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2024-09-06

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共12篇)(共12篇)

1.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思考活动认识位似形.

2.会利用位似形原理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4.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理解位似是由位似中心和相似比决定的.

难点:作位似图形以及求位似图形的相似比.

一预习展示:

1.课本110页数学实验室.

2..课本110页实践与思考.

二探究学习:

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用尺规将它放大,使放大前后的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1∶2.

2.如图,已知O是坐标原点,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

(1)以O为位似中心在y轴的左侧将△OBC放大到两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画出图形;

(2)分别写出B、C两点的对应点B‘、C‘的坐标;

(3)如果△OBC内部一点M的坐标为(x,y),写出M的对应点M’的坐标.

3、在AB=30m,AD=20m的矩形ABCD的花坛四周修筑小路.

(1)如果四周的小路的宽均相等,如图(1),那么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相似吗?请说明理由.

(2)如果相对着的两条小路的宽均相等,如图(2),试问小路的宽x与y的比值为多少时,能使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位似?请说明理由.

三课堂作业:

1.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位似中心位置可选在 A.原图形的外部 B.原图形的内部 C.原图形的边上 D.任意位置

2.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则它们一定相似,反过来,两个图形相似,则它们

A.一定位似 B. 一定不位似 C.不一定位似 D.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

3.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O(0,0),A(6,0),B(6,4),C(0,4),画出以点O为位似中心,矩形OABC的位似图形OA’B‘C’,使它面积等于矩形OABC面积的 ,并分别写出A’、B‘、C’三点的坐标.

4.印刷一张矩形的广告牌,如图,它的印刷面积是32dm2,上下空白各1dm,两边空白各0.5dm,设印刷部分从上到下的长为xdm。四周空白处的面积为Sdm2.

(1)求S与x的关系式;

(2)当要求四周空白处的面积为18dm2时,求印刷这张广告牌的纸张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在(2)的条件下,内外两个矩形是位似形吗?说明理由.

2.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关键词:历史教学,漫画,效能

宋代史学家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曾提出“左图右史”“索象于图”“即图而求易, 即书而求难”, 强调图片在史学上的重要性。图片史料是除文字史料外蕴涵丰富历史信息的一种史料。历史漫画作为图片的一种, 以其讽刺性、幽默性、解释性在历史教学中具有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漫画”历史, 可以将繁杂枯燥和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演绎得具有喜剧色彩, 让学生在“令人发笑、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过程中, 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北师大版九年级《“冷战”与“热战”》一课是关于世界政治格局的内容, 涉及“冷战”“铁幕”“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两极格局”等诸多政治概念, 学生不易理解也缺乏兴趣。教师若采用漫画的方式, 可帮助学生较为轻松地理解这些概念, 完成学习任务, 使学生在幽默诙谐的氛围中感受历史漫画的巨大艺术魅力, 培养历史情趣。

一、漫画能将抽象的、语言很难准确表达

的概念直观表达出来, 便于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 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二战后, 欧洲形势严峻, 经济凋敝, 人民生活困难, 西欧各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这种背景下, 1947年6月,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 提出了马歇尔计划, 强调现在的欧洲是一片废墟, 拯救办法在于美国的援助。欧洲的事务美国为何要管, 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是什么?鉴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 认识能力的深刻性和分析能力的透彻性不足, 所以学生对“冷战”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漫画《援助》巧妙借助“黄鼠狼给鸡拜年”这一老幼皆知的谚语, 将马歇尔计划的实质这一深奥的问题浅显化:原来美国援助西欧是为了防止西欧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援助西欧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通过形象化的表达手段, 学生很容易透过直观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二、漫画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这是一幅由苏联人在冷战时期创作的嘲讽美国打着“和平旗号”散布“和平烟幕弹”、凭借强大的武力威胁世界和平的丑恶行径的漫画。画中一个人正将嘴衔橄榄枝的和平鸽形状的外壳套装到黑色的炸弹前端;另一个戴着船形帽的胖子在炸弹的腹部安装另一条鸽子腿;炸弹的尾部也没闲着, 戴眼镜的正把白色的羽毛插到炸弹的尾巴上;炸弹的腹部写着“US”——原来这三个美国人正在把一枚炸弹“化装”成和平鸽。炸弹与和平鸽是完全对立的两种事物, 和平鸽是和平、友谊、团结的象征, 而炸弹意味着战争、暴力和死亡, 两者本无关联。漫画中的美国人却煞费苦心地要把一枚炸弹装扮成和平鸽, 这是为何?这幅漫画必然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愿,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会抱着一探究竟的态度, 去搞清楚问题的缘由。

三、漫画能带给学生深深的思索, 增长他们的历史智慧

“令人发笑、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是漫画的三大基本特征。漫画的幽默性, 带给学生的是“开怀一笑”的轻松, 在发自内心的笑声中, 学生获取了知识, 培养了能力, 更主要的是启发了思考, 启迪了智慧。

这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反映苏联解体的漫画。漫画中的人物有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COMMUNIST的意思是共产主义, PARADISE的意思是天堂。图中的人们在为“苏联”送葬。苏联曾经强大一时, 是唯一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强大的苏联曾给世界局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可是短短69年, 这一“巨人”便轰然倒下了。强大的苏联为什么会垮台呢?这必然会引发学生的探究意愿, 驱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苏联解体的原因, 解密历史, 还原历史, 在破解历史谜底的过程中, 吸取教训和经验, 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从而增长自己的历史智慧。

四、漫画增强了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任何知识的获取, 没有了兴趣, 都是不牢固, 也是不深刻的。历史漫画夸张的造型和幽默诙谐的联想, 具有吸引学生的天然优势, 一幅好的漫画, 立刻能抓住学生, 让学生在愉悦中的氛围中去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兴趣盎然, 热情高涨, 思维必然敏捷, 课堂的效率就高。

《较量》是一幅反映美苏争霸的漫画, 画中的人物是赫鲁晓夫和肯尼迪, 他们正在掰手腕, 他们的屁股下面各自坐着对方的核弹头, 左手都在准备按下核弹按钮。赫鲁晓夫已大汗淋漓, 而肯尼迪却镇定自若, 说明此时美苏争霸的优势在美方。这幅将美苏争霸比作“掰手腕”的漫画, 诙谐而幽默, 一定会吸引学生, 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一探究竟的求知欲望去学习, 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历史教学中, 如何设置既能引起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同时又能够促使他们体验历史、理解历史、获取智慧, 已经成为历史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采用漫画教学, 这些目标就比较容易实现了。美国学者哈拉里有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教师通过夸张、幽默的漫画形式来教学, 可以让人在开心、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 高效地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 实现教学的轻负担、高效益。教学实践证明, 恰当使用漫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 又可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审美意识和历史思辨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月红.巧用漫画激活历史教学[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8 (3) .

3.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教材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直观几何的最后阶段,它既是前面所学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及有关计算的延续和发展,又为今后逐步由实验几何阶段转入论证几何阶段作了渗透和准备。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进行操作、观察和比较,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让他们初步学会用确切、简明的数学语言表述概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归纳推导公式并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理具有一定的转化和类比推理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易于在转化和类比推理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但由于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学生很难跟以往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利用转化和类比推理基础上,结合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增加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节水型灌溉”的生活情景,呈现了一个旋转喷水的情景,喷水区域形成一个圆,并提出一个问题“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的面积”,帮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体会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并引发研究圆的面积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2)能正确运用圆面积的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面积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方法:通过割补、拼组的方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4.教学重点: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5.教学难点: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圆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教材。圆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直线图形的认识到曲线图形的认识,无论是教材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在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跃迁。

4.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会根据传播问题、百分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熟悉解题的具体步骤.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认识到对方程的解必须要进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舍去要以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为标准.

重点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传播问题、百分率问题.

