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24-08-16

试论《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精选13篇)

1.试论《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篇一

论《弟子规》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专业:09级小学教育

姓名:刘静

学号:200912130

31论《弟子规》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潮流,小学普遍都开展了蒙学经典诵读的课程。如果能运用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弟子规》来教育和管理学生,相信会对小学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下面本文就将从为什么要将《弟子规》融入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和怎样运用《弟子规》管理班级两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关键词】《弟子规》班主任管理

说到小学的班级管理,很多人可能会不屑一顾,甚至将小学班级管理等同于看孩子。而事实上却远没有那么简单,学校班集体绝对不是几十个同坐在一间教室的简单组合,也不是班委、班级、小组管理、领导的一队人,而是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精神共同体,是一个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荣誉感且富含内聚力的群体。那么怎样才能打造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呢?《弟子规》这本浅显的读物就给我们提出了班级中许多问题的解决之道。下面我就将具体阐述为什么要将《弟子规》应用在小学班级管理。

一、将《弟子规》应用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生自身特点决定他们需要《弟子规》来约束

1、小学生判断力较差,《弟子规》可以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小学生思想活跃,敢想敢做,但是缺乏社会经验,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是非判断观念,因此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很多时候,他们犯错并非故意为之,而是不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一方面,现在少年儿童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渠道获得的信息多而快,他们看的多、听的多、想的多、知识丰富、思想开阔、模仿力强,很容易被新奇的刺激所吸引,不健康的东西也容易乘机而入。

在儒家文化的经典当中,《弟子规》是儒学教育的基础。《弟子规》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编写而成。虽然它只有千余字,但它是用儒家文化提炼出来的做人规范.是儒家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儒家文化的精髓。用它来影响小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2、小学生自我控制力差,《弟子规》可以帮助其做到自我约束 有些小学生虽然明知道某些行为是不对的,可他为什么还要去做呢?答案就在于他没有一个良好的自制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给他一个外部的约束。换言之,我们要想打造一个和谐的班级,就应该有一个要求群体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言行的标准。通过这种外部约束使小学生逐步做到自我约束,最终养成有利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良好习惯,而《弟子规》作为蒙学中的经典教材,恰好可以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二)《弟子规》自身特点决定其可作为小学班级管理的工具

1、浅显易懂,小学生容易理解

《弟子规》三字一句,押韵顺口,言简意赅,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形式阐述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礼仪标准,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读得懂,也爱读,是值得小学生反复诵读理解的经典材料。

2、包容性强,涵盖了小学班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弟子规》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美德,而且还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生活化,包含了大量思想修养、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生活礼规等做人的基本准则,①。《弟 子规》所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童蒙养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降低说教色彩,易于让小学生接受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很多教师都会不自觉地采用禁令似的、模糊不定的,恐吓似的语言教育学生,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压抑感以及操作的模糊性。而《弟子规》则在“良好行为”和“常见陋习”两方面给出了很好的示范。使得小学生可以在其中很好地获得行为的参照。

记的有篇文章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同学丢了一支粉色的钢笔, 刚好后桌的一位同学也有同样的笔, 为此两人还吵了起来。老师于是用《弟子规》

2.试论《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篇二

去年九月开学前夕, 我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一段“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视频, 视频内容讲述了一个孩子因各种原因被十三所学校开除, 最后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因为学习《弟子规》, 脱胎换骨, 重新做人。20岁的时候成为一个在敬老院干最苦最累最脏活的全职义工的事迹。作为一个德育教师, 一名职教学生的班主任, 看完这个视频, 感触很多。

一个人行为不正, 是因为他的心灵扭曲, 心灵的扭曲是因为他没有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两件事, 一是学做人, 二是学做事。做人以德为先, 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引导和保障, 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技能也有可能不为社会造福, 甚至还可能危害社会。我们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从胡斌身上我看到了《弟子规》的力量。于是我将《弟子规》运用于班级管理中, 并取得较好效果。

二、《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的方法

(一) 解析《弟子规》的内容, 让学生读懂、理解并践行

弟子规 圣贤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与子 一起学 家庭睦 天下和

全书分为五个部份加以阐述:首先在日常生活中, 要做到孝顺父母, 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 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 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向他学习, 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 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 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我首先组织全体学生观看《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的视频, 然后结合学生现状重点讲解和引导。

例如我在讲“入则孝, 出则悌”时是这样要求学生的。

1. 早上起床、回到家里主动向爸妈问好, 和父母交流。

2. 抽时间给父母按摩、捶背、洗脚。

3. 摆收碗筷、扫地拖地、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搞好家务等。

4. 说服爸爸戒烟限酒, 爱惜身体。

5. 上下楼梯等请父母长辈先走, 缘于“长者先, 幼者后”。

6. 上车主动给年长者让座, 缘于“长者立, 幼勿坐”。

7. 以前直呼师长名字的, 现已改正, 缘于“称尊长, 勿呼名”。

8. 主动问候老师和客人, 缘于“路遇长, 急趋揖”。

(二) 召开学习《弟子规》的主题班会

结合《弟子规》内容, 定期开展感恩、礼仪、诚信等系列主题班会教育活动。老师和学生一起解读有关“忠——弦高稿军、孝——缇萦救父、仁——冯谖客孟尝君”、义——季扎还愿”的四个小故事, 让学生们宣讲一个个我们身边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 诸如:一诺千金, 大孝至爱的谢廷信,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等的故事, 学生听得认真, 听得感动。有的学生还自己讲给家长听, 他们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从而更好地领会《弟子规》的深刻内涵。

已开过的主要的主题班会有“如何尽孝”、“文明礼貌伴我行”、“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伴你一生幸福”“身有伤贻亲忧安全教育”等。

在主题班会上, 针对学生落实《弟子规》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自评、互评, 以及教师给予总结性的评价, 利用班会活动进行总结、定位后, 可以为学生以后践行《弟子规》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

(三) 平时注重用《弟子规》来引导学生, 考评学生行为

学生集体诵读《弟子规》。时间:每天第一节课前十五分钟。

充分利用班上黑板报和墙报开辟《弟子规》诵读专栏, 班里开展背诵《弟子规》和教唱有关弟子规的歌曲活动, 还将学习收获以书画作品或者手抄报等形式来表现, 并组织评比。

多次教育, 令学生明白:过能改, 归于无。实践《弟子规》靠滴水穿石的功夫, 须一千次一万次的穿透, 让《弟子规》变成自己的血肉灵动。《弟子规》在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细致, 团结守信, 处处为人着想的待人处世方法。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 相得益彰。

