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常识原理(11篇)
1.高中政治常识原理 篇一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复习大纲
一、经济常识复习提纲(001~117)
001、商品的含义、判断标准
002、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条件、类型
003、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004、价值的含义、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本质属性
005、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以及实际运用
006、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使用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关系
007、为什么说商品生产者要千方百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008、货币产生的四个过程以及产生的根本原因
009、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010、“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如何理解?
011、货币的五种职能,各自的含义、为什么具有这些职能,如何执行这一职能? 01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013、纸币的含义、产生
014、我国人民币的发行权、发行机构、主币和辅币
01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决定(价格总额、流通速度)
016、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决定
017、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是什么?
01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019、物价上涨的因素
020、对待金钱的态度
021、价值规律的含义、特征、内容、表现形式
022、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遵循价值规律?
02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024、什么是公有制?
025、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
026、为什么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性质判断——73页)027、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
028、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一主体地位?
029、国有经济的含义、作用、如何发展国有经济?
030、集体经济的含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031、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其优越性
032、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033、我国现阶段的几种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含义、性质、基础)
03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
03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必然性是什么?如何坚持?
036、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一个原则?
037、我国的其他分配方式是什么?如何判断?
038、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其必然性是什么?要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
039、狭义的市场和广义的市场的含义
040、市场经济的含义
041、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含义、根本决定因素、表现、重要性)、竞争性(含义、存在原因、怎样进行竞争)、法制性(含义、作用、怎样做/态度)和开放性(含义、决定条件)等一般特征以及内在关系
042、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⑴、what:含义、目标、任务;(2)、why:必要性(不是万能的、有缺陷和不足、二者结合);⑶、how: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的含义以及表现、法律手段的含义以及作用、行政手段的含义特点和要求)、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0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what:特征/why:意义/how:从四大支柱入手
044、从分配制度的角度谈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045、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046、什么是市场主体,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什么?
047、企业的含义、作用和设立程序
048、什么是企业法人?企业、企业法人、公司等区别
049、企业的分类
050、公司的含义、分类。
051、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和联系
052、什么是股票、股东、股息,股票价格的计算
053、股份制的含义、性质判断、国家或集体控股的意义
054、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重要作用以及存在问题(为什么要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发展?
055、经济效益的含义、重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056、企业兼并和破产的含义、必然性(作用)
057、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或领导体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058、如何理解国有企业必须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059、良好的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3W)
060、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含义、主要手段、危害性、国家政策
061、三大产业的划分标准以及统计指标
062、GNP与GDP的区别、重大意义
063、农业——含义及分类(what)、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why)、发展措施064、、农民收入——原因以及措施
065、农村改革的内容
066、乡镇企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067、工业的含义、分类,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发展工业?
068、第三产业的含义和层次,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069、如何处理三大产业的关系?
070、劳动者权利的含义和内容、保障劳动者权利的重要性
071、劳动者义务的含义和内容、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是什么? 072、劳动合同的含义和内容,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性、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和订立程序?
073、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内容
074、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性?
075、怎样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的理解)
076、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的含义。
077、国民收入的含义、指标意义、途径、按最终用途的分类。
078、积累与消费的内容、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079、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
080、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支出的范围。
081、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
082、财政的巨大作用、充分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什么?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什么?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吗?
083、税收的含义、特征、当前我国主要税种有哪些?
084、我国税收的性质与作用。
085、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
086、纳税人的含义、“纳税人意识”应该包括哪些?
087、银行的含义、分类及其依据
088、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与职能、政策性银行的含义、目的、主要职能。
089、结算中的信用工具有哪些?
090、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银行的作用
091、广义的储蓄包括哪些?我国公民存款储蓄的原则。
092、存款储蓄的积极作用,对过高的存款储蓄的认识(引起因素、不利影响、解决方法)093、债券的含义、与股票的异同、分类。
094、如何科学理财?