难点

如果理解传播问题的传播过程和百分率问题中的增长(降低)过程,找到传播问题和百分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一、引入新课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

2.科学家在细胞研究过程中发现:

(1)一个细胞一次可分裂成2个,经过3次分裂后共有多少个细胞?

(2)一个细胞一次可分裂成x个,经过3次分裂后共有多少个细胞?

(3)如是一个细胞一次可分裂成2个,分裂后原有细胞仍然存在并能再次分裂,试问经过3次分裂后共有多少个细胞?

二、教学活动

活动1:自学教材第19页探究1,思考教师所提问题.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1)如何理解“两轮传染”?如果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第一轮传染后共有________人患流感.第二轮传染后共有________人患流感.

(2)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解答: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有x(1+x)人被传染上了流感.于是可列方程:

1+x+x(1+x)=121

解方程得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变式练习: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活动2:自学教材第19页~第20页探究2,思考老师所提问题.

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

(1)如何理解年平均下降额与年平均下降率?它们相等吗?

(2)若设甲种药品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的成本下降了________元,此时成本为________元;两年后,甲种药品下降了________元,此时成本为________元.

(3)增长率(下降率)公式的归纳:设基准数为a,增长率为x,则一月(或一年)后产量为a(1±x);

二月(或二年)后产量为a(1±x)2;

n月(或n年)后产量为a(1±x)n;

如果已知n月(n年)后总产量为M,则有下面等式:M=a(1±x)n.

(4)对甲种药品而言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找、列、解、答.最后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

2.传播问题解决的关键是传播源的确定和等量关系的建立.

3.若平均增长(降低)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基准数是a,增长(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则有:a(1±x)n=b(常见n=2).

4.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下降率不一定也较大,成本下降额较小的药品,它的下降率不一定也较小.

作业布置

教材第21-22页习题21.3第2-7题.第2课时 解决几何问题

1.通过探究,学会分析几何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几何问题.

2.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在几何问题中可以将图形进行适当变换,使列方程更容易.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再次让学生认识到对方程的解必须要进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舍去要以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为标准.

重点

通过实际图形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难点

在探究几何问题的过程中,找出数量关系,正确地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活动1 创设情境

1.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面积________,长方体的体积公式________.

2.如图所示:

(1)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10 cm,宽是8 cm,四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 cm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长方体容器,这个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________,高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

(2)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10 cm,宽是8 cm,四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cm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长方体容器,这个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________,高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

活动2 自学教材第20页~第21页探究3,思考老师所提问题

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 cm,宽21 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 cm).

(1)要设计书本封面的长与宽的比是________,则正中央矩形的长与宽的比是________.

(2)为什么说上下边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试与同伴交流一下.

(3)若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 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 cm,则中央矩形的长为________cm,宽为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__cm2.

(4)根据等量关系:________,可列方程为:________.

(5)你能写出解题过程吗?(注意对结果是否合理进行检验.)

(6)思考如果设正中央矩形的长与宽分别为9x cm和7x cm,你又怎样去求上下、左右边衬的宽?

活动3 变式练习

如图所示,在一个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花园的面积占整块面积的75%,等宽且互相垂直的两条路的面积占25%,求路的宽度.

答案:路的宽度为5米.

活动4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1.利用已学的特殊图形的面积(或体积)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根据面积与面积(或体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能正确解方程,最后对所得结果是否合理要进行检验.

作业布置

5.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x班的数学教学,本班现有__名同学,对于数学这一科来说,优等生很少,只有三两个,大部分被学生底子薄,学生相对其他班级稍活跃,但是也有很多学生学习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本班学生基础差,有部分学生问题严重。要在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题的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学包括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二章《二此函数》,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代数三章,几何两张。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目标:

(1)根据学情,调整好教学进度,优化学习方法,激活知识积累。

(2)形成知识网络,解决实际问题。

(3)强化规划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4)关注学生特长需求,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具体地说,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逐步形成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归纳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认真研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对待单元检测,也教会学生认真对待学习。

2、兴趣是的老师,从各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6.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两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2.品味两首诗隽永的语言。【教学难点】

理解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

1.朗诵诗歌,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2.背诵诗歌,品味诗中的语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当突如其来的挫折与打击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你的神经时,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板书课题)

二、背景知识、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邵燕祥,诗人。浙江萧山人。北平中法大学肄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诗刊》副主编。著有诗集《到远方去》、《在远方》、《迟开的花》,有《邵燕祥抒情长诗集》。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象,受到批评和斗争。直到1978年,他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达20年之久。他在1979年初恢复政治名誉。从1980年前后发表《切不可巴望好皇帝》等杂文开始,又写了大量的杂文,批评各种社会弊病。现为中国作协理事和主席团委员,中国笔会中心会员。《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写于1979年11月,选自《含笑向七十年代告别》。

三、学生朗诵诗歌,正音,检查预习:

怀恋(liàn)疲倦(juàn)醇厚(chún)诅咒(zǔ zhòu)

四、听、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感情。1.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2.自由朗读。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明确: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学情预测:这两个问题应该比较简单,学生基本能体会出诗歌中积极乐观的基调。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谈。学生可能谈到过去受到挫折的体会。很多挫折都将会过去,正如诗中所说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也有可能分析到最后一句“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教师可顺势引导到对这一诗句的具体分析。)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2.普希金在诗里写道:“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你喜欢这一句话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让学生自由谈。)

明确:这一著名诗句获得普遍的认同、接受,主要有以下三点:①一切都会过去,这是客观规律,包括不幸、失败、挫折、忧郁、痛苦,当不幸也如一切一样过去之后,即人从现实的痛苦困境中解脱出来之后,当年的不幸反而会成为你值得回味、回忆的人生阅历。当然,在本诗中前提是生活欺骗了你,说明你品质、人生态度中还有值得肯定的一面。这一切底气使你可以亲切怀恋失败的过去,包括自身有缺点的失败。②此诗句的妙处在于:它是针对不幸尚未过去的人说的,也就是它让你提前从精神痛苦中解脱出来,让你提前体味第1点说的生活哲理,因此它可以成为劝慰、自慰的人生格言。③这一诗句包含了这首诗表现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达辩证的人生哲理,尤其是亲切温暖的情感,所以读起来感觉很好。3.有的版本把这一诗句译为“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

(学情预测:学生大部分都会认为原诗句好,但学生未必都能说清“怀恋”比“可爱”好的缘故。言之成理即可,理由不求说全。)参考意见:原诗句更好。其一,“可爱”的回味意味不如“怀恋”醒豁,而正如上述第1点所言,本诗的内在关系落脚在回味。其二,“可爱”的意蕴、情趣不如“亲切的怀恋”丰富、多味。从本诗看,那过去了的,原是伤感伤心的东西,从一般意义看,正因为有伤感才需要劝慰、自慰,而“亲切的怀恋”显然更能包容伤感之味,同时又能兼容“可爱”之意。从诗歌语言的特点看,意蕴的丰富、情趣的多味正是其特点,而在本诗里,“亲切的怀恋”更具有这一语言的韵味。所以“亲切的怀恋”比“可爱”更好。

六、再次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诗中感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诗歌。

2.思考“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题,试写一首小诗。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例:

1.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那么,假如生活能够重新开头,你愿意怎么做呢?昨天,我们请同学回去思考这个问题,现在请一些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同学朗诵自己写的诗歌。

2.那么,有这样一个诗人,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批判,被划为“右派”,精神上受到打击和凌辱,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达20年之久,直到1979年初恢复名誉。这样的一个人,如果生活能够重新开头,他会怎么安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二、品读诗歌,把握主旨。

1.同学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中主要讲了什么意思,划出文中比较有启发的和一时难以理解的词句。

(学情预测:这首诗是用比较形象的手法来写,学生恐怕对一些意象一时不容易理解。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觉得不能理解的信息。)

