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文书(精选8篇)
1.个人文书 篇一
根据中共安顺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组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到村开展帮促工作的通知》(安党建发【20xx】1号)文件要求。半年来,在市委组织部正确领导下,在西秀区和双堡镇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赴西秀区双堡镇工作中,能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小康建设总体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驻村小康工作。同时结合20xx年2月18日市委组织部会议以及各个时期工作要求,协助抓好村党组织建设工作。现近半年来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自身学习,切实提高到村帮促工作能力。
作为一名工作组组长,我深知村同步小康建设工作的重要。为了把此项工作干好,不负党的重托和群众厚望,以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国家方针政策和十八大精神,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在进村入户开展民意调查、召开村组和党员座谈会等活动期间,及时将所学到的党的理论知识、实用技术和国家有农业、农民方针政策向当地群众进行宣传、讲解,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因地制宜,选择符合村自身发展的增收路子。鼓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消除等、靠、要被动思想,积极主动走致富增收路。通过不断宣传、讲解,增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同时也及时为当地群众答疑解惑,消除了各种矛盾隐患,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意工作方法,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尽力掌握全农村党建设工作实际,通过经常性的调研活动,逐步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逐步树立大局意识,不断增强对农村党建设的责任意识。年半来,本人在西秀区双堡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与其他工作队员一道,坚持理论业务知识学习,严格执行工作队纪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协助镇党委、政府全身心投入到同步小康建设工作中去,努力搞好帮促点党建扶贫工作。同时还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尽其所能,积极为扶贫点献计献策。
(三)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助民增收路子。
选择什么样的扶持项目能让当地群众尽快地富裕起来,是我们刚刚下来开展帮促工作的每位工作队员面临和思考的问题。为了摸清帮促点的村情、户情,本人与工作队员、乡村干部一道,进村入户开展村情、户情调查,全面摸清和掌握了帮促点的基本情况。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当地群众对实施人畜饮水工程、种养殖业等项目比较积极,且要求迫切。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明确了帮促目标,确定了要求尽快启动实施的帮促项目。目标明确后,所有工作队员积极主动联系项目实施单位,本人与工作队员多次到有关部门协调,落实资金。
二、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部室领导及市分行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1、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文秘质量。严格按照公文规范要求,积极协助办公室领导,严把公文出口关,确保了公文运转准确、及时有序,为全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正确的指导作用。
2、认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协助办公室领导,认真做好办会办文工作,及时传达了领导指示,及时向部门领导反聩了工作中的新情况,做到了上情及时迅速传达,下情及时报告,为各级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3、积极协助办公室领导起草文书、文件。一年来,按照部门领导要求,认真完成了各类文书、文件的起草,累计协助参与起草各类会议材料、总结、报告、意见等20余份达5万余字,较好地完成了部门领导分配的各类材料起草工作。
4、认真做好行务信息和对外宣传工作。配合全行各阶段重点工作,及时发现全行经营亮点,并充分利用信息对先进性经验加以总结推广,促进了全行业务经营工作的开展。20xx年共协助办公室主任编发情况周报36期,编发简报22期,其中被省分行两日情况采用56条,甘肃省分行简报采用2期,信息采用率排名全省农行前5位;认真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为树立陇南农行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xx年我在办公室领导的指导下共采写宣传陇南农行新闻稿件56篇,其中《陇南报》采用6篇,《甘肃广播电视报》采用1篇,《中国城乡金融报》采用4篇,国际性权威报纸《金融时报》采用1篇,由经济日报社主办的《中国金融》采用2篇,同时有21余篇稿件还分别在政府官方网站陇南之窗、《甘肃飞天新闻网》、新华网和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金融时报主办的《中国金融网》等网络媒体发表。其中反映陇南农行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的纪实稿件,还被《中国金融网》评为20xx年度网络新闻三等奖,总体上稿率达到59%,且每篇新闻稿件在网上的点击率均达到百人以上,使广大网民和银行电子客户从网络传媒上加深了对陇南农行的进一步了解。(现在喜欢上网的同事,你只要在搜索引擎输入陇南农行四字进行搜索,就可在全国各大网站上看到相关宣传陇南农行的新闻。)
