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感受日记作文

2024-09-12

劳动的感受日记作文(共14篇)

1.劳动的感受日记作文 篇一

今天是星期四,我快快乐乐地来到学校。我到教室一看,所有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过了一会老师走了进来。说:“待会儿我们到外面拔草去。”同学们听了高兴地回答:“好!”说完我们就到外面排队去了。我们排着队来到了外面菜地边拔起了草。

一开始,我们拔草特别慢。可后来,我们越拔越快。我们全班都动员了起来,就连我们班个子最小的吴皓也加入了我们拔草的行列。别看吴皓个子小,但是他特别的能干。我看见后,就更加的卖力气了。我用手把一根根大草拔了起来,然后又把草上的土摔回地里去。

我们全班干的热火朝天,尽管拔草会让手、脸、鞋变得很脏。但我们干得却很开心。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段让人开心的往事。我会一直把这件事埋藏在心中。

2.劳动的感受日记作文 篇二

再就是启发、鼓励青年学生关注生存环境、关注他人、直面人生的作文题占了一定比例。如浙江卷的《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上海卷的《他们》、辽宁卷的《青年人的价值观》、天津卷的《人之常情》等等都有引导青年人关注身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正视他人存在的价值,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的作用。当然一些题目略显宽泛或是大而无当,甚至都可以用作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有悖于千字文“开口要小,发掘要深”的要义,但其象征意义会远远大于它的实际价值,至少它会引导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再一味地死钻课本,枯坐书斋,要将视角时时调整到我们的课本、我们的校园和我们封闭的个人小圈子之外,投向我们所处的城市乡村、投向我们自身之外的生命,投向那些需要我们伸出援手的弱势群体,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这正体现出了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而且通过高考这根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来实施这一目的,会比平时的耳提面命、苦口婆心要容易得多。

或许是缘于一种多年形成的惯性,今年高考作文题中的“哲理性”标题仍然占有不小的比重。诸如湖南卷的“根据韩愈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总感到与2007年北京卷作文“根据刘长卿《别严士元》中的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写一篇评论”的格式类同)、全国Ⅱ卷的作文题《海龟和老鹰》、北京卷关于“杯子装物”的材料作文、福建卷关于“从选择不同口味的饮料看人”的供料作文、海南宁夏卷的根据“母女养鸟”的材料作文以及山东卷的《春来草自青》的命题作文等等差不多仍然是在与“人生哲理”较着劲。对于读惯了《读者》《意林》《视野》一类“心灵鸡汤”型随笔杂志的学生来说,面对这类题目大概是“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这类文章写起来生动读起来轻松,内容飘逸玄妙文笔潇洒空灵,是历代文人士大夫驾轻就熟、时时把玩的东西。只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沉甸甸的时代,实在不知道我们的命题者哪来的这份轻松洒脱!人生的种种小哲理小机智在我们的同胞们所经受的苦难面前实在是太不值得一提了!

还有几道有意思的作文题不可不谈。重庆卷的作文题《在自然中生活》与湖北卷的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都是谈“如何生活”与“怎样做人”的,单独看各有道理,但两相联系就有意思了,《在自然中生活》主张人要生活得“本色”“自然”,而《举手投足之间》却是警告你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将彰显你的人格、品性,所以“自然”“随意”不得。安徽考生去年刚做了《提篮春光看妈妈》,今年又《带着感动出发》———看来安徽是要将煽情进行到底了。而最值得一谈的还是江苏卷的作文题《好奇心》。语文考试甫一结束,《扬子晚报》社就约请了处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不同学段的5名学生,让他们“下水”写这篇高考作文;同时邀请到有多年高考阅卷经验的一位高三语文老师、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为他们的作文打分并加以评析。出人意料的是,那位小学六年级同学夺得了这5人组的作文冠军。她以美妙的童言稚语和新奇的构思征服了阅卷者。而两位大学生反而叨陪末座。高考作文让小学生得了冠军我感到很不是滋味。这初高中6年时间的语文还有学习的必要吗?这高考作文到底是否需要一定的思想、学识、文化等方面的积淀?《好奇心》作为作文题我敢说全江苏师生大概没一个能猜上,但我们出高考作文题难道仅仅就是为了“抗猜题”吗?