明确:这首诗主要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2.研读第一节。

“还是迎着朝阳出发,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愉快地回头挥一挥手!”这是什么意思?(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见解。若学生一时不能理解,让他们找出这三句话中有几个意象。教师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明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处在十年浩劫结束、拨乱反正之初,故不难联想“朝阳”正是未来从今天开始的意象,“长长的身影”是提示历史的黑暗刚刚过去,新的时代刚刚开始,而“回头挥手”的情绪是潇洒的。这一节语词不多,关键意象是三个:朝阳、黑影、挥手,构成了统一的有机的形象,背景是在黑暗和光明之交踏上新的征途,愉快地告别黑暗的记忆。这个征途出发的形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提醒学生注意“还是”这个词语。这个词语说明,诗人过去是这样的,现在仍然坚持以往的做法。

3.阅读整首诗歌,找出在整首诗中与“还是”意思相近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

明确:依然、仍旧、还要。这些词语的使用,是诗人表明自己态度:一如既往,仍然坚持以往做法。

4.请学生解读2、3、4、5节诗句的意思。明确:“风雨长途”指前面仍然有苦难。“不知疲倦地奔走”指仍然坚持奋斗。“甜酒和苦酒”,应该说,甜酒和苦酒的并列,其概括力相当深广,精神含量是相当深邃的。一方面是对未来的深刻预见,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警戒,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成功也好,挫折也好,在一切条件下,都依然故我,不改初衷。甜酒和苦酒表现上是并列,实际上有点像是偏义复词,重点、警策点在苦酒。

给学生解释“在喉管没有被割破的时候”这个典故。喉管被割破,是指在文革浩劫时期,辽宁省有一个叫做张志新的女干部,对毛泽东文革决策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遭受严酷摧残,坚贞不屈,在执行死刑之时,为了防止她发出抗议,将其喉管割破。诗人笔下的喉管割破,有一点惊心动魄的力量,即使未来可能产生历史倒退,也还是一如既往,“该欢呼的欢呼,该诅咒的诅咒。”就是从正面坚持到反面批判,都毫不动摇。5.第五节中的“他们”指谁?

明确:指那些拘执着文革思潮的人。“阳光下毕竟是白昼”。这一句,带有哲理性,意思是说,阳光下面也可能有黑暗,也就是还可能有复辟,可能有倒退,但毕竟是白昼,即使是黑暗是暂时的、局部的。这表明诗人不但是清醒的,而且还是乐观的。

6.最后一章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信念?你怎么理解“明天比昨天更长久”这句话? 明确:乐观。

“明天比昨天更长久”就是说,比起未来,比起历史的前进,像浩劫时期那样的黑暗毕竟还是暂短的。“明天”才是我们所更要把握的。7.教师小结:读完整首诗,我们可以感觉到,“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既指当年的岁月如能重复(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更是指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走(从诗中不后悔当年的选择以及明确说“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可看出)。表达了诗人不后悔自己曾经做出的正确选择,尽管这选择曾给自己带来过不幸。也向我们表明了今后诗人仍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原来的做法。

8.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

三、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学情预测:学生比较容易找到一些,但细致的地方一时不容易发现。可提醒学生注意如普希金的诗用来表达情感的主要是哪一些词语,邵燕祥的诗用来表达情感的主要是哪一些词语。把这两类词语都找出来后就比较容易得出结论。)参考意见: 不同之处:(1)这一首诗在写法上,和前面普希金的那首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普希金的诗,是直接抒情的,全诗叙述情感的词语有:欺骗、悲伤、忧郁、镇静、相信、快乐、向往、瞬息,怀恋,等等,都是比较抽象的词语。而邵燕祥的诗,在抒发情感的时候,则借助了一系列的具象的词语:朝阳、身影、挥手、风雨征途、奔走、拉住手、举杯、甜酒、苦洒、唱歌、喉管割破、欢呼、诅咒,等等。这些词语的特点,有相当强的五官可感性,又有情感和思绪的含量,一般把这样的语词叫做“意象”。所以邵氏的诗可以说以意象的相当密度见长,而且其意象不是一般的无序的,而是被组织在一个有序的系列之中,那就是以抒情主人公出发的形象为核心的画面。(2)还可以从题目上让学生比较出不同:普诗立足现在和过去,谈正确对待生活带给你的不幸,邵诗面向未来,不后悔过去的正确选择。相似的方面主要有:(1)都表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有所失的过去都不后悔,都以快乐的心态展望未来。(2)都隐含了关于得失、关于过去与未来关系等方面的某种通达、辩证的人生哲理。(3)诉说的对象都是第二人称,充满劝慰、激励,显得亲切、温暖、深情。(4)标题也有某种相似。

四、让学生谈谈这两首诗中,更欣赏哪一首并说说理由,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自己喜欢的诗歌。

五、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学情预测:这一道题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品读之后再发言。)参考意见:

第一,诗人把现实的挫折淡化了。不是说受了什么样的具体挫折,不说是谁、什么可恶的人造成了挫折,而是换一种说法,是受到“生活的欺骗”。把现实的挫伤变成了精神的、情感性质的,有利于抒情。第二,诗人还用“假如”,把这种消极的境遇进一步淡化。这种消极性的遭际是假定的,虚拟的。

第三,把事情假定化,虚拟化,不仅仅是淡化压力,有利于安慰朋友,而且有利于进行自由的、超越现状的想像。在这里,“假如”,是一个很重要、很有分量的字眼。许多优秀的诗歌,都是借助假如来展开想像的翅膀的。

第四,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六、拓展延伸:

这两首诗都是谈在遇到挫折、逆境的时候如何去面对它?大家也许可以联想到前面我们学过的《项链》的玛蒂尔德夫妇,他们在人生中也遇到了一个极大的挫折。如果你是玛蒂尔德,这两首诗对你有什么启发吗?(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留为作业让学生回家思考。)参考意见:

从第一首的角度:(1)这正可说是生活欺骗了你。首先即上文所说的,你的不幸、挫折不全是你的过错,即使有失误也是可以理解、可以原谅的人生难免的过错;命运的不公使这天生丽质的女人无法过上更好的生活,丢失项链中无法排除的偶然性,其爱慕虚荣等等一个年轻漂亮女人难免的过失,正是这体现。其次也如上文所说的,你的人生态度、品质中还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主人公在开头就表现的自尊自爱以及对生活的热情、真诚也正是这体现。因而,项链的悲剧正可看成生活欺骗了你。(2)诗中所说的,不要悲伤,要镇静,快乐之日将会来临,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在《项链》中全体现了。尤其是最后二句著名诗句在小说中表现得最有意思。即债务还清的十年后,玛蒂尔德对当年舞会的回忆,对人生无常的咀嚼,对佛来思节夫人的无限感慨却更为自豪的回话,不正是充满亲切的怀恋吗?(3)假项链是更大的“生活欺骗了你”,但这是一类你并不知道个中原因的欺骗和不幸,然而此时更需要镇静,更需要不悲伤、不心急,需要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相信快乐之日终将来临,相信一切都将过去,一旦真相大白,那过去了的一切,不就更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吗?《项链》不正就是这样的悲喜剧吗?

