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乡村教师

2024-09-25

“万能”的乡村教师(共12篇)

1.“万能”的乡村教师 篇一

PURE MATHEMATICS

自 荐 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是浙江师范大学基础数学专业2013届硕士毕业生。大学四年和研究生三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和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学习上,我积极参与竞赛,努力培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次获得省奖并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在工作上,我曾任体育委员和班长,组织全班参与户外素质拓展等活动,最短时间内提升班级凝聚力,获校学风建设优秀班级;在思想上,我为人正直、有进取心、诚实守信;在生活上,我勤俭节约、不怕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与同学关系融洽。在实习中,我懂得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对如何培养班集体这一块还是不错的。

作为一名应届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去张开翅膀,去追求梦想!

真诚地希望贵校能给我一个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机会,我一定会勤奋工作,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成为一名务实创新的优秀教师,我已准备就绪,请您为我添上缤纷的色彩,期待着与您进一步联系和合作。最后,再次感谢您阅读此信,愿贵校事业欣欣向荣!

此致

敬礼!

2.“万能”的乡村教师 篇二

一、《支持计划》对目前乡村教师评价制度提出的新挑战

《支持计划》的“主要举措”部分中, 明确了为实现本计划中的预期目标要采取的八项具体措施, 从这些措施来看, 《支持计划》对乡村教师评价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

(一) 如何全面提高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即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行业的师德修养问题, 成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重中之重的议题。《支持计划》特别指出, 必须坚持师德为先, 以德化人的基本原则, 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这是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13年修订) 》后, 国家再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要求。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作为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评价方法来全面提高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这就成为乡村教师评价面临的新挑战。

(二) 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乡村教育事业

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便是优质教师资源匮乏。教师是乡村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之一, 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有时, 教师的行为甚至可能影响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没有了教师, 乡村教育的进步便无从谈起。要发展乡村教育事业, 首先必须为乡村教育输送大量合格的教师。对此, 《支持计划》提出:“要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要吸引大量优秀人才投身到乡村教育事业中, 首先我们应该改革乡村教师评价制度。通过乡村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 充分发挥教师评价指挥棒的作用, 改变人们对乡村教师的偏见, 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让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乡村教育的事业中来[1], 以应对《支持计划》提出的要求。这成为乡村教师评价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 如何完善乡村教师职称 (职务) 评聘制度

教师职称 (职务) 评聘制度是一项单纯的教师评价制度, 以评价教师为目的, 评价的重点是通过考察教师已经取得的学术成就和工作业绩来评定教师的学术水平及业务水平等级称号。现行的教师职称 (职务) 评聘制度曾在教师聘用、调动教师积极性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却忽视了乡村教育的特殊性, 如底子薄、教师队伍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内部发展不平衡、家长观念保守等。《支持计划》在“主要举措”部分提到, 职称 (职务) 评聘要向乡村学校倾斜。在评价内容方面针对乡村教师提出了新的规定:“乡村教师评聘职称 (职务) 时不作外语成绩 (外语教师除外) 、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注重师德素养, 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 注重教育教学方法, 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毋庸置疑,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乡村教师职称 (职务) 评聘制度。但是, 能否把职称 (职务) 评聘作为当前教师评价的终极目标?如何通过乡村教师评价体制的改进来完善乡村教师职称 (职务) 评聘制度?是我们在《支持计划》背景下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四) 如何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如今,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对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的新要求。例如, 《支持计划》具体指出, 到2020年前, 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 把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乡村教师在职深造, 提高学历层次等。教师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教育教学能力。教师欲“传道授业解惑”, 必须自己“闻道在先”。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等方面。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如何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乡村教师评价制度, 激发乡村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动力, 进而提高乡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适应《支持计划》的要求, 成为当下乡村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五) 如何有效实施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所谓教师荣誉制度, 是指教师荣誉授予机构对作出杰出贡献的教师所做的贡献给予承认而授予教师荣誉的制度安排, 是荣誉授予主体对教师荣誉授予行为所作出的系统、正式的制度安排。[2]授予乡村教师应有的荣誉, 慰问那些默默在偏远乡村地区耕耘的心灵, 既是对知识的尊重, 又是对人才的尊重, 更是引导形成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的得力之举, 将极大地激发广大乡村教师的积极性与荣誉感。目前, 全国大多数省份出台了《支持计划》的具体实施办法, 都对实施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提出了具体办法。授予某个教师某项荣誉, 事实上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评价。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师评价来顺利实施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给乡村教师所付努力予以合理的肯定与表彰, 从而激发整个乡村教师队伍的活力?这也是乡村教师评价制度改革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当前乡村教师评价制度中存在的不适应

乡村教师在其教学条件、教育对象、自身教育背景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区别于城市教师的特点, 面对《支持计划》带来的新挑战, 当前乡村教师评价制度中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

(一) 评价标准通用化

教师评价标准是指评价教师的依据和标尺, 是教师评价的出发点。教师评价标准也体现了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期望, 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和争取达到的预期标准。[3]就教师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哪些范畴这一问题, 经过世界各国学者的长期争论以及教师评价理论的深化发展, 人们普遍认可了包含六大范畴的教师评价标准, 即学科内容、教学能力、学生评价、伦理道德、个人对学校和社区的服务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是在斯克里文的“五范畴说”基础上增加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内容。[4]长期以来, 我国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 城市和乡村均采用上述六大范畴。这曾在我国教师评价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 随着我国农村问题的突出以及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教师评价标准城乡通用的矛盾也日渐激烈, 公平公正性受到严重挑战。

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导致城乡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师培训、办学条件、学生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在师资分配上, 几乎形成了一种格局:有能力的教师首选城市, 剩下的被迫到乡村, 导致乡村教师“先天不足”;教师培训的举办地点一般在城市, 城市教师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乡村教师却常常由于交通不便、无人顶岗等因素缺席各种培训活动;在办学条件上, 毋庸置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乡村经济的落后直接决定了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要比城市学校略逊一筹, 如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体育器材等方面的落后均有目共睹;后天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 由于环境的差异, 同一阶段的乡村学校学生的发展水平往往低于城市学生。如此, 以同样的标准去评价条件不一的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 公平性问题也就有待商榷了。

