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的教案设计

2024-10-04

燕歌行的教案设计(精选8篇)

1.燕歌行的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边塞诗的多重主题,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法与提问法,品味诗歌的主题美、技巧美、语言美,学习诗歌鉴赏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作者对边庭士卒英雄气概的赞颂,对他们离家远戍痛苦的同情,以及对某些将领腐败无能的抨击,体会边塞诗深、广的社会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诗歌的主题美、技巧美、语言美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岑参《走马川行》(齐声背诵)

岑参为我们描绘一场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战争。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另一位伟大的边塞诗人: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二、诵读

三、诗歌思想主题

思考讨论:这是一场(?)的战争。

(1)一场完整的战争: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第二段八句写战败;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

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通过关键词分析赏读诗文:

(一)出师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 总结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结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

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2.“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

3. 赏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

4.“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二)战败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

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③“风雨”天气之恶劣。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种对比的手法的作用。

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3.“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三)被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1. 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扣住“久”“断肠”“空”,体会征人内心之苦)

2.这段诗文写征人和思妇的彼此分离和思念之苦,与全诗描写战争过程是否背离?有何联系?

3.“绝域苍茫无所有”与“杀气”“阵云”“寒声”“刁斗”矛盾吗?怎样理解?

4.征人思妇之苦与对汉将的谴责有何联系?

这一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四)苦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相看白刃血纷纷”与上文哪句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死节从来岂顾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2. 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

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土

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3)一场催人泪下(英勇、感人、沉痛)战争

士兵:战士军前半死生

拼死作战、流血牺牲

孤城落日斗兵稀

力尽关山未解围

短兵相接

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质朴、善良、勇敢、可悲

征夫思妇:为了揭露军中苦乐不均,从士兵的内心痛苦来写。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将领临战失职、纵情神色鲜明对比。这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用对比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将领更深刻的谴责。

补: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分析: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一场失败(腐朽)的战争

将领: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骄傲轻敌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贪功冒进

身当恩遇恒轻敌

美人帐下犹歌舞

纵情声色

腐败无能

(5)一场正义的战争„„

小结: 边塞诗的思想主题: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久戍思归,离愁别绪;边地苦寒,厌恶战争

多重主题:对边庭士卒英雄气概的赞颂,对他们离家远戍痛苦的同情,以及对某些将领腐败无能的抨击。

课堂小结

清人宋宗元在《网狮园唐诗笺》中评述高适《燕歌行》道:“沉痛语不堪多读”。

这样的“沉痛语”不是文人的无病呻吟,不是诗人稳坐高堂的想象。高适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而此诗也是有感而发。

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背景: 御史大夫张公,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所以,此诗含有讥讽张守珪的意思,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诗篇的思想深度来自勇敢针砭时弊的精神。

课后习题

揣摩诗歌语言,“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句中哪些字用得好?

2.必修二语文《燕歌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

2、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3、把握诗歌谴责边将的主题。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盛唐诗歌题材丰富,其中山水诗、边塞诗占的比重较大,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边塞诗——《燕歌行》。

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至于生籍,现已无法考知。 高适是盛唐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内容比较丰富。早年因为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顿,他的诗多有自伤不遇之词和急于用世之意。如“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酬裴秀才》)“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古大梁行》)。高适的性格豪放不羁,他青年时代就向往立功边塞的生活:“倚剑对风尘,既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而且有过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所以边塞诗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主要内容。 高适前期的边塞诗多是来自他亲身的经历,是经过冷静的观察之后的有感而发,因此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反映现实方面比其他同时代的边塞诗人远为深刻,既表现了追求功名的昂扬意气,又能够抒发因直视冷峻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慨之心,所以在盛唐诗坛他被推为边塞诗的代表。

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总体思路: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难点击破:

第一段: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①“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对将军们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另一方面,又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

②“横行”的由来见注释,“横行”一词有何妙处?

明确:意味着恃勇轻敌。

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

小结: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表现了敌兵进攻的猛烈。

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明确: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作者怀着极大的愤慨唱出了军中的不平,成为千古绝唱,不言而喻,正是将帅与士卒之间这种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从内部瓦解了官军的战斗力。

②“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小结:写战场交战和将领与士卒遭遇的不同,既是全诗的中心,又是前后转折的关键。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

①“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涕别离后”强调哪个词?

明确:强调“久”字,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由于边将的无能、边策失当造成的久戍不归。

“征夫” 与“少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从时间上着笔,写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②如何理解“岂顾勋”?

明确:士兵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表明了士兵的勇敢、质朴;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③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提到李将军有何用意?

明确:_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既紧扣全篇主旨,又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意义尤为深广。诗歌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小结: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

特点: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韵律:《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燕歌行》赏析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不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唐诗解》卷十六)这样理解是正确的。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_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赞美高適、岑参的诗:“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燕歌行》教学反思

高适的《燕歌行》是边塞诗的典范,其思想内容之深之广,无可匹敌。既写了边地战争、边庭风光,赞颂战士的英雄气概,同情他们的远戍之苦,又写出了军中的官与兵的矛盾。但要理解本诗深厚的思想内容,课下注释中的部分内容是必须要关注的。

1、关注诗文后的注释,是做好诗歌鉴赏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该诗的课下注释中有这样一段话:“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开元23年,张守珪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26年,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那么,该诗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的主题也就非常鲜明了。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此诗的主题是谴责边塞将领在朝廷的怂恿下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给兵士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2、以高适《燕歌行》为依托,总结有关边塞诗的鉴赏方法。

(1)抓意象。具有典型边塞诗特征的意象有: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等。

(2)抓内容。边塞诗主要是结合雄伟、壮阔的边塞景色的描写,表现边塞将士驰骋沙场、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风格奔放雄伟,豪迈悲壮。边塞诗主要内容有:

A、边塞风光;

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E、厌战怨征。

(3)抓方法。边塞诗中经常用到的表现手法有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

3.《燕歌行》阅读答案 篇三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著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阅读训练】:

一、这首诗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二、请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

三、“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四、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⒈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之情。

⒉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主题;

⒊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二、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三、荒芜、衰败、冷落、凄凉、雄浑、深远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四、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4.诗词鉴赏:《燕歌行·其一》 篇四

