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精选12篇)
1.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 篇一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简案
一、教师:
21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是当今人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词。“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信息产业”。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呢? 其实,信息并不神秘,信息就在我们身边: 9月1号到了,我们大家都来上学; 看到课表了,知道这节课是信息技术课; 刚才铃声响了,代表马上要开始上课;
看到红绿灯的变换,我们知道该停下来还是向前走; 可以说信息无处不在,与我们处处相关。
二、为了学好今天这节课,首先我来看一下同学们对近年这些网络用语的了解情况:
教师:通过刚才问题的回答,可以发现,有些同学对这些网络用语的来历很熟悉,有些同学不怎么了解。从中可以看出,有些同学关注我们所处的社会,信息量很大,而有些同学显然这方面的信息很匮乏。
三、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在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过程中,信息又有它什么样的独特含义?
自主探究一:感觉剥夺实验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长时间在那种环境下会怎样?(生闭上眼睛想像,说出自己可能出现的感受。)
投影展示实验结果:实验开始时,被试还能安静的睡着,但稍后,被试者开始失眠,焦躁不安,急切地寻找刺激,想唱歌,打口哨,自言自语,用两只手套相互敲打,或者用它去探索这间小屋。虽然被试者每天都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但是这也难以让他们在实验中坚持3天以上。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据说,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接上实验)现场体验小游戏:请两名同学上来,一名同学眼睛闭着,原地打转20秒,急停,然后单脚着地。另一名同学眼睛开着,做同样的动作,下面的同学观察哪位同学站的稳,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分析原因。
师:可见,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一样,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离不开信息的。也就是维纳论:信息就是信息,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物质。信息和物质、能量一样也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态之一。
自主探究二:“猜一猜”游戏
一、:
1、(答案:女排)
2、(答案:粉笔)
师: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信息的增加,不确定性随之减少。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信息论学家香农是侧重从信息的作用角度来下的定义。游戏二:请三位同学上台表演心情高兴的样子。学生点评: 教师点评
表达同样一种心情,不同的人神态不一,也表达效果不一。
合作探究一:
教师展示博尔特比赛时的照片,并提问: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出图中所包含的信息。也就是用眼睛看到了那些信息?
师:通过他的肤色和外形知道他是黑人运动员,通过他参赛服装上的字可以知道他是牙买加选手,从他身披国旗举起1的手势可以知道他刚刚拿了冠军。通过北京奥运的标识知道是在本次奥运会所拍摄的照片。通过记录牌知道他刚刚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
自问:博尔特本人在跟前吗?你是怎么了解到这些信息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信息具一定的依附性。信息是无法脱离载体而单独存在的,必须依靠载体来记录、表达和传递。
这样的例子还有:古代峰火传情、飞鸽传书、书本、光碟,“早”
合作探究二:
两家鞋厂分别派了一位推销员到一个岛上推销鞋,他们上岛后发现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失望的给公司拍电报:“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然后他就回去了。而另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则心中大喜,他也给公司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很大,请速寄100双鞋来。”他把凉鞋送给了岛上的居民,岛上的居民穿上之后都觉得很舒服,不愿再脱下来,他为公司赢得了市场。设问:
1、这个案例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征?-----信息的价值性 对你又有何启发?
启发:
1、信息可以增值。
2、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3、信息就是财富
4、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为我所用)
2、这样的例子还有:房屋出租、出售,苹果商机
合作探究二: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设问:
1、此案例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征?----信息的共享性
2、这样的例子还有:
老师上课,同学们听课、网络游戏、互联网、图书馆、FTP资源库
合作探究四:
《循表夜涉》——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yōng)水作了标记,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按照原来的标记在夜里渡河,结果淹死的人有上千人。
设问:
1、此案例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征?-----信息的时效性
2、有关信息本特征的成本语或典故有: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变幻莫测;白驹过隙。时过境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达标练习: 拓展探究:
信息日新月异,甚至是稍纵即逝的,我们必须要具备快速获取和判断信息的能力。我们都说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时效性会影响我们对信息价值的认识。那么:是不是过时的信息都是没有用的?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和探讨了信息的含义及其特征,并且在学习信息的每一个基本特征时都获得了一定的启示。充分应用信息载体,善于发现和挖掘信息的价值性,把握信息的时效性,合理利用信息的共享性,明辨信息的真伪性,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锻炼自己获取、交流、加工信息的能力,做一个信息社会的强者!本节课的学习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 篇二
近年来, 计算机视觉领域得到飞速发展, 传统的基于二维图像的人像识别算法都是针对正面人像, 当二维图像的俯仰角度、光照、姿态、化妆、年龄等变化时, 会显著降低二维人像识别算法的性能, 经常出现不能识别的情况[1]。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 获取三维数据越来越具有可行性, 同时因为三维人像对光照和姿态不敏感等优点, 人像三维信息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2]。
现有的三维人像采集系统, 一般只具有采集功能[3], 而不具备特征提取功能, 或者特征提取功能需要较长时间离线处理才能完成[4]。在人像数据中, 尤其是人像头部数据中, 鼻子和耳朵受表情、化妆、年龄等变化影响最小, 同时三维几何信息却最为突出和丰富, 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成熟的快速准确采集处理这些人像三维特征的信息系统。
本文所述系统采用兼容OPENNI的三维体感摄像头[5], 被采集对象站立于电动旋转平台上, 旋转360°之后在30秒内即可获得相应的点云数据, 通过后期处理模块简单处理后, 使用特征提取模块完成鼻子及双耳特征区域的提取。
1 系统总体设计
