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教育(精选12篇)
1.信息时代教育 篇一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促进了全人类的发展和变革。教育领域中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也逐渐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亟待新一轮的改革与创新。随着教育管理手段逐渐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也逐渐系统化和信息化,研究教育管理的改革策略,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系统的管理模式,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创新,建立并普及教育信息化、资源全球化、管理智能化校园指日可待。
关键词:信息时代;教育管理;信息技术
21世纪以来,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逐渐以信息技术为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巨大的变革也意味着教育领域也必将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面临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挑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亟待调整和创新,很多高中都纷纷建立校园网以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研究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不仅能为广大教育管理人员增加管理经验,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还能让高中快速地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从而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紧跟时代潮流,进而建立系统化的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建设数字化校园。
2.信息时代教育 篇二
硬件建设只是一个基础, 应用才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着力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中, 也不再把升级作为一个基本的指标, 因此, 要把主要精力从单纯的硬件建设转移到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设计和实施上来, 切实把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出发点、终极点和检验信息化建设工作成败的关键点。在这一点上, 蓟县在全市迈开了可喜的第一步。《以班班通信息技术促进小学高质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结出了累累硕果, 让大家看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弥补地区差异、共享精华教育信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所带来的效果。
重视程度决定做事高度
蓟县现有217所幼儿园, 133所小学, 51所初中, 13所高中, 12万多个学生, 学校分布在城镇、乡村及偏远山区、库区。秉承教育强县的理念, 为进一步强化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 上好每一节课的民生诉求, 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成为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投巨资、下大力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后, 不断奋进的蓟县人开始思考:“在每所学校的硬件都得到提升以后, 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呢?硬件如何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教育软实力的提升应该如何着手呢?”考虑到学校间的地区差异和教学资源的不同, 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学校,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技能低, 信息资源使用不便, 缺乏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导致常态课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率低, 效果不佳。要切实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 最根本的做法是使每位教师能够上好每一节课。因此, 真正建立适应城乡教师常态化教学使用的优质教学资源平台,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让每位教师掌握高质量的教学模式, 让信息技术施惠于师生, 才能实现上好每一节课, 教好每一个学生,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自2012年起, 蓟县启动了班班通信息技术工程和小学高质课堂相融合的试点研究, 目的是通过试点研究找到一种办法, 可以促进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地在全县得到推广, 进一步使大家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课题“以班班通信息技术促进小学高质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得到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的批准, 列为天津市“十二五”课题。该课题由蓟县教育局张怀君书记带队进行科学研究, 县委书记、县长做顾问, 以“班班通”信息技术为常态教学环境, 以促进小学高质量课堂为目标, 选立了三个子课题, 即: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按教科书内容, 以“一课一库”的模式, 搭建蓟州教育信息技术资源平台;按教科书内容或教学任务研究相应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硬件系统。在三个子课题中, 又分设了若干二级子课题。事实证明, 这番自上而下、举全县之力的倾情投入, 换得了蓟县基础教育催人奋进的提升与发展。
事事用标准说话
课题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以小学语、数、外三科为对象, 为了课题的高标准启动, 蓟县各方做了充足的前期准备。一是深入调研。课题组负责同志在多次深入学校进行调研, 并广泛搜集、借鉴大量国内外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先进经验、成功做法, 认真分析市、县、学校实际的基础上, 确定了本课题。二是建立队伍。确定了教育局统筹规划、专家业务指导、教研部门牵头实施、实验学校教师具体研究的工作网络。教研室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教研员牵头, 从50所学校中选出230余名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研究队伍, 并从教育理念、实验方法、研究技能等方面进行了培训。三是抓好三级课题的开题工作。将每个课题的开题都作为对研究人员的培训过程。
蓟县教育局张怀君书记介绍说:既然是科研, 那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汇集百家所长为一课所用。因此, 蓟县各方统一认识, 确定本课题研究方法是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辅助实施。一是形成研究日志制度。每位实验教师都有一本专门的研究日志, 准确、真实地记录着实验教师的研究过程和心得。二是制定研究标准。为确保研究的预设成果, 蓟县重点研究制定了相关标准, 解决了实验过程的控制问题, 制定了《小学高质课堂标准》《小学优质教学资源库标准》《课堂教学成果标准》等三项标准。三是管理好研究过程。实验分为资源库建设和教学模式研究两个组, 各组研究任务明确, 责任到人。资源库建设遵循共建共享和开放性原则, 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小学公开征集优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办法》, 形成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组教师重点研究、专家型教师把关提升的研究格局。教育信息资源入库要经过“教师制作提交—QQ群交流评价—学科技术组交流研讨—课堂教学试用—修改入库”等五步审验把关。教学模式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 注重实验资料的分析, 及时将实验成果转化为研究成果。
“一模多法”的教学模式框架
在“因学定教、以改课促课改、用信息化打造新课堂、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思想指导下, 蓟县形成了“一模多法”的教学模式框架。“一模”是指总的教学模式, 即“一化三维六环节” (简称“136”) 的教学模式。“一化”指课堂教学信息化;“三维”即课堂教学重点实现的三个方面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环节”包括设景展标、引导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归纳、训练提升。“三维”是目标, “六环节”是达成目标的过程, “一化”是达成目标的重要支撑。“多法”即在总模式下, 不同学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衍生出不同的子模式。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一化”创设优质教育资源在班级教学中的共享环境, 为教学提供数字化的工具, 服务于教学环节, 通过“六环节”活动高程度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六环节的基本要义是:因学定教、先学后教、精讲多练、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班班通”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常规手段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
目前, 三个学科共确立了18个不同的子模式。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如果说建设资源库是给教师以工具的话, 教学模式就是给教师以方法。
班班通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 “因学定教、以改课促课改、用信息化打造新课堂、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其中“因学定教”是模式的基本理念, 指的是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和学习的准备状态, 以选择确定教学对策。教师服务学生, 教师的教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教师的教服务学生的学, 以学法定教法。以“改课”作为课改研究的切入点, 强调的是通过改变传统的低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来达到促进课程改革的目的。“信息化”是新课堂的支持环境, 指的是要发挥信息化资源的优势, 将信息化手段恰当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全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最终实现“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总特征是“一模多法”, 即在班班通信息技术环境下首先确立一个总模式, 即“一化三维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 不同学科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继续衍生出不同的模式。
“一化三维六环节”教学模式的依据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政策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进一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坚持启发式教学, 创设合作和探究式学习环境。二是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的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要以学生为中心, 而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科学灵活地运用。三是实践依据。几年来, 国内外、各地区教育教学改革有众多成功的实例, 如我国近年来就涌现出了“九大高效课堂”, 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洋思中学的课改创出“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创出“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昌乐二中创出“271”教学模式, 都突出了将课堂交给学生的思想。
蓟县提出的“一化三维六环节”教学模式, 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尊重教育规律、吸纳古今中外经验、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做法的基础上, 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三个子课题组多轮反复实验的基础上, 归纳提炼而成的。形成的过程包括多人、多校、多次实验的特点, 还包括了对学习成绩、学习感受等方面的评价。本模式还是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多个模式的精髓中提炼而成的。
高质课堂的教学模式
高质课堂指的是一堂课使学生尽可能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三维目标。高质课堂是通过高效课堂来实现的, 课堂教学要想有较高的质量必须首先做到教学的高效率。“一化三维六环节”教学模式本着“以学为本、优化过程、减轻负担、因学定教”的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如下策略:
