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目标(精选16篇)
1.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目标 篇一
一、教学工作:
1、加强学习,努力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课堂效益,积极探索新课程教学的课堂模式。
2、发扬备课组团队协作精神,统筹安排各班的教学工作。各备课组要认真学习学科新课程标准,将课改的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法,根据本届初三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学科教学计划。把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落实45分钟负责制,向45分钟要质量。
4、各科要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是以课本为主,根据新课标,逐章逐节地进行复习;第二轮是归类进行复习;第三轮是有重点地、突出重点地、补充式地进行复习。并结合每次的考试,进行查漏补缺。
5、继续施行月考和摸底考试制度,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及时诊断,及时反思,及时研究制定调控方案,并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6、认真抓好体育训练,力争体育考试成绩达到全县中上水平。
具体措施:
1、坚持六个到位,(即形势分析到位、思想管理到位、教学安排到位、培优辅差到位)。
2、认真学习《中考纲要》,把握课程标准,开展二次备课(即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的根据各班具体情况的个人备课),落实教学目标,始终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推行异步分层教学,实行因材施教。
3、多层次召开学生会议,谈形势,提要求,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及复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教育学生学会体验,享受过程,克服急躁,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学科组要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考查”。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5、发扬备课组团队协作精神,统筹安排各班的教学工作,加强对优等生的指导及学习困难生的拉差补缺工作,使优等生更优、学习困难生能跟上班级学生的学习步伐。
6、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我们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复习,抓好专题复习研究,有效地把初三阶段的知识点梳理清楚,以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二、德育工作:
1、对初三年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抓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勤奋创造奇迹,成功来自努力”、“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激励学生,促使他们树立信心,鼓足勇气,最后冲刺。
2、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目标,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3、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指导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
4、关注后进生,我们初三年级的教师要在情感教育上多下功夫,要对后进生做到有爱心、细心、耐心;在教育教学上,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表扬奖励优先;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扶植起步点,把握反复点,促进飞跃点;对待后进生不歧视,从而有效地保证后进生提高,我们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2.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目标 篇二
随着经济发展, 竞争日趋激烈, 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 以组织文化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将有利于组织的发展。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管理者进行个人-组织契合的研究, 其原因在于个人-组织契合反映了工作态度与行为的交互影响。此外,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 工作投入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 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中的新热点。个人-组织契合的核心是价值观, 其对组织和个人的影响是持久而根本的, 而积极的工作态度源于个人与组织之间的高水平契合。
以往关于个人-组织契合的研究, 学者们均以其为自变量, 分别以离职意愿、工作态度、组织公民行为、团队合作、伦理行为、压力、工作绩效等作为因变量来研究个人-组织契合对这些变量的影响。而工作投入的影响结果分别有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前瞻行为、角色外行为、工作绩效及一些组织或团体效能 (如顾客满意度、生产力、利润率等) 。尽管有关个人-组织契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 但其研究大都集中在企业, 忽视了像学校这类非营利组织。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其组织文化反映了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 渗透到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 对教师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作为学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 对其研究的意义体现于其独特的劳动性质和需求特点。同时, 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逐年增高, 以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来研究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的关系, 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降低青年教师流动率等具有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
2.1 内涵
个人-组织契合是指:“员工之个人特质、信仰、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策略需求、规范、目标与价值观之间的一致程度”。后来Kristof提出个人-组织契合的整合模型 (即辅助性契合和补偿性契合、需要供给契合和需求-能力契合的整合) 。这些定义都是以组织价值观为核心内容。
关于工作投入的概念, Maslach和Schaufeli两位学者从工作投入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来界定工作投入, 但各自观点有所不同。Maslach提出两极观, 将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视为完全负相关关系。而Schaufeli认为两者并非完全直接对立, 工作投入是一种与工作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动机状态, 表现为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维度。
2.2 研究模型
本文采用郑伯埙七维度模型及其构建的组织文化价值观量表 (VOCS) , 涉及工作、人际关系、环境三个方面的价值观, 包含尊重员工、创新精神、外部适应、品德操守、绩效取向、团队取向及安定守成七个因子 (31个题项) 。教师具有高文化素质, 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决定了其对自尊的迫切需要, 可用尊重员工和外部适应来体现;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 自身发展的稳定性驱使其必须满足组织的各种要求, 品德操守和安定守成能适当予以体现;自主研究和知识共享对科研成果的作用, 对应着绩效取向和团结合作两个维度;日常工作中的愿望实现感、任务完成感、专业成果感和探讨新事物的创造感则体现于创新精神维度。因此, 本文在VOC基础上整合为29个题项, 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对题项用词及表述作适当修改。
Schaufeli和Bakker等人开发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可操作性强, 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量表。该量表包含活力VI、奉献DE和专注AB三个分量表 (17个项目) 。张轶文和甘怡群就引入该量表来研究中学教师群体, 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同时, 本文两个模型量表均用Likert五点尺度计分法来测量个人所知觉的组织实际价值观和不同程度的工作投入情况。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2.3 实证分析
2.3.1 研究假设和数据分析方法
首先, 高校青年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职称、工作年限和聘任形式等人口统计学变量, 本文假设一是上述这些变量对个人-组织契合以及工作投入产生影响。其次, Chatman认为, 个人和组织之间如果能够达成价值契合, 就比较容易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将工作投入视为工作态度的内容之一, 提出本文假设二, 即个人-组织契合对工作投入有显著正影响。本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来处理和分析所有研究数据。
2.3.2 统计分析结果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高校青年教师 (指年龄40岁以下, 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 的个人-组织契合及其预测变量工作投入, 通过青年教师进行自我评价获得相关变量的数据。采用邮寄问卷的形式历时两个月对7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分别为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商学院、东莞理工学院) 开展调研, 共发放问卷155份, 收回144份, 回收率90.9%, 有效问卷135份, 有效回收率87.1%, 本调研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符合研究要求。
(1) 项目分析:个人-组织契合量表中, 在显著性水平0.01的情况下, 题项16 (关于人情世故) 和题项24 (关于工作短期效益) 未能通过检验, 予以删除, 个人-组织契合量表保留27个题项, 工作投入量表17个题项均通过检验, 予以保留。
(2) 效度分析:个人-组织契合量表中, 合并品德操守维度和安定守成维度, 命名为工作取向维度 (既包括个人工作取向, 也包括组织工作取向) ;绩效取向维度的层面因子分析结果为2个因子, 但考虑必须至少包括3个题项, 所以保留其中4个题项组成一个因子。项目分析和分层面因子分析以后共删除6个题项, 最后保留23个题项再进行限定抽取6因子分析, 得到的KMO值为0.929, 总体解释程度为73.447%。同理, 工作投入量表各层面因子分析的结果都很理想, 得出的三个维度与原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有所不同, 其中活力维度包括6个题项;奉献维度包括5个题项;专注维度包括6个题项, KMO值为0.922, 总体解释程度为64.152%。限于篇幅, 上述两个总量表的题项内容未能详细列明, 留存备查。
(3) 信度分析:个人-组织契合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的总量表信度系数分别为0.952和0.937, 各层面信度系数均在0.70到0.80之间的可接受范围内, 总体通过问卷的信度检验。
(4) 相关分析:就整体而言, 个人-组织契合与工作投入显著正相关。其中, 个人-组织契合的各维度与工作投入各维度成正相关关系。即尊重员工、外部适应、创新精神、工作取向、绩效取向、团结合作分别都与活力、奉献、专注成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在0.3到0.5之间。
(5)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主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 将六个人口统计变量都纳入回归方程, 通过显著性水平筛选变量, 以确定哪些变量对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有影响。分析结果显示, 尽管性别、职称、工作年限等几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组织契合, 但从方程的来看, 各人口统计变量对个人-组织契合的上述一些维度的变异解释量就很少了。此外, 聘任形式对奉献维度的影响相对显著。因此总体而言, 人口统计变量对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具有较小的影响。第二步,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 研究个人-组织契合各维度变量 (自变量) 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由表1可知, 尊重员工维度对工作投入的奉献维度影响显著, 团结合作维度则对工作投入的各维度具有显著影响。同时, 尊重员工和团结合作两个变量共同对工作投入有显著影响。而个人-组织契合量表的其余四个维度对工作投入的显著性影响较小。总体而言, 个人-组织契合对工作投入还是具有正向影响。
注:括号内数值为显著性水平P值。
3 结论与建议
3.1 尊重青年教师个人意见, 重视人才培养
前文提出的假设一基本成立, 但这种影响很小, 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其中聘任形式对工作投入中的奉献维度影响相对显著, 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合同制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流动问题。此外, 在解释能力相对较高的尊重员工维度和工作取向两个维度中, 职称变量对其影响相对显著。也就是说, 青年教师职称评定并获肯定, 个人感觉到的组织对员工的重视程度越高, 而且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 其工作取向性 (品德操守与安定守成) 越高。因此, 在高校管理过程中, 要尊重青年教师个人意见, 重视人才培养。具有成就导向和强自主性特点的高校青年教师, 要契合其对组织的期望从而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 通过向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培训机会, 增加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令其进一步熟识行业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让教师充分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 如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发展方向等;确立持续反馈机制以消除管理沟通障碍, 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 增强凝聚力。
3.2 倡导团结合作的组织氛围
从研究结果来看, 前文提出的假设二成立, 其中团结合作维度对工作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可见, 在人际关系上, 同事的团结、友好、互助和沟通交往, 能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使其更有活力, 更乐于奉献, 工作更专注。因此, 学校在组织文化建设上应培养教师的互助进取精神, 组成各种学习型组织或工作团队, 明确具体工作目标, 让教师之间无论在教学科研还是管理工作上都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 学校管理者可适当授权使青年教师, 增强教师们自主性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让其在岗位上各展所长, 认同组织, 促成共同之愿景。
摘要:在总结国内外关于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的已有研究基础上, 得出两者的概念内涵和研究模型。在高校背景下以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 实证研究了个人-组织契合对工作投入的影响, 拓展了深化个人-组织契合和工作投入的研究, 并为高校管理变革提供了理论上和实证上的支持。
关键词:个人-组织契合,工作投入,高校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赵慧娟, 龙立荣.个人-组织匹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 2004, 12 (1) :111-118.
