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弟子规5免费(精选11篇)
1.国学经典弟子规5免费 篇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使人受益匪浅。《弟子规》中,使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
在这一本书中,我切身收获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现在,电脑、手机已经普及,互联网也无处不在了,很多大人,也有很多小朋友成了电脑迷、手机迷。我也不例外。在家时,我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只想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有时爸爸妈妈不允许我玩,或者网络不能连接时,我就感觉十分无聊,就反复地说一句话:“好无聊啊!”妈妈听了就说:“你觉得无聊,就来帮妈妈做家务啊。”我很不乐意,自己跑到房间里,关上门。无聊中,我翻弄书包,看到学校发的《中华经典诵读读本》这本书里《弟子规》的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老师说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就赶快答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就赶快去做,不要拖拖拉拉。父母教我们道理,就一定要恭敬地听;父母批评我们,就要虚心接受。书里的这句话不是在说我吗?妈妈叫我帮忙做一些家务,我应该乐意答应才对。于是,我走出房间,帮妈妈扫地、收拾东西。妈妈非常高兴,表扬我长大懂事了。我发现,读《弟子规》这本书很有趣,她的每段话都教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从此以后,我渐渐喜欢上看这本国学经典书了,一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读《弟子规》的经典语句,领悟语句的意思。渐渐的,我改掉了痴迷玩手机、玩电脑的坏习惯。
平时我放学回到家,把鞋子一脱,随便扔;写完作业后,草稿子、作业薄、书本等到处乱丢,一片狼藉;有时早上起床后,衣扣没扣好,就上学了,早读时同桌说我的衣扣七上八下的,我觉得好尴尬。我就想起《弟子规》中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慢慢地,我改掉了起居生活的一些坏习惯,注意生活的卫生细节了。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道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从读诗中,我还领悟到了不能以势压人,要以理服人的道理--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从读《弟子规》中,使我在学习生活中学到了很多很多……
《弟子规》真是一本神奇的书,诵读后,我领悟到了很多日常中为人处事的道理。不访大家也去读一读吧!
弟子规读后感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其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学习了《弟子规》,我觉得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了《弟子规》,我想这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我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认真地读读《弟子规》,阅读更多中国经典的文学典故,从中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这本书短小而精悍,它传承了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听妈妈的话……”每当听到周杰伦这首歌,我就会想到一句经典的话——百善孝为先。而《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明白了“孝”字当先。
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弟子规》。小时候的我能把《弟子规》倒背如流,却不明白其中的深刻的道理。直到今年学校举行的《弟子规》千人诵读活动中,我认真的去读它,品它,才从中认识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中的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它让我明白了要听从父母的话、孝敬父母。小时候的我就是家里的“小皇帝”,整天被爷爷奶奶宠着,一点家务也不干。慢慢地我长大了,妈妈叫我做家务,爸爸吩咐我每天中午一回到家就煮饭,可我的惰性已成为习惯,觉得做家务是很无聊很累的事。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中午加班到12点多,我中午11点就回到家了,可我一回家,什么事也不干,在一旁看电视,当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看见厨房里冷清清的,未免有一丝心酸。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长大了,要为父母分担家务,多干活,这样以后你才会自强自立。”当时听了妈妈的话,冥冥之中有点感悟。再加上这个学期举行的《弟子规》诵读活动,我自读自悟,知道了要要孝顺父母,听从他们的话。作为儿女,我们一定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分担家务。我觉得父母亲上班很辛苦,帮他们做家务是理所应当的。现在,我每天中午回家都自觉地煮饭、晾衣服……妈妈也直夸我是个懂事的乖儿子。
品读了《弟子规》,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使我懂得了如何孝敬父母。《弟子规》就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将与它一直相伴,学习这做人的基本准则。
弟子规读后感
当我与父母争吵时,是它,让我学会尊敬;当我骄傲自大时,是它,让我学会谦虚;当我与朋友争执不让时,是它,让我学会谦让!在我的人生中,它,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一次,我睡觉时忘关灯了。妈妈下班回来看见了,立刻把我叫醒,骂道:“你这么大了,难道就不知道节约电吗?用电不要钱吗?”我委屈地辩解道:“忘记了嘛。”“你还真会找借口!”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伤心地扬长而去。我的心情如同外面淅淅沥沥的小雨一样悲伤!