1.教科书处理科学准确。教师要认真、深入研究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内在联系,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整合、拓展、补充。把教科书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的一种范例,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外延伸的角度进行灵活处理, 从而使教科书内容更加适应学生学习, 更加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
2.任务安排面向全体。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要研究学生间的差异, 在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自信心等各方面的情况, 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高质课堂的特征之一就是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活动设计符合认识规律。建构主义强调,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 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一定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学习新的知识。因此, 教师在设计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更要研究学生学习规律, 真正实现因学定教。教师设计的活动只有符合认识规律、符合学习规律, 学生才会学得顺畅, 效率才能提高。
4.信息技术运用恰当巧妙。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学手段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教师要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环节等, 在恰当的时机选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通过“快速路”与“高架桥”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高质课堂。
“一化三维六环节”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包括:1.设景展标。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情景, 引出课题。二是要每个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两项内容均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 如放视频、动画或ppt图片等。
2.引导自学。引导自学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出示导学案, 让全班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要求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找出不能完成的疑点、难点留作下一环节解决。教师也可以准备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作业单发给相应的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独自学习教科书, 完成自己的任务。不管采取哪种方式,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要完成两项任务, 一是自主学习时遇到的疑点难点可在小组解决。二是教师再次出示学习任务, 这次的学习任务要经过学生相互合作探讨才能完成。这一环节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根据学习任务确定小组人数, 一般为2~6人。二是小组长要充分负起责任, 组织好本组的学习活动。三是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四是教师要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
4.展示交流。在这一环节中, 各小组发言人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实物投影功能, 把本组记录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全班, 并进行讲解汇报。一个组汇报结束, 其他组可以进行补充, 不同意见可以讨论, 达到全班交流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在每组发言结束后, 不要马上做结论, 防止学生慑于教师权威而终止讨论。
5.点拨归纳。这一环节主要由教师来完成, 教师根据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对预设的内容和生成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梳理知识脉络, 强调重点, 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呼应, 使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这一环节强调精讲, 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不必再讲解。
6.训练提升。这一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教师布置的练习应突出对重、难点的检查, 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情况, 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需要注意的是, 练习题一定要体现层次性, 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这一点可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库的优势, 可随时调用题库中各种类型的练习题, 这对满足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探究的动力大有裨益。
成果的价值还是要通过课堂来体现, 通过实验教师在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效果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师发生了变化。教师“因学定教, 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意识强了,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应用成为教学习惯, 教师课堂角色变了, 课堂模式优化了。二是学生发生了变化。因为信息技术运用和教学模式的变化, 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生求知欲、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提升。三是课堂发生了变化。教师、学生的变化也相应地催生了课堂变化。体现了先学后教、精讲多练、平等交流、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实验教学效果明显。
建立蓟州教育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优质课的标准定了, 模式有了, 对教学资源的完善与补充便能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经过大家的辛勤付出, 蓟县阶段性地完成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共1326节课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并依托蓟县教育网, 初步建成了蓟州教育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资源管理采用“一课一库”、“套餐”加“自选资源”的模式, 信息总量达到83.1 G。资源库内容选择和设置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匹配性, 即“一课一库”, 资源库内容与各学科教科书内容相匹配。二是选择性, 资源库设置内容包括“套餐”和“自选资源”两部分。“套餐”包括每一课的教学设计、相关课件和使用说明;“自选资源”包括相关教学资源片段、练习题等。三是便捷性, 经过实验教师多次使用证明, 资源库具有教师操作简单、提取内容便捷、使用效率高的特点, 真正使信息技术像手机服务人们通讯那样服务教学。
优质资源库中的教学材料努力体现为教学服务, 方便师生查找、选择和重组。资源库中的材料基本以一课一库的形式出现, 内容涵盖1~6年级上下册教科书的所有内容。调动课题组与全县教师, 在统一标准与指导下参与资源建设, 发挥教师特长协作攻关, 共同建设开发, 最终建成全县教师共同享用的教学信息化平台。为了确保资源的丰富与不断更新, 要随时为教育资源库补充内容, 使其成为一个动态的网络资源, 各科资源库均随教科书内容配置信息化资源, 各学科分别体现自身特点。
资源库内容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课题组实验教师自主研发。每一课 (章节) 的教学资源, 都是通过“教师制作提交—QQ群交流评价—学科技术组交流研讨—课堂教学试用—修改入库”等五步严格审验, 确保资源的质量和实用性。二是课题组根据建库标准面向全县小学教师征集, 对收集上来的资源进行评比, 符合条件者入库。三是借鉴整合网络资源, 凡是从网络下载的资源一律标注网址出处。另外, 课题组从全县中小学抽调了部分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集中时间、地点对资源库资源从内容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全面修改、完善、提升, 使资源库的质量得到保证。
市教委巡视员、国家督学刘长兴在参加过几次该课题的活动后, 曾无比振奋地说:“看了蓟县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成果展示, 我觉得这个课题的意义在四个方面:一是解决了高效教学的技术问题。市教委是从2008年开始倡导高效教学的, 到现在应该是第五个年头了。这五年来, 大家想了很多办法, 我想, 其中有一个因素很‘技术’, 特别是在观摩课上。那就是课堂上用的课件很多, 课件哪里来的呢, 都是自己学校搞的。可是自己学校搞课件, 总有一个局限性, 这个局限性就是学校的教研毕竟是比较窄的。现在把全局的力量放在一起, 然后把这些课件集中在一块, 进行筛选, 在筛选的过程当中, 把比较好的编成系列, 给大家使用起来是很方便的, 很有利于高效教学。二是有利于小学的率先减负。高效教学主要讲的是效率、效果, 观摩了几次展示课后, 可以感受到每堂课的知识容量很大, 所谓容量大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做这么多的事情, 所以, 我想它在提高效率上是有一定作用的。三是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因为这个资源库建设考虑了方方面面, 特别是很多新的信息提供给学生, 开拓了学生眼界, 另外, 高效教学保证了学生能够在减负的状态下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 有参与实践的时间, 这样就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还有一点意义在于均衡发展, 现在城乡依然有差别。蓟县这个地方我听过山里的课, 也听过库区的课, 教师的水平确实是有一定差异性。通过这样一个手段, 这样的一个资源库, 让更多的教师在资源库当中能够得到学习, 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起来, 来改善自己的教学,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
在课题中期的汇报会上, 蓟县教育局张怀君书记表示:“因受研究水平和条件等因素制约, 我们的研究成果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升。下一步, 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深化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二是加大实验力度, 在更多的学校、更多的教师中实验。三是进一步加强实验管理。四是拓展研究范围, 适度向其他学段、其他学科进行拓展。确保到2013年年底或明年年初, 全面完成研究任务, 进一步提高成果质量, 更好地服务教学, 为全市的基础教育研究夯实基础。”
现代教育改革发展日新月异, 信息技术的更新使用非常快, 蓟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教学资源的课题创新, 为全市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示范性的贡献。今天蓟县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尝试, 也是天津市未来进一步深化教育工作的新起点, 把握好新起点, 才能期待获得更大的成功。
3.信息时代的语文教育 篇三
信息时代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挑战,从深远的意义来说,既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新的机遇。传媒信息所提供的便利、快捷、丰富的信息,是公开公平的,是人人都可取而用之的。它是知识的宝库,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生动的世界。做一个有心人,紧跟时代潮流,机遇便在眼前。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认为它将为广大学生和其他语文学习者提供一个自由驰聘、遨游的广阔天地。
1.通过互联网提供丰富的、可选择性的阅读材料
由于学生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对阅读材料,特别是课外阅读材料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或者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很少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其实,从语文阅读的角度看,存在有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内容和形式相近的文章,如果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话,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一定会提高。
互联网以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呈现阅读材料,同一主题或同一形式下可以有多种选择,阅读者可以根据兴趣和目的自由选择链接的方向和分支,可以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阅读的需要。
