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综合素质(精选8篇)
1.教师资格证之综合素质 篇一
2018年丽江市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幼师综合素质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幼儿园组织歌唱比赛,班里的小刚五音不全,李老师不允许小刚参加,让他在座位上观看小朋友比赛,关于李老师的做法()
A.对,保证了小朋友合唱的质量 B.对,维护了小刚的面子
C.不对,没有关注小刚的情感体验 D.不对,应准许小刚不来幼儿园
2、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位老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们头也不抬,随口回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们猛地从“蚂蚁王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这个案例说明教师()
A.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观点 B.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C.侮辱了学生的人格 D.维护了教师的权威
3、下列不属于育人为本儿童观范畴的是()
A.教师要培养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B.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C.教师要尊重幼儿,师生之间要平等相处
D.视幼儿为被动的客体、管辖的对象、装知识的容器
4、丁丁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一天放学丁丁偷偷装起幼儿园的玩具想带回家,老师就提醒他:“丁丁忘记把玩具放到筐里了。”班里的菲菲是一个胆小害羞的女孩,某天菲菲也想把玩具带回家,老师却装作没看到,而是单独和她妈妈说了这件事,希望她妈妈能引导菲菲主动还回玩具。这说明老师能够注意()
A.不同幼儿身上的差异性 B.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D.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5、郑老师在教小朋友画完蚂蚁之后,小朋友们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蚂蚁吃什么?蚂蚁怎样过冬?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郑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给孩子们,而是鼓励幼儿在户外观察蚂蚁。关于郑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看到了幼儿有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B.看到了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C.看到了幼儿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看到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6、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 B.培养四有新人 C.贯彻教育方针 D.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7、《月光曲》是著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创作的 曲。()
A.小提琴 B.长笛 C.大提琴 D.钢琴
8、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京剧是北京的地方剧种
B.京剧的行当主要有四类,即生、旦、净、丑 C.“四大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中的重大事件 D.京剧中念白属于京韵
9、对于3~6岁的儿童,教师“养护者”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很多老师却片面地认为,所谓的“养护者”,就是照顾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这样的观点是违背了哪一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A.关爱幼儿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爱国守法
1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 的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A.关爱学生 B.教书育人 C.为人师表 D.终身学习
11、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明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正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还有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去或当做“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A.放弃对家长的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忽视家长,与学生直接沟通
12、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 的权利。()
A.思想引导 B.纪律约束 C.批评教育 D.教育感化
13、爸爸询问青青所喜欢的学科。她调皮地说:“我不像喜欢英语那样喜欢语文,也不像喜欢化学那样喜欢物理;不像喜欢语文那样喜欢化学,也不像喜欢数学那样喜欢英语。”下列学科,依青青喜好的程度,由高到底排序正确的是()
A.数学 英语 语文 化学 物理 B.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C.语文 英语 数学 化学 物理 D.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14、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下列各项中,对此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A.想套得住狼,就要舍得孩子 B.只要舍得孩子,就能套得住狼 C.舍得孩子,也许能套得住狼 D.只有舍得孩子,才能套得住狼
15、下列天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星星的发光能力不同,距离地球远近也不同,所以看上去有的暗有的亮 B.因为冬天地球转到了和夏天不同的位置,所以冬夜的天空星星稀少 C.天空星座的形状不会改变
D.天空的星星之所以看起来会眨眼,是因为我们在透过云层看它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
这是一位大班英语教师的反思记录:今天要学习新的单元,首先对上一单元进行复习。我发现学生对新单元的知识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风格也各有特点,有的幼儿有一定的基础,还有一些完全没有复习或者预习。因此,在开始新的单元学习之前,我请善于动手的小明叠了架纸飞机,并请英语基础较好的小兰对纸飞机做了简单的描述,小刚的基础不太好,有些单词我在课前让他先行复习,所以他也能听得懂,跟得上。由此,三种类型的学生都初步掌握了新单元的基础学习,算是个好的开始。
问题:请从教师观的角度分析赵老师的教学行为。
三、写作题
1、一位主持人问一名立志做飞行员的小朋友:“假如有一天,你架着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让大家绑好安全带,然后我乘着降落伞跳出去。”有观众问他:“你为什么一个人逃生,丢下大家不管?”小孩满含眼泪,显得很委屈。主持人又问:“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急切地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参考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
1、【育萃专家解析】C。李老师不让学生参加比赛这样会让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所以是不正确的行为。李老师一味注重成绩,没有关注到这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2、【育萃专家解析】B。教师针对学生“新发现”不是采取鼓励、引导的态度,而是严厉斥责,老师的做法扼杀了学生探索未知和自主观察的积极性。
3、【育萃专家解析】D。
4、【育萃专家解析】A。丁丁和菲菲两位小朋友的性格不同,所以针对同样的情况老师采用了不同的应对措施。这是因为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5、【育萃专家解析】B。题干中,老师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就是看到了幼儿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老师才会鼓励幼儿自我观察、自我学习,注重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6、【育萃专家解析】A。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
7、【育萃专家解析】D。《月光曲》是被誉为“乐圣”的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奏鸣曲。
8、【育萃专家解析】A。京剧是流行全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京剧并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戏曲,它的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改称京剧,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9、【育萃专家解析】A。关爱幼儿强调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平等、公正对待幼儿。严禁体罚变相体罚或讽刺谩骂挖苦幼儿,促进幼儿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题目中只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10、【育萃专家解析】D。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1、【育萃专家解析】C。教师应该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12、【育萃专家解析】C。《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13、【育萃专家解析】A。2014年下半年统考。根据青青的话,她喜欢的学科可以写为:英语>语文;化学>物理;语文>化学;数学>英语。据此可以推出,青青喜欢科目的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数学>英语>语文>化学>物理。
14、【育萃专家解析】B。2015年上半年统考。该题的形式可以写成:套住狼→舍得孩子,AD与该题一致。BC项,舍得孩子,能否套得住狼是不确定的,所以C项理解正确,B项理解错误。
15、【育萃专家解析】C。星星按照自己的轨道在不停地运动,因此星座的形状也会随着星星的运动而变化。
二、材料分析题
1、【育萃专家解析】
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新课改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创造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现有教学。
材料中,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反思了之前的教学经验,改进了课程设置,灵活地给予幼儿不同方式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新课改的教师观强调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材料中,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给予了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没有直接讲授单词,而是让学生自行体会学习内容,很快就掌握了知识。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师要注意了解幼儿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不断改进自己的保育和教学方式,选择最适合能力倾向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三、写作题
1、《写作真题讲解》 当我们拿到一个作文题目的时候,要在草稿纸上写出答题的四步骤:《一》审清题目《二》抓取立意《三》结构布局《四》搜集素材,通过4步骤帮助自己谋篇布局,那接下来我们我们就从这几个部分来讲述: 《一》 审清题目:
1、规范现代汉语写作
2、自定立意:主体分析法(抓主体,找做法,引申义,立意)
3、自拟题目
4、自选文体:议论文
5、字数:不少于800字 《二》 抓取立意:
1.抓主体:
主持人、小朋友、观众 2.找做法: 问答;小孩满含眼泪,显得委屈;去拿燃料还会回来。3.引申义:
教育观,教师观的角度,教育好孩子,要认真听孩子讲话,善于倾听。不要用大人的主观臆断来理解孩子。4.立意: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不要磨灭学生的天真善良
有耐心、要有同理心和对勿用大人主观臆断来猜测孩子 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三》 结构布局 结构就是五段三分式
开头第一段说明自己的中心论点 第二段是分论点1 第三段是分论点2 第四段是分论点3 第五段是总结三个分论点,提出意义或者展望下未来。
分论点里面最常用的结构就是分论点+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或道理论据+回扣分论点。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要么是并列,要么是递进的关系。
