全管理,打造平安校园”为主题,为了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更好地贯彻上级安全工作指示精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努力做到安全重于一切,做到防患于未然。开展省及莱芜市“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维护学校稳定和保证学校安全的新举措,是对“安全文明学校”
创建活动成果的巩固和深化。现将我校创建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和工作制度
1、统一认识,健全组织。
我校校长、校委会对学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有着清醒的认识,把创建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在统一认识的前提下,学校以张立新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以陈世利副副校长牵头的安全教育领导班子,消防安全工作网络,切实做到校长、副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全体教师共同抓,团支部、少先队协助抓,使创建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
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并不断得以强化。建立领导、班主任值勤制度,用餐管理制度,保安门卫值班制度,节假日领导值班制度等,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工作,经常召开教师会议,了解、分析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布置创建工作,传达上级有关精神。结合市、县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确保学校创建工作的有秩开展。建章立制,完善制度。学校制定的种类制度主要有:《重点要害部位安全保卫制度》、《门卫制度》、《防火安全检查制度》、《消防设施及器材维护保养制度》、《食品药品管理制度》、《保卫室规章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员工作制度》等。
学校与各班班主任签订了创建“平安校园”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并与学校考核相挂钩,强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
3、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
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校长与各部门签订安全目标责任状,教导主任与年级主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状,年级主任与班主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状,建立了“安全目标任务”和“考核奖惩制”,把责、权、利相结合,把各班级每学期各项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打分,作为期末评选“先进班级”的重要依据。
4、积极悬挂创建平安校园的安全宣传横幅和标语,通过宣传橱窗、墙报板报、小报、广播电视等形式途径进行广泛宣传,全面掀起创建的高潮。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文件精神,营造平安创建的良好氛围。在区的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月”里,开展了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消防安全预警演练,学校向每一位学生家长发出了一封有关安全教育的公开信,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5、学校领导和老师经常利用晨会时间讲话进行安全教育,班主任时常利用晨会和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6、通过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我也有责”的主题班队会和各班开展的安全教育手抄报的比赛评比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扩展了学生的安全常识。
7、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重视子女的安全教育。结合安全教育主题和节假日,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告学生家长书》,并通过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传递信息,使家长充分了解我校创建“平安校园”的具体活动,提醒家长们在家里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展进营业性网吧的危害性的专题讨论,揭示其危害性,教育学生不进入网吧、游戏机房、舞厅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并组织教师进行检查,引导孩子利用学校网站上绿色网站、健康网站,学校更多的收集信息的方法。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安全方面的影片,看完以后要求各年级学生写观后感,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针对毕业班学生的特点,学校开展了争做合格毕业生的主题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刻苦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毕业。及时召开了毕业班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配合,来共同使学生走好青春期的生活、学习道路。
二、措施落实到位,人防、技防有机结合1、加强硬件建设,采用人防、技防相结合。学校在学校重要部位安装了防盗设备,严格执行防盗制度。在学校门口重点部位安装摄像头,一旦夜里发生险情,门卫立即出动巡查与此同时报当地派出所。
2、加强门卫保安管理,我们制定了严格的门卫登记和值班制度,加强门卫管理工作,把好入门关,实行24小时值班。严格执行车辆出入制度、公物出门证制度、来宾登记制度。每月底向有关领导和部门通报公物出门情况,有效地防止了公物流失现象,确保了学校的安全。其次,加强值勤值班。强调学生进入校园不得随意进出校门,任何人进出校园都要步行,每天夜里门卫要执行多次巡查制度,负责教学楼的财产安全。
3、加强对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建立通报制度,各班主任对班内学生严格管理,及时掌握信息上报校长室,便于及时进行调解矛盾,防止恶性事故发生,学校经常对有问题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引导,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帮教工作,把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至今没有出现违法犯罪学生。
4、每周进行安全工作自查,每月进行学校安全检查,每月进行安全各种总结并汇报教育局。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各处室、教学楼过道配备灭火器材,对实验室危险物品进行双人双锁管理,确保安全。
5、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后勤部门重视做好卫生监督工作和操作培训工作,加强食堂的卫生监督工作,严格把好食品采购、清洗、烹饪、消毒卫生关,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法制教育,创建和谐校园。
1、加强法制教育。学校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有力推动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通过对《刑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了教职工的法制观念,逐渐杜绝以教谋私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同时经常性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还配合社区进行禁毒教育,参观禁毒展览。每学期聘请交警大队同志和法制副校长来校作专题讲座。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开学生卫生健康安全法制课,学校把法制课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3、重视学生和老师的法制教育,卫生纪律教育,行为养成教育,聘请相关人员进行了法制教育和卫生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开展以法制教育为内容的板报比赛。以提高青少年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法制素质为重点,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不断拓展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我们在教师中开展的法制教育要求从加强师德入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并能严格执行。
10.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十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长兴县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在全县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长教办发〔2011〕61号)精神,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安全,我校于5月3日——5月12日开展了校园安全工作专项检查,现将有关工作总结汇报。
(一)校园安全防范情况。
