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重点

2024-10-24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重点(精选14篇)

1.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重点 篇一

博物馆展览展示设计的陈列原则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特殊精神产品,同时也是博物馆向社会展示藏品和研究水平的载体,它凝聚着博物馆工作者的科学艺术劳动。物化的形象的陈列、展览依靠设计师进行一系列艺术创作才能见诸观众。陈列并非随意地拼凑摆放,它需要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并且遵循一定的原则来施行。下面bopo波镨小编来谈谈博物馆的陈列原则。

优秀的陈列展览应该满足观众对参观舒适度的要求。其中陈列照明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目前,一些博物馆为了突出文物展品的效果,或为了营造神秘的氛围,多采用封闭式人工照明。这样的“灯光效果”恰恰忽略博物馆观众的感受,忽视了光照对人所产生的精神、心理作用,忽视了大多数人惧怕、讨厌甚至拒绝黑暗的心理。“导致观众无法把目光聚焦到展品上,不得不瞪大眼睛仔细搜寻前方是不是正确的参观通道,是不是会被障碍物绊倒。这样无疑与我们的初衷相悖”。因此,博物馆陈列的展示方式和照明不仅要烘托陈列的主题和展品,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观众接受环境的能力,清晰辨别展线道路以及顺利通过展线的需要。

一个好的展览设计应该在必不可少的设计之外,尽量不再增加各种不必要的设计手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简约主义”,主张“看不见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这种思潮源于西方现代主义。它的出现既是对复古风潮的叛逆,也是对简约主义美学的发展,其风格是将设计 元素简化到最少程度,以极简洁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于空间环境的感情、理性双重需求。这种简约主义理念也流行于当今的国际社会,努力使人们暂时摆脱繁琐、复杂的环境,找到简洁、自然的生存空间和心灵空间,契合了现代人在快节奏、超负荷工作压力下的心理需要。因此,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也应顺利潮流,“使我们的设计简洁而不简单,大气而不失底气”。

博物馆在陈列展览的创意、设计、制作等方面,应不断引进新的理念,做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使者,自觉走向低碳生活。例如位于幕尼黑的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选择了极少主义的内部展示空间,所有展厅材料都采用白墙和橡木地板,为馆内的艺术品展示提供了最纯粹的背景,灯具在自然采光系统引入展厅后被完全隐匿,甚至连空调系统的出风口也被减弱为墙根地板处的一排细长格栅孔,远看似有若无,墙面的各类插座及开关被全部抹去,只留下一片纯净的白色,从而凸现出那些悬挂于墙面或摆放地上的艺术作品的魅力。

目前,博物馆观众已经不满足于一般化地参观展览,更需要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空间。观众是展示空间的最终服务对象,所以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感受博物馆”、“享受博物馆”的理念,赋予观众轻松愉悦的心情。博物馆应结合展厅现状,更多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陈列展览的形式设计,根据各部分内容设计的需要,突出每一部分的重点和亮点;应从众多的展品中选择重要性与代表性的展品置于浏览节点,构成整个陈列体系的焦点,产生高潮迭起的艺术效果,形成立体化、人性化、趣味化的设计效果,以及

具有韵律感、节奏感的参观效果,避免平铺直叙。

陈列展览必须为观众提供适宜的参观环境,使人们感到在博物馆参观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自觉参与到博物馆的文化活动中来。展厅空间序列的组织应有明确的开端和结尾,形成一定的节奏、韵律和高潮,实现展厅的分割合理、展线的布局流畅和展品的疏密有致,营造和谐变化的整体氛围。bopo波镨小编认为,陈列展览和展厅环境设计中,越是细节部分越应体现人文思考,给观众提供符合心理需要的参观环境,帮助观众加深对陈列展览和文物展品的理解。在整体空间设计时,有关人员应在充分理解展览内容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博物馆展厅现状,合理进行空间分割,营造整体空间的氛围,使空间设计产生的意境符合展览内容设计的表现要求。

2.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重点 篇二

博物馆是展示人类文明的橱窗, 是人类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宝库。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产物, 作为人类历史的痕迹,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 博物馆已经独自形成一种富有特色的个性文化, 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 博物馆的内涵正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也在随之不断深化和丰富。展厅是一个博物馆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陈列展品是博物馆是否能生存, 是博物馆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点之一。

影响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因素有很多, 展品特征、展品材料、摆放环境、摆放位置等等。其中, 光线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博物馆的展品是在一定光线中展出的, 如果博物馆展厅里光线昏暗, 即使展出的是精品也很难有人过目。相反, 柔和的光线下人们欣赏展品特别的舒服, 宽敞、清晰, 明亮的展厅能够让人更加深刻的观察和了解展品。有众多因素与精品和谐相处, 才能留着观众的注意力, 才能呈现迷人景像, 吸纳其他人的目光。本文就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光线设计进行探讨。

二、光线在陈列设计中的重点

展品陈列设计是博物馆体现社会价值和文物价值的第一步, 而将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博物馆中来, 这是博物馆体现自身价值的前提。

1、光线设计要重点考虑观众的心理接受特点

在陈列的光线设计中, 不就要考虑展品本身的特点, 还要考虑到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因为陈列设计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表现展品本身, 而是通过展览在展品和观众之间建立心理上的联系, 而光线就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最重要因素。陈列人员通过设计, 运用平面布置、色彩配置、空间规划、光线控制等陈列手段, 以及组织策划, 有目的、有计划的将展示内容显示给观众, 幷力求使观众能接受设计人员表达出的各种信息。在一些展览中, 陈列设计人员并没有考虑到观众的各种需求, 如在《XX科技陈列展》中, 设计者们费劲心机的营造了一种火山喷发的景象, 其目的是突出展品 (物) 。本以为这种设计真实感强, 能起到震撼的效果。但是这种陈列设计却忽略了观众的心理接受特点。因为参观博物馆的观众中, 有很多都是未成年的少年儿童。这种光线设计往往使人产生恐惧、害怕的感受。相反适当的灯光会唤起观众对展品的兴趣。当外面光线逐渐暗淡, 展厅内的灯光就会自动调动到适当的光亮。

2、光线设计中要重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光线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思想。例如博物馆的门厅, 一般都设计成参观者的“视觉调节空间”。在白天, 室外的光线较强, 而博物馆展厅内的光线较如, 当参观人流由室外天然光的照度下经过门厅来到照度较低的室内展厅时, 就需要将展厅的光线能够自动增强, 以让观众进行视觉调节。而在晚上, 室外的光线较弱, 博物馆展厅内的光线较强, 当参观者离开展厅经过门厅进入低照度的室外环境中时, 展厅内的光线应当能自动减弱, 以适应观众的视觉。在这种光线设计中, 门厅就成了适应这种视觉过渡的空间, 所以门厅的照度最好能随着需要的变动而随时加以调节。门厅是布展的一部分, 是博物馆的门面,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光线的处理则是布展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光环境是展厅空间的必要支撑, 光是视觉的媒介, 在博物馆陈列中光环境的设计是准确表达陈列主题的前提。照明应将展品的形状、色调和质感显示出来, 给人强烈的印象再加上别出心裁的构思, 配合色彩的巨大冲击力, 时尚元素的大量流露, 瞬间就抓住参观者的注意力。为了确保展出效果, 让观众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展品上, 需要考虑照明强度、光照的角度。例如北京的首都博物馆陈列的展览就很注重强调主题色彩, 根据每一单元不同的主题, 采用某种主色调, 烘托展览, 使展览既有寓意, 又赏心悦目。同时, 又注意整个展览的色彩协调色彩、灯光在展览形式设计中有机结合应用, 调动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来感受展览。并利用各种设备、各种手段营造优美环境, 让各种感官体验美的环境。在布展中注意光线的控制, 采用高科技的光源和艺术的灯光设计, 彰显文物珍贵, 既不眩目又对文物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高科技的运用做到“不露声色”, 注重效果而不摆显。难怪曾参观过这个展览的人, 每当回忆起这个展览的时候, 总不忘提及这些很有特色陈列, 那是来自艺术的陈列, 生活中的陈列, 赏心悦目的陈列。它摆脱学术束缚, 为普罗大众着想, 让他们看得懂, 乐意看。

通过陈列能够把展品的本身及展品背后人的行为和人类历史全方位的展现给观众。博物馆内的藏品以独有的方式展现人类历史, 成为可跨越时空, 传递信息的有力物证。正是这些极富展现力的藏品, 给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打开人类文明的历史画卷。也是这些藏品给陈列人员带来极富创新空间和想象空间。发挥这些空间需要陈列人员的较高理论水平, 较高艺术天分、较高动手能力和惊人的想像力。最好的陈列是用唾手可得的、廉价的、可循环利用的材料设计而成。最见功力的陈列师就是那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高手, 最普通的材料, 通过造型、创意、色彩、灯光, 最完美地传递出自己的创意。创出大众满意的陈列, 这样的陈列会在大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参考文献