(四) 用《弟子规》公平处理矛盾

《弟子规》告诉我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作为一位班主任.要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 无论他是出生于什么家庭, 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 均应一视同仁。让老师的身教使《弟子规》经典变成学生自己的血肉灵魂。

班干部由于要协助老师对同学操行、纪律、作业上交、清洁扫除等进行考核, 难免会和后进生产生一些矛盾, 这时候, 如果批评后进生, 学生们很有可能会认为老师在偏袒班干部, 不仅伤害后进生自尊, 还让班干部形成了不良的自大心理, 加速矛盾恶化。而如果为了不伤害后进生而批评班干部, 又很可能会伤害班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甚至会使他们在班里失去威信, 不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面对这种情况, 班主任应该公平、对事不对人地处理矛盾。这时, 《弟子规》中“善相劝德皆建己不欲即速已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恩欲报怨欲忘理服人方无言”作为约束双方的共同准则, 就成为了处理两者矛盾的一个绝好的方法了。

(五) 言教不如身教, 以身作则, 以真诚带动学生

孔子曾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人先正身。要求学生勤奋学习, 班主任就应该是个好学不倦的人;要求学生正直善良, 班主任就应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

在学习《弟子规》后, 上课做到预备铃声响前进教室;上课期间手机处于静音, 不接打电话;博览群书, 备好、上好每一课;不再把上班似为例行公事;答应学生的每周一次的师生课外活动坚持下来了……。

在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期间, 正好遇上我的生日, 往年我就是请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吃吃饭, 在饭桌上我也不好意思开口向父母致谢, 但这次不同了, 不仅请父母吃吃饭了, 还陪父母逛街给他们买礼物, 和他们谈心, 更是在生日的早上打电话给父母说了最重要的三句话:

感谢妈妈把我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祝你们健康长寿!

在生日当天的课堂上, 我给学生讲了我今年过生日的安排, 并告知学生, 在我们以后的每一个生日, 不管身在何方都要向父母说那三句话。

学生“听其言, 观其行”, 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 做到以身立教, 言传身教, 成为学生的榜样。

三、学习《弟子规》所得、所获

(一) 明确了目标

“朝起早夜眠迟冠必正纽必结年方少勿饮酒步从容立端正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凡出言信为先事非宜勿轻诺”等等, 学生明白每天应该做哪些事, 不应该做哪些事, 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 不应该做哪些事, 怎么做最好, 人人都清楚。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 净化了心灵

通过学习, 学生们感到《弟子规》的深刻哲理, 对自己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一次心灵的洗涤, 帮助学生克服自己日常生活和行为中的一些误区。我和班干部要求他人做到的, 必须自己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 处处走在他人的前面, 为别人做好表率。

(三) 增强了觉悟

3.试论《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弟子规》;班主任;班级管理;道德素质

一、将《弟子规》应用在中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必要性

中学生思想活跃,敢想敢做,但是缺乏社会经验,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是非判断观念,因此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很多时候,他们犯错并非故意为之,而是不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一方面,现在少年儿童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渠道获得的信息多而快,他们看的多、听的多、想的多、知识丰富、思想开阔、模仿力强,很容易被新奇的刺激所吸引,不健康的东西也容易乘机而入。

1.在儒家文化的经典当中,《弟子规》是儒学教育的基础

《弟子规》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编写而成。虽然它只有千余字,但它是用儒家文化提炼出来的做人规范.是儒家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儒家文化的精髓。用它来影响中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2.中学生自我控制力差,《弟子规》可以帮助其做到自我约束

有些中学生虽然明知道某些行为是不对的,可他为什么还要去做呢?答案就在于他没有一个良好的自制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给他一个外部的约束。换言之,我们要想打造一个和谐的班级,就应该有一个要求群体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言行的标准。通过这种外部约束使中学生逐步做到自我约束,最终养成有利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良好习惯,而《弟子规》作为蒙学中的经典教材,恰好可以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3.“坏人坏事”会大大减少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会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清洁净化作用。《弟子规》的内容和目标,就是提升人的德行,转化人的气质,升华人的心灵境界。这些效果产生了,还有几个人想做坏事呢?学生明白“德有伤,贻亲羞”,想到不能因为自己做坏事给父母蒙羞,自然不想做坏事。“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学生会主动戒除烟、酒等恶习。“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让不少好当看客的学生远离是非之地;主动远离网吧等对身心无益有害的场所。

有位以前曾经喜欢称自己是「老大」以大欺小的同学,在帮舅舅干活时手磨出了血泡,但他怕父母难过,没有告诉父母,因为「身有伤,贻亲忧」。

二、将《弟子规》应用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方法

(一)以身作则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人先正身。教育区别于其它劳动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示范性。学生“听言,观其行”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并给学生讲《弟子规》故事和生活中的故事,学生就会效法好人,做出好事。

(二)爱的注入

1.不让情绪左右自己,用《弟子规》来冷静地教育学生

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上课时, 班里就纪律不太好,这时候,一般的老师很可能会大发雷霆,责备学生们不尊重老师、不认真听讲吧?但这位老师却并没有吼学生,而是针对这种现象我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 展开讨论:①如何做到博学?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如: 多看书, 认真上好学校安排的所有课程,虚心向他人学习, 不懂就问等。②你做到了以上说的几点了吗?③如果你是老师, 同学们也不听你的课,你会高兴吗?④至圣先师是怎么样教诲我们的?学生们回答的非常踊跃,如: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人有能,勿轻訾。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⑤怎样上好语文课昵?⑥如果在科任课上不专心听课怎么办呢? 以上问题弄清后, 大家共同制定了新的奖惩制度。经过两年的实行,老师上课感到非常轻松, 也很愉快。

2.不要偏心,用《弟子规》公平地处理矛盾

《弟子规》告诉我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学生。一位好的班主任.应具备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要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什么家庭,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让老师的行为使《弟子规》经典变成学生自己的血肉灵动。

不仅如此,用《弟子规》来处理矛盾还可以从根源上消除二者的矛盾产生的根源——由身份差异所带来的不和谐。

(三)注重实效

1.时时用《弟子规》考评学生行为

首先要做到坚持每天诵读《弟子规》,让学生在一天天的诵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句“守孝悌、次谨信”中传递出感恩父母、注重中节的思想,在一声声“泛爱众、而亲仁”中感染每个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其次,教师应该及时检查学生在生活中是否将《弟子规》的精神落到了实处,并依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合适的评价,以使学生把《弟子规》作为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