1.校园安保队伍建设情况。我校根据上级部门安全工作要求,目前配备校园保安2名,保安负责校园安保工作,并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学校同时选择政治可靠、品行端正的教师、职工担任值周教师、食堂管理员、护校队队员,并不定期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我校能充分发挥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及时处理涉校涉园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于5月9日,法制副校长李发健警官和莫荣华警官来校指导工作并进行了法制专题讲座。能积极争取辖区党委、政府和公安部门的支持,落实学生上下学时段的“三见”工作,提高对不法行为的威慑力。
2.安保技防设施完善情况。一是做好了现有的校园安保设施的检修和维护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开展。确保校园入侵报警设施完好正常,在5月3日和5月11日发现入侵报警设施有故障,两次及时报修,现正在排除故障中。二是积极筹措资金,提高校园安保技防水平。并逐步争取配齐配足学校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和报警设施。
3.校园安保物防建设情况。我校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护校队的物防建设,已配备必要的钢叉、警棍等,做到人手一件。能加强保安人员的器械配备,督促其要随身携带并加强训练。
(二)校园安全管理情况。对照“一校一预案”要求,已认真检查了校园应急预案制定、安全教育和演练开展情况;严格执行 “五环节”校外人员来访管理制度,严禁无关人员、车
(七)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对以下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检查:学校晨检和学生因病缺勤跟踪随访制度执行情况,做到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疫情传播源;严格落实传染病病例隔离治疗和病愈复课审批制度,防止疫情在校内蔓延;根据有关要求开展定期消毒工作,保持环境卫生,铲除疫情滋生的土壤;深入开展卫生宣教工作,有效提高师生卫生意识和水平,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切实做到信息畅通。
以上是我校针对上级文件要求,进行校园安全工作的自查汇报。如有不足,我校将继续努力排查和改进,确保校园安全工作上新台阶、出新成绩。
11.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十一
1.将高校建设成为“书香校园”的意义
将高校建设成为“书香校园”,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当代信息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创新的频率加快,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提高,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增加,学习就成为个人、组织以及社会的迫切需要。在高校倡导读书学习的文明风尚,培养广大师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大力营造知书达理、好学求进的校园书香氛围,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构建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向着学习型社会前进。
高校的特殊地位,赋予了高校在社会上的特殊影响力。高校大多处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达的中心城市,高校是社会各种前沿理论思维最活跃的地方,因此,高校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社会各界民众仰慕追随的风向标。高校的平静、安定、和谐,有利于全社会的平静、安定、和谐,高校的浓郁书香可以影响辐射整个社会,可以带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图书馆是建设“书香校园”活动的中心之一。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知识的巩固,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的进行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和内存纽带开展的。因此,图书馆理所当然成为高校建设“书香校园”最重要的活动中心之一。
图书馆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校组织的主要形式,那么,图书馆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内涵丰富、知识多样的第二课堂。我们的课堂设置与教学安排不可能完全地表达和囊括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所有的有关知识技能,特别是在我们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由于课堂教学的不足,促使我们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第二课堂的全面开展,尤其需要图书馆加以补充。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书籍报刊、硬软件信息设施,特别是信息网络形成资源共享,具有信息的无限性、新鲜性。
图书馆是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则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影响和熏陶过程,它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影响细致入微,这是高校中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境界。高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科研理论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是学生学知识、学文化、学专业、学做人的精神粮食。图书馆可以通过推荐优秀的文献资料,可以通过自身优势开展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3.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应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就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学生和教职工服务。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书香校园”过程中,除了做好常规性的服务工作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种读书活动,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内容的深化。
3.1让图书馆成为读书馆
我们的图书馆应淡化馆藏意识、门面意识,尽可能地做到全面开架服务。在开架服务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科学舒适的人性化服务。如图书馆要将报刊阅览室、图书外借处对读者全开架开放,在布局上要多一些读者占有的空间,光线要明亮,温度要适度,有条件的馆还可以开辟专门的地方提供茶水、饮料或咖啡,要创设一种温馨的读书氛围,让读者可以驻足翻阅,可以席地品味,可以较长时间徜徉其间,可以稍作停留地快速浏览,可以利用茶歇时间去做即兴的讨论,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图书馆还可以提供一些摘抄、复印业务,使服务更到位。
3.2充分发挥“读者协会”的积极作用
图书馆可以组建“读者协会”,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读者队伍,并充分发挥“读者协会”在建设“书香校园”中的引领、组织、宣传、服务、中坚作用。例如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和湖南省“三湘读书月”活动中,读者协会可以根据每年的读书活动主题组织开展诸如“捐书”、“读书签名”、“大学生读书月”、“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心得园地”、“读书杯xx球赛”、“图书漂流”、“读书角”等系列倡导读书、渲染读书气氛的活动;在图书馆工作特别繁忙和接待读者的高峰时期,读协会员也可以协助图书馆老师工作,帮助整架、巡库,一起维护图书馆阅览学习场所秩序、环境卫生,这样既能锻炼这部分同学的实践工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又能使之从中体会图书馆工作人员劳动的艰辛,起到教育读者遵守社会公德、养成文明读书学习习惯的作用。另外读协成员来自学院各个系、各个专业、各个班级,代表了学生各个层面的阅读需求、阅读心理、阅读规律。一方面协会成员可将同学们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图书馆,以便图书馆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另一方面协会成员又能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及时传递给其他读者,最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的效能,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3加强对读书课题的研究
高校图书馆及相关部门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高校师资理论的优势,结合实际,开展好读书专题理论研究。例如:对当前高校学生读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高校学生读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中肯的指导意见、建议;对读书工作、各项组织读书服务活动经验等进行及时总结,开展学术交流,从而推动高校读书活动健康发展,不断走向深入。
3.4结合学校师生和专业实际,突出做好相关特色服务
特色服务的本质,就是要求图书馆在工作中要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读者第一”、“一切为了读者”、“服务至上”的理念,就是要将这种服务理念结合实际具体化,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
参考文献
[1]刘旭晖.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图书馆.2007(9)