[1]朱庆林:《博物馆陈列设计方式浅说》,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年04。

[2]周士琦、朱雅娟:《博物馆陈列的思考》, 《中国博物馆》, 1997年02期。

[3]邢仪:《陈列设计的时尚》, 《中国文物报》, 2004年。

[4]黄光武:《地市级博物馆陈列设计如何做到活巧省》, 《中国文物报》, 2008年。

3.博物馆陈列设计风格的多元化探讨 篇三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设计;多元化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观念的而更新,这就需要我们博物馆也应该不断进行创新设计,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博物馆事业想要适应当前新的发展形势就必须要走创新的道路,而陈列技术设计正是创新的基础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应该不断更新陈列设计观念,创新陈列艺术设计,促进文化的交流。在掌握社会文化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陈列设计。我们应该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彰显专业的设计水平,从而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向观众展示出具有教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展品。

一、创新陈列空间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当前,有许多人对于博物馆的陈列艺术都有着一些误解。首先,许多人认为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是一种单纯的艺术设计,所以更加注重其美观,在装修的时候也是及总在展厅内。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没有能够真正认识到陈列设计的内干,只有单纯地用视觉效应来评判。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承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机构,它的陈列艺术应该是空间的有效组合。这就需要设计者应该在结合原有空间的基础上,根据参观者的不同需求特点来重新组成一个展示的脚本,然后依据这个脚本进行多元化的展示。

二、創新陈列空间设计,运用工艺美学和自然科学

现代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已经是一种包容多门学科技术的综合学科,是在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追求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同时把传播科学和工艺技术的概念融为一体,实现科技保护和展示文物。所以,阵列艺术设计是使用科学和艺术的手段,利用传统或者现代的媒介策划展示环境,通过不断的设计和创意来实现设计的创新。首先,再设计博物馆陈列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其美观性和舒适性,保证其是绿色、安全和经济的展览环境,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展览的有效性。想要实现这些要求,必须要依靠科学严谨的设计。

三、创新陈列空间设计,体现现代设计内涵

创新陈列设计风格,体现多元化,还应该保证博物馆设计能够体现出现代设计的内涵。创新就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所以设计应该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我们虽然不能够要求所有的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都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应该有准备并且努力去走出这一步,努力做到新颖和独特的设计。想要创新,就应该走在设计发展的前沿,体现出现代设计的时代内涵。体现时代设计内涵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进行陈列动态展示。动态展示通过活动式和操作以及互动式的方式,来把一些在既定时空中的文物展示出来,体现出动态感。其次,照明设计是陈列艺术设计中的重要部分,通过不同的光照来创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同时还能够很好地展示出展品的特性和内涵。根据参观者的心理要求,通过不同的照明设计来创设陈列环境的格调和气氛。最后就是色彩设计和道具使用设计上,色彩能够使展示活动更加有活力,对于参观者视直觉和精神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创新陈列空间设计,走绿色陈列空间设计之路

绿色陈列丰富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博物馆行业,如何合理地使用资源,运用绿色的理念建造绿色节能型和生态型的博物馆,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陈列设计的主要内容。博物馆陈列设计绿色化既是体现了对于自然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于人的身体健康的关注。这就要求应该引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实现节能设计。通过使用一些技术手段来减少办公的空间和展示的空间,减少对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对于自然的影响,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实现绿色化设计。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过程中,应该保证设计出兼具开放性、娱乐休闲和持续性的现代化博物馆,应用更多的创新理念和展示手法,在充分结合文物展品的基础上进行影像展示、情境造景以及互动演示等方法,努力寻求突破点,打破传统的设计格局,彰显现代博物馆的特色。只有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更好地实现设计创新,才能够把博物馆的教育价值和历史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江涛.博物馆陈列设计风格的多元化问题[J].中国博物馆,2006,04:40-44

[2]沈才智,陈晓冬,盛利.大连自然博物馆陈列设计多元化初探[J].博物馆研究,2011,02:71-74

[3]项隆元.博物馆建筑风格的多元化与博物馆建筑设计观念的更新[J].中国博物馆,2005,04:64-71

[4]李卫平.趋同性和多元化——浅议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的创新[J].艺术科技,2015,06:83-84

[5]陈同乐,殷志强.多元的陈列设计风格[J].中国博物馆,2003,02:36-40

4.以人为本与博物馆陈列设计 篇四

赵 颖(浙江自然博物馆 310012)

[摘要]

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新时期需要新的设计理念。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信息中心的传统形象,在当今受到了现代交流方式多样化的考验。“体验理念”的实践既能为经济领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能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博物馆可以为人们提供情感体验、情景体验和文化体验,故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应以人为本,确立“体验”的展示理念,培育博物馆体验兴趣;突出体验诉求,做好目标观众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展示形式;深化主题体验,满足个性化体验需求。关键词:博物馆 展示设计 以人为本 体验

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体验这种能给我们带来直接感受的认知不仅带给了人们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体验带给我们的认知将更加深刻和难以忘怀。“体验经济”(1)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博物馆设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 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新时期需要新的设计理念

(一)我国传统的博物馆设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博物馆主要经历了解放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以及1949年解放以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当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博物馆的展示设计还一直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展示设计在设计理念和手段上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对我国来说,博物馆是舶来品。在其被引进的百年中,博物馆的展览一直是静态的,以博物馆为主角的展览模式、展览方式则沿用“以时间为主线贯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历史性’展览”(2),突出藏品展示与藏品在展示中的安全始终是展示工作的重点,整个展览就像一本翻开的教科书。在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上,较多地考虑展品的收藏和研究,陈列展览往往以博物馆为本位,以陈展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兴趣为出发点,展示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很少顾及观众的需求和感受。博物馆门可罗雀、留不住观众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博物馆人,人们早已厌倦“隔着玻璃看,耳听别人讲”的固定模式,渴望有更多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在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传播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基于传统理念的设计造成同行业内各博物馆展示内容和形式的雷同。这种趋同现象难免抹杀作为一个具体博物馆的个性化感受和体验。

(二)体验成为新时期观众的新需求

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人们对博物馆业产生了新的文化需求。人们到博物馆已经不是单纯地获取展品本身反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参观获得一种体验。

随着我国社会从生活物资的短缺,信息渠道的闭塞,走向物资富足,信息爆炸,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逐步提高,观众到博物馆来已不再满足于只欣赏美妙绝伦的展品,而更多的是想探求展品背后所深藏的文化内涵。体验经济学家派恩认为,体验经济是人类经济形态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台阶,消费和服务不再是机械的交易过程,消费场所成了剧场,消费者成了参与者和主要演员,体验为卖方提升了商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为买方带来了趣味、知识、想像力和值得记忆的审美体验。鉴于消费需求层次的发展、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科技的发展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人们知识水平和欣赏水平的变化,博物馆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求得可持续发展,势必要转变博物馆展示的设计理念。博物馆展示环境给予观众的体验成为受众关心的焦点。今后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应重点关注观众在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体验感受。

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首先在于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的发展。基于体验理念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应当成为新时期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主流。“设计的目的已不再是展示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色彩配置等手段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和个性的展示环境,并通过这一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合逻辑地将展示内容展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3)为适应观众越来越高的体验期待,博物馆既要成为历史文化信息中心,同时也要成为文化体验的场所,利用展示将展品的信息以一种愉快的方式传递给观众,观众在展示中体验各种感受。

二 博物馆是文化体验场所

“文化乃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4)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物品往往具有文化的特质。现代博物馆通过这些文化特质的藏品的展示,使人们体验不同的文化内涵。博物馆的这种品性成为人们体验人类进步足迹的最为直接和真实的物证的场所。

(一)体验及其分类

体验经济学家派恩认为:“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结果是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经历,因为任何一种体验其实是某个人本身心智状态与那些筹划事件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5)正因为体验这种独特的特性,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探讨,其中较著名的有派恩和吉尔摩的体验分类和伯恩德·H·施密特的体验分类:

(1)派恩和吉尔摩的体验类型。派恩和吉尔摩按照消费者的参与程度和环境上的关联性,将体验分成四个类型——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和逃避现实体验,他们互相兼容,形成独特的个人经历。他们认为,娱乐体验是指消费者主要依靠感觉被动吸取的一种体验。它是一种单向行为,主要是指观众参与程度较低的音乐会、观看足球比赛等;教育体验是消费者能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一种体验,如互动鸟鸣装置,不仅让观众听到鸟的叫声,还让观众了解它的名称、生活习性等科学知识;审美体验是个人沉浸于某一事物或环境之中,而对事物或环境极少产生影响的一种体验,如参观美术馆的画展、欣赏生态博物馆的山水风景等;逃避现实体验与娱乐体验相反,消费者不仅完全沉浸在某种体验里,而且还积极参与到这种体验的营造过程中,如聊天室聊天、网络游戏等。