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走着,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一所幼儿园跟前,突然,传来了一阵朗朗的读书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一句话,使我忽然间明白了什么,我飞快地跑回去。
站在门前,但不知从何下脚,一幅景象却映入眼帘:妈妈不停地拨动着电话,询问着我的信息,却接受一次次的失望!
顿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冲进门去,依偎在妈妈怀里,肆无忌惮地哭泣起来,边哭边说:“妈,对不起!我再也不跟您吵架了,我一定听你的话!”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一次,我和哥哥抢遥控器,你争我执,不相上下。忽然,我脑中闪过一句话:“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于是,我主动让给了哥哥!
《弟子规》,我最好的朋友!
弟子规读后感
我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弟子规》,《弟子规》教我孝敬父母。因为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养大了我们,记得在幼儿园时老师就讲给我们:我是怎样来到世界,我就知道我来到世界爸爸妈妈付出了很多,严重的会失去生命。从那时我就想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现在读了《弟子规》我更加坚定要孝敬父母了;《弟子规》还教我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即使遭到训斥或打骂也应该拿出勇气面对。妈妈说,读了《弟子规》我改变最大的就是吃饭再也没有挑挑拣拣了。现在我的身体越来越好了。
2.国学经典弟子规5免费 篇二
现在许多的德育工作者都开始走出国门, 向一些发达国家学习新的、先进的德育理念和方法, 以促进我国德育工作的发展。但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都有自身的发展史、文明史和国情, 其发展必须要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中华民族这个拥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 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出无数灿烂的文明,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 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 也是今天弘扬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优势。《弟子规》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一本指导我们为人处世规范的行为宝典。它具体列述了弟子也就是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和规范, 指导我们怎样做到仪表端庄、言行规范、礼貌诚信、孝亲尊师、友爱同学、积极进取、品学兼优……这也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若能将《弟子规》渗透到我们的德育工作中, 不仅能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 而且更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在自身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得以落实。
其实, 我们有将《弟子规》渗透到我们的德育工作中的想法, 也是一次偶然。作为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们, 一直以来就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发展和教育很留心, 教了一届又一届学生, 看着他们的各种观念的变化, 我们就总在想: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 我们不能一味地受他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而全盘否定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应该学习他国的优秀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外来文化, 但更重要的是, 我们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不能丢, 而且要继承和发扬得更好, 因为它才是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根基所在, 尤其是在我国独生子女现象日益严峻的现在, 更要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发扬好。但用什么办法去解决呢?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记得那是2011年3月份的时候, 在一次班会课的内容选定上, 我们从学校政教夏老师那里得到一段视频, 讲述的是一个步入歧途的19岁的少年的讲话, 他在当中多次提到了《弟子规》, 这让我们产生了一个想详细了解《弟子规》的念头, 后来通过仔细查阅各种资料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 如果让我们的孩子从进入初一, 学校就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耳濡目染《弟子规》, 这既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又让我们的孩子在言行举止谈吐中养成好的习惯, 更能解决我们的孩子由于独生子女现象而衍生出的弊端, 同时也是我们德育工作的目的所在。于是, 我们通过多次讨论、交流、分析, 设计了一个三年规则课题就是《将国学经典“弟子规”渗透到德育工作中的课题研究》计划是通过三年的时间, 在每个阶段通过不同的内容、活动的安排, 最终达到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目的。
