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贷款风险防控

2024-07-25

汽车贷款风险防控(精选8篇)

1.汽车贷款风险防控 篇一

再议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防控

久以前,我曾在公积金报上发过一篇《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防控简析》,从风险的规避、转移、损失控制、自留多方面简述了自己对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防控的一些观点,今日再看仍觉得有些偏失,未能尽言

风险防控重在“防”。未雨绸缪,料事于先,才能为“控”打下良好的基础。风险防范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资金的实际占用时间和额度。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提高申贷门槛,降低申贷额度,缩短贷款年限等方法来实现。但是这样显得有点“简单粗暴”,是背离群众路线的,在政策的调整上,我们应站在群众的角度多考虑一些,尽力做到“改之于无形,使人不怒”。①

在整个贷款风险的防控中,发放人群的结构——贷款机构既是贷款风险防控的框架和基础,又是住房公积金贷款惠民政策性的集中体现。在资金发放上,我们要重点支持职工基本的住房消费,也就是自住住房,合理控制二套房贷款发放,杜绝投资性购房贷款。将发放重点转移到小户型、首套房等基本住房消费上来。

优化贷款结构,一是可以使得同样的资金用于支持更多的职工,客观上形成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事实,达到了风险分散的目的。二是自住住房为刚性需求,职工家庭不出现重大变故的前提下,“弃房断供”的情况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的,但二套房、投资购房等受市场环境、政策调整的影响很大,当职工预期收益下降或“资不抵债”等情况出现后,公积金贷款风险会大幅飙升。

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是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中的最主要的一项,是应该优先考虑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之中的。在面临通胀、失业、家庭变故、房屋损失等情况时,借款人出现缓、停、断供也是能够理解的,但由于借款人个人诚信缺失,无故断供的情况也不是个例。大多数人基于个人自身道德规范以及社会信用成本压力,再加上我们通过多样式的催收、帮扶等工作,其贷款的风险还是可以降低的。但若是“无信无德”之徒,我们做再大的努力也是白费。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申请人的信用评估。而目前最全面、客观的莫过于人行的《个人征信报告》。

2014年3月21日,人行征信中心发布《关于通过互联网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试点工作的公告》的通知。征信中心将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服务试点工作,分批次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到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凡持有试点省(市、自治区)身份证的个人,均可上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这也就意味着合理利用人行的征信成本接近用零,善用个人征信报告将极大地有助于我们的贷款风险防控工作。

掌握了申贷人的个人征信状况。我们就可以在两方面进行调整: 一是针对个人诚信评级,对申贷人的最高可贷额度作出限制。对于被人行列入“黑名单”的,可以拒绝其贷款申请。待其个人诚信级别提升,被剔除出“黑名单”后再予以受理。

二是针对个人已有的资产负债情况,对申贷人的可贷额度进行调整。若申贷人在银行有贷款,我们可通过降低申贷系数、减少可贷金额、限制最短可贷年限等办法,降低职工的月供金额,比如可以将额度计算方法调整如下: [借款人月工资总额×还贷能力系数-借款人现有贷款月应还款总额]×贷款期限(月)。以防职工无力承受银行、中心两处的还款压力,导致贷款风险的出现。

人的问题解决了,还有房子的问题。这大致可分为两类,期房贷款和二手房贷款。

对于期房而言,受当地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与中心签约的一些楼盘可能会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不能如期交付房子的情况。很多职工是不会为交不了钥匙的房子,而不断支出资金的,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断供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从源头上解决:

严格落实楼盘准入制度,抵押物无法办理抵押的,不予进入。准入的开发企业必须与中心签订贷款担保协议,并在受托银行足额存入担保保证金,为申贷职工提供阶段性担保,并限期办妥房屋他项权证抵押。同时加强签约楼盘的巡查监管,全面掌握开发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运转情况,切实做到主动控制风险。

对于二手房而言,基本不存在无法交房的问题,如何有效避免“物无所值”,对房产的价值进行评估,是二手房贷款发放的基础。因而,如何科学地进行房产评估是极其重要的。具备相应资质的独立运作的第三方房产评估机构的引入将有助于风险的防范。建立完善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准入制度和二手房贷款房产评估监督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不一味追求贷款规模,保持合适存贷比例,适时适度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确保缴存者资金使用需求,防范资金流动性风险也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简介:

姓名:梁成武

工作单位:安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地址:安阳市文峰大道西段73号,安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二部 邮编:455000 电话:*** EMAIL:liangchengwu@126.com

2.汽车贷款风险防控 篇二

一、当前银行业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贷款全程管理是银行为实现既定目标所设计的一套管理制度,其目的是确保银行贷款运作流程顺畅,减少人为疏失或人谋不臧,确保银行经营运作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使全行均能依照政策、法规、制度、程序来办事,使银行资产得以保全,最大限度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银行自身发展。当前银行业贷款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贷款基础管理薄弱

一是在业务流程设计和授权授信、贷款定价、还款约期等管理中还存在薄弱环节。二是一些银行客户经理配置不足,导致贷款风险管控能力不强。三是担保方式单一,第二还款来源缓释风险能力较弱。如担保贷款,尤其在信用环境较差的地方,一旦某担保贷户贷款出现违约情况,担保方担心要承担连带还款责任,认为自身贷款按期归还不如干脆不还,造成担保形同虚设,恶性循环。四是有的银行内控管理较为薄弱,未认真执行上级行相关规定,忽视了岗位制约和风险防控。一些员工存在对规章制度学习不深入、理解不全面,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管理、以情面代替纪律的现象,造成主动合规意识不强,控制力、执行力不足,一些员工违规问题屡查屡犯。

(二)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是各项贷款管理制度和流程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风险排查力度也不够,在抵质押物的监控和管理、贷款用途的控制、贷款利息的偿还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二是企业存贷比失调,客户销售现金归行不畅,现金流入和流出之间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第一还款来源严重充足;三是“三查”制度不落实。在实际的业务操作过程中,一些银行还存在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具体的情况。个别信贷管理人员忽视了贷款业务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细节,贷款重发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贷款资料中缺少调查报告单,甚至存在首次检查报告单和贷后跟踪检查表由客户预先签名的情况,有时还存在首次贷后回访只是电话回访,贷后跟踪检查不及时、首次检查报告单和贷后跟踪检查表内容空白等,使制度流于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挪用贷款问题,贷款向子公司迁徙,形成潜在风险。

(三)规避风险不及时

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主要是对不良贷款的防范。按照风险程度贷款通常划分为五种不同的档次,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其中后三种为不良贷款,即贷款发生损失风险较大的贷款,主要表现为不能正常还贷、抵押不能变现、质押不能实现、保证虚置和担保无效。然而,有的银行在准备贷款之前,没有做到未雨绸缪,对贷款对象未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未按五级分类进行贷款管理。对贷款人在经营贷款业务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测量不准,预判失误。