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以“圆明园”为关键词,通过网上查询,找到关于圆明园的各种文章,然后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和需要,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再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就会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过去的屈辱和今天的现状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具体的了解,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通过互联网提供“声、像、文”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
文字不等同于语言,不能完全传达出语言所包含的信息。特别是对于阅读经验和人生体检都不够丰富的小学生来说,仅仅提供文字材料是不够的。何况,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还不能顺利地阅读。
实际上“听”和“看”也是一种“阅读”,但这是传统的阅读材料所难以提供的。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网上的音频和视频点播,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语言(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感性阅读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去,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而这种声像结合的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感悟社会、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的過程。
我们不防把这种形式的阅读叫做“声像阅读”,我们相信,大量的声像阅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使阅读的起步进一步提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学生无法通过文字阅读读懂的材料,有可能通过声像阅读读懂),还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提高阅读的效率。
现在我们正在尝试把这种“声像阅读”作为独立的教材(不依附于课文)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把它确定为近期语文教学课堂体系改革和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3.通过互联网提供自由交流、表达的场所
由于互联网可以提供千万人同时阅读的可能,如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书,还有其他以往需要传阅的材料,如果发布到网上,就可以让众多的读者同时、异步阅读。一篇让人感兴趣的文章、一件引起共同关注的事、一首好歌、一幅好画、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都可能成为学生乐于谈论和交流的焦点。
通过互联网主页上的相关栏目,学生可以方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知名或不知名的人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而这种表达和交流是完全出于自发的,没有任何的强制色彩和心理顾忌,所以也最能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最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的兴趣。这不仅从一个侧面激励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良好的表达心态和交流习惯。
4.通过互联网建立展示才华、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
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展示台,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作品,如一篇习作、一幅绘画、自己录制的一首歌、一篇配乐朗诵,或者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课本剧、一个小品,提供到展示台上。同时我们还可利用校园网开展写作比赛、讲故事比赛、各种知识大赛,进行好文章、好作品评比、优秀个人或集体的评选、民意测验或调查,这都会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4.信息时代教育 篇四
信息时代呼唤新型的职业教育英语教师
本文通过对当今信息时代及职业教育的分析,提出时代的发展需要新型的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师如何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壅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如何做一名勇于改革的创新型的`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师,进行了全面阐述.
作 者:孙怡 Sun Yi 作者单位: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云南,曲靖,655000刊 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年,卷(期):“”(21)分类号:G71关键词:英语教师 挑战 效率 创新
5.信息时代教育 篇五
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胡主席指出:“要紧密联系部队建设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感召力和战斗力。”这一重要论述,对加强和改进信息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当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观念与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不相适应
对“以人为本”关注不够,仍然存在着“工具论”的片面认识。信息时代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注重促进官兵的全面、自由发展。然而,当前有些部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潜意识里仍把官兵仅仅看作是执行任务的“工具”,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这些“工具”更“听话”。这种认识,一方面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全部功能的科学发挥,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官兵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层次区分”关注不够,仍然存在着“一锅煮”的懈怠思想。信息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多元的时代。受这一时代特征的影响,部队官兵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价值追求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独立性、差异性。同时,军队人员客观构成上的层次性,也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突出层次性。然而,当前有些部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忽视这些特点,在制定教育目标时上下一般粗,存在“官兵同读一本书,三代同听一堂课”的现象。这种无视层次区分的懈怠思想,容易导致以“先进性”代替“广泛性”、用“政治性”取代“科学性”的偏激做法。过高的目标定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高大全现象普遍存在,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易于产生抵触情绪。
对“投入产出”关注不够,仍然存在着“粗放型”的观念误区。注重效益是市场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信息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认真处理好的问题。然而,当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却存在着“重投入不重产出”、“重形式不问效果”的“粗放型”的错误观念,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悬殊、综合效益不强。有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单纯的工作任务来完成,有的甚至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从表面上看教育没少抓,精力没少用,但真正解决问题、确实“管用”的教育却不很多。
(二)教育内容与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不相适应
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距官兵思想实际偏“远”。上级下达的教育任务,从全局看针对性是强的,但具体到各个单位,有的与部队实际、官兵思想贴得不近,远水不解近渴。部队驻地的条件不同,各地区官兵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有所区别;担负的任务不同,各单位需要着力抓的重点教育也不一样。对部队实际和官兵思想把握不准不真,思想政治教育就可能是无的放矢。加之上级教育任务指令性过多、统得过死,基层单位如果不善于把上级指示与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就会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偏离形势任务需要和官兵思想实际。
教育内容系统性不强,具体活动安排偏“杂”。《政治工作条例》、《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等文件规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都作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安排过多过杂。“教”出多门,层层加码的现象,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繁杂的教育任务,基层只能疲于应付,难以顾及质量和效果,甚至出现一堂课讲几个内容的“综合性教育”、一小时算半天的“压缩性教育”。教育内容创造性不强,涵盖实施路径偏“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新情况、新领域,丰富完善教育内容,扩大涵盖面,拓展新路径。然而,当前有的部队的教育内容依然固守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内涵上,涵盖面较窄,不能适应“三个确保”的需要。近年来官兵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社会经历日趋复杂,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的官兵逐年增多,青年官兵对求知、审美、处事、交往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基层部队的教育内容设置中鲜有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美学等相关知识。
(三)教育形式与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
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官兵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需求。当代官兵尤其是青年官兵,更加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竞争、参与意识更加强烈,在交往方式上,注重平等相待,乐于双向交流。然而,当前有些部队的教育者未能正确认识这些特点,依然习惯于运用“一块黑板一支笔,一本讲义一张嘴”的教学方式,采取“我讲你听”的“填鸭式”方法。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与官兵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格格不入,阻断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交流。
传统封闭的教育方法难以满足官兵日益增强的开放意识需求。中青年官兵作为军队人员构成的主体,大都出生或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往往思想比较活跃,眼界比较开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许多部队在教育方法上仍然沿用过去的那种封闭、单调的教育方法,过分依赖课堂教育,对于“走出去、请进来”等开放式的教育较少。这种单纯的“内部循环”、“自我消化”的封闭式教育方法,难以激发官兵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信息时代改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树立人本观念,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具主义。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教育,所以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即人的成长进步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克服片面的“工具主义”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作为基本出发点。要努力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坚持启发疏导、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促进官兵全面发展。
树立层次观念,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进主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正视官兵构成上的层次性和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性,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只有根据各类人员实际,坚持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才能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又在先进性与广泛性之间形成一定张力,形成后进赶先进,先后并进的理想局面。