5、积极配合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抓好全行政务管理和日常事务性工作。积极协助后勤部门同志筹办各类会议和来人接待、上下沟通、内外联系工作,做到了各类事项安排合理有序,为保持市分行机关正常工作,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6、认真参加市分行机关业务竞赛活动,按时完成了市分行下达的季度存款、保险代理手续费任务,为全行的业务经营尽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2.个人文书 篇二
秦先生的论文和《福惠全书》所涉及的文体, 既有重叠, 也有不同 (详见下表) 。本文拟把《福惠全书》中不为秦文所及的文体补充出来, 依照秦先生的做法, 分作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个类别, 对这些文体进行介绍。共有9种, 上行文有奏本、题本、批、揭帖;下行文有告示、帖;平行文有牒、故牒、付子。 (表一)
一、上行文
(一) 奏本、题本
明代洪武年间将“奏”文书改名为“奏本”, 永乐二十二年 (1214) 又创设“题本”, 与奏本分工并行。奏本陈私事, 题本陈公务。据《明会典》记载, “国初定制, 臣民具疏上于朝廷者为奏本, 东宫者为启本, 皆细字。后在京诸司以奏本不便, 凡公事用题本, 其制比奏启本略小, 而字稍大。”《明会典》载有“奏本”程式:“某衙门某官姓臣某等谨奏为某事。备事由 (云云) 。今将原发事由, 照行事理备细开坐。谨具奏闻。某事 (云云) 。缘由毕。前件事理, 议拟依某律科断施行。某事 (云云) , 缘由毕。前件 (云云) 。伏候敕旨。如有勾问职官或支拨钱粮之类, 则依此式写。已上某字起, 至某字止, 计字若干, 纸几张。右谨奏闻。如一事奏请, 则于此下写伏候敕旨。谨奏。”“题本”的程式为:“某衙门某官等谨题为某事。备事由 (云云) 。谨题请旨。如不用请旨止云谨具题知。”余同“奏本”。
清代沿用“奏本”、“题本”, 统称“本章”。据《光绪会典》记载, 清初时, “题奏事件, 理应划一, 行令各省督抚、提镇, 嗣后钱粮、刑名、兵丁、马匹、地方民务所关大小公事, 皆用题本, 用印具题。本身私事, 俱用奏本, 虽有印之官, 不准用印。”也就是说, 言公事者用印, 称“题本”;言私事不用印者, 为“奏本”。乾隆十三年 (1748) , 将向来用“奏本”之处, 一律改用“题本”, “奏本”被取消。光绪二十七年 (1896) “改题为奏”, “奏折”就成为唯一上呈皇帝的正式文书, 宣统三年 (1911) 停废。
《福惠全书》撰成于康熙三十三年 (1694) , 正是奏本、题本并用时期。所以, 作者在介绍格式时以奏本为主, 兼及题本, 具体如下: (图一)
黄六鸿只提及奏本、题本的纸幅大小、封套写法和正文注意事项, 正文的格式没有提及。这种缺憾, 上引《明会典》中奏本、题本的格式可略作弥补, 尽管明清两代的格式未必完全相同。
(二) 批
“批”字的本意是用手击打, 引申为对他人意见的口头或书面评判, 以示其是非、优劣, 表达可否。汉代诏书就有由皇帝对臣下奏章批示意见的功能, 但作为一种文体, “批”通常用于私人书信中, 至唐代发展为一种帝王专用公文“批答”, 是现代公文批复的源头。官员对下属或民众呈请事宜批写意见的动作也称“批”, 但只是一种办文手段, 并非文体。民国时, “批”才成为一种文体, 与“批答”通用。
以上所谈的“批”或“批答”公文都是下行文。《福惠全书》中也有一种“批”公文, 行移方向比较多样。“申送、管解、迎接俱用批, 迎接用红批。”一般用作上行文, 下级衙门向上级衙门上缴钱谷、公文、人犯或迎接上官用“批”。如果发文衙门与收文衙门系同级或下级, 亦用作平行文或下行文。这种“批”文相当于现代公文中的递送报告或交办函。“批”文格式如下: (见图二)
(三) 揭帖
“揭”的本义是高举, 引申为揭露、揭示、揭发。“揭帖”作为一种文体, 始于宋代。在古代使用很普遍, 有多种含义:第一种是张贴或散布于公共场所的公开或秘密文告, 类似于现今的启事、声明、广告或宣传单。不具名的称“匿名揭帖”。古代民间起事造反, 常用揭帖来进行宣传鼓动, 这类揭帖深为官府痛恨, 常下令严禁。如清代褚瑛《州县初仕小补》:“凡各处无名揭帖, 或言官府之长短, 或言词讼之是非, 或诉书差之弊端, 或言某为强盗、某为窝家, 或言某处私和人命, 或谓某人凶恶, 诸如此类, 非在各处遍帖, 即衙门内外抛置, 此皆素有嫌隙或讹诈不遂而起, 断不可尽信。如果实有其事, 何不公然控告?若据此查询究问, 势必效尤日多。惟有概置不问, 焚之而已。”第二种是明清两代使用的密奏公文, 常常用来参劾、揭发官员过失。徐望之《公牍通论》:“揭贴自宋时已有之。而以之为文书之名, 则始于明。明阁中凡有密奏及奉谕对答者, 皆称为揭帖。其制视题本差狭而短, 字如指大, 以文渊阁印缄封进御。清初尚沿其制, 后废。”到了明代后期, “揭帖”才在一般衙门普遍使用, 但仍是奏呈上司的机密文书。第三种是清代使用的本章副本。清制, 皇帝对臣工所上本章, 多下部院议复。上本章的大臣, 例须随本附内容相同的揭帖送相关部院, 以供其预作准备, 一旦皇帝将本章批交该部院, 即可及早办理, 提出议复意见。
《福惠全书》中的揭帖用法与上述第二种相似[8], 是地方官向长官列举其他官员过失的举报文书, 也是一种秘密文种。其写法、格式如下:
用洁厚白全一个, 外写揭帖二字, 上盖印一颗, 内开即用原注语, 下云“蒙取某官劣迹, 所有劣款开列于后”。次行低写计开, 又一行开列一某官云云, 逐款另起一行并写去。年月用印, 外加钉封, 钤印。如某官实无劣迹, 当即密禀回复, 并不可轻泄。
二、下行文
(一) 告示
“告示”简称“示”, 是古代官府对属吏、民众有所告诫、劝谕、禁约时明白昭示的下行文种, 多由亲民的州县官使用。告示从“榜文”中演化而来, 至宋代成为独立文种, 称“晓示”。《庆元条法事类》载有其格式:“某司某事云云。右云云, 晓示云云者。年月日书字。”该文体一直使用到民国初年, 后被“布告”、“通告”所代替。
《福惠全书》中, 告示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县官到任之前, 要先发一种红色的告示, 贴到官衙大门前:“将到任三五日前, 先发上任红告示。”这种“红示”的格式如下: (图三)
官员到任后, 为整顿风气, 发布规章, 树立威信, 会发出种类繁多的告示, 如《头门告示》、《门楼更夫告示》、《二门告示》、《宅门告示》、《宾馆告示》、《关防告示》等。“新官行事为阖境所观仰, 而其大旨亦多见之文告, 此远乡百姓不得见新父母而得见新父母之言, 以为欣幸, 宁独执事在公者知所遵守哉?故一切因革事宜, 贵定之于始, 始法既定, 而按程课效, 则游刃有余矣。”
在具体工作中, 也常根据需要发布各种告示, 如为防止家人、吏员借为县官购置物品的机会盘剥、勒索, 发布了《买办告示式》:
为晓谕事。照得, 本县素性澹泊, 最厌奢侈, 但每日所用薪米、蔬菜势不得不买之民间。因念尔铺行或携货远来贸易, 或挟资冀获锱铢, 岂忍以地方官而反讨客商之便宜。即小本生意, 皆系穷民, 日撰数文, 一家糊口, 又岂忍以父母而反夺百姓之微利。故一丝一粟俱发现纹, 照市价平买, 并不赊取铺行, 亏短价值。倘本县偶需布帛、器用等物, 亦即开明实价, 当堂具领给发, 绝不迟留减少, 以昭诚信。如买办人役敢有借端强行赊取, 及擅使低银, 掯短物价, 许被害实时扭禀, 以凭重责枷, 革尔行户等。勿得瞻狥自悞, 以负本县体恤肫切之意。特示!
