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了俄语专业的大学

2024-09-11

开设了俄语专业的大学(精选5篇)

1.开设了俄语专业的大学 篇一

关键词: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一、开设《俄汉/汉俄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必要性

从合作的大背景来看, 中俄之间的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中俄合作的一个新亮点, 双方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国和旅游目的地国。而且, 在中俄互办旅游年之后, 两国旅游交流进一步升温, 达到历史上的最好水平。2012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中俄旅游合作论坛上提出, 要把旅游合作培育成中俄务实合作的新亮点, 到2015年中俄力争实现双向旅游交流500万人次, 中俄旅游文化交流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入发展。目前, 俄罗斯是中国第三大客源国。而根据最新数据显示, 自2014年以来, 中国已经超过德国, 成为俄罗斯第一大客源国。双方旅游交流和合作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在入境旅游方面, 海南一直是俄罗斯游客喜爱的海滨度假目的地之一, 虽然目前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俄罗斯游客仍然是三亚乃至整个海南的主要客源。中俄旅游文化的深入交流, 离不开广大对俄旅游营销和翻译人才的参与。旅游翻译人才的素质和数量,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营销活动的成功与否。

根据笔者近年来对三亚对俄旅游营销活动的不定期调查了解, 以及对来琼俄语国家游客的访谈, 可以发现海南在对俄国家旅游宣传营销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 不少俄语导游对于所游览景点 (如南山佛教文化苑) 的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做到深入讲解, 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俄语国家游客对跨文化交流的诉求;第二, 由于对对象国游客心理缺乏足够的分析和认识, 在对外旅游营销文本的翻译和撰写方面, 还存在诸多以汉语思维为基础的营销误区。

在此背景下, 结合我院地处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中心的区位优势, 以及我院不断深入教学的课程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 我们提出开设和建设《俄汉/汉俄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一些思路, 以期能达到完善教学体系, 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

二、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俄汉/汉俄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建设有着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目前俄语专业的学科建设方向为俄语 (旅业商务) 方向, 在课程设置方面有条件进行课程整合, 形成以“旅游翻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目前课程设置中与“旅游”相关的课程主要有《旅游学概论》《俄罗斯历史/地理》《旅游俄语》和《酒店俄语》,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修《中国旅游文化》和《旅游市场营销》等多门课程, 这些课程为俄语专业开设专门的旅游翻译课程提供了良好的体系基础, 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

该课程建设有着较强的师资和教学经验与经历保障, 尤其是在俄语特色专业的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改革经验。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 教授了除任教科目以外的俄语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 课程前后涉及低年级基础俄语、语法, 高年级高级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旅游俄语等。正是这种教学科目的跨度, 让笔者有机会接触了本专业不同阶段学生的真实状态, 有机会结合教学实践思考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问题。

根据我们专业建设方向, 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在于旅游业和商务方向的专业人才。那么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有关旅游和商贸方面的基础语言知识和形成适应相应专业要求的专业技能。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 我们开设了旅游俄语、商务俄语和翻译理论与实践等课程。这3门课程都是笔者曾经任教过的科目, 笔者的体会是, 这样的课程专业性比较强, 如果不保证充足的课时和更加合理的课程安排, 很难保证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在此, 笔者结合自身体会谈一谈课程整合的想法, 主要涉及旅游俄语和翻译课程, 建议将以上两门课程整合成《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原因如下:

(一) 课时少, 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以上两门课程单独开设, 但是课时都较少, 很多重点、难点问题难以仔细展开, 重点讲解, 达不到专业以及市场的实际要求。鉴于专业实习的实际情况, 在之前的时间, 旅游俄语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 该课程只有7周14课时 (第8周考试) 的上课时间。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下半学期开设, 共计32学时。在后期的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中, 课时虽有所增加, 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在本人任教的过程中深有感触的是:第一, 旅游俄语课程, 让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掌握旅游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并非易事, 甚至是不可能的事。加之学生的后期自学能力比较差, 在毕业之前很难形成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相关技能。

