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精选18篇)
1.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篇一
发展生态乡镇建设美好家园 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许家湖镇位于沂水县最南部,地处沂水沂南交界,是沂水的“南大门”。汩汩沂河穿境而过,被誉为山东省环境最优美乡镇,全区总面积2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1万人。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3.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达到4万人。
2012年新规划城区建设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5.1万人。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水平和档次。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已初步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城镇建成了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气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城市。
镇委镇政府着手当前,着眼未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在在“水”字上作文章,坚持以水兴城,山以水秀,树以水青,景以水名,水是生态城市建设之源。许家湖地区地势低洼,城区海拔仅有118米。境内沂河水流充沛,沂河横穿全境,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我们充分利用水的优势,大作水的文章,创造出了水乡特色。依托穿城而过的沂河,在沂河上拦河修了几道橡胶坝,开发了沿河风景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上广场。坚持城市扩大到哪里就把水引到哪里,突出大水面、广空间。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在城郊大力发展以无公害有机蔬菜、有机林果、水产养殖为主的三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对生态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城区水域污染治理力度。先后投资250万元,对5家水污染企业进行了综合治理,使其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投资400万元修建了污水排泄管网体系,城区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百分百。投资7000万元建成了久力燃气厂,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取缔了一大批燃煤锅炉及塑料加工点,使城区大气及水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加强了城区供水设施建设,目前,我们正在新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改善城区生态环境。
在“绿”字上下功夫,坚持以绿美城。绿色是一个城市生命活力的象征。可以说,造绿就是造福。我们围绕“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和“三面菊花处处柳,河流绿带绕城走”的目标,在城区大力实施了植树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程,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区绿化体系,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6平方米。坚持建设一条路、绿化一条街,实现了一街一树、一路一景、沂河两带(20米宽绿化带)。我们把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使城市绿化随着城市框架的延伸不断发展。在旧城改造中,拆房建园、腾地造绿;在新城建设中,留足空间、广造绿地。在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受益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形成了全民搞绿化、筹资多元化的格局。近年来相继建成了沂河运动广场、滨河沿岸湿地公园等多处街头绿地,对城市建筑突出地方特色,赋予民情文化,极大的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生活。加强了城区周围农田林带、公路防护林和经济园林网络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6.5%。
在“文”字上求突破,坚持以文立城。文化是城市之魂。我们坚持以开发旅游文化、弘扬沂蒙精神为重点,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先后对古建筑等进行了普查修缮,挖掘整理和保护了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使许家湖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之乡,增加了城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山东地下大峡谷风景旅游区开发项目被称为5A级国家旅游景区,许家湖镇对城市建筑突出地方特色,赋予民情文化,兴建了亭、廊、桥等造型别致的水体景观,加强景点景区建设,形成了以龙冈旅游、田园风景、沂河风光三条游览线,先后规划建设了温泉度假别墅群和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商业街,增强了许家湖镇对外的吸引力。年接待游客230多万人,成为鲁南地区的重要旅游基地。同时我们还坚持以人为本,利用多种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城市居民素质,已达到全省旅游先进县标准。(沂水许家湖 白坤江 张艳)
2.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篇二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 宜居城市的建设逐渐被大力推广, 这也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目标的标志之一。居住环境的改善包括住房面积的保障、社区绿化、社区公共设施的配备、城市建筑布局的合理性、工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旅游发展环境的提升、出行交通的便利等, 是一个城市综合服务设施水平的体现。2007年, 建设部发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行的现代化城市, 逐渐成为了提升整体城市形象、提高生活舒适度的发展目标。
一、宜居城市家园建设的发展现状
宜居城市是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必然阶段,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在城市发展中, 宜居的理念也经历了很多不同的发展阶段。最初以安全为主的高墙深池, 是中国最早的宜居城堡类型, 它能够为居民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在安全保障基本无虞后, 逐渐的出现了在生活需求推动下的经济发展型宜居城市。人们不仅可以得到安全保障, 还能够在城市内从事经济贸易, 为生活提供保障。发展到近现代以后, 人们对城市的需求已不再是满足简单的安全和生活保障, 出行、健康、环保等理念逐渐融入对宜居城市的发展需求。2004年, 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成为了建设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的新观念。但是任何一个发展阶段或者在不同地域, 对宜居家园的需求是不同的, 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别, 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但总的来讲, 宜居是一个动态的、多元化的概念, 是受到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影响的, 但大致都包括经济富裕程度、社会文明程度、环境舒适程度、生活便利程度、公共安全程度和资源发展承受程度六个方面。其中, 环境舒适程度、生活便利程度和资源发展承受程度是群众最为关注的三个方面。
综合以上分析, 我国目前的宜居城市家园建设中还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一些老城的建筑破旧、交通堵塞、房价过高现象使得生活成本上升, 生活便利度下降, 这是受土地和发展空间限制的。
2.在工农业发展中, 城市的环境治理还有一定的差距, 影响环境舒适程度, 尚有待于相关部门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工农业发展布局的调整。
3.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备不全, 这一方面是受空间发展限制, 如交通拥挤、影响布局美观;另一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城市的管理力度。
4.宜居城市的标准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空间宽敞度、公共活动场所的大小、社会文明程度等, 给我们的宜居家园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宜居城市家园建设的规划策略探讨
在宜居城市建设中,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本依据。如何做好宜居城市规划, 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综合目前国内宜居城市家园建设的现状, 现提出如下规划策略。
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宜居城市规划工作
城市规划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 可以通过调整工农业经济布局和服务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等形式, 为居民提供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 并利用服务产业的发展带动社区经济发展, 提高居民收入, 提高居民居住面积。在住宅建设的开发设计中, 根据布局和套型的合理开发, 改造老城区和棚户区。同时, 规划布局必须优先考虑交通便利,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为生活便宜提供保障。利用现有的公交路线进行线路调整, 建设以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和出租车为主体的城市交通体系, 形成立体公交网络, 扩大覆盖面。
2. 以环境发展为基础进行宜居城市规划的策略
在城市发展布局中, 以建筑格局的科学艺术性、空间布局的舒适性、供排水系统的合理性、工农业发展布局的合理性、社区服务配套设施等整体均衡发展, 达到治理环境、改造环境、建设景观与文明出行的环境发展格局。生态环境保护是宜居城市的主要手段, 要做到宜居城市建设与绿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做好绿化工作、发展多种多样的生态绿化体系, 就要以城市污水治理与市网工业废水治理为主、以治理转化水生态景观建造为思路, 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的布局, 打造宜居环境。
3. 充分利用资源条件, 构造和谐的资源承载体系策略
(1) 土地资源的利用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充分利用建筑新技术,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集约发展, 合理利用土地, 调整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比例。
(2) 对非建设用地进行严格管控
特别是生态用地的保护, 利用森林公园、水上公园、湿地、文化古迹等, 均衡用地格局。以便打造山水文化、绿色城市、旅游城市, 营造舒适的城市空间环境, 实现宜居城市空间布局的舒适度。
4. 生态自然, 人文地理、文化氛围的舒适策略
根据城市文化特色和历史氛围, 打造人文环境, 提高城市的文化魅力。加强对遗迹和自然山水的保护和开发, 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 塑造“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景观格局。同时要发挥公共参与的方式, 共同献计献策, 并提倡全民参与打造宜居家园。注意公共卫生, 大力发展教育, 提高市民素质。发动市民参与到城市规划和城市文明的发展中来,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5. 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规划策略
资源发展包括工农业的发展布局、重点项目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动力几个方面。宜居城市家园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发展的承受度, 也就是可持续发展前景, 这是居民生活保障的前提条件, 为宜居城市、美好家园的各项便利条件提供了物质保障。在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策略实施中, 要根据宜居城市的工农业发展格局、自然资源分布、城市人口分布来确定发展规划, 推动工农业转型升级, 发展环保、竞争力强的工业规模;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重点发展、民生优先的发展战略是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重点。只有实现了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 才能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生活保障问题, 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宜居城市建设中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的几点问题
在宜居城市建设中,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需要继续改进。
1.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各地的宜居城市建设发展步伐不一致, 对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解也有差别。
2. 公共文明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通过教育的推广, 提高市民公共道德和文明程度还需要一个过程, 这是宜居家园建设的一个影响因素。
3. 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宜居家园的建设要因地制宜。但是在目前的城市发展中, 千篇一律的现象还是较普遍的, 还有待于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不断探索发展之路。
4. 应急安全措施影响着宜居家园公共安全度, 这需要我们要建立一整套的应急反应机制。
四、结语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为了活着, 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 而居留于城市。”宜居城市、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理想, 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是建设宜居家园的主要出发点。建设生活、工作和休闲便捷、舒适的花园城市, 居民达到生活富裕、出行便利、健康安全的幸福状态, 塑造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统一,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休闲圈, 是现代化城市规划的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雨.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策略研究[J].经济丛刊, 2008.