12.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 篇十二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网络环境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让信息成为现代重要的生产力, 并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资源共享环境,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对图书馆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标签, 是高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图书馆流通部是直接面对大学生的服务部门, 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部门。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现状
(一) 纸质文献资源。
一方面, 传统借还的纸质图书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纸质文献不需专门设备就可使用, 便于读者阅读, 符合人们的读书习惯。纸质图书有专门的、产业性的发行流程, 内容都是经过层层审查的, 保证了文献内涵的思想和学术水平, 所以能够传播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和政治方向, 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较高正确性。再经过图书馆人为的筛选之后, 购买加工后为馆藏图书, 上架供读者使用。但是另一方面图书馆的纸质资源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首先图书馆的书籍复本量有限, 也就限制了读者的使用, 而且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学生, 在使用专业类图书的时候, 经常是一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同一本书, 这样即使图书馆有此文献也只能满足个别读者的需求。图书在写作完成到出版, 由挑选购买到加工上架, 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对于文艺类图书是没有影响, 但是对于发展迅速的专业类图书而言, 纸质文献的出版的信息内容是滞后的。
(二) 数字信息资源。
首先, 数字资源有容量大, 内容丰富, 时效性, 共享性, 可以同时多人使用, 没有复本量的限制, 易于检索和复制等优点优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普及, 数字资源的使用环境日趋成熟, 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随时随机的使用因特网检索信息。其次,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 可以为读者提供充足的、全面的数字信息服务, 更大程度的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 开放性, 进一步推进网络技术应用, 深入挖掘数字信息资源的利用, 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与手段, 提高服务水平。现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资源不再局限于实体书刊, 数字资源可以为纸质文献的良好补充, 甚至成为图书馆的最主要信息资源。当然,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发特色信息资源, 不能盲目购进所有网络上的数字资源, 应甄别筛选, 避免大批量的重复, 浪费有限的经费。
二、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发展方向
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方面不断发展进步, 越来越人性化。打破旧有的机关式作息时间, 更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打破传统的闭架借阅模式, 采取大开架模式, 虽然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但这是图书馆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除了有为读者服务的信念促使这一变革实现, 也是有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有力支持, 使我们有条件做的更多。不断创新, 以吸引读者了解图书馆, 使用图书馆, 满足读者需求。
(一) 树立为读者服务新观念。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读者被动层次化, 区别对待, 图书馆对待学生是管理化, 对待教师为服务化。这样的现象也和资源不足, 不能满足所有读者需要有关系,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的服务多重多样, 要更好发挥高校图书馆功能, 首先工作人员要在观念上有所更新, 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职业道德观念。无论接待教师还是学生, 都要亲切主动, 热情平等。做到文明服务, 充分表现出图书馆管理员的高素质, 以行动教育、感染读者。
(二) 读者服务工作多元化。
流通部是图书馆中同读者接触最多, 最接近的窗口部门, 流通部的服务是图书馆服务中的基础性服务。网络环境下的新图书馆要从单一被动的服务方式向多元化发展, 不能只局限于借借还还, 整理排架。而是应该主动地搜集发现读者需要, 为读者提供快速的指导与服务, 像医院的导诊, 及时准确的判断每一位病人所需, 引导患者就医, 搜集患者意见。流通部的工作不能局限于书库相关事宜, 对读者的其他的提问一问三不知, 图书馆的各个部门应该是相互协作, 共同服务的关系。及时了解馆内制度, 工作流程, 准确传达给到馆读者。
(三)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
计算机网络在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已经密不可分, 例如传统的采购, 编目, 流通, 都与计算机密不可分, 数字信息资源更是依存于计算机网络传播, 甚至是现在的进出门打卡系统, 都需要网络支持。在流通部不仅在借还图书这样基础性服务需要计算机网络, 其他例如, 检索功能, 现阶段图书馆已全面实现大开架, 清晰明了的检索系统为读者准确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提供了支持。检索系统要便于读者使用, 符合人们日常检索习惯, 提供多种检索方式。图书馆应在明显位置提供使用指南、温馨提示等等, 使读者能充分利用。此外, 网络在流通部还可以实现催还功能, 定期对图书超期或其他状况, 及时通过网络通知指定的读者, 这能降低读者不必要的损失, 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
(四) 加强对读者信息素质教育指导。
硬件资源再丰富, 只有读者使用了, 才能发挥其价值。网络环境下, 读者信息素质亟待提高。读者需要了解现代化的图书馆, 图书馆能带给他什么, 才能知道如何获取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对读者培训指导图书馆有哪些服务, 哪些新增服务、图书馆的特色功能。因此,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首先掌握了图书馆的专业知识, 才能对读者进行培训。例如对超星数字图书馆, 读秀学术搜索,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检索利用。校园网络的技术越发完善, 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也在不断进步, 计算机网络全民普及, 读者上网越来越方便, 查找信息资源不再限于书库。读者掌握计算机知识, 网络知识, 图书情报知识, 图书检索知识, 才能迅速获取能够利用的资源。网络技术的应用, 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指导, 培训, 讲座, 网络视频等方式对读者进行图书馆相关知识的传播;帮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概况, 制度, 馆藏、数字资源及各组成部门的职责任务。
(五) 修补旧有图书。
图书馆里流通的书由于人为保管不当, 使用频繁, 或是装订本身有质量问题而出现书籍破损, 散页, 缺页, 而这些都是读者需要的图书, 缺页影响使用, 也不美观, 还有部分图书是被读者人为损坏, 取走自己需要部分, 这种影响不仅是损坏一本书, 是对公共财产是损坏, 更是对其他读者的一种错误示范, 在个人工作经验中发现, 复本多本的图书被多次抠挖的经常是同一本, 其他的完好, 正是最初读者不爱护图书的行为启发了后来的读者的破坏行为。这样的图书弃之可惜, 流通却有坏影响, 而且影响阅读。所以图书馆应对其及时修复缺页, 善于利用办公设备, 发掘设备功能, 对于文字书籍可直接用复印机, 彩色图形书籍只能依靠扫描仪、彩色打印机或者一体机等设备, 并需软件支持。
三、图书馆发展建议
(一) 建立考评奖励制度。
建立图书馆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增加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激发良性竞争, 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例如读者满意度、业务知识、思想道德素质。由于图书馆每个岗位工作职责不同, 性质不同, 同读者的接触几率更是不尽相同, 用完全一致的考评规则并不能彰显公平性。考评标准应有固定标准, 对不同类型岗位有针对性的评比标准。考评可以和奖励机制合理挂钩, 对于学术贡献, 还有业务上有重大贡献的职员应给予奖励, 实施绩效管理机制, 不应固守平均主义。
(二) 购进使用率高的热门图书。
高校图书馆中有许多专业基础类图书, 每年都有许多学生使用, 而且都是在同一时间使用, 这样的图书借到的学生不爱还, 借不到的学生着急, 图书馆的复本量完全不能满足读者需要, 而且经过一届又一届学生的使用, 图书非常陈旧, 难以修补, 建议这样的图书应该补充购进, 以满足读者需求。
(三) 培训业务知识倡导业务交流。
13.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汇报 篇十三
