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2025-01-01

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18篇)

1.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一

旅游管理

四年制本科 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旅游管理专业依托的旅游系是北京地区最早培养旅游管理本科人才的单位之一。是北京市旅游局指定的导游员资格考试培训定点单位,同时也为区县旅游局、旅游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开创校企联合办学的新模式。近年该专业积极开展本科办学的国际化,与英国波恩茅斯大学开展了3+1双学位项目合作,与德国不莱梅科技大学展开了校际学分互认该专业。每年有10-15%的本科毕业生往国外读研。

该专业具有本科、硕士两个培养层次。现有本科生125人,旅游管理研究生23人。

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市场经济与国内、国际旅游发展需要的具有经济、管理、行政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掌握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旅游开发实际问题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旅游管理科学研究的中高层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养规格:系统学习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突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学科特色,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旅游资源规划开发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拥有旅游管理科学素养及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的基本技能。

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主要有:经济学、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学导论、旅游资源学、旅游开发与规划、生态旅游、会展旅游、旅游英语、旅游信息系统、旅行社管理、旅游产品设计、饭店管理、财务管理、旅游心理学、导游学、礼仪学等。

专业特色:现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本专业注重和加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系统开展鹫峰旅游地图制图实习、秦皇岛旅游地学实习、雾灵山旅游景观实习、黄山旅游规划与管理实习、北京人文地理实习,与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开展旅行社管理、旅游饭店管理等旅游企业综合实习。学生在校可参加各种科研立项活动和各种社会活动,展示才华,提升能力。毕业生已在旅游业的用人单位中具有综合素质较高、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口碑,就业市场稳定清晰。

升学与就业: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旅游业相关的旅游管理、规划、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如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等)、旅行社(如中青旅、国旅、康辉、凯撒旅行社等)、媒体(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的旅游栏目、携程网、途牛网等)、酒店(如昆泰嘉华酒店等),以及旅游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包括国航、物流公司、海关等)。此外,可以考取本院旅游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科研院所、院校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等。

[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2.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二

就业水平是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所以高度关注并切实提高卫生管理专业的就业水平势在必行。由于供、需、管是影响卫生管理专业就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提高就业水平要从扩大社会需求、提高培养质量、增强就业促进效果三个方面三管齐下,实现全方位推进。另一方面,提高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水平仅靠就业促进是不够的,需要进行从入口环节的生源质量控制到教学环节的综合素质提高再到出口环节的人才营销的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推进与全过程管理才是根治卫生管理专业就业难病症的良方。本文从全程化管理角度探讨提高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水平之道。

依据企业管理理论,商品滞销主要源于入口环节的材料不好,生产环节的工艺不佳,以及销售环节的营销不力。劣质材料经过手拙师傅的劣质工艺与劣质生产流程只能生产出“劣质品”,在营销不力的情况下,“劣质品”变成“滞销品”。企业管理的商品滞销理论可以用于分析当前影响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病根并提出解决就业难的良方。

1 严把入口的生源质量是提高就业水平的前提性环节

学生素质层次不高与专业兴趣不浓是专业生源的两大病症。我院2007届卫生管理专业问卷调查显示,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20%是以第一志愿录取的,80%是通过专业调剂或以第二、第三专业录取,这说明专业选择非志愿而为。其次,专业选择以前,75%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一无所知,25%听说过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无一人对卫生管理专业深入了解。再次,从职业兴趣上看,50%学生对临床医学专业感兴趣,不少学生表示学习卫生管理专业是“逼上梁山”。最后,从录取分数上看,卫生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录取分数普遍低于临床、影像、检验等专业。由此反映出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层次不高与专业兴趣不浓的两大问题。专业素质层次不高是“力”的问题,而专业兴趣不浓是“心”的问题,心力缺乏一方面意味着人才培养的艰难,另一方面意味着生源质量问题下培养流程再造与就业促进力度加大的重要性。生源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了专业建设者的高度关注,笔者所在院校尝试从二个方面解决此问题,一是通过知名度与美誉度宣传扩大生源数量,二通是过严把招生条件提高生源质量。

