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述职报告

2024-09-28

病理述职报告(精选13篇)

1.病理述职报告 篇一

长江大学实验报告

姓名 实验日期 月 日 班级 序号 成绩

周次 星期(上午、下午、晚上)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切片编号: 观察倍数: 10×10 镜下分析:

病理诊断:

教师:

****年**月**日 篇二:病理实验报告四

病理学实验四 篇三:病理学实验报告一

病理学实验一 篇四:病理实验报告三

病理学实验三 篇五:病理实验报告

病理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动物医学 班级:08级4班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掌握兔和鸭的解剖方法,观察准确描述病变,根据病变能推断出可能的病,知道治疗此病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每种病都有一些特定的病理变化,在掌握不同病不同的病变时,可根据临床解剖,观察病变反推病,确定治疗方案,但是要注意病情轻重时不同表象。

三、实验材料

兔 鸭 手术刀 手术剪 消毒水 一次性手套 解剖盘

四、实验步骤1、2、3、取兔和鸭,处死。鸭喉部入刀放血,兔断颈锥处死。消毒水湿润兔和鸭,观察外观状态。

解剖步骤。十字剪开关节→从腹中线剪开皮肤,剥开皮,观察皮下、肌肉病变→手术刀划开肌肉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剪开食管和气管→用手术钳剪开头骨,观察。结束清理干净。

4、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分析

七、注意事项

1、处死时要准确快速,避免出现一些反应,造成误诊

2、解剖按顺序,边解剖边认真细致观察记录病变,注意手术刀的正确使用,以免划伤。

2.病理述职报告 篇二

1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69岁,因“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9个月”于2009年8月18日入我院治疗,无特殊感染及手术史。经B超检查显示:左肾见一大小约6.2 cm×3.8 cm的占位性病变,左侧输尿管结石及左肾积水。行左肾切除术。术后肾脏标本巨检示:左肾中上极被膜下见一囊实性肿块,大小5.5 cm×3.0 cm,部分囊壁外实性区呈灰黄细乳头状,质地中等,肿瘤界限欠清。镜下显示:肿瘤周围无明显包膜,见大小不一囊腔,部分区囊腔呈网格状,部分腔内见嗜伊红样分泌物,肿瘤细胞形态多样,从扁平细胞至高柱状鞋钉样细胞围成腺管结构,部分肿瘤细胞形成乳头结构(图1),细胞明显异型,肿瘤细胞和肾盂尿路上皮间无移行。肿瘤细胞境界不清,细胞浆弱嗜伊红,核圆或椭圆形,核浆比大,核染色质粗颗粒状,部分细胞可见核仁,Fuhrman分级Ⅱ~Ⅲ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PAX-8、P53、P504S均阳性表达,CD10、CK7、CD34、TFE-3、WT-1、HCK、P63均为阴性,KI67约8%阳性。随访时间为36个月,术后未行任何辅助治疗,患者于术后36个月发生全身广泛转移而病死。

病例2:患者男性,26岁,因“反复发作肉眼血尿4个月”于2011年9月7号入我院。无特殊感染及手术史。超声检查诊断右肾占位性疾病,左肾囊肿,双肾多发结石。PET-CT显示:右肾见一大小约11.2 cm×8.4 cm软组织肿块,代谢异常增高,考虑恶性肿瘤伴纵隔气管右旁及右肾静脉旁淋巴结转移。血液生化检查中肾功能:肌酐120μmol/L,尿素氮4.89 mmol/L。行右侧肾脏切除术。巨检显示:肾切面见一大小10 cm×8 cm灰白色肿块,占据肾脏大部分,形成2个囊腔,均直径3 cm,凸向肾盂,肾盂黏膜光滑。镜下见肿块与周围肾组织境界不清,交叉生长。部分肿块组织突入肾盂,位于尿路上皮下,但未见二者移行区。肿瘤为大小不一致小囊腔结节状排列(图2),结节间隔为增生胶原纤维,囊内无明显分泌物。脉管内见癌栓。肿瘤细胞胞浆较少,嗜伊红,核浆比大,见明显嗜酸性核仁,Fuhrman分级为Ⅲ级,可见核分裂相,细胞中-重度异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PAX-8、P53、P504S阳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约5%,CD10、CK7、CD34、TFE-3、WT-1、HCK、P63均为阴性。随访时间39个月,随访期间该患者在术后半年内在当地医院行3次化疗,具体时间及化疗药物不详。于术后39个月发生多发转移而病死。

低倍镜下见肿瘤呈多房囊性,可见局灶乳头结构

大小不一微囊状结构,肿瘤细胞可见明显核仁

2讨论

Mac Lennan等[11]于1997年首次描述13例具有管囊结构的肾细胞肿瘤,大体表现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性肿块,肿块边界清楚,较少出血坏死,较少侵出肾外,以纤维间隔与相邻肾组织分隔,细胞核级别低,很少核分裂相,所有患者均有黏液产生,表达AE1/AE3和/或Cam 5.2,随访12~114个月(平均62个月),12例患者未见转移,1例患者46个月后病死与原发肿瘤形态一致的转移癌,该病例首次诊断为良性。Mac Lennan等[11]认为这组患者疾病是肾集合管癌的一类低度恶性亚型。Osunkoya等[12]2009年比较7例管状囊性癌与8例集合管癌的分子表达特点,发现管状囊性癌的VIM、P53、P504S表达均强于集合管癌,结果提示管状囊性肾癌不同于集合管癌。Amin等[13]于2009年研究管状囊性肾癌的电镜特点,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兼有近端小管和中间管的特点,细胞有大量具有刷状缘的微绒毛,胞浆内有大量线粒体,认为管状囊性肾癌临床、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更接近近端小管和中间管特点,因此此种管状囊性肾癌完全不同于集合管癌的亚型,应将管状囊性肾癌视为一种独立类型低度恶性肾脏肿瘤。Zhou等[14]于2009年报道了20例部分或完全表现为管状囊性癌形态的肾肿瘤,其中4例完全没有乳头成分,10例与乳头状癌或乳头状腺瘤相邻,4例肿瘤中管囊结构和乳头状成分完全混杂生长,在管囊结构和乳头结构上的肿瘤细胞形态完全一样。通过多色FISH检测7、17、Y染色体缺失。9例全部检测3条染色体,其中6例具有7、17号染色三体,Y染色体缺失。这些形态和分子检测结果提示管状囊性癌和乳头状癌十分相似。但徐静等[5]检测1例管状囊性癌7号及17号染色体,均无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肿瘤基因分子学特征来揭示两肿瘤间的关系。

从临床预后来看,Mac Lennan等[11]提出管状囊性肾癌是集合管癌的一类低度恶性亚型,但也发现1例患者在原发肿瘤误判为良性46个月后死于与原发肿瘤形态一致的转移癌。Yang等[15]于2008年报道13例管状囊性肾癌,1例转移到肾门淋巴结,3例伴发乳头状癌,2例伴发乳头状腺瘤。Hora等[16]于2010年报道5例,2例肿瘤转移,其中1例死亡。本研究2例患者仅生存3年多。这些不良预后结果提示需慎重对待管状囊性肾癌的恶性程度评估。建议对管状囊性肾癌患者应长期密切随访,以获得更全面的患者预后资料。

鉴别诊断:(1)囊性肾瘤:属于良性肿瘤,必须与本研究管状囊性肾癌鉴别。囊性肾瘤常发生于年幼婴儿,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比例为1∶8。常因肾内囊肿及囊肿而致的肾盂输尿管梗阻而被确诊。肿瘤大体为肾实质内界限清楚的肿块,切面多房囊状,囊肿直径多为1~3 mm,部分区域囊腔大而显著,囊壁薄,囊内面平滑,无乳头状突起,巨检无明显实性区域;镜下囊内壁衬附柱状、立方状或扁平状小管上皮,细胞可呈“鞋钉状”,肿瘤上皮细胞胞质多不透亮,也有研究发现可见少量透亮肿瘤细胞[13],细胞形态温和,无异型。囊肿间质为纤细梭形细胞,似卵巢样间质,可表达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2)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13,17](曾用名:肾盂囊性错构瘤、成人中胚层细胞肾瘤):男女发病比例为1∶6,巨检与多囊性肾瘤相似,实性区域较囊性肾瘤更明显,囊腔大小更不一致,但巨检可见囊腔间明显实性区域;镜下亦可见肿瘤成分由多囊和小管构成,内衬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胞质淡伊红或透亮。间质为增生梭形细胞和黏液样变区及胶原纤维,细胞较囊性肾瘤间质细胞粗大,胞质丰富,常表达肌源性抗体SMA/DES,也可表达雌、孕激素受体。囊性肾瘤与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有相似的临床特征、相似的病理巨检及镜下特点、相似的分子特征,可能为同一种肿瘤的不同形态表现。管状囊性肾癌为恶性肿瘤,肿瘤上皮细胞异型更明显,核仁明显可见。管状囊性肾癌间质细胞不表达雌、孕激素受体亦可有助于鉴别诊断。(3)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8]:巨检与囊性肾瘤相似,无明显实性区域,镜下见多房囊腔,囊内壁衬覆透明细胞,肿瘤细胞核小,核仁不明显,Fuhrman分级常为Ⅰ~Ⅱ级,没有“鞋钉样“细胞,免疫表型与普通透明细胞癌相同。(4)转移性腺样囊性癌[19]:罕见,我院也曾诊断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复发转移至肾脏病例。肿瘤组织由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细胞构成,呈条索状、腺囊状或筛网状排列,囊腔内充以嗜碱性黏液样物质,腺上皮细胞CD117阳性,肌上皮细胞actin、p63、34BE12阳性。