从第二首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双重的生活重新开头。其一是项链丢失后,生活重新开头,十年艰苦奋斗,其不后悔,不悲观,不无谓地叹息,勇敢、诚实、积极、自尊地对待生活的态度,在本质上不是和诗歌所高扬的生活态度一致吗?其二,十年之后,当事情终于了结,特别是知道原来是假项链之后,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主人公将怎样生活,怎样看待过去所做的一切?这首诗,甚至它的每一诗句,不是都可以赠送给玛蒂尔德夫妇吗?因为,在过去的不幸的十年中,玛蒂尔德所表现出来的许多优秀品质和真实真诚的人生态度,正如这首诗歌里所表达的,是无须后悔的,是可以一如既往坚持的人生态度的正确选择;甚至,如按《项链》练习解答里所提到的完全肯定说,玛蒂尔德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一切都可以无怨无悔,都可以坚持这一切人生的选择。还有,诗歌最后说的“莫说失去的很多很多”,“明天比昨天更长久”特别适用于此时此刻、适用于有过十年艰苦奋斗历程的玛蒂尔德。

总体而言,就是抓住诗文所共同表现出来的面对生活带给你的不幸(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所应有的正确人生态度去评说,学生能由此大体说说即可。

七、布置作业: 1.《配》

7.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篇七

24.1 测量

【知识与技能】

利用前面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探索测量距离的几种方法,初步接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探索、实际测量和计算,归纳、总结出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情感态度】

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懂得数学来源于实际并用之于实际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勇于探索精神.【教学重点】

探索测量距离的几种方法.【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原理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你可能会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在阴天,你一个人能测量出旗杆的高度吗?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例1 教材100页“试一试”.如图所示,站在离旗杆BE底部10米处的D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与水平线的夹角∠BAC=34°,并已知目高AD为1.5米.现在请你按1∶500的比例将△ABC画在纸上,并记为△A′B′C′,用刻度尺量出纸上B′C′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你知道计算的方法吗?

解:∵△ABC∽△A′B′C′,∴AC∶A′C′=BC∶B′C′=500∶1 ∴只要用刻度尺量出纸上B′C′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BC的长度,加上AD长即为旗

杆的高度.若量得B′C′=acm,则BC=500acm=5am.故旗杆高(1.5+5a)m.【教学说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物体高度或宽度时,关键是构造和实物相似的三角形,且能直接测量出这个三角形各条线段的长,再列式计算出实物的高或宽等.例2为了测出旗杆的高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案,并测得图(a)中BO=6m,OD=3.4m,CD=1.7m;图(b)中CD=1m,FD=0.6m,EB=1.8m;图(c)中BD=9m,EF=0.2;此人的臂长为0.6m.(1)说明其中运用的主要知识;(2)分别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分析】图(a)和图(c)都运用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图(b)运用了同一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的性质.【教学说明】测量物体的高度可利用自己的身高、臂长等长度结合相似形的性质求出物高,也可以运用同一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的性质测量物体的高度.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已知小明同学身高1.5m,经太阳光照射,在地面的影长为2m,若此时测得一塔在同一地面的影长为60m,则塔高为()A.90m B.80m C.45m D.40m 2.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任选一点C,连结AC、BC,分别取其三等分点M、N,量得MN=38m,则AB的长为()

A.76m B.104m C.114m D.152m 3.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枝红莲,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红莲被风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多少?

4.某同学想测旗杆的高度,他在某一时刻测得1m长的竹竿竖起时的影长为1.5m,同一时刻测量旗杆影长时,因旗杆靠近一幢楼房,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墙上,他测得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9m,留在墙上的影长为2m,求旗杆的高度.【答案】1.C 2.C 3.1.5米 4.8米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在黑板上展示,教师点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8.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篇八

课前预习:

1.朗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2.扫除文字障碍,解决文中生字词。3.重点阅读第二回(“明湖居听书”)。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了解作者,了解《老残游记》,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兴趣。课程标准:

理解《〈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的观点,提高文学鉴赏水平。运用《〈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的观点,尝试评析其他文学作品。评价任务:

通过阅读全文,能用作者的观点品析文学作品,提高鉴赏文学的能力和水平。一.导入展示:

1、请两位同学讲一讲《老残游记》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

2、请两位同学讲一讲阅读《老残游记》的感受。

3、老师补充:

《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小说以一位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慧眼的。作者简介:

刘鹗,原名梦鹏,后改名鄂,字铁云,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后寄籍山阳(今淮安)。出身官僚家庭,其父刘成忠官至布政史,有政声。鄂虽纵览百家,博学多才,从小有大志;但仕途不得意,遂转而留心经世之学,曾从事数学、医学、水利、机械、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还是我国最早收藏和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之一。他观察时事尤其犀利,早年曾在扬州行医,后改行经商,后因治河有功,被保荐以知府任用,曾上书建议修筑铁路,利用外资开采山西煤矿,兴办实业,时人不解其用心,交相指责,视为汉奸。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自传体的未竞之作,也是他的传世名作。解放前后国内出版的《老残游记》的版本多达46种,日、英、美、苏等国都有它的译本出版。

二.检查预习情况,解决生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讽(fěng)嘲虐(nüè)政陵(líng)嵯峨(cuōé)价(jie)嗤嗤(chī chī)溜(liù)澎湃(péngpaì)孑(jié)熨(yùn)斗千仞(rèn)周匝(zā)譬(pì)喻

2、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1920年3月出版诗集《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步白话诗集。

三.自主学习: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1、作者在文中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做实地的描画。

2、在课文中,作者从哪些不同的方面阐释自己的观点的?

无论写人写景都要写出个性的差别,写出个别性质;描写要有精细的观察做依据;表现无可见形象的音乐,不能不用具体的事物作譬喻;赞赏白描。

3、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是如何论证的?

(一)、提出问题(1)——擅长描写

(二)、分析问题(2——17)——描写人物 描写景物

(三)、解决问题(18)——学会用活文字表达。

四、合作学习,鉴赏本文

1.在课文的一开头,作者引用了《游记》里一个妓女骂诗的话,有什么作用呢?你同意这个“翠环”的观点吗?

是为了把理论文章写得有趣味,即使是极端的、作者不一定同意的话,也可以引来作为有趣的话题。所以下面接着说,老残的诗歌,“虽不是好诗,却也不是造谣言的。”这就把作者所强调的文学要“写实”,作“实地的考察”,不能“用套语滥调”的观念,引了出来。

2.“地裂北风号,长冰蔽河下。后冰逐前冰,相陵复相亚。河曲易为塞,嵯峨银桥架。”这首诗被作者评价为“不会满人意的”,为什么呢?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不常见的景象:河面的冰一块接着一块,后面的冰挤着前面的,有声有势。但是,对这种不常见的景象,仅仅用如此简单的一首律诗,是无法将其特色表达清楚的。

师:那怎么样的景物描写才能让人满意呢?

3.接着就引用了一段《老残游记》中的景物描写作为例证。这一段文章好在哪里? 明确:作者自己归纳出了结论:“不但人有个性的差别,景物也有个性的差别。我们若不能实地观察这种个性的差别,只能有笼统浮泛的描写,决不能有深刻的描写。”这里从正面把自己的主张加以阐明了,即要写出个性来,写出特点来,不能泛泛之谈。这也是文章的论点之一。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前文那首诗歌和散文对比,一正一反,正反对比,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4.作者亮出他的论点后,却不进一步加以阐述,而是又去谈《老残游记》里的“千佛山倒影”,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先是从正面说明实地考察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说明,如果不实地考察,就抓不住特点,也就只能用一些套语了。而“因袭的词章套语决不够用来描写景物,因为套语总是浮泛的,笼统的,不能表现某地某景的个别性质。”胡适还特别指出就是老残也难免有偶然的错误,其原因就是“作者误记”,当然是实地考察不严所致。同样是为了论证课文的中心论点。

5.作者选取了《老残游记》里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王小玉唱书——加以分析评价。同学们对照课文,分小组讨论:刘鹗的这段描写好在哪里?胡适在课文中的评价你同意吗?

明确:音乐本来是不能用文字写出的,只能听的,可是刘鹗却把它写得具体。这主要是因为他用了“七八种不同的比喻”,给读者留下“明了的印象”。

6.课文的最后,胡适又举了一个例子。说的是什么道理呢?

明确:说明要写得好,非得下“精细观察”的工夫不可。文章最后一个例子,又回到开头论点上来,强调为文一定要实地观察,而且要精细观察。

五、比较鉴赏,质疑探讨

本课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要写出“个性的差别”。请以此观点,评析“王小玉唱书”与《琵琶行》运用“比喻”的不同特点。

明确:《琵琶行》重在贴切表现乐声的质地,喻体多用人们熟悉的听觉、视觉形象。王小玉侧重在表现对唱调的美妙感受,喻体有视觉形象,更有内部感官反应,夸张也恰切。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构成通感,把无形的声音之美变成有形的物象之美,写的酣畅淋漓,一波三折,读来栩栩如生,亲切感人。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想想看,文学写作仅有实地观察就够了吗?

