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13篇)
1.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篇一
23+48+66= 6×6+88= 14÷7+36= 54÷9×6=
9×2÷1= 64+3×8= 10+78+3= 80-1-54=
76-0-40= 45-11-28= 0×6+72= 24÷4-2=
8÷2×5= 72÷1÷9= 2×3+64= 19+5×3=
78+82-59= 23+10÷10= 84+95+74= 83-57-20=
7÷7+8= 18-11-6= 2+8×8= 86+6×5=
64÷8+0= 40÷10+17= 46-54÷6= 29+49÷7=
60÷3÷5= 13+50+48= 78-80÷8= 82+64-18=
3-6÷6= 40-3+18= 3÷1-0= 79-10÷1=
1×4+92= 2×9÷3= 18÷6×7= 2×2-0=
7÷1÷7= 21+56÷8= 24÷4÷3= 8÷2-0=
56+8×7= 40÷10+68= 88-68+8= 60-54+31=
65-36÷4= 62-4×2= 60+33-16= 47-25+44=
36+10+65= 4×9+4= 9×2-4= 50÷5×9=
1×21÷3= 6÷6+91= 28÷1÷7= 54÷6+62=
28÷4-5= 42÷7÷1= 54÷9×6= 144÷6÷8=
40÷5-4= 80÷8-2= 24÷6-3= 56÷7-7=
99+1×5= 30÷3×7= 4÷1×3= 45÷9-4=
54-35-4= 76+27÷9= 29+4×7= 16÷4×4=
95+7×6= 95+9÷3= 1×8+83= 53+39-2=
60÷6+23= 35+0×1= 9×9-25= 12÷2×6=
69-4×0= 79+6+23= 5×8-6= 94+5÷1=
36-8-17= 22+0×3= 7×9-1= 5+12÷3=
44+32-2= 18÷2×3= 1×2+29= 80+0×6=
78+28÷4= 33+19+42= 49÷7×7= 13-12÷6=
58+6×3= 137-8×6= 47+14÷2= 0×5+58=
16-6-2= 9×1×1= 61-50-7= 8×27÷9=
59+82-0= 16÷2×4= 62+80-79= 14÷7×9=
76-39-10= 65-40-2= 8×7÷1= 48÷8-3=
35-4×0= 4×1+15= 71+7×7= 5-36÷9=
以上内容是大学网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600道,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哦!更多优质内容,请关注大学网!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600道]
2.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题 篇二
27 + 35 =16 + 34 =53 + 35 =78 - 44 =
80 - 28 =72 - 37 =
二、用竖式计算(有两道题要写出验算过程)(14分)
三、填空(22分)
1.4个千和5个十合起来是( ),八千零八写作( )。
2.按规律填数:
(1)2000、4000、6000、8000、()
(2)()、()、5900、5800、5700
3.在6530、6350和6550这三个数中,( )最大,( )最小。
4.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棵白菜重3( ),1个苹果重300( )。
小华的身高136( ),体重32( )。
5. 在○里填上“>”“<”或“=”。
2千克○400克100-62○100-26 4200○685€?
○
6.下面的长方形是用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个长方形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
7. 小强上星期六13 :00~15 :20在科学宫参观,16 :00回到家。他参观科学宫用了( )小时( )分,回到家的时间是下午( )时。
8.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在□里画“√”(12分)
1.下面的哪个数最接近5000?
5620 □4890 □4260 □
2.商店从上午 8 时开始营业,到晚上8 时停止营业。全天营业多少小时?
8 小时 □ 10 小时 □12 小时 □
3.哪个物品的重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4.红花25朵,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少一些。估计一下,这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比50 朵多 □正好50 朵 □ 比50 朵少 □
5.正方体的一个面上写1,两个面上写2,三个面上写3。抛起这个正方体,落下后,哪个数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1 □2 □ 3 □
6.从侧面看下图 ,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 □ □
五、画图(12分)
1.把右边的正方形分一分,涂出它的。
2.下边每小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在里面按要求画图。
(1)画一个长5 厘米、宽3 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周长8 厘米的正方形。
3.小林用下表记录了上个月1~15 日的天气情况。
根据小林的记录完成下面的条形图(横着画图)。
六、解决实际问题
1.平均每组多少人?(3分)
2. 一袋盐500克。每天吃 30 克,吃了8 天,还剩多少克?(4分)
3.岭南小学三年级有 4 个班,每班都是42 人。如果每人都从图书馆借2本书,这个年级的学生一共借书多少本?