[2]张智翔.经营城市-中国城市发展的全新观念[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3.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篇三
1.中国农村沼气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农村沼气已经成为现代循环农业的核心和纽带,形成了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 和西北“五配套”等经典循环农业模式。发展农村沼气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新的亮点。
当前农村沼气发展进入了建管并重、多元发展的新阶段。农村沼气建设数量不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沼气功能进一步拓展,沼气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已经发展到3050万户,小型沼气工程2.4万户,农村能源管理服务机构1.2万个,专业技术人员3.8万人,沼气技工22.7万人,农村沼气呈现稳步、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
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投资力度逐年加大。2008年底以来,农村沼气已列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国家对农村沼气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随着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强化,今后农村沼气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2.中国农村沼气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系統缺乏精确设计和科学配套 户用沼气虽然小,但“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也是需要“精确设计、精准建设、精细管理”的系统工程。建设一个“圈舍——厕所——沼气池三连通”系统需投资4000元左右,但由于农户自筹资金困难,大部分地区只能保证沼气池本身建设,不能按照“系统工程”整体协调、科学配套的原则,进行“圈、厕、沼三连通”系统配套建设,实现“一池三改”的建设目标。 养殖小区中小型沼气工程同样因为投资问题,部分地区采取对户用沼气池简单放大的办法来完成建设任务,对沼气工程系统缺乏整体精确设计,没有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
2.2建设质量缺乏监管和竣工检验农村沼气建设量大面广,遍布千家万户,建设周期长、环节多、要求高,需要完成规划放线、施工准备、土方施工、结构施工、密封施工、管网施工、设备安装、质量检验等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成的沼气工程要满足整体结构强度合格和整体气密性合格的基本要求。 由于建设任务数量过大,监管力量有限,部分地区不能按照沼气工程建设规律进行严密的技术监督和管理,缺乏精准的施工工序质量标准和检验措施,导致部分技工随意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建成后无人验收,投料后不能使用。
2.3沼气启动缺乏合理配料和指导 沼气发酵是专业性很强的生物工程,是复杂的微生物应用过程。只有有了大量的沼气微生物,并为各种类群的微生物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各种有机物原料才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沼气。沼气工程的正常、快速、高效启动制约和影响着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高度重视科学启动关,严格按照沼气发酵原理、工艺条件及操作规范进行科学配料和启动,才能保证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农村沼气建设数量大、时间紧、区域广、人力少,已建成的户用沼气池普遍存在缺乏科学的原料配比和正确的启动指导等问题,导致沼气池不产气或产气少,出现启动故障。用户缺乏沼气发酵专业知识,无法处理这些故障,因此直接影响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2.4日常管理缺乏长效的服务机制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是沼气工程科学管理重要性的真实写照。只有构建科学规范、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配备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沼气系统管理规程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沼气系统永续、高效、均衡运行。农村沼气长效运行不能依赖于政府的长期补助,而需要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市场机制。通过研究和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产品后补助的方法,扶植沼气专业合作社和沼气专业公司发展壮大,使其成为农村沼气长效运行的主力军。
2.5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农村沼气是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工作的性质决定了需要对从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长效的专业培训。目前,通过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培训鉴定,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已达22.7万人,但是多为农民技工,尚缺乏对各级、不同层次的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和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考核机制,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素质,适应农村沼气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
3.中国农村沼气未来发展的技术对策
3.1精确设计,科学配套 中小型沼气工程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多设施、多装备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精确设计对于发挥农村沼气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尤为重要。中小型沼气工程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精确设计,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为工程长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3.2精准建设,确保质量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阶段,应通过招投标,寻求有相应建设资质和施工资历的建设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专业监理人员的监督下,按照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纸进行科学施工;工程验收阶段,应按照国家标准,做好沼气工程和配套设施的质量检验工作,使其达到整体结构强度合格、整体气密性合格、整体协调美观、装备操作方便的基本要求,为沼气工程的永续、高效、均衡运行奠定基础。
3.3吐故纳新,增强动力 为保证沼气发酵微生物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使沼气工程产气正常持久,应按照沼气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定时定量、科学合理地补充新鲜原料和营养元素,及时排出发酵剩余物用作肥料。沼气工程日常管理要避免只进不出、大进大出,应连续均衡进出,选择适宜发酵负荷。
3.4整体保温,提高效率 温度是制约沼气池产气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做到全年持续产气用气,必须对沼气池进行保温和增温。目前,农村沼气池通常采用“三结合”、“四结合”的方式,用太阳能畜禽舍、四位一体太阳能畜禽舍和简易温棚进行保温增温。
3.5动态发酵,精细管理 静态发酵存在原料分层结壳、有效容积减小、菌料传质能力低、出料困难等技术问题。解决静态发酵的方法有手动式回流搅拌技术、自动回流搅拌与沼液冲厕(圈)技术。后者利用由潜污泵、微电脑时控开关和回流搅拌管网构成的自动搅拌系统,将沼气池调压间的沼液定时打到发酵池内,进行回流搅拌,消除结壳和分层现象,提高菌料传质能力和产气效率。通过转换阀门,还可以实现沼液冲厕(圈)和机动出料。 除此之外,农村沼气精细管理还需要做好原料营养科学调配,发酵负荷合理调控,发酵原料pH值科学调控等日常管理工作。
3.6综合利用,长效发展 农村沼气的生命力在于综合利用,要把综合利用作为服务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大力开展沼气循环农业,延长沼气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研究制定和公布沼肥施用技术规范,为开展沼气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在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研究制定鼓励开展沼渣、沼液利用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傻瓜式”沼肥产品、配肥施用装备和应用技术,进一步加快综合利用步伐。
4.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篇四
——凤鸣街道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倡议书
全街道广大人民:
你们好!
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这些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端。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善待资源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
我街道人口较多,人均资源占有少,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弱,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很多。今年,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加强节约型社会建设,对我们全面建设生态凤鸣、和谐凤鸣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我们要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开始,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强化保护环境责任,积极投身到创建省级生态街道中来。我们要不断加强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建设,倡导可持续消费观和环境价值观,人人参与,做环保的宣传者、示范者、行动者,为节约型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滴水汇成大海,树林长成森林,保护资源、节约能源是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础,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广大群众朋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倡导节约风尚,提高文明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为创建省级生态街道贡献力量。
创建美好家园,需要你我参与!