——邮储银行鹿泉市支行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很难推进。我邮储鹿泉市支行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积极召开“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会议,调动职工积极参与进来,探索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具体做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支付结算知识宣传,提高农民对非现金支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据人民银行统计,截止2011年8月底,我辖共有金融机构网点51家,其中,办理对公业务网点数量40家,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42家,接入全国支票影像系统19家(较年初增加1家,为我邮储银行)。
为了畅通渠道并拓展支付清算系统覆盖面,根据实际情况,我行支付系统专门为其提供了多种经济、灵活的接入方式,积极支持其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此外,继续支持和鼓励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连通城乡的结算网络,完善了农信银机构之间的支付清算平台。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大量联网,有效地改善了农村支付环境,为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清算服务。截止2011年11月20日,我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403884户,较年初增加26278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262户,较年初增加56户。
我行在推动支付系统不断延伸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支付 系统尤其是小额支付系统的作用。结合鹿泉市实际状况,努力探索,积极协调财政、农委、商务、银行机构等相关单位部门,实现了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社保、医保、粮食补贴以及“新农合”等各类财政涉农补贴资金直接划拨入户,进一步发挥了该系统的功能,为农户提供了便利,受到了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
近年,我行支付结算部门抓住国家发放各类财政补贴资金的有利时机,组织引导涉农银行机构大力发行银行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农村居民使用银行卡。特别是在惠农卡业务方面,我行积极推动“三农”和县域市场,着力研究解决面向广大农民的金融服务问题,根据县域客户的金融需求和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先后研发推出了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特色产品——绿卡通卡、绿卡、商易通卡、及信用卡。在为农户提供存取款、理财、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今年,截止到2011年11月20日,我支行新增绿卡通卡3159张,卡户平均存款余额达5700元;信用卡共计进件491张,进件合格率为91.04%,审批成功313张,其中金卡163张,普卡150张。
与此同时,推动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向纵深发展。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网络遍布城乡,服务贴近“三农”的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专项培训。大力开展宣传营销活动。为方便农民取款,我行特在营业网点 设置ATM机3台,POS机6台,其中:县城5台,乡镇1台,商易通419部,较年初新增30部;新增加台席3个。
近年来,我行在推广转账电话、网上银行支付等其他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效。截止2011年11月20日,今年新增网银支付用户数量743户,交易金额630万元;电话支付用户数量685户,交易金额118万元;银行卡消费金额16491万元;银行卡转账金额41788万元;转账支票结算金额70968.80万元。
今后,我行将通过建设示范县和联系点积累好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促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全面改善,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三农”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出重要贡献。
14.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十四
校园环境卫生整顿活动总结
根据县教育督导工作部署,为了把我镇中小学的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实到实处,营造一个清洁、整齐、优美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环境质量,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洁净优雅的校园学习环境,我们结合全镇中小学的实际情况,迅速成立了领导班子,全面部署了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并及时进行了督导检查。现将我镇校园环境卫生整顿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目标。
成立督查小组,贾新宇校长任组长,责任督学为副组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要求各学校每天上放学四个时间段在校门口周边巡视,负责监管学生乱扔垃圾,严禁学生购买“三无”食品,指导学生家长文明交通。杜绝校门口“脏、乱、差”现象的发生。
二、大力宣传,提高认识,彻底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校园广播、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充分认识到整治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卫生意识,提出“伸出你我双手,构建洁净校园”工作目标,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让环境卫生主题教育深入人心。
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中心校督查组负责不定期对学校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各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对各年段学生的个人卫生进行突击检查,主要检查学生的服饰、颈部、发型和指甲等方面,对个人卫生差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学校后勤工作人员对学校草坪、花圃的花卉树木进行修剪,损缺的及时补种补植。增设爱护花草的温馨提示。
四、清除死角,净化校园
学校于开学初就组织全体师生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大清扫、大擦洗,平时加强对校园、楼道、教室、厕所、办公室、教师宿舍等场所卫生的管理,要求做到地上无纸屑、卫生无死角、墙上无蜘蛛丝,彻底消除乱贴乱画乱涂现象。在整治校园环境卫生工作期间,集中力量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尤其是对教室、宿舍、图书室、彻底清扫和消毒。办公室、教室、宿舍和各功能室要做到无灰尘、痰痕、印痕、蛛网,物品摆放有序。做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
五、定期检查,落实制度
为了把学校的卫生整治工作落在实处,我们要求各学校把校园划分给各年段,由各班进行分工管理,同时要求每位卫生区负责人要做到每天二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整治,各年段每天安排卫生检查小组进行互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校园的干净、整洁。学校每周五进行汇总,并评出卫生先进班集体,与每周一的升旗后进行公布,并与每学期对各年段的先进班集体给予奖励。
总之,通过这次的校园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得到巩固,同时也为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创建文明、卫生、有序、整洁的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庙镇中心校
15.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十五
1 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应实行三个方面调整
1.1 期刊信息载体工作的调整
传统的图书馆收藏刊物文献信息资源主要是以纸张为载体的印刷型,而网络环境下信息载体已由单一的印刷型发展为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网络型等多种信息载体并存的形式。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是集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由于采用电子数据形式表示,计算机自动化和网络化使数据分布广泛而分散。超文本组织方式使数据难以规范和结构化,网络信息的内容特征抽取变得十分复杂。目前除印刷型文献著录统一规范化外,其余信息载体的加工处理尚无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这就需要对传统期刊尽快上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加强校园局域网建设并不断扩充校园网上信息量。
1.2 期刊采集方式的调整
在网络环境下,因特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无所不有的信息资源宝库,也成为人们查找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主要场所。因此,采集方式应该拓宽到动态的网络环境中,应以电子订购等新业务为主,以便为读者提供服务。另外,随着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期刊的采集方式将更加趋向于围绕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光盘等形式。在采集网络资源时,应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对网上信息进行鉴别、分析等。再者,高校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查询期刊文献资料都具有较强的定位性和明确的目的性,需要了解专业课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因此,只有采集网络期刊资源才能满足这一需求。开发有利用价值的期刊数据库,建立专业性期刊信息资源指引库,在自己的网页上链接一些相关的网址,使广大读者用户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1.3 期刊工作在加工方面的调整
