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工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2024-06-30

中华人民工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精选15篇)

1.中华人民工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篇一

建筑节能信息公示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了加强建筑节能监督管理,使社会公众和房屋购买者、使用者了解和掌握建筑节能相关指标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定义)建筑节能信息公示,是指在建筑物施工、销售阶段,将建筑物按照建筑类型及其所处气候区域的建筑节能标准,根据审核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把建筑物的节能性能、节能措施、保护要求予以明示的活动。

第二条(公示的内容)

节能性能:主要公示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指标以及建筑物用能系统的效率,并与建筑节能标准规定的参数进行对比。

节能措施:居住建筑的节能措施主要包括:围护结构中墙体、屋面、地面(楼面)、门窗(幕墙)所采取的节能措施;供热采暖(制冷)系统所采取的节能措施;

公共建筑的节能措施除上述外,还应包括空调、通风、照明 1 等方面的节能措施。

具体内容按附件规定选择。

第三条(公示的范围)新开工或销售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以及进行节能改造的建筑面积超过 1000平方米的既有民用建筑都应该进行建筑节能信息公示。

第四条(公示的方式)建筑节能信息通过在施工、销售现场张贴,在房屋销售合同、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载明的方式予以公示。施工单位应当将所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节能信息在施工现场主要入口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并在质量保修书中予以载明;房地产开发商应当将所销售房屋的建筑节能信息在销售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并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载明。

《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时,应在合同的“买受人所购商品房的基本情况”栏目,增设建筑节能专项内容,由出卖人和买受人对销售的商品房围护结构和用能系统的建筑节能信息内容依照本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双方作出承诺性约定(详见附件)。

《住宅质量保证书》应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各部位、部件保修内容与保修期”栏目,对围护结构墙体、屋面、地面(楼面)等保 2 温工程和节能门窗(幕墙)的保修期,以及对供热、供冷系统、通风、照明系统的节能设备和调控、计量装置等的保修期作出明确规定。

《住宅使用说明书》应对围护结构墙体、屋面、地面(楼面)等部位保温工程的保护要求、节能门窗类型和使用注意事项,供热、供冷系统、通风、照明系统的节能设备和调控、计量装置的使用注意事项等作出明确规定。

第五条(公示的时限要求)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后15日内,应该在施工现场按要求将节能信息进行公示;房地产开发商在领取上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后5日内,应该在销售现场按要求将节能信息进行公示,并应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时一并载明。

第六条(公示的内容要求)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商)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建筑节能信息内容进行公示,公示的内容必须与施工图审查机构业已审查通过的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建筑节能内容一致。《商品房买卖合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的建筑节能信息内容必须和前述内容一致。

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内容必须客观真实,不得弄虚作假,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别根据各自的职责落实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内容。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住宅质量保证书》的约定,承担保修责任。

第七条(公示内容的变更)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确需对涉及建筑节能主要部位节能措施变更的,在不降低建筑节能性能的前提下,建设单位应当先期将设计单位做出的设计变更报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同意,在实施前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将同意变更后的节能内容在15日之内予以公示。

第八条(公示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建设(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节能信息公示的管理工作,受理购房者、社会公众对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未落实所明示的建筑节能信息内容的投诉,并调查解决。

第九条(落实公示内容的责任)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落实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内容,需要重大变更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先期办理相关变更手续,否则不得实施。

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应根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材料进场签收、见证取样送检、隐蔽工 4 程监督、节能工程验收等职责。不符合规定的,不得签字验收。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依照建筑节能标准审查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为建筑节能信息公示提供准确的依据,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标准要求。

购房者对违反房屋节能信息公示内容的行为,可以根据房屋买卖合同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处理,补偿损失。

第十条(处罚)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和施工图审查机构等单位不按照本管理办法进行建筑节能信息公示的,或者公示的内容低于建筑节能标准或失实的,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批评教育,按规定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中记不良信用,并向社会公示;情节较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可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实施)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内容

附件:

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内容

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设施

(一)墙体

1、保温形式[

] [ A 外保温] [B 内保温] [C加芯保温] [D其他]

2、保温材料名称[

] [A挤塑聚苯乙烯发泡板] [B模箱聚苯乙烯发泡板][C聚氨酯发泡][D岩棉][E玻璃棉毡][F保温浆料][G其他]

3、保温材料性能:密度[

kg/m3]、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

kN/cm2]、燃烧性能[

h]、导热系数[

W/M.K]、吸水率[

%]、保温材料层厚度[

mm]

4、连接方式和强度:连接方式[

][A胶粘][B粘、钉结合][C干挂]、[D插嵌][E其他]、粘结强度[

KN/cm2]

5、墙体传热系数[

w/m2.k]

(二)屋面

1、保温(隔热)形式[

、] [ A 坡屋顶] [B平屋顶] [C坡屋顶、平屋顶混合][D有架空屋面板][E保温层与防水层倒置][F其他] 6

2、保温材料名称[

] [A挤塑聚苯乙烯发泡板] [B聚氨酯发泡][C加气砼砌块][D憎水珍珠岩][E炉渣][F其他]

3、保温材料性能:密度[

kg/m3]、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

kN/cm2]、燃烧性能[

h]、导热系数[

W/M.K]、吸水率[

%]、保温材料层厚度[

mm]

4、屋顶传热系数[

w/m2.k]

(三)地面(楼面)

1、保温形式[

][

] [ A 采暖区不采暖地下室顶板保温] [B 采暖区过街楼面保温] [C底层地面保温][D其他]

2、保温材料名称[

] [A挤塑聚苯乙烯发泡板] [B模箱聚苯乙烯发泡板][C聚氨酯发泡][D岩棉][E玻璃棉毡][F保温浆料][G其他]

3、保温材料性能:密度[

kg/m3]、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

kN/cm2]、燃烧性能[

h]、导热系数[

W/M.K]、吸水率[

%]、保温材料层厚度[

mm]

4、连接方式和强度:连接方式[

][A胶粘][B粘、钉结合][C干挂]、[D插嵌][E其他]、粘结强度[

KN/cm2]

5、地面(楼面)传热系数[

w/m2.k]

(四)门窗(幕墙)

1、门窗位置及类型 [、][、][、][、][A南向][B北向][C东向][D西向][E断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F断热桥铝合金loe中空玻璃窗][G塑钢中空玻璃窗][E塑钢loe中空玻璃窗][F塑钢单层玻璃窗][G其他]

2、遮阳形式:[、] [A外遮阳][B内遮阳][C内、外遮阳][D水平遮阳][E垂直遮阳]

3、遮阳材料名称[

][A

][B

][C

][D

]

4、门窗性能:传热系数[

w/m2.k]、遮阳系数[

%]、可见光透射比[

]、抗风压性能[

]、气密性能[

]、水密性能[

]、中空玻璃露点[

]

二、供热采暖(制冷)系统节能设施

(一)供热(制冷)方式:[

][A集中供热][B分户供热][C集中供冷][D分户供冷]

(二)采暖系统构成:[

、][A单管串联][B水平管并联][C分户热计量][D分栋热计量]

(三)系统调节装置:[

][A水力平衡阀][B热分配表][C恒温阀][D其他]

(四)热计量装置:[

][A热计量表][B其他] 8

(五)可再生能源利用:[

][A太阳能热水供应][B太阳能供热采暖][C太阳能空调制冷][D地源热泵][E水源热泵][F太阳能光伏发电][G风能发电][H余热利用][G其他]

三、空调、通风、照明系统节能设施(指公共建筑)

(一)空调系统制式:[

] [A

] [B

] [C

] [D

]

(二)空调机组类型[

][A

][B

][C

][D

]

(三)送、排风系统形式:[

][A

][B

][C

]

(四)照明系统性能:照度值[

]、功率密度值[

]

四、建筑能耗与能源利用效率

(一)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指标:

w/m2

(二)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热(冷)源效率[

%]、管网输送效率[

%]

(三)与建筑节能标准比较:[

][A优于标准规定][B满足标准规定][C不符合标准规定] 9

2.中华人民工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篇二

S广电集团 (以下简称:S集团) 是一家省级电视台, 其信息系统担负着电视台各个频道节目的采集、编辑、播出、存储、传输和内容管理及应用, 是电视台业务正常运转的基础。原系统是2004年由SD公司实施的全台网标清系统, 随着电视台业务的发展, 对节目制作、资料应用的网络化、高清化、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迫切, 原标清系统已不能支撑当前的业务量和高清化的需求。为此, S集团委托SD公司进行系统扩容改造, 提出了总体需求:各子系统支持高清应用;升级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以下简称:媒资) , 对存储进行扩容, 提高检索效率, 优化编目应用;新增主干内容资平台, 为各子系统互联互通提供便捷、稳定、高效的内容资的服务。要求项目进度:第一阶段完成上线 (2010年8月31日) , 完成RC1的30项功能点;第二阶段试运行 (2010-9-1至2010-11-31) , 解决升级后产生的问题及RC2的15项功能点;第三阶段完成验收 (2010-12-31) 。整个项目周期为6个月。

然而, 实际上由于前期调研的范围计划不明确, 中期实施过程中范围失控, 尤其是媒资系统的需求蔓延, 导致该项目到2010年3月才收尾。以下主要对此项目 (以下简称:S项目) 在范围管理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分析, 阐述工程项目范围管理的过程和主要方法。