管状囊性肾癌是肾脏少见的恶性肿瘤[20],其形态和分子检测结果提示管状囊性肾癌和乳头状肾癌有明显的关联,该肿瘤亦不同于肾集合管癌。应与肾囊性肾瘤、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低度恶性多房囊性肾瘤等囊性肾肿瘤鉴别,罕见情况下还需要与涎腺来源转移性腺样囊性癌鉴别诊断。

摘要:本文报道了2例管状囊性肾癌患者,均为男性,因肉眼血尿入院检查发现肾脏肿物,肿物巨检均为囊实性。镜下肿瘤组织成分均由大小不一小管及小囊腔构成,其间见胶原纤维,肿瘤细胞胞浆嗜伊红,核浆比大,可见明显核仁,囊腔内衬扁平细胞至高柱状鞋钉样细胞,Fuhrman分级基本为Ⅲ级。1例伴有乳头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2例肿瘤均阳性表达VIM、PAX-8、P504S。随访结果显示,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6、39个月死亡。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认为,管状囊性肾癌好发于男性,肿物巨检呈囊实性,镜下见特征性大小不一囊腔和小管,上皮细胞核仁明显,主要应与以多房囊性生长方式为主的肾肿瘤相鉴别。本文2例患者随访结果提示其恶性程度较高。

3.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 篇三

时下,越来越多的女性重视乳房的健美。我们提倡中青年妇女特别是40岁以后的妇女主动地定期触摸乳腺,进行自查。如发现肿物应及时去医院作病理检查。一些幸运的女性正是因此而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经过快速病理切片或活组织检查。病理医生将向临床医生提交病理报告。如果病人或家属对病理诊断的内容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便会自觉地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乳腺癌的病理报告大致含三项内容,第一是大体观察,记述癌组织的大小、颜色、质地及皮肤或乳头的受累的程度,还有淋巴结的数量、大小等。病理医生检查时用取材刀剖开标本,对每一个细微处均进行仔细地观察计量和现场记录。因此,他们获取的信息量较临床医生全面、客观、准确。第二是镜下切片观察癌细胞的形态类型、生长方式、浸润范畴,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和转移数量的多少。这些内容可提示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临床分期、生长速度、浸润破坏能力及转移状态等,特别是能对放疗、化疗的疗效作出初步的估计。第三为诊断描述,即总结上述内容,用规范的专业术语作出言简意赅的诊断结论。

病人或家属究竟应如何解读乳腺癌的病理报告呢?虽然病理报告主要是面向临床医生的,但病人或家属通过以下的提示,也可以理解某些常识性的基本问题。

首先,要注意在病理报告的“诊断”一项中,医生在病名中使用最后一个字眼是什么。一般是“×××癌”,或是“×××瘤”,或是“×××病”,乳腺病理报告绝大多数用这三个字作诊断结论。如果报告的是“乳腺×××癌”,“癌”字的前面又使用了专业术语,那么该诊断便属真正意义上恶性乳腺腺癌。此时,病人还要进一步注意诊断报告上有没有描述癌组织浸润乳头、乳晕,或浸润胸部皮肤、脂肪组织等。如有浸润,便提示癌细胞恶性程度高。然后,再观察有无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结论,总共找到了多少枚淋巴结,其中多少枚淋巴结有转移。这一点对估计生存预后有特别意义。如2—3枚以内的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一般均在80%以上。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还取决于癌组织体积的大小。癌细胞的某些病理生物学检测指标,如雌、孕激素受体和癌基因蛋白等,也与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关。病人还应了解自己患的是哪一种病理类型的乳腺癌。乳腺癌的专业名词在新的分类中有20余个,但一般说来,无浸润的导管癌预后多数很好。另有一部分有浸润的类癌、肌上皮癌、粘液性腺癌等,恶性程度也不高,长期在局部生长,生长速度慢,转移率低。这类癌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化疗和放疗作为次要选择方案,5年生存率在60%~70%以上,故病人不要失去信心。预后较差的类型主要是浸润性小叶癌、炎性乳癌、印戒细胞癌、浸润性导管癌,化生性癌等。这些恶性程度高的癌经各种正规的治疗,5年生存率也达60%以上。病人发病年龄也与预后有关,35岁以下和50岁以上者预后较差,妊娠期乳腺癌预后更差。

必须说明的是,某些癌前病变或交界性肿瘤,虽然以“××瘤”,“××病”命名,但也有可能发展为癌。这些诊断名词包括:多发性导管乳头状瘤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异型小叶、不典型增生、肌上皮瘤或叶状囊腺瘤等。

许多事实证明,育龄妇女定期用手掌触压乳房,发现乳腺包块后及时就诊,是早期诊断和治疗乳腺癌的根本措施。

4.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篇四

本次教学实习是《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二、指导教师:高克祥 李安娜

三、实习时间:

2010年5月30日——5月31日; 6月6日——6月7日

四、实习地点:

1、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

2、徂徕山林场

五、实习内容:

5月30日,我们XX年级农药专业的同学们来到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开始了为期4天的教学实习之行。

(一)、南校区实验田里收获多

上午,高老师在实验室里为大家介绍了本次实习的安排和方法。即以田间调查、集中采集为主,结合室内病害诊断鉴定,根据课堂讲授内容和田间病害发生具体情况,重点进行病情调查,学习采集、制作和初步鉴定植物病害标本的方法,了解当地植物常见病害种类、症状特征和发生情况,为识别植物病害,安全保存植物病害标本奠定基础。随后,高老师和李老师带领我们去了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了解了杨树皱叶病、苹果锈病、小麦叶锈、条锈、纹枯、丛矮等大田作物病害。下午,按照计划,我们小组对大田作物病害的标本材料进行了补充采集和压制整理。在采集标本时,我们把标本夹、标本纸、锯子、剪刀、小刀、等工具准备好。针对植物病害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下采集方法:

(1)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尽可能采集到不同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标本。

(2)采集有病征的病害标本,以便进行病原物鉴定工作。真菌病害的病原一般有无性、有性两个阶段,应尽量在不同的时期分别采集。有些真菌的有性子实体常在地面的病残体上产生,也要注意采集。

(3)避免病原物混杂,采集时对病原物容易混杂、污染的标本,如锈病、黑粉病、白粉病等要分别用纸夹(包)好,以免观察病原物时发生差错。

(4)随采集随压制,或用湿布包好,防止变形、干燥卷缩,给标本制作造成困难。

(5)随采集随记载,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标本编号、寄主名称、病害名称、病害危害情况、采集地点、采集环境、采集日期、采集人等项目。标本应挂有标签,标签上的编号与同一份标本在记录本上的编号必须相符,以便查对。

(6)每种标本采集的数量不能太少,一般叶斑病类标本应在50张以上。

(二)、徂徕山之行

5月31日,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在经历了山路上校车爆胎的危险之后,我们到达了徂徕山林场,开始了对经济果树类植物病害的识别和标本采集。

在徂徕山林场。我校校友、徂徕山林场主任为大家介绍了林场的发展以及相关植物病害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认识了板栗、核桃、山楂等相关病害。大家热情高涨,发现了很多比较典型的病害材料。得到了老师的称赞。

(三)、病害专项调查

6月6日,高老师带领我们又来到山农大南校区植保、农学等学院的实验田,了解了烟草、紫叶李等植物的相关病害。下午,我们组在山农大实验田对小麦进行了病害专项调查。

调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田间现场调查麦类作物病害发生的种类,重点调查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和大麦条纹病,根据调查结果列出植物病害的病情指数及发病率。