(四)信贷人员能力低

信贷管理人员是指制定信贷政策和管理办法,管理信贷外部对象,实现信贷管理最大效益的管理人员。信贷管理人员作为银行信贷资产的投放者和管理者,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资产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目前信贷人员能力不足主要他现在:一是观念落后。一些银行的信贷人员缺乏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未树立正确的质量观、风险观与效益观,思想观念陈旧。二是业务不熟。有的信贷员不会做贷款调查分析、没有专业能力。尤其老信贷员只会做传统业务,对一些外汇业务、票据业务、信用卡等配套业务生疏甚至一筹莫展。三是法制淡薄。长期以来,在信贷人员中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那就是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防线不强,决策失误、贪污受贿、营私舞弊,给银行造成成千上万甚至数亿的重大资金损失。四是在风险防范意识差。只有深刻的认识风险,才能有效的防范风险。疏忽大意,处理业务操作不当,造成大额记账差错;原始凭证保管不善,丧失记账依据,存在风险隐患;代填单据引起客户纠纷,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二、加强银行业贷款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贷款基础管理

一是严把客户准入关,做到“实地调查,客观分析,正确把握”从源头控制风险;二是强化监督管理做到“履职尽责,确保三性和资料入库达100%”从过程上防控风险;三是加强监测管理做到“监测常态化,预警提前化,报告制度化”从预警上防控风险;四是抓风险分析,做到“定期分析,重点分析,系统分析”从分析上查找风险,防控风险;五是严格审查交易背景、押品和贷款用途,强化重要风险点的专项治理,坚持双人办理抵押登记,依法合规查阅下载保管客户信息,禁止客户经理违规代办业务,从源头杜绝和控制风险。

(二)强化贷款制度落实

在严格执行《贷款通则》《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创新和完善贷款管理制度的同时,一是要严格落实各项贷款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大风险排查力度,强化对抵质押物的监控和管理、严格控制贷款用途、按月还款按月结息;二是加强企业存贷比管理,不断提高客户销售归行现金流,确保第一还款来源充足,对存贷比三个月内较低且无客观因素的客户进行现场检查;对存贷比较低出现潜在风险的客户,通过追加具有保证能力的新保证人保证和追加房地产抵押等方式,关闭风险敞口,有效降低潜在风险贷款;三是建立现场检查制度,通过现场检查,使企业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使操作更规范、合法有效,使管理更到位,漏洞早补救,有效防止贷款向下迁徙,提升资产稳健运行。

(三)及时规避风险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对存量贷款风险排查工作,摸清信贷资产质量状况,准确掌握贷款的潜在风险情况,合理确定潜在风险贷款范围;二是严格执行认定标准,将符合潜在风险贷款条件,具有潜在风险因素的贷款,纳入潜在风险贷款管理;三是加大风险监测力度,对锁定退出企业严格按照总、省行要求,制定退出方案,限定退出时间,落实退出责任人;四是加强对潜在风险退出计划的落实适时监控和检查督导,确保退出目标的落实完成。

(四)注重信贷队伍建设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银行要制定并施行《信贷客户经理管理办法》,加强客户经理条件审查、资格考试和认定、定期考核等的管理。完善现行信贷人员业绩评价和绩效考核机制。在信贷人员队伍建设上,应始终坚持以强化业务培训为重点,对信贷人员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重点对信贷业务品种、风险防范、相关法律知识等专业知识强化训练。特别要强化信贷人员的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风险观与效益观,开展廉洁从业教育,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二是建立规范、长效的信贷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地将培训内容放在加强企业财务分析、贷款风险分析和贷款管理等方面,全面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信贷人员真正具备信用评定能力、业务拓展营销能力、贷款调查分析能力、贷款研究决策能力、贷后风险防控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信贷人员必须具有事业心、专业性、责任感和敏感度,成为行家里手,以适应新常态下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

3.汽车贷款风险防控 篇三

【关键词】批发行业 不良贷款成因 防控措施

一、批发行业经营情况现状

批发业是指批发商向批发、零售单位及其他企业、事业、机关批量销售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活动,以及从事进出口贸易和贸易经纪与代理的活动。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4)》指出,不良贷款率最高的前3大行业依次为批发零售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报告指出,上市银行不同行业公司类贷款的资产质量存在着很大差异,不良贷款率最高的前3大行业依次为批发零售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平均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6%、2.0%和1.8%,远高于其他行业,其他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一般未超过0.6%。

批发行业盈利模式单一,不仅存在上游资金链条劣势,也在下游产业中垫付资金,行业销售利润率低,在夹缝中求生存,批发行业行政及技术上的准入门槛较低,属于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融资压力和融资成本一直是批发行业企业的经营之痛。面对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较大的现状,包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在内的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将面临较大经营困境,其偿债能力因此会受到较大冲击,进而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二、不良贷款主要成因

(一)受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市场需求量影响显著

批发行业和上下游产业关联度较高,随着外需的持续低迷以及纺织、钢铁行业等行业的产能过剩日趋严重,导致国内实体经济遭遇经营困难、出口乏力,订单减少。由于批发行业在产业资金链上处于弱势,运营模式多为薄利多销,其整体毛利率较低,盈利主要依靠提高资金流转速度、扩大销售规模来实现。批发行业上游企业多要求付现款,同时其要为下游企业垫付部分资金,进而引发批发行业部分企业销售回笼艰难,造成银行借款出现逾期等现象。

从与批发行业关联的部分上下游行业看,如中国纺织行业,其技术创新能力不够,面临的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情况日益突出,同时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存在结构性过剩,环境压力加大等情况,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综合成本上升压力突出。服装企业也普遍出现现金流紧张、利润下滑、经销商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服装行业传统商业模式面临着重大挑战,关店、打折清库存也成为服装行业最直接的表现。上述市场波动的影响将直接传导至纺织品原料批发、服装批发等行业。

近年来,尽管各地加大了钢铁行业整治环保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但钢铁产能过剩的格局并没有改变,因此钢材批发行业面临的经营形势十分严峻,钢厂直销、直供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钢贸商的市场占有率将受到冲击,其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钢材价格剧烈波动,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降,钢材贸易出现价格倒挂、交易萎缩现象,钢贸企业呈“微利化”甚至亏损局面,引发资金链断裂,钢贸企业的过度授信和多头授信使银行信用风险难以缓释。

(二)客户授信产品结构不平衡,贷款用途和资金流向未得到有效监控

从目前批发行业企业不良贷款的授信产品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传统信贷产品。如钢贸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流动资金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是其主要融资产品。由于其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在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货币政策趋紧的背景下,经营成本不断上升,部分企业将从银行获得的流动资金借款以及票据贴现等资金脱离于实际贸易经营用途,挪用于商业地产、大宗商品以及民间借贷,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从而出现客户违约风险,导致整个行业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显现暴露。