1. 范围管理与需求管理的关系

需求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各方对需求的一致理解, 管理和控制需求变更, 从需求到最终产品的双向跟踪。范围管理的目的是确保项目包含且仅仅包含项目必须完成的工作, 确定应该 (在本阶段) 做的工作和不该 (在本阶段) 进行的工作, 并且列出必须的可交付成果。

范围管理与需求管理在项目实施中有区别也有联系, 不是孤立的, 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范围依据项目需求来定义, 项目需求是项目范围管理的基础;二是范围管理和需求管理一样, 应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三是需求的变更, 会引起范围的变更;四是项目需求可根据紧急重要程度、项目本身和甲乙双方的实际情况, 分步分期满足。

S项目在范围管理上的失败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前期的需求调研不够深入, 需求不明确导致无法明确定义可交付成果。例如:媒资系统中的统计模块, 要统计哪些数据没有明确的表述, 交付成果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同。二是需求变更频繁, 却未对相应范围进行变更。S项目在媒资系统升级后, 用户提出大量需求累加到RC2中, 这已超出第二阶段项目执行范围, 但项目组却没有推进相应的范围变更进行分期分步满足需求, 在资源及时间一定情况下, 范围超边界, 最终后果是RC2承诺的交付期没有给出相应交付成果, 由此造成研发资源超负荷、员工压力大以及客户满意度大大受损。

2. 根据范围说明书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WBS)

项目范围说明书定义了范围边界, 可交付成果, 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在项目中的责任, 它是制定WBS的依据。

WBS的作用在于:明确项目范围, 定义项目边界;为每个单元分派人员并为其规定职责;针对每个单元进行时间、费用和资源估算, 制订项目整体费用、资源消耗和计划进度等;确定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顺序, 以便跟踪和控制;有助于防止需求蔓延。总之, WBS是一个综合工具, 它处于计划过程的中心, 是进度计划、资源需求、成本预算、风险管理和采购计划的基础, 也是控制项目变更的重要基础。

2.1 WBS的分层:

WBS的上面3层 (管理层) 通常由客户指定, 不应该和具体的某个部门相联系, 下面3层 (技术层) 由项目组内部进行控制。

2.2 创建WBS的基本要求

(1) 某项任务应该且只应该在一个地方出现。

(2) 一个WBS元素必须且只能有一个责任人, 其他人可以是参与人。

(3) WBS的底层元素应该支持技术和控制。

(4) 必须面向项目范围内的可交付成果, 不可超出范围定义的边界。

(5) WBS应与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方式一致, 便于任务的跟踪控制。

(6) WBS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遇以下情况就需对WBS进行修改:需求和范围变更, WBS有误需要修改, 需要调整进度, 重新分配责任人等。

(7) WBS必须进行文档化。

2.3 创建WBS的方法

(1) 类比法。参考类似项目的WBS创建新项目的WBS。

(2) 自上而下的方法。从目标开始, 逐级分解, 直到参与者满意为止, 认为项目工作充分得到了定义。

(3) 自下而上的方法。从详细的任务开始, 将认可的项目任务逐级归类到一个层次, 直到达到项目目标。

3. 项目范围的确认

范围确认主要是确认项目的交付成果是否满足项目干系人的要求, 可以召集项目干系人, 对范围进行评审修订, 通过确认的文档作为正式文档备案, 也可进行签字确认。不同层次的项目干系人, 关注的项目范围是不同的, 这与前面的WBS分层相似, 所以有必要按项目干系人的层次分别进行范围确认。

管理层, 所关注的是项目范围对项目的进度、资金、资源的影响, 这些因素是否超出了组织的承受范围, 资金投入和效益产出比是否具有合理性。当然, 项目的整体范围及进度安排也必须同其他的项目干系人进行确认。

技术层, 主要关注范围是可交付成果是否足够、是否必须完成, 是否能按时完成, 潜在的风险和预备解决办法。

业务层, 即产品的最终用户, 主要关注的范围项目交付是否满足其他需求, 如:业务流程、应用功能是否符合业务需求。

项目组成员, 主要关注自己参与或负责的工作项, 在范围定义的时间线内自己的工作时间以及所需资源是否能得到保障, 本阶段是否参与了多个工作及各工作的先后顺序、重要程度等。

S项目前期、中期的范围确认做得不到位:当范围有变更时, 没有与“业务层”进行确认, 并且随意对用户提出的需求变更进行允诺, 没有取得“项目组成员”的确认。由于研发资源不足, 范围可交付物与用户实际期望有出入, 造成延迟交付和交付成果不合要求。

4. 项目范围的变更控制

项目范围变更是对达成一致的、WBS定义的项目范围的修改。S项目在项目实施初期, 用户不断提出新需求, 并将需求单方面纳入已确定范围的RC1中, 使得早先定义的RC1的WBS工作范围不断累加, 本应该在8月31日就完成的, 却不断延迟, RC1在9月31日达60项, 10月31日时达80项, 11月31日时达125项, 12月31日时达150项。这种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造成了整个项目气氛紧张, 与客户关系矛盾深化, 项目组成员压力倍增, 并最终干扰到管理层的正确决策和对项目组成员的工作考核。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项目范围变更没有受到有效控制。项目范围变更控制的主要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识别造成项目变化的因素, 尽量使这些因素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二是建立范围变更控制系统, 定义范围发生变化所应遵循的程序, 包括正式书面报告, 必要的项目干系人会议, 重大变更应提交管理层审批等。三是判断项目范围是否已经发生变化。四是一旦范围发生变化, 就要采取实际应对措施, 比如:遵循变更控制系统进行处理, 调整本期范围的交付成果 (如将紧急重要程度低的推迟到下一阶段) , 或调整交付时间等。五是项目应该坚持“决不让步, 除非交换”的原则, 尽量减少范围蔓延的可能性, 所有项目范围的变更须在项目的工期、费用、质量上有相应的变更。

S项目能在2011年3月进入收尾阶段, 得益于SD公司派驻了资深的媒资技术专家兼项目管理能手进行现场实施和项目管理, 后期项目管理者吸取了前期范围管理的失败教训, 在范围管理过程中采取了上述正确方法或策略, 挽回了项目范围失控的局面, 顺利推进后期对RC1的150项遗留问题的梳理和研发工作, 并成功验收, 获得了项目干系人的一致好评, 这与前期的范围管理成效形成了鲜明对比。

3.中华人民工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篇三

小金教工程的重点是建立部级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全面提高教育部的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建设部、省、市、县、学校级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和信息化技术保障,推动教育管理效率不断提高,提升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水平。小金教工程是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规划了教育规划与决策支持、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学校管理、其他业务管理五类信息系统,各类信息系统又按照不同教育阶段或者业务特点划分了20个系统,各信息系统按照业务进一步划分子系统。这些系统在教育部的建设实施属于小金教工程的范畴,在省、市、县、学校的建设实施属于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

根据教育部工作安排,2012年完成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信息系统、教育统计信息系统、教育决策支持统计服务系统,2013年完成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职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来华留学生服务平台、出国留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外籍教师数据库管理系统、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直属高校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学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纪检与监察系统。

为有效支撑上述业务应用系统的部署实施,本文探讨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模式,分析了部、省两级技术保障(网络环境、通讯、软硬件及机房等保障条件)、人员保障、经费保障的要求。

二、系统体系结构

国家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五大类20个系统中涉及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的大部分业务系统均按“四级数据中心①,五级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建设,四级数据中心指部、省、地市、区县四级数据中心,五级应用系统指部、省、地市、区县、学校五级业务应用系统,如图1所示。目前重点建设部、省两级数据中心,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物理部署在教育部和32个省级数据中心。将来逐步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基于云服务模式,为本地区相关教育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管理信息系统等业务应用服务。为突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点,本文的系统部署架构主要讨论“部、省两级物理数据中心,五级应用系统”的部署模式。

三、系统部署架构

国家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要求统一基础软硬件环境、统一应用支撑平台、统一数据中心、统一公共中间件、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统一部省两级数据交换。部署架构描述应用支撑平台、数据中心、公共中间件、业务应用系统、基础软硬件环境的总体部署模式,并给出物理部署建议,为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施提供参考。图2为部省两级部署的示意图:

1.应用支撑平台部署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采用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为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全局、共性、基础的业务。应用支撑平台分为业务服务组件、技术服务组件、数据支撑服务、安全支撑服务、运行支撑平台五部分,具体如表1所示。

其中业务服务组件、技术服务组件中的业务流程服务为了支撑跨省业务,在部级物理部署,其他的则在部、省两级分别物理部署。

2.数据中心部署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中心部署内容包括应用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决策分析数据库、归档数据库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在具体部署上需要根据不同数据库的定位和作用设计。

(1)应用数据库采用部、省两级物理部署,支撑各级的业务应用,部、省两级的应用数据库结构一致,根据业务需要,将省级应用数据库的部分数据通过数据交换形成部级应用数据库。

(2)基础数据库采用部、省两级物理部署,部、省两级的主数据库结构一致,为提高生成基础数据库的时效性,部、省两级基础据库中的业务主数据都从同级应用数据库抽取生成,元数据类和代码类主数据则由部级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交换下发到省级基础数据库。

(3)决策分析数据库采用部、省两级物理部署,其数据从同级的应用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抽取生成,部、省两级间不存在数据交换。