3.劳动的感受日记作文 篇三

航程1

哥德堡——西班牙维哥——

加的斯(2700海里,48天)

到达加的斯时间:2005年11月19日

离港:2005年11月28日

加的斯港——并不保守的“围城”

从哥德堡出发,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我们于11月19日当地时间11点30分,抵达航程中的第一个重要停靠站西班牙加的斯港。位于大西洋加的斯湾畔微型半岛上的加的斯城是一座有约三千年历史的古城,哥伦布第二次和第四次远航的出港与入港都是在这里。加的斯城几乎四面环海,被称为“微型半岛”,以一条长长的地峡与陆地相连。得天独厚的良港条件,使它在发现美洲新大陆后的几个世纪中迅速发展为一个海外贸易重地,并成为18世纪瑞典东亚贸易公司的货船前往中国旅程中必经的一站。老哥德堡号第一次到达加的斯港是在1739年,和瑞典东亚贸易公司其他的货船—样,它必须将瑞典的木材在加迪斯港卸下,换得白银,这样才有了去中国购买茶叶、瓷器和丝绸的本钱。

此时的加的斯已是深秋时分,却因为海风的浸润而格外的潮湿。尽管这座海滨小城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却并未透露出丝毫的喧嚣和浮躁,而是处处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和古朴的风韵。走在加的斯城中,看到最多的是高矮不一、各式各样的古城堡,据介绍,这都是历朝历代加的斯人为了抵御外敌而建造的。最有趣的是,加的斯是由腓尼基人建立的,而在腓尼基语中,加的斯的意思就是“被墙围绕的城市”,从此以后这个名字不断地被历史验证。

与许多西班牙城市一样,宗教建筑仍是加的斯市区内最重要的古迹之一。建于17世纪的圣费利佩·内里教堂是加的斯议会过去召开重要会议的地方,西班牙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就是在这个教堂内颁布的。18世纪的大教堂,是目前市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教堂已部分辟为博物馆,珍藏着大量艺术品,当地著名作家曼努埃尔·德法利亚就安葬在教堂的地下室。当然,城内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座供奉着腓尼基神美耳刻的庙,在希腊神话传说中,加的斯是海格力斯杀死格殷永后建立的。所以,人们相信这座庙的立柱就是海格力斯之柱。

航程2

加的斯——累西腓

(3100海里,32天)

到达累西腓时间:2005年12月30日

离港:2006年1月10日

累西腓港——巴西“威尼斯”

2005年12月30日一早,随着太阳从海平面升起,一个布满高楼大厦的城市轮廓清晰地层现在我们面前。“哥德堡”号按期到达了启航后的第二站:巴西东北部最大的城市累西腓。

当“哥德堡号”驶入累西腓市中心的时候,首先映入船员们眼帘的是一排排高大的棕榈树和近代葡萄牙风格的建筑群。走在海滨棕榈树下和城区街道上的人们大都穿着短衫短裤,他们皮肤呈浅棕色,神态悠闲,其中不乏漂亮姑娘。远远近近都可见到一些贩卖椰子和烧烤食品的小贩,同船的巴西船员说,这可以算是典型的巴西城市风情了。

南美洲本是印地安人的故乡,15世纪葡萄牙人率先到达南美洲的东海岸,当船员们步履艰难地踏上这块土地上时,善良的印地安人捧出了菠萝迎接他们,又渴又饿的葡萄牙人感觉菠萝简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葡萄牙殖民者在这里登陆后,很快发现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于是他们在今天的累西腓附近开辟了大面积的甘蔗园,并从非洲贩来大批奴隶在炎热的甘蔗园里四季不停地劳作。渐渐地,甘蔗与蔗糖的出口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累西腓在欧洲渐渐有了些名气。据史料记载,1584年,前来累西腓购买甘蔗和蔗糖的欧洲船只超过了一百艘,这意味着当时的累西腓已经成为南美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自16世纪到19世纪初,伯南布哥州的首府一直是累西腓以北仅十公里的小镇奥琳达。而那时,累西腓只是一座用来保护奥琳达的海滨重镇,所以累西腓在葡萄牙语中就是屏障的意思。直到19世纪初,随着伯南布哥州特别是累西腓市工商业的发展,弹丸之地奥琳达越来越难以胜任州府的地位,于是,1823年,伯南布哥州正式将州府迁至累西腓。州政府的到来进一步促进了累西腓的发展。19世纪末,累西腓一度成为巴西的第三大城市。20世纪随着铁路、电话和电报一起光临累西腓,这座城市就坐稳了巴西东北部政治和经济中心的位置。

航程3

累西腓——开普敦

(4400海里,41天)

预计到达开普敦时间:2006年2月18日

离港:2006年2月28日

开普敦港——飘在空中的寂寞

2月18日下午3点40分,船长通过船上的广播喊道:“我们看到大陆了!”大家冲上甲板,透过正在渐渐散去的大雾向前方看去,只见开普敦绵延于山坡与大海之间,整洁而清新。著名的地标圆桌山就像一块长方形的巨大幕布充当着城市的背景,雪白的云朵在圆桌山上飘来飘去。

开普敦并非我想象的样子,这个非洲城市一点也不像祖鲁族古鼓点一样锵铿,在它的平静里,竟然有一股寂寞的味道,太少的灯红酒绿,太少的人群,太少的刺激与亢奋。宽阔而整洁的道路,现代感极强的建筑,让你感觉来到了欧洲的某个城市。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在非洲建立一个补给站,以供应往来欧亚间的船只,于是选择了南非开普敦省的桌湾做为据地,在当年,开普敦尚是一块不毛之地。然而历经300多年的演变,今日的开普敦却成了南非最古老且最富特色的城市了。

