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当好第一书记(共15篇)
1.怎样当好第一书记 篇一
如何才能当好“第一书记”
2011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实施了第一书记“1+1”制度,构建出第一书记、书记助理、一村一警的农村新“三大员”工作模式,本人在xx街道xx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对如何当好“第一书记”有了一些思索。
一、真心投入,作风扎实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前提
“第一书记”首先要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奋发有为的热情,把进村入户,参与村级事务作为学习农村经验的机会,作为磨练意志、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的途径,以实际行动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当好“第一书记”,就要把心贴近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培养与群众的深厚感情。真诚与群众沟通,不摆“官架”,不说“官话”,与群众拉近距离,同时不忘虚心向群众学习,自觉用群众语言来传真情、送服务。热心帮扶群众,真正把村里的事、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甘愿为了父老乡亲操心受累、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当好“第一书记”,必须脚踏实地、耐住性子,既不能急于求成而做表面文章,也不能好高骛远而忽视群众疾苦,要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当成大事、要事来抓,不畏艰难,主动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深入查找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敢于直面群众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努力为任职村的发展找突破口。
二、摸清实情,坦诚交流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基础
我们大多数干部虽然从小生活在农村,有的父母都还生活在农村。但是,工作后一直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如何处理三农事务,没有任何经验。怎样把工作做好,做到“既能尽快进入角色,积极发挥作用,又不为基层添乱”,最好的方法就要积极向村干部学习,向乡镇干部请教,把村子当故乡,把村民当亲人,真诚谈心交朋友。去年,在书院街道前瓦村担任第一书记时,通过与村干部交流谈心,通过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迅速了解了村级班子状况和村里的基本情况,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年,在旧县四街通过开展“村情大调研“和“户户走访”活动,我们走访了村民家庭,了解了农户基本情况,很快熟悉了村情,摸清了现状,了解了需要。淳朴的村民觉得我平和、务实、好交往,不像干部像朋友,从心里接纳了我,很多心里话也都愿意跟我说,我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三、集思广益,团结协作是当好第一书记的途径
农村工作事务性强,涉及面广,接触面宽。要开展工作,单靠第一书记和村助理肯定不行,必须想方设法取得村干部的支持,将新村“三大员”与老村“三大员”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调动“村支两委”和村民群众的积极性。交往中注重把位置摆正,把关系处好;工作中注重广泛讨论,集思广益。既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发挥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又注重把握方式方法,不过多
参与村里具体事务,多提出和理化的建议,赢得了村干部的支持,形成了融洽和谐的工作关系。要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制定定既符合村民意愿又切实可行、力所能及的和帮扶重点,工作目标要按照“第一书记”作为党建工作指导员、群众信访代理员、经济发展领航员、农民教育教导员和支部书记工作监督员的工作职责,既有基层党建和村级管理方面的理论学习、村务公开、创先争优、党员发展等内容,又有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方面的知识技术培训、农田水利建设、培育致富项目、农村社区建设等内容,既有服务群众和解决问题方面的、建设农家书屋、文体健身、道路配套设施等内容,又有农村稳定和文明和谐方面的编制村规民约、开展法制教育、环境卫生整治、评选文明家庭等内容。按照工作目标,列出时间节点,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四、履行职责,真抓实干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关键
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第一次踏上小岗村的泥泞路,就发誓要为群众多办实事,不搞“面子活”,不走“短平快”,6年里不仅完成了铁路上的“断头路”接头,解决群众行路难,还大力招商引资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拥护。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个干。“第一书记”要赢得群众,只有像沈浩那样,通过实际行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才能真正和群众建立“鱼水之情”,也才不枉驻村初衷。“第一书记”要把
服务群众作为“第一宗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通过提供致富信息,引进致富项目,发展致富产业,并做好贫困户社会保障工作,有效解决农民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活动难等突出问题。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要求,实施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防线”,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人。大力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民主治村(居)新路子。开展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帮助查找和解决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做好矛盾疏导和化解工作,努力做到“大事小事不出村”。抓好农村综治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多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把抓党建工作作为“第一责任”,结合开展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当好党建工作的引路人,指导所驻村党组织抓好自身建设。加快贫困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继续加大支部建在村居、产业链上和协会中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坚持建立健全村级配套组织,认真落实 “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指导和带动所驻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党组织“五个好”和党员“五带头”的要求,引导所驻村创先争优,通过开展“比学争先”、“评星定级”等活动,创建北元疃式的好支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后进基层党组织转化升级。
2.怎样当好第一书记 篇二
今天来村第一天,两委班子都健全。
五十六人是党员,书记主任一人兼。
四村合一称蒋场,人口总数近三千。
人均耕地一亩二,小麦玉米是主产。
青壮劳力皆进城,留守村里多老年。
卫生室和幼儿园,看了以后心喜欢。
集体经济是空白,起步发展待调研。
省局领导来探望,关怀鼓励劲倍添。
3.记“西藏区委第一书记”阴法唐 篇三
时隔两年,当听到阴老再次进藏的消息时,记者再次拨通了阴老的电话,表达对他的仰慕。电话那边,洪亮的嗓音、爽朗的笑声,使记忆切换到2年前第一次与他见面的场景:身材不高,头发虽已苍白,但红光满面,精神十足。采访期间,阴老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爽练。谈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总会呵呵的笑起来,很有意趣。回忆清晰可辨,似乎只要我再次敲开他家的那扇门,一切还可以重新开始。
投身革命 抗寇击敌
1942年,阴老任冀鲁豫八分区蒲县县大队政委。有一次,日寇“扫荡”蒲县,日军汽车部队隆隆驶来,形势紧迫,阴老接受命令掩护组织撤退。他只带了30人,埋伏在打谷场,用四轮车堵住路,等待日寇到来。当日寇汽车部队进入手榴弹投程范围时,四方枪声齐起,手榴弹爆炸声轰鸣,大部分日寇还没明白过来就已被炸死,完全丧失了抵抗力。这就是名噪一时的“蒲县小芦庄战役”。
1946年,阴老担任冀鲁豫军区八分区独立团团政委。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几大著名战役,转战神州各地,在枪林弹雨里奋击勇进。“平汉战役、淮海战役、鲁西南战役、进军大别山……”阴老掰着手指头边数边回忆。
1950年,时任18军52师副政委的阴老随部队进军西藏。“当时,我们在丛山冰河盘踞的高原上,在高寒缺氧大量负重的情况下边打边走。路上行军没有房屋帐篷,战士倒地就睡,晚上下了雪,早上起来白茫茫的一片,看不到一个人。一招呼人一个一个才从雪里面钻出来……”阴老边回忆边讲述,“14天行进了1400华里,部队克服了难以细数的艰苦困难。神奇地绕到昌都背后堵住了向西藏方向撤退的道路,包围了敌军,漂亮地赢得了昌都战役。”同年10月,西藏昌都解放后,完成进藏任务的阴老便留在了西藏,开始负责地方工作。这是阴老第一次进藏,一呆就是20多年。