图书馆期刊工作在加工方面首先要改变原始编目。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编目工作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逐步从单机原始编目朝着联机联合编目的方向发展。网络环境下,实现面向整个虚拟图书馆实施编目。所有新建目录以及删除、追加、修改均保持联合导航库、镜向库以及成员馆库中的及时一致性。其次,对网上信息进行深加工。据统计,一种专业文献只有一半左右是发表在其专业期刊上,另一半发表在相关的期刊上;或只有1/3的文献登载在刊名与该专题相同的期刊上,2/3则刊登在其它有关的或无关的期刊上。期刊文献分布的这种特点对完整地搜集有关文献带来了不便,也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调整加工方式,在网上给读者提供最大的文献信息帮助,既要提供一次文献,又要针对性地进行文摘综述的编制。将不同期刊中的相关部分经过优化组合,高度浓缩,形成一种新知识、新信息、新资源。
2 期刊工作服务模式的变革
2.1 提供多层次的服务
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人员不但要为本校师生做好信息服务,而且还要开展社会化信息服务。高校有新生、毕业班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因此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要提供多层次的服务。
(1)对新生提供导航服务。因特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海洋,网上信息源繁多。帮助刚进校的新生以最快速度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提供信息导航服务,除告诉新生读者在何处可找到所需的信息外,还必须教导新生读者如何检索信息与利用信息,教育与引导新生读者找寻所需的信息。
(2)利用网上功能强大的优点开展为毕业生就业指南服务、网络资源引导服务、网上定题服务。
(3)为教学服务,参与科研课题,主动跟踪课题需要,提供索引等二次文献,以便相关人员及时查询。
(4)提供网上科技查新,为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研立项提供参考。
(5)提供参考咨询电子化服务,如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服务方式,积极依托已建立的部分国内外网上协作关系,提供用户自身无法获取的、有价值的网络信息数据查询服务。
(6)对社会公众提供网上购物、娱乐等服务。
2.2 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人员不但要多层次地为读者服务,而且还应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1)对电子型期刊开创服务,利用现有的期刊资源(主要为电子期刊多媒体光盘、数据库等),采用自检、代检方式为读者提供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服务,利用校园网把期刊信息注入信息轨道,通过网络加速信息传递,实现资源共享。
(2)完善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安排较多的人力物力从事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开发和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并逐步引进更多的数据库产品,增加数据库数据,加强文献检索、课题查询等服务能力。
(3)利用校园网、国家网以及世界网络资源,使用户能快速、准确地获取本单位、其他单位,甚至世界范围的期刊情报,全方位地掌握信息资源,这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责无旁贷的全方位服务形式。
总之,图书馆期刊工作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知识型工作,它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在网络环境下巧妙地运用柔性管理方式,不断调整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利用网络使蕴藏深厚的期刊文献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使网络环境下的期刊工作真正达到高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宏月.论数字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变更[J].现代情报,2003,(7).
[2]马启花.网络环境下合并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浅谈[J].现代情报,2003,(7).
16.提升服务创优园区发展环境 篇十六
“我看中了管委会的大楼”
“我们又要搬家了,这将是第三次搬迁。”3月11日,在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玉龙言语中透着幽默,“古有‘孟母三迁’,而我们是‘孟母三让’”。他说,管委会为了新企业入驻,三让办公楼,体现了政府的服务职能。
“一让”发生在2003年国庆前夕,安徽省内一家进出口公司来高新区考察选址落户。管委会推荐了园区内几块土地,对方都觉得“不是特别满意”。最后,这家公司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看中了管委会的大楼。”
管委会办公楼座落于园区入口处黄金地段,堪称高新区的标志建筑。将管委会办公大楼转让给企业,这在合肥高新区属破天荒。管委会召开专题会议,最终决定以成本价转让办公大楼。
“二让”是在6年后,2009年3月,安徽省中烟公司的高技术项目欲落户合肥高新区。在得知这家公司的办公、研发暂时无处落脚后,高新区管委会决定将正在使用的办公大楼出让给中烟公司。
记者在合肥高新区采访,看到管委会只能在租来的楼里办公。沈玉龙和同事共用一间办公室,显得拥挤,不大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材料。
“我们都是做服务的,能办公就可以了。”沈玉龙对于眼前的窘境并不在意,“用不了多久,管委会将再次搬家,这里将会入驻新的企业。”
孵化企业的青春与未来
合肥高新区始终高度重视服务企业发展,转让办公楼只是政府服务中的“冰山一角”。合肥高新区十分重视孵化、壮大科技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水平走在了合肥市、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高新区管委会科技局副局长桂新生说,截至2009年,安徽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90家,合肥市342家,合肥高新区有196家,占全市的57%;安徽省信息产业厅认定的软件20强企业,有17家在高新区;安徽省国家级孵化器7家,合肥高新区有5家;安徽省孵化企业1342家,高新区在孵企业506家;安徽省孵化器面积是101万平米,合肥高新区就达21.5万平米。
孵化器是高新区的一个特色。到目前,从孵化器走出了4家上市公司,即科大讯飞、时代出版、皖通科技、安科生物。高新区目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有60家,有三分之二企业是经过孵化器培育的;规模以上企业207家,有三分之二是从孵化器中走出来的。“两个‘三分之二’证明了合肥高新区孵化器工作的显著成效。”桂新生说。
目前合肥高新区正在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以行业领域内技术领先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通过3年努力培育200家亿元以上创新型企业,使这些企业成为业内的“小巨人”。
人才在这里集聚
合肥曾因地理位置、投资创业环境等问题致使人才流失严重。高新区管委会人事劳动局副局长李宁说:“合肥科教资源丰富,但是以前省内高校走出来的毕业生和归国留学人员大多选择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为就业创业首选城市。金融危机让创业者在企业选址上更多考虑创业成本因素,这给了我们机遇。”
2008年以来,合肥高新区积极与多批海外创业团队联系落户事宜,已先后接洽30批海归创业团队,注册成立了15家公司。高新区管委会经济贸易局副局长朱哲说:“这批引进的海归创业项目大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对带动高新区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园区形象、形成海归创业的集聚效应具有积极的意义。”
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人才需求。海外创业项目的成功落户,带动了人才回流合肥。李宁说,以前高新区没有重视人才培训工作,随着高新区、区内企业跨越式大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合肥高新区在帮助企业引进人才方面,发挥平台功能,依靠市场配置,建立了梯级人才培训模式。
“企业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但是单个企业培训人数达不到培训机构开班要求,为此,我们对企业人才予以捆绑式培训。”李宁想到捆绑式人才培训,是因为不久前一家企业负责人找到她寻求帮助。这家企业迫切需要电工、焊工职业技能培训,但因为人数少而无法开班,企业负责人希望高新区帮助组织一些其他企业的员工一同培训。
“高新区内很多企业老总是从高校走出来的,他们在技术创新方面能力很强,但是对于企业管理、经营方面就显得欠缺。为此,我们和南京大学商学院合作举办了针对这类企业负责人的精英级人才培训班。”李宁表示,高新区将借助培训机构,继续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免费培训活动。
合肥高新区通过搭建培训平台,达到了人才的聚集效应。国内外优秀培训机构也积极与高新区洽谈合作,并有意在高新区内设立办事处,甚至成立分公司。培训机构入驻可以降低企业人才培训成本,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企业的发展成本。