在小麦病害重点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专门对其病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到农大实验田里小麦病害的分布、发病率、发病程度等。并用分级计数法进行了病害发病程度统计。根据直接计数不能反映发病程度的差异,我们选择了分级以后再计算。其分级标准,每一级都用百分率表示,很容易计算它的平均百分率。分级计数法的级别,有的不是据百分率分级的,得到的结果是每一级中有多少个体。针对这种情况,计算病情指数来表示发病程度。每一级用一个代表数值,然后用公式计算:

×100

病情指数=

∑(病级株数×代表数值)

株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值

发病最重的病情指数是100,无病的是0,所以这个数值就能表示发病的程度。

附:表1 枝、叶、果病害的分级标准

级 别

分 级 标 准

代表值

株数

1

2

3

4

5

合 计

无病

25%枝、叶或果发病

25%-50%枝、叶或果发病

51%-75%枝、叶或果发病

76%以上枝、叶或果发病

0

1

2

3

4

37

55

74

46

12

224

表2干部病害的分级标准

级 别

分 级 标 准

代表值

株数

1

2

3

4

合 计

无病

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1/5以下

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1/5-3/5

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3/5以上

0

1

2

3

37

55

74

46

21

2最后,我们小组在一块实验田里随机选取94株小麦进行了病害程度分析,最终计算出本块实验田小麦的发病率为33.6%。

通过此次田间调查,我们小组进一步认识了常见小麦病害的症状。了解到本地小麦病害的主要种类、危害情况;通过联系实际的调查,分析它们的发生危害程度,从而巩固和深化了课堂学习的内容,熟练掌握了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

(四)实验室里辨真伪

5.病理述职报告 篇五

病理诊断危急值报告制度

根据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实施《CHA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为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特制定病理诊断“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设立“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

1.标本太小、未见标本或者因未加固定液导致组织自溶,无法做出病理诊断时;

2.在脱水机处理组织过程中出现停电、机器故障等意外时,导致组织被严重破坏而无法做出诊断;在染色机染色过程中出现停电、停水、机器故障等意外时,导致无法制出合格切片而影响诊断结果;

3.病理常规诊断结果或者冰冻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差别较大时;

4.当遇到疑难病例,导致常规或者冰冻无法做出明确诊断时;

5.恶性肿瘤切缘阳性时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

1.当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出现“危急值”时,病理诊断人员和病理技术员必需核对标本的姓名、取材部位、送检组织块数、取材块数、大体描述、切片上的组织块数、组织学形态是否符合,染色操作、方法是否规范,查看近期有无该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并加以比较,同时,病理诊断医师应该通过电话与临床医师沟通:大体标本采集、送检部位、组织大小是否一致;病人临床情况与病理诊断结果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应当重新取材进行复查。

2.确认“危急值”后,病理科诊断医师应及时用电话报告相关科室危急值登记人员,双方必须复核患者信息和病理诊断结果,同时双方均应及时正确登记《危急值登记本》,防止差错的发生。报告流程(见《句容市人民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3.相关科室危急值登记人员应及时报告管床(值班)医师,医师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按诊疗规程及时处理病人,完善病情记录,低年资住院医师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并记录上级医师指示。

句容市人民医院

6.病理述职报告 篇六

发病容易是指小儿容易感染病邪而发病。小儿脏腑娇嫩,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幼儿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会自节,故在外易为六淫所侵,在内易为饮食所伤,以及胎产禀赋因素,所以小儿易于感触,容易发病,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容易引起疳证,食积,泄泻等症。

小儿肾常虚,易发生先天元精不足而引起各种疾患,如解颅、胎怯胎弱、五迟五软等疾病,也可由脾胃之精摄取不足,影响肾气藏精而产生佝偻病等疾患。

传变迅速是指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7.病理述职报告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恶性GIST均为本科治疗并获随访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9~71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40岁以上者29例(29/36)。临床特征:腹痛26例(26/36),消化道出血21例(21/36)。此外,少数病人还有上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肠梗阻、腹泻等症状。肿瘤发生部位:小肠20例(20/36),胃12例(12/36),十二指肠2例,结肠及直肠各1例。本组病例术前均行内窥镜或CT等发现原发肿瘤并了解其与周围器官及组织的关系,术前多诊断为腹部肿块或消化道出血,仅7例获得病理定性诊断,其余病人均未获得病理诊断。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人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0例属完整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切缘为阴性,其他6例属姑息性切除。具体术式为:行胃局部楔形切除4例,其中1例合并胆囊切除;胃大部切除6例,其中1例合并脾切除;小肠部分切除20例;十二指肠楔形切除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切除1例;直肠前切除1例。本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化疗17例,6例术后服用伊马替尼,其余病例术后未经治疗。

1.3 病理学良、恶性判断标准

依照Sircar等[2]提出的诊断标准:(1)组织学呈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2)免疫组化染色示CD117阳性,或CD117阴性而CD34阳性,伴平滑肌、神经分化或无分化。肯定恶性指标:(1)肿瘤侵润临近器官;(2)出现远、近脏器转移;(3)核分裂像>10/50HPF。潜在恶性指标:(1)肿瘤大小:胃间质瘤>5.5cm,肠间质瘤>4cm;(2)核分裂像:胃间质瘤>5/50HPF,肠间质瘤>1/50HPF;(3)肿瘤坏死;(4)核异形性。

2 结果

2.1 病理及免疫组化

组织病理结果:肿块直径大小3~18cm,平均直径7.5 cm,直径≥5 cm者28例,9例为多发结节,其中1例小肠上有13个结节。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恶性及潜在恶性。镜下组织学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30例(30/36),梭形细胞呈编织状、辐射状;1例上皮样细胞呈片状排列;另5例组织形态模糊(上皮或梭形细胞)。29例(29/36)可见核分裂像(≥2/10HPF)。免疫组化标记:CD117:(+~+++)31/36, CD34:(+~+++)24/36,SMA:(+)28/36, S100:(+)18/36。

2.2 随访结果

本组病人均获随访6~36个月,22例病人未见复发,为无瘤生存,生活质量佳。 14例复发,其中9例进行了再次手术,4例分别于再次手术后2、4、6、9个月死于肿瘤再次复发。其余5例再次手术病人行化疗、综合治疗等,至今仍生存。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非上皮来源性肿瘤。对其起源、分化及良恶性鉴别均存在争议,对于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也有较大差异,尤其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MGIST),其预后相对较差,治疗比较棘手。GIST是一类既无Schwann细胞免疫组化特点,又无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非上皮细胞性肿瘤,约占该部位原发肿瘤的1.2%[3]。研究证实,以往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多属于GIST[4,5]。Rosai将胃肠道间叶来源的一大类梭形细胞肿瘤总称为GIST[6],共分为4型:(1)平滑肌型(良性、交界性、恶性);(2)神经型(恶性);(3)平滑肌神经混合型(恶性或潜在恶性);(4)未定型(恶性或潜在恶性)。目前,临床上对于GIST的病理诊断趋于这一基本概念。

3.1 临床表现

文献报道胃肠道恶性间质瘤(MGIST)多见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下者少见。本组病例中,40岁以上者29例,占80.5%,发病率无性别差异,与文献报道相似[4,5,7]。MGIST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小肠和胃最为常见,食管、结肠、直肠少见,网膜、肠系膜、腹膜偶有发生。本组病例中小肠和胃分别占55.5%和33.3%。MGIST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部不适、疼痛、呕血、便血、肠梗阻、腹部包块等,腹痛和消化道出血多为其中晚期的主要表现,其早期临床表现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导致延误诊断,少数病人因体检或其他原因手术中偶然发现[6,7]。

3.2 术前检查

对于MGIST的诊断,临床上多依赖内镜及CT、MRI等影像学手段。事实上,上述检查仅对部分病人能明确病灶的大体部位及有无转移等,对大部分病人难以做出定性的诊断,尤其是小肠恶性间质瘤[8]。本组病例术前均经内镜及CT检查,但术前仅7例作出了病理定性诊断,其病灶分别位于胃及结肠,均经内镜取活检而得。近年来有人报道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技术(EUS-FNAB),对获得胃肠组织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查以明确GIST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9]。尽管CT仅能提供形态学的诊断,但可以弥补胃肠造影和消化内镜对腔外生长的肿瘤、小肠肿瘤诊断的不足,并能观察肿瘤内部的构成及其与周围脏器和血管的关系。

