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课

2024-12-15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精选10篇)

1.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课 篇一

6、下面划线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最能体现广州民俗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广州人的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世纪初, ‚“饮早茶”的时尚,就风靡了珠江三角洲(A)。改革开放以后,广州的茶楼业更加发达。从“饮早茶”发展到‚饮下午茶‛到晚上的‚“饮夜茶”,档次越来越高,食品越来越精致(B)。而向往开放改革的各省人士,也常常以广东的生活习尚为乐,于是南至天涯海角,北达内蒙古草原,都建起了广式茶楼(C)。到后来,‚老舍茶馆‛根深缔固的古都北京人,盖碗茶艺高超的成都人,都学广州人‚“饮早茶”(D)。广州茶楼之风,一下吹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传播岭南文化的一个窗口。

答案:D

7、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 )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再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丁)敬请届时光临。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8、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福楼拜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又雄辨过人。B. 只有三个疲惫、赢弱的人,迈着蹒跚的步履,穿过那茫茫无际的冰雪草原。

C. 读书时不可存心劫难读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D. 这就是我的生命!我可以使它渡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费,庸碌一生。

答案:C

9、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亲爱的母校,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 莘莘学子

B. 运筹帷幄

C. 首当其冲

D. 栋梁之材

答案:C

2.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课 篇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教学目标

了解政体的含义,理解政体和国体的关系;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理解其主要内容和原则,领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懂得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定要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教学难点: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我们来看张图片,请问这是什么国际会议的标志? 学生回答。

这是八国集团首脑峰会的标志(八国峰会)再看一张图片,这什么标志? 学生回答

这是2007年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标志。

考考你们,你们知道今年的八国集团首脑峰会在哪个国家召开吗?

学生回答。2007年6月6日至8日,一年一度的八国集团峰会将在德国北部海滨小镇海利根达姆举行。气候政策、能源、知识产权保护、投资自由化以及非洲发展是本届峰会的5大主题,而气候政策与非洲发展两大主题被认为是重中之重。本次峰会被西方媒体形象地比喻为“气候峰会”。

那么你知道八国集团首脑峰会由哪八个国家组成吗? 学生回答。

所谓八国集团,指的是八大工业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罗斯。(当然八国峰会也邀请其他一些国家参加,如今年的八国峰会就邀请了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参加八国峰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印度总理辛格、巴西总统卢拉、南非总统姆贝基和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

下面我们来看看参加2007年德国八国集团首脑峰会的八国领导人。你知道这些人的名字及其职务吗?

我们来归归类,德国意大利和加拿大是总理参加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俄罗斯、美国、法国是总统参加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日本和英国是首相参加会议。

同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他们政府首脑的称谓却不同呢?

是由于它们的政体(也就是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不同造成的。德国、加拿大、意大利:议会共和制 美国、俄罗斯:总统制、法国:半总统制(法国原来实行议会共和制的政体,总统的权力很小,但1958年通过修改宪法,扩大总统的权利,使其民主政体既有类似议会共和制的色彩也有类似总统制的色彩,西方学者称之为半总统制。法国总理菲永)

英国、日本:议会君主制 那么我国的政体是什么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你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由来吗?

首先我们看一个充满历史智慧和政治智慧的对话——“窑洞对”(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在窑洞里的一番谈话)1945年7月,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国共两党之争也即将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之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黄炎培等六位民主人士应邀于7月1日至5日参观访问革命根据地延安。在参观访问了几天之后,毛泽东询问黄炎培对延安的访问观感,黄炎培说了自己的感受,其中渗透着极其深刻的历史智慧与政治智慧。黄炎培如是说: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亲眼所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渤焉”,“其亡也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于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能够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开始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地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成多数,到风气养成,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于是,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同志所说的“周期率”就是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腐败灭亡的周期率。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没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怪圈,是因为没有形成长久有效的权力选举产生机制及民主监督体制。当然毛主席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对黄炎培的坦诚直言,毛泽东当即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所说的“新路”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人民民主和民主监督,这就是引导中国跳出周期率的一条新路。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1953年,我国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普选。它的胜利完成,大大推动了我国民民主制度的发展,并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奠定了基础。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那么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呢?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定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为了更好的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请大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什么原则? ②、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

③、选举的方式有几种?具体哪两种? ④、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什么?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经济制度还是政治制度?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于怎么的地位?

那么人大代表以及各级人大具体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首先看我国《选举法》第二条的规定:

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根据《选举法》第二条的规定,请问①黄浦区人大代表怎么产生的

②上海市人大代表由谁选举产生?

(分别由黄浦区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和上海市各区县人大选举产生)

我们看一下我国各级人大的产生过程。

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组成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组成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选举产生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代表,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组成全国人大。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间接选举产生。可以看出:人民选举产生人大代表,把权力委托给人大代表。说明人大代表的权力来源在人民。说明什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在我国,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的权力,而是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组成权力机关,通过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那么人民行使国家的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在2007年的全国人大开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积极热烈讨论民生问题。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项举措,直接惠及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预算草案中的一组组数字,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

我们看图片:《看得见的实惠》

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资金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使农民更有盼头 2007年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教育支出,安排858.54亿元,增长41.7%,使孩子上学不愁

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9亿元,比去年增加247亿元,饭碗更多保障

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上年增长86.8%。看病负担减轻。还有扶贫、生态、安全、住房等方面的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所以全国人大必须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

全国人大为什么要关注民生问题?