徜徉在开普敦市内,处处可以寻到南非历史的痕迹:始建于1666年的“好望城堡”是南非现存最早的欧式建筑之一,那座城堡曾先后成为荷兰和英国殖民者的兵营及官邸;“公司花园”原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垦的菜园,那里留下了第一批南非白人创业的汗水;1905年建造的市政厅大厦融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和英国皇家建筑的特点,折射着英国殖民者对这块土地曾经有过的强烈影响;高速公路旁的一片白色建筑群是格鲁特·苏尔医院,1967年12月3日,45岁的巴纳德医生就是在这里成功地施行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自开普敦出发,汽车行驶约一小时便进入好望角自然保护区,下到临海处,但见一块长条黄色木牌上用英文和阿非利加文标明:“好望角/非洲大陆最西南端/南纬34°21′26″,/东经18°28′26″。”葡萄牙诗

人卡蒙恩斯曾在其优美的叙事长诗《鲁西亚德》中,讲述了好望角神奇的传说:古希腊时,硕大无比的亚当阿斯

特伙同其他99个巨人图谋反抗诸神,试图用风暴攻取奥林匹斯山,但被在诸神面前的赫尔克勒斯和沃尔坎所打败。作为永久的惩罚,巨人们被流放到世界尽头,埋葬在火山群峰之下。亚当阿斯特的身体化为峥峥山岳,形成了好望角,开普敦北面的桌山是他制造风暴和雷电的作坊,好望角周围海域上怒号的狂风和肆虐的雷暴是他不断巡游的魂灵。

而关于好望角名字的由来一直众说纷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迪亚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后,向若奥二世陈述了在“风暴角”的见闻,若奥二世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到达梦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遗憾的是,迪亚士并没有因为名称的改变而扭转自己的命运——1500年5月,在随卡布拉尔率领的庞大船队再次远航印度的旅途中,迪亚士在好望角附近的一场风暴中葬身大洋……

航程4

开普敦——弗里曼特

(5800海里,60天)

到达弗量曼特时间:2006年5月13日

离港:2006年5月25日

弗里曼特尔港——

一张饱经沧桑的脸

5月13日上午9点,澳大利亚帆船“露安”号赶来为我们领航,引导“哥德堡”号从入海口驶进天鹅河,并溯流而上,驶向弗里曼特尔市中心的维多利亚码头。弗里曼特尔位于天鹅河的出海口,是珀斯的重要港口,更是一座历史名城。1829年,英国海军军官查尔斯弗里曼特尔首先发现这个地方,之后这里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如今,这里作为西澳首府珀斯值得自豪的港口,经济上开始腾飞,年吞吐量达1500万吨。虽然距离珀斯市只有19公里,却完全没有大城市的喧嚣,这里保存着很多高雅的殖民建筑和古色古香的小巷,与一百多年前这里的样子差不多,因此被誉为“世界上保存最佳的19世纪港口城市”。

在我看来,弗里曼特尔要比珀斯更具历史感。在珀斯,你看到的是一座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中型城市,而在弗里曼特尔,你看到的几乎是一座完整再现的19世纪欧洲海港。1829年建城的弗雷曼特尔保存着很多19世纪的高雅殖民建筑,不过保存到现在最古老的建筑却是一座海边的监狱……圆屋(Round House)。所谓“圆屋”其实就是一座环形的监狱,八间集体囚室和一间犯人宿舍环绕成一圈,中间是一片20多平方米的空地,虽然在海边,但却无法看到身边的大海,只有阵阵海涛相伴。

离圆屋监狱不远处就是弗里曼特尔的渔船港,一座海事博物馆也座落在此,馆内收藏着澳大利亚各个时代的船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就是一艘美洲杯帆船赛的澳大利亚参赛船了……事实上,弗里曼特尔的复兴正是从1989年的美洲杯开始的,那次比赛的举行,使得这个澳洲小镇从一座默默无闻的印度洋海港,一跃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弗里曼特尔的卡普基诺街开始了它的黄金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典型的双层廊楼建筑下,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漫不经心地坐在路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座小城的悠然生活。巷子深处,甚至还能看到用轮胎改成的秋千,用蓝色的缆绳系在廊前,静静地掩在栅栏门里。正是这些点滴的沧桑味道,形成了弗里曼特尔那份浓得化不开的古旧气息。

航程5

弗里曼特尔——雅加达

(1800海里,24天)

预计到达雅加达时间:2006年6月18日

离港:2006年6月28日

雅加达港——风情万种的热带女郎

6月18日上午,我们的船顺利到达了雅加达。雅加达也是一个古老的海港,紧偎着爪哇岛西部的北海岸。过去,这座城市还不叫雅加达,而被称为“加拉巴”,意思是 “椰子密林的世界”。说起“加拉巴”这个名称的来历,得归功于我们祖先的创造。早在14世纪,这里就以出产胡椒和香料闻名。我们的祖先也因此辗转迁徙到此,寻求生息之道。华人刚到这时,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便打手势问当地的居民。当地人见他们指着椰果,就回答说“加拉巴”,于是华人就以加拉巴作为这里的地名。