[2]肖玺.高校师资管理中心理契约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 (4) :12-13.
[3]Bretz RD Jr, Ash RA, DreherGf.Do People Make the Place?An examination of the Attraction-Selection-Attrition Hypothesis[J].Personnel Psychology, 1989, (42) :567-581.
[4]Kristof A L.Peron-organization fit: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its conceptualizations, measurement, and implications[J].Personnel Psychology, 1996, (49) :1-49.
[5]Maslach C, WB Schaufeli, MPLeiter.Job Burnout[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 (52) :397-422.Maslach C, MPLeiter.Reversing burnout:How to rekindle your passion for your work[J].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2005, 3 (4) :42.
[6]Schaufeli WB, IM Martinez, AMarques Pinto, M Salanova, AB Bakker.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A crossnational study[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02, 33 (5) :464-481.
[7]郑伯埙, 郭建志, 任金刚.组织文化-员工层次的分析[M].台北:台湾远流出版社, 2001:1-36.
[8]Schaufeli W B, AB Bakker.The 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J].Preliminary Manual, 2003, (1) :67-92.
[9]张轶文, 甘怡群.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 (3) :268-270.
3.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目标 篇三
1.教师教育工作的目标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新课标中很明确地阐述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利益化
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利益化,即是把教育工作作为谋求利益的手段和过程,通过这一途径获得自己的最大化利益。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利益化现象不仅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存在,也在教学工作以外的教学活动中存在。发生这种现象既背离了教育的本质目的,也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跟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相悖。可是,教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这是需要扪心自问一下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利益化的原因分析
1.自身原因分析
(1)教师的教育经历。教师队伍的构成是多元的,但是主要途径比较单一,就是师范教育。师范教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教育人才,但是由于学生接受的教育比较传统,与社会实际环境距离比较大。(2)教师的成长环境。现阶段,大量的新生力量进入教师队伍。很多教师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比较利益化。(3)教师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一种主观意识,它会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成长很有帮助,特别是教师这一特殊群体。
2.家庭原因分析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软环境和家庭硬环境。好的家庭环境往往能够影响人的一生。(1)家庭人文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对子女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其教养方式。知识性的环境,是促使孩子多思多想,并且学会正确做法的途径,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父母应该积极准备知识性的环境。但有的教师家庭的人文环境却有所缺失。(2)家庭心理道德环境。心理道德环境作为家庭环境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化发展的“温床”。它对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父母的道德水平、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人的自我概念的发展、师生关系、行为问题等均有较大影响。
三、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利益化的对策
1.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制定完善合理的教师评价和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是当前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如何在考核中平衡一线教师同行政管理人员及工勤技能人员的利益,是长期以来都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是当前和今后学校管理者需要探讨研究的课题,因此,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断提高。学校和教育行政方面,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
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将死板的知识传授给學生,更不是将教育当作为自己谋利益的手段,而是需要更多的体现思想、精神、观点、理念的东西等,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使我们培养的学生都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4.教师个人三年发展目标及计划规划 篇四
泉沟镇中心小学陈强2012年2月
一、自我定位
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说对于岗位工作情况已经熟悉,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我近三年奋斗的目标。
二、优势分析
(一)班主任工作
1、曾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所带班级有自己的特色,并被评为文明中队。能井井有条地处理好班级各项事务,具备组织和策划各种类型少先队活动的能力。
2、对待工作有热情和耐力,还有一份童心,对学生的热爱是我从事教育事业的重要精神支柱。
(二)教学工作
1、现有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能够胜任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学生喜欢我的语文课。我勤于思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点,能够参与课题实验,具备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2、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灵活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三)其他方面
1、能正确处理和同事、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
2、喜欢阅读各类书籍,喜欢演讲、辩论。
三、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的精神和目标要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还显得比较陌生,操作时难免会走老路子。
2、课件制作时还比较生硬,互动性不够。
3、对待学生或者工作有时有点急功近利,对待学生耐心还不够,性格比较急躁、火爆。
4、爱冲动,在教学研究中虎头蛇尾,虽敏于思,却惰于笔,不善于总结和整理。
四、三年发展目标:
1、总体思想
鼓足干劲,立足前沿,自我突破,力争一流。
未来的三年里,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努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具体目标
(1)两年内成为优秀班主任。
(2)努力成为学校名师。
(3)努力成为优秀共产党员。
五、具体落实措施
1、加强政治学习
坚持进行思想政治学习,认真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照抄政治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努力成为“三个代表”忠实实践者。
2、认真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1)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努力争取机会走出去学习。
(2)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文本知识,并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坚持写好课后反思,并要求有一定的质量。
(3)积极摘抄业务知识,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总结。争取论文获奖和发表。
(4)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在学校、在社会、在课堂用好讲好普通话,自制课件,恰如其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
3、认真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每学期上公开课或者教研课一节以上。
(2)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搜集资料,撰写课题小结。
(3)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
(4)与家长建立两周一次的对话关系,及时了解和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情况。
4、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普通话。在生活和教学实践当中全部运用普通话,并要求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全部坚持使用普通话。
(2)课件制作。把电脑学习的重点放在FLASH和PHOTOSHOP的学习和运用上,争取制作能互动的课件。
(3)加强师德修养,培养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多看看修养性情方面的书籍,尤其要学习霍懋征老师的爱的教育。
5.教师个人师德发展目标 篇五
一、指导思想:
2011年秋季学期就要结束,即将迎来新的学期,对我们师德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三个代表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准绳。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和《教育法》,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努力使我园成为“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师德建设的目标
教师自身建设首要一条是师德建设。教师的道德是立身之本,是作为教师最起码的条件。人民教师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初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文化修养、身心修养,成为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楷模。初中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保证每个学生受到公平教育的权利,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现状分析
1、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家长,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思想要求上进,爱岗敬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3、依法治教,不做违反教育法规的事。