095、正确认识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关系
096、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购买商业保险的一般程序、商业保险的分类。097、商业保险的作用
098、商品服务市场的含义、分类,地位和作用
099、市场交易原则有哪些?坚持这些原则的必然性与意义、每一条原则的地位、表现、重要性。
100、从消费的内容与目的两角度对家庭消费的分类、家庭消费的发展规律、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根本因素、主要途径等
2.如何学好政治常识 篇二
[一、了解教材特点,明确学习目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通过学习前言课,从总体上了解《政治常识》一书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具体地说,应掌握“一、二、三、四、五、六”。即:
一个核心:以国家制度为核心。
两种思路:一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关于政治、国家、民主、政党、民族、宗教、国际社会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另一种是我国的国家制度、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以及民族、宗教、外交等重大政策的基本内容。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和深化,两者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
三种观点:历史观点、辩证观点、阶级观点。
四块知识:国家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民族和宗教、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五种观念:国家观念、民族观念、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国际观念。
六种能力:阅读能力、识记和理解能力、对比判断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
[二、细化教材内容,注重夯实基础]
《政治常识》一书编排独具匠心,采用多种表现形式表达各课的主题和内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深刻含义。教材各课均由引语、正文(宋体、楷体)、设问小栏目、图片、阅读与思考、本课小结、练习等部分构成。
就每一框题来说,其文字有三种字体和对应的小栏目,它们在表达内容上的作用是不同的。简单来说,宋体字部分为主干,黑体字部分为重点,楷体字部分为辅助。宋体字部分与黑体字部分相连,构成该框题的理论框架。我们在学习中对黑体字部分及宋体字部分要加以重视,这是我们解题的依据。考试中有些同学老是用自己的语言或是大白话答题,毛病就在于对课本内容没有掌握。对于楷体字部分,要注意建立其与宋体字和黑体字部分的联系,宋体字和黑体字部分是观点,楷体字部分一般是解释性的材料,是围绕观点服务的。这些材料一是可以加深我们对观点的理解,二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凡是类似的材料我们都可以往相应的观点上靠。因为现在的考试是以现实问题立意,考查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题目新,观点不新”是它的突出特点。考试中有些同学看着一些新鲜的材料觉得不可理解,不知道从何下手,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材料与观点的联系。我们应该在掌握观点的同时,理解材料,建立观点与材料的一一对应关系。
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要在弄清总体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对课本内容进行细看,以主干知识为重点,全面把握基础知识。如政治学中的国家、国体、政体、政党、政党制度、民族、宗教、国际组织等。同时,我们还要善于使用分析、比较的学习方法,弄清概念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政治学中的国体与政体、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程度与民主性质等。此外,还要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组成概念群。政治常识教材中有大量的概念,许多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尤其是核心概念周围往往都有一些其他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这些概念综合到一起,而不是把它们孤立开来,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核心概念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政治常识中涉及“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国际关系”等系列概念。就单个概念而言,大多数同学是了解的,但对这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没有进一步深入理解呢?其实这一组概念中的核心概念应该是“国家性质”,它们以“国家性质”为核心,连成了一个概念群。它们之间具有以下决定关系(见下图):
[三、整合教材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政治常识》以我国国家制度为核心,以政治建设为主线统领全书。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教材第五课以国家问题(主要是我国国家制度)为中心,阐述国家问题及与国家政权有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
政治常识所涉及的知识不是零碎的、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整体。我们在学习政治常识时,要把每个知识点放到一个有机的体系中去,建立政治学知识的框架。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合理的政治学知识的整体框架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进行:
1.在学习局部知识时,以章节为单位,构建知识体系。政治常识教材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写的,一般来说,是先普遍后特殊、先概括后具体,这种排列方法,为我们构建局部知识的框架提供了方便。比如,我们在学习“我国的国家机构”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按照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四个层次构建知识体系。
2.在小结某一阶段内容时,可以打破教材章节束缚,按照专题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因此,我们在进行政治常识阶段复习时,可以以某一板块为专题构建知识框架。比如,政党和政党制度专题,就可以按党的性质、党的地位、党的宗旨、党的作用、党的领导方式、党的执政方式、党的建设、党的指导思想、政党制度等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3.在复习整个教材时,以主干知识为基础,把书本的知识结构建立起来,做到内容简略、线条清楚。政治常识的主要内容由国家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民族和宗教、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自成体系,各部分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核心,其他问题都建立在国家制度基础上,其目的又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几部分内容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见下图)
[四、关注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常识涉及大量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我们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真正理解其内涵,这就需要运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即理论的学习需要联系现实问题。同时,掌握知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学习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即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可见,政治常识的学习和运用必须始终贯彻一个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一方面,要学好理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政治常识教材的内容以及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要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的知识对国家和人民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例如,在今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此,我们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至少可以联系以下相关知识:(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国家履行文化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表现。(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政府采取措施促进文化建设,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4)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高中政治经济学原理.DOC 篇三
[基本经济理论]
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原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
知识运用: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产品生产率成反比。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知识运用:国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表现形式。
知识运用: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4、价值规律的内容
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知识运用:一分钱一分货;货真价实。
5、价值规律的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能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能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价值规律的作用概括为一点,就是使经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知识运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6、货币的职能
原理内容: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三个手段都是货币两个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知识运用:商店对各类商品标价;个人用人民币购物。
7、货币流通规律&Ed]HA~F;[B [ 此文转贴于我的学习网高考频道高考政治 http://]&Ed]HA~F;[B
原理内容: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两者的乘积即为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流通次数)成反比。知识运用: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8、通货膨胀与纸币的发行 原理内容:货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知识运用:人们可以改变纸币的面额。但改变不了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9、社会主义的本质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的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知识运用: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10、“三个有利于”标准
原理内容: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知识运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当前我国经济状况下是对的。
11、科学发展观
原理内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知识运用: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增加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资。
12、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
原理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也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知识运用: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要求。
知识运用:坚持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