一下船,就感觉一股热浪迎面袭来,阳光明亮得让人睁不开眼。港口边熙熙攘攘的集市和川流不息的人群,让整个城市都弥漫着浓郁的商业气息。但当你走到雅加达街头真正融入这个城市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内在的气质其实是处于阳刚和阴柔之间的,是一个兼具神圣与世俗、传统与现代的大都会。

雅加达城区分为两个部分,北面滨海地区是旧城,为海运和商业中心。南面是新区,为行政中心。而今天已联成一片,难以区分。市内景观深受外来统治者的影响,每栋古老的建筑都刻划着历史的痕迹,比如古葡萄牙式的教堂、由荷兰老旧仓库改建而成的博物馆,以及东南亚最大的博物馆——雅加达博物馆。这是一座古老的欧洲式建筑物,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模型图,上面有各民族的人物塑像,从模型图上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亚全国的民族分布、语言及经济发展状况。馆内还陈列着佛教和印度教的石雕像、古代钱币、印章、大天平、木制用具和古典乐器等。在陶瓷馆内,展出的瓷器形状各异,大多是中国唐、宋、明、清时代的产品。有些古瓷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4.劳动后的感受作文 篇四

以前,家人总把我当“小少爷”宠着。我一直想回报家人对我的宠爱,正当我想怎么做时,忽然瞥见墙上的日历,日历上大大地写着三个字——妇女节。我又听妈妈说:“唉,是先洗衣服还是先打扫卫生呢?”我灵机一动,就自告奋勇对妈妈说:“妈妈,祝您节日快乐,今天就让我为您分担点家务,由我来扫地吧!”妈妈听了我的话,可开心了,连忙夸我长大了。

平日里看妈妈扫地很轻松。于是,我拿来了扫帚和簸箕。我先从客厅扫起,才扫了一会,我就腰酸背痛了,这时妈妈又在旁边指导我,扫地不能只扫中间,要从各角落往中间扫,扫地也不能只扫空地方,沙发肚里,茶几底下,所有有物品的地方都要把物品移开或者把扫把伸到里面去扫扫,好不容易扫好客厅,我用簸箕把灰尘装起来,可我扫了半天簸箕里没多少灰尘,簸箕外边到停留了好多灰尘。咦!为什们这么多灰尘都在簸箕外边呢?我忽然想到,是不是我扫地时用力过猛,然后扫帚产生的风,把灰尘带了出来,想到这,我立即行动起来,果然,我减小了力气之后,灰尘都乖乖地被我扫进簸箕了。这下才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道理。扫完客厅,我又转战到厨房,这时我额头上已有许多晶莹的.汗珠渗出,厨房很小,我周转起来很不方便,在我用簸箕装灰尘时,一不小心脚踩翻簸箕,差点摔个“倒栽葱”,我想俗话说的“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是描写我扫地时的状况百出吧!

终于把地扫完了,虽然我很疲惫,但是我也很开心。因为我终于可以为妈妈分担点家务,为家庭出一份力量。

5.劳动感受作文 篇五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我正躲在空调房里吃着冰棍,惬意极了。但天有不测风云,一会儿功夫我的苦日就到了。因为我家院子旁长了棵杂树,枝叶越长越密,都快覆盖到楼梯了,引得无数蚊虫聚集在那里。爷爷看不过去了,一声令下,便全家动员,搬铲子拎斧头,准备将那棵树给砍了。除了奶奶和躲在房里的我,其他人都上了场地。但人手很快不够用了,只得把我也拉去充军。

我极不情愿地走上工地,爷爷气喘吁吁地对我说:“你的任务是把垃圾树枝运到垃圾堆去,明白了吗?”我点点头,回头一看,吓了一跳,乖乖!身后堆着小山似的树干枝条。我想打退堂鼓,但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一咬牙,一跺脚,干了起来。奶奶想得周到,拿绳子捆了一大把枝条绑在我背上,我左右手上还各抓了一把,活像个小柴郎,准备完毕后便上了路。

刚开始,我还雄赳赳,气昂昂,可几分钟后,我斗志就消了大半,几十斤重的枝条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胸口像堵了块大石头,怪沉的。枝上长的.那些小刺锋利无比,把手上蹭坏了好几处,背后像爬满了无数只小蚂蚁,难受得很。烈日炙烤下,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断滚落,脚上像灌了千斤重的铅球,走一步都摇摇晃晃,背上的枝条仿佛不断加重,手上的伤口似乎又在作痛,枝条深深陷进了皮肉,痛得我直打颤。刚买的体恤衫仿佛被刺穿了一样,直直地侵蚀着我的背。一步、两步、三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终于走到了垃圾堆旁,腿上麻酥酥的,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好似再走一步就要倒下似的,肩上火辣辣的疼。卸下了重负,我大口呼吸着咸丝丝的空气,轻松多了。我艰难地走回家,继续完成我的工作。傍晚,我完成任务回到家时,感觉头重脚轻,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休息了。