三、具体措施:
1、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时刻注意自己形象,做到树立形象,衣着、举止、行为都做到 为人师表,与同事和睦相处,共同提高。
2、学习教育的先进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去,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3、严于律已,相互尊重,正确处理协作和竞争的关系,比学赶帮。
4、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以及新型教师的自身要求都对初中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提出了更
高的规范性的目标,教师不仅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幼儿,勤于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还要成为意识新、能力强,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民教师。
5、尊重每一位家长,不厚此薄彼,一视同仁,抓好家园共育。
6.撰写教师个人三年发展目标通知 篇六
为增强教师个人发展的目标意识,正确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要求每位教师撰写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请于10月14日(周五)在电脑共享“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按如下格式进行撰写:
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制定模板
武进区新城阳光幼儿园╳╳╳
一、个人发展现状与分析
1、个人优势分析(分点概括:如①„„;②„„;)
2、个人弱势分析(分点概括:如①„„;②„„;)
二、三年内个人发展总目标
思想素养(政治思想、职业道德);
专业理论(学历、职称等);
教育能力(班级管理、家长工作);
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公开课教学);
专业技能(弹唱、绘画等);
专业荣誉称号(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三、阶段发展目标(要求:围绕以上几个方面来制定,能用数字反映的必须具体到数字。)
1、2011年9月——2012年8月个人发展目标
„„
2、2012年9月——2013年8月个人发展目标
„„
3、2013年9月——2014年8月个人发展目标
„„
新城阳光幼儿园
7.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应有明确的目标 篇七
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也在课堂。因此,骨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使课堂充溢着生命的活力。以下是我给骨干教师的一些建议。
一、制订有生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一堂课的成败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有针对性、有深度、有生命力地制订教学目标。对于骨干教师来说,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并不困难,但是如何能让教学目标充满对生命的理解和关爱,是需要做很多准备的。如果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流于形式,不仅无法达到教育应有的育人目的,而且会浪费学生宝贵的人生。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由内而外体现出连续不断的生命力。这里所提及生命力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受用一生的健康理念等。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中都要涵盖有生命力的教学目的,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基本的学科知识。每一位教师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位教师教学生涯是否成功,不仅在于他所教出的学生成绩如何优秀,更重要的是在于他所传授的知识背后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可以启迪人生的智慧,胜不骄败不馁。课本知识仅是承载这种生命力的载体。教师要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传授给学生在不同阶段应该学会的生命教育内容。因为,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看待事物、全面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有生命力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选择有生命力的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是要通过教学的具体过程实现的。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更加细致,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学生的生命发展这条主线。记得在一次听课中,一位五年级的自然教师讲解《人的生命过程》,那时正值母亲节,这位教师在开始时采用了一段母亲分娩时的视频短片引出了主题,而且整堂课都将母亲孕育生命的过程呈现给学生,传播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让学生懂得人的生命过程始终与亲情息息相关。这一堂课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生命科学中有关人类生命发展的知识,也会让学生更加了解母亲,关爱母亲,体会母爱的无私。这样的课堂已经将生命思想融入到课堂中的每一个部分。有生命力的教学过程是实现和传承精神文明的重要过程,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师一定能够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有思想的教师用自己的智慧育人,学生的传承创新的能力就指日可待。
三、展开有生命力的教学反思
8.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目标 篇八
两会期间,曾有有委员问道,现在国家有中国梦,那中国的教育梦是什么?现任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略作思考后为我们动情地勾画了一幅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国教育梦——那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他说:有教无类就是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
因材施教就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终身学习即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人人成才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纵观袁部长为我们描绘的教育梦,其中的核心即是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必须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纲要”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今后5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
面对如此繁重的培训任务和严格的规范要求,加强教师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成为保障培训数量和质量的紧迫任务,也成为建立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实现内涵发展、人才强教的重大战略举措。
用一组数据来分析:前面提到的5年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平均每年每位教师参训72学时;全国1000万中小学教师,按50人组成一个教学班,将有200万个教学班;200万个教学班平均以72学时计算,全年需要提供1.44亿学时的培训课程;如按每位培训者年均教学工作量为300学时计算,全国全年总计200万个教学法、1.44亿培训学时,起码需要48万名专兼职培训教师。即使是通过大规模网络远程培训的方式,虽然可以极大缓解师资与课程资源的不足,但更需要高质量的培训者与管理者。可见培训者队伍的建设是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催生了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化,教师培训师是教师培训者专业化的必然取向。
“培训师”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培训任务的方案设计、人员组织与活动实施的专门人员。由此,我们可以把教师培训师概念界定为: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管理、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想及现实问题解决的需要,策划、开发培训主题与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与方案,从事培训管理、教学和相关咨询活动,并经过正规培训,通过考核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培训工作者。
教师培训师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者有什么不同呢?传统的培训者即学科教研员及培训教师。教研员的工作重心是本学科领域内的教学研究,侧重的是课堂教学的具体行为的调整和完善,关注解决眼前出现的“一时”问题。而培训教师多是只负责组织协调沟通培训活动,绝大数时间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而中小学继续教育也正从以知识补偿为中心的成人学历教育转向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特征的成人非学历教育。具体来说,几年前我们还一直是注重教师的学历培训,因为大部分入职教师的学历起点都比较低,如小学教师的第一学历是中等专业学历,而初中也不过是专科学历,因此培训的重点是以学历补偿为重点的,在继续教育督导评估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历提高情况,如小学要求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为本科及以学历等,因此我们的教研员和培训教师曾一度担当学历补偿教育培训者的角色。随着教师学历的逐渐达标,我们又进入了教师专业技术的培训,如普通话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而近几年来新入职的教师几乎第一学历就是本科学历,有的甚至是研究生学历,不需要学历补偿,而且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及信息技术能力也都是入职的标准,可以说都是职前教育的范畴;因此做为培训者,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考虑培训是什么?为什么培训?培训依据什么?怎么培训?培训谁的问题。
近年来无论是国培、省培、市培还是区本培训常会听到一些质疑的声音:如有人曾这样嘲讽教师培训:所谓教师培训就是培训者用枯燥乏味的讲课告诉教师们如何避免在课堂上枯燥乏味的讲课。如用灌输式告诉教师们如何进行发现式教学;用被动式接受告诉教师们如何开展自主式探究;用口耳相传告诉教师们如何开展实践活动……这些现象不仅导致了培训成果的低效,更容易导致教师对培训活动的低认同,进而挫败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教师培训走入不良循环。据一次不记名的调查,结果81%的被调查者提出教师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是培训实效性不强的困惑,矛盾的焦点集中于教师培训者。可见现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迫切需要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化,因此教师培训师也就由然而产生。
其次,教师培训者专业化也来自于其它行业培训专业化的挑战。如我们所熟悉的司法考试培训、建造师培训、会计注册师、资产评估师培训等等,这些培训大都能够在个人和组织层面带来可观的、持续的学习动力和行为改善,换句话说能给受培训者带来利益,因此得到受培训者的认可。另外还有的培训直接建立在行为培训的基础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发型设计师的培训。现在对发型师的称呼都在改变,不再是以前的“阿洪、阿雷、阿刚”,而取而代之的是以“老师”相称。笔者曾与一位发型师交谈,他说他每年都要多次外出参加各种培训且培训的价格都不菲,如到最近的长春培训,仅仅两三天也需几千元,如果是到广州上海则需上万元,如去香港、日本、韩国则可能是十几万元。但大多数發型师都对培训乐此不彼。一个手艺精湛的发型师每年收入的三分之一都要用于参加“各种培训”,为什么?因为你如果不出去培训,就会被行业所淘汰,顾客需要你的变化,你的创新。因此培训付出与所得是成正比的。他们也确实是名符其实的老师,因为每天闭点后都要对店里的小工、新手进行培训。纵观我们现在的教师培训,绝大部分是免费的、脱产的、带薪的培训,但效果却事与愿违,教师并不买帐。