(4)归档数据库附属于应用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决策分析数据库,采用部、省两级物理部署,部、省两级间不存在数据交换。

(5)非结构化数据的部署将结合应用数据库的部署模式进行,同时考虑网络环境和存储能力,当前可采用部、省两级分布式部署,原则上非结构化数据只保存一份(不包括备份),未来在条件具备情况下,可在物理上建设全国统一的非结构数据中心,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内容管理软件进行管理。

3.公共中间件部署

公共中间件包括统一用户管理、用户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门户管理、服务总线、数据交换、数据采集、内容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地理信息、报表服务、统计分析、即时消息等功能组件,为应用支撑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必要的公共基础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统一的应用软件基础运行支撑环境。

公共中间件的部署需要考虑不同中间件实现的功能以及具体的产品选型,该部分具体的部署和使用需要应用集成开发商完成公共中间件的实施部署,原则上公共中间件的部署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部署模式是全局统一部署模式,中间件产品在部级唯一部署,相关的各级业务系统调用其公开的服务或接口直接在系统中应用,如公共中间件的地理信息服务、即时消息等。

第二种部署模式是局部统一独立模式,中间件产品以部、省两级部署,与业务系统保持相对独立物理软硬件环境,如服务总线、数据交换等。基于本模式建议在教育部部级部署一套,供部级相关应用集成;以省为单位分别部署,供省及以下单位应用。

第三种部署模式是公共中间件产品与应用系统深度集成模式,中间件产品与应用系统运行在共同的软硬件环境中,物理部署上根据应用软件的部署模式来进行,如统计报表、工作流等。

4.业务应用系统部署

各个业务应用系统在具体部署上需要结合各应用系统的业务需求,同时考虑网络状况、系统用户数量、硬件环境以及技术支撑等因素,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各应用系统的部署原则上要求采用“两级物理数据中心,五级应用系统”的模式。各业务应用系统部署模式和时间安排如表2所示。

表2只列出了五大类20个系统中的部分项目,其余项目因还未开始立项工作,故暂不列出。表格中项目的部署地点、时间可能因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调整,也可能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增加或减少。

5.基础软硬件设施部署

(1)网络

系统在省级部署时,以一个省下辖15000所学校来评估,表3列出了部、省两级业务应用系统广域网访问需求。部、省两级并发用户数按照所有系统中最大并发用户数计算,同时下载页面的用户数按照最大并发用户数除以20,每个用户请求页面的大小按照100K计算。

省级需要的网络带宽最大估算为6000/20X100K/1024 *8=234M;最小估算为600/20X100K/1024 *8=23M。

部级需要的网络带宽最大估算为5000/20X100K/1024 *8=195M;最小估算为600/20X100K/1024 *8=23M。

部、省两级间为了传输数据的安全性,要求通过VPN虚拟专网传输数据。

(2)服务器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采用虚拟化技术,除数据库和部分关键应用部署在物理机上,其余的全部部署在虚机上。为简化估算,服务器设置A、B、C三个标准,具体配置为:

A:虚机CPU 4core 内存8GB 硬盘 40GB;

B:虚机CPU 8core 内存16GB 硬盘 40GB;

C:物理机CPU 16core 内存32GB 硬盘 40GB。

每个业务应用系统配置的服务器根据最大并发数确定,按400个并发用户配一台服务器的原则估算,对并发用户数较小的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统一配置两台服务器,做双机集群。

省级服务器需求以一个省下辖15000所学校来评估,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所有业务应用系统服务器置备需求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的估算,教育部满配时需要A类服务器116台、B类服务器41台、C类服务器16台,省级满配时需要A类服务器102台、B类服务网器36台,C类服务器12台。

(3)存储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部、省两级部署,省级记录数(较大省份)按照教育部记录总数的十分之一估算,教育部部署系统的学校、学生、教师等数据总数来源于事业统计年鉴,学校、学生、教师个体相关结构化数据估算为40K,照片等非结构化数据估算为30K,部、省两级部署业务应用系统存储配置需求如表5所示。教育部结构化数据初始存储空间为21TGB,年增量为10TGB;非结构化数据初始存储空间为38TGB,年增量为11TGB。省级结构化数据初始存储空间为2TGB,年增量为1TGB;非结构化数据初始存储空间为4TGB,年增量为1TGB。同时教育部、各省还需单独考虑备份存储空间,具体大小可参考前面评估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备份的频率、备份文件的保留期限。

四、结束语

根据教育部工作安排,结合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小金教工程的整体规划,本文重点探讨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部、省两级物理数据中心,五级应用系统”的部署模式,对应用支撑平台、数据中心、公共中间件、业务应用系统、基础软硬件设施的部署实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部署说明。在实际的部署过程中,各省可以参考上述部署要求进行相应的规划和准备。

4.中华人民工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篇四

【发布日期】2002-05-31 【生效日期】2002-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印发《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县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了加强对我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我办根据《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信息产业部的授权,制定了《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试行)》,在我市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现将《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二○○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我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根据《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信息产业部的授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以下简称工程监理)活动。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工程是指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开发等项目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和工程承建、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方面实施监督。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可以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信息系统工程的咨询和组织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信息办)负责全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行业管理工作,包括制定管理规范和等级评定条件;确定和管理资质认证机构;发布资质认证结果。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市信息办政策法规与行业管理处)负责日常工作。

市信息办授权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作为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认证机构,具体承担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和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核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本市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建设单位应当通过协议或者招标的方式优先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承担监理业务。

各级财政全部补助或者部分补助以及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必须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实行强制监理。

第六条第六条 本市实行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和监理分离制度。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不得参与信息系统工程的承建;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不得参与信息系统工程的监理。

第七条第七条 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个人和单位必须分别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格和资质。

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分为高级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两个等级。

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两个等级,不同资质等级对应的监理能力如下:

(一)甲级资质可以监理各类信息系统工程;

(二)乙级资质可以监理建设总额为1000万元以下的信息系统工程。

第八条第八条 申请监理工程师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计算机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并从事相关工作5年以上;申请高级监理工程师的,应当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

(二)具有工程系列中级以上或者相当级别的职称;申请高级监理工程师的,具有工程系列高级以上或者相当级别的职称;

(三)近3年参与监理3个以上信息系统工程;申请高级监理工程师的,近3年参与监理5个以上信息系统工程;

取得监理工程师、高级监理工程师资格应当分别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

第九条第九条 甲级监理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和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且实有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

(三)近3年至少监理过5个信息系统工程,其中至少有1个在1500万元以上或者3个在800万元以上;

(四)具有必要的监理规范,已按ISO9000建立了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并能有效实施;

(五)取得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不少于25名,其中高级监理工程师不少于5名;

(六)不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商务活动。

乙级监理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和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且实有资产总额在200万元以上;

(三)近3年至少监理过3个信息系统工程,其中至少有1个在300万元以上或者2个在100万元以上;

(四)具有必要的监理规范,已按ISO9000建立了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并能有效实施;

(五)取得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不少于15名,其中高级监理工程师不少于3名;

(六)不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商务业务。

第十条第十条 监理工程师资格申请人、监理资质申请单位均应当向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提出申请,并如实填写申请材料、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对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由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定期组织考试,考试合格的,授予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并报市信息办备案。

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应当本着公正、公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监理资质申请单位的资质能力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授予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证书,并报市信息办备案。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明确监理范围、监理权限、双方权利义务、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监理费用计取和支付、违约赔偿责任以及违约救济方式等内容。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前,建设单位应当将委托的监理单位、监理权限,书面通知被监理的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客观、公平、公正地执行监理任务。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不得有如下行为:

(一)虚假申报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伪造、变造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证书;

(二)超越资质等级从事监理业务;

(三)委派不具有相应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实施监理;

(四)擅自转让监理业务;

(五)与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以及软、硬件提供单位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六)以实施监理为名,侵害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的技术、商业秘密或者知识产权。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与承建单位串通,为承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监理单位与承建单位承担连带的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派出1名具有相应资格的监理工程师担任总监理工程师对监理活动总体负责。

在监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计划、分阶段定期向建设单位书面报告工程情况。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承建单位结算工程进度款应当经总监理工程师核定签字认可。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不得有如下行为:

(一)虚假申报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伪造、变造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

(二)违反政策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和监理合同的要求,为谋取私利,恶意实施监理;

(三)造成重大信息系统工程质量事故。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市信息办依据《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处罚。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第六条第二款、第七条第一款、第十二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和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市信息办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或者降低、撤销监理单位资质、监理工程师资格。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均包含本数。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2年8月1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工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篇五

上的致辞

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司长 屠森林

尊敬的各位学员,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今天,由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泰国信息通信技术部共同举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遥感卫星数据处理及应用培训班”隆重开班。我部领导对此活动高度重视,审示培训安排,作出重要指示。受部长李毅中先生和副部长陈求发先生委托,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向来自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孟加拉、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鲁、泰国、中国)的43名学员表示诚挚欢迎!向张伟秘书长、唐晓青副校长表示热烈祝贺!外交部专门派国际司二秘刘芳女士参加开班仪式,充分体现了对培训班的大力支持!