(三)客户融资的风险缓释措施片面依赖第三方担保

目前传统的银行借款仍是批发行业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银行在授信过程中过于依赖担保公司担保,忽视了对借款人的第一还款能力和资信审查,部分担保公司异化为套取银行资金自用的平台,在部分不良贷款中,融资方、担保方和交易对手存在复杂关联关系,对银行贷款形成多头担保和过度担保,导致在信用风险来临时化解手段捉襟见肘,陷于被动,信贷资产面临损失风险。同时因民间资金业务风险产生了传导性还贷风险,使得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保客户逾期率、代偿率、垫资率激增。

部分担保公司运作不规范,参与民间融资、超范围经营、抽逃资本金、挪用风险准备金和客户保证金、高风险投资等经营乱象较多,银担合作风险上升。

三、风险防控措施

(一)根据中小企业经营运作模式和产品需求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

围绕优质核心企业拓展供应链融资业务,为批发行业的中小企业专门创新融资产品和进行流程优化,支持重点企业上下游的配套中小企业,进一步优化授信产品结构,提高供应链融资业务、保理等产品的发放比例,按照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严格审查贸易融资类业务的合同文本信息和真实交易背景,强化贷款发放与支付审核,严密监控贷款资金流向。

(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积累企业数据信息,加强客户结算资金管理

现代流通渠道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将逐渐替代纺织、服装以及钢贸等专业市场,因此银行可根据企业经营特点,主动为批发行业企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了解企业行为特点和结算规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利用网络B2B与B2C平台,优化企业销售流程、拓宽企业客户渠道。将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体系内的原料供应、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产品销售、资金结算和货款回笼等有机结合起来,保证资金在银行内部体内循环,并加强对企业结算账户的监管、销售回笼资金的管理,解决部分企业经营信息和财务报表可信度低的问题。

(三)实现对公和对私渠道的风险信息数据共享,防范企业实际控制人多平台融资风险

部分企业家族成员和实际控制人分散成立公司,通过对公授信,个人消费信贷和信用卡透支等多种方式分别向银行申请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各融资渠道将会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形成系统性风险,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威胁。如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还款困难准备“跑路”时,实际控制人还通过信用卡恶意透支获得银行资金。因此建议银行内部开发对公對私风险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各渠道风险信息的数据共享,供各部门在贷款审批、发放和风险监测跟踪时参考,加强银行内部对各类风险事项和信息反应的及时性和处置方式的协作性,避免企业利用多平台授信放大授信风险敞口。

4.汽车贷款风险防控 篇四

以建设活动强诚信

湖南省邵阳市地处湘中偏西南,辖1市8县3区,197个乡镇,5585个自然村,总人口760万,其中农村人口535.91万人,占76%,农户总数138万多户。至2009年底,农行已向农户发放惠农卡19万张、授信农户3万户,农户小额贷款7亿元。随着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的不断推进,农户贷款“面广、户多、难覆盖”的局面已越来越显现,如何解决信息严重不对称与有效推进农户小额贷款成为当前农行面临的重大课题。

对此,邵阳分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积极开展文明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活动,把道德建设与信用建设、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与信贷支农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在有效满足农户生产资金需求、拓宽信贷支农服务渠道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其主要做法是: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为了推动文明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活动的开展,邵阳分行积极引导所辖各县域支行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推动各县、乡(镇)政府成立了由政府领导为组长、县支行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户信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各村成立了以营业所主任、客户经理、乡镇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五老小组”成员组成的农户资信评定小组,负责信用户的初评工作,形成“政府推动、农行主导、部门支持、村委会和农户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2、宣传引导,营造氛围。为了让广大农户进一步认识信用工程创建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邵阳分行辖内各县域支行以政府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创评对象,利用宣传栏、政务、村务、横幅、张贴标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宣传工具,对创评目的、意义、程序、优惠政策、创评内容等进行广泛宣传,印发宣传单10多万份,在全市营造“争做文明信用人、争当文明信用户”的良好氛围。通过把道理讲明、意义讲透,使社会各界人士真正认识到良好的信用就是一种资源,信用工程对于政府、农行、农户三者都非常有利,只有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广大农户诚实守信,重视积累自身良好的信用记录,积极参与信用创建活动,全市60%以上的农户投身到了创评活动中。隆回县三阁司乡农民黄元时在广东打工,得知家乡在开展创评“文明信用户”活动,毅然辞工回乡参评。他说,5万元的小额惠农贷款,对渴望致富的农民来说吸引力很大,用这笔贷款来扩大生产和发展副业,两三年就能致富。

3、制定方案,严格创评。在信用创建活动中,邵阳分行制定了创评方案,细化创评内容,引导辖内各县域支行严格按照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条件,开展信用创评工作。他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做到成熟一个、评定一个。工作中坚持“三依靠”、“三公开”、“三结合”。“三依靠”即:依靠各级政府、村两委班子的支持协助;依靠群众的积极参与;依靠农行员工和乡镇干部的密切配合。“三公开”即:公开创评条件、公开创评程序、公开创评结果。“三结合”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联保贷款相结合,与建立经济档案、防范风险相结合,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此同时,各县域支行把道德建设和信用建设两大部分合在一起实行双百分评定制,印发表格让农村“五老评议小组”成员按标准打分,农业银行与村委会结合,对农户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全农户经济档案。由农业银行网点主任、客户经理、村委会主任、村民代表或“五老小组”成员组成资信评定小组,推行“两定四评二榜”的创评办法。“两定”即选定评议组织和确定创评标准及条件;“四评”即家庭自评、“五老评议小组”公评公议、村委会总评和农业银行创评领导小组审评;“二榜”即在村委会总评结束后,将评后结果和道德信用档次进行张榜公布,在农行创评领导小组审评后,各村委会根据农行反馈的审评名单进行第二次公榜,以便农民群众进一步比较确认。通过严格的创评程序,确保了评议公开透明、公正可信。

4、明确职责,三方联动。创建文明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活动由农户自愿参加,政府指导监督,村委会参与评估,农行提供贷款和服务。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农业银行积极发放贷款、清收贷款,协调有关部门为农业银行提供咨询和法律服务;村委会的主要职责是积极协助农业银行开展存款、贷款业务和惠农卡、惠农信用卡发行以及理财产品的捆绑营销工作,引导农业银行开展信贷支农服务,监督农户贷款使用情况,并向农业银行提出保全资产意见,积极消化、偿还历年不良贷款;农业银行的主要职责是全力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按照《中国农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办法》和《中国农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操作流程》,发放小额惠农贷款,尽可能为农户提供资金、转帐、汇款、结算、信息、科技等服务。