(5分)
4.李大伯在一块地里种三种水果(如下图)。(6分)
(1)种西瓜的地占这块地的 。
(2)种番茄和葡萄的地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种西瓜的地比种番茄的地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5.用如下图所示的长方形纸剪最大的正方形。(8分)
(1)能剪出()个这样的正方形。
3.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篇三
班级:姓名:成绩:
78×100=0÷150=32÷0.4=1300×300= 2.6×100=150÷15=32×0.4=2600÷100= 32.8÷8=1.64÷4=300÷60=18×700=
400÷80=64÷4=360÷20=420÷70=19×4=540÷90=74÷2=360÷40=
270÷30=540400÷50=3506.6÷1.1=7.61.89÷0.63=32.8÷41=200÷40=42060×0.02=0.63÷21=48÷16=701.5×0.4=2840÷2=720÷4=600×0.03=3300×30=1.4×300=1500÷300=0.04.5×0×250=0÷460×400=6.7200÷9÷4=350×0.2×0.5=12.1×24+24=5.68.4+1.6÷4=6.3(84+16)÷4=420÷7+140=39
÷60=57÷19=70÷70=810÷90=430÷4=1.54÷0.22=3600÷180=128÷3.2=110750×0.5=4.32÷0.8=960÷30=142÷71=560÷30=480×0.8=726400÷800=0.05×20=51÷35=9.2÷2.3=2.7×0.03=0.38÷19=0.68÷13=980÷14=÷16=720×0.5÷40=0.23×30=509600÷300=4000÷500=×200=0.50×90=5×200=7200÷9=0.0.69÷0.3×0.1=8÷0.68×128=
960÷5÷6= 5×8×4= ×2÷5.6= ÷7×90= —35÷7=
÷(24-11)=
÷70=÷5=
4800÷200=÷55=÷12=÷80=÷4= ÷1.7= ×0.3= ÷3.4=680÷34=230÷46=
×1.2= 2500÷500=
4.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题可以打印 篇四
(6)30÷5= (7)12÷6= (8)36÷6= (9)10÷2= (10)20÷4=
(11)36÷6= (12)16÷4= (13)36÷6= (14)5÷5= (15)30÷6=
(16)2÷1= (17)6÷2= (18)6÷6= (19)36÷6= (20)6÷2=
(21)30÷5= (22)4÷4= (23)4÷4= (24)20÷4= (25)3÷3=
(26)18÷3= (27)12÷2= (28)6÷6= (29)2÷1= (30)16÷4=
(31)18÷3= (32)24÷4= (33)18÷3= (34)12÷6= (35)25÷5=
(36)36÷6= (37)18÷6= (38)20÷5= (39)2÷1= (40)12÷6=
(41)16÷4= (42)24÷4= (43)6÷1= (44)24÷4= (45)24÷4=
(46)15÷3= (47)5÷1= (48)5÷1= (49)4÷4= (50)18÷6=
(51)24÷4= (52)30÷6= (53)36÷6= (54)24÷4= (55)6÷6=
(56)18÷3= (57)30÷5= (58)3÷3= (59)25÷5= (60)15÷5=
(61)30÷5= (62)24÷4= (63)20÷5= (64)4÷4= (65)24÷6=
(66)24÷6= (67)5÷1= (68)16÷4= (69)3÷1= (70)18÷3=
(71)30÷5= (72)20÷5= (73)12÷6= (74)4÷2= (75)18÷3=
(76)4÷2= (77)24÷6= (78)18÷3= (79)20÷4= (80)6÷1=
(81)6÷6= (82)30÷5= (83)24÷6= (84)36÷6= (85)18÷3=
(86)1÷1= (87)2÷2= (88)3÷1= (89)36÷6= (90)4÷1=
(91)30÷6= (92)30÷5= (93)6÷1= (94)4÷2= (95)4÷1=
(96)24÷4= (97)4÷1= (98)30÷5= (99)15÷3= (100)18÷3=
小学生怎样学好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课本的“三步读书法”即粗读、细读、精读。“三步读书法”的操作程序是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把有关学习方法的概念和理论,科学地变为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按程序进行学习。
1.“三步读书法”简介
(1)粗读。从整体着眼,通读教材,初步了解知识全貌,了解这段内容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用到哪些旧知识、引入哪些新知识。
(2)细读。逐字逐句,细读教材,研究定义、法则、公式、性质等是怎样得出来的,分几层意思,关键在哪里,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些什么联系等。在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细读课本时,应鼓励学生读一句,自讲其含意,并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自己不能够得到答案的问题要做特殊标记,以便听课或讨论时作为主要问题来研究。
(3)精读。回到整体,带着问题融会贯通地读,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提出简要自学提纲,带着问题进行第三次读书,使学生达到理解。自学提纲是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学习中容易混淆的概念是精心设计的,自学提纲设计一般包括启发性提问、灵活答辩以及启迪思维过程和解题思路、方法步骤等。
2.“三步读书法”的运用
(1)计算教学的“三读”。步骤是:粗读,粗读例题;细读,找出与对此题或所学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精读,根据提纲看书并回答问题或者根据教材特点,将知识分成几个层次来进行“三读”。
读,引导学生对式题进行认真地分析,要求:①看运算顺序;②想运算法则;③看数与数之间的联系;精读,回答问题并计算。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根据是什么,有几种算法,哪种简便,并写出解题过程。
(2)应用题的“三读”。具体主法是:一读,领略大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二读,理解题中每句话的含意,还可进行联想,可由此及彼沟通知识间(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内在联系,还可尝试画图进行分析;三读,根据自学提纲进行第三次读书。
月份捕鱼多少吨?粗读要求同上;细读,让学生讲出题意,并联想:把五月
(3)概念的三读。具体作法是:粗读,领略大意,明确本节内容;细读,把概念的关键词句用不同符号划下来加以分析,逐字逐句讲出每句话含义,寻找课文中定义、概念、推导公式、归纳法则的重要词句,认真领会;精读,按提纲进行第三次读书。
如正方体的表面积。在讲之前可留预习作业。粗读,领略大意;细读,认真读题中文字,并结合图形理解题意;精读,按照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进行第三次读书。提纲:
①每人找一个或做一个正方体的盒子,看谁做得最符合规格;
②量出边长,先计算一个面的面积,再试一试计算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③六个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最简便的方法计算么?