树立效益观念,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效益不强的问题。在管理理念上,要确立工作投入与效益产出相统一的观念,遵循教育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客观规律,始终把教育的中心点放在有的放矢地解决思想问题上;在判定标准上,必须摒弃以上级表扬为成绩、以数量代替质量和追求思想表面稳定的观念,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过得硬,实现从简单价值判定向战斗力标准转变。
(二)全面认识教育对象,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积极开展平等互动式教育,激发官兵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发挥好“把关人”的作用,同时又要兼顾官兵的接受主体地位,激发其参与教育的积极性。要由过去的“俯视”改为“平视”,拉近与官兵的教育距离;通过传受双方角色的相互转换、信息的不断交流与反馈,搭建起平等交流的平台;采用面对面的互动式教育,使官兵产生积极主动的教育心理与行为,进而自觉地认同、内化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积极开展点面结合式教育,适当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针对当代官兵个体意识不断增强的特点,开展教育时,既要注重整体教育氛围的营造,形成健康积极的军营环境和良好的主流舆论,也要改变过去重视共性、忽视个性的片面做法,在教育中把官兵当作一个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类”来看待。要在了解掌握官兵个体需要的基础上,针对其个性特点和信息需求开展教育活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努力完善教育内容,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教育内容的设置,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努力扩大涵盖面。要适应信息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要求,着眼“三个确保”的功能使命,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科学规划教育内容设置,统筹安排教育活动实施。要建立和完善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正规秩序,安排部署教育,充分考虑到官兵关注不关注、需要不需要,减少指令性,增强指导性;鼓励基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各具特色的教育。同时,要注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现代科技、历史、经济、文学艺术、民族宗教、心理、管理等知识相结合,增加科技和文化知识含量。
教育内容的设置,要落脚到官兵必需必知、实在管用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当坚持要精要管用,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和官兵思想实际。要着眼于官兵的全面发展,传授他们迫切想知道的,提供他们急切想学习的,解释他们心中所困惑的。要善于从形势发展变化、部队建设实践和官兵现实思想问题中,捕捉教育主题;从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官兵思想脉搏、尊重官兵现实需要中,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搞什么教育,需要什么教育就设置什么内容,真正做到基层官兵想的就是课堂上讲的、课堂上讲的就是官兵最关注的。
(四)大力创新教育手段,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积极探索多样互动的教育方式方法,拓宽教育路径。要在努力提高理论灌输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官兵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官兵中蕴藏的教育资源,增加群众性自我教育的份量。在坚持课堂教育主阵地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搞活开放式教育,开阔官兵视野,熏陶官兵思想。积极借助地方人文资源,组织官兵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打破单纯说教的单一灌输式教育模式,探索多样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6.信息时代教育 篇六
庆阳市第三中学王进军
【摘要】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对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主动迎接网络信息时代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正视网络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结合学校的实际,积极深入研究探讨网络条件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找出更合理有效的方法,才能开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越来越普及,把网络熟练地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在中学生中已成为普遍现象。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人群。他们上网的目的是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比例占58%;其次是获取学习资料,占53%;娱乐,占43%;还有聊天和交友分别占23.3%和21.3%。所有这些都表明,网络已经真实地融入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之中。但在中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同时,由于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是非难辨,对尚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负面影响,给中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面对这种客观现实,加强中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抢占网络思想阵地势在必行。
一、网络信息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毋庸讳言,网络给人们带来的许多积极的变化,但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也给我们造成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消极影响。
1.对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由于网络信息的无序化、无控制、多元化、自由化的特点,它允许人们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获取信息,因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组织团体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民族文化、道德规范等信息也可以长驱直入、毫无阻碍地进入中学生意识中,其中不乏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相抵触、敌对的信息内容,如西方享乐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无政府主义与极端自由化。中学生在浏览信息时,很可能因为缺乏引导和思考、分辨能力不强,而产生困惑,陷入迷途。这都不利于学生接受和树立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正确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
2.对中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和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的虚拟性使中学生可以隐匿真实身份,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由于上网不受社会和道德习惯的约束,不考虑后果与责任,将对中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不利影响,这可从各种聊天室上充斥着粗俗语言、弥漫着不健康的伦理道德思想中得到反映。网上黄毒肆虐,利用互联网实施的犯罪与针对互联网本身的犯罪问题严重,对中学生网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有些学生上网成瘾,尤其是沉溺于网络游戏,往往逃避上课,在网吧包夜进行网络游戏,不但严重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而且极易导致心理病症与情感异化。网络还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和疏远,有的学生到网上去寻求感情寄托,不愿面对现实,从而迷失了自我。目前,因沉迷网络而引发的中学生人格扭曲和犯罪现象已经引起学生家长和教育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对中学生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个性、知识能力,远离不良行为,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二、加强中学网络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要消除网络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实现信息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洽结合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适应信息科技的发展,建立一支具有高信息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知识经济带来信息化热潮的基本特征就是信息网络化和多媒体。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既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又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地进行网络操作。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所以,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跟上和摸清他们的思想脉搏与兴奋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要做到这一点,自己就必须熟悉信息网络的知识和技术,从网上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了解国内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信息。我们应把普及网络技术作为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知识更新。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的培训,使他们能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和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具有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搜集、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对信息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意识,提高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和对各类信息的敏锐度。此外,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校还应注重选择精通网络技术的科技人才充实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和思想工作的科技含量,不断推进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和创新。
2.加强规信息内容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各级政府、学校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办法及技术对策。网络存在着相当多的法律真空,所以,必须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比较完备的网络法律,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网上行为,使包括散布黄色信息、侵犯知识产权、黑客行为等网上犯罪受到应有的惩处。这样才能抑制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消极后果,法律和道德建设相辅相成,才能够促使人们思想道德风尚的提高,形成正确的网上道德氛围,防止不良道德倾向传播。当前,国家建立全面的、有效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住信息网络环境显得十分必要。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信息网络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但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网络法律法规或相应的管理、技术对策是空白的。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修订和完善《预防未面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科学技术推广法》等,在支持和鼓励青少年运用网络学科学、学技术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网络的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力度,依靠技术手段,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的过滤,净化网上环境,加快规范网络新闻的进程,形成新的有效的网络信息“把关人”。