明确:实地观察固然十分重要,但也有其局限。这个局限就是过分的实地观察,亦步亦趋的追随现实,也可能压抑了想像。而为文并不仅仅是现实的照抄,作者的想像、选择、主观情志的渗透,是文章的生命线。胡适的理论,不但在理论上是片面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片面的。

七、反思总结:

1、近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和抢救民间文化遗产,民间艺术重新焕发光彩。“口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你还了解哪些民间艺术呢?

2、《老残游记》是一部经典,阅读经典,光亮人生。课下阅读《老残游记》,看你能不能从中有新的发现?写一篇你对本书的评论。

八.布置作业: 助学上学习测评做完。教学反思:

9.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篇九

新设计这节课还有一个巧妙之处:通常一般的设计是为自己设计未来与理想,但这节课是从自己的理想状态说起,接着到策划他人理想,最后再引回到自己的理想。避开了通常课堂中学生对自己的理想的迷茫而无从下手去策划自己的未来。但学生在策划他人理想中,激发出学生对他人隐私的积极关注与对他人好奇心的满足感,非常积极且容易着手去思考,去探讨,去分享,最后一刻才让学生恍然醒悟过来其实也是在策划自己的理想。

新设计教学目标

1、突出心理课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去充分讨论,充分分享,自主发现与领悟出学习的重要性。

2、这节课巧妙的构思在于:一上课老师没有说本节课要学什么,在老师不断地引导与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与领悟,自己找出达到不同理想的相似点,从而总结出学习的重要性,最后一刻才道出本节课的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情分析

初三本是中考冲刺阶段,但有些学生就是找不到学习的动力,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知道中考的重要,但就是在行动上欠缺坚持性,归其原因是没有真正从内心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对未来是相当重要的。

而且学生听惯了老师的每天的教导,已经听不进了。但谈别人的理想还是挺有兴趣的。所以本课设计从他人理想着手,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认真思考,最后才回归到自己的理想,让学生最后领悟到学习原来是这么重要的,从而找到学习的原动力,进而促进行动上的积极性与坚持性。

重点难点

1、从策划他人理想的活动中,能醒悟过来其实也是在策划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自主发现与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2、认识广义上的学习。

3、学生在充分讨论、分享、学习、领悟活动中最后才点破课题。

教学过程6.1 教学活动【导入】

一、热身小活动:yes

or

no

(用时: 3分钟)

1、活动希望要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老师从简单的提问中,了解初三学生的生活、学习、情绪状态,使老师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拉近心理距离,并激发出学生上课的热情。

2、指导语:(活动要求)

(1)如果老师提的问题符合你的情况,就大胆地站起来,高举双手,大声说yes。(2)如果老师提的问题不符合你的情况的,就坐在桌位上,摆动双手,大声说no。

3、问题:(1)你昨天晚上睡得好吗?(2)今天早上你刷牙了吗?(3)你今天早上吃饱了吗?(4)最近你开心吗?(5)最近你的学习压力大吗?(6)有没有设想过,当你25-30岁时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活动】

二、梦想show

(用时: 5分钟)

1、活动希望要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从热身活动中的第(6)个问题中,过渡到梦想show,与学生聊聊职业目标与理想。老师在课件中展示出的各类不同的职业,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同时初步认识与体验各种职业的感觉,从中寻找自己的理想或找出理想的一点方向感,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心理触动。2.指导语:(活动要求)

只需要学生大声回答:“想”或“不想”即可。3.课件展示的理想有:

(1)运动员(2)飞行员(3)飞乘员(4)厨师(5)蛋糕师(6)歌星(7)演员(8)CEO等。

【活动】

三、也作一回CEO:策划他人理想

(12分钟)

1、活动希望要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从活动二梦想show中的最后一个职业CEO中,过渡到活动三也做一回CEO—策划他人理想。再次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深入讨论:他人理想要达到的话,应具体如何做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让学生清晰地策划出达成理想的路径与每年所要做的事情,使目标具体化,使行动具有可操作性。

2、指导语:(活动要求)

(1)不要先否定他人目标.从老师提供的五种梦想中挑选一个梦想来进行策划。(五种初三梦想附教案最后)

(2)目标要具体可操作性,时间以1年来计,最多1—2年,不超过3年来定目标。(3)必须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可以碰运气或完全依赖他人来实现。(4)小组策划时间:12分钟。

(5)只要完成了,组长就可以在黑板相应位置上张贴。(6)安排一个解说员,在展示环节进行解说。

3、学生讨论完成的任务表格: 我的理想:。年龄

目标(具体要做的事)16岁

17—18岁

19岁

20岁

21岁

22—23岁

24岁

25岁-30岁

【活动】

四、Show time:分享好时光

1、活动希望要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学生在分享策划成果的同时,在笑声与激情中渐渐地冷静下来思考:虽然刚才大家做的是不同理想的策划,但有哪些相同点?学生在积极地分享成果中,在欣赏他人理想的策划中,突然醒悟过来,其实也是在策划自己的理想。让自己的理想也清晰起来,知道自己从何着手开始自己的理想。

2、指导语:(活动要求)

(1)各组展示自己本组完成的策划,张贴出来。

(2)每个小组派个解说员,来解说自己本组的策划。

(3)在分享过程中大家思考:虽然是不同理想的策划,但有没有什么相似点呢?

3、活动过程:

(1)选几个小组进行充分展示,让每个小组的解说员上台解说。(2)老师适当点拔与引导学生的策划解说。

【讲授】

五、点破课题,教师总结

1、实现理想的成功秘诀是: 唯有不断地努力学习!

2、策划他人理想

---领悟学习的重要性

【作业】

六、课堂的延伸

1、活动希望要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从策划他人理想中,回归到自己的理想。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自己的未来该如何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从长远的动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指导语:

(1)刚才我策划的是他人理想,那我自己的呢?

(2)刚才我选的目标,其实是不是也是我内心所倾向的理想呢?(3)我何时开始也为自己策划呢?(4)我该从哪里做起呢?

第六课 初定目标话追求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第六课 初定目标话追求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

一、热身小活动:yes

or

no

(用时: 3分钟)

1、活动希望要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老师从简单的提问中,了解初三学生的生活、学习、情绪状态,使老师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拉近心理距离,并激发出学生上课的热情。

2、指导语:(活动要求)

(1)如果老师提的问题符合你的情况,就大胆地站起来,高举双手,大声说yes。(2)如果老师提的问题不符合你的情况的,就坐在桌位上,摆动双手,大声说no。

3、问题:(1)你昨天晚上睡得好吗?(2)今天早上你刷牙了吗?(3)你今天早上吃饱了吗?(4)最近你开心吗?(5)最近你的学习压力大吗?(6)有没有设想过,当你25-30岁时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活动】

二、梦想show

(用时: 5分钟)

1、活动希望要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从热身活动中的第(6)个问题中,过渡到梦想show,与学生聊聊职业目标与理想。老师在课件中展示出的各类不同的职业,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同时初步认识与体验各种职业的感觉,从中寻找自己的理想或找出理想的一点方向感,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心理触动。2.指导语:(活动要求)

只需要学生大声回答:“想”或“不想”即可。3.课件展示的理想有:

(1)运动员(2)飞行员(3)飞乘员(4)厨师(5)蛋糕师(6)歌星(7)演员(8)CEO等。

【活动】

三、也作一回CEO:策划他人理想

(12分钟)

1、活动希望要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从活动二梦想show中的最后一个职业CEO中,过渡到活动三也做一回CEO—策划他人理想。再次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深入讨论:他人理想要达到的话,应具体如何做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让学生清晰地策划出达成理想的路径与每年所要做的事情,使目标具体化,使行动具有可操作性。