截至2009年底,合肥高新区从业人员已达8.7万人,硕士及以上学历3200多人,留学归国创业人员300多人。每千人拥有研发人员数为137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6位,每千人拥有理工类本科以上人数为198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12位。
破解企业发展资金之忧
“初创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融资难在这里同样存在,合肥高新区积极探索多种形式为初创期中小企业融资。政府投资、市场化运作,成为高新区解决融资难题的法宝。”经贸局副局长朱哲说。
“完全依靠政府,这是不现实的。高新技术企业净资产就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产业化有可能带来巨大效益,也有可能带来风险。但是,国内外风投机构对于没有任何固定资产抵押的初创期中小企业是慎之又慎。这就面对一个两难问题,风投机构不愿意投资,政府又不能放弃这部分企业,那么只能依靠政府投资和市场化运作,完善项目评估体系,降低投资风险。”朱哲在一线工作多年,对于初创期企业融资两难问题深有体会。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审时度势,应对企业融资难,出资成立了科技中小型企业创业引导基金、高新信用担保公司、安徽高科创业投资公司,出资参股了国元科技担保公司,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市场化投融资体系。
据悉,高新区财政每年支持企业技术创新3000多万元,组织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200多项,申请各级各类政府引导资金亿元以上。高新信用担保公司为企业担保520笔,担保总额17亿元,担保余额3.4亿元。在高新区,常年开展风险投资的国内外创投机构10余家,吸引风投资金亿元以上。合肥高新区还积极推进银企合作,有136家企业入选合肥市推荐的优质中小企业名单,位居各县区之首。
目前,合肥高新区正全力争取新三板试点工作,扶持了8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融资,直接融资金额30多亿元。
企业上市是检验高新区服务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合肥高新区制定了《合肥高新区支持企业上市若干意见》,规定只要符合上市条件,从企业改制到上市整个过程都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支持。对于重点上市企业,高新区提供一对一的定向服务,予以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2009年高新区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投入资金1.4亿元,总体规模超过3亿元。目前,园区内已有上市企业10家,高新区表示力争到2012年达到30家。
优越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者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说过,“我非常欣赏微软中国对合肥当地软件企业的大力支持,包括合肥微软技术中心与合肥软件企业的密切配合,成功参与了‘数字合肥’这个高难度项目的一期建设……”对此科技局副局长桂新生的看法是,合肥高新区内的众多软件企业受到全球软件巨头如此青睐,这与合肥高新区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进区创新创业、大力提升区内企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是密不可分的。
在合肥高新区,企业自主创新氛围浓厚,出现了一批技术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的业界“单打冠军”,如软件外包、语音合成、汽车与工程机械、家电制造、雷达制造、纳米材料等技术领域成绩斐然。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相继落户,各种创新元素也在这里汇聚。
“环境出竞争力,环境出生产力,环境比投资更重要。”桂新生认为一个高新区的创新环境建设极为重要。“当今区域经济的竞争,已从争取优惠政策的竞争转向营造一流投资环境的竞争,而营造最优的发展环境平台逐渐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除了以上提到的软环境建设,建区19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在基础硬件建设方面,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实现了由建设单一的经济功能区向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战略转变。
据高新区环保分局环境管理处处长曹亚敏介绍,2005年至今,合肥高新区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70亿元。
17.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十七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广西建设,围绕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按照县委宣传部关于开展“美丽藤县〃清洁乡村”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现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1.我镇华安、均常等小学校园垃圾不出校门,在学校管辖范围内完成处理工作。
2.进行渗透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以及校园广播、网站、板报、墙报等校园媒体,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卫生健康渗透教育,树立学生环保理念和健康理念,不断强化学生的卫生清洁意识、文明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东荣镇昨雅小学开展环保主题会)3.开展我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组织学生大力开展以文明养成为主要内容的我讲文明树新风实践活动,在校园倡导文明礼貌处事待人、卫生健康生活学习的良好风尚,杜绝各种不良习气的侵蚀,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建立健全文明行为规范,以制度约束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开展校园整治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全面清扫校园班级卫生,不留卫生死角,营造一个整洁、卫生的学习环境。
(均常焕珍小学清洁校园已经成为学校常规管理重要工作)
(杨垌小学黎校长率领师生打扫卫生不留“死角”)
(清洁校园人人有责,老师们正在进行校园清洁工作)5.开展我扫我家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打扫家庭卫生,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影响家长帮助家长纠正不文明行为,增强学生家长文明意识,使学生在养成文明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日常卫生习惯的基础上,把教育活动延伸到家庭,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家长参与到活动中。
6.开展“环保卫生监督员”活动。大力倡导学生对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规劝,使学生们真正成为社会监督的生力军,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正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教育专项工程项目,大力加强学校宿舍、食堂、厕所、洗浴间、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清洁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8.开展创先评优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标兵、优秀志愿者、卫生班级、文明寝室等评选活动,评选表彰先进文明集体和优秀个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
9.开展学校常规管理活动。将“美丽藤县〃清洁乡村”、“美丽藤县〃清洁校园”活动与常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文明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管理,确保校园长期始终保持清洁卫生、文明和谐。
(学校专用垃圾处理池)
(督查组到上峡小学检查食堂卫生)
(督查组在坡头小学进行卫生档案检查)
18.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十八
惠阳区秋长中心小学创办于1984年,是叶挺将军故乡的一所窗口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27289㎡,建筑面积14687㎡,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2125人,教职工93人,专任教师90人,其中高级教师56人,大专学历43人,本科学历22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近年来,因办学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被评为“素质教育试点学校”、“社会公认特色育人成功单位”、“全国雏鹰假日小队”、“广东省少先队红旗大队”、“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南粤女职工文明岗”、“全国少先队优秀中队”、首批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广东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等。
