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十一课测试题

2024-06-23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测试题(共10篇)

1.经济生活第十一课测试题 篇一

第十一课

面对经济全球化

第一张:导入新课: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联系越来越广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经济全球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堂,面对经济全球化

第二张: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很多的外国品牌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那些外国品牌呢?比如说:阿迪,耐克,麦当劳,肯德基,三星。。。

第三张:同学们知不知道那些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呢?如:李宁,海尔,康佳,联想,这就说明了,我们中国的品牌在不断的走向世界

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大到汽车,家电,小到服装,食品,“洋货”到处可见,我国制造的商品也走出国门,世界各地都可以买到中国商品,总之,我们几乎处处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第四张:那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呢? 同学们想一想,国际商品走入我国,我国商品走出国门,这说明了商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对吧,还有什么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呢?比如:资金,技术,劳务。。所以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第五张: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图片上的这个飞机是美国产的波音747,那么这架飞机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

我告诉同学们,这架飞机上的450万个零部件,是由来自近十个国家,1000多家大企业和15000多家小企业合作完成的,飞机的设计是在美国进行,发动机来自英国,而机器仪表则大多来自日本和德国,机身一部分来自加拿大,另一部分则来自意大利,我们中国就为它制造过一些机尾的零部件。

从这架飞机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美国波音公司是举世闻名的飞机制造公司,占据了世界飞机销售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是,一架波音飞机并不是完全在美国土生土长的,而是许多国家共同的结晶。这就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一个表现,生产的全球化

第六张:你还知道哪些产品是由许多国家共同生产的?(材料):贴上“日本制造”销售的SONY:芯片——美国,外壳——印度,部分零件——韩国,组装——马来西亚

英国装配的汽车:发动机来自瑞典;控制设备来自德国;底盘、弹簧来自美国;车身来自意大利。

第七张:探究:为什么许多的商品要由多个国家共同生产,而不是自己生产全部产品呢? 不同国家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优势,有的国家劳动力较丰富,有的国家技术力量雄厚。(日本的制造业,尤其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十分迅速,并且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我国被世界称为世界市场,是因为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

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各自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贸易的全球化。

在这里我们提到了贸易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第二个表现,贸易全球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八张:我们都知道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各国经济活动迅速减速,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下滑,它给全球贸易造成了重创,使2009年全球贸易下降了大约12%。这不但高于世贸组织先前所做下降10%的预测,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贸易所经历的最大跌幅

既然这次经济危机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为什么美国的经济危机会给全球的经济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呢? 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的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到国际商品交换之中,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一般商品到各类服务都进入了交易的范围。也就是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也是经济全球化中贸易全球化的表现

第九张:下面我们来书中的一个小漫画 这个漫画说明了:第一,资本总是向利润最高的地方流动,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我们知道,虽然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多数国家的货币也只能在本国范围内流通,但是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电子货币”的流行,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通规模日益扩大。第二,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规模加大 这也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三个表现,资本的全球化

想一想:在全球的生产、贸易、资本流通中,谁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呢?又是谁为各国间的贸易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呢? 刚才我们了解到,一架波音飞机的生产是要由多个国家共同完成的,波音公司是世界上主要的民用和军用飞机生产厂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主要业务是开发、生产销售空中运输装备提供相关的支持服务和研究生产各种战略战术导弹和空间开发产品。第十张: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跨国公司的作用?他利用世界各国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经营,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推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附加:

1、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

2、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虽各自都有自己的决策机构,都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的领域和不同特点进行决策活动,但其决策必须服从于最高决策中心;

3、一般都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市场和合理的生产布局,定点专业生产,定点销售产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润;

4、一般都因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快速的信息传递,以及资金快速跨国转移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国际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5、许多大的跨国公司,由于经济、技术实力或在某些产品生产上的优势,或对某些产品、或在某些地区,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

第十一张:在我们脑中总有这样的一种思维,一提到什么影响啊,作用啊,都不可能是一方面的,我们都要辩证的看待,经济全球化也一样,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文明的进步,经济的腾飞的同时,还带来了灾难。于是有人把经济全球化比作一把“双刃剑”,以说明对世界同时带来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告诫我们要全面地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第十二张: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A、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和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十三张:

2、消极影响: A、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最新的信息技术,因此,它们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西方国家在对外贸易上,通常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它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的商品给予优惠,补贴,鼓励扩大出口,这就是一种“限入奖出”的政策,这种状况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发达国家财富不断增长,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

B、由于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一国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秧及他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有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总结: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如果只看重它带来的积极影响,行不行?那如果我们仅仅注意它的消极影响呢? 第十四张: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怎样做?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第十五张:总结: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3.跨国公司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3.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

2.经济生活第十一课测试题 篇二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4.社会发展实现方式、途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5.社会历史发展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概念

内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外延: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世界观: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方法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

【构建知识体系】

具体要求: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易错易混】

1.正确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2.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区分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

4.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

【高考再现 ——把握命题规律】

高频考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2017全国卷III)20.2016年10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

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4.(2015浙江卷40)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参考答案:W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因为它有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影响村民团结,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礼堂文化既继承祠堂文化的积极因素,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5.(2015海南卷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2)运用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10分)

参考答案: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4分)我国倡导的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理念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3分)有利于凝聚共识,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同发展。(3分)

高频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及运动规律

6.(2017江苏卷)32.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面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材料表明(D)

A.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

B.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 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7.(2016全国新课标I乙卷2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6江苏单科卷31)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人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回答16~17题。

9.(2015全国卷I 16)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自由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国家”的要求,农业部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经费继续推进该项工作。回答8~10题。

10.(2015四川卷9)与传统培训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育、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转变:

①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②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④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5浙江卷29)现行GDP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和自然资源的耗费。最近,环保部------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研究工作,并确定明年进行新核算体系试点。这一举动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高频考点三社会历史的主体

12.(2017全国卷I)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

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2分)

【参考答案】(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13.(2017江苏卷)33.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B)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6全国新课标III丙卷20)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完成21~22题。

15.(2016全国新课标III丙卷22)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③劳动者额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6江苏单科卷32)0.015 ~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

A.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B.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的参与者

C.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改革的归宿点

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

18.(2015天津卷12)(3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现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10分)

参考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热点跟进

巩固提升】

1.2017年8月6日,国务院公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十九条,主要调整了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明确了部门监管职责,出台《办法》是转变监管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先照后证”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促进创业创新。由此可见,《办法》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D.②④

2.塞罕坝从清代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以致“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五十五年来,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创业、九转功成,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构筑了重要的华北绿色屏障、京津冀生态支撑区。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要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作出价值选择 ③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价值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②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自然观 ④要发挥人民群众历史主体的作用

D.③④

3.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分别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任何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央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进行了全链条式的部署,各级政府和单位根据中央的部署形成了一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在改革成效上,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

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为2017年宏观经济的“稳中向好”打下了基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②要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7年7月17日,十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体制机制和实践成果,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之所以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

A.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6.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满1000天,已召开27次会议,审议了162份文件,“老百姓关系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深改组“高大上”的顶层设计,对接的是沉甸甸的民意。对上述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①对接社会存在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创新了生产方式 ③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尊重了民意在政策制定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材料 总书记在瞻仰嘉兴南湖红船时指出,“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红船精神”蕴含着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是其鲜明底色,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红色火种”,翻开了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开辟了新中国的“红色江山”。

根据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8.201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铿锵的话语、庄严的宣示,彰显强大的改革信念,昭示坚定的改革决心。改革开放走过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改革进行到底”凝聚起社会共识、激励着奋斗精神,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最强音。

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科”,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3.第十一课 危房改造 篇三