凤鸣街道省级生态街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5.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篇五
农村户用沼气池安全管理和使用
一、安全发酵
1、电石、各种剧毒农药、刚喷洒了农药的作物茎叶、刚消过毒的禽畜(鸡兔等)粪便、肥皂水、洗衣粉水都不能进入沼气池,以防沼气池的沼气细菌受破坏。如发生这这种情况,应将池内发酵料液全部清除,并用清水将沼气池冲洗干净,然后再重新加料。
2、禁止把各种枯饼、骨粉、棉子饼和磷矿粉(磷肥)投入沼气池,以防产生对人体有严重危害剧毒气体—磷化三氢。
3、沼气池要勤进料,保持池内有充足的新鲜发酵原料,勤出料,保证沼气池有足够的贮存空间。
二、安全管理
1、沼气池的进、出料口要加盖,防止人畜掉进池内造成伤亡。
2、要经常观察压力的变化,当池子产气旺盛,池内压力过大时,要立即用气或放气,以防涨坏池子和压力表。
3、加料入沼气池,如数量较大,应打开开关,慢慢地加入,一次出料较多,压力表的水柱下降到接近“0”时,应打开开关,以免产生负压,损坏池子。
4、沼气池一旦进料后,不要轻易不池出料或检修,如需下池,不能在出料后立即下池,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一是要使进出料口通风,使新鲜空气充分换入;二是把小动物放入池内观察15-30分钟,动物能正常活动方可下池;三是下池人员仍须系安全绳,且池外有人看守,不能一人单独作业,下池人员稍感不适,应立即到池外休息。
5、不得在池口周围点火照明或吸烟,进池人员只能用手电或镜子反光照明,严禁使用明火。
6、禁止向池内丢明火烧余气,防止失火、烧伤或引起池子爆炸。
三、安全用气、1、使用前请接通气源,紧固各接头,用肥皂水检查各接头是否有漏气现象(灶前压力保证在784Pa四个气压以上)。
2、使用沼气时,视其沼气压力的大小,压力大时,先将开关关小点,等点燃后,才全部扭开,以防一时沼气放出过多,烧到躯体或引起火灾。
3、沼气灯、炉具和输气管不能靠近柴草等易燃品,以防失火,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关住开关、切断气源。
4、禁止在沼气池导管口和出料口点火试气,以免引起回火,炸坏池子;同时不准用明火检查各处接头,开关漏气情况。
5、如在室内闻到臭鸡蛋气味时,应迅速打开门窗或扇风、鼓风将沼气排出室外,这时千万不能使用火柴、蜡烛、打火机等明火,以防引起火灾。当臭鸡蛋味完全消失后,才能使用明火。
6、发现燃烧不正常时,请调节灶具风门来控制,空气适量时火焰呈蓝色、稳定、透明、清晰;空气不足,火焰发黄而长;空气过量时,火焰短而跳跃,并出现离焰现象。
7、使用过程中火焰被风吃来或被水淋熄,应立即关闭气阀,打开窗户疏通空气,此时严禁使用一切火种及电源开关,以免引起火灾。
8、新建沼气池或新投料沼气池刚产生一些气后不能使用点火,因新池产生过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空气等杂气,故甲烷的可燃成份比例低,此时把炉具风门调节小点,用明火点燃也能正常使用,沼气正常后才能用电子点火。
9、调空净化器一经使用,不得让空气进入,若进入空气太多时,会在调空净化器内发生剧烈的反应而烧坏脱硫器。
6.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篇六
方忠敬
●发展沼气,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美化家园、减少污染,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节支增效,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能推动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坚持“小沼气、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把沼气建设视为新时期农村的一场伟大革命,以沼气建设构建和谐生态家园,推动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要与多层次开发利用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农业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二是要坚持统筹规划,典型示范,辐射推广,综合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创建一批各具特色的沼气生态农业示范村。三是抓规范化、标准化建池技术推广,把好建池技术质量关,完善建、用、管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四是农村沼气建设是“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农民受益,利国利民”之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要把这项利国富民的事业办好,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农民的自觉行动,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政策和资金扶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沼气是通过发酵方式循环利用的生物质能,具有能源、生态、环保、经济和社会的多重功能。发展农村沼气能避免大量焚烧作物桔杆和树木,一口沼气池就可保护一片青山绿水,可有效地保护大面积的绿化成果。沼渣、沼液可以改变农田肥料结构,减少化学肥料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桔杆、人畜粪便“农村三废”的利用,极大改变了农村环境卫生,全面消除污染源,彻底改变农村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发展农村沼气是一项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新能
源,也就是说沼气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己,变废为宝,降低能源的公益工程,在农村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快速发展,以农民增收为中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为主线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纳入农业发展目标之中,发展沼气作为农村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目标任务之一。我们应该把沼气建设视为新时期农村的一场伟大革命,坚持“小沼气、大产业”的发展思路,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构建和谐生态家园,以沼气建设推动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立足“三农”,把小沼气建成大产业。发展农村沼气既是一项符合农村实际、能使农民真正受益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又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实践,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据调查,农户建一座8-10M3的沼气池投资1200-1500元,使用期15年以上,年可节省做饭用煤、照明用电开支近800元;使用沼液、沼渣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年节省化肥、农药开支200元左右;沼液喂猪节约饲料成本按20元/头计算,养畜增效150-200元;种植业增效也在150元左右。一座8-10 M3沼气池每年直接效益在1200元以上,通过建设沼气,形成家庭庄园式生产格局,既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形成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为此,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大力发展沼气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作为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载体,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完善机制,形成沼气建设的整体合力。沼气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完善的工作机制,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发展沼气产业的强大合力与动力。为确保农村沼气建设顺利开展,我们把沼气建设作为农民办实事中的第一件实事来抓,建立并实施“三个工作机制”:一是部门联动机制。各级政府以及各个部门,应广泛开展沼气建设帮扶活动,通过分包到乡、分包到村,实施集中帮扶,带动所包乡、村沼气建设全面发展。二是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出详细的奖惩办法,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并召开阶段性总结表彰大会,拿出资金对先进进行表彰奖励,调动各级发展沼气、建设沼气的积极性。三是“五有工作机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到沼气建设有领导、有机构、有经费、有车辆、有目标奖惩,保证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能办成事。用制度与措施推动沼气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政策扶持,加大沼气建设投入。一是各级政府应制定出台一些有利于促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沼气。二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每年安排适当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农村沼气建设;各乡镇、办事处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扶持。三是各相关部门应协作配合,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卫生村建设、农民新村建设、农村康居工程建设、移民建村、村庄整治、农村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打造示范村,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四是加大信贷投入。各级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积极为建池农户发放小额贷款,保障沼气建设快速发展。
(四)面向市场,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沼气,重点在技术、关键在服务。我们认真总结历史上沼气建设几起几落的教训,感到要想使沼气建设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提升建池的技术含量,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加大技术指导与培训力度。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家中进行技术指导,采取以建代训、实地操作等形式,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掌握和使用沼气技术的水平。其次,推行专业化施工。组建专业施工队、管道安装专业队和沼气建设服务组织,由施工队与建池农户签订协议,向建池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做到包建、包修、包赔偿,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建池速度、降低建池成本,还可以激励施工队的工作热情,提高沼气建设质量,更好地服务农民。第三,推广模具建池技术。实行标准模具建池,能够提高沼气建设质量与速度,提高沼气建设的成功率,降低沼气建设成本。通过面向市场,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沼气产业向市场化运作、标准化施工、专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五)加强宣传,营造沼气建设的良好氛围。搞好宣传发动,解决农民思想认识问题,使广大农民增强沼气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发展农村沼气的关键。我们采取领导带头搞示范、新闻媒体搞宣传、群众现身说法、专家技术人员现场讲课、组织版面巡回展、农民互相交流等措施,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沼气建设与使用知识和省内外沼气建设动态,并在报刊杂志、电视台、网站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为广大群众了解沼气、发展沼气、安全使用沼气,提供可靠的信息平台。同时,通过实施典型引路,组织群众特别是妇女同志,到沼气建设示范村现场观摩,实行示范带动,在全国上下形成大力发展沼气的浓厚氛围。
(六)养殖跟进,为沼气建设提供配套保证。沼气建设既促进了养殖业发展,又离不开养殖业发展,发展养殖业、为沼气提供充足的原料,是沼气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应把发展畜牧养殖业放在与沼气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其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出台一系列鼓励农民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扶持政策,对沼气普及率达到50%的村,市、县畜牧部门设立综合服务点,免费供应动物疾病防治疫苗;对发展沼气的畜禽养殖场、养殖户,提供包括疾病防治、品种改良、养殖技术、产品销售等在内的全程服务。同时,每个乡镇配备3~5名畜牧防疫员,组建防疫队伍,健全防疫网络,为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七)统筹兼顾,推动文明生态建设。沼气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切入点,以此为契机:一是要坚持统筹规划,典型示范,辐射推广,综合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创建一批各具特色的沼气生态农业示范村。二是要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工程、植树造林绿化、发展庭院经济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沼气为纽带,促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层次和水平。通过沼气生态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带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发展。
7.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 篇七