6.感受劳动作文500字 篇六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也是我们家的大扫除日,我们全家决定由我来负责打扫厨房和我自己的房间,妈妈负责整理衣服和其它两个卧室,爸爸负责客厅和所有房间的地面。分工结束,我们立刻干了起来;我房间由于经常拿书,而又没有放回原处,所以显得乱七八糟的,书到处都是,草稿纸随处可见,我一看就头疼,唉!没办法,先收拾书再说。

我先把屋里的书一本一本地集中起来,然后再分类,把漫画书放到客房书柜上,杂志放到书房,其它的书通通放到我屋。我个子因为太矮,只好踩在凳子或床上。有几次,由于凳子会转,我险些从凳子上掉下来,真是有惊无险。我上上下下折腾了十几分钟,书终于都”书归原处”了,房间里立刻整齐了许多。我虽然出了一身汗,但越干越起劲儿,动作也变快了,收拾厨房我可是卖了不少力,又是擦灶台,又是摆碗筷,忙得不亦乐乎,把厨房收拾得井井有条,还有几分温馨呢!再去看看爸爸妈妈,妈妈也干的差不多了,只见妈妈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我的衣服一摞,爸爸妈妈也每人一摞,衣服该洗的也洗了,晾在了阳台上,件件洁净得如同刚买的一样。

爸爸正在擦地,只见他蹲在地上,两手拿一块干净的抹布,在地上一推一推地擦着,爸爸的大脑门上冒出了许多豆大的汗珠,地面被爸爸擦得都能照出人影。大扫除结束了,虽然我们个个大汗淋漓,但看着干净整齐的房间,我们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7.培养生活感受力释放作文激情 篇七

一.感受力的培养是写作现状的需要

作文命题趋势的需要。如今的高考作文命题, 逐渐走出了以往较单纯的意识形态概念阐释的模式, 而越来越紧跟现实, 要求身处校园的学生能对现实有自己的评价和自己的感悟。2009年上海卷的“和而不同”, 安徽的“弯道超越”, 江西卷的“兽首拍卖”, 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之流行歌, 广东卷的生活“常识”, 江苏卷的“品味时尚”;2010年上海的“城市与我”, 江苏的“绿色生活”, 广东的“与你为邻”……试题都关注社会、贴近生活, 需要学生写出自己的启发与感悟。

文本反馈的需要。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呼唤着学生能写出个性飞扬、感受独特、风格多样的作文来, 但呈现在教师面前的却大多是语言苍白、情感贫弱、千人一面的文章。以2010年广东作文为例, 半数考生套用古旧材料, 进行生搬硬套式的作文套作!无论是平时, 还是高考, 相当比例的学生作文, 都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以下“顽症”:思维缺失情感虚化, 写不出自己的情感深度, 套作、仿作严重, 文如八股文, 人似“死魂灵”, “假、大、空”的背后, 凸显学生感受力的缺失。

写作主体特点的需要。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普遍是90后, 虽具有一定的“自我”, 但由于他们在学校里相对封闭的生活, “心”与世界之间屏障重重, 在家庭里几乎被包办的呵护, 又使他们懒于思考, 不会思考, “赤子之心”与他们渐行渐远, 因而缺乏感受力生成的土壤。很多作文沉浸在“小我”之中, 缺少一种历史和社会责任感。

二.感受力是写作的原动力

感受力是生命力的生动显示, 是真诚地“动容”, 是与世界不设防的交流。无论是川端康成对美的发现, 还是沈从文对世界的温暖的爱, 都告诉我们:世界上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文学家的天职就是擦亮双眼, 用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 然后用反复斟酌的文字昭示于众, 使生活有了清新之气空灵之趣!

日本高中的生活作文,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世界的同时, 把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与学生的人格塑造结合起来, 通过生活作文来发挥人的个性, 克服自我缺乏。其代表人物芦田惠之助说:“阅读之方法即是写自己, 听话之方法即是听自己, 讲话之方法即是讲自己。”这就是说, 让读、写、听、说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自身的生命成长结合起来。

正如张爱玲所说:“不过是发表意见, 说话也同样是发表意见, 不见得写文章就比说话难。” (《张爱玲散文全编》,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2年版, 第77页) “意见”就是把对人情事理、万汇百物、生活命运的独特感受、独立见解借助文字表达出来, 也就是说, 如果有了对生活的“意见”, 文章并不难写。感受力是组成生命活动的一个方面, 在某种程度上, 写作的感受力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在于, 没有感受力就没有写作, 感受力是写作的原动力。

可见, 感受力之于写作, 犹如天上的云和地下的雨, 犹如春风和被吹皱了的池水,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 要能“多愁善感”。目前感受力的缺乏正是作文教学的尴尬所在。虽然有艺术感受力未必都能写出好文章, 但可以肯定的是, 没有感受力一定写不出好文章, 所以, 作文教学要激活学生的原初的生动的感受力是广大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三.感受力的培养要多管齐下

问题是, 学生的“感悟力”从哪里来?如何培养?