(2)伯恩德· H·施密特的体验类型。伯恩德·H·施密特认为,创造深刻的消费者体验,需要触及消费者心理机制。他从消费者认知心理过程出发,将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等五种,即所谓战略体验模块。

感官体验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手段与外界互动所体会到的愉悦感。它是博物馆观众的最基本的体验,比如背景音乐、触摸展品等。

情感体验通过场景营造,提供适当刺激,从而诱发消费者内在的感情和情绪。它不仅包括人与物互动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也包括人与人之间互动所产生的亲情、愉悦等的情感反应。

思考体验则是消费者与外界互动之后所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体验。这种互动在博物馆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是指观众通过创意思维活动引发的吃惊、喜悦等情绪。

行动体验主要是通过消费者的身体活动、生活方式或其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一种体验,能起到引导生活形态和做事方式的目的。

关联体验则通过建立个人对产品的偏好,进而形成特定社会群体,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综合,满足顾客自我改进或个人渴望及社会认同。

(二)体验文化,体验人生

体验是复杂多样的,它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各种形式都有自己固有而独特的结构、过程。这些形式由特定的体验媒介所创造,能达到有效的传播目的。博物馆展示体验是诸多体验中的一种有效体验形式,通过对博物馆收藏藏品的展示,为观众创造出特殊的经历——文化体验。这种体验既可以是人文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或某个特定时期的人文、自然的综合文化信息。这种文化的体验是人类与环境的见证物的体验,它不仅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和稀缺性,而且还能为观众创造有价值的体验经历。

(1)情感体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博物馆陈列的关注重点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在关心展览科技含量的同时,更关注展览所带来的情感愉悦和满足。这种现象已引起了某些博物馆的重视,并在工作中得到了证实。

在设计中不仅要关心观众参观中的体验,还要注意观众参观前和参观后的体验。参观前的体验应包含进馆之前的广告、媒体宣传、进馆前的简介,直至进入博物馆序厅。博物馆序厅的设计应考虑通过各种展示手段,如文字、音乐、色彩等营造的环境氛围,将设计零距离地作用于观众的感觉系统,达到诱发观众参观兴趣和欲望的目的,引导观众进入展厅完成进一步的体验过程。

情感对观众体验的所有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必须融入每一个主题设计之中,设计师应通过对主题的深入了解,寻找能激发诸如观众友情、亲情、恋情等感情因素的切入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各种先进手段,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以情感人,起到心灵互动的作用。

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的设计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的陈列一改过去惯用的“‘历史性’展览方式”(6),通过江南生活的典型特征:美人靠、竹帘、马头墙、粉墙黛瓦等,营造出极富感染力的江南市镇、店铺以及街景等场面,利用人们的怀旧情节,引发对儿时亲情、友情的回忆,引起参观共鸣,从而诱发观众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展示设计对观众情感的影响力变成心灵的感召力。

(2)情景体验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知识的获取已变得十分便捷,但博物馆为藏品所营造的真情实景,却不是家庭或诸多娱乐场所所能做到的。在这里设计师将博物馆的研究成果扩展到展厅,运用造型、灯光、色彩、文字、背景音乐、电子媒介、虚拟现实系统等手段的运用,使传统的展示内涵得以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使展品回到其所属的历史环境氛围中,让观众全方位感知展品蕴涵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

众所周知,博物馆的藏品收藏是有一定标准的,只有具备真实性、稀缺性及典型性等特征的物品才能成为博物馆的藏品。具有上述特征的博物馆藏品在展示时存在安全风险,所以在展示设计中,不仅要兼顾观众的体验感受,同时也要兼顾展品的安全。

(3)文化体验

博物馆展品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它所蕴涵的信息往往是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的文化代表,并具有典型性,它所带给观众的体验也是一个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的文化体验。展示设计中要注重突出文化的区域性和时间性的典型特征,使展品情感性、审美性、象征性、符号性等文化特征的表达准确到位,使观众在获得展品信息的同时,获得一种文化的体验和精神上的满足。

文化的体验与民族、宗教、习俗、语言文字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高大的红木柜台、“百眼橱”等,可以使人联想起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近年改陈的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就是基于这种体验理念的一种设计。去除吊顶和铝合金门窗恢复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将展品、展辅设施和环境共同考虑,力求展示空间环境和展柜的设计与古建筑融洽协调,让观众置身于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建造的“庆余堂”遗址内,体验祖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胡庆余堂坚持“真不二价”、“戒欺”等祖训和经商文化。

三 基于观众体验的展示设计

(一)以人为本,确立“体验”的展示理念,培养博物馆体验兴趣

博物馆的展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它是将人类历史的灿烂文化通过收藏和研究在博物馆馆舍内以各种展示手段和形式摆放给观众观看,起到让观众了解和认知这些灿烂文化的目的。展示体验的核心是考虑观众看到、听到、触摸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崇尚实践“体验”,让观众直接参与并成为体验的主体,造就一种“无法遗忘的感受”,从而获得其想要的知识。关注观众在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的全部体验,让观众不仅能亲身感觉到展品所处的自然、历史环境,而且能通过参观带回去美好的记忆。

博物馆展示体验要改变过去只强调“展品”或“提纲式”的展示方法和理念,崇尚实践的“体验”,让观众直接参与并成为体验的主体,造就一种“无法遗忘的感受”。

(二)突出体验诉求,作好目标观众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展示形式

博物馆是为人们提供文化服务的机构,是体验人类自然、历史遗存的重要场所。对于众多来馆参观的观众来说,他们来博物馆的目的和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如何做好各层次观众的分析,明确各个展示主题带给观众的是什么,观众在博物馆展示中能得到什么,是提高展示水准的前提条件。

通过对目标观众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展示方案,在陈列中充分考虑各类观众的不同心理需求和体验要求,运用造型、灯光、色彩、文字、背景音乐、电子媒体、虚拟现实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展示内涵,更多地引导人们参与其中,使观众在博物馆馆舍空间中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媒介和道具,全方位体验博物馆所要传达的信息知识。改变观众过去在博物馆的视觉疲劳感,造就愉快的参观体验。

(三)深化主题体验,满足个性化体验需求

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导致人们对大众化展示的不满,人们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体现自己个性化形象的产品或服务。

通过对主题的分析、理解和体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观众,有针对性地营造不同的展示环境,运用不同的角度,多方位的寻求能激发观众个性化体验的方法,使他们通过藏品和各种展示道具,燃起想像的火花。“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些产品可以创造出一种感官体验。”(7)当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结束时,博物馆的个性体验带给观众的记忆仍在延续。

博物馆通过藏品的展示,为参观者构造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现象世界。这种现象展现出的人类数千年的才智、激情与创造以及通过参观带给观众的体验的同时,会让体验者超越体验,成为陶冶情操、启迪科学智慧,培育和增进人类努力创造的天性的动力。

四 结 语

“博物馆展示是沟通观众与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博物馆是否有人问津,主要取决于展示能否为观众喜闻乐见。”(8)体验理念是从国外引进的新的商品营销理念,由此而引发的对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理念的思考,还有待于广大展示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本文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作为抛砖引玉,希望我国的博物馆展示业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注 释

(1)姜奇平:《体验宣言》,载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著《体验经济》封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6)严建强、胡群芳:《博物馆展示中的时间因素及其变化》,《中国博物馆》1998年第2期。(3)许亮主编:《展示设计》,湖南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页。(4)司马云杰著:《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5)(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著,夏业良、鲁炜译:《体验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5.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重点 篇五

期待优秀作品投稿,免费分享

投稿邮箱:58359487@QQ.com

开放 ·平等 · 协作 · 分享

任何建议、想法、供稿、咨询、购买、合作都可添加我的微信号:fengzhongdeta1979

客服电话及企业QQ:4000774300

需要什么风格、空间、案例、请回复平台!我们会人工替你查找!

感谢你关注我们,一路有你真好

-----------------产品分割线---------------名师联进入2.0时代!更明细,更便捷!

2015年1月更新后硬盘总目录:

2TB移动硬盘套餐:1800GB的设计资料,包含我们全部资料,4280元,资料已经更新到2015年1月份最新。

现在买套餐,送名师联礼品!

分享案例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案例被删除请回复对应的日期查看如:20141015 【购买套餐后,才可以购买年费会员,3880元/年】 买硬盘送资料!顺丰代收,提供地址电话即可,货到付款!