下面就把我们已经做了的相关的事情及设想及在其中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和探讨。
第一阶段:初一一年时间, 让学生认知《弟子规》, 理解当中的含义。具体做法:
⒈ 入学教育树理念, 知其文
在开学的时候, 我们对学生有一个星期的入学教育, 在当中除了对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规范的要求, 同时要求学生熟读熟背《弟子规》。为什么要求学生先背呢?因为几百年来,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 (0~13岁) , 记忆力非常好, 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 牢牢地背记, 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 但是先记住, 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 有时机再反刍一样,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 理解能力也在成长, 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 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力强的时候, 不给他们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 没有“厚积”, 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所以我要求学生必须先会背。通过一星期的学习, 所有的学生至少已经知道我们的《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主要内容是什么, 而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背记《弟子规》了。这样让我们的学生已经在潜意识里明白了我们做为子女、兄弟姐妹、学生、朋友等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⒉ 拟定活动, 强化认知
在初一的第一学期, 我们共计划拟定了两个与之相关的活动。一是《弟子规》背诵的海选比赛;另一个就是举办一个对海选获奖者进行表彰的颁奖典礼。在第一个活动中, 我们首先鼓励学生报名参加比赛 (人数不限) , 然后通过初赛选出五十名学生参加决赛, 最后从他们当中分别决出一、二、三等奖。这个阶段时间
较长前后大约用了两个月时间, 当中我们的语文老师可是不辞辛劳, 牺牲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第二个活动是为海选前五十名进行颁奖典礼, 目的是对《弟子规》的宣传和升华。在这个活动当中我们与语文组的老师分工协作, 在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活动进行的非常顺利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见部分图片:
通过这两个活动, 让我们的学生进一步的认知了《弟子规》
⒊ 德育活动月强化《弟子规》, 主题班会渗透《弟子规》
在第二个学期我们正在进行的就是巩固、强化对《弟子规》的理解, 使学生由认知到感知。我们把《弟子规》的几部分分别以“入则孝”——常怀感恩主题活动月、“出则悌”——融入集体主题活动月、“谨”——严于律已主题活动月、“信”—求真务实主题活动月、“泛爱众而亲仁”主题活动月的形式纳入德育工作方案中, 使之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从而具有现实意义。在活动中一是要求各班以当月的主题设计班会课。通过实践, 证明效果很好, 如:135班《寸草心春晖情》136班《我的成长, 您的微笑》137班《感恩的心》138班《入则孝——感恩父母》……学生通过主题班会课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孝与感恩”。二是每个活动月对该部分内容的翻译解释进行笔试, 通过试卷形式进行, 让我们的学生由会背到能理解其中的详细意思。三是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其意。如以此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主题活动月的名星评比、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参加公益活动等。
第二阶段:初二一年时间
我们的设想是在这一年中, 通过演讲、辩论活动的开展及问卷调查等让学生创新理解《弟子规》, 并能实际践行《弟子规》。为什么在这一阶段是创新理解《弟子规》呢?因为我觉得, 毕竟时代在向前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变化, 思想价值观念也不可能停滞不前、一成不变。而且《弟子规》当中也有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容, 如“亲有疾, 药先尝。昼夜侍, 不离床。丧三年, 常悲咽。居处变, 酒肉绝”当中有些就已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而且, 学生到了初二其认知理解能力与初一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通过演讲、辨论等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弟子规》中的内容, 也能让学生结合时代的发展辩证的看待问题。
第三阶段:初三一年时间