(二)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一定问题

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基本的翻译习惯, 熟悉基本的翻译技巧。但根据笔者的教学科研体会和学生的反馈情况发现:第一, 目前国内缺乏真正适合本专业学生层次的翻译教材, 很多教材专于理论, 也有很多教材因为编者研究范围的限制, 语料实用性不足;第二, 该课程是一门系统课程, 应该包括从语言思维习惯、跨文化交际、俄汉对比等多个层面进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地缘优势, 以及市场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求, 提出以下课程整合方案:将《旅游俄语》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为“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

(三) 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

选择“旅游翻译”作为课程教学内容, 所选择相关资源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兴趣, 相比国内大量采用文学语料和科技语料的情况, 旅游相关语料更贴近学生实际, 能在阅读和翻译“有兴趣”的语料过程中更好地“习得”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三、相关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模式设计

(一) 课程体系设计

《俄汉/汉俄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建设必须依据社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以及我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思路, 课程建设必须依据学生的俄语水平和学习动机, 考虑如何使学生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发展, 与社会岗位的需求相适应, 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我们认为, 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以下问题:

1. 课程定位问题。

课程定位以发展学生翻译能力为核心, 该课程借鉴跨文化交际和整合营销的传播理论, 将功能翻译理论和目的论置于跨文化交际的动态环境中来加以理解, 用“动态”的翻译观点解析旅游文本, 分析语言差异,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适合未来工作需要的“真正的”工作能力。

2. 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应用相脱节。

在该课程的理论层面上, 强调“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 坚持理论结合实际, 为此我们提出以大量教学语料为支撑的“教学实操”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旅游翻译是一门专业应用翻译”的思路, 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 学生学习策略和翻译技巧薄弱。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重要的不是掌握多少知识, 而是掌握多少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能力, 是“会不会学”的问题,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即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调节和控制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4. 学生在旅游或商务活动中翻译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课程建设过程中强化“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以跨文化交际为理论基础, 整合翻译理论, 构建学生的翻译能力体系。

根据以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国内有关旅游翻译的教改课程, 整改后的授课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案例分析; (2)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和俄汉语言异同 (思维层面和结构层面) ; (3) 结合旅游行业实际语料 (也可结合适当商务材料) 进行翻译思路分析; (4) 旅游相关行业俄语文案的撰写 (对俄营销和产品宣传方面) ; (5) 网络资源与俄汉旅游翻译能力的培养。

关于课程课时问题, 建议整合以后的课程在大三全年开设, 预计 (按目前课程设置估算) 46课时。具体教学课时可以按照后期总体教学大纲修订。

(二) 教学模式的创新

为了达到“真正发展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目标, 首要的问题就是改变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记笔记和做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要做到“互动”和“以学生为中心”两个原则。

关于互动教学模式, 笔者一直在进行相关研究, 同时也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比如建立了翻译博客和以qq、微信公众平台等 (论坛、群组) 为平台的网上教学模拟平台, 目前正在进行自建“俄汉-俄汉旅游翻译语料库”的材料收集和分析工作。在课程建设过程中, 力求打造四种互动模式: (1) 课堂内互动; (2) 课堂内外互动; (3) 网上网下互动; (4) 知识与能力互动, 确保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要综合多方面考虑。第一, 教学内容和教学语料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是否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第二, 教学模式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要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大前提下, 结合学生实际, 综合考察多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结合翻译教学要求的层次性、结构性等特点, 设计一体化综合教学模式。在众多的翻译教学模式中, 重点考察研究诸如“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关于“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 这种类似于商业翻译中心的形式能够将全班学生组织起来, 形成真正适应市场的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相应的协调工作能力。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发挥“调解人、组织者、创造者、推动者、监督者和向导”的作用, 引导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

四、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 对开设《俄汉/汉俄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并就该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主张建立一种以跨文化交际为理论基础, 以“动态翻译观”为核心的一体化综合互动旅游翻译教学模式, 有关本文提出的课程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内容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论证。

该课程建设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俄语专业 (旅业商务) 的课程设置, 进一步提高俄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更好地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促进中俄旅游文化的深度交流。

参考文献

[1]程尽能, 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38.

[2]鲁吉.英语学习策略应用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 2007 (22) :53-54.