6.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创新与发展 篇六

摘要: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教育机构,主要是通过陈列展览向社会与公众进行宣传和展示。在新形势 F,博物馆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陈展形式,丰富陈展内容,着力办好精品陈列展览。凶为精品陈列不仅可以给观众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和先进现代的展示效果,还能让观众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博物馆不仅要创作精品展览,更要埘精品展览进行精心维护和持续投入,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这样的陈列展览才有持久的魅力,才能吸引大多数观众前来参观、学习、休闲、娱乐。

关键词:陈列展览;创新发展;特色与个性;

以人为本广大观众所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在展品的选择上,以及陈列展览密度的安排上,认真解读本地区古今历史文化,深度挖掘文物藏品的丰富内涵,从中提炼出最具地方特色的东西,把特点分析与特征体现统一起来,使展览更加个性化。例如,笔者所在的淅川博物馆,经过精心筹备运作,举办了大型基本陈列《渠首楚文物精品展》。在展览策划初期,设计人员在展览形式上充分考虑到,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及其感受,坚持‚以人为本‛ 来办好陈列展览。同时,设计人员花费了较大的精力来解读本地的历史文化。是楚始都所在地、楚文化的发祥地、我国南北文化交汇处。结合这些地方历史文化特点,经过全面分析和对馆藏资源的深入研究,我们提出了合理整合利用文物资源,大力展现独具特色的文物藏品,充分展示丰厚文化底蕴,潜心打造精品展览的布展思路。在此基础上,该展览改掉过去传统的办展模式,配套了文字展板说明,增设了‚王子午触摸‛、‚虚拟翻页‛、‚虚拟讲解员‛等多种互动及辅助陈列项目,满足了观众探求知识的好奇心,拓宽了展览的知识量、信息量,全面再现了 2 5 0 0年前楚始都丹阳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脉络,收到了理想的社会效果。陈列展览的文字说明也很重要,不但要体现其个性特征,还要充分发挥文字说明传达和补充信息的作用。其中文字说明要体现简洁、明了、生动、活泼、优美流畅、富有趣味。另外,说明牌字体的大小、摆放的位置等细小部分也都要精心考虑,进行合理布局,充分体现其艺术忡。只有这样一切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一切为了观众,多角度、深层次强化陈列展览内容的感染力,才会让观众感受到历史文化知识的无穷魅力。

笔者认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创新与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用先进的陈列理念作指导 早在 2 0 0 3年,国家对博物馆工作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i贴近要求,博物馆要由为‚物‛服务向为‚人‛服务转变,这充分体现了陈列展览要‚以人为本‛。为此,博物馆要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陈列展览要想达到向观众传播文化知识信息的目的,就必须科学、系统、有计划地组织进行。这就需要了解大多数观众的兴趣与喜好,对陈列内容能否突出特色,以及陈列空间布局设计、灯光及辅助展品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只有对博物馆陈列展示具备整体策划设计的能力,才能赢得观众,从而不断的前进与发展。陈列展览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精心提炼陈列主题。陈列主题是陈列展览贯穿始终的灵魂与脉络,最能充分体现陈列的主要内容,最大限度地观众的认知结构紧密关联。不论是基本陈列还是专题陈列,精心提炼主题都至关重要。不论陈列内容的学术层次多高,文物展品的内容多丰富,其展示内容都与主题相吻合,这样才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并产生强烈的兴趣 j共鸣,从而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在举办展览的创意阶段,町以通过向广大观众发放问卷调查、组织网上征询、召开‚博物馆之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掌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想看什么展览、需要什么展览,尽可能满足大多数观众的参观学习及欣赏需求。并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体差异中找出参观博物馆人多数人的共性,做好观众需求的准确定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展原则。3展示手段力求多样化、艺术化 博物馆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断创新表现形式,充实展览内容。淅川县博物馆在举办陈列展览时,注重挖掘展览内容潜力,使展示内容多元化,展示方式艺术化、多样化,从而不断满足观众多方面的需求。

2陈列展览内容要拓宽知识信息量,独具特色。体现个性 陈列的内容要体现特色,具有个性化,还要加大知识信息量,要让f(2)科学设计,预防裂缝。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设计时,要注重对细节之处的处理。在对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预防和处理过程中,要对一些非常特殊的位置采取必要的特殊处理方式,对裂缝的大小,对收缩缝、沉降缝等结构性裂缝化置的设计等等都要给予详细的描述和说明。除此以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各式各样的洞 L,这也会导致墙体的破坏和裂缝,所以,在对洞孔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墙体的裂缝问题,要仃先见之明,注重这些细节的处理。并且在对整个施工建设过程进 r羊细的设计和规划之后,要对一些可能出现结构性裂缝的位置特 别给予注意和重视,不管是施工过程中,还是在施工完成后都要加强对这些重要位霞的定时榆查,做到防忠于未然。例如,在设计中,对一些容易生开裂的位置要特别用文字或者图片加以说明。(3)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个施1二项目的实施,不仅要有严格的施工质量标准和质最管理体系,还要有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因此在施工过中,处理要严抓施工质量之外,还要对施工工人的质量严格控制,加强对工人队伍的号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工人的贞仟意识、人局意识、协作意识。因此,做到了对施工过程的严格管理,使每’道施工工序都符合标准,并且对施工时所使用的原料的来源、调配疗法等进行质量监督和柃套。(4)采J}]先进的施TT艺。虽然针对某些因素造成的墙体裂缝,当前没行i艮好的办法避免这些裂缝的产生,例如由 r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但是我们叮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技术措施,通过技术处理,可以实现控制和减少裂缝。例如,在房屋设计中,如果是多层混合结构的房屋,可以在房屋的设计中可以采取增加构造枰的方法,因为构造梓可以使建筑物的抗剪强度增强,继而可以降低墙体出现裂缝的 L率:由于温度的变化所导致的墙体裂缝问题,可以采用借助墙体保温隔热的方法。(5)加强混凝:结构的养护。相当一一部分裂缝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养护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对于施工结束后的房屋建筑,相哭的工作人员要把相关的养护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建筑物的质量。首先要对养护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开展一螳培训活动,对施工人员进必要的养护知识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建筑物养护能力。同时,还要根据施工各个 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养护时间和养护规模,还要再养护期间做好对养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对于出现的开裂现象及时地修补和控制,切实地把养护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7.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重点 篇七

1 陈列设计与安全防范系统之间的矛盾

随着各地博物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博物馆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文物精品的呈现,观众流量的逐步攀升,这些都给博物馆的内部安保措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在陈列改造过程中,建立一套高标准的安防系统至关重要。然而,展厅的安防系统与陈列设计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

1.1 陈列布局和空间探测器防区的矛盾

展厅的空间防范设计是依据展厅的固有结构设计的,探测器位置的分布、类型的选择都要严格按照展厅的结构和环境来确定,但是,过多的空间隔断设计直接影响了探测器最大功能的发挥,给空间防护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具体情况如下:①太多的隔断会阻挡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复杂的场景设计和展柜夹层阻碍了防范盲区;②中心展柜和宣传画板会影响探测器的覆盖范围,使其不能发挥理想的防范功能;③展柜为了美观,密封不好导致探测器射线泄露引发频繁的误报,增加了外围保安和监控室值机员的工作量;④陈列设计者为了布展、撤展、换展方便,对展柜的开启方式和锁具安全要求过于简单,展柜的防撬、防破坏和防抢功能严重缺失,增加了正常展出期间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的难度。

为了应对以上种种矛盾,要想达到原有安防系统设计的安全系数就必须增加探测器和摄像机的数量。

1.2 活动展厅和摄像机防区的矛盾

博物馆安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监控手段就是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由于云台摄像机价格昂贵,所以在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中仍然大量使用固定摄像机。现如今活动展厅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博物馆的临时展区中,这种临时展区没有固定的展览格局,因此,在进行安防系统调整时,又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举办一些文物级别高、数量多的展览时,其展厅内的空间物理变化会产生新的视频监控盲区,而在这些盲区中要防止参观者对参展文物的盗抢和破坏,就需要增加新的守护人员,这就使得现有的视频监控不能满足原有的设计要求。

1.3 陈列风格的空间探测器外观的矛盾

陈列设计者将博物馆的研究成果扩展到展厅,运用造型、灯光、文字、电子媒介和虚拟现实系统等手段,使传统的展示内涵得以极大的扩展和丰富,使展品回到其所属的历史环境中。在运用多种现代化渲染手段时,格局变化多样的陈列设计给安防设备的安装位置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为了保障陈列设计的风格和效果不受破坏,不得不改变防范区域探测器安装的位置,改变探测器的类型和安装数量,这样做就又增加了费用。现在的安防产品颜色单一,探测颜色大多都是白色,形状单一,完全是以实用为主,没有考虑到外型的美观,因此,单一的颜色和笨拙的外形就会影响陈列设计的整体风格。