3.3 免疫组化与良、恶性鉴别

目前认为免疫组化检测对GIST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GIST干细胞的特征性表达很高,如CD117和CD34可呈弥漫性表达,是鉴别GIST与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的重要标记物,且CD117比CD34更具特异性[10]。本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D117的阳性表达率为86.1%,与文献报道的85%~94%[4,7]相符;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66.7%,略低于文献报道的70%~80%[3],差异可能与实验操作方法及本组样本数较少有关。GIST还可表达SMA及S-100等神经源性免疫标记物,本组中上述免疫标记物的阳性表达率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4,7]。GIST的良恶性鉴别是近年来争论较多的问题。有文献报道仅3%~38%的GIST具有恶性的组织学特征,而有68%的肿瘤出现临床转移[10]。因此,判断GIST的良、恶性时,不能只依靠病理形态诊断,还须根据临床表现、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有无邻近器官侵犯或腹腔内种植等作出综合判断。在2000年以前,曾将GIST分为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似乎没有GIST是真正良性的,把“良性”与“恶性”描述为“低度恶性”与“高度恶性”更为确切[11]。目前很多病理和临床肿瘤学家已达成共识,根据肿瘤的大小及核分裂率来评估GIST的恶性风险:直径≥5cm和(或)核分裂数≥2/10HPF的GIST具有更高的复发率,而直径<5cm和(或)核分裂数<2/10HPF的GIST具有较低的复发率。总结本组病例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结合文献报道,笔者认为具备以下特点的病人更具恶性倾向:(1)肿瘤直径≥5cm;(2)核分裂像≥2/10HPF;(3)肿瘤位置:恶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小肠、胃、结直肠和其他;(4)CD117、CD34阳性。

3.4 治疗

对于胃肠道恶性间质瘤仍应采取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因为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主要复发方式是局部复发,很少有淋巴结转移,所以最有效的手术方式是完整切除肿瘤,力求切缘阴性,不必进行广泛的淋巴结清扫。有报道完整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48%~65%,而不完全切除的平均生存期仅为9~12个月[7,9]。传统的化疗对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治疗结果甚差,多数学者不主张大剂量细胞毒性药物作为本病的首选治疗。目前也无数据证实放疗在本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生物靶向治疗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研究较为活跃,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C-kit原癌基因突变使酪氨酸激酶活化,引发细胞无序的增殖失控和凋亡抑制,这被认为是GIST发病机制的关键。伊马替尼通过与ATP竞争性结合酪氨酸激酶催化部位的核苷酸结合位点,阻断磷酸基团的转移,使得激酶不能发挥催化活性,不能进一步作用于下游的效应分子,从而导致细胞增值受抑。目前已有较多的伊马替尼临床应用报道,并证实对MGIST有效[12]。本组有6例患者术后服用伊马替尼治疗,获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伊马替尼在MGIST的治疗应用体现了生物分子靶向治疗这一新的肿瘤治疗模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收治的36例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以腹痛及消化道出血为主,发生部位以小肠及胃最为常见,术后均经病理学诊断为恶性。术后复发14例,死亡4例。结论:肿瘤的大小、位置、核分裂像及免疫组化指标是判断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加强对胃肠道恶性间质瘤临床及病理特征的认识,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手术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8.解读病理报告单上的肿瘤“信息” 篇八

病理报告单一般包括:大体所见,镜下所见,诊断结果、特殊检查等。其中,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在分子水平上对活检组织进行的专业性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下面。针对病理报告单常见的肿瘤“信息”语言,一一解读。

异型增生也称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间变等,是上皮细胞由于长期受到慢性刺激出现的不正常增生。例如,宫颈异型增生就是指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发生异型和不典型增生,报告中常常用“CIN描述。CIN分三级,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通常所说的癌症)的机会越多。建议一旦有CIN II级或者以上就要定期随访或积极治疗。同样,肠道、支气管、乳腺等病变有异型增生均要引起注意。

分化一种组织的细胞从胚胎到发育成熟,要经过各种分化阶段,分化愈高,其成熟度愈好。在肿瘤报告中,一般需要描述其分化程度,代表相应的恶性程度,预后等“信息”。

癌变趋势即“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并不是癌,但继续发展下去,有癌变可能。因此,需要大家提高警惕。常见的有:

黏膜白斑常發生于食管、口腔及外阴等处,如果黏膜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并伴着一定的异型性,就有可能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交界痣多位手手掌、足掌、外生殖器和背部,经常受到摩擦、外伤或感染等刺激,容易发生癌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约10%的萎缩性胃炎病人可能发生癌变。

子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妇女较为常见的病变,其中,重度宫颈糜烂中的鳞状不典型增生,容易发生癌变。

乳腺囊性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随着年龄增大,癌变可能性亦增大。

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结肠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达50%,有家族史。

癌疑此类报告表明,不能完全肯定是癌症,或对癌症的诊断有所保留,需进一步检查。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病变不够典型,性质难定,或虽倾向为恶性,但其组织量太少或有挤压等。此类报告中,多会出现“考虑为……”“倾向于……”“可能为……”等字样。例如,“直肠管状腺瘤伴中一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癌变可能”。这些报告均需要医生重新做活检或手术中开展冰冻切片,同时需要病人密切随访。

原位癌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黏膜的上皮层或皮肤的表皮层内,尚未穿透基底膜浸润到黏膜下层或真皮层的癌症。通俗地说,原位癌就是刚形成不久的初生癌,如宫颈,胃,皮肤原位癌等。

9.病理病案讨论 篇九

1、根据提供的病史及检查结果,你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

2、肝硬化的概念,了解发病机制?

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如何?叙述其临床病理联系。答:1诊断:门脉性肝硬化(晚期)

依据:

1呕鲜血约500ml: 上消化道出血;2 两处蜘蛛痣,巩膜清:激素代谢障碍;

3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脾肿大和腹水

4肝肾功能:总蛋白48.1g/L,白蛋白27.6g/L,球蛋白20.5g/L,A/G 1.3,总胆红素27.9μmol/L,直接胆红素8.5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8.10mmol/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7.60mmol/L:物质代谢障碍;

5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法):HBsAg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大三阳;

6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肝硬化失代偿期; 7未见癌细胞:排除肝癌

2肝硬化:指由于反复交替发生的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而导致的肝结构改建,肝变形、变硬。

机制:

1、病毒性肝炎;

2、慢性酒精中毒;

3、营养缺乏;

4、毒性物质作用,如四氯化碳、磷、砷、辛可芬等

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早期:肝体积正常/增大,质地正常或稍硬。

镜下:(1)假小叶形成: 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②中央静脉偏位、缺如、两个以上可有汇管区;③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2)纤维间隔内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及假胆管、胆管↑

临床病理联系:

1、门脉高压:由于门脉高压使门静脉所属器官的静脉血回流受阻。早期、由于代偿作用,可无严重后果。晚期,代偿失调,可引起如下不良后果:(1)脾肿大(2)胃肠淤血、水肿;(3)腹水(4)侧支循环形成 ;

2、肝功能不全由于肝细胞反复受损,肝细胞不能完全再生补充和代偿而出现肝功能不全现象,主要有:(1)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2)出血倾向(3)蛋白质合成障碍(4)黄疸(5)肝性脑病 病史摘要:

患者,男,38岁,工人。咳嗽,消瘦1年多,加重1月入院。1年前患者出现咳嗽,多痰,数月后咳嗽加剧,并伴有大咯血约数百毫升,咯血后症状日渐加重。反复出现畏寒、低热及胸痛,至3个月前痰量明显增多,精神萎靡,体质明显减弱,并出现腹痛和间歇交替性腹泻和便秘。10年前其父因结核性脑膜炎死亡,患病期间同其父密切接触。体格检查:体温38.5℃,呈慢性病容,消瘦苍白,两肺布满湿性啰音,腹软腹部触之柔韧。胸片可见肺部有大小不等的透亮区及结节状阴影,痰液检出抗酸杆菌。入院后经积极抗结核治疗无效而死亡。

尸检摘要:全身苍白,消瘦,肺与胸壁广泛粘连,胸腔、腹腔内均可见大量积液,喉头粘膜及声带粗糙。两肺胸膜增厚,右上肺一厚壁空洞,直径3.5cm,两肺各叶均见散在大小不一灰黄*色干酪样坏死灶。镜下见结核结节及干酪样坏死区,并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回肠下段见多处带状溃疡,镜下有结核病变。分析题:

1、根据临床及尸检结果,请为该患者作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2、用病理知识,解释相应临床症状。

3、请说明各种病变的关系。

4、结合实际,请提出对这类疾病的防治方案。

答:

1、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小叶性肺炎。依据:病史;咳嗽、咳痰、消瘦、咯血、胸痛、腹泻便秘;胸片、痰液检查所见;尸检结果