1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原理内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一切反映社会主义生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都可以利用。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rRrdQ€-n.=[本_文_来_源_于_我_的_学_习_网高考频道高考政治 http:// ]& rRrdQ€-n.=
知识运用:大力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
15、市场经济一般特征
原理内容: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开放性的特征,要树立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知识运用:反对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16、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原理内容:在一定时期,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只有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才能促进经济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计划与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知识运用:发展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17、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原理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知识运用:加强宏观控制、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稳健的财政政策。
18、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原理内容: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其主要目标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知识运用:面对禽流感,国务院采取紧急措防止禽流感扩散。
19、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原理内容: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竞争能促进优胜劣汰,促进资源和优化配置。知识运用: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引入竞争机制。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传递信息及时协调生产和需求,通过竞争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知识运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宏观控制调控体系。
21、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原理内容: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知识运用: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国家未禁止的社会公用事业等领域。
22、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
4.高中政治常识原理 篇四
[方法论] 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错误倾向] 反对一点论、片面性、绝对化的观点。[应用举例]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必须坚持“两手抓”的方针
答案要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是有两点而不是一点。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2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需要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因此,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既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3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是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的具体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顾此失彼,一硬一软,是一点论、片面性的表现。
1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弱点。这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错误倾向] 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作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应用举例] 辨析:矛盾的特殊性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完全不同的。答案要点:(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得出承认矛盾特殊性这一点是正确的。
(2矛盾不仅有特殊性,而且还具有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也总要和其他同类事物具有相同之处,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只能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而不能说世界上的事物完全不同。
(3上述观点,只承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忽视了矛盾的普遍性,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1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 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地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的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错误倾向] 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应用举例]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案要点:(1原理内容:(略。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例如,必须坚持
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又要注意中国特色、注意中国的国情,注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科学文化比较落后,这就必须从我国的特点出发,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改革政治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只有这样,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成功。
14、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应用举例] 运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重点:(1唯物辩证法认为,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联系。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必须以经济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任何偏离经济建设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15、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系。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错误倾向] 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倾向。[应用举例]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
试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简要说明我国大力开展的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答案要点:(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的性质主要也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但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主次方面的地位发生变化,事物的性质就要改变。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既要看到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
(2现阶段,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好的。他们兢兢业业,廉洁奉公,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党的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党内确实存在一些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这是支流。但如果不加大力度去清除它,必将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我国政权的性质和稳固。所以,我们务必加大工作力度,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3任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是割裂开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16、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 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既要反对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又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应用举例] 辨析:两点论就是均衡论,重点论就是一点论。答案要点:(1两点论就是在处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次要方面。因此,两点论是指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不分主次的均衡论。认为两点论是均衡论是错误的。
(2重点论是指在处理复杂事物中的各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个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重点论是两点论中的重点论,而不是离开两点的一点论。认为重点论就是一点论是错误的。
5.政治常识 篇五
中心”提供发展动力和条件;“两个基本点”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2)改革开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是以改革开放为实现途径的四项基本原则,二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
一切的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只有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并把它们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物质的运动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观。此外,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题干引用的材料在中国佛学里是人们熟知的掌故。这一掌故生动地说明了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本质特点。“仁者心动”中的“心”是中国哲学的一个范畴,心即精神,这里把物质的运动理解为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3.。一纲四目是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我党的对台湾政策的归纳。也是“一国两制”的前身。其中“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4.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就是由于“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
为社会成员而存在”,即B项正确。人作为个体存在,他具有自我价值;人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他必须具有社会价值。人作为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体,决定了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5.国务院办公厅设9个内设机构:(一)秘书一局。(二)秘书二局。(三)秘书三局。(四)国务
6.高中政治常识原理 篇六