5、评定等级,规范管理。创评文明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为避免走过场、做表面文章,邵阳分行按照“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点到面”的原则,指导辖内各县域支行按照先有贷农户,后其他农户的步骤逐步推开。各县域支行则按照市分行统一印发的标准格式,广泛采集农户基本信息、资产情况、负债情况、收入支出情况、生产经营情况、风险情况和个人品行等多项创评指标,逐户录入农户信用电子信息数据库,建立全面系统的农户信息电子档案。为保障采集信息的真实、可靠,各县域支行建立了数据质量责任制和数据定期更新机制。在此基础上,邵阳分行还组织编制了统一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设计评分模型,开发评价系统,对农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优良、一般、限制三个级次,核定不同的授信贷款额度,评价结果要在乡、村两级内予以公布,做到评价工作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得到群众认可。截至2010年8月末,共为5.76万多农户建立了信用信息电子档案,其中为有贷农户建立档案2.1万个,占采集有贷农户的96%。凡信用户达到70%以上的行政村,可评为信用村;信用村达到60%以上的乡(镇)可评为信用乡(镇)。

6、宽严相济,奖惩结合。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户的信用意识,邵阳分行根据信用创评级次对农户实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不断完善激励惩戒机制。对信用评价为一般农户,发放5万元以内的农户贷款,给予少上浮10-20%的利率优惠,贷款期限限定在一年以内。对信用评价为优良农户,发放50万元以内的农户贷款,给予少上浮20—30%的利率优惠,贷款期限放宽至3年,在授信额度内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一站式信贷服务。对评定为限制的农户,不发放农户贷款,实行贷款抵押质押,并在额度、利率和期限等方面设定限制条件。

以有效发展助信用

邵阳分行开展文明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构建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主要成果有以下几点:

1、贷前审查,银村共管。农户申请贷款要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参与创评的信用农户;二是要有其他农户联保;三是要有村委会推荐。同时,村里农户需要贷款前,村委会还要开一个保证金专户。村委会专门负责对农户贷款进行担保,以及资信、用途和还贷能力的初审等。

2、贷款发放,方便快捷。村委会代银行完成贷前调查、放贷审核等大部分前期工作,农行只需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即可做出贷与不贷、贷多贷少的决定,大大提高了审贷效率。同时,通过“惠农卡”记结账,贷款的审批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短为3天,资金到账时间由3天缩短为1天。除贷前初审外,村委会还承担起贷后管理和催收的义务。如借款人不按时还本付息,农行便在贷款到期3个月后直接从村委会保证金账户中扣收。

3、贷后管理,风险可控。农户联保,村委会掌控农户资信状况、为农户办理农业保险形成了“三道防线”,农行、村委会、农户及农户联保小组成员,成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利益共同体。村委会及其农户讲信用、按时还贷,银行讲规则、按时发放贷款,已成为银行、村委会、农户共同遵守的“潜规则”。

4、增强了政府抓信用建设的责任感,深化了“三级联创”活动。通过乡(镇)领导班子挂钩联系、乡(镇)部门挂钩、村委会落实创建责任,有效地调动了各级抓农村信用建设的积极性,创建活动成为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有力抓手,形成了县、乡(镇)、村上下联动,各乡(镇)、村领导齐抓共管,全力以赴打造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邵阳分行创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采取整村整乡推进、以点带面的办法,辐射带动其他村、乡(镇)信用创建。经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信用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创建领域日益拓宽,创建内涵越来越丰富。评定对象从原来的农户拓展到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使信用工程惠及更加广泛的群体。

5、抓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在抓好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同时,各乡(镇)、村均着力推进信用户创业种养示范基地建设,并以基地为依托,大力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围绕当地烤烟、药材、油茶、水果、百合、黄花、蔬菜、牲猪、水产、禽蛋等支柱产业,引导农民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经济。在信用户创业示范基地的带领下,全市现已打造了百合、烤烟、蔬菜、水果、三黄鸡、网箱养鱼、牲畜、禽蛋、中药材等种养专业村167个,列入邵阳市农业十大优势产业项目共59个。

截至2010年8月末,全市农行已评定信用户5.76万多户、信用村166个,信用乡镇15个、信用企业132个,信用个体工商户1900多户。并以此为载体,累计投放贷款15亿元,其中小额惠农贷款9亿多元,信用村农户贷款2.92亿余元,无一笔贷款逾期,到期贷款收回率、收息率均达100%。同时,贷款的发放搞活了农户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新宁县黄龙镇三星村共有农户224户,是远近闻名的柑桔、脐橙种植村,该行将165户种植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新宁县崀山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行“卡贷结合”,采取“农行+专业合作社+农户”、“农行+公司+农户”的组织模式向该村发放惠农卡165张,发放农户小额贷款60万元,同时向“农业开发公司”贷款150万元,支持该村农户及公司进行柑桔、脐橙规模生产、储藏、包装和深加工。2009年,该村165户农民户均实现纯收入2.6万多元,高出本村其他农户1.1万元。据对全市18个信用村1000余户信用户的调查,信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5500元,比创建信用村前增加700元,增幅达15%,高出全市平均增幅6个百分点;信用户人均增收860元,增幅较其他农户人均高出5百分点。

以持续推进助完善

开展文明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不但增强了农民的信用意识,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邵阳分行进一步开展信用工程创建工作积累了经验,并日趋规范、完善。其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1、抓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诚实守信原则---把“有借有还、到期归还”作为诚信标准;全面真实原则---坚持“真实、准确、公正”,切不可“泛、乱、滥芋充数”,对不符合标准的一律不得入选;动态管理原则---对各级评定上报审定后的信用乡(镇)、村、户,实行按季监测、年度审查,对达不到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评议标准的及时停牌退出,并停止新的贷款发放,对改进后符合条件的乡(镇)、村、户及时评定复牌准入;风险可控原则----首先是增强对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评议的责任感;其次是做实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的准入与选定工作。对欠贷多、赖账户多、不良率高的乡(镇)、村、户,坚决不予评议,坚决不予新的信贷支持。这给在面上推广,整体提高全市农村信用建设水平提供了经验。

2、抓好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必须突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从邵阳分行开展文明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活动的实践来看,由于注重建章立制,以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创建行为,有效地避免了工作走过场,使这项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3、抓好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必须以服务“三农”为已任,引领诚实守信的文明新风尚。该行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在积极为“三农”提供贷款、现金、结算、信息、技术等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同时,以信用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大力倡导诚信守约的良好风气,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村风、民风。通过开展信用工程创建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人人守信,共同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户户争当“信用户”,村村争当“信用村”,良好的信用环境逐步形成。不仅方便了农户融资,也增强了广大农户的诚实守信、按时还贷意识。

5.廉政风险防控 篇五

以监督制约权力为核心 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北京市纪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