2008年12月16日,亚太空间组织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先生专门发来贺信,代表中国政府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积极支持组织的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先生为亚太组织铭牌揭幕,副部长陈求发先生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亚太组织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了致辞,这标志着亚太地区七个友好国家的航天合作关系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年3月,中国政府明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亚太组织中方对口联系部门,具体工作由军民结合推进司承担。我们与外交部、财政部等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积极沟通,获得他们的大力支持,为做好对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培训班是我部作为对口部门之后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经部领导批准,我部作为培训班共同举办单位,据此,我司协助亚太组织和大家一道,为培训班作了精心准备。

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突破;月球探测工程成功实现绕月;中国的运载火箭已形成系列,正在发展无毒无污染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国在遥感卫星领域已形成资源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系统与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等系列,在气象、测绘、海洋、环保、减灾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实践证明,卫星遥感应用对于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是推进卫星遥感事业的必要前提。我们相信,通过举办此次培训班,必将使各位学员的综合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为各国分享卫星遥感数据处理的经验,提高对遥感卫星数据的应用水平,增强各成员国应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6.中华人民工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篇六

武汉市洪山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编2010年5月4日

区人大常委会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情况4月30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爱红率领由部分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下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我区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区人民政府区长助理吕文洲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区城乡统筹局、区卫生局、区商务局、洪山食品药品监督分局、洪山工商分局、洪山质量技术监督分局负责人参加了执法检查活动。

执法检查组先后深入新一佳超市、卓刀泉市场、武汉红绿蓝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原广埠屯菜场)和中百仓储珞狮路店等单位,仔细检查了超市和集贸市场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情况,分别听取了区政府及区城乡统筹局、区卫生局、洪山食品药品监督分局、洪山工商分局关于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参加检查的区人大 1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认为,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近年来全区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同时,代表们建议:

1、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出发,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意识,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2、要把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与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结合起来,建立、完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3、要配备先进、科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增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要在整治马路市场等占道经营行为的同时,加强对马路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5、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盲区。

6、加强对农资经营的监管,严防有毒高残留农药和有害动物饲料添加剂进入市场,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爱红在座谈时讲话。他指出,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建立了工作机构,逐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加强了部门联动,加大了宣传和监管力度,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效防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他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继续予以高度重视,克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重、压力大的困难,再接再厉,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做到工作机构健全、部门职责明确、监管信息畅通;改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手段,配备必要的监管设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正常运转;继续加强部门联动,进一步强化部门各负其责、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突出重点环节,大力加强白沙洲农产品大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离退休老干部积极捐款支援玉树地震灾区地震无情人有情。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灾情牵动着区人大常委会离退休老干部的心。地震发生当天,老干部们就纷纷打电话给区人大常委会离退休人员党支部书记周慕文和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同志,询问捐款献爱心的方式。区人大常委会离退休人员党支部迅速召开会议商量如何以实际行动关心、支持青海玉树灾区,并迅速组织支部全体党员为地震灾区捐款。截止4月21日,支部全体党员己捐款8800元。这是自汶川发生地震以来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离退休老干部第三次自发开展的为灾区献爱心活动。老干部在捐款时一致表示:“虽然我们工资不高,家里不富裕,但能帮多大忙,我们就会出多大力,希望能帮助青海地震灾区的同胞早日重建家园。” 报:省、市人大,区委

送: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纪委办公

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大代表

发:区直各单位,区人大常委会各街道工作委员会、各乡镇人大 洪山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2010年5月4日印发

7.浅谈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篇七

特别是对于大型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想降低信息系统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就必须对项目的质量、进度以及投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以期以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监督工作,保障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础知识化

1.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概念是关于信息系统工程进行的监理工作。其中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监理方受到委托,代表业主对工程控制进度、质量进行控制;同时公平对待工程各方,以第三方的立场确保工程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在实际操作中,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软件工程监理和网络工程监理。

所谓网络工程监理,是指监理方对整个软件生命周期进行监理,对于如那件开发的全过程进行监理;并且帮助建设运行制度、为用户提供咨询等有益的服务项目,软件监理的目标是帮助用户建设可持续生命力、高质量的的软件系统。

要想有效的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监理方需要对这几方面进行控制,包括:控制项目质量、控制项目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信息安全、控制知识产权的保护。

1.2 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需了解的相关知识

在信息产业部颁布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中规定,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网络工程、信息资源工程,以及信息应用工程的新建阶段、升级阶段和改造阶段的工程都属于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网络系统则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起来的,它包括了信息处理、传输、交换和分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知识体系架构涉及5个维度的知识,即监理对象维、监理目标维、监理内容维、监理支撑维和监理实施维。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体系=监理对象*监理目标*监理内容*监理支撑*监理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体系在很多情况下是按照各个维度的知识分别展开的,但这并不表示这5个维度是相互孤立的,事实上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这里所说的知识体系就是5个维度的知识所构成的知识空间。

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内容

在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的任务贯穿始终。首先要利用自己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管理硬件设备的安装工作,软件的开发和运行工作;在系统建设中期,则需要管理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监理服务。详细监理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控制进度、质量和成本

进度控制是按照已经指定的开发计划进行软件产品的开发,监理工程师的作用是对软件开发的进度进行管理,从而保障工程能够满足招标合同的进度计划,保障工程能够按时完成。

质量控制,开发出具有优良性能的软件是软件开的主要目的,监理工作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方面。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对合同进行认识,对于软件开发的每个阶段进行监督控制,保障工程质量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具有良好的运行效果,保障软件产品的全过程以及分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对软件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中,需要做好事前控制、施工控制以及事后评估。

成本控制,软件开发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软件开发工程量大难以控制,因此监理人员需要对软件开发工程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工程中的软件以及硬件的购买、项目人员的安排以及配套工程的相关方面进程成本公职,保障开发成本满足预算的要求。监理人员对于开发的成本控制包括设计与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

2.2组织协调

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协调承建单位、业主单位以及各相关单位的关系,组织上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该阶段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协调集成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相关问题,并且将修改的结果进行测试,将测试汇总,上报建设单位。(2)与建设单位沟通,协调工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汇报投资方系统测试的进度,并汇报事故的解决的过程及结果。

2.3 做好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

合同管理。监理人员应该对业主以及开发人员的关系进行协调管理,对于合同争议方面进行客观有效的调解,保障各方面利益并且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信息管理。对工程过程进行科学记录,保证工程文档的完整性是监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用过对相关的开发信息进行管理,能够为工程后期的检查以及维护提供产考和依据。

3 监理工作的几点探索

3.1 做好咨询、监督和控制

监理的工作主要采用规范的流程进行管理,第一步需要做好咨询,在咨询的基础上实行监督与控制。在已经进行的监理工作的实践中,咨询与监督工作可以共存。咨询工作越具体,能够为监督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通过良好咨询工作,监督能够朝着更协调、更健康的方面进行发展。因为咨询工作需要注重基本工作的执行,包括对工程技术的理解和熟悉。其中对集成方的需求分析、业主的需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文档进行归类,能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这些文档,监理人员能够对于业主的需求以及工程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对文档内容进行咨询,可以将有效的制作出监理报告,并因此提交与业主和集成方。

对一个项目来说,失败的风险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这种风险对参与工程的三方来说是一个挑战,风险避免需要三分的相互配合,在项目开始前就要提前预测产生风险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避免,以实现对风险的事前规避。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监理方要做好监理工作,及时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并结合当时的外部因素综合考虑对风险进行分析和预判,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增强整个项目组对风险的抵抗能力

3.2 确定三方工作流程

因为软件开发工程的特点,而且建立工作发展的时间较短,所以监理方对工程细节并不是十分注重。但是对于软件开发工程而言,细节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需要聘请第三方进行监督控制,对于软件开发细节问题进行审核,从而形成良好的监理。但是在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三方工作流程规范,形成稳定的工作监理,同时规范需要获得业主的准许。

3.3 全过程监理

软件开发过程是一个多流程的工程,涉及到多种环节的相互配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多种工程技术人员、多种工程流程进行统一配合,从而得到满足要求的产品。监理是软件开发的重要共走之一,通过对软件工程开发的设计、实施以及测试等全过程继续拧监理,从而对软件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得到满足客户需要的软件工程产品,在监理工作实行中,需要很据软件的特点制定软件的工作流程,并且根据监理依据基开展监理工作,最终保障工程质量。

3.4 系统初验

在软件开发的监理工作中,软件的初验是将软件试运行,从而将已有的设计质量进行测试。这是对于软件开发的较早的形态的测试管理,通过初验了解到软件的质量、软件是否符合客户的需求等,然后再对软件进行优化处理。

3.5 管理以合同为核心

监理方应科学有效地管理合同,保证项目按照合同如期履行。在合同签订之前,监理方要协助业主方制定合同,避免承建方对合同的选择出现异议;还应协助业主方审核合同内容,仔细推敲每一条款,避免出现歧义和纠纷。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监理方的立场要公正,公平合理地解决和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纠纷。如双方出现争端,监理方应尽量通过协商解决,不要耽误合同的如期进行。

3.6 建立质量保证机制

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与产品制造一样,其最终目标是获得一个高质量工程系统。为了衡量工程的完成结果与质量,监理方首先要根据业主方的要求建立一个质量评价标准,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评价机制,确保产品达到这一质量目标。

4 结束语

信息系统工程实施的效率高低、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进展。而且信息系统项目要实现快又好的发展,离不开对系统全方位的监理措施。我国在大力加快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快信息监理行业的建设,实现信息系统建设的监理,可以极大的提高信息工程的质量,对我国信息化产业的高效有序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要:该文首先介绍了信息系统工程的特点,指出了对信息系统工程中进行监理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监理的相关概念,并介绍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实施的具体流程,最后指出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必须满足的条件。

关键词:信息系统工程,监理,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洋.信息系统监理实践中的主要难点及控制对策[J].中国新通信,2013.4(20).