心系藏脉 身证藏史
“进去了不等于站住了,站住了不等于站稳了。”由于历史遗留原因,起初,当地宗教势力对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很抵触,接触氛围紧张,工作展开棘手。化开这座积年累月形成的“坚冰”比进藏更加困难。
1952年,阴法唐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孜江分工委书记。江孜地区是“全西藏大贵族最多的地方”,地区情况更为复杂。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安定,争取上层贵族,团结他们进入统一战线。党中央和“三大领主”签署了“十七条协议”。对西藏的“特别”情况采取“特别”政策,尊重宗教与当地习俗的“特别”。希望当时的贵族为了西藏的安定繁荣和祖国的统一团结做出贡献。
为了积极宣传党的“宽亲”政策,说服“三大领主”,阴老为此没少“磨嘴皮子”。他亲自一家一户登门拜访。无论是闭门羹、冷言冷语,还是长途跋涉饥餐露宿,他都保持不懈热诚宣传“十七条协议”、“藏汉一家”、“爱国统一战线”、“党的宗教、民族政策”等等。还举办节日聚会、办文艺团体演出宣传等。功夫不负有心人,走过艰难,吃过苦头,阴老团结了进步人士,结交了很多上层朋友。
为了能够“站稳”,扩大党和军队的政治影响。阴老努力做好群众服务工作。修桥补路、帮助群众干活、听寒探饥、给青年、妇女做思想工作……在这些身边点点滴滴的事情中,阴老无声地在传达着党和中央的声音,如三月春雨流进藏民心中。
在藏民秋收的田地里,在和藏民混杂一起的劳动中,在部队开荒自给的人流间,很难认出来那个“泥人”,那个挥汗如雨的人,就是书记阴法唐。
1954年,江孜出现了史前未有的“浩劫”性水灾,在这场劫难中死亡1000多人。这在地广人稀的西藏是损失惨重的。有的村庄整个“消失”,只留了一棵树,成为“无人区”。阴法唐联系西藏“三大领主”紧急成立救灾委员会,拨款赈灾,要把物资发放到群众手中,减除差役。然而,这些作法与“三大领主”发生了强烈的冲突。阴老经过艰苦的工作才争取到资金平均发放给群众,而差役却只能象征性的解决。拿到党和中央政府的粮食、帐篷、衣服,激动的藏民热泪盈眶无以言表。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党中央、毛主席处处为我们着想!”“所以这个感情啊……”阴法唐语重心长地感叹“越来越深。”
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三大领主”等叛国分子,武装叛乱。群众工作扎实的孜江地区情况较轻,平叛工作很快结束。阴老抓住机会,“借势推力”推行“边平叛边改革”。
改革工作要扎实。期间,阴老亲自跑到山巅峦背的牧区点,进行试点改革。在牛羊帐篷里“蹲”上两个多月;在农区点再“蹲”上两个月。同时,推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取消农奴和农奴主阶级之分;对组织参加叛乱的“三大领主”开斗争大会;把叛乱的“三大领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赎买没有叛乱的上层贵族土地。“孜江的达赖庄园就分给了群众”。讲到这,阴老更兴奋了。
有了自己土地的群众深爱感动,奔走相告。有的直接跑到刚分的地里睡觉,有的跑到地里,捧起一把土高高扬起“我解放了!”群众坦开一片心,真情甘唱共产党,深信毛主席。“坚冰”熔化成一江春水。血脉情深溶成一家。藏民见到工作人员都称“老师”,把解放军称作“菩萨兵”。
21年的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平叛、土改……砸碎了禁锢在人民身上的铁链,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西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天白云的高原上回响着嘹亮的《翻身农奴把歌唱》。这些泪水,这些歌唱,这些欢笑,这些岁月,这些面孔,阴老一一见证。
重返藏土 发展经济
稳定团结群众,保障边境和平。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阴老还担任了中印边境反击战作战指挥。1971年“文革”时期,阴老被调出西藏,任福州军区副政委。1978年,调任济南军区任副政委。但对于西藏,阴老“总感觉还有回来的时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首抓西藏问题。1980年3月,中央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研究西藏问题。阴老主动申请重返西藏工作。
1980年,阴老以“西藏区委第一书记”、“西藏自治区第三届政协主席”的身份再次登上这片土地。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在改革开放的思路引领下,文革期间十万多人的冤假错案一年内全部平反。西藏很快纠正了左的错误,工作重点也很快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阴老根据西藏当地的情况,实事求是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农区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牧区牛羊牲畜归户自由自养,长期不变”;“免农业税”……经济很快得到了发展。同时,阴老再三强调“不再做那些为了‘补空白’,即使‘没原料’、‘没条件’也要硬上的项目”。
为了吸引人才参加西藏建设,1982年,阴老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署名为《欢迎有志之士到西藏去》的文章。文章发表后,信如雪片飞来。当时有近4000大学生自愿入藏。他们当中不乏杰出人士,胡春华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全国人均收入340元左右,西藏人均收入300多元。已经由原来的倒数第二,跃升到第20位。阴老二次进藏工作的5年里,社会团结、国防巩固。1985年7月,阴老再次被调出西藏,任北京第二炮兵副政委。
阴老两次进藏、两次离开,26载风雨,26载藏情,他执着地行走在高原路上不屈不挠,锲而不舍。再次离开西藏,殷老藏缘未尽。
梦系铁路 奔走呼吁
1978年,铁道部铁道兵开会认为,滇藏铁路比青藏铁路优越,上报中央先修滇藏铁路。中央批示:滇藏路好,青藏铁路放弃。正在铺设的青藏铁路被冻结,而后滇藏路也因资金不济而搁浅。为此,阴老忧心忡忡。1981年12月18日,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阴老说“西藏不修铁路不会大富起来”, 特别强调了修青藏铁路的必要性,建议将青藏铁路列入“六五”计划。报告获得了当时铁道部部长杨万里的认同,青藏铁路工程启动。
然而,1984年“修铁路不如修公路,修公路不如搞航空”的说法使青藏铁路再次“结霜”。
1990年已经调离西藏五年的阴老回西藏调查研究,在报告中他再次建议“下决心修青藏铁路”。并为新华社坚持写内参,极力呼吁青藏铁路工程的启动。
1994年,病床上的阴老在向江泽民汇报工作时,仍旧没有忘记强调修建青藏铁路。并建议将青藏铁路列入2000年前工作计划中。这次汇报引起了江泽民的关注。在4天以后的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提出:要做好进藏铁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听到这个指示,阴老含泪而笑。
接着,阴老找寻到了青藏铁路规划图,在国家计委铁道部搜集了资料和数据,经过各方面了解情况后,1999年开始起草报告。2000年2月10日,阴老将《关于青藏铁路复工的报告》提交给中央领导。报告中明确提到了修建青藏铁路的意义。突出强调“现在是拍板的问题,不是争论的问题。”及“早修早收益”的观点。报告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2000年4月,江泽民听完十五大计划项目报告时,提出:怎么没有青藏铁路。青藏铁路已经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关注的项目。之后铁道部两位副部长先后去考察了青藏铁路。
十五届四中全会西南组会议中,江泽民作出重要批示:青藏铁路十分必要,应下决心尽快开工。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立项。同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
2004年,阴老坐在汽车上,沿着青藏线再次考察西藏,发现青藏铁路已经没有太难的工程,完全可以提前通车。咨询完专家后,阴老向中央提交了建议青藏铁路提前通车的报告。12月,胡锦涛批示:同意提前通车。这使得2007年通车的青藏铁路提前一年投入使用。
12000公里的路程,行驶了近半个世纪;期盼了几十年的汽笛声,终于在2006年7月1日拉响了。为了青藏铁路阴老三次在会议上呼吁,写过六份报告,多次通过新闻媒体呼吁,前后奔走20年。阴老下这般“苦功夫”,不懈不馁究竟为何?似乎阴老的一句话最能窥其心思:“西藏人民最需要什么?一个发展中的西藏,没有铁路,西藏是不会大富起来的……”在阴老心中,“为西藏人民修建一条铁路”的愿望是他的不竭动力。
阴老见证了西藏的成长和变革,几十年风雨岁月冲刷着出光洁玉石般的藏情。如今回忆起来,电影胶片般掠过:西藏农奴劳作;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一张张淳朴的笑脸;高楼平地而起;改革开放包产到户;一直到现代化的拉萨。“亲身经历的,亲自建的。”阴老的西藏记忆是一部浓缩了的西藏近代史。
4.第一书记扶贫记 篇四
?
?
?
《我的扶贫记》 ?
---哈拉哈达镇大西沟村第一书记王秀清扶贫记 ?
在许多人眼里,到基层挂职都是年轻干部的事。56 岁,头发花白,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我却一头扎进哈拉哈达镇大西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很多人用质疑的眼光看我时,我却毫不犹豫地背上行囊,踏上了脱贫攻坚的新征程,成为巴林左旗哈拉哈达镇第一书记中,年龄最大的那一个。
接到任命后,我立即出发,“什么都没准备,什么也没带,想着过来先了解一下情况再说,没想到一来就走不了了。”来到村里,我走进每一户贫困户家里了解情况。有户贫困户家连个像样的桌子都没有,我就趴在墙上记录。当时正值盛夏,汗水打湿了他后背的衣服,贫困户家的老太太拉住我的手,抹着眼泪说:“都是我们害了你,怪我们太穷,把你连累得这么辛苦。”“百姓的日子都过成这样了,还心疼我。”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大西沟村富起来。“路边有景致,家家有笑声。”这是我给自己设定的扶贫目标,“让村子面貌焕然一新,让
每一个村民经济富足、精神自由,使百姓的幸福感通过笑声从心底溢出来。” ?
产业兴要让村民富起来 ?