《燕歌行二首·其一》是魏晋曹丕创作的诗词。

【原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赏析】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燕歌行》与它们思想感情上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看到其中语言词汇上的直接袭用。但是这些到了曹丕笔下,却一切又都成为具有他个人独特思想面貌,独特艺术风格的东西了。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面已经描写过的那个肃杀的秋风秋夜的.场景上,我们的女主人公登台了:她愁云满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她说:你离家已经这样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肠寸断。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那种伤心失意的思念故乡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这样长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来呢?慊慊(qiānqiān):失意不平的样子。“慊慊思归恋故乡”是女主人公在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这种写法是巧妙的,也是具体、细致的。一个人思念另一个人,其思想活动总有具体内容,或者回忆过去在一起的时光,或者憧憬日后见面的欢乐,或者关心牵挂对方目下在外边的生活,想象着他现在正在做什么,如此等等。这种借写被思念人的活动以突出思念者感情急切深沉的方法,早在《诗经》中就有,到了宋人柳永笔下更有所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那就更加精采了。这种写法的好处是翻进一层,使人更加感到曲折、细致、具体。淹留:久留。“君何淹留寄他方?”这里有期待,有疑虑,同时也包含着无限的悬心。是什么原因使你至今还不能回来呢?是因为修筑繁忙?是因为战事紧急?是因为你生病了?受伤了?还是……那简直更不能想了。看,女主人公的心思多么沉重啊!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茕茕(qióngqióng):孤单,孤独寂寞的样子。不敢:谨虚客气的说法,实指不能、不会。这三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独守空房,整天以思夫为事,常常泪落沾衣。这一方面表现了她生活上的孤苦无依和精神上的寂寞无聊;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她丈夫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她的生活尽管这样凄凉孤苦,但是她除了想念丈夫,除了盼望着他的早日回归外,别无任何要求。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援:引,拿过来。清商:东汉以来在民间曲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乐调,以悲惋凄清为其特色。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是根据“歌声有长短”(《乐府诗集》语)来区分的,大概是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短歌多表现低回哀伤的思绪。女主人公在这秋月秋风的夜晚,愁怀难释,她取过瑶琴想弹一支清商曲,以遥寄自己难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调,总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动听的长歌。《礼记·乐记》云:“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女主人公寂寞忧伤到了极点,即使她想弹别样的曲调,又怎么能弹得成呢?

5.燕歌行的教案设计 篇五

高适,无疑是边塞诗人之翘楚。他曾多次壮游北部边塞,历时共计六年。他出入幕府,饱览边塞风光,密切接触前线将士,深入了解了边关生活,深切感受了将士的英雄精神和他们的疾苦,为边塞诗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他流传下来的边塞诗有40多首,占其诗歌总数的六分之一。其中有的是如《塞上》歌颂建功立业、矢志报国精神——“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有的如《塞上听吹笛》抒写将士思乡之情——“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有的如《营州歌》描绘边塞奇异的风情——“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但最能体现他创作最高成就的还是《燕歌行》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校尉”两句写抵达前线。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诗虽古体,多用偶句,此段因内容需要,而犹着意作对仗。又此诗平仄转韵,一般四句一转,独此段八句全用仄韵,与表现双方摇摇不安的心绪相适应。杀气成云,刁斗传寒,都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题。盛唐时,殷璠评高适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此诗确实可以作为代表。

6.短歌行公开课教案设计 篇六

一、众说纷纭话曹操

同学们看屏幕,你能把这句英文翻译成一句中文俗语吗?有请英语科代表。(说曹操,曹操到)devil的意思是恶魔。一代枭雄曹操怎么成了恶魔了呢?看来他确实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在同学们心中,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呢,是英雄,奸雄,还是奸贼?(生发言,之所以说他是奸雄,是因为他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我们来看看历代名人对曹操的评价。

——《三国志》陈寿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东汉名士许劭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太宗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毛泽东

能够得到毛泽东如此之高的评价,实属不易。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短歌行》 一诗,走进曹操的内心世界。

二、知人论世解背景

读诗,首先要知人论世。我们刚才初步了解了曹操其人,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资料,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宴请众文武,酒至半酣,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一睹曹公的风采。(播放《横槊赋诗》视频)

三、激情慷慨颂华章

曹公这一番发自肺腑的吟唱可否打动到你?好,让我们带着心灵的某种震颤放声诵读。(展示拼音)、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谁来点评?

你的点评很直率,但是缺少一点对同学的鼓励。确实,情感是诗歌创作的生命,也是诗歌朗读的生命。读曹操的诗,就要读得慷慨激昂、酣畅淋漓。我试着给同学们朗读一遍。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诗中哪一个字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四、挖掘诗眼析诗情

1.何谓诗眼?指能够揭示情感或点明主旨的关键性字句。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2.诗人到底“忧”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究这个问题。注意:一定要立足文本,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

教师点拨:1.诗人为何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他在《蒿里行》一诗中写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2.曹操为什么要如饥似渴地延揽人才?(生答:广招贤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的人生理想是什么?(统一天下)这个愿望有没有实现?(还没有)

曹操写此诗时57岁。正如他在《龟虽寿》诗中所写的那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此刻,大战在即,胜负未卜,不禁忧从中来。所以,诗人忧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都是源于功业未成。

综上所说,我们不难发现,本诗既有深沉悲凉的忧情,也有慷慨激昂的壮志。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把这两种感情都表达出来。开头写人生苦短的几句,不妨读得深沉一些,中间“呦呦鹿鸣”四句,可以稍微欢快一点,结尾两句,声调要高亢,要读出踌躇满志的感觉。来,我们一齐读。读得非常好,情感读出来了,诗的味道就出来了。

五、品读鉴赏明手法

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下:诗人是怎样来表达求贤若渴、贤才难得的心情的?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小结:1.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2.比喻。以朝露比喻人生苦短;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3.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六、课堂总结:

正所谓“酒后吐真言,短歌见壮志”。《短歌行》一诗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敬贤重能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他有开创新局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但他忧的是天下苍生,而不是个人命运。

今天,我们正处在人生的重要关口,我们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忧愁:为学习而忧,为前途而愁。但是,强者会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而弱者则会因忧愁而丧失前进的动力。最后,借曹操的四句诗与大家共勉。我们一齐读: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燕歌行的教案设计 篇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了解《长歌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古诗三首》诵读动画,导入新课。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通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对照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标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组内简单交流。