2、指导语:(活动要求)

(1)不要先否定他人目标.从老师提供的五种梦想中挑选一个梦想来进行策划。(五种初三梦想附教案最后)

(2)目标要具体可操作性,时间以1年来计,最多1—2年,不超过3年来定目标。(3)必须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可以碰运气或完全依赖他人来实现。(4)小组策划时间:12分钟。(5)只要完成了,组长就可以在黑板相应位置上张贴。(6)安排一个解说员,在展示环节进行解说。

3、学生讨论完成的任务表格: 我的理想:。年龄

目标(具体要做的事)16岁

17—18岁

19岁

20岁

21岁

22—23岁

24岁

25岁-30岁

【活动】

四、Show time:分享好时光

1、活动希望要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学生在分享策划成果的同时,在笑声与激情中渐渐地冷静下来思考:虽然刚才大家做的是不同理想的策划,但有哪些相同点?学生在积极地分享成果中,在欣赏他人理想的策划中,突然醒悟过来,其实也是在策划自己的理想。让自己的理想也清晰起来,知道自己从何着手开始自己的理想。

2、指导语:(活动要求)

(1)各组展示自己本组完成的策划,张贴出来。

(2)每个小组派个解说员,来解说自己本组的策划。

(3)在分享过程中大家思考:虽然是不同理想的策划,但有没有什么相似点呢?

3、活动过程:

(1)选几个小组进行充分展示,让每个小组的解说员上台解说。(2)老师适当点拔与引导学生的策划解说。

【讲授】

五、点破课题,教师总结

1、实现理想的成功秘诀是:

唯有不断地努力学习!

2、策划他人理想

---领悟学习的重要性

【作业】

六、课堂的延伸

1、活动希望要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从策划他人理想中,回归到自己的理想。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自己的未来该如何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从长远的动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指导语:

(1)刚才我策划的是他人理想,那我自己的呢?

10.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篇十

一、直接默写填空:

1、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2、恨不抗日死,3、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4、5、巴东三峡巫峡长,6、绿树村边合。

7、相看两不厌,8、日暮苍山远,9、过桥分野色。

10、荡胸生层云,11、12、,闻歌始觉有人来。

13、叶上初阳干宿雨,14、蝉则前传不穷,15、瓤肉莹白冰雪,16、接天莲叶无穷碧。

17、春色三分。

18、叶如桂,冬青;

19、齐之临淄三百闾,!20、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2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2、秦王曰:“天子之怒。”

2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二、理解默写填空:

1、《与朱元思书》中统领全文的中心句是:。作者抒发感慨卒章显旨的句子是:。

2、郦道元的《三峡》中,总写三峡地貌特征的句子:。侧面描写山高的句子:。写夏水之急的句子:

。概括春冬之景的句子:。表现三峡秋季凄婉之美的句子:

3、陶渊明身居闹市,耳边心中却“无车马喧”的原因是:者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4、《过故人庄》中描写山村优美风光的诗句:的生活场景

1、的句子:。写朋友友谊深厚不舍分离的句子:。

5、杜甫的《望岳》中虚写泰山神奇秀丽的诗句:;写泰山高大的诗句:。抒发作者理想抱负,富含哲理的诗句:,这首诗中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滁州西涧》中,衬托诗人悠闲宁静心境的句子:。

7、《江雪》中柳宗元通过形象反映自己在厄运中不屈不挠。

8、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以动衬静,烘托怀才不遇,10、“推敲”二字的典故源于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

11、《西江月 遣兴》中表现词人倔强性格的细节描写是:

12《采莲曲》中。与“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1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写莲叶荷花红绿相映,接天连地壮观美景的诗句是:。

14、周邦彦的《苏幕遮》被王国维赞为“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15、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借“鱼跃石显”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16、郦道元《三峡》中表达“朝发夕至”这一意向的文句是:,17、《爱莲说》的主旨句是:子是:。

18、《芙蕖》中运用对偶句式。

19、《望岳》一诗与“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语句是:。

三、根据意境要求默写古诗。

1、阅读古诗仿佛漫步艺术的殿堂,在欣赏一幅幅壮美的画卷。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写出了边塞地区特有的风光;同样写边塞美景,岑参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展示出一副壮美的北国雪景图;周敦颐咏物抒情,写莲的“。”实则表达的是自己的人生追求;陶渊明的《饮酒》中的“。”也不例外,他追求和谐、淳朴、悠闲、宁静的生活志趣;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的“”八个字就概括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阴阳割昏晓”则表现了青年杜甫为大自然的神奇所倾倒而心向往之的真实情感。

11.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篇十一

一、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

1.依据时间顺序和类别,较好地把握世界近代史中的基本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2.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求学生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了解世界近代史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入手,对世界近代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去认识和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问题。二是探究式学习的原则。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要着重培养和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观念:一是要树立旗帜鲜明的历史是非观念。二是要树立历史进步意识。三是要培养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四是要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五是要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一、本册教材概况

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世界近代史,共分4个单元,25课,其中包括4节活动课。第一单元是“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该单元共有7课,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帝国等主要内容;第二单元是“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该单元共有6课,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等主要内容;第三单元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该单元共有8课,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前的国际关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主要内容;第四单元是“构建文化的圣殿”,该单元共有4课,主要包括近代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一、课标要求(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2)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3)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该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到英、美、法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过程,但在知识点的分布上只选择了但丁的作品──《神曲》和地理探险家哥伦布发现新航路的主要活动,《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三部法律文献,华盛顿和拿破仑两位资产阶级政治家作为认识欧美主要国家从封建社会形态和殖民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转变这一重大历史过程的切入点。

二、单元主线

通过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 “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一单元的核心是“过渡”,即从传统的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的确立看做是一种社会形态完成转型的三大支柱性标志。当然,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只看到了欧洲在思想文化(人文主义)、政治制度(代议制度)和市场空间(新航路的开辟)三个领域取得了初步成功,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上述问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向学生全部说明,但在教学中应当渗透这样一种观点。

三、单元内容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 为争取“民主”“ 共和”而战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四、单元重点

1.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是l7至18世纪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和理论旗帜,正确理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3.华盛顿和拿破仑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政治家。

五、单元难点

1.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2.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3.资本主义在制度与封建社会相比其先进性的表现。4.世界近代史上的人物评价问题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一、课标要求

(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4)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5)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6)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7)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8)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9)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二、单元主线

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矛盾与冲突。

第二单元的重点是讲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的经济标志和矛盾表现,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外矛盾所引发的各种动荡与斗争。这一单元所涉及的是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70年代的历史。在讲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时,请注意编者的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但编者并没有说它是决定性的基础,为什么?因为按照各种因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价值观念等)综合转型的观点,我们并不认为这些因素中的哪一种因素的转变是决定性的,而是认为这些因素有序的、协调的、无一缺失的转变本身才是决定性的。这里渗透着一种系统的观念、一种整体变革与发展的观念,而不是为了某种需要而单独强调系统变化中的某一种转变是决定性的。

三、单元内容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

第10课 “解放者”的风采

第11课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第12课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第13课

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

四、单元重点

1.为什么通过工业革命会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2.殖民地人民进行反抗殖民统治与压迫的正义性和合理性。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巴黎公社的建立。

五、单元难点

1.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了人类生活的变化。2.殖民统治对殖民地带来的双重影响。3.《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历史条件

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一、课标要求

(1)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3)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4)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5)知道本次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6)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作用。(7)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及相关条约的主要事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8)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9)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单元主线