由于告示的读者对象是广大民众, 要求语言要朴实简易:“凡诸晓谕, 宜明白简切, 勿以词华是炫, 所谓妇人、童竖皆可知之者也。”
(二) 帖
原是帛制的文书标签, 文件载体用纸后, 用小幅纸片书写的文书称为帖。自南北朝起, 帖成为下行文种之一。唐朝政事堂对下指挥事宜用“堂帖”, 五代至宋, 地方官署使用较为普遍, 称为“帖”。宋朝尚书礼部下行国子监用帖, “州下属县, 不行符者, 皆用此式。”其格式为“某司某事云云。右帖某处云云。 (如前列数事, 则云‘右件’云云。) 年月日帖具官姓书字”明代称为“下帖”。多由府、指挥司、盐运司下于州县, 直隶州下于属县等。清朝初期知府下行属县也曾用帖, 中叶以后未见使用。《福惠全书》说“催取下属用”帖, 其格式比宋代更为详细, 如下: (见图四)
三、平行文
(一) 牒
“牒”的本义是竹木制成的短简, 春秋时把写在这种短简上的文书称为牒。古代以牒命名的公文, 既有上行文 (如牒上、牒呈、牒呈上) 、平行文 (如公牒、平牒) , 也有下行文 (如故牒、今故牒) , 还有一些专用文体 (如优牒、度牒、黄牒、考牒等) 。
汉朝牒文既用于下级官府行文上级官府, 也可用于民众上行官府。三国至南北朝, 牒文主要用作上行文, 民众诉讼于官府也常用牒, 称作“牒状”、“牒诉”。魏晋以后, “牒”还可用作平行文。唐朝时, 有品秩的人员均用“牒”, “牒”成为国家法定的正式文种。宋、元时, 牒除继续用作上行、平行文外, 还可用作下行文。宋代“内外官司非相统摄者相移, 则用此式。官虽统摄而无申状例及县于比州之类皆曰‘牒上’。于所辖而无符、帖例者, 则曰‘牒某司’或‘某官’。”元代三种不同行移方向的牒各有名称, 上行的称“牒上”、“牒呈上”, 下行的称“今故牒”, 平行的称“平牒”。据《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公移·行移》记载:不相统属的地方官三品之间互用平牒, 三品对四品、五品官用今故牒;四品官对三品官用牒上, 对四、五品官用平牒, 对六、七品官用今故牒;五品官对三品官用牒呈上, 对四、五品官用平牒, 对六、七品官用今故牒;六品官对四品官用牒呈上, 对五品官用牒上, 对六、七品官用平牒, 对八、九品官用今故牒;七品官对五品官用牒呈上, 对六、七、八品都用平牒, 对九品官用今故牒;八品官对六品官用牒上, 对八、九品官用平牒;九品官对六品官用牒呈上, 对七品官用牒上。明代基本沿袭元制, “牒呈上”改称“牒呈”, “今故牒”简化为“故牒”。清朝缩小了牒的使用范围, 名称也加以简化, 只州县官向本城儒学行文用牒, 基本属于平行, 相当于元、明时期的“平牒”。取消了“牒上”, 保留“牒呈”、“故牒”。“牒呈”中下级官员向不相统属的级别稍高官员行文使用, 如府、州、县佐贰官及学官分别向知府、知州、知县行文, 直隶州知州向知府行文, 府、厅向提督行文, 州、县向副将行文, 等等。牒民国始废, 只有外交公文中还保留了牒的名称, 如最后通牒。
《福惠全书》中的“牒”用于基层的州县官员之间, “州行判、县行主簿用牒。”所附格式如下: (见图五)
(二) 故牒
唐代公文“牒”的结尾用语中有“故牒”二字, 在宋代转化为一种带平行文性质的下行文名称, 一直沿用至明清。一般在向地位略低的不相统属的官署衙门和官员行文时使用。徐望之《公牍通论》记载, 宋故牒的程序为:“故牒为上达下之文书, 自宋迄明皆有之。宋故牒程式首称:‘某省或某院牒云云, ’中叙事由, 末云:‘牒至准敕’故牒之未奉敕者, 则径云故牒。明故牒程序与宋稍异, 今据《明会典》所载程式, 首称:‘某卫指挥使司为某事云云, ’末称:‘合行故牒, 可照验施行, 须至故牒者。’文后书:‘右故牒某府, ’次书:‘某年月日牒, 指挥使押’”。
《福惠全书》中的“故牒”的用法是“州县行儒学”, 基本是平行文, 下行的意味很弱。格式如下: (见图六)
(三) 付子
“付子”文体系黄六鸿从潘杓灿《未信编》中转引而来, 其他典籍中不见记载。其用法, 黄六鸿解释为“交受事件用付子, 此系房付房, 或有用印官付者”, 意思是州县衙门中的各房互相交接事件用“付子”, 有时官员之间也可使用。从其描述看, 属于基层单位使用的平行文, 相当于现代机关、部门之间商洽事宜的函。格式如下: (见图七)
参考文献
[1]秦国经.清代文书简介——各衙门的往来文书[J].北京:办公室业务, 2010 (7) .