三、学习《长歌行》

1.导入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哪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长歌行》。

附板书:

长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和《出塞》,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长歌行》。

2.“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3.教师演示诵读动画。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五、练习背诵

六、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2.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2.向别人讲述《七步诗》的有关故事。

附:板书设计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教案点评:

8.《长歌行》教案 篇八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歌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歌行》教案1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长歌行》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生字“葵”、“衰”,新词“华叶衰”、“待日晞”、“布德泽”。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具:

flash教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1、播放歌曲《长歌行》,激发学生兴趣。

2、板书课题: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查阅并出示相关资料: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二、学习古诗

1、老师范读,学生自读。

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准确。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意指导以下字词:

葵:冬葵、冬寒菜,古代的一种蔬菜。

衰:从强到弱,在文中衰败,枯萎的意思。

华:同“花”。花和叶子都变黄了,然后衰败凋谢了。

待日晞:很快要被太阳晒干。

布德泽:给予恩泽,恩惠。

3、出示:

学习向导:

⑴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出重音节奏。

⑵绘画法:从诗中圈出美好的诗词并作画,照图解说。

⑶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或诗句做深入研究,仔细体会。

4、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6、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受吗?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8、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12、让学生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

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

把古诗读正确,读准确。

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

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古诗。

三、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想一想。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

出示: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莫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同学们的收获很多。你想把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

3、出示:

作业:

抄写并背诵古诗。

找劝学勤学的词句诗篇积累。

设计成劝诫人们及早努力的公益广告建议在我们的校园里能挂上这首诗。

附:板书设计

汉乐府

长歌行

珍惜时间

《长歌行》教案2

教材分析:

课文节录的这首《长歌行》,是古代名歌《乐府歌辞》的后四句,平易通俗,琅琅上口。绝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的名句,很多人长以此用来勉励后辈。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会二类生字,并会写一类字。

2.读古诗,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背会该诗。

教学策略:

利用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在学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预 习 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学质疑

预习收获板

一、预习了本课,我知道一类字中有 个 左右结构的字,并将二类生字中不会读的字读了

遍。用换一换的方法我认识了: 。用加一加的方法我认识了: 。用形近字比较我认识了: 。

二、我知道“少”有两个读音分别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观察分析字形,区别易混的字。

三、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四、我收集到有关时间的名言有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预习,初步掌握课文内容,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提高学习效率扫除障碍。

研 习 案

合作

探究

精学训练

检测矫

一、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利用拼音读一读。

提示:

(1)看图,要仔细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读文,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

(3)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1)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字读一读。

(2)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词读一读。

(3)谁愿意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3.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4.学习生字

(1)在书里画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努、徒、伤、悲。

(2)抽读卡片。

(3)指导写字。

观察字型:“歌”左右结构,左宽右窄;“海”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川”独体字。观察如何写漂亮这些字。

(4)板演,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初读课文,并且通过多种方式认识生字,学会规范书写。】

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 训练按下面的节奏读。

长歌行

百川/到东海,何诗/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小结激趣:诗歌读得太好了。能说说它的意思吗?试着说诗意。(要求不要过高)

(1)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

(2)质疑问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试着逐句说出诗的意思。

(4)时间和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我们应该怎么珍惜时间呢?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课文,说出诗句的意思,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加深,明白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

多种形式读诗,并结合插图感受诗意。

分析字形,掌握字的结构,指导学生巧记生字,并重点指导“歌、海、川”的书写。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复 习 案

拓展

延伸 填一填。

长歌行

()()东到海,何时复()()。

少壮不()(),老大徒()()。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背诵诗歌。

预 习 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学质疑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

复习归来 努力 悲伤 回归

歌声 山川 大海 伤心 如何

2. 背会诗歌。

3.对字条。

(1)请把相对应的字条连一连。

百川到东海 ①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

何时复西归?②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

少壮不努力,③到老年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老大徒伤悲。④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

(2)诗与诗意结合起来读一读,认真感悟。

(3)同桌互相说诗句,对诗意。

【设计意图:复习字词,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达到理解诗意,熟读成诵的目的。】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复习诗意。

研 习 案

合作

探究

精学训练

检测矫正

二、背诵诗歌

1.明确要求:这首《长歌行》是很有名的教育我们珍惜时间的诗歌,请同学们将这首诗背会。

2.学生练习背诵。

3.学生自由背诵。

4.展示检测: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同桌互查。

【设计意图:通过背诵训练,学生熟记诗文,提高记忆力,积累名诗名句,加深诗文理解。】

指导学生看图,抓住重点词语指导背诵。

学生自己交流展示并评价。

复 习 案

拓展延伸 1.自由背诵,说说诗句意思。

2. 说说学了《长歌行》,你明白了什么或者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

4. 把你找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话背一背。

【设计意图:本环节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板书设计:

长歌行

百川/到东海,

何诗/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教学反思:

《长歌行》教案3

教材分析

《长歌行》这首诗共10句,前四句写景,表现出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6两句以“常恐”过渡,想象悲秋将至,万物都将衰败枯萎,一派凄凉景象,暗含了作者慨叹时光飞逝,一去难回的感慨,为后四句抒发作者感情作了铺垫。诗的后四句以“流水到海一去不复回”来打比方,起兴抒情,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向上,免得年老力衰时空留余恨,意味深远,发人深省。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能背诵这首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教学重点:

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同时积累有关惜时的名言。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的大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激趣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长歌行》。

①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长”和“歌”两个字。(“长”字先写撇;“歌”字的左上角的“可”中的竖勾写成竖,两个“口”要写得扁一些。)

②通过课前预习,交流对“行”这一种形式的认识。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是乐曲的意思。《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汉代乐府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诗里有许多带“歌”和“行”的题目,如《东门行》《孤儿行》《悲歌》《古八变歌》《艳歌》等。唐人仿此体式写的诗也很多: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设计意图:陶行知曾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此环节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回忆基本要求,奠定学习基础

1、在学习古诗之前,老师有个小问题考考大家。请你回忆往前学习古诗的经验,认为学习古诗有哪些基本的要求?