全国人大关注民生问题说明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的代表机关,它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必须代表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的要求,维护人民的利益,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由谁选举产生,对谁负责,受谁监督)看图片: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总理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作报告?

因为国务院是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按照“由谁选举产生,对谁负责,受谁监督”的原则,所以国务院要向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监督。其实我国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是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所以,我国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应该对同级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第三、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那么人大是怎样监督同级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呢?我们来看一个事例《从否决到高票赞成----沈阳人大两审法院报告始末》。

(在今天闭幕的沈阳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所作的2000年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得代表通过。据沈阳市人大介绍,这在中国各级人大会议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本月9日开始召开的沈阳市人大会议,今天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的上工作报告进行审议表决。在所有的508名代表中,出席今天闭幕会议的代表474人,只有218人对法院的报告投了赞成票,反对的162人,弃权82人,未按表决器的9人,赞成票没有超过半数未被通过。)

为什么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没有获得通过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院长、两名副院长涉嫌违纪违法是法院工作报告未获通过的主要原因。院长和两名副院长都因涉嫌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相继被立案调查,这在沈阳市乃至辽宁省、全国法院系统都是绝无仅有的,充分暴露出法院在领导班子廉政建设上存在严重问题。他们的行为给法院形象造成了严重危害,损害了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权威。法院报告“未获通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审判工作存在着突出问题。长期以来,一些案件审判质量不高、裁判不公、案件久拖不决,个别法官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以及队伍中存在的业务水平低,责任心不强,特权思想严重等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审判机关实践公正司法这一最高准则,降低了人民法院的公信度。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被否决后,根据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调整了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领导班子并要求其进行整改。经过四个月的整改后,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有很大改观。在2001年8月9日,沈阳市召开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审议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整改情况和2001年工作安排的报告。进表决,报告获得高票通过。

《从否决到高票赞成----沈阳人大两审法院报告始末》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人大代表真正行使代表的民主权力

②“一府两院”产生于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又必须接受人大的监督。通过工作报告或者否决工作报告是人大监督“一府两院”的具体的有效的方式。沈阳中院报告从被代表否决到高票通过,使我们对这一关系看得更加清晰。

总之,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并于2007年10月1日已经施行。物权法明确规定平等保护公私财产,并回答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可以抵押、转让,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如何续期,征地拆迁如何补偿,小区车位、车库如何确定归属等民众关心的问题。该法反映了民意,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全国人大之所以能制定〈物权法〉,是因为全国人大享有什么权力?

学生回答。

全国人大拥有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也有立法权。所以 第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

我们来看一下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自从2003年产生以来每年审议通过的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

2003年10件、2004年25件、2005年18件、2006年14件、2007年预计15件

从1979年到2006年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通过了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有关法律的决定、法律解释共518件。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有利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我们再来看看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场景。在表决《物权法(草案)》时,赞成票2799票 反对票52票 弃权票37票

在2889名全国人大代表中,96.9%的人大代表投了赞成票。远远超过半数。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物权法》获得通过。这说明全国人大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仅仅是全国人大实行该原则,我国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五、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职权 阅读教材:说出民主集中制原则所包含的内容:

①、在对法律的制定和方针大计的决定问题上:人大代表一人一票 ②、在表决时,可以投赞成票或反对票或弃权票

③、讨论问题时,代表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不同意见 ④、实行少数服从多数

在第一课,我们学习了国体,今天,我们学习了政体。请问我国的国体是什么?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政体是什么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什么?——资产阶级专政

资本主义的政体是什么?——总统制、议会共和制、议会君主制和半总统制

国体涉及国家性质,它标志国家权力的归宿,即权力归谁所有;政体涉及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强调的是国家政权如何行使。

在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对人民实行民主,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享有国家权力,这就要求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必须保证权力属于人民。所以国体决定政体。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它保证了对人民实行民主,保证了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所以政体体现了我国的国体。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也是如此。

请大家总结国体和整体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突出人民的权力为核心,是我国人民当家做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方式。

3.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课 篇三

探究活动1 从1995年起,每年4月2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这天,全球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要举办各种读书活动。2004年“世界读书日”,北京开展了北京大学“百人经典美文朗读”、首都图书馆“精品书架”、地坛书市签售和讲座等活动。在“世界读书日”当天,首都图书馆除了向读者推荐精品书籍以外,还在多功能厅里放映经典名片,使理多的读者形象地感觉文学大家的风采。“五一”节后,首得出图书馆还将与几家区级图书馆联网,读者到时可以通过公共检索系统查询、借阅图书,借书证成了“一卡通”。以后北京市民可以更方便地借阅,图书馆真的成了“自家的阅览室”。与此同时,为期10天的北京地坛春季书市也“鸣金收兵”。据悉,在今年的地坛春季书市上,原版书、科教类和文学文艺类书籍最受欢迎,儿童读物也保持了一贯较高的销量。书市举行了将近百场图书签售和讲座活动,客流量达55万人,销售额达3800万元。