2 解决矛盾的对策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认为,安防设计和陈列设计之间存在矛盾是必然的,但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解决陈列设计与安全防范系统的矛盾。

2.1 按照国家标准设计安防系统

针对特定博物馆的具体情况,按照《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 27—92K)对其技术防范的风险等级进行确定,然后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确定技防设计系统的要求,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应用场合和安防产品特点来选择所用设备,当这二点确定后才可进行正式的方案设计。在设计时,针对不同的场地建筑结构确定纵深防护体系的防范区域、各区域的防护级别,并对图像、声音所能复核的范围进行精确的计算。在设计方案中要明确说明整个系统的设计参数,比如报警探测器要求的保护面积、实际保护面积、交叉覆盖率、声音复核范围、系统的反应时间、联动影响时间、备用电源指标和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等,而最后的验收是按这个指标来进行的。总之,系统应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指标明确,尤其要明确系统不能有漏报警、误报警的情况发生,使系统具有防内盗、防抢劫、防潜伏作案的功能。

2.2 让安防技术人员参与到陈列设计中

陈列在设计之初就是要把展厅内的安防前端设备作为重要的因素融入到其中,设计人员应多与安防设计人员沟通,充分利用展厅空间,合理布局,严格按照文物系统有关国家安防设计规范和陈列设计要求,分门别类设置和安装摄像机、探测器和紧急按钮等装置,控制陈列照明灯光和场景布局构件的稳定性,降低和减少安全隐患,兼顾文物陈列和展厅艺术效果,并运用一些视觉手段来掩盖探测器带来的不协调,在两者之间寻求最大的平衡。

2.3 安防产品符合展厅整体环境

安防产品生产厂家要加大对产品外观的设计力度,在保证产品功能和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前提下,把探测器等前端设备的外观设计得优雅、美观一些,多赋予探测器一些艺术感,例如把探测器设计成具有古典风格的造型,寻求与展厅布局上的协调一致,以便更好地突出陈列展览的设计效果。

3 结束语

8.文物博物馆如何创新陈列设计方法 篇八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民收入越来越高,人民开始不断追求精神文化上的满足而不再是物质生活中的富足。因此,博物馆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而博物馆也为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前来参观,开始不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丰富博物馆的活动和博物馆的馆藏。博物馆具有教育作用,因此多数博物馆选择同学校进行合作,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博物馆参观,从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博物馆还具有文化传承的关系,因此博物馆多举办一些有利于吸引全家人共同参加的活动。而这些还是不够的,博物馆需要从自身的安排设置方面进行入手,从而吸引更多的参观者。

一、文物博物馆进行陈列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着不断发生变化。而科学水平的高速发展,也为博物馆在管理和安排方面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手段予以借鉴和使用。因此,将高科技手段用于博物馆中,对于博物馆的发展和创新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时常改变不同文物的排放位置,进行不同展厅的安排,对于展现博物馆独属于自身的独特特点,以及迎合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观念有着不容忽视的帮助作用。因为人们的视觉感受,是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当下这个社会环境中,必须要对传统的摆放方式做出一些改变,改变一些死板的传统观念,而尽量鼓励使用多元的方式不断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迎合全体人民群众的博物馆。

二、文物博物馆创新陈列方法的设计

博物馆是为参观者提供文化传承和教育等服务的场所,因此参观者是博物馆进行创新设计所需要围绕的关键中心。只有了解了参观者的审美习惯以及心理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和安排,才能真正实现博物馆为参观者提供服务的功能。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化,具有独属于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向。并且博物馆也从传统的教化场所转变为现代人心目中的休闲娱乐学习的娱乐性场所。在博物馆中,越来越多的人是想感受真实的历史质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博物馆进行文物陈列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广大参观者的内心感受进行陈列,如果陈列的方式并不被广大参观者所接受、理解,那么博物馆也无法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来完成自身的使命。因此,博物馆必须要进行馆内安排的设计创新。

最主要的创新是设计理念的创新,只有理念创新了,才能利用创造来表现博物馆独特个性,同时又能吸引参观者、拉近参观者和文物之间距离的展厅。这样不仅使得文物得到良好的安排和陈列,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前来参观,扩大了博物馆的客流量。不论是传统的文物博物馆还是强调自然科学生物艺术的现代博物馆,都应该将设计理念创新作为一切创新工作的前提,立足于博物馆的整体和社会人民需求来进行接下来的调整和安排的工作,从而使得博物馆更加贴近参观者的内心。

同时,进行创新的时候还需要重视参观者同历史文物之间的内心距离,不要让文物保护玻璃简单的阻隔了参观者和展品之间情感上的沟通和心灵上的交流。从而无法让参观者真正感受到蕴藏在其中的那段历史,无法真正接受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功能和教育启示的功能。这就要求博物馆创新的时候,注意选择适宜人民群众的方式方法来安排展览,能够让他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苦闷和难过,从感性上进而演化成为理性的知识点。

另外,博物馆的设计创新还需要重视形势和内容的统一,博物馆的文物陈列是为社会不同区文化层次的全体观众所服务的,而不是为专业人员所服务的。因此,在创新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参观者的需要,实现为观众服务这一社会化的文化功能。如果博物馆在文物陈列设计中只是得到了专业人员的好评,但是却不能将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有效的传递给观众,那么博物馆展览也就失去了它最关键的意义和价值。在陈列设计的创新中,应当准确地把握好文物陈列的内容和主旨,达到博物馆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对于历史博物馆的设计人员来说,接受到历史学专业训练比较大,但是利用语言来表达历史能力则是相对比较薄弱的,应当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强对形象语言的学习。形象语言具有感性的特点,使得许多参观者接收到的信息是直观的。对于历史文物来说,保存了人类历史上太多的文化信息和独特的内涵,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能够突出展现它再现性,反映出历史的形态,从而表达出展览的主题。但是历史文物在表达过程中往往是孤立的零碎的,是对历史片段的记录。因此,在陈列设计时要通过精心的组织来表现出文物的形态、颜色文化等多种信息,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历史的意义。

同时,还可以在创新的过程中增加一些新的功能,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就例如,在展示文物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在不同时间段展示出具有不同含义的珍贵文物,从而吸引不同阶层的参观者前来参观。另外,还可以增加一些西方艺术品的展览活动,在教育教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举两得。此外,拉近文物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的主要方式,可以利用现场展示的方式,将文物放在现场,四周拉上保护线,将存放在玻璃窗内的展品真正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从而让参观者更加真实的看到眼前的珍贵文物等。这些丰富多彩的陈列方式,能够充分调动起参观者的积极性和热情,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前来博物馆中进行参观。

三、结束语

博物馆作为特殊的教化场所,是社会文化进行传承和教育的特殊变种。因此,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应该使博物馆向着适应全体社会人民的方向发展。最关键的是脚踏实地,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文物博物馆进行从新设计,采取一些创新安排的方法,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博物馆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景云.创新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法[J].黑龙江史志,2014(9):246-247

[2]卢雪梅.浅谈文物博物馆如何创新陈列设计方法[J].速读旬刊,2015(9)

9.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重点 篇九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最近,中宣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全国的公共博物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这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来源:好范文 http:///)

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因此,**自然博物馆**陈列馆应予贯彻落实。

二、原因分析

**自然博物馆**陈列馆是我区唯一的一处博物馆,是我区的重要文化设施,,目前参观均要收取门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广大群众到自然博物馆参观的热情,以致自然博物馆门庭冷落,到馆参观的人数极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资源的浪费,末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的作用,收取门票的方式,把许多观众拒之门外,使广大群众末能共享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三、对策建议

10.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重点 篇十

第一条

为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水平,规范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以下简称“十大精品”)评选工作,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十大精品”评选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国家文物局指导。主办单位负责组建评选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第三条

“十大精品”评选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文物博物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党和政府对博物馆事业的导向,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公众,鼓励博物馆展览在新形式、新技术领域的创新,促进博物馆公共教育、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发挥。

第四条

“十大精品”评选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第五条 “十大精品”每年评选一届,届次延续。

第六条

“十大精品”每届设精品奖10个,优胜奖、进步奖若干。第七条

参加“十大精品”评选的陈列展览必须是博物馆在境内自主策划、举办的原创性展览,包括:

1.评选年当年对社会正式开放的常设展览;

2.展览延续开放至评选年12月31日的且未参加过评选的往年常设展览;

3.连续展期不少于3个月的临时展览(因文物保护需要而限制展期的临时展览,连续展期应不少于1个月)。

一个展览只能参加一届次评选。引进展览(含交流、巡回展览)不在参评之列。

第八条

“十大精品”评选工作分为初评、终评两个阶段。

第九条

参评博物馆按本章程及有关要求,向所在地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申报本单位参评陈列展览的相关材料。中央部委及其有关单位所属的博物馆、军队系统所属博物馆参评,材料直接报送评选活动办公室。