我刚到大西沟村时,绝大多数村民的收入靠种植荞麦、笤帚苗和外出打工。这个位于山坳坳的村子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72 户 147人:已脱贫 69 户 141 人,其中稳定脱贫 3 户 4 人,未脱贫 3 户 6 人;贫困发生率为 0.49%。怎么样才能让贫困户脱贫,让村民致富?医学专业出身的我只能走家串户,去了解村民情况和想法,来克服过去产业单一、单打独斗、缺乏龙头项目引领的问题。
“如若想脱贫致富,还是要从土地上想办法,从种养殖上找出路。”为了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仔细研究,利用“三到”项目资金,为贫困户购买了绒山羊,发展养殖产业,并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目前,绒山羊养殖业已使全村多数贫困户成功脱困。针对该村无霜期短、土地干旱等特点,自 2017 年春季起,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抓好春耕生产工作。抢在春播前,完成了该村 4000 亩水浇地的灌溉目标,增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2018 年以来,我为该村争取到笤帚苗加工厂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超过 10 万元,设立公益性岗位 128 个,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 900 元以上,并积极与外地用工单位联系,转移贫困劳动力。“王书记鼓励我参加镇里组织的笤帚苗深加工技能培训,使我学会了笤帚苗绑扎技术。以前靠外出打工挣点儿钱补贴家用,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笤帚苗绑扎成了我致富的希望。”该村贫困户吕军感激地说。看到村里很多贫困户大都是因病致贫,我便主动与旗医院进行协商,送医送药到贫困户家。该村 81 岁的葛桂珍老人深夜突患重病,接到电话后,我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节省了救护时间。由于抢救及时,老人转危为安。这些小事记录了我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是我心系群众、真诚为民的缩影。
文化阵地温暖百姓心 ?
为了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针对村内资金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现状,我经过多方联系沟通,积极组织施工单位加班加点建设,先后修建了村活动场所 2000平方米,小西沟一处 900平米,并配套健身器材和广场灯,修建便民服务室、草原书屋、文化活动室、并协调网络公司为大西沟村争取了广电网络入村的优惠政策,减轻贫困群众的经济负担;让村民也拥有了自己的休闲活动场所。
村民王大妈兴奋的说:“广场建得可不赖,俺和邻居们都说好了,今晚就来跳广场舞!”村民王大妈开心地说道。
“如今农村生活和城里没啥差别,农忙之余,大家也有了文化
生活。”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勇说起村里的变化感慨道,“农闲时玩麻将、打扑克的少了,来农村书屋看书学习、到广场唱歌跳舞的多了,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大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更加坚定。” ?
如今,大西沟村实现村内“水电路网”全贯通,村民出行更便捷,健身娱乐有去处,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大西沟处处是一片生机的新景象。
因积劳成疾,2017 年 1 月,我的左眼几近失明状态。由于工作太忙,我迟迟没去医院进行治疗。做完手术后,在家没休息几天就上班了。两周后,我的视力明显下降,经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后来他不得不到北京进行治疗,在北京治病期我的心里也总是想着村里的事。“虽然我退休了,但很多事情还等着我去做呢,我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我充满自信的说。
奉献世间光与热,燃烧生命写忠诚。这,就是我,来自基层,心系群众的一名驻村驻村第一书记。
5.第一书记 篇五
一位书记,成就了小岗村的再次辉煌
一部电影,讲述了一名农村干部的伟大人生
这就是第一书记沈浩
刚刚看完《第一书记》,感觉还是挺感人的。这部电影拍得很有人情味,没有太多的口号,没有太多的标语,但它带给我的却是对沈浩同志无比的崇敬,他真正做到了一个人民公仆应尽的责任
当我们提及到“安徽凤阳小岗村”,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了“包产到户”,“中国改革第一村”的盛名传遍祖国大地。而今,再提到小岗村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这么一个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
沈浩同志原本是在安徽省财政厅工作的,他只是来小岗村挂职的,在城市里工作,他会有舒适的生活,更多的升迁机会,照顾全家老小的机会,这个对一般人来说挂职完后就会急着回家的,因为农村条件差,一般人受不住。换句话说谁想过苦日子?谁天生就喜欢过穷日子? 2004 年他离开省城合肥,离开了自己的家人,来到小岗村担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干就是六年。六年来,他的身影遍布小岗村的各个角落,村民的家中和田间 地头无不闪着他关切的眼神。六年来,一个个大项目先后落户小岗,大企业的落户为小岗村未来的快速发展蓄积了无穷动力。新世纪的小岗村在沈浩同志和村民们拧 成一根绳的热火朝天的辛勤耕耘下,不但成为了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标杆式农村,更成为了世界瞩目的新时代的现代化新农村。
影片中,小岗村村民为了挽留沈浩三次集体摁下红手印,我为之动容了。影片的最后,年仅45岁的“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小岗村人伤心欲绝,第四次摁下红手印把沈浩的骨灰留在了小岗村。六年离家却以小岗为家的好书记,舍小家,却为大家,是他带领着小岗村人民一天天地富裕起来。同时,我也开始真正地明白为什么沈书记的离去会令如此多的人民惋惜悲痛!因为他真正地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6.第一书记 篇六
观看有感
2010年8月14日,在我行的组织下,我作为一名团员有幸观看了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为原型的电影《第一书记》。之前对沈浩同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报纸的宣传上。我观看这部影片之后对这它还没有那么大触动,在我有朋友她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她对我说可能是同在基层的关系,她对沈浩经历的感触就更深,因为了解农村基层工作的不易。“他很值得敬佩”对于沈浩勇于改变小岗村的面貌精神,她们的印象很深刻。沈浩同志作为一位先进的党员模范典型,在广大党员之间一次次被学习、被歌颂、被宣传,我们做为一团员也要被熏陶。可是仅仅靠那些去认识沈浩同志,还远远不够,今天能够以电影的方式让沈浩同志的事迹在我们的眼前重新演绎,那才是最真实、最有感触,最触及心灵的。影片结束后,我的一个想法就,我来自农村,能深切感受到沈浩同志对农民深厚的感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是本职岗位还是在其它的事情上,都要脚踏实地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闯敢试、勇于担当。要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积极研究新情况,敢于解决新问题,充满着热情,为本行和社会做出我应有的贡献。为我行添彩。关雷
7.第一书记驻村来 篇七
河南省委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作为强根基、补短板、谋脱贫、奔小康的大事,摆上重要日程,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带动各级各部门抓实施抓推进抓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党建、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如今,在河南农村,第一书记已经作为特有的时代符号深入人心,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许多故事让人感动,他们不畏艰辛,探索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被委以重任的第一书记们,必将成为承担“十三五”期间河南如期完成扶贫脱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的主力军。
惊蛰过后,春意萌动,特别是在城市里,几个暖阳天过后,柳条就开始吐绿了。在农村,春天总要来得晚些,大多植被都尚未复苏,加之春节返乡的农民相继返城,村庄显得有些空寂。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此时已经打点行装从家园出发,贫困、落后的村庄是抵达的地方——他们就是驻村第一书记。
“按照中组部的部署要求,河南省委坚持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重大举措,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从省、市、县党政机关选派12332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现了对462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86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05个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全覆盖。”河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强根基、补短板、谋脱贫、奔小康”
2010年7月以来,河南省委作出了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软、穷、乱”村任第一书记的重大决策。5年来,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党建、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选派第一书记是推进扶贫开发、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夯实基础、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关系、凝聚改革发展正能量的有效途径。”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强调。
河南省委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作为强根基、补短板、谋脱贫、奔小康的大事,摆上重要日程,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带动各级各部门抓实施抓推进抓落实。
去年下半年,河南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研究批准了《关于全面开展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委书记郭庚茂明确要求,要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与确保“十三五”期间如期完成扶贫脱贫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坚持标准、严密组织、采取措施、完善政策,真正把第一书记选好管好,充分发挥作用。
河南现在已经形成各地各部门普遍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构和机制。比如河南省纪委就专门明确一位副书记、一位常委分管,把第一书记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信阳市由市委书记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滑县把领导力量向下延伸,从22个乡镇和产业集聚区各挑选一名负责同志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配合县委选派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做好有关工作。
特别是去年8月,河南对全面开展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特别进行了动员部署,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杰在主持会议时说:“各地各部门要以‘严和‘实的精神,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
选优派强,到基层一线去担当重任、接受考验
众所周知,农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没有更多的发展思路,加之农村民生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缺少资金,缺少发展的龙头产品,这些都对农村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实践证明,第一书记的能力素质、作风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选派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要切实加强指导和管理,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实、能干事、干成事的第一书记队伍。选派第一书记,必须把好人选的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
为此,河南严把资格条件,坚持选优派强。省委强调选派第一书记是政治任务,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舍得把那些优秀干部、骨干人员拿出来,到基层一线去担当重任、接受考验。