◇“世界读书日”北京首都图书馆与书市的火爆说明了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活动2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诗人、一位哲学家和一位植物学家同去春游,感到田野景物大不相同。诗人看到的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潺潺的流水和蜿蜒的小路,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哲学家看到的是枯木逢春、万物复苏,想到的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大自然在永恒运动中保持着和谐的秩序;植物学家看到的是路旁栽着什么树、河边长着什么草、墙上开着什么花。原来,他们三个各有自己的春游目的,诗人是为了激发创作的灵感;哲人为了领悟宇宙的真谛;植物学家为了探究生命的奥秘。

◇他们三个为什么对同样的对象会有不同认识?这说明了什么?

探究活动3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请查阅搜集有关资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向前进方向的?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运用实践

一、选择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回答1-2题。

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下列表述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是

A.风和日丽 B.鸟语花香 C.枯木逢春 D.乡音难改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人们自身的文化素养 ④人们自身的价值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回答3-4题。3.下列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能体现文化影响的是

①握手是中国人常用的见面礼节,拥抱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

②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欧洲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

③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美国人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④中国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大到小排列;欧洲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小到大排列。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4.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友善,人们可以平等的方式交往。这种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取决于

A.价值观念的不同 B.风俗习惯的不同

C.文化程度的不同 D.行为习惯的不同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回答5-6题。

5.春节、仲秋节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是欧美人的传统节日,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中,人们也逐步地过起圣诞节、情人节来。这说明欧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具有

A.强制性 B.潜移默化的特点 C.政活倾向性 D.消极作用

6.在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仍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潜移默化的 B.消极被动的 C.深远持久的 D.不可改变的

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导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回答7-8题。

7.上述材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满足人的一切需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们有重要影响。我们中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自学科学知识 C.社会科学知识 D.语音和文字水平

二、思考讨论

美国人类学家基辛在《当代文化人类学》一书的开篇讲了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位保加利亚主妇招待她美籍丈夫的朋友们吃晚餐。当客人把盘里的菜吃光后,主妇就问客人要不要再来一盘。因为在保加利亚,如果女主人没让客人吃饱的话,是件丢脸的事情。客人中的一位亚洲留学生接受了第二盘,紧接着又吃了第三盘,使得女主人忧心忡忡地又到厨房准备下一盘菜。结果,这位亚洲学生吃第四盘时竟撑得摔倒在地上了。因为在他的国度里,是宁可撑死也不能以吃不下来侮辱女主人的。

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三、分析说明

牛顿一生的重要贡献是集16、17世纪科学先驱们成就的大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以牛顿名的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牛顿晚年沉迷于宗教世界,甚至谴责哈雷等科学家对上帝的不敬。他认为,万有引力是使物体维持在运动轨道的力,但它们一开始怎么转起来的呢?这第一推动力就是上帝,是上帝推了一下,这个世界才动起来。“我们的一切工作只能是更好地证明上帝创造的世界。我是上帝的仆人,我们大家都应该崇拜和尊敬上帝。”晚年的牛顿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宗教,著有150多万字的宗教著作和文章,而在科学上却再无任何建树。恩格斯说:“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牛顿晚年为什么在科学上再无任何建树?这说明了什么?

五、思考分析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分析物质文明、精神文化、人的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六、理解说明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表 3

明党和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许多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1.怎样理解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

4.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课 篇四

1.(2016·河南郑州思齐实验中学月考)中华民族的“家”文化使人们对“家”有着强烈的热爱眷恋,“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之大事。在我国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由此可见()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传统文化具有顺应变动性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文化对人有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是决定,①错误;我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90%的老人认同居家养老的养老方式,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②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居家养老的传统文化不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④与题意不符。

2.(2016·辽宁沈阳二中阶段测试)“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是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④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①中总是落后说法错误。经济决定文化,故③错误。②④符合题意。答案:B

3.(2016·海南中学月考)M学生在给母校的毕业留言中写道:进校时随处可见的社团海报给校园带来缕缕色彩,青涩的我怀着憧憬成为“社团人”,从心怀忐忑、不善谈吐到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在社团的百花丛中寻求我们青春与梦想的舞台。该留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 ③校园社团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④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参与社团活动寻求青春与梦想,表现了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培养了人格,故选②④。①与题无关。③没有表现促进社会的发展。答案:C

4.(2016·河北唐山一中月考)“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下列观点所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与之相一致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①体现了文化对人们交往的警示。④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性。答案:C

5.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发掘以后,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观众。美术家来了,他们庆幸秦俑的发现填补了秦代美术史的空白;将军们来了,他们笑看吴钩,说秦俑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兵法、兵器和军阵,提供了真实的资料和场景;冶金学家来了,他们手按秦剑,感叹中国古代冶金术的高超„„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人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解析: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古人创造的文化遗迹,对不同领域的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故选A项。答案:A

6.(2015·浙江卷,34)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 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等知识的理解。吸毒在某些小圈子被认为是时尚,说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①正确;个别演员聚众吸毒锒铛入狱,启示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②正确。人可以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故③错误;题干中的信息并没有涉及文化对人影响持续时间的长短,故④不符合题意。