2、学生答后出示: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凭借注释,理解大意;联系生活,体会思想;背诵默写)

今天我们就对照这些基本要求来学习《长歌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通过对古诗学习过程的回忆,领悟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这有利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三、教师示范朗读,师生参与评价

1、学生齐读。

2、认识生字“葵”。辨析“衷、衰、哀”这组形近字。

3、教师范读,学生静听。

4、师生共同参与评价,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通诗文。

朗读前四句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出欣喜的情感。朗读5、6两句时,要通过和前四句的对比,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读出无奈的语气。后四句表达情感,要读出感叹语气。背诵这首诗,可以引导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比赛的形式来进行。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首先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

四、读懂古诗大意,体会作者感情

1、学生自由默读,借助注释,读懂大意。(哪些同学是通过课前独立阅读已经读懂大意的?请按下面要求练习练习。)

①已经读懂的轻声地把大意说给自己听一遍,再轻声读古诗,反复两次,等下看谁说得好。

②完成之后再当当身边同学的小老师。

2、交流诗意。

3、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懂得了古诗的大意。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理解齐读一遍吧!

4、同学们,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如果要求你用本诗中句子回答,你知道吗?

5、指导朗读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

6、背名句,师生共同默写名句,

7、同学们,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此诗,想想诗人是怎样让我们体会到他的思想感情的?前四句写景,表现出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6两句以“常恐”过渡,想象悲秋将至,万物都将衰败枯萎,一派凄凉景象,暗含了作者慨叹时光飞逝,一去难回的感慨,为后四句抒发作者感情作了铺垫。诗的后四句以“流水到海一去不复回”来打比方,起兴抒情,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向上,免得年老力衰时空留余恨。

五、巧妙创设情境,学生激情诵读

与诗人同样感受的人有许多,颜真卿在《劝学》中写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如果你是他,请你深情地读出这首诗。

与诗人同样感受的人有许多,鲁迅曾这样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如果你是他,会怎样读这首诗?

自古以来,留下了许多珍惜时间的名句和感人故事,你还知道吗?

(学生自由答后,教师出示课件,“浪费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让我们快速摘录一条自己最喜欢的名句。课后把它记背下来。)

[设计意图:在教师煽情的导语下让学生朗读,绝不单是读诗,更多的是融进作者的心灵,去咀嚼、去思考,学生在读中感受乐趣、体味情感、激发兴趣、滋润心灵,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成为语文课堂最美的律动。]

六、展示校园景色,师生境中总结

转眼春天来了,看,校园里的白玉兰绽放出洁白的花朵,看,这绿得发亮的是什么树,每一片叶子间都隐藏着即将开放的蓓蕾,看,这是多么灿烂的笑容,似乎在告诉我们童年是多么美好。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一定要记住这句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设计意图:“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立于善于唤醒、鼓舞和激励。”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再现学习内容,同时受到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长歌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长歌行》,了解诗句的意思,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知道时间的宝贵;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使学生学习体会到时间的珍贵。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诵《长歌行》。

认识本课生字,能够读准对音字“长、少、行”,会写本课生字。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猜一猜。

师:课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猜猜它是什么?

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

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时间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小结:时间是非常珍贵的的,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它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长歌行》教案5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长歌行》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生字“葵”、“衰”,新词“华叶衰”、“待日晞”、“布德泽”。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具:flash教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1、播放歌曲《长歌行》,激发学生兴趣。

2、板书课题: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查阅并出示相关资料: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二、学习古诗

1、老师范读,学生自读。 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准确。

2、学习生字新词。出示:长歌行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意指导以下字词:葵:冬葵、冬寒菜,古代的一种蔬菜。衰:从强到弱,在文中衰败,枯萎的意思。华:同“花”。花和叶子都变黄了,然后衰败凋谢了。待日晞:很快要被太阳晒干。布德泽:给予恩泽,恩惠。

3、出示:学习向导:⑴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出重音节奏。⑵绘画法:从诗中圈出美好的诗词并作画,照图解说。⑶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或诗句做深入研究,仔细体会。

4、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6、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受吗?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7、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8、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0、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11、让学生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把古诗读正确,读准确。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三、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想一想。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出示:《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莫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同学们的收获很多。你想把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

3、出示:作业: 抄写并背诵古诗。找劝学勤学的词句诗篇积累。设计成劝诫人们及早努力的公益广告建议在我们的校园里能挂上这首诗。

附:板书设计 汉乐府 长歌行

《长歌行》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葵”,掌握字形、字音、字意。

2、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入情入境,理解诗人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激情创境,引入诗题。

(1)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古诗就像一朵独具馨香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诗人?什么朝代的?

(3)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诗人的了解(课件出示)

二、初读诗文,感知韵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展开想象。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指名朗读,大家评价。

3、课件出示诗,齐读。

4、教师范读全诗,让学生体会诗的韵律。

三、自读诗文,感悟意境。

1、这首诗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是哪一句?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直奔中心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领略出诗的主题)

2、出示“自学向导”,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目的: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按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向导”引路,让学生自学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学交流,理解诗意。)

学习向导:

(1)读一读,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首诗?

(2)结合上下文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假如请你为这首诗画幅画,你会画些什么?

(4)选择你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3、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自学。

4、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5、交流反馈,相机指导。并抓住重点进行考察。(课件出示“练一练”)

(1)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太阳一出来露水就干了?

(3)诗人为什么害怕秋天?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根据诗意,应该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说一说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6、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再朗读一下诗歌。

(突出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在读中体会、领悟诗意。)

四、研读诗文,想象意境。

1、和诗文对话。

(1)诗人由“园中葵”时光的易逝,告诉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

听!春天的凌晨,菜园里“葵”和“露珠”妹妹在说着悄悄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创设情境)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替它们说出心里话。

①小组讨论,和文本对话。

②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③还可任选两种事物,进行对话。

(2)如果你是“朝露”,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2、和诗人对话。

诗人还看到了哪些景物?由此产生了哪些联想?用了什么作比喻,说明怎样的道理?

(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3、此时此刻,我们大家一定有不少感想,请大家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升华中心。

1、时光易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名人志士,都用诗句表达这一共同的心声,你知道的有哪些?