2.将《弟子规》的内涵细化

“入则孝”的践行方式可以体现在给家长按摩、捶背、洗脚、倒水,帮妈妈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吃过饭后收拾碗筷、洗碗擦地等等。“出则弟”则可以表现在不与其他孩子争抢食物、书本,不打架,上车以后主动让座等等,

将《弟子规》细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弟子规》的内涵,可以让学生将《弟子规》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许开始时是老师“要我做”,到了后来,通过不断地潜移默化,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变成了“我要做”。

3.召开《弟子规》的主题班会

让学生把践行《弟子规》的心得互相交流一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有关的内容及相关德育故事,让学生们在这一个个中故事中受到感染,从而更好地领会弟子规的深刻内涵。

借助《弟子规》打造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总结性评价。比如在主题班会上,针对学生落实《弟子规》的情况让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给予总结性的评价,利用班会进行总结、定位还可以为学生以后践行《弟子规》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

三、结论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遵守秩序的保障,崇尚与遵守规则,对个人来说,它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对于班级来说,它是一种良好的班风,对于学校来讲,它是一种良好的氛围。由于中学生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再加上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增多,家庭问题突出等原因,运用内涵丰富、浅显易懂的《弟子规》来教育和管理学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如果我们的班主任都能用爱打动学生,以身作则来践行《弟子规》的要求,真正把《弟子规》落到实处,相信会对中学优秀班集体的构建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4.企业管理中的弟子规 篇四

商海沉浮,惊涛有之,暗礁有之。

大浪淘尽,悲喜自知,冷暖自知。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乘坐的是“诺亚方舟”,可于长风骇浪之上弄潮。诚如每一个员工都期望所在的企业能无坚不摧,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在激烈的市场暗战中,支撑任何一家企业岿然不动的根本因素则是管理。一个管理良善的企业,在时间的积淀下,名誉、效益自然接踵而至。那么,如何成就一个管理得好的企业呢?

目前,市场上企业管理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管理模式也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是流水的模式,铁打的员工。任何企业管理的改革实质上是在企业内部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因此,管理的根本在于对人的塑造,包括人的品格、人际关系的处理。《弟子规》的宗旨就是以德育来塑造人的品格,从而学会为人处世。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其文以孝悌、仁爱、勤谨、信义为核心, 列举出子女或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行为规范。《弟子规》总被定位为儿童读物,暂且不论其定位。当人类从蛮荒的原野中匍匐而出,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重新塑造的过程中蜕变。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因复杂的不可抗力因素,逐渐地被动或主动丢失一些品格,又重新接纳一些。然而,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对世界的索取不再能被简单地满足,开始对外物无休止的追逐。名誉、金钱、权利好像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似乎成为社会的一种“常态”。人类逐渐偏离了最原初的天性,并渐行渐远。在企业中,也不外如是。因此,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重拾遗失的美好品格。

为员工补“情”

“我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商人。”李嘉诚如是说。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视野中,人性假设的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自利心”的描述奠定了

“经济人”的假设,即人是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工作的。但实际上,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人们在工作中不断形成和实现心中的目标。每一个“经济人”的前提都是“社会人”。但由于物欲的膨胀,大多数的企业中,往往夸大“经济人”的特质,而慢慢丢失做为“社会人”的品格。《弟子规》恰好可以为员工补“情”,使员工成为有理性,且有人情味的“知书达理”的员工。

《弟子规》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奠定了人的情感基调——感恩、诚信、仁爱。

首先,在儒家那里,德行的根本在孝道。“首孝悌”,古人云“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人立于世的根

本在于父母,我们必须感恩。这样在进入社会企业后,才会更加勤勉工作,爱企敬业,因为企业就如同父母,给予你事业生命。其次,“事非已,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以信为本。我们讲一诺千金,承诺所载动的是人性的重量。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交换之上,以诚信为基础的。诚信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可塑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带动经济效益。最后,“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仁爱是企业的向心力。人和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而人和的支点就是仁爱。没有比仁爱更能征服人心,凝聚人力了。

你怎样,企业就怎样

《利未记》中有这么一句话:“至圣者说,如果你点亮我的灯,我就点亮你的灯。”

身为管理者,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呢?《弟子规》给出答案,员工和企业是相互的。你光明,企业就不会黑暗;你温暖,企业就不会淡漠。这个“你”,有管理者,有员工。

《弟子规》中说道,“将加人, 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在企业里,工作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服务。但是,我们却总习惯于过度关注自身的利益是否得到满足,而罔顾其他。对管理者而言,主其事曰“管”,治其事曰“理”。概而言之,管理者要约束、管辖得合理,且有条理。那么,管理者对待下属员工时,就以己之正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像我们熟知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示范效应。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对员工都有激励的效果。《弟子规》又说,“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好的管理者聚拢人心在于德行,员工自然信服。

对员工而言,《弟子规》中讲到“见人贤,则思齐”。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崇尚物欲、贪婪自私,大多数人陷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浮躁和癫狂中。企业是一个团队,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所谓“唇亡齿寒”,企业是员工与企业自觉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一个员工,都应该以主人翁的`精神工作,把“小我”融入到企业的“大我”之中。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说过,“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都不应该把自己只看成是公司的一名员工——而应该把自己看成公司的主人。”因此,每一个员工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工作,你怎样,企业就怎样。

打造学习型团队

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一些企业成功了,管理者总是习惯性地把其经验作为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但实际上企业管理有规律而无固定模式。《弟子规》中总述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般我们总是误解“学习”的意思,“学习”不但要有“学”更重要的是“习”。大多

数时候,企业总是为学而学,而非为行而学,学以致用才能打造学习型团队。

从“坐而论道”转变为“动而论道”,需要知行合一。方太能成为国内家电行业著名的品牌,除了其商业模式的成功外,其总裁茅忠群运用《弟子规》打造了一个学习型团队,使企业管理在创新上独树一帜。方太在中国企业界,首设“孔子堂”,让员工开展《弟子规》的学习。在方太的企业文化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写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的,并且“人品”在企业管理中居首位。茅忠群认为,任何一个制度完善的企业,如果价值观缺失,是无法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