首先是严格把关“选优”。按照单位动员、个人报名、党委组织部审核等六步工作程序,把好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经过层层从严把关,河南选出的12332名第一书记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其中,处级干部464人,占3.7%;科级干部5464人,占44.3%;45岁以下的8206人,占65.6%。
其次是因村定人“派准”。河南把派驻村的突出矛盾与干部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结合起来,科学调配、用人所长,一批熟悉党务的干部被派往软弱涣散村,一批经济管理部门的干部被派往贫困村,一批医疗卫生系统干部被派往艾滋病村。比如郑州市充分发挥军转干部综合素质全面的优势,市直选派的101名第一书记中军转干部占55%,全部被派往“软、散、乱、穷”最突出的村。
最后还要狠抓培训“育强”。第一书记入村前,省市县三级分级负责,就农村基层党建、涉农政策法规、群众工作方法,对第一书记进行培训。比如省派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和省卫生厅领导同志分专题作辅导报告。第一书记入村后,各级党委还要对其持续加强培训,要求派出单位和第一书记所在乡镇,分别明确1名领导班子成员作为联络员,经常深入派驻村,对第一书记进行“传帮带”。
强化战斗堡垒,突出党建引领
选派第一书记是夯实基础、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
“针对我省部分农村‘软、散、乱、穷等问题综合交织的实际,我们把强化党建作为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要求第一书记抓党建促发展。”河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第一书记以培养“双强”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通过集体学习、个别谈心、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开阔他们的思路视野,提升派驻村党组织的建设水平,建强支部核心。
“六步工作法”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行动指南,他们按照组建工作队伍、绘制村情五图、部门集体会诊、制订整改方案、整建效果评估、落实责任追究的程序,有望使全省4626个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彻底扭转。
落实好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对于解决派驻村“软、散、乱、穷”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具有根本性意义。河南把基层民主决策、矛盾纠纷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和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四项制度,作为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的根本性措施,指导第一书记认真检查总结四项基础制度落实情况,研究改进措施。
此外,河南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第一书记推动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着力解决村班子中存在的“软、散、庸、懒”等突出问题,真正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将真情融入农村
带着方便面,徒步行走十几公里,河南省扶贫办派驻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第一书记吴树兰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走访了全村300多农户。从唠嗑谈心做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这位副厅级干部便成为村民信赖的热心大姐。
脱下皮鞋换布鞋、学做农活当村民,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实打实为群众服务,和吴树兰一样,许多驻村干部正是带着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怀,使自己真正融入到了农民中间,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只有为群众多办好事办实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支持。要始终坚持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把村民愿望迫切、条件许可的事情办好,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艰苦的条件,发展的重任,也让第一书记们在农村广阔天地中接了地气,聚了民气,长了才气,壮了底气,实现了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的“双丰收”。许多第一书记深有感触地说:驻村这段宝贵的经历将会影响一生。
在第一书记们为河南农村发展奔波的背后,是省、市、县出台的保障政策,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真正让他们融入农村、扎根基层。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关键,对涉农资金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对派出单位力量进行充分挖掘,对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活进行充分保障,推动帮扶政策、资金项目、人力物力“三向集聚”,积极构建大帮扶格局。
河南省委组织部实行“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制,明确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驻村任职工作第一责任人,举单位之力,尽帮扶之责,为派驻村提供人才、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支持。
在考评上,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反映良好的第一书记优先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称。一项项创新举措,不仅让选派单位对驻村工作“高看一眼”,更激发了驻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当好扶贫攻坚主力军
去年秋季,位于辉县市太行山脚下的白道村迎来了第一个冬桃丰收年,功臣是来自辉县市人民检察院的驻村第一书记韩喜群。为了带领白道村实现脱贫,3年来,他多方筹措资金,先后为村里修了路、打了井、架了电,并深入考察后引进了效益可观的冬桃树。
河南通过选派第一书记,深入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紧紧抓住贫困村、贫困户这个薄弱环节,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如期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目前,推进精准扶贫显然是第一书记的一项主要任务。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河南各贫困县以村为单位,由第一书记牵头,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核查工作。
此外,河南立足于拓宽帮扶渠道、充分调动派出单位的整体力量,组织选派单位党员干部或支部与派驻村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确保实现帮扶措施到户、脱贫成效到户。目前,各派出单位正在通过“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的形式,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
第一书记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掌握村情、落实政策、引领发展的作用,促进扶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选派第一书记要更加强调落实好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
8.选派“第一书记”总结 篇八
情况总结
根据XXXXX文件通知精神,为扎实开展此项工程增强和巩固我XX镇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努力建设一支作用突出、素质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现将对我XX开展此次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的工作目标,发展壮大基层支部队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为目的,把保证质量放在首位,注重选派条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村“两委”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主要措施
(一)、深入学习宣传文件精神。为更好地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乡专门召开党委和党支部会议,研究并讨论开展此项工作的各个细节。并组织乡干部深入所辖村支部进行文件的宣传和意见收集工作。
(二)、初步拟定和最后形成。根据XX党委的会议讨论结合村支部推选意见,初步拟定10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候选人。再根据选派条件对候选人一一进行考核审查,并最终确定第一书记。
(三)、从点到面的扩散.XXX乡共XX个村党支部,其中,吾木宗村为“后进村”。为扩大和深入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进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带头和表率作用。经乡党委研究决定,为包括“后进村”在内的五个行政村都配齐村支部第一书记。
(四)、任命和宣誓仪式。为防止出现挂名不管事,干事不负责的情况的发生。在乡党委会议上正式公布任命的支部书记,并让每位被任命的支部书记在党委会议上进行宣誓。
此次,选配任命严格按照《通知》的选派条件进行。并考虑到工作的熟悉程度和包村联系的方便,以及根据各村党支部的实际问题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配任命。被选派的有乡政府副乡长,包村干部以及大学生村官等。
9.第一书记考核材料 篇九
同 志 考 核 报 告
XXX同志,女,1975年2月出生,山东省新泰人,1995年7月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9年7月通过统一考聘成为XX街道前XX社区”第一书记”,至今已满一年,根据潍城区委组织部统一安排,我街道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为组长、组织委员任副组长,相关村(居)书记为成员的”第一书记”考核组,对XXX志任职以来的工作进行考核,采取本人述职、民主测评、村(居)干部谈话等形式,对该同志入职一年以来的现实表现进行了考核。现将考核情况综合如下:
一、勤于学习,增长才干。该同志入职以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要求,一是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认真领悟党的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敏锐性和党的自觉性,不断坚定个人的政治信仰。二是学习业务知识。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坚持每天都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认真学习农村工作知识,在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业务水平。三是学习农村工作方法。该同志积极向领导、同事学习,主动向他们请教,学习他们成功的工作经验;向实践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农村工作的实绩赢得了群众和同事的认可。
二、认真刻苦,工作扎实。该同志在街道劳保所工作期间,认认真真、扎实工作,从一户一表登记到劳动就业信息逐个录入,从就业人员的逐个核实到就业政策的同步宣传,从就业培训到公益性岗位安臵困难人员,从为农民工讨薪到企业年检,事无巨细,踏实做好。在新农保工作中,从政策宣传到流程培训、从参保登记表填写到逐村逐人采集信息、从保费收缴到单据打印、从数据上传到确认单据,都能认真好每一环节,确保个人信息与录入信息一致、缴费通知单与登记信息一致、缴费明细表与银行收款数一致、缴费单据与劳动局网络信息一致、单机版与网络版信息一致,确保各个环节准确无误,不留死角。
三、团结协作,严于律己。该同志在工作中,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和建议,能团结村两委人员及周边同志,能和群众交流并融为一体。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带着遵守”第一书记”的各项规定,严格遵守街道党工委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谦虚为人,作风严谨,待人谦和,有很强的廉洁自律意识,处事即灵活沉稳。
总之,该同志一年来的”第一书记”工作表现优异,成绩突出。在考核中没有听到任何不良反映,经民主测评,考核结果评定为合格。
XX街道党工委
10.北京来的第一书记 篇十
驻村第一书记肩负着“加强基层党建,当好党建工作指导晁维护农村稳定,当好群众信访代理员;带领农民致富,当好经济发展领航员;推进农民教育,当好农民教育教导员:监督基层事务,当好支部书记监督员”的重要职责。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与第一书记的扶贫攻坚战息息相关。
2016年8月,本刊与河南省焦裕禄精神研究会共同开设“时代先锋”专栏,对优秀基层共产党员、人民公仆、学习焦裕禄精神的典型人物、先进党组织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报道,优秀第一书记这个群体也将在“时代先锋”栏目陆续刊出。
“咱村来了个驻村书记,从人民日报社来的。”2015年8月,这一消息在河南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传出后,村民们又惊又喜,满怀期待。当这位北
京来的驻村书记时圣宇出现在村民面前时,村民们又大失所望:咋是个“毛头小伙子”?