2 提高教学环节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就业水平的关键性环节

人才培养类似商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者技术水平不高与生产工艺流程不合理自然就产不出好产品,不好的产品自然就会卖不出或低价出售。实践表明,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在于社会需求方面用人单位素质层次要求过高、素质结构要求过全,另一方面在于人才培养方面大学生素质层次过低、素质结构残缺的问题。因此在生源质量难以提高的情况下,必须改良人才培养工艺与与优化人才培养流程,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教学环节是提高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关键性环节。

2.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先在确定人才培养理念

我院卫生事业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是“诚于为人、能于治事、精于管理、善于研学[2]”,即培养懂医学、能干事、精管理、会为人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其中诚于为人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心、爱心(简称“礼”),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与技巧(简称“仪”);能于治事就是要培养学生能说、会写、善想的能力;精于管理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组织、协调、控制的能力(简称“管理能力”);善于研学就是在帮助学生掌握科研流程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为将来的业务发展与职称评定奠定坚实的基础(简称“科研能力”)。为人、治事、管理、科研四大能力中,为人能力称“德”,治事、管理、科研称“才”。其中人品塑造为四大能力之首,这一脉相传于右江民族医学院“精于医术、诚于人品”的办学理念。在卫生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德才兼备” 的并重式发展战略,严格纠正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才轻德”行为与“德育形式化与才育理论化”的教育弊端。

2.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在优化人才培养体制

人才培养关键是构建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培养三个方面的能力,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才华”,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知识的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是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后将能力与才华通过科研的方式转化为“智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指路,学生走路,最终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确保学生学好,并保证教师教好,必须从思想教育与制度安排两个方面保证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3 严把出口的就业促进是提升就业水平的保障性环节

大学生就业促进如同商品的买卖,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下,死抱“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最终会导致优质产品滞销的问题。在精英教育的时代,就业管理以国家统一分配为主,学生自主择业为辅,学校在大学生就业中过度介入,出现越位问题;在大众化教育的时代,就业管理以学生自主就业为主,学校就业指导为辅,学校在大学生就业管理中可能出现缺位、不到位的问题。

3.1 以分类管理提升就业促进效果

在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管理上不仅要改变形式主义特征的就业指导为切实可行的就业促进,从“全为”包办与“无为”不办中跳出来,回归“有为”。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要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必须采取分类管理模式,一是依据就业去向进行分类管理,二是依据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分类管理。从就业去向上看,要依据就业去向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就业去向决定就业路径,就业去向的不同决定了就业路径的不同与就业促进的分类管理。具体说就是预进卫生行政单位要进行公务员考试的培训,要进事业单位编制岗位要进行事业单位考试培训,要进事业单位聘用岗位与医药企业、民营医院需要进行招聘面试严格培训。近年来,许多学校也在进行就业促进分类管理的尝试,但是效果有限,根源就在于时机选择上“临渴掘井”与培养方式上“学生被动”。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将考试能力、面试能力培养纳入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主动性、积极性的自我培养。而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对学生行为的纠偏与提升。另外,从学生就业能力上看,对就业能力较强的学生主要是自主就业,管理上主要提供服务功能;对就业能力一般的学生主要是扶持就业,即学生自主就业与扶持就业双管齐下;对就业能力较差的学生主要是帮助就业,帮助就业要两个过程,先是进行单独的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然后照顾性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或推荐就业。分类管理实际上是依据学生就业能力的从高到低将就业促进工作作为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并以服务、扶持、帮助的方式进行提供。

3.2 以开拓就业渠道提高就业促进水平

开拓学生就业渠道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建设信息平台,宣传专业建设,推销专业人才;二是构建沟通平台,了解用人需求,改革课程体系;三是搭建招聘平台,促进用人单位与专业人才的互动。促进就业的基础是人才培养,关键是对外推销,保障是请人招聘。在就业促进上专业教师与就业管理人员一定要分工合作:专业教师负责依据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及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就业管理人员主要负责“走出去”宣传专业、推销人才,然后“请进来” 招聘人才。过去,通过实习促进就业的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至今为止无一人在实习单位签约就业。除了以上三个途径外,充分发挥往届毕业生的资源优势,挖掘更多单位的用人信息,宣传推荐毕业生,“滚雪球式”地扩大毕业生就业,也是一个可行办法[3]。