7.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被中国文化赋予了一种独特的气节,与兰、梅、菊并称为“四君子”。气节,是一个民族不可少的灵魂,是一个人不可缺的操守。古代君子之所以欣赏竹之气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在于时时提醒自己不可失去人之尊严和节操。在依法治国,重拳反腐的时代大背景下,这启示我们()①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品性正直的人 ②要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做一个聪明睿智的人 ③要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洗礼,做一个情操高尚的人 ④要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做一个学贯古今的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此题通过竹子的文化象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强调的是道德行为标准,古代君子赏竹爱竹,是赋予竹子文化的象征意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一个有尊严的正直的人,①和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科学文化,②和④不选。

8.(2016·江苏运河中学检测)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②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的最佳途径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②修身的途径因人而异。③与题无关。材料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故选①④。答案:C

9.(2016·安徽皖南八校联考)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下列对曾国藩家书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 ④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②中自然而然说法错误,需要实践转化。③的说法过于绝对。①④符合题意。答案:C

10.(2016·浙江杭州二模)学校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应该把法治课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生从小接受法治教育,增强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材料表明()①加强科学文化修养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文化对人的影响。学校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应该把法治课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生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材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排除①;②应该是优秀文化。

11.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国家七部委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据此,有人认为,网络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个人无法抗拒,抵制低俗网络文化关键在于国家。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解析:回答该问题不要偏离“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这一要求。首先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角度,肯定国家加强互联网管理的必要性;其次要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角度,指出个人要在文化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个人的发展。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人接受文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 动的。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12.“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这种人生理想不仅影响从古至今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深刻影响国家的治理。

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比如,古代仁人志士崇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义担当;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忧后乐”“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仁义礼智信”的为人操守,“君子以自强不息”“不坠青云之志”的奋进态度;践行“见贤思齐”“知行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省吾身”“君子慎独”的修身之方,“孝悌忠信”“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信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理政之道,“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致中和”的经世方略,等等。这些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深远。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传统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尊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国家治理的作用。解析:该题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治理的作用,重点考查了“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该问题属于关系论证型的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比较高。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能将“文化的作用”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进行整合;在时政方面,需要学生对现代国家治理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然后,需要学生能打通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答案的组织要能把握“民族凝聚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公民的政治素养”和“民主法制建设”这四个方面,要避免出现只局限于对某一个方面的反复论证。

5.必修一第二课再别康桥 篇五

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掌握现代诗歌运用意象进行抒情的鉴赏方法,同时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与合作探究,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感受现代诗歌的意境美,同时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

问答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佛云:人生有七大苦。人生第六苦就是“爱别离”。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时是痛苦的,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看他对别离是一种怎样的描写,和一般的离别诗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板书)

再别康桥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同学先讲,老师补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作品收录在《徐志摩文集》。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诗集:《再别康桥》、《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散文:《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新月派的代表诗人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三、朗读感知:

1、提醒重点字词

2、诵读:

A、集体诵读,把握诗歌的基调——含有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对康桥风景的赞美和深情。

B、教师评点并作诵读指导:

第一节诗连用三个“轻轻地”,要用轻柔舒缓的语调读,仿佛诗人缓慢而轻柔的步履。

第二节“新娘”“河畔的金柳”,此时幻化为美艳的新娘。这些词,要读出惊艳的喜悦,声音要响要亮。“荡漾”一词,要读出水面荡起层层涟漪的“荡”感,要读出心泉摇曳的多姿,声音要低柔悠长,满含深情。

第三节“油油的”一词,要读出滑滑的、润润的感觉,要读出“青荇”这种水草的特质。“招摇”一词,声音可以张扬一些,读出自在无束的感觉。

第四节“天上虹”这个词,要读出“虹”的绚烂明丽,声音要亮要美。“揉碎”一词,要读出破碎的感觉,声音要低要柔,情绪黯然。“沉淀”一词,要读出沉淀感来,声音低沉。“梦”一词,要读出梦幻色彩,声音要有飘忽迷离感。

第五节“漫溯”,声音要悠长深远,读出追寻的色彩,读出对“青草更青处”的向往。“星辉”,声音要满含欣喜,读出星光粲然的感觉。“放歌”,声音要高亢喜悦,此时此刻,诗人的情感已达到高潮。

第六节“但”字后,要稍作停顿,因为诗人并没有放歌,并且也不能放歌。这个“但”字,要读出顿挫感,要读出深沉凝重的色彩。“悄悄”一词,要轻轻地读,此时,诗人的情感回到“别离”的情境,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别离”一词,要读出感伤的色彩,声音低沉舒缓,满含哀愁。“沉默”一词,回环往复,声音尽量拉长,读出叹息,读出沉重。

第七节“悄悄地”一词,连用三次,要用轻柔舒缓的语调读,要用声音把诗歌推向那种默无声息的高潮。

四、整体感知

提问1:读完了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提问2: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对于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有什么印象?——(美丽),可以说是风光如画。

五、从意象入手把握诗人的感情

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诗人?或(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潭水,长篙,星辉

(一)金柳。

1、这一节写的是柳。那么在诗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又是什么影?柳是“金柳”,影是“艳影”。我们经常说“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在夕阳中。夕阳照射下柳树变成了金色的。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新娘的美也就是柳树的美,新娘是少女最美丽的时候,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而新郎对新娘的爱也就是作者对康桥的爱,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2、如果不是“金柳”,而是苍松翠柏,那么还能不能说是“新娘”,为什么?