我们知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感受不是单纯的感知, 而是与情感、想象、理解交融在一起的“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有机体”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版, 译者前言第25页) , 它不仅是生理的, 更是心理的, 培养高中生的感受力需要多管齐下。

(1) 引导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社会。

感受力的基本含义是, 人用心发现和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但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不要只关注教材那“一亩三分地”, 要利用报纸、报刊以及电脑等多种渠道, 对社会现象、媒体热点、新闻事件予以品评, 提升到对纷繁多彩的社会现象的深层关注。比如,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自然灾害, 举国上下人心悲痛, 学生从各种媒体渠道了解到这场灾难给人类带来的惨痛。对此, 学生是有话可写、有情可发的。学生经过长期进行这种慎思明辨, 他们的思想才能日渐成熟, 才能写出“人人心中都有, 个个笔下皆无”的妙文。

(2) 指导学生多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我手写我心, 我心感生活, 从关注社会到作文写作是学生感受力的升华。茅盾感觉到北方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与白扬树不畏风寒的性格极为相似, 写出了《白杨礼赞》。为了能让学生经常感受自己真实的生活, 可以让学生经常性地写一些小的短文或日记, 也可以是读后感, 记下或者反思自己的生活感受。

具体写作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人、事, 联系一定的社会大背景进行观察、考查, 这样就能以小见大, 窥斑见豹。比如, 现在城市草木葱茏, 绿地增多, 这是表象, 但我们只要深入感受就不难认识到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国力强盛, 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对生活感受越丰富, 写作时就能心手相应, 有真情实感。

(3) 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

“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陆游指导儿子写诗的箴言至今仍然值得回味。从教学层面上说, 要重视学生感受力的培养, 教师要树立大作文教学理念, 摈弃过去只重技巧、模式的知识传授, 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讲故事、课堂演讲、情景教学、春游、秋游、理论讲座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这些作文教学, 由重文字生成的结果转变为重文字生成前的文化底蕴的积累和感受能力的培养, 能引导学生对外界信息与内在信息学会积累与鉴赏, 从单纯的技巧传授转变到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 开阔学生的思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比如, 鼓励学生走出校园, 让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去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 组织学生搞课外调查, 让火热的社会生活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春夏秋冬, 走过四季都有情, 天地之间, 人生百味皆成文。

8.五一劳动感受作文 篇八

只见爸爸走上前去,胳膊熟练地一弯,然后手臂不停地回旋,水洒得十分均匀。我顿时看得目瞪口呆。爸爸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我来教你,你也可以的。”

爸爸说:“刚才浇过水了,现在开始清洗叶子了。”只见他把喷壶嘴拧了几下,然后手把手地教我起来。爸爸说喷雾水,不能喷叶子,一定要向叶子的上面喷,让水雾落到叶子上,这样花发育会变慢的!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太阳出来了,照耀在我家的阳台上,显得格外美丽,在阳光的照耀下,存留在叶子上的水滴晶莹透亮,像一颗颗美丽的水晶。小鸟也飞了出来了,花儿们散发出香甜的气息,真是应了“鸟语花香”这个词呀!

9.劳动的感受日记作文 篇九

今天早上,当我刚醒过来的时候,我看见妈妈坐在厨房里正剥着竹笋。

我想:妈妈每天都很忙,今天,我休息,我帮妈妈做点家务吧,我连忙穿好衣服,洗完脸,就轻轻地走到妈妈的身旁,蹲下身子也剥了起来,不一会 ,盘里的竹笋渐渐地多了起来,过了一会,竹笋剥完了,妈妈把竹笋洗干净就开始炒菜了妈妈先在锅里倒了点油把竹笋倒下去炒熟防点盐糖然后打两个鸡蛋倒下去用铲子炒了一炒放了点味精,最后把菜装到盘子里,这样一道清香可口的菜做成了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而妈妈这时笑眯眯的看着。

10.劳动的感受日记作文 篇十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感受,能力,培养

大凡好文章好作品, 皆来源于生活, 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在这里有必要对“生活”这一概念作一定的解释。笔者认为, 不能将“生活”抽象化。“生活”之表现在作文中, 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的, 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首歌曲、一种气味、一丝味道、一份触觉、一个身边的人、一件身边的小事或是一个场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因而这也就成了观察、感受、思考的具体对象。