人像三维特征信息采集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 总体架构包括人像三维信息采集与特征提取两部分, 最终得到的数据包括:人像整体360°点云与特征提取得到的鼻子及双耳点云。本系统实现了人像三维信息采集、三维信息可视化、三维信息后期处理、三维特征提取、三维特征存储与检索等功能。其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三维体感摄像机捕获数据后, 通过与其相连接的计算机进一步采集、处理与分析该数据, 电动旋转平台控制人体360度旋转以获取完整人像信息。计算机数据处理单元实现数据拼接与后期处理功能, 在电动旋转平台旋转过程中, 计算机实时拼接捕获的数据, 并通过USB端口传输至计算机, 采集完成后, 用户通过鼠标操作计算机, 经过后期处理单元对点云数据进行适当裁剪、去除离散点与平滑后, 即可进行特征提取。计算机数据分析单元实现特征提取功能, 包括预处理、训练阶段、加载给定特征、查找候选集、筛选最终特征。预处理实现下采样后, 计算FPFH (快速点特征直方图) 值[6], 通过加载给定特征的FPFH值即可查询得到候选集, 根据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得到最终的待测人像三维特征点[7]。无论是数据处理过程还是数据分析过程, 都可以通过三维信息可视化界面实时在显示器上查看结果, 其物理结构如图2所示。
2 系统模块设计
2.1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数据处理模块实现点云数据的采集、拼接和后期处理功能。通过软件不仅可以设定扫描模型的质量, 还可以设定精确的扫描范围来提高扫描精度, 实现三维表面重构、彩色纹理映射等人像三维点云数据一键式采集功能。
利用Open Scene Graph引擎开发的图形显示界面, 可以将扫描得到的人体点云数据载入后进行显示, 同时实现旋转、缩放以及添加光照等操作。三维信息后期处理功能包括孔洞修复、离群点及颈部以下数据删除、平滑等, 后期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同样可以在OSG可视化界面中实时查看。孔洞修复与平滑可以在查看点云数据时更美观, 去除离群点及删除颈部以下数据, 可以显著减少点云的数据量, 从而加快特征提取的速度。
孔洞修复移植自开源的Mesh Lab相关功能[8], 效果如图3所示, 图中模型来自于人体右耳后部数据, 一般在数据采集时, 即使旋转360°, 仍然会有遮挡的角落, 出现图中所示的孔洞, 可以看出修复后的效果更美观更有利于观察。去除离群点采用开源的Open Mesh相关功能[9], 效果如图4所示, 图中模型来自于人体头部最顶端的头发数据, 可以看出很多离群点已经去除。选择并删除颈部以下数据使用OSG自带的模型选择与删除功能, 效果如图5所示, 图中红色区域是通过鼠标选择的贯通点云数据, 删除后可以看出最少降低了50%的数据量, 只需要在头部数据中寻找特征点即可。
图5删除颈部以下数据前与删除颈部以下数据后效果对比图Fig.5Comparison diagram of data removing under neck
2.2 数据分析模块设计
数据分析模块实现了对人像三维点云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的功能。通过计算具有姿态不变性的FPFH值并结合曲率、方位等信息, 不需要训练大量数据, 即可快速准确提取。提取后通过在点云中沿着圆形轮廓分割出相应的特征数据, 并保存至电脑中, 实现数据查询等功能。可视化程序可以在原始数据上实时标明特征点与特征区域, 可以对特征区域单独加载, 并实现缩放、平移、旋转等基础操作, 方便用户查看。其软件流程图如图6所示。
FPFH值是PFH值 (点特征直方图) 的快速计算方法, PFH通过参数化查询点与领域点之间的空间差异, 形成一个多维直方图对点的领域几何属性进行描述, 每一个点有一个FPFH值, 由33个浮点数构成。两个不同模型的特征点通过FPFH值进行初步定位后, 使用高斯曲率精确定位特征点。根据高斯曲率的性质, 如果高斯曲率等于零, 该点位于平面上或者是脐点;如果高斯曲率小于零, 该点位于马鞍面上;如果高斯曲率大于零, 该点位于类似碗底的抛物面上, 如果高斯曲率越大, 则该点越尖。因此耳道和鼻尖都要选取初步定位点的邻域点中高斯曲率最大的点作为最终的特征点。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文实验中使用Intel Core i7-4790 CPU, 主频3.60GHz, 内存为4G的计算机设备, 基于QT4.8.5+VS2010开发了人像三维特征信息采集与特征提取平台, 完成360°人像采集需要30秒, 不计算后期处理的时间, 从读入后期处理后的人像头部三维点云数据到最终确定特征点平均耗时10秒。
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 列举了三位被采集对象的左右两个角度的人像三维特征提取结果。为了使特征点与特征区域更直观, 用红色圆点标明特征点, 用绿色标明鼻部区域, 用粉色标明右耳区域, 用蓝色标明左耳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 由本算法所得的特征点已经相当精确。经过手工标定100个不同人脸的特征点, 并与本算法定位的特征点比较[10], 考虑到鼻尖采集较为准确, 而耳道采集由于遮挡原因数据可能不够完整, 如果本文算法提取的特征点在鼻尖处在手工标定2mm领域内, 在耳道处只要在其内部都认为是准确的。根据最终的结果, 本文算法提取的特征点鼻尖准确度在99%以上, 耳道准确度在92%以上。
4 结论
(1)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人像三维信息采集与人体局部特征提取方法, 为鼻部、耳部定位与识别奠定了基础。与现有系统比较, 本文所述系统降低了采集时间与设备成本、提高了采集精度与设备便携性, 同时特征提取算法不需要训练集, 算法计算代价小, 通过使用FPFH值与高斯曲率, 实现精确定位鼻尖与耳道点。虽然目前特征提取平均需要10秒, 但是经过后期实验与优化, 有望将提取时间进一步降低, 以满足实时性要求。
(2) 本文所述方法适用于其他三维特征明显的局部特征点识别。三维信息也可投影至二维平面, 组合利用二维与三维信息进行特征识别与提取。本文分割提取的耳鼻局部特征, 也可以利用一些全局特征描述子进行识别与检索。
参考文献
[1]Irfanoglu M O, Gkberk B, Akarun L.3D Shape-based Face Recognition using Automatically Registered Facial Surfaces[J].2004, 4:183-186.
[2]Guo Y.Lei Y, Liu L, et al.EI3D:Expression-Invariant 3D Face Recognition based on Feature and Shape Matching[J].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16.
[3]Roth J, Tong Y, Liu X.Adaptive 3D Face Reconstruction from Unconstrained Photo Collections[C]//Proc.IEEE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2016.
[4]Zhao X, Dellandr e a E, Chen L.A 3D Statistical Facial Feature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on Locating Facial Landmarks[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9, 5807:686-697.
[5]Villaroman N, Rowe D, Swan B.Teaching natural user interaction using OpenNI and the Microsoft Kinect sensor[C]//Sigite'11 ACM Special Interest Group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Conference, West Point, Ny, Usa, October.2011:227-232.
[6]陆军, 彭仲涛, 董东来, 等.点云FPFH特征提取优化配准算法[J].新型工业化, 2014, 4 (7) :75-81.LUN Jun, PENG Zhong-tao, DONG Dong-lai, et al.The Registration Algorithm of Point Cloud Based on Optimal Extraction of FPFH Feature[J].The Journal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2014, 4 (7) :75-81.
[7]Lisle, Lisle.Detection of zones of abnormal strains in structures using Gaussian curvature analysis[J].Aapg Bulletin, 1994, 78 (12) :1811-1819.
[8]Cignoni P, Callieri M, Corsini M, et al.MeshLab:an Open-Source Mesh Processing Tool.[J].Computing, 2008, 1:129-136.
[9]Botsch M, Steinberg S, Bischoff S, et al.OpenMesh-a generic and efficient polygon mesh data structure[J].Opensg Symposium, 2002.