2.教师资格证之综合素质 篇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 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 认为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时期都强调,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 尤其是近年来, 随着我国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对适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 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要搞好职业教育, 使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是要建设一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高质量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1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2010至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 完成这一重任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艰巨任务, 而职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职业性、实用性、技术性等方面的特点决定它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对高职院校来说, 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重要指标之一, 其中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评价指标规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的为合格等次,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以上的为优秀等次, 对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评价, 也有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要求。这种评价体系成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导向性的指标, 职业院校必须创造条件, 努力改善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 优化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结构, 搞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对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服务, 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2 目前国内较为普遍的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条件的几种观点
在职业教育评价指标的导向性、培养社会适用型技术人才等因素作用下, 全国各类职业院校掀起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热潮, 相继出台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办法, 开展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工作, 抓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以加强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服务, 达到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
目前国内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办法比较通行的观点有以下六种: (2) 一是“双证”说, 认为凡是持有“双证” (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 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 (双素质) ”说, 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又具有技师 (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 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 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叠加”说, 它强调的是“双证十双能”;四是“双职称”说, 认为“双师型”教师应既具有讲师的职称, 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五是“双层次”说, 认为所谓职业院校教师就是各级各类大中专职业院校中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 其第一层次为能力之师, 即:经师 (经典专业知识) +技师 (精湛专业技术) :第二层次为素质之师, 即:人师 (价值引导) +事师 (职业指导) ;六是“特定”说, 认为“双师型”的提法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以上认定条件的几种观点, 对处于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3 贫困地区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条件探索
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抢占教育资源 (尤其是生源) 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如果能加大教师队伍建设, 尤其是加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增强抢占教育资源的优势。因此, 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应大力坚强师资队伍建设, 尤其应该大力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虽然, 对以上几种认定办法, 众多专家褒贬不一, 孰优孰劣到目前为止还在争论不休, 但对地域上处于边远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将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照目前国内较为普遍的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的做法, 笔者认为, 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在专任教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情况下, 可以给予认定为双师素质教师: (下转第115页) (上接第106页)
(1) 有从事教学的教师资格证, 又有与所从事专业教学相关的职业技能证者。
(2) 具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又具有技师 (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 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者。
(3) 有从事教学的教师资格证, 经考核具有技师 (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 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者。
(4) 有所从事专业教学相关的职业技能证, 又具备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者。
(5) 能讲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又能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实训活动者。
(6) 具有讲师 (或以上) 教师职称,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 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 (或以上) 技术职称 (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 ; (2) 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 (可累计计算) 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 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 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 近五年主持 (或主要参与) 两项应用技术研究, 成果已被企业使用, 效益良好; (4) 近五年主持 (或主要参与) 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 使用效果好, 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以上认定条件的依据:第一个条件采用“双证”说;第二个条件采用“双能”说;第三、四个条件是对“双证”说和“双能”说的延伸理解;第五个条件其实就是对双师素质教师最基本条件的理解;第六个条件是《高职高专评估指标分点诠释表》中对双师素质素质教师条件的注释, 是对“双职称”说的扩展, 其实也是职业院校“产、学、研”办学思路的基本要求。
总的来说, 双师素质教师首先应具备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也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是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基本条件之一。其次, 双师素质教师应具备与所教专业相近其他知识和能力, 有较强的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的技能和一定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
4 结束语
对于贫困地区来说, 如果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条件要求过高, 由于受所处环境条件的限制, 会大大抑制教师往双师素质教师方向发展。因此, 贫困地区在组织教师进行双师素质教师资格的认定时, 应该认真领会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与外延, 根据本院校的具体情况, 制定符合本校特点且不与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对双师素质教师条件要求相去甚远的认定条件, 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尧.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中国职业教育30年综述[N].中国教育报, 2008-12-15.
3.警察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之初探 篇三
关键词:综合素质;法律素质;人文素质;忠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60-03
根据不同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大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的属于学术型,有的属于职业型。警察院校,顾名思义就属于后者。但是,在我国现阶段,职业型大学仍然是大学,仍然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警察院校也不例外。与一些西方国家的警察学校只是纯粹进行职业培训不同,我国的警察院校承担着国民高等教育的职责,这就意味着警察院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同时还需要培养出人格健全、文化素养与专业素养相称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一、警察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必要性之分析
(一)从扩大就业的角度来看
既然我国的警察院校不是纯粹的职业培训机构,那么学生在毕业之际,亦即面临着择业的问题。在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已经做出改革的背景下,警察作为公务员的一个类别,凡是符合警察类公务员报考条件的公民,均可以报考这类职位。这一现状,对于警校毕业生隐含着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在公务员考试面前,警察院校的毕业生需要与地方院校的毕业生接受同样的检验,警校毕业生有竞争优势吗?其二,凡是竞争性的考试必有未通过者,现今的公务员考试亦如此,而且其难度与高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些在这场竞争中的失利者以及一些只为读大学而不愿从警的毕业生,他们之后的路将何去何从?况且,目前,我国警察院校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采取的措施与地方院校无异,大体上也是鼓励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参加村官选调,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援西部建设和应届毕业生参军等。在这些就业渠道面前,警校毕业生的专业优势并不能显现,恰恰相反需要拼的是综合素质。而我国警察院校因特殊的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只关注警察这一类行业,紧紧围绕警察职业的实际需要来安排课程,这与现实的多元化的就业方向似有脱钩之嫌,学生的素质能否适应现实的就业形势,值得怀疑。既然学校不能保证每名毕业生都从警,那就应当拿出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保证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单从扩大就业这个角度来看,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二)从警察的职业特点来看
选择从事其他行业的警校毕业生素质需要全面提高,那么,从警的警校毕业生是否就不必提高综合素质呢?本质上来讲,从警的这类毕业生更应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我国的《人民警察法》第2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警察承担着国家大部分的执法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基本上事事都要与群众打交道,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群众对服务质量满意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警察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工作中懂得尊重当事人,懂得关爱老百姓,会与群众沟通交流,能以科学的、公正的态度对待经手的案件,以及在具体案件侦查过程中具有活跃的思维,并能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一名人民警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只有全面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称职的为人民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警察。
二、警察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途径之探析