2、学生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一方面多角度感受时间的宝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

3、课件出示朱熹的《偶成》

总结: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古人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希望我们大家从今以后: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

六、唱诗

过渡:乐府诗是可以和着音律唱的,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你熟悉的音律唱一唱,再一次领略诗歌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试着唱诗。

2、请小组为大家表演唱诗。

3、放《青青河边草》配乐,师生齐唱。

(此环节以唱的方式,增强古诗教学的趣味性,体现学科间的整合。)

总结:同学们的歌声感染了我,老师也想放声唱一曲。“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唱)可是有一样东西却是一去不复返――时间,让我们牢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从小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1、比一比。看谁读的有感情。

2、画一画。展示自己根据诗意画的画。

《长歌行》教案7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长歌行》,了解诗句的意思,对同学进行顾惜时间的教育,使同学学会珍惜时间,知道时间的珍贵;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使同学学习体会到时间的珍贵。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诵《长歌行》。

认识本课生字,能够读准对音字“长、少、行”,会写本课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猜一猜:

师:课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猜猜它是什么?

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

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时间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师;小结:时间是非常珍贵的的,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它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新课学习: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朗读《长歌行》,

调查:谁听过这首诗,谁又会背这首诗,谁又了解它的意思。

师:看来这首诗非常有名,很多同学早就知道它,还有同学都能背诵下来了,我相信,我们能够通过这节课,把这首诗学得更好。

点评:了解同学对本诗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学习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请同学们自身小声读读这首诗,把你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会读的同学请你把这首诗再读一读,看看哪个字你还掌握的不够好。

3.合作学习生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认字;

2)再把课文读一读。

4.检查识字情况:

老师出示生字,同学朗读;

请同学当“小老师”重点讲在学习中困难较大的生字;

同桌互查识字情况,并进行评价。

点评: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识字教学,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5.读音小练习:

请你读一读这几个字在课文中读什么音:

长 行 少

你知道它们还有什么读音吗?

(二)合作学习,了解诗意:

1.请同学朗读课文。老师评价同学朗读情况。

2.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这首诗的说了些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3.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4.一起解决同学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点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同学自身理解诗意,把自主学习的权利交给同学,更好地发挥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5.教师重点指导同学学习内容:

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

体会时间的珍贵。

6.再次体会本诗意境:

请同学们看着插图,和文中诗句,听老师说:

面对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干再回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

假如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到老年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和了。

面对滚滚的江水,和一去不回的时间,你有什么想法吗?

鼓励同学大胆说出自身的想法。

点评;鼓励同学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说出自身的想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同学珍惜时间的思想渗透。

7.正向诗中和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一分、一秒,抓紧时间学习更多的身手。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8.勇敢背诵课文。小组互相背诵并评价。

(三)指导书写:

描一描课后写字表中的生字;

说说哪个字不容易写;

教师根据同学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在田字格中写一写,同桌互相评一评。

点评:结合同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书写指导,体现了课堂的实效性。

学习小结:

说说你的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同学们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当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学习,不让时间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

板书设计:

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珍惜时间

《长歌行》教案8

学习目标:认知目标:会读会写生字葵字。

情意目标: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技能目标: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板书古诗两字)同学们,看到古诗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学过的古诗,就让其背诵;或想起学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补充,教师板书;或问本节学哪首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师:是呀,古诗语言凝练,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没有提到,这里引出我们今天又要学习古诗了,还记得学古诗的方法吗?说自己学诗的方法,师适时板书学诗要点)二、学习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教师关注读的不好的学生)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他们读得怎样?(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价)师:诗中还出现了一个我觉得不好写,不好记的生字。谁来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错?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读通)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说不懂的字句。师:请你和同桌议议这些字句的意思。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懂)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请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读读出这种感受吗?老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可以吗?(指名有感情读诗)(悟情)同学们,你发现了这首诗和我们学过的其它古诗的区别了吗?对,这是汉代的乐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这些乐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千古流传。你们想听听吗?配乐唱。

三、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生: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根据情况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选择你喜欢的背诵)(延伸)师:同学们的收获不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明白了道理,你想把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师总结:是呀,燕子去了,会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反复品读古诗,品析诗歌借物喻人的艺术手法,理解全诗主旨。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相关链接】

“乐府” 作为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武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

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第六单元将学习杜甫的《兵车行》。

【写作背景】

东汉后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的本来价值。许多人生问题,成为人们探讨的目标。同时,人们也再度感慨人生短促。在对待人生的这一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以《西门行》为代表的及时行乐的消极态度;一种是以《长歌行》为代表的奋发有为、有所建树的积极态度。

【自主探究】

一、了解感知

1、大声朗读两遍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2、听读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并把节奏划在书上。

3、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葵: 晞:

翻译: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布德泽:

翻译: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秋节: 焜黄:

翻译: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翻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徒伤悲:

翻译:

二、深入学习

1、诗中前四句借物喻人,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五六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3、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作者用流水比喻什么?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三、迁移运用

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名句。:

【相关知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短歌行》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早晨的露水转眼就消失了,逝去的年华苦于太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读会写生字葵字。

情意目标: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

技能目标: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板书古诗两字)同学们,看到古诗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学过的古诗,就让其背诵;或想起学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补充,教师板书;或问本节学哪首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师:是呀,古诗语言凝练,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没有提到,这里引出我们今天又要学习古诗了,还记得学古诗的方法吗?说自己学诗的方法,师适时板书学诗要点)

二、学习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 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教师关注读的不好的学生)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他们读得怎样? (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价) 师:诗中还出现了一个我觉得不好写,不好记的生字。谁来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错?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读通) 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说不懂的字句。 师:请你和同桌议议这些字句的意思。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懂)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请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读读出这种感受吗?老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可以吗? (指名有感情读诗)(悟情) 同学们,你发现了这首诗和我们学过的其它古诗的区别了吗?对,这是汉代的乐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这些乐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千古流传。你们想听听吗? 配乐唱。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 (根据情况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选择你喜欢的背诵)(延伸) 师:同学们的收获不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明白了道理,你想把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 师总结:是呀,燕子去了,会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呀。

《长歌行》课堂教学实录

创新课设计《长歌行》课堂实录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问题的提出

本题目是在品味《长歌行》所表现的意境基础上,运用吟诗、画诗、唱诗、改诗、舞诗、演诗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探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从艺术的角度表现这首诗的情感。