[3]王蕾.工作坊式翻译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12) :159.

2.开设了俄语专业的大学 篇二

一、英语电影运用于教学的理论基础

英语电影以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为手段,将视、听、说融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信息,更加主动地建构信息。它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克拉申的习得一学习假说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生成是学习中的基本认知过程,它是对学习材料中各部分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知识、经验关系的积极建构,当学习者对学习的事物产生意义时,有一种与其以前的经验相结合的倾向。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一种原有知识与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观赏英语电影,可以刺激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加上英语影片较强的现实形象性,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建构信息意义。

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针对第二语言知识的获得提出了习得—学习假说。他认为获得第二语言的方法是一种潜意识习得,即在自然环境中获得;另一种是有意识的学习,也就是通过课堂学习获得,而且克拉申认为习得的语言才能在交际中自然流利地表达思想。英语电影营造的身临其境氛围,给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习得语言的条件,这有助于刺激他们的模仿行为,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2]

二、英语电影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一)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英语已被广泛使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教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仍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是迫于压力和就业,以及应付四、六级、AB级考试,积极性不强,大多数学生英语听说水平远不尽人意。现阶段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与高中英语教学相比,大学英语教学更注重听说及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英美电影有着地道的口语表达、真实的语言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听说能力、扩充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开创了英语教学的新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英语教学尤其是听说教学中的困惑;不但给传统的英语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而且使原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某种天赋,人类天生就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即使不经过学习也可以在某种语言环境的刺激中习得。[4]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就必须创造一定的听说环境。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都局限于课堂,加上学生基础较弱而不敢开口说英语,导致听说能力普遍很低。英美电影是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的最直观、最生动的综合反映,它以多媒体为手段,融视、听、说于一体,能够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和感觉等多种感官,多角度来接受语言信息;其人物之间的对话是自然地道的英语,具有语音纯正、语速自然、发音准确的特点。学生可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发音、语调、语速,甚至学习他们说话的方式和神态,以达到能逐渐敢于发音,敢于张口说英语,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听说”。久而久之,学生既能积累大量的词汇,掌握常用的日常口语及句型并理解这种句型的运用环境,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习得纯正的语音、语调和丰富地道的语言,从而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会自然记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遗忘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有效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英美电影将图,文,声,像融于一起,要求学生眼、耳、脑并用,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语言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英美影片题材多样,有呼唤人间真情的《克莱姆夫妇》等;有关于战争的《生《桂河大桥》等;有传奇人物的历史传记片《勇敢的心》等;有揭露社会政治问题的《辛德勒名单》等。语言学者Ellis曾指出:“语言知识是在下意识状态下获得的,而这种过程应该是自然的。”(Ellis,1985:261 )。以英美电影为辅助的英语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当看到一些引起共鸣的情节或者听到一些优美的台词时,学生会不约而同地通过对话、欢呼、感伤、模仿、小组讨论等方式来交流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自觉接受影片所带来的大量信息,从而可以在娱乐的氛围、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学习英语。比如,观看影片《魂断兰桥》(Waterloo Bridge),学生可以了解当时背景条件下年轻人的爱情观,观看由名著改编的影片如《呼啸山庄》、《罗密欧与朱丽叶》、《德伯家的苔丝》、《简•爱》等,可以加深对世界名著的了解,这些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总之,电影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很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在对电影内涵的理解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来自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英美电影是英美国家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传播者;是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的最直观、最生动的综合反映,是沟通的中西方文化桥梁。中西方在文化上有很大差异,只有对这些差异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大限度地看懂英美电影。如荣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阿甘在表达自己极爱吃巧克力时说,自己可以吃下“一百五十万块巧克力”,I could eat about a million and a half of these.“million”一词在该句中意思是“大量的”,而并非说阿甘有过人之处。通过对“million”用法的分析,对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用夸张的语气表示数量众多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又如,电影《十戒》(Ten Commandments)能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的宗教文化;《光荣》(Glory)、《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能帮助学生了解美国的南北战争;《尼克松》(Nixon)、《惊爆十三天》(Thirteen Days)则使我们了解了冷战时期美国的政治生活。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获取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的途径很少,而英美影片正为他们了解英美文化提供了一条捷径。