就是这位“毛头小伙子”,一年时间里,融入乡村生活,迅速转变角色,不但为村里修路架桥、招商引资、成立公司,还为村里做了30年的远景规划。
“毛头小伙子”成了村中人人尊敬的“好书记”。
“村子变样了,村民也变了”
2016年8月15日下午,天气闷热,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第一书记”时圣宇走上村街,立刻就有村民前来打招呼。
“时书记,家里刚煮好的玉米你来吃点。”村民杨玉蓝看到时圣宇就笑着说。
“谢谢大娘,不用了。”时圣宇说。
杨玉蓝告诉记者,在村里没有不认识时圣宇的,他给村民修路、修桥,安装路灯,还修学校,整个村的样子都变了。
“这路原来真是‘水泥路’,有水又有泥,你看现在变成真正的水泥路了。还有河上的危桥,人都不能走,现在修好了,这个书记不孬。”村民张
贵宝说。
“一开始还不相信,这一个小孩能干啥?没想到他这么能干,为村里做了很多事。”村民梁生说。
74岁村民高玉珍正在树下乘凉,看到时圣宇过来,马上招呼道:“你咋又黑了。”时圣宇笑着说:“大娘,晒的了,没事。”
时圣宇看到老人膝盖上贴着厚厚的膏药,关心地询问情况,并告诉老人他已联系了一家医药公司,可以免费给贫困户提供一些药品。
据了解,韦店集村包括8个自然村,共有2160人,有163个贫困户,项目很少,村里基础设施等各项工作都比较落后,2011年被虞城县扶贫办确定为
贫困村。
2015年8月,时任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编辑、记者的时圣宇被选派到韦店集村,成为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驻村前,他请教了很多专家,看了与“第
一书记”相关的电视剧,并把电视剧中的“沈浩”作为自己的榜样。
“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村里情况。看到村里道路坑坑洼洼,小学教室破旧不堪,我很难受,确实想在这个村做点事。”时圣宇说。
时圣宇走访了韦店集8个自然村,弄清了每家每户的情况。他对韦店集8个自然村的出村道路进行了修整,全部由土路变成公路,并安装了路灯。同时,对村内的两座危桥、小学进行了修葺。为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正修建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戏台、文化活动室等。
脱贫经:找到“四贫”根,开“五个一”药方
时圣宇今年只有27岁,毕业于武汉大学,没有任何基层工作经验。驻村后,他经常夜里十一二点才睡,早上很早就起来,貌似总有用不完的精力。
“没有压力是假的,戴着‘人民日报’这顶帽子,不能给报社丢人,要干出来一点事情。”时圣宇初到时,压力之下,铆足了一股子劲儿。
治疾先找病灶,脱贫先挖穷根。他通过走访全村贫困户,找出了韦店集村的“四贫”。
基础之贫:桥、路等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村里的发展;思想之贫:韦店集村之所以贫困,和许多村民思想守旧,安于现状,缺乏敢闯敢干的精神有很大关系;人才之贫:村班子缺乏强有力的带领能力,村内缺乏致富带头人;金融之贫: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很难贷款,农业项目买不到保险,金融是农村发展的活水,没有活水,发展缺乏启动资金。
“韦店集村没有明显特色资源,距周边大城市也较远,如若想脱贫致富,还是要从土地上想办法,从种养上找出路。”时圣宇说。
于是,时圣宇制定了一些扶贫措施,简称“五个一”。养一批:完全无能力的一群人,财政供养;扶一下:劳动力不足的家庭,村里帮扶一下;拉一把:这是针对缺项目资金、技术的贫困户;扬一鞭:对惰性太强,安于现状,致富愿望不强烈的人,要扶贫先扶志;送一程:主要针对自己有思路,有一定技术,并且找到致富门路的人,对他们送一程,把他们培养成致富带头人。
经过时圣宇的积极协调与争取,目前,韦店集村已成立蛋鸭养殖合作社,8座蛋鸭养殖大棚拔地而起,预计年收益约80万元。该项目将在积累经验和稳定市场的基础上,在村内实行“1+1”滚雪球式发展。与徐州华杰生态农业公司合作的高标准蔬菜种植园项目已签署合作协议,引进资金80万元,盘活农户资金上百万元,初期规模100亩,后期将逐步扩大。截至目前,已有20家农户参与其中,带动5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000元。
时圣宇告诉记者,现在村集体还成立了九州万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乐农家庭农场两个公司,按照“互联网+”、众筹等理念,发展“预售农业”,力争为韦店集村留下一个永远受益的生态农业品牌。
规划经:打造韦店集村“六里画廊”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驻村任期为两年,对于村子的未来发展,我做了30年的规划。在我任职期间虽然不能干完,但只要村子按照这张蓝图持续前进,一定会成为又富又美的农村典型。”时圣宇说。
韦店集村原有一条3公里废弃河道,时圣宇结合此情况,规划打造韦店集村“六里画廊”。现已完成对该河道的清淤护坡筑堤工作,拟引进商丘市园林公司合作开发、共同经营,发展绿化苗圃、水产养殖、生态旅游,打造豫东地区精品乡村一日游示范点。这是一项利在千秋的综合效益工程,可以达到“既是绿水青山,又是金山银山”的效果。
一个村子能不能够发展好,能不能够脱贫致富,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有没有一个四有的村干部群体。为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村班子,时圣宇组织村班子成员到商丘、徐州等地先进村学习经验。试点成立村务委员会,选拔8名对公共事业有热心的年轻人,回村参与到村集体事务中来,为村干部群体增加年轻血液,培养村班子后备干部队伍。试点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由德高望重的老人、老村干部、群众代表、乡镇干部、司法人员共同组成的村民监督委员会一方面监督村务工作,确保实现四议两公开,另一方面履行“村级法院”职责,化解村内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困难找时书记,这是在韦店集村流行的一句话。”虞城县扶贫办副主任王宏亮说,时圣宇已经融入韦店集村,他是年轻人,有思路,站位高,工作拼。
据王宏亮介绍,虞城县总人口为118万人,有611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148个,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组。截止到2016年7月,建档立卡的贫困人数还有7.3万人,准备到2018年全部脱贫,超过国家定的标准线。
“时书记很能干,原来韦店集村在镇里相对落后,他改变了村子的面貌,也树立了村子的精气神,现在韦店集村的百姓与其他村的精神面貌不一样,思想提升了,致富意识强了,周边的村子都在向韦店集村看齐、学习。”虞城县稍岗镇党委书记毕道喜说。
11.第一书记调查问卷 篇十一
自今年5月以来,泉城路街道紧密结合实际,全面启动和扎实推进“选派第一书记,社区固本提升”集中行动,有针对性的选派了4名科级党员干部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的工作离不开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参与。为确保选派“第一书记”取得成效,街道党工委办公室开展本次调查,以供科学考核评价“第一书记”的工作。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回答问卷(请在相应的一个序号上画“√”,或在题后写上您的回答)。
一、您本人的基本情况
1、您是党员吗?