庆阳市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美丽的子午岭林区, 子午岭森林在庆阳市境内, 横跨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四县, 南北长207公里, 林木覆盖总面积497平方公里, 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9%, 子午岭40621公顷次生林, 为中国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养林, 有“天然水库”之称, 生长着松树、柏树、桦树等200多种用材和经济林木;栖息着豹、狍鹿、野猪、野鸡、灵猫、黑鹳、鸳鸯等150多种野生动物,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 成立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子午岭海拔在1600至1907米之间, 林区内峰峦叠翠, 谷壑幽深, 登岭远眺, 群山连绵, 峥嵘突兀, 云海翻腾,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88.3%, 现已建成的正宁凋令关、合水的烟景川、东华池的抗大七分校、大凤川的七七O团大生产运动旧址, 烟雾沟等休闲垂钓及旅游景点, 将子午岭自然景观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开发利用也是我们在生态文明大框架下建设美丽家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俗话说, 一棵树好栽, 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 难在坚持。让我们携手共进, 汇聚每一个人的力量, 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开始, 把环保意识、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更加自觉地珍爱家园、建设家园, 为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起来, 为构筑“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贡献力量。我们基层林场做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分子, 在当前国有林场改革的大环境下, 既要改革, 更要发展, 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 以增加资源总量、森林覆盖率和经济总量为目标, 做到林场增收, 职工致富。在美丽家园建设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是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参照中共庆阳市委《关于进一步保护子午岭森林资源的决定》, 在日常的森林管护工作上是做到“目标、地块、人员、责任”四到位、四落实, 严防森林火灾和盗伐林木、捕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发生, 进一步加大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工作力度, 使森林在碳排放的交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当地的生态发展和全国的森林覆盖率提高添砖加瓦。
二是积极探索林业改革。两年前国家林业局就着手启动了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改革目标即以加强生态林保护为核心目标, 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林场自我发展活力、创新林场体制机制管理为重要目标。按照2013年国有林场改革扩大会议精神, 一是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变, 同时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工资分配制改革, 进一步扩大绩效工资制度的影响力, 使分配原则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二是要树立改革就是要改变现行的落后、不发达的一种经营模式, 要建成适于社会发展的、人民满意度高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要千方百计的提高森林总量和质量,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 切实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和谐稳定的新林区。目前的林业体制改革要在不破坏森林资源和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 鼓励林场职工承包造林育苗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荒山绿化造林工程及中幼林抚育工程等生产经营项目, 目的早一方面确保林场的工作顺利圆满完成, 既要森林总量和质量, 又要职工增收。三是引入市场机制, 采取购买劳动力的方式, 在森林资源管护等方面采用正式在职护林员加社会招聘人员相结合的管护新模式, 要确保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及公益林管护过程中以正式专职护林员和社会招聘护林员相结合的管护新模式, 切实做到事有人为, 责有人担、林有所护、山有所绿。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在苗木培育中要转变工作思维, 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 在苗木培育中要加大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的培育, 要加大这些树种的比例, 全面做好苗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二是优化产业结构, 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林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森林观光旅游、发展森林农副产品的培育开发、发展森林生态养殖。比如在林区种植林下中药材、种植林下生态蔬菜、食用菌等。也可以在林区养殖森林生态鸡、生态猪等, 从而增加林场的经营活力。
四是壮大人才队伍。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在以后工作中要引进更多优秀大专以上毕业生投入到林业建设中来。二是要对现有人员进行跨专业、跨学历、跨年龄不拘一格的培训, 促进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三是要全面引进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招聘和应用力度,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安排一方面是为林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更是为社会做了贡献, 它可以使一些困难大中专毕业生、下岗人员、零就业家庭的子女获得一份工作, 加大为林场各项工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不懈努力, 将林场建设成“经营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备、森林优质高效、产业发展充分、资源经营持续、林区富裕和谐”的现代化新林场, 使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美好。
摘要:党的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 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首次将生态文明独立成篇, 为我们今后建设美丽家园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 也是我们全体中国人追逐“中国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就如何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家园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张辰, 苏政兴.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J].北方经济, 2013 (12) :3-4.
8.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美好家园 篇八
和谐的基础在于人际沟通,必须着力构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新型互信关系。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干部贴近群众,群众才与干部贴心;政府善待群众,群众才能尊重政府。这几年,我们注重从党群干群关系抓起,倾心与人民群众交流、交心、交融,建立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新型互信关系。一是建立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我们在网上开设了“寄语市长”专栏,在社区街巷设立“市长信箱”,开通了市长热线电话,市委、市政府领导还经常走进直播室,与市民朋友面对面交流,搭建了与群众沟通的平台,建立了联系的纽带。二是建立有序的利益诉求协调机制。着力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利益,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重视信访工作,在全国率先实行信访举报处理“三公开”制度,健全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和重大信访问题会办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居)民自治,全面实施政务、企务和村(居)务公开制度。三是建立积极的动员群众的工作机制。注重发挥政权的力量、舆论的力量和干部人格的力量来引领群众、动员群众。通过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到信访和经济一线接受磨练、到难度大的重点工作岗位上去锤炼等,培养了一大批熟悉群众工作的干部。四是建立稳定的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在全市深入开展党员“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乐在群众后”的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党员干部“走门串户、联系群众”制度,实施每年5月8日人大代表与选民统一见面日制度,组织政协论坛,每年5月2日举办“市民日”活动,构建起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强大网络和工作机制。五是建立广泛的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服务体系,推行党政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普遍建立了联系点,城区所有街道、90%的社区都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和便民中心。基层党组织推行“连心服务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社区报到,在城区全面推行党员与群众结对帮扶活动。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经常化的服务群众体系,有效发挥了党员干部的作用,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和谐的关键在于发展协调,必须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十五”期间是我市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社会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最近3年,全市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接近前20年的总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扬子津科教园区、扬州中学西校区、扬州职业大学新校区等建成投入使用。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完成了苏北人民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心血站、妇幼保健医院等建设改造工程,新建医疗卫生设施面积达到前50年的总和。加强 “文化扬州”建设,大力推进古城的保护与复兴,重点实施了保护整合古城遗址和历史街区、弘扬“水文化”、保护与创新非物质形态文化等十项文化保护与建设工程,新建了中国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等10多个博物馆,延伸了城市文脉,彰显了城市个性。二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按照“富民强市、建设名城”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街景改造、市容整治和绿化美化亮化,改造建设城市道路300多公里,新建了文昌广场、中央公园、古运河文化广场等市民广场。同时,开发建设新城西区,规划建设广陵新城,显著提升了投资环境、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扬州先后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现在正积极争创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三是处理好城乡发展的关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组织实施并提前完成 “三年农民人均增收千元”计划,兴办通达、碧水、安居等农村八件实事,实施“全面小康村”建设工程,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善。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沿河开发战略,开工建设宝应县安丰镇至江都市大桥镇的“安大路”,带动里下河地区40多个乡镇加快发展。四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平安的关系。深入开展“建设平安扬州、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健全“大维稳、大调解、大防控”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城市综合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处置重大案件、群体性事件、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等突发性事件的能力,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和全省首批安全市。五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全力实施“绿杨城郭”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新建一批森林公园、生态公园,投入20多亿元实施瘦西湖、古运河等水环境整治工程,形成了沿路、滨河、环城340多公里的绿化长廊、“绿肺”系统和生活空间。加大水污染防治和空气污染源治理力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市区工业废水排放量比三年前下降了47.6%,空气质量稳定在二级以上。
