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酒文化论文(15篇)
1.茶酒文化论文 篇一
鸿如核心价值观创造诚信、贡献、共赢的世界。
(二)鸿如核心文化理念付出、承诺、负责任、和谐、丰盛。
(三)鸿如老同子经营理念
1、老同子经营天然、环保、绿色、健康的普洱茶;
2、老童子经营卓越的价值观及和谐丰盛的文化理念;
3、老同子经营悠闲自在、幸福温馨的生活方式;
4、老同子经营卓越领袖的创造平台。
(一)“老”象征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普洱茶文化传承;“同”代表志同道合,同心同德;“子”代表子承父业、继往开来;未来老同子的代名词就是健美、健康、长寿、生态、环保。老同子最大的心愿就是为人类奉献健康。
(二)振兴茶文化、带动茶农致富。
(三)规范普洱茶市场,提出普洱茶的标准;提升普洱茶的价值;树立云南省普洱茶的领军品牌,打造云南普洱茶的航空母舰。
(四)公司经营理念:质量第一 客户至上 诚信为本
公司核心精神:坚持秉承传统百年品质,遵循传统.传承.传人的原则,坚守绿色生态,传统健康的生产法则,将生产经营自然生态古法制作绿色传统正味铁观音作为目标。
公司文化:以秉承传统、百年品质、茶人合一的人文思想构建企业文化,以中国茶道和、静、怡、真的基本道义提升员工的精神品质,建设一支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热爱公司的魏荫团队。倡导自然、典雅、和谐、高品位的饮茶文化。
(五)我们的价值观:致力于推广自然、典雅、和谐、高品位的茶道具,倡导优雅的生活态度,从而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品质。
(六)我们的企业文化:感恩、服务、奉献、责任.(七)同欣的核心价值观:我工作我快乐 我敬业我奉献
(八)同欣的文化理念:感恩 赞美 服务 回报
(九)同欣的工作理念:自主 自发 创新 精益求精同欣的行为理念:团队 高效 严谨 责任同欣的团队理念:沟通 协助 互动 和谐同欣的服务理念:您的满意 我们的快乐同欣的经营理念:共同努力 一起成功同欣的市场理念:认同 互利 同兴共荣同欣的管理理念:无约而治
(十)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茶文化道具中高端品牌,拥有世界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公司经营理念:质量第一 客户至上 诚信为本
五、公司核心精神:坚持秉承传统百年品质,遵循传统.传承.传人的原则,坚
守绿色生态,传统健康的生产法则,将生产经营自然生态古法制作绿色传统正味铁观音作为目标。
六、公司文化:以秉承传统、百年品质、茶人合一的人文思想构建企业文化,以中国茶道和、静、怡、真的基本道义提升员工的精神品质,建设一支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热爱公司的魏荫团队。
科学管理、工艺独特、质量过硬、服务周到、质优价廉”著称
五、:“诚信经营、质优价廉、一百年不变”的原则;以“ 保质、高效”的服务态度,以“原汁原味原产地”为产品特性,有机的融入现代流行元素,不断丰富产品的内涵,致力于打造一流产品
六、福建家和茶立志为茶中君子,以“仁”为立身之本;以“和”为经营之道,传儒家茶文化于四方。主营茶叶为武夷岩茶-大红袍、红茶-正山小种、铁观音。
七、品牌定位:传承儒家茶道,弘扬国学文化
八、品牌口号:修身 齐家 和天下
九、企业理念:以仁为立身之本,以和为经营之道
十、企业目标:打造中国儒家茶文化第一连锁品牌
“自主创新”、“自主经营”、到“自主品牌”、“ 坚持着“内在才是我们的追求”。一盅茶,一缕情,国饮名茶以茶传情的真诚服务为消费者普遍赞赏,并以“好茶并不贵”为品牌号召继续征服市场。
2.茶酒文化论文 篇二
1.1 发展历史
茶在中国的起源可追溯到六千年前, 该时期的野生茶被人们用来医疗治病。中国关于茶的最早著作是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 该书对茶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具体医用功效进行了细致阐述、所属植物性质进行新的命名。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吃茶现象就已经出现, 人们将茶叶捣碎放在饭菜里进行调味, 这是最早记载茶的“食用方法”, 所以有的地方说“饮茶”为“吃茶”也是有一定历史渊源。南北朝之后, 佛教在我古代中国盛行, 佛教僧侣将茶叶奉为修身养性饮品并引起上层建筑阶层效仿, 逐渐在全国成为流行趋势。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和世界茶叶供应地, 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
茶在欧洲的发展是从葡萄牙王室开始的。在16 世纪, 葡萄牙人率先开始进行了新航路开辟, 茶叶经此开始传入欧洲社会。18 世纪后期, 在英国王室阶层和社会阶层流行, 当时的英国王室由于中餐和晚餐用餐时间间隔较长, 所以喝茶、聊天、吃甜点成为贵族阶级打发无聊时间的主要形式, 后被各国王室效仿, 19 世纪之后, 欧洲进行工业革命, 其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迅速, 饮茶在普通家庭也逐渐流行。茶在欧洲逐渐形成一种带有英国王室特色的茶文化, 引领欧洲茶文化的发展。
1.2 饮茶方式
中国饮茶追求的是“清净寡欲”、“宁静致远”、“心领神会”和“心旷神怡”的境界。在中国茶文化中, 茶是圣洁、清净的象征, 众多文人墨客将茶奉为上等饮品, 并赋予其文学象征意义。所以在中国茶文化中, 茶的采摘、挑选、清洗、焙制、泡茶、饮茶等流程都十分讲究。在泡茶方面, 选用露水、泉水、井水泡茶的味道在品茶者看来是不同的, 所获得的感受也不同。中国人饮茶不仅讲究特制的茶叶生产工艺、泡茶工艺, 而且对茶具、饮茶环境、茶水等也都十分讲究。总的来说, 中国人饮茶追求的是一种品质、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悟。
西方人饮茶习性和目的不同。由于西方社会喝茶习惯是和休闲甜点的食用中形成的, 所以西方的饮茶习惯具有休闲性、随意性的特点。在西方, 饮茶并不是单单的浸泡茶叶, 他们经常将一些调味品混入其中, 比如糖、咖啡、牛奶等。此外, 在中国流行茶的品种是绿茶, 而西方人则更青睐红茶。中国人饮茶讲究茶水、茶具、浸泡手段而西方人则注重对茶配料的考究, 在西方茶饮品中, 除了加一些牛奶或咖啡外, 还会放入一些甜品碎末或者用甜点蘸茶吃。在中国饮茶是一种心境的体验, 一般对饮茶环境的要求必须清幽安静, 不可掺杂其它外物, 只有这样在获得心灵安静的时候才可以真正做到品茶, 体会茶的滋味。而在西方, 饮茶是一项“聚餐”活动, 茶只是作为一种饮品, 在嘈杂的闲谈中, 其意境尽失。但是在西方社会, 饮茶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 尤其是在英国社会, 下午茶已经成为一种休闲文化, “teatime”在英国成为午间休息的象征, 一般在“teatime”期间, 谈工作、打电话是被视为不合礼仪的行为。此外“早茶”、“晚餐茶”、“茶会”等也都是西方社会茶文化中重要表现形式。
1.3 文学表现形式
中西茶文化的不同除了体现在具体饮茶习惯中, 还体现在具体的文学形式中。在古代中国, 茶不仅仅是高雅的代名词, 而且是文人墨客备受青睐的情感寄托物象。在茶文化中, 泡茶、品茶都能给文人墨客提供创作灵感, 涌现出大量优秀创作。比如在《诗经》中就有写道“:周原, 堇茶如饴。”白居易在《山泉煎茶有怀中》写道“:无由持一碗, 寄与爱茶人。”这些都表明了文豪大家对茶的喜爱, 并寄托其情感。
和中国文人一样, 西方文人也喜欢将茶作为文学创作对象。比如诗人孔尼在《一杯茶》这首小诗中写道:“我何处幽独, 转暮复转凉, 且热我小鼎, 尝此一杯茶。”诗人将茶作为自己的挚友, 在品茶中驱除自己寂寞情绪。著名诗人但丁也对茶的喜爱写在诗句里, 他曾经写道:“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 我看到了中国江南明媚的春色。”
在中国, 茶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饮食形式, 其内涵在文学作品中还被赋予爱情层面的意义, 在民间有这样说法:“吃了我们的茶, 就算是进了我家门。”在西方, 茶也有关于喜爱的含义, 比如:“ someone's cup of tea”其含义是所喜欢的东西。“It's my cup of tea”和“It's my fa-vorite”意义相同, 所以从此也可以看出不仅仅在中国, 在西方茶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2 中西茶文化在翻译中的比较
2.1 翻译方式
因为中国是茶的故乡, 所以西方关于“茶”这一名词的发音是根据引进产地“茶”的发音直接进行音译产生的, 最早关于茶的发音是“chaa”, 后来伴随新航路的开辟, 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成为茶叶外销主要产地, 茶的发音和写法演变成“tea”这一形式, 这和茶叶产地福建省方言“茶”的发音接近。而中国茶叶的品种和名称都不同, 所以翻译也千差万别。比如驰名中外的西湖龙井, 该茶以产地村庄命名, 是王宫贵族专享茶品, 所以该怎样翻译是值得商榷的问题。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主张采取音译, 直接译成“Longjing”, 西方学者则根据西方思维, 采取逐字释译的方法, 将“龙”翻译成“Dragon”, 但是在西方思维里, 龙并不是善物, 而是作为邪恶和丑陋的化身, 这样龙井茶的具体含义不仅不能翻译出来, 而且还会被造成误解。更有甚者认为将其音译成“Long Jing”, 这样西方人则会理解成“长的”, 这和“龙”的含义也大相径庭。这些都会因为文化的不同造成理解上的误差。对中国传统文化翻译其主要目的是易于理解和传播, 但是由于汉语发音和其它语种的发音不同, 不能一一对照, 所以这些空白词的翻译只需要达到还原本意的目的。