2007年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在全市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实现廉洁奥运、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市委、市政府把廉政风险防控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强力推进、纪委组织督促、单位创新驱动、全员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一是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市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市委先后召开全市动员大会、经验交流会、工作情况汇报会,下发《关于在全市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部署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刘淇书记多次深入调研、亲自动员部署,并指导检查工作。郭金龙市长将廉政风险防控作为政府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市领导分别带队检查各单位防控机制建设情况。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逐级分解落实责任,推动廉政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精心组织,督促检查。在市委领导下,市纪委坚持立足全局、科学谋划、系统推进、督促指导,提出全市廉政风险防控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和阶段性目标,选取市政府重点部门和重要行业进行试点,召开现场会、研讨会、培训会,统一思想认识,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分类指导。2010年,市委提出,将廉政风险防控向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向国企、高校、社区、农村等基层重要岗位延伸,目前全市200余个局级单位、5000多个处级单位、近4万个基层单位开展了这项工作,并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推动工作落实。三是结合业务,创新工作。各单位结合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的业务和重点工作,针对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外部环境等方面的 风险,建立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开展计划、执行、考核、修正等“四个环节”的动态循环管理,构建了内容不同、特点各异、方法多样的廉政风险动态防控机制,提高了全市防控机制建设创新能力和科学化水平。

四是上下互动,全员参与。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全市局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坚持一手抓决策风险防控,一手抓管辖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人人查找风险,人人公开风险,人人制定防控措施,形成了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参与风险防控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以监督制约权力为核心,不断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一是实行重点领域专项防控。针对首都重大项目多、大额度资金使用多的特点,北京市在轨道交通、保障性住房等重大工程建设、重大投资项目等领域,运用廉政风险防控手段和项目化管理方法,认真查找部门和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以及问题易发的“风险点”,从决策、执行、监督等重点环节入手,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形成了全过程管理、全方位防控的工作格局。

二是规范限制自由裁量权。围绕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压缩自由裁量空间,铲除滋生腐败和执法不公的土壤。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工商局等部门针对处罚中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细化裁量标准和幅度,严格规范裁量权,维护了执法标准的统一性。

三是严格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在广泛查找廉政风险的基础上,各单位先后制定了120多万条防控措施,梳理细化了42000多项业务流程,完善了44000多项制度。市委下发了加强风险防控完善区县局级领导班子“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界定和规范了“三重一大”事项的具体内容和决策程序。四是推进权力阳光透明运行。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各单位在一定范围公开了业务权力、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并将其纳入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等。西城区还开展了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推进决策权运行的全程公开。

三、坚持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努力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夯实基础,创新管理机制。各单位紧扣岗位职责查找风险,注重从体制机制、管理模式、运行架构等方面强化管理,实现了行政管理与廉政风险防控的有机统一。市工商局开展廉政与监管“两个风险”防范工作,探索加强廉政建设、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水平的新途径;市人力社保局针对社保基金管理经办层 次多、环节多的特点,将严格管理沿着风险点向社保所拓展,形成了上下衔接、环环相扣的无缝隙管理链条。

二是立足提醒,构建预警纠偏机制。针对可能发生腐败的重要领域、重要岗位以及重要环节,采取建立预警机制的办法,早发现,早化险,引导党员干部防患于未然。市纪委与市检察院联合建立了预警联防机制,针对典型职务犯罪案件,定期发布警报。同时,注意从巡视、政风行风评议、群众来信来访、执法监察、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收集风险信息,开展动态性预警,通过内部监督、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手段,及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是坚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建立科技控权机制。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监督管理,开发建设了行政审批在线服务平台,将市一级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平台管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固化审批流程,实施网上监察督办。市工商局、环保局、质监局等单位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嵌入行政执法、预算管理等信息化监管平台,对行政权力运行实时监控,提升了风险防控的科技含量。

四、坚持“自防”和“他防”相结合,将教育、制度、监督融入廉政风险防控的全过程

一是更加注重廉政风险教育的针对性。运用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市地税局原局长王纪平等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北京党建》数字电视频道“廉政北京”栏目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同时,针对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廉政风险点,强化廉政风险教育。采取分层分类施教、因时因事施教等办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区县和国有企业举办了工程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巡展。针对农村、国企违纪违法新特点,编辑出版了反腐倡廉知识读本,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富有成效。

二是更加注重制度的科学性。加强风险防范分类管理,系统防控。市纪委先后下发了高校、农村、国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制度的意见,逐步构建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机制。坚持把改革作为推进防控机制建设的根本途径,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全面推行重要干部选拔票决制。在全国率先下发《行政问责办法》,细化了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规定,提高了制度执行力。

三是更加注重监督的有效性。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优势,加强对权力运行重点环节的监督。积极推进行政监察电子化建设,把廉政风险点设置为监察点,通过同步推进部门业务和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重点业务网上全 程控制和实时监督。积极推广运用奥运监督经验,构建监督责任体系,派驻监督机构,引入社会中介强化监督,加强了对重大工程、重大事项和关键岗位风险的监督和防控。

四年来,北京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历经调研起步、试点总结、普遍推开、全面覆盖、深入推进5个阶段,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有所增强。我们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引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国庆60周年等重大活动筹办和重大项目建设,保证了筹办活动和项目建设的廉洁高效。2007年以来,全市信访和案件数量呈下降趋势。二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合力有所增强。全市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廉政风险防控网络,廉政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有效克服了廉政建设与业务建设“两张皮”的现象,促进了全市上下共同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三是以廉促勤的效能建设有所增强。将廉政风险防控融入优化环境、优化管理各个环节,促进了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了行政管理效能。四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活力有所增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协助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不仅开阔了预防腐败的视野,创新了工作手段和方法,而且提高了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回顾四年来廉政风险防控的实践,我们有以下体会:一是领导重视是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前提。中央纪委、监察部始终高度关心北京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贺国强、何勇、张惠新、马馼、李玉赋、崔海容等领导多次调研指导,作出重要批示。市委书记刘淇同志十分重视并亲自抓这项工作,各级领导身体力行,为防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规范和制约权力是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关键。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把廉政风险防控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各个环节,为有效预防腐败作出了有益尝试。三是科学分类、专项治理是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方法。我们重点围绕政府投资、“小金库”等专项治理、“三重一大”制度建设以及科技控权等内容,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专项防控,使廉政风险防控更有针对性。四是强化监督检查是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保证。把监督检查贯穿于廉政风险防控全过程,巩固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完善考核评估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延伸到权力结构,建立健全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长效机制,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首善之区作出更大贡献。

夯实基础积极探索注重实效

不断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科学化水平

河北省纪委、监察厅、预防腐败局

近年来,我省以开展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把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贯穿始终,注重遵循科学规律、贯彻科学要求、运用科学方法,不断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科学化水平,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夯实基础,科学排查廉政风险

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深化完善清权确权、廉政风险查找、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工作,努力在查实、找准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了廉政风险排查的科学化水平。

科学清权确权。在全面梳理行政权力、编制职权目录的基础上,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监管事项进行了大幅度的削减下放工作;对职权交叉的项目进行确权调整。3年来,省本级共取消下放各类审批事项641项,对保留的行政权力加强科学管理。

科学查找廉政风险点。把各级各类行政机关行使的所有行政权力都纳入查找范围,由省直部门、市县政府本级及其职能部门进行全面查找。为提高查找质量,全省组织开展了“回头看”活动。针对查找不够全面和深入的问题,按照简便、实用、准确、科学的原则,扩大查找广度,提高查找深度,推动廉政风险查找由浅入深,由繁到简;同时加强对廉政风险的动态查找,根据新的形势和权力调整情况,对廉政风险点及时调整。目前各设区市政府本级共查找风险点2385个。