(二) 评价主体单一化

教师评价的主体是指由谁来评价教师, 在评价教师时谁有话语权。尽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早已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话语权,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师评价体系。[5]然而, 在传统的“管”的思想指导下, 学校管理层总是试图通过自己在评价中的权利去抓住教师的“命脉”, 从而管住教师, 让教师更好地听从指挥、更好地执行领导的任务, 而不是考虑如何解放教师, 促进教师的发展。因此, 真正的教师评价主体依然是学校领导层和上级主管部门, 教师评价活动也是由领导主持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考核, 教师缺乏自我评价的权利, 即使有教师自评环节, 其结果也只是领导的一个参考, 最后还是由领导“一锤定音”。[6]事实上, 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 面对领导, 教师总是担心评价的结果不好, 不受领导赏识等问题, 一些教师还可能产生被“审”、迎合或应付的心理, 因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甚至处处设防, 在两者之间容易形成一种对立的关系。[7]试想, 在这样的情境下得出来的评价结果, 如何能保证其客观性和公平性?

(三) 评价目标短视化

教师评价在理论上既要追求评价的绩效功能, 又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8]在教师评价实施之初,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聘用合格教师, 评选优秀教师, 因此教师评价也以奖惩功能为主, 为教师聘用、晋升、选拔、加薪等提供依据。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及教师评价理论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通过教师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也要求教师评价实践致力于追求这一目标的实现。[9]而当前的乡村教师评价的实际情况却与理论要求相去甚远, 即评价大多是为了考核教师在过去时间内的表现, 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存在目标短视化的问题。究其原因, 一方面由于评价的促发展目的的评估较考核来说更复杂, 具体操作步骤或衡量指标难以具体化, 学校层面的“懒政”思想作祟, 因为嫌麻烦而弃发展于不顾;另一方面乡村学校“山高皇帝远”, 教育行政部门即使有意督促发展性评价的实施, 有时也“鞭长莫及”。此外, 也有可能是由于“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导致评价目标短视化问题的滋生。由于乡村教师在选拔及聘用过程中存在着“先天不足”, 乡村教师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后天努力来弥补“先天缺陷”, 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就更加任重道远了。评价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标短视化问题几乎断了乡村教师的出头之路。

(四) 评价方式绝对化

乡村教师评价中存在的另一个不适应是评价方式绝对化, 指仅注重对教师的终结性评价, 缺乏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都是教师评价的重要方式。终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大的教学阶段、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终结时对教师在过去时间里的表现的总评, 过程性评价则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言的, 指在某个教学阶段的过程中, 为了及时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 以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而对教师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相对终结性评价而言, 更具有反馈—调节功能[10], 有利于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调整教学策略, 使后续教学更有效。当前, 乡村教师评价一般发生在期末或者年终, 待教学任务完成后, 教师“闲下来”专心做总结, 做报告, 写材料以应付考核, 学校以及上级教育管理部门也开始审阅教师评价考核材料, 而平时, 评价活动被“教学任务重”“没时间”等理由搪塞, 过程性评价被忽视。乡村教师身处位置偏远的农村学校, 交通和信息不发达, 知识观念更新慢, 自身的教学成效难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因此, 过程性评价的意义对乡村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改进乡村教师评价制度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乡村教师评价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当前乡村教师评价中存在不适应的分析, 笔者认为要改进乡村教师评价,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 建立适应乡村教育特点的乡村教师评价制度

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对应, 是指县以下的教育, 需要将县城剔除在外。[11]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对立, 乡村教育无论是在观念层面还是实践层面, 都已经成为一种区别于城市教育的教育, 它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12], 如本文中提到的师资水平、教师培训、办学条件、学生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乡村教师评价制度扎根于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的这些特点都是建立乡村教师评价制度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鉴于乡村教育的特点, 在建立乡村教师评价制度时, 可在保持评价标准与城市教师不变的前提下, 将乡村教师达标期限延迟, 以缓解乡村教师在面对严格标准的压力[13],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是出于对乡村教师现实状况综合考虑的结果;同时, 可以增加更多符合当地的乡村学校实际的内容, 如江西赣南地区是采茶戏发源地、世界脐橙之乡与世界钨都, 当地学校可鼓励教师开发此类校本教材, 或利用乡村学校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 并将教师对当地特色资源的知识态度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起来。以此为线索, 集思广益, 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待乡村教育特点, 并在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中综合评价教师的德、能、勤、绩、效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 逐步实现“改革机制, 激发活力”的目标。

(二)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教师评价机制

教师的角色是多样的, 教师除了是学校的工作人员, 要接受学校领导及上级教育部门的监督及管理外, 还是知识的传递者,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课程建设的开发者, 也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同时, 由于留守儿童的存在, 乡村教师还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家长的角色, 承担了家长的部分工作。因此, 教师的工作成绩不应只由“领导”一锤定音, 教师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首先, 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与教师有着最亲密的接触, 对教学有最广泛深刻和最直观的感受, 是教师教学最直接的见证者和教育效果的体现者, 他们的声音不容忽视;其次, 教师作为行动的主体, 对自己的动机和价值观念最为了解, 而且教师在自我评价时, 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从而改进教学;再次, 所谓“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 教师同行对教学实践、教材及教师的职责有较深入的了解, 在评价教师方面有较大的发言权;最后, 家长作为社会公众的一员, 是学生受教育的直接投资者和受益者之一, 而乡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大多长期在城市务工,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结果。家长当可成为教师评价的主体, 间接地参与教师评价。[14]各主体均可通过不记名投票、问卷、个人访谈、校领导信 (邮) 箱等方式参与到教师评价中来。