[2]徐海琛,张献华,卫红.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概述[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4,2(29).

[3]王学卿.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探讨[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8,2(10).

[4]叶言苓.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实践与体会[J].设备监理http://enter.jyzzp.com:2055/kns/Navi/ScdbBridge.aspx?DBCode=CJFD&Base?ID=TDXS&UnitCode=&NaviLink=%e5%a4%a9%e6%b4%a5%e5%a4%a7%e5%ad%a6%e5%ad%a6%e6%8a%a5(%e7%a4%be%e4%bc%9a%e7%a7%91%e5%ad%a6%e7%89%88),2012,3(10).

8.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流程图 篇八

工程设计、实施和验收阶段监理流程图见图A.1~A.3,监理流程图按GB/T1526的规定绘制。

输入承建单位监理机构阶段开始业主单位输出设计、测试、计划方案报审表标准规范设计文件需求说明书承建合同设计报审请求文档完整性审查否整改符合?是整改方案监理通知设计、测试、计划方案标准规范设计变更文件整改方案需求说明书承建合同方案审查监理通知方案修改否符合?是三方签认整改方案工程备忘录被签认的报审表阶段结束变更请求变更请求变更申请变更请求审查合理?是三方签认否结束监理通知单变更方案工程备忘录设计变更

图A.1 工程设计阶段监理流程图 输入承建单位监理机构阶段开始业主单位输出质量管理、实施、进度计划报审表/开工申请表承建合同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质量管理计划工程实施申请审查整改方案整改否符合?是监理通知单设计方案开工令实施过程监理质量管理、实施、进度计划方案承建合同实施变更方案整改方案监理日志工程备忘录监理通知单整改否符合?是分包单位资格审查表被签认的报审表工程实施报告工程监理报告阶段性测试方案复工申请付款申请签认阶段结束会议纪要停工令复工令变更申请延期申请索赔申请相关证明材料承建合同变更申请延期申请索赔申请变更申请延期申请索赔申请工程款支付证书审查合理?是否不允许变更监理通知单工程备忘录变更方案工程变更单变更修改三方签认

图A.2 工程实施阶段监理流程图

输入承建单位监理机构阶段开始业主单位输出初验申请初验报审表承建合同初验方案审查监理通知单否整改符合?是同意初验初验审查整改方案被签认的报审表测试方案监理通知单整改方案测试记录初验报告整改测试报告初验方案否符合?是监理签认、业主单位批准试运行监督试运行方案整改否监理通知单符合?是监理签认、业主单位批准终验申请终验报审表承建合同标准规范整改方案试运行日志试运行报告审查监理通知单整改方案整改工程文档符合?否是监理签认、业主单位批准被签认的报审表终验方案工程文档监督终验过程终验测试记录否整改符合?监理通知单标准和规范付款申请是签署竣工验收合格提交各类监理文档资料结束整改方案竣工验收合格书工程款支付证书

9.中华人民工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篇九

1CMM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概述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多应用里程碑控制、过程控制这两种方式。流程中涉及多个要素,很多要素属于明确的、可控制的,这时就可以应用里程碑式监理法。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多由同行审阅,如果发生错误在编码、测试时才会发现。信息系统工程的流程存在很多不确定与风险,里程碑式监理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辅助生成代码会变成为里程碑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能捕捉全部问题,却会使很多风险更隐蔽,无法正确评估工作量与价值。通过里程碑式监理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待问题出现后才会发现。里程碑监理法会将所有问题积累,错过了解决问题好的时机,如果进行过程动态的评估可以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会使问题累积。过程控制监理法会受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具有极佳适应变化与不确定性,可以为里程碑式监理实践应用提供复审,在更高层次对信息系统工程做出评价。

2基于CMM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研究

动态控制:信息系统监理重点在于控制信息工程投资、进度与质量,做好这三个目标的控制工作,可见,监理是在动态控制基础上开展的目标控制,根据计划确定承建单位的成果,纠正实际中发生的偏差,保证预期得以实现。信息系统监理通过全程、全面监理工作,对项目重点环节或里程碑监理。对可能发生灾难的后果及时阻止与解决,掌握管理结果,在过程中进行管理。完善监理的环境,整合项目管理的流程,以此改进管理流程,管理流程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生成机构产品,保持竞争力。过程是为持续改进动态循环,维持各方收益。可见,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要建立可视的过程,当实施计划和信息系统性能发生偏差时及时纠正,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与施工变更等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信息安全。CMM信息系统改进:根据信息系统工程和监理特点,监理过程中改进工作需要根据几点为中心开展,可视化的过程作为设计基础,以支持环境作为目标控制和管理基础,这时业主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可以合作实现信息系统项目的价值。监理时要考虑到工程的规划、设计、编码、测试及运行、维护等阶段,注重过程作为目标控制的基础,由事后检验向事前预防进行转变,以此避免大量的设计更改发生。过程管理的监理要考虑到设计与实现的流程,防止工程后期大量变更,可以保护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利益。可见,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改进包括了承建单位过程的控制与持续改进,对设计进行监督与支持,实现里程碑监理的目标。CMM系统监理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是软件组织在不同过程实践的发展描述。CMM有5个成熟度等级,分别为初始、重复、已定义、已管理、优化等级别。根据改良朝更高成熟度等级发展。CMM级别提高会使信息系统工程可视性提高,帮助管理人员更好的了解项目情况与执行现状。信息系统监理引进CMM模型后,会提高信息系统工程的可视化程度。CMM系统监理能力:信息系统监理不能消除承建方所有问题,通过CMM框架可以提前预测问题的发生,通过管理与监理共同对问题进行控制,对问题实现科学的、有效的度量,保持项目连续改进,以过程为中心,并不以结果为目标。提高信息系统监理能力,指导监理机构控制软件,形成良性的管理机制。

3基于CMM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实践

CMM监理过程实践:CMM等级中把软件过程实施质量管理,管理是监理质量的根本,监理要从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对和监理流程进行定义,需求定义、概要设计、详细设计、项目实施、系统测试、验收、试运行等流程。软件过程元素分成生命周期、支持生命周期、组织生命周期等过程组,分别进行供应、配置、管理。CMM监理过程持续改进:监理过程需要高等级模型才能满足工程可视化要求。CMM3等级在监理过程改进时,要注意软件配置的管理,软件质量、软件产品过程等进行跟踪和监督,实现监理的持续改进与完善。CMM系统监理过程模型基础应用于工程施工中,可以更好的验证效果。以某工程为例:应用信息化资源,形成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资源信息化水平,加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监管,可以更好的利用资源,为宏观调控提供数据支持。通过CMM监理模型应用于工程实践中进行监理,CMM3等级进行过程监理,对软件进行开发、测试、应用,保证软件对配置活动管理,发挥出监理的作用。根据监理成果,对监理效果进行评价,评语良。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特点,研究了过程管理对信息系统工程实践的监理目标,分析了CMM模型对监理过程改进,加强了信息系统监理的质量。主要阐述了信息系统工程应用系统监理改进,这是信息系统工程地位所决定的,也是根据信息系统工程特性为出发点,更好的应用于系统开发、控制等流程,研究结果也适用其他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实践。

10.中华人民工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篇十

信息化建设虽然是刚兴起来,但却越来越重要。大到国家安全、政府办公,小到公司管理、信息化教育系统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在慢慢的接近信息化。所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整体感知,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收益以及确保工程按计划进度如期投入使用,为用户赢得最大利益等就变得十分重要。并且在这其中进度控制是信息化建设工程监理中的重要一步,也是信息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进度控制涉及面广、影响因素较多、技术性与综合性较强,是信息化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职责。它与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构成了信息化工程建设监理的三大目标。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工程项目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使用。

但是由于社会各方、外界环境以及不可抗力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使进度控制成为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难题。而且慢慢成为建设方不重视、承建方和监理方回避的问题。所以我们常常听到“争取某某工程于某年某月完工”的含糊口号。

而这个结果就是:进度过快使投资加大,而且可能会影响工程质量;进度过慢会使工程不能如期完成从而加大了工程投资,使建设方的资金大量沉淀在未完成的工程之上,同时由于工程不能如期交付使用从而减少了工程的投资收益、降低了建设单位的投资效果,增加了产品的市场风险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对于乙方来说:工期延长使工程建设的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同时使乙方信誉受损从而影响了经营竞争力,另外由于工期的拉长可能会使施工的风险加大、责任加大,影响了承建单位人员和建设资源的流动。因此为了使工程能够如期完成,不给甲乙双方带来损失就要加强对工程进度的控制。

二、信息化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监理概述

进度控制监理的原则是以工程合同所约定的工期目标作为工程进度控制监理的依据,为了有效的控制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的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甲方的投资收益,监理单位必须确立明确的进度监理目标,从而使工程的进展更加有条理性,使每个阶段都能如期完成。而不是出现“尽早完成”、“争取早日竣工”等模糊的不明确的目标。