加强对廉政风险科学评估管理。在全面查找廉政风险、划分风险等级、编制等级目录的基础上,加强对廉政风险科学评估管理工作。按照少而精和突出重点的原则,突出高等级廉政风险,形成高、中、低宝塔形结构布局。根据权力削减下放、风险等级变化、领导干部职务调整等情况,及时修订等级目录,按要求向纪检监察机关备案。积极推动风险等级目录向社会公开,通过网上晒权,接受群众监督。强化廉政风险管理责任,真正把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领导、部门和具体责任人。

二、积极探索,科学制定防控措施 廉政风险查找后,关键是采取一系列防控办法和措施,真正把“风险点”变为“安全点”。几年来,我省遵循权力监控规律,坚持改革创新,紧紧抓住高等级廉政风险,积极研究科学有效的预警防控措施。

抓住一条主线。紧紧抓住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这条主线。着眼于行政权力行使前、行使中、行使后三个关键环节,建立行政权力廉政风险评估防范机制、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机制、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努力构建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完整监控链条。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将监控机制建设上升到理论层面。注重制度建设,出台了《关于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搭建两个平台。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不规范、不透明,是影响机关效能、滋生腐败的两大重点领域。为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我省搭建了两个平台。一是政务服务中心监控平台。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已有10个、172个县已有157个建成了政务服务中心,根据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意见,正在抓紧筹建省本级政务服务中心。二是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监控平台。按照“统一进场、管办分离、规则主导、全程监控”的要求,整合分散交易平台,建设统一规范的交易中心,实现交易场所、交易发布、交易规则、运作程序、评标专家库“五统一”。

突出三个重点。为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实效,我省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三个方面的防控。一是强化对宏观调控、推进城镇化和“三农”工作、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范和节约用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防控;二是强化对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财政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的防控;三是强化对住房公积金、社保基金、新农合资金、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权力行使的防控。

完善四项制度。为推动权力行使的动态公开,我省建立健全了四项民主决策制度。一是会审会制度,市、县政府部门在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处罚等重大事项时,通过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进行审查或集体研究决策。二是处(科)务会议纪要制度,省、市政府部门处(科)室研究重要事项,实行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形成会议纪要,报部门党组(党委)和纪检监察机构备案。三是政府常务会议旁听制度,市、县级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时,邀请有关代表旁听,听取意见。四是乡(镇)议事会制度,乡(镇)政府在重要事项决策前,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参政议政、听取民意。为保证贯彻落实 我省分别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强化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强化五方面管理。一是廉政风险谈话。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纪检监察机关在任期前、任期中和特殊时期对领导干部进行谈话,及时提示廉政风险,提高风险防控意识。二是廉政风险报告。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采取的防控措施,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报告。三是廉政风险预警。省纪委指导邯郸、秦皇岛、衡水等市,积极构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系统,完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廉政风险,进行预警防范。四是注重现代科技防控。积极推进网上服务中心、专项资金实时监控系统、投诉举报系统建设等,提高了风险防控的科技含量。五是开展制度廉评工作。以省两办名义印发实施方案,成立廉评指导小组,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注重实效,促进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6.廉洁风险防控措施 篇六

扩大教育的影响力。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组织专家讲座、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等。

近两年,我司党委、纪委按集团党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各支部党员干部参加了聆听鼓楼区检察院党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各支部党员干部参加了聆听鼓楼区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警示教育课,观看《永远在路上》、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等一系列活动,强化教育效果。

二、建立健全制度系统建设,防止利益冲突。

①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做好权力配置,建立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加强对权力的程序制约,形成权力结构配置标准。

在执行“三重一大”程序方面,我公司制定有《公司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及奖惩、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均按上述制度严格执行,凡符合制度界定的“三重一大”事项,均坚持依法、依规、科学决策,坚持集体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履行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决策程序,并形成会议纪要下发及存档。

在加强监督责任方面,我司党委于2010年完善纪检机构建设,按上级要求设立了公司纪委,纪委委员共10人,其中纪委书记由监察部长担任,公司党委所属10个支部均设有纪检委员,行使监督职责,从组织上保障了纪检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②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

我司于2016年根据集团相关制度制定了《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规定》及《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规定》,又于2017年根据集团对相关制度的调整修订了上述两项规定并加以执行;此外,我司还于近两年完善了《出差及差旅费管理规定》,加强了差旅费用支出的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核;我司另于2017年4月按照集团的统一部署,实施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并形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理办法》,经报集团行政部批准后执行。上述规定在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管理、业务招待、差旅管理、因公出国、通信管理等方面清晰界定了各项开支标准,为中央八项规定、集团 九项措施的落实及公司的规范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司按集团有关通知要求执行《招投标管理规定(试行)》,自2012年7月1日起,我司按集团《XX的通知》实施招标采购。

内控方面,2012年1月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下,公司内控体系初步建立。经过多年的规范化建设,公司内控体系已经日趋完善。公司设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关工作,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下设风险管理工作小组。上述机构共同构成公司风险管理领导机构。建立了以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生产等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系统。公司按照集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在2017年针对包括合同及档案管理流程、机场管理流程等流程在内的18个流程、300项控制活动进行了梳理,识别并评估了风险、认定了缺陷、开展了缺陷整改等工作。

三、运用科学合理管理新模式,提高风险防范实效

①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廉洁风险防范管理模式。

主要思路就是:针对廉洁风险,建立风险防范的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即以为一个工作周期,将全年工作分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考核阶段、修正阶段“四个环节”实施系统管理。在修正阶段,针对前三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综合考核评估结果,奖优惩劣,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风险防范措施,优化工作目标,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启动下一个循环。

②加快电子监控系统建设 筑牢廉洁风险防控“堤坝”。

7.汽车贷款风险防控 篇七

1.1 普惠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目前, 金融和学术界对普惠金融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金融的目的是帮助穷人, 大多数低收入群体提供存储、保险、贷款和其他金融产品。信托服务, 低收入人群是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 但要有一定收入和偿付能力研究组提供信贷帮助, 这是一种传统的融资形式。包括所有的社区金融提供金融服务, 特别是对低收入和贫困的金融服务系统的目标是使金融服务获得的利益的特点, 而不是救济和慈善。