(一)关于警察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德才兼备”是我们衡量人才的标准,以“服务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为办学宗旨的警察院校更应注重学警的品德教育,如果一名道德水平低下的学警走上了警察岗位,那么,他将直接损害人民的利益。首先,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德育工作不能等同于喊口号,否则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将流于形式。在学校里,学生的德育工作最终还是要落于学管教师和各任课教师的实际工作当中,落于日常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当中。其次,我们还应当明确“要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传。凡事以身作则,才有资格指责学生的道德问题。作为老师自己说一套做一套,怎能奢望教出的学生是道德标兵?所以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学校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有多高。这也就意味着要想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道德可分为作为一般公民的基本道德以及从事一定职业的职业道德。教师就应当自始至终以自身高尚的公民道德和爱生敬业的职业道德,感染和教育自己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培育他们应当具有的职业道德。
公正、廉洁是人民警察应有的价值观,而这也正是警校的教师应当传授给学生的一种观念,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操守。这种观念的灌输同样需要言行一致。一方面教导着学生将来要恪尽职守,公正廉洁,另一方面自身从接受教学任务到完成,讨价还价甚至“一手交钱(酬金),一手交货(学生成绩)”[1],更有甚者想方设法从学生手中索取好处。虽然单纯的教师的这种行为不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受贿罪,但是其造成的恶劣影响不亚于犯罪,这是对学生灵魂的犯罪。人人心中都有一笔账,当教育成本因受到敲诈而额外增加,这就会促使其在以后的从业当中,从社会中不当索取。故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教师应当首先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道德的榜样,时刻谨记“腐蚀最好的东西是一种最坏的腐蚀”。
(二)关于警察院校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我国于1994年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随后又提出了“法治政府”的概念,依法执政将成为基本执政方式,这就预示着党对国家的管理、治理,将从过去的主要依靠政策转向主要依靠法律。人民警察的基本工作内容就是执法,并且其常常以执法者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那么警察可能在人们心目当中就代表着法律,也代表着公正。所以除了法官、检察官、律师之外,警察也属于法律从业者。既然成为执法者,那么就应当信仰法律、崇尚法律,形成忠于法律的职业操守,追求公正和正义。但是这种法律素养的形成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专门的、系统的学习。作为人民警察的生力军,警察院校的学生更应注重法律素质的培养。
1.加强警校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的培养
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要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必须首先做到规范执法[2]。规范执法的核心是严格依法办事,而要依法就必须要懂法,然后自身要守法,最后才能达到规范执法。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法”不仅仅是警察常用的刑事法律法规、行政法律法规,还会有涉及国民经济生活的民商法内容,更重要的是还应包括法治理念、法治精神,以及保障人权的观念和执法伦理。韩非子曾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但是奉法者绝不应当仅仅是机械的执法工具,而是应当把法治理念、人权观念融入自己的骨髓,在工作、生活当中时刻以法的精神约束自身的言行。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民主进程的不断深入,群众的法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更加关注执法者本身的守法情况。执法者不仅要在执法工作中严格遵照相关程序依法办事,更要在工作、生活中严格守法,为群众作出表率,时刻把法律看作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剑,唯有如此,才能杜绝类似强奸当事人这样恶性的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类似这类事件的发生严重损害着执法者的形象,也严重削弱着群众对执法者的信任。所以,警察院校的学生从一开始就应加强自身遵纪守法的意识,这是成为一名执法者的基本素养。
2.加强警校学生现代法治意识的培养
作为执法者,单有守法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执法者怎样才能保证自身的执法行为是依法办事呢?这就涉及对法律的正确理解问题。法律条文如何理解才是正确的,理解之后又当怎样运用,这一系列问题不是单靠记忆就能解决的。每个条文的背后都有相应的法理支撑,如果对条文背后的法理知之甚少,那么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难免依葫芦画瓢,机械照搬,其执法效果可想而知。更有甚者,有些执法者对法条的理解本身就有误,某地警方竟然认为戴避孕套不算强奸,这种情况下,怎能保证依法办事?警察院校的法学课程设置紧扣服务公安工作的办学宗旨,这是没错的,但是,既然服务,就要从长远服务,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培养出的执法人员的后备力量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伦理追求和忠于法律的精神,对法律能有深刻的把握,能够适应现代法治建设的需要。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不是单靠讲授一些刑事和行政法律规范就能解决的,相反,需要向学生传授现代化的法治理念,需要教会学生树立强烈的程序意识,训练其形成“无罪推定”的思维习惯,使其学会处理好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同时,在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上,警察院校还应纠正重公法而轻私法的倾向。在课程设置上民商法课程的课时比例偏小,师资配备也不足,致使毕业生对民商事业务流程都不甚了解,连财务报表都不会看,遇到新型经济犯罪常常手足无措[3]。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我国公安队伍的建设和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也不能满足从事其他行业的毕业生的需求。所以,警察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也应当紧跟时代步伐,使毕业生的法律素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求,真正为百姓的生活保驾护航。
(三)关于警察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基于特殊的办学宗旨,警察院校意在培养国家的执法者,但是执法者并不等同于执法工具、执法机器,要想坚决杜绝机械执法、暴力执法,就必须重视对学警的人文精神的培育。警察院校培养的学生一定要懂得人文关怀,要有人文精神、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从事执法工作时才会懂得如何对待当事人。人文教育应是“成人”教育,教人成人的教育,强调人的身心协调发展,它以全人教育为理念,力求培养完整的人,强调给人以广博训练而不仅仅是专业训练[4]。
1.注重警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执法者,首先就要做一个完整的人,而这就需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实现。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而这种精神更应是执法者形象的应有之意。只有具备了人文精神,才有可能减少甚至避免暴力执法现象的发生。人文素质的养成需要依赖于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养成过程,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知行脱节或者知而不行的过程,鉴于此,学校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以便学以致用,这种做法对人文素质的养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当认识到人文学科的教育只是人文教育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专业教师的授课过程和学管工作者的工作过程都应当渗透着人文教育,而且这种渗透教育会更加润物细无声,绝不能忽视。另外,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校园的文化氛围的营造。环境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当校园里有高雅的艺术可供欣赏,有经典的文学著作可供阅读,有精准的历史资料可供查阅,有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方面面的书籍可供浏览,学生会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当中受到熏陶,不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人文境界。总之,这一方面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完整意义的人,这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对于将要走上国家执法岗位、管理公共事务的警察院校的学生来说,学做完整的人,具有人文精神,更是必备的素质。
2.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种持续过程
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不局限在校学习的阶段,而应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如何把这个过程有效地持续下去,这就取决于能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比学会特定的知识更加重要。现在知识的更新周期在一些应用学科越来越短,特别像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管理学、法学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有些科目从一年级学习开始到离校,几乎全部都过时了,所以以终身学习的观念,是现代从业者所必需的。再加之当代社会间的竞争,更是学习能力的竞争,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谁的学习势头保持的强,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
(四)关于警校学生的忠诚教育
我国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其中,忠诚应是警察首当其冲的核心品质,因此,各个警察院校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忠诚培育,忠诚自然也就成为警察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应有之意和最具特色的品质。但是,在培养学生忠诚意识的时候,需要厘清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讲忠诚,最终是要忠于谁?根据《人民警察法》第32条的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据此,有人认为警察的忠诚就是要忠于上级,服务领导,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领导让怎么做就怎么做。然而,现代社会的警察早已不是封建时代的官吏,我们现在所讲的忠诚也早已不是古代的愚忠。我国的政权是建立在维护人民利益基础之上的,国家的建设、社会的管理统统都离不开这个基础,那么作为国家的公务人员,警察的忠诚对象也只能是人民,但忠于人民与忠于上级,服从领导并不矛盾,因为这些上级和领导也是人民的公仆,在为人民服务。我党和人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而且当这些官员在内心深处也是这么认为的时候,更是如此。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官员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对立起来,把所谓党的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甚至质问报社记者“你是为党服务,还是为人民服务?”根据这种思维方式,服从领导才是警察的本分,而这种认识恰恰是有失偏颇的。根据《人民警察法》第3条的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警察忠诚的对象应当是人民,并且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当认为决定和命令有误时,是可以提出意见的,对超出法定职权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
其次,进行忠诚教育,是否就不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忠于人民的利益,服从领导的决定,严格依法办事,从表面上看来,好似是完全被动的状态,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服务群众时,服务方法的改进,技术水平的提高,都需要有创新精神;在服从领导的决定时,对这些决定或者命令的是非判断,同样需要创新精神。批判的能力与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且只有具备了这种批判的意识,对每次将要执行的任务保持清醒的认识,对可能的错误及早提出意见,才能真正有效地捍卫人民的利益,不负自身的使命。所以忠诚教育本身就应包含着创新精神的养成。
最后,警察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可否进行紧急避险?我国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这种避险行为适用的人群是有限制的,刑法第21条第3款规定,“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某些职务或者业务行为的内容与危险具有密切相关性,从事该职务或者业务必然会给个人造成一定的风险,如果允许这些人以避免本人危险为由进行紧急避险,则意味着职务或者业务的具体内容无法履行[6]。而警察的职责就是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所以在履行自身职责的时候,如果以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而不去履行保护人民的职责,不仅有违警察的职业道德,同时也违反了刑法关于紧急避险的限制性规定,因为警察就属于在职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故此,在执行公务过程中,警察不能以紧急避险为借口来逃避职责,否则,可能会构成犯罪。
参考文献:
[1]文辅相.论大学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87.