2.2 茶文化内涵翻译
首先是对茶概念的阐述。在中国, 茶被解释成四种含义。分别是以茶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饮品;油茶树;一种饮料的名称;一种灌木, 绿色长椭圆叶子的植物, 可食用。西方对茶的翻译从葡萄牙最早的“chaa”到19 世纪英国版本的“tea”都只是一种代称, 并没有实质含义。但是“tea”这一词随着饮茶在英国社会的流行, 被不断赋予新的含义, 并形成一种“tea”文化。比如在英国社会, 茶树、茶、饮茶、茶会等都被译成“tea”。此外, “tea”还可以名词做动词用, 意为吃茶、喝茶或是以茶为主的活动。茶叶品种的具体翻译主要由音译、意译和音译意译结合三种形式。音译的主要有“Longjing” (龙井茶) 、“Xinyang Maojian” (信阳毛尖) 。方言音译的有“pekoe” (白毫茶) 等。意译的主要有“White gourd tea” (冬瓜茶) 、“jasmine tea” (茉莉花茶) 等。两种方式结合的茶品种有“qimen black tea” (祁门红茶) 。
其次是关于茶的词汇。由茶引申出的关于茶的词条达到190 多个。常见的茶具有“tea polisher” (采茶机) 、“tea drier” (茶叶干燥机) 、“tea glass” (玻璃茶具) 、“tea glazing machine” (搓茶机) 、“tea pot” (茶壶) 等。由茶引申的词汇有“five-o’clock tea” (茶点) 、“husband’s tea” (淡茶) 、“low tea” (晚餐前的茶点) 、“tea and sympathy” (对不幸者的安慰和同情) , tea fight (口语茶话会) 、tea garden (公园处的茶室或茶叶种植场) 等。在美国文化中, “tea cake”被译成甜饼, “tea”在美国方言中有“大麻”的意思, 所以“tea party”是“大麻聚会”的意思, 而在英国是茶聚会的意思。这些都是伴随西方文化和生活习性逐渐形成的有关“茶”的词条。
然后是用茶的引申含义。在中国社会, 茶常常被文人赋予高雅、清高的形象。在西方, 茶也在西方文化价值观和生活习性的影响下被赋予不同内涵。比如在英国社会, 茶早期是贵族地位的象征, 贵族阶级由于传统饮食习惯, 逐渐养成喜欢在下午休闲时品茶、吃甜点来消遣娱乐的习惯, 所以“下午茶”自被Bedford公爵夫人提出后, 被广大贵族阶级效仿, 后随着茶价格降低, 英国经济社会发展, 这一习性在全国范围内流行, 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英国式的“茶文化”表现形式。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倒茶事件” (the Boston Tea Party) 成为美英两国战争的导火索。在18 世纪, 茶作为一种奢侈品, 其市面价格较高, 东印度公司以低于市场价格在北美贩卖黑茶, 导致本土茶商和种茶农民无法生存, 最终引起北美人民的强烈反抗。由茶引起的政治运动对18 世纪以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是茶短语的翻译。在英文中关于tea的短语不多, 对由茶组成的英语短语进行汉语翻译时要把握好tea的引申意义。比如:for all tea in China意为“不管怎样 (也) ……, 无论如何 (都) ……、go for one’s tea在北爱尔兰的方言中意思是参加有可能送命的战斗、take tea withs omeone为“与某人发生冲突或狭路相逢之意”、tea and sympathy在口语中有对不幸者的安慰之意。这些短语的翻译都不能立足表面单词含义, 都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被赋予的新含义, 为此需要充分了解茶文化在西方社会的演变背景, 才能对此进行准确理解和翻译。
3 结语
综上所述, 研究文化所代表的具体内涵是洞察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茶在中西方的发展历史、饮茶方式等方面不同的比较总结得出中西茶文化经过民族性格、生活习性、文化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所体现出的具体含义不尽相同。通过对茶在西方的翻译方式, 茶衍生词汇、短语翻译的研究, 不仅可以了解中西方关于“茶”文化内涵的不同, 洞察西方社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习惯,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而且对提高我们学习、了解英语词汇使用规则、词组翻译技巧等方面的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要:词语中所阐释的含义是一个民族或国家风俗习性, 文化价值的重要表现。研究词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以及翻译表达形式是研究一个国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 驰名中外, 在古代中国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国家, 成为西方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 经过西方文化的熏陶, 形成独具特色的西方“茶”文化内涵。在不同民族习俗背景下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 茶文化被赋予不同含义和表现形式。本文首先对中西茶文化的内涵进行比较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茶”文化中所体现的翻译内涵进行研究。来提高我们对中西方茶文化内涵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茶文化,内涵,翻译,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曾庆佳.中西方茶文化比较浅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2008 (08) :47-48
[2]余敏, 魏剑超, 刘艳.浅析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 (B08) :75-77
[3]杨静.中西“茶”文化的内涵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6 (01) :51-53, 55
3.岭南文化与岭南茶 篇三
人远离了长期生活的本土,总会思乡。有同事说那是异乡的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这话说得很俏皮,不过,说“吃在广东”,那真是名副其实。所以尽管自己很挑剔,但对岭南的吃还是无话可说的。能引起我思乡的只是茶,江南莺飞草长的季节,正是新茶上市的时候,可在岭南只能看着无穷的雨季叹气,让无限的春光从心底流过。
中国人的饮茶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而史籍中关于茶的记载却不多,在话本《王安石三难苏学士》里,安石要东坡从长江上游汲水,东坡汲了下游的水,烹茶时被安石看破,荆公是深谙此道的。东坡还留下了煎茶的心得,如“蟹眼”之类,可见宋人就开始饮茶了。不过《水浒》里,王婆所卖的茶和现在完全不同,那酽酽的一盏只能算是迷魂汤,其实古代茶汤本来就不分。《金瓶梅》里的茶,也大多是这样的汤。内置姜,酸梅以及果品,那是什么样的味道呢?难以想象。不过,让西门庆这种人来品清茶,也着实难为他了。
饮茶是件高雅的事情,《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写得实在是好。人是丽人,舍是精舍,具是名具,水是陈年梅花上收的雪,茶是名品老君眉。光看这些就让人心向往之。最难得的是作者揣摩小儿女的锦心绣口,妙玉因刘姥姥用了成窑的杯子,就不要了。可是“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小儿女的心态历历在目。记得小时候有喜欢的女老师家访,走后,自己忍不住去闻闻她喝过茶杯的味道,心理如出一辙。妙玉以“槛外人”送宝玉生日礼,宝玉踏雪讨梅花。和栊翠庵品茶是值得玩味的三件事。
曹雪芹还借妙玉之口,对饮茶作了精辟评论“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茶大致可分为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绿茶是直接烘制,不发酵;乌龙是半发酵,铁观音是其中代表;红茶是全发酵,名品有滇红、祁门红茶和锡兰红茶。此外尚有沱茶、普洱茶等,国外还有用植物叶子制成的茶叶,味道怪怪的。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绿茶以当年新茶味道最好,雨前茶常一旗一枪,尤为难得。绿茶中的名品是龙井,那茶叶在杯中根根直立。不过,龙井在杭州也就出在狮峰那一块,产量极少。现在浙江的茶叶大都冠以龙井的名字,多名不副实了。绿茶中另一名品是碧螺春,喝时用粗瓷大碗,茶味特佳。此外,安徽也多名茶,毛峰猴魁价格也不菲。近年来,有人开始崇尚喝野茶,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
饮茶既然是雅人们干的事,如何喝也就成了一门学问。周作人说喝茶当在江村,在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我无由地觉得应该是在微雨下的江村。不过,这样的喝法实在是太挑剔了,去江村不易,清泉同样难得,再能有几个雅客更是登天的事,况在现今这样浮躁的气氛下能静下心来品茶的又能有几人?