任何企业的管理模式都离不开文化的铺垫,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弟子规》秉承了儒家的德育管理思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首当其冲的第一步。自觉地学习,才能修己安人,若每一个员工从身边做起,那么汇聚起来就是一股势不可当的力量。

5.弟子规中的故事 篇五

从前,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6.弟子规中的小故事 篇六

《弟子规》被供奉于山西绛州先贤祠;编写了《童蒙须知》,教导孩童日常生活的细节。

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

时间: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

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解:家里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满足,更应该考虑到长辈。水果或菜肴也都要和长辈一起分享,不能吃“独食”。(推而广之: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我们自身而不好的习惯,都要把它去除掉。

卧冰求鲤[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晋朝人王祥,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朱氏不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连父亲也不喜欢他了。虽然失去了父母的慈爱,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一年冬天,继母病了,想吃新鲜的鲤鱼。当时天寒冰冻,河面都结冰了,一般渔民都已经不出去捕鱼了。王祥为了捉到活鱼,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希望能用体温化开河面的冰以后再捕鱼。(神话色彩的情节是)这时候冰忽然自行融解裂开一条缝,从里面跃出两只鲤鱼,于是拿回去供母。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就格外关心起来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融洽和谐起来。

原文: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闵子骞谏父[亲有过谏使更 亲憎我孝方孝][挞无怨]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 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解: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亲尝汤药(亲有疾……)

原文:汉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载侍疾,汤药亲尝

汉朝时的文帝,叫做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文帝的天性,生成是很孝顺的,他虽然做了皇帝,每天要处理的公务都很多,但是却从来没有忘记到母亲的房间进行问候;朝朝夜夜,奉养这位母亲,从来没有懒惰的意思。有一次母亲薄太后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就不分曰夜尽心照顾母后,把侍奉母后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文帝服事他母后的病,总是殷殷勤勤,看护得精心周到。夜间睡的时候,眼睛也没有闭好,衣带并没有解开过,没有睡一个安稳的觉。对于母后的汤药,必定亲自尝尝,确定热度和甘苦(看看会不会太烫或太苦),才放心地端给母后服用。常言道:久病无孝子。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母亲足足病了三个年头,他也服侍了三年,母后的身体才好转过来。这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天下的百姓,母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晏婴使楚(行高者……非貌高)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但长相很普通。一次,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婴来了,想羞辱他,于是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又低又小的门。晏婴知道这是楚国人故意羞辱他,就说:“我是前来访问的,这是狗洞,不是国门,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马上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去了。晏婴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国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然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

负荆请罪[兄道友弟道恭][势服人心不然] 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

齐桓公的教训[不亲仁无限害]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但晚年开始生活腐化,宠信坏人。他宠信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人。易牙为了让齐桓公尝到人肉的味道,不惜把自己的儿子杀掉;而竖刁为了新近桓公,主动阉割自己成为宦官;开方为了讨好桓公,不回家看父母。管仲对他们很反感,多次对桓公说:“像他们这样杀死自己的儿子、自己阉割自己,背弃自己父母的人是靠不住的。”齐桓公却听不进去。后来,齐桓公病了,他们原形毕露,对病重的桓公不理不睬,最终桓公被饿死了。

纸上谈兵[但学文不力行]

赵括是战国时期大将赵奢的儿子,从小熟读兵法,讲起战术来十分在行,赵奢却不以为然。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大将军廉颇前去抵挡。廉颇很有经验,他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采取坚守不出,保存实力的策略,有效地阻止了秦国的进攻。秦国见廉颇难付,就采用了反间计,派人散布流言,挑拨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赵王中计,派只会空谈兵法的赵括代替了廉颇。赵括没有分析敌情,轻率地改变了老将廉颇的战略,在泰军的引诱下出兵迎战,结果使40万大军全军覆没。

拾椹异器[亲所好力为具]蔡顺丧父,世乱岁荒。奉母,赤黑分筐

汉朝有个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服事母亲非常孝顺。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年岁又荒。没有饭吃了,他就拾了桑树上结的果子,去供奉母亲。用一个器皿装着黑的桑子,又用另一个器皿装红的桑子。赤眉贼见了很奇怪,就问他这是什么缘故。蔡顺说,黑的奉养母亲,红的自己吃。赤眉贼听了,也很可怜他的孝顺,就送他牛蹄和白米。

陆绩怀橘六岁,作客归来。母性所爱,怀橘三枚。

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告辞回家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吃,并非自已贪心,还请太守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同学们!陆绩时时想着母亲,希望母亲和他一起分享甜美的橘子,这般孝心,多令人感动!我们对父母亲不仅不私藏东西,更要能体贴亲心啊!

学文并且力行:

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分,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求,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求,就容易执着自已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7.试论《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团队管理,高校班级,班委,目标,沟通

团队管理 (team management) 指在一个组织中, 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 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 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基本上, 小组是组织的基本单位, 各种小组的形成, 若是成员能力具有互补性, 形成异质性团队 (heterogeneous team) , 其效果较佳, 因为可从不同观点讨论, 激发更有创意或独特的问题解决方式。作为高校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来说, 一个班集体的进步需要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 而当集体朝着班风学风积极向上、团结合作、不断创新的良好趋势发展的话, 也能反之作用于个人, 让身处该班级的学生们能够激发各自潜能和独特创意, 跟随集体的步伐向前发展。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班集体的学习与发展, 也对班级中的学生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1 在高校学生班级管理中注入团队管理理念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甚至于政府行政机关, 都在选择录用人才时, 均十分重视考核其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状况, 有的单位还把这一素质列为必备条件。当代大学生应是更加独立自主学习的个体, 同时更应该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班级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形式, 在班级的自我管理中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 使班集体作为一个有自主管理能力的教育主体;在常规的班级管理中, 以班长、团支书等个别班干为工作中心的管理模式存在较严重的弊端, 主要表现在分工不合理, 多数工作都由班长或团支书完成, 其他干部和同学容易产生消极、抵触行为, 不关心班集体的工作, 如果参加也是被动的, 这种管理方式严重影响班级的团结性、活动的积极性、处理事情的创造力。因此, 要以团队形式管理班集体, 倡导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精神, 制定团队的共同目标, 做到相互理解、信任、协作;不仅要在学生工作日常事务上, 而且更要在班级的学习氛围上加入团队理念。

2 团队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班级工作的重点在于处理好集体的日常事务, 保障同学生活学习的顺利进行, 确保集体的稳定发展。同时班级要着力营造温馨团结的整体氛围, 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团队管理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更好地运用和实践呢?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2.1 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