[2]孟建柱.着力强化五个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维护稳定水平[J].求是,2009,(12).
[3]殷炳华.当前警察法律素质培养中的若干突出问题与对策[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5).
[4]文辅相.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5]徐显明.追寻大学之道——法大任职期间讲演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85.
4.教师资格证之综合素质 篇四
1、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2、小王毕业后前往边远贫困地区,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依法应对小王()
A.提出表扬,且医疗要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待遇 B.给予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 C.予以补贴
D.颁发荣誉证书,家属享有相应特殊待遇
3、芳芳今年16岁,其父好赌成性,家里外债累累,父亲出于无奈与债主李某达成协议,当芳芳年满18岁时将同李某成婚。父亲的行为()A.构成了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B.侵犯了芳芳的人身自由权
C.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没有构成犯罪,给予警告即可
4、企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劳动保障部门 C.公安部门 D.教育部门
5、敏敏隐瞒自己患有哮喘的病史,体育课上旧病复发,摔倒磕伤,紧急送往医院,对于敏敏的伤害,应承担责任()
A.学校
B.敏敏的监护人 C.体育教师 D.班主任
6、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A.以农村教师为重点 B.以城市教师为重点 C.以边区教师为重点 D.以西部教师为重点
7、小学生王某扰乱课堂秩序,教师刘某将其赶出教室并罚王某做俯卧撑,王某体力不支,头部磕伤,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王某对自身所受伤害应负主要过错责任 B.刘某将王某赶出教室后不应该实施体罚 C.学校可依法给刘某相应的行政处罚 D.刘某侵犯了王某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
8、许老师因为小明上课不注意听讲,罚其自扇耳光五下,并将他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该老师的做法()
A.十分正确,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B.侵犯了小明的受教育权 C.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
9、在Word中,下面哪个视图方式是默认的视图方式?()
A.普通视图 B.页面视图 C.大纲视图 D.web版式视图
10、在Excel中,工作簿一般是由下列哪一项组成?()
A.单元格 B.文字 C.工作表 D.单元格区域
11、在PowerPoint2007中,下列哪种操作可以设置么幻灯片对象的动画()A.“幻灯片放映”→“动画” B.“动画”→“自定义动画” C.“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 D.“动画”→“换片方式”
12、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中最常规、最普遍的方式是()
A.浏览 B.利用目录型检索工具 C.利用搜索引擎 D.电子邮件预定
13、下列选项中,与“书法家--画家”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童星-明星 B.党员-教师 C.军人-军官 D.幼儿-青年
14、“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下列哪项判断与上述判断的含义最为相近?()
A.有的天气预报不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B.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C.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 D.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
15、小吴和小李选了相同的5门课,但是他们只在历史这门课上得到一样的分数。每门课的分数范围从60分到100分。那么根据以下哪个陈述,可以判断出小吴这5门课的平均分比小李高?()
A.小吴的最低分在历史课,小李的最低分在数学课 B.小吴的最低分和小李的最高分的分数一样 C.小吴在3门课中的分数都比小李高 D.小吴的最高分比小李的最高分要高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
王老师在讲《雨巷》这一课时,叫了几个学生起来朗诵这首诗。平时就对诗朗诵很感兴趣的小蕾举手,非常希望能在同学们面前朗诵。然而王老师却对她说:“你还是先把你的学习搞好吧,上次考试就没及格!”小蕾脸涨得通红,欲言又止。班里的气氛也一下子紧张起来。
问题:请运用教师职业理念相关知识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2、在语文课上,当胡老师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恒星”一处时,刘明同学问到:“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全班同学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哄堂大笑。刘明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懊悔自己不该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胡老师见状,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认真地思考起来,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使用“万万”一词,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胡老师进行了总结,又问大家“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大家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刘明同学,为他鼓起掌来。问题: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胡老师的教学行为。
三、写作题
1、阅读下而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8月,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除了全部古诗。记者对比新旧一年级语文课本发现,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对于教材“瘦身”,不少上海小学老师表示,除古诗没有必要。语文教育研究者叶开也认为,不应该删除古诗。“删除的8首古诗中有6首都很好,适合低龄孩子诵读。这些古诗内容比较有价值,比起一些长课文都好”至于古诗背诵会增加孩子负担的说法,叶开表示,根本没有必要担心“这是对孩子能力估计不足。”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围绕“要不要在小学课本中删去古诗词”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
1、【育萃专家解析】B。2013年上半年国考。《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张老师根据成绩排座位的做法是一种歧视行为,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案例中该老师只以成绩作为判断标准,对学生没有做到公平,以言语讽刺,没有做到爱护、尊重。
2、【育萃专家解析】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3、【育萃专家解析】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4、【育萃专家解析】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5、【育萃专家解析】B。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应当由学生或者其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
6、【育萃专家解析】A。2014年下半年国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三条规定:“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7、【育萃专家解析】D。2014年上半年国考。教师刘某将王某赶出教室,不让他听课,侵犯了其受教育的权利;对王某进行体罚,侵犯了其人身权。
8、【育萃专家解析】D。人格尊严权指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许老师罚小明自扇耳光,并将其座位调至最后一排,严重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
9、【育萃专家解析】B。默认的视图方式为页面视图。
10、【育萃专家解析】C。一个工作薄就是一个Excel文件,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
11、【育萃专家解析】C。
12、【育萃专家解析】C。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是目前最常规、最普遍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分类目录或关键词,在特定搜索引擎中查找所需信息。
13、【育萃专家解析】B。2015年下半年统考·幼教。书法家和画家是交叉关系,党员和教师也是交叉关系。A项童星属于明星,C项军官属于军人,两者是包含关系;D项是全异关系。
14、【育萃专家解析】B。该题的推理形式是所有S非可能是P。否定词“不”位于模态词之前,是对“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的否定,这样“可能”变成“必然”,“都”变成“有的”,“是”变成“不是”。原命题等价于“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有的不是准确无误的”,也就是“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15、【育萃专家解析】B。小吴和小李的历史课得分相同,只要其他4门课中小吴的最低分和小李的最高分相同或者更高就可以肯定小吴的总分比小李的总分高。
二、材料分析题
1、【育萃专家解析】王老师的行为属于典型的“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教育观,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做法。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小蕾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对朗诵很感兴趣,王老师不应讽刺她,而应该鼓励她。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要求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王老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讽刺、打击,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果我是王老师,我会鼓励小蕾勇敢地表现她的特长,同时帮她在这方面树立自信,在此基础上,对她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她得到全面发展。
2、【育萃专家解析】
(1)通过上述材料我十分赞同胡老师的做法。
第一,教师的职业理念包括了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这三方面的内容,胡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的职业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当学生问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遭到同学嘲笑时,胡老师能够以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说明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发展的差异性。②案例中,胡老师借用同学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用“万万”,而不用“亿”,这反映了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这符合新课改的教师观的理念。③胡老师在评价中注重鼓励性评价,当问问题的学生遭到同学们嘲笑时,胡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最后使同学们获得了收获。胡老师把功劳归功于该学生。这不仅增强了学生提问的勇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而且使“不懂就问”的钻研精神传递到了班级中。这对每一位同学都是一种鼓舞,以后更能够形成民主互动的班级氛围。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胡老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鼓励学生有新想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做法也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三、写作题
5.教师资格证之综合素质 篇五
中公浙江教师考试网
教师资格考试之幼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儿童观-中公
浙江教师考试网
第二章 儿童观 考点归纳
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育人为本”的含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的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3.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4.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重点提示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它是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对人的异
教师考试官方微信:【zjjsks】
中公浙江教师考试网
化从而造成人的畸形发展而提出了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终极目标,并把它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同时,他们也强调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不断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实践过程。2.幼儿全面发展教育(1)幼儿全面发展的含义