饮茶的风俗因地而异,岭南的早茶很负盛名,其实和品茶水几无干系。点心花样百出,而且很油腻,茶多为乌龙,铁观音,完全是用来洗涤肠胃。成了点缀品。当地的老人习惯早起上酒店喝早茶,看报纸,往往能消磨一个上午。多年来南风北渐,内地人做生意也谈到了早茶桌上。有好茶之风的地方很多,四川遍布茶馆,可惜我没去过,不知道风俗如何,但我去过福建和广东潮汕地区,那里盛行喝功夫茶,茶特酽,三杯下肚,人可微曛。功夫茶多用铁观音,安溪出产最为有名,当地嗜茶如风,有因喝茶而倾家荡产者。近年台湾出产的冻顶乌龙味道也不错,连我一向排斥红茶的也喜欢它的味道。
洋人多不能领略茶的个中三味,这大概又和文化扯上了边。茶叶的出口可能始于明清。据说英国人起初是把茶叶放水煎炒,倒掉茶汁,只吃茶叶。Gissing的《四季随笔》里说到英国家庭下午茶,红茶和黄油面包共享,是冬日的最大乐事。对此,东方人可能不以为然。日本的茶道很有名,但太过形式化,搞得有点过了火。近年在国内一些大都市也有类似的茶艺馆,器具精美,手续繁杂,用绝色少女献艺,当表演看还行,茶味不见出色。日本的煎茶,喜欢把绿茶研成末,初喝风味别致。喝多了觉得还是新鲜绿茶好。
4.茶文化与茶健康心得 篇四
每一个潮汕家庭都会在家里摆放着一套茶具,不管是闲时还是客来,都喜欢冲泡一壶纯正的功夫茶,伴随着茶香味,闲聊杂谈。作为一个潮汕人,可以说我从小就是在茶水里泡大的,所以我对茶的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但对于茶的了解却不是很深,刚好通过这个《茶文化与茶健康》这个课程,我对茶才算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我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茶多酚、茶素、芳香油、脂多糖等等,都是人体不可缺少和各具功效的重要营养及药用物质。这中间的有些成分,实际是一个大类,如茶多酚,就包括有30多种的酚类物质;维生素,又可具体分为维生素和肌醇等10多种成分。茶在防病和治病方面的作用,我国古书中就有很多记载,也为现在国内外医药界所肯定。如茶叶对于防治痢疾、肠胃炎、肾炎、肝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癌症、白细胞减少和辐射损伤等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功效。如茶叶特别是绿茶的抗癌作用,据日本静冈县的调查,发现茶区特别是绿茶产地,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明显比其他地方要低。现在基本弄清,茶叶中的抗癌成分,主要是儿茶素;这种成分,在绿茶中约含15%-20%。此外,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E,也具一定的抗癌辅助效用。可能正是因为这样,茶在国外才有“安全饮料”、“保健饮料”、“健康长寿饮料”等各种各样的赞誉之词。长饮茶,的确是能有助于益寿延年的。
饮茶虽然好处很多,但也不宜过量。一般早上宜饮淡茶,可达到肠胃的去垢作用。早餐后或上午饮茶,适当浓一些,可帮助振奋精神,有利于学习和工作。午后饮茶,有失眠症或神经衰弱着,应少饮一些。晚餐后则不宜饮茶,特别不宜饮浓差,以免过度兴奋,影响睡眠,早饮则相反,中枢神经兴奋过度后会疲劳而起抑制作用,有利于改善失眠症状,脾胃虚寒或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人,饮茶不宜过浓,更不宜饭前饮茶。空腹时不宜饮茶,尤其不常饮茶的人,往往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会引起心悸、头痛、胃不适、眼花、心烦等“醉茶”现象,一旦发现“醉茶”,可以喝糖水缓解。孕妇不宜饮浓茶,避免咖啡碱对胎儿的刺激。儿童宜喝淡茶,过浓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另外茶中氟的含量较高,有利于防龋齿,少饮细茶多饮粗茶。
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不同的茶类。有绿茶、黄茶、红茶、白茶,和黑茶等,各种茶的口味及制作工艺都有所不同,所形成的茶文化都又差别,不同的茶也是代表着不同的的地区文化。
茶叶具有保健功能已经广为人知。但是由于嗜好不同,有的人不喜欢饮茶,却又期望能够利用茶叶的保健功能,因此茶食品应运而生。茶食品是指以茶为原料,或是辅料制作出来的含茶食品,这些食品既有茶的保健功能,却又能带来不同于喝茶的感受。常见的茶食品有茶饮料、茶蛋糕、茶糖果,茶菜品等。不断丰富的茶食品满足了更多人群对茶的需求。
5.茶酒文化论文 篇五
继被誉为“2013开春第一茶展”的深圳春季茗茶交易会于4月底结束后,深圳地区的又一个重要的茶产业茶文化博览会将于下半年盛装开启,记者从组委会获悉,第二届深圳茶业茶文化博览会暨紫砂艺术展将于11月7日-11日在深圳体育馆奏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深圳是茶叶消费的潮流引领地,不仅本地市场旺盛,同时也是内地茶企拓展港澳中高端市场最便捷、最高效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随着茶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深圳地区的茶叶消耗量已经位居全国前列,这为深圳地区举办茶叶博览会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
于四月底在深圳体育馆成功举办的2013深圳(春季)茗茶交易会,依托华南地区强大的茶叶消费市场,打造一站式的茶产业交易平台,强化整合茶产业链,无论参展规模、买家数量还是交易量均超过预期。首届茗茶交易会展览面积15000平方米,共有600多家来自全国主要产茶区的茶企茶商聚集,其中不乏行业和市场耳熟能详的驰名企业,如大益集团、陈升号、白沙溪、帕卡、晋丰厚、益阳茶厂、久扬茶业、泾渭茯茶、龙润茶集团等等。在本届交易会上,作为中国黑茶标志性品牌的白沙溪带来了黑砖茶、花砖茶、精品手筑茯砖茶等高新产品成为现场的亮点,始创于清嘉庆15年的百年老字号“晋丰厚”以其浓厚的历史积淀获得众多茶叶爱好者的关注,“最老黑茶”带来的一块至今140年历史的黑茶砖,成为整个茗茶交易会的焦点。
6.大国茶叙:中英茶文化全方位对比 篇六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近日,有一张图片刷爆了茶人们的朋友圈,一起来看看!原来,这是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访华期间,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的一场茶叙。“梅姨”此番访华,双方不仅有望在贸易交往、服务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达成多项协议,而且还和丈夫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叙。我们都知道,茶是英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钟敲四下,一切为下午茶停下。”从这句英国谚语可见,下午茶在英国人的地位完全是不可动摇的。对英国人来说几乎三分之一时间都消耗在饮茶之中。
不只是“梅姨”访华与茶有了亲密接触,此前英国的多位首脑或女王访华时,都曾有过相似的举动: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红茶被作为国事礼茶招待。1986年英国女王访华时,曾向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去祁门购买她钟爱一生的祁门红茶。虽然最后女王没能成行,但是祁门红茶也作为国礼,赠送给了女王。2010年,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时,还专门在成都和北京的一座寺庙喝茶。▲英国前首相卡梅伦2010年访华时,还专门在北京的一座寺庙喝茶。
▲卡梅伦在成都喝茶中英两个大国,与茶都有深厚的渊源,两国之间与茶的缘分也极其深厚。那么,这两个饮茶大国,在茶文化方面,有什么不同了。借此次“梅姨”访华,小懂也做了一次整理,咱们从全方位来看看两个国家茶文化上的差异吧!相比于嗜茶如命的英国人,咱们中国人还真不算爱喝茶的。
茶是英国的大众化饮品,有饮茶习惯的人大概占到了8成,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天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Tea time。所以,英国才被当之无愧地誉为“饮茶王国”。
7.茶酒文化论文 篇七
文化节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宁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农业厅主办,福建省茶叶学会、福建省茶叶协会、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协办,福鼎市人民政府承办,共有三百名中外茶界人士出席。
本届文化节围绕“健康、自然、和谐”的主题,始终贯穿“茶文化和茶经济”共同繁荣的两条主线,重点突出“文化与经济相结合、大众与精品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三大亮点,共同探讨福鼎白茶的发展机遇与前景,活动精彩纷呈,其中包括中国“太姥杯”白茶王大奖赛、中国白茶“自然·健康·和谐”高峰论坛、“福鼎白茶”精品展、摄影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全国百佳茶馆”走进中国白茶之乡茶馆研讨会等。
福鼎市领导在文化节上表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这里已经不是空洞的口号,“茶文化茶经济和谐统一”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不仅给福鼎白茶的发展提供了全面展示的平台,更给中国茶业经济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作为外销茶叶的福鼎白茶早在一百五十年前便饮誉海外,但国内知名度却不高。
8.开创茶产业的文化创意模式 篇八
茶在中国诞生了千年、传承了千年,我们在品味着中国茶传统滋味的同时,也期待着在新时代、新科技的背景下,中国茶会有怎样全新的演绎。初次走进时代华奥,便会被公司浓厚的茶文化氛围所吸引,《鸟龙小子》的元素很精巧地融入办公室的每个角落,员工桌面上茶具、文具等均是“乌龙小子”动漫的衍生品。时代华奥的董事长严敏,一位优雅、温婉的女士,和她聊茶、聊《乌龙小子》、聊文化创意产业,体味这位如茶般馨香的女子如何用全新的眼光和视角,以文化创意的模式为中国茶产业开创了另一种可能。茶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
海峡茶道:作为全球首部茶文化动漫片的制作方,时代华奥创作《乌龙小子》,规划了一个乌龙小子职业体验乐园,能谈谈您对这部电影和体验乐园的创作初衷吗?