不能。因为“金柳”才有新娘的那种柔美,而苍松翠柏是阳刚之美。

3、为什么不说朝阳中的新娘?

夕阳中的新娘是带着忧愁的,和离别的气氛吻合,而朝阳中4的新娘太朝气蓬勃了,情调不合。

夕阳中的新娘带着忧愁?——不是新娘带着忧愁,是离别„„反正我觉得夕阳中的新娘好。朝阳中的新娘是带有力量的,喷薄而出的,夕阳中的新娘是温柔的,而且夕阳映红了她的脸庞,她的脸上飞上了红晕,是羞涩的。

4、为什么要选择柳树而不是其他的树?难道是康桥边只有柳树?

不是。柳这种植物是特别的,读一读它的名字:柳——留。柳在中国的传统中的意思等于留。中国古代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在送别诗中柳是常见的意象。比如“客舍轻轻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而且柳树下垂的枝条,风一吹就像在挥手告别。原来不仅是徐志摩不想离开,河畔的金柳也不愿他离开。

5、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在我的心头荡漾”,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

(二)青荇。

1、请一位同学朗读。

2、“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

拟人,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

“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本诗的意思是“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和挽留的态度,显得生动、形象。

3、大家再看下一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

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正因为康河中的水草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所以诗人才甘心做康河中的一条水草。

(三)清泉。

1、请同学齐读第四节。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就是把清泉比成虹。

2、这一潭泉水就是拜伦潭。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

美好的梦容易破碎,而彩虹虽然美丽,却也容易消逝,以说是彩虹似的梦。康桥的生活、学习是徐志摩心底的一个梦,对康桥的眷恋就是对梦的眷恋,这个梦其实就是作者的精神家园,作者的精神家园里只有三个大字:爱、自由、美。

朗读诗歌五节和六节

“寻梦?”寻什么梦?寻找自己过去的美好的生活。徐志摩一生追求的就是“爱,美,自由”。

寻梦?/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为什么样又说不能放歌呢?

对康桥世界无限依恋,百般珍惜。不想破坏不想打破宁静,我,夏虫,康桥都是沉默的。正应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康桥和作者融为一体了。

作者突然从梦中回到现实,意识到我今天就要离开了。心情顿时为之沉默。离绪重重,他不能放歌了,只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一切都寂然了。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别离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康桥的欢乐笑语,都将使人的离去而寂寞。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万语呀!这是一幅沉默之美

我们看在这首诗中,我与云彩作别,我与金柳成亲,我与青荇相融,我的绚烂的梦想与潭水相糅合,我的浪漫在星辉中闪现,夏虫是我的知音,康桥的一草一木都与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就要离开康桥了,我怎么能不感到愁怅呢?在这首诗里,没有了人与人分别时的“执手相看泪眼,少了份嘈杂,多了份淡定。景物本无情,可遇到多情的人儿,无情的景物也有

了感情。天边的云彩也似有留人之意,却始终留不住作者离去的脚步,只能眼睁睁看他离开,无尽的离别之情尽在这云彩中显现。景已如此,人何以堪?”

六、品味第一节和第七节。

好,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都是直接抒发诗人感情的。先看第一节。作者再来康桥有什么特点?什么轻?——轻轻地——脚步轻。

品读第一节

1、学生朗读第一节

2、提问这节连用了多少个“轻轻的”。? 三个

3、这三个“轻轻的”是否重复与累赘。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教师:——前两个“轻轻的”是指来的轻轻和去的轻轻。只是来到这里,又只身离去。没人相接与相送,都是很寂静与落寞的。第三个“轻轻的”是什么?我们轻轻的挥手,有什么感觉?大家示范一下,挥动你的手臂。如果很重的挥手,“走了,走了”,是一种什么感觉?很洒脱,很不在乎。而徐志摩的“轻轻的”招手,表现了他的一种什么心情——很不舍得离开。

4、“轻轻的”,写了作者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别康桥的情景,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连用三个,达到了一种什么效果?

——唱三叹。连用三个,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体会到诗人会康桥的感情之浓烈。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

5、、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说成“作别西天的云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

作为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确使人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在这里诗人运用借代,“西天的云彩。”指康桥美好的一切。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三个:“轻轻的”创造了轻盈而柔和的气氛,营造出宁静而缠绵的氛围)所以这幅图画就有一种“不舍之美。”

小结:诗人连用了三个“轻轻的”,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品读第七节

1、请女生齐读最后一节。

2、、第一节里面,诗人写到“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明明是不能带走的为什么徐志摩还要说不带走呢?我们中国有很多人,因为喜欢某地,或者刻上“XXX,到此一游。”或者摘一把花,采几束草带回去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桥,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

表现作者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突出作者的洒脱和飘逸。从作别到不带走,一步一步产生一种离别的美。不像其他的离别诗那样依依不舍,那样的沉重。感情是轻快的。

3、最后一节为什么又不说“轻轻的”而又变成“悄悄的”?