六年级学生怎么提高数学成绩
一、上好复习课
复习课是对于前面所学知识的系统归纳,由于是学过的知识,所以学生难免会感到厌烦,我采用的方法是先给学生归纳复习要点,然后让学生自主向老师提出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先请会的同学来解答;如果是共性的问题,我重点为他们进行讲解。这样不但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还锻炼了一些学生讲解问题的能力,并且还节约了复习时间,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
二、讲究方法,提高正确率
小学所学数学知识中,计算题和应用题是复习重点,坚持每日进行计算的练习,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应用题则要归类复习,数量关系是基础,结合线段图、分析法等帮助解答,并进行专项训练。在平时的联系中,我还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如制作错题本,把在练习及月考中做错的问题在错题本上收集起来,找相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多多练习,这样就会节省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掌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
六年级学生在快毕业的时间里,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如“学困生”会产生辍学回家的念头;随着年龄增长,部分早熟的学生会产生早恋倾向,还有部分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违纪行为,教师一定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症下药,防止各种不良现象的产生;另外,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到齐抓共管,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要注意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
5.三年级数学口算估算脱式计算题 篇五
26+9= 57-38=
150-70= 42×2=
99÷3= 770÷7=
58+26= 960÷3=
180÷9= 65+15=
660÷6= 800×2=
50÷5= 3×800=
420÷7= 3×220=
480÷4= 58+33=
420-20= 93÷3=
880÷4= 1200-200=
11×7= 80-46=
0÷51=
二、估算
41÷2≈ 62×6≈
909÷9≈ 28+2≈
14×6≈ 701-300≈
51-3≈ 23÷7≈
25÷4≈ 18+16≈
647÷8≈ 78-27≈
82+127≈ 52×61≈
15×2≈ 12×8≈
36-12≈ 120-20≈
16÷2≈ 50-25≈
22+189≈ 201×4≈
39÷3≈ 20-14≈
16×5≈ 49÷4≈
21÷7≈ 40÷2≈
40÷2≈ 40-21≈
59+32≈ 660-599≈
52+57≈ 112×3≈
27+36≈
三、脱式计算
22×4+221 21×3+410
40÷2+174 147+72÷8
9×4+420 2×80÷4
20×5÷2 202+36÷9
130÷5+240 81÷9+877
66×5+774 921+7×4
80×6×2 770÷7+65
807+20÷2 100-50÷5
198÷2+9 9×(25 + 55)
72÷8×6 6+19×5
四、竖式计算
560÷4 458+542
423-87 87×19
362÷6 25×32
254-59 192+421
602÷7 839-294
726÷6 51×16
78×22 416÷4
823-678 63×43
367÷4 495+125
6.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篇六
【关键词】计数器 抽象概括 口算乘除法
计数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工具,从认识十以内的数开始,一直到大数的认识,都离不开计数器,教材中将生活中的具体数量引入,然后半抽象到计数器上,最后再抽象成数字,计数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中转的作用。因为计数器有别于生活中的具体数量,既略为抽象,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沿着操作水平到表象水平再到分析水平逐步提高的,对应的智力发展阶段是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因此,计数器是学生从生活世界走向数学世界的桥梁。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计数器的使用还有待于挖掘和提高,目前,计数器的使用范围大多是在教学认识数这一内容时使用,借助计数器来体会十进制计数单位,包括数的组成、读数和写数。有的教师在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也会用到计数器。但是很少有教师在三年级上册的口算一个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时使用计数器,更少有教师在三年级下册的口算被除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时使用计数器。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如何在三年级口算乘除法时使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成从生活世界到数学世界的数学化过程。
一、计数器在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中的运用
(一)生活引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6页主题图: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0×3。很多学生都知道答案等于60,这时教师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出学生的各种想法。
从生活中引入学习内容,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0×3的积是60,部分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因为2×3=6,所以20×3=60,在算法上确实如此计算,但是隐藏在这个背后的算理是什么?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二)半抽象:计数器
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2×3=6,所以20×3=60。提出疑问:2×3=6与20×3=60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借助计数器演示:20在计数器上是表示2个十,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在算式上看到的是20×3,而在计数器上看到的是2×3,因为计数器上有数位,学生很清楚地理解了20表示2个十,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计数器将2×3=6和20×3=60串联起来,沟通了算法和算理,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三)迁移:从整十数迁移到整百、整千、整万数……
计数器上的这些珠子可以用哪道乘法算式来表示呢?出示下图,列式并说算理:200在计数器是表示2个百,2个百乘3是6个百,等等。从20迁移到200、2000、20000,数字变了,算理也随着计数器上珠子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从几个十到几个百,再到几个千乘3。
(四)抽象
观察这四个计数器及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不同,但是在计数器上珠子的数量是一样,都是2颗珠子,都是可以用2×3=6来思考。如下图。
(五)概括
如果把2×3=6换成2×4=8,那么可以写成哪些一个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
如果换成是3×3=9呢?