每馆每届限报一个陈列展览。

第十条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择优向评选活动办公室推荐本省(区、市)参评的陈列展览名单及相关材料。每省每届申报不超过6个陈列展览。

第十一条

评选活动办公室在评选活动指导单位、主办单位的指导协调下组建十大精品评委会。

评委会成员由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及博物馆、教育、文化、艺术、媒体界等代表15人组成。除指导单位及两个主办单位各选派

一位代表担任评委外,其余评委从专家库按类别随机抽选产生。

除指导单位、主办单位的评委外,初评、终评评委不得重复担任。第十二条

评委会实行回避制度,凡与参评陈列展览有直接关系或密切关系者,不得受聘为评委会成员。评委会成员应严格遵守评选章程和纪律。

第十三条

初评评委会通过综合评议,以实名打分方式产生初评入围结果,并向社会公示。

第十四条

评选活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初评入围陈列展览实地复核,提出实地复核报告。

第十五条

终评评委会通过综合评议,以实名打分方式产生精品奖和优胜奖、进步奖,由评选活动领导小组核定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

“十大精品”终评由公证机构予以公证。

第十七条

评选活动办公室按本章程规定,制定当届“十大精品”评选工作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

11.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重点 篇十一

[关键词]博物馆 陈列设计 艺术设计 主题表达 展品密度

一、前言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华夏文明造就了璀璨的文化,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很多博物馆中都陈列了大量的展品。但是在展品的密度控制方面,一直都是众多博物馆在展品陈列时需要重视的问题。博物馆的“展品密度”,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在展品陈列时所摆放的数量多少,在传统上,国内的博物馆主要采用的是“少而精”的陈列思想,这种陈列艺术手法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外的高密度展品陈列手法逐渐变得流行起来,其主要着眼点是突出文化服务。因此,对于我国的博物馆来说,只有做到对两种陈列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才能更好地推动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多样化,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展品密度”的重要性

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展品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展陈所带来的效果,而在展品陈列中,展品密度问题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关联到博物馆功能的完整性。如果设计的展品密度过低,就会使得观众感到兴趣索然,也就很难使得他们的观展需求得到满足;相反,如果展品的陈列密度过高,则会给观众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难以理出展列的头绪,使得展品的展览效果大打折扣。笔者通过对当前国内外一些博物馆的展品密度进行调研后发现,由于我国和国外一些国家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区别,我国的博物馆在展品密度方面往往采用突出重点,注重空间体验的低密度设计手法,而西方国家则是尽量为了满足观众的客观需求,采用了高密度的陈列摆设方式。就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博物馆的展品陈列设计中,只有在展品密度方面做到恰到好处,使其与博物馆想要表达的主题和谐一致,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三、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展品密度”艺术手法

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展品密度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高密度陈列和低密度陈列两种主要的方法,同时高低密度两种陈列手法各自有着自身的优缺点,概括如下:

(一)高密度陈列手法

高密度的展品陈列手法比较适合学习型的展品主题宣传,更多地是依靠理性的表达。它主要用于观众对事物和现象有了一定积累的基础上,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继而归纳出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更加符合人类的思维规律。不过高密度的陈列手法对形式设计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张贴和平置陈列方法以外,还有空间、柜面以及壁面等多种陈列方法。我们也能够看出,高密度的陈列手法最大的限制就在于空间的大小,不过该种陈列手法能更好地突出观众的主动性,能够基于展品的自身特性激发观众的思维,因而在很多博物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低密度陈列手法

和高密度陈列手法相比,低密度陈列手法在主题表达方面更加偏重于灌输式的宣传,其能够更好地做到对美术设计与文物编排的完美结合。在低密度手法中,艺术表达是重点所在,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使得文物主题的诠释变得更加充分。此外,在具体的低密度陈列手法设计中,是以对观众的思维引导为主的,在形式设计方面应该更加注重顺畅自然的流线设计。而在空间的设计中,则主要是以弯曲型和放射型的空间结构为主的。通过重点文物的陈列来达到点缀陈列主题的目的。不过,该种陈列手法也有着一定的限制,比如陈列的文物并没有高密度陈列下的文物显得多样丰富,从而显得固定、刻板,观众在首次观展后会感到一定的震撼,但是当再次参观时会显得兴趣寡然。

四、“展品密度”艺术手法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本文认为应该从主题定位、展品特质以及功能特性等三个方面对“展品密度”艺术手法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展陈主题的定位与表达

通过上文中的探讨,我们知道博物馆的展陈主题表达与“展品密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举例来说,当前我国存在着很多的市级博物馆,它们大都藏品丰富,除了做好基本的藏品陈列外,还会举办一些专题展览,如书画展览等。本文认为在举办此类性质的专题展览时,可以考虑对传统的低密度陈列方式进行改进,转而借鉴国外的高密度陈列手法,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观展需求,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启迪思维的目的,而且也能够充分实现博物馆文化的功能。总之,在主题定位方面,要选择更加贴切的展品密度设计手法,使得主题的表达更好地契合博物馆的展陈效果。

(二)充分结合展品的特质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博物馆中都有着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藏品,而每件藏品在材质、体积,甚至是施工工艺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在对展品进行陈列设计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举例来说,对一些青铜器等体积较大的文物来说,如果采用高密度陈列方式显然是不行的,更何况,这种展品所保存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再有,对于一些稀少而观众不能直接接触的文物来说,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弥补观众的遗憾,让观众在触摸板屏上做到与展品的“零距离”接触,如南京博物馆所收集的编钟,观众只需要在触摸屏上轻击模拟的文物便能够发出玲珑剔透的编磬声。可见,通过展品的特质与科技手段的结合,能够有效弥补展品陈列设计中高低密度设计的不足。

(三)依据博物馆展品的功能

在对博物馆的展品进行陈列设计中,展品功能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基本性因素,一般情况下,博物馆的各个展品都有着独特的实用价值和实用功能,可以依据其实用价值对其具体位置进行确定。比如,以博物馆中的陶器展品为例,陶器展品的实际作用便是来存放物品的,因此,在设计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到其功能。为了满足观众的立体欣赏视觉的要求,可以采用展柜单独陈列的方式,将其设置在空问相对比较充裕的地方,同时在文物的四周设置相应的流线通道,以方便观众参观。可见,通过该种陈列方式,不仅充分考虑了展品的使用功能,还充分利用了空间,提升了展品的陈列密度。

五、结束语

总之,博物馆陈列设计作为一项关乎展览效果的重要工作,应该引起博物馆管理方的高度重视,只有勇于对传统的低密度展陈方式进行合理改进,对国外的高密度展陈方式进行科学借鉴,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挖掘展品本身的丰富内涵,启迪观众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充分实现博物馆的文化功能。

12.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重点 篇十二

一、陈列设计中的人本意识

人本主义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以马斯洛 (A.H.Mas Low) 和罗杰斯 (c.R.Rogers) 为代表, 近年来迅速发展, 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种力量。它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和自我实现。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 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它的学习与教育观曾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 其重视教学的过程而不是内容, 重视方法而不是结果的思想, 对我们当今有着教育大众这一社会功能的博物馆来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实践证明, 以“物”为中心的陈列模式停留在器物本身, 它要么从“物”出发, 过于强调器物本身的实事性考证、结构性能分析而失去了审美意义和人文精神;要么从陈列人角度出发, 一厢情愿地办展览, 过于强调其本身的逻辑性、条理性而完全忽视了“人”的因素。它们的共同点是脱离观众以自我为中心, 使陈列展览这种“空间传播途径”变得单调乏味, 引不起观众的兴趣, 很难充分表达主题内容。

二、人本陈列设计理念的优势

1、陈列者和观众平等对话。

以“物”为中心的陈列理念把陈列者和观众看成施教与被教的关系, 观众完全置身于一种被动状态, 机械地接受说教, 容易使观众产生疲劳, 甚至逆反心理, 对博物馆望而却步, 而“以人为本”的陈列理念强调关怀人、尊重人、塑造人, 它一改传统的教科书的形式和好为人师的学术风格, 运用启迪、诱导等陈列手段吸引观众, 调动观众的情感思维, 与观众平等对话, 使人们自发地产生兴趣和关注心情, 引起观众对实物的质地、美感及其背后的人类关系和历史的关心, 启发观众用自己的眼睛、头脑和理论能力去解读文物的内涵。