学习目标

学会读写与危房改造相关的字词,了解危房评定、补助和申请流程等知识。

●学习内容

◆读与写

wēixiǎnpíngdìngjíbiãzhěngtǐchāichúzhîngxīnjiànshâjúbùgânghuànwãixiūhuīfùshǐyîng危险评定级别整体拆除重新建设局部更换维修恢复使用gōngnãngfángwūgǎizàoānquángǎishànhuánjìngjiànshâmiànjīrãnkǒuduōshǎo功能房屋改造安全改善环境建设面积人口多少 píngfāngpíngjūn平方平均

◆学与用

一、农村危房的评定标准

危房分为:一级危房、二级危房和三级危房 一级危房:辗体危险,裾要拆除重新建设的房屋

二级危房:局部危险,仅对局部构件进行史换、维修,却可侠复正常使用功能的房屋

三级危房:有危险点,仅需要更换个别构件或轻微维修,即可恢复正常使用功能的房屋

二、可以申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的情形

(一)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申请(二)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人均水平的农村相难家庭也可以申请

三,不可申报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的情形

拥有安全住房的;无房户

同一户籍内,其他家庭人员已享受过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 已列入或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 已享受过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的 已经遗弃的危厉

四、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

(一)第一种情况

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户,一级危房每户补助 35000元,二级危房每户补助15000元,三级危房每户补助10000元(二)第二种情况

未列入4类重点对象的其他农村危房改造户,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市、县两级结合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行动计划、“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等工作统筹组织实施

五、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申请流程

向村民委员会中请一村民委员会核实并公示一乡(镇)人民政府或农危改领导小组审查并公示一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农危改领导小组审核并公示一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农危改领导小组批准。

六、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标准

危房改造的建筑面积,根据人口多少来决定

(一)1-3人户,1-3人户为4060平方米,且1人户不低于20平方米,2人户不低于30平方米、3人户不低于40平方米

(二)3人以上户。3人以上户,人均建筑面积13-18平方米

▲想一想

4.第十一课学画松树 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松树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松树

三、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松树的树叶实物或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出示描写松树的古诗,读一读。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性格呢?(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用国画的形式画一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

2看一看:出示不同角度不同位置的松树图片。多媒体出示松树照片与国画松树的对比,提出问题:(1)现实中的松树与国画松树有什么区别?(2)国画松树是怎样表现的?

(3)你觉得国画松树的绘画步骤是什么?先画什么?然后呢?利用真实的松树和国画写意松树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 特艺术魅力。

3观察欣赏:ppt展示树干的画法、松针的画法以及名家作品欣赏。通过教师演示,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欣赏国画写意松树是怎样表现的,包括它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以及松树的枝干及松针的绘画方法。为下一步学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尝试体验;通过刚刚欣赏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体验其中用笔用墨的方法。(包括中锋运笔、侧锋运笔,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用墨汁调出不同深浅的

墨色,焦、重、浓、淡,轻。)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你在尝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觉得松树哪部分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侧锋运笔呢?(叶子适合中锋干笔,在后面的染色环节可以运用湿笔侧锋来画)初步用国画用具尝试在生宣纸上创作,体验国画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国画绘画中用笔,用墨的技巧方法。解决重点。教师帮忙解决难点。

5联想创造: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松树 画面。教师巡视指导。通过学生创作作品,提高学生的国画绘画能力,动手能力。6自评互评: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

想法。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

5.经济生活第十一课测试题 篇五

课题名称:第九课 西洋音乐传入和学堂乐歌兴起

第十课 沈心工 李叔同对音乐的影响

第十一课

音乐赏析

二、教学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学习必备知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体化)

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运用与这一学科相关的音响资料或历史资料来完善幼儿园教学工作。

3素质目标: 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声乐、钢琴、舞蹈等表演学科。

三、设计意图或教材处理:

了解西洋音乐传入我国的基本情况,掌握我国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以及学堂乐歌对“新音乐”的产生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重点: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

五、教学难点: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

六、教学课型: 理论课

七、教学课时:6

八、教学方式: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把知识点、技能点细化为项目,体现教学做合一)第一节 概述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前后,欧美和日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传入中国,西洋近代音乐也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我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真理,纷纷出国留学,一部分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把欧美、日的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调填上新词在“新式学堂”中教唱,“学堂乐歌”在我国各地兴起。“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中的新事物,它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反映近代社会现实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供了西洋音乐的技术、体裁和形式,对于“新音乐”的发展具有启蒙意义。第二节 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

1 西洋音乐的传入

背景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被强行打开,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进程,基督教的传入已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不仅如此,欧洲侨民也纷纷移居我国,各地教会学校不断兴办,从客观上起到了强制性地传播西洋音乐作用。

内容

在宗教的传播中,吟唱赞美诗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因此教会的赞美诗和欧洲资产阶级在社交活动中和音乐小品包括一些初级钢琴的作品随之传入我国。在乐谱方面,主要有不同时期来华传教的传教士们编印出版的各种宗教“圣诗谱”。

欧洲乐器和器乐作品的大量传入是在20世纪前后,在此基础上我国出现了用西洋乐器组成的管弦乐队。如管弦乐队、军乐队。

本世纪初,簧风琴开始在我国的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出现了专供中国人学习使用的风琴教科书。

这一时期,钢琴也开始在中国流行,并在一些师范学校、教会学校和某些私人的教学中使用,并出现了钢琴谱;

我国学校教育中也开始注意了对中西音乐的学习。

如1900年南京两江师范学校开办就聘请了日本教师教授音乐课; 1903年,清朝政府对在刚刚兴起的“新式学堂”中设置“乐歌”一课予以认可;

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中正式把音乐列入了“随意科”;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令实施细则》中规定了中学开设“乐歌”一课,每周一学时,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音乐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作为音乐传播媒介的手摇腊筒唱机也传入我国。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音乐社团,如1914年前后,曾志忞等人曾在北京创办“中西音乐会”;1916年,“北京大学音乐团”(1919年改组为“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会长蔡元培,会员共有三十多人。“北大音乐研究会”于1920年在北大创刊《音乐杂志》,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音乐杂志,它为“五·四”以后新式音乐社团期刊的大量出现和发行提供了先例。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出现由中国人或外国人举办的“音乐会”,我国的音乐家也开始学习欧洲的作曲理论并进行创作的尝试。

近代西洋音乐的传入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 它向我国介绍了西洋音乐的理论、体裁,扩大了中国人民的音乐视野,② 我国的音乐家学习和运用了西洋音乐理论和技术,在发掘整理我国丰富民间音乐宝藏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许多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的优秀作品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从客观上为新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2 “学堂乐歌”的兴起

背景

19世纪末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瓜分日益加剧。中日“甲午战争”惨痛失败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促使了我国知识分子觉醒。他们提出了“抵御外侮”、“进行改革”、“救亡图存”、“力图自强”等口号。“戊戍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文人极力鼓吹音乐对鼓舞士气以及进行启蒙教育的重大作用,并积极提倡设立唱歌课,发展学校音乐教育。当时,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新式学堂”。一部分留学生把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的流行歌曲曲调,填上新词,编成大批新歌曲在国内各“新式学堂”中教唱,这种形式被人们称之为“乐歌课”。西洋音乐的各种演唱形式,如“进行曲”、“少年儿童歌曲”、“舞蹈游戏歌曲”、“摇篮曲”等由此时传进我国,独唱、重唱、齐唱和简单的合唱也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和掌握。不仅如此,在国内及日本,唱歌书也陆续得到刊行。“学堂乐歌”是后来音乐界对这些在“新式学堂”中所设音乐课及所唱歌曲的称呼。