1. 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评价资本主义民主的作用。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因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两分法,反对片面性、一点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只有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才能对资本主义民主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全面的观点来看,既要看到它历史进步性的一面,即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资本主义民主具有进步性,它使人们的思想从封建专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又要看到它的阶级局限性的一面,即从本质上讲它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以金钱和财富为基础的民主,用全民性掩盖了阶级性,具有虚伪性;既要看到其形式健全完善的一面,又要看到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狭隘的一面。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代替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但其不可避免的狭隘性和虚伪性决定了它只能是剥削阶级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最终必将被更高类型的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所取代。只有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资本主义民主的作用,才能使学生正确评价资本主义民主, 真正地理解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什么既要借鉴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具体做法,又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议会制、多党制等制度。
2. 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具有普遍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矛盾也各不相同,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也是如此:一方面,它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即政权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 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居于国家领导地位,实行的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政策,体现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它的历史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另一方面,它又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特点和优点:第一,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表现在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的两个政治联盟上。第二,人民民主专政在概念表述上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上能使人们正确理解我国政权的性质和职能,防止只强调民主而忽视专政或只强调专政而忽视民主的片面性——民主与专政互为条件,只有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才能对敌对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同时只有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才能更好地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上述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3. 用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宗教的规律和特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的,而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只有这些根源消除后,宗教才会逐渐趋于消亡。宗教在我国已经流传了近两千年,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状况虽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宗教存在的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并没有彻底消除,宗教还将长期存在。在宗教存在的根源尚未消除的条件下采取禁止人们信仰宗教的做法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从宗教的特点看,宗教信仰属于思想认识问题、世界观问题,而思想认识和世界观的转变必须通过本人自觉努力才能实现。如果在宗教问题上采取任何形式的强制手段,只会增加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隔阂,刺激和加剧宗教狂热,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恶果。因此,我们只能因势利导,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时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逐步消除宗教存在的根源。而不能采用简单的禁止办法,否则会适得其反。
4. 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着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和平与发展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表现在二者的含义不同: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世界战争的问题,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又是统一的,两者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国际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归根到底取决于和平力量的经济发展程度。通过以上分析使学生明确:和平与发展是彼此密切联系又相互影响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7.第六册政治常识 篇七
教学目标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艰险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讲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我国民族、宗教、外交的基本常识,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及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政治现象,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民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前言(2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斗争;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常识》主要讲述我国的政治制度、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
学习政治常识,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用阶级的、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及比较的方法学习《政治常识》。
识记:
1、《政治常识》的主要内容。
2、学习政治常识的科学方法。
理解:
1、分析政治同经济、阶级、国家政权的关系。
2、列举实例,说明青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性。
一、我国的国家制度(16课时)
我国是我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5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国家制度包括国体与政体。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民主和专政的关系。
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所负的职责和功能。
国家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作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一定范围内阶级斗争的存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依据。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
识记:
1、 国家制度包括的内容。
2、 国体的含义。
理解:
1、 从国家行使国家职能的具体事实,判断其属于何种职能。
2、 分析我国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
3、 从领导阶级和阶级基础分析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4、 分析一定范围内阶级斗争的存在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
5、 比较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阶级性质,认识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6、 从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说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
运用:
1、 运用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原理,阐明我国现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
2、 列举事例,分析说明现阶段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的结构形式。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识记:
1、 政体的含义及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
2、 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及当供销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
3、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4、 我国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及其行使权利、履行职责的方式。
理解:
1、 分析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 列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说明它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 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及主要活动程序,说明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4、 从体现国家性质和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两方面,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5、 从坚持一国、实行两制,社会主义是主体,说明“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
运用:
1、 收集有关人代会和人民代表活动的资料,说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2、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必须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眩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
我国的国家机构(3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国家职能是通过国家机构来实施的。
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称。
当代国家机构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我国国家机关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法治原则。
识记:
1、 国家机构的含义。
2、 国家机关的划分。
理解:
1、 分析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的关系。
2、 列出简表,表示我国中央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说明中央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3、 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同欺阵家机关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方面,说明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运用:
1、 结合我国国家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等事例,分析说明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2、 根据我国国家机构实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说明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化民与国家的关系(3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国家权力机关由公民依法选举产生。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
公民依法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坚持公民在法律而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识记: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自由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理解:
1、 从我国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有关法律规定,说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
2、 以生活中的实例,简要说明公民享有批评、建设、申诉、控告、检举的监督权利。
3、 从公民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公民合法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公民违法犯罪受到法律追究等方面,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 分析说明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统一的。
运用:
1、 收集有关资料,说明公民依法享有和行使监督权的重大意义。
2、 分析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谈谈自己对待和参与政治生活的想法。
二、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8课时)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
政党产生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
政党的特征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
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识记:
1、 政党产生的条件。
2、 政党的特征。
理解:
1、 列举若干当代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2、 从历史形成和党的自身条件两个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3、 分析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4、 分析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运用:
广泛引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证明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
当代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我国的民主党派。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是共主要职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识记:
1、政党制度的含义和类型。
2、我国民主党派的名称和性质。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活动准则。
4、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主要职能。
理解:
1、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作用。
2、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分析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
3、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使用的基本方针。
4、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5、简要说明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运用:
从国家性质和基本国情两方面,说明在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三、我国的民族和宗教(8课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
我国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识记:
1、民族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3、民族自治机关的主要自治权。
理解:
1、分析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2、简要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运用:
1、根据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国情,结合实例,归纳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坚持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保持社会稳定的意义。
3、根据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实行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的意义。
我国的宗教概况和宗教政策(4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组织是一种社会力量。
宗教的作用。
我国的宗教概况。
我国现阶段存在宗教的原因。
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的深刻变化。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基本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依据和意义。
我国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识记:
在我国流传的主要宗教。
理解:
1、简要说明宗教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复杂的。
2、分析我国现阶段存在宗教的原因。
3、简要说明我国管理宗教事务的有关政策。
4、从保护信教自由和不信教自由两方面,说明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5、区分宗教与封建迷信。
运用:
1、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依据和意义。
2、联系个人思想实际,分析说明树立科学世界观、正确对待宗教、反对封建迷信的意义。
四、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10课时)
当代国际社会(4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
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关系。
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主权国家的权利。
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
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识记:
1、国际社会的构成。
2、国际关系的含义。
3、国际关系的内容。
4、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理解:
1、结合实例,说明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是主权国家的权利。
2、简要说明国际法的作用。
3、按国际组织的目的任务、活动范围、组织主体的区分,判断几个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
4、分析国际组织的主要作用。
运用:
1、列举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几个重大事件,分析说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2、结合历史和当代有关的国际事件,分析说明联合国的作用。
当今世界的主题(3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和平问题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国际社会多极化的趋势。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理解:
1、简要说明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3、分析世界形势,说明国际社会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4、列举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具体表现,说明它们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运用:
收集当前各国综合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我国的对外政策(3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原则立场。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在对外开放中,要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理解:
1、列举事实,说明我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
2、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分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明它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4、列举我国同第三世界团结合作的事例,说明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5、分析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必要性。
运用:
8.政治常识综合测试题 篇八
一、选择题:
1、“国家就是运用强制力量为社会谋福利”、“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君主制差”。分析这两句话,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二者都肯定了国家是一个阶级范畴
B前者指出了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后者表明了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C二者都表明了国家运用强制力量,控制乃至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 D前者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后者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属性
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自从2月5日“超级星期二”与希拉里各有斩获之后,奥巴马就在预选中顺风顺水,至2月12日已连胜8场;根据民主党总统预选规定:首先获得2025个支持者的竞选人将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共和党方面,亚利桑那州联邦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势不可挡地夺取了“波托马克”预选胜利,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开,有望在一两个月内结束党内战斗。据此回答第2题。
2、有人认为,美国的民主才是世界上真正的、超阶级的、全民的民主。这种说法()
A.正确,因为它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美国的民主状况
B.正确,因为美国总统选举是公开公正公平的C.错误,因为他们的选举实行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D.错误,因为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大地震灾害,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回答3—4题。
3、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奋战在抗灾救灾第一线的四川省广大干部职工群众、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表示亲切的慰问和感谢。从国体角度看,这是因为()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国家履行社会公期服务职能
D.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4、温家宝总理5月12日到达长沙后,立即召开会议,听取了四川省政府和成都军区负责人的汇报。这说明()
A.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B.国务院是我国各级政府的领导核心
C.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D.四川省政府所做的工作不到位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据此回答5—6题。