这一年学习任务较重, 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在生理、心理上都需要调整, 而在此前的两年学生已经对《弟子规》中的内容应该说是非常熟悉了。而且由于受到两年的熏陶, 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其中的影响。尤其是当中的“信”“谨”“仁爱”“余力学文”等。我们的设想主要是通过讲座、咨询等形式, 使《弟子规》通过三年的时间渗透, 让我们看到一个在生理、心理、道德、学习、发展、适应等各方面都健康的学生。
上述仅是将国学经典《弟子规》渗透到德育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总的来说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开展让《弟子规》中的一些优良的行为习惯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里、脑海里, 使之成为学生的潜意识, 并进而形成他们的行动。其实要想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 并渗透到德育运用于实践当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短时间就能做到的事, 它受到的来自社会、家庭、传媒、多元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当中也必然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的问题, 因此, 这也是一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探究创新的过程。
3.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感悟 篇三
《弟子规》中的《入则孝》详细讲述了我们在与父母相处时应该做到:做事不迟缓,拖延偷懒;要听从父母的教诲、责备;照料父母要尽我所能。对待父母要诚实守信;父母有错误要劝说;父母生病要一直照看着。而我们在生活中不仅为父母做事偷懒,不帮助父母做事,还在父母教诲我们时心里不舒服,父母生病不管不问却只顾自己玩,一点都没有做到《弟子规》中的要求。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快改掉这样的毛病,不然就是不孝了。
诚实守信在《弟子规》中的《信》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告诉了我们在与别人相处时要诚实守信,不胡言乱语,不说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做错了事就要承认错误,若是逃避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可我身边有的人就说一些肮脏下流的话,做错了事情就逃避责任,从不主动承认错误。希望他们读一读,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
4.国学经典弟子规5免费 篇四
【信】
凡 出 言
信 为 先
诈 与 妄
奚 可 焉 话 说 多
不 如 少
惟 其 是
勿 佞 巧 奸 巧 语
秽 污 词
市 井 气
切 戒 之 见 未 真
事 非 宜
凡 道 字
彼 说 长
见 人 善
见 人 恶
唯 德 学
若 衣 服
闻 过 怒
闻 誉 恐
无 心 非
过 能 改
勿 轻 言
勿 轻 诺
重 且 舒
此 说 短
即 思 齐
即 内 省
唯 才 艺
若 饮 食
闻 誉 乐
闻 过 欣
名 为 错
归 于 无
知 未 的 苟 轻 诺 勿 急 疾 不 关 己 纵 去 远 有 则 改 不 如 人 不 如 人 损 友 来 直 谅 士 有 心 非 倘 掩 饰
勿 轻 传
进 退 错
勿 模 糊
莫 闲 管
以 渐 跻
无 加 警
当 自 砺
勿 生 戚
益 友 却
渐 相 亲
名 为 恶
增 一 辜
【泛 爱 众】
凡 是 人
皆 须 爱
天 同 覆
地 同 载 行 高 者
名 自 高
人 所 重
非 貌 高 才 大 者
望 自 大
人 所 服
非 言 大 己 有 能
勿 谄 富 人 不 闲 人 有 短 道 人 善 扬 人 恶 善 相 劝 凡 取 与 将 加 人 恩 欲 报 待 婢 仆 势 服 人
勿 自 私
勿 骄 贫
勿 事 搅
切 莫 揭
即 是 善
即 是 恶
德 皆 建
贵 分 晓
先 问 己
怨 欲 忘
身 贵 端
心 不 然
人 所 能
勿 厌 故
人 不 安
人 有 私
人 知 之
疾 之 甚
过 不 规
与 宜 多
己 不 欲
抱 怨 短
虽 贵 端
理 服 人
勿 轻 訾 勿 喜 新 勿 话 扰 切 莫 说 愈 思 勉 祸 且 作 道 两 亏 取 宜 少 即 速 已 报 恩 长 慈 而 宽 方 无 言
【亲 仁】
同 是 人
类 不 齐
流 俗 众
仁 者 希 果 仁 者
人 多 畏
言 不 讳
色 不 媚 能 亲 仁
无 限 好
德 日 进
过 日 少 不 亲 仁
无 限 害
小 人 进
百 事 坏
不 力 行
但 力 行
读 书 法
方 读 此
宽 为 限
心 有 疑
房 室 清
墨 磨 偏
列 典 籍
虽 有 急
非 圣 书
勿 自 暴
但 学 文
不 学 文
有 三 到
勿 慕 彼
紧 用 功
随 札 记
墙 壁 净
心 不 端
有 定 处
卷 束 齐
屏 勿 视
勿 自 弃
【 余力学文】
长 浮 华
成 何 人 任 己 见
昧 理 真 心 眼 口
信 皆 要 此 未 终
彼 勿 起 工 夫 到
滞 塞 通 就 人 问
求 确 义 几 案 洁
笔 砚 正 字 不 敬
心 先 病 读 看 毕
还 原 处 有 缺 坏
就 补 之 敝 聪 明
坏 心 志 圣 与 贤
5.国学《弟子规》教案 篇五
《弟子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8句。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二周:学习《弟子规》“总叙”,第三至六周学习“入则孝,出则弟”,第七至十一周学习“谨而信”,第十三至十六周学习“泛爱众,而亲仁”,汉江路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阅读第一册教案
第十七至十八周学习“有余力,则学文”。
第1课 《弟子规》总叙