(三) 发挥评价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激励作用

通过教师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这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评价理念。然而, 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沿用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 以加强教师绩效管理的目的, 根据对教师工作的评价结果, 作出解聘、晋级或增加奖金等决定[15], 这的确在相当时期内推动了我国教师评价制度的改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乡村教师的队伍也越发壮大, 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弊端也日益突出, 尤其是本文提到的评价目标短视化问题, 难以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缺乏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激励作用。为适应《支持计划》要求, 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就必须发挥评价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激励作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首先, 是弱化奖惩性目的, 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襟怀坦白, 开诚布公, 表现出真实的自己, 使评价结果更具可靠性。其次, 得到评价结果后, 详细分析差异, 了解教师个体的特点, 从而确定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要求, 制定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 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培训等发展机会。再次, 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组织的发展目标以及学校领导对他们的期望, 意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 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16], 给乡村教师以归属感, 而不是仅仅把乡村学校当做通往城市的跳板, 以此来激励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对于已经获得一项或多项荣誉的教师, 要注重对教师的“荣誉后”管理, 教育机构要建立定期的跟踪考核制度, 限制荣誉时间, 防止教师产生一劳永逸的腐败思想, 保障其模范带头作用, 同时, 也可将部分物质奖励转换成支持教师后续发展所需的费用[17], 保障荣誉的可持续性。

(四) 加强乡村教师的过程性评价

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育的改革发展对乡村教师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学生不仅要学得好, 而且要学得愉快、充满乐趣。加强对乡村教师的过程性评价, 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带来的弊端, 而且还可以发挥过程性评价的监督、导向和激励作用, 引导教师对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从而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 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目标。[18]因此, 我们必须缩短评价周期, 建构乡村教师的过程性评价激励机制。具体说来, 通过以月为周期举行教学技能竞赛和学科知识测验以考核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以乡村教师任教班级的学期学业表现来参考监督乡村教师的教学效果, 与以往学期的学业表现相比, 考察乡村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得到改善;也可不定期组织教育专题研讨会, 记录好乡村教师的会议发言及表现, 以此来检验乡村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和教研能力水平的提高。同时, 可辅以月报告或者季度报告来观察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动态, 持续鞭策乡村教师提升自我。对在过程性评价考核中表现突出的乡村教师适当给予必要的奖励或者激励, 对落后者也要采取一定的帮扶措施。需要强调的是, 在过程性评价中必须始终坚持适度原则, 使过程性评价朝着有序、良性的方向发展, 避免出现劳而无功的局面。

(五) 重视乡村教师评价标准中的“软指标”

3.“万能”的乡村教师 篇三

时事引读>>

“好好读书,中学毕业跟我出去打工,不行就去做老师。”这是云南省广南县杨柳井乡海子小学教师王静平日里最常聽到的家长对孩子的“训诫”。2016年1月17日晚,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在海南三亚举行,来自包括四川在内的西部六省100名获奖老师参加。经过为期4个半月的评选,20名四川乡村老师最终获奖,他们将获得10万元资金奖励。颁奖典礼上,马云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马云说:“中国可以没有阿里巴巴,没有马云,但是不能没有乡村教师,中国如果没有在座各位的努力,中国的乡村就会荒芜,中国的乡村教师有300多万,你们直接影响了4000多万乡村儿童,这4000多万孩子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未来。”他希望通过“马云乡村教师计划”引起全社会对乡村教师的关注,对4000万农村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马云、赵薇、李连杰、那英、高晓松、郎朗等明星先后为获奖教师颁奖。

素材聚焦1 没有想象力的老师,教不出有想象力的孩子

自称要做“全世界乡村教师代言人”的马云说,三亚每年有很多模特在比赛,但是今晚的中国乡村教师才是最了不起的超级模范,有了乡村教师,中国的乡村孩子才有希望。自己会坚持做下去,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帮助乡村的教育。“我们选择让老师们来到三亚,是因为很多乡村教师没看到过大海。大海带给人想象,没有想象力的老师教不出有想象力的孩子。”马云解释说。

素材聚焦2 再穷也要穿西装,这是老师对职业的敬重

在为四川获奖乡村教师颁奖的过程中,组委会特地为获奖教师安世才播放了一段他的学生耿向顺录制的视频。“当时安老师只有21岁,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大家都叫他校长,那么破的学校,还穿西装打领带,这是他对这个职业的敬重。”耿向顺现在是西南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也正是他为安世才老师报的名。颁奖现场,他和安老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对安老师说:“我的名字是您教我写的,我的第一篇文章是您教我的,这辈子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您是其中一个。现在,我有自己的公益组织,我会继续您的事业。”赵薇、那英、汪涵和现场的很多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素材链接 马云乡村教师计划启动

(本刊2015年第21期P21《马云千万乡村教师奖:“下半辈子,做乡村教师代言人”》)

【考场仿真试题】请结合以上素材,以“关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范文片段示例】众所周知,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马云高调为乡村教师颁奖,受到关注的不只是这100名乡村教师,其重要意义在于引起全社会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对乡村教师的关注,对乡村儿童的关注。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关注他们,就是在关注中国的未来——放眼世界,教育的强弱决定了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而教育的短板往往在农村。只有留住农村教师,中国的乡村教育才有希望。因为一只桶的容量,只取决于它最短的桶板。

4.2021新时代教师学习心得万能 篇四

新时代教师学习心得万能1

在这个桂花飘香,漫山红叶的季节里,我端着一杯飘香的清茶,顿时一种清凉的心境,让我卸下世俗中所有的疲惫,静下心来学习《专业标准》,感受颇多。

想要遵循《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我们教师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思想、追求、个性和尊严,维护他们的天性——“求生的欲望、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冒险精神”,才能达到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生命的融合。