避免重复

4、那怎么不是其他的,如“静静的”“慢慢的”“默默的”?

受上节影响,“悄悄~~今晚的康桥”而且都是叠字,产生种音韵美,承上节而来,读起来一气呵成,章法严谨。

七、《再别康桥》是首新格律诗,新格律诗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音乐美是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绘画美是指描写的内容方面给人的美;建筑美是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而徐志摩是十分赞成这种观点的。他的诗歌也具有这种美,《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1、建筑美。

A、同学们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每一节有几行?——7节,四行一节

B、每一行的字数是不是都一样的?句子的排列有何特点?——不一样,每一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有八个字。总体来说字数接近。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错落排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给人以美感。

C、第一节与第七节在结构上有何特点?——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音乐美。

A、前面讲到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回环往复”,我们在《雨巷》中就接触过的。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B、这首诗押韵没有? 如果押韵请找出韵脚。押韵情况《雨巷》与有何不同?

来,彩 ;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C、绘画美。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选用了色彩的词语,如“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也几乎每一节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

作者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八、总结全诗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现代诗,归纳一下是从哪些层面上赏析诗的呢?

1)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选取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同时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

2)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6.高二生物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方案 篇六

-----昝巨川

一、活动主题:体验光合作用,自制有像树叶书签

二、活动对象:高二班级

三、活动地点:课室

四、活动背景

生物学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发展和延伸,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实践活动,是生物学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是立足于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基础之上,是组织学生在课外对生物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研究,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广泛兴趣和必要的操作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基于学生已学习过光合作用的知识,利用有像树叶书签的制作,让学生巩固知识,以实际操作体验理论知识。

五、活动目的

通过有像树叶书签的制作,让学生巩固知识,以实际操作体验理论知识。

六、活动内容

(一)实验材料

1、一盆天竺葵(或选室外一棵小树);

2、碘酒;

3、酒精、镊子、牙刷、薄膜、黑纸、彩色丝带、烧杯等

(二)书签制作过程

1、实验前两天,取一盆天竺葵(或选室外一棵小树)用黑纸包住1-2张叶片。

2、去掉黑纸。取一张有形状的黑纸放在叶上,叶底托一张黑纸,再用夹子将两片薄膜上下夹住叶片,使底片与叶片贴紧,阳光下晒3-4小时。

3、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待叶片成白色时,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

4、在漂洗过的叶片上均匀地滴上碘酒,3-5分钟后用清水冲净碘酒,就可看到像已印在叶片上了。这是因为光下绿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由于有形状的黑纸的遮挡,叶片各部分的光照强度不同,制造的淀粉多少不同,加碘酒后产生的蓝色就有深有浅,所以叶片就显出像了。如将此叶片晾干、压平,系上彩带就成为一张有像的树叶书签。

(三)评价

同学们之前互相给分评价。

七、预期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光合作用理论知识,体验书签制作的过程。

八、活动总结

7.初二政治第二课学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2、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3、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让青春更美丽”。

2、学习难点:“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创造使人充实,使人高尚,使人快乐”。学习思路及学法指导:

本课主要进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与探究明确生命的意义,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激发他们迈好青春第一步,从点滴小事做起,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本课设置两个项目内容——“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迈好青春第一步”。这两个项目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珍惜青春年华,创造有意义人生为主要目标,围绕生命价值升华教育内容逐层展开。同步练习:

1、为什么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2、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

3、为什么说青春时节是美好的?(青春时节的重要性。)

4、怎样让青春更美丽? 自我测评:

1、“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作家柳青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青春是人生至关重要的阶段②青春易逝不必在乎③要迈好青春第一步④青春年少,首先应尽情的享受生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短暂而有奉献的生命的意义。”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有()①人生的价值在于享受、索取②人生只有奉献,没有索取③只有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生命才有价值④人生的价值离不开创造和奉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

3、在社会生活中,作为青少年,你认为可以做哪些有益的事情,去创造自己有意义的人生()①开展敬老、拥军优属活动②开展中学生交警助岗活动③到公园收集垃圾,净化环境④给灾区捐款,救助失学儿童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王江和赵明,毕业后他们都没有升入高一级学校。王江家庭经济状况优越,因而高枕无忧,不愿工作,成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穿名牌,吃西餐,游名山大川,同伴们都很羡慕他。赵明就不同了,母亲下岗在家,父亲卧病在床。他只好租房子开了一家理发店。靠理发收入,为父亲治病,维持家庭生活,同伴们都很同情他。王江和赵明谁的生命更有意义呢?

我的选择: 理由:

5、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热播,让“许三多”这个名字变得家喻户晓。“许三多”有许多“经典语录”:“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好好活。”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实现人生的意义,要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要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6、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同学们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节,你打算如何走好自己的青春之路呢?