3.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中学生是现在和未来主要的网络使用者。目前在中学生中间因为使用网络确实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所以急需正确使用网络进行教育引导。学校具有其他社会团体所没有的硬件条件和人力资源,可以经常组织一系列有关网络的讲座、竞赛、征文、讨论等活动,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从社会道德、法律层面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只有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网络观,才有可能真正解决网络带来的种种问题。
4.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
网络社会是一个与现实社会不同的“虚拟社会”,空白点较多。由于网络监控和监督技术目前还很不完善,因而造成了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网上违法犯罪案件直线上升。法律规范和行政手段对他们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毕竟是有限的。因为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监管和侦破难度较大,因此,特别需要依靠道德的力量,靠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意识。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并使之纳入学校教学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要在思想品德课中有计划地增设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健康心理素质培养。家庭、学校、社会都要支持配合思想政治工作介入网络,致力于网上道德建设,使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网上行为时刻听从道德责任的“命令”,使学生的道德良知也体现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5.利用网络,加强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教育
有条件的学校要加紧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网络阵地。互联网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媒体,应该成为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当前,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增强抵制西方思想侵犯的自觉性。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上出击的主动性,必须建立一批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积极开展网上的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传播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占领学校的网络教育阵地。其次,要运用校园网络系统构建新的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通过开发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制作包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及具有一定积极影响力的国内外文学、艺术和音乐等名作电子出版物,筹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数字化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在学习、娱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正确思想引导下健康成长。再次,建立有效的网络信息监控系统,不断消除网上的各种信息垃圾,使信息网络安全健康地运作和发展。要努力提高网上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并力求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同时还要注重网络服务功能的开发,通过有效快捷的服务,提高网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收到实效。
6.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良是青少年人格扭曲及至青少年犯罪的一大原因,因此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学校与家长要密切配合,可通过建立双方责任制度和联系合作制度,更好地实现合作学校的德育工作与社会密切相关,只有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社会体系当中,在全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才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完整的教育环境。因此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应当互相配合,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努力搞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7.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创新 篇七
大学英语教育对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大学生接受英语教育的基础阶段, 它不但要为学生传授英语知识, 还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英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进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 大学生英语教育也迎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 只有推进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才能发挥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现状
英语作为一门广泛使用的外国语言, 是我国大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但是, 由于英语与母语在特点上有很大的差别, 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即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以及教学模式单一。因此, 针对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的创新, 各方面都应该积极创设适合的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英语的学习。
(一) 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相对于母语而言, 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复杂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随着大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学校规模也在不断扩张, 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不断呈现下降的现象, 其中, 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英语基础差, 英语综合水平偏低, 听力听不懂, 不愿意开口说英语, 阅读质量差等, 除此之外, 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学习积极性比较低, 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大学教育中忽视了母语对英语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忽略创设良好英语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二) 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现代大学英语教育中, 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比较单一, 教师教学主要内容是传授课本知识, 忽视了学生良好语言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受我国教育模式的影响, 学生受到考试的压力比较大,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只会重视掌握课本知识, 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讨厌阅读,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形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作用, 也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形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作用。
(三) 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传媒时代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依然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 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 教师没有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教学模式的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枯燥的课堂教学难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大学英语学习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学生英语综合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和展现。
二、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创新的有效措施
(一) 充分利用传媒信息网络
在传媒信息时代背景下促进大学英语教育创新, 要求教师必须合理的创建英语教育环境, 充分利用传媒信息网络, 多使用信息网络教授英语口语, 将教学重点内容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同时, 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除此之外, 应该加强英语知识系统的总结, 严格监督学生学习记忆英语单词和重要知识点, 并设计出科学的学习方案, 使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为学生更深层学习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 培养学生英语教育的浓厚兴趣
创新大学英语教育理念是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 只有创新教育理念, 才能有效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培养学习英语教育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合理采用情景教学等多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 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式的学习, 教师对学生分角色表演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及其他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使教师直观的认识到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问题, 也能够使学生对英语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英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目标, 完成大学英语教育的任务。
(三)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多媒体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广泛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充分展现出英语知识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力, 将枯燥的英语知识以更加丰满、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 充分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现代化,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而完成提升大学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传媒信息时代对大学英语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只有正式传媒信息时代对大学英语教育的积极作用, 采取有效的创新措施, 才能实现大学英语教育高质量、高水平的重要目标, 最大程度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慧芳.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7) :119-119, 120.
[2]刘鹏娟.传媒信息时代下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创新[J].才智, 2014, (24) :86-86.