9.个人工作目标计划制定 篇九
5、督促、收齐学校各部门工作计划
9月份:
1、制定工作计划
2、行政值周安排。
3、教师基本情况信息收集、整理,输入电脑。
4、组织开学相关工作。
5、教职工调入、调出手续办理。
10月份:
1、整理各项资料。
2、教师职称材料学校初审。
3、职评材料上交。
11月份:
1、人事年报准备工作
2、工资年报准备工作
3、学校档案材料系统整理
12月份:
1、人事材料,工资信息材料处理上报。
2、师生意见反馈及测评工作。
3、督促各部门撰写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计划。
4、撰写XX年度学校工作总结和XX年度工作计划。
5、做好年终考核工作。
6、做好教职工增加薪级工资、教龄进档、填写工资档案等工作。
10.个人明年工作计划及目标 篇十
1、个人基本情况: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我的性格有多重面,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开朗,而独自一人时则较为安静,大多数时候比较喜欢安静,不怎么善于同他人交流,虽然不是怎么爱沟通,但我对生活还是充满了信心。在做事方面我比较谨慎仔细,也非常注重细节问题。在人际交流方面存在不足,找不到太多的话题和别人交流。但是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加强交际方面知识的学习,做到有责任感,努力进取,不荒废时间、青春。
2、职业兴趣:我做过职业测评,对自己有一定了解。
从工作价值观看属于:规则秩序型,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条理、有秩序,有很强的计划性。这种类型的人一般细心、仔细、工作一丝不苟,希望自己的任务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
通过较为客观的自我分析,我认为我清楚了现在从事的岗位还是比较符合我自身的个人性格条件,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会朝着我的方向,迈着大步勇敢向前走。
二、职业认知
目前所从事职业是国际信息专员,主要任务是进行网络方面营销以及一些有用资料的查找和核实。
1、职业环境认知
1)行业分析
网络营销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新型营销方式,因此深得企业的青睐和欢迎。
2)职业分析
网络营销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既懂得网络技术,又懂得网络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几乎如凤毛麟角,很难寻找。各大公司往往都是求贤若渴,却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很大瓶颈。
目前网络营销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市场走俏。相对于其他行业有着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3)职业环境条件分析
所以通过以上的分析,使自己认清了本岗位所面临的情势,从而使从事的职业更适应环境。这需要我们更加清楚环境认识的重要性,认识了环境才能为我们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2、自我职业目标
1)职业目标的确定。通过自我分析,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此后,我会扬长避短,让自己的优点能更好的发挥出来,以更好的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从中认识到自己在这个职位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让我能肯定的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2)对自己职业定位的分析:
我认为网络销售是非常有前途的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a.网络营销可以降低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成本。
b.网络营销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因为网络营销无店面租金成本,且能实现产品直销,能帮助企业减轻库存压力。。
c.网络营销可以帮助缩短生产周期。
d.网络营销还可以增加无限商机。
e.网络营销可以快捷高效地实现产品、服务、信息一体化。其职业发展可谓是前途无限。
内部环境因素:优势因素是做事认真谨慎不马虎,对待问题负责,果断冷静。弱势因素是性格比较内向,在人际交往方面很被动,很少主动和别人沟通。
外部环境因素:社会还需要大量的网络营销人员,这方面的人才工作时间越长越吃香,所以还有足够的机会供我们把握。
总的来说,机会和优势并存。我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欠缺,需要充分发挥其他方面的优势,在今后主动与人交流,把握好机会,在生活中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三、计划实施
1、掌握并灵活运用话术技巧
目前我的工作包括在网上查找项目信息并电话核实、记录的部分,也有利用talk99与公司网站访客进行谈话交流,因此,掌握有用的话术技巧非常关键。首先是在网上查找一些话术相关的资料介绍,然后选择适用于目前行业或具体情况的加以练习,并从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最适合的,当然,最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每个人的谈话方式是不一样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2、熟悉产品相关知识
除了必要的话术技巧之外,我们应该做到非常熟悉产品,对产品的结构、应用范围以及如何选型等要有充分的认识,能够做到对于客户的询问应答自如。
3、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思路并加以实施
在初级阶段,熟悉各大搜索引擎排名机制,制定网站SEO优化策略;负责搜索引擎关键词推广;负责组织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平台的推广工作;能够根据网站数据分析执行各项优化操作。其次,在上述情况都做得很好的条件下,熟悉各大搜索引擎排名机制及原理,对SEO有独到见解;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要求,制定前台页面和系统架构等和搜索引擎排名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对网站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制定网络营销推广计划。最后,实现负责各类网络营销活动、事件、话题的策划、撰稿及统筹工作;通过网站进行公司品牌形象传播和业务开拓,能有效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和用户量;负责各类网络媒介的关系维护,如论坛、博客、社区等;制定部门的网络营销操作文档,有效的推动其他部门配合完成网站SEO工作。
四、结束语
11.小学教师培训的目标及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教师;有效培训;卓越;改革创新
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优秀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分配不均,基础教育要改革创新。2010年,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高教函{2010}7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教育部批准61所高校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因而,积极探索卓越小学教师的教育改革,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方法。
一、小学教师的培训目标
1.基于“国培计划”的小学教师的培训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项目以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的方式开展,分层、分岗、分类、分科组织教师培训,让不同程度的教师都有所提升,重点为农村教师培训。分层化的教师培训在于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及薄弱学科地强化,发展大量短缺资源地区的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培训目标减少或平衡小学教师自身、学科和地区资源差异。
2.基于“卓越教师”的小学教师的培训
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开拓创新,就需求越来越多卓越的小学教师,结合高层次的要求和小学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特点,卓越小学教师应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宽阔的眼界、人文情感胸怀和创新精神。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专业的能力和情感进行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宽阔的视野和人文情怀来引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以及胜任多学科地教学,创新的精神运用于实施个性化、小班化的教育以及对自身教育实践地改进和教育科研地探索。
新时代的背景下,更求多元化、全球化、创新化,教师在这样的变化下亦然,卓越教师就要有与时俱进、放眼世界的能力和全面化的综合素质及知识结构,满足精英式教育,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3.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
农村小学教师因现实的条件以及自身的知识素养、专业素养、师德修养、精神层次地限制,农村教师的培训要调查实际情况和研究其理性要求,培训的内容以“按需培训”的原则进行针对性地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效果。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目标以有效并具针对性地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在师资短缺的农村,胜任全面多学科的教学现状。
4.现代教师的培训目标
现代教育具有生产性,普及性,发展性,国际性,多样化,教育内容科学化、更新化,教育手段现代化、网络化等特点。现代化的教育进程曲折艰难,缺乏现代教育理论,不具有现代化教育的基本概念。现代化小学教师的培训目标在于探索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的教师素质。
二、有效的小学教师培训
1.“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
“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包括“理论、镜面、反思、实践”研修,更新教师专业知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聚焦学者型教师培育、成果转化和引领实施,经实践验证收获良好的培训效果。培训需训前准备、支持后勤系统、培训运行系统、监管系统、训后反馈之间的互相联动配合完成教师培训,推动教育兼顾统筹发展。
小学教师培训的训前准备根据学校实际需求调研,制定具体的培训细则并细化,组建小组并选择机构;支持后勤系统有学校行政部门,研修单位,基地院校;培训运行系统“四阶段”培训模式研修;监管系统包括制度责任的监管,检查指导,成果质量检验;训后反馈包括校内和兄弟院校汇报,评估认定,分层次展示成效,分层次指导,持续性跟踪反馈。
2.“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的有效性
训前准备可了解小学教师存在的薄弱处,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运行系统可从不同的方面来提升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层次老师的素质。支持后勤系统、监管系统、训后反馈系统,可以保障教师培训地进行,指标性地时时反馈培训效果。
3.“三位一体”教师培训模式
“三位一体”小学教师培训为多元、个性、举一反三的模式,实施多元参与的启发式培训,个性化的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地拓宽教育理念、方法方式。这是一种注重理论到实践,讲授到参与,外化到内化的培训模式。
4.“三位一体”小学教师的有效性
“三位一体”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基于小学教师受教对象个性的特殊性,积极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具备拟童性的行为,能良好地融入到学生中,使学生接受并愿意受教。个性化地教育,不仅对学生也针对教师,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特点,使不同老师有不同收获。启发式培训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较多的提升空间,会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独特实用的专业技能。拓宽教育理念、方法方式,让教师能适应多样的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开阔视野,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总之,小学教师有效的培训,可以壮大教师人才队伍,促进提升教师职业素质、职业精神,有效缓解教育资源的短缺,是教育事业改革的前提性、基础性建设。