教学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2、会背《弟子规》总叙。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 “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汉江路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阅读第一册教案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讲故事:《大舜的故事》——孝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
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五、礼 仪
1、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2、学习鞠躬。
六、作 业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第2课 “入则孝”之“父母呼”
教学目标:
1、复习《弟子规》总序
2、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3、理解意思,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汉江路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阅读第一册教案
教学重难点:
1、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理解意义,能在生活中做到。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1、听泛读“入则孝”之“父母呼”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想一想,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做的?(指生答)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生答)
延伸:
父母呼 应勿缓;老师呼 应勿缓 ; 长辈呼 应勿缓 ;同学呼 应勿缓。
2、“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聆听。汉江路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阅读第一册教案
4、“父母责,须顺承”:如果你做错了事情,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接受教训,真心悔改。
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孝敬父母、懂礼貌的孩子。
四、讲故事:《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五、礼 仪
1、见到长辈、老师要主动问好。
2、父母、老师、长辈,要求做的事情,要尽量做好。
六、作 业
1、背诵“父母呼”。
6.国学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六
读了《陆绩怀橘》的故事,我学会了始终把父母记挂心里,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孝顺他们。读了《木兰从军》的故事我学会了孝顺父母,该为父母分忧的道理。读了《煮豆燃萁》的故事我学会了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理解,互相包容的道理。读了《君子正冠而死》的故事我懂得了从小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穿衣打扮要整洁,做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在以后的生活里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将学到的应用到平时,不断进步,争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7.弟子规国学演讲稿学生 篇七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亲与子,一起学。家庭睦,天下和。”弟子规,乃是圣人的准则,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前几日的老人节,我拜访了家里人的各个老人,都带去片片孝心,还有那窝心的问候。特别是奶奶,奶奶在乡下里等着我们回去,等到头发都白了,这次回去,奶奶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容,不再是那落寞的哀愁,喜极中泣。孝行天下,《弟子规》给予了我一生的启迪。
在国庆假期的一天,街上洋溢的满是欢庆的气氛。我们一家满怀兴奋,准备自驾游。来到三家人约定的地点,却有一家人因急事而不来了,他们可是这次的导游,安排了一切行程。剩下的我们两家人很生气,明明说好了一起游玩这美好风光,享受国庆的喜庆气氛。可这时,大家心里只剩下一团火,埋怨着不来的人,焦急的寻找路线。我不生气,不知为什么呢。也许,脑海里记得这一句话“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次谨信,告诫自己不要像那家人一样,不守诚信,答应了别人的事应全力以赴,即使发生了什么事,最后留下交代,让人弄个明白,再做另外安排。这样才不会让自己丢“信”。泛爱众,而亲仁,则是为了让自己宽恕一点。人无过错,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将心比心,宽容他人,泛爱众生,会让自己心宽体阔些。或许,那家人因急事而真的来不了了。我们不应责怪他们,我们应该可惜这路上少了这一家人做伴,少了一份齐乐。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的,务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泛爱众生,宽仁——《弟子规》赐予我人生的丰富经验与为人之道。
《弟子规》是一本富有‘大同’社会的阅历,如果全世界都阅读了弟子规,那么世界将会是多么美好!