8.信息时代教育 篇八
【关键词】信息时代 大学英语教育 媒体素养教育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正高速进入“信息时代”,多样化的媒体——网络、电视、手机、报刊、杂志等对于人们日常的生活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随着媒体影响力和影响范围的扩大,媒体素养教育成为社会和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作为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媒体素养教育成为培养大学生优秀人才的标准之一。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人文学科,在对于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大学英语教育平台,将媒体素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育中,从而适应信息时代环境下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英语教育中媒体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媒体素养是指大众对于当前媒体信息上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反应能力、选择能力等诸多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媒体素养教育来说,主要是培养当前大学生对于媒体信息的分析和辨别能力,为了让大学生能够对媒体的性质和功能有更加准确的认识。
随着大学英语教育更为广泛地、更有深度地挖掘和利用媒体信息作为学习和教育资源,媒体素养教育也得到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的一致“认可”。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理念和我国具体社会教育环境的影响,大学英语教育中媒体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依赖于“网络”。随着媒体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客户端、电脑等一系列店址信息终端产品得到了普及,在方便了广大学生对于信息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效应”。很多高校大学生对于媒体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强,缺乏“过滤”和“筛选”的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导致了过度依赖于信息网络,出现“网瘾”。再加上不良的网络信息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媒体素养教育可以说迫在眉睫。
2.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大学英语从本质上讲可以说是综合人文教育,通过以英语语言作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内涵”延伸教育。然而,从很多高校对于大学英语的教育来看,依然是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像是毕业证书的领取、学科成绩是否达标都和英语考试密切相关,单纯强调学生对于“听、说、读、写”的能力,大学英语教育成为了一门实践技能课,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媒体素养教育归属于综合人文教育的范畴中,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未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媒体素养。
二、如何借助于大学英语教育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
媒体素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可以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仅需要从大学英语课堂老师的教学中,还需要在大学英语教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上充分予以展现。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要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信息化教学将媒体素养教育进行完善,重点抓住和培养学生的有效鉴别和使用媒体的能力。
1.完善大学英语教育内容。对于大学英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完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尽管当前很多大学英语教材有一些内容是源自于其他的媒体,可是从媒体素养教育方面的内容上看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课文内容中有关于媒体的认识几乎可以忽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依据课文中的课后习题设置相关问题,像介词填空、时态选择等,至于课文中的内容包括媒体信息的理解和赏析往往被忽视。因而,要从大学英语教育的内容出发,增加和媒体信息、媒体素养教育(有关于思想性、人文性)的内容,特别是在课后习题、课后练习环节加入大学英语教育内容,提高老师和学生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中对于媒体素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加强大学英语教育“评价”。大学英语教育整体上还属于应试教育模式范畴,那么对于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能力则需要从大学英语教育的实际“评级”体系——英语考试中施行。就比如说,目前,高校的大学生英语“评价”最重要的成绩是全国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那么就可以从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中考核的内容对大学英语教育进行引导,在考试内容中更加突出媒体信息分辨、媒体素养考查,扩充综合人文素养教育内容。这样,在适应当前教育环境体制下,通过加强对大学英语教育的“评级”提高学生媒体素养。
3.“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大学英语教育无论是从教育内容还是从教学方式上来说,都呈现出媒体化的趋势。像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文件资料,以及一些英语阅读教材都被划上了强烈的“媒体”符号,这也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融入”媒体素养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知识引导,教授学生正确利用媒体的观念、使用媒体的方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媒体素养教育作为综合人文素养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高等教育、高校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体观念、形成良好的媒体素养成为教育行业和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所以说,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借助于信息传媒技术,在有效完成教学技能目标的同时,不断挖掘人文素养,将媒体素养教育和大学英语进行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冯延群,陈淑英.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04:41-43.
9.信息时代教育 篇九
一、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主要的定义为通过信息工具、信息源等,继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也可以被定义为个体能够通过有效的查找、交流等获取需要的信息,继而解决实际问题。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观、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组成。其中信息观,包括信息敏感度、需求度以及责任义务等。其中信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查询与网络等;最后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创新、信息消费能力等内容。
二、信息时代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挑战
信息时代具备一定知识膨胀、信息快速传递,以及不受空间概念限制等特征;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以往个体对于的信息的获取,都是通过图书情报员途径进行获取,但是科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增加了个体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对此个体对于图书情报服务的依赖也大大的降低了。第二、为了更好的促进图书馆发展的与时俱进,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就要进行积极的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内容以及管理等。第三、要求图书情报人员的信息素养要更高,包括信息前沿观念、版权保护以及团结协作等精神,才能更好的保证读者服务工作,继而有效的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的稳定发展。
三、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人员的信息素养分析
随着图书情报资料不断向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对于图书情报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信息时代下的图书情报人员应当具备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职业道德素养
图书馆与情报部门的文献资源,是社会构建的重要知识宝库,需要情报人员不断的进行管理和信息调整,继而保证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文献资源的最大价值;这就要求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深加工、信息收集、信息价值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其职业理想的树立,继而其能够灵活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证高效的服务,另外职业道德也是工作人员规范行为和准则的保障,对此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具备一定的为读者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进取的工作拼搏精神,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专业技能
信息时代下的电子图书馆,包括以下特征,第一、文献载体打破了以往纸质形式,实现了信息媒介的多样化;第二、图书信息工作由以往的借还,实现了跟踪科技生产以及市场提供服务之间的转换;第三、图书信息工作员的自动化,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对此图书情报人员首先要灵活的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的情报工作的自动化、科学化;其次要灵活的运用光学技术,做好文献信息的储存、备份工作,包括文献信息的光盘化等工作内容;另外可以灵活的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实现多种信息的统一,包括图片、文字等信息的一体化。也要灵活运用现代通讯技术,保证信息网络传播的有效性。最后加强对于信息的筛选过滤,保证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健康传播,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性,继而保证信息技术平台的高效运营。
(三)知识结构
图书馆与情报部门的文献资源,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系统,由多个数据库组成,为了保证个体获取信息的高效性,以及优质的服务,这就需要图书情报人员自身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提前做好知识学科分类、信息质量判断等工作;当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没有达到工作要求时,就不会胜任信息时代下科技图书馆建设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不会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有序性;对此可见图书情报人员在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更好的胜任信息咨询等工作。
(四)语言表达能力
读者对于信息获取的要求是非常复杂且繁琐的,这就需要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好信息评价、综述报道、见解等的编辑和撰写工作,让个体获取信息的方向更加的精准和快速,保证服务的个性化、层次化;另外图书情报人员更好的掌握一定的外语表达能力,保证其能够灵活准确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软件,以及网络资源等,做好信息跟踪获取等工作,也可以说图书情报人员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表达能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其信息前沿观念的养成。(五)知识开拓能力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要求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开拓能力以及思想创新精神,从而更好的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信息渠道,以及优质信息质量的发展要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人员信息素养的分析,发现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以及信息情报局的发展,要以图书情报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为基础,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保证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学科的理论,以及英语、计算机服务技术等,才能更好的促进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雅萍,王翌.针对性的信息素养网络教育平台设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18).