【参考文献】
[1]华南师大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现代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刘久成.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目标标准途径.[J].现代教育论丛.2011,6—7(180-181)
[3]李源田.王正青.“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设计与实践——以重庆市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为例.中国教育学刊[J].2012(01)
12.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目标 篇十二
“途径—目标”模式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伊万斯于1963年首先提出, “途径—目标”模式是权变理论的一个分支, 它以期望激励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为基础, 其研究的核心是围绕帮助建立明确的目标, 并为努力达成目标而展开的。延伸到体育教学中, “途径—目标”模式则是指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对他们建立目标和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方法的认识和理解。“途径—目标”模式关心的两大主要问题是:第一, 学生如何建立学习目标和学习的方法、途径;第二,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即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途径—目标循环。
“途径—目标”模式指出, 该模式在应用到体育教学中, 具体执行时, 须注意三点:第一, 只有学生认为有可能获得想要的体育目标时, 才愿意付出努力;第二, 学生必须感知到哪种奖酬是直接源于他的哪种特定的行为, 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的途径来达到;第三, 教师确认一种途径恰当与否, 是取决于他对学生体贴关怀的程度的, 譬如, 教师一般都认为取得“优异的体育成绩”是一种恰当的追求, 但只有对学生很关怀的教师才会认为“能帮助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同样恰当的活动。
由于“途径—目标”模式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 因此, 教师应当设法影响学生对其目标和对实现该目标的途径的认识, 由此提出了“途径—目标”模式的两条原理:第一条原理是教师行为能否被学生所接受, 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满足感, 取决于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认识和拥护程度, 只有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教师行为能给他们带来近期或者长期的利益, 他们才会乐意接受这种教师行为;第二条原理是好的教师行为应当是激励性的,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无激励作用, 就看这些行为能否使学生需要的满足跟他们学习成绩挂钩, 以及能否向学生提供作出高绩效所需的指导、培训、支持和奖励, 以充实他们的环境。
二、分析体育教学中目标和途径
1. 教师的目标和途径
我们知道,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
筅江苏淮阴师范学院漆春亭
学目标, 体育教学的目标更是非常明显的,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 通过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的学习, 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 不仅拥有一个好的体魄, 更拥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的角色扮演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自身的体育素质要过硬, 不但是教师的体育技能要非常高超, 而且也应该有一套恰当的授课方法, 该方法不仅可以让自己的体育技能顺利传授给学生, 同时, 又能让学生取得良好的消化功能, 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当然教师的体育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拥有良好的体育素质, 不但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 而且对体育技能的发挥途径也有所把握。
为了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 可以通过很多的途径, 譬如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传授, 体育活动场所的现成教授和指导, 但是如果要想把体育素质这种无形的东西传授给学生, 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第一方面, 就是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 最简单也最朴素的, 就是平时的授课务必按时、按量、按质来完成授课内容, 不无故旷课、缺课, 应承学生的诺言一定要努力实现, 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诚实、守信, 这种正面的榜样作用一旦形成, 则必然是一劳永逸的。第二方面, 就是通过“提升感动”行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我认为, 每节课的体育技能训练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讲授固然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对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教育也尤为重要, 完全可以每周利用一定的时间, 组织学生通过自身的行为来“提升感动”, 譬如可以在周末组织学生一起去做一些公益活动, 让事实告诉学生, 我们良好的体魄同样可以造福社会。我想, 面对行人的关注和赞美, 学生内心得到的感动提升又何止是几节思想道德课可以比拟的呢?甚至这种行为也会带动周围人的积极行动, 在做好事的同时, 也提升了全民的素质。
2. 学生的目标和途径
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的目标就是达到体育课程的相关要求, 取得优异的体育成绩, 有的学生往往只注重其他学科的学习, 忽视体育课, 缺乏身体的锻炼, 导致最后体育成绩不达标, 影响了正常的升学和毕业, 这是不可取的。花点时间到体育课程上面, 不仅可以达到体育课程的目标要求, 而且可以获得身体的愉悦和健康, 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只会更加有利。在学生的目标和途径当中, 我想谈谈学生在追求体育目标中获得两种东西, 一种就是意志, 另一种就是信心。体育课必然会有身体的磨练, 流汗、流泪是正常的, 身体的酸痛有时候恰恰是一种心理意志的磨练, 百米的短跑, 从开始的16秒, 通过不懈的努力, 当跑到12秒左右的时侯, 那种心理的满足感是无法形容的。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 意志力的锻炼更上一层楼。通过体育活动, 让自己的意志更加坚强, 不仅可以从容面对体育竞技活动, 更可以从容面对学习和生活。再说说信心问题, 谈到信心我想说说非城市户口的学生, 这些学生往往来自农村, 甚至山区等贫困的地方, 和城市的孩子一比, 明显就觉得自己的自信心一下子被抽光了, 别人谈论的话题自己好像从来没有接触过一样, 无法和别的同学沟通。但是这些学生往往体格不错, 所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他们的自信心便慢慢恢复了, 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教授给城市的学生, 这些看似简单的交流沟通, 实际上是在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 对整个的体育教学都是有所裨益的。
三、“途径—目标”模式对体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启迪
鉴于以上对体育教学中“途径—目标”模式的分析, 要做到有效促进教学, 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完善自身的体育素质, 我认为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位:第一, 保证学生经过辛勤努力就能达到所要求的绩效标准, 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期望,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 就对我们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限制, 教师不能把体育标准制定得过高或者过低, 如果过高, 学生即便通过刻苦的锻炼, 仍然无法达到教师的体育目标标准, 必然会丧失一定的兴趣, 不利于体育课程的开展;倘若目标订得过低, 学生便会觉得无趣, 缺乏积极性。第二, 向学生提供指导, 创造有利的体育环境,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使学生的期望更高。有些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 如果缺乏体育教师的及时指导, 学生很难找到窍门, 也就很难提高体育成绩;同样的, 体育环境对于体育教学活动也非常重要, 优雅的环境会让人心情愉悦, 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参与体育活动。第三, 向学生交待清楚, 对他们绩效的期望和他们应起的作用, 保证他们所作出的绩效符合设置的标准, 从而获得教师的认可和奖励。要告诫学生取得优异的体育成绩需要靠刻苦的训练和合理的安排, 不能通过其他的不正当的途径来取得成绩。第四, 保证多劳多得, 绩效越好, 奖酬越多, 以提高学生的属性值。这里所谓的多劳多得并不完全是实质性的奖励, 多数是指在体育活动中, 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越多, 获得体育成绩就越好。当然, 也有一些实质性的奖励, 譬如组织一些竞技比赛, 如跑步、游泳之类的, 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又增加了趣味性。第五, 保证奖酬符合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既有内在性的, 又有外在性的, 以提高奖酬在学生心目中的效价, 譬如比赛的前三名往往都有物质奖励, 但是可以另外设置一些鼓励奖, 这就会给学生的心理以鼓励, 让他们产生奋进的动力。
四、关于四种新型教师角色的思考
这里要谈的四种新型教师角色是指:指导型教师角色、支持型教师角色、参与性教师角色和成就激励型教师角色。指导型教师角色要求教师给学生制定计划和给予指导, 并不过多干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只作宏观角度的指导;支持型教师角色则是给予学生关怀和同情, 这里往往要求教师要处事细心, 善于观察学生的各种变化, 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有比较敏锐感知能力, 可以从心理上帮助学生, 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参与型教师角色则是征询学生的意见, 并在决策时给予考虑, 不管是在平时的教学安排还是活动安排方面, 教师多数都征求学生的意见, 这样做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就激励型教师角色则是鼓励学生接受比较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 表示对学生的信任和信心, 这种教师角色对于激发其好奇心和上进心有一定的优势。
“途径—目标”模式作为一种权变理论, 在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教师角色启迪方面, 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条件:首先, 学生的特点, 主要是学生喜好和他们需要的基本倾向;其次, 教学任务的性质, 这里主要是教学任务结构性的高低, 学校的硬性规定和教师的自主选择之间的比例关系;再次, 教师职权的大小, 有很多的教师角色是需要相应的教师职权来配合的, 如果没有相应的职权, 谈教师的角色实施只是一句空话;最后, 体育宏观环境, 譬如学校是否重视体育课程并且支持学生参与。
参考文献
[1]张俊利.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09 (05) .
[2]王会祥.理想中的学校体育.安徽教育, 2009 (01) .