5、我们党之所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因为()①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应该保障人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6、2007年农村完全实现免费的义务教育,2008年,全国城乡都实行免费的义
务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体现了()
A.国家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B.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具体上是一致的C.公民平等地履行义务D.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7、2008年1月2日杭州六家企业最近因为污染环境不仅被停产整治、缴纳罚
款,而且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还被责令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开道歉。环保部门的这
一新做法值得肯定:让污染企业既少了“票子”,又丢了“面子”,还在确保公
民环境知情权上向前迈了一大步,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污染环境、人人喊打”的良性局面。环保部门的做法()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履行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履行政治职能④依法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最大的障碍在政府职能存在错位,缺位现象,且行
为方式不规范。下列关于政府职能转变说法错误的是:()
A.积极推进政府由服务型向全能型政府的转变
B.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和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C.把政府职能转到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道路上来
D.政府应提供有序的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等公共产品
08年8月25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落下帷幕,奥运会会旗也移交到201
2年的奥运会举办国英国。根据材料回答9—10题。
9、英国的政党制度和国家结构形式是()
A.两党制复合制B.两党制单一制
C.多党制单一制D.多党制联邦制
10、国际奥林匹克属于()
A.世界性、政府间、专门性国际组织 B.区域性、非政府间、政治性国际组织
C.世界性、非政府间、专门性国际组织 D.区域性、政府间、政治性国际组织 2008年5月1日,我国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据此回
答11题。
11、这项条例的公布()
①增强了国家机关办事的透明度
②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④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2、2007年8月23日,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已做了全面部署,列出了 “两个链条”、“一个体系”、“一个网络”。“两个链条”即工业品从设计、原料、加工、直至销售的监管链条,农产品从地头到市场再到餐桌的监管链条;“一个体系”是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的体系;“一个网络”是覆盖全社会的监管网络。这说明我国政府有()
A.履行国家立法,完善法律的权力
B.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权力
C.进行执法监管,依法行政的权力
D.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权力13、2008年3月两会期间央视网站《我有问题问总理》栏目共征集到阿友提问20多万条,点击率超过千万。对此正确认识是()
①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不断创新②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③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在增强④我国政府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4、2008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也列席人大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切实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上述事实表明()①政协对国家重大问题可以发表意见 ②政协有权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③政协对部分提案有权进行表决④政协可以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建议
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15、2008年“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适时推出了参会代表、委员的博客群。在代表、委员的博客上,公民可以“键议”天下,发表网友“社论”。这里,公民依法享有的是()
A.言论自由权B.提案权C.申诉控告权D.发言、表决免责权 16、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反垄断法。为领导、组织和协调反垄断工作,国务院将成立反垄断委员会。这表明()
A.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的物质载体B.国家实力的变化决定国家机构调整
C.国家机构设置取决于国家性质D.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设置
17、新华网撰文:当我们再次回顾一个多月来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历史过程,我们仿佛看到,在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13亿中国人民再次用心血、汗水和血肉之躯,铸造了一座民族精神新的历史丰碑。民族精神属于民族特征中的()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 18、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跃。自治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96倍,特别是近5年增长速度持续居全国第一。内蒙古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是()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④国家、发达地区支持与内蒙古人民自力更生相结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这体现了()
①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是该地方唯一的自治机关
②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③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④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国家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A.②④ B.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2008年2月22日,“书斋与道场•道教文物展”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展出近百件与道教文化相关的珍贵历史文物。据此回答20题。
20、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国政府申明,支持我国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人的全面发展中做出应有的贡献。这表明我国()
A.保护一切宗教活动B.注重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D.这是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 胡锦涛在2008年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据此回答。
21、我国提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要求B.我国国家性质和利益所决定的C.缓解世界矛盾和紧张态势的需要D.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 22、2008年4月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9920元人民币。至此,按照汇改对8.1l的汇率计算,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至15.99%。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政府表示:汇率调整是渐进的过程,我们既要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时也要考虑中国在整个国际经济中的责任。这说明我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
①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③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④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3、2007年1月1日,联合国第8任秘书长潘基文正式行使秘书长职权。联合国秘书长()
①是联合国各机构的行政秘书②是由安理会推荐,经联大任命产生的③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④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D.②④
孟加拉国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因为创办农村银行,向贫穷农妇提供小额贷款,而被称为“穷人银行家”,又因他所倡导的小额信贷业务在全球帮助数百万人口脱贫,而被授予了2006的诺贝尔和平奖。据此回答24题。
24、尤努斯博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体现了()
A.和平是人类时代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B.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C.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D.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25、2007年9月,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讨论了气候变化和清洁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多哈回合谈判、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新成员等议题,胡锦涛主席表示中国政府将积极参与上述活动。我国的态度表明()①深化我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③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④我国与各成员国建立长期睦邻友好关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007年6月4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公布。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参加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巴厘岛会议,并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对经济、社会建设有重大意义。
26、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国家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2008年5月6日至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友好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0几年来第一次访问日本,胡锦涛广泛接触日本各界人士,从日本天皇、首相、到企业界和普通的日本民众。胡锦涛主席的暖春之旅取得了圆满成功,中日签署了关于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政治声明,访问推动了中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亚洲的和平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
从破冰到融冰,从迎春到暖春,中日关系的回暖令世界瞩目。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已获得作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地位,能够为亚洲及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中日两国在经济上互补性强,已经达到彼此不可或缺的地步。虽然中日之间尚存分歧,但只要彼此理解,相互尊重,两国关系必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7、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中日关系回暖的原因是什么?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内容?