观察这三组算式,一个因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全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法。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因为可以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或者几个千乘一位数。
至此,从生活中的数学计算,到计数器上的计算,再到纯符号的运算,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更明白了算理,从操作水平开始,通过计数器这一载体,发展到符号水平,完成了数学化的过程。
二、计数器在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中的运用
(一)生活引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1页例1: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是60÷3,问学生是怎么计算的,很多学生都说是因为6÷3=2,所以60÷3=20,再追问为什么可以这么计算呢?就回答不了了。其实这是引导学生发现算法背后的算理。没有算理的支撑,算法是单薄的,必须让学生明白6÷3=2和60÷3=20之间的关系。
(二)半抽象:计数器
将60÷3=20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是怎样的呢?请看下图,计数器将60转化成了6个十,学生发现60÷3=20就是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在计算的过程中深刻领会了算理,再去计算其他题目时,就会调用头脑中计数器这个表象,快速地实现从生活数学到符号数学的转化。
(三)迁移:移动珠子在计数器上的位置
如果将计数器上的珠子从十位移动到百位,你得到的是哪道除法算式?如果移动到千位呢?万位呢?学生根据计数器上珠子在不同的位置列出不同的除法算式。
(四)抽象
根据计数器上的珠子,分别写出下列算式,再进行抽象:这些算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可以转换成6÷3=2来计算。
(五)概括
变换数字,又可以写成哪些算式?然后观察这些算式,进行思考: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被除数是整十、整百、整千的,除以一位数,为什么可以化成表内除法来计算?挖掘计算方法背后的算理,那就是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计算。算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深刻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三、利用计数器沟通口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乘法和除法之间存在天然的亲密关系,而口算乘法和口算除法无论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内在算理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口算除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三年级上册的口算乘法,再结合口算除法的算理,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计算。
比如根据上图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学生看到的都是6颗珠子,而表现出来的算式却是20×3=60和60÷3=20,如果追问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是都转化成几个十来计算。一个是表内乘法,一个是表内除法,然后再深挖,那就是全部都出自同一句乘法口诀:二三得六!最终,让三年级的口算乘法和口算除法回归到二年级的表内乘法口诀,实现了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知识发展过程,竖成线、横成片。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在二年级熟练掌握的乘法口诀,在三年级的口算乘法和口算除法中得到了应用,通过计数器这一载体,沟通了三者之间的联系,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也从动手操作水平发展到了图形表象水平,进而进入符号运算水平,在二年级时需要摆弄小棒的,到了三年级时就用看计数器的图片就能明白算理了,到四年级几乎就可以脱离图形,独立地进行符号运算了。这是一个智力水平发展的过程,也是知识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忽视中间环节——图形表象的作用,计数器在三年级口算乘除法中得到的充分应用,正符合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7.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篇七
8+6-6= 9-4-5= 3+6+2= 4+8-4= 8-1+1=7+2-9=
6-6+7= 5+6-1= 8+2+9= 2+9-2= 10-6+6=8-2+6=
5+3-5= 6+9-6= 16-6+7= 9+8+2= 3+4-3=9+2-5=
7+5-5= 10+4+6= 4+3-2= 8+2+3= 15-5-10=2+3+4=
7-2-2= 8+10-8= 3+7+8= 4+7-10= 9-6-3=3+4+5= 7+4+6= 2+6+6= 8+9-8= 10-3-3= 8+7+3=4+5+6=
9+3+1= 8+1+2= 8-7+7= 5+8+5= 7+0+3=5+6+7=
9+5+5= 17-10-7= 3+3+4= 8+7-5= 5+4+7=6+7-8=
9-2+6= 8+4-3= 14-4+0= 6+6-2= 10-8-2=9-3+8=
9-3-6=5+5+5= 4+9+6= 5-0+5= 9+7+3= 6+4-10=
5+4-9= 3+9+7= 3+5-4= 8+3-7= 8-3+2=6+6+6=
8+8+4= 10+7+3= 10+3-10= 8-6-2= 1+4+4=4+4+4= 1+9-3= 7+7-4= 6+2-5= 3+8-7= 19-9-2=7+6-2=
6+3-4= 7+9-6= 10-1-6= 5+10-2= 7+8-4=3+9-6= 8-5+4= 6-4+7= 9+6-8= 0+9-9= 6+5-7=5-3-1=
9+2-5= 8-2+6= 9-6+2= 3+2+4= 18-10-3=8-3-5=
1+8+1= 6+8-6= 4+6+7= 5+9-8= 9-1+6=5+6+3=
5+7-3= 13-10+3= 9+4+6= 7-6+3= 8+5+7=3+9-4=
9+9-8= 5+2+10= 7+6-3= 10-7-2= 7-7+10=8-6+4=
10-5-5= 10+6-9= 10-7+4= 17-7+6= 4+4+9=7+5-5= 7+2+1= 5+9+5= 4+5+1= 5+7-0= 8-0+2=10+9-9=
6+7+7= 2+8-10= 8+7+5= 10-9+0= 9+9+2=10-9+9= 9-5+6= 5+8-7= 7-3-3= 8+6-5= 12-2+10=9+10-9=
19-10-5= 5+1+6= 2+7-0= 7+6-10= 9-1+4=9-9+10=
7+()=11()+4=134+()=96+()=1010-()=69-()=3()-5=5()-7=1013-()=1017-()=75+()=113+()=9
()+0=14()-0=1418-()=020-()=10()-6=109-()=0 16-()=6()-10=6()-6=1016-()=10()+3=13()+4=14
??