由于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工程进度情况会影响到建设单位的投资收益和承建单位的效益、信誉等诸多方面,因此,为了避免工程进度不能按照计划完成而带来的不利,承建单位往往会抓紧施工、加快作业。在这个为了追求工期而急于赶工的过程中,承建单位往往不注意工程建设的质量、不重视施工作业中的安全情况。

最后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问题;工程的确如期完工甚至可能提前完工了,但是在验收阶段根本不能过关,甚至需要返工;或者,投资单位在以后的使用中发现了许多质量问题,引起甲乙双方的纠纷、使乙方信誉受到损失。

由此可见,一味追求进度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因此监理单位在控制信息工程施工进度的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确保工程质量和工作安全”。

监理方应采用动态的控制方法对工程进度进行主动控制。不论是在土木工程还是信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都可能会有一些甲乙双方计划之外的事情发生,从而影响工程的建设。

因此,不是工程中的每个部分都一定能按照预定目标如期完成,因此监理方应该采用动态的进度控制方法,对工程进行主动的控制。协调好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帮助他们排除困难,从而实现工程的整体目标。

三、信息系统建设进度控制的监理方法

信息系统建设工程是一种高技术、高复杂的工程,所以信息工程建设监理的工作必须是讲科学、讲方法的,对于进度控制尤其如此。进度控制监理过程中可遵循如下方法:

1. 监理工程师从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开始介入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对工程的进度都采用了动态的管理办法,主动对工程进度进行预控和监督。

2. 监理工程师深入工程一线,掌握最新的工程进度数据,把实际工程进展情况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和甲乙双方一起协商解决方法,对乙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对其严重行为进行批评和处罚。

3. 监理工程师对工程中出现的严重进度问题,及时与甲方和乙方的领导联系,指出问题所在和严重性。利用其行政权利通过发布进度指令进行指导、协调、考核,利用表扬、批评、奖惩等手段进行监督和督促。

11.中华人民工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篇十一

XXXXXX:

目前,我国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风险较大,建设市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为了减少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风险,规范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市场,保证业主和承建单位双方利益,对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进行有组织、规范化的监理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国家重点的信息系统工程更是需要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系统工程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扶持政策和管理规范,使得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信部信[2002]570号>》等国家有关规定,下列信息系统工程应当实施监理:

(1)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的信息系统工程;(2)使用国家政策性银行或者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定需要实施监理的信息系统工程;

(3)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的信息系统工程;(4)涉及国家安全、生产安全的信息系统工程;(5)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实施监理的其他信息系统工程。由此可见,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监理的引入并没有强制性法规要求,但是从国家及地方政策上来说,为提高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工程质量、技术性能等,是倾向于信息化监理的引入的,而且现在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已引入监理机制。

而我XXXXXX系统建设对于我XXXXXX工作尤为重要,经我XXX研究决定认为,为保障项目的实施,我XXX信息化建设引入信息化监理是有必要的。望领导批准!

XXXXXXX

12.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篇十二

姓名:张冰浦

专业:自动化

班级:11K1

学号:111912010135

理信 息 系 统 论 文

我们知道,在现代的信息化时代,企业间的内部组织结构的复杂化,以及信息正在高速的向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趋势快速发展,老旧的信息管理模式在逐步被淘汰,新阶段的管理信息迈向系统化,在国际的互联网的“大信息环境”企业管理正由内部走向外部,正在对组织产生深刻的影响,引发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纵观成功的大企业,都

离不开新的产物--------管理信息系统(MIS)

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

工、维护和使用,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的系统。管理信息体统是对一个

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

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因此,MIS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

(一)MIS两种典型的模式和思想: ①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是根据产品的需求情

况和产品结构,确定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数量及订货时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有

效降低库存。在企业的制造产品的计划中,对信息的管理是在充分制定计划实施中必不可少的低成本的管理信息系统。②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

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

软件。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

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ERP是MRPⅡ的扩

展,而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全新的经营理念,体现了一系列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变

革。

(二)主要的MIS的技术基础 ① 数据处理:把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

等领域的原始数据,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种形式的数据的过程。大致内容包括:数据收集;数据转化;数据的筛选,分组和排序;数据的组织;数据的运算;数据存储;数据检索;数据输出。从而更好的将企业中的信息流系统化,更方便管

理人员的分析考察。② 数据组织: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划对数据进行归并,存储,处理。

因为在管理中要处理的数据量比较大,在应用计算机时,面对数据不知从何着手,所以数据

组织的良好对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主要包括:数据机构;数据文件;数

(三)MIS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① MIS的战略规划,在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以节省

MIS的投资;通过定制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正确的识别出位实现企业目标的MIS必须

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知道MIS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

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包括:MIS的目标,约束和总体结构;单位企业的现状;业务流

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② MIS战略制定步骤: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增长要素。③ 制定和开发MIS战略的方法: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和关键成功因素法。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策略时,在“自

上而下”和“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考虑到两种策略的利弊,综合考虑下一般会采用两种策略的结合,这样可以优化策略,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逐步实现系

统的应用开发为最佳策略。

(四)管理业务的调查 企业在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时势必会为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新的系

统对管理环境,管理业务不断整改。主要的方面就是数据流程调查和业务流程调查,在对

MIS中企业所接受的数据和业务为做成系统清晰的方向指标,必须制定新的管理业务调查。

所以数据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两种工具要熟悉掌握。正确处理人员,单位,实体的关系。

(五)MIS的系统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主要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遵循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的原则。在代码设计中,尤其是代码结构中的校验码,在源代码基

础上乘以权数然后除以模后的余数即为校验码。功能设计中各模块是相对独立的,之间的关

系是共同构成一个系统整体。关系的规范化在数据组织和关系数据模型中,规范化理论强调了三种范式,1NF,2NF,3NF,是规范数据结构为数据库设计提供了严格 的理论依据。此外,输入设计也要规范数据规范和数据准备,目的是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

(六)决策支持系统(DSS):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支持决策的研究与应用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形成了决策支持系统新学科。能灵活地运用模型与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汇总、分析、预测,得出所需的综合信息与预测信息。具有方便的人机对话和图像输出功能,能满足随机的数据查询要求,回答 “如果„„则„„”之类的问题。提供良好的数据通信功能,以保证及时收集所需数据并将加工结果传送给使用者。具有使用者能忍受的加工速度与响应时间,不影响使用者的情绪。

MIS是一个总概念,DSS是MIS发展的高级阶段或高层子系统。DSS是鉴于MIS的不足而推出的目标不同于MIS的新型系统。MIS是DSS的基础部分,也即DSS包括提供决策信息的MIS,DSS是MIS的一个子系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狭义而言,MIS与DSS是不同的系统,就广义而言,DSS是MIS的分系统。可见关键在于对MIS的界定不同。总而言之,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做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得质量。

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MIS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面对全球化市场经济的机遇与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逐渐演化为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以及战略联盟等之间的竞争,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不仅需要降低整体组织的运营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有效地整合组织内外的资源、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和持续的创新。利用MIS可以增加企业的投资回收率,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和技术方面做出正规的评价。由于信息技术能够与企业独有的资源相结合,而企业特有的资源不能完全被模仿,因此信息技术与企业特有资源组成的资源束就具有了不完全模仿的特点。衡量经济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经营业绩。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企业经营业绩,比如说将BRP与战略匹配相结合,根据企业制定的战略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对现有流程进行根本的再考虑和彻底的再设计,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智能集成,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改善,促成绩效的巨大飞跃。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我们还可以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持续改进,这就给了企业不断向前面发展改良的动力,实现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经营业绩。

MIS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力作用。企业资源不仅包括有形资源,还包括能力、信息和知识等无形资源。信息技术是比较新的技术,有很大的生产潜力尚未被挖掘出来。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挖掘信息技术的生产潜力,探索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持续创新使企业的信息系统与竞争者相比,能够保持稀缺性和不完全模仿能力。当竞争者模仿领先企业的信息系统时,领先者不断自我超越,使得竞争者完成模仿时,领先企业又产生了更新的信息系统。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与企业综合资源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综合来看,管理信息系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的作用是全方面的,这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大力发展国家经济,使管理信息系统与中国的经济相结合,从而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3.中华人民工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篇十三

管理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为MIS) 学科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 其目的是研究数据处理问题。从此, MIS学科不断研究如何应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并利用它为组织目标服务。1972年, 美国计算机协会 (ACM) 制订了一个“商业中的计算”的硕士学位教学计划。接着, 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 (IFIP) 也发布了“设计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相似的教学计划。1977年和1987年《管理信息系统季刊》 (MISQ) 和《信息系统研究》 (ISR) 两份重要期刊创办。1980年国际信息系统年会 (ICIS) 的举办标志着MIS学科的创立。1995年信息系统协会 (AIS) 成立, 则标志着MIS学科已在国际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可。MIS作为一个学科在国内也有25年的历史了, 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 其内容与研究方向已有较大的突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就拥有MIS硕士、博士授予权。随着MIS学科的发展, 由MIS演变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个新本科专业。国内本科以上的理工医类大学基本上都设置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还有一些困扰管理信息学科发展的需要解决与探讨的问题。一是MIS学科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二是MIS理论研究缺乏学术性, 更没有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学术性问题。以上两个方面, 会引起人们质疑MIS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国内外主要奠基人回顾