和谐的核心在于利益统筹,必须着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我们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通过经济杠杆和行政调控实现社会利益的再分配,化解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平衡因素,统筹好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市委连续5年以1号文件下发关于关注民生的意见,重点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生活、基本养老、基本住房、基本医疗和再就业、贫困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现在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100%,城市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7%,近几年10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建立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解危安置房、解困定销房、补贴市民购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不同群体的住房问题,市区10万户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特别是通过实施“831”安居工程,解决了近2000户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
和谐的前提在于财富增加,必须着力发展经济致富百姓。过去的5年,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1%和8.5%。工作中,我们着力打造开发开放的新平台,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出口加工区建设,打造沿江产业带,加快各类产业资本和要素向扬州集聚。5年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帐累计29亿美元,年均增长80%;新增民资注册资本累计398亿元,年均增长51%。着力打造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推动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的“双创”工程,实施集聚重要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培植重点企业的“三重”工作,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去年全部工业总产值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多。着力打造重大基础设施的新平台,相继建成宁启铁路扬州段、润扬长江大桥,扬州人百年梦圆;在全省率先建成环城高速公路、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扬州港扩容提升,扬州的交通条件发生历史性变化。着力打造体制机制的新平台,强势推进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在全市大力实施“全部放开、全民创业、全民致富、全面小康”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民众的创业热情,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和谐的根本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必须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我们把提高人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坚持抓好现代市民、现代农民两大教育工程,广泛开展“市民日”、“慈善日”、“读书日”、“百万市民学礼仪学法律”等活动,开展“我爱我家,共建家园”、“关爱在扬州”等主题活动,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诚信礼仪精神。动员城乡居民争做文明人、共建文明城。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宿感、自豪感大大增强。据国家、省有关部门对扬州的随机抽样调查,市民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满意率达96%以上,市民对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满意率达97%以上,市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6%以上。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书记)
9.创建园林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 篇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广大市民对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有了更高的期望。创建园林城市对加快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和谐龙泉具有重要实意。它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既是政府的目标,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对我市来讲,创建园林城市有三方面重要意义:
一、创建园林城市可提高城市品味
创建园林城市是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城市特色的创造就是城市品位的提升和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在塑造园林城市特色中,把龙泉的剑瓷文化融入园林绿化,提高园林绿化品位,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市的品位和档次。
一、创建园林城市可促进经济的发展
创建园林城市可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极大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利于聚集人才,聚集资金,聚集技术,聚集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要素,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创建园林城市,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吸引众多的中外客商来龙泉设厂、兴业;二是创建园林城市,可以打造优美的旅游环境,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宾客来龙泉观光旅游;二是创建园林城市,可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我市生活环境,使广大市民生活的更安逸,在鲜花绿草中得到身心健康,缓解一天的疲劳,以更饱满的干劲与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二、创建园林城市可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10.建设美好家园征文 篇十
大家好!我叫周文娟,我演讲的题目是建设绿色家园。
同学们,你们知道么?现在我们的地球妈妈已经身患绝症了,这都是因为我们地球人乱扔垃圾,不保护环境的问题。原来我们地球处处都有绿树红花,小溪,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地像一面明晃晃的镜子,可是现在呢?小溪,小河已不是从前哪个样了。它们身体里的水变浑浊起来,发出一阵阵臭气,让人作呕,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绿树红花呢?也被那些建筑工人们毫不留情地砍伐了,只剩下了那光秃秃的土地了。
同学们,如果我们再不保护我们地球,那么我们生活的地方就会多几处污染的工厂;我们生活的地方就会出现些大风暴或水土流沙导致洪水的来临,这样我们的`地球就会少存在一天。同学们,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多向人们呼吁环保,那我们的地球妈妈就会越来越年轻,越活越漂亮,绿色的保护伞又重归于地球妈妈的手中。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保护环境,共建绿色的家园。
11.探寻生态奥秘建设绿色家园 篇十一
北京林业大学——知山知水 树木树人
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也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中国林业和生态环境教育的最高学府。
学校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林学学科在国内排名第一,风景园林和园林、园艺专业,所依托的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内唯一关于园林方面的两位院士都在该校。还有生物科学专业,这个专业是教育部设在林业大学的国家基地。
学校科学研究实力雄厚,成果丰硕,以三倍体毛白杨、四倍体刺槐等优良品种,林产精细化工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正巩固发展。毛白杨产业更受到朱镕基总理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视和关怀,并给予专项拨款。
在优秀拔尖人才培养上,该校更设立了“梁希实验班”。实验班分文科、理科、工科三类,每班招收35名学生,小班教学,实行末位淘汰制,更单独设立了“梁希奖学金”,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硕、博连读资格。实验班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均高于普通班,且推荐指标单列。
南京林业大学——诚朴雄伟 树木树人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在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它是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全国首批三所部属重点林业大学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教授和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博士生导师自主审批权和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高校之一。
该校现有林业工程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7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同时林业工程学科所支撑的木材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制浆造纸工艺与设备)、森林工程和林产化工四个本科专业分别被确立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近年来,学校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加拿大UBC大学、多伦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签订合作交流协议。2013年2月,又新增3个“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选派的专业涉及林学、生态学、生物技术、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轻化工程等。
东北林业大学——学参天地 德合自然
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学科专业最多、规模最大的林业高校,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休憩、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完整的特色教学体系,更增设自动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类、农业经济管理等辅助专业,构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结构布局合理的专业格局。同时该校开设了全国首个森林资源类英才班,英才班实行本、硕、博贯通,分段培养的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了黑龙江省最优质的师资力量,实行小班单独授课,更安排学生分期到国外学习和交流,成绩优异者,甚至可以只用8年的时间获得以往至少10年才能获得的博士学位。
该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为该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求是求新 树木树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本科院校中南林学院,2005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湖南省属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6所高校之一。
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林学学科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支柱学科之一,现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该校瞄准国家和区域创新重大科技需求,充分利用南方区位优势,在亚热带森林资源的培育、经营、保护与利用等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林学更分化并带动了该校风景园林学、园艺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发展,从而,使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成为南方林业建设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摇篮。
此外该校还有一个北京教学点——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从事林业干部教育培训,已成为林业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深造的摇篮,地处北京的地理优势及办学优势使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心怀社稷,情系苍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陕西杨凌,一直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该校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拥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结合地理位置优势,在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更培育出目前世界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
学校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与全国50多个地方政府或企业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关系,开辟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亿元,更享有“生态园林式大学城”美誉。