关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我们教师还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教师要关爱学生,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就必须有效地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地评价学生。我们知道不同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对后进生要做到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方向;对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充分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方法?,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在现在这个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时代,我觉得每次考试可以出几份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那样卷上的成绩就不会打击到那些学习困难户,慢慢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我想那样后他们一定也能从最简单的试卷开始做到和优等生一样的试卷。

新时代教师学习心得万能2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贴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到达这个目标,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透过本学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潜质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务必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确立现代教育观。首先要确立现代学生观,将“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教育方法重新审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因此在课堂上,我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潜质和培养表达潜质。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用心的学习态度。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使学生理解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达,理解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透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由于本人的工作经验不足,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以及对教材的明白都不够透彻。透过因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总之,振兴民族的期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期望在教师,为使自己具有高尚师德,具有实施素质教育潜质与水平的而加紧学习,学习,再学习。

期望自己成为能够历经风雨的参天大树,在课改这片肥沃的大地上茁壮成长。

新时代教师学习心得万能3

透过这段时刻的培训,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职责的重大。我们不仅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方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本阶段学习的心得: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能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构成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用心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能够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期望的学生,感爱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用心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要以情动心,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俗话说: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齐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服务,主要是帮忙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务必转变学习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开放教育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为学生带给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带给多种学习支持服务。只有围绕“以学为中心”,才会千方百计寻找资源,一心一意带给服务,把搞好对学生服务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不只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门课程、某一个时期,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纵横交错的支持服务体系。

新时代教师学习心得万能4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随着以微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透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潜质、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潜质,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好处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正因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必须的信息素养。

以上是本人在本次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不断落实,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爱中实施教育,把一切为了学生。

新时代教师学习心得万能5

我有幸参加了东港区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此次培训通过观摩3位优秀教师展课,听取骨干教师评课,专家专题讲座及与会教师议课的形式开展,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精心钻研、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探索。我知道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

一、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孙部长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能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短暂的培训活动已经结束,返校后,参与培训的教师及时传达学习内容,扎扎实实把学习汇报工作做细,对在校教师进行二次培训。

二、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教师要不断自我充实、自我提升。我们相信,在领导的殷切希望下,在前辈的谆谆教诲中,在自我的不断要求下,我校教师队伍将越来越壮大,将会更好的服务教育事业!

5.“万能”的乡村教师 篇五

(精选)

小学英语教师招聘说课稿

(英文万能版)

● Good morning, my dear judges.I am number_______.I’m glad to interpret my teaching design here.● My teaching content today is Part of Unit of 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This unit is mainly about Now, I will explain the less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1.教学内容(Contents)Firstly, let’s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content.The lesson is a new one of Unit.It includes , ____ and.In section 1, it mainly deals with these key words, 2.教学对象(talk about the students)Secondly, it is about the students.Our students are in Grade They are active and curious, interested in new things.After learning English for years, they have some basic English background knowledge, so the teacher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m, providing them the chances of using language.They have learnt English for years, and have already known It is not difficult for them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language 3.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So, I set the following aims.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read, recognize, and use these words: And, these sentences:

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①Ss

can

understand the and get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the through attentive listening / reading.②Ss are able to talk about ③

Ss

can

use to give suggestions on ④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ill be developed.(Affect;

Learning strategies;

cultural awareness.)In this lesson, the emotional aim is ①to help students cultivate and foster their abilities of working in groups.②to foster Ss’ consciousness of good-cooperation and proper competition.③to help Ss cultivate their abilities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dependently.④to foster Ss’ initiative and creativeness.⑤to help Ss to recognize and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on ⑥to help Ss know some and comprehend the

①to make

sure

that

Ss

can

use Correctly and skillfully.to develop Ss’ interest in English.②The difficult point is: The pronunciation of 4.教法学法(Teaching methods)Fourthly, it talks about teaching methods.In this lesson, I will mainly us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and “TPR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4.教学过程

① 具体steps 根据具体内容定;

一般分

warming

up

lead inpresentationconsolidationhomework ②板书steps + purpose 说明;

③如有可能,同时完成layout设计;Next, let’s focus on the teaching procedures.I will finish the lesson in steps.It will cost about mins.After greeting with the Ss, I will begin the lesson by singing the song

together with the Ss.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is to form a better English learning surrounding for the Ss,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situations to review the learnt knowledge for the next step.It will cost about mins.With the help of the PPT, I set a situation of by to stimulate the Ss’ interest of the lesson.By playing the PPT, I And then,(板书layout)The purpose of this is to present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in the situation, which relates to the Ss’ real life experiences, to help the Ss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easily and naturally.After presenting each new word(by the guessing game), I will impart the knowledge of pronunciation rules in teaching the new words.It is called Phonics.It can facilitate the Ss’ abilities to pronounce the words, and help them to remember the spelling of the words.(机械上口; 有意义操练; let’s do;课文对话表演;)

It will cost mins, including Due to the Ss’ age, I make The purpose of this is to draw the whole Ss’ attention to the spelling of the words.It is to help Ss to learn through a true situation.In this step, I will give Ss a free space to show their abilities.I will Then,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re used here.The activity is to develop S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also,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will be well developed.Making a new dialogue is to check if Ss can use correctly and skillfully.(总结上课内容; 德育渗透; 作业布置;)

In this step, I will guide the Ss to conclude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And also, I will The purpose of this is to stimulate Ss’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and wide their knowledge about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6.板书再次介绍(Talking about the blackboard design again)

And, this is my layout design.That’s all for my teaching design.Thank you a lot for listening.(GONG)

荐小学英语教学案例 What colour is it(3000字)荐荐小学英全语英

英说

教课

稿

(800

字)

6.19岁,当乡村教师的那一年 篇六

那是一个雨天,爸妈把我带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单位——一所乡村小学。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慢慢发现乡下教书的日子很清苦。