3.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 篇三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总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 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引入: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思考 :
1、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4.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篇四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节课,共有两部分的内容:“信息”和“信息的特征”。从认识信息的基本含义作为出发点,然后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是整套书的基础内容。本节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内涵的过程中,通过网络租住探究和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了解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拓宽学生对信息文化的形态和内涵有新的认识,并认识到在生活中信息的价值。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知识面广、理解力强,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的上网进行浏览、搜索等基本操作,因此我采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形式使学生把信息的特征“对号入座”。
三、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从生活中引出信息的概念,通过具体事例归纳信息的特征,再通过具体信息的特征分析,引导学生对知识积极建构,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为今后信息技术的学习做好铺垫、打下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方式,锻炼学生的选题、分析、表达能力。在教师提问点评环节中注重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及时获得指导与鼓励。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能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在认识信息含义及了解信息的重要特征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信息在应用中所蕴藏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入了解信息存在的形态及其内涵。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开拓思路,锻炼分析能力。
五、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涉及到的概念性的知识较多,比较适合在教室里上,但如此一来就容易使授课过程变得枯燥,流于说教。我认为,第一节课要开个好头,要使学生感觉耳目一新,以后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避免了太多的理论,采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形式来授课,不拘泥于教师所讲的例子,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媒体及教具的运用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准备
准备一段耳熟能详的歌曲,把名为“信息特征”的word文档发送到每台学生机中。
七、教学过程
一:讲授知识点: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段耳熟能详的音乐,学生陆续走进教室。铃声响起,停止音乐。师生互相问好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放的那首的歌是谁唱的 生:周杰伦!
师:对。这是我们在接收到了音乐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后,经过分析得出来的结论。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从一出生就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从最基本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被动的接收信息,到看报纸电视、听广播、上网等主动地接收信息。信息无处不在。
那信息都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信息,即使是在科技、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也可以通过烽火狼烟来传递军情;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人们也可以运用语言、图画等方式将信息传递下去,因此信息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信息具有普遍性。
那信息又是怎样传递的呢,我现在跟你们上课,传递信息的时候用的是语言还是心灵感应?
生:(笑)用语言!
师:对,我是用语言来传递交流信息的,必要时我也可以用肢体语言或者其他方式。也就是说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要依附于某种载体。比如说有敌人入侵时,要燃起烽火,烽火是载体,传递的信息是“敌人来了”;我们在看奥运会时,知道了奥运会的各种信息是以电视为载体了解到的。所以,信息还具有依附性,所有信息都要依附于载体来传递。
我们在看奥运开幕式直播的时候,感觉非常精彩,这种体验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所有观众的感受,因为开幕式的信息是大家共享的,没有人说开幕式只能独家观看,只能为一个人演出。我们发现,信息不同于其他物质和能源,物质和能源在被人使用的过程中会有损耗,会越分越少,而信息则不同,它可以共享,而且在信息的交流中还有可能产生新的信息。
所以说我们所知道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中,摸象本身并没有错,错在没有把各自的信息共享。(学生笑)
以上我们讲述了信息的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除此之外,信息还具有价值性和时效性,下面同学们自己在网上搜索感兴趣的信息,拷贝到D盘中的 “信息特征”word文档,并说出这条信息的价值,是否有时效性,填到表格中。
“信息特征” word文档内容如下: 信息内容:(学生自己粘贴)
信息的价值有哪些:
信息的时效性对信息的价值有何影响:
二、学生自主探究
三、教师提问、点评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讲述了信息和信息的3个特征后,留下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性”没有细讲,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着重锻炼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理、分析能力,且部分内容与第二章中“信息价值的判断”互相渗透。
5.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篇五
衡南县北斗星实验中学 蒋俊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与作用:
“信息及其特征”是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好的开始会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地位十分重要。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含义和信息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的探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b)了解信息的含义; c)掌握信息的传播过程; d)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的含义及其特征; b)给出例子,培养学生从例子中发现或归纳出信息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信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刚升入初中的新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但是对于信息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缺乏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因此老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交流学习的氛围,在讲解分析理论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形式的丰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三、教学方法设计
教法:在本节课中,适当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综合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本节课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
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网络机房。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设问:同学们是否喜欢探险,如果有一天我们去野外进行探险我们应该带些什么东西?
学生回答。教师:到底我们需要带些什么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中的生存实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气氛,从而为新课的导入做下铺垫。
2、活动探究
活动探究
一、信息的重要性
教师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师提出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为什么?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学生活动:学生4名同学一小组自由组合成立探究小组,然后抽3个小组进行回答。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能获得物质,火石能获得能量,指南针获得信息。
教师学生共同分析得出: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大要素 活动探究
二、了解信息,感受身边的信息
谈话导入,引出问题:是么是信息?学生观看视频“孙膑庞涓斗智”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引入,让学生非常想了解信息是什么,同时通过视频,让学生觉得上课原来可以看电影啊,这样积极就更高了。看完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孙膑使用什么方法取得了胜利?