[2]李东阳, 焦芳, 杨廷和.明会典[M].见于:四库全书:617册[M]:715.
[3][4][5][9][11][12][13][14][16][18][20][21][清]黄六鸿.福惠全书, 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三辑[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0:20, 58, 58, 59, 26, 34, 37, 34, 58, 57, 57, 58.
[6][清]褚瑛.州县初仕小补, 见于:郭成伟主编.官箴书点评与官箴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321.
[7][19]徐望之.公牍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1:32, 29.
[8]徐望之认为“揭”是始于清代的一种新文体:“揭疑始于清, 恐系承袭明末之制。凡道、州、府、县纠参所属所属官吏用之。”徐望之.公牍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1:34.
3.乡镇文书如何做好文书档案工作 篇三
【关键词】乡镇文书;文书档案工作;建议
乡镇文书档案是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在管理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保存价值较高的资料总称,其形式多样,包括图表、文字、声像等,这些档案的内容丰富,在我国乡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乡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乡镇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可以为乡镇更好地服务基层提供保障。目前,我国很多乡镇基层的党政并没有严格地分开,大大增加了乡镇文书的工作量。近年来,随着金坛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逐渐增大,现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将该区乡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一、金坛市乡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009年3月,金坛市(2015年撤市设区,下同)档案局出台了《江苏省籍贯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为该市各个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提供了规范化的标准,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市的乡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文书档案管理不规范
2009年金坛市在全市开展了档案检查工作,经过检查,一些乡镇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不符合规范。而且很多档案并没有经过必要的整理、分类等,都是统一装在塑料盒或者堆在柜子里,时间久了积累了大量的档案,杂乱无章,查询的难度较大。
2.文书档案保护安全性不强
一些单位没有独立的用于文书档案保管的库房,而是与单位的仓库合用,且没有做好相应的保护,安全性较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有待加强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盛行,很多企事业单位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此背景下,文书档案文件的生成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完成。目前虽然金坛区一些乡镇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一定的完善,但是用于文书档案管理的相关配套不完善,所使用的计算机都过于陈旧、软件也较落后,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
4.文书档案人员不稳定
一些乡镇单位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经常发生变动,造成了一些档案丢失的现象,而且有的在换岗时对交接手续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档案工作脱节的现象;还有一些乡镇单位因为人员有限,从事文书档案工作的人员均为兼职,或者身兼数职或要职,如有些由乡镇党委办公室主任担任,其日常的工作量大且繁琐,工作时间大部分用于处理其他事宜,而放在文书档案工作上的时间十分有限。
5.未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有的乡镇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其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将其纳入到日常工作议事日程中,日常的考核也未将其作为一个指标,导致很多乡镇档案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档案的质量不高。
二、管理建议
1.加强档案意识宣传
应在金坛区各个乡镇基层大力宣传《档案法》《乡镇档案管理试行办法》等,重点是对领导进行普及,尽量提高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認识,其不够重视乡镇的档案工作主要原因在于其认为该工作没有必要,开展与否意义不大,如果不及时地宣传,增强其档案意识,则以后档案工作就更难开展,可以在需要时为其提供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改变领导认为档案可有可无的观念,经过长期的积累,领导的档案意识会越来越强。2014年,金坛市档案局采取了各项措施在各基层乡镇对档案工作进行了宣传,并结合各地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详细地对档案的宣传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科室,积极鼓励各档案工作人员撰写相关论文、参加档案工作研讨会等;通过与电台合作,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此外,还通过每年的6月9日(国际档案日)开展一些活动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各乡镇单位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2.注重日常的收集工作
各个乡镇的档案员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首先一个环节为收集工作,其是其他环节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前期的档案文件收集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各乡镇的文书要掌握当地需要收集归档范围,以便能够及时将需要归档的文件收集起来;因为文员岗位的局限性,其并不能详细地了解乡镇各项工作的开展及变动情况,需要结合年度总结,对需要归档的文件进行补充;在日常的工作中,文书要注重日常的资料收集,将平时较为零散的文件、专门文件等均要及时收集起来,以便在一些重要活动(如会议等)等结束后通过整理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
3.提高文员的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领导是否重视档案工作与对文员工作的满意程度有一定关系,因此文档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一定的成绩。随着社会的发展,乡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有很多新的变化,管理方法上也有更新,对文档管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积极有针对性地参加培训、更新知识,以达到提高业务能力、更好管理乡镇档案的目的。金坛区朱林镇财政所一直重视档案工作,通过设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对所内文书的管理,通过完善档案设施、加强业务管理等,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单位的长期发展,充分地发挥出了档案应有的作用,经过努力,该所综合档案室成功地创建为省三星级档案室。
参考文献:
[1]袁和济.乡镇企业文书工作亟待加强[J].浙江档案,1991,3(3):27.
[2]李晰彬,姚丽.乡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J].办公室业务,2014,3(3):16-18.
[3]汪丽云.做好文书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与体会[J].机电兵船档案,2014,6(06):53-55.
[4]梁田.如何做好文书档案工作[J].才智,2010(35):89-92.