13.个人年度工作目标 篇十三
重点目标:参加5月份的软考并通过高级水平;投稿工作相关的技术或管理论文三篇; 看完三本技术书籍和三本管理书籍并完成读书报告;做四次技术或管理类分享,其中至少两次在部门范围之外。
日常学习任务:完成365条学习微博,52篇博客。
2012年虽然完成了一些硬性的学习指标,但摘录居多体系化不强,消化吸收地更少,这些都是要在今年有所改善的,需要梳理知识体系,加强思考和吸收,因此要将博客文章的原创性和思考性作为重点,微博是作为强迫自己去看,博客才是强迫自己去想。
今年还是要加强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多利用空闲时间思考问题和锻炼思维。且要提高学习效率,原则上除知识分享外,其余不占用工作时间。
2、家庭生活相关年度目标和计划
重点目标:暑期前完成装修,暑假期间搬家;糖糖一年级上学的适应;全家出国游一次。锻炼:体重降低并维持在66公斤,体育锻炼(乒乓篮球等)100次,俯卧撑或仰卧起坐12000个。
去年没有完成跑步15次的目标,今年也没有列入,主要是感觉自己对跑步不太有兴趣,还是多通过球类运动来补吧。
14.个人目标与计划 篇十四
学习目标:
巩固原有专业知识,把参加会议列入重要的学习计划中,个人目标与计划。走出去请进来,让自己的能力与知识大幅度提高。界内人士说得好:“大会大会,小会小会,不参加会议就不会”一定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最大的智慧也是最明智的学习。我常常说,想高考及第,你必需胸有知识,否则名落孙山一点也不奇怪。责人先责己,自己必须率先学习才能把团队打造出一个知识型、专业性的团队。
行动目标:
通过学习必须掌握应该掌握的技能,那样就会使自己进入一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行动状态中来。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是成功之父,在学习中实践,在总结中提升,在实践中实现。要求自己一个月至少影响一个人,哪怕沟通十个以上成功一个也是好的,只要能够吸引他人就是成功的学习与沟通。
级别目标:
给自己定一个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要求自己努力来完成它,工作计划《个人目标与计划》。年底级别目标为高级经理。这是一个学习力与行动力的.体现,也是教与做的过程。我相信我是最棒的!
承担目标:
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奔向理想的彼岸。年底力争打造出150人的团队。
感恩目标:
感恩老师、感恩伙伴,是老师的推荐让我认识了隆力奇,是伙伴的加盟才使自己日渐成熟,所以有责任去回报老师,有责任去带动伙伴实现梦想!
成功目标:
15.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目标 篇十五
个人理财首先起源于瑞士, 随后传入美国、日本等国家, 并在美国趋于成熟。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是建立在相关理论基础之上, 如Harry 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William Sharp、John Lintner等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信息化时代来临之后, Soumitra Dutta和Yves Doz (1995) 指出了采用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等模式进行个人理财;Wendell Smith因循客户增多提出了分层和差异化营销的细分理论, 受此启发, Merton (2003) 发现年轻人对银行的忠诚度不高, 对他们的吸引因素是收益和便利性。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缘起、动机是由于社会财富和个人资产增加, 导致对资产保值和增值的追求;同时我国医疗、住房等体制的改革, 也使得更多人加入个人理财的行列。但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 发展很不成熟, 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在个性化服务、专业理财人员、理财产品品牌化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SWOT分析
中资商业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被允许从事理财业务, 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中国国内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 从此在全国开始了“个人理财”的浪潮。然而在产品火热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进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SWOT分析, 以提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策略。
(一) 优势
一是商业银行信誉度高。我国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大、体制较为完善等特点, 在居民眼中的信誉度较高, 具有品牌优势。二是随着商业银行的上市和股份制改革, 部分银行已跻身于世界前列。2010年末, 工商银行总市值达2335亿美元, 居全球上市银行之首;中国建设银行于2013年6月末, 市值为1767亿美元, 居全球上市银行第五位。三是商业银行网点众多, 市场覆盖面广, 能够便捷的与顾客互动, 同时全国联网的电子系统也能够快速的满足客户不同地点的服务需求。如截至2012年末, 工商银行在中国内地设有分支机构达到了14121家。
(二) 劣势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缺乏个性化服务。以1997年银行代理销售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开发的银行柜台保险为界限, 此前商业银行产品很少有交叉, 一般都是将存、贷款产品和中间业务产品进行重新组合出售。1997年以后各商业银行逐步开始代销证券、基金、基金等, 也成立了“个人理财中心”等, 但仍无法提供遗产规划、税务规划、子女教育规划等咨询类服务。与此同时,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不明确, 部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起购点较高, 如全国有151家银行的起购点为5-10万, 84家为10~20万。
(三) 机会
从世界范围来看,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占银行总收益的20%, 这说明个人理财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具有很强的作用。近年来, 我国居民的收入日益增加, 如2011年中国内地的百万美元富豪人数达到56.2万人, 列为全球第4。另一方面,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则催生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 满足客户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进行网上投资理财。中国工商银行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日益成熟, 电子银行业务交易额迅速增长。
(四) 威胁
从外部来看, 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到我国市场, 与国有商业银行构成了激烈的竞争。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 2012年1~9月, 中外资银行针对个人客户共发行理财产品23115款, 其中外资行发行981款, 市场占比4.24%。在细分市场领域, 外资行的业务增速也在不断加快, 恒生银行2011年财报显示, 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客户总数增加21.1%;2012年上半年, 渣打集团在大陆地区的高净值客户的数量增长了31%。从内部来看, 由于我国人民保守、谨慎的消费观念, 使得我国居民的理财意识淡薄, 理财知识欠缺。
三、个人理财客户群差异性分类与识别
多目标决策是指系统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多个目标的满足程度, 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L.帕累托在1896年提出。多目标规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设有一多目标决策问题, 共有f1 (x) , f2 (x) , ...fm (x) 等m个目标, 则可以对目标fi (x) 分别给以权重系数λi (i=1, 2, ..., m) , 然后构成一个新的目标函数:计算所有方案的F (x) 值, 从中找出最大值的方案, 即为最优方案。
Drucker (1954) 指出, 顾客购买和消费的不是产品, 而是价值。随后不少学者提出了顾客价值理论的模型。然而随着客户细分和客户价值理论的发展, 现有的当前价值和增值潜力的两维矩阵已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客户细分的需求。在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中, 顾客忠诚度也影响到商业银行顾客的保持, 而顾客保持对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具有明显作用。因此, 笔者尝试将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等因素加入到客户价值模型中。根据客户价值矩阵和国内学者李欣的客户价值判断结构层次模型, 本文建立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客户价值的判断模型, 从而对客户进行细分, 判断出战略型客户。如表1所示:
人生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和理财价值观念决定着不同的顾客群体, 也决定着理财产品选择。客户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客户关系的重要工具, 它描述的是在客户不同的生命周期对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变化轨迹。在生命周期上客户关系的发展是分阶段的, 客户关系的阶段划分是研究客户生命周期的基础。目前这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 有的学者提出了5阶段模型, 也有的学者将客户生命周期划分为4阶段。本文利用客户生命周期理论和客户价值判断模型将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客户分为一般客户、重要客户、未来潜力客户和战略客户。
资料来源:根据李欣 (2008) 修改
(一) 一般客户
是指30~40岁和50~60岁的客户群体。根据客户价值模型, 一般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当前价值、增值价值都处在较低的水平。通过对比一般客户的历史价值与当前价值, 可以发现客户忠诚度的变化, 即历史价值大于当前价值说明客户忠诚度降低, 一般客户流失;当前价值大于历史价值说明客户忠诚度不变或提高, 商业银行要继续保持一般客户的忠诚度。根据客户生命周期图, 30~40岁的客户群体属于消费型态的客户, 他们一般受过较高的教育, 工作生活较为稳定, 有子女在上学, 主要支出是教育费用, 同时会购买一部分股票、保险等进行较为稳健的小额投资理财。50~60岁的客户群体属于储蓄型的客户, 基本处于空巢家庭时期, 他们即将面临退休, 一般都有退休金计划, 即由公司和员工单独或共同投资的特定投资品种, 因此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一般的、较为稳定的客户。
(二) 重要客户
是指40~50岁的客户群体。根据客户价值模型, 重要客户的当前价值很高, 能够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收益, 但是其增长价值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以发现重要客户的历史价值也处于较高的水平, 商业银行应该牢牢把握短期内给银行带来收益的重要客户。根据客户生命周期图, 40~50岁的客户群体属于投资型态的客户, 他们一般处于事业的高峰时期或者从事朝阳产业的工作, 在个人理财方面也倾向于多样化的选择, 例如股票、基金、保险等。他们往往是商业银行力争的客户群体。