②在故事中,通过什么载体,反映了什么信息? ③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出信息的概念,让学生对信息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回答还不全面,不准确,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进入下一学习环节。
教师紧接着展示一组图片
古人结绳计数,雷电,随处可见的交通指示牌
设计意图:说明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表现多种多样,体现了信息的普遍性特征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通过学生活动说一说信息,这样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身边的这些东西都是信息啊,原来我还以为是短消息呢!从而让学生觉得信息无处不在,在脑海中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
3、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再根据之前的学习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思考:书是不是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信息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要依靠载体才能存在。语言,文字、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
4、案例分析,师生互动
案例一:淘宝网上购物,上当受骗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得到信息的特征:传递性共享性、载体依附性、真伪性
案列二: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得到信息的特征:价值性 时效性
5、综合应用,合作提升
(一)综合练习:“目前我们国家许多统计年鉴(综合性统计资料工具书)都是反映前一年的情况,数据和情况总是滞后„..如何用信息知识科学分析这一这段话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运用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二)总结提炼:
教师:同学们举例说一说身边的信息都具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分析、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环节巩固提高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6、课堂练习
连线练习: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讨论:当代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信息?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入德育教学,情感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7、课堂小结
信息的含义、信息的传播方式、信息的基本特征
作业:通过因特网查阅资料了解信息的可识别性、可扩充性、可转换性、可传递性、可处理可加工性等特征。
五、教学反思
优点:开局运用创设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魅力无穷的信息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情境导入、分析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巩固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打破了以往呆板的知识传授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好的教案应具有“四个特征” 篇六
一篇好的教案应该要让其他教师看懂,如果看不懂,就不是一篇好的教案。但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好”的教案让人看不懂,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师主体和学生活动栏内套话较多、练习时间书写错误等等。如,教案中的“教师主体”主要描述教师在课堂中的活动,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其在课堂上如何讲解、示范、鼓励、表扬和纠错等。但大家经常在这一栏内看到“教师导入”、“教师讲解、示范”、“教师巡回指导”等词语。仔细分析这些词语,发现这些词语其实是一些套话,把它们放到任何一篇教案中都行,因为大家无法从这些词语中得到具体操作的信息。正确做法是,要把教师如何导入、讲解、示范和提问等表述清楚。笔者认为,教案让人看懂必须做到四点:一是教学目标具体、可测;二是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恰当;三是教案书写要规范,即内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组织与要求和运动负荷要一一对应;四是教师与学生活动的描写要具体、可操作。
二、有效性是基础
好的教案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如果上课效果良好就是好教案。大家经常发现,有些教案写得很好,但实际效果较差。如,笔者最近看了一本杂志发表的一篇教案,内容是“蹲踞式起跑”,为了解决学生起跑时上体抬得过早的错误,教师在课中设计了“钻山洞”游戏。
具体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面对面互搭成体操队形散开站立,酷似一个“山洞”,“山洞”由低到高成一直线,学生听到教师口令后,从“山洞”的一端快速跑到另一端并继续搭成“山洞”。该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上体逐渐抬高的过程。笔者对这个游戏挺感兴趣,于是按照这份教案上了一节课,但游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有的学生都是稍抬头、弓着腰跑过“山洞”。显然,从技术层面来讲,该游戏不仅无效,而且会起到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练习时害怕头部触及“山洞”,而忽视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由此可见,优秀的教案不仅看着要好,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有效性。
三、创新性是核心
一篇好的教案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创新点”,才能提升这篇教案的内涵,才能让大家学到一些东西,受到一点启示。这些创新点包括很多方面,如教学理念、教案格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如,一篇足球“脚内侧传球”(单元第一次课)教案,为了让学生看清脚触球的部位,教师设计了拿球鞋(触球部位用粉笔标记)讲解的环节,笔者认为这个环节比单纯讲解效果好,单纯的讲解比较抽象,而拿球鞋讲解直观,也便于所有学生观察。另外,针对本课的难点之一——支撑脚正对传球方向,教师设计了“标志法”进行突破。
具体方法:用粉笔在地上划一条正对传球方向的标志线,让学生每次传球时支撑脚踩在线上。看似一个小小的标志,但能在不知不觉中突破难点。这篇教案虽然只有两个创新点,但能让大家看后久久不能忘怀,因此是一份好的教案。笔者强调教案的创新性,但反对为了教案创新而创新,如有些教师为了吸引眼球,将教案的名称起得五花八门,如“鹰狼团队”、“消防兵”等等。这些比喻式名称看起来很形象,但基本脱离主题,给教师的理解带来难度。所以,撰写教案要少些“华而不实”的“亮点”,多些实实在在的创新。
四、安全性是保障
7.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以及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
1.运用交流。
这是一扇门的平面设计图(出示下图)。
现在要沿着这些边框(师用手指划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边框)钉上实木条,如果你是木工师傅的话,你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实木条呢?拿出材料纸(事先将此图印好),看哪一小组计算得最快!老师建议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分工合作。
(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计算,先算好的将材料交给老师。)
师:请这一小组(最快的)派一位代表上来谈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代表交流,师组织学生讨论其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2.反思回忆。
师:请同学们反思一下,我们刚才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呢?
(生回答,师板书:平面图形的周长。)
师:关于平面图形的周长,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呢?(生说,师根据学生的回忆,逐一在黑板上贴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硬纸片,并写上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关于这些知识,谁能完整地复述一遍。
3.答辩深化。
师:关于这些知识,谁敢站起来说:“随便你们问什么,我都能答出来”。谁又能提出问题?争取能问倒他!(让学生自由答辩,教师适当鼓励和帮助。)
二、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
1.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门做好了,除了玻璃部分、门锁部分以及下面的三个图案部分外,其余部分均要涂上米黄色的油漆,涂米黄色油漆部分的面积该是多大呢?(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计算,先算好的将材料交给老师。)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交流一下你们的过程和结果?(代表上来运用实物投影仪,边指算式边说思路和结果。)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好几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比如说,长方形面积等于……(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贴上其它平面图形并写上面积公式。)谁能一口气把这些面积公式全背出来?(鼓励2~3个学生起来背诵。)
2.构建网络,渗透方法。
师:谁能说说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说)
师:谁能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生说)
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每个平面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根据其推导过程,将这几个平面图形连接成合理的网络结构。(小组制作网络图)
请各小组交流一下网络图制作过程以及原因。(表扬独出心裁者)
师小结:这样把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三、综合运用
P123,3~4。
四、布置作业:《作业本》
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P124~12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合理地把平面组合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再进行面积的计算。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揭题)
2、出示:P124,1
(1) 用多种方法独立解答。
(2) 反馈交流,小结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解法一:把组合图形分拆成几个简单图形的相加组合;
解法二:把组合图形分拆成几个简单图形的相减组合;
有的直接分拆,有的需利用割补法及添辅助线的方法来分拆。
二、基本练习
1、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单位:厘米)
P124第一题部分
2、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
P125第2题部分
三、布置作业:《作业本》及P125第3.4题部分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P125~128)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有关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
出示下表,分别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关系。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棱
顶点
关系
圆柱 圆锥
底面
侧面
高
关系
2、填表: P127,3。练后看表回答:
(1) 四种立体图形中,什么图形最基本?体积计算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2) 如果长方体、正方体与圆锥也是等底等高,那么它们的体积也有13 与3倍的关系吗?
3、方法讨论:
(1) 练习P127,4;
(2) 讨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一般的长方体,最多可以有( )个面完全一样,此时剩下的两个面是( )。正方体6个面都是( )。
(2)长方体( )时,就变成了正方体。
(3)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2、10和8厘米,则它的棱长总和是( )。
(4)圆柱的体积是1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 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用72厘米长的铁丝折成一个正方体,则每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P128,5。
3、填表:(单位:厘米)
(1)
长 宽 高 表面积 体积
长方体 16 12 4
24 5 720
正方体 边长512
(2)
底面半径 底面周长 底面积 高 体积
圆柱
6 10
25.12 12
9.42 141.3
圆锥 8 21
12.56 18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作业本》
课后记载:
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思路
教学内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思路(P129~130)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悉各类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进一步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解答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常见数量关系的复习。
(1) 一道应用题至少有几部分构成?(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请从你身边任选一事编一道应用题。
(2) 自由编题;
(3) 交流并指名说出该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师整理板书如下:
部总关系 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
份总关系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
相差关系 较大数-相差数=较小数
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
比较量÷标准量=倍数
倍数关系 标准量×倍数=比较量
比较量÷倍数=标准量
(4)填表:
2、数量关系的应用。
(1)补充问题或条件,再解答出来。(P129 2)
(2)将上题改变成相关的应用题。
二、综合练习
1、P129,3。
(1) 列式计算;
(2) 说出数量关系;
(3) 把它改变成相关的两道应用题。
2、根据问题补充条件,并解答。
, 。爱山小学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作业本》
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组合
教学内容: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组合(P130~13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从简单应用题到复合应用题的变化过程,初步了解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2) 使学生学会从分析数量关系入手,初步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解答下面各题,找出各题之间的联系。
(1) 桃园乡今年修水渠1.78千米,是去年修的2倍。去年修水渠多少千米?