一、观察要立体化

感受的敏锐性来自于细心的观察, 没有对周围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 感受便无从谈起。因此, 首先要对观察能力进行训练。观察是立体的、全方位的, 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的, 虽然人从外界得到的信息约有90%来自视觉和听觉, 但还有10%左右的信息需要用其他感官去感知, 因此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不能只注重视觉和听觉的训练。笔者曾在课堂上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问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来感受秋天的到来, 绝大部分同学说从落叶或黄叶, 很少有同学想到用其他感官去感知, 比如秋风的声音, 秋天的气息, 还有秋风掠过脸庞的凉意等等。这些体验学生不是没有, 而是没有被激发, 或者说没有被有效地训练。国学大师钱穆写的一组回忆散文中谈到当年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讲的:“又一日, 命诸生各带石板石笔铅笔及毛边稿纸出校门, 至郊外一古墓, 苍松近百棵。命诸生各自择坐一树下, 静观四周形势景色, 各自写下。再围坐, 命诸生各有陈述。何处有人遗忘了, 何处有人轻重倒置, 何处有人先后失次, 即据实景互作讨论”“余又告诸生, 今有一景, 诸生多未注意。诸生闻头上风声否。因命诸生试各静听, 与平日所闻风声有何不同。诸生遂各静听有顷。余又告诸生, 此风因穿松针而过, 松针细, 又多隙, 风过其间, 其风飒然, 与他处不同, 此谓松风。试再下笔, 能写其仿佛否。” (《八十亿双亲师友杂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17页) 由上文观之, 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 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 并坚持写观察笔记。教师也应该有计划地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事物, 让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去进行观察。这样, 学生的感受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感受要真切, 有真情实感

感受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 细心的观察是形成感受的基础, 但还不是全部。要形成感受, 没有情感的参与是不行的。我们从“感”字的字形来看, “感”是从“心”的, “心”就是情感。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情感连接起来, 触景生情, 睹物生情, 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庄子说“不精不诚, 不能感人”, 刘勰言“感人心情, 莫先乎情”, 文章要以精诚感人, 以情感动人, 则作者必须是一个精诚的人, 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在我们的作文训练中, 面对同一事物, 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因之激起无限的情感, 写出声情并茂的好文章, 而有些学生却不能, 这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积极调动起内心的情感因素。“触景生情, 睹物生情”并不是说有景有物就能生情, 景、物、情是一个互动体, 一个内心没有多少情感冲动和体验的人怎么可能对外物生出情来呢?而对于情感丰富的人来说, 一个平常的动作, 一片普通的树叶都会触动他 (她) 的情思, 有情才会使他 (她) 所表现的事物灵动而富有韵致。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 为什么会感动几代人, 这正是因为作者赋予了父亲的动作、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母亲同样如此。普通、平常的事物正是有了情感的浸润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于漪老师说:“一书一画, 一草一木, 一事一物, 一声赞叹, 一次批评, 一个场景, 无不是诱发情感思维的因素。要让学生懂得, 习作时不能拿到篮里就是菜, 至少要把握两点:不是着力写景状物, 描摹事物的本身, 而是仅仅以它们文章的由头, 为思绪的触发剂, 认清它们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所选择的事物须和自己的心灵有沟通之处, 外物和内情碰撞, 才可能闪现火花, 否则, 物与情隔离, 思路就阻塞, 难以流出新鲜的思想。”因此, 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进行情感浸润的意识和习惯, 让入眼入耳入鼻的事物最终入心。只有入心, 方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否则只是文字的堆砌而已。

三、思考要深刻

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 以获得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感受是受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思考, 则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 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在写作中, 思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作者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 产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 那是不完整的。认识生活既要感性, 又必须理性。任何优秀的文章、作品都体现着作者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这些认识都是思考的结晶。文章从生活中来, 又要反映生活, 因此, 写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又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思考才会有思想。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思考不是简单、平面地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 而是要能够从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得出一个人生或社会的命题, 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深刻性。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明确地提出了对作文深刻性的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对生活的思考, 是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至普遍、从表象到本质的逐步深入的过程。一般说来, 应遵循以下原则:由此及彼, 以已知的经验为基础, 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由表及里, 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 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 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发现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或各种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由个别到一般, 将自己的个别情感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情感的概括。这种概括越广泛就越具有典型意义, 就越能引起共鸣。且看2001年一高考考生对“茶”的一段思考:“用温水泡茶, 茶叶漂于水上, 平静但无茶香、茶味;用沸水泡茶, 茶叶几经沉浮, 终于落定, 茶香袅袅, 茶味宜人。浮生若茶, 你可以厌恶苦难, 但换个角度, 也得感谢苦难。不正是若沸水般的苦难让你在人世中翻转沉浮, 才使你最终释放出生命的翠绿与人生的清香吗?”《野茉莉的幽香》这篇作文之所以能够获得高分, 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者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发出了独特而深刻的生命感悟。

11.日记的感受作文400字 篇十一

今天同往常一样,在6:30准时吹响了口哨。可是时间在今天好像为我们停了大半会儿,让我把头发给梳好了,整整齐齐地出了营房。

大家伙儿都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回家回学校的好日子,今天是结束军需的日子,今天是可以见到爸爸妈妈不用吃苦的日子。