内容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化,多以“反帝”、“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等思想为主题,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时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如《中国男儿》、《何日醒》、《惟我同胞》、《抵制美约》、《国耻》、《劝用国货》、《黄河》、《扬子江》、《十八省地理历史歌》等,宣传了爱国思想,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学堂乐歌”中还有一部分宣传妇女解放思想的歌曲,如《女子体操》、《缠足苦》、《勉女权歌》等。同盟会女英雄秋谨(1875——1907)曾写过很多诗文和弹词《精卫石》等来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她还利用“学堂乐歌”宣传革命,所填词乐歌《勉女权歌》用“简谱”刊印在她主编的《中国女报》第 2期(1907年2月)上。这首歌号召妇女勇敢地摆脱封建压迫的精神枷锁,投身到社会革命中去。并希望妇女们要为“恢复江山劳素手”,在当时曾起到了一定的宣传鼓动作用。在“学堂乐歌”中,有一首号召“少年努力咸自爱”,“近学日本远欧美”的歌曲——《勉学》,这首歌曲号召青年学生要发奋学习来挽救祖国危机。我国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丰子恺先生曾在《艺术趣味》一书回忆他在学校读书时演唱此歌的情形说:

“我们学唱歌,正在清朝末年,四方多难,人心**的时候,先生费了半个小时来和我们讲解歌词的意义,慷慨激昂地说,中国政治何等腐败,人民何等愚弱,你们倘不再努力用功,不久一定要同黑奴红种一样。先生讲时声色俱厉,眼睛里几乎掉下泪来。我们听了十分感动,方知道自己何等不幸,生在这样危殆的祖国里。我们唱到„东亚大陆将沉没‟一句,惊心跳胆,觉得脚底下这块土地果真要沉下去似的。”

“学堂乐歌”中还有一部分热情赞扬“辛亥革命”的歌曲。如1912年刊印的《共和国民唱歌集》中就有《光复纪念》、《女革命军》、《庆祝共和》、《共和国民》、《爱国歌》等。其中的《光复纪念》是一首具有叙事性歌曲,作品叙述了1911年10月10日(农历是8月19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时的情景。

“学堂乐歌”中也有一些宣传封建思想和鼓吹“君主立宪”的作品,如《忠君》、《尊孔》、《颂立宪》等。可见“学堂乐歌”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世纪交替时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但“学堂乐歌”主流是积极、进步的,应该给予肯定。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兴起对我国的“新音乐”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学堂乐歌”介绍了欧洲和日本的各种歌曲体裁,使许多新体裁和音调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和接受,并逐渐成为我国近代音乐的构成因素,对我国“新音乐”的出现具有“启蒙”意义。

通过“学堂乐歌”的传唱,群众歌咏方式成为中国人民音乐生活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学堂乐歌”还对“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群众歌曲创作和专业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中国人民为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发挥着战斗作用。

第三节 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

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最有贡献和影响的是沈心工、李淑同等音乐家。此外,象曾志忞、李华萱等也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启蒙音乐家。

1 沈心工人物简介

沈心工学堂乐歌作品的内容可分三类:

儿童歌曲:《兵操》、《竹马》等;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何日醒》、《革命军》、《美哉中华》等;

自己的作:《革命必先革人心》、《军人的枪弹》、《采莲曲》、《黄河》等。其中的《黄河》,以中华民族形象的象征——“黄河”为题材,进行曲的曲调雄壮、豪迈,给人以战胜敌人之后凯旋而归之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2 李叔同人物简介

早期作品中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存亡的忧虑。如他在1905年所写的《祖国歌》就是一例。

大部分作品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抒情歌曲,这些歌曲文词秀丽、富于韵味,在当时是一位很有修养和造诣的艺术家。所选配的《春景》、《送别》、《西湖》等受到当时知识青年的喜爱和欢迎。

除填词外,他还进行了不少创作的尝试,现存有《春游》、《早秋》和《隋堤柳》片断等。其中以《春游》一曲较为突出。作品欣赏: 1《中国男儿》 2《勉女权歌》 3《勉学》 4《光复纪念》 5《竹马》 6《革命军》 7《黄河》 8《竹马》 9《革命军》 10《黄河》 11《祖国歌》 12《春游》

图片欣赏: 1 沈心工画像

2 沈心工的《民国唱歌集》 3 李叔同画像 作业: 名词:学堂乐歌、沈心工、李叔同 2 简述西洋音乐传入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 3 简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6.第十一课基本笔画复习 篇六

第十一节基本笔画复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基本笔画的形态特点和书写方法。

2、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写好本课笔画和例字。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笔画书写要领,写好本课笔画和例字。

教学用具:笔画课件、示范用的笔、墨、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课

1、师:提问学生基本笔画书写注意事项。

2、课件出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问: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

3、课件出示老师书写的书法作品。引出本课所学内容。

(1)老师看了他们写的字,也写了几个字,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写的字?

(2)看了老师写的字,你们想说什么? 过渡语:老师考一考大家的眼力。

(3)这节课咱们一起复习前面学过的“基本笔画”。

(4)板书课题:《基本笔画》。

三、新课教学。

(一)讲解“横”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从左到右)。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

4、学生练习。

以此类推分别复习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点等等。

四、研究学习部分:

学习毛笔字必须坚持不懈,每天练习。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谦虚,谦虚才可以看到和学习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做人要学会互相帮助,只有学会助人为乐,自己才能生活的快乐。

让学生将这几个基本笔画再写一行,教师巡视指导。

(三):教师总结:

1:今天我们复习了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点。

2:今天我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要谦虚,要学会互相帮助,只有学会助人为乐,才能生活得快乐。

(四):学生作业练习。

(1)出示比画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笔画形态特点横竖撇捺。

(2)复习垂露竖的写法,并引出竖钩的写法。(3)归纳总结竖钩的笔画行笔特点

课件出示:先左上,再右下按。

转笔下行,顿笔。

提笔回锋,然后出钩。

师:重点讲明怎么样提笔回锋出钩的运笔方法。

(4)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边写边讲解笔画的行笔方法。生这时可以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5)课件出示笔画书写方法示意图,讲解书写口诀。

生根据书写示意图,边说运笔方法边用手指在桌子上练习书写。过渡语:下面就请同学们亲身体验一下竖钩的写法吧。

(6)组织学生按照示范步骤用毛笔进行练习。老师巡视辅导。

(7)组织学生在田格中书写练习竖钩。(配音乐书写)

(8)展示学生作品,组织评议。设置情景:竖钩门诊: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做医生给书写的竖钩挑一挑毛病。

(9)学生练习书中的范字,每个写两遍。并作自我评价: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字下边画圆圈。认为还有待改进的字下边画小三角。

过渡:大家用毛笔已经练习了竖钩的写法,掌握了竖钩的书写要领,想不想用毛笔来写一写竖钩? 毛笔字教学

(1)老师依口诀进行用毛笔书写示范,讲解笔画的起笔、行笔、折笔、转笔、顿笔、收笔等书写要领。

(2)学生用毛笔练习书写竖钩两遍。(配乐)

(3)展示学生作品,给学生写的竖钩挑挑毛病。师注意追问出现毛病的原因。教师针对原因做讲解。

师:大夫做的真好,找到了病因,一定要把所犯的毛病治好。学生再练习写竖钩。(配乐)

过渡:把竖钩加两笔,大家看是什么字?出示:“小”、(4)出示例字“小”,引导学生分析整个字的字形及各笔画在格中的占位及书写顺序。

学生用毛笔在大楷本上书写两遍。教师提醒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师生共同书写,一起进步。