2、陈列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观众。

“以人为本”的陈列理念是以观众为出发点, 并以观众的参观效益为最终目标的, 它强调根据观众的心理、生理需求进行陈列设计。陈列者深入研究历史文化, 充分发挥博物馆藏品看得见, 摸得着, 最具感染力和最易见教育效果等特点.设计出适合观众接受的视觉结构和知识结构, 用动态化、生活化、戏剧化等手法激发观众能动的理解、联想和审美, 让观众走进展览自己感受历史、品味文化、欣赏艺术、增长知识、认识社会, 而不仅仅是把文物的价值告知观众。

3、挖掘文物的人文内涵。

文物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具有证明人类所处环境及其状况与变迁, 证明人类各种文明史发展的能力, 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以人为本”的陈列理念, 不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展览内容和形式的人情化设计上, 它也要注重文物的人文内涵的发掘, 引导观众对陈列内容进行提问、思考, 让文物的人文内涵真正发挥出来。

三、人本陈列设计的特点

1、主题鲜明, 特色突出。

一个陈列首先要选题, 它决定陈列材料的取舍范围和方向, 也决定陈列展览的社会价值。选题要与人文内容相关, 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有关, 才能引起观众的关注。比如:南阳市博物馆的《东汉南阳历史蜡像馆》, 就是以南阳历史上最为繁荣的东汉时期为切入点, 以“帝乡”、“南都”为历史文化背景, 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物优势和历史文献资料, 配以“刘秀骑牛战新野”, “召父杜母”、“张仲景民间行医”、“张衡夜观天象”等几组栩栩如生的蜡像组合, 烘托内容, 生动地展现了东汉时期南阳的灿烂辉煌, 把观众的视觉从一个文化视点引向另一个文化视点, 从而使南阳汉文化的地方特色淋漓尽致地得以体现, 也赢得了社会各界观众的一致好评。

2、定位准确, 设计合理。

从整个陈列的谋篇布局到结构层次的划分, 再到器物的取舍、组合、摆放的位置, 陈列者都要有明确的主题意识, 一切为表现主题而服务。比如, 为了展示南阳东汉时期深厚的文化积淀而创作的《东汉南阳历史蜡像馆》, 虽然用实物、板面、数字、图表甚至蜡像等多种手法来表现, 但我们仍觉得没有客观、具体、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后来就考虑到让观众参与这种形式, 《汉代文化苑》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我们在汉苑中复原了汉代的生产、生活场景, 以及汉代科学家发明的水运浑相、计里鼓车、浑天仪、水排等, 把深奥的科学道理, 深入浅出的表述出来, 置身子这样一个环境中, 观众自然就读懂了陈列者要表达的主题内客。

3、明确传递的连径。

所谓陈列, 就是运用有效的知觉传递手段——“让人看”的艺术吸引观众的视觉, 吸引注意, 使之更深入地观察的手段, 就像音乐用旋律节奏, 美术用色彩、线条, 文学用文字表达感情一样,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陈列者用文物与观众进行交流的艺术, 是陈列者向观众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途径。

陈列者应明白和掌握用什么样的方法更便于观众接受, 用这种方法使文物处于易于解读的境遇中, 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激发观众思考, 并与陈列者的意图和情感不断发生碰撞、交流、共鸣, 产生互动效应, 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陈列。

综上, 陈列设计在经历了从“物”到“人”的转变后, 更注重“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工作中的实践, 强调一切为人服务, 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 这就要求陈列者们要不断提高职业素质, 努力创新, 紧跟时代步伐, 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陈列奉献给观众。

摘要: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 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在客观上已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并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职能。而陈列工作作为博物馆的主要工作之一, 影响着博物馆整个工作的成效。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 强调博物馆陈列设计在经历了从“物”到“人”的转变后, 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指出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应该秉行一切为人服务, 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 这也就要求陈列者们不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展览内容和形式的人情化设计上, 更注重文物的人文内涵的发掘。

关键词:以人为本,设计理念,陈列

参考文献

[1]朱晓敏.革命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1.

13.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重点 篇十三

您组提出的《关于**自然博物馆**陈列馆免费向社会开放的建议(提案)》(第40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自然博物馆**陈列馆是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1930年秋在其“乡村建设”实验区**创办的中国第一家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即后来建成的中国西部博物馆旧址

。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中国西部博物馆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建立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和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在研究我国民族科学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以及抗战内迁科学家的科研活动等方面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自然博物馆**陈列馆不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馆内展览分为脊椎动物陈列、古生物进化陈列和恐龙化石陈列三大主题,每年接待的参观人数达5万人次以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我区博物馆、纪念馆(来源:好范文 http:///)宣传和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按照《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关于印发〈**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渝委宣〔2008〕45号)及《转发〈关于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文广发〔2008〕48号)文件精神,根据区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建议,在区政协领导和秘书长会议专委会的重视、关心和督促下,我局积极与**市自然博物馆加强联系、沟通,通过努力,得到了**市自然博物的理解和支持,就**市自然博物馆**陈列馆在落实国家、市级相关免费开放的文件、及时免费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一致意见。目前,**市自然博物馆**陈列馆已通过发放参观门票的方式,在今年3月26日提前免费对外开放。自免费开放至今,参观人数大幅增加,受到社会各届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促进了我文化区旅游事业的发展。

14.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重点 篇十四

一、展览定位

博物馆主体展馆陈列定名为“禹水钧天、釉彩千年”, 是以“展示钧瓷艺术、弘扬钧瓷文化”为主旨的钧瓷专题艺术展;同时, 基于禹州深厚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地处中原腹地、钧瓷文化与中原文明相生相依之优势等, 因此, 本此展览必然亦是对禹州悠久历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对于禹州的认知, 人们往往把大禹与古时“洪荒泛滥”联系在一起:禹划天下为“九州” (与“九天”对应) , “改堵为疏”, 分而治之;禹州因“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于此而得名。禹之子启在此大晏群臣于“钧台” (即“钧台之享”) , 改“选贤任能”的“禅让制”为“父传子承”的“家天下”制, 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而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钧窑也因禹州古称“钧台”而得名;元代时期形成了影响广泛的钧窑瓷系, 对后世瓷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而今钧瓷又迎来了新的辉煌发展时期。因此, 后者“釉彩千年”则更加直接地点明本馆的陈列主题。钧窑最典型、最本质的所在-窑变, 所呈现出“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的艺术效果, 是宋元时期社会民风、民俗的文化信息载体, 形成了钧窑独具民族特色的装饰语言和风格。经专家多方论证, 我们将博物馆陈列的展题定名为“禹水钧天·釉彩千年”。

二、展览形式设计

在展览丰富多彩的文物时, 如何向观众解读“禹水钧天·釉彩千年”的主题, 与观众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是形式设计的任务。为寻找最佳认知方案, 我们多次研究陈列大纲, 充分理解和把握其反映的思想和内容, 并与设计方反复研究, 对展品资料进行必要的取舍、补充和组合, 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多维的、可观的、直观的艺术形象展示给观众, 最后形成了一个简约、大气、庄重的艺术风格来对其进行完美的表现, 并由此制作安装, 达到了理想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合理利用的空间设计

为确保这种陈列风格定位, 我们首先要做好基本陈列空间的规划与展线的设置。空间设计作为博物馆展览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以空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形象来吸引观众, 不论是形式、结构, 还是色彩, 都要有对比性、新颖合理、富于变化。博物馆主体展馆为三层建筑, 总体呈“十”字形, 前厅凸出, 中厅一至二层和东、西两端中部为天井。结合这一实情, 我们根据陈展大纲对展厅做了初步规划, 并及时与装饰设计方沟通协调, 力求陈展设计与形式设计达到深度融合, 确保陈列展厅在空间的利用和使用上科学合理。例如, 中厅位于博物馆的中央位置, 为长方形, 中间向上有一四方天井。根据“中厅”已有的“天井”这一特殊建筑设计空间, 为使其充分得到利用, 博物馆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出发点, 结合禹州、钧瓷发展有关传说文献资料, 采用天、地、人“三才”格局理念来集中呈现博物馆的主旨, 即由“九天”、“九州”两幅示意图和“钧台之享”、“徽宗赏钧”、“金火圣母”、“喜迎回归”四块紫铜浮雕等组成。中厅顶部造型为弧形天穹, 用蓝色作为背景, 以光纤灯的方位和大小来表现“九天”及星光闪烁之夜空;地面用黑色大理石饰以《禹贡》中的《九州图》为模板绘制一幅《九州示意图》, 突出“钧台”的位置。以“九天”中的“钧天”和“九州”中的“钧台”相对应, 来阐释禹州钧瓷得名的由来。中部空间通过“钧台之享”、“徽宗赏钧”、“金火圣母”和“喜迎回归”四块紫铜浮雕来展示整个博物馆的展览概况, 从而达到“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 也暗示了钧瓷产生其必然性。