严敏:时代华奥从事动漫行业已经十多年,当时计划在福建做一个文化主题项目,提上议程的有妈祖、寿山石、茶等文化主题。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多数人对茶文化认可度和喜爱程度都最高,于是茶文化便成为我们的第一系列的动画主题开发。而文化创意园是我们公司开发的一个多元的文化创意基地,这里面规划了名人堂、茶博物馆、儿童职业体验馆等项目。儿童职业体验馆是以动画片《乌龙小子》的片景作为乐园的主题场景设计,以目前风靡国内外的儿童职业体验为核心运营模式,在这个乐园中打造了一个儿童版的迷你城市,孩子们可以在这个迷你城市里体验成人的职业角色,在里面应聘工作、获得职业收入、学习和消费。这个体验乐园里综合了教育、社会实践、娱乐,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多方面的内容和功能,是学校素质教育和课外实训的最佳补充和提升。
海峡茶道:动画片作为一种儿童影像,内容对孩子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乌龙小子》剧情不仅覆盖了六大茶类的信息,还包含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讯息。您是如何看待片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严敏:其实所有的事情特别是教育文化,一定要从娃娃抓起。现在为孩子输送文化讯息的途径很多,有图书、音乐、音像等。而国内许多深受孩子喜爱的动画片都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共同点便是均带有很重的本土文化气息,而孩子看完往往深受影响,这是一种文化侵略。所以如今央视提出了不许在黄金时段播放国外动画片的禁令,必须播放中国动画片,这便是一种保护。文化的渗透、传播和传承一定要从娃娃开始重视起。
海峡茶道:与这部动画片相呼应的乌龙小子职业体验馆,是否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元素?这些元素在园区中如何展现?
严敏:乌龙小子动漫乐园里面所有的背景布置、文化宣传均与乌龙小子相关,并且我们开发了许多乌龙小子的儿童文具、玩具、生活用具等衍生产品,我们会与很多厂家合作,在茶文化的继承上,对产
业进行开发、整合。另外,我们也将开办儿童国学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专门教授孩子传统文化。在台湾,像这种以国学教授为主的私塾非常多,发展也非常成熟,但大陆目前还不太重视,所以我们企业也将国学班作为一个项目开发,其他类似的儿童主题方案也将逐步成型。这些项目虽是我们的商业项目,但也是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为国学的传承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文化产业化 产业文化化
海峡茶道:创意园内还特设了一个国际茶文化博览园,这个博览园在运营方面是如何规划的?
严敏:这是我们搭建的一个茶业示范点,这里以后将是各大茶类的展示与体验区。我们在博览园内设计各大茶类中的各种茶叶展示,并且每天都有各大茶类的制作展示,让到场参观的游客能够非常立体地了解六大茶类的各方面知识。另外,在园区的后山上,我们还将种植各大茶类的茶树。如果游客在参观完整个制作流程后对采摘还有兴趣的话,工作人员还可以带领他们到茶山进行体验学习。当然,博物馆的体验区也是我们打造的重点,这里有专门的品茶中心,不仅可以品茶并且有各大茶类的电脑浏览链接,比如你想要什么样的茶、什么价位、什么口感,均能实时提供线上的体验,而这些提供商均是我们在名人堂规划区二期引入的知名茶企,形成一条完整的一站式体验流程链。
海峡茶道:文化创意园是一个汇集茶文化、艺术创作、商业等多元一体的主题创意园,您是如何研究总结创意园这种经营模式的?
严敏:这种多元的经营模式我们将它总结为: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未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当很多领域产业出现瓶颈时,一定是需要通过文化的渗透进行转型的。另外,艺术的价值也将越来越被重视,像名人堂艺术家部落就是我们一个专门的艺术领域,这个艺术领域将为艺术家提供不受干扰、纯粹的艺术环境,而我们也将帮艺术家们进行宣传、包装,为他们的艺术品定期举办拍卖会等各种运作。在我们的这个文化综合体项目中,还整合了儿童动漫产业、创意企业办公、会展、文化旅游休闲、酒店商业等,每个板块都有自身独特的运营模式,同时在各个板块之间,通过各种先进的网络智能化和金融的技术手段,又有着有机的互通和连接,最终形成一个综合体的整合运营模式。总之,我们的模式是一个大平台的模式,所有的价值最终是通过这个平台的打造和运营被挖掘和呈现出来的。
9.茶酒文化论文 篇九
首先,提出茶文化的概念,分类及与茶产业的关系,得出茶这种最具文化特质的农产品,其产业发展必须赋有强大的文化内涵的结论。论述如何实现茶的产业经济与文化的有效互动。
其次,论述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对茶产业的影响,把茶文化做成茶产业的灵魂的重要意义。
再次,对四川省茶叶发展优势和劣势,存在问题与国内外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以生态低碳茶叶种植为基础的,绿色加工流通为保障的茶业实体经济的必要性。
最后,提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经营战略规划。同时,针对当前四川茶产业实际,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实施名优茶叶品牌战略,强化信用风险防控提高服务水平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一)、茶文化在茶产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茶产业的灵魂。
(二)、生态低碳茶叶种植是茶产业的基础,绿色加工流通是保障,二者是的茶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是四川茶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政策建议
5.1.加强政策引导。一是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国际国内茶叶市场的调研,做好区域规划和产业发展计划,鼓励各市州结合当地辖内实际,平衡优劣,合理匡算辖内茶叶产业的发展规模,防止盲目扩大化发展出现产业过剩现象,走“以质取胜”的科学化发展道路。二是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等不合法不合规的竞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提升竞争层次。三是构建茶业发展信息渠道。建议有关部门搭建信息平台,发挥专业信息优势,对我省茶叶产业的市场情况、发展现状,定期向各金融机构披露,便于金融机构判断行业风险,有效拟定金融服务方案和措施,切实提高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茶叶产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5.2.实施名优茶叶品牌战略。一是确定重点发展品牌。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自上而下对各地品牌进行整理归类,确定重点培育对象。二是加强对茶叶文化的宣传。建议由政府主导,举办和参与茶叶博览会、品牌推介会、招商会、交易会、展销会、茶文化等活动,通过报刊、电视、互联网等手段,以旅游产业为载体,提升四川茶叶产业的品牌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建立健全销售渠道。鼓励川内实力雄厚企业以开设单个品牌专卖店、连锁店,或几个实力相当品牌生产企业共建销售专营店,或以开设网店等形式,完善广阔的市场营销网络,提高品牌销售比例。四是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技术。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在茶叶集中优势产区新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初精制加工茶厂,加大现代化、清洁化、自动化茶叶加工生
产线的引进和创新力度,促进茶叶加工升级换代;加大科研力度,扩大发展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茶色素生产规模,大力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用品、茶机械、茶包装等精深加工转化增值,加粗延长茶叶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集群。
5.3.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一是银行业监管部门应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法人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紧紧抓住地方政府推动茶叶产业经济发展的机遇,加大信贷扶持力度。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商业化运作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责任感,帮助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加工工艺、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在茶产业弱势区域、弱势群体中有效扩大信贷投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是要培育一批对农村有感情,熟悉茶园、茶厂、茶农情况的高素质信贷人员长期活跃在信贷支农一线,深入基层,了解茶农的实际需求与经营状况,实时解决问题。四是把握重点,实现高效分类投放。结合企业规模、种植茶叶质量等指标,对茶业企业、茶叶种植农户、加工个体户制定相对应的信贷准入标准,鼓励企业做大规模、茶叶种植高产优产、加工企业提升加工层次。五是保险部门要适当降低保险费率,减少投保人的投保成本,扩大投保面,提高茶叶生产保险全覆盖率,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六是要在深入调查与研究信贷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如适时推出茶叶基地抵押、茶叶地使用权抵押、大额交易订单质押等金融产品。七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政府、保险、担保公司的沟通合作,探索出有益于解决农户及茶企抵押物不足、贷款难的路子,做到真正地惠农、扶农。八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行业市场变化的研究,及时落实
各项风险防控措施。
5.4.强化信用风险防控。一是银行业机构要与食品卫生等质量监测部门及时沟通,及时了解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防范由于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导致的茶叶销售渠道不畅,进而影响银行资金回收,产生信用风险;二是银行业机构要创新信贷管理机制,可定时定点派驻信贷人员到茶厂检查库存情况,以设定的库存量为标准,低于库存量时收缩相应的信贷量;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模型提前预测茶叶价格波动趋势,及时引导企业止损,避免信用风险;三是培养一批既懂茶叶生产加工各环节又熟悉信贷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业务人员,加强对茶业种植户与加工户的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庄楚《茶业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国茶叶文化研究杂志2010第1期)
2.洪涛《弘扬茶文化 促进县(市)域经济》(商业文化2003年第6期)
3.段建真《茶叶生态经济》(茶叶通报2006年3期)
4.龚永新《西部茶产区区域经济合作》(新西部2010.08期)
5.张莉齐桂年《雅安市茶叶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0.茶酒文化论文 篇十
有机茶是根据国家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其要求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发,获得有机茶叶标识的茶叶。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化肥、农药、除草剂、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不受重金属污染。