展示学生书写的“小”字,与老师写的进行对比,找到优缺点。学生再写一遍“小”字。

过渡:“小”字大家安排好了它的占位,写的不错了,下边老师在给这个字加两笔,看看这是什么字?出示:“示”

(5)出示例字“示”这个字比刚才的小字多了两画,观察一下整个字的形态及竖钩的占位,并给学生复习横画的写法。

学生用毛笔在大楷本上书写两遍。教师提醒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师生共同书写,一起进步。

(6)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彼此书写的这两个字,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交流写好的方法。

师:同学们,伙伴的眼睛是雪亮的,互相看一看你的同伴写的怎么样,帮他提一提改进意见。

(7)学生继续练习用毛笔书写这两个字,改进自己的不足。(配乐书写)

四、课堂小结。

7.家长必读第十一课教案 篇七

优 秀 教 案 评 比

指导孩子规划人生,促其自我完善

——<<家长必读>>(初级中学分册)第十一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堂课采用的教材是江苏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教材---家长必读(初级中学分册),本堂课是里面的第十一课。我校是农村初中,相对来说家长的文化修养、教育理念非常滞后,而且家长由于忙于生计,缺少对孩子教育的时间,也缺少有效地教育手段甚至连人生规划是什么都可能不懂。所以我校把第十一课作为家长学校培训的重点,把如何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促其自我完善定为本堂课的重点。

二、教学内容:

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教材 家长必读 初级中学分册 第十一课指导孩子规划人生,促其自我完善

三、教学对象:全体初中家长

教学地点:学校家长学校阶梯教室

课 时:两课时

四、教学目标:

1、使家长能了解初中阶段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纠正孩子生涯规划中的误区;

3、指导家长如何辅导初中孩子生涯规划。

五、教学重点:

1、了解初中阶段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如何辅导初中孩子生涯规划。

六、教学难点:帮助家长改正教育误区

七、教学方法:本堂课采用教授法、自由讨论法、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八、教学准备:给家长发讲课通知;教学场地布臵;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初中年段是充满幻想和憧憬的年代,每位青少年都会在心灵深处描绘人生美好的愿景: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将来的我是个什么样?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我们家长如何面对和回答呢?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想要成功,就要弄明白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坚持不懈的去做。‛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有极大的可塑性,引导孩子对人生做出初步的规划,意义深远 2案例

有一个牧羊人带着两个儿子去牧羊,一群大雁在天上飞,孩子说‚我要能飞就好了‛,爸爸把孩子带到山头上,爸爸说‚只要想飞起来就一定能飞起来‛。爸爸给两个儿子买了个玩具,孩子朝思慕想要上天,最后终于上天了。他们设计了美国第一架飞机,他们就是莱克兄弟。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在院子里玩,妈妈让他吃晚饭,他说他要到月亮上去玩,妈妈说‚去吧,别耽误了吃晚饭‛,他就是前苏联的宇航员加加里。你去看看那些名人传记,很多人奇貌不扬,成为一代很有成就、很有造就的人,他们有梦想,敢想。今天我们要让孩子去寻找自己的梦想。3家长就所举的例子自由讨论发言(老师插入故事)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规划对人生影响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生活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结果发现: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规划,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规划,60%的人目标规划模糊,27%的人没有目标规划,时间很快轮回到了25年以后,结果确实如此清晰: 那些占3%的有清晰且长期目标规划的人,在25年来从来不曾动摇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

那些占10%的有短期目标规划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那些60%的人他们的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实现,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确定目标规划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不如意,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尽早确立人生目标是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新授关于“初中阶段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1、初中阶段生涯规划的含义;

什么是初中阶段生涯规划,简单地说就是初中生通过分析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以及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管理以期达到自己人生的理想境界的过程。俗话‚磨刀不误砍柴工‛,生涯规划是一个开阔孩子眼界的过程,有助于他们认请自己的潜能特点和未来的发展道路,从而激发他们的人生理想和职业选择,改变当下的生活状态和学习追求。2初中阶段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

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初中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职业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不了解,人生发展规划缺乏正确指导。许多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面对学习压力选择的是逃避甚至辍学,没有认识到读高中就是 ‚增强个人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升学方面,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利于自身今后长远发展的高中学校,而是盲目地舍弃职业高中而选择普通高中。许多初中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思考,更多的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对初中生进行人生规划指引很有必要。还有一份 问卷显示,虽然经过了初中三年的成长,到了高一高二仍有近16%的学生认为:理想与职业理想的概念是一样的。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这部分学生连职业理想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更不用谈自己树立什么职业理想了。自然的,问卷相关显示:有的学生未曾考虑过自己未来的职业。那么,在其余近84%的学生中,他们对于职业理想就一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吗?根据我对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了解,多数学生对职业理想的问题是比较混沌的,或者说是没有责任型的,职业理想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点或者目标的意义。有的学生曾想过有关职业的问题,实际上,也仅仅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想象,对于他们来说,最眼前的学业才是他们所应该关注的。

在问卷的主观题中,有很多学生明确地写出:理想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那么考上好的大学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以后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但是,这种好生活好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抽象的,并没有清晰的想法和设想。他们实际上把考上大学看成了终极目的了。考上大学之后呢?再说吧!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大学生中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学中文的不喜欢中文专业,学外语的转学法律,有的甚至放弃了学业。

在问及‚是否关于职业理想的问题以后再考虑会更好一些?现在主要是学习?‛时,62%的学生选择了‚是‛,还有近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我不禁想起了资深顾问式培训专家倪砥的《我不是在教训你》这本书中的一句话:错就错在不知要到那里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1962年克林顿作为阿肯色州的学生代表,到华盛顿出席了全国青少年代表大会。他们参观了白宫,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而年仅16岁的比尔在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当美国总统,成为影响世界的人。这以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走进白宫,几乎没有走什么弯路,在他46岁那年如愿以偿。

用三十年的时间哪一种合理的目标达不到呢,怕就怕南辕北辙。我们的学生,他们中很多人都脚踏实地没错,眼朝地下,背负着学习的铁犁向某一所大学开垦着,而这所大学所学的东西真正是他自己想要的吗?只要看看下面的问卷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对于已分科的高二年级,有近50%的学生所选的班科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一致或不知道是否一致。连最眼前的分科都没法保障是学生自己所需要的,大学就可想而知了。这显示出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要持续多久,而我们的学生究竟要往哪里去?

撇开上面‚有没有‛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的问题。首先,要交代的是:我调查的是一所设于小镇上的普通高中,吸收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周遍地区农村的孩子,有一定区域局限性。

对于‚我的职业理想是什么‛这个主观题,我仔细翻阅了完整的四个班级的问卷,(其中两个高一班,两个高二班)我惊异的发现这四个班分别是全班45人中有18人,58人中有13人,67人中有18人,73人中有20人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另外,比较多的是医生,每个班里也都有10人左右,此外较多的就是警察、律师。当然也有其他种类的,但这种分布状况实在是不平衡。

是什么左右了我们学生的选择?是选择的范围!又是什么规定了选择的范围?是周围社会所给予学生们有关的职业信息!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的重重围困以及学业的重压下,他们的眼睛所能触及并能够比较了解的也只能是这些。更何况,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小镇,视野更加狭窄,也就更加需要有关这方面的系统的指导和教育。

然而,令人担忧的也正是目前的传统教育,升学率是学校日程的重中之重,而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长远需要。现代社会的现状是高度信息化、科技化、多元化,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传统的三百六十行其实早已被打破。据统计,全国现有一万多种职业,新职业仍在不断涌现。闭目塞听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机会。中学阶段是学生吸收外在信息,定下生长基点的紧要时期,在新的形势下,非常紧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了解世界形势,开拓视野,这样学生才会有较高的人生起点和更高的人生标准。而对于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更是起着目标性的启示作用。