记得那是一个大雨天,不知道是谁惹怒了上天,雨一连下了十来天,学校年老的房屋终于顶不住了,在狂风暴雨中跌倒了,永远地躺在那,一动不动的。很幸运,当时大家都在院子里,只有房屋自己轰隆一声趴下了。家住附近的老师名正言顺地搬回家住,而我却盯着房屋发呆,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院子里。天黑了,满脸泪水的我只好到别的单位借宿了一晚。

第二天在学校的安排下,在一个大雨倾盆的日子,我搬进了学校附近的养老院,这里只有稀稀拉拉的七座房子、一个老人。他没有结婚,更没有子女,作为孤寡老人搬进这里。我搬进去的那天他看起来很高兴,很热情地帮我收拾屋子。我白天在教室上课,其他时间都在这里度过。

傍晚,学生排着队回家之后,我站在养老院门口的陡坡上不知所措。他们都回家了,我也回吧,不行啊,没车,再说第二天还要上课呢!脑子里斗争着,脸上早已是泪流满面。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回到养老院的住房,坐着发呆,坐着流泪,老人不知什么时候进了门:“别哭了,这好着呢!你端上一碗公家饭不容易啊,这房不会塌的,你别害怕,我在这住着呢,你有什么事就找我。”他的话让我哭笑不得。

乡村的夜晚是那么宁静,那么漆黑,我心里是那么害怕。树叶沙沙作响,偶尔远处传来农家院里小狗的叫声,好害怕!睡觉吧,刚关灯,床下面、桌子下面开始有了响动,我马上意识到是老鼠,天哪,这怎么办啊!只好彻夜不关灯,实在累得不行也就睡着了。后来妈妈给我找了一只猫,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时老鼠都不见了,可把猫饿坏了。记得很清楚,那时不太会做饭,我煮两包方便面,猫吃一半我吃一半,好长一段时间就这样过来了。

生活就是这样。慢慢地,我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和老人一块坐在屋檐下吃饭、拉闲话、说笑;和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抬水;在晴朗的午后和孩子们在陡坡上摘野花,欢声笑语洒满了小山坡,感觉生活是那么美好;在宁静晴朗的夜晚看星星,感觉天上的星星是那么可亲,我走到哪它跟到哪,互诉衷肠;在狂风暴雨的夜晚感受孤单、寂寞……

7.我的乡村教师元年 篇七

第一天上班,50多岁的黄老师便把我叫到一旁:“你的衣服颜色太杂,明天换件素色的吧;你的头发太长,应当扎起来,让它像一个吊在架上的丝瓜;还有,你是不是涂口红了,现在就擦掉;嘿,我说你怎么还穿双高跟鞋……”

第二天,我扎起马尾辫,穿了件白汗衫,一条牛仔裤,一双运动鞋。没几天,校长又找我谈话了:“你的学生说你长得像模特,我责令你明天不要再像模特了。”“校长,您觉得我应该穿啥?”校长从上到下打量了我一番,皱了皱眉:“把头发剪成毛寸。”

三个月后,我不但小说没看上一眼,也没有一天下班后按时回家。白天,备课、听课、研讨、业务学习、批改作业等,占据了大量时间,下班后还要去家访。杰同学想退学,我一连去他家三次才把他说服。三个月里,我每个月的工资都所剩无几。给班里买书、足球、录音机,给困难学生交学杂费、买学习用品。华的父亲坐牢了,母亲改嫁,年迈的奶奶没有能力供他念书,我答应支助他。我还时常出资带学生到郊外采风,让他们学会观察,寻找写作灵感。

转眼冬天来了,学校给每班分了炉子。我和几名男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炉子安装好。从此,起大早到学校生炉子便成了我的差事。我也经常被浓烟呛得睁不开眼睛,冲到外面咳个不停。

第二年春天,我怀孕了。正赶上乡里给学校下达一个上山平坟的任务。婆婆说,不要去那个地方,会冲犯胎儿的。可我还是上山了。漫山的坟冢让人顿时觉得毛骨悚然。女生不敢上前,我便带头干起来。也就是在那天,我流产了。

后来我才知道,学生每年参加的劳动不只平坟。春季,老师要带着学生到山上植树;雨季前,要拎着水桶到堤坝上灌鼠洞;收获的季节要去地里收蓖麻;冬天,扫雪是必不可少的。

一年里,杰在我的鼓励下,学会了写诗。他的一首小诗《柳哨》在市日报上发表了。华的父亲出狱了,华也被选拔到县体校成了一名柔道运动员。

我的毛寸又长到及肩。学生说,老师,您留着头发吧,我们再不说您像模特了。那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一年后,父亲从上海过来看我。他说:“站在我面前的再不是富商家的千金小姐,而是一名散發着泥土气息的乡村女教师了。”

这就是我的乡村教师元年,和很多乡村教师一样,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太一样。

(作者单位: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辽宁辽阳 1112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8.不要辜负乡村教师的期待 篇八

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研读了这条新闻,并为之感到欣慰。乡村教师的生存状态,公众从“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教师”等大型电视节目中应该可以看到。如果社会仅仅把这些奉献了个人和家庭幸福的教师当作英雄模范去表彰,而不去改善他们的待遇,这是社会的耻辱,恐怕乡村教育也会逐渐后继无人。总而言之,不能再把“社会发展不平衡”作为推诿的理由了。