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保证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同时,应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
(2)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 ①体、智、德、美四育的意义 A.体育
在幼儿个体发展中,生命的健康存在是幼儿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幼儿的健康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健
教师考试官方微信:【zjjsks】
中公浙江教师考试网
康水平。重视幼儿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B.智育
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智力的早期开发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智育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智力品质,激发幼儿对知识探索的兴趣与欲望,启迪幼儿的智慧,帮助幼儿逐步学会学习、学会认知,为其今后不断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知识打好基础。开发智力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对个体要求的需要。C.德育
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对幼儿实施德育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幼儿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代表着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D.美育
美育通过艺术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并产生美好的情感和情绪体验。②体、智、德、美四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发展中,体、智、德、美四育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不能相互取代。几个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
教师考试官方微信:【zjjsks】
中公浙江教师考试网
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否则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二、育人为本 1.育人为本的内涵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所服务之对象~一~国家和人民,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2.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主要目标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精神塑造人、以全面发展的广阔视野培养人。第一,坚持德育为先。
第二,坚持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第三,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第四,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第五,坚持尊重个性和承认差别。第六,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教师考试官方微信:【zjjsks】
中公浙江教师考试网
第七,坚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
三、因材施教 1.因材施教的含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2.因材施教的原则
(1)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2)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3)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4)教师不仅自己要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也不可能)减少学生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的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会更大,因为能否更充分地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
6.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写作 篇六
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请根据你对这句话得理解,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不得少于1000字。写作思路:
首先,立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对待学生的过失、错误,教师应耐心、宽容。其次,论证自己的观点。从实际教学中或者中外历史上举例说明,如爱因斯坦的第三个小板凳。
从理论上提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有具有多种智慧,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最后,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只有在宽容、尊重、赏识、接纳、平等的基础上,唤醒和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学生才能抛弃胆怯和害羞,自信、自尊、自强地健康成长。
2、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和学生真诚沟通都不是件简单的事。特别是现在的学生,虽然见识广,多有自己的主见,但是他们并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也很尖锐。许多老师都说越来越难和学生沟通了。
请以“沟通”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不得少于1000 字。写作思路:
首先,时代在变化,师生间的沟通也在发生变化。把学生当朋友是当前的一大趋势,这样可以彼此敞开心扉,更有利于师生沟通。其次,考生要从沟通的重要性角度论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最后,考生将论据引向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隐性话题,从而说明沟通的必要性作用。
3、材料: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方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自己学会修理呢!”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不少于1000 字。写作思路:
首先,立论。创造性是形成创造力的源泉。任何科学的探讨与创造发明都离不开这种思维。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关系到他们今后创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其次,论证自己的观点。从理论上提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都具有多种智慧,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的环境,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最后,对教师提出期望。要做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创设条件,设臵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范文举例
1、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奏好序曲。“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刚刚参加工作,或者接手一个新班,第一次和学生近距离接触,的确是非常关键的。
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这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心理调适,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初任教师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受教育者变成了教育者。这一质的改变使得两种角色的自我意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其主要表现在担当学生角色的主导意识是班集体中的被领导者,而教师角色的主导意识则是班集体中的领导者。这两种自我意识的反差迫使新教师必须扭转过去担当学生角色时的自我意识,尽快适应教学环境,从心理、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承受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作为新教师,上课前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首先要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应有的自信心;其次,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然后,设想在第一堂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处理方法与补救措施;最后,入班级,了解所任年级、班级学生的班风、学风、知识基础等,与学生建立感情。
精心备好第一堂课,以便打好“第一仗”。教学实践证明: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好。备课是教师取得教学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因此,新教师在上第一堂课前,应精心备好课。从教学过程来说,要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层次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教学语言来说,要做到 语言生动形象,活泼有趣,逻辑性强,通俗易懂;从教学形式来说,要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启发得当,教学步骤严密、紧凑等等。
上课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新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学生,否则课就备不好,你的第一堂课也必然上不好。要了解学生的什么实际情况呢?一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况,就是学生想不想学你的课?愉不愉快?为什么?二是学生学习的科学性情况,学生会不会学?是怎么学习的?存在什么问题?三是学生的有关预备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也就是讲新课要用的有关预备知识是否掌握?有关能力如何?老师如果不去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上课必然会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因为老师讲的听不懂或者讲的太容易,而对你所讲的课失去信心或不感兴趣。了解的途径很多,如,看材料、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搞摸底测验、家访等等,如果对学生的情况摸的很透,还没上课,学生的名字都能叫出来,这就为上好第一堂课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反复“试教”,总结优点和缺点。上课之前做好认真的试教是保证上好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新教师对第一堂课的教材内容,组织教法,教学手段,教学器具等都要进行周密的研究与准备,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预演”,提前模拟进入角色,要想上好第一堂课,教案一定要掌握的特别熟练,这是上好第一堂课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学生从老师讲课的熟练程度上,看到了老师的工作负责,业务精湛,精益求精。那些上课时不断地看教案,讲课时结结巴巴的老师,威信很快就会一落千丈。
学生认为,老师没有备好课就来上课了,肯定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充分发挥新教师的“首因效应”。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教育心理学中也十分强调:“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因此,新教师在第一次与学生接触时,就要注意自己与学生初交中的形象塑造,力求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一个美好的印象。为此,新教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应设计好自己的仪表,要给人以和蔼可亲之感,与学生谈话要表现出关心、体贴,力求一开始就留给学生“是他们知心朋友”的印象,从而为自己的后继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一堂课与一般课不同,一般课的授课内容是固定的,主要是传授新知识,而第一堂课内容则不受教材的限制。更多的是充分运用教师渊博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优势,上活上好这堂课,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课,把渊博的知识和相关的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要围绕主题开展。同时要精心设计板书,处理好语言的叙述与板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到有节奏感,不至于使课堂沉闷、单调。其次是脱稿授课,这样有利于把课讲活,学生觉得这位老师对课程熟悉、有水平。
2、树根和根雕。农夫在田野中砍了一棵树,树干用来建房,树根认为无用,就扔了;一位雕塑家见到,如获至宝,雕刻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结合此例,请以“怎样发现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要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
一堆本来可以造就成不朽的艺术品的树根,被木匠认为“没用”而抛弃了!木匠选的是“可用”之材,要么作柱子,要么作栋梁,再不当用,也可作椽子。这堆奇形怪状的树根做得了这些吗?