1994年9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颁布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之中,明确表示,职业指导是普通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特点;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和个人志愿之间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

3初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谈到人生目标,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读能告诉你长大要干什么,不同的是,那个阶段的孩子对理想或目标的认识只处于表象阶段。而到了初中阶段孩子有了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而且拥有了比较成熟的理性思维能力,完全有能力思考未来和人生。他们需要一个支点,来撬动整个人生,甚至地球。这个支点就是人生规划。

我给大家讲个四只毛毛虫的故事。毛毛虫都喜欢吃苹果,有四只毛毛虫,都长大了,各自去森林里找苹果吃。(1)第一只毛毛虫

第一只毛毛虫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一棵苹果树下。它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不知树上长满了红红的可口的苹果。当它看到其他的毛毛虫往上爬时,稀里糊涂地就跟着往上爬。没有目的,不知终点,更不知自己到底想要哪一种苹果,也没想过怎么样去摘取苹果。它的最后结局呢?也许找到了一个大苹果,幸福地生活着。也可能在树叶中迷了路,过着悲惨的生活。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的虫都是这样活着的,没想过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为什么而活着。(2)第二只毛毛虫

第二只毛毛虫也爬到了苹果树下。它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确定它的‚虫‛生目标就是找到一个大苹果。问题是它并不知道大苹果会长在什么地方。但它猜想:大苹果应该长在大枝叶上吧!于是它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枝的时候,就选择较粗的树枝继续爬。与是它就按这个标准一直往上爬,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大苹果,这只毛毛虫刚想高兴地扑上去大吃一顿,但是放眼一看,它发现这个大苹果是全树上最小的一个,上面还有许多更大的苹果。更令它泄气的是,要是上一次它选择另外一个分枝,它就能得到一个大得多的苹果。

(3)第三只毛毛虫

第三只毛毛虫也到了一棵苹果树下。这只毛毛虫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大苹果,并且研制了一副望远镜。还没有开始爬时就先利用望远镜搜寻了一番,找到了一个很大的苹果。同时,它发现当从下往上找路时,会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种不同的爬法。但若从上往下找路时,却只有一种爬法。它很细心的从苹果的位臵,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处的位臵,记下这条确定的路径。于是,它开始往上爬了,当遇到分支时,它一点也不慌张,因为它知道该往哪条路走,而不必跟着一大堆虫去挤破头。比如说,当它的目标是一个叫‚教授‛的苹果,那应该爬‚深造‛这条路。如果目标是‚老板‛,那应该爬‚创业‛这分支。最后,这只毛毛虫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为它已有自己的计划。但是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因为毛毛虫的爬行相当缓慢,当它抵达时苹果不是被别的虫捷足先登,就是苹果已熟透而烂掉了。

(4)第四只毛毛虫

第四只毛毛虫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虫,做事有自己的规划。它知道自己要什么苹果,也知道苹果将怎么长大。因此当它带着望远镜观察苹果时,它的目标并不是一个大苹果,而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苹果花。它计算着自己的行程,估计当它到达的时候,这朵花正好长成一个成熟的大苹果,它就能得到自己满意的苹果,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请家长朋友分别对故事中的四个毛毛虫评价一下。

第一只毛毛虫是只毫无目标,一生盲目,没有自己人生规划的糊涂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遗憾的是,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像第一只毛毛虫那样活着。

第二只毛毛虫虽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它不知道该怎么去得到苹果,在习惯中的正确标准指导下,它做出了一下些卡年似正确却使它渐渐远离苹果的选择。而曾几何时,正确的选择离它又是那么接近。

第三只毛毛虫有非常清晰的人生规划,也总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它的目标过于远大,而自己的行动过于缓慢,成功对它来说,已经是昨日黄花。机会,成功不等人。同样,我们的人生也极其有限,我们必须把握,那么单凭我们个人的力量,也许一生勤奋,也未必能找到自己的苹果。如果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并且充分借助外界的力量,借助许许多多的望远镜之类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以理解为找个贵人帮自己),也许第三只毛毛虫的命运会好很多。

第四只毛毛虫,它不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如何去得到自己的苹果,以及得到苹果应该需要什么条件,然后制定清晰实际的计划,在望远镜的指引下,它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毛毛虫,而苹果就是我们的人生目标——职业成功。爬树的过程就是我们职业生涯的道路。毕业后,我们都得爬上人生这棵苹果树去寻找未来,完全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注定是要失败的。

现代社会,规划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规划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越早规划你的人生,你就能越早成功。想要得到自己喜欢的苹果,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做好 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第四只毛毛虫。

第二课时

一 在初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又会出现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误区一:开展生涯规划是增加负担

不少学校和家长认为,中学阶段的唯一任务就是考出好成绩,考上好高中、好大学,生涯规划是工作以后的事情,在初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时浪费时间。造成很多孩子到了高三,还没有树立起人生目标;很多孩子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需要和人生理想,整体上呈现被动式学习。

误区二生涯规划是好学生的事情

成绩好的学生需要生涯规划。他们需要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如何把自己努力学习的知识和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挂钩,除了书本知识外,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还需要什么综合素质。同时,职业规划还可以帮助他们在高中毕业时选择合适的专业,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合适的职业。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更需要生涯规划,他们可以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发掘自己除了书本学习能力之外的其他潜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与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把自己锻炼成某方面的行家里手,获得未来就业市场上稳定的就业竞争力。有两兄弟,他们一起住在一幢公寓楼里。一天,他们一起出去郊外爬山。傍晚时分,等他们爬山回来,回到公寓楼的时候,发现一件事:大厦停电了!这真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很不巧,这两兄弟是住在大厦的顶楼。那么,顶楼是几楼呢?那就更加不巧了,顶楼是八十楼。很恐怖吧。虽然两兄弟都背着大大的登山包,但看来,也是别无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爬楼梯上去吧。‛于是,他们就背着一大包行李开始往上爬。到了二十楼的时候,他们觉得累了。于是弟弟提议说:‚哥哥,行李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它放在二十楼,我们先上去,等大厦恢复电力,我们再坐电梯下来拿吧。‛哥哥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好啊。弟弟,你真聪明呀。‛于是,他们就把行李放在二十楼,继续往上爬。卸下了沉重了包袱之后,两个人觉得轻松多了。他们一路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好景不常。到了四十楼,两人又觉得累了。想到只爬了一半,往上一看,竟然还有四十楼要爬。两人就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停电公告,才会落到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六十楼。到了六十楼,两人筋疲力尽,累得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哥哥对弟弟说:‚算了,只剩下最后二十楼,我们就不要再吵了。‛于是,他们一路无言,安静地继续往上爬。终于,八十楼到了。到了家门口,哥哥长吁一口气,摆了一个很酷的姿势:‚弟弟,拿钥匙来!‛弟弟说:‚有没有搞错?钥匙不是在你那里吗???‛好,大家猜猜发生了什么事?答案:钥匙还留在二十楼的登山包里!