长期以来,国家对乡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对“连片特困地区”没有加大投入,现在已经看到,教育的落后影响了这些地区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有1亿多在校生,这1亿多学生将有什么样的未来,首先取决于当今政府有什么样的教育政策;而620万农村教师,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70%左右,这些教师的职业素养,也将对这1亿多学生的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而言,政府要不惜一切代价,排除一切非议,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让他们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国家已经有实力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有报道反映西南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在假期乞讨的情况,令人十分震惊,当时也曾听说有党政部门领导痛下决心表示“一定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如今近三十年过去了,尽管说在社会的关注下乡村教师的境遇有了一些改善,但要说他们的职业令人“羡慕”,则还谈不上,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到乡村任教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中央政府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很值得期待。但具体实施中还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能享受“生活补助”的乡村教师的资格身份如何核查,“教师在岗时享有,离岗后自然取消”是否需要公示监督,等等,一系列相关法规制度的建立,不但要有一个过程,也需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教育部表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不宜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按照“地方自主实施,中央综合奖补”的原则实施。而地方政府将以什么样的决心贯彻落实中央政府的决定,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具体问题,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向社会解释;对这项改革措施,会有什么样的社会舆论,有没有落实措施的具体时间表;对各级政府应当如何监督,怎样防止伸过来的“脏手黑手”;怎样杜绝弄虚作假……都需要全面统筹,提出具体而有效的对策。

如今要做的第一步,可能是要向全社会解释,为什么必须走这一步,为什么要特别提出“让乡村教师的收入超过城市教师”。说清楚了,公众理解了,这件事就不难办了;有了实施的时间表,也就能安抚广大乡村教师,相信他们会有信心等待。无论如何,这回不要再辜负乡村教师的期待了。(本文作者系著名杂文家和教育学者,著有《不跪着教书》等)

(责编 欧金昌)

9.“万能”的乡村教师 篇九

一、乡村教师的文化生存现状

(一)文化的公共性失落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中的知识分子,同时具有专业性与公共性的双重性质。历史上,乡村教师作为乡村中的知识分子,曾在乡村社会的进步和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启示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分强调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脱离了乡村教师的文化生存环境,使乡村教师远离乡土社会与乡土文化,在追赶城市教师的同时失落了文化的公共性。他们除了在课堂上向乡村少年传输着远离乡村生活的知识以外,很少在乡村公共文化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沦为乡村社会的喑哑群体。

城市化的专业发展模式是导致乡村教师的公共性失落的最直接原因。目前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城市化取向强行剥离了乡村教师与乡土文化的有机联系。“他们仿佛被迫从乡土文化的肌体中撕裂出来,其生存方式日益和传统的一切发生异化,导致了自身与本土文化的疏离”。乡村教师在乡村学校这座堡垒里坚守着对城市文化的忠诚,同时凸显他们微薄的尊严与优越感。他们向往却无法得到城市文化的慰藉,同时由于在乡村会公共责任中的缺位,他们也得不到乡村社会的认同。

(二)文化内涵不足

教师的文化素养是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总和。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状况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自身的幸福感与成就感。乡村教师的文化内涵不足,则会带来很多问题。

乡村教师文化内涵不足直接导致课堂僵化。教师应该是有较深厚文化底蕴的智者。如果教师缺乏文化积淀,知识视野不够开阔,文化修养和情趣单薄,课堂将面临无穷的危机与尴尬。缺乏了文化,缺少对人性的关注与诠释,课堂呆板乏味,自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文化内涵不足还将造成乡村少年精神游离。没有哲学家胸怀天下的宇宙情怀,乡村教师不能支撑起乡村少年精神的天空并滋养他们的生命。他们能为学生提供应试答案,却不能给他们的精神世界一些关照,一份扶持与启示。教师的文化涵养单薄,不能给他们旷达的审美眼界,无法弥补乡村少年精神世界的空虚,彷徨与无助。

教师的文化涵养不足,也使教师本人的职业生涯严重缺氧。为追逐名利混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缺少精神寄托、文化支撑的他们,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无疑教师本身很难从这种教书生涯中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

(三)身份认同的困惑

身份认同,是一种人的自我身份感,而身份认同危机就是一种人的自我身份感、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意义感的丧失。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使我国乡村教师正面临身份认同危机。

教师教学功能的削弱。传统的知识传授是由掌握知识权威的乡村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而以网络为代表的拟像时代的到来使乡村教师失去了表达空间。传统的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成为学生与机器打交道,乡村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影响力大打折扣。比之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乡村教师很难从“知识的网络传播操作者”这个角色中获得效能感和成就感。

专业构建的自主权丧失。随着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及相关的评价范式对于教育从形式到内容的严格控制与规定使乡村教师在追赶城市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失去了教育的主动权。同时,乡村教师在忠实地传播这些城市知识的同时,渐渐地远离了乡村社会,淡出了乡村公共生活视野。在当地人看来,他们是与乡村社会无关的异乡人。而在掌握城市知识话语权的文化精英看来,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显然是失败的,并不认可他们。如此,乡村教师就沦为了不折不扣的社会边缘人,这不仅挫伤了乡村教师的信心,更给他们带来了身份确认上的困惑。

(四)价值取向的异化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代言人,本来应该是乡村文化方向的引领者,乡村少年的扶持者,对乡村教育保持一份热诚,坚定的希望与信心。然而,遗憾的是,当前乡村教师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异化的现象。

价值观的城市化取向。乡村教师接受的城市教育及他们本身在城市接受教育时,城市的富足和文明给他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留驻城市曾经是他们的一个梦想,然而当他们被现实抛向乡村的时候,他们只好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学生身上。乡村教师的这种偏向城市的价值取向必然会作用于学生年幼的心灵,影响着他们最初的城乡观念。

教师的职业道德下降。面对市场经济的诱惑,有些教师的职业精神开始退化。工作上不思进取,满腹牢骚怨气,敷衍塞责,师德荡然无存。他们对教育失去了热心与爱心,对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乡村教育的长远发展,也严重损害了乡村教师的威信和形象。乡村教师应该严格律己,修身养性,涵养师德,养成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

二、乡村教师文化重构的策略建议

(一)提升文化素养

文化是教师的灵魂和血液,没有文化内涵的教师充其量是一个教书匠,所谓“君子不器”,乡村教师要想摆脱沦为“器”的命运,就要培养读书学习的习惯,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不仅是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和生命质量的内在要求。