主要讲的是19世纪60、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历史,其主线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19世纪60、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历史,其主线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近代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在西欧、北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并将这一制度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如俄国、日本等。2.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有了重大变化,即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从以蒸汽为主要生产动力、以棉花为主要生产原料的阶段迅速发展到以电力为主要动力,以钢铁为主要生产原料的阶段。3.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些都标志着近代社会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同时也揭开了结束近代社会、迈入现代社会的序幕。这一单元的难点是近代社会结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这里要说明的是,近代社会结束的标志就像它的产生一样,不可能有一个截然分开的历史事件作为它的标志,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也就是说,它的标志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历史时段。但历史学家为研究的方便,往往又要用一个点来说明这种转变的发生。那么,近代社会的结束都有那些指标呢?我个人认为,一是垄断组织的产生;二是世界体系与分工的基本形成;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领域和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巨变;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国际关系格局的本质性变化,尤其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所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社会的世界格局;五是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成果;六是文学艺术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尤其是现实批判主义流派的产生,标志着现代文学艺术的出现。以上六点是近代社会即将结束,现代社会即将来临的主要标志。

三、单元内容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第15课

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第17课

电气时代的到来

第18课

叩向现代文明的大门 第19课

缔约结盟的狂潮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第21课

追《根》溯园

四、单元重点

1.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进一步扩展2.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有了重大变化。3.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五、单元难点

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对我们的启示。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四单元

构建文化的圣殿

课标要求

(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3)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4)说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两幅名画的作者和艺术风格。(5)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而且也是人类精神的进步与升华的过程。这种精神的进步与升华就集中表现在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上,它包括科学技术、文学和艺术等。因此,人类精神的进步也可以说是文化的进步。文化的进步同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呢?从根本上说,人类的进步是在经济领域,即生产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的进步,因为没有这种物质上的发展,人类连生存也无法保证,因此也就谈不上其他任何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仅有经济领域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进步是不够的,人类的终极关怀从本质上说不仅仅是在物质上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而且要在精神上,也就是在文化上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自然和他人的理解、看法和情感,不断地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地追求一切真、善、美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同时,人类也要不断地创造一切美好的精神产品或者是先进的文化成果来体现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满足整个人类对美的追求。从历史上的发展实践来看,一切有形的、物质的成果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的使用价值,只有那些可以表达人类对美的理解、对美的追求而产生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成果才能永远成为人类历史宝库中的瑰宝。而一些具有文物价值的有形遗产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人们对这些文物、遗迹、遗址的保护与欣赏,只是为了从中获取巨大的文化信息,了解当时人类的审美情趣、聪明智慧、劳动技能和对生活的态度等非物质的精神财富。

二、单元主线

世界近代史中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讲世界近代史中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这一单元的重点是了解人类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三、单元内容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第25课弹《命运》论《英雄》——贝多芬作品弹奏与欣赏

四、单元重点

了解人类在世界近代史中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重要成果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五、单元难点

1.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

2.近代科学家和艺术家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启示。使用本册教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的关系。

二、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这个问题是在教学中准确贯彻课标精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历史教育中,知识与能力从来是不可分的,要培养能力,就要通过历史知识来培养,而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是过去为了应试的需要,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削减了能力培养的内容,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记忆性的知识,而忽视了其中的能力培养。例如在第一课中,当我们讲到新航路开辟时,既要了解和记忆有关地理大发现的某些关键性史实,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概念,包括时间和地理方位、航海路线沿途的地理状况等,如果有可能,还要训练学生默绘某些重要的航海路线图。这样才不至于把一些知识仅仅知识化,而是变成一种理解,一种认识,一种能力,也只有这样,学生们所学的历史知识才能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我们在课文后边设置了“每课一得”和“材料阅读”两个栏目,其中提供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历史资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栏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兴趣。如第三课的每课一得,我们介绍了英国的“不成文宪法”,这对学生来说,有些超过他们的理解力,但作为不考试的内容,它正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让学生自己阅读,并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其他图书去寻找这些疑问的答案。在这种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收集资料和整理有关信息的能力。在第14课的材料阅读栏目中,我们提供了俄国农奴制法令的部分内容,虽然其中有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但大部分内容是可以读懂的,用这些资料去训练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内容属于附设性质而忽视这些栏目对提高学生能力的意义。

三、处理好常规课与活动课的关系。

学习与探究课的要旨之一就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一种环境、气氛、思路和方法。以第四单元的“学习与探究课”——“‘弹’《命运》论《英雄》”一课为例,我们设计了四项活动目标,归纳起来就是: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探索学习和感悟历史真谛的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它们既是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是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命运》和《英雄》两首曲目的演奏、欣赏、评论和思考,可以引导学生去同已经逝去的贝多芬进行心灵的对话,挖掘这位“乐圣”创作这两首名曲时对“英雄”的理解、期待与失望,感受他对“命运”的诠释和在“命运”面前的抗争与不屈,感受作者在创作这两首名曲时的历史氛围。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体验历史的丰富内涵,掌握学习历史的多种途径,领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诸多方法。我们知道,要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对有些学校来说是有难度的,比如,有的学校可能没有演奏这些曲目的乐器,有的学校可能找不到这些曲目的乐谱,有的学校可能没有能够演奏这些曲目的学生或教师,但我们想,这并不会影响实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这一课所提供的思路和方法,另行设计一套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例如找到一些有关资料,由学生自己介绍两首曲目创作的历史背景、作品内涵和艺术特点等;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历史名曲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理解“学习与探究课”设计的本质,根据本校实际,灵活地运用各种形式、手段和方法,上好这一类型的课程,为达到这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富有新意的再创造。

四、正确引导学生对世界近代史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学习者通过对历史活动的重要承载者的评判来培养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过程。在历史人物评价过程中主要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要区分历史人物的活动性质,即一个人一生的活动主要分为两种活动:一是历史活动;二是个人活动。前者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而后者是指仅对其个人生活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当然,有时这两种活动并不能截然分开,这要根据具体人物的具体情况来处理。一般说来,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当根据其历史活动来对其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内容和范围不是他一生的全部活动,而主要应限定在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的活动范围内。(2)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看其历史活动是顺应还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一般说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人物应当得到肯定的评价,而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人物应当得到否定的评价。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复杂的,历史人物的活动也是复杂的。有些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一方面在大的方向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其主观意图却是卑鄙的,使用的手段也是残酷与暴虐的。相反,有些历史人物的主观意图是高尚的,使用的手段也是符合道德的,但其结果却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在对这一类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要明确地向学生讲清其矛盾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人物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好人” 与“坏人” 的判定,而是许多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体,理清这一矛盾体的过程,就是使人成熟和睿智起来的过程。(3)历史事实证明,大多数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都充满着矛盾与悖论,使现代人对他们的评价充满着种种困难与分歧。这就要求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要掌握分清主流与支流关系的原则,即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要看其长远影响和后果,也要看其历史活动的主流是什么,最后依据其主流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

12.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篇十二

一.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共9小题)

3.如图,要测量一条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在岸边取点C和D,使点B,C,D共线且直线BD与AB垂直,测得∠ACB=56.3°,∠ADB=45°,CD=10m,则AB的长约为()

(参考数据sin56.3°≈0.8,cos56.3°≈0.6,tan56.3°≈1.5,sin45°≈0.7,cos45°≈0.7,tan45°=1)

A.15m

B.30m

C.35m

D.40m

4.如图,△ABC、△FED区域为驾驶员的盲区,驾驶员视线PB与地面BE的夹角∠PBE=43°,视线PE与地面BE的夹角∠PEB=20°,点A,F为视线与车窗底端的交点,AF∥BE,AC⊥BE,FD⊥BE.若A点到B点的距离AB=1.6m,则盲区中DE的长度是()

(参考数据:sin43°≈0.7,tan43°≈0.9,sin20°≈0.3,tan20°≈0.4)

A.2.6m

B.2.8m

C.3.4m

D.4.5m

5.如图所示的是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的实物图和横断面示意图,已知真空集热管AB与支架CD所在直线相交于水箱横断面⊙O的圆心,支架CD与水平线AE垂直,AB=154cm,∠A=30°,另一根辅助支架DE=78cm,∠E=60°.