普惠金融展现了和谐金融的观念, 体现了人人享有信贷权的理念, 每个人都能以承担的起的成本获得金融服务, 积极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从而让整个社会和谐发展。核心理念, 普惠金融都是强调金融服务群体的需求应该在金融服务的公平机会, 完成这一目标是取决于各个阶层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提供商。普惠金融理念是满足所有的群体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包括所有收入阶层的人群。普惠金融理念是所有人都可以平等享受到金融服务, 其本质是公平的获得信用, 股权融资与金融投资的权利。建立一个理想的金融服务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所有的人都能享受金融服务由不同的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的连续范围, 该系统是理想的普惠金融体系。当前的金融体系并不是“普惠”的, 并不能为所有人群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相对于富人的金融服务, 穷人的金融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相对于大企业的资金供给和需求情况,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相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金融部门, 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滞后;相对于城市金融发展, 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在国际金融体系中, 在中心开发的是外围的发展中国家。此外, 也有在挤压产业资本虚拟资本的金融体系和扭曲, 消费金融和产生的财务冲突, 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 股票市场, 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等。把传统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贯穿起来看, 都可以归结为广泛存在于现有金融体系中的二元结构, 金融缺失和金融歧视随处可见, 金融抑制非常普遍, 金融体系严重割裂, 金融资源的配置是不均衡的, 金融权利是不公平的, 金融空洞的产生, 使区域金融呈现荒漠化。

1.2 普惠金融的需求

普惠金融的需求主体是指直接从事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活动的独立经济主体, 具有经济人的特征。普惠金融的需求可分为:对金融资源的需求, 金融一体化的要求和其他金融中介服务。其中, 活期存款包括的需求和投资需求的金融资本, 主要是指贷款资金的需求, 投资需求是主要的需求来购买债券, 股票和其他金融投资。活期存款普惠金融三个主要目的:保障资金安全;保持灵活性的资金, 获得了自由, 以满足资金或突然使用长期需求;盈利的资金, 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普惠金融的存款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谨慎存款, 在某种意义上, 这种存款可视为保险代替, 主要目的是保障应付天灾人祸、事故、疾病等应急之需, 实际上是自动保险, 是目前中小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低下、相关保险服务严重欠缺、农民和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不足的反映;另一种是积累存款, 一般具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 如扩大生产、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农民建房、结婚生子、农民购置耐用消费品、子女教育支出等。由于这些短期开支远远大于收入支付能力, 必须进行长期存款积累, 才能应付高额开支。现阶段, 由于金融机构的广泛分布, 普惠金融的存款需求通常由正规金融机构满足。其他金融中介服务的需求基本可以满足, 而贷款需求的差距往往是比较大的。资金需求方面, 有个人的积累、有职工股、金融投资、政府在农村地区的投资积累, 政府融资的私营企业, 正规金融贷款, 还有私募融资与投资, 形式多样。但一般来说, 都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的压力, 资金要素往往成为发展的瓶颈, 融资渠道不畅, 融资成本高企, 外部融资渠道不畅, 内源性融资内部积累发展缓慢。

2 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保险+小额贷款模式风险分析

2.1 缺乏高效的贷款管理制度

目前, 大多数小型贷款公司在系统中存在设计问题, 贷款管理系统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它有效地指导实践非常困难, 许多问题没有发生案例可以提供从内控角度出发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形成有效的反应, 有一个兼容性职位问题贷款业务, 许多信贷人员不仅要调查前负责贷款, 还负责审查和批准贷款的贷后检查, 其中必要的贷款人员行为约束的损失, 往往出于个人利益, 违反道德的行为,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同时, 系统实施也严重缺乏效率, 尽管许多小型贷款公司开发贷款管理系统。但是没有一个成功。

2.2 信贷人员素质偏低

信用风险管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重要人员的素质低, 已在业务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大量信贷, 因为教育人员的水平低, 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缺乏的情况下, 问题往往难以客观准确地得到分析, 不容易处理信用风险。其次, 大量的利益驱动信贷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故意隐瞒贷款的潜在风险,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小额信贷的风险。

2.3 缺乏信贷风险管理意识

小额贷款公司小额信贷风险主要是当前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尚未确立风险管理意识缺乏足够的认识, 缺乏信用风险, 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有效地执行他们的职责, 而是盲目地追求贷款数量这种观念的缺失更进一步导致了其在业务发展、运营管理上的其他问题, 并且集中管理模式落后, 系统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必须提高风险意识。从根本上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一套先进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思想, 风险控制的概念在几个方面的工作实施。

2.4 操作方面不当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小额信贷机构内部风险和性能方面的效率有关。以农民和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为例, 在贷款过程中, 农村信用社需要进行彻底的调查, 以确定家庭贷款数量、信用评估、核定贷款额度, 一系列项目贷款的发布, 回收贷款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通常都有一个信用社组织, 人员受到较少的限制。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地方工作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个人贷款模式, 贷款的有效性取决于贷款过程中信贷人员是否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制度, 所以因为过失或错误操作过程中, 信贷员将导致贷款和技术的有效性, 导致操作风险。

3 防控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保险+小额贷款模式风险的策略

3.1 健全普惠金融监管体制

建立规范宽松的监管环境是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加强监管理念, 进行有效监管, 无论是对抗风险和创新都会起到加强作用。加强普惠金融管理体系, 将普惠金融的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分开, 组建普惠金融行业协会, 加强普惠金融机构的管理。控制普惠金融机构的进入门槛, 尽最大努力进行风险管理, 运用国家法律手段规范普惠金融体系的公平化和合理化。金融机构在管理上也要不断创新, 通过管理创新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提升对风险的掌控能力, 还要引入新技术, 新手段, 对信贷流程进行最优化管理。

3.2 发展新型普惠金融机构

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从普惠金融体系在金融市场中的正规金融的渗透和覆盖很大的距离不能满足普惠金融的需求, 因此, 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放宽准入政策的基础上, 新的设施应该被允许进入金融市场, 规范各种形式的新的金融机构的发展, 尤其是各类资本进入金融机构要重点指导网络覆盖方面的不足, 金融竞争的不充分并建立当地的投资机构。为了确保小额贷款公司的正常健康发展, 农村银行和其他新的金融机构, 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完善相关贷款制度;加强监管措施和监督机制, 以确保监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新的金融机构应不断完善内部管控机制和加强风险控制水平, 为商业可持续性的提供低成本, 方便和负担得起的金融服务。

3.3 合理制定利率的覆盖风险管理成本

合理的利率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要能满足弱势群体对资金的需求;其次是能够覆盖小额贷款机构的管理费用、资金成本及贷款损失等, 如何有利于其发展。由此可知, 合理制定利率对于小额贷款的全面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不能通过利息覆盖风险管理成本, 则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也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3.4 实施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 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内部风险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加大制度的管理,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对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额信贷机构应加强贷款过程管理, 如何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贷款流程效率和成本的统一是小额贷款机构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 可以在政府相关机构的支持下, 尽可能将计算机和移动通讯技术更多地应用在业务流程, 使贷款操作的流程实现标准化。

摘要:小额信贷是21世纪的一种新的农村金融市场, 农民支付一定数额的贷款和规定性金融服务, 它必须与一个国家扶贫政策的背景相符合, 它的存在和发展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为了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 主要通过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模式在中国的小额信贷, 以帮助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 农村信用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在农村小额保险风险模型下的金融视角的分析和提出的策略包括小额信贷, 并提出了防范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保险小额贷款模式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小额保险,小额贷款模式

参考文献

[1]何振一.基于共同体理论的农户联保制度信贷风险控制机理研究[J].科技发展, 2013 (3) .