三、利用英语电影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英美影片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英语学习材料。在教学中,选择的影片应贴近生活,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发音标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情节勿太离奇曲折,能够折射出一定的西方社会文化现象。然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了解影片的背景知识•

任务教学法理论指出,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instructional),而是经历性的(experiential)。[5]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通过参与由亲身经历形成的对客体的认识较直接被他人告知而获得的认识更具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播放电影之前通过网络、图书资料查阅与电影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影片中涉及的社会历史背景、故事情节梗概、主要内容和男女主角关系等,并帮助学生分析电影所涉及到的难句、词语等,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图式知识,帮助其更好的接受新知识。学生经过这些准备工作,为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内容和对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地观赏影片。它一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解说模式,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管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强调了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组织学生观看影片

首先, 把电影完整播放一遍,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影片的主要情节及其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听懂对白,把能抓住的关键词记下来,培养自信心。看第二遍时,切记一放到底,最好是分段播放,一般以15分钟为宜。每一个片段放完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事先给出的一两个问题, 或就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回忆影片内容, 找出片段中出现的用法地道的词语和句型,提醒学生注意其在影片中的应用, 体会它的应用场合, 加深记忆和理解;让学生跟读并模仿电影中语速适中、发音清晰纯正的片段。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对语音、语调、断句及说话的节奏有更感性的认识, 通过反复的训练培养自己对英语的语感。最后, 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理解程度,对重点片段进行重点播放, 让学生在重复中理解好电影的主题。[6]

(三)影片观后的知识拓展

电影是文化产品,是文化的载体,反应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影片播放结束后学生的头脑里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从影片中获得的审美表象,这个阶段便是电影欣赏的延留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学生继续对电影予以解析、破译和玩味。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设计相应的习题和课堂活动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为下一步分析影片做好准备。[7]以《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为例:影片放映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继续进行对美国社会制度、主人公安迪对自由的向往精神以及对影片主题“拯救”和“希望”的讨论。通过补充文化知识,学生在品味电影趣味性的同时,即加深了对美国社会制度--司法黑幕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产生新的理解与认识,这对正处在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大学生来讲,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处于长期的探索过程之中。英美电影作为学习英语的第二课堂,有着生动的语言素材、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文化特色突出,贴近学生生活,能够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有趣的英语学习氛围和听说环境。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目前学生学习英语“低迷”的状态,另一方面,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是促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原声电影的优势,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努力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的模仿和表达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电影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从真正意义上把英语学“活”,以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7.

[2]孙鹏.英语电影欣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电影文学》, 2008(03)

[3]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9月

[4]Chomsky,Language and Mind[M].New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2.

[5]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Longman, Limited 1996

[6]信微.浅析原版英语电影对听说教学的促进作用.《科技信息》 2011(05)

3.大学里开设摄影专业的学校 篇三

开设该专业的所有学校:

华北地区

北京大学摄影系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美术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东北地区

大连医科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吉林艺术学院辽宁大学哈尔滨学院鞍山师范学院齐齐哈尔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华东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复旦大学视觉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戏剧学院 扬州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林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轻工业学院济南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河北传媒大学 浙江财经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安徽淮南师范学院中南地区

河南大学 中原工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 武汉科技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西南地区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重庆大学 云南艺术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西北地区

4.国内开设安全工程专业大学情况 篇四

1.中国科技大学(排名第一)

概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二〇〇四年,目前是国家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二〇〇四年至二〇一四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教授任首届系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入选者张和平教授担任系常务副主任;二〇一四年年至今胡源教授担任系主任,王青松副教授任系副主任。设有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安全技术及工程研究生专业,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九五”、“十五”和“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安 全技术及工程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自筹备建设以来,本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和社会公认的安全学科优势地位,已成为造就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1997年,“火灾安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产学研与火灾安全交叉学科建设相结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在国务院学位办每10年一次的学科调整中,“安全科学与工程”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本系是主要倡议者之一。2006年,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完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成就篇》中评价我系(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信息、材 料、数学、力学、建筑等一级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综合,组建了以重大安全事故/火灾机理和防治等为主攻方向和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国内领 先、国际知名的研究基地和学术中心”。