2、小叶性肺炎及肺结核时炎症刺激支气管、炎症渗出→咳嗽、咳痰;全身消耗腹泻便秘→消瘦;溃疡型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腹泻便秘腹痛腹软;结核累及胸膜→胸痛;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肠结核→腹水。肺内干酪样坏死物液化、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两肺湿性啰音。

3、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肺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结核病→机体免疫力低下→小叶性肺炎。

4、隔离;抗结核治疗;对症营养。

病史摘要 患者,女,43岁,孕6,产4+2。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及臭水9月。

现病史:入院前9月生小孩后一直阴道不规则流血,白带多而臭,伴下腹部及解大便时疼痛,人渐消瘦。

体格检查 全身明显消瘦。宫颈凹凸不平、变硬,表面坏死,阴道穹窿消失,双附件(-),入院用镭治疗,但病情进行性恶化,于入院后4个多月死亡。尸检摘要 恶病质。子宫颈全为坏死腐烂之瘤组织代替,向下侵及阴道穹窿,向上侵及整个子宫,向前侵及膀胱后壁,致双输尿管受压,右侧更甚,向后侵及直肠,向两侧侵及阔韧带,并与子宫穿通。子宫,直肠,膀胱,输尿管紧密粘连成团并固定于盆腔壁,左髂及主动脉淋巴结肿大,发硬呈灰白色。肝及双肺表面和切面均见大小不等、周界清楚之灰白色球形结节。左肾盂扩大,为5cm×2.8cm,皮髓质厚1.6cm,有轻度充血,右肾盂显著膨大成囊,切开有液体流出,肾皮髓质厚1.2cm,输尿管变粗,横径1.2cm,积液。左耳下区有5cm×3.5cm大小的病灶,切开有黏稠之脓液及坏死组织,未见清楚的脓肿壁,此病灶与表面皮肤穿通,形成窦道。左扁桃体稍大,左咽侧壁与左耳下病灶穿通。右足及小腿凹陷性水肿。取子宫颈、肝、肺病灶镜检,见肿瘤组织呈条索状或小团块状排列,瘤细胞大小不等,核大、深染、易见病理性核分裂,有的区域瘤细胞有向鳞状上皮分化,但未见角化珠,间质多,有淋巴细胞浸润。肿大淋巴结亦见上述肿瘤。讨论

1.诊断和依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2.解释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答:

诊断和依据及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如下:

(一)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广泛浸润和转移

1.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浸及阴道、子宫体、阔韧带、膀胱后壁及直肠,子宫直肠瘘;

2.腹主动脉和髂动脉旁淋巴结癌转移; 3.肝、肺癌转移; 4.恶病质。

(二)左耳下脓肿伴皮肤和左咽侧壁窦道形成。

(三)慢性盆腔炎伴双侧输尿管及肾盂积液。

病例摘要: 患者,男,45岁,干部。2年前出现头痛、头晕,健忘等症状,血压150/95mmHg,服用降压药后自觉上述症状缓解,2天前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及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急性病容、血压140/90mmHg,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尿蛋白(+)。分析题:

1、做出病理诊断及根据?

2、分析各种病变的关系?

3、试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 答:

1、原发性高血压缓进型,右侧脑桥出血。依据:高血压病史,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及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血压140/90mmHg,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尿蛋白(+)。

2、高血压-心脏肥大-心力衰竭;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肾功能不全。

3、颅内压升高→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右脑桥出血→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心功能不全→双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硬化严重时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尿蛋白(+)。

患儿,男,7岁,因眼睑水肿、尿少3天入院。1周前曾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体格检查:眼睑浮肿,咽红肿,心肺(-),血压126/91mmHg。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红细胞管型0-3/HP;24h尿量350ml,尿素氮11.4mmol/L,血肌酐170umol/L。B超检查:双肾对称性增大。

1、请做出诊断?

2、描述患者肾脏的病理变化?

3、根据病理变化解释患者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答:

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依据:儿童,感染病史,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尿,氮质血症,双肾肿大.2、镜下: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主要为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细胞水肿和脂肪变管腔内形成管型;肾间质轻度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肉眼:双肾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因明显充血而色泽红润,呈大红肾;若肾小球存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表面可见散在出血点,呈蚤咬肾;切面皮质增厚,皮髓质界限清楚。

3、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致GFR下降,少尿或无尿,进而出现氮质血症;毛细血管壁损伤,通透性增加致蛋白尿、血尿、管型尿;GFR下降和变态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水肿,轻度时眼睑水肿,重者全身水肿;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致高血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在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1~2周后发病,其发病与感染,尤其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所以又叫感染后或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病理变化:肉眼观察,肾脏肿大,充血、被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光镜下,弥漫性肾小球肿胀,细胞数目显著增多(hypercellular)是其主要特征。系膜细胞、内皮细胞明显增生肿胀为主,早期尚可见多少不等的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增生的细胞使毛细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肾小球缺血。少数严重病例可见肾小球壁层和脏层上皮细胞增生,壁层细胞的增生形成新月体,易引起肾小球纤维化,如数量少,对功能影响不大。如病变广泛可发展为新月体性肾炎。间质充血、水肿,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有水变性、脂肪变性及玻璃样变等。管腔内常含有各种管型,如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等

免疫荧光可见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呈粗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电镜下除证实肾小球内增生的细胞主要是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渗出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等外,可见基底膜外侧或上皮下有高密度、大团块电子致密物沉积。沉积物从基底膜向外侧形成驼峰状突起。

病例摘要:

患者,男,清洁工,59岁,因心悸、气短、双下肢浮肿4天来院就诊。15年来,患者经常出现咳嗽、咳痰,尤以冬季为甚。近5年来,自觉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时而双下肢浮肿,但休息后缓解。4天前因受凉病情加重,出现腹胀,不能平卧。病人有吸烟史40年。体格检查:消瘦,有明显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叩诊两肺呈过清音,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实验室检查:WBC 12.0X109/L,PaO2 73mmHg,PaCO2 60mmHg。

分析题:

1、根据所学的病理知识,对病人作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2、根据本例患者的症状、体征,推测肺部的病理变化。

3、试分析病人患病的原因和疾病的发展演变经过。

4、你学过的疾病中,有哪些可最终导致肺纤维化并发肺心病。答:

1诊断:肺源性心脏病

诊断依据: 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如气促、呼吸困难、心悸、发绀、肝肿大、全身淤血和下肢浮肿等。

2(1)患者经常出现咳嗽、咳痰,尤以冬季为甚,病人有吸烟史40年——慢性支气管炎:(1)粘膜上皮的损伤与修复:纤毛粘连、倒伏,甚至脱落,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上皮再生修复,杯状细胞增多,并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2)粘液腺增生、肥大,浆液腺上皮发生粘液腺化生;(3)支气管壁充血,有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2)桶状胸——肺气肿: 肺泡扩张,肺泡间隔断裂,使肺泡有效面积减少,肺毛细血管床减少(3)双下肢浮肿,但休息后缓解。4天前因受凉病情加重,出现腹胀,不能平卧;叩

9诊两肺呈过清音,双下肢凹陷性浮;WBC 12.0X10/L,PaO2 73mmHg,PaCO2 60mmHg——肺源性心脏病: 肺部病变:肺心病时肺内主要的病变是肺小动脉的变化,表现为肌型小动脉中膜增生、肥厚,内膜下出现纵行平滑肌束,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无肌型细动脉肌化,出现中膜肌层和内、外弹力层;肺泡壁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还可发生肺小动脉炎、肺小动脉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肺小动脉血栓形成和机化。心脏病变:肉眼观,心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右心室肥厚,心腔扩张,使心脏横径增大,并将左心室心尖区推向左后方,形成横位心,心尖钝圆,右心室前壁肺动脉圆锥显著膨隆。肥厚的右心室内乳头肌、肉柱增粗,室上嵴增厚。通常以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肌壁厚度超过5mm(正常约3~4 mm)作为肺心病的病理诊断标准。镜下见,右心室壁心肌细胞肥大、核大浓染。因为缺氧导致部分心肌纤维萎缩、肌浆溶解、横纹消失,间质水肿和胶原纤维增生等。3慢性支气管炎时,粘膜上皮发生损伤,再生修复时杯状细胞增多,粘液腺肥大、增生,导致粘液分泌亢进。随着病变反复发作,逐渐累及小气道,使细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细支气管周围支撑组织破坏和纤维化,管壁塌陷及管腔内粘液栓潴留,引起细支气管阻塞性通气障碍,并发细支气管周围炎和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形成后,肺泡扩张,肺泡间隔断裂,使肺泡有效面积减少,肺毛细血管床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肺源性心脏病。