①是②不是
2、您所从事的工作:
①社区工作人员②国家工作人员③企业工作人员④退休人员⑤其他
二、您对“第一书记”的了解情况
3、关于街道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集中行动,您是否了解:
①不清楚②听说过③比较熟悉
4、关于“第一书记”在社区的工作情况,您是否了解:
①不清楚②听说过③比较熟悉
三、您对“第一书记”工作的评价
5、您对您所在的社区“第一书记”发挥作用的评价是:
①满意②较满意③一般④不满意⑤不好说
6、“第一书记”在社区工作主要为:宣传政策法规、调查社情民意、推进组织建设、指导科学发展、掌握基层信息、化解矛盾隐患、提供困难帮扶、搞好联络服务,您认为您所在社区的这些方面工作今年有无变化:
①有很好的工作效果②工作效果一般③基本上没效果④不好说
四、您对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7、您认为“第一书记”工作中存在的最大的一个困难是:
①没钱办事②没人办事③没场地办事
8、您认为,“第一书记”最需要加强的一项工作是:
①改革创新基层党建工作②化解矛盾隐患③搞好困难帮扶④加强社区管理⑥其他
11、您对您所在社区“第一书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2.第一书记工作琐事 篇十二
——记云台村第一书记邓小兵琐事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一份经历便会增长不少见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年轻人好好干,单位就是你的娘家,我和全局职工都会支持你!”谨记局长的话,我怀揣梦想,背上行囊踏上人生新的征程——到云峰镇云台村担任第一书记。
最短的那一夜
8月27日的夜实在是漫长而又让人兴奋。
辗转反侧,寤寐思服:明天就要走马上任,见面会上我该讲些什么,是谈工作纪律要求吗,好像太过严肃极为不妥;是谋划产业发展吗,好像操之过急盲目瞎编;是描绘美好憧憬吗,好像为时过早弄巧成拙……讲话时如用普通话能体现自己有水平,如用四川话更能被老乡接受……衣服是穿正装还是穿休闲装……
脑海中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明日的会场情形也像电影镜头是一一浮现。
阳台下,“轰隆隆”的汽车马达声在早起的司机脚下歇斯底里的叫着。习惯了这种声音,知道已是凌晨6点了,却不放心,还是看看床头柜上的时间确实定格在6:07上。
再抓紧时间睡上一个小时,开会时才有精神,讲话才不会出纰漏。合上眼,大脑的思绪不断,会场的情景历历在目。我有些烦躁不安,不如早早起来收拾洗漱,坐在客厅的沙发 上等待清晨的第一抹阳光。
这一晚过得好快,我竟然彻夜未眠待到天明时。
最无奈的一件事
2015年9月6日,星期天,小雨。
上午9点,我正陪家人在华联超市买些日常生活用品,村主任打来电话,说九组的杨庆兰老人要放火烧自家二儿子的房子,他正拦着。我没有多想,只觉得事态有些严重,立即驱车赶往云台九组。
通往九组杨庆兰家近500米的山路最是难走,到达其住处时,一双黑色皮鞋已经面目全非,那粘抹上去的稀泥让脚踝增负三四斤。
“你是新来的书记,我要向你伸冤,你要给我解决好问题,不然我就一把火把这房子点着!”杨庆兰老人疾步上前拽紧我的衣服说。
“老人家有话慢慢说,不要着急。”我被杨庆兰的这一举动搞得不知所措。
“你说你解决的好不?解决不好我就早县法院去。”顿时我觉得杨老太是一个不太讲理的人,也许还有些尖酸。
杨老太既不松手,也不让座。像放连珠炮一般,向我道出一肚子苦水。归纳其叙述内容是这样的:老人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女儿都出嫁了,大儿子在家务农,二儿子常年在外务工。老二在老房地基上重建了两层楼房,老两口住在一楼,二儿子一家四口住在二楼。8月份老头子开刀做手术,老二回家探望父亲后,锁上房门,不让其入住。父亲病了还不在 家照管,找其理论还动手打她。
杨老太有些激动,我们将其劝至房间。村主任打电话让在医院照料父亲的老二回家处理事情。待到老二回来后又听到这样的述说:老二夫妇有两个女儿在读高中,也要还修建房子的欠款,不得已外出务工支撑家庭。每年除了给父母寄回赡养费(事先约定的每个儿子每月200元)外,在父母生日、过春节时还有两三百元的心意。父亲生病花费3万元,他就付了2万多元,回来的匆忙,没有打理好盘缠,让母亲拿些米面临时救急,老人却不同意。老人生病在医院需子女轮流照看,却因工地在外不能久留,请自家大姐帮忙照料父亲,其母也极为不高兴,母子俩在相互争执过程中有拉拽行为,为此母亲要烧房,要上法院吃官司。
母亲尖酸不讲道理,儿子江湖霸气难以沟通。母子俩无法换位思考,不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想。我做过教师,解决过不下百次的学生矛盾,也在机关工作,参加过数次调解,面对眼前的母子俩,我却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只有等待高手的到来,虚心学习。
我在《工作手册》上记下了这样的感言:今天我体会到“清官难断家务事”的真谛,农村工作并非那么简单,也许就是油盐酱醋的事,也许就不仅是油盐酱醋的那回事,不管咋的,都得用心去做。
最高兴的一天
温情的阳光普照在云台山上,这片并非贫瘠的土地吮吸着大自然赐予的丰足的养料,今年的秋天必然是一个丰收的 季节。
我和十组何组长何思华一同来到种植户张思培的冬瓜地边。张思培是我来村后引进的第一个产业大户,流转了九组50多亩土地,种植了红心蜜柚、黄角兰、葡萄。这些作物需要3——4年后才能有所收益,在村委会的建议下,老张头间种了冬瓜。满地的冬瓜仔还在偷睡,难怪小宝贝们长得那么健壮,一个个臀肥腰粗、个高体大。真是个收成年!
老张头过来礼节性的向我们打了招呼,就在他招呼的那一霎时间,我好像看到了夏洛特的那张脸,在温情的阳光下越发显眼。老张头向我们道出了苦水:我原打算卖了地里的冬瓜就去支付先前赊来的肥料款,现在没人能够一下子买这么多冬瓜,在等几天就会烂在地里,屁钱不值,这该咋个办嘛。
老张头的一席话让我感到一阵痛楚:他那么大年纪,付出了那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张思培回村创业的梦想不能应为这点小事就给锉削了积极性,况且套种冬瓜的主意又是我们出的,我愧疚的心里不是滋味,可怎样帮忙解决冬瓜滞销的问题却始终是一头雾水。
“叮铛……”手机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妻子在电话里叫我:“周末回家赶上表嫂晚上请客吃饭哟。”
“哪个表嫂?”
“你说还有谁嘛,当然是我们刘家的嫂子了……” 对呀,妻子的表嫂不是在县城的高中学校承包伙食团 吗。“好老婆,我马上就回来。”
我猜妻子当时也是一头雾水,可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向何组长、老张头谈了一下想法,告了别。骑上摩托直奔县城而去。
经过一个多小时候的“自驾游”,我在城郊中学伙食团找到了正在指挥伙头军的表嫂。向她说明了来意。表嫂很难为情的说:现在是蔬菜旺季,库房还有些。
“我现在刚去云台村当第一书记,这事你得帮我,不然怎么回去向村民交代嘛。”我向表嫂边生气边祈求。
“帮了,看在你第一书记大人的面上,我找其他几个伙食团的老板一起买了。”表嫂真是个袍哥人家。
10月20日的阳光总是那么灿烂,让人沐浴着欣喜。老张头听到一次能为他卖完5000斤冬瓜的消息后,不知是啥样子,我没有看到,但我想他嘴里一定是甜的、心里一定是高兴的,地里偷睡的冬瓜也一定梦醒时分。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我比老张、还有地里的冬瓜更乐呵。
最深刻的一课
11月15日下午3时许,云台村九组一农家大院内突发火灾,正在家搞建修的村主任何思蓉闻讯后,三步并成两步赶到现场,并拨打119报警,随即爬上电杆切断了该院子的电源,迅速组织邻居将老弱疏散到安全地带、抢救贵重物品,投入火场自救。在武警消防队员到来之前最大程度的减小了损失,无一人伤亡。
火灾无情人有情,人间自有真情在。村两委庚即召开会议,解决受灾户过冬及房屋重建问题。各组纷纷表示投钱、投物、投工支援受灾户。镇领导第一时间来到火灾现场了解受灾情况,积极准备救灾项目。帮扶连挂单位县环卫局得知情况后,也积极组织全体职工为受灾户捐款献爱心。
事后,我认真反思这样三个问题。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火灾那日,第一时间拨打了119 火警,救火车很快到了寸头,大家都能十分清晰听得见警报声,可就从寸头到事发地不足两公里的路程,救火车用了40多分钟,原因就在于道路过于狭窄,弯道急且多,行车极不方便,还处在极大安全隐患。再则,救火车自带水用完后,附近没有防旱池或消防池供水,要到较远的水库补水,耽误了救火时间。
二是农村安全意识普遍淡薄。在救火过程中采用了这样一个措施: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为保护其他房屋及财产,用推土机将土墙推到进行覆盖,灭火后的5天内,从残垣断壁下不时冒出浓烟和火星,原因在于原房屋下堆放了大量干柴,遇到火星哪能不着。村上立即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全村303户中就有78户将柴薪堆放在自家屋檐下,用电用火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这好比是给自家埋下一枚不定时的炸弹。
三是农村无产业发展。火灾是因86岁的何老汉一人在家守护两个儿子的房子,做饭时用火不当引起火灾。像何老汉这样的留守老人在贫困山区是常见的,如农村有支柱产业 6 发展,家人也不会背井离乡,抛下老人不管,以致于一幕幕悲剧的上演。
这是我任第一书记以来最深刻的一课。
最新的一个打算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在村工作已过去了四个月。元旦假回到家,躺在床上,觉得有些困意,不经意间回忆起工作中的点滴。
2015年为云台村转移劳动力51人次到环卫局临时就业,增加其经济收入;组织全村党员和环卫局职工一起开展志愿帮扶活动3次;积极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积极发展产业,扩大村办养殖场,破解“空壳村”难题,流转土地300余亩,并进行改土改田,计划种植莲藕50亩;协助开展财务清理,结束“包包账”的历史;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召开“三会一课”,提高党员觉悟,完善基层党建文化阵地建设 ;将“以购代捐”活动变为常态化。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基础上,拟定了一个新的工作打算:2016年建起综合合作社,依托云台观近2000年的道教养生文化,将云台村的绿色环保生态农副产品推向市场,与成都万象城小区建起一对一的供销模式,让城里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心,也让云台村的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13.新坪村“第一书记”刘磊的十个月 篇十三