绿色食品茶是根据我国国情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是由专门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AA级绿色食品茶与有机茶要求相近,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物质。A级绿色食品虽可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但它有严格的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标准(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等相关标准。目前全国有17个省、市、自治区63个茶叶生产企业、83个茶叶产品经过认定获得绿色食品的标识。
无公害茶是指茶叶产品中不含有物质或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卫生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无公害茶叶生产,要合理用药,提倡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
11.茶酒文化论文 篇十一
茶艺馆的经营者都希望能把中国茶文化充分融合在自己的经营场所中,让顾客在品茗闲情中得到悠然之乐。因此,众商家不惜重金营造意境。但常常苦干没有合适的茶艺服装来配合整体风格。在市场买成衣,没有特色,质量也不好。订做数量少,服装公司不愿意接单,就算接单,价格也很高,对于此市场空白,浙江的王小姐从2005年开始进入,经过两年的积累,目前已拥有近百套茶艺服装款式,并不断出新。2006年底,她正式推出系列“茶衣”服饰,至今已有上百家客户。
利润分析:一般茶艺馆的“茶衣”一年至少更换两次。每人冬夏两套。以国内20万从业人员计算,一年“茶衣”的需求最至少为40万套,以每套150元计算,全国市场总收入空间为6000万元。以北京为例,估计从业员为1.5万人,一年“茶农”的需求量为3万套,每套150元,年市场收^空间为450万元。除此之外,大量的中高档中式酒楼、饭馆也是“茶衣”的目标用户群,因此其利润空间还有待挖掘。
竞争优势:“茶衣”具有风格统一、款式价格相对固定、客户长期稳定的优势:因为面对的是企业用户,它无须租用昂贵的临街店面或商场铺位,一两间办公室或居室足矣,投资风险小。它不与其他职业装、工装行业相比,规避了产业竞争和价格拼争。
12.传统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茶广告 篇十二
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茶饮市场化情况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根据2009年10月中国茶叶市场指数 (第二次) 报告, 截至2009年10月, 中国茶叶市场总景气指数为100.4, 比2009年9月上升了0.1, 比2009年8月上升了0.2, [1]说明中国茶叶市场景气仍有所提升。随着茶市场的不断发展, 茶广告在数量上也达到历史顶峰, 更让人眼花缭乱。
一、茶广告具备嵌入传统文化的可能性
茶文化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乃至佛教文化的渊源颇深。不管是在外在表现, 还是文化精神的相互影响、融合, 几种文化体系都表现出极强的兼容性与相互影响的痕迹, 这为茶广告嵌入传统文化元素提供了可能性。现代商品茶饮充斥市场, 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追求品质的差异, 转而追求茶广告中的文化因素与精神内涵。[2]广告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在其中融入相关文化元素对广告本身的传播和效果实现也有积极作用。
二、现代茶广告中的儒家思想
2009年全新上市的农夫绿茶大打儒家传统文化牌, 是儒家思想在现代茶广告文化感性诉求中体现的代表之作。整个农夫茶广告几乎都沿用了陆羽《茶经》的旁白:“水为茶之母。”“沏茶之水, 井水为下, 江水为中, 山泉为上。”———它将如今茶饮料所关注的时尚、绿色和健康主题, 引回到“沏茶之水”的深微古奥上来。[3]韩国影星李英爱为该品牌代言, 提出了“好水, 好茶, 好人喝”的广告语。其中蕴含的儒家道德观不言而喻:产品之美并不仅仅在于“茶之美”, 茶与水之美只是基础, 美之根本在于造茶之人、饮茶之人品德之美。广告语将重点放在“好人喝”上, 而不仅仅是对产品的简单宣传, 它提出人性与茶性的天然合一。“好人喝好茶”正是对农夫茶是“好茶”的暗中验证, 同时强调个人道德品质与修养的重要性, 并将其融入到“产茶”过程中, 以说明农夫茶是“好人”所造, 应为“好人”所饮。这些貌似和饮料不很沾边的东西, 恰恰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精髓的体现, 也是茶道的核心精神。
三、现代茶广告中的道家思想
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崇尚清静无为, 抱元守一。清静, 在这里主要指内心宁静;无为指的是举止不轻易外现, 具体地说, 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
从渊源来看, 茶与道家思想密不可分。茶与道家的养生、乐生精神的结合, 就成了早期的茶文化形态。[4]中国当代茶广告中, 运用道家思想作为广告感性诉求的情况比较普遍, 这大都同茶文化核心与道家精神核心的相互映射相关。
竹叶青是中国大陆茶叶知名品牌之一, 它所投放的广告大都贯穿以道家思想, 向消费者传达一种清静无为, 恬然安适的精神状态。如竹叶青最出名的广告语:“平常心, 竹叶青。”正好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追求。广告语虽然简单, 但一字一句都体现出“竹叶青”茶叶所提倡的“无为”精神境界。简单三个字“平常心”, 便道尽了品茶之人在跳出忙碌而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生活时所需要的那种恬静心情。广告语重点提倡不再是产品本质的优秀, 而运用感性诉求的方式, 将道家思想的“清净无为”融入进品茗的过程中, 利用广告为品牌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那就是, 无论人的现实生活是如何忙碌, 在一杯竹叶青茶前, 一切都显得不再那么重要。用平常心看待身外之物, 用平常心品味茶香, 才是道家思想的真谛, 也正是广告所要传达给消费者的文化理念与用来打动消费者的感性诉求点。
四、现代茶广告中的佛教文化
茶与佛教, 亦可谓因缘深长, 自古就有“茶禅一味”的说法。西汉末年, 佛教传入我国, 由于教义与僧侣活动的需要, 茶很快就与佛教结下了缘分。饮茶当然不必遁入空门, 但通过饮茶来联系、生发出人的某种精神感悟, 却是茶与佛教文化的共通点。[5]
现阶段, 我国的茶广告与佛教传统文化结合的案例并不多, 佛教的“禅宗”思想更多体现在品茗方式中, 如各茶艺学校推出的“禅茶”茶艺培训广告, 都试图将茶艺与释迦文化融合, 推向市场。在茶叶与茶饮料广告方面, “禅”的思想接受度不及儒家与道家思想, 而且原本中国本土大乘佛教已经被儒化, 所以在核心思想上与儒家思想有许多重合之处, 广告主更倾向于选用儒家思想作为茶饮的感性诉求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 因为佛教与茶叶之间的渊源关系, 不少茶叶包装设计方面采用了佛教元素符号, 突出文化感。如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品的福建本土茶铁观音, 就在包装外观设计上使用了观音形象, 以突出茶叶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历史。
五、对现代茶广告诉求路线及方法的建议
现代茶产品不断丰富, 商家已经不能单纯通过品质诉求来保障现有市场份额与开拓新的市场, 而需要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附加价值来实现竞争优势。在这样的大趋势下, 现代茶广告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主要表现在因茶文化与儒家、道家、释家文化内核一致。通过提倡、突出某种精神及传统思想品质, 以将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转移到茶本身上。不过, 这种潮流和趋势在现代茶广告的应用上似乎已经到了滥觞的程度, 对传统文化在茶广告中的应用急需理性的指导, 防止“乱结合”、“滥结合”情况的出现。
六、把握产品质异化前提下的茶广告诉求潮流趋势
茶广告在中国有独特而深厚的茶文化基础, 因而可以形成别具一格的、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感性诉求风格。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做支撑的跨文化传播决定了这是其他国家茶广告所无法实现的。大陆茶广告的感性诉求已经形成潮流趋势, 所推崇的传统文化精髓已经随茶广告一道被受众接受。如现在消费者看到竹叶青茶广告, 首先想到的已经是清闲自在的理想生活状态, 而非清茶品质。
所以, 茶广告在大陆进行传播时, 必须紧紧抓住这样的诉求潮流, 利用市场先入者的前期探索, 一方面将产品差异化作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 积极开发与市场现有产品在品质上有差异的新产品, 利用USP说服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 把握茶广告感性诉求潮流, 积极走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广告道路, 利用茶的精神与传统文化精神的共振, 打动消费者。
七、因地制宜, 有选择地结合传统文化
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内涵丰富, 茶文化虽与这些传统文化联系紧密, 但儒释道三家思想却远远不是与茶文化发生关联的全部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茶饮广告的感性说服路线提供了多种选择。加之, 尽管茶饮质异化很小, 但是每种茶饮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 在众多文化路径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条主线, 显得格外重要。
由此可见, 虽然茶饮广告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可以形式多种多样, 但只有合理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特质的差异化文化结合方式, 才能使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结合发生最大效力的感性说服作用。就如同前文所述福建铁观音包装设计采用的观音形象, 就是茶与佛教文化的融合。不论是从产品名还是产品渊源上, 这都是十分契合的, 如果该品牌将儒家精神融合进广告中, 也未尝不可, 但所要达到的文化感性说服效果, 恐怕就需要重新考量了。
因此, 因地制宜的文化融合方式带给我们的另一个思考是, 在现代茶广告的感性说服中, 如何才能避免落入千篇一律的俗套。既然现阶段市场都已经走向大打文化牌的感性说服路线, 只有找准一个全新的、适合自己产品特质的文化切入点, 同时结合独特的销售说辞, 才能从产品内核与宣传方式上使人眼前一亮, 提高消费者对本品牌的接受度与喜爱程度, 预防“替他人做嫁衣裳”的悲剧发生。
八、结语
随着现代物质精神生活的飞速发展, 茶广告中传统的对茶品质进行描述和褒扬的方式已经具有很大局限性。大陆茶饮与茶叶品牌不断增多, 不但要与国内同行竞争有限的国内市场, 而且需要与国外茶饮品牌竞争, 捍卫中国茶品牌地位。因此, 在现代茶广告中, 广告主更应该意识到, 一方面要开发具有独特品质的商品茶, 形成USP说服, 尽量打造产品差异化, 另一方面必须紧紧把握茶广告的文化感性说服路线, 积极为茶饮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 打动消费者。但是, 我们也必须注意, 在走传统文化与现代茶广告结合路线时, 切记不能落入“泛文化”俗套, 而是应该寻找最适合自己产品的文化切入点, 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找准最佳契合点, 形成传统文化符号、茶文化、茶产品三者步调一致的最佳频率, 创造最有效的传统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茶广告感性说服路线, 为中国茶文化、传统文化与茶饮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摘要:茶源于中国, 随着种植与饮用范围的扩大, 逐渐开始作为商品进行销售, 茶广告应运而生。中国现代茶广告正在不断挖掘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 并应用到广告设计中, 形成传统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茶广告感性诉求模式。本文就中国现代茶广告感性诉求路线的方式——应用传统文化, 结合案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境,中国现代茶广告,诉求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 浙江子墨农产品服务贸易中心.中国茶叶市场指数[R], 2009, 10.