作者简介:
4.党员文书个人工作总结 篇四
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牢记党的宗旨,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党的先进思想理念来武装自己。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公司的集体利益,顾全大局,服从整体;坚决拥护党的决定决议,严守党纪、政纪、国法以及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踏实做事、诚实做人,积极投身于工作当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改进自己的思想作风。
近半年来,以党员的身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勤于思考,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顾全大局,遵章守法,按照领导的工作安排部署完成文书的.各项日常工作,及时有效的传递文件。在工作中经常思考,如何使工作高效、快捷。
在工作中不难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其他党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加强党的理论学习,与时俱进。对基本的党史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的不够深入,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深度广度把握不够。虽然平时较为注意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广泛,有时只注重实用主义,急用先学,不注重全面、系统。
二、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基础性工作,提高专业学习能力。强化内部管理,对本职工作的各项管理规定要逐一精通,深入理解,细致思考,谨慎工作;要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严格履行保密工作职责,加强保密意识,加强印章的保管和使用力度,降低使用风险。要经常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查漏工作中的短板,弥补工作中的漏洞。
三、工作效率有待提升。工作效率的快慢不仅由工作的熟练程度和个人的工作方法有关,同样也与他人的沟通配合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与二级单位及其他部门文书的沟通,及时有效的处理好工作中的各项事务。
5.大学生个人留学申请文书 篇五
这是申请人向学校展示自己的发言机会,校方希望通过这封个人表白材料可以了解申请人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申请人的背景、目标和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信息。在这篇十分重要的文章中,申请者需要具体、实在而又生动地阐述出自己的想法,一般应包括:我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为什么这个学校适合我;这所学校将如何帮助我实现梦想;我为什么是这所校优秀人选等。
2. 推荐信(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或Reference Letter)
美国学校一般要求每个申请者提供三封推荐信,可以是两封学校主要任课老师的推荐信和一封班主任或校长的推荐信。大部分学校都有固定的推荐信表格,需要按照表格填写。多数情况下,推荐信也可以由推荐人另行用学校抬头信纸写成,单独或随表格一起寄给国外学校。每份推荐信都必须由推荐人亲自签名,不能复印。
3. 中英文成绩单(Official Transcript)及毕业证书(Graduation Certificate)或在读证明(Schooling Certificate)
如高中已毕业,需要提供高中三年的中英文成绩单及毕业证书中英文件,成绩单须为原件,需要用学校的信封封口并加盖学校公章,毕业证书一般为复印件即可。如果申请时,学生为高中在读则需提供高中在读期间每学期的中英文成绩单,及中英文在读证明原件。部分学校还可能会要求提高初中阶段的成绩单。
4. 英语语言成绩(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一般为TOEFL、IELTS或SAT成绩,需付费ETS积送成绩单原件。有些学校对语言成绩达不到要求或者无语言成绩单学生可以提供有条件录取。
5. 个人简历(Resume 或CV)
个人简历并不是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要求的,但做出一份个人简历,把自己的教育背景、实践经历、校内外兼职经历、课外活动等一目了然地加以呈现,一定会对有好处。
6. 院校申请表(Application Form)
申请表分为纸质和电子版两种,绝大多数院校建议学生进行在线申请,既节省时间,还能在线查看申请状态。
7. 申请费(Application Fee )
现在绝大多数院校均向申请者收取申请费,金额由30至150美元不等,一般可通过在线提交申请表时用信用卡支付,既快捷也能节省手续费。或者也可以到中国银行办理汇票,但会产生额外的手续费用。
8. 存款证明 (Bank Statement)
一般来说存款证明的金额至少要涵盖第一年的费用,由于各院校及各个专业费用不尽相同,预计约30-50万。除存款证明外一些学校也会要求申请者出具资助人的签名信件或要求资助人填写相关的资助表格来证明资助人有意愿、有能力为申请者提供足够的资金来完成学业。
9. 其他材料(Others)
6.留学文书写作-机械工程个人陈述 篇六
Personal Statement
Applied Program: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 there is an old custom called one-year anniversary fortune-telling: by the time the new born is one year old, its family prepares a lot of objects of different shapes and functions for it to choose from. The first object that attracts its eyes and hands is supposed to be a symbol of the baby’s future career. Unscientific as it is, it truly predicted my profession and future. At that time the toy car in my hand greatly aroused my wonder at the wheeled monster. As I grew up, I was no longer satisfied with collecting car pictures and making car models. I was determined to be an expert in automobil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s it turned out, the specialized education I have received in both my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programs have fully equipped me for undertaking more ambitious academic tasks in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control.
I know I am no genius and I also know that success is to result from extraordinary efforts. I chose as my starting poin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ne of the 3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at majored in automobile research. There besides the specialty and theory studies, I made use of my free time to read large quantities of references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o catch up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theory and to be immersed in the widest range of information. As a graduate, my academic performance had always ranked No.1 in my class, especially for the 20 also specialty courses in the junior and senior years, among which 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got full scores. For 4 years I got the first or the second class scholarships consecutively and was awarded many honors such as Outstanding Student, Outstanding Cadre, as well as appraised by the department leader as the best student in the recent 5 years.