(三) 未来潜力客户
是指20~30岁的客户群体。根据客户价值模型, 未来潜力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当前价值较低, 但未来增值的潜力较大。这是因为未来潜力客户现阶段收入较低, 个人理财方面主要是通过信用卡或者小额信贷的方式进行。此外, 由于年轻人群体追求新鲜的心理, 使得他们客户忠诚度较低。商业银行应该注意培养这部分客户的忠诚度, 因为未来潜力客户很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重要客户或战略客户。根据客户生命周期图, 这部分客户往往是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或是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 受过高等教育, 尚未成家立业, 还不是银行重要的客户群体, 但他们能够重点培育自己未来的获利能力, 因此商业银行应将年轻的大学生群体视为未来潜力的客户。
(四) 战略客户
是指分布在30~40岁和40~50岁另一部分客户群体。战略客户拥有相当数量的财富和短时期内聚集财富的能力, 在个人理财方面也倾向于多样化选择, 例如股票、基金、保险等。对商业银行来说, 具有很高的当前价值和增值价值, 但他们在数量上并不大。根据“二八原则”, 战略客户占商业银行客户群的20%, 但却为银行带来了80%的利润和收益。因此, 对商业银行来讲, 战略客户的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商业银行能够保持住战略客户的忠诚度, 确保战略客户不流失, 银行的利润就会平稳增加。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优化模式构建
(一) 多样化的理财产品与差异化服务
对一般客户, 由于其当前价值和增值价值较低, 银行不必在一般客户身上花费太多的时间经历, 只要通过良好的服务、谨慎型的理财产品组合来保持住他们的客户忠诚度即可, 适合一般客户的产品组合有定期活期存款、保险、子女教育基金等, 对于年龄在50~60的空巢的一般客户, 由于自身年龄的原因和理财能力的有限, 银行应向这部分客户提供财务顾问的服务, 最好是跟踪式的理财顾问或者代客操作的方式, 建议他们选择国债、储蓄等较为稳健的理财方式。
对重要客户, 由于其当前价值较高, 对银行当期利润具有很大影响, 商业银行最好能够对重要客户提供一对一的、面对面的个人理财咨询的服务, 主动了解重要客户的需求, 将银行服务与客户预期协调一致, 以便尽量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对未来潜力客户, 由于其当前价值较低, 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商业银行应首先保持住未来潜力客户的忠诚度, 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互动式的理财服务以及网络信息服务的方式, 主要选择定期活期存款、保险、基金和衍生性产品等。理财专员要密切的与未来潜力客户保持联系, 及时了解其理财需求动向和理财偏好的变化, 及时向这些客户传达银行理财产品的新动向, 从而提高他们对银行的忠诚度。
对战略客户, 由于其当前价值和增值价值都很高, 商业银行要保持他们的客户忠诚度, 为他们提供VIP式的服务。与这些客户面对面的进行财务状况的评估, 提供多种选择的理财组合或“一条龙”式的服务。
(二) 注重个人理财产品的品牌化
外资银行非常注重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建设, 都建设了个人理财服务中心、理财工作室等, 并配以响亮的口号以突显其专业性和尊享性。我国商业银行要借鉴发达国家银行品牌构建的策略经验, 如汇丰银行提供普通型个人综合理财帐户服务的是“运筹理财”, 而为尊贵客户设计的综合理财服务则是“卓越理财”, 借此可努力创造品牌的亲和力和认知度, 提高经营效益。
(三) 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中。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机遇, 开发更为亲民的个人理财系统, 实现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一站式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垿:《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调查及实证分析》, 《中国商界》2010年第6期。
16.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目标 篇十六
关键词:价值观;中国企业家;个人生活价值观;职业目标价值观
一、引 言
价值观是人们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重要性,对事物进行评价与抉择的标准。它是比态度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内在倾向[1]。价值观究竟是跨情境稳定的,还是因情境而具有特殊性?这是价值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早期的价值观研究者[2,3]倾向于认为价值观具有跨情境稳定的特质,早期的价值观研究,大多以跨情境的抽象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脱离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而后期的研究者[4-6]则认为,价值观的运用,永远都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下发生的。情境不同,个体所参照的价值观不同,价值观对具体情景下个体行为的预测能力也不同。近年来,研究者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价值观的情境特定性。一方面,大量的实证研究对价值观——态度——行为之间的联系的中介变量进行了研究[7],试图探讨影响价值观对态度和行为的预测作用的情境和个体变量。另一方面,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开始针对具体的情境,如工作情境、学习情境、家庭情境等来开发价值观量表[8]。也就是说,研究者开始倾向于认为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会使用不同的价值观来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本研究就是结合具体情境,来探讨企业家的价值观问题。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中,企业家属于拥有高社会地位、资源、权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阶层,研究中国企业家的价值观特点,对揭示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亚文化特征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问题是企业家在两种不同情境中使用的价值观的相互关系:(1)一般的社会生活情境,对应于个人生活价值观;(2)特定的事业情境,对应于职业目标价值观。企业家在一般的社会生活情境中使用的个人生活价值观,是长期社会化的结果,是针对一般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对象使用的;而企业家在特定的事业情境中使用的职业目标价值观,使用的时间相对较短,所针对的价值对象也和特定的事业活动有关。本研究假定:企业家在一般的社会生活情境下使用的个人生活价值观,对于特定的事业情境下使用的职业目标价值观有影响作用,前者是后者形成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中国企业的法人代表3112名,所在企业分别来自工业(59.4%)、建筑业(7.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5.7%)、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11.0%)、房地产业(3.8%)和社会服务行业(2.6%),其他的企业基本情况见表1,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情况见表2。
(二)研究工具
1.“个人生活价值观”测量。1道题,包含17个选项,采用了“对自身的重要性程度”的测量形式,要求被试从17个对象中选取“最多5个”“生活中最不能放弃”的事物:17个对象分别是:(1)事业;(2)收入;(3)爱情;(4)孩子;(5)家庭;(6)责任;(7)健康;(8)信仰;(9)自由;(10)善良;(11)信任;(12)诚实;(13)友谊;(14)智慧;(15)快乐;(16)乐观;(17)热情。
这一测量方式类似于Inglehart于1981-1983进行的“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 Survey)所使用的[9]。对某个事物的选择与否,反映了被试对于该事物在自己生活中价值高低的判断,并体现了被试价值观系统的特征。例如,选择“家庭”,则说明“家庭”这一价值对象在个人的价值观系统中的重要性相对较高。
2.“职业目标价值观”测量。1道题,包含17个选项。与“个人生活价值观”类似,要求被试从17个对象中选取“最多5个”、“最想实现”的职业目标。17个项目分别是:(1)维持地位;(2)增加收入;(3)证明能力;(4)实现理想;(5)提高才能;(6)创业;(7)证明潜力;(8)为国创税;(9)提高企业竞争力;(10)为他人创造机会;(11)保障家庭生活;(12)证明自己有价值;(13)建立威信;(14)被社会认可;(15)获得快乐;(16)积累经验;(17)充实生活。
(三)调查过程
2003年10-11月期间,我们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其提供的“全国企业家调查网”,给全国各类企业法人代表邮寄发放调查问卷共10000份,回收3304份,回收率为33.04%,其中有效问卷3112份。
为确认问卷由企业家亲自填写,采取了以下方法:(1)在施测时,要求问卷有企业家的个人独特资料和亲笔签字;(2)数据收集后,对从问卷中随机抽取的50家企业进行电话调查,确认问卷是由企业家亲自填写的。为确认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同值,采取了以下方法:(1)对比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行业、地区、企业类型、规模等基本数据,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2)对比前期自然回收的问卷和通过电话等催收方式回收的问卷,没有在结果上发现显著差异。
(四)数据处理
1.数据的准备。职业目标价值观17个项目,分为两类不同的职业目标(见表3):社会/事业导向和个人导向。社会/事业导向的个体则更关注如何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看重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强调自身能力的不断改善;个人导向的个体关注如何证明和表现自己的能力,重视获得他人或社会的认可,对维持自身的现状的重视甚于长远的发展。
根据个人生活价值观的内容,选择与企业家的职业和经营活动可能发生关联的5个项目:事业(代表事业取向),诚实和责任(代表诚信、负责取向),收入和快乐(代表快乐追求取向)。在职业目标价值观项目的选择上,考虑到其与5个个人生活价值观项目之间的可能关联,以及社会/事业导向和个人导向之间的平衡,选取6个项目: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国创税、为他人创造机会(代表社会/事业导向),增加收入、获得快乐、保障家庭生活(代表个人导向)。
2.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11.0,以5个个人生活价值观项目为自变量,6个职业目标价值观项目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三、结 果