高三政治综合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D D A C C6—10 A B AB C11—15 C C A C A 16—20 D D B B B21—25 B C D B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6、(1)国家要履行经济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2)国家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节能减排,保护全球气候。
(3)国家要履行对外职能,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
(4)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根据生态文明要求,完善相应的国家机构。
27、(1)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中日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其合作的基础。
9.高考政治备考:哲学常识答题技巧 篇九
1.世界是物质的,凡是题中出现思想、道德、精神、理论、真理、“三讲”、“双思”、“三观”等关键词,都符合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2.物质是运动的,凡是物质都与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运动是有规律的,凡是物质的运动都有其规律,违背规律必受惩罚。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左右关系,都符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5.事物是发展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前后关系,都符合发展原理,核心是量变与质变。
6.事物是矛盾的,凡是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都符合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方法论上即一分为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7.认识过程的二次飞跃,凡是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实践与认识循环往复,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8.价值规律,凡是经济类问题都符合价值规律。
答题中常出现的失误:
1.审题不细。一是不能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领会并把握它的基本内容,不善于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把握不住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的指向。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贴近、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不能满天撒网、空泛议论甚至不着边际地议论,时间花了不少,文字写得满满的,却没有多少有У哪谌荩质胱质薰兀木砝鲜Σ换嵋蛭透阃榉值摹?/p>
2.理论无法说明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考生“运用”能力较差,主要表现:①答非所问,盲目地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瞎写一气。②笼统回答,泛泛地说些道理,不能切题,缺少实质性的认识和分析。③机械、死板地写几个定义式的句子,不会拿这个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去灵活说明应回答的问题。④片面性,不能作全面、完整的回答。
3.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分析答卷可以看出考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中的知识不熟悉;二是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有的考生不重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复习,在考试时单凭自己的“感觉”去回答问题难得高分。政治答题是要遵循一定规则的。
10.高中政治常识原理 篇十
1、“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综合国力是否增强 B.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C.精神面貌是否得到根本改变 D.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坚持党的阶级性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D.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B.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D.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效率 B.公平C.和谐 D.发展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表明中国共产党()。①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②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④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海中公金融人解析
1.D。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决定着综合国力是否增强、精神面貌是否得到根本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所以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并处于核心地位。
2.D。这是2003年胡锦涛“七一”讲话的标准提法。坚持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都不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利益,党不追求任何特殊利益,而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
3.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4.D。胡锦涛在《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
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不能体现出此意义,故排除②。故选C。
11.高中政治常识原理 篇十一
(四)高二政治备课组
张锦成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我国的国家机构
【学习目标与提示】①弄清国家机构含义及其国家机关的划分
②分析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与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③分清我国中央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说明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学习内容导引】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1、国家机构
(1)国家机构的含义
国家机构,是一国统治者为了有效行使国家权力,实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
(2)国家机构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构成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3)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之间的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本质上是一国统治阶级实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因此,国家机构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实施者。国家机构的这一阶级性具体体现在,国家机构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要求制定社会行为规范,处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开展对外效活动。(4)国家机构和国家职能的关系
国家机构的设置主要是由国家职能决定的。国家为保证其职能的实施,必须设置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各种国家机构。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实施的物质载体。国家机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发展。
2、国家机构组织体系 1)国家元首。(板书)
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这就是说国家元首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就是有权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机关,立法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通常是指议会或国会。
(3)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管理一词是指一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和活动,一般具有指挥与执行两层意思。而负责行政管理的机关就叫行政机关。如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那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通常也称为政府。
(4)司法机关。(5)暴力机关。
含义:它是国家机构中的特殊组成部门,包括国家的常备军、警察、监狱等暴力设施。国家机构的基本特征;
1)国家机构具有阶级性——统治阶级行使权力。
它既是统治阶级行使政治权力实施政治统治的工具,又可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以维护统治阶级整个阶级的利益。
2)国家机构具有严密的组织性——组织体系。
国家机构是由特定的职位和人员组成的统一整体,它的设置和运行都遵循特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要求国家机关各部门彼此互相配合。
3)国家机构具有强制性——暴力机关、司法机关。
它有权制定、颁布、执行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法令并以国家暴力机关 为后盾,确保统治阶级贯彻实施自己的各项意图。
我国的国家机构
1、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1)我国国家机构是适应我国国家职能而设置的。(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略)
(3)我国国家机构的分类。
2、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作为行政管理机关,负责组织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大方面工作。(4)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
(5)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6)中央军事委员人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我 国国 家 机 构 的 组 织 和 活 动 原 则 【学习目标与提示】
识记: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
理解:民主集中制及主要表现、对人民负责原则及主要表现、依法治国的全面理解; 【学习内容导引】
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宪法的规定告诉我们,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一项最基本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说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实现民主的必要条件。只有在民主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的集中,只有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才能有正确的方向。民主集中制的内容(略)
2、对人民负责原则
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要求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治国的原则 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的人民群众;第二,领导:中国共产党;第三,怎样做;这里必须搞清两组概念:人治与法治;法制与法治。
法治: 基础不同 :人治——独裁与专断
法治——民主
特点不同 :人治——随意性、多变化、导致社会不稳定