4(1)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晚期可继发肺纤维化,引起肺源性心脏病。

(2)肺结核:尤其是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可引起严重肺纤维化。

(3)硅肺:晚期引起严重肺纤维化。

10.处理病理标本 篇十

制作时将部分有病变的组织或脏器经过各种化学品和埋藏法的处理,使之固定硬化,在切片机上切成薄片,粘附在玻片上,染以各种颜色,供在显微镜下检查,以观察病理变化,作出病理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2.固定

(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3)蒸汽固定法:比较小而厚的标本,可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如血液涂片,则应在血片未干燥前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接触固定。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3.脱水透明标本经过固定和冲洗后,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将组织块内的水分置换出来,这一过程叫做脱水。无论是用石蜡切片,还是用火棉胶切片,都必须除去组织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组织与石蜡、火棉胶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脱水的步骤是:80%、90%、95%、100%各种浓度乙醇2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

丙酮也是一种脱水能力很强的脱水剂,但因其脱水能力很强,对组织有剧烈收缩作用,在制作科研、教学切片时一般不用该试剂。因乙醇、丙酮等不溶于石蜡,还要经过一个能溶于石蜡的溶剂替代过程称为透明。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三氯甲烷、水杨酸甲酯等。4.浸蜡、包埋

(1)使石蜡浸入组织中,取代组织中含有的透明剂。

(2)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置于融化的固体石蜡中,石蜡凝固后,组织即被包在其中,称蜡块,此过程称为包埋。5.切片和贴片(1)修整蜡块:可视其组织的大小,在组织边缘约0.1~0.2cm处,切去余蜡部分,否则易造成组织皱缩不平。

(2)准备好切片用具:切片刀、毛笔、眼科镊子(弯)、漂烘温控仪(3)安装蜡块:将修好的蜡块安装在金属或木制持蜡器上。

(4)安装切片刀:将切片刀安装在切片机的刀台上,把刀台上的紧固螺丝旋紧,使切片时不产生振动,能保持一定的切片厚度。

(5)切片的厚度:切片机的厚度调节器上刻有0~50μm或0~25μm,可任意选择其厚度,石蜡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μm。(6)切片

(7)铺片:用眼科镊子镊起蜡带轻轻平铺在40~45℃的水面上,借水的张力和水的温度,将略皱的蜡带自然展平。

(8)贴片、烘片:待切片在恒温水面上充分展平后,将蜡片捞到载玻片的中段处倾去载玻片上的余水,置入60~65℃恒温箱内或切片漂烘温控仪的烘箱内烤片15~30分钟,脱去溶化组织间隙的石蜡。

6.染色和封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这种方法对任何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和应用各种包埋法的切片均可使用。苏木素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碱性物质染成蓝色,如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等;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酸性物质染成红色,如多数细胞的胞质、核仁等在H.E染色的切片中均呈红色。

H.E染色程序如下:脱蜡、脱苯、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固

11.爱的病理实验 篇十一

凑佳苗的《往复书简》就是在信件往来中,逐渐揭露出真相的小说集,以书信来展开悬疑,推进故事的发展,最终揭开谜团的真相。整本书一共有三个故事:《十年后的毕业作品》、《二十年后的作业》、《十五年后的回忆》,都是在数年后当事人通过一封封的信,将那些被隐藏的真相解开。当年的意外,真的只是意外吗,这些当年被当作意外的事件被人再次提及时,只有在信件中一封封解开谜题,像用力推开尘封已久的窗一般,光线随着窗缝漏了进来,慢慢照亮人们心里的阴影。

第一个故事《十年后的毕业作品》说的是一个广播部的成员在一次登山活动中因为其中一位的摔倒事故而在之后的十年间与其展开了书信往来,每个人都互相揭露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情绪,质疑、不安、后悔都在信中展现出来,原来每个人基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对真实经历的同一件事都留下了不同的看法,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当最后真相揭晓时。原本简单的事故因为众人的复杂而变得扑朔迷离看不清楚真相。

而第二个故事《二十年后的作业》中。老师给现在也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大场安排了一个作业。希望他走访二十年前的那些学生们。二十年前老师和丈夫带着六位学生一起出游。然而因为溺水事故老师的丈夫不幸遇难,目睹着事故发生的这几位学生在这二十年间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在老师和大场一封封的书信往来中一一道尽。他们因为事故或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带着自责、恐惧、逃避、误会在这二十年间,却又因为因缘际会的差错得以理解当年老师和老师的丈夫的行为,也理解了生活的意义。在面对生活的残酷时。还能诚实面对这之中的忧愁与喜悦,诚实地活下去。故事的最后,解答了老师为什么要大场走访那几位学生了解事情的真相,那是因为心中怀有爱,陌生的两个人才得以联结相互舔舐着伤口安慰彼此。

《十五年后的回忆》是书中最后一个故事,相对而言它显得很简单,不像之前两个故事是通过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理解来还原真相。本是一对被分离异地的情侣之间的信,前面几封书信完全是情侣间的打情骂俏弥漫着甜蜜的粉红气氛,而随着信一封封深入,聊到了十五年前的事故,女生发现自己的记忆模糊。在信中一次次探寻,真相也得以一次次反转。时间好像是个魔术师。它能将回忆掩埋十五年,然后多年后再将它们活生生地挥洒在人们面前,把支离破碎拼成完整的拼图。

三个故事都说的是回忆里的事,作者凑佳苗深入记忆里好像用刀用力刺入,将那些藏在内部的秘密、负面情绪一并挖了出来。而也只有当伤口慢慢愈合,结痂,那些过去的误会得以解开,相爱的人才能更加紧紧依偎吧。正因为有过去,现在才会如此让人珍惜,我想这是凑佳苗想在这本书里表达给读者们的。

其首部长篇作品《告白》——这个关于死亡、复仇、欺骗的故事在翻拍成电影获得强烈反响后,凑佳苗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她以自己流畅精准的语言制造诡谲暗黑的气氛。擅长描写人内心的隋绪。让有些灰暗的故事也进发出不同的魅力,凑佳苗的推理也和一般的日本作家擅长的本格派推理不同,她擅长多视角描写,将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剖析,让人从不同角度一步步揭露谜团,靠近真相却又一次次被推翻。而《往复书简》全部由书信体推进情节,这对于作者是一个新的挑战,作者要扮演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态度来使每一封写下的信具有可信度,让人在读的时候代入其中,一步步落入作者设下的文字陷阱。在这本小说中,凑佳苗依旧以她擅长描写的学校生活为背景来创作故事,这与她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中学老师有关。从三个故事的角色来看,涉及了截然不同的人际关系和网络,以好友之间、师生之间、情侣之间的通信,来陆续展开三个独立的故事。在叙述中,由于书信这种载体的原因,整体会稍显冗长哕嗦。同时书信本就是带着鲜明主观色彩的表现形式,人们记录下自己琐碎的记忆,太过详细的描写让故事在细节上会有些失真,利用这种表达方式制造悬疑又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将推理一步步展开,对于写作者的技巧有着更高的要求。在读完整本小说,合上封面后,我感叹于凑佳苗手法的巧妙,又不甘心就这样陷入了小说的情境里。被作者设计的圈套骗了。我想,推理小说让人有这种“不甘心”的感觉就是最大的成功吧。

“一个人在紧要关头究竟可不可靠,不到那时候是不会知道的。然而,要是为了这个而一直盼着发生些什么,那么人生可能就这么结束了。与其如此,不如好好在一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啊。哪怕没有人向我伸出援手,只要我是一个能靠自己力量渡过难关的人。这就够了。”

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它寥寥数行,却将一个人的希望与所感到重要可以为之努力的意义写尽。相较于凑佳苗的悬疑推理,我更喜欢她写人类的负面心理,将猜忌、怀疑、欺骗、悔恨种种写得彻底。让人们在这袒露的消极情绪中感受到背脊发凉的恐惧,却又让人在恐惧之后重新恢复爱的能力。明明开篇还带着黑暗阴冷的色调,却在结局进发出小小的温暖火光,这就是凑佳苗的魅力所在。当年因为恐惧而深藏的伤痕如今也都因为爱而得到痊愈,在爱的病理实验中,恐惧一定是关于爱的最深刻的病症所在。

12.病理述职报告 篇十二

1 临床病理诊断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1 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是摆在研究生面前最紧迫的问题, 因此, 研究生培养目标应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目前, 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就业主要面向各级医疗单位的病理科, 能进入各级科研单位和高校的比例很小。而医院选择毕业生时, 更注重其临床病理诊断能力, 除面试外还进行外检标本的正确取材和组织切片的独立病理诊断考试, 如果没有经过临床病理诊断正规培训, 很难通过面试。因此, 临床病理诊断能力培养作为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基本素质培养,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培养现状