而展陈空间的划分和参观线路的设计对于展陈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为此, 我们遵循人们的参观习惯, 将展览划分为六个部分, 采取了顺时针、螺旋式走向的展线;遵循内容连贯和重点突出的原则, 空间划分上强调简练、开阔、完整的设计风格, 避免繁复而细碎。我们设计出了最佳参观路线和可供观众选择的参观路线, 从前厅开始, 经中厅、多媒体播放厅到大禹之州厅, 向上至浴火千年厅、御用官钧厅, 再向西至成器之道厅, 而后向下至万彩永辉厅、文苑雅集厅, 形成了禹州历史文化与钧窑文化相对照统一的展线布局, 使陈列展区及展线设置简捷、清晰、一目了然、视野开阔, 避免了陈列中最忌讳的展线交叉、重复的弊病, 为观众创造了一个陈列疏朗的空间。展线通道笔直、宽阔、少迂回, 便于观众参观陈列时对参观时间及路线的把握。主要参观路线上展示各个单元重点和主要的文物展品;辅线上展示根据资料创作的辅助展品、艺术品和多媒体场景等。同时, 在展厅中安排了供观众休息的座椅, 供参观者临时小憩。

(二) 协调统一、变化有度的色调运用和布局

已有研究表明, 色调是最能触动人们的情绪, 激发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 起到烘托环境氛围的作用。在形式设计中, 色调的合理设计搭配运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既能烘托展览主题, 又能兼顾观众视觉生理方面的舒适感。因此, 整体色彩紧扣“禹水钧天·釉彩千年”的主题, 特意将天花板、地板、展具、建筑内墙四个方面构成黄色主色调, 以此渲染主题气氛, 显示华夏第一都和北宋官窑的地位。例如, 御用官钧厅为力图展现北宋时期皇家的建筑风格、式样, 突出浓郁的皇家生活氛围, 以黄色、红色为主色调, 古朴高雅, 简洁大气, 色调明快, 主题突出, 有很强的感染力, 是一个有典型意义的成功设计。同时, 我们还在局部中遵循统一中寻求变化的设计法则, 丰富展陈空间的色彩层次和表情。例如, 对于重要展品或重点展示区域, 我们采取色彩的变化来突显其在陈列中的重要性。通过整体色调和局部色彩的对比调和、协调统一, 有意识地突出了陈列的高潮起伏, 增强了色彩的节奏和律动感。

(三) 传统展示与现代展示手段的综合运用

作为县级博物馆, 文物藏品本身具有局限性。鉴于表现禹州历史尤其是钧窑器物发展的文物相对不足, 恰当地使用了场景、模型、图片、视屏等辅助展品, 较好地弥补了陈列内容的缺环, 使陈列内容比较丰富。例如, 御用官钧厅中以最具代表性的《瑞鹤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来展示当时宋人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追求。由《清明上河图》的世间烟火到《瑞鹤图》的格物致和再到《千照江山图》的江湖林泉, 从而使观众对宋人的生活方式乃至精神追求层层剥离、逐步深入的了解, 进而衬托出钧瓷之所以能成为皇家御用品背后的人文背景。同时辅以钧台钧窑模型、徽宗赏钧场景及现代多媒体展示手段来加以丰富和完善这一主题。“君臣赏钧”场景用来反映宋徽宗与群臣赏钧的瞬间, 丰富的人物形态, 故事性强, 容易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官钧作为北宋时期重要的陈设用瓷, 奠定了其作为中国五大名窑之一的历史地位和深远意义。这一部分大约占本展厅展览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把其设计成一个大场景, 在展览中通过场景、图文版等形式, 依次展现宋徽宗、群臣、歌舞等, 以期营造一个浓郁的北宋末期的时代氛围, 让观众在此如同穿越时光隧道, 回到九百年前的北宋。既有生活气息, 又富有文化品味, 也可使观众窥视宋人生活品质等之一斑。还有如宋宫城栏杆的翻制, 则是根据历史资料最直观的还原, 也给场景的真实性给予了有力的支撑。而“半球互动”电子设备, 则利用声、光、电的奇特效果, 通过转动的地球仪查阅和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知名博物馆及收藏“传世宋钧”较多的著名藏馆等, 使观众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所好, 轻松点击屏幕进行赏析和查阅, 能够较详细地了解国内和世界各地的藏钧情况, 体味到钧瓷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对于外国人了解钧瓷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并更好地突出了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窑所对世人的影响和世人对其的青睐。同时, 还专门设置了触摸屏、益智游戏, 观众可近距离查阅相关资料和参与互动, 以做到器物展示、电视屏播放、触摸屏读览、场景欣赏、游戏互动五位一体和五位互补, 使观众得到更多的知识, 享受更多的乐趣。

(四) 展具设计超前, 突出安全、实用、方便等性能

展柜作为博物馆有形空间的主要实体, 是展品的载体, 更是展品和观众之间的沟通媒介。为此, 陈列的展柜全部使用金属材料, 在设计上首先注重了其安全性能, 其次展柜采用全开启, 后加配重, 锁的位置适中, 开启方便, 摆放文物安全。展柜的规格尺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各项要求。同时, 在顶部装饰上, 全部使用金属扣板, 而且线管使用符合规范, 阻燃、防腐、防尘。结合展品的体量和陈列空间大小, 我们设计了三种基本展柜。第一种为中心展柜 (独立柜) , 用以展示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展品。第二种为标准墙柜 (通柜) , 是基本陈列中比较常用的展柜形式, 适用于展示数量较多、属同一类别、需要集中展示的展品, 具有整齐、简洁的特点, 可营造一种有秩序而宁静的展示空间。第三种为靠墙展柜 (矮柜) , 主要展示体量小的器物标本和展品。

(五) 注重人性化和观众的参与性

博物馆要贯彻三贴近原则, 树立服务大众的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注重人性化需要, 调动观众参与热情, 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注重人性化应该体现在陈展工作的各个方面。在陈展布局、陈展方式和服务设施方面, 突出以人为本的特点。为此, 我们着力通过展厅内外环境的改造和改善, 营造良好的参观氛围。比如, 增设了供观众休息的座椅和使用的电子讲解器, 配备了残疾人和婴儿使用的推车、爱心雨伞存放架, 铺设了残疾人、老人等绿色通道, 设置行李寄存处、服务咨询处、茶社书吧、纪念品购物, 完善了馆区参观指示导览、进门电子广告和电子触摸屏介绍, 提供免费印制的简洁精美的导览册页;实施了公厕扩建, 花木、草坪、和道路整治等项目, 全面建立、健全了配套服务措施, 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寓管理于服务的工作方式体现了博物馆的人性关怀。

观众的参与程度体现着陈展的人性化程度。鼓励观众动手动脑参与展览, 将观众被动的参观过程变成了一个探索、欣赏、发现和思考的双向传播学习模式, 这是实现陈展人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在基本陈列的六个展厅中, 都设计有互动项目, 从电子翻书、触摸屏阅读、一字千钧、拼图游戏、幻影成像等来体会禹州和钧瓷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为使广大观众进一步了解钧瓷的生产烧造过程, 结合博物馆实际情况, 我们设置了融参观学习、制作体验为一体的现代钧瓷生产制作体验区, 由钧瓷制作中心和钧瓷研发中心两部分组成, 主要呈现钧瓷的生产、制作和创作设计过程。一方面向观众展示钧瓷的生产制作、烧制过程, 让观众了解包括加工、练泥、造型、制模、成型、修坯、素烧、上釉、晾干、釉烧、检选等工序在内的生产工艺流程;另一方面使观众欣赏到钧瓷传统手工艺作品、大师设计创作精品, 目睹拉坯成型、雕塑、镂空、刻花、印花、修复等不同陶瓷制作工艺和手段, 感悟大师的创作理念与情怀, 与大师进行零距离的沟通交流;而且更能能够亲身制作钧瓷作品, 来真切体验制瓷的乐趣与艰辛, 体味“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 融观赏性、参与性与体验性为一体。

总之, 在陈列的展示形式上, 尽可能多地应用宋代文化特色明显的元素。比如, 展厅展板形式设计成宋人追求的那种清新淡雅、简约古朴的形式, 展板的说明文字均采用秀丽的宋体字。而不同主题所选择的相适应的主题背景, 尤其是大量文人气息浓郁的宋画, 则巧妙地运用于展板的背景映衬。同时, 恰当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用多媒体结合声、光、电, 以及电视、触屏、投影、雕塑、模型、背景图饰等形式相互配合, 以弥补传统陈展手段的不足, 从而构成《禹水钧天、釉彩千年》的精品展示与陈列, 如此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参与性和互动性, 给观众以更深入的感受和体验, 达到“一朝步入展厅, 一日梦回千年”的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传承文明,弘扬中国梦下一篇:幸福就是一种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