这个故事其实比喻的就是我们的人生。回顾人的一生,二十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着很多压力,不停地功课、考试、升学,就好像是背着一个很重的登山包,加上自己也不够成熟有能力,所以走得很辛苦。二十岁以后,从学校毕业出来,踏上工作岗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好像是卸下沉重的包袱。但现实却给每个怀揣梦想的青年上了一课:挑战还在后面,成功仍须努力。到了四十岁,人到中年,发现青春早已逝去,人生留下有很多遗憾,于是开始抱怨,骂老板不识货,怪家人不体恤,埋怨政府,埋怨国家,埋怨社会,就这样在抱怨遗憾中又过了二十年。到了六十岁,发现人生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再埋怨了,开始珍惜剩下的日子。待到人生尽头,突然想起:好像遗忘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你的人生理想。因为我们都将理想、抱负遗留在二十岁,没有完成。人生不可以重来,于是只能空悲切。

总结:我们绝对不会某一天突然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正如我们不会某一天突然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一样,它需要从小不断地学习、实践。人生定位也一样,一定需要一个不断探索、不断了解的过程,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

误区三生涯规划功利化

我要讲的故事是季羡林先生的故事。季先生在1935年赴德国留学之前,住在当时还是招待所的工字厅,同屋的一位学兄再三劝他,到德国后一定要学保险专业,将来回国,饭碗决不成问题,也许还是一只金饭碗。在这极富诱惑力的‚好心‛建议面前,季先生没有改变初衷,毅然坚持自己‚真正想走的道路‛,选择学习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读懂、更不会带来什么现实利益的古印度文字——梵文。他之所以这样选择,就是因为觉得‚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影响太大了‛,‚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能有所发明‛。这是一种书生的理想。尽管有过‚失去饱的感觉达八年之久‛的痛苦、纠结和困惑,但季先生最终坚持下来,并终其一生,成就了世人敬仰的一代大师。

1911年清华建校之初,入学考试的国文题目是‚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句出自《孟子》的话,就是要告诉我们既要学会有所作为,更要学会有所不为。有选择是好事,但选项过多却容易让人迷惑,或是患得患失、不知所措,或是不作取舍、事事都做。但是,人的时间精力终归是有限的。因此,放下功利心,对你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放弃,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实现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才能站到高山之巅瞭望更为辽阔的美丽风光。

误区四生涯规划不科学

受遗传因素、成长环境、后天教育多种因素的影响孩子成长类型不尽相同,成长模式不是唯一的,应该百花齐放。但多数初中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在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明显由于自己的同学盲目攀比,即使明知自身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也希望通过某种捷径来实现这个目标。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孩子。

误区五把生涯规划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李东现就任于某电子出版社。大学的时候,他学的是管理专业,但是他一直对计算机情有独钟,对Photoshop也是颇有研究。刚上大学,他就给自己的未来进行了规划,决定以后往自己喜欢的电子方面发展,大学期间他出版了一本关于计算机方面的书,毕业后他选择了那家出版社。

李东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在于他在大学期间就早早地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他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找到自己的出发点,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并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哈佛大学研究表明:只有4% 的人能获得成功,秘诀就是及早明确职业生涯目标且始终坚持。个人职业生涯的有限性要求大学就要及时进行规划,‚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贾林现就任于北京某报社。从小他就立志以后能进报社做一名记者,通过各方面的了解,他知道了一个记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学生会、记者团、校刊等,从口才到组织,从写作到协作,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贾林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考虑了自己的兴趣点后,更多的是考虑了对方的需求,择世所需,掌握了这些信息后,他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作一些锻炼,向单位需要的人才进一步靠拢。时机成熟以后,自然而然的,他也会成为单位的优先人选。

用人单位都有自己的‚中心定位‛,但这种定位并不是持久不变的。以前单位招聘毕业生,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的单位就毫不犹豫的选择硕士博士,而不是本科生。有些单位的思想改变了,因为他们觉得本科生更踏实、更稳定,升值的空间更大,而不是像有些硕士博士老想着加薪水,老想着跳槽。如果能力相当,他们会选择本科生。

时代在发展,企业的用人制度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知彼‛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知己‛‚知彼‛之后,‚‘抉择’是最后的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全面的考虑,才会有正确的抉择。

张欣本科毕业那年,北京某知名报社到学校招人,当时就决定录用大学期间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她。同在那一年,她也考上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她选择了读研。三年后,她再次回到了北京,还是去那家报社应聘。没有想到的是,报社这次并没有录用她,因为他们有许多比她更合适的人选。

从就业角度来看,张欣令人惋惜。在这件事情上,可以说她的选择并不是明智的。她当初如果选择去报社工作,那么以后如果她想继续深造,可以再读在职研究生。毕竟,瞬息万变的社会有太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机会并不等人。21世纪,如果不能主动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机会也许就再也不会降临到你的身边。

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类同学,他们的思想有误区,虽然本身并没有深造的渴望,然而认为考上研究生就有了一切,于是也全身心投入,为了考研而考研。马老师并不赞同这类同学,他说:‚社会需要的是‘人才’,而‘人才’并不等于‘书呆子’。这部分同学与其说是考研,不如说是回避就业。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几年后,当你上完了研究生,就业形势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因此,如果单纯为了回避就业而考研的同学,要及时纠正你的观点,重新制定你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生涯规划如此重要我们家长对孩子要做哪些方面的辅导呢? 1帮助孩子客观地认识自我 早晨,一只山羊在栅栏外徘徊,正想进去吃栅栏内的白菜。当它看着自己的影子时,它放弃了——因为太阳是斜着照射的,它看见自己的影子很长很长,心想‚我如此高大,一定能吃到树上的果子。‛于是,它奔向远处的一片果园。还没到达果园,已是正午,太阳直照下来。这时,山羊才发现自己的影子突然变成很小的一团。‚哎,我这么矮小,还是回去吃白菜吧。凭我这身材,钻进栅栏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它又往回奔跑。跑到栅栏外时,太阳已经偏西,它的影子又变得很长很长。山羊沮丧的想:‚我回来干嘛?‛我这么高大的个子肯定能吃到树上的果子。‛山羊又朝山头跑去,就这样直到黑夜来临,山羊仍旧饿着肚子。故事中的山羊因为不了解真实的自己,最终只能饿着肚子,徒劳奔波。可见,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会对人、对事做出准确的判断,否则只能盲目跟从他人,受外界的影响,一次次的做出错误的判断或选择。

上高一的张浩是大家公认的电脑高手。在家里,爸爸的电脑遇到了问题,他就成了爸爸的‚救星‛;在学校上电脑课时,同学们私下都拜他为师父;邻居的电脑出现故障了,也会打电话请他去帮忙。

张浩怎么就成了电脑高手呢?

这是因为他对电脑特别感兴趣。初中开电脑课时,他就被电脑迷住了,总是围着老师问这问那。后来家里买了电脑,为了能玩电脑,他宁愿把一半的家务承担下来。直到现在,父母都知道,一旦他学习累了,让他弄会儿电脑就等于是休息了。

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教授说:‚兴趣比天才重要。‛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做了一辈子自己不喜爱的工作。人最大的失败,就是忙碌到死一事无 成,还让后人看不到希望。对于未来从事什么职业,你是否也有些迷茫?或者,你没有太多的 时间思考,一心只想先考个好大学再说?还是,你只想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但却苦于还没弄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2努力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

不管人的兴趣是什么,都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人们需要什么也就会对什么产生兴趣。由于人们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或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人的兴趣也同样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人的生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一般来说是暂时的,容易满足。例如,人对某一种食物、衣服感兴趣,吃饱了、穿上了也就满足了;而人的社会需要或精神需要却是持久的、稳定的、不断增长的,例如人际交往、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则是长期的、终生的,并且不断追求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

瓦特从小就喜欢手工制作,少年时就在观察、琢磨烧水壶中的水蒸汽推动壶盖的现象,就立志在科学上有所成就。后来,瓦特设计了改良蒸汽机,继而发明了冷凝机、纺织机等,成为产业革命的推动者。瓦特正是在强烈的兴趣的引导下,选择了自己的职业,继而走向成功的。

吉米,一位在化妆界、影视界、时装界几乎无人不晓的知名造型师。他是目前国内第一位走向国际市场的著名造型师;历届中国超模大赛形象总设计,内衣模特大赛评委;那英、田震、赵薇、周迅、章子怡、刘德华、任贤齐、范晓萱等大明星都和他有过成功的合作。