目前, 病理学研究生的常规培养模式仍然是以科研能力培养为主, 除学习基本课程外, 选定一个研究课题并根据条件做一些相关的实验, 撰写论文, 答辩毕业, 忽视对其临床病理诊断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且很多医学院校病理学教研室和附属医院病理科长期分离, 致使研究生临床病理实践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 没有明确的带教教师。同时, 由于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与病理实践时间相冲突, 出现了“轻临床, 重科研”现象, 结果导致很多研究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 在病理标本取材、疾病的病理诊断方面没有太大进步, 临床病理操作不规范, 病理诊断能力不强。

2 加强临床病理技能培养, 提升就业能力

2.1 明确培养目标

病理学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医疗单位对病理诊断医师的需求。在研究生3年学习阶段提出进行临床病理诊断技能培训的具体要求, 主要是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理学特征的认识与诊断能力培养, 通过正规的培训及日积月累的观察学习, 基本达到一个初级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 成为实用型病理专业高级人才。

2.2 制定临床病理实践技能规范化培训细则

2.2.1 优化研究生管理制度

以往对病理学研究生的培养主要侧重于科研能力而忽视临床实践能力, 违背了就业市场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如临床实践时间太少, 管理机制不完善, 研究生重视程度、学习兴趣及主动性不够等问题, 我校病理学教研室对研究生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 由研究生秘书统一管理, 改变导师各自为政的局面, 安排研究生参与病理科临床病理诊断工作, 参加学术讲座, 进行临床病理技能培训及考核。良好的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将临床病理实践与科研相结合, 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 确保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使研究生培养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2.2.2 安排研究生到医院病理科进行临床病理诊断学习和训练

我校安排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第二学年进入病理科, 接受规范的临床病理技能培训, 学习如何正确地切取病理标本。具体而言, 掌握病理标本的肉眼检查、描述和取材方法, 独立规范完成标本肉眼检查、取材和外科病理取材记录, 掌握各系统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的大体检查和正确取材方法。在学习了病理大体标本的取材基础理论后, 让研究生先跟随带教教师见习, 然后自己动手操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病理科医生, 研究生必须学会如何取材, 肉眼检查是否仔细、取材是否准确都将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任何标本的取材都应当在临床病史指导下进行, 如果取材不规范或者没有取到病变处, 就无法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病理标本的肉眼检查和组织学切片取材技术是临床病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求研究生实习时训练包埋、切片、制作冰冻切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 有条件时了解分子病理学如PCR、原位杂交、免疫荧光等技术。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比较基本的病变, 以典型病例为先导, 从容易鉴别的疾病开始, 慢慢过渡到少见、复杂的疾病。当研究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后, 再让其作为初检者做出自己的诊断, 然后教师进行指导, 使其规范诊断, 为将来从事临床病理外检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 我校病理学教研室已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病理学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类型及基本诊断要点的讲义, 制定出每个系统需要掌握的疾病种类。以半年时间计算, 每月两个系统, 经过6个月的培训, 完成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12个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少许疑难病的病理诊断。经过半年的规范化培训, 要求掌握病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及专业技能, 对临床病理有一定的认识, 对常见病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对少见病或疑难病症具备初步认识和分析鉴别能力, 掌握免疫组化染色及特殊染色在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原则与准确判断结果的技能, 对病理学常规技术、分子病理学也有一定了解。目前, 我国仅有个别院校培养临床型病理学研究生, 但随着现代病理学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对病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设立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和培养临床实用型病理学研究生应是非常必要的, 其工作也是值得探索的。

2.2.3 开展学术活动, 加强学术交流

在研究生3年的学习过程中, 根据培训计划全程安排学术活动, 增加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机会, 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研究生的病理诊断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安排病理学教研室教师定期举办科内各系统临床病理诊断专题讲座, 以各种形式进行疑难病例或少见病例讨论读片会、尸检讨论会等;不定期聘请国内外病理学专家讲学;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每年的北京市病理学年会、医学会主办的每月一次的市级病理读片讨论会和各种临床病理培训班等相关学术活动, 给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拓展视野, 激发其从事病理诊断研究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提高病理诊断能力。同时, 在平时的病理外检工作中, 研究生和带教教师一起讨论, 运用所学的知识阅片、看图诊断、讨论病例, 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 尽快掌握疑难病例的诊断思路,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另外, 研究生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在医院病理科浏览常见病理诊断切片, 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带教教师。这样日积月累, 经过3年的规范化学习, 基本可以达到一个初级病理医师的水平, 以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

2.2.4 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标准, 突出临床技能考核

对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应形成合理的培养体系, 做到有安排、有实施、有考核, 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 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主动性。临床技能考核以病理诊断为主, 通过临床病理切片诊断和鉴别诊断考试、病理技术测试以及病理外检理论知识考核等, 了解研究生独立完成标本的取材及诊断、对病变进行详细的描述、做出疾病的最终诊断能力, 促使研究生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水平。疾病形态的复杂多变导致病理诊断的复杂性, 为此, 鼓励研究生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提出新见解, 在外检疾病诊断过程中培养语言组织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同时开展自主学习, 为今后的临床病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必须做到严格规范, 对考核不合格者, 应严格督导、延长培养期, 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应坚决淘汰或延期毕业, 以确保病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

13.病理医师年终总结 篇十三

病理医师年终总结【1】

本人于某年某某院校毕业后分配到某某、某某医院工作,某年被调入某院任业务院长,1994年11月潍坊医学院卫生管理学专业大专班毕业,20XX年主持全院工作至今。28年来一直从事妇幼保健工作,1994年11月被聘为主管医师。现将本人20XX年第度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多次被评为县、市、省级先进工作者。

在分管业务工作期间,积极围绕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前提,以增强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坚持走临床和社会工作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带领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妇产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妇幼卫生知识,写下了打量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经常参加国家及省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并多次去省市及兄弟单位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妇产科的常见并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产科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羊水栓塞及其他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熟练诊治妇科各种急症、重症,独立进行妇产科常用手术及各种计划生育手术。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自任现职以来,本人诊治的妇产科疾病诊断治疗准确率在98%以上、独立完成数百例剖宫产及其他妇产科手术,病人都能按时出院,从无差错事故的发生。

注重临床科研工作,参加了《药物促排卵联合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临床研究》县级科研项目,荣获一等奖。撰写论文四篇,并先后在省级刊物发表,受到了专家的赞赏和肯定。

注重人才的培养,自任职以来,积极指导下一级医师的工作。在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中,担负组织和教学任务,由本人具体指导培训的各级妇幼人员达2千余人次,提高了各级妇幼人员的工作能力,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

本人在分管保健工作期间,严格按照上级妇幼工作要求,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和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保健网,建立了妇女、儿童“四簿四卡”,并定期检查落实,掌握全县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每年为女工健康查体3千余人次,0-7岁儿童健康查体1千余人次,实现了妇女、儿童系统化管理,有力保障了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

配合主管领导,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如初级卫生保舰创建“爱婴医院”等工作。认真组织学习,培训业务骨干,深入各乡镇,配合各级领导,当好参谋,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积累了大量的实施材料,在省市抽查、评估、验收时,顺利通过。

学习、宣传、落实《母婴保健法》,整理收集有关材料,书写版面,组织人员利用宣传车到各集市、乡镇宣传,散发宣传材料,带领同志们办起宣教室,并帮助指导各乡镇办宣教室或宣传栏,为《母婴保健法》的落实打下一定基矗积极开展婚前查体工作,发放《致新婚夫妇的一封信》,进行新婚保健知识及优生优育知识的宣教,每年举办学习班1-2期,提高了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提高我县的人口素质奠定了基础。

自20XX年本人主持全院工作以来,积极协调好领导班子之间的关系,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大胆创新,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坚持走临床与保健相结合的路子,通过改善院容院貌,增添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水平,使临床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行风建设,注重思想教育,任人唯贤,积极发挥业务骨干带头人的作用,通过岗位责任制,职称评聘分开等措施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了主人翁意识。一年多来,临床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业务收入达到建院以来的最高水平。社会保健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极大地提高了两个系统化管理率,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使保健院的各项工作有了新的飞跃。

病理医师年终总结【2】

本人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市疾病预防控中心从事地方病防治工作。今年来不断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中级职称资格。并在同年被聘为医师。现就本人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在职业道德方面,本人自觉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勤奋工作,不迟到,不早退;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端正自己的职业操守,遵守医师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群众的健康服务。