(2) 桃园乡今年修水渠1.78千米,比去年修的2倍还多0.14千米。去年修水渠多少千米?
(3) 桃园乡今年修水渠1.78千米,比去年修的2倍还多0.14千米。两年共修水渠多少千米?
独立解答后说说各题之间的联系。
2、教师小结:复合应用题是由若干个简单应用题组成的。解答时先要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把它分拆成几个简单应用题,找出相关的条件(有的条件是间接的)和问题,逐步进行解答。
二、综合练习
1、P130,1。
2、P131,2。
3、只列式不计算:
(1) 张叔叔原计划每小时加工60个零件,8小时完成一批加工任务。现要求用6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2) 水果店运来苹果450千克,卖出15筐后,还剩112.5千克。如果每筐重量相等,水果店共运来苹果多少筐?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1、P131,3~4;
2、《作业本》
应用题的解答步骤
教学内容:应用题的解答步骤(P132~134)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步骤。
(1) 审题。把题目中所讲的事实(情节)弄清楚,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2) 分析数量关系。
(3) 列式计算。
(4) 检验并写出答案。
2、例: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10000只手表,实际生产的比原计划多50只。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多少只?
(1) 审题。
(2) 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时可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还可以作图帮助理清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析法:(从问题出发)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的只数
实际每天生产的只数 - 计划每天生产的只数
实际生产的只数 ÷ 天数 计划生产的只数÷天数
计划生产的只数+多生产的只数 25 10000 ÷ 25
10000 + 50
综合法:(从条件出发)
计划生产的只数+多生产的只数
实际生产的只数 ÷ 天数 计划生产的只数÷天数
实际每天生产的只数 - 计划每天生产的只数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的只数
(3) 列式计算。
(4) 检验。主要检查:
① 题目的分析过程是否符合逻辑;
② 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③ 得数是否符合实际。
二、综合练习
1、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6小时后两车还相距2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青年农场收割稻子,前3天每天收割96公顷,后4天收割426公顷。平均每天收割多少公顷?
3、化肥厂今年一月份生产化肥185吨,比去年同期产量的2倍多5吨。化肥厂去年一月份生产化肥多少吨?
4、一筐苹果,连筐重38千克,取出一半苹果后,连筐还重20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1、P133~134,1~6;
2、《作业本》
按基本数量关系分析复合应用题
教学内容:按基本数量关系分析复合应用题(P135~136)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根据基本数量关系分析应用题,明确解答步骤和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求下列问题应知哪两个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1) 王师傅5小时共生产多少个零件/
(2) 每支钢笔价格多少元?
(3) 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4) 五(1)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5) 这堆煤可以烧多少天?
2、回答数量关系、算式和结果。
(1) 汽车4.5小时行180千米,每小时行几千米?
(2) 一批小零件540千克,张师傅和李师傅每小时共能加工18千克,完成这批零件共要几小时?
(3) 每支钢笔8.5元,8支钢笔多少元?
(4) 一批煤,每天烧0.3吨,15天烧完,共有多少吨?
(5) 王师傅8小时加工零件数比3小时加工的多125个,他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3、小结;刚才练习的基本上是简单应用题,一般每道题目只用到一个数量关系。当一道题目中需要用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就把这道应用题称为复合应用题。
二、方法复习
1、例: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甲乙两站同时 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54千米,客车每小时行66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相遇?
(1)根据问题,说出基本数量关系。(生答,师板: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独立解答。
(3) 反馈说解题思路。
(4) 小结:解答复合应用题应该从分析基本数量关系入手。
2、练习:
(1) 篮球每只48.5元,比排球贵16.8元,买12只排球要多少元?
(2) 有150.4吨货物,汽车运走了112.9吨后,剩下的用大车运。每辆大车可装1.5吨,共要大车多少辆?
三、综合练习
1、P135,2~3;
2、商店上午卖出电饭锅7只,下午卖出电饭锅13只,卖电饭锅的货款上午比下午少984元,问下午卖了多少元?
3、学校食堂运来煤5.4吨,计划烧60天,实际每天节约0.03吨,实际烧了多少天?
4、甲、乙两地相距37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3.5小时后,还相距55千米。已知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求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1、P136,5-----8;
2、《作业本》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P137~139)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先列式,再讨论。
(1) 一根钢管长20米,第一次截去15 ,截去多少米?
(2) 一根钢管长20米,第一次截去15 ,还剩多少米?
(3) 一根钢管长20米,第一次截去15 米,还剩多少米?
(4) 一根钢管长20米,第一次截去15 米,截去几分之几?
(5) 一根钢管截去它的1100 正好是15 米,这根钢管长多少米?
学生列式后反馈:
① 如果要把上述5道题分类,你怎么分?说说分类的依据。
② 这两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 讨论明确:第3题是分数减法应用题,解答方法与整数加、减法应用题完全相同;第1、2、4、5题是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从什么地方入手分析?解答关键是什么?怎样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做?
④ 学生自学课本P137。
⑤ 反馈师整理板书:
2、方法讨论:P138第3题表格。
(1) 说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为什么?确定单位“1”的量应抓住题目中的什么条件?
(2) 独立列式;
(3) 反馈,说说解题思路;
(4) 对本题提出其他问题,并列式。
二、基本练习
1、P138,6~7;
2、先填出一个用分数表示两种书之间关系的条件,再列式。
科技书有720本, 。故事书有多少本?
三、深化练习
1、甲仓有粮320吨,比乙仓多 17 ,乙 仓有多少吨?
2、一本书,看了125页,比剩下的少 16 ,还剩下多少页?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和是62.8立方厘米,则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1、P138;4 5
2、《作业本》
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P139~14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学生认真分析和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复习
(一)基本练习
1、根据条件补充一步计算的问题。
(1)一本《趣味数学》共120页,小强第一天看全书的38 。 ?
(2)一本《趣味数学》,小强第一天看了45页,正好占全书的38 。 ?