师资力量:安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包括多位知名教授、学者,其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国家杰青5人,优青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和成员各1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中科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1人、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2人。

培养目标: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培养具有宽厚数理基础,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和现代热安全高新技术,能从事热灾害过程的机理、模拟及仿真研究,智能化热安全工程技术与系统研究,热安全性能化设计、评估、管理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本系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现代安全科技知识与拓展性实验训练。本系一贯重视安全科技基础理论,强调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于安全科学理论和安全高技术前沿领域的培养和发展。

毕业去向: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学生毕业后将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自本专业设立以来,本科毕业生中超过70%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申请出国留学成功率超过90%。2011届本科生的深造比例为83%,其中出国留学学生比例为31%(申请成功率100%)。就业数据显示,我系毕业生就业面宽,主要在灾害防治、安全设计、风险评估、能源利用、建筑设计、环境保护、金融保险等相关领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从事管理、设计、和研发工作,就业率达到100%。

科学研究:本系专业方向紧密把握国际安全科技前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中科大理工结合的优势,在火灾科学和城市公共安全研究领域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在火灾科学领域,本系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火灾动力学演化、火灾防治关键技术、火灾安全工程理论及方法学。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本系重点研究城市多灾种耦合演化、防控与应急救援理论和方法学。进入“十二五”时期,我们面向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和高原环境的安全问题开展先导研究,不断向公共安全领域拓展,力争成为持续科技创新的研究基地,提升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水平,确立安全科技领域国际前列地位。本系建设有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领域国际上综合能力最强的公共研究平台。实验室建有“强风作用下火蔓延野外实验场”、“安全科技综合实验大楼”、“西藏高原火灾实验基地”等,拥有大型实验平台31套,大型商用测试仪器12台,以及系统化的中小型实验平台。挂靠在本系的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外著名、国际一流的火灾和安全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年荣获“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近年来,本系共主持和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百项,在基础研究方面引领中国火灾科学发展,位居国际安全科学研究前列,分别于2001年、2006年和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一等奖1项。获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项。发展的成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国数百个重要场所,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国家体育馆、国家博物馆、国家体育场、国家大剧院、国家奥运会议中心、十多个北京奥运场馆、多个上海世博会场馆等,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中南大学(排名第三)

概况:中南大学是国家首批“985”院校,“211”工程院校。中南大学拥有安全工程学士学位授予权、安全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安全工程专业是中南大学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全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本专业师资队伍由院士、长江学者、资深教授及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结构合理、力量雄厚;专业办学条件一流,拥有“国家安全生产一级培训资质”、“国家金属矿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实验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先进。学校与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及国外大学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习教学基地及实践教学条件完善。

培养目标:中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必需的自然学科、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和管理学知识,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职业卫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及学科发展动态,具备从事安全工程方面 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与管理等工作能力和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评估与咨询、监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服务于建筑、机电、化工、矿业、能源、交通运输、消防、公共安全、金融投资、保险、信息等行业。专业课程: 主干课程

1、通识教育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

2、学科教育类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学统计、大学物理、工科大学化学、电工学、工程图学等;

3、专业基础类课程: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基础、燃烧与爆炸理论等;

4、专业类课程包括:安全学理论、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检测技术、职业卫生及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管理工程、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消防工程、安全学科发展动态等。特色课程

安全经济学、保险学概论、资产评估概论、投资管理、安全信息技术、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环境工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机械与电气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建筑施工安全、矿山安全技术、化工安全技术等。3.北京科技大学(排名第四)概况:安全技术及工程是北京科技大学较早建立的学科之一,1952年就已成立矿井通风与安全教研室,1993年获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1998年获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为安全工程领域唯一重点学科),2004年批准建设“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被评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全国共有3所学校),2007年教育部批准建设安全工程特色专业(第一批),2008年北京市批准建设安全工程市级特色专业(第一批)。学校优势:通过五十多年的建设,本学科点在保持矿山尘毒治理技术传统优势的同时,在矿山应急理论与装备、矿山火灾治理技术、多因素耦合环境下工程材料的失效机理、工程材料和结构安全服役状态监测与风险评价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形成了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及应用的多层次科学研究体系。