[2]周晓杰.浅谈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教育[J].黑龙江档案,2011(03).
10.相声剧本;信息时代 篇十
开场:(甲乙上台行礼)
甲:咱俩可好久不见了啊
乙:是啊咱俩得有2个小时没见了
甲:这么长时间你怎么也不给我打个电话
乙:嚯---这时间也叫长,干脆当连体婴得了
给你打了,你手机欠费
甲:那你呼我啊
乙:哦那好,这么大坨,头一回呼,这可过瘾
了
甲:(被打的转一圈)我去,我是让你传呼我乙:那你说明白啊,真是的,现在你还有这玩意啊
甲:那是,留着以后当古董呢.还记的咱俩当初刚有传呼的时候吗
乙:记得,那时候你比我先买的吧,当时叫BB机
甲:对啊当时花好几百买了个数字BB机,心痛啊.乙:心痛你还买
甲:不就为了时髦吗,那时候大街上嘀嘀嘀一响所有人都拿出BB机,那真是满城尽带BB机啊.但买BB机的钱来的可就不容易了,那可是我从嘴里一口一口省出来的乙:(摸着甲的肚子说)你看你现在这个腐败的肚子,幸亏当时还省了,要不得有七八个月大了
甲:还说我腐败,我刚买没多久想上你那显摆一下,结果你就买了个汉显的,2000多块啊
乙:(领上女甲,指着说)比你那个小巧多了吧(炫耀)
甲:我这叫一个气
乙:我花钱多你眼红什么
甲:不行,就不能让他穷显摆,半夜1点多拿起电话播126
女甲:您好,请问您要呼叫的号码
甲:给我呼二胡八基
女甲:啊
甲:哦是2587
乙:咳,我怎么趟这么个号
女甲:请留言
甲:姿势不对,起来重睡,给我呼100遍(女甲下场)
乙:你可太损了
甲:我连呼了一个星期
乙:这给我折腾的,后来就有移动电话了,传呼也就不用了,这下世界安静了
甲:(女乙上场)这叫大哥大,名副其实又高又大
乙:虽然高大了点,但是拿着特别有派,以前港片里的黑社会大哥都拿着大哥大,大哥大的名字大概就这么来的
甲:是啊,我爸就有一个
乙:你爸是黑社会啊
甲:你爸黑社会,你爸黑社会
乙:哦不是就好,别急啊
甲:我爸那是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
乙:咳,这不一样吗
甲:以前我爸出去打架都是拿把菜刀,有了大哥大,就放下屠刀
乙:立地成佛了
甲:那到不是,拿大哥大打人不算凶器,还很好用,不管怎么砸就是坏不了,上(女乙上去做打乙的动作,下场)
乙:女侠饶命啊……
(等女乙下场),现在的移动电话就小巧的多了
甲:是啊,(女丙上场)我这个用好多年了,是个单显的,现在这种电话,民工都人手一个了
乙:别瞧不起农民,人家个个比咱有钱
甲:就是啊,上次去农村玩,吃农家菜觉得土豆不错
乙:就知道吃
甲:不光吃我还拿,不对是买(做伸手拿的动作)
(对女丙说)这位大姐哪有卖土豆的呀
女丙:俺给你问一下啊(拿出手机)
甲:比我的手机还好啊
女丙:もしもし,土豆哪里去挖
乙:土豆郊区去挖
女丙:一挖一麻袋
乙:一挖一麻袋
甲:そうですね---(女丙下场)
乙:你的手机也太旧了,功能也不多
甲:是啊,就说铃声吧就那几种
乙:(女丁上场)我这款就不同了Nokia10000,铃声多的让人眼花缭乱,你给我打个电话听听我的铃声
甲:(打电话)主人,主人来电话了,主人主人来电话了,主人来电话了------想累死我啊
乙:怎么样不错吧
甲:是真人喊的吧
乙:还支持蓝牙呢
甲:说起蓝牙我想起来了,现在蓝牙耳机挺流行的,可是也不能乱用啊
乙:对啊,你要是双手拿着东西,或者开车用还是很方便的
甲:就是嘛,可有的人就不,没事的时候也戴着,特别是些小姑娘哪人多在哪用,弄的我老是会错意
乙:是你整天自作多情吧,要是我就不置于
甲:好咱就试试,你们俩在火车上坐对面座,她戴个蓝牙耳机,头发长你根本就看不见,她双眼直勾勾的看着你
乙:(与女丁面对面)
甲:看看还没说话呢怎么就有点想献身于民族事业啊
乙
:去
甲:开始了啊,
女丁:HI
乙:哦,HI
女丁:知道我几点下车吗
乙:哦大概8点吧
女丁:晚上你一定要送我回家哟
乙:啊好,好的
女丁:神经,我打电话呢
乙:这么说来功能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甲:对啊,还是短信最实在,给大家发条短信看看
(四女站成一排)
甲:手起迎来如意风,乙:机运突转喜气生.
甲:测得又逢春风到,乙:试看吉祥富贵年.