3.3 以优化就业管理体制增强就业促进质量

医学院校的就业促进主要由院系两级承担,但是由于院系两级在就业促进中的责权、分工不明导致了“两头不管”的体制性空白。我们建议就业促进管理体制改革要在院系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实行权、责、利下放:学院主要承担开始环节的政策推动与结束环节的考核奖惩,中间环节的就业促进由专业主管系部全权负责。系部就业促进效率的提高要从“体”与“制”两个方面着手,“体”方面要建设专门的就业促进机构,并配备专门的就业管理人员与就业促进经费;“制”方面要赋予就业促进机构全面平衡的责、权、利,保证就业管理人员在就业促进中必干、能干、愿干。需要补充的是就业促进效果的提高要做好就业促进机构与教学机构的合作与分工,从合作角度上看,因为就业成功关键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主要要由教学机构负责,所以就业促进不能脱离教育教学,合理的关系应该是就业促进机构通过社会调查与毕业生跟踪调查将社会需要的素质反馈给教学机构,由教学机构负责培养;分工角度上看,就业促进机构主要负责就业信息的收集以及“走出去”宣传与“请进来”招聘,而就业能力的培训由就业促进机构组织,教学机构实施。

参考文献

[1]关天航.大学生就业难与就业指导现状浅谈[J].劳动保障世界,2008,6:47-48.

[2]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人才培养方案[S].学院文件汇编.2008:57-62.

3.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篇三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应对方式

An Analysis of the Mentality of College Sports Majors on Employment

JIANG Hui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of sports majors after their graduation and th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situation they are faced with. In view of the features of them, it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enhance employment guidance, reform curricula,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them. We should also broaden channels of employment and encourage them to be self-employed.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will help to relieve the stress of sports majors in terms of employment.

【Keywords】 sports maj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 employment, metal stress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持续健康发展。随着全国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就业高峰期,在我国经济转型与市场转轨的宏观背景下的体育专业,其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现阶段也处于低就业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准确掌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基本状况,给予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们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

1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1.1观念更新不够,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学生的就业观念更新不够,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普遍还存在着期望值过高的现象,都还希望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公立学校等,对私立学校、企业、健身健美场馆、各类俱乐部等兴趣不大,尤其是社会体育等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还不很明确,觉得最好的出路还是各类学校,对去其它部门应聘信心不足。

1.2专业口径较窄,综合素质不高

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技能不突出,专业知识拓展不够,综合能力不够强。尽管各体育院校在学生进校后的专业教育时就普遍强调专项和各项技能的提高,但由于后续教育力度和措施的不足,学生重视程度、紧迫感、危机感非常欠缺,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在应聘时的空间非常有限。

1.3社会考试竞争力不强

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点,加上中学阶段相对其它专业学生文化底子较薄弱的实际情况,在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考试时普遍竞争力不强,除了公务员考试中需同时进行体能测试的岗位外,基本无任何优势可言,甚至是完全处于劣势地位。而近年来,各地因教师日趋饱和,各教育局也设置入行门槛,进行上岗前的入门考试,这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而且绝大多数地方教育系统对社会中的体育等非师范类的专业已关上了大门。

2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分析

2.1现实中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分析

稳定的工作是大多数体育专业大学生追求的理想工作。对于大多数体育专业大学生来讲,都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找到一份稳定的收入可观的工作,比如进入公务员行列或者教师行列以及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对于他们来讲,稳定的生活环境是他们选择工作的首位依据,所以很多学生在毕业之际目标很明确就是非这些单位不去,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物力的基础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最终还是找工作未果,回过头来再去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单位,可能为时已晚,因为很多单位都希望在第一时间挑选到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另外从专业来讲,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他们需要的都是专业对口的高级技术人才或者有相关社会经验的管理人才,对于刚毕业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来讲,他们完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也在一定基础上造就了他们就业恐慌的心理。