浙江农林大学——坚韧不拔 不断超越
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西郊国家森林城市——临安市,校徽以绿色为主调,采用绿色和银杏叶寓意学校以农林为特色,以培养绿色科技人才、服务现代农业、致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
学校现有林学、生物技术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竹资源与高效利用博士培养项目1个。学校学以致用,将生态学、植物学等优势学科与第三产业相结合,成立了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香榧、山核桃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已经形成“梁希班”、政产学研用联动、双导师制、教授班主任、本研互助、国际合作“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校园颇具特色,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进行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景致优美,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西南林业大学——树木树人,至真至善
西南林业大学地处四时花开不断的春城昆明,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院校,学校坚持“立足云南、依托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定位,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绿色人才摇篮”。
该校的林学并列全国第5位、林业工程位居全国第5位,风景园林学并列全国第6位,生物学、生态学、城乡规划学也进入排名。具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 “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林学被列为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咨询共建重点学科。
学校教学与科研并重,立足西南,标本馆于1992年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列为中国10个入选世界大标本馆之一,并在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经济林育种培育、竹类研究等方面居国内外同类研究前沿。
12.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篇十二
一、绿色生态小区的内涵
绿色生态小区, 是指在小区建设和使用过程中, 使用环保节能材料和清洁能源以及高效绿地系统, 营造生态和谐的环境以增强居住环境的健康性和舒适感, 包括小区的布局、绿化、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绿色生态小区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是低碳建筑。所谓低碳建筑, 是指在建筑材料、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提高能效,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在绿色生态小区运行和管理过程中, 重点是绿地生态效益的提升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河阳家园小区的绿色生态建设
河阳家园小区是洛阳石化新开发的商住小区, 该小区有19栋多层住宅楼, 1栋综合楼, 占地总面积58 211m2, 住宅建筑面积102 548m2。该小区从设计、施工直至交付使用, 一直遵循绿色、节能的生态化理念, 主要体现在低碳节能建筑材料、清洁能源的使用及生态环境绿化等方面。
1. 充分采用低碳节能建筑材料。
(1) 建筑外墙保温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 经发泡剂发泡制成的内部具有无数封闭微孔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其表面密度为16~30kg/m3, 导热系数0.033~0.044W/ (m·k) , 吸水率小于0.1%, 隔音性能好、机械强度高, 而且尺寸精度高、结构均匀。外墙保温材料包在主体结构的外侧, 能够保护主体结构, 延长建筑物寿命, 有效减小建筑结构热桥的影响。
(2) 建筑砌体采用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粉煤灰砖是以粉煤灰、石灰、石膏及细集料为原材料, 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搅拌、消化、轮碾、压制成型, 再经高压蒸汽养护制成的新型承重墙体材料。其厚度为240mm, 导热系数为0.56W/ (m·k) , 蓄热系数为8.01W/ (m2·k) 。经过热工计算, 墙主体传热系数为0.71W/ (m2·k) , 低于节能标准0.75W/ (m2·k) 。
(3) 采用节能门窗。不采暖楼梯间户门采用蜂窝夹板门, 它由边框和门板组成, 门板为夹芯结构, 由面材和芯材组成。芯材为纸制蜂窝结构, 边框、面材与芯材之间采用胶粘剂粘接。经计算, 其传热系数为2.51W/ (m2·k) , 低于标准规定的2.71W/ (m2·k) 。建筑外窗 (含阳台门透明部分) 采用塑料中空玻璃, 由于其内部气体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 不产生气流, 而空气的导热系数是玻璃导热系数的1/27, 因此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达到了降低辐射传热的目的。经计算, 中空玻璃建筑外窗传热系数为2.70W/ (m·k) , 低于标准规定的2.80W/ (m2·k) 。
(4) 屋顶外保温采用在钢筋混凝土板外加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形式。经过热工计算, 屋顶传热系数为0.55W/ (m2.k) , 低于标准规定的0.6W/ (m2·k) 。
2. 采用高效的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可以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和人工再生水源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水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 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热能的转移, 将水体和地层蓄能作为冬、夏季的供暖热源和空调冷源。
河阳家园小区住宅楼生活热水的供应就采用了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主要包括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室外管网及室内空调系统。其中, 水源热泵空调机组3台, 最大制冷量5 766k W, 最大制热量6 555k W, 热水负荷2 032k W, 热水供应温度不低于50℃。选定的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具有许多优势:一是高效节能, 利用先进的“大温差、小流量”设计, 用水量比传统设计节省40%, 且制热能效比为4.6, 制冷能效比达5.6。二是清洁环保, 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中没有燃烧, 没有排烟污染, 没有废弃物产生。三是运行平稳, 水体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 机组冷热量没有衰减, 运行更可靠、稳定。四是节约投资, 一套系统能同时实现供冷和供热, 还可提供生活热水, 资金投入比传统方式节约1/3~2/3。
3. 广泛利用太阳能。
作为一种巨大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可以说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而且是地球上最直接、最清洁的能源。小区内使用的路灯、地埋灯、庭院灯、广场灯、草坪灯都利用太阳能提供电源, 而且所有的灯具中都加入了智能控制, 能在白天自动熄灯, 晚上自动亮灯。太阳能灯具为LED灯具, 低压运行、安全可靠, 节能, 无污染, 光控自动开关无需人工操作且电耗小。使用太阳能灯每年可为小区节省电能14 162k W·h。
4. 营造高效绿化系统。
按照规划, 小区绿化面积为19 495m2, 绿化率达到34.18%, 其空间格局采用银杏、大叶女贞、桂花等18个品种的乔、灌木和四季花草构成。小区停车位全部铺设草坪砖, 增加绿化面积和透水面积, 最大限度减少硬化面积。另外, 各公共区域均配置有完善、安全的休闲设施, 活动广场面积达2 800m2, 能充分满足业主户外活动需要。这样, 就形成了广场、中心花园、草坪、垂直绿化一体的绿化体系。
13.建设美好家园作文 篇十三
这就是我可爱的地球,锦绣的梁邹大地。郁郁葱葱的长白山,气势雄伟;青龙山是你挺拔的脊背,承接着古老的脚步,背负着明天美好的企冀。清澈灵动的黛溪浪花是你飞腾的旋律,回应着历史,畅想这未来。济青高速,胶济铁路在你的腹地延伸,朝向梦的目的地。鹤伴山的万般风韵丰富了你的内涵,唐李庵的美好传说,讲述着神气的洞天福地!飘香的土地啊,跳跃着最欢快的音符,流淌着世间最美妙的旋律。
这就是我可爱的地球,沸腾的创业热土,扬帆起航,乘风破浪,你永远以弄潮儿的姿态站在改革的浪巅,引领超前的航班。“亚洲第一”是魏桥创业集团用双手编织的七彩桂冠;“精进超群,奋进忧患”是西王集团辉煌前景的明鉴;齐星、齐明炫出梁邹大地的璀璨;宏城、广富、金鹏……犹如雨后春笋,在春色正浓的改革大潮中,昂首阔步,推进全国白强,奋战于经济之巅!
这就是我可爱的地球,厚重的文明沃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尚书》再造,徵经明世,古老的文字在丁公部落的黑陶鼎上讲述着龙山文化的远古灿烂,正公“先忧后乐”泽被世代梁邹儿女情怀,梁漱溟旷世的改革之举,又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
五百多万年前,当人类的第一个脚印出现在地球这片乐土时,就开始利用地球上的资源。那时,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地球很繁荣。但随着人类不断的进化,贪欲也随之疯长。人们疯狂地开采地球上的资源。到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无休止的开采已对资源构成了威胁。过多的二氧化碳已成为了一大“杀手”。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随处可见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汽车排放出一团黑色的二氧化碳……你知道吗?连手机充电时都会排放二氧化碳。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随时都在制造二氧化碳。每当我看到伐木工人挥舞着电锯,一棵棵大树随之倒下,就知道,二氧化碳又能更加肆无忌惮地摧残人类了。
问题的严重性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低碳生活”这个新概念已进入人们的头脑。有人可能会问:“何为‘低碳生活’?”其实,低碳生活就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能量。
14.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 篇十四
今年来,我镇围绕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要求,积极推进“三新”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聘请专家对镇区主干道进行高端规划设计,结合万顷良田、城乡挂钩规划新建岔河新区东陈示范小区,突出重点落实3个村32个点村庄环境整治措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一、彰显个性,特色规划
我镇立足省级重点中心镇、洪泽县域副中心定位,从扬州设计院聘请专家,对振兴路、淮宝路、凤凰街等三条镇区主干道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分三年进行综合整治、立面改造,加入古元素,体现水乡风情古镇特色。从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请来专家,修编岔河镇集镇总体规划和岔河新区东陈示范小区规划,按照省市创建要求和验收评分标准,结合村庄不同的地形地貌、庄台特色,高起点编制西城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整治规划。
二、整建结合,形象提升
一是快速推进新市镇改造。按照“一步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我镇今年重点对振兴路进行通街立面改造,该路段总长3200米,西首为欧式风格立面改造,中间设计为浅色调仿古建筑,东部为深色调仿古建筑,风格中西结合,色调浅深渐进。一期欧式立面改造工程长800米,投资95万元,主要是平底、喷漆,对墙柱、屋檐、窗户进行修补或更新,目前已经完成建设。二期立面改造工程投标工作已结束,9月10日进场施工,计划投资400万元。二是稳妥推进新社区建设。结合万顷良田项目建设,以节约集约用地和利于产业发展为原则,高起点规划布局岔河镇新区东陈示范小区。该小区位于镇区西部浔河路以南,328省道
以东,振兴路以北,兆庆路以西,占地160亩,拟安置东陈村万顷良田拆迁户、城乡挂钩拆迁户共300多户,计划投资3100万元。建设和完善高品味的浔河路社区,融幸福小区、淮宝花苑、银河小区等三个居民小区为一体,整合资源,完善基础功能配套和管理服务,加快整体建设进度。目前幸福小区已建成390户,在建50户;淮宝花苑规划建设别墅47幢,已建成和在建36幢,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银河小区建成和在建房屋67幢,建筑面积13400平方米。三是积极推进康居乡村创建。投资80万元对西城居委会进行水泥路铺设、河塘整治、河道疏浚、污水处理、菜园格式化等,全面拆除各类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破败空心房和废弃的猪圈、禽舍,以白色为主色调,对建筑物外墙立面、屋面进行粉刷出新,使村庄建筑外观风格一致,美化绿化,提升全村整体居住环境和水平。
三、立足机制,长效管理
在加强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的同时,扎实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截止2013年3月底,我镇共投入280万元,对13个村41个点进行了农村环境整治,年底将再投入120万元对3个村32个点进行环境整治,重点是拆除猪圈厕所,清运垃圾和杂物,砍伐杂树,清理河塘漂浮物等。并建立健全机制,推进长效管理,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巩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我们将以此次观摩为契机,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扎实推进,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任务,努力将“三新”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推向更高水平,向上级领导、岔河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岔河镇人民政府
15.情牵灾区人民共建美好家园 篇十五
灾难同样给四川省财政同胞带来重创。北川县财政局、都江堰市财政局、绵竹市财政局的办公楼和职工宿舍, 有的倒塌、有的开裂;北川县财政局全局85名职工42人遇难或下落不明, 重伤8人, 办公室、行财股、社保股干部全部殉职;灾区许多乡镇财政所干部与组织失去联系, 人员、财产损失惨重。顷刻间, 我们失去了众多骨肉同胞, 山河为之呜咽, 风云为之变色, 草木为之惊心!