做不了。难怪木匠要叹息“没用”而离它们远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看问题,要从不同角度、用发展眼光去对待;要因材施教,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
用审美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可以发现许多美的东西,可以造就许多可造之才。根雕艺术家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树根身上的美,把它们雕刻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钟子期用审美的耳朵听出了俞伯牙演奏的乐曲中的美,两人成了“高山流水”的知音;蔡元培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行伍出身的沈从文文才的美,使沈从文成了北大著名的教授。一堆树根在根雕艺术家的手里成了有价值的艺术品,一匹平常的马在伯乐眼里成了千里马,一块石头在天文学家眼里成了陨石,这一切都因为发现者运用的是“审美”的眼光去审视的。
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应该有艺术家那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智慧。以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使每位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不言弃,不放弃每个孩子!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习相远也”作为理论指南“教人各因其材”,教授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同样学习诗书礼乐、文行忠信,但能力各异,成就不同:有的“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有的“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有的“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事实证明,正是因为孔子因材施教的 理论,善于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的世界,造就了其门下诸多的栋梁之才!让我们努力拥有一双审美的“慧眼”吧!
3、请以“师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少于1000 字。
谈师爱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做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老师。”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
也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一、学无止境,师爱的源泉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通常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学海无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做到教到老、学到老。
二、为人师表,师爱的基础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处为学生树榜样,事事做出表率,在工作、为人上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
三、爱每个学生,师爱的准则
一个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这是师爱的准则。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用爱去赢得学生的信赖。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金凤凰”诚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学生一份爱心、一个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发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教师只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一定会把教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也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教育才能生效,师爱才能发挥巨大的力量。
四、培养孩子的爱心,师爱的升华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不仅要解决知识上的疑惑,更要重视道德、行为上的疑惑。此外,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授做人的道理。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溺爱,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事事占先、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在自己热爱学生的同时,我还注意让每个孩子学会去爱他人。我把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要想得到别人的爱,你首先学会爱他人”送给学生们,并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双眼去寻找爱,亲身感受,最终用自己的行动去奉献爱。教师一人之爱是有限的,学生的爱才更宽广。教师一个人之爱,唤起学生之爱,才是师爱的延续。
4、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师的职业是特殊的,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和独特个性的生命个体,这就决定了教师是塑造人的事业,应该以人为本。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的唯一使命便是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学生成长的过程也就体现出教师成长的过程,从学生的发展足以看出教师的发展。在教学和师生交往活动中,专业化的教师可以快速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够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可能起到的是延缓和阻碍的作用。所以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要想胜任它,就必须把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走教师专业化之路,让自身不断提高和成长。第一,要深入研究学生。
学生总是千差万别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心上有不同的特点,学生的性别、家庭、性格等也影响着学生,就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才能促进他们发展。
多途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正面了解,也可以从同学、家长等侧面了解。
备课要备学生。备课不仅仅是研究教材,设计教案的过程,更要考虑学生,考虑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设计教学方案才是有效的。第二,要关注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的成效应看学生的发展。一节课有没有实效,重点看学生,看学生的参与程度、思维深度和广度、情感状况和情绪状态,而不在于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动用了什么样的教学设备。
学生的三维目标得以提升,这就是有实效的好课。
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即要在课堂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升华情感及品味价值。教学过程应是精细化的,从细微之处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和教育学生。
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总有差别,而教育也不是要制造相同的产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别,不必苛求学生们都达到同一高度,同一水平。只要他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我们就应该大力表扬鼓励他的进步,使之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可赞赏之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些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充满成功的喜悦。第三,向学生学习。
专业化发展的教师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圣者,而应该是参与实践,在教学上炉火纯青的师者:如饥似渴地读书,不耻下问的学者。不仅仅去学理论,更应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是总结经验、提升理论的过程,而得到的理论应再次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样就构成了教学的“反刍”。只有不断地反刍,才能使教师自身不断成长,走上专业化之路。
总之,学生是教学理论之源,要想寻求教学的活水,就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学生会告诉我们教学的真谛。研究学生,关注学生,我们才能不脱离教学实践,向学生学习,我们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学生的进步便体现着我们教师的进步,学生的成长过程也就是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和学生一起成长,我们在教学上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体会到更多的快乐。
5、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谈起教师的形象,人们可以说出许多赞美之词,如园丁、蜡烛、人梯等,但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有爱心,也就是爱学生。
优秀教师在教育方法上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的,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学生的爱。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教师要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度的责任感去热爱他们、关心他们,及时地培养和教育他们,细心地呵护他们,做他们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斯霞说:“人民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事业的集中表现。”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学家的共识。陶行知曾提出“爱满天下”,因此他才能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因为教师有了无私的爱,教师在人们心中才变得崇高起来。我自任班主任以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课余时间加入学生行列,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谈心,给他们讲英雄人物的故事。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我及时开导、教育他们,他们也乐意对我说心里话。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写“你最敬佩的一个人”,结果,全班学生竟都是写我这个班主任老师的,写我如何关心他们,如何教育他们等。由此可见,爱学生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的爱不是一般的爱,它是严与爱结合的理智的爱、科学的爱,它体现的是党和人民对下一代的关怀。师爱尤其体现在对后进生的爱上。好教师对后进生不是“头痛”而是“心疼”,他们不歧视后进生,对后进生给予厚爱。记得刚接现在这个班时,班上有两名学生,曾被许多老师认为是“朽木”,在全校是出了名的调皮蛋。但我并不因此而对这两个学生斥责、挖苦。我通过观察、家访、个别谈心等方式了解他们,发现他们并非“朽木”,而是由于家庭条件太差而影响了学习。为此,我首先给他俩买了一些学习用品,还发动全班学生向他俩伸出援助之手。两个星期后,他俩的思想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再没有学生反映他俩搞破坏、违反纪律了,更可喜的是,一个月过后,他俩在一次语文测验中竟考了六十多分,以后他俩的成绩是稳步上升。由此可见,教师的爱有巨大的感染力,它是教育的桥梁。有了爱,师生之间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一般来说,教师的爱能吸引学生喜欢上他代的课。师爱还有助于激活孩子的思维,在爱的氛围中,人的想象就丰富了,思维就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形象的重要标志。假如教师讨厌学生,对学生讽刺、谩骂,那他不但教育不好学生,而且还有损自己的形象。爱学生吧,用我们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去换取家长的放心。学生需要教师的爱心,家长需要教师的爱心,人民需要教师的爱心,教师自身形象也需要爱心,毋庸臵疑,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
1.刚刚毕业的王某被分配到一所小学担任四年级三班的班主任。班里有几名学生特别爱打小报告,尤其是李某同学,总是隔三差五地到王老师办公室反映班里谁欺负女同学、谁骂人、谁没有值日等情况。开始时,王老师还耐心地倾听并作出处理,时间久了,就心生厌烦。有一次,李某走进办公室,向王老师反映班干部某某做事偏心,记录班级违纪情况时有作弊嫌疑的问题。王老师正为公开课的事情忧心呢,听到李某这么一说,便不耐烦地反问道:“你说班干部某某偏心,有什么证据证明吗?自己不好好学习,总惦记别人的短处,对同学胡乱猜疑,难怪有同学说你烦人呢!”李某当即变得脸红脖子粗,悻悻地离开了办公室。从此变得无精打采,上课时常低着头,下课也不爱说话。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该班主任的行为。参考答案:
这名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有些欠缺,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学生打小报告本来就多发生在小学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很难明辨是非。同时,小学生对老师极为崇拜,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赞扬与鼓励,并认为打小报告就可以获得老师的表扬、肯定、赞扬。于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与同辈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光明磊落的道德品质。这名班主任的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原则,伤及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只有一次,如果在这一次的教育中出现失误,是很难用第二次、第三次的教育来弥补的。”这位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要对学生有耐心,做到真正热爱自己的学生,并不断自我反思,终身学习。
2.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和宽容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他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领奖台。
请从教师专业素养的角度谈谈这位校长的做法。参考答案:
这则案例说明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位校长的职业素养是极为优秀而高尚的。当他得知麦克劳德杀死了他那只最心爱的小狗时,没有责备,没有训斥,更没有憎恶,说明他的内心深处是尊重学生的。他让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以作为惩罚,既包含了教师的严格要求,也包含了教师的爱,同时,还蕴藏着教师的期望与信任。
3.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中国教育事业,毅然放弃高官不做,抛开舒适的城市生活,深入农村,接近群众,安于“粉笔生涯”三十载。他在靠募捐的困难条件下,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晓庄师范等各类学校。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爱满天下”的宽广胸怀,以及一贯身体力行,为人高尚的品质,光照后人。
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对人民教师理想人格的设想。参考答案:
所谓理想人格,是指一定道德原则规范的结晶和道德的完美典型,是一定道德所认定的各种善的集合,也是一定道德为人们树立的最高行为标准。人民教师理想人格的设想,应从以下各方面加以概括:第一,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热爱教育,甘于奉献;第四,教书育人,尽职尽责;第五,严谨治学,德才兼备;第六,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4.《湖北日报》2006 年3 月8 日刊登了一封初中生的来信:我们是武汉某大学附中的一群初中生。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我们,本应无忧无虑、快乐成长,但学校教育却使我们负担沉重、忧虑重重、心情郁闷!现在,学校的教育完全是为着升学考试进行的。说搞素质教育,其实只不过是一块金字招牌而已,甚至成了加重学生负担的借口。请看我们的作息时间:早上7 时15 分至20 分到校(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6 时左右起床);每天8 节课,偶尔有一节自习课,也总是被占用而上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对应中考的主课);每天晚上都有不少家庭作业,一般要做到11 时左右;每个周末是休息不成的,因为周日照常上课(但要另外交钱),而周六又有大量家庭作业要做。在这样的重压之下,我们的睡眠严重不足;我们没有正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我们没有机会锻炼身体;我们没有机会做我们很想做的课外科学观察等实践活动。我们知道,学校、老师 和家长这样待我们,肯定是一番好心,肯定是希望我们能成才。但是,他们知不知道,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在这样的状况中生活和学习,我们真的能够顺利长大成才吗?
(1)请用教育法规知识分析这一现象,指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2)谈谈实现素质教育,应该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答案:(1)上述现象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五条和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臵,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十七条规定: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学校的做法是违反教育规律、违反《义务教育法》的,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首先,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积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视学生为积极的主体。其次,积极探索新的学习形式。如研究型学习,合作性学习。实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德智体美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最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5.某学校课堂上,一名学生觉得老师的课讲得没意思,不由自主地看起课外书,被上课的李老师发现。李老师认为有责任将违纪情况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批评了学生。学生不服,理由是老师讲得不好,不如看书有收获。班主任无法说服,就请来学生的家长。家长把孩子带回去,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最终导致孩子对班主任的行为产生强烈反感。请从新理念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 该案例中李老师的行为。参考答案:
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也是很多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教师们认为这是学生的注意力较差、意志品质不坚定而导致的,熟不知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的讲解有没有吸引力是第一位的,教师枯燥的讲解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觉与感受,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是第二位,新理念要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觉与感受,尊重学生的选择,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有哪些老师做到了呢?大多数教师还是填鸭式的满堂灌。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办呢?
教师在某种情况下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共同建构一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建构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一天午后,一群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追逐着一只蜻蜓。突然,蜻蜓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见他们在捉蜻蜓玩,便停下脚步,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 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 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
请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参考答案:
(1)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要关爱自然,关爱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与物种。当今社会,环境污染极为严重,物种灭绝正在加速进行,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一定会受到惩罚。自然提供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应该感谢自然、关爱自然、呵护自然。陶行知先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生共同感受自然界物种的可爱、神奇与美妙,在这种熏陶中,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并学会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2)陶行知先生没有把知识局限于教材、课本,而是在实际生活中随时随地选材教育学生,尊重了学生的天性,尊重了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尊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循序渐进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具有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完全性格的人。
(3)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追逐蜻蜓,便与学生一起玩耍,一起观察蜻蜓,讨论蜻蜓的习性与尾巴的用处,在平常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育学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平等和谐的教育理念,更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
1.学期伊始,为了上好课,一位新教师特地搜集了许多特级教师的有关教案,准备照着这些教案的内容去上课。试评价该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参考答案:
(1)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该教师重视备课环节是正确的。
(2)备课应做好的三项工作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A.教师首先应钻研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而非仅仅照搬他人的教案。
B.教师应研究、分析所要教的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需要、学习习惯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等才能有针对性地教学,如果照搬他人教案,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不同的学生,必然使教学缺乏针对性。
C.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仅仅只有教案(即课时计划)必然影响教学的整体性。
2.张老师是新上任的语文老师,对教学非常认真负责,也能主动向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如经常去听他们的课,也看了许多教学视频。但是令她苦恼的是,尽管她将那些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与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却总是不太好。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并说说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②选择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基于对具体的教学中多个因素的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实践、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等。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案例中的张老师尽管教学态度认真,也乐于学习,但是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原因正在于此。
3.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参考答案: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培养;②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③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的问题;④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过程,教师要长期不懈,坚持长期抓,反复抓。
4.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两位哲人的主张提示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什么教学原则? 其涵义各是什么?