??
??
8.三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题 篇八
8000×5= 500÷5= 240÷8= 230-40= 800×2= 240×2= 0÷90= 130×4= 300÷3= ×4=
108×5= 28÷4= 0+8= 3×0= 105×4= 900÷3= 25×4= 56÷2= 24×5= 105×4 = 15×4= 50×4= 310×7= 98÷7= 120×3=
二、列式计算
1、19个25连加的和是多少?
2、246里有几个6?
3、一个数的10倍是8700,这个数是多少?
4、甲数是60,是乙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5、774除以那个数的商是9?
6、两个加数都是750,和是多少?
7、527比284大多少?
8、746加上什么数得1000?
9、326比一个数小44,求这个数?
10、已知减数是157,差是86,求被减数?
11、728的4倍是多少?
12、385乘以最大的一位数,积是多少?
13、被除数是530,除数是5,商是多少?
14、7除234,商是多少?
15、690是6的多少倍?
16、315的3倍,再除以5是多少?
17、245加上365的和除以5的商是多少?
18、480除以6的商加上25,和是多少?
19、115与4相乘的积,除以5,商是多少?
20、45与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21、128减去119的差,再乘以407,积是多少?
22、154与26的和,除以15减9的差,商是多少?
23、108乘以5的积减去210,差是多少?
24、748加253的和是7的多少倍?
9.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篇九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低年级;口算能力;锦囊
口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外界工具,只需根据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活动进行简便运算的计算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真正接受系统数学教育的开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不仅是这一阶段的重点教学任务,也合乎学生学习发展规律,为学生必学的基础性数学技能之一。口算是运算、估算以及其他复杂计算形式的基础,注重强化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低年级学生进行快速计算的习惯和能力,除了能够为后续的运算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大大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外,还有利于低年级小学生思维、记忆、注意、想象等能力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初步养成。所以,口算就犹如一幅画的底色一般,只有将底色进行完美填充,才能画出惊艳于世的巨作。然而,经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口算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以运算替代口算、口算算法算理不清、口算过程粗心大意、漠视口算能力培养等问题仍广泛存在,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表露得更加明显。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口算在小学数学低年段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真正打好口算这一基础,我们将设置通透算理、连结生活、趣化训练、优化习惯四个“锦囊”,具体探寻强化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路子”。
第一个锦囊:通透算理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不是填鸭式的硬性灌输,学习也绝非简单的知识堆积,每一个学生都如同教师身为一个独立个体一般,也具有相应的学习个性,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这个根本支点,不断发扬、拓展学生的学习个性空间,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理解和认知过程中,不断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促进师生教学的相生相长。而口算虽然只是小学数学教与学内容的一小部分,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当及时改变以往单纯注重算法灌输的口算培养方式,通过算理拼玩、情境导学、自主互助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通透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慢慢接触、学习、理解、内化口算算法,并将其升华为一项抽象的口算技能,常记于心。这样一来,学生在口算过程中便能够大大避免以运算简单替代口算的异化行为,真正让口算穿上属于口算的“外衣”。
例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当教学“9加几等于几”或者“8加几等于几”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动手拼玩算理”的情境,即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小棒进行自由摆放,亲身体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特别是对“满十进一”这一算理产生过程的理解,从而在心中自己归纳、生成一个简单的口算算法。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说算理,如让学生具体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9加8等于几”的,结果,有的学生先在心里记下“9”,再一个数一个数地往上加,直到加满8个一,得出答案“17”,这其实是典型的心算表现,学生能够形象地说出整个算理和方法,说出自己已经通透理解了这一算法;有的学生则利用掰手指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也得出了“17”这个答案;而有的学生则这样说,他们先思考用9加多少等于10,再将10加上剩下的数,最后也得出了17,将“凑十法”用自身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试想教师如果单纯地为学生示范了“凑十法”这一算法,没有让学生具体感知这一算法的算理,那学生只会将其当作一时的记忆,不久便会忘去。
第二个锦囊:连结生活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强调了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关系。小学低年级学生几乎完全依赖自己的形象思维展开经验式学习,其学习活动必然离不开所依存的生活情境,需要依靠生活中各种形象可感知的直观表象进行学习和探索,而口算的原型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际当中,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巧妙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或仿真情境,学生不仅会表现出更多的学习兴趣,顿时激发出内心的学习欲望,而且学生还能够通过具体情境的体验,更加通透理解口算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口算“136-97”时,这道题属于接近整百整十加减法的简便口算内容,化为一般算式为:136-97=136- 100+3=36+3=39,但很多学生对为何“+3”这个环节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结合学生日常买东西找零钱的经历,设置一个现场“买单找零钱”的生活情境,学生一目了然,即:
明天是母亲节,小东的哥哥带了136元到超市买了一个包包,准备第二天送给妈妈作礼物,已知包包一个97元,小东的哥哥拿给了收银员100元,此时小东的哥哥还剩下“136-100=36元,而收银员又找回了3元,此时小东的哥哥还剩下多出来的3元,总共剩下“36+3”等于39元。
第三个锦囊:趣化训练