7.清代诏令文书简介 (下) 篇七
诰, 以上告下之意。古代以大义谕众谓之诰。诰作为王命文书始于西周。如《尚书·周书》载有《大诰》、《洛诰》、《康王之诰》等篇, 是周王用以告诫臣工的文书。秦废不用, 汉代偶一用之, 不为常式。唐代大除授、大赏罚用制诰。宋代始以诰命任官和封赠官员。凡文武官迁改职秩, 追赠大臣, 贬议有罪, 赠封其祖父妻室, 均用诰命。元代封赠文书有宣命和敕牒。宣命用于一至五品官, 敕牒用于六至九品官, 均用纸缮写。明沿宋制, 封赠一品至五品官员, 授以诰命。诰命为卷轴形式, 分苍、青、黄、赤、黑五色。由于官员的品级不同, 所以诰命封赠的范围及轴数、图案和轴头亦各有异。明代诰命织文, 文官用玉箸篆, 武官用柳叶篆。明初诰命文体比较朴实。开首为“奉天诰命”四字, 内写官员本人事迹, 不过百余字, 其覃恩封赠祖父母及妻室, 才不过六七十字, 后来由于政治腐败, 诰命文词多浮夸冗长。
清沿明制, 凡覃恩封赠五品以上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发给诰命。诰命用五色或三色丝织成。凡封镇国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 镇国夫人以下、奉恩将军恭人及乡君以上, 龙边诰命, 锦面玉轴, 牙签黄带。封蒙古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扎萨克台吉、塔布囊、蒙古王公福晋夫人诰命, 及封外国王妃、世子、世孙诰命, 锦面犀轴。
覃恩封文武官员的诰命, 文职属吏部验封司管理, 武职属兵部武选司管理。一品玉轴, 鹤锦及狮面。二品犀轴, 赤尾虎锦面。三、四品贴金轴, 瑞荷锦面。五品角轴, 瑞草锦面。诰命一品四轴, 二品、三品三轴, 四品、五品二轴。一品封赠三代, 二品、三品封赠二代, 四品、五品封赠一代。诰命文字由翰林院撰拟, 一品起六句, 中十四句, 结六句, 二品起六句, 中十二句, 结六句。三品起六句, 中十句, 结六句。四、五品起四句, 中八句, 结四句。诰文拟好后, 交中书科缮写, 由内阁颁发。兹录顺治五年封许尔安诰命一件, 可见一般。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朕惟崇德报功, 国家之大典;效忠尽职, 臣子之常经。昔者圣王莫不以威武安黔黎, 以文德致升平。朕仿古制, 爰建文武, 用以报功而示劝也。受兹谕者, 必忠以立身, 仁以抚众, 智以察奸, 防奸御侮, 机无暇时。能此则荣及前人, 福延后嗣, 而身家永昌矣, 敬之勿怠!许定国, 尔原系明朝时官, 因欲归顺, 送贰子来质;福王闻知, 遣其兴平伯高杰领兵壹万攻尔, 尔设计擒杀高杰, 遂败其众。率官兵伍万迎降, 授壹万等正钦尼哈番, 后病故, 子许尔安仍袭壹等正钦尼哈番, 再准袭拾叁辈。
顺治五年八月初八日 (盖“制诰之宝”) 。
六、敕书
敕书, 是帝王诏令文书的一种。敕亦作敕, 是告诫的意思。凡帝王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多用敕书。敕书作为独立文书, 源于西汉。《文心雕龙》诏策第十九:“汉初定仪则, 则命有四品, 一日策书, 二日制书, 三日诏书, 四日戒敕。敕戒州部, 诏告百官, 制施赦命, 策封王侯。”最初皇帝训敕新任的敕史、太守及三边营官用戒书。后来, 凡告谕京外各官也用戒书。魏晋南北朝时, 基本沿用汉制, 北周曾将敕书改为天敕。唐代的敕书, 分为发敕、敕旨、论事敕及敕牒四种。凡官府增减官员, 废置州县, 征发兵马, 除免官爵, 授六品以上官等重要事情用发敕;凡因官僚奏请而颁发的皇帝的命令, 称“敕旨”。凡政事堂议决之事, 由中书起草进呈皇帝画“敕”, 再由政事堂出牒公布施行, 称为“敕牒”。宋代除沿用唐制外, 又增加敕牓一种, 用以戒励百官, 晓谕军民。元代封赠官员有宣命和敕牒两种, 一品至五品为宣命, 用白色纸。六品至九品为敕牒, 用赤色纸。明清时代, 敕的用途更为广泛, 规格形式也更为完备。明代, 凡皇帝训示中央和地方官员, 或委任地方官时用敕谕。封赠六品以下官员用敕命。敕封或告谕外藩也用敕命。敕命为卷轴式, 分苍、青、黄、赤、黑五种, 用丝织物织成, 葵花锦面乌木轴头。文官用玉箸篆, 武官用柳叶篆, 皆用升降龙盘绕。敕命封面为“奉天敕命”四字。敕文首写皇帝的敕辞, 次书官员的身世、履历及封赠官爵的品级, 末书年、月、日, 盖以“敕命之宝”。
清沿明制, 敕分敕命和敕谕两种。《光绪会典》卷二载:“敕封外藩, 覃思封赠六品以下官, 及世爵有袭次者曰敕命。谕诰外藩, 及外任官坐名敕、传敕曰敕谕。”敕谕的
康熙进剿吴三桂敕谕
用途有三:一、敕任官员。《乾隆会典》卷二载:“外任官, 督、抚、学政、盐政、织造、提督、总兵等, 撰给坐名敕书;布政使、按察使、道员、运司及副将、参、游等官, 止给传敕。”生名敕书写明被任官员的官职、姓名, 所列职权较详, 有时因人而异, 为地位较高的官员, 本官任满时要缴销内阁。传敕也称流传敕书。敕书内只列官衔, 不具被任官员的姓名, 所列职权比较固定、简明。为地位较低的官员。本官任满之后不缴销, 转交接任者收掌, 在本衙门内流传。二、敕谕臣民。如为戡乱平寇等事, 皇帝往往以敕谕的形式向某一地区臣民发布命令。较诏、诰规格稍低。举行典礼, 如皇帝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号、徽号, 例须敕谕礼部详查典礼具奏。修书各馆纂修书史, 例须经皇帝敕谕有关官员开馆纂修。三、敕封或谕告外藩。朝贡诸国遇有国王嗣位时, 清政府例须遣使敕封。外藩遣使入贡。清政府敕谕嘉奖并颁赏礼物。