[2]俞建国.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保险风险防控[J].商场现代化, 2012 (6) .

[3]江小涓.普惠金融[J].宏观经济, 2011 (6) .

[4]仇保兴.普惠金融问题研究[J].科技发展, 2013 (7) .

[5]傅建华.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贷款模式风险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 (6) .

8.把防控风险关口前移 篇八

一户见全组

《新理财》:目前在湖北省广泛推行的“一户见全组”公示办法是枣阳市财政局最先探索实施的,那么何谓“一户见全组”?

任显成:在基层进行惠农补贴发放中,财政部门是发放主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比较多的。前不久,审计厅对全省25个县市进行审计,有不少地方出问题,有的地方受处分的干部有十几个,我们枣阳的情况还比较好。不可否认,在落实惠农补贴方面,财政部门担负的责任太大了,风险太大了,而且漏洞也太大了。基于此,我们枣阳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行了“一户见全组”公示办法。

“一户见全组”就是用一种严密的公示办法,规避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主要是设计一张表格,把每户的补贴情况,包括面积、标准、金额,在这一张表格上进行集中反映,发到每一家农户手中,让农户既知道自己的,也知道全组其他人的。发动群众监督的力量,是最透明、最有效的监督方式。

过去采取集中公示的办法,在村里的政务公开墙上进行公开,但是一般情况下公开墙距离农户居住的地方比较远,农户住的又很分散,真正去看的也不多;第二,公示的时间很短,而且公示的真实性也说不清楚,那种公开是流于形式的,没有效果。

我们这种“一户见全组”就把真正的知情权、监督权交给了群众,群众对身边的情况是最了解的,让群众互相监督。

《新理财》:实施这种方式的效果是不是多重的?

任显成:是的。我们从2012年开始实施这个公示办法,规避了更多的问题和风险,既保护了财政干部,又堵塞了漏洞,还能让老百姓应该得到的实惠不“缺斤少两”。而且这种方式可以推而广之,在其他的各种资金发放上都可以采用。枣阳市推行之初,上访的有100多起,调查整理的资料就有5卷,上访量特别大,投诉特别多,为什么呢?因为透明度高了,群众广泛参与了,把以前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曝光出来了。但到2014年,真实的投诉一件都没有了,这是最直观的反映。湖北省在2014年全省进行了推广。

这种方式很简单,效果却最好。虽然工作成本比以前高点,但是非常值得,如果出了问题再亡羊补牢,付出的人力、物力、精力,还有精神上、思想上的压力,想想看,成本会有多大;特别要处分一个人,那付出的代价更大,无法用金钱衡量。当前,我们的基层干部出问题多数是出在补贴发放上,说到底,是制度上有缺陷。申报的时候主动权在村组干部,财政干部如实汇总公示,出了问题首先处分的却是财政干部,我们的干部非常委屈。

监管新模式

《新理财》:当前,我国财政监督工作中存在缺位现象,监督力度较弱,监督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枣阳市财政局在财政监督方面有何创新?

任显成:在工作中,我们有种感觉,财政监督是单打独斗式的,没有形成合力。而且它基本上是事后监督,在整个财政资金的拨付、管理过程中是各自脱离的,效果不好。虽然财政监督是财政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提得多,操作得很少,逐渐在实践中弱化了,有些甚至放弃了。这样发展下去,那么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怎么保证呢?!

现在,我们在财政资金管理中,尽可能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监管方法,以利相互印证、相互监督,增加嵌入的深度,提高了监控的真实性、准确性。我们挖潜财政监督的“经济警察”作用,由侧重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转变,让财政监督部门与资金主管科室联手,把“带电”的监督关口前移,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分析、预警、把关的功能。对项目资金,在资金拨付前,进行实地查看,对照项目申报书的内容,核对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在项目实施期间对照规划核对进度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提出是否拨款、拨多少款的意见;对专项资金,对照政策规定的用途,实地核对具体实际情况及项目实效,提出资金拨付意见。所有项目资金、专项资金,只有经财政监督部门提出审核并出据意见后,方可进入领导签批环节。前移监督关口,实现了以资金管理为龙头,及时发现并纠偏问题,避免了事后监督虽能处罚但难以改变项目建设现状的尴尬,同时加强了对资金主管科室的行为监督,给财政资金监管增加了“一把锁”。

如此一来,我们克服了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首先把层次提高,不是谁想检查就检查,而是年初由各业务科室结合财政厅、襄阳市财政局的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和一些问题,提出全年的检查计划,报到财政监督局汇总,形成年度检查方案。财政局报到市政府,以市政府的名义把这个检查计划下达到市直各个部门,这样我们在实施监督过程中更加有权威性。同时,还注意和市纪委、审计局一起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把财政监督嵌入到事前、事中。

我们的财政监督目前至少体现了三个特点,第一是整体性;第二是权威性;第三是统一性。

盘活资金存量

《新理财》:枣阳市财政局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方面是如何做的?

任显成:存量资金,通俗讲就是跨年资金、结转结余资金。我们根据上级的政策,结合枣阳的实际进行了一些创新,采取“财政收回,分类处置”的办法予以盘活,具体的说是“四个一批”。

第一个是“平衡预算调入一批”。对结余时间比较长的,两年以上的资金,项目已经结束了,按照上级部门的精神,可以纳入地方财力,发工资或安排新的项目。包括粮食风险基金、家电下乡补贴、生猪补贴奖励等等有6100多万。还有小农水类建设资金、畜牧业发展资金等结余,调入了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财力收入。

第二个是“类似的项目整合一批”。按照资金的类、款、项分类,属一个大类的项目,不适合当地实情的话,可以在大类项目内进行调换,发挥资金的实际利用效益。整合优抚结余资金3200多万元,整合大型水库移民后扶结余资金1094万元,用于乡镇修路等民生项目。整合了文化专项资金921万元,支持农村文化活动,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有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是“加快进度拨付一批”。积极督办预算单位加快工程项目的各项施工、工程预决算验收进度,保障资金拨付与工程进度相一致。今年来,共拨付2014年度结转资金4亿多元,拨付2013年及以前年度结转资金2.1亿多元,确保不形成新的财政存量资金。

第四是“调整账目冲抵一批”。财政外借资金是存量资金的一个表现形式。据清理,由于实行预借后拨等原因,使全市财政外借资金多达7500多万元,通过分部门、分项目、分笔进行一一核对后,由借款单位提出申请,报市财政局审批后进行调账处理。今年来,通过调整账目冲抵财政外借资金2350万元,形成了实际支出,既盘活了财政存量资金,又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新理财》:枣阳财政局在推进一系列改革中,还遇到了哪些问题?

上一篇:教育心理学分章试题下一篇:《语文》(谢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