[2]姜茜.从台湾茶广告看中华民族文化传承[J].东南传播, 2008, (1) .
[3]李倩, 朱倩昕.论农夫茶广告及其市场诉求[J].科教文汇, 2007, (1) .
13.对于茶的感悟:茶气道及高士品茗 篇十三
入口味冲扩,激荡难自持。
润喉感滑化,如梗还不去。
似去却又来,甘回如品饴。
气因心静和,津生泉涌急。
欲寻同道者,尽在茶禅里。
这是我前年写的一首小诗。当时与高先生品茗畅聊,颇有心得,加之岩茶品质极佳,引人入胜,就埋下了一粒写点这方面文字的种子。
茶可以行气,是养生,可以喻道,是修行。茶如何行气?候茶者静心以待,则气机平和不乱,奉茶者,沐浴焚香,尊礼诚敬,则神敛而心澈,气机舒畅。品茗时,闻香而意妙,气通精微,饮而感味,茶入腹而阳气动,气随茶行,阳气通达以舒身形。这就是饮茶行气以养生。
论茶时,多以体味参悟相交,言语温润如春风,颜色和煦如朝阳,论茶者沐浴其中,气行于身之内外,充达于室中,不只养生,也养风水。
思茶者。回味品茶时的境况,茶入口中的感受、身心的体验以及论茶时的参悟,其实又是一次茶禅相参的经历,也是一次身心的清洁沉净。所以,茶之养生,在于行气,气畅而身得以养,茶之养生,也在于心静,心静方能品出茶的妙味。茶引心静,心静以致身和。
至于以茶喻语道而修行,那是茶人以及品茗者,于茶的生长形成、制作,以及茶所蕴含的意境中,渐渐体悟世间大道。比如武夷岩茶的制作。经历九死一生,凤凰涅槃,到泡茶时,茶叶遇水又活,舒展开来,似有无限生机。一片茶叶一世界,一杯茶里一大道,世间万物,人与众生,莫不如此。
引我认识岩茶的,是高先生。我们相交多年,但是品茗论道,还是三年前才开始的。我写这些文字,受了他许多言谈的启发。高先生于茶,可称极尽精微。他不仅能于茶入口之时就能体会茶的种种微妙,形象生动地加以表述,令人口中生津,而且在茶道上颇有见地,于品茗之时,纵谈儒道释三家妙理,且与茶之生灭因缘息息相关,听得人乐而忘忧、悦不思返。
高人自有与众不同处。高先生闭关之后,难得再见面。于是我在一日清晨独自饮茶时,写了一首
《 高士品茗》
高士品茗尽精微,
述说口舌身意津。
常坐对饮多忘时,
偶得文章一片新。
去年秋冬少音讯,
知是高士或归隐。
今日茶香一杯闲,
云游他乡问何人。
今日写这个小品,算是这几年对于茶的一些粗浅感悟。也不辜负高先生的好茶和他的精言妙语,再与高先生品茗时,也能有新的话题。
作者:范笠
14.茶酒文化论文 篇十四
2001年世界茶叶产量达302.2万吨,出口总量达138.86万吨。随着各茶叶生产国茶叶产量的持续增长,茶叶产供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茶叶生产效益不断下降。为促进茶叶消费,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茶树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和开发多元化的茶叶产品,特别是在茶深加工、综合利用及茶叶有效成分的提取方面更是蓬勃发展,使茶叶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现状
1、新型茶制品
(1)高γ-氨基丁酸茶
高γ-氨基丁酸茶是由日本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首次开发成功的新型茶,要求茶叶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必须达到150 mg/kg以上,高γ—氨基丁酸茶具有明显的降低人体血压的功效。因此高γ-氨基丁酸茶(商品名GABA)自1987年在日本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正在形成叶茶、袋泡茶和罐装茶等系列产品。该茶卖价比一般同级绿茶高1倍。目前,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也开始研究提高CTC红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我国也研制出高γ-氨基丁酸炒青绿茶。
提高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a.改变加工技术鲜叶先经氮气处理,然后用半发酵茶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
b.用红外线照射加温处理茶鲜叶50分钟,可使其γ-氨基丁酸含量有明显提高。
c.用0.1-0.2mol/L的谷氨酸钠溶液处理茶鲜叶3小时,可使鲜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提高近1倍。
d.以上两种方法结合,鲜叶中的γ-氨基丁酸可提高75%。据此,日本提出一种新的加工工艺,该工艺的流程为:谷氨酸钠溶液处理鲜叶→搅拌、红外线加温→蒸热→粗揉→揉捻→中揉→干燥。经该工艺加工的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可较正常工艺加工的茶叶高1.7-2.7倍。
e.鲜叶先用微波处理(0.3-0.6kW处理10-20分钟),再加工成成茶。实验表明,以0.3-0.4kW微波照射20分钟的效果为最佳。
f.嫌气和好气条件轮流处理鲜叶,在10ºC温度下,先嫌气条件下处理3小时,然后好气条件下处理3小时,如此交替进行,处理5次。
(2)低咖啡因茶
低咖啡因茶是一种适于神经衰弱者、孕妇、老人、儿童等特定人群饮用的茶类,它采用特定的技术手段,将茶叶中所含的大部分咖啡因脱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其他的有效成分和风味,以满足上述特定饮茶人群的消费需求,使他们既能享受到饮茶的风趣,又尽可能减少因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而对睡眠和心脏跳动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低咖啡因茶在欧、美市场上销售已较流行,均为低咖啡因红茶,采用超临界萃取法进行加工,而低咖啡因绿茶在国内外市场上尚未正式面市。据报道,意大利茶叶市场上低咖啡因茶的销量占30%左右(约4000吨),加拿大低咖啡因茶的销量占到茶叶总销量的4%,约为500余吨。德国的Halssen和Lyon Gmbh公司是德国唯一拥有多项低咖啡因茶生产专利的公司,生产多种低咖啡因茶系列产品;Plantextract饮料公司也生产低咖啡因茶。日本也于近年开发了低咖啡因绿茶产品,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经研究获得低咖啡因绿茶的加工技术,研制成功应用热水浸渍原理的茶叶咖啡因脱除机,茶叶中咖啡因脱除率为70%,其他有效成分则可保留90%以上。低咖啡因茶对妇女、儿童以及咖啡因过敏者是有益的,因而市场前景看好。
(3)有机茶
有机农业始于17世纪,德国是开展有机农业最早的国家。有机茶出现于1983年,斯里兰卡是世界上开发有机茶最早的国家。目前,世界有机茶的生产量约为8100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0.27%,其中65%-70%是红茶,其次是绿茶,少量乌龙茶。
有机茶的世界销量为6000-6500吨,仅占茶叶总销售量的0.5%,主要销往欧洲、美国和日本。中国2000年有机茶产量约4000吨,2001年4500吨,出口2800吨,内销约1700吨。内销市场主要在北京、其次在上海、广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
2、茶叶深加工产品
(1)茶饮料
美国于1972年率先开发出茶饮料(冰茶iced tea)。冰茶是一种调味茶,以茶为基质,再调以糖、酸、风味物质等配制而成。冰茶与过去的汽水和果汁饮料不同,它是天然类型产品,并具有清新感、口感适中的特点,颇受消费者欢迎。因此,美国的饮料行业把冰茶划入“新时代饮料”这个范畴。近十年来,冰茶在美国发展较快,1997年包装茶饮料已达300万t,约占饮料市场的2.2%,占世界茶饮料总量的30%。
日本伊藤园1981年以中国福建乌龙茶为原料试制罐装乌龙茶,1982年正式推向市场,是世界上最早研制纯茶饮料的国家。随后,茶饮料市场迅速发展。1985年仅有2.4%,1990年也不过13%的市场份额,2001年茶类饮料的总消费量为475万立升,占清凉饮料总体的30.2%的市场份额,在这15年间增长了10倍,而近10年间增长了3倍,已成为饮料领域的龙头。另外茶类饮料在不含糖的无糖饮料领域中占25.5%,仅此一项就大大超过了比大量用糖的乳性饮料的20.4%,含可乐的碳酸饮料的17.2%和果实饮料的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茶饮料的发展也相当迅速。1996年西欧茶饮料的消费量达150t,比1992年增长2倍。茶饮料在软饮料市场的占有率从1991年的0.7%提高到1997年的10.7%。茶饮料的品种以冰茶为主。我国茶饮料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产品为碳酸型茶饮料,但由于当时受国外可乐型饮料冲击,茶饮料在市场昙花一现。1995年,旭日升集团正式将调味茶饮料(冰茶)推向市场。以后,日本三得利、我国台湾的统一和康师傅、可口可乐、娃哈哈等公司先后在大陆投资兴建茶饮料厂。全国现有10余家企业生产茶饮料,1997年全国茶饮料不足20万t,2000年茶饮料185万t,2001年为约300万t。2000年国内茶饮料消费量居瓶装水(554t)和碳酸饮料(420t)之后,列第三位。当前茶饮料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避免茶汤沉淀的生成;二是香气的保持及增香。
(2)速溶茶
20世纪40年代,英国首先研制出速溶红茶,1943年获得发明专利。50年代,英、美等国工业化生产速溶茶并投放市场。70年代,美、英等国逐渐将速溶茶生产转移到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产茶国。目前上述三国已成为世界速溶茶生产大国,1997年其速溶茶的产量为4891t。速溶茶加工工艺有热提取和冷提取两种方法,热提取香气低,冷提取滋味淡。20世纪80年代以后,膜分离技术、酶技术等高新技术逐渐应用于速溶茶的制备,使速溶茶的滋味和香气有明显改善。但迄今为止,速溶茶主要作为茶饮料的原料,速溶茶消费远不如速溶咖啡普及。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速溶茶,目前全国速溶茶产量约为100t。