在业务学习方面,我能努力钻研业务,精益求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理论、技术、方法不断出现,我深刻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断迎接新挑战。因此,我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医学继续教育活动,以及利用报刊、杂志、书籍以及互联网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扩展自己的视野范围,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工作岗位上,我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听从科长的安排,服从领导的调度,认真做好血吸虫病、碘缺乏病、疟疾、丝虫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协助办理政府血防办事务。我工作积极主动,善于思考,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为防治工作献计献策。本人坚持工作在基层第一线,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的投入到查灭螺、查治病、健康教育、防控急感、晚血救助等血吸虫病防治的基层工作中,全心全意为群众的健康服务。本人还一直负责血吸虫病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上报等工作,协助科长制定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总结。

在政治思想方面,我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积极参加单位和科室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和政治学习,坚持读书看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作为一名青年同志,我积极追求先进、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光荣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奋斗在卫生防病第一线,为自己负责,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

病理医师年终总结【3】

本人于XXXX年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后分配到建始县人民医院,轮转一年后定于神经泌尿外科至今。经历了见习医师、住院医师。现将本人的工作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XXXX”等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以“XXXX”的荣辱观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勇挑重担,服从组织分配,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以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及理论水平,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有关泌尿科理论基础,同时记录读书笔记。听取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泌尿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处理本科急诊、熟练本科各类小手术及一般中型手术操作。工作中能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为病人提供最温馨的“人性化服务”,并能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对患者极端负责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最大程度给于患者精心治疗,自工作以来,工作能力得到了上级及同事的肯定,同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肯定。

注重临床科研工作,积极科内科研工作,并取得相关成绩,总结临床资料。

工作以来,能以身作则,积极接受上级医师指导,完成一般患者诊治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基本理论知识。当然在工作学习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有时对一些疑难病例还不能很好的进行诊断治疗,手术操作方面还待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还待进一步学习。

综上所述,本人从政治表现、业务技术、等方面已经较以前有一定的提高。今后将会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各项水平。

病理医师年终总结【4】

一年的时间就这样走过了,一年来面临一场甲型h1n1流感的严峻挑战,我始终站在第一线,面对新型甲流感,我始终以一个白衣战士的崇高医德要求自已。在经过一年的努力后,我终于可以说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了更多的进步。一年的时间过的真的是很快。作为医院医师的我,一年来认真努力的工作,20XX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值得怀念的一年,我相信随着我渐渐的成长,我会有更多的进步,这些都是我会做好的事情,我相信我能够做好,我会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最好的发展的。在20XX年里,继续坚持:

一、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紧紧围绕医院开展的廉洁自律主题,从事医疗活动,紧跟国际国内形势,拒绝行贿、受贿,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领导,团结同事,爱岗敬业,未发生一起医疗差错与纠纷;工作中,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本着“节约、节省、环保、优效”的原则,选择简单的麻醉方法,做出最理想的麻醉效果。

二、在科主任的领导下,业务上秉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认真学习,勤于总结,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完善、娴熟地应用各种麻醉常用方法和技术,如:各部位的神经阻滞、各区域阻滞、各种全身麻醉方法和各种穿刺技术,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的保养使用。指导、辅导实习医生,低年资住院医生和主治医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掌握基本麻醉方法的操作技术和工作流程,言传身教,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医德医风医技方面的浸染,充分发挥了一名副主任医师应有的作用。

三、工作业绩与上年相比,麻醉例数有所增加;日间麻醉水平有所提高;学习掌握了麻醉科几种新药的具体应用;小儿、老人麻醉更加得心应手。

今后,要更加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掌握更新更好的医学技术,造福社会,造福病人的同时,完善丰富自己的人生。

就是这样的,作为一名医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增长,我的医术会得到更多的提高。不过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思想才是第一,只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我就能够做的更好,相信我能够做好。医师的责任和天职就是这样,我会在20XX年工作的更好的!

紧张而有序的20XX年又要过去了,在忙碌的一年里,在科主任及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我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在业务水平上,我的收获都很大,具体如下:

思想方面:一年来,本人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我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进一步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政治思想文件,书籍,深刻领会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医师,自己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作为一名团员,一名积极分子,我时刻以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向优秀党员同志学习,以他们为榜样。

在工作中,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刻苦严谨,能及时准确的完成病历,病程及出院小结的书写,对常见病,多发病能独立诊断,治疗,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问题能在查阅相关书籍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及时向上级医生请教,自觉的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不断的发现认识自己的不足,始终保持学生时代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将这股热情和工作紧密结合。今年适逢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在创等过程中,能服从医院领导及科主任的安排,积极配合完成各项工作,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

在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随着医院升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要求也更高,需掌握的知识更高更广。为此,我将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各种工作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当然,我身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比如,在学习上,有时仍有浮躁的情绪,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心浮气躁,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不能冷静处理。在工作上,有时存在着标准不高的现象,虽然基本上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但是在主动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都是我今后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要再次感谢院领导,科主任和上级医师给予的教育,指导,批评和帮助,感谢同事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回顾过去,有许多进步和提高,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展望未来,应当发扬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克服不足。

病理医师年终总结【5】

时光飞逝,20XX年的工作结束了,在我的不断的进步中,在我的不断的努力工作中,我的一年就这样愉快的结束了,其中我还是有很多的事情值得回顾的,但是一时间也想不起那么多,我会不断的进步和努力的,其实很多的事情都是这样,只要这样下去,就会得到很多的事实,我相信我会做好的!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一年一次写年终总结的时刻,虽然都是对当年的思想、工作、期望的归纳,但今年写的时候,相比以往,心情显得激动些。

今年春节后,我就来到了XX医院,一直在中医科做住院医师,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一是在思想上,我是一个有着整整16年医疗工作历程的学生,在原来的单位任职副主任医师,从事的是一些较高难度的临床指导性工作,如何要向一个住院医师转型:

1、在工作方式上,虽然我高中时期向往过部队生活,但最终我没有成为军人,十几年的工作环境都是在地方性医院,工作方式更倾向为自觉化和个性化,而在XX医院,纪律性更强,有些其实就是命令性的,我也很快融入到这个大环境中,虽没有军职,工作起来也丝毫不逊色。

2、在思想上要接受、要克服,组织安排在哪,我就要在哪把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在这三个季度的工作中,我一直做得很好,同时也在不断提醒自己思想不能放松。

3、在工作性质上,我原来从事的主要是介入治疗、影像诊断和介入病房住院病人的管理工作,接受的是西医模式的医疗,对中医仅仅停留在非常浅表的感性认识层面上,现在在中医科,要转向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模式,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医疗实践中,对我来说都是要从零开始学习。来到XX医院中医科后,我被安排在俞教授的医疗组中,俞教授主攻方向是中西医结合妇科,同时也有非肝癌的其它病种,这既是学习的好机会,又可以发挥我的优势,因此,在工作上得到了俞教授和病人的好评。

再次走进校门,我不再单单是临床医师,而是一个临床型博士生,要用科研的思维对待临床工作,怎样做得更好呢?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把自己原有的知识和当前的环境结合起来,就更有机会找到可行、先进又科学的课题。XX医院中医科在肝癌中医症候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和初步的成绩,考虑到症候规范化的困难,XX医院中医科已经开发出了原发性肝癌中医症候的软件,并已投入使用多年,得到了临床的检验。而肝癌的影像表现反映的是肝癌患者人体内部结构、功能的变化,是中医望诊的延伸,更为直观、客观。因此,把肝癌的中医症候和肿瘤的影像表现联系起来,能否找到一些规律,这对强化症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都有重要意义,又容易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中医、西医工作者都可以参照,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治疗原则,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这是我在科研上最关心的一个课题。再如转移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转移途径多经门静脉播散,肿瘤在肝内黏附、生长都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参与血供,这就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介入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建立门静脉化疗途径很多,但都有创伤和操作不简便,因此,我设计出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时将导管保留在脾动脉进行化疗的方案,简便安全可行,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了一定优势的疗效。多年的工作、科研经验使我认识到临床课题的选题一定要来自临床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的实施就是怎样用好现有的条件来最大程度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如何控制干预措施、减少干扰因素,归纳总结时如何发现规律。要做好临床型科研,就要多看、多学、多思考、多交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三个季度的XX医院医学实践,锻炼了我的思想,使我更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学习的平台,XX医院有着深厚的医疗、科研、教学底蕴,积极利用每一分钟,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各个方面来提高自己,这就是我现在和今后的目标。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小动物进城》下一篇:儿科医生的实习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