在班级成立之初, 就应根据各个班级的情况进行本班的规章制度的制定, 使之班级所有成员有章可循。制度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组织纪律、学习要求、班内财务管理、班内事务管理和各项活动操作规范等。所谓小头目管事, 大主管管人。在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 学生辅导员应主要起到指导、督促作用, 由各班班委学生干部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充分发挥班委的领导作用, 并负责对全班同学对规章制度的履行进行适时监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 没有不合格的兵, 只有不合格的元帅。一个强劲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好的规章制度可能体现在, 执行者能感觉到规章制度的存在, 但并不觉得规章制度会是一种约束。在对待班级学生对本班制度的执行情况上, 还应适时的给予监督和控制, 各班委应积极营造本班的严循制度的良好氛围。班级干部虽然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监督者, 但是更应该成为遵守规章制度的表率。

2.2 建立明确共同的目标

团队中不同角色由于地位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对项目的目标和期望值, 会有很大的区别, 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情。好的领导者善于捕捉成员间不同的心态, 理解他们的需求, 帮助他们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劲往一处使, 使得团队的努力形成合力。在班级管理中, 需要将各个学生的心态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了解到他们的需求, 帮助他们在入学初期就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而且各班委还可以根据情况为本班规划出一个好的发展远景和整体的发展计划, 并且在各个学期都有一定的阶段目标, 使得整个班集体都有一种合力, 即朝同一方向努力, 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以团队的意识互勉互励, 共同进步。如在学年末争取全班同学考试均能通过, 班级多少比例的同学能够在一学期中上课全勤, 考级考证的同学占班级人数多少比例, 在学校评优评先中班级同学有多少, 获得学校奖学金的同学又有多少, 能否取得学校优秀或先进班集体等各项具体指标, 以此来设定本班的一个基本目标, 对全班学生进行目标量化, 使团队目标更加明确和清晰, 学生就可以在班委的直接带动下为争取本班本学年度的荣誉和目标而奋斗。

2.3 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氛围

假如在班级中缺乏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学习、工作氛围, 班级成员的力量就很难合在一起, 大家相互扯皮推诿指责, 班级目标也就不可能成功。对于班级中的一些经常违纪违规, 并且抵制班级活动的, 应由辅导员老师先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再由班委进行认真跟进。对于高校班级而言, 也许历史尚短, 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班级文化和班级精神, 短时会出现班中个人的独行自我的现象, 但是如果以班委为首带领大家的一致努力, 完全可能营造出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在此, 为了营造这种氛围, 指导老师和学生干部需要做这些努力:奖罚分明公正, 对于学习、工作成绩突出者一定要让其精神物质双丰收, 如在期末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突出者, 适当给予综合测评加分或者专业科目中的成绩加分, 在推优入党时也予以重点考虑;对于平时表现恶劣者受到相应的惩罚, 如通报批评、处分, 告知家长, 期末考评不予评优或通过;让每个班级成员承担一定的压力, 班委中的领导者班长或团支书不应该成为“所有的苦, 所有的累, 我都独自承担”的典型, 他们越轻松, 说明管理得越到位;在平时班级问题讨论上, 要民主要平等, 不做学霸、不搞一言堂,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生活中, 作为班干需要多关心多照顾班中同学, 对于后进的同学和一时迷茫的同学都应给予帮助, 指导或者协助其振作和发奋图强, 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团队的温暖。

2.4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金钥匙

团队的核心是协同合作, 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相统一, 进而保证集体组织的高效率运转。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区别, 导致对于同一问题的认识很容易出现相应的偏差, 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金钥匙, 这也是高校班集体中最需要加强的。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 经常会出现同学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如集体外出搞活动, 有些同学希望能够去公园、有些又想去海边、有些又想就在学校搞联谊等。这就需要班委学生干部与同学加强沟通了, 有说服力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在了解成员的意见之后也应对原来既定计划中不合理的因素减除, 适当调整活动方案, 对有意见有困难的同学也不应忽视, 积极与其沟通,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班级成员能够理解班委工作, 服从组织安排。这样对整个班集体就不会混乱无序, 而是按部就班的顺利开展活动计划了。

参考文献

[1]魏萍.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师, 2007, 8.

[2]刘念, 李茵莱.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7, 4.

8.《弟子规》在幼儿园中的教学 篇八

《弟子规》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其教育理念、教育宗旨及教学方法都需要一线教师不断的摸索和改进。通过“中国经典诵读科研小组”的详细介绍,以及在园领导的深层引导下,并且通过“中国快乐亲子诵读网”的查询,才知道《弟子规》是一部以学规的形式对儿童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教育的启蒙读物。全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忠孝思想为纲,从“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五个方面,依次讲解了如何对待父母、兄弟、长辈,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读书学习、修养品德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弟子规》是文化精髓,其文化宗旨源源流长,为了孩子们成为社会的栋梁,教育者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帮助孩子们学习经典文化,继承并发扬其精神。

二、在当前《弟子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对策

针对当前《弟子规》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现根据我个人的实践,进行如下汇总,整理出适合的应对方法。

第一,究竟该如何保持幼儿学习《弟子规》的兴趣,并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中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做法:

1.自然学习法

采用活泼愉快、唱儿歌的方式,让幼儿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的诵读。同时配合图片,相关的录像,让孩子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弟子规》的内在含义。

2.角色扮演法

《弟子规》是用真情来教的,教学要创设情境,只是一味地诵读是不适合学前儿童的。儿童的认知因素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其中角色扮演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的作用最为明显。教幼儿学习《弟子规》的最好办法是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讲到“出必告,反必面”时,我们班上的两位老师就通过扮演母亲和孩子,让孩子们观看。孩子们在觀看之后,就明白“出必告,反必面”的含义了,从而学到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3.行为强化法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身边发生的有关事件进行学习,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不断强化,巩固以形成的习惯,并能进行灵活运用。如孩子们多贪恋各种玩具,每当家长来园接孩子时,时常会出现家长千呼万唤而孩子却不欲理睬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我会提醒孩子们:“《弟子规》告诉我们父母呼唤时应该怎样做?”于是孩子们会一齐喊出“父母呼,应勿缓。”贪玩的孩子听到这句话,即便有些不情愿,也会很快离开座位,跑到父母身边,乖乖地跟父母离园。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这一被动行为逐渐转变为主动行为。