2、将上两题改编成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1) 小组交流;
(2) 指名汇报,其余学生列式。
3、说说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1) 要确定单位“1”的量;
(2) 把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转化为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3) 根据单位“1”的量已知还是未知,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计算。
(4) 找准具体的量和分率的对应关系。
(二)综合练习
1、题组练习
(1) 某工厂第一车间四月份计划生产350件产品,结果上半月完成计划的56%,下半月生产的与上半月同样多。这个月可以比计划增产多少件?
(2) 某工厂第一车间四月份上半月完成计划的57%,下半月完成61%,结果比计划超产1260件。四月份计划生产多少件?
(3) 某工厂第一车间计划一月份生产150件产品,实际上半月完成82件,下半月完成86件,一月份超额完成百分之几?
2、书店运来一批故事书,第一天卖出这批书的16 少15本,这时还剩78 没卖出。这批故事书共有多少本?
二、工程问题
(一)方法复习
1、出示:一批零件共1200个,师傅独做20天完成,徒弟独做30天完成。两人合作共需多少天完成?
(1) 用两种方法解答;
(2) 反馈说解题思路。
2、工程问题是分数应用题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这类应用题解答时有什么特点?(一般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基本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1”)÷工作效率之和=工作时间
(二)练习
1、一件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15天完成,若甲先做4天,乙接着做,还需多少天完成?
2、一个蓄水池安装了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单开出水管,8小时可将满池水放完;单开进水管2小时可注入13 池清水。现两管齐开,多少小时可将空池注满?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1、P140,1~6;
2、《作业本》
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简易方程(P141~14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含义,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以及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用字母表示数的复习。
P141,2、并补充:
① 钢笔每支12.4元,比签字水笔贵x元。一支钢笔和一支水笔共( )元;
② 甲车每小时行x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丙车速度是甲乙速度和的35 ,丙车每小时行( )千米。
2、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复习。
(1)方程的意义。
① 上面的38+a、55t、35 (x+48)这些是方程吗?为什么?
② 说说什么叫方程?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
A..2x+5 B.3-2x<5 C.0.3x=2.2 D.10.4-2.6=7.8
E.x+3.5 F.2.4x =4.8 G.4x=6y
(2)解方程:3x+9=24 0.72×3-7x=0.06
① 什么叫解方程?
② 独立解答后校对。
③ 提问:A、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B、求得的x=0.3叫什么?板书:
0.72×3-7x=0.06 方程
2.16-7x=0.06
解方程 7x=2.1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x=0.3 方程的解
(3)P141,4----8
3、用方程解应用题的复习。
(1) 独立完成P142,9;
(2) 反馈并说说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其中哪一步是关键?
二、综合练习
1、解方程。(P142,10)
2、用方程解应用题。同步练习本。
(1) 独立解答;
(2) 反馈交流:说说你所列的方程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作业本》
统计图表
教学内容:统计图表(P146---147)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简单知识、统计图表的格式和特点,以及它们的绘制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说说怎样整理调查得来的数据?
(1) 搜集资料:搜集原始记录单。如:五年级第二小组期末考试成绩。
(2) 确定范围:找出最大值与最小值。如:最高100分,最低53分。
(3) 适当分段:决定组数与组距。如:分为6组。
(4) 按段计数:用划“正”法按段统计人数。
(5) 分段统计:写出各段数据如:90~99:4人、80~89:3人等。
(6) 核对:与原始数据核对是否正确。]
(7) 计算:按统计需要计算总数、平均数或百分比等。
2、常用的统计表有哪些?(单式、复式)统计表有哪些部分组成?
3、各种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1) 条形统计图: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 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多少,又能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有时可标出箭头表示发展趋势。
(3) 扇形统计图:可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二、基本练习
1、P146,1~2。(填后说说获得的信息。)
2、一个工厂三个车间,四月分各车间完成产值计划情况如下:甲车间计划产值是25万元,实际产值是28.5万元;乙车间计划产值是20万元,实际产值是20.7万元;丙车间计划产值是16万元,实际产值是17.5万元。求出超额完成的百分数。
三、总结
8.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 篇八
一、揭示课题:
师:这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全体学生进行探索活动,探索的知识是“2、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活动。
(一)活动一:想一想:
1、问: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下表找出5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1)师:读一读5的倍数,观察它们有那些特征?
(2)同桌互相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给5的倍数做记号。
(3)指名汇报:我的发现:个位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5的倍数:
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用抢答的形式来判断。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在下面数中圈出5的倍数。
2845538075348995
汇报:你是怎样判断的?
2、在上面表格中找出2的倍数,做
上记号,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自学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生答: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你说我答:(同桌一人说数,一人判断。)
你任意说一个数,我来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三)活动三:练一练:
1、把下列数按要求填入圈内。
28354055108495785390
(1)说一说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呢?
(2)填一填:2的倍数有哪些?
5的倍数有哪些?
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的倍数有:284010847890
5的倍数有:354055109590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4090)
2、食品店云赉5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1)师:你是怎样判断的?可以不用计算吗?为什么?
(2)生答:根据2和5的特征来判断,85的个位不是偶数所以不能装完,85的个位是5,所以能装完。
(四)活动四:数学游戏:
1、每人准备:0-9的数字卡
2、师说要求,生摸。
问: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2的倍数
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5的倍数?