然而,当今在我国时尚界叫得很响、最具影响力的造型师吉米,原来只是一名饭店的服务生,但他最终在时尚界获得成功,恰恰是因为他最终选择了个人的兴趣爱好作为职业。吉米说:如果从爱好入手,用一些心思,用一些努力,把爱好、长处转化为专业时便会很快成功。

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未进过学校的报童,后来他的发现使美国的工业革命完全改观。他几乎每天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18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兴趣推动着爱迪生获得了1300多项发明,兴趣提高了他发明工作的效率,兴趣带给了他人生历程的快乐。

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可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职业兴趣的发生和发展来看,一般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有趣-乐趣-志趣。

3合理定位,尊重孩子的选择

有一天,动物们做出一项决定:他们必须做一件有勇有谋的事情,以迎接‚新世界‛衍生出的各种难题和挑战。因此他们组织了一所学校。

他们采用了活动课程的形式,科目有赛跑,攀登,游泳,以及飞行。为了便于课程管理,所有的动物必须学习所有的科目。

鸭子是极棒的游泳能手,事实上,比他的教师更专业。但是,他在飞行上经过艰苦的训练,仅仅能通过级别考试,而在赛跑方面更是惭愧至极。

既然他赛跑方面不行,就必须放学后留下来补课,以至于为了练习赛跑而放弃了游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着,直到他的脚蹼被严重磨穿为止。最后他的游泳成绩刚过及格线。除了要上学的鸭子之外,没有人在乎这件事。

兔子在赛跑方面起初是班级的顶尖人物,无与伦比的,但是因为游泳的繁重任务,居然也变得神经衰弱而落伍了。

松鼠这个攀登健将,却在班级学习中遭受了挫折,他的老师要求他从地面向上而不是平时那种从树稍向下自由自在的跳跃。期末成绩,他在攀登中得到一个C,在赛跑方面得到了一个D。

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再努力可能也只是徒劳,换不回自己想要的结果,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发挥所长,做自己能做、会做的事。有人研究了半个世纪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发现他们的家庭教育有一个共同点:鼓励孩子立志,尊重孩子的选择,具有富有启发意义的教子方法。

4关注信息,开阔孩子的视野

看到这个题目,肯定有家长问,到了初中孩子们的时间比以前紧多了,让他们每天去读报纸看新闻不是让费时间吗?这跟生涯规划有关系吗?其实孩子们在读报纸看新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在同时间内学习的价值。阅读能开阔人的视野,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无形中提高了表达能力。平时让孩子多接触一些爱读新闻视野开阔知识渊博的人,让孩子找到榜样。

5为孩子提供实践机会

岸上有5只青蛙,他们面对的池塘很美、很诱人,绿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飘香的莲子。这时,其中有4只青蛙准备跳进池塘美美的畅游一番。请问,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这是我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出的一道题。‚1只‛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真的是一只吗?‛老师问。‚1只‛我们再次肯定的回答。‚可是大家的答案是错的。‛老师说。‚岸上仍然有5只青蛙。‛

还有5只青蛙?我们不解?

老师说,那4只青蛙只是准备跳进池塘,那只是它们的一个美丽想法,并没有真正付出行动,没有行动,再美的想法也等于零。

没有行动的理想永远是空想,永远等于零,永远只能是岸上的青蛙,在坐等观望中白白消耗生命时光。

6关注过程不断超越

古时候,蜀国的边远山区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他们都想去当时的佛教圣地‚南海‛。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

富和尚说:‚我没有听错吧!你想去南海?你凭借什么东西去南海啊?‛ 穷和尚说:‚我带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行了。‛ 富和尚听了哈哈大笑,说:‚我几年前就做准备去南海了,但路上艰难险阻多得很,等我买一条大船,准备充足后就可以去南海了。你凭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怎么可能到达南海呢?还是算了吧,别做白日梦了!‛

穷和尚不再与富和尚争执,第二天就步行前往南海了。

一年后,穷和尚从南海朝圣回来,而富和尚还在准备买大船呢。富和尚‚常立志‛,只是立在口头上;穷和尚‚立常志‛,却是踏踏实实地立在行动上。富和尚的条件比穷和尚好得多,但是当穷和尚已经实现自己愿望的时候,富和尚还在空谈。怕苦怕累,空谈不行动,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富和尚就是输在了空谈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如何去实现它们呢?我们肯定不能坐在家里空想,做事情重在行动,当然,必要的准备也是必须,盲目的冒险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可万万不能等到什么事情都具备了,这是完全不现实的。7适时调整,实现突破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他们认为是为老师、为父母学的,所以他们学习无精打采。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因为没有目标。为什么没有兴趣?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书。于是问题就出来了,没有一个目标的人和一个有目标的人是不一样的。三个工人在工地上搬砖,第一个人认为在搬砖,第二个人认为在挣钱,第三个人认为正在盖辉煌的教堂,最后的结果:第一个人是给别人打工的,第二个人是挣点小钱的,第三个人会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墨子说‚志不高者智不达‛,志向不高远的人智力达不到。周恩来小时候,老师问孩子们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了生计有的说为了当官,只有周恩来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有宏大的志向,成为开国总理。毛泽东、周恩来小时候都有鸿图大志,成就了伟业。克林顿年轻时很优秀,17岁他到美国和总统见面,一刹那产生了要当美国总统的梦想,回家在墙上贴了标语‚我要做美国总统‛。他要做三件事:成为议员,进入国会,走进白宫,结果他都做到了。赖斯11岁时参观白宫因为是黑人被拒之门外,她说‚早晚有一天我要走进白宫‛,爸爸说‚你只有付出比白人多八倍的努力,你才能超过白人。‛赖斯最后终于走进白宫成为美国的国务卿。有梦想就有可能成功,你的孩子的梦想在哪里?什么是他的梦想?他有过想法吗?一个人没有想法是不能走到你的终点的。你自己可能有感受,两天双休日干什么?你如果清楚的想出事情,就一定能干完。如果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什么都干不成还特别累。有句话说‚阳光射进来,灰尘找到了方向‛。你们家的阳光在哪里?孩子对未来是如何想的?一个考大学的孩子不知道考哪个专业,说明他的目标一直没有形成。今天我们帮助孩子去实现梦想,怎么样去实现梦想? 做好孩子的生涯规划!

作者姓名:于晓东

作者单位:阜宁羊寨初级中学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693002437@qq.com 通讯地址:阜宁羊寨初级中学

8.经济生活第十一课测试题 篇八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

(2)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其历史意义。(3)秦朝灭亡和汉朝的建立。课前导学::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文景之治

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结果: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

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

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____

三、东汉的统治

1、西汉灭亡于__________年。

2、东汉建立于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3、光武中兴是_________在位时的局面。

4、东汉衰落

5、东汉瓦解

二、问题与例题

问题

一、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

1、从哪里可以看出徭役的繁重(秦始皇修建了什么?)

思考

2、繁重的徭役造成什么恶劣的影响呢?

思考

3、你能用数字说明秦朝的赋税有多重吗?

思考

4、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

例题

1、对一个生活在秦朝的人来说,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出现()A.修长城

B.将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政府

C.参加长平之战

D.若犯罪,家族和邻里都受牵连

变式训练:如今我国推崇“依法治国”,其含义一是依法行政,二是公民也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然而早在两千多年的秦朝就有“族诛”和“连坐”,这反映了秦的()

A.摇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残酷的刑法 D.可怕的殉葬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设计 第10周 2012.10.15—10.19

问题

二、那么是“谁”?在何时、何地发动起义?又是怎样推翻秦朝统治的呢? 思考

1、谁首先发动起义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思考

2、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原因呢?