2016年7月8日,新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磊在一次现场教学的路上接到村民电话,说家里富余一百多斤土鸡蛋,想托刘书记问问他现在带的学员中有没有人买鸡蛋。
此时,刘磊正带着一批到新坪村考察学习的学员从“本草园”返回村部的途中。
接到电话后,他疾步往回赶,路上又给相关工作人员打电话,让给村民联系“兜售”地点。
这是刘磊驻村10个月以来的一次意外惊喜——村民脑袋里的致富思路越来越活络了!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作出安排。
8月21日至22日,河南省省直机关派出221名副处级以上官员驻村,并对省派第一书记进行任前培训。一周之后的8月29日,刘磊到三门峡市卢氏县新坪村走马上任,开始驻村第一书记的新征程。
刘磊来自河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务处,他上任当天,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书记张春香亲自带队赶赴卢氏县新坪村。到达新坪村后,张春香来不及休息,直接在村委会与当地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就是在这次座谈会上,张春香讲,学院是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优中选优,选派刘磊来担任第一书记的,“刘磊同志有丰富的工作阅历,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挑这副担子没有问题”。
回想起驻村伊始,刘磊感慨万千,新坪村给他的最深印象就是贫富差距大,社会矛盾多。
“第一书记最大优势就是资源和眼界。”河南省扶贫办综合处张金才曾经这样说。
刘磊到新坪村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四个百分之百——转变角色实现百分之百,入户走访实现百分之百,干部谈心实现百分之百,贫困甄别实现百分之百,来完成身份的转变。
刘磊将贫困户的甄别放在了重中之重,他深知,第一书记肩负着“带领农民致富,当好经济发展领航员”的重任。如果不能有效甄别出贫困户,那么他未来的工作就如行走在真空地带。然而,在这片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29户村民分散居住,各种矛盾根深蒂固,刘磊初来乍到,筛选贫困户这根“硬骨头”并不好啃。他邀请乡镇政府、驻村单位及帮扶单位派员,组成近40人的工作队,到329户挨家挨户筛选。第一轮采取每位组长轮流提名,其余18名村干部实施现场监督的公开方式进行;第二轮采取19名村干部无记名投票,乡镇政府和驻村单位监票、计票的形式进行;第三轮采取乡镇政府、驻村单位和西坪村“两委”班子入户检查把关、只筛不增的形式进行;结果张榜公示后,根据信息反馈进行了两次再调整,确保贫困户精准认定。
在刘磊的“辖区”内,有些地方连电话信号都不通,为了筛选贫困户,刘磊来来回回跑断了腿,“搭进去不少好酒”,他憨笑着说。最终,新坪村选出了让村民们心服口服的贫困户。
贫困户的有效甄别,让刘磊这个第一书记在最短时间内赢得了权威和公信力。他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紧接着,他又亲自设计了《新坪村基本情况及发展建议调查问卷》,发放350份入户。问卷调查的结果是,村民们希望办农家乐、希望开发山区、希望引进项目能够就地工作,等等。握着一张张收回的调查问卷,刘磊震惊了,他的内心沸腾了,在这个穷乡僻壤,村民们致富的渴望原来如此强烈!
一场大变革在刘磊的心中孕育!但孤军奋战不行,刘磊开始找援手。
驻村第一书记的优势,还在于有原单位做后盾。“即使一个省直机关再困难,拿出些资源支持一个村子的发展,还是会起到很大作用的。”张金才说。
刘磊的驻村工作,得到了他所在单位河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的大力支持。据刘磊讲,张春香书记三次亲临新坪村,实地调研,走遍了10个自然村。
2015年12月,刘磊驻村的第4个月,张春香到新坪村调研。麻沟村民小组的组长李有才,曾经做过近20年的村主任,他动情地说道:没想到张书记工作这样扎实,這样亲民,会亲自深入到农村最基层,为老百姓办实事,让人觉得心里很暖和。
就这样,张春香一个村一个村地摸排调研,提出了新坪村“11223”(一区一街、两院两园、三大产业)的脱贫建设工程发展思路。“一街”即特色旅游一条街;“两院”即农家院与医养院;“两园”即建设中的“百草园”与规划建设的“百果园”;三大产业即旅游业、林果业、养殖业。此外,省社院党组还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并拟定“一帮多”扶贫方案,落实到每个人。
为了使新坪村实现规模化绿色养殖、种植,学院还协调雏鹰农牧集团领导到村里考察洽谈投资意向;为了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学院联系了国家级著名设计专家团队,为卢氏县域进行旅游业规划;为改善新坪村村委办公条件,学院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3万元资金,用于村委会基础设施改造;为增强“造血”功能,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路培果带领学员干部职工围绕精准扶贫入户进行调研,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当地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等等。
除了原单位这样强有力的大后方,刘磊还向西坪村所属官道口镇党委及政府争取了支持。
在刘磊驻村的十个月期间,他为新坪村争取到了一座96万元的南平桥,现已竣工;麻沟通往桃河的3500米长、3.5米宽的道路硬化工程也已建设完成;现已上报储备的项目有南坪停车场,南坪堤坝及路灯。
在刘磊的努力下,卢氏县分管旅游的县领导还为新坪村争取到农家乐改造项目100万元资金。
nlc202309091037
2016年五一刚过,刘磊就组织新坪村农家乐成员到陕西省袁家村、马嵬驿参观,多方面拓宽思路、学习外部经验、推动改革成效。
2016年6月29日,刘磊到新坪村驻村整整10个月,这里已经成为农村精准扶贫的典范。这一天,河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卢锡恩带领教务处、总务处部分同志到新坪村调研,看望部分贫困户,并在新坪村挂牌建立了河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基地,为下一步全面开展社会扶贫、精英扶贫、智力扶贫、知识扶贫奠定了基础。
记者采访时,正值刘磊带着相关培训学员在新坪村考察参观。
新坪村有两个自然村在豫西大峡谷深处,有狭窄的栈道和丰沛的水流,夏天浓荫蔽日,冬天滴水成冰。刘磊说,这栈道原是红25军长征时走过的路,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他希望更多的人都到这里走一走,感受先辈们曾经抛洒热血的地方。
而刘磊自己,在新坪村一待10个月,回郑州的次数屈指可数。想起自己80岁的老母和身患乳腺癌的妻子,刘磊心潮难平。
再往深处走,是新坪村年代最久远的一片老宅,上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的土坯房,下可寻迹到八九十年代的砖混结构老房的影子。刘磊说,未来这里将修复重建,打造“年代的故事”旅游项目。
“百果园”是在去年8月刘磊走马上任时启动的,目前已经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每到一处,刘磊都会停下来,亲自给学员们讲解。他热情地听取学员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遇到学员中某个领域的专家,他还会和他们聊聊计划发展的某个项目。
刘磊用着一个破旧的老式手机,还是3G的,很多学员要加他的微信,加上之后发现刘磊其实不怎么发微信。“我觉得手机能用就行了。”刘磊直言。
回村委的路上,下起了雨,一位村民与书记热情地打招呼,请刘磊拿一把他兜里装的伞。刘磊告诉记者,这是他之前甄选贫困户时闹意见最厉害的一位,“在中国农村,矛盾千头万绪,农民工作着实不好做”。
参观考察过后,大家都提出到刘磊的办公室看看。当人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上新坪村村委,想看看驻村第一书记究竟享受了什么待遇时,大家傻眼了——刘磊的办公室出乎意料地简陋,办公桌上散落着各种各样的工作材料,还有他每天写就的驻村日记,点点滴滴记录着他驻村十个月以来的人生轨迹;隔间后面有张床,床上放着一个包袱,裹着铺盖,每天夜里忙到一点多的刘磊,每每在那样的环境下和衣而眠。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刘磊在规划新坪发展中充满深情地写道:一人或一部分人致富只是优,万家致富才是乐,达到脱贫奔小康的目的,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
相关人士指出,选派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从而定点帮扶脱贫,就像扶贫的药引子。这个药引起到了什么样的疗效?2015年的大数据呈现给我们这样一幅图景:在河南近四年派驻的2998个软弱涣散村中,有2593个得到转化提升;944个派驻村党支部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150个村务管理混乱村实现由乱到治,占派驻混乱村总数的90%。
刘磊是随着河南省史上最大规模的“第一书记团”出征扶贫攻坚战,在距离2020年全面决勝小康社会仅有5年之际,此次扶贫战役,将成为关键一战。
14.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篇十四
深入走访调研 全面掌握村情实际