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小学数学低年级的口算教学并非缺少训练,事实上,口算训练占据着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部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教学的一项重点工作,口算又是开展其他运算教学的基础,每一堂课中都必然会包含一定的口算练习。但经过大批量的训练,为什么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仍然无法满足自身对课程学习的需要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口算训练内容、形式单一、枯燥,缺乏吸引力,不能长时间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自然不会主动参与学习、探究,也就无法发现更多巧妙的口算算法、算理。因此,小学数学低年级口算教学要结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如设置“挑战擂台”,开设典型例题“小诊所”以及习题自选“小超市”,或者结合“风车转转转”、“皮卡丘训练营”、“手拉手心连心”、“龟兔赛跑”等游戏进行练习创设,以此来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最终将口算学习和训练当作自身的一项学习爱好来发展。这样一来,在趣化口算训练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整个课堂教学与以往的灌输式范式相比,将实现华丽的翻转。
第四个锦囊:优化习惯
笔者对A区三所小学的十二个低年段班级调查统计发现,造成学生口算失误有87%是因为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引起的,而这些不良习惯的产生又主要归因于学生心理品质的偏差,如意志力薄弱引起的口算消极学习;注意力偏差引起的审题随意性;“轻敌心理”所致的马虎大意等等。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良好的习惯品质,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也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良好习惯品质养成的最佳阶段,再加上口算本身就是一项细心活,耐心活,要不断强化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就必须坚持不懈地优化学生的口算学习习惯,而这项中坚工作主要由教师来承担,通过发挥教师的指导、监管和评价作用,不断干预、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保证学生在口算学习过程中始终走在正轨上。
例如,在口算“45+87-37”,很多学生在发现本题的简算技巧,即先算后半部分的减法时,往往因为一时心喜,在算出后半部分“87-37”后,就直接写出得数“50”,而忘记还得加上前半部分的“45”。对于本道题,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看出了其中的本质,这其实是一种由于粗心大意而引起的失误问题。为了规避这种不必要的错误,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口算过程中“瞻前顾后”,时刻在教学评价中强调细心、细节的重要性,保证思维发散的同时不走向“不归路”;另一方面,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会验算,并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以保证自身在口算过程中能做到自查自改。
10.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20题 篇十
(2)如果他3天读完这本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2,一篇文章500字,丁叔叔平均每分钟录入75个字,6分钟能录入完吗?
3,8箱蜜蜂可以酿48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24箱蜜蜂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4,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上午8时触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5,一根4分米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长多少?
6,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脚,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7,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已知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他们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
8,李叔叔每天绕着长140米,宽60米的长方形花坛跑4圈,李叔叔每天跑步多少千米?
9,一架航班上午7:00从南昌出发,上午11:00到达乌鲁木齐。已知这架飞机每小时飞行705米,问从南昌到乌鲁木齐有多少千米?
10,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重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1、小船限乘坐4人,大船限乘坐6人,一共来了28人。
(1)如果每条船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船?
(2)如果租一条大船10元,租一条小船8元,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
2、我的网上书店上午接了279个订单,下午接了395个订单。今天准备600张快递单够吗?还差多少张快递单?
3、小丽今年6岁,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6倍,爸爸今年多少岁?去年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多少倍?
4、熊宝宝抱了5个玉米,妈妈说我的玉米给你3个后,我的玉米个数是你的2倍。熊妈妈抱了多少个玉米?
5、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6、小南体重为24千克,爸爸的体重是他的3倍,而小南的体重又刚好是小狗的3倍,你能算出爸爸比小狗重多少千克?
7、一架客机上午10:30从A城飞往B城,下午2:30到达B城,已知这架客机平均每小时飞行705千米,问AB两城间的距离多少千米?
8、爸爸早上午7:00就上班了,下午4:00才回到家里,他一天工作多少小时?
9、我校上学时间为上午8:00---11:45,下午:2:00---4:40,问学生一天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有多长?
11.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篇十一
一、仔细想,一定能填对。(16分)
1.小明是三年级的学生,他的身高是124( ),体重是35( ),每天喝300( )的牛奶。
2.208×5的积的中间有( )个0,末尾有( )个0.
3.从一张长24厘米,宽15厘米的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4.( )÷7=24……( ),余数最大是( ),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5.你面朝南时你的后面是( ),你面朝西北时你的后面是( )。
6.物体的移动可分为( )现象和( )现象。
7.611 里面有( )个111 。5个18 是( )。
8.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等于( )。
二.仔细推敲,明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12分)
1.2个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们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
2.在45个红球中放一个绿球,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摸到红球。( )
3.跷跷板是旋转现象,推拉窗是平移现象。( )
4.千克铁比2千克棉花重。( )
5.把1米长的木头锯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头的14 ( )
6.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
三、反复比较,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 ( )×7<350,( )里最大能填( )
A.50 B.40 C.49
2.长方形的周长÷2等于( )
A.长×2 B.宽×2 C.长+宽
3.一根跳绳的长度大约3( ),重大约300( )
A.米 千克 B.分米 克 C.米 克
4.6个苹果大约重( )
A.1千克 B.1克 C.50克 D. 100千克
5.452÷( ),商是两位数,( )里最小填( )
A.0 B.4 C.5
6.100米赛跑,小明用了16秒,小刚用了15秒,他们俩谁快?( )
A.小明 B.小刚 C.一样快
四、计算时可要仔细。(31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4×50= 900÷9= 0×45+87= 25×2= 0÷9+47=
68 + 28 = 37 - 37 = 69 - 59 = 1- 59 = 39×5≈
297×3≈ 419÷7≈ 102×3≈ 561÷8≈
6千克-3000克= 8吨+2000千克=
2.竖式计算,前两题要验算。(8分)
390×8= 96÷4= 642÷4= 709×4=
3.脱式计算:(9分)
882÷2×5 528+942÷3 278-56÷4
4.列式计算:(6分)
比23的9倍多46的数是多少?