二、要求

1、揣摩《长歌行》的情感,有感情地吟诵,探讨在声调上的表现力,可以集体或个人各种形式吟诵。

2、根据《长歌行》的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力作画,可以是单幅,也可以画成多幅。

3、选用熟知的乐曲为《长歌行》配乐,演唱这首诗。

4、根据《长歌行》的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力,改写成记叙文、童话等其他体裁文章。

5、编排舞蹈动作,表现《长歌行》的意境。

6、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融入表演中,进行《长歌行》的表演。

7、确定活动的组织形式,每小组几人,再按任务分派任务,每组完成1-6项的数项内容,也可共同创编所有作品。分组创编,再合成。

课堂实录:

一、导入,揭示活动主题。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祖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古诗就是我国文化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长歌行》。

多种形式朗读这首古诗

师:先人常常为诗配画表现诗的意境,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更多,更新颖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这首诗,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生:有(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各个神情激动)

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今天这节课的任务。(分发任务条,小组了解有哪些任务,交流)这些形式中有我们做过的,也有没有做过的演诗、唱诗,你们要开动脑筋好好准备呦!最后展示之后,老师要为各组打分,评选出明日的“希望之星”。有问题吗?

生:没有!

二、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决定选择几种表现形式来准备展示。小组同学讨论用什么曲调来演唱这首诗,由谁来进行表演编排等等,开始了积极地排练。教师做巡回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三、活动展示

师:刚才老师看到了大家都在积极地准备,相信大家的展示一定很精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生:是的,老师我们组先来展示。(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师:这一组的同学都在举手,让她们先来吧!

生:同学们,我们学习古诗总是老套路,今天我们进行了改革。这里有歌有舞,真是一片诗情画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学生用黄梅戏的曲调来唱这首诗,也别有一番风味。

表演的情境是古人好友三人一起吟诗,发现露珠易逝等自然现象,对出这首《长歌行》。

吟诗的同学模仿古人吟诗的样子,踱步吟诗,深深理解诗中的含义,不禁长叹一声。

师:你觉得刚才的同学表现得怎么样啊?

生:老师,我觉得刚才他们模仿诗人吟诗的样子很好,就像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古人吟诗一样呢!

生:是啊,老师,他们吟的是挺好的,但是我还觉得他们改用黄梅戏的曲调演唱这首诗,想法很好啊。我只想到了用流行歌曲的曲调来唱,他们比我想得好。

师:确实都是很棒的,老师迫不及待地想欣赏其他组同学的展示呢!

生:我用线条勾勒出了这首诗的意境,选择的是用四幅图,第一幅展现了朝露易逝,第二幅表现的是树木到了秋天就枯萎了,第三幅表现的是百川归海,第四幅是诗人看到、想到这些容易流逝的事物,不禁深有感触。在颜色搭配上我才用灰色调,这样更能将诗人那种对时间易逝,要好好地珍惜光阴的心情表达出来。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充分肯定了这组同学的绘画。

师:这一组同学真是表现得不错,同学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组展示:第二组选择的是他们认为最好的一项——唱诗作为展示的内容。他们选用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调,获得了成功,而且站好了队形,分为了男女两个声部进行演唱。

第三组有四个小组进行了综合汇编,他们表演组的同学的表演迎来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将诗改为了课本剧:一个小男孩不好好学习,整天玩玩乐乐荒废了学业,几十年过去了,小男孩长大了,可是他一事无成,不禁感慨万千。他突然患上了绝症,在临死之前教育子女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要像他一般后悔莫及。虽然他没有说完,但是子女们为他补充上了最后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四、总结、评价

师:看到大家的表演,我真是很激动。大家真是各个有才华。张笑这一组同学不仅会唱,还会跳,不仅会吟,还会演,让我们为他们送上一颗“明日之星”。第二组同学的展示内容经过他们的精心准备,也同样精彩,也让我们为他们送上一颗“明日之星”。表演组的同学表演得真是太好了,他们用更新的形式演绎这首诗,让我们送他们每一个同学一颗“希望之星”。

师给各组打分

师:今天,我们用很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诠释着这首《长歌行》,每一位同学的才华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其实,我们不必墨守成规,不必循规蹈矩,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拥有这种创新精神,永远跳动着智慧的火花,托起明天的太阳。

《长歌行》赏析

汉乐府《长歌行》赏析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著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著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长歌行》教案9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本诗中的过渡句和前后四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象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的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所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形式的诗——《长歌行》(板书)

(根据学生以往所学,在学习新课前引导学生记忆搜索,回忆以往所学,并且是自己喜欢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为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歌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介绍诗歌 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也有叫“歌”或者“行”的有长歌行、短歌行等

2、自由读这首诗歌,边读边展开想象。

学生先自由读诗、想象,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 (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环节。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渗透自主识字的方法,并把教与学的主要活动放在学生的读上,鼓励学生试读、互读,真正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理解诗意

1、这首诗描写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请大家根据学习向导自学古诗。

学习向导

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展开交流

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找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2、给足自学时间,小组合作时要真正体现互动。

3、学生根据学习向导汇报自学情况,汇报形式不限。

(这一环节教学侧重在学生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所查找的资料、工具书,在这环节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学生年龄特点,自己理解这首诗歌不是很难,但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有难度。因此设计小组合作目的帮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考考你

同学们汇报的都很好!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解释加横词,说出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戒诗)

五、借助课件,指导朗读

1、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边读边体会诗的意境。

2、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重音和停顿。

3、指名配乐朗读

六、总结

1、诗中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3、这是一首劝戒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劝戒人勤奋好珍惜时间的诗句、格言等?谈一谈自己的感想体会。 学生自由汇报,谈感想

七、作业

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 要 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方式:

指导法、讲授法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要求: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要求”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学生看书中插图,边看、边听、边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要求”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四、巩固练习:

1.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3.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4.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5.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7.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

《长歌行》教案1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长歌行》,了解诗句的意思,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知道时间的宝贵;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使学生学习体会到时间的珍贵。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诵《长歌行》。

认识本课生字,能够读准对音字长、少、行,会写本课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猜一猜:

师:课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猜猜它是什么?