新集乡岳庄村位于镇原西南部,群众习惯上称之为“山后地区”,全村共有387户1687人,其中贫困户293户1155人,贫困面高达68.5%,自然环境差,山川塬兼有,人均耕地面积仅3.6亩,且多数为山地,群众收入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268元,比全县低1794元,比全市低2231元,在镇原县87个贫困村倒排序中处于22位,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作为村“第一书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驻村之后,他迅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入户开展调研和实地考察, 集中利用近两个月时间,走遍了岳庄村6个村民小组,对岳庄村2015年计划脱贫的40户183人和计划脱贫的17户79人进行了重点走访,现场解读惠农政策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并深度分析岳庄村致贫原因,修订完善帮扶计划,协助乡村核实岳庄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信息,开展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双联行动精准扶贫基础资料。
经过和村干部座谈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岳庄村贫困面高,返贫率较高,加之长期以来,受到的扶持有限,岳庄村基础建设十分滞后,将近60%的耕地为山地,土地质量差。4个村民小组群众农电线路老化,供电可靠性低,经常发生用电故障。村部年久失修,影响了基层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农民收入单一,思想守旧狭隘,普遍缺乏种植、养殖技能,严重地制约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脱贫时序安排,他们将路、电、水、田、房、业、智等七大瓶颈作为岳庄村的致贫原因和帮扶重点。同时,闫安在广泛调研和深度分析梳理的基础上,立足岳庄村发展实际,起草了《岳庄村双联行动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全面总结岳庄村的发展现状、致贫原因、着力重点和对策建议,进一步明确村户需求、任务清单和帮扶重点,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市委双联办的一致认可和高度关注,《甘肃农村工作》(第9期)、庆阳市委网分别对该调研报告进行了刊登。
岳庄村留守妇女多,农闲时节无事可做。一次座谈交流中,闫安萌发了为岳庄村妇女群众引进香包刺绣项目的想法,他与村组干部在入户过程中积极征求妇女群众的意见建议,对有意愿的妇女进行统计登记。同时,多方奔走,协调争取,成功与庆城县欣艺刺绣印染公司达成业务协议,建立“公司+农户”刺绣生产基地,通过合作订单生产枕头和拖鞋等刺绣产品,由刺绣公司负责提供产品原料并开展技术培训,群众完成刺绣产品后,刺绣公司上门回收并付给群众手工费,经预算,仅这一项年可为每户实现增收1200多元。
凝聚爱心力量 帮助树强发展信心受多种因素影响,岳庄村部分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特困户学生生活极度困难,加之村上办学条件相对滞后,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化设施。对此,闫安和工作队队长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爱心微信,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岳庄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特困户捐赠生活学习物资,帮助他们逐步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目前,共为岳庄村142名群众捐赠衣物、书本等物资共计178件,并联系北京爱心人士白杨女士,为村小学捐赠国旗1面,红领巾100条,图书92本,图书柜12个,文体用品63件,总计价值1万多元。同时,他还联合庆阳市蒲公英爱心协会,于9月25日组织为岳庄村及周边两村210户贫困群众发放秋冬衣物1200多套余件,受益群众达1000多人;10月份,帮助残疾人贫困户争取困难补助3000元,帮助其发展养殖;11月份,利用网络筹得爱心捐款10080元,为岳庄小学捐赠“爱心书柜”14个。
强化督促指导 统筹推进任务落实在做好岳庄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加强与县乡项目实施单位的协调联系,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定期督促项目落实,与乡村干部全程参与项目谋划、论证、实施和验收,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帮扶任务的落实。一是协助监督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6项重点工作。组织50户贫困户代表,于8月20-23日赴榆林市佳县、绥德县和清涧县参观考察学习大枣种植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负责起草了《关于组织岳庄村群众赴榆林市考察学习情况的报告》,为本单位进一步帮助岳庄村发展富民产业提供了理论依据。他还先后两次组织省内、外理论专家为岳庄村210多名干部群众开展苹果、红枣、核桃栽植技术培训,使贫困群众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种植技术。
注重实践探索 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闫安同志一直负责全市的双联行动宣传工作,长期的工作实践造就了他特有的工作敏锐性和洞察力,他积极借鉴推广全市驻村帮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创新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推动双联“六大任务”和“六个精准”要求落地生根。他利用平时空闲时间,一是起草并制定了《岳庄村双联扶贫驻村工作队工作手册》。按精准扶贫、双联行动、驻村帮扶工作队三大块,分别对岳庄村基本情况、贫困户分布、项目需求清单、脱贫计划、2015D20计划脱贫户信息,双联单位帮扶项目工作、驻村帮扶工作队等20小项要求进行了详细总结。同时,创新制定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学习、例会、请销假、发展积极分子入党、“三会一课”等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了驻村帮扶工作的深入发展。二是针对岳庄村的发展实际,起草制定了《镇原县新集乡岳庄村村民公约》,引导村民遵纪守法,扩大村级民主,维护村庄和谐稳定,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逐步形成一套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可跟可学的帮扶工作机制。三是积极总结在工作中建立形成的好做法,先后撰写了《岳庄村双联行动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如何发挥挂职“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中的助推作用》《强化“六个载体” 提升驻村帮扶水平》等理论文章,分别被《甘肃农村工作》第9期、《陇东报》(10月20日第三版)、《省委双联网》刊登报道。
15.我是第一书记 篇十五
在区党校学习了四天,“认识”了沈浩书记,通过学习《沈浩日记》,使我深深体会到“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村党组织书记素质高低、能力强弱对一个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身为辛安渡东风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我要学习沈浩同志,充分发挥好第一书记的作用,扎根基层、造福群众。
要把学习沈浩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加速东风大队经济发展的具体行动。学习沈浩对科学发展的那份坚定,对加快发展的那份追求,扎根基层、奉献人民的那种境界。
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强化“不发展最不科学、抓发展必须科学”的理念,聚精会神搞建设,奋发有为促发展。坚持发展不动摇,把发展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以心无旁骛的执着、咬定青山的坚韧、永不放弃的顽强,加速发展不懈怠,树立强烈的争先进位意识,拓展视野、抬升标杆,坚定信心、奋力赶超,走在前列。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重大战略任务,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敢闯敢试、勇于担当。要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积极研究新情况,敢于解决新问题,努力在解放思想中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在更新观念中理清发展思路、激活发展动力。切实做好“结合”
文章,把中央精神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所需与群众所求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具有东风特色的发展之路。
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蓬勃朝气,把心思放到促发展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做利和谐、促发展的实事,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绩。始终保持知难而进的昂扬锐气,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不惧风险,不畏困难,有效化解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积极应对前进中的各种挑战,奋力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新胜利。
【怎样当好第一书记】推荐阅读:
怎样当好“第一书记”12-20
怎样当好甲方代表10-31
应该怎样当好一个班长08-08
怎样当好一个数学教师09-10
怎样当好高校辅导员06-17
怎样当好企业一把手06-29
怎样当好综治办主任07-17
怎样当好一名班组长11-03
1.怎样当好一把手12-10
怎样当好农业执法大队长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