34的2倍是多少?
34是2的多少倍?
五.操作题:(9分)
1.下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请你在下面的方格纸中设计一个周长是18厘米的长方形和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4分)
2.我是小导游。(5分)
医院――超市
小明家――学校 工厂――动物园
小明从家出发,乘车向( )行驶到学校,再向( )行驶到医院,再向( )行驶到超市,再向( )行驶到工厂,再向( )行驶到达动物园。
六、解决问题:(20分)
1.黑天鹅有28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多9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2. 实验小学有298名同学去春游,每辆客车可乘坐52人,学校准备6辆客车够吗?
3.妈妈去超市购物,买了5块肥皂,每块2元,又买了一盒饼干,饼干的价格是每盒19元。
(1)妈妈需要付多少钱?
(2)如果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可以找回多少钱?
4.王阿姨去买3个足球,付给营业员100员,找回7元。平均每个足球多少元?
5.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两圈,跑了多少米?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训练题答案
一、每空1分,共12分
1.厘米、千克、克;
2.1、1;
3.15、60;
4.6、174;
5.北、东南;
6.旋转、平移;
7.6、5/8;
8.1
二、每空2分,共12分
1. ×
2.×
3.×
4.∨
5.×
6.∨
三、每题2分,共12分
1.c
2.C
3.C
4.A
5.C
6.B
四、1.每题0.5分,共8分;
2.每题2分,共8分;
3.每题3分,共9分;2205、842、264;
4.每题2分,共6分;253、68、17;
五、1.画图略。
2.东、东北、东、东南、东;
六、每题4分,共20分;
1.93只;
2.够;
3.(1)29元;(2)71元;
4.31元;
5.360米
12.一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篇十二
数学口算小技巧!
1、直观表象助口算
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建立9+2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备2个皮球,让孩子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孩子很快就会通过直观感受说出:从盒子外面的2个皮球中拿1个皮球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皮球,外面还有一个,一共11个。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即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这样,表象建立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
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
例如:教学8+5=13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孩子理解:8比10少2,求8与5之和, 把5分成3和2,8与2组成10,还剩下3,10与3直接相加的和为3。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
3、说理训练助口算
抓好说理训练,能使孩子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先出示“13-8=?”,“13-8等于几呢?”“等于5。”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做减法,想加法。”再鼓励孩子:“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孩子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归纳出不同的退位减法,并要求孩子就不同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高级口算技巧
当孩子都能熟练基本口算之后,就应转入拔高训练,即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
(一)用“凑十法”口算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 1.加数“凑整”。 如14+5+6=?启发孩子: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如50-13,启发孩子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孩子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3.连乘中因数“凑整”。 如25×1×4×4,25与4的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40。
(二)运用“分解法”口算 就是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如2×32×5,原式变成2×5×4×8=10×4×8=80。
(三)运用速算技巧进行口算1.首同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 即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再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所得积作两个数相乘积的百位、千位,再用两个数个位上数的积作两个数相乘的积的个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位)。 2.头差1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较大的因数的十位数的平方,减去它的个位数的平方。如:48×52=2500-4=2496。
3.采用“基准数”速算。 如623+595+602+600+588可选择60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4.掌握一些运算规律。 例如,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都为1的分数相减,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把分母的差作分子;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相同,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相减的差再乘以分子作分子,等等。
(四)熟记常用数据 如:1~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各自的积。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口算题(一)
19-11= 26-4= 99-24= 29-8= 88-77=
50-50= 24-13= 10+20= 14+25= 31-11=
17-7= 19-12= 88-80= 25-4= 99-23=
24-13= 15+14= 90-10= 20+8= 25+33=
18+11= 28+2= 29+1= 25+25= 26-10=
12+5= 28+11= 25+12= 23-3= 12+10=
16+13= 24+4= 19+11= 17-12= 18-8=
19-6= 29+10= 72-10= 20+30= 99-98=
12+17= 60-40= 17-17= 90-40= 16+54=
20-10= 70-50= 50-30= 60+30= 12+33=
28+6= 16+44= 20+44= 50-50= 19-18=
18-15= 88+12= 66-16= 90-30= 65-25=
50-20= 87-7= 80+9= 18-13= 13+17=
15+53= 16+13= 14+22= 89-80= 14+26=
56-40= 66-20= 99-33= 66-46= 19+6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口算题(二)
69+3= 47-6= 59+10= 28+9= 73+6=
4+50= 22-9= 15+8= 8+12= 9+6=
18-9= 72-2= 49+7= 27+14= 59-6=
82-1= 25-5= 64+5= 89-4= 19-6=
55+25= 69+13= 48+13= 87-12= 21-5=
9+43= 12+10= 80-20= 67-15= 35-16=
29-13= 66-15= 12-7= 10+19= 16-11=
90+10= 29-13= 85-16= 44-13= 22-11=
34+16= 88-18= 60-12= 51-12= 97-17=
17+16= 26+3= 67-7= 98-18= 29-19=
100-4= 99+1= 29-13= 39+2= 30+12=
83-11= 50+50= 29-10= 68+5= 30+70=
87-10= 77-15= 99-66= 33+11= 16+3=