思考

3、请同学们仔细读《大泽乡起义》图,陈胜说了什么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思考

4、起义结果如何?

思考

5、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例题

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

A.长平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楚汉之争 D.巨鹿之战

变式训练: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问题三:项羽、刘邦是如何推翻秦朝的统治?汉朝又是怎样建立的?

思考

1、项羽在哪一次战役中打败秦军主力的?

思考

2、项羽在巨鹿之战是怎样以少胜多的?其中有个成语,你知道吗?

思考

3、在春秋诸侯争霸的战争,也有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什么战役啊?

思考

4、就在项羽大败秦军主力的同时,刘邦在干什么?

思考

5、秦朝灭亡了,从此天下太平了吗?历史上又发生了哪些事?

例题

6、为什么叫做楚汉之争呢?“楚汉之争”这场角逐中最后获胜的是谁?建立什么政权?

思考

7、楚汉之争初期,项羽在实力、威望等方面都占了优势,那为什么会失败呢?

思考8,项羽、刘邦先后进行的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例题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变式训练:“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

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设计 第10周 2012.10.15—10.19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本课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请大家找一找,哪位同学给我们大家讲讲你熟悉的成语故事。

指鹿为马-揭竿为旗、斩木为兵-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三、目标检测:

1、《汉书》记载:“(秦朝)丁男(成年男子)披甲(铠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由此可见秦朝()

A.兵役、徭役繁重 B.刑罚严酷 C.赋税沉重 D.人民勤劳

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 思念家乡,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 .破釜沉舟 B. 四面楚歌 C. 揭竿而起 D. 打草惊蛇

四、配餐题:

1、陈胜、吴广起义军建立政权的地点在()A、大泽乡 B、渔阳 C、咸阳 D、陈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A、国人暴动

B、牧野之战中商军阵前倒戈 C、陈胜、吴广起义

D、项羽、刘邦起义 3.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秦朝的暴政

B、赋税、徭役繁重

C、人民生活痛苦

D、陈胜、吴广遇雨失期 4下列历史事件与秦始皇无关的是()A、灭六国,统一天下 B、焚书坑儒

C、统一货币、度量衡 D、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5.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6.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7.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

8、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的暴政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B、爆发于公元前209年

C、建立了陈政权,推翻了秦的统治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9、材料分析题

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阅读材料回答:

(1)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设计 第10周 2012.10.15—10.19

(2)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3)两位小队长是谁?

(4)起义有何意义?

五、学后反思

9.七年级历史第十一课学案 篇九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学习目标】

1.流行的穿着大办、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

2.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学习重点】宋代服饰

【学习难点】宋代瓦子的产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㈠.阅读教材61页-63页,第一标题“衣食住行等风俗的变化”认真回答问题

1.北宋初年,崇尚____________。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受________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南宋有的学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的陋习逐渐传开,这反映妇女受____________ 越来越严重。

3.那时的饮食相当丰富。________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________上的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北宋的肉食中以________为多,南方人吃________ 多。

4.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________。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____或___覆盖。稍讲究些的外建门屋,内为________。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5.宋朝缺____,人们多用_____车,也有___车。达官贵人出门 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驴、骡。那时的交通 比较发达,供住宿的________很多。

㈡.阅读教材,63页-64页第二标题“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完成练习

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________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_。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________为元旦,最受重 1

七年级历史

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________贴________。饮酒唱歌至天明,称为________。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

2、想一想,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展示提升、深度研习

小组做关于本节课两宋的衣食住行特点的表格

四、重点点拨、完善提升

宋朝人的衣食特点,分析两宋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五、反馈训练、巩固提高

1.北宋结束了唐朝末年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但经过五十多年的战乱,北宋初年经济凋敝,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记录,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丝绸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服原料 B.B.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

C.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的限制 D.普通 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期里曾把“三寸金莲”作为衡量女性美丽的一个重要标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就因有一双大脚而受尽嘲笑。请据此回答2-3题

七年级历史

2.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当时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出()

A.当时妇女以小脚为美 B.妇女缠足可以不用下地干活 C.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 D.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3.猪肉是今天我国消费者最喜欢的肉类产品,因为猪肉所含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属于优质蛋白质,易被人体充分吸收。北宋肉食以下列哪种肉为最多()

A.狗肉 B.羊肉 C.猪肉 D.马肉

4.下列关于宋代的衣食住行中的“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宋东京夜市小吃丰富,有二百多种

B.B.宋代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C.南宋时期的南方人吃牛肉较多 D.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5.下列关于宋代人民居住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A.宋代农村百姓住房多为低矮的瓦房 B.B.宋代富裕人家多住两层楼房

C.城市平民住房多为正方形________ D.宋代贵族官僚住宅宏丽 6.在宋代时期的东京,如果你想去城内的娱乐场所应该去()A.瓦子 B.肆子 C.勾栏 D.邸店

7.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8.北宋初期,东京一位居民热情地接待来东京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是()

A.到城里品尝冷饮 B.在酒店使用交子支付酒钱 C.安排朋友在邸店住宿 D.在瓦子里观看踢球表演

9.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下列关于宋代的节日习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代中秋节最受重视 B.宋代有贴桃符的习俗

C.宋代有“守岁”的习俗 D.今天的传统节日宋代大多都有 10.宋诗“邸店如云屯”中的“邸店”指的是(________)

七年级历史

A.饭店 B.驿馆 C.旅店 D.商店 11.下列哪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植树节

12.两宋时期,达官贵人出行时所用的交通工具通常是()A.马车 B.牛车 C.船________D.轿子 13.判断改错题

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下面这段文字是对其中几个场景的描述,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北宋年间,一位出身贫寒的穷苦书生在十载寒窗后准备进京赶考。临行前,他的母亲亲手为他缝制了一件蓝布长衫,准备了干粮、马匹送他出发,盼望他早日及第。因为旅店稀少,他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临安。毕竟是天子脚下,京城的繁华让他大开眼界:鱼店的生意很红火,食客不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货物品种齐全。

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十一课 创业的先声 篇十

编写:韩丁审核:郭小娟

【学习目标】

1、了解张謇艰苦创业、实业救国的主要活动

2、知道商务印书馆对近代出版业的贡献和詹天佑设计建造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史实

3、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艰难中开始起步。重点: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詹天佑等人的主要贡献。

难点:中国的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京张铁路“人”字行线路的设计原理。

【学法指导】

依据学案阅读教材内容,树立基础知识,明确知识点,并勾画在课本上。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背景:甲午战争后,在列强的刺激下,国内出现了兴办实业的浪潮。

目的:为挽救,并与列强争夺国家的。

主要活动:见59页小字(了解)

【合作探究】

探究点(请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交流,完成下面问题。)

为什么说张謇行兴办实业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商务印书馆的崛起

1、创办时间:创办者:

业务变化:业务中心由转到编辑出版了、和。

2、地位: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印刷出版业中、三、铁路史上的奇观-----京张铁路

1、设计者:

2、设计方案:运用“折返线”原理,设计出一段“人”字形线路。

3、地位: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合作探究】

探究点(请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交流,完成下面问题。)

你从张謇“实业救国”中,想到了什么?

(从目的、情怀、结局几个方面考虑)

【达标测评】

历史新方案选择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洋务运动到清朝末期出现萌芽; 辛亥革命成功促进了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一战后陷入萧条; 抗战后仍未很好恢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

◆发展进程艰难曲折;

上一篇:写冬天景色的优美段落_描写雪景的段落下一篇:公共卫生间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