第二,在开展家长工作这方面,我们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起初,我总是担心家长是否可以顺利的接受,并且能否积极的配合教师工作,更好的让孩子理解并掌握经典文化之精髓。在《弟子规》教学的开展初期,不少家长反映有难度,因为他们工作很紧张,和孩子一起诵读的时间也很短,也不知道如何诵读,读多少,更不知道该如何配合老师完成《弟子规》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现象,我组织了小便条活动,每天我都会有选择的发给幼儿一个小便条,上面写着“妈妈,请陪我读第二页《弟子规》”,这样家长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只要按要求认真陪孩子诵读就可以了。随着家长们的加入,我们又开展了每周十分钟活动,在每周五家长接孩子时,有一半的孩子家长在教室内停留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老师、家长和孩子静静的诵读《弟子规》,充分的让家长感受到亲子学习的重要性,也增加了亲子感情。

第三,注重教学细节,提高教学质量。在以往的观摩活动中,我们经常见到教师出示的字条是白纸黑字,孩子们看了都没有兴趣,吸引力不够强,于是我想,字条如何更吸引孩子的眼球呢?一番思考之后,我选择彩色卡纸,并剪出各种幼儿喜欢的形状,如苹果、梨、香蕉、桃子,或者小汽车、花朵等。果然,当我在活动中出示这种字条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这就是把握细节的作用,充分的细节准备,可以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贯穿《弟子规》,提高幼儿的素质。为了让幼儿真正的理解《弟子规》的精髓,我将《弟子规》深化到幼儿的生活当中。在盥洗室的墙壁上,我们挂有“便溺回 辄净手”,在水池的小镜子前写着“冠必正 钮必结”,每天进餐时,老师都会朗诵“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并在日常教育中提醒幼儿“路遇长 疾趋揖”“长者先 幼者后”等礼貌行为。在生活中贯穿《弟子规》教学,从生活的点点滴滴规范了幼儿行为,提高了幼儿素质。

三、结论

9.《弟子规》中的学问—人生感悟 篇九

《弟子规》是生活准则,在这个准则里,有很多人生的道理,在经历过以后,就会有感悟。那么有哪些人生感悟呢?

给自己留后路——不要狠狠地把门“砰”地关上,因为很可能我们还要回来;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要随便对别人发脾气,要学会控制情绪,要学会给自己留后路。特别在工作中,要注意认真与细心,能多想想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在生活中,要多条路开源,不要等着拿死工资,要经常学习充电升值,让自己留条后路。

给自己选平台——有舞台就演好角色,没舞台就静静地做观众;平台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你要学会扮演好你的角色。有人说,现在不缺少优秀的家长,只缺少正常的`家长。

活在当下——不要整天抱怨生活欠了我们什么,实际上生活不知道我们是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感觉,生活是公平的,你在《弟子规》里学到的是,如果你有付出,那么你才能有福报。不要去太多的抱怨,象个祥云嫂一样,念念叨叨的,是人都会烦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生活在自己的脚下—— 把弯路走直是聪明的,因为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是豁达的,因为可以多看了几道风景;脚踏实地,是自己能做到的,也是自己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的。

善待自己——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如果自己都不能善待自己,你想让别人来善待自己,是不现实的。所以,不管是身体也好,生活也好,自己要有主见,要善待自己。

勿畏难,勿轻略——不管生活是怎么对待你,你要相信,那只是暂时的。《弟子规》里的很多思想,是让我们如何对待生活的,是我们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才能过得更好。珍惜自己。

10.浅谈弟子规在教育教学中 篇十

《弟子规》教育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等儒家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领域仍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几年来我校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师生共读《弟子规》”的活动,并进行了科研研究。课题为“利用弟子规培养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究”我也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之中。下面就将本人在教育教学中实践、摸索获得的点滴收获和启迪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学会感恩 注重细节

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百善孝为先。它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即便是农村的中学生,周日返校时也要几十块的人民币,吃零食、注打扮、乱交往。根本不思这些辛苦钱来之不易,没有一点的生活压力。谈不上感恩,更不知道回报了。结合课题的探索,我注视重对学生们进行细节引导,指导吟背弟子规,让他们在读中感悟,深刻体会其内涵,结合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感恩身边的亲人。不愧为中学生,他们很快就主动和我交谈,回忆爸爸、妈妈如何如何的不容易,为了他们能过得好,整天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我趁热打铁,跟踪教育,组织《感恩》主题班会,教育孩子们用实际行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感恩回报父母,很快家长就打来电话,说孩子们利用各种方式感恩父母,真的长大了。今天特意表示谢意。现代心理学认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便能使人在其所从事的活动中执着追求,坚韧不拔。我期待着,弟子规将使这些孩子完全自我,促进养成,受用一生。

二、诚实守信 落到实处

“信”也是弟子规中讲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弟子规告诉我们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遵守承诺。欺骗或花言巧语之类的伎俩,绝不能去做。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应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刻薄的言语,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因此,“信”更应该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结合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我大胆尝试教育同学们做人要有大爱,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做到。在课前三分钟畅谈弟子规中“信”的理解。孩子们情趣盎然,精心准备,一个个动人的生活故事,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片段,在课堂升华,感染熏陶着每一个同学。就这样,短短的几分钟,规范了小小的人生坐标,诚实守信使作业能按时完成,老师们笑了;让考试卷上有了满意的成绩,家长们放心了;人和人之间和睦相处,朋友多了......为了诚实守信能让孩子们持之以恒地恪守,这时,我告诉他们梁学善的一句名言:“诚信者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者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下种,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就这样,诚实守信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实实在在地落下了脚,安下了家。

三、仁爱之德 养成教育

从《弟子规》里,还读到了仁爱,讲的是对于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年龄长幼、不论地位尊贱、都一样给予关爱,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每个班级里都有差生,这些孩子本身就没有自信心,成绩很差,一直以来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甚至连家长也有偏见。在研究课题的同时,我发现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不能放弃。组织了小调查——结合弟子规讨论,《差生得到的爱有多少》的调查问卷。之后又根据数据组织家长参与同学们开展的辩论会,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感动了差生,也引起了同学们对差生的同情,连家长也关爱到孩子的心理成长,真是事半功倍,效果甚佳。我在辩论会的总结上就势引导孩子们体会:“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蕴含的深刻道理。告诉同学们,良好的习惯养成,它会成为我们一生的优秀品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让我们结识更多的好朋友,开拓更好的未来。