乡村教师提升文化素养,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经典。乡村教师应该让学习读书支撑自己的生命,用文化涵养生命。以一种古典的心境,从容地沉静地对待读书,养成超凡脱俗的文人气质。

学习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自身的成长。乡村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拓展兴趣爱好,培养多方面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既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汲取西方文化的科学民主精神,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乡村教师保持持续不断的学习阅读的热忱,为生命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唯其如此,乡村教师才能远离平庸和浮躁,成为乡村少年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乡村文化的引导者,让乡村教育更智慧,更人性。

(二)培养文化批判意识

鲍曼认为,知识分子能否“超越对自身所属专业或所属艺术门类的局部性关怀,参与到对真理、判断和时代趣味等这样一些全球性问题的探讨中来”,永远是区分“知识分子”与“非知识分子”的尺度。文化批判不仅是知识分子的乡村教师的本分,也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乡村教师接受过专业培训,具备专业的价值理性知识,这为乡村教师所扮演的知识分子角色进行文化批判提供了便利,文化批判也成为乡村教师公共责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乡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应该通过公共领域的文化批判引领乡村文化的进步。乡村教师依据专业知识所培育出的价值理性进行公共领域的关怀,乡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处于弱势,缺乏甄别的专业知识。既然乡村教师是社会知识分子阶层的有机构成,乡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是通过社会文化批判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乡村教师凭借其文化优势话语为乡村文化提供理性批判,是乡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更是公共关怀责任的要求。

(三)提升乡土文化素养

乡土文化有很多优秀的文化因子,质朴的人性,丰富的民间工艺,以及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天人合一的农业思想,无不包含着民间智慧和人性的温暖。乡村教师与乡村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就像胎记一样与生俱来,渗透在他们的血液与骨髓里。乡村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乡土文化素养,完成文化上的回归,才能找回自我,实现自身的成长。

乡村教师提升自己的乡土文化素养,首先要有一份情感归属。拥有朴素的乡土情怀,在内质上把自己看做乡村的一分子,热爱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之上的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关注平民百姓的人生和命运,以悲悯的心来面对乡村社会的种种真善美,假丑恶,与乡村社会同呼吸。

其次,乡村教师关注乡村少年的生活世界,积极引导并培育乡村社区文化。扩展公共文化空间,为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整合提供一个参与平台。以此来丰富乡村少年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公共精神。

总之,乡村教师应立足乡村,并紧跟时代,把握人类文明的精神内核,积极吸取现当代科学与民主的养料,内省于己,外启于人,积极参与乡村教育与乡村经济社会的建设,获得广泛的社会心理认同,成就自身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运鑫.平民精神: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归之所[J].大学教育科学, 2008 (5) .

[2]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书屋, 2006 (10) .

[3]贺雪峰.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

[4][美]马歇尔.萨林斯.甜蜜的悲哀.三联书店, 2000.

10.“万能”的乡村教师 篇十

乡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一直是偏远农村地区教育的薄弱环节。如何让乡村教师的成长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让每所乡村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这是我们构建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时的期望。

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服务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立足县级教师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依托导师制, 探索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指导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模式,为乡村教师在地的、互动的、以需求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成功经验。

本专题选取此次项目的部分成果与大家分享,以期有所启迪与借鉴。

项目总结发言

乡村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教师的发展和队伍建设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乡村教师三百多万,从培训的内容上需要做进一步变革, 大力推行实践性培训课程,让我们的培训能够接地气。实践性培训课程围绕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行培训,一要接近现场;二要接近常态,与教师发展的常态结合; 三是采用混合式培训模式,将面授、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相结合。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培训处副处长王炳明

中国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在为偏远农村地区提供教育资源方面面临挑战。而教师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应该为教师及其发展提供支持,创建农村教师支持与服务体系,而这也正是“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的重要出发点。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处处长Margo O’Sullivan女士

设计并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制度是当前我国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师资“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问题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已有的农村教师制度在内容上又缺乏“农村”针对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打造多路径、多层级、多角度的乡村教师研修共同体已势在必行。我们正在筹备的中国乡村教师研修院公益组织,建立开放共享的可持续运行的网络研修平台,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旭东

没有乡村教师生命状态的改变,就没有乡村教师真正的专业化(能够影响学生积极情感、生活能力和道德价值观)。从长期单向的、齐一性的要求,转化为更加重视个体化经验和情境性条件,支持教师从个体内部生长起积极、正面的情感和意愿。如何为教师成长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性环境,培育学校人文文化、支持教师自主成长、激活教师的发展空间,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教师教育政策调整、管理改革需要着重考虑的。

11.一个乡村教师的音乐之恋 篇十一

在我的童年时光里,没有接受过比较专业和系统的音乐启蒙教育。那时候的我不像现在城市里的孩子,每周都要学画画、学乐器,生活过得很紧凑。在我的印象中,唯一与音乐有关的事情就是那时我爱听收音机里流淌出的粗犷的西北风老歌,爱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小草》,还有那有着陕北风味的《信天游》,整天乐呵呵的我觉得这些歌很好听。这算是我最早接受的音乐熏陶吧。

中学时代,我和我的同学都在为考中专而努力奋战着。学乐器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你没精力,也没有时间去学习。而所谓的音乐学习也仅限于在一周一节的音乐课上唱唱歌而已。回到家,我经常放开嗓门,大声地唱出自己喜欢的歌,这种释放压力的方式让我的心情很舒畅。

有时候我也说不清楚现在的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地热爱音乐,但有一点我可以非常肯定,那就是老师的引导对我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记得那是1997年的秋天,我考入了张掖师范学校,在那里我第一次真正与音乐亲密接触,第一次认真地去学习音乐。那时,我们的音乐老师叫刘进军,他是个音乐功底很扎实且博学的人。每次给我们上音乐课时,他那浑厚的嗓音和娴熟的琴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个人,我可是满心的佩服和羡慕啊。正因为如此,刘老师成了我和同学们崇拜的偶像。丝丝弦音,曲曲乐音总是荡涤着我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我对那美妙的音乐已经如痴如醉了。