早在20世纪30年代, 柏德就著书强调了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就有了管理信息概念的萌芽。第一个提出MIS一词的是Walter T.Kennevan (1970年) 并给出定义: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 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 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Gordon B.Davis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管理学教授。Gordon于1967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MIS学科的哲学博士学位课程, 宣告了MIS学科的创立, Gordon成为其学科之鼻袓。

1985年Davis给MIS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手工作业, 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 以及数据库的人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 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从Davis定义的MIS来看, 他比Kennevan更强调计算机。Davis视角下的MIS是建立在计算机平台之上的。

国外还有著名的MIS专家Kenneth C.Laudon, Stephen Haag。他们在MIS领域研究颇深, 且都著书立说。

国内MIS创始人是原清华大学薛华成教授。20世经80年代, 他将MIS引入国内, 于1984年在清华大学创建管理信息系统专业, 并编写了《管理信息系统》国内首部中文版教材, 现在已出版5版, 其教材广泛被重点高校使用, 在国内影响较大。哈尔滨工业大学黄梯云和李一军教授出版《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也影响很大。除此以外, 国内至少还有同类教材30余种。

MIS是管理科学发展的第6个阶段, 管理科学对MIS学派寄予厚望。尽管国内外MIS学者对此付出巨大的努力, 但是没有产生世界同行公认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也未形成专门的理论体系。因此, 在较长的时间内, 仍需要国内外学者进行辛勤耕耘, 不断丰富和开拓MIS内涵与外延, 使MIS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

三、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对象

能不能产生一个新学科, 关键是它有没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任何一个学科都是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类事物、现象或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要探讨这类事物或现象及过程的本质联系或规律性, 从而形成学科的概念、范畴、定理、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体系[2]。如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3]。但纵观各类国内外MIS教材, 基本上是回避MIS研究对象问题。只有陈晓红和徐宝祥所编的教材中才给出了MIS的研究对象。

管理信息系统在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众多的研究方向和不同的分支, 构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和结构框架。这些研究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户需求研究。信息用户的需求是管理信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需求研究的任务是探索和总结出与信息用户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方式和方法, 形成科学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 (2) MIS自身研究。从管理信息系统处理对象和处理方法的角度, 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框架、功能及信息处理方法和技术。 (3) MIS方法研究。从管理信息系统研制和开发的角度研究认识客观事物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规律, 研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理论、方法及开发工具等。 (4) 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研究。从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和管理的角度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日常管理和监理审计制度、品质评价体系、管理信息系统经济学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和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影响[4]。

陈晓红给出了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对象的定义, 对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体系建设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但从其所给出的定义来看, 定义更侧重于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具体内容, 并非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对象一般规律的表述。徐玉祥给出的MIS的研究对象定义与陈晓红的定义基本上一样, 只是个别文字上有所改动。

从国外Laudon到国内薛华成、黄梯云这些MIS大师为什么没有给出MIS的研究对象?是无意疏忽还是故意绕开,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也许大师们在MIS学科没有发展成熟之前, 暂不谈其研究对象, 以便以后下一个更准确的定义。

本文认为, 一门学科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 就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前进的方向, 甚至容易将不属于本学科研究的别的学科的内容拿来作为自己研究的内容, 就像以前哲学研究对象无所不包一样, 成为科学的科学。严格地讲, 一门学科如没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 就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此, 本文给MIS研究对象下一个定义。管理信息系统学科是将信息系统与人作为其研究对象, 揭示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原理、方法等一般规律的学科。

四、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基本内容比较

国外著名教材有:Kennethe C.Laudon《MIS》 (6th Edition) , Stephen Haag《MIS for Information for Age》 (6thEdition) ;国内有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版) ,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版) , 杜栋《新编管理信息系统》, 国内外MIS教材基本内容大相径庭。这些教材很多章节采取拿来主义, 直接将计算机相关章节直接平移过来, 没有与MIS结合, 更没有形成其特色。如《MIS》 (Laudon) Chapter 6 Computer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Chapter7 Information System Software;Chapter 8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s;Chapter 9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s;Chapter 16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and Control。《MIS for Information Age》 (Stephen Haag) Chapter 3 Database and Data Warehouses:Buiding Business Intelligence;Chapter 8 Protecting People and Information:Threats and Safeguards。《管理信息系统》 (薛华成) 第4章计算机系统;第5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第6章通信与网络;第7章数据资源管理技术;《管理信息系统》 (黄梯云) 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第4章Web开发的基本技术。这些章节直接来自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MIS》 (Kennethe C.Laudon) Chapter 10 The Internet:Electronic Commerce and Electronic Business;《MIS for Information Age》 (Stephen Haag) Chapter 5Electronic Commerce:Strategies for the New Economy;《管理信息系统》 (黄梯云) 第12章电子商务;第13章电子政务。这些章节来自于电子商务, 国内外有专门论述电子商务教材。如:Efraim Turban, Jae Lee, David King, H.Michael Chung (2001) Electronic Commerce-A Managerial Perspective;黄敏学 (2001) 《电子商务》;李琪 (2004) 《电子商务概论》。近年来,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已形成新的独立学科, 很多高校已将电子商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讲授, 所以电子商务不必再编入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之中。《MIS》 (Laudon) Chapter 11 Resesigning the Organization with Information System, 业务流程再造知识在生产运作与管理中已讲授了, 《MIS》也属于重复内容。《MIS》 (Kennethe C.Laudon) Chapter 15 Enhancing Management Decision Making;《MIS for Information Age》 (Stephen Haag) Chapter 4 Decision Support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rainpower for Your Business;《管理信息系统》 (薛华成) 第12章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黄梯云) 第11章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人工智能也形成了一门新学科且这方面内容非常复杂, 而在MIS中讲授内容比较肤浅。《MIS》 (Laudon) Chapter 12 Approaches to Systems-Building;《MIS for Information Age》 (Stephen Haag) Chapter 6 Systems Development:Phases, Tools, and Techniques;《管理信息系统》 (薛华成) 第13章信息系统规划;第14章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第15章系统分析;第16章系统设计;第17章系统实施、评价与运行管理; (黄梯云) 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第6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第7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第8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第9章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这部分内容都直接来自于软件工程学科, 且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也没有创新。

杜栋 (2005) 《新编管理信息系统》从管理视角讨论了管理信息系统学科, 弱化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问题, 主要内容与传统教材完全不是一个体系, 这也是一次新的尝试。但此教材也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无非是从管理学、经济学、系统学、信息技术、行为学、创新学、评价方法等多方面拿一些知识拼凑在一起, 没有理论, 没有学术性, 内容浅易。

因此, 从MIS学科创建到现在, 它的学科体系及内容基本上属于拼盘式的, 将多门学科的知识与内容直接拿来拼凑而成, 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特理论。摆在管理信息系统专家、学者面前最重要、最难的问题是怎样重构管理信息系统独立的理论体系。如果MIS以后仍像现在一样没有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 这门学科是否能长期存在与发展下去就会受到质疑。

五、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

一个学科的发展要有它源源不断的研究方向及课题, 这样才能保证这门学科青春常在。目前国内外MIS研究方向主要有: (1) 管理信息系统评价; (2)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规划; (3) 信息系统建模; (4) 软件产业和软件企业管理; (5) 如何利用Internet网络工具, 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支持组织中的决策以及创造新的价值。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MIS进行了研究, 但研究缺乏理论指导, 特别是学术层次低。

参考文献

[1]万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研究综述[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4) .

[2]全国公共管理硕士 (MPA) 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公共管理硕士 (MPA) 专业学位联考考试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21.

[3]周三多, 陈传明, 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22.

14.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篇十四

在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建设方针指引下,信息系统日益成为企事业、行政单位和部门信息处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为信息处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支持的同时,其高度复杂性和自动化处理机制也为业务运行和管理带来了潜在的风险。随着被审计单位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的加强,信息系统审计成为纳入到审计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系统审计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60 年代,当时主要针对财务软件中的数据进行审计,后来逐渐从电子财务数据审核拓展到整个信息系统本身的风险[1].信息系统审计领域的权威专家 Ron Weber 将信息系统审计定义为:“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安全、数据完整以及高效地利用组织的资源,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是由有客观立场的独立审计师实施,包括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中的审计师和其他专业人员等;审计的对象是信息系统以及利用组织资源实现的以信息系统为载体的一切活动。

随着环境信息系统逐渐成为环境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环境信息系统开展审计成为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也是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目前,对环境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国内环境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的现状分析[2],对国内外环境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的研究[3],以及在环境审计中涉及到的具体环境信息系统的问题[4-5]等,对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主要研究环境信息审计的一般目标和内容,以期为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

环境信息系统是对各种各样环境信息及其相关信息加以系统化和科学化的信息体系。是环境信息采集系统、环境信息检测系统、环境信息处理系统、环境资源信息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等与环境相关的信息系统的总称[6].一般情况下主要指的是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资源环境信息系统。

环境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为各种环境管理职能提供信息支持;(2)提高管理效率;(3)加强过程监督;(4) 促进有效控制;(5) 有利于各级管理的协调等五个方面。我国的环境信息系统基本结构分为国家、省市、地市三级系统。目前的环境信息系统和网络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作为环境管理的有力工具,环境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级环境管理机构和部门,在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信息系统具有分布性和集成性的特点,随着环境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的日益加剧,对环境信息系统本身的审计和监督成为必然。