11.试论《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德育教育;《弟子规》;运用策略

在信息化的冲击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术及信息化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加强,但是德育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其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出现了偏离,高职教育存在的这种弊端,与高职院校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善。

一、国内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现状

就国内范围而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身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技术性,其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专业性的技能培养,是本着以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符合人才为目标而进行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但是,在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背后,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出更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学生,片面的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培养,再加上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其筛选信息和辨别信息的能力较弱,长时间发展以后造成了高职教育中传统道德思想文化的缺失,对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以上种种原因,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造成了高职德育教育的滞后,使得技术第一的观念充斥着教师以及学生的思想,最终使高职教育慢慢步入了高能力、低素质的窘境。

二、《弟子规》对高职德育教育的影响作用分析

1.利于高职学生尊师重孝美德的培养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开篇中的这句话,告诫我们为人子女的基本原则,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是深重的,如果连对父母都不能尊重和爱戴,何谈尊师、爱国。《弟子规》中对学生孝养父母的基本道德观念的强化,能更好的刺激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老师的敬戴之情以及对国家的恭敬之礼。

2.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弟子规》中提出的“晨必盥”、“冠必正”“勿乱顿”等对日常细微生活的总结,是我们从小就了然于心的生活习惯和准则,但是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准则是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践行的。其对穿衣饮食、行住坐卧和步履形态等都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起像古人一样的君子之风,并为当代环境下的自由散漫的高职学生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从而对其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大有裨益。

3.有利于学生性格和品质的培养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在信篇中教导我们做人应以诚信为本,不做能力之外的承诺,这对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交往之间的信口开河、乱下承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前人告诫我们在发现别人优点的时候应主动向之学习,在发现别人缺点的时候应及时进行自我反省,找出自身是否存在着这些问题,最终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圣贤这种对待人性善恶的态度,对德育教育缺失的高职学生来说,无疑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待善恶的正确情感和内省内励品格的培养。

三、《弟子规》在高职德育教育中应用的原则

1.批判继承原则

《弟子规》在高职德育教育中应用时,之所以要遵循批判继承原则是由于《弟子规》是在传统的封建背景中产生的,虽然其大部分思想属于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比如其中的所蕴含的的当代社会应继承的各种正能量思想等,对高职德育教育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的。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因素,比如《弟子规》中提到了“男尊女卑”“不关己,莫闲管”等思想,是与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应对其加以批判。综上,在高职德育教育中应用《弟子规》时,应注意对其落后思想进行摒弃,对其正确的文化底蕴加以传承。

2.创新运用原则

《弟子规》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创新运用原则,是指对于《弟子规》中的各种思想不能进行生搬硬套,对其思想的应用更不能脱离现实,特别是对于部分语句的理解,应该站在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避免断章取义。《弟子规》虽然产生在传统封建背景下,但是对其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应绝对不能带有封建色彩,应在高职教育现行教学大纲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完美契合点,做到对《弟子规》思想的正确借鉴和科学合理的解释,从而使传统文化和现代高职德育教育更加完美的融合。

四、《弟子规》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1.将《弟子规》融入高职课堂教育

《弟子规》在课堂教育中的运用,首先可以将其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相结合,将思想政治课堂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进行选修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的对《弟子规》中较为经典和值得提倡的内容进行批判性的融合,从而实现《弟子规》在高职教育中全学科的渗透。其次,最为重要的是对《弟子规》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情况进行监管,在其与高职德育教育中的相关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是否在《弟子规》思想的影响下有了一定的改变,并通过相关的鼓励和监督手段督促学生对其内在思想进行领悟和理解。

2.充分发挥高职教师的引领作用

最为教学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在高职德育中的榜样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作为高职教师,其不仅要拥有较为完善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同样也应具备为人师表的责任心和人格魅力,其在高职德育教育中对学生的示范性作用,是具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的。所以,各高职院校应充分结合当前的高职教师资源现状,为高职德育教育提供一批具有渊博知识结构、能实现专业课程和传统经典文化相结合的的教师队伍,并且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现政府和高职院校之间的携手合作,借助于社会资源从而达到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环境的优化。最终在教师的引领作用下和强大的德育教育文化氛围中做到对《弟子规》中传统优秀思想的继承,使高职院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慧.浅析传统经典文化在高职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以《弟子规》为例[J].文教资料,2014(13):68-69

[2]张新霞.《弟子规》传承视阔下的高职德育教育机制创新[J].青春岁月,2014(15):168-169

[3]黄辉.技校思想政治课与《弟子规》相结合的教学触探[J].新课程(中),2014(07):90-91

12.弟子规全文解释—弟子规全文翻译 篇十二

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及译文)

【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译文】:

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译文】: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译文】:

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

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到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译文】:

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

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哀思父母养育之恩。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情欲等事。

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亲,要如同他们在世时一样。

三、《弟子规》出则悌(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出则弟”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译文】:

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如果彼此都把财务看的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说话时都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愤恨自然会消除。

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译文】:

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称呼尊长,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识多,阅历深,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

在路上遇到尊长时,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一时还没说什么,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

遇到尊长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等尊长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译文】:

假如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的。在见尊长时,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时,要缓慢退出。长辈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四、《弟子规》谨(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谨”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三门课。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以放逸。慎乃护身符。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译文】: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宝贵时光。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刷牙,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在小时候就养成。

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译文】:

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穿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丽。不但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

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

年青的时候,千万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译文】:

走路时要不急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身体要端庄直立。作揖是要把身子躬下去,礼拜时要恭恭敬敬。

进出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蹲坐时不要叉开两腿;更不要摇晃大腿。否则,就会显得你没有教养。

进出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尽量不要发出响声。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手里拿着空的器具,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走进没人的房间,要像进到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能乱走乱动。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译文】:

做事情不能太匆忙,匆忙时最容易出现差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

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当、不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而不去过问。

准备进入别人家门时,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人在吗?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将要走进厅堂时,声音要提高一些,以便让里面的人知道。

当里面的人问是谁时,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回答“是我”,那对方就弄不清楚你是谁了。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译文】:

想要使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走,这就是偷盗。

借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拖延时间人家以后就不相信你了。别人向你借东西时,如果自己有,不可以吝啬不借。

五、《弟子规》信(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信”是学生们主修的第四门课。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译文】:

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译文】:

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多必有失。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只会讨厌你。

虚伪狡诈、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千万不能说。阿谀奉承等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除掉。看到的事情没有弄能够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地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进退两难。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译文】:

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能讲得太快,也不能讲得含糊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白。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否则,不但搅乱了别人,也有损自己的德行。

看到了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他和他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渐渐也能赶上他。

看到了别人的恶行,要立刻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译文】:

做人最要紧的是自己的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艺,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尽力赶上。

如果吃的、穿的不如人家,用不着忧愁悲伤。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因为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的修养。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恭维自己就高兴,那么,有损德行的朋友就会来与你接近,对你有益的朋友就会和你远离。

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欢喜接受。经常这样做,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逐渐与你亲近起来。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译文】:

如果是无意中做了错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故意去做的,那就叫“恶”。

有了过错,要能勇于面对,并彻底改正过来。这样,别人就还是把他当好人看;如果不肯承认,还要极力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六、《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泛爱众”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这是指交友。爱人者,人恒爱之。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译文】:

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译文】:

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

一个才学丰富的人,名望自然会大。因为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随便轻视、毁谤。

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译文】:

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儿去打搅。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

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宣扬别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恶行。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译文】:

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都会有缺陷。

拿人家东西和给人家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赶快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译文】:

对待家里的佣人,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要端正。品行端正固然重要,对人还要仁慈宽厚。用权势去压服别人,别人就会口服而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无话可说。

七、《弟子规》亲仁(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亲仁”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六门课。亲是亲近,仁者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就是要亲近仁者;以师事之,要跟他学。这是讲择师。仁者无敌。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译文】:

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个不相同。跟着潮流走的普通俗人很多,而有仁德的人却很稀少。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译文】:

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因为仁者说话时直言不讳,也不阿谀奉承。能够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与仁者亲近,德行就会一天比一天增进,而过失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

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接近,很多事情都因此而不能成就。

八、《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文指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这是辅修的课。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译文】:

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如果只晓得卖力去做,不肯读书学习,而固执于自己的见解,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假与否,这也是不对的。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去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读书要用心专一,才有成就。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译文】:

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

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做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房间里要收拾整齐,墙壁要保持干净。桌子要保持清洁,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端正。如果您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学习要专心致志。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译文】: 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阅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便于下次查找。读书的人要爱惜书本。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发现书本有损坏,应当随即修补完整。

无益身心健康的书刊,应该避而不看,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人们的智慧、败坏人们的心志。应该多读圣贤的著作。

13.学《弟子规》,追寻道德管理之道 篇十三

《弟子规》,勘称儒家文化中道德管理的集大成者。这部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著作,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的摘录为开篇总序,先总叙后分叙,结构明晰,意义隽永。全书以培养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为目的,做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是启蒙养正、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重要读物。

虽然是小儿教育训蒙养正读本,但如今,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中,人心如藻,品读《弟子规》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能让我们有勇气穿越城市的浮华喧嚣,接受心灵的涤荡洗礼,寻找到内心澄澈如练的彼岸花园。如何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时刻保持淡泊的心态、清醒的头脑、勤勉的精神、踏实的作风,是我们每一个税务干部的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难题。

一个单位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而科学管理的核心首当其冲是对人的思想教育。《弟子规》作为中国人道德的摇篮,可谓是东方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对人的教化从根本的孝悌入手,详细规范了居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提高个人品性等诸多方面的行为,无疑对单位的组织管理和文化建设有着直接而巨大的推动作用。

站在单位管理的角度去解读《弟子规》,其讲述的孝、悌部分,父母子女之爱、兄弟朋友之情,可以借鉴为领导和职工的关系以及同事之间的相处之道。《弟子规》说:“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做人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对所有父辈心存尊敬;不仅要善待自己的手足兄弟,也要对其他兄弟心存善念。《弟子规》中孝悌的理念让我们对工作关系中领导同事的相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果我们将尊敬领导、关心同事、互相帮助、团结一心作为我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准则,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个轻松、愉悦、和睦、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而《弟子规》讲到的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则可从规范职工日常行为上加以思考。提高职工的品德才能提高修养,学会如何与人交际交往和处事才有可能保证德才兼备。“谨”可以教导我们的职工注意各种日常行为细节,耐心、细心,自觉遵守单位制度中的日常行为规范,做一名有教养的职工。“信”可以提醒职工要加强个人修养,要在个人品德才能的提升上不断努力,清醒而正确地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方向,坚决拒绝邪门歪道的诱惑。“泛爱众”、“亲仁”,可以用于领导自省,重要的不是权势,而是公认的品德、才能,要学会关心爱护同事,爱护下级,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同时要多与仁慈博爱、大善大德、言正行端的人交往,向他们学习,在耳濡目染中增长品德。“余力学文”则告诫职工不能放弃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奋发图强,业务上向优秀的同事看齐,品格上向圣贤看齐,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砥砺自己的德行。

单位的`发展来源于每个干部职工对单位组织文化精神的认同和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优秀的单位文化是构成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弟子规》中的“孝梯”、“谨信”、“泛爱众”、“亲仁”以及“余力学文”等行为规范融入到单位的组织文化体系中去,形成全体干部职工所共同接纳的独特的单位“家风”、“家规”,那么职工的素质和能力无疑将会得以提高,单位内部的沟通效率、执行力以及人际关系无疑将会得以改善。无数的案例也已经证明一个单位越是讲求道德,就越有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与赞誉,就越能树立一个单位的良好形象,在内部管理有序和谐融洽的同时也能收获民众的信赖与肯定。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弟子规》的热学现象已成为每一个国人对自己精神故乡的回归与认同。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不能变成记问之学,更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单位发展的现状,从根本上入手,扎实地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具体工作中。因为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是身体力行的感化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是开启人的爱心、羞耻心而不是强制灌输一种理念,强调“身教胜于言教”,只有真正做好自己的本分,才会被人尊重,被民众认可。

《弟子规》本是教育小儿的一套道德行为规范,但如今却在很多单位中风行。由于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在基础教育中缺失了这一课,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观念冲击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所以,回过头来仔细阅读《弟子规》,从中慢慢寻找我们曾经丢失的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宝贵的一些东西,正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 企业的道德管理

★ 从激励悖论看企业的监督机制

★ 存在普遍客观的道德原则吗--从道德实在论的观点看

★ 弟子规与企业的关系

★ 《弟子规》能解决企业问题吗

★ 浅析企业库存管理

★ 企业怎样看个人简历

★ 从雨珠看人生作文

★ 从小事看人品-记叙文

上一篇:路桥专业简历自荐信下一篇:春节浪漫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