7、奉献会充实人的生活,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价值、造福他人的快乐。

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不但享受现实生活的给予,而且还会积极的为社会为他人去奉献。

(1)你帮助过他人吗?说说当时的情景。

(2)你的新感悟:

(3)请你说说自己打算将为他人、集体、社会做哪些有益的事,并写出来与同

8.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二课教案 篇八

一、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一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常识基础上,从微观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分析和展开。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学会从一般到特殊,从普遍到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1、知识与技能:了解企业和企业的主要类型,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了解有关企业经营的基本知识。

2、方法与过程: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以实际行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优胜劣汰的现象,树立竞争意识。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者地位平等的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企业与公司;企业成功的因素

2、难点:我国公司的法定形式;公司经营的优胜劣汰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

请学生举出身边的企业的例子并提问学校、医院、居委会、社保局是否算企业。

新课步骤:

一、企业的生产发展

(一)企业和企业的主要类型

1、企业

老师: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这个定义有几个要素:

第一,企业以赚钱盈利为目的,不是搞慈善,都不愿意做赔本生意,投入一百万至少希望赚回一百多万,否则不如不干。

第二,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是从事政治军事活动。

第三,企业向企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如汽车厂向社会提供汽车产品,宾馆向社会提供餐饮住宿服务。

第四,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不是乌合之众,大家有目的聚在一起赚钱。

2、企业类型

按照经营内容和行业属性,企业可以分为: 工业企业(如宜宾五粮液、鞍钢)、农业企业(如大型养猪场、大型农场)、商业企业(如百货公司、沃尔玛商场)、交通运输企业(如客运站、港口、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科技企业(联想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建筑安装企业(如某某建司、中国水电集团、中国铁路建设集团)、邮电企业(如四川邮政公司、云南邮政公司)、金融企业(如中国的中大商业银行,既然是商业企业,又是金融企业;如保险公司也是金融企业)。

老师:东方航空公司、成都的地奥心血康、四川路桥公司、湖南路桥公司、中国快递公司分别属于什么企业?

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企业可以分为:

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有企业,如五粮液公司、四大商业银行、三峡集团)、集体所有制企业(如某村开办的煤矿、皮鞋厂、砖厂)、私营个体企业(如私人的养殖场、皮鞋厂、饭馆、酒店等等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如政府与私人合办的企业、政府与外资合办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如外国人个人出资办的企业,如成都的凯宾斯基大酒店)。

根据企业的规模可以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老师: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建立的,不提高经济效益就赚不了钱,就无法营利,因此必须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尽量提高生产总值并且尽量降低生产成本,具体的途径是:

1、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老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够让企业以最少的成本生产出最多最好的产品来,因而可以节省成本,赢得市场,从而赚钱盈利。没有科技的支撑,企业工艺落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没人要,盈利就无从谈起;即使有人要买,可是由于成本太大,根本无法盈利。

2、进行经济核算,健全经济责任制度

管理出效益。一个企业要善于核算成本,杜绝铺张浪费,为此要加强经济责任制度管理,企业的钱不能随便支出,人人都可以伸手随便支配。这样的话企业只有走亏损的路。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提高素质的员工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员工素质影响产品质量和数量,影响企业形象,影响企业科技进步。所以通过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素质,可以为企业提高效益打下基础。

二、企业的经营发展

(一)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老师:一个企业要么成功发展,要么失败倒闭。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

1、制订经营战略,确定准确的市场定位。

制订经营战略,就是制订经营方式方法、策略。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策略,但最根本的策略是了解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才有出路,才有经营成功的可能。例如:苹果手机和老年机

2、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的信息管理。

企业信息化,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对市场作出迅速反应,了解用户需求,市场需求,从而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产品。智能化管理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诚实信用经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古人说长久的生意不整人,整人的生意不长久。这是强调企业诚信问题。一个企业要成功发展,必须讲究诚信,否则消费者会远离你,如此下去如何赚钱呢?例如:三鹿企业

(二)公司经营的优胜劣汰

老师:市场如战场,有竞争就会有失败、有破产。谁的实力雄厚,谁的竞技能力强,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反之则只能处于劣势,被淘汰。于是优胜劣汰的现象就在竞争中出现了。需要说明的是,优胜劣汰是一种正常现象,符合经济规律,有利于经济社会的进步。被淘汰的企业,一般都会被优势企业所兼并,从而让优势企业更加具有实力和优势。

三、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者创造幸福生活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民生之本,劳动创造幸福。为此我们要做到:

第一,树立职业平等观。

职业没有高下之分,劳动最光荣,无论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社会所需要的,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树立自主创业观。

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政府减轻就业压力,找到自己喜欢干的工作,而且还能发挥自身才干,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完善自我,从而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请大家阅读教材21页上郑超的创业故事。第三,树立灵活就业观。

人不一定要在国有企业工作,不一定非要到机关当公务员,人还可以当小时工,当作家,当画家,当自由撰稿人,当个体户,当家庭保姆。这些都是灵活就业的例子。

教材21页丁燕霞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可以灵活就业的道理。

(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1、教材22页介绍了许振超增强自身劳动技能劳动素质的事例,请大家认真读一读。

老师:许振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勤学苦练,终于修成正果,超越了自我,成为著名的能工巧匠,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2、为什么要提高劳动者素质?