灾情就是命令, 时间就是生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挥下, 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灾区干部群众,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医务人员组成的各种救援队伍火速集结奔赴灾区, 奋力抗震救灾。财政部谢旭人部长随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在灾后第一时间奔赴灾区, 接到命令的财政部立即行动起来, 迅速启动财政应急保障预案, 建立抗震救灾工作24小时值班制度, 向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甘肃、山西、贵州、青海、湖北发出抗震救灾动员令, 紧急调度资金, 开辟“绿色通道”, 一笔笔救灾款从国库里迅速拨付到灾区……到5月30日, 国家财政投入抗震救灾资金224.17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81.4亿元, 地方财政投入42.77亿元。全国财政系统干部职工情牵灾区, 一滴滴殷红的鲜血, 从血管中缓缓地流出, 一笔笔友善的捐款, 汇聚成关爱的海洋;广大共产党员爱心涌动, 争先恐后交纳“特殊党费”, 奉献爱心与力量。
情系灾区人民, 财力保障重建。改善灾区群众生活, 筹措灾区重建资金是财政部门的首要职责。为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催生着一项项政策、一项项措施的出台。财政部首先提出建立灾区恢复重建三年规划基金预算, 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今年中央财政先安排灾区恢复重建基金700亿元, 同时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车辆购置税和彩票公益金中安排用于灾后重建的资金也列入灾后恢复重建基金。2009年和2010年将继续作相应安排。有关地方财政也相应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中央国家机关2008年的公用经费支出拟按预算一律减少5%, 节约下来的资金全部用于抗震救灾;对灾区人民在过渡时期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对因灾受损的企业在重建时期给予一定补偿性经济援助和税收减免……
服务灾区人民, 共建美好家园。财政是人民财政, 财政是民生财政。想灾区之所想, 急灾区之所急, 帮灾区之所需, 解灾区之所难, 是财政人的神圣之责。当前对财政部门来说, 就是要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把支持抗震救灾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措施考虑得更加周全细致;就是要讲政治、顾大局, 主动加强与灾区及部门的沟通协调, 形成工作合力, 提高工作效率;就是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 积极筹措并及时拨付抗震救灾资金, 千方百计保证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就是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 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确保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就是要做好灾后重建政府采购管理, 公布救灾采购数量单价, 接受社会监督;就是要按照资产配置原则, 遵循资产配置标准, 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建;就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做好政策宣传, 尽量减少党政机关的会议、接待、差旅和公务车支出, 压缩出国团组, 控制公车购置, 暂停党政机关办公楼审批。总之, 要提倡励行节俭的优良作风, 从节约每一笔经费入手, 帮助灾区共渡难关。
16.弘扬雷锋精神建设美好家园 篇十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学习雷锋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理想信念是一切行动的精神支柱,是克服前行路上艰难险阻的重要保证。翻开《雷锋日记》,人们无不为其中流淌出的对党和国家浓烈的情感所打动。今日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期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像雷锋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自己对于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能拥有踏实工作的无尽动力,用智慧和勤劳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宝贵品格,成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模范践行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段被几代中国人不断引述的名句,透彻地诠释了雷锋之所以成为永恒榜样的真谛。公交车上给弱者让个座、路遇跌倒者及时施以援手,甚至一句问候、一个提醒,举手之劳汇入道义的海洋,都能促进相互关爱的社会风尚,壮大文明和谐的社会力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学习雷锋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雷锋对自己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同心同德贡献力量。生活在这个火热时代的劳动者,虽然岗位不同、条件各异,但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只有每个人都立足岗位、敬业奉献,才能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使国家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和谐美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学习雷锋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自觉推动者。“真正的青春,永远只属于这些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这段日记,鲜明地标示了雷锋的进取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像雷锋那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力争上游的锐气、砥砺奋进的勇气、永不言败的志气,就能不断发现人生新机遇、开创事业新天地,在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中,使人生价值不断升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学习雷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发创业者。勤劳节俭、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雷锋的生活准则。学习雷锋,需要多角度解读雷锋精神,既不断致力于加强文明建设和提高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又要始终倡导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和作风,继续埋头苦干,努力奋发有为,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雷锋用22岁的年轻生命,诠释了个体与集体、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奥秘,解答了如何将短暂的人生旅程汇入民族和人类发展的长河之中。以雷锋为榜样,让人达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沿着雷锋的足迹前进,必将发现更精彩的人生。
让我们行动起来,兴起学雷锋热潮,最大限度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使学雷锋活动延伸到基层单位、深入到各行各业、覆盖到各类群体,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就一定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起强大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学习雷锋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理想信念是一切行动的精神支柱,是克服前行路上艰难险阻的重要保证。翻开《雷锋日记》,人们无不为其中流淌出的对党和国家浓烈的情感所打动。今日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期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像雷锋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自己对于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能拥有踏实工作的无尽动力,用智慧和勤劳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宝贵品格,成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模范践行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段被几代中国人不断引述的名句,透彻地诠释了雷锋之所以成为永恒榜样的真谛。公交车上给弱者让个座、路遇跌倒者及时施以援手,甚至一句问候、一个提醒,举手之劳汇入道义的海洋,都能促进相互关爱的社会风尚,壮大文明和谐的社会力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学习雷锋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雷锋对自己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同心同德贡献力量。生活在这个火热时代的劳动者,虽然岗位不同、条件各异,但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只有每个人都立足岗位、敬业奉献,才能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使国家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和谐美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学习雷锋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自觉推动者。“真正的青春,永远只属于这些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这段日记,鲜明地标示了雷锋的进取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像雷锋那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力争上游的锐气、砥砺奋进的勇气、永不言败的志气,就能不断发现人生新机遇、开创事业新天地,在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中,使人生价值不断升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学习雷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发创业者。勤劳节俭、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雷锋的生活准则。学习雷锋,需要多角度解读雷锋精神,既不断致力于加强文明建设和提高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又要始终倡导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和作风,继续埋头苦干,努力奋发有为,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雷锋用22岁的年轻生命,诠释了个体与集体、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奥秘,解答了如何将短暂的人生旅程汇入民族和人类发展的长河之中。以雷锋为榜样,让人达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沿着雷锋的足迹前进,必将发现更精彩的人生。
17.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篇十七
建设幸福家园,就是建设幸福中国,就是建设我们自家的幸福家园,因为中国是我们的大家园,只有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了,我们才有精力,才有能力建设自己的幸福祖国!
建设幸福家园
回想过去的辛酸苦辣,展望未来的和谐美满。两者对比,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现在多么幸福啊!
所谓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轻轻松松的过好每一天,建设幸福中国就是建设和谐美满的中国,就是建设没有硝烟没有战争的中国,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在不同的年代,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到底有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
我曾经问爷爷他以前的生活是这样的,爷爷说:“在以前能吃上一口饭就已经是享了福了,能上学的就已经是地主家的孩子了。以前是个人就要下地干活,耕种的粮食活生生的被有钱人抢去,辛苦了大半年的成果自己却一口也吃不到,唉!想想我就心酸,算算了不说了。”
听了爷爷的一番话我也感到心酸,在以前农民们多么不容易啊,自己种的粮食却被别人吃到肚子里了。
我又去问妈妈,比较一下两个年代有什么不同。妈妈说:“我们那个时候,国家已经好多了,基本上能上上学了,可是家里并不富裕,除了上学外,还要出去拾草,拾柴火等,耕种的粮食有一半要交给村里,全家人基本上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也还没有灯,只能在蜡烛下看书写作业。那是最幸福的事就是村里组织者一起去看电影,或者在村里哪家能买起电视的,晚上吃完发就敞开大门让我们进去看,那时的电影电视都是黑白的。看看现在既不用把粮食交给国家,也不用一村人围在一起看一个小小的黑白电视了。”
是啊!想想现在的我们,跟他们以前相比我们幸福多了,我们不仅能看电视还能上网学习,并且电视电脑都是彩色的,能不幸福嘛!
现在国家发展越来越好了,不仅不用交太多税,并且还把我们小学到初中的学费书本费免了。
以前爸爸妈妈都骑个自行车上下班,现在都骑摩托车、电动车,车速比以前快了好多倍呢,还有更发到达的,就是汽车,汽车不仅车速快,而且不怕风吹雨打。
中国越来越强了,我们的生活也随着中国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要想建设好自己的祖国,就要先建设好家园。
建设幸福家园,就是建设幸福中国,就是建设我们自家的幸福家园,因为中国是我们的大家园,只有把自己的幸福家园建设好了,我们才有精力,才有能力建设自己美好的祖国!