所获荣誉:本学科点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他科研项目300多项;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2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2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1467篇,其中被EI、SCI收入论文356篇,出版著作25部。科研方向:1)工业通风与尘毒防治技术(2)工程材料和结构安全服役状态监测(3)工矿企业应急救援体系与装备(4)火灾理论及防治技术(5)工程材料和工业装置服役安全评价规范与标准6)安全科学理论与管理技术7)噪声控制8)安全系统工程9)工业装置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技术10)人工智能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11)多因素耦合环境下工程材料的失效机理 4.重庆大学(排名第六)概况:本专业培养具备安全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安全科学与工程问题的基本技能、掌握工业事故防治技术,重点培养掌握建筑行业、机械行业、矿山行业、化工行业等行业的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创新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监测监控技术、防火与防爆工程、化工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工业通风及除尘等。

培养目标:该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能力素质:一是比较系统地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安全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和方法;二是具有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相关知识;三是具有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四是能运用安全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就业方向: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在国家各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管理、研究、开发等工作。亦可在安全科学与工程、或其它相关学科方向继续深造。近5年来的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8%,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大于30%。5.中国地质大学(排名第二)

概况: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创办于1988年,1993年12月获“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湖北省学位办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2年经批准与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联合共建“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点。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安全工程”博士点。本学科点有一支锐意进取的学术队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并承担重要科研课题提供了基本前提,本学科学术带头人在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等重要组织任职,多位教师在全国及地区性安全科学技术类学术团体任重要职务。近年来,实验设备与条件、图书资料及电子媒体逐步完善,保障了人才培养与科研的需要;教学质量提高,招生规模扩大,十余年来,分配渠道畅通;科研的层次与经费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成果;本学科与美国、俄罗斯、挪威、港、澳、台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此外,我校主办了教育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安全与环境工程》。本学科点在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大的影响与较强的实力,为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安全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安全工程方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在安全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燃烧与爆炸学、安全工程学、通风空调与净化、安全监测与监控、职业卫生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分析化学与物理化学等。6.中国石油大学(排名第八)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法,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和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及民用安全系统分析与评估、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原理、安全系统设计、安全监察和管理、灾害防治技术和通风、净化与空气调节等专业知识和实践。通过四年的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外语、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测控技术、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系统工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石油安全工程(或化工安全工程)和工业安全技术等。

主要专业实验:可燃气体检测与分析实验、防火防爆实验、安全信息采集综合实验、安全远程监测实验、火源监控实验、构件缺陷检测、电气设备安全检测实验、粉尘检测与分析实验、工业装备安全在线监测实验、灾害防治理仿真实验等。7.郑州大学(排名十三)

概况: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安全工程(系统安全方向)本专业设立于2003年,学生主要学习矿山与地下建筑、交通、航空航天、工厂、物业、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和通风、净化与空气调节、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监察和管理等专业知识和实践。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项目设计、安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灾害过程机理研究、智能化安全工程技术研究、风险评估、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通晓现代安全管理和现代安全技术,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的综合类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通过学习能够从事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有关企事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工业装备安全设计与评估、安全监察与管理、劳动保护科学研究、安全教育、安全政法等工作。本专业设置有国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

主干课程:学生除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外,还将学习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模块课。主要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模块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高级程序语言、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化工厂系统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标准与法则、安全与环境评价、安全设备工程学、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学、事故调查与分析、安全监控及测试技术等课程;进行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师资:郑大化工学院安全工程系具有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职工队伍。现有在编教师11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7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中级技术职称的教师3位。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博士后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拥有河南省唯一一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设立的省级化工安全重点实验室,和一家安全评价公司河南省正大工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省独家高校甲级安全评价公司)。

就业:从事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有关企事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工业装备安全设计与评估、安全监察与管理、劳动保护科学研究、安全教育、安全政法等工作。8.太原理工大学(排名十五)