到了今天有很多人可能都怀着两种心情--欢乐和伤心。

欢乐就欢乐在终于可以见到爸爸妈妈了。伤心就伤心在我们要离开军校,离开我们可爱的教官了,至少教官也教了我们不少东西,我们也欠了他们一些情。

我们在早上表演了一次进出场军训成果后就吃午饭了。中午我们还得表演一次,老师让我们保存一些体力,待会儿表演要多用一些力气。我们在营房里休息了一会儿就立刻到训练场地,准备开始训练。时间到了,我们已经整装待发了,现在就差教官了。

教官来了,训练了一会儿后,我们就开始比赛了。

第一个上场的是五(1)班,第二个是五(2)班依次排列,我们在第三个上场。五(1)班在踏步时很整齐,五(2)班唱歌时很响亮,期待我们的好表现了。

我们在场地上紧张得要命,但想起我们那艰苦的训练只为这一刻,我又充满了自信。

我们终于下场了,高度紧张我呼出了一口气。

我们该回学校了,在车上,我们想起了:

军校

教官

吃饭时

睡觉时

……

12.作文军训感受400字 军训日记 篇十二

今天上午我们坐车来到了上城区少年军校,五年级同学们组成的一周五天时间的军训活动正式开始了,我看大家的心情都很兴奋。

军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由徐教官负责我们班的军训安排,中午在学校的食堂吃过饭后,徐教官说开始12公里的越野拉练。

走到凤凰山脚下的时候,教官说进行一个挖地雷游戏。正当他给大家讲解游戏说明,我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张纸被树叶遮挡着,露出的半边隐约写着个地字。哈哈,小样,看你往哪跑,这肯定就是所谓的地雷,我的运气太好了。开始挖,随着教官的口令,同学们纷纷往那枯叶石头堆里找去,而我立马摘下那张纸片。我拷,你猜怎么着,纸片半边写着个地字倒没错,而另半边写的是一个瓜字。你懂的,地瓜,这个埋地雷的叔叔也太有创意了……

继续往前走,到了凤凰山顶,大家都没有力气了,但还是要往下走。同学们边走,一边还喊着口号,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13.初中作文劳动日记作文 篇十三

和面自然得先有面,妈妈把雪白的面粉舀到一个大瓷盆里。“一勺、两勺、三勺……”我在心里数着,一共舀了七大勺,看来这就够吃了。妈妈又转身拿了一个碗,放进去一些酵母粉,接了一点水,用筷子搅开了,轻轻地倒进面粉里。然后又加了好多水。看着妈妈在做,我突然产生一个问题:“酵母粉有什么用?”“酵母粉里边含有酵母菌,它可以在面粉里生长,还会产生好多小气泡,让馒头松软可口还好吃!东西都放好了,你来和吧?”

看着一盆面粉,我却不知如何下手。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先用手在面里来回搅,让面粉和水混合在一起,面变得黏糊糊的,沾了我一手。慢慢的,面粉变成了面团。我又把双手握成拳头在面团上用力地摁压,面团上出现了一个个拳头印。我的拳头硬,印儿也很深。面团逐渐变成了一张大厚饼,我把它卷起来,包起散落在周围的面粉,接着按压。

妈妈摸了摸面团,进厨房又舀了一勺面粉加进瓷盆里。“这是干什么?”我不解地问。“面软硬适中,蒸出来的馍才好吃。刚才面有点软,所以要加点面粉。”妈妈回答。“那要硬了呢?”我又问。“当然是加水了!”哦,我明白了。

和了好长时间,面终于和得差不多了。我腰酸背痛,小拳头红红的,真累呀。妈妈又交待说,和面要“三光”。好吧,反正是最后的工作了。先来手光,我把干面粉洒在手上,用力搓,粘在手上的面泥便扑簌簌地掉到面盆里。再来盆光,我把沾在瓷盆内壁上的面泥都用面团搓下来,又把散落的面粉和小面团都揉进大面团里。最后来面光,我拿起面团用力揉呀!揉呀!面团慢慢就变得光滑了。

14.感受劳动作文500字 篇十四

我大约睡到了9,10点,我才醒了,见外面还下着绵绵细雨,我就想:“我都睡了真么长时间了,雨还没有停,那我现在干什么那?”然后我就向两边看了看,见地上全是瓜子皮,然后我就想:“家里真么脏,我不如帮家里扫扫地。”

然后我就开始扫了,我拿起扫把就开始扫地,我就先从我的卧室,一看,我就发愁了,。满地的瓜子壳,杏仁皮,灰。现在我才感受到爸爸,妈妈,爷爷他门每天的幸苦,感悟归感悟,地还是要扫的,当我在扫地时在扫瓜子皮时,有的瓜子皮就会扣在地上,特别难扫。

当我扫完了我的卧室之后:“哦!我的老天爷呀,终于结束了,这扫个地比登天还难。”妈妈看到我扫地,马上过来说:“现在你知道我们一天干活,干家务有多累了吧!”

上一篇: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费下载下一篇:钓鱼的优秀作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