幸福家园征文
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就是建设美好祖国
单位:新郑市龙湖镇山西乔小学
班级:六年级
作者姓名:卢雅静
辅导教师:司凤婷
联系电话:
邮编:
18.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篇十八
关键词:东莞,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美丽家园”
一、设计规划东莞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蓝图
( 一) 体现时代特色
城镇化被看作是中国经济的最大发展红利和增长引擎。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与现代化的整体水准,已成为我国新一届政府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课题。因此,城镇化也应成为新形势下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研究活动的新课题。
( 二) 体现东莞特色
东莞依山傍海沿江,是一座典型的岭南水乡城市,拥有非常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水环境。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东莞已迈入城市化加速期和城市转型起步期的崭新阶段。2011年东莞市城镇化率达到88. 2% 。2012年底,东莞在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排名第七,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提供了鲜活的样板和可资借鉴的示范。《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东莞提出“高水平打造水乡特色经济区”的任务。东莞市委市政府签订了300亿元的《城镇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支持水乡建设、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低碳生态城镇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和村落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和宜居建设。这与广大市民、特别是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围绕“美丽家园”所开展的东莞市儿童生态道德建设,就是要使广大儿童更深切地感受到新时期东莞城镇化建设与儿童生态道德建设的关联性。
( 三) 体现儿童参与特点
东莞市儿童生态道德建设中的“儿童参与”,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把孩子当主人,引导他们了解新型城镇化对人、空间、土地、产业、生活品质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使孩子对美丽家园的认识从形式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开启科学的生态道德思维模式,理性认识现状,改变自己,影响家庭和社区,提升全社会的生态道德水平; 二是把孩子当孩子,教育设计要符合儿童的特点与需求。根据儿童的特点与需求,可采取探究访问、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制作描绘、互动交流等形式,帮助儿童多角度发现美丽东莞,多方位了解生活家园,多层次体会美丽家园的特点与内涵,担当起建设未来美好家园的重任。
二、开展“美丽家园”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
( 一) 设计思路
2013年3月,东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研小组召开策划研讨会,明确2013年生态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美丽家园”为主题,结合东莞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特点,充分发掘全市32个镇街最具特色的人文历史、名胜景点、自然风貌和体验场所,从“发现”美丽东莞入手,通过“寻访”美丽东莞,对儿童进行参与式的生态道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所生活的家园,并探索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围绕新型城镇化中的社会、经济、空间等结构要素,我们分别从不同方向设计了四个方面的活动目标:
1. 发现生活品质之美,创想人本家园
预设走进“城中村”下坝等文化创意街区和美丽村落,走进“山、水、城”为一体的南城新区。在活动设计中,启发孩子比较新老城区的环境质量,用心发现老街区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特色、新城区的空间塑造和建筑品位; 引导儿童思考城镇化的推进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如旧村改造中高楼大厦与老屋古巷如何并存,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如何保护利用以及如何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等。
2. 发现水乡特色之美,创想宜居家园
预设走进“水乡”道滘。将东莞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和“六水”( 水通、水清、水动、水美、水合、水兴) 的治理目标,渗透在儿童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中。道滘是“游泳之乡”,水资源丰富,有“东莞周庄”之美誉。道滘湿地公园是东莞市统筹水乡地区发展先期启动项目中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之一,该公园充分利用原有鱼塘、湿地、土驳岸等自然要素,设计因地制宜,种植了大量乡土树种,既有岭南水乡特色,又具浓郁莞邑风情。参观道滘湿地公园,既可充分领略岭南水乡特色风貌,又可现场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宜居家园。
3. 发现人文历史之美,创想美好家园
预设走进历史名镇虎门或“古镇”石龙。百余年前,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因此,走进历史的虎门、当代的虎门,参观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威远炮台、海战博物馆、蒋光鼐故居、虎门大桥等,因势利导,引导儿童了解近代历史,牢记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坚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走进“举重之乡”石龙,则可以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龙中山公园,追寻革命先烈遗迹,重温历史。
4. 发现产业新城之美,创想绿色家园
预设走进“中国最美小镇”清溪或广东“四大名市”之一寮步镇,这里是“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绿色低碳、节约集约、文化传承、和谐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的集中展现地。清溪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这里有国内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省级生态农业产业园、“东莞第一瀑”“东莞第一美树”和三大森林公园。寮步镇是“古代香市”“现代车市”,在这里可以游览首个以莞香文化为主题的城市休闲公园,了解“东莞”地名的由来,感受现代“香都”巨变。
( 二) 活动与成效
1.“寻访美丽东莞”系列活动社会效益好
以“建筑重生走进下坝”为主题的寻访美丽东莞活动,以我中心为平台,召集绘画班、写作班、小记者班等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作文、绘画、摄影或表演等不同的展现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呈现出来,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这一活动非常成功,收到小学校的关注与欢迎,他们主动与我中心联系,要求提供指导。
在与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的合作过程中,校方称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得到了很多启发,老师们也很有收获,对开展校外教育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希望今后能长期合作。学生家长也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意识到了不仅要经常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更要在活动过程中正确“引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彩绘风筝,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寻访美丽东莞活动,依托南城风筝广场,以幼儿园为单位开展亲子活动,通过幼儿带动家庭,通过家庭感染社会。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电台、东莞时间网等媒体及时对这些活动进行了报道,新华网、人民网、和讯网等国内知名网络媒体也进行了转载。活动的影响面得到扩大,活动的社会效益得到增强。
2.“寻访美丽东莞”系列活动内容品质高
在分批寻访“生态清溪”“历史虎门”“水乡道滘”和“城中村下坝”的活动中,我们秉承“公益服务、立德树人、活动育人”的一贯宗旨,“讲、学、玩、看”相结合,精心选取活动点,寓教于乐,以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就活动的安全性、可行性,我们提前派人实地踩点; 就活动的教育性、思想性、实践性,我们反复研讨设计,力求完美。活动前,我们做好预案、精心准备; 活动中,我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活动后,我们及时总结、分享体会。在开展寻访“生态清溪”活动时,我中心老师带领孩子走进生态农业园,先让孩子品尝各种不同的水果,调动孩子的味觉; 然后走进园区近距离观察、触摸不同植物,引导孩子通过看、闻、听、摸、摘等不同感官刺激,加深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
3.“寻访美丽东莞”系列活动达成预设目标
通过参与东莞中心区、山区、埔田、水乡等不同片区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随着寻访的深入,儿童对东莞有了全新的认识,发现了东莞的品质生活之美、山水生态之美、人文历史之美、科技发展之美。同时,孩子们也看到并意识到了环境污染问题、人口素质问题、贫富不均问题等。可喜的是,儿童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有了责任意识的萌芽,激发了他们建设美丽家园的使命感。寻访和发现美丽家园的,还增强了儿童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虎门是连续几年的全国十强镇,清溪是中国最美小镇,寮步是历史闻名的香市。东莞还拥有众多的特色名镇,如龙舟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举重之乡、粤剧之乡、游泳之乡等。正如莞城实验小学608班王品喻的写作心得所言: “让我们保护身边的环境,赐予建筑新的生命,让东莞更加美丽! ”
4.“寻访美丽东莞”系列活动儿童参与度高
“寻访美丽东莞”走进生态清溪活动,充分调动了儿童各种感官,因此儿童的体验最为深刻。走进现代农业园,家长和儿童尽情品尝各种亚热带水果,了解夏季花果的生长和种类,观察现代农业园的灌溉和养殖技术。在以“山、水、园”为主调,集生产、生活、娱乐为一体的青湖工业园,孩子们领略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与现代化城镇建设完美结合的和谐之美。通过近距离观看客家麒麟的制作过程,以及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素明的深入交谈,孩子们在感受民间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艰辛。孩子们还到电视台亲眼目睹了新闻记者如何将本次活动编辑制作成电视新闻的全过程,看到自己成了新闻的主角,兴奋喜悦之情不溢言表。儿童的充分参与,使儿童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和主导,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也提升了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效果。
5.“寻访美丽东莞”系列活动示范带动作用强
“建筑重生美丽东莞”活动首次推出,就收到了广泛关注与欢迎,起到了良好的宣传示范作用。在我中心的指导和带领下,多家学校连续多次走进下坝。
我们从莞城实验小学选取了20个学生参与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活动成果与心得体会制作成PPT,以点带面,回到班级中与同学分享活动收获,从而辐射整个学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小学还将此活动作为研究课程,深入推动课外实践活动研究。
【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推荐阅读:
促进湖南生态农业发展建设和农业生态文明10-28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研究07-14
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08-24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美丽家园08-25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09-08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09-02
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2-08
在全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会上讲话10-14
故宫生态旅游发展06-17
论生态旅游发展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