3、同桌合作:
一人说要求,一人按要求摸数。
三、总结。
谁能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课题: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2的倍数有哪些?5的倍数有哪些?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的倍数有:284010847890
5的倍数有:354055109590
9.科技信息的特征与管理 篇九
1 信息技术的特征
信息技术较其他技术而言有如下特点:a. 适应性广泛和渗透性极强。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 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占有量和依赖程度, 是衡量该国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b.高度知识密集。有利于替代和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信息技术增强了人类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普及在大量节省物质资源和能源的同时, 也使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弊病随之减少。c.高增值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人类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开发信息资源, 而信息资源通过劳动工具、生产者、劳动对象和管理者, 又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d.投资大, 风险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和推广应用, 都需要大量投入。在信息技术领域, 技术和制造越来越复杂精密, 难度日益增大, 网络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对研究与开发费用和建设投资特别是初始投资的需要量很大。
2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应从信息管理对象及其构成要素来定义, 因为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资源及与其相关的信息活动, 它较好地概括了各种定义的核心问题和要素结构, 能够从根本上涵盖信息管理的系统特征、要素特征和过程特征。从系统特征来看, 信息管理是人员、技术设施、信息、环境等构成的一个信息输入输出系统。从信息活动的对象来看, 信息作为处理对象和最终产品, 是信息管理的核心要素, 也是信息管理的管理效率、管理目标是否实现的衡量标准。但从信息活动的主体来看, 信息人员要素是信息管理的关键要素。因为整个信息活动和管理过程都处于人员要素的控制下。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要素有时也处于核心地位, 具有关键要素的作用。
信息管理的过程涵盖了信息活动的全过程:是信息资源的形成过程和利用过程, 是任何信息管理活动必然要涉及的过程。因此, 信息管理是信息人员围绕信息资源的形成与开发利用, 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的信息活动。但是, 这个理解还没有穷尽信息管理这一概念的内涵。因为从信息管理主体来看, “信息人员”过于专业化, 未能反映信息管理的普遍性与社会性。而且“信息活动”这一概念也未反映管理特征与过程。
基于这方面考虑, 信息管理是个人、组织和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社会活动。这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人员、技术、信息3个要素;体现于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计划、控制、协调等。
信息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 又涉及许多相关问题。a.观念问题。必须把信息看作是组织的战略性资源, 看作组织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智力财产。信息共享应是组织成员最基本的共识, 如此才能对组织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b.信息管理必须具有明确的规范。包括信息管理的职责规范、权利与义务规范和信息共享规范等。c.信息管理必须把业务活动和信息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组织的战略规划必须是在有效的信息管理基础上的科学决策。d.必须对信息管理的各种技术和方法进行优化和集成管理。例如, 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系统设计等的集成和优化。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 就体现了数据库技术、信息处理和通信等技术的集成与优化。e.信息管理必须体现信息增值的活动目标。必须把提高信息质量、促进信息交流、实现信息效用作为信息管理的根本宗旨。
摘要:信息技术是以信息为处理对象, 对信息进行主动处理并且储存和传递的以机器为基础的技术。信息技术的特征主要有适应性广泛和渗透性极强、高度知识密集、高增值性、投资大、风险大等。信息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 又涉及许多相关问题, 主要有观念问题、信息管理必须具有明确的规范、信息管理必须把业务活动和信息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必须对信息管理的各种技术和方法进行优化和集成管理、信息管理必须体现信息增值的活动目标。
关键词:科技信息,特征,管理
参考文献
[1]蒋美玲, 张水法.加强科技信息管理刍议[J].科技·人才·市场, 1998, 8.
[2]李炳英.网络科技信息传播与应用的影响效应[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5, 8.
[3]慕泽春, 李沈安.科技信息的加工与管理[J].航海教育研究, 1994, 6.
[4]王要武.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7.
10.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运用“多边形”工具作多边形。
过程与方法:
在画多边形的过程中领会操作方法,发展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赏识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重点与难点
“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软件、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春天来了,请同学们描述身边哪些地方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2、展示一组春天花儿竞相开放的图片。
3、老师提问:哪些同学们的家里养过花?在家里养花需要准备哪些物品?(花盆)想一想花盆是什么形状的?(多边形)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教学设想】春天花儿竞相开放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景象,学生对它有着亲切感和丰富的感性经验,让学生描述自己生活的优美环境,可以激发他们动脑思考,发掘身边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投入情境,尝试操作
老师点出本课的主题是:用多边形工具画图形。
(一)主题一:画花盆。
1、展示一组花盆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花盆的外形,怎样画花盆最简便(用“多边形”工具)。
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看书自学,因为书上有图文并茂的操作演示,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会“多边形”工具作多边形。
【教学设想】每个个体最关心的是跟自己有关的信息。创建的这个情境,可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起学生的操作欲望,进入学习探究的角色。
2、请同学上教师机操作演示,共同点评。
这个环节主要渗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画多边形首先是在单击工具箱中“多边形”工具后,在画图区内按照画直线的方法先选取起始点;然后在多边形新线段开始的每个位置单击,“画图”程序会自动与前一点相连接;最后双击多边形的最后的一个顶点,“画图”程序会自动将最后一点与起始点相连接,形成一个多边形。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容易在操作中发现这个规律,教师
应注意多指导。
【教学设想】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尽量少指导,不去计较学生的低效操作,让学生在走弯路中学会思考,学会寻求帮助,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的协作精神。
(二)主题二:画鲜花。
1、老师引导:花盆准备好了,在花盆里栽一束美丽的鲜花就更漂亮了?
2、全班讨论,如何画鲜花?
(老师注意适当引导除了以前学过的椭圆工具,我们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多边形”工具来画鲜花,特别注意多边形与其他图形的组合以及结合其他工具来绘画。)
3、指名学生讲解自己的绘画意图,其它同学发表评价和建议。
【教学设想】在动手操作前,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这样可让学生作好精心的设计,带着思考去进行探究操作活动,避免了盲目的乱操作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4、学生自主操作,探究学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教学设想】因为教师没有统一指导,所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创意,教师这时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不仅是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也要进行交流。学生看到同伴创意很漂亮,他们都会想学一学,创意好的学生也会很乐意地充当小老师,这些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课堂中生成的宝贵资源。
5、交流展示:(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并介绍给大家,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实现方法,下面的同学可以补充和完善。)
这里可渗透两个知识点:
(1)多边形的组合:多边形本身是一种很好看的图形,将许多个多边形加以组合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图形。
(2)“多边形”工具和“曲线”、“椭圆”等工具的组合:生活中许多图形千奇百怪、形状各异。“多边形”工具是对“椭圆”、“矩形”工具的补充,但是“多边形”无法替代其他工具,通过与其他工具有机地结合能画出更多更好的图形。
【教学设想】教师可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重视自评与互评等多元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反思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6、学生再操作,补充完善自己的图形。
7、作品展示和评价。把学生的作品,搜集到教师机上来。老师向全班展示,并点评。
【教学设想】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促进以后探究学习的兴趣。这儿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对自身的认识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使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三、拓展练习,自主创新
主题三:装修自己的房间。
1、(出示同学们以前画的小房子图画)为迎接好朋友的到来,需要将小房子装修一下。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自己的家吧,自己的房子可以自己来装修。
2、学生操作。
3、生演示并讲解方法,共同评价补充。
【教学设想】这儿是分层次的练习,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在装修美化自己的房子时,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如颜色的搭配,甚至可以添画一些他认为应该有的东西。这样的拓展练习,可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交流心得,鼓励继续探究。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11.实验二 信息化教案设计 篇十一
一、实验目标
1.了解信息化教案设计的内涵、要素、环节与步骤; 2.学会设计信息化教案;
3.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撰写有效可实施的信息化教案。
二、实验内容 内容不具体?