2.2继续深造的两难境地的心理分析

在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当中,很多人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谋求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考研就成为很多体育专业大学生所奋斗的目标,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对于一部分考研的学生来讲,他们也不能完全专心致志的来复习考取研究生,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发现很多体育专业大学生在看到往届硕士研究生寻找工作当中的那种无奈并没有自己想想的那么顺畅也开始了徘徊和忧郁,担心这一幕也会发生在自己研究生毕业的那一时刻。

2.3适应社会、谋求自身发展压力的分析

自主创业成为当下大学生就业当中最流行的名词之一,国家也在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很多即将走向社会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迈出这一步的时候却缺乏足够的勇气,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主要在于:(1)很多创业需要各方面的技术且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体育专业大学生由于专业限制,在很多行业很难快速地适应,所以对于自身陌生或者不熟悉的行业不敢轻易的去尝试;(2)很多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都来源于父母提供,作为父母来讲,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担心创业失败、血本无归,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支持他们创业;(3)自主创业需要具备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和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调查发现,很多即将毕业的体育专业大学生都希望或者都抱着一夜成名的思想或者态度,对于艰苦的创业之路他们没有心理准备,也惧怕承担风险。

3对策与建议

3.1多技能发展是学生毕业谋求工作的良策

对于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大量需求的今天,多技能发展是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良策。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来看,也应该积极地响应和要求学生进行多学科专业技能培训,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学校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机会在逐年的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事业单位人员代谢速率较慢,所以这就要求毕业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开展多技能的培训,适应社会需求。

3.2经常进行健康心理指导,端庄态度、积极进取

对于心理健康辅导来讲,学校和各级教学单位、包括任课教师都应该积极地帮助学生端正就业态度和认清就业形势,这种就业形势的发展不是针对某一个专业或者某一个地区的,而是全国性的,帮助学生来增加心理承受能力,了解自身状况,积极地谋求自身发展的机会。

3.3鼓励体育新兴专业技能的普及,倡导艰苦地区谋求发展

对于体育行业当中出现的一些新兴专业或者专业技能,作为教师应该第一时间内给予学生完成传授,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些技能,在毕业之际可能这些知识就是学生寻找工作的砝码,无形中教师就帮助学生增加了就业的机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体育界专家探讨的问题之一,其主要在于就业的心理变化和就业的技能掌握,并由此而牵动的学校体育的发展和专业课程培养计划、培养目标的改变及课程设置,所以对于学校和教育院系来讲,也应该在探讨学生就业心理的过程中,及时地调整培养方向,力求最大能力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专业大学生。

4结语

社会进步与职业分工的细化使体育大学生有了更多职业种类的选择,创业教育恰在此时满足了他们对待机会选择的指导需求。适时地针对体育院系的毕业生开展创业教育,使得有潜质的体育大学生拓宽在体育领域的工作视野。在他们心里埋下创业、创新的种子,到了适宜的时间和环境,它们就会自然萌发和生长。体育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必将有着美好的未来和远大的前景。

4.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四

学制:四年

学位:管理学学士

旅游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以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旅游管理学科为龙头,由北京市级教学团队为重要师资力量,以国际教学模式PBL教学法为基本模式,培养旅游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能够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熟悉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各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专业人才以及可以和国内、国际研究对接的研究后备人才。本年度继续实施北京市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择优录取30 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组建博雅实验班。实验班实行大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校内学业导师培养和校外职业导师培养相结合、课堂学业养成和社会应用养成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境外带薪实习、短期交流和学习深造计划,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旅游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调查研究方法、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经济学、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财务管理、旅游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旅游企业战略管理等。

就业方向:

各地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外企、咨询公司以及各类需要营销策划和管理的企事业单位、旅游院校及旅游科研机构等。另有部分学生选择出国深造、考研等。

5.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五

学校名称:瑞典耶夫勒大学学院 H?gskolan i G?vle

所在位置:瑞典,G?vle

学