敕命也称敕书, 凡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及世爵有袭次者用敕命。敕命为卷轴形式, 六品七品二轴, 八品九品一轴。轴头角质葵花锦面, 色分苍、青、黄、赤、黑五种, 用升降盘龙盘绕, 织文曰“奉天敕命”, 满汉字兼用。敕文首书皇帝制词。次书被封赠者的官阶、姓名、功德、封赠的品秩、袭次等, 一般六品起四句、中六句、结四句;八、九品起二句、中四句, 结二句。末书年月日, 加盖皇帝“敕命之宝”。
七、谕旨
谕旨是皇帝处理政务时所发布的命令或指示。为诏令文书之一种, 它和制、诏、诰、敕用途不同。一般凡大政典礼及任命封赠官员用制、诏、诰等文书。而日常处理军政事务多用谕旨下达。谕旨作为诏令书始于清代。谕, 原为以上告下的通称, 君臣都可以用。《左传》有周天子谕告诸侯之称。《宋史·职官志》有“官吏用榜谕以告谕人民, 皇帝作诫辞以谕百官”的记载。明清时代, 长吏谕属僚叫“堂谕”, 属僚述长吏之言叫“宪谕”。唯谕字冠以“上”字始为皇帝旨令的专称。旨是意志的意思, 唐代百官有事奏请, 依皇帝旨意起草公文, 以覆奏请之人, 称为“敕旨”。宋时, 君相所布的命令, 叫“圣旨”、“钧旨”, 太守以下所布命令叫“台旨”, 再次叫“裁旨”。以后凡旨字冠以“圣”字便成皇帝诏令的专称了, 臣下随不敢再袭用旨字, 抗旨即不法。元沿宋制, 皇帝的诏令文书主要是诏
清廷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的谕旨
书和圣旨。此外, 还有皇太子及诸王颁下的令旨, 皇后颁下的懿旨。
到了清代, 谕旨始作为诏令文书, 皇帝用以传达命令, 发布指示, 以处理日常军政事务。而制诏、诰、敕则多用于大政典礼和官员任命封赠方面。清代皇帝的谕旨分两个渠道发布:一是通过内阁发抄的, 称明发谕旨。二是通过军机处直接递发的称寄信谕旨。梁章钜《枢垣纪略》载:军机处缮写谕旨之式:凡特降者, 曰内阁奉上谕。因所奏请在而降者曰奉旨, 各载其所奉之年月日于前。述旨发下后, 因交内阁传抄, 谓之明发。其谕令军机大臣行, 不由内阅传抄者, 谓之寄信, 外间谓之廷寄。 (详见“廷寄”条)
8.徐谓礼文书 篇八
徐谓礼文书:浙江省于“1228南宋徐谓礼墓”特大系列盗掘古墓葬案中追回的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包括“告身”、“赦黄”、“印纸”三部分共17卷。
所谓“录白”,是出于官员本人存底的需要,将“告身”、“敕黄”和“印纸”进行抄录。宋代规定,须由合法的书铺来抄录这些官文书的副本,书铺抄录后,需要在录白上加盖签章,以示负责,抄录完成,有关部门经校对原件,就可以将录白视为官文书的有效副本了。抄录有效的“告身”称为“录白告身”,依此类推。(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宋史研究专家)“徐谓礼文书均为录白,估计原件为徐氏后人保留,而将录白随葬。”
根据出土圹志,徐谓礼出生于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于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去世,浙江武义人。1221年,年仅19岁的徐谓礼走上仕途,一干就是30年。出土文书就是这位南宋官员30年“仕途路”的缩影。
告身、敕黄、印纸
南宋官制,确定官员身份的基本要素有两点:一为阶官,标志其官位级别高低的名号;二为“差遣”,确定他们实际掌管事务的职务。官员的俸祿依据阶官级别的高低来发放。举个例子,“阶官”与“差遣”的对应关系就好比:正处级与县长,正厅级与财政厅长……
“从徐谓礼文书可知,南宋时期,‘告身’就是‘阶官’的委任状,‘敕黄’就是‘差遣’的委任状。”包伟民说,“告身”由正副宰相等人签署,“敕黄”则由尚书省签发。由于是用黃色绫纸书写,以皇帝制敕的名义签发,因此称为“敕黃”。
而关于任期内的“考课”(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考核),就是一项颇耗心思的工程。这里要说到“印纸”。
印纸,大体上相当于现代官员的考核表。新官上任,上级部门会发一张印纸,列满考核内容——小到每天的迟到早退、出勤率,大到任满交割、功过记录,细碎处如各类保状、荐状……都由相关部门一一记录在官员的印纸上,作为日后考核的依据。
徐谓礼墓共出土录白告身两幅,录白敕黄一幅。出土文书共抄录十通徐谓礼的告身,十道徐谓礼被委任差遣的制敕录白。而“印纸”更是徐谓礼文书的主体。印纸完整记录了徐谓礼从嘉定十四年(1221)以承务郎身份任临安府粮料院起,到淳祐十二年(1252)以朝散大夫知信州,也就是徐本人一生当官30年间所有的“考核表”。这些丰富的细节,都是此前从未见过的第一手史料。
17卷文书,似乎为我们开启了一条时光通道,让我们可以穿越至800年前,了解一名南宋官员的官场生活。
恩荫制,始于北宋。根据徐谓礼圹志的记载,如同时代士大夫家庭的子孙一样,少年徐谓礼也曾立志以才学博取科举功名,但没有成功。“查阅历年武义县志的进士题名记,均未见有徐谓礼中举的记载,徐谓礼后来是依靠其父徐邦宪的恩荫入仕的。”