试结合你所在专业特点谈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答:“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主张教学中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主张教学中应遵循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5.有位教师问学生:“冰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小河,只有一个学生回答说变成春天。结果回答成“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扬,说成“春天”的被骂成“胡说八道”。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1)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与赏识学生,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破除知识中心的观念,学会欣赏学生有创意的答案。案例中教师批评学生“胡说八道”,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抹煞学生的创造意识。
(2)新课程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果,教学要更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案例中教师认为冰融化只能是水,只从学科知识的最普遍答案来衡量学生的回答,忽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6.北京景山学校赵老师在讲《巴西》这节课时,课前让学生自由组合为四小组:巴西概况组、热带雨林组、巴西经济发展组、巴西之旅组。每组有一张组员分工表,组员各负其责,进行各组学习。教师对各组的资料进行精选和把关。课堂上,巴西概况组的同学根据查询的资料,介绍巴西的位臵、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资料。热带雨林组的同学分别扮演林业部长、外国开发商、当地农民、生态学家等角色,通过角色模拟讨论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巴西经济发展组的同学模拟巴西工业部长、农业部长等政府官员与外商见面商讨投资问题。巴西之旅组的同学模拟导游,带领全班同学走近巴西,领略巴西风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组进行点拨、补充和评述。
请结合所学新课程改革基础知识,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参考答案:
7.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浅探 篇七
一、提高思想素质
(1) 要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要有务实精神既做“课改”的管理者, 又做“课改”的实践者。课程改革已经开展, 对于学校来说最活跃的因素是人, 包括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教育工作的实践证明, 当教学活动模式改变而学校管理模式没有改变教学活动的改变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时, 就会处处受到制约。因此, 新课程的实施是否有效, 老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学校的一员, 老师必须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理念, 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 解放思想, 使自己的思想跟得上新的教育理念。
(2) 要俭以养德、修身养性、提升品位。良好的品格能使老师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敬佩, 获得同行的支持, 可以加强群体或组织的整体性。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要以身作则, 起模范带头作用, 凡事开诚布公, 遇事民主协商, 关注教育事业发展, 关心学生日常生活, 以宽阔的胸襟为学生铺路。一个品格高尚的老师, 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其人格力量本身就是一种感召、一种力量。
二、提高适应新课改的管理素质
(1) 提高协调素质。新课程的实施目的是培养全面充分、自由、发展的人, 是发展学生个性, 实现其潜能, 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协调好各层次的关系, 使教学工作在繁忙的事务中游刃有余。学校要注重与家长的双向沟通, 经常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情况, 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2) 提高决策素质。提高决策能力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老师掌握的知识主要是教育政策法规和管理科学知识, 主要是提高管理能力、尊重自主, 做出各种决策, 制定出各种行动方案, 能利落而有风度地调动各方人力、财力、物力, 在课改实施中成为富于个性而又不乏亲和力的民主决策者。教师在课改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的特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3) 提高人文管理素质。新型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师生管理, 既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应关系, 又是一种彼此相容、亲切、健康、和谐的情感关系, 即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同奋斗的关系。人文化的管理, 是建立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价值观念、生活情趣等多层次上有共同追求的基础之上的。新课程更加要求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 因此, 我们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该以人为本, 去除形式主义的东西, 只规范最重要的东西。
三、提高适应新课改的业务素质
(1) 要做一个努力学习课改的教育者。在新课改的实践中, 老师需要拥有较好的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自己;要善于在工作中寻找自身能力的不足, 弥补、纠正以期达到至善至美;要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 转变观念, 提高适应新课程的能力, 解决在课改中存在的疑问, 引领学生走进新课程。此外教师要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实现资源共享。学习是理论的武装, 老师需要时刻与学生站在一起, 真正成为一名努力学习而又积极投身课改的教育者。
(2) 要有适应新课改的心理素质。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有勇于承担风险的能力。在改革中, 老师要有勇于承担风险、抵制不良因素的能力, 要有大胆创新、勇于改革的气魄;教师应培养自己的应急技能, 在突发事件到来时, 能果断、沉着地应付, 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改革中, 难免会遇到挫折、遇到困难, 师生间有时会矛盾重重, 盲目冒进是不可取的, 应激流勇进, 学会把教育政策法规融入自己不变的教育理念中, 未雨绸缪、处事不惊、冷静思索、运筹帷幄, 才不乏教育的艺术。
8.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篇八
关键词:高校教师 综合素质 能力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224-01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些不容乐观的现实:有些人选择高校教师这份的职业时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能够生存;有些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较差,备课不认真,不关心学生能否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关心的却是跟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例如在名利的驱使下只顾科研,而对教书育人的基本工作不予以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情况很不好;有些高校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对学生的生活、思想教育漠不关心,对课堂纪律不管不问,给学生的感觉大学生活很枯燥;有些高校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知识陈旧,缺乏继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甚至还有些高校教师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迷失了自己,在金钱和欲望的诱惑下忘记了自己身为人民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不仅败坏了师风、学风,还败坏了社会风气。面对着这些现实的问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不断努力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才能为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站在一名青年基层教师的角度,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首先,在我们选择高校教师这份职业的时候,我们要想好: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份职业?记得在革命战争年代,黄埔军校曾经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校训:“贪生怕死勿入此门,升官发财另寻别路。”之所以对入学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是因为在那个年代,革命军队是争取社会进步和革命胜利的中流砥柱。但是到了和平年代,科教兴国战略告诉我们,高校教師队伍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要有艰苦奋斗、不辞辛劳的精神;二要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意识到从教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教师不是高收入职业,但却是很崇高很光荣的职业,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为了给我们的党和人民、我们的祖国建设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而不是仅仅为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言行上、在思想道德上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个人修养,这些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言行上,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形象和言谈举止,克制和纠正自己的许多不良习惯和错误。衣着朴素大方,言语文明不失涵养。可以试想一下,一名着装不雅、言行粗俗的高校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能否让学生尊重他、配合他的工作呢?
(2)要培养自己宽阔的胸怀和崇高的正义感,对同事、对学生都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团结和善待。不和同事之间搞分帮结派、明争暗斗,不对和自己有矛盾的学生打击报复。乐于助人,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事和学生,关心他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多在课后与学生沟通,营造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坚决维护学生的正常合法权益,抵制和反对任何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行为。
(3)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祖国和民族,忠于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自身上抵制住各种不良思潮的腐蚀。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与时俱进,树立反映时代要求的新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思想落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更加进步。
(4)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相关教育法规和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教学纪律,治学严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自己的学生遵守学校的相关纪律和规范,配合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第三,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熟练地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作为一名在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仅凭自己在学生时代学习的那点知识是不能很好地胜任专业课教师岗位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意识到“要当先生,必须先当学生”的道理,要不断地学习和巩固专业课知识和技能,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更新知识充实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应在业余时间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和社会上的相关技术人员请教和学习,主动地打破师生界限,和周围的同事、学生相互交流,经常翻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文献,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知识等等。我将新学来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以后的学生,使得他们在实习或工作的时候,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程实践,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作为高校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高校教师的工作能力素质主要包括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前两项在我们高校教师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上,这是我们广大基层任课高校教师应该必须掌握的工作能力,具体一点说教师要有教学设计能力、决断能力、协调能力。在教学工作上,很好地在一堂课中圆满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对自己所讲的知识感兴趣,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好的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事件的产生,有能力处理一切突发事件,对疑难问题能够顺利地帮助学生解决,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为学生着想,经常有经验的老教师、周围的同事还有自己的学生进行沟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多加改进,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自己的专业,使得学生能够踏踏实实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能够处理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其他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工作。至于说科研和创新能力,站在一名青年教师的角度上考虑,我认为,在不影响自己正常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在业余时间投入一部分精力去参与,将自己所学的、所研究的知识和技能应用推广到社会实践中去,和相关技术人员一起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就是站在一名青年高校教师的角度,对于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论述,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不仅在于我们自己的不断努力探索研究和学习实践,还要学校管理部门和领导以及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只有这样,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了,高等教育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编辑委员会,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1996.
[2]李玢.论高校师德的先进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2(6)
[3]柳礼泉等.“两课”教学法研究与述评[M].湖南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教师资格证之综合素质】推荐阅读: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背诵(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起考教师吧背诵重点10-22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08-19
湖北省2015年上半年幼儿园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试题08-12
教师资格证素质教育观10-25
教师资格证综合作文11-01
教师资格证面试之答辩解析06-13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素质07-08
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备考指导之教学设计篇06-17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资格证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