法治——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保证社会稳定发展
体现原则不同: 人治——不平等
法治——平等
法制与法治: 法制一般指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 ; 法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立法、执法等诸多环节
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在1979-1996年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 问题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5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①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立 法机构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地健 全和完善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是国家的立法机关⑤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 提条件()
A、②③④
B、①④
C、①④⑤
D、①③⑤
2、我国的国家机构按其类别,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国家权力机关②国家行政机关
③国家外交机关④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⑤国家安全机关⑥国家军事机关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3、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的:①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最高国家行政机关③最高
政党机关④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我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主席。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国家主席()
A、可以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B、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C、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行使职权
D、拥有最高行政权
5、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居
于最高地位②我国中央国家机构都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③我国
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或间接创建和决定的④人民
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6、在全国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实行()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对人民负责原则
C、依法治国原则
D、以德治国原则 7、1999年1月5日,海关总署走私犯侦查局的揭牌暨首次授予缉私警察警衔仪式在海关总署隆重举行。由此,我国专门打击走私犯罪的执行队伍——海关缉私警察队伍正式成立。这表明()
A、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仍然普遍存在B、必须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C、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D、海关缉私警察队伍是重要的司法机关
8、据统计,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和有关法律的决定300多件,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5300多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已初具规模,因此可知()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B、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C、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D、依法制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9、2002年,我国将增发1500亿元国债一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决定的。这一事实说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代行其全部职权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先行使决定和规定国家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的职权 10、1999年7月1日开始的全国公安机关追捕在逃人员专项斗争取得了辉煌战果。“追逃”专项斗争属于我国国家政权机关行使()
A、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B、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和利益的职能
C、依法打击国内敌对分子破坏活动的职能
D、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以下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机关履行国家职能的有()A、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主持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B、中共中央召开党的十六大
C、国家主席应邀出席东盟地区首脑会议
D、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卫生城市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有权组织建立并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由它组织建立并监督的国家机关有
A、国务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中国人民政协
D、最高人民检察院 3、2000年6月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江苏省射阳县32户农民被假农药“三环唑”坑了。一年血本无归,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农民集体上访。县政府获悉后,立即组织力量调查,并动员32户农民起诉,以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日前,原被告双方同意庭外调解,假农药经营者向农民赔偿巨额损失。对上述政府行为的正确理解是()
A、政府即便是“为民作主”,也要依法进行 B、政府帮助农民打官司超越了其职能的范围 C、政府既不推诿敷衍,也不大包大揽
D、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各级政府和官员都要率先垂范
4、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县、乡政府机构重叠和人浮于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国务院决定把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列为2001年改革的首要任务。这说明()
A、政治具有相对独立性
B、政治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 C、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是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 D、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有利于经济改革的深入 5、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第27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我国运动员不畏艰难,团结拼搏、顽强进取,共获得28枚金牌、16枚银牌、15枚铜牌,以第三的身份首次进入奥运第一集团,取得我国参加奥运会成绩的重大突破。我国政府组团参加第27届奥运会()
A、是国家权力机关履行的职能
B、属于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C、属于国家的交往职能
D、决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三、简答题:
1、结合我国的国家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加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2、中共十四大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党在全国执政之后把这种制度运用于建设,在国家机构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要在国家机构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1995年全国高考题)
四、辨析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就是减少机构; 减少机构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高三政治常识教学案一体化设计
(四)答案
一、单选题
二、不定项
三、简答题:
1、(1)我国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
民行使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
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廉洁自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3)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检察院要加强执法监
督。
(4)依法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国家对侵害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行为要依法制裁。
2、(1)①在人民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上,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分)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其它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分)
③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2分)(2)实行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并反映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法律、法规(若答方针和政策亦可给分);(2分)有利于实现正确的集中,保证民主的正确方向,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人民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2分)
四、辨析题:
(1)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目前,我国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
效率低下。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机构必须进行改革。(2)认为“政府机构改革,就是减少机构”是片面的,精减机构,减员增效是政府机
构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但不是唯一任务。精减机构主要是精减那些直接管理经济的部门,而宏观调控和执行监督的部门则需加强。
(3)认为“减少机构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不妥当的。国家机构的设置是由国家
职能决定的,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只有国家机构的设置能够最有效地行使国家职
【高中政治常识原理】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常识07-10
高中政治大纲06-25
高中政治详细教案08-22
高中政治会考真题11-01
高中学考政治06-09
高中政治如何提高效率06-23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08-15
高中政治必修四答题08-21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府09-08
高中政治国家财政教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