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包括主要包括评价及鉴证资产是否具备安全性,数据及信息是否具备有效性,利用资源是否具备经济性,以及是否与组织目标一致等。

结合环境信息系统的作用以及信息系统审计的一般目标,可以认为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主要应包括环境环境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

2.1 环境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审计

环境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是保障信息系统提供有用信息的前提和基础,是对环境信息系统质量的审计。包括系统的可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两方面。

系统的可用性是指系统的功能应该可用,并符合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要求,满足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环境信息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的运行应该稳定可靠。

环境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是由硬件的可靠性、软件的可靠性、网络的可靠性、数据资源的可靠性等所决定。可靠性是环境信息系统一项重要的性能,特别是一些实时处理的系统如实时监测系统、水环境检测系统、大气检测系统等,对可靠性的要求更高。审查系统的可靠性应审查系统有关控制措施,并对历史运行记录进行检查,对系统是否稳定运行进行综合评价。

2.2 环境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审计

环境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对环境信息系统系统信息质量的审计。环境信息系统在辅助管理的同时,还要考虑收集和管理的环境有关信息的安全性。安全性既包括授权用户的合理访问,也包括对非授权用户的拒绝,防止信息的泄密。

环境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环境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等资源是否得到妥善保护,不因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者泄露系统中的信息。环境信息系统的资源通常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数据文件、系统文档、消耗型材料和其他设施。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通过建立相关的控制措施来加以保证的,所以审查环境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就是审查对相关资源的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

2.3 环境信息系统的经济性审计

环境信息系统的经济性是对环境信息系统效益的审计,包括环境信息系统的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

环境信息系统的效率性是指用最少的系统资源的投入产生最多的用户所需要的信息。环境信息系统运行需要耗费各种资源,包括机时、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力等,在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些资源都是稀缺资源,系统的质量、性价比、使用率等特征是反映信息系统效率的指标。对效率的审计可以通过系统的本身的效率和用户感知的效率进行评价。

环境信息系统的效果性是指系统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系统的各项业务的处理过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环境信息系统的效果性与环境信息系统的业务有关。要评价系统的有效性,需要对系统的业务有深入了解,并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3 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根据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按照环境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把环境信息系统审计分为:(1)环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2)环境信息系统运行管理;(3)环境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等三个主要方面。

3.1 环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环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包括立项管理和项目建设两个方面。

项目立项方面的审计内容包括:

(1)决策情况,如立项依据是否真实、准确,项目需求是否真实反映单位实际管理需求,是否存在与单位管理环境和管理目标相脱节问题;(2)技术可行性情况,如依据系统功能、软硬件性能、环境条件等是否能满足目标要求;

(3)投资可能性情况,如资金筹措计划的安排是否合理,来源是否合法,是否能满足建设和运行维护需要等;

(4)投资经济性情况,重点审计不同建设单位之间协作以及与市场的软硬件概算投资差异等情况。

项目建设方面的审计内容包括:

(1)硬件配置情况,如相关合同及招投标手续是否合理,项目建设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相关软硬件采购计划、采购过程是否规范,所购硬件是否符合硬件系统配置方案的要求;

(2)系统软件开发情况,如系统获取和开发过程是否合规,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方法是否合理,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符合有关要求;(3) 系统建设的财务收支状况,如建设内容所需资金和已用资金情况等;

(4)数据准备情况,如审计建设单位内部信息是否规范,数据结构和编码方式是否统一,历史数据转换方式是否有效等;

(5)运行规则制定情况,如系统工作模式、业务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是否明确,是否建立网络使用和管理等相关制度,以及在运行规则制定过程中,是否和系统开发人员有效配合,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

3.2 环境信息系统运行管理

项目运行管理方面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系统验收、投入使用、运行保障情况以及资料归档情况等四个方面。

系统验收方面的审计内容包括:

(1)相关环境信息系统是否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2)软件开发者是否按照合同规定完成和交付软件产品;

(3)软件产品有无经过验收评审和软件产品的测试,有无形成正式的验收评审和测试结果报告等内容。

系统投入使用情况的审计内容包括:

(1)系统功能是否达到用户需求;

(2)有无因软硬件的配合不协调、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低等原因导致系统作用不能完全发挥的情况存在。

系统运行保障情况的审计内容包括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审查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和环境等是否能满足系统运行管理的要求;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责任是否明确,是否存在制约系统作用发挥的不利因素。

建设资料归档情况的审计内容包括审查系统竣工后,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方案、数据库结构设计说明书、布线工程竣工文档等各个阶段的基础性技术文档是否准确完整。

3.3 环境信息系统绩效评价

环境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的内容具体包括:

(1)环境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审计项目网络架构是否安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无存在软硬件可能被恶意破坏、数据可能被篡改、未经授权可能被违规操作,系统和数据无备份或未及时备份在遭受破坏时无法恢复等问题;

(2)系 统 数 据 的 真 实 性 和 完 整性,如 审 计 系 统 数 据 是 否 达 到 相 关 行 业标准,各级数据是否一致,是否存在人为调整等问题;

(3)系统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如审计系统的相关的自动报警机制是否及时、有效,出现报警情况后的应对措施是否畅通有效;系统数据在环境管理方面等方面是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不同部门数据一致性以及数据共享的效果等。

4 小 结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20xx)中指出要加强对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并进一步指出要推动对各部门、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审计。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从审计工具向审计内容的转变,环境信息系统审计将成为环境审计和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环境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以及开展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和内容,对于审计实务的开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耿。 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能与类型[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xx(1):45-50.

[2]朱琦,徐富春,尚屹。中国环境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展望[J]. 环境保护,20xx(3):47-50.

[3]路月仙,陈振楼,王军,等 .环境信息系统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xx(6):52-54.

[4]黄溶冰,赵谦。环境审计在太湖水污染治理中的实现机制与路径创新[J]. 中国软科学,20xx(3):66-73.

[5]刘儒昞。 对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审计的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17):115-116.

15.中华人民工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篇十五

工原〔2010〕第127号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和结构调整,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现予以公告。

有关部门在对水泥(熟料)建设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土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信贷融资、生产许可、产品质量认证、工商注册登记等工作中要以本准入条件为依据。

附件:水泥行业准入条件.doc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六日

水泥行业准入条件

一、总则

(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引导水泥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特制定水泥行业准入条件。

二、项目建设条件与生产线布局

(二)投资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粉磨站,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符合省级水泥行业发展规划及区域、产业规划环评要求,和项目当地资源、能源、环境、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等情况相

(十)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要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单线建设要达到日产4000吨级水泥熟料规模,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市场容量有限的边远地区单线最低规模不得小于日产2000吨级水泥熟料(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熟料和特种水泥生产除外)。

(十一)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要配置纯低温余热发电,有可供设计开采年限30年以上的水泥用灰岩资源保证,并做到规范矿山勘探、设计、开采。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及时复垦绿化,严防水土流失。

(十二)新建水泥粉磨站的规模要达到年产水泥60万吨及以上。边远省份单线粉磨系统不得低于年产30万吨规模。

粉磨站的建设应靠近市场、有稳定的熟料供应源和就近工业废渣等大宗混合材的来源地,要配套70%以上散装能力。

(十三)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的建设要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勘探、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

(十四)新建水泥(熟料)项目要采用先进成熟、节能环保型技术装备,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长期运转。具体要求如下:

1、采用先进的矿山安全爆破和均化开采、原料预均化、生料均化技术和设施;

2、采用立磨、辊压机、高效选粉机等先进节能环保粉磨工艺技术和装备;

3、采用节能降耗的窑炉、预热器、分解炉、篦冷机等煅烧工艺技术和装备;

4、采用先进的破碎、冷却、输送、计量及烘干技术和装备;

置脱除NOX效率不低于60%的烟气脱硝装置。新建水泥项目要安装在线排放监控装置,并采用高效污染治理设备。

(二十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按国家发布的《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规定,建立清洁生产机制,依法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二十二)水泥用灰岩开采应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并严格按照业经批复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要分别制定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严格执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并按照审查通过的方案进行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

(二十三)原料和产品破碎、储运等过程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含尘气体,要达标排放。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须严格执行《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要求。

(二十四)新建水泥粉磨站和已有水泥粉磨站除粉尘和大气污染指标应该达标外,要增设和完善噪音防治设施。

六、产品质量

(二十五)水泥(熟料)生产企业要按《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要求取得产品生产许可证,出厂水泥(熟料)产品质量要符合相关产品标准。

(二十六)水泥(熟料)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全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参照国家颁布的《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建立本企业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执行。

(二十七)水泥(熟料)企业要按国家颁布的《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

止供电。

(三十四)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前,要经省级工业主管部门组织同级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水泥专家,按照准入条件要求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生产。

凡达不到上述准入条件的新建和改扩建水泥(熟料)项目不得投入生产,已经生产的应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准入条件的,要停止生产和收回生产许可证。

(三十五)准入条件发布前已投产运营的水泥(熟料)企业和生产线应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管理达到准入条件规定的各项标准。

(三十六)工业和信息化部定期公告符合准入条件的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和生产线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公告管理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另行制定发布。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及相关技术、认证和检验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协助、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行业准入管理。

九、附则

(三十七)本准入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特殊地区除外)所有水泥(熟料)生产企业。

(三十八)本准入条件所涉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政策、法规若进行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规定执行。

上一篇:戒烟讲座下一篇:ted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