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

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时间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师;小结:时间是非常珍贵的的,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它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新课学习:

(一)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朗读《长歌行》,

调查:谁听过这首诗,谁又会背这首诗,谁又了解它的意思。

师:看来这首诗非常有名,很多同学早就知道它,还有同学都能背诵下来了,我相信,我们能够通过这节课,把这首诗学得更好。

点评:了解学生对本诗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学习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把你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会读的同学请你把这首诗再读一读,看看哪个字你还掌握的不够好。

3.合作学习生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认字;

2)再把课文读一读。

4.检查识字情况:

老师出示生字,学生朗读;

请同学当小老师重点讲在学习中困难较大的生字;

同桌互查识字情况,并进行评价。

点评: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识字教学,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5.读音小练习:

请你读一读这几个字在课文中读什么音:

长 行 少

你知道它们还有什么读音吗?

(二)合作学习,了解诗意:

1.请同学朗读课文。老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2.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这首诗的说了些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3.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4.共同解决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点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意,把自主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更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内容:

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

体会时间的珍贵。

6.再次体会本诗意境:

请同学们看着插图,和文中诗句,听老师说:

面对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

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到老年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面对滚滚的江水,和一去不回的时间,你有什么想法吗?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点评;鼓励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渗透。

7.正向诗中和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一分、一秒,抓紧时间学习更多的本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8.勇敢背诵课文。小组互相背诵并评价。

(三)指导书写:

描一描课后写字表中的生字;

说说哪个字不容易写;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在田字格中写一写,同桌互相评一评。

点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书写指导,体现了课堂的实效性。

学习小结:

说说你的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同学们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当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学习,不让时间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

板书设计:

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珍惜时间

《长歌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时间的宝贵。

2、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教学准备:

生字卡、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前几天老师布置小朋友回家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现在大家将收集的句子大声读出来。

2、生展示句子并大声朗读。

3、师:古今中外,凡是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并能用好宝贵的一分一秒。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诗人也正是告诉小朋友要学会珍惜时间。

4、板书课题。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

5、齐读课题。(提醒学生注意长和乐都是多音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十个字,但在这五十个字里初次和大家见面的生字可不少,而且有几个是老师平时也很少见到的。大家自己先读一读,找找哪些生字最难读准。

2、投影出示生字,请学生正音。

指名读、学生带读、开火车读。

重点强调朝(多音字)字的读音和衰字念古音。

3、投影出示诗中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园中葵德泽光辉伤悲

4、学生自由读全诗,师巡视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5、那么多的生字娃娃全被你们读准了,真不错!现在大家再看看大屏幕上的生字,找找看哪些字你在什么地方曾经见过。

提醒学生德字在《品德与生活》一书的封面见过。

华字在许多招牌中、电视广告中见过。

6、选择自己见或者听到过的字组词。

葵(向日葵)华(中华)复(复习)

悲(悲伤)辉(光辉)泽(光泽)

7、说说你分别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会认字的字形。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识字。)

交流识字方法:

德: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双立人,一条心,十四岁,当标兵)

葵:用字谜帮助记忆(头戴小草帽,双辫左右翘;脸儿仰向天,朝着太阳笑。)

泽:比较记忆(日照水面现光泽,把手伸出在选择。)

复:会意字,人们(表示上面的人字头)每天(指中间的日字)抬脚(指下面的折文儿)走出耕作,日落又用脚走回来休息。

8、慧眼大考验。

为了考考同学们的眼力,老师把这些生字的上边或下边,左边或右边分别蒙住了一小部分,你们能猜出来吗?

指名让学生猜。

三、朗读全诗,读通读顺。

1、自由练读古诗。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师生合作朗读。

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你们欢迎吗?

4、生生合作朗读。

咱们合作得真愉快!下面请同桌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读一读这首诗。

5、齐读全诗。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投影出示6个要求会写字,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哪些字最难写。

2、学生交流,老师适时重点指导。

华:笔画虽少,但要安排好上下两部分的位置,使比例适中。

德:右边笔画较多,左松右紧。

努:下面的力字要字得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3、生自由练习书写。

4、反馈纠正,集体评议。

5、学生在写字本上写两个。

6、展示作业。

寻找自己的书法小老师,向他请教。

第二课时

一、理解古诗意思。

1、请读一读全诗,有哪些词比较难理解?

投影出示:

葵指一种蔬菜。

华叶草木。

衰枯萎。

2、理解第一、二句。

咱们来做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老师先用一段话来说出一句诗的意思,你们边听边看画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几句诗,找到后大声读出来。

师描述:你看,那园中的蔬菜一颗颗长得绿油油的,那早晨的露水正等着太阳来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这世间的生命,这一草一木。也正是无私的太阳让世界有了如此美丽的光辉。大家猜猜老师描述的是哪一句?

如果你是这位诗人,面对这眼前的一切,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呢?

生自由读。

指名读,学生点评。

3、理解第三、四句。

师:诗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随着时间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这草木都会枯黄,花儿也会枯萎。就像河流总会向东流到大海里,而从来不会向西又回到它们的起点一样。猜猜这是哪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猜

你准备用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为什么?

指名读。师生评议。

4、理解最后一句。

二、体会古诗感情。

1、师:时间从诗人身边一天天过去,看着花儿即将枯萎,春天也将过去,诗人多想留住这美好的时间,可时间能回头吗?

2、你有没有特别想抓住时间的时候呢?

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体验来谈,如:学生们总是觉得快乐的时间过得特别快、如果昨天的没完成的事不及时完成,今天来做又会耽误更多的时间

3、是呀,时间总是无情而又不等人的。大家和诗人想到一块去了,一个人只有好好利用时间,珍惜时间,这样就不会因为小时候不努力而等到长大了再来白白地伤心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4、现在请大家说说你此时心中的感受。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呢?