刘老师总是极其幽默地对我们说:“给你们五年的时间,超过我。”一向很喜欢较真的我听了这句话,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斗志更加浓厚和强烈。

后来,我们的音乐老师换了,由赵少英老师代我们的音乐课,她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女老师。赵老师教会我怎样去理解音乐,怎么去创作,还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她鼓励我把对音乐的这份执着和热情一直保持下去,还希望我能在音乐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从那开始,我更加努力了,认真听每一堂课,做好学习笔记,自己买书学习音乐理论和声学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王笑天老师的声乐兴趣小组学习声乐。我还自学、自练作曲以及竹笛和箫,努力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在师范学习的那段时间,生活虽然显得有些单调,但那是我最快乐和充实的时光。

2002年秋,我参加工作了,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那个时候,我在学校里喜欢每天吃过饭后,拿出自己上学时购买的“家当”——竹笛和箫,在宿舍里吹一阵,然后再唱一会,这样我感觉自己每天都是快乐的。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每天都能听到我的乐声和歌声。偶尔一次去张掖游玩,在乐器店看到了一种外形像葫芦的乐器,我感到很好奇,便向店主询问,这才知道这种乐器叫葫芦丝。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饶有兴趣地买了一支回来。虽然它的音色和质量都不是太好,但是我还是会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来练习它。

你还别说,学了笛子和箫这两件乐器,我学葫芦丝还是很快的。没用多长时间,我就学会了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曲子。在我的努力下,没多久我又吹会了一首《竹楼情歌》,我高兴极了,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音乐了。

我非常珍惜这支葫芦丝,但我总感觉它快坏了,所以趁着它还没坏之前多学习几首曲子吧。我天天在学校的宿舍里吹,刚开始的时候,同宿舍的人还不太习惯,嫌我烦人便跑出去了。有时候为了不影响其他人,我会一个人来到离宿舍很远的地方练习。后来,我吹得越来越好了,经常会有一些老师和同学凑到我跟前,和我一起陶醉在音乐之中。再后来我的那支葫芦丝便寿终正寝了。为了能拥有一支称心的葫芦丝,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支新的,而我对音乐的这点热爱也得到了小小的满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每每想起从前的那些事,我都不免感慨万千。如今,在音乐的道路上,我已有了不少的收获。我的论文、音乐作品不断被发表,我指导的学生也多次在比赛中获奖,而我用葫芦丝吹奏的曲子也吸引了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每年都会有不少学生从我这里顺利“毕业”。他们对我的这份尊重和喜爱,让我很感动,因为正是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才让我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的成功离不开他们。

12.援助乡村教师渴望机制创新 篇十二

日前,“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暨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按照马云公益基金会的资助计划,每年出资1000万元,奖励100名乡村教师。解决乡村教师的待遇问题,是2015年6月1日国务院印发的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重要内容。站在乡村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上,马云无疑抛出了一个大问题:社会力量与社会资本如何参与乡村教师的支持计划?

长期以来,面向乡村教师的公益行为,被打扮成一种慈善行为。一提起乡村教师,人们总会本能地将他们与贫穷、悲情、孤独等形象联系在一起。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乡村教师的确未能赢得完整的职业尊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对乡村教师施以援助,毕竟不是一般的慈善,即积聚社会资源“能帮一个是一个”。乡村教师不是山区孩子,也不是打工子弟,他们拥有正常的社会职业,待遇问题上理应受到来自制度的系统保障。还一个职业应有的认可与尊严,这必须是制度设计的“规定动作”。其实,对乡村教师的援助计划,从道义上看是解决乡村教师的待遇问题,那只是一种路径、一个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真正实现中国教育的均衡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在资金来源上推行“地方自主实施,中央综合奖补”的基本理念。然而,由于缺乏刚性的监督机制,再加上各地财政状况不同,必然存在一个普遍性、结构性的资金缺口问题。因此,社会力量通过援助乡村教师进而推动乡村教育均衡发展,便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教育公益命题。

如何保障公益组织和社会资金有效介入乡村教师的援助计划,必须在参与方式和运行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一些国家的经验无疑值得我国借鉴。如20世纪初,美国一些有代表性的基金会纷纷介入教育事业,他们在参与理念、经营方式、捐赠模式和选择捐赠对象上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

具体来说,这些教育基金会倡导教育公平,坚持改良主义捐赠思路,逐渐形成了“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在捐赠对象的选择上,基金会并非独立运作,而是与社区和政府积极合作,采取“匹配资金”和“挑战资金”的捐赠方式———前者要求受援方也为同一项目出一部分资金与捐助资金相匹配;后者强调捐助方首先出资,呼吁并激励他人也能够为此解囊。

国内的相关教育基金会在运行方式上,也可以借鉴这些成熟的“匹配资金”和“挑战资金”经验,并在政策框架内进行必要的创新和突破。尽管马云公益基金会每年出资1000万元,但这更多地还是一种奖励和呼吁。换言之,教育基金运作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激活政府的主导地位和主体角色,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地方自主实施,中央综合奖补”的中央政策。

此外,尤其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现在的乡村教育究竟缺什么。其实,乡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投入结构。如果说前些年的投入重点是建房子、买设备等硬件条件建设,如今必须在教育投入观念上进行转变,即转向对乡村教师队伍等软件建设,如此才能真正改变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的状况。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也特别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可以说,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师计划的最大优势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而面向乡村教师的职业引导与专业培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在国外,教育基金会普遍贯彻“授人以渔”的捐赠理念,即并非直接的资金捐助,而是在倡导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下,最大限度地强化教师的职业发展与专业培训。因此,由政府在政策框架内切实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基金会更多地聚焦于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这便形成了国外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教学的基本运作模式。对于中国而言,这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2019年村文书个人总结下一篇:秋天最美的叶子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