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安全评价、应急救援、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矿山与地下工程的通风与灾害防治技术,矿井通风安全的设计、施工与管理。掌握企业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技术,消防与防火技术,机械、电气安全技术,工业过程中的风流净化技术,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理论与技术,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监察和管理等专业知识,掌握厂矿企业与地面建筑的通风、净化及灾害防治技术。

主要课程: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矿井通风学、安全系统工程、消防工程学、安全管理学、职业危害与防护、矿井水灾火灾防治技术、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矿山防尘技术、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评价、安全法规与监察、危化品安全管理与技术、人机工程学、建筑安全学、矿山电气安全技术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9.中国民航大学(排名十七)

课程设置: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监测技术、民航事故调查与分析、机械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航空电子系统、应急救援与响应、航空维修管理、飞行组织与实施、系统分析、危险品运输安全、安全人机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民航法规体系、航空安全中的人为因素、航空公司安全运行管理、机场安全运行管理、民航系统安全、安全审计与评估、等课程以及大量航空公司运行、机场运行和机务维修等工程一线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民航,面向社会,培养具有勤劳朴实精神、吃苦耐劳工作作风、掌握民航一线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技术的一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任劳任怨的品德,坚强的意志,掌握民航或一般工业企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实践及写作能力较强,能运用所学工程技术从事一线工程技术及安全监察等业务的复合型安全管理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面向民航企事业单位及一般工业企事业单位的一线工程技术、专业技术及安全管理部门从事工程技术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等相关工程技术工作。10.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排名二十二)

概况:安全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10月,其前身为1985年设立的安全工程系,现开办有安全工程、安全工程(安全防范方向)、消防工程、保险学四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唯一的集安全、消防、保险、安全防范四个专业于一体的教学科研单位。安全工程专业1983年招生,是全国工科院校中历史最长的院校,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并于2002年被遴选为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2004年开始面向辽宁省一本招生,200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消防工程专业于1995年开始招生,是全国首家设立公安技术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于1996年率先以安全工程(保险工程方向)的名义招生,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唯一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的保险专业;安全工程专业(安全防范方向)2004年开始招生,是全国唯一一个融安全保卫与保密为一体的工科类专业。

师资:安全工程学院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教师中硕博比为100%,学缘、专业、年龄结构合理。教师中分别有人担任全国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全工程教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保险学会理事、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等职;还有多人为辽宁省及沈阳市的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为专业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设施设备: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20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学院实验中心设有安全人机、电气安全、压力容器安全、无损检测技术、通风除尘技术、职业安全卫生监测、防火防爆技术、阻燃技术、消防综合、网络安全等实验室,还设有风险分析、性能化防火、适航安全性研究等研究室以及安全防范实训室、保险实务实训室等先进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实验教学条件居全国同类专业前列,具备从事安全科学研究、教学的基础手段。

培养内容:培养掌握产品、设备、工艺及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开发、设计、研制、建造、运行及维护)中的系统风险分析、安全评价理论与技术,掌握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安全工程技术与工作环境治理技术及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具备分析事故隐患、消除或控制潜在危险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熟悉我国安全防范相关政策法规,掌握安全防范系统的构成、技术原理及工程设计方法,掌握解决各种环境下安全防范问题的基本手段,掌握保密技术基础知识及相关管理、技术手段,了解消防法规、消防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具备安全防范技术与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5.开设了俄语专业的大学 篇五

随着国内传媒影视专业的发展,社会上精英人士较为紧缺,于是传媒专业显得非常的重要,那么,对于香港热门专业的传媒专业而言,怎样才能顺利申请到呢,有哪些院校开始此专业呢,这些都需要考虑。下面就为大家解析一下香港传媒专业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香港传媒专业介绍

香港的传媒相当发达的,香港开设传媒专业的学校也比较多,港大,港中文,浸会,城大都有相关的专业可以申请。去香港求学传媒专业是申请港校热门专业之一。

当今社会,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媒体,网络,移动电视等新载体也日益成熟,目前这块还是一大缺口,越来越多的同学在港学成归来,投入到新媒体的建设当中,给广大民众的生活带来便捷和愉悦。