11.微课时代的信息化教育 篇十一
关键字:微课;信息化;教育
0引言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开创了微课时代,微课教育对于我国传统教育的冲击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其主要是借助小型多媒体来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基本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全新教学方式。但是,微课程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当前首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微课辅助教学的作用,满足广大学习者按照自我意愿与自我需求,从传统的适应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以达到不同课型对微课的不同需求。
1微课程的基本特点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教育的产物,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微课主要是通过视频来进行教学,授课者将课程的重难点、考点等相关知识进行情景设计,或是以主题、任务、实验等相关活动形式来达到教学目标,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微课由于是以网络视频为载体,因而非常符合当前学习者的思维成长特点,在结合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又创新了新的资源类型。综合看来,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短是指课程时间较短,如一堂微课大约为5-10分钟左右,由于学习者的注意力通常保持较短,通过10分钟左右的学习可以让学习者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更容易吸收;小是指微课所承载的课程容量与内容,不仅突出了课程重难点、考点,还可以让学习者提供移动学习;精主要是体现了微课的制作是从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层面入手的,视频既美观又实用,知识点的精华得以表现;悍主要是从微课的模式和类型方面体现,不仅满足了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更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微课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大单元教学在数字化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是无法适应的,这是因为传统的视频教学在教学理念、资源类型、资源结构及应用等分方面无法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传统教学是通过采取一定方法进行课堂讲授,是以整节课为组织单元;而微课教学则是以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环节为组织单元,采用片段式的教学方法,主要突出帮助学习者解决疑惑问题。其次,在资源类型方面,传统教学较为单一,视频教学构成要素不够丰富;微课则短小精悍的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多样化的构成要素,突出的重点更具有针对性。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合教学者,微课的应用领域则更加广泛,不仅适用于教师、学生,还适用于社会人士,范围上包括了远程学习、学校课堂教学、移动学习等。
3微课教学的应用
3.1微课的基本设计
微课是网络时代一种积极向上的大胆尝试,其发展力巨大,主要是以视频进行授课。最佳的微课授课方法是通过声像结合的软件融合录制,将课程的重、难点的实时操作作为目标,若再加入表格、文字就必须要提高视频分辨率。此外,在进行微课的基本设计时,要注重考虑到授课对象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如年龄层偏低的学习者应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动画形式,可以突出知识的趣味性;年龄层相對较高的可以做成真人视频,要求画面色彩丰富,讲解活泼,更能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
3.2实施目标分解
课堂教学一般常规化教学时间为4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并非每个学习者都每时每刻思想集中的认真听课,因此,可以将课程进行微化处理,突出教学内容主题,分解课程目标。如在一个大单元教学模块中,将教学内容重难点任务划分出来,在这些重难点任务中又可以进行分解,分解完成后,根据目标分解来制作微课。
3.3情景设计与呈现
微型课堂以图声并茂的方式体现了课堂生动的情景,其呈现方式有表演类、讲授类、启发类、练习类等多种方式,演示类与练习类这两种方式的有效融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授课者先利用多媒体来呈现出微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视频播放来代替说教,所演示的课程目标要清晰明确,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添加精彩的情景。之后根据课程内容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问的设计应巧妙,并可以带动现场氛围,才能为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的微课教育。
结束语:
综合上述,微课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我国进行教育改革,创建新型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进行微课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注重微课程的基本设计,进而进行目标分解,并通过新颖活泼的情景设计来吸引学习者的眼球,从而为学习者呈现一堂精彩的微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04)
12.信息时代与新教育思想的建构 篇十二
我国近代的“新教育思想”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从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追求超现实的实体世界”想法开始,经过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到陶行知的“生活就是教育”理念,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的新提法,都是对当时的教育思想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对当时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美国教育家杜威 (John Dewey) 指出:“教育世界是一种活动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获取事实,而在于获取它们的动脑筋过程,以及随之发生的态度和习惯。”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Herbart) 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而英语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则认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教导每一个人怎样去过完美的生活。”这些都是新的教育思想。
二、新课标下教育思想的特点
当前,新课程改革指出,信息技术要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促进创新意识。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粉笔、黑板、书本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程改革下的现代化的教学过程在将传统的记忆型教育转向信息型教育的同时,还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灵活地利用信息工具,主动获取信息,并通过对丰富的信息资源的检索、处理,达到合理地运用信息进行学科知识学习的目的。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高速度、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作为信息技术代表之一的国际互联网为新时代教育提供了具有跨地域、跨时空的平台,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随时学习知识的要求,改进教学方式,充实现代教育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信息时代中教育思想的建构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综观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广义整合”和“狭义整合”。
广义整合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大的概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内容、资源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狭义整合”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即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2. 建构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步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和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地为这一做法搭建了模式平台。
3. 建构的策略。
在教育实践中,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建构策略通常有以下几种:
(1)优化教学设计
为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注重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而没有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再先进的设备,也只会沦落为传授知识的播放工具。优化教学设计过程,重在设计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依据教学内容的信息类型选择和组合使用教学媒体。诸如:与信息技术有关的课堂教学,一般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网上协作学习中,尽管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但如果不能提出有可探索空间和价值的问题,或分配给学习小组的任务过于简单,就失去了讨论的基础和协作的必要。需要指出的是,从传播学的观点看,教师也是教学媒体。教师的教学设计、指导、传授、调控、情感力量等是信息技术无法取代的,教师必须科学设计、适当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与新教育思想相吻合的。
(2)信息技术中渗透学科教育思想
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作为教具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理想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与研究工具,使信息技术成为创新学习的平台。如在理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的功能,进行网上虚拟实验,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观察、操作、分析,注意学科思想的渗透,使信息技术成为情境探究工具。在文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就某一主题任务进行实时泛读与精读,便捷、高效地检索和获取信息,创造性地探求、处理和创建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辅助手段。
(3)重视网上资源的组织与建设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有庞大的资源库作为支持。一方面,网上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可以及时选择大量的资源作为学习的材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应选择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库作导航链接,提高学习效益。另一方面,应通过开发、交流和共享的方式,建立富有特色的大容量、开放性的学科学习资源库,用超文本方式组织内容,以非线性形式呈现知识,并适时准确地更换内容,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资源环境。
四、建构策略的评价分析
教育思想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的科学主义;二是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的建构主义;三是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的多元智能。为了合理评价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新教育思想的构建策略,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差异性。
解决好学生学习差异性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不仅仅是成绩上的差异性,还包括学习爱好、个性、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性。关注的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差异性与全面发展、全员发展之间的关系。
2. 开放式教学给学生探索的机会。
运用开放性教学方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更是为了有效促进建构学生知识体系的需要。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是否提出了学习内容的开放性、拓展性的问题?是否敏锐把握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信息时代的新教育思想必须做到给学生认识事物、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机会。
3. 使全体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
教师应使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感受疑惑、思考、分析、置疑交流、讨论、灵活运用等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行统一的学习过程。在学生得到书本的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运用教学资源开发新的知识。教师应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展、探究所获得的知识,以及形成的技能与方法,并发展为不断地生成与创新。
总之,教育的价值要从国家主义回归人本主义。教育不能以升学率、以数字为本,不能以经营、创收为本,更不应将学生视为单纯实现国家目标的工具。我国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先生提出的新教育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育思想的建构要体现这个理念,否则,就是违背教育规律,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摘要: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加速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本文在总结过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 介绍了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 指出了信息科技和网络教育的发展对传统知识获取模式的巨大影响, 探讨了教育管理者应如何适应信息时代教育, 构建新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信息时代,新教育思想,建构
参考文献
[1]麻彦坤.维果茨基社会建构论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外国教育研究, 2004, (12) .
[2]哲宏, 李其维.论儿童的文化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引自龚浩然, 黄秀兰主编.维果茨基科学心理学思想在中国.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3]麻彦坤.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观的互补.全球教育展望, 2004, (11) .
[4]袁维新.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科学教学的15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10) .
【信息时代教育】推荐阅读:
信息时代课件07-29
走进信息时代品德10-22
高三作文信息时代800字10-15
论信息时代艺术研究的特征论文08-05
论信息与网络时代的伦理道德问题06-09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走进信息时代08-19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07-06
新时代教育核心素养06-18
二孩时代社会教育09-15
新时代教育改革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