《宋史》记载:徐邦宪曾师从永嘉学派名儒陈传良,宋光宗绍熙四年参加科举考试,为礼部第一名,即省元。后世历年武义县志的进士题名记中,均记载有徐邦宪在绍熙四年中举。徐邦宪不仅官当得不小,也很有气节。因此,宋朝廷任命徐谓礼为将作监主簿时,有文章赞:“谓礼名父之子,祥而雅”,在出土的录白敕黄中,也称徐谓礼“生长名儒之家”。
取得官场入场券的徐谓礼,最初的阶官是承务郎,是最低的第三十阶。随后二十多年,徐谓礼的路在平稳中略带精彩。这一点,出土文书给了我们答案。
“徐谓礼官场生涯三十年,按年限考核资历与功过,正常升迁。”包伟民说,从出土文书来看,徐谓礼共升迁12次,最高官阶级别为第十八阶朝散大夫。此外,徐谓礼一生共三次因政绩出众而受赏升迁,相当于破格提拔。要知道,在南宋,依靠“恩荫”制入官场的官员与科举考试当官的身份差距较大,“前者得到破例提拔的机会,要比进士出身者少得多。”
“南宋时期官员差遣,一般都以两年为一任。但从徐谓礼的文书里发现,徐有好几次差遣,显然超过了两年。”包伟民举例:“例如他首次任职,于嘉定十四年五月被拟注监临安府粮料院,实际到任居然在六年之后。”
“徐谓礼生活的时代,官吏冗滥,员多缺少,官员接受朝廷差遣后,常常因为前任官员还在岗,你就不得不等到他离职,这叫‘待缺’。”更有意思的是,有时候,一个职位的待缺者多达数位。
徐谓礼文书的“官员绩效考核表”,一共80则。31则为徐谓礼为亲友所写的各类保状。在那个时代,举荐亲朋好友当官很正常。一条“保状”显示:徐谓礼当年还为贾似道(后来的南宋权臣、奸臣)以及贾似道的父亲贾涉作过保,据说徐谓礼与贾似道之间是姻亲,他日贾似道权倾朝野,是否对徐谓礼涌泉相报不得而知,但通过考证二人升迁的时间以及徐谓礼个人的官场生涯,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其余49则批书全都是关于徐谓礼的仕宦经历,包括官阶的升迁、差遣变化,包括税收有没有收齐,“维稳”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人造反等等。以上所述都是官员政绩最主要的考核指标,此外还有一项考核点,与官场无关,却与孝道有关,那就是:母亲过世时是否依照“丁忧”(祖制)守丧三年。
“历史一旦逝去,完全真实地复原过去,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竭力接近历史的真相”。考古学家郑嘉励这样说。这,也是徐谓礼文书在今天的意义所在。
徐谓礼文书的学术价值
从明代开始,收藏界就有“一页宋纸,一两黄金”的说法。而我国自近代史学创立以来首次从墓葬中发现的宋代文书,“徐谓礼文书”的价值比起一般的宋版书籍,有过之而无不及。
徐谓礼文书,是我国从民国近代史学创立以来,首次从墓葬中发现的宋代文书。考古工作者、文物专家、历史学家敏锐地意识到:这17卷南宋文书的发现至关重要,对南宋官制的研究,是革命性的开拓。
在徐谓礼文书被发现之前,学界已发现的有关宋代的纸本文书有二。一是根据宋代公文纸印本《王文公文集》背书整理而成的《宋人佚简》,另一是根据黑水城发现的西夏文书中整理而得的《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宋史研究专家包伟民先生这样解释。)
徐谓礼文书则不然,它记录了一个南宋中级官员从中央到地方、从低级到中级历官及其政务全过程的细节,全面地反映了南宋中后期政治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第一手资料,比前两种文书更全面、更深入,涉及中央制度的核心内容,实为前所未有的文献发现,必然引起学界重大关注。尤其是占文书约百分之八十的徐谓礼的“录白印纸”,学界此前从未见过。
“原史”与“历史书”的关系总是无比微妙,或映证,或矛盾,徐谓礼文书也不例外。包伟民发现:徐谓礼文书中有关“交税”的数额,恰好印证了“原额主义”的存在,即:开国皇帝定下的缴税额度以后每年都不变。徐谓礼在溧阳当知县时,“印纸”中关于缴税的额度与相隔几十年的《景定建康志》里关于溧阳的缴税额度几乎完全一致。
“原史”有时候也与“历史书”矛盾。比如,徐谓礼文书从侧面反映出的信息,恰好引起关于宋代的“路”(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省)究竟是行政级别还是监察机构的争论,这场争论一直以来未曾停过。
在徐谓礼文书被发现之前,学界已发现的关于宋代的纸本文书有二,一是根据宋代公文纸印本《王文公文集》背书整理而成的《宋人佚简》,另一是根据黑水城发现的西夏文书中整理而得的《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
前者大多收录文人之间的应酬来往,相同的书籍因在宋文人集中已有大量存世,并未引起学界的过多关注。后者是宋代西北边境军政活动的原始记录和公文档案,所反映的信息局限于西北一隅。因此,这两种宋代文书都有明显的局限性。
【个人文书】推荐阅读:
2019年村文书个人总结09-25
县委办文书个人工作总结09-07
留学文书写作-组织行为学个人陈述07-01
应用文书,应用文书-演讲致辞10-17
企业文书08-03
监理文书08-09
应用文书范文09-07
文书鉴定10-16
文书拟写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