83-19= 26+38= 70+20= 56+16= 60-20=
22+40= 34+12= 13-8= 23-4= 82-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口算题(三)
94-90= 71-43= 72-67= 89-30= 69+3=
93-90= 44+17= 7-4= 100-84= 18+39=
21+45= 97-23= 18+76= 100-78= 91-52=
88-69= 75-33= 67+30= 36+30= 7-1=
16+74= 75+11= 73+9= 96-39= 100-99=
16+76= 7+81= 81-36= 72-37= 61+38=
42+13= 75-56= 77+2= 8+80= 59-11=
26+27= 72-60= 79-26= 39+42= 12+61=
75-71= 86-34= 63+23= 94-7= 62-46=
72+13= 38-28= 67-53= 88-78= 55-50=
94-5= 62-40= 36-8= 39+49= 23+74=
71-7= 100-84= 45-24= 56+25= 39+28=
77-5= 82-1= 99-90= 13+53= 6+78=
78-9= 52+8= 55+27= 54+39= 86-83=
45-42= 91-57= 73+6= 67+19= 29+36=
100-40= 46+40= 21+64= 51-40= 50-22=
81-9= 8-8= 44-34= 45+16= 8+69=
29-14= 37-10= 29-7= 7-3= 26+48=
13.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篇十三
人教版教科书第68页及6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1~3题及9、11、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教学难点:发现、归纳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备用)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想去,老师考考你们。(老师随机说几道有关表内乘法的题,让学生口答。比如5×8、6×7、3×9、4×6等)同学们顺利通过。
2、到游乐园了,小朋友,看看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出示幻灯片)指名边说边放映幻灯片。同学们想玩吗?想玩得先看价格。老师提问:你能根据价格表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3、组织学生提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项目、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提出不同的有关乘法的问题。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问:
①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6人要多少钱? ② 坐碰碰车每人3元,8人要多少钱?
③ 玩激流勇进每人6元,30人需要多少钱?(如果有这类问题,学生不会解答的,在学完口算方法后适当的时候解决)……
二、体验新知
1、教学例1(1)(出示幻灯片)
导语:老师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提出这么多用乘法解决的问题,非常高兴,就想带我们一起玩旋转木马,好不好啊?
(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板书)2×9=18(元)(2)10人要多少钱呢?(板书)2×10=20(元)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可能有:
a、因为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所以2×10=20.b、因为10个2相加是20,所以2×10=20.c、也可以把2×10看成是2个十,因为2个十是20,所以2×10=20.d、因为5个2是10,10+10=20,所以2×10=20。……
(3)教师小结:同学们真的很聪明,2×10的口算方法想出了这么多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口算乘法。(板书:口算乘法)
2、教学例1(2)
导语:老师看到小朋友玩旋转木马这么开心,又想带我们一起去坐碰碰车。
(1)(出示幻灯片):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2)指名学生列出算式,并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板书:20×3=60(元)(3)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
指名说,可能有:
a、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 b、因为2×3=6,所以20×3=60。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20×3想出了更为简便的口算方法,根据表内乘法2×3=6,所以20×3=60。
(5)那么30人要多少钱?40人呢?60人呢?同学们试着用上述方法口算。
老师小结:同学们在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时,知道先把题目转化为表内乘法,真了不起!
三、反馈练习
1、同学们学会了整十数乘一位数,那么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呢?(出示幻灯片)怎样做最简单: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20×7=140 200×7=1400 2000×7=14000 引导归纳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指名说说口算方法。(同学们可能是针对个别题目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口算方法:我们在口算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题目看做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导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老师想带我们一起去参加口算比赛,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幻灯片)
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下面的同学是不是也想口算呢?咱们来一个抢答比赛。(出示卡片)
4、(同学们真厉害!)你们想不想当小法官呀?看下面这三道题,是对还是错?
5、帮一帮:帮阿姨解决问题。(出示幻灯片)
我们玩了坐旋转木马、坐碰碰车,又参加了口算比赛,口渴了想买瓶饮料,但买瓶饮料必须得帮阿姨一个忙,请看: 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列式口算。
6、幼儿园的小朋友开着车也来凑热闹了。
请看:(出示幻灯片)儿童三轮车每辆90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多少钱?你帮幼儿园的阿姨们算一算。
7、(咱们想不想做个懂事的孩子?)(出示幻灯片)下面这位小朋友就很懂事,他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一点也不乱花。你看:张宏每月节省20元零花钱,你帮他算算半年他能节省多少钱?小朋友,你能节省多少零花钱呢?你准备怎么分配这些钱呢?
8、你敢挑战吗?(出示幻灯片)
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多少个?
小组交流,能写出几种就写出几种。如果写全,要学生说说思路是什么。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推荐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口算过关考核题07-26
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07-1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口算题卡(全册)11-22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上册08-18
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训练题12-22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除法教案10-2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题[5分钟]06-20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口算教案10-12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说课稿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