一直以来,我校秉承“团结守纪,开拓创新”的校训,建设“文明、勤奋、求实、上进”的校风,努力实现“创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 ”的办学目标,不断创造充满和谐、富含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政府大力关怀支持下,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和谐共进”为理念,努力抓住各类发展机遇,以文明为抓手,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同时,以努力提高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为核心,狠抓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全体师生共 同努力,我们在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管理,落实推进素质教育及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区上游,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在“文明校园”创建方面赢得了社会的一致认可与好评,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学校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并进行了精心的部署和安排。成立了“文明校园”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方案,明确了分工,始终把“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之一,并贯穿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二、狠抓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文明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精神,它可以对学生的文明行为发生深层的调节和制约,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1、编写规范、章程,全员学习。学校组织编写《秋长中心小学管理规范》、《学校章程》,定期组织师生学习,让“创一流学校,育一代英才 ”的办学理念、“团结、守纪、优质、创新”的校训、“文明、勤奋、求实、上进 ”的校风、“严谨、务实、探索、奉献 ”的教风、“勤奋、自主、乐学、善思 ”的学风,师生入目、入耳、入脑、入心,实践“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模式。
2、广泛宣传,营造声势。学校充分发挥橱窗、图书室、展览室、校园广播、学校大队部和板报的宣传作用,宣传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观、人才观、审美观和责任意识、民主意 识、创先意识、服务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法纪意识、主人翁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健康乐观品质。
3、精心设计,寓教于常。学校统一规划,分别按教育功能多元设计。学校内校园的雕塑“师魂”,寓意老师的启智、学生的好学,彰显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学校的育人理念;学校的书画长廊凸显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楼、功能楼丰富多彩的挂画、名言均是学生的才艺和育人功能的体现;走道、楼道、教室、礼堂、办公室、运动场等公共场所,著名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画像,名言名句,富有育人特色的标语随处可见。
4、评先选优,骨干引领。每年教师节前,评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并在年终进行考核,评出考核优秀教师。每学期在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优秀队员”、“美德少年,树立榜样,发挥其示范、引领和骨干作用。
二、完善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用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了师生行为,提高了校园文化底蕴,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1、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学校高度重视制度文化的构建,进行了系统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了教学管理、教育教研、教法改革、教师培养、教职工考勤、教学评价、人才培养、绩效考核、财产管理、岗位考核、全员聘任、领导听课上课、巡查等全方位的管理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规范程序、行而有据。
2、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科学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广泛征集学 生意见,师生多方讨论、共同商议,制定一系列的校园规范制度及条例。如《学生一日常规》、《课堂行为常规》、《礼仪规范》、《学生安全管理条例》、《紧急疏散预案》、《卫生管理条例》、《校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台风暴雨极端天气停课应急预案》、《防暴力应急预案》等。由于制度、条例、规程和预案的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结合规范的实践,实现了管理制度配套协调,过程规范有效,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三、狠抓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给师生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秉着“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的环境育人理念,近几年学校先后投资100多万元美化了校园环境。
1、顶层设计,特色鲜明。在广泛征求师生建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及地域文化、职教特点,邀请惠州市明基达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设计师进行校园环境文化整体科学规划,做到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2、科学规划,环境育人。近年来,学校投资100多万元建了一条书画长廊,甬道浮雕、100多个碑铭、牌匾,更换每个班的展示栏,栽种名贵树种,更新宣传栏等。根据不同学科和功能室特点,对13间教师办公室、35间教室、16间功能室、楼道、走廓、校园绿化等进行了科学的文化建设。环境建设整齐有序、错落有致,自然与建筑和谐统一,人文与环境巧妙相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呼应,班级文 化与校园文化浑然一体。
3、绿化美化,文化交融。校园内种植了桂花、白玉兰、银杏、樟树、小叶蓉、鱼尾葵、柏树、罗汉松、串钱柳、紫荆、苏铁等几十种较名贵的树种,成行成林。树上都挂着树牌,树牌上有树的简介、学名、别名、生态习性和养护班级。内校园的草坪上,处处可见宣传牌和温馨提示。师生耳濡目染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启迪理智、陶冶情操,塑造品格。
四、狠抓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文化的现象,班级文化是在学校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的影响下,由班集体中全体成员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如果把班级比作容器的话,那么学生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里,会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样。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构建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1、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在教室、走廊,根据班级特色,将班规、《新小学生守则》、安全警示标语、学生书画作品等上墙。打造特色班级,各班根据自己特色设计班级名片、宣传栏、荣誉展示栏、学生作品栏等。
2、打造团结、互助、共进的班集体。通过师生共同制定班规,开展学月主题班会、队会,开展赶、帮、超学习活动,参与学校各项竞赛,以达到打造团结、互助、共进的班集体。
3、进行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研究,实施教学“四环九步”模式。为了更好地探索班级管理的实效,学校开展了市级课题《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研究》工作;在教学上,语文、数学、英语开展“四环九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此教学模式得到领导、同行的好评,并在《惠州日报》上进行了介绍。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扎实开展活动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特长的乐园。
1、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年宫活动,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开展城市学校少年宫活动,让学生自由参加篮球、绘画、舞蹈、电子琴、阅读、乒乓球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弘扬个性特长和展示才能,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以纪念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利用富有纪念意义的重要节庆日(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七一建党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节等),利用国旗下讲话、入队宣誓仪式、演讲赛等开展主题鲜明的爱党、爱国、爱校,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质。