以5个个人生活价值观项目为自变量,6个职业目标价值观项目为因变量,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得到的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事业”(个人生活价值观项目)对职业目标价值观中“提高企业竞争力”(0.368)和“为国创税”(0.428)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对“获得快乐”(-0.419)和“保障家庭生活”(-0.747)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01)。“诚实”对“为国创税”(0.381)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对“为他人创造机会”(0.219)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诚实”对“保障家庭生活”(-0.239)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5)。“责任”对“提高企业竞争力”(0.343)有显著的正向的预测作用(p<0.001),对“为他人创造机会”(0.171)有显著的正向的预测作用(p<0.05)。“收入”(个人生活价值观)对“增加收入”(1.463)和“保障家庭生活”(1.030)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收入”对“为他人创造机会”(-0.771)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01),“收入”对“获得快乐”(-0.547)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1),对“为国创税”(-0.408)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5)。“快乐”对“获得快乐”(1.132)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
四、分析与讨论
(一)事业
“事业”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这可能意味着,改革开放及入世以来,世界开始走向一体化,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家开始倾向于重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重视发展,以“发展”为社会运作机制和生活过程基本取向,以便更好地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上立足,以质取胜。“事业”对“为国创税”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说明新时期我国企业家纳税意识在观念层面上可能有所提升。因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现有财富对国家真正有意义的是能否为国家增加税收[10]。
对“事业”的重视降低了对“快乐”(职业目标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表明“事业”和“快乐”之间存在某种价值对立。Ralston,Gustafson等人[11]以华人价值观(The Chinese Value Survey,CVS)比较美国、中国香港地区和大陆三地管理者的价值观,发现中国的管理者更为重视“自律”,本研究结果中的“事业”和“快乐”之间的价值对立可能验证了“自律”的概念:中国企业家更多地将事业看作一种社会责任,为在事业中保持自律,压抑了从事业中获得快乐的需要。
“事业”对“保障家庭生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原因可能是,保障家庭生活,不仅包括保障家庭的经济来源,可能还包括其他方面,包括照顾家人、增加和家人共处的时间等,重视“事业”可能导致企业家照顾家人、和家人共处的时间和精力会相对比较少,因此出现了“事业”对“保障家庭生活”的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事业”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国创税”的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获得快乐”、“保障家庭生活”的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说明企业家在个人生活价值观中对事业的重视,促使企业家更重视社会/事业导向的职业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国创税),降低对个人导向的职业目标(获得快乐、保障家庭生活)的重视程度;企业家个人生活价值观(一般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中的职业目标价值观(特定的事业情境)。
(二)诚实和责任
“诚实”对“为国创税”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为他人创造机会”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表明在个人生活价值观中对“诚实”的重视,影响了企业家的职业目标价值观,使得他们更重视社会/事业导向的目标,如“为国创税”和“为他人创造机会”。“诚实”对“保障家庭生活”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以及“责任”对“保障家庭生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责任”对“获得快乐”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一结果和上文对“事业”的讨论(“事业”和“快乐”之间的价值对立)有某种一致性:“诚实”、“责任”与“获得快乐”之间也存在某种价值对立,这可能意味着,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下,在企业经营中“诚实”、承担“责任”,往往意味着自律,而自律则要求个体弱化对快乐的追求,放弃企业经营中所获得的快乐,减少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时间,“诚实”、“责任”和“获得快乐”、“保障家庭生活”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代偿。在“保障家庭生活”上,再次发现了社会/事业导向和个人导向之间的价值对立。针对“保障家庭生活”这个职业目标价值观的具体特征:它不仅是个人导向的,而且还具有某种“保障”和“维持”的特点。可能正是由于“保障家庭生活”的这种维持型的特征,使得它与社会导向之间的价值对立比其他的“个人导向”的职业目标(“获得快乐”、“增加收入”)更为明显。
“责任”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以及对“为他人创造机会”的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表明企业家在个人生活价值观中对于“责任”的重视,促使企业家在职业目标价值观上更重视“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一社会/事业导向的目标,重视“为他人创造机会”。
(三)“收入”和“快乐”
“收入”(个人生活价值观)对“增加收入”和“保障家庭生活”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一结果符合大众的知识经验。
“收入”对“为他人创造机会”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可能意味着,企业家重视收入,可能仅仅是个体层面上的,重视个人财富的积累,应当说,在目前的中国多数企业家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利益前途是更为现实的问题[10]。中国企业家在整体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摆脱世俗化文化的主流文化倾向。赚钱还是多数人的首要甚至惟一目标[12]。对于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帮助社会解决剩余劳动力等社会公益目标等考虑的不太多,这表明企业家的世俗化的人生哲学,这当中有社会机制的原因,有文化背景的原因,也有成功之后的安全感等原因[12]。
“收入”对“获得快乐”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似乎意味着,在个人生活价值观中重视“收入”会导致对职业目标价值观中“获得快乐”的重视程度降低。对于企业家而言,从自身的事业中“获得快乐”属于经营活动的一种内部动机。根据“过度理由效应”理论,对外在目标的过度追求可能会破坏行为的内部动机:在生活和事业中重视“收入”意味着对外在目标的追求,这种追求会破坏事业的内部动机,如从事业中获得快乐,因此“收入”和“获得快乐”会发生价值层面上的冲突。
“收入”对“为国创税”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证实了“对物质的追求会让人们降低服务社会、促进国家发展等群体取向的道德价值观”的观点[13]。
“快乐”对“获得快乐”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可能表明,在个人生活价值观中对“快乐”的重视,会导致在职业目标价值观上更多的选择“获得快乐”。“快乐”对其他职业目标没有显著的正向或负向预测作用,这可能意味着“快乐”是作为一种内部目标而存在,具有其独特性。
五、结 论
个人生活价值观对其职业目标价值观有可预测的作用,企业家在一般化的生活情境中形成的价值观系统对于特定的事业情境中的价值观系统有某种预测作用,个人生活价值观可能是职业目标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0.
[2] Rokeach M.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M].New York:Free Press,1973.
[3] Schwartz S.H,Bilsky W.Toward a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human values[M].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7:550-562.
[4] 文崇一.中国人的价值观[M].东大图书公司,1993.
[5] 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杨德广.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7] Connie M K.Morality and the self:implications for the when and how of Value-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The Psychology of Values.Lawrence Eribaum Associates.Inc.1996:77-106.
[8] Philip E T.Revising the pluralism model:incorporating social content and context Postulates.The Psychology of Values.Lawrence Eribaum Associates.Inc.1996:25-52.
[9] Inglehart,R.et al.World values survey,1981-1983.Computer file and codebook(2nd ed.).Ann Arbor,MI:University of Michigan,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1990.
[10] 袁瑗.中国能出现比尔·盖茨吗?访著名心理学家金盛华博士[J].新经济,1999(9):98-102.
[11] David A.Ralston,David J.Gustafson,Priscilla M.Elsass.Eastern Values:A Comparison of Managers in the United States,Hong Kong,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Journal of AppliedPsychology,1992,77(5):664-671.
[12] 金盛华.中国企业家离比尔盖茨有多远[J].中国集体经济,2000,(1):20-22.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目标】推荐阅读:
1语文教师个人三年发展目标和计划10-27
小学教师个人发展目标10-06
教师个人工作个人总结07-24
个人总结教师工作09-07
小班教师个人计划10-20
美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07-08
小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07-25
月教师个人工作计划08-30
大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