(1)求CD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

(2)求OD的长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数据:≈1.414,≈1.732)

6.图1是某种路灯的实物图片,图2是该路灯的平面示意图,MN为立柱的一部分,灯臂AC,支架BC与立柱MN分别交于A,B两点,灯臂AC与支架BC交于点C,已知∠MAC=60°,∠ACB=15°,AC=40cm,求支架BC的长.(结果精确到1cm,参考数据:≈1.414,≈1.732,≈2.449)

7.襄阳东站的建成运营标志着我市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郑万高速铁路襄阳至万州段的建设也正在推进中.如图,工程队拟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加快施工进度,需在小山的另一边点E处同时施工.要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工程队从AC上的一点B取∠ABD=140°,BD=560米,∠D=50°.那么点E与点D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参考数据:sin50°≈0.77,cos50°≈0.64,tan50°≈1.19)

8.天门山索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山客运索道,位于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在一次检修维护中,检修人员从索道A处开始,沿A﹣B﹣C路线对索道进行检修维护.如图:已知AB=500米,BC=800米,AB与水平线AA1的夹角是30°,BC与水平线BB1的夹角是60°.求:本次检修中,检修人员上升的垂直高度CA1是多少米?(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1.732)

9.某数学课题研究小组针对兰州市住房窗户“如何设计遮阳蓬”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问题提出:

如图1是某住户窗户上方安装的遮阳蓬,要求设计的遮阳蓬能最大限度地遮住夏天炎热的阳光,又能最大限度地使冬天温暖的阳光射入室内.

方案设计:

如图2,该数学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调查研究设计了垂直于墙面AC的遮阳蓬CD.

数据收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际测量:兰州市一年中,夏至日这一天的正午时刻太阳光线DA与遮阳蓬CD的夹角∠ADC最大(∠ADC=77.44°);冬至日这一天的正午时刻,太阳光线DB与遮阳蓬CD的夹角∠BDC最小(∠BDC=30.56°).窗户的高度AB=2m.

问题解决:

根据上述方案及数据,求遮阳蓬CD的长.

(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30.56°≈0.51,cos30.56°≈0.86,tan30.56°≈0.59,sin77.44°≈0.98,cos77.44°≈0.22,tan77.44°≈4.49)

10.如图,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去测量三江源某河段某处的宽度.小宇同学在A处观测对岸点C,测得∠CAD=45°,小英同学在距点A处60米远的B点测得∠CBD=30°,请根据这些数据算出河宽(精确到0.01米,≈1.414,≈1.732).

11.如图,1号楼在2号楼的南侧,两楼高度均为90m,楼间距为AB.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为32.3°,1号楼在2号楼墙面上的影高为CA;春分日正午,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为55.7°,1号楼在2号楼墙面上的影高为DA.已知CD=42m.

(1)求楼间距AB;

(2)若2号楼共30层,层高均为3m,则点C位于第几层?(参考数据:sin32.3°≈0.53,cos32.3°≈0.85,tan32.3°≈0.63,sin55.7°≈0.83,cos55.7°≈0.56,tan55.7°≈1.47)

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共5小题)

12.如图,斜面AC的坡度(CD与AD的比)为1:2,AC=3米,坡顶有旗杆BC,旗杆顶端B点与A点有一条彩带相连.若AB=10米,则旗杆BC的高度为()

A.5米

B.6米

C.8米

D.(3+)米

13.如图,一河坝的横断面为等腰梯形ABCD,坝顶宽10米,坝高12米,斜坡AB的坡度i=1:1.5,则坝底AD的长度为()

A.26米

B.28米

C.30米

D.46米

14.如图,某校教学楼后面紧邻着一个山坡,坡上面是一块平地.BC∥AD,BE⊥AD,斜坡AB长26m,斜坡AB的坡比为12:5.为了减缓坡面,防止山体滑坡,学校决定对该斜坡进行改造.经地质人员勘测,当坡角不超过50°时,可确保山体不滑坡.如果改造时保持坡脚A不动,则坡顶B沿BC至少向右移

m时,才能确保山体不滑坡.(取tan50°≈1.2)

15.如图,BC是路边坡角为30°,长为10米的一道斜坡,在坡顶灯杆CD的顶端D处有一探射灯,射出的边缘光线DA和DB与水平路面AB所成的夹角∠DAN和∠DBN分别是37°和60°(图中的点A、B、C、D、M、N均在同一平面内,CM∥AN).

(1)求灯杆CD的高度;

(2)求AB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73.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16.如图,为测量一座山峰CF的高度,将此山的某侧山坡划分为AB和BC两段,每一段山坡近似是“直”的,测得坡长AB=800米,BC=200米,坡角∠BAF=30°,∠CBE=45°.

(1)求AB段山坡的高度EF;

(2)求山峰的高度CF.(1.414,CF结果精确到米)

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共5小题)

17.如图,数学活动小组利用测角仪和皮尺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在点D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ADE为55°,测角仪CD的高度为1米,其底端C与旗杆底端B之间的距离为6米,设旗杆AB的高度为x米,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tan55°=

B.tan55°=

C.sin55°=

D.cos55°=

18.如图,小明想要测量学校操场上旗杆AB的高度,他作了如下操作:

(1)在点C处放置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的仰角∠ACE=α;

(2)量得测角仪的高度CD=a;

(3)量得测角仪到旗杆的水平距离DB=b.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旗杆的高度可表示为()

A.a+btanα

B.a+bsinα

C.a+

D.a+

19.如图,在离铁塔150米的A处,用测倾仪测得塔顶的仰角为α,测倾仪高AD为1.5米,则铁塔的高BC为()

A.(1.5+150tanα)米

B.(1.5+)米

C.(1.5+150sinα)米

D.(1.5+)米

20.如图,某地修建高速公路,要从A地向B地修一条隧道(点A、B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测量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一架直升飞机从A地出发,垂直上升800米到达C处,在C处观察B地的俯角为α,则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A.800sinα米

B.800tanα米

C.米

D.米

21.如图,为测量一棵与地面垂直的树OA的高度,在距离树的底端30米的B处,测得树顶A的仰角∠ABO为α,则树OA的高度为()

A.米

B.30sinα米

C.30tanα米

D.30cosα米

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共4小题)

22.如图,一艘轮船从位于灯塔C的北偏东60°方向,距离灯塔60nmile的小岛A出发,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

C的南偏东45°方向上的B处,这时轮船B与小岛A的距离是()

A.30nmile

B.60nmile

C.120nmile

D.(30+30)nmile

23.如图,海面上产生了一股强台风.台风中心A在某沿海城市B的正西方向,小岛C位于城市B北偏东29°方向上,台风中心沿北偏东60°方向向小岛C移动,此时台合风中心距离小岛200海里.

(1)过点B作BP⊥AC于点P,求∠PBC的度数;

(2)据监测,在距离台风中心50海里范围内均会受到台风影响(假设台风在移动过程中风力保持不变).问:在台风移动过程中,沿海城市B是否会受到台风影响?请说明理由.(参考数:sin31°≈0.52,cos31°≈0.86,tan31°≈0.60,≈1.73)

24.如图,一艘轮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自东向西航行,在A处测得小岛P位于其西北方向(北偏西45°方向),2小时后轮船到达B处,在B处测得小岛P位于其北偏东60°方向.求此时船与小岛P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1.414,≈1.732).

25.黔东南州某校吴老师组织九(1)班同学开展数学活动,带领同学们测量学校附近一电线杆的高.已知电线杆直立于地面上,某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电线杆的影子(折线BCD)恰好落在水平地面和斜坡上,在D处测得电线杆顶端A的仰角为30°,在C处测得电线杆顶端A得仰角为45°,斜坡与地面成60°角,CD=4m,请你根据这些数据求电线杆的高(AB).

上一篇:学雷锋实践活动报告下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