3、以活动比赛为平台,让学生彰显青春风采。学校非常注视学生的才艺训练,并搭建平台,如小百灵歌唱比赛、文艺汇演、演讲比赛、运动会等,让学生在活动比赛中展示自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各学科还发挥学生专业特长,每学期开展各种学科竞赛活动。通过搭建平台,开展活动比赛,不仅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张扬了个性,还培养了学生兴趣、展现了学生的才艺。
由于学校重视校园文明建设,潜移默化育人效果凸显。2010年至今,学生书画作品获区级以上奖励934件次,其中国家级奖励648件次;获集体荣誉数十次,师生作品在市级以上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100幅。目前,学校正在研究的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一个。
总之,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我校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社会对教育的期望相比,仍存在许多问题,但我们坚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规范化的管理使我校的各项工作越来越好。
19.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十九
一、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社会的需求促使信息机构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向信息增值型、信息产业化、信息服务化、精密化发展。
传统图书馆, 文献收藏的数量, 对图书馆馆服务方式是以面对面的读者借还图书, 提供口头咨询为主。
现代图书馆, 拥有掌握和利用电子技术的水平和专业人员, 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不受馆藏的限制, 对图书馆的服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以远程通讯的网络应答式提供。
从总体上, 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图书馆的服务观念;从"读者服务"转向"协调、合作、共享"。
图书馆的服务形象:从热情、周到的"服务员"转变到迅速、方便的"信息导航员"。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1、利用图书馆的整体化优势进行图书馆网络的优化组织
与协调, 使因特网的信息服务功能在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中充分实现。促使因特网上的电子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2、国家应该从宏观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我国图书馆网
络与科技、教育、经济等专网及其网络有关系, 在国内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3、强化网络条件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实现网
络资源配置的优化, 网络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综合信息服务。有计划、分期分批建立不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促使更多的有中国特色数据库在网上服务。
4、实现图书馆网络化和知识信息的社会化管理, 建立网
络化信息保证组织和体系, 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信息法、数据库法, 确保网上信息安全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5、图书馆利用自己"社会大学", "没有围墙的大学"
的特殊环境, 有意识地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 培养中国读者的信息素质、信息意识能力。
6、加强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国际合作, 学习
先进国家的信息技术, 熟悉和掌握各国的信息资源的特点。加强与世界各国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的合作, 加快中国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 向全世界展示中文信息。把世界上更多更好的信息介绍到中国, 更好地为我国的读者服务。
二、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对策
1、树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 宏观协调, 分工合作
在网络环境下, 我国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由于原有格局分布, 必然是多中心、多系统、多层次、多类型的局面, 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更要强调分工协调, 资源与信息的网上共享, 网上服务共享, 避免各自为政。例如:在书目数据库建设中, 已经存在重复建库, 浪费大量资金和人力, 许多数据库的建设中不要走老路, 国家有关部门要宏观干预, 分工合作。
2、强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
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要提供信息本身的价值, 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 提高服务质量,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 图书馆要通过服务, 满足社会的需求, 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 扩大服务的效果和服务的能力, 使人们在网络和信息时代离不开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要利用自己占有信息资源, 快速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的优势, 利用网络环境, 对电子资源进行浓度分析与重组, 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图书馆服务人员要掌握信息源, 了解信息资源分布状况, 信息网络的分布, 熟悉网上信息机构, 更好地组织网上信息, 为读者服务。
3、探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
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机会, 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会, 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务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图书馆的整体组织、人员安排、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来发挥新的效益。例如:图书馆的查询、外借预约、馆际互惜等服务, 可以通过网络功能实现。同时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 拓宽服务领域。例如:信息的惧就不仅仅是采访部门的事, 参考咨询人员要参与信息资源的收集, 原来意义的图书馆分工被打破。图书馆服务工作和信息服务人员将越来越重要, "网上信息冲浪员", "网上信息标引员", "网上信息导航员", 将会成为新型的图书馆服务人员。
4、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的图书馆服务人才
实现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 必然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服务的服务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含量加大, 向智能化发展, 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诸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现代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这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问题。组织、设备、资金、机构的落实可以说是硬件, 在短时间可以达到, 但人才问题就是几年、十几年的问题。因此, 国家要在宏观计划中, 注意人才的培养。图书馆在人员的使用中, 要注意发挥专业特长, 培养一批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学青:《21世纪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青海师专学报》, 2009 (06) 。
[2]刘速峰:《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形式探究》,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5) 。
[3]王静:《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 《文教资料》, 2008 (20) 。
[4]李霞:《继续教育是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现代企业教育》, 2006 (15) 。
【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三山中心小学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方案09-19
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总结09-26
小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方案07-05
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总结08-16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环境育人工作07-27
2022年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方案09-17
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