1.自主学习信息化教案设计的内容。
2.自设定主题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教案设计。3.撰写完成信息化教案设计(电子版)。
4.制作完成信息化教案支撑的一系列多媒体材料,如素材、课件等。
三、实验步骤
1.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方案内容,并确定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范围。2.按照图1的步骤分别设计各教学环节,即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评价修改,最终完成一堂授课教学设计方案。
图1 信息化化教案设计步骤模式图
3.完成其他设计成果:(1)多媒体教学课件;(2)学生作品规范/范例;(3)学习参考资源;(4)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5)活动过程评价量表。
4.提交全部教学设计单元包。5.方案体现以下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6.信息化教案设计参考资料:
(1)教学目标分析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可以包括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学会什么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潜在的学习结果。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2)学习问题与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问题(包括疑问、项目、分歧等),这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学习者的目标是要阐明和解决问题(或是回答提问、完成项目、解决分歧),信息化学习就是要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真实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3)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从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境(learning context),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由于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是一种支撑作用,学习环境的设计必须在学习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可能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学习环境能支持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支持的程度如何。
(4)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5)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形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形式不仅仅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而是包括多项内容的教学设计单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主要由教学情景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
《 „„ 》教学设计方案一、二、三、四、五、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
资源分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导入课题(或引言)
(三)讲授新课
要求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程序的安排,要求体现课堂互动。
(四)巩固练习
(五)归纳总结
(六)布置作业
六、点评
七、流程图
(6)教学设计单元包内容 ①教学设计方案; ②多媒体教学课件; ③学生作品规范/范例; ④学习参考资源;
⑤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 ⑥活动过程评价量表。
四、思考题
1.你的设计方案中如何体现以“学为中心”? 2.你的方案与传统教学设计方案的优点在哪里? 3.你的设计方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2.融合分类特征的信息检索技术研究 篇十二
目前, 信息检索传统的排序算法并没有考虑到结果文档的类别属性, 从而不能充分体现该文档在不同用户之间的重要程度差异。因此, 本文提出将分类特征选择技术应用于信息检索结果重排序中, 以便最大限度地把用户关心的信息排在最前面。本文的主要处理过程如下:
1.1 对一个分类体系结构的语料文档进行特征选择, 为每个类别抽取出特征表。
1.2 检索, 得到符合query的结果集。
1.3 计算结果集中每篇文档包含的特征在该篇文档中的频率。
1.4 使用TF-IDF模型计算query与文档的相关性得分。
1.5 综合考虑两个得分得到一个文档总评分。
1.6 按照评分从大到小将文档排序返回给用户。
2 特征选择方法
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包括利用文档频度、互信息、信息增益、CHI统计、信息增益等, 这些方法都从不同的方面来选择特征对文档的重要程度进行度量。针对多层次分类体结构的特点, 特征选择技术应用多重特征空间, 针对分类层次中属于同一层且拥有共同父节点的各类别均拥有各自独立的特征空间, 进行多重特征选择。对多层次分类体系的语料, 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 并根据到达的分类树位置, 选择相应的特征空间。
在分类不同的子任务应用不同特征空间, 可以尽可能地挖掘各子分类任何内部的可区分性信息, 相对于单一分类特征空间, 该方法能有效避免其他的类别信息对特定子分类任务的影响, 可以在整体上提高特征选择的准确性。本文提出的特征选择过程如下所示:
分类特征选择过程
输入:训练集S, 分类树
输出:特征空间集合
步骤1, 根节点入队列;步骤2, 出队列一个节点, 对该节点子类别进行特征选择, 并将所有子节点入队列, 输出该特征集合;步骤3, 若队列为空, 转4, 否则, 出队列一个节点, 若是非叶节点, 则转2, 若是叶节点, 则执行3;步骤4, 结束。
3 融合分类特征的信息检索重排序
3.1 文档评分方法
本文提出结合每个类别已抽取出的特征进行分类检索结果重排序。对于一篇文档, 如果它所属类别的特征在这篇文档中出现频率越大说明该文档越符合该类别, 那么当用户进行分类检索时, 这样的文档越符合用户的要求。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num Char是文档中包含的类别特征个数, doc Length是文档的总长度。
另外, 需要说明的是, 对文档重排序不能单纯考虑文档包含的类别特征频率, 同时使用TF-IDF算法来计算检索词 (query) 与文档的相关度, 相关度越高, 评分越高。
3.2 检索结果重排序方法
按照算法, 融合特征选择的检索结果重排序
输入:初次检索符合query的结果集
输出:重排序后的检索结果集
步骤1, 对用户输入的query进行初次检索, 得到满足query的结果集;步骤2, 判断结果集是否为空, 如果为空则转 (6) , 如果不为空则转 (3) ;步骤3, 从结果集中选出一篇文档, 统计文档中包含的类别特征总数, 记为C (t) 。并且统计文档的总字数, 记为W (t) 。计算ScoreÁ=C (t) /W (t) ;步骤4, 通过Lucene的评分机制计算Lucene的评分记为ScoreÁ;步骤5, 计算文档的总评分Score=ScoreÁ*a+ScoreÂ*b, a=0.4, b=0.6, 完成后转到 (2) ;步骤6, 按照结果集中已计算好的每篇文档的评分 (Score) 进行从大到小排序;步骤7, 将排序好的结果返回给用户;步骤8, 返回。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实验选用中科院谭松波博士整理的语料, Baseline采用Lucene的结果排序技术。评价指标采用平均准确率MAP和P@10。计算公式为:
其中, r是用户输入的查询词, ÁP (r) 是符合查询r的文档的准确率。Nq为与查询r相关的文档总数。
其中, r是结果集中前10篇文档中相关文档的个数。
5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融合分类特征选择技术进行分类检索结果重排序的方法。该方法在已抽取出类别特征的前提下, 认为一篇文档中类别特征出现的频率越大, 这篇文档与其所属类别的相关性就越大, 就越符合该类别。那么在综合考虑检索词与文档相关性的同时, 赋予这两个相关性一定的权值再对结果进行重新排序。这个方法能够在保持分类搜索引擎结果文档的召回率的前提下提高结果的平均准确率。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量呈现指数级增长, 人们希望搜索引擎能够把用户最关心的信息排在前面以方便浏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类特征选择的信息检索结果重排序方法, 将分类特征与其它检索特征融合在一起, 在保持分类搜索引擎结果文档召回率的前提下, 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检索结果的平均准确率。
关键词:信息检索,特征选择,文档重排,Lucene
参考文献
[1]Kyung-Soon Lee, Young-Chan Park, Key-Sun Choi.Re-rankingmodel based on document clusters[J].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1, 37 (1) :1-14.
[2]王怡, 盖杰, 武港山, 王继成.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中文文本层次分类技术[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4.8:151-154.
【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信息的特征教案11-02
信息的概念及基本特征07-25
论信息时代艺术研究的特征论文08-05
信息及其特征09-29
关于3的倍数特征教案设计09-02
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08-29
实践的特征教案11-18
七年级生物的特征教案06-16
当代工艺美术设计创造的特征11-03
3.鸟类动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