国际竞争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因此,提高劳动者素质非常重要,关系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也关系到劳动者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和人生幸福。

3、劳动者素质的内容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强健的身心素质。

道德是灵魂,一个人能力再强、再高,如此没有基本的道德素养,对社会只能起到破坏作用,而且能力越强,其破坏性越大。例如:希特勒。

劳动者专业技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劳动者专业技能越高,在具备基本道德前提下,越能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

身心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强健的身体,健全的心理,才有可能让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发挥应有的水平,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4、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方法

9.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课 篇九

3、你的人生画卷刚刚展开,说说你都品味到了什么?

了解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反思自己的生活,品味生活的滋味,生活的本质 并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人们的心情。重:快乐地面对生活。教 学 过 程 难:从逆境中发现快乐。点拨 课 堂(根据 18、21 页 的 内 测 5分(18 页 相 关 链 接)

2、阅读 18 页的相关链接,对于这些生活中苦闷的罪魁祸首,你有 什么想说的呢? 反 馈 交 流 10 分

2、阅读 21 页的相关链接,你是否有所感悟?谈谈你的看法

1、阅读 20 页的日记短文,说说看你的理解,这名同学是真的被生活抛弃了么?

2、你是否有和小华一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问题)检

1、材料一:小华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慌慌张张的起床,忙着刷牙洗脸,忙着 吃下几口早点,忙着狂奔冲向学校,忙着听老师讲课,忙着写作业„„一门心 思想着赶紧打发完手头的事,去追求“更重要的”目标。结果却把自己弄得手 忙脚乱,被总也做不完的事拖着,狼狈不堪的往前奔跑,感觉非常累。问题:

1、说说你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导 入 2分 自 主 学习5分 小 组 合 作 活„

从我们有记忆以来,脑海中就一直记忆着我们的生活画面,直 到现在,上了中学的你们,脑海中生活的画面也聚焦在了中学生

1、生活是复杂的,有鲜花、掌声与祝福,也有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有真善美,也有_________。

2、善于品味生活的人,可以从艰苦的学习中__________,从逆境

3、面对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你要坚信小路的尽头连着 _____,坚信______________。

1、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中感受着扑面而来的鲜活气息,说说你喜欢 的生活情景有哪些?

中__________,从平常的事情中体悟出简单而厚重的__________。容 回 答

8分

展 示 提

1、说说你进入中学后的精彩生活片段。

10.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课 篇十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理解词中作者表达的感情。【重点、难点】

了解作品的风格,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设想】诵读法、引入法、师生共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醉花阴》

一、导入:

一片落叶,一声雁啼,一滴秋雨,一盏青灯,嗅着青梅的幽香,望着帘卷的西风,听着阶前的细雨,看着梧桐落叶,喜忧苦悲,齐上心头,命运给了她太多的情感和才情。她高悬在历史的星空,立在秋风黄花中,让我们仰望。今天让我们走近词坛女神李清照,学习她的两首词。

二、学生对照注释,做诵读准备,然后集体诵读《醉花阴》。

三、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父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善属文,工于词章。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文采出众,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18岁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琴瑟和谐,生活美满。可人生遭遇南宋动荡,生活发生巨变,丈夫去世,亡国之痛,人生颠沛流离,使她的文风前后迥异。前期多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期家国情怀,凄凉悲痛,怀乡悼亡、亡国之思。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四《醉花阴》的写作背景: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醉花阴》写于前期,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神龟寂寞,深深思念丈夫,时届重九,倍加思亲,便写下这首词赠给赵明诚。

五、作品鉴赏:

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上片与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

下片: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

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引导体悟:

居室寂静,再无过去的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漫长的白日里,一个人独守空房、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无聊地看着那袅袅烟雾。正值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加之气候开始变凉,到了夜里,纱橱中玉枕冰凉,顿觉寒气袭人!极力渲染白天、黑夜的漫长和寒夜的凄冷,委婉地表达自己对丈夫思念之殷切。

“永昼”“半夜”之外的“黄昏后”,作者为了排遣相思之苦和打发时光,就携酒去东篱观赏菊花。但举杯消愁愁更愁,看着西风中摇曳的黄花,酷似自己相思消瘦的身影,更增加了内心的愁苦!在这首词中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地抓住了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借以表达自己对丈夫夜以继日的思念之苦。

六、集体吟诵《醉花阴》

第二课时

《声声慢》

一、学生对照注释,做诵读准备,然后集体诵读《声声慢》。

二、《声声慢》背景介绍: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46岁时,赵明诚不幸病逝,从此他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孤苦伶仃地度过悲惨晚年,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三、作品赏析:

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冷冷清清(描写了她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很少交往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凄凄惨惨戚戚(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这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以下作者便一层层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天气忽暖忽寒,几杯淡酒哪里能抵挡住冷风的袭击,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看到了空中飞过的大雁,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作者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飘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

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这也可以说是对开头几句的阐释和补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满地,当初盛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无人摘取。这是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从时间和天气上来写:白日漫长,独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到了黄昏时候,又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

词的下片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最后,又但是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四、集体吟诵《声声慢》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上一篇:企业营业收入情况说明下一篇:五人制足球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