(3)超细微茶粉
20世纪90年代,日本将绿茶研磨成末茶应用于茶道和食品,制成茶豆腐、茶面包、茶酒以及其他茶叶食品,其后又应用于冰淇淋、糖果等食品中。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超细微茶粉,其种类有绿茶粉、红茶粉、乌龙茶粉等,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绿茶粉,其关键加工技术为:一是对鲜叶原料采用保绿手段,即在鲜叶中添加保绿剂或使用蒸青方式杀青,加工成色泽绿翠的干毛茶;二是使用超细微茶粉技术,将茶叶粉碎成300目以下(约60μm)的微细粉末,并保持茶叶原有色泽。超微粉茶因为粒度很细,添加于食品中,吃在口中不会有任何粒度的感觉,故可使食品中既富含茶叶的营养和保健成分,又使原来舍弃的纤维素等得以利用,同时还赋予了食品天然绿色,等于添加了绿色色素,形成具有特殊风格的茶叶食品。
(4)鲜茶汁
国内1985年开始研制鲜茶汁,分为红茶鲜茶汁、绿茶鲜茶汁和乌龙茶鲜茶汁,其提取工艺
如下:
红茶鲜茶汁提取工艺:鲜叶→自然萎凋(18-20小时)→锤击粉碎机粉碎→发酵(约30分钟)→螺旋压榨(压强:1t/cm2)。
绿茶鲜茶汁提取工艺:鲜叶→摊放(18-20小时)→杀青→锤击机粉碎→螺旋压榨机压榨(压强:1t/cm2)。
乌龙茶鲜茶汁提取工艺:鲜叶→晒青→做青→杀青→锤击机粉碎→螺旋压榨机压榨(压强:1t/cm2)。
(5)茶酒
茶酒是一种含低度酒的碳酸饮料(一般不超过5%的酒基)。用干茶提取液,加入增甜剂、增酸剂和酒基直接配制,或者在茶叶提取液中加入酒母,进行发酵处理,产生酒香后,滤去沉淀物,再按配方加入其它的配料。成品具有酒味芬芳甘冽的香槟风味,一般酒度在2-5度,含糖8-9度,酸度在0.2-0.8度之间,要求具有酒质,色泽明亮,香味明显,甜酸适中,酒体协调,杀口感强等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生产研制的茶酒甚多。国外以日本众多,仅静冈县茶叶试验场便研制出红茶酒、乌龙茶酒、花茶酒和绿茶酒等品种。此系列茶酒,香甜可口,风味独特,酒度较低,又是天然植物的发酵酒,所以投放市场后深受老人、妇女的欢迎。英美等国家主要开发应用配制酒,例如滋补茶酒混饮、果味茶酒、茶酒冷混饮、朗姆茶酒热混饮、白兰地茶酒混饮。酒度高低不一,各具风格,特别是具有茶酒共同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2.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
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展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研究。1976年从茶叶中提取出“7369”防辐射物质,经临床试验有效率在90%以上。80年代中期,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作为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随着提取技术的进步,茶多酚含量可达80%以上,制率在1.5%左右。茶多酚向医药拓展。成为商品的茶多酚制品有:(1)茶色素心脑健,用于防治动脉粥状硬化;(2)维多酚,作抗氧化保鲜用;(3)亿福林心脑健胶囊,用于防治动脉粥状硬化及冠心病。“八五期间”,提出了用一分茶叶原料同时制备茶多酚、咖啡碱、多糖和茶色素的系统分离中试工艺,生产的茶多酚含量达到95%以上,其中儿茶素含量超过60%,得率6.0%;咖啡碱含量达到80%以上,得率1.5%,通过脱色、结晶处理,纯度达到99.0%。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成功地分离出5种儿茶素单体,其中4种儿茶素单体的纯度达到97%以上。采用酶技术可将酯型儿茶素转化为非酯型儿茶素。茶多糖具有降低血糖、血脂,增强免疫力,抗动脉硬化,抗凝血,抗血栓的作用,因此,茶多糖可用于对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治疗。茶多糖含量随茶叶原料的老化而增加,乌龙茶中多糖含量为2.63%±0.27%,约是红茶的3.1倍和绿茶的1.7倍。茶多糖提取工艺流程:茶叶原料预处理→浸提→过滤→减压浓缩→沉淀→离心→干燥→纯化
3.茶树综合利用产品
(1)茶籽的综合利用
* 茶籽榨油
20世纪70年代提出茶籽榨油新工艺,通过精制的茶籽油可以食用;首次成功地从茶籽饼粕中提取茶皂素。茶籽制油的工艺流程是:清理、脱壳、蒸炒、入榨、毛油压滤、饼粕浸出、毛油精炼,最后获得精炼油。
茶籽制油工艺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参数是:茶籽原料含水分≤15%;茶籽仁壳比(干重)为65∶35;茶籽入榨水分:2%-3%;茶籽入榨温度:110-120℃。
* 茶皂素提取与利用
茶籽饼中含有10%-15%的茶皂素,可提取利用,茶皂素的提取方法常用的有水浸法、有机熔剂法、水提-醇萃法和吸附树脂法。80年代以来,利用茶皂素的天然表面活性,先后研制出茶皂素石蜡乳化剂、茶皂素洗理香波、农药湿润剂等;根据茶皂素具有表面活性和很强的发泡特性,研制出茶皂素加气混凝土稳泡剂;研究发现茶皂素对含血红素的鱼类产生溶血作用,对含血兰素的鱼类没有溶血作用,根据这一特性,研制出对虾养殖保护剂等产品。
(2)茶花的利用
茶树在一年的生长发育中,除了芽叶生长外,还有大量的花。据测算,每公倾茶园可产花干300kg左右,茶花利用资源丰富。由于茶花中成分与茶花相仿,鲜茶花烘干后,可以泡饮。云南省还用茶花窨制红茶,窨制后的成茶,花蜜香浓爽持久。
(3)茶饲料与茶兽药的开发利用
* 茶饲料的开发利用
废茶和速溶茶、茶多酚天然抗氧化剂等生产后形成的茶渣,含有高达52%的动物可消化的营养物质,但将其作为动物饲料,必须经过发酵处理,使废茶和茶渣中的粗蛋白和多糖降解。具体方法是把废茶或茶渣烘干至含水分6%-8%,机械粉碎,然后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100℃下处理1h,除去木质素。然后用果胶酶或木霉菌在40℃下发酵3-4d,在70℃下烘干至含水量4%-5%,适当粉碎后即可包装备用。
茶籽饼中含有茶皂素,具溶血性,故将其用于饲料之前需经脱毒处理。
茶叶用于饲料,一般可加工成茶粉与其他饲料配合使用。茶制饲料不仅可为家禽、家畜等饲养动物提供营养,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可改善禽畜产品品质、提高产量,能够显著增加经济效益,辟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茶饲料的应用方法有茶叶入饲料育肥牛、使瘦牛复壮、增加奶牛的产奶量、茶叶配中草药滋补剂育肥猪、促进小鸡生长和改善鸡肉鲜嫩度、提高母鸡产蛋量和改善鸡蛋品质。
* 茶兽药的开发和应用
茶叶中的很多成分如多酚类、多糖类、生物碱类和维生素类,以及茶籽中的茶皂素等机能性成分都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有抑菌、杀菌、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消化生长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据实验,将茶叶提取物(多酚类物质含量为20%)的片剂按每天1.5g剂量与牛奶一起喂饲10-30天龄的小奶牛,连续4周,发现茶叶可减轻奶牛腹泻。
目前茶兽药的应用方法有a.用于治牛感冒、牛鼻炎、牛前胃弛缓、牛厌食等;b.用于治猪感冒、猪痢疾、猪食盐中毒等,此外还可用于治疗兔、马骡及羔羊的疾病。
二、茶资源利用趋势
15.茶酒文化论文 篇十五
1 茶包装设计与茶文化发展的联系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茶的包装设计与茶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长期以来,茶文化在进行不断的演变,逐渐从物质层面上升至精神层面,与茶文化相关的书籍、舞蹈、诗词礼仪等等这些都受到了国民的广泛推崇,茶文化有了更加深厚的沉淀。也正是因为茶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在历史沉淀的同时,广大民众对茶产品的喜欢也与日俱增,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现,民众对茶包装与茶品质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设计师在进行茶包装的设计应当考虑到社会大众对茶包装的审美需求,在茶的包装设计中运用创新与巧妙的构思,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大多数茶爱好者对茶包装的审美要求。因为茶本身具有一定商品属性,所以对茶产品的包装设计进行改良,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对茶产品本身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目前我国茶企业也认识到消费者对茶包装的需求变化,以前简单的茶包装正向着文化包装转变,通过在茶包装设计中融入大量的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提升的茶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附加值。以上几点都从各个方面阐述了茶产品以及茶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元素应用到茶产品的包装设计中,才能进一步提升茶产品的文化品位,同时也能够对我国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
2 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2.1 传统文字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中,汉字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汉字是人们日常生活、情感交流、信息传递的最基本工具。作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所以在我们生活中都处处可见,同时通过了解汉字文化也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在茶包装的设计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文字元素,即使没有任何的修饰也缺少不了文字,因为茶的信息、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等这些信息的介绍都要通过文字进行表达。文字在茶包装设计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茶产品具有商品属性。汉字文化最好的表现方式是书法,书法在我国是一门很古老的文化,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与艺术性,这个特点也就决定了通过书法与茶包装设计的结合,不但能够体现出茶文化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底蕴,因为书法的观赏性,使得茶包装设计也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
归纳来说,在目前的茶包装设计中,书法的应用变得更加注重其易读易懂性,同时也体现书法本身存在的艺术性特点。在茶产品包装设计中,文字主要应用在茶的品牌或是茶的品质介绍等基本信息上面,这些基本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这方面需要用书法加以修饰,使其更加美观。然后是文字描述茶叶种类,成分等重要茶叶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明确且简单,在茶包装上对这些信息文字的位置做出灵活安排,这些重要信息不需要用书法进行美观,需要运用标准的印刷字体。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因为汉字本身具有结构上的美观性,而书法在茶包装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在文字与茶包装的协调方面,在保证文字结构、文字正确性的基础上,对字体的选择与视觉效果进行校对,必须在整体感官上做到符合消费者的审美理念。只有将我国传统的书法文化与茶包装相互融合,且需做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才能使茶包装更加能够体现我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得到消费者的肯定。
2.2 传统色彩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茶产品爱好者来说,在众多产品中,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一定是商品包装,而商品包装的色彩是首先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的。因此在包装设计中首先应当思考色彩的搭配协调性,需做到颜色搭配合理,第一视觉印象不突兀且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商品自身的属性又会给包装色彩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限制因素,所以商品包装设计师需要根据商品的属性进行设计,避免包装设计与商品属性不符。对于茶包装设计来说,在进行色彩选择是应当遵循简洁明朗的原则,避免色彩过度艳丽的情况出现。在茶包装的用色上,应当注意茶叶的特色与我国传统用色的特点,使眼色搭配雅致、和谐,比如花茶多采用素色,传达其清香味纯的特点,红茶常用暖色调,给人一种浓郁醇厚的感觉。这样一来,茶包装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清新爽朗的视觉体验,又能够感觉到包装所拥有的文化气息,这种体验与茶本身属性也是相符的。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色彩曾经具有严格的等级体系,这与传统的制度礼仪是分不开的,因此在色彩的选择搭配上也存在一些难度。
具体来说,在目前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体系,普遍认为在所有颜色中紫色代表着富贵,因为古代皇帝用到的服饰、用品等等都由黄金制造,所以黄色在我国民众心中也具有较高的地位。而这些色彩的文化,传统的等级划分都需要茶包装的设计者去了解,并且充分运用到茶包装的设计当中。目前,传统色彩在茶商品中的应用也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例如使用绿色作为主调对高品质的茶进行包装,不但能够体现出茶商品本身的原生态与绿色环保的特点,又能够提升茶产品的商品附加值。归纳来讲,通过色彩的不同搭配给消费者视觉上的体验,按照传统文化色彩观念对茶产品进行包装设计,的确能够影响到消费者的行为,给予消费者一定的心理暗示。同时,通过运用传统色彩理念和现代民众对色彩的审美相结合的方式,也能够使茶产品通过包装设计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文化特色。
2.3 传统图案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的图案元素大多取自于真实存在的动物或植物,也有部分图案来自于人们的想象,传统的图案元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目前的很多茶包装设计中通过对传统图案元素的应用,都以突出我国传统文化特色,提升包装设计品味为设计重点。这种方法能够让茶包装变的更加生动,同时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与文化内涵,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当中还存在些许问题,比如对图案的应用过于单一,思想老旧,致使茶包装设计缺少时代感,不易被消费者接受。因此,在茶包装的设计中,设计师不能盲目生搬硬套,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需要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赋予图案新的形式与文化内涵,不能认为简单实用龙凤呈祥的图案就能够突出我国的传统文化特色。通过对茶包装设计的创新,使茶包装具有一定的现代感,符合现当代消费者的主流审美观。只有如此,茶包装设计才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做出真正的弘扬,且茶包装也能够体现出更加鲜明的民族个性。
2.4 传统造型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茶产品的包装设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造型元素又是茶包装中一个重要的元素,通过造型元素刺激消费者眼球,从而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包装的应用过程中,设计者们可以从地域文化、文化古迹、茶文化发展历史等等。可以通过对我国古代喝茶的器具来设计茶产品的包装盒,这样做不但能够体现出我国的历史文化,还能在茶包装的造型设计上独树一帜,刺激消费者消费欲望。同时可以根据茶包装设计的借鉴内容,在包装造型上用文字或者图形的方式展现于茶文化或历史故事。消费者也能够通过这种包装了解茶企业的设计理念以及了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降低茶产品的商品属性。
3 结束语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现代茶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当考虑到茶包装、茶文化以及我国传统文化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我国传统元素的文字元素、色彩元素、造型元素、图案元素等的应用,加以创造性、巧妙的构思对茶包装进行设计。一个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与传统文化特色的茶包装设计,不但能够提升茶产品本身的品质与档次,还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渗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包装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还需了解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在能够体现本土化与设计风格的同时满足广大茶产品爱好者的审美需求,使茶产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唐文,邱志涛.论无印良品的品牌形象[J].包装学报.2013(1):64-67.
[2]吴湘君,王美艳.论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J].包装学报.2012(1):80-83.
[3]王旭倩.传统文化在中国白酒包装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8(9):199-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