二、传媒专业推荐院校

香港共有四间大学开设授课式传媒专业,即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课程多数持续一年。由于香港传媒专业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新闻,新媒体,广告,整合营销传播等,而不同学校开设的专业比较分散,大多数申请人在申请时都会采取“广撒网”的策略,即申请学校开设的所有相关专业,下面就来看看每间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

1)香港大学:只有Master of journalism,设立在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下面。MJ录取要求十分严格,需要笔试和面试,专业招收的学生非常国际化。

Master of Journalism 1 year IELT6.5 需要工作经验

2)香港中文大学:有MA in global communication, MA in journalism, MSc in new media, MSSc in advertising, MSSc in corporate communication,设立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大学术氛围比较浓,课程理论性很强。

MA in Global Communication 1 year IELT7.0 HK90000/year

MA in Journalism 1 year IELT6.5 HK90000/year

Msc in New Media 1 year IELT6.5 HK90000/year

3)香港城市大学:有MA in communication and new media, MA in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Marketing, MA in media cultures, Master of fine arts in creative media。城大传媒方向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加上教职员工与学生沟通频密,给学生工作、实习、生活上较多帮助,今年来声誉一直呈上升趋势。

MA Communication and New Media 1 year IELT6.0 比较喜欢有工作经验的学生MA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1 year IELT6.0 比较喜欢有工作经验的学生

4)香港浸会大学:有MA in communication, MA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studies, MSSc in media management, Master of fine arts in film, TV, digital media(3年),设立在传理学院之下。浸会的传理学院是HK最早开设传媒专业也是HK最有名的,也是浸会的招牌,很多香港媒体的领导都是机会的毕业生,在香港媒体方面的影响力非常强,就业有一定的优势。

Master of Arts in Communication 1 year IELT6.5

Master of Art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Studies 1 year IELT6.5 最好有工作经验

三、传媒专业申请秘招

1)语言成绩:专业对语言成绩的要求不算太高,雅思6.5/托福79是个小门槛,个别专业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像中大MA in global communication要求7.0/92。为了拓宽申请专业范围,7.0/92是申请人应当去尽力争取的分数。除了雅思、托福成绩,城大也接受中国大陆的CET6,浸会也有用CET申请成功的案例。要提醒申请者的是,不要因为语言成绩暂时未达到学校的要求就延迟或终止学校的申请,学校会综合考虑申请人的背景。如果申请人其他背景足够优秀,学校会给出语言成绩有条件录取,只要在指定时间(一般是在入学年的8,9月)之前考出学校要求的分数便可。

2)文书:包括简历,2-3封推荐信,个人陈述。在这里要着重讲一下个人陈述,个人陈述不仅要展示申请人对专业领域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相关的实习/工作经历突出申请人的专业潜力,同时,申请人也不能忽视对该校该专业的了解。之前有提到大多数申请人会采取“广撒网”的策略,其中有一部分人省事把同一篇个人陈述原封不动地套用到多个专业的申请中,其实这样做有一定的风险。据在读学生的反馈,在录取审核过程中也会有部分专业老师参与其中考察申请人对申请专业的认识。在个人陈述中,加强对申请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老师的了解有一定的必要性。

3)实习/工作经验:由于部分申请人并非传媒背景出身,实习/工作是积累专业认识的有效途径,申请人通过实践发现自己是否热爱传媒,并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更重要的是,申请人未来的同学有大部分是local professionals,像记者,主持人,公关等,课堂上会有大量的case studies,projects,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也能让申请人避免与local professionals

合作时无法参与讨论的尴尬局面。

4)早做申请:香港传媒专业的网申系统开放比较晚,截止也比较晚。虽然有学校宣称截止日期之后统一审核,但我们还是发现学校都遵循着“先到先得”的潜规则。因而,我建议一旦学校网申系统开放,申请者立刻完成网申,抢占先机。

5)面试:除了中大之外,其余三间学校均要求面试。面试较常见的问题包括自我介绍相关实习/工作经历?为什么要申请该校该专业?职业发展计划?等等。准备面试过程中,申请人应尽量熟悉自己的简历和个人陈述,并去求学论坛查找相关的面经。

上一篇:回忆小学生作文450字下一篇:道路春运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