三、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大家刚才在理解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看图找诗句的游戏。

2、课件播放画面:春天百花盛开、阳光灿烂;秋天草木枯萎,河水向东奔腾;一个小小孩在家中埋头苦读的画面。请你为每一个画面配上相应的诗句朗诵。

3、你读大家评。

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读出自己的体会到的感情,其他同学点评他读得好不好。

指名读,集体评议。

4、古诗学到这儿,你们能背诵了吗?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背。你可以摇头晃脑地背,也可以像诗人一样踱着方步边走边背,甚至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背。

5、学生自由背诵,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

6、学生展示背诵情况。

四、作业。

从你课前准备的名人名言中挑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送给你的朋友。

《长歌行》教案13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会读会写生字葵字。

情意目标: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

技能目标: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板书古诗两字)同学们,看到古诗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学过的古诗,就让其背诵;或想起学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补充,教师板书;或问本节学哪首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师:是呀,古诗语言凝练,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没有提到,这里引出我们今天又要学习古诗了,还记得学古诗的方法吗?说自己学诗的方法,师适时板书学诗要点)

二、学习

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教师关注读的不好的学生)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他们读得怎样?

(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价)

师:诗中还出现了一个我觉得不好写,不好记的生字。谁来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错?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读通)

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说不懂的字句。

师:请你和同桌议议这些字句的意思。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懂)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请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读读出这种感受吗?老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可以吗?

(指名有感情读诗)(悟情)

同学们,你发现了这首诗和我们学过的其它古诗的区别了吗?对,这是汉代的乐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这些乐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千古流传。你们想听听吗?

配乐唱。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

(根据情况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选择你喜欢的背诵)(延伸)

师:同学们的收获不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明白了道理,你想把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

师总结:是呀,燕子去了,会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呀。

《长歌行》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中表达的人生哲理。

4、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及写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探究珍惜时间,珍惜一切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

3、探究法

4、点拨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师生交谈

师:老师让你们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但同学们得认真听,听后告诉老师这首歌告诉我们什么?

播放《青春舞曲》

生:告诉我们青春一去不复回

师:是的,青春一去不复回,所以我们必须珍惜青春。《青春舞曲》这首歌也正因为它有这样的内涵而广为传诵,成为流行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爱音乐,古人同样也爱音乐;你们喜欢《青春舞曲》这样流行的歌曲,古人也同样具有自己的流行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汉朝时广为人唱的一首歌曲——汉乐府的《长歌行》。

二:教学过程

1。了解汉乐府

师:大家注意到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了吗?

生:汉乐府

师:谁知道汉乐府?(生回答)

师:汉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然后配乐演唱,之后人们将搜集来的诗歌也称为"乐府" 。后来"乐府"就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长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行"是一种文体 。

2。读诗

师:了解了汉乐府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诗吧。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此诗的读音,并让学生找出哪些字的读音应该特别注意)

让学生说出该注意的读音

生:齐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教师再次朗读,要求学生听出朗读节奏。

生:齐读(感受诗歌朗读节奏)。

师:选班里朗读水平最好的同学有感情朗读诗歌。朗读时让其他学生仔细听,并思考诗歌的意思。读完后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的意思

生:口头翻译(理解诗歌意思)。

师:对诗歌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相信大家更能把握住它的感情,现在老师给你们音乐背景,请同学们用感情来朗读这首诗。(播放《高山流水》)

生:学生配乐朗读

师:大家读地很有感情,但读古诗应该要有读古诗的样子。同学们古人读书怎么读的?

生:摇头晃脑

师:那现在我们也模范下古人读书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来。(教师带头)

生:摇头晃脑地朗读

师:大家头摇的好,脑袋晃的也不错。但我们还是忽略了一点。大家先看一下这首乐府选自哪里。

生: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

师: 相和歌辞是一人唱,多人和的乐府歌,虽然我们不会唱,但我们可以模仿古人一人唱,多人和的唱和形式。来朗诵这首诗。同学们,让我们来试试吧!

生:女生(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应和一句,将诗歌读一遍。

生:男生(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应和一句,将诗歌读一遍。

3。品诗(13分钟)

师:大家都读的很投入,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首乐府曲中写了许多事物,请大家把它找出来,并概括出它的特点(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

生:青青葵、朝露、阳春、万物、百川、、、、、、

师:同学们刚才都说的很不错,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们的特点那就是美好。那么作者写了这么多美好的事物目的何在呢?(引导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生:回答

师:大家都体会的很好,能否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出示关键词,学生背诵(关键词一次次减少,难度一步步加大)。

生:青葵——朝露——阳春——万物——秋节——华叶——百川——复归——少壮——老大

生:朝露——阳春——秋节——百川——少老

生:阳春——秋节——少老

4。用诗(合作交流)

诗人仅仅用了50个字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懂得去珍惜时间。相信大家已经领悟了诗当中的人生哲理。老师想让大家通过自己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再现这首诗歌的意境。

提示:1。改写成小故事或寓言

2。可增删内容,调整顺序成为你自己的诗歌

3。制作成公益广告

5。悟诗

师:同学们,汉乐府的《长歌行》由于它的内涵而传诵至今,他再一次敲响了我们的警钟,告戒我们要时刻珍惜时间,珍惜一切。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学了这首诗歌后的启发。

生:诉说启发。

师:最后让我们用现在的方式唱响这首乐府诗。播放歌曲《长歌行》

《长歌行》教案15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大意,初步学会珍惜时间。

2、在老师的提示下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古诗的大意。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课件、古诗视频动画、用棉花贴的白胡子、用报纸做的拐杖。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时间)

——教师:时间是非常珍贵的,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二、欣赏古诗。

1、激发兴趣。

——教师向幼儿讲述故事。(附)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教师解释古诗含义,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因果联系:河里的水向东奔去,流向大海,不可能再倒流回来,时间也是这样,是一去不回的。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努力,那么等到老了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4、教师再次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古诗。

5、教师带领幼儿学念古诗。

6、请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古诗的大意。

三、古诗表演。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请幼儿一起配乐表演古诗。

——请幼儿贴白胡子、拄着拐杖模仿老人的声音说说古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活动应变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关于乐府诗的一些视频,播放给幼儿欣赏。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跟幼儿分享关于描述时间珍贵的古诗或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

区角活动

语言区:提供白胡子、拐杖,让幼儿模仿老人朗诵古诗。

环境创设

将活动中的故事用简单的绘画加文字表现出来,张贴在活动室,鼓励幼儿看图简单地描述故事,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家园同步

家长给幼儿讲有关于时间的故事。

随机教育

上一篇:注册官考试试题下一篇:整理精品英语写作之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