8.国学经典弟子规5免费 篇八
——秦汉胡同国学书院家长
在家呆着无聊,带着老婆和儿子在古美科普公园散步,看到对面新开的一个“秦汉胡同”的文化会馆正在搞少儿国学体验。少儿国学?对的,儿子也需要学点传统的东西,琴棋书画学一点也不错。
于是乎,携妻带子向而往之。装修还不错,古色古香的,竟然还有不少当代名家的字画。陈佩秋、童晏方、韩天衡、唐存才等当代名家的书法、拓片、篆刻紫砂壶、明清石雕、佛雕等物,在灯光的照射下把这里衬托得像古代某位诗人的书斋。
在热情的艺术顾问的接待下,老婆带着孩子和她们的少儿国学教师聊起来了。老师问得很详细,小孩吃饭是自己先吃还是先让爸妈吃,有好吃的零食会不会分给别的小朋友吃……老师在指出我和老婆的不正确教育方法后,给我们介绍了她主讲的《弟子规》课程的学习目标,列举了一些小朋友的学习故事,讲到了小朋友的“仁、义、礼、智、信”,谈到了从小学习传统文化对人生成长的影响…....老婆在激动之下,一下子叫我刷了卡。
9.经典诵读弟子规心得 篇九
我家经常上演这一幕:母亲做好了饭菜,连声呼叫我的名字:“萌萌,吃饭了!”可我还沉浸在我的动漫世界中,对母亲的呼唤充耳不闻,直到母亲怒不可遏,我才遵命。自从我读了《弟子规》后,才知道自己的行为多么的不孝,就是在古代也是令人不耻的,此后,我改掉了自己这个坏毛病,妈妈再喊我吃饭,我会马上关掉电视到餐厅,爸爸妈妈呼唤我时,我会第一时间应声并跑到爸爸妈妈跟前,爸爸妈妈对我的这种改变也赞赏有加。我感谢《弟子规》为我带来的改变。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我默默地读着。我觉得这是教我们有“礼”。礼貌是我们最基本的教养,没有礼貌就更谈不上孝道了,恭敬长辈也是孝道的一种。有一次,我刚刚被班主任批评了一顿,结果回家的路上就与班主任撞个正着,我尴尬地想要绕路,不想与老师打招呼,可忽然《弟子规》里的句子在脑海蹦了出来,古人都懂得“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难道我还不如古人?文明在我这里就退化了吗?想了想,我大方地站好,给老师敬了个礼,恭恭敬敬地问了声:“老师好!”老师和蔼地摸摸我的头,直夸我有礼貌,我心里轻松了很多,也为当时想绕路的想法羞愧不已。
10.弟子规 经典诵读比赛开场词 篇十
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乙:中华经典、博大精深,甲:沐浴经典,对接伟大心灵。
乙:诵读经典,沉浸在圣贤理性的光辉之中。
甲:恩欲报,怨难忘,报怨短,报恩长,是《弟子规》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乙: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是《弟子规》让我们懂得孝顺,学会做事。甲:我们认识《弟子规》 乙:诵读《弟子规》 甲:感悟《弟子规》 乙:践行《弟子规》
甲:朗朗的诵读中,我们传承了祖国文化。乙:慢慢的领悟中,我们改进了自己的言行。合(齐):我们共读圣贤经典,聆听先哲教诲。
11.20小学国学弟子规教案 篇十一
上饶县第六小学 刘玉芳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A、《弟子规》是古代韵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B、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
A、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韵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B、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C、学生集体诵读,进一步强化诵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韵文表达的是怎样意思。(为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的这一环节做铺垫)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信的行为准则:出言—信为先,惟其是)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
[孟信卖牛] ——教师生动讲述
[说一说]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
[2] 点评:虽然孟信家里穷,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用病牛去换粮食,他的这种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种道德修养也是道德智慧。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
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
《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议一议]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1]紧扣“信为先,惟其是”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结合韵文要求,针对小男孩和邻居的行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义。(在人与人的交往 中,只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品质崇高,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2]紧扣“诈与妄,奚可焉”从邻居的贪婪,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邻居之所以失去别人的帮助,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信为先”,缺乏待人真诚的品质,为了不再犯邻居的错误,谨记教导,我们再次集体朗读韵文。
(四)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1、回顾生活,明理察失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整理了以下几道题目,请同学们加以判断,并说出你的想法。
1、芳芳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检查时,她告诉老师丢家里了。()
2、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连忙向王奶奶承认错误,并且赔礼道歉。()
3、冬冬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不及格,回家妈妈问他考试了没有,冬冬说没有考试。()
4、文文和妈妈一起上街去,乐乐让他帮忙买一盒铅笔,可文文却在公园里玩忘记了,没有买到铅笔。()
5、小明和小红约好星期六去图书馆,可奶奶突然生病住院,小红临时要去看望奶奶,所以她打电话告诉小明取消约定。()
评析: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要学习孟信和小男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五)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再次用心诵读,让《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成为我们的实践指南。配乐诵读: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
信
亻 言
真诚 戒 诈与妄
崇高 戒 刻薄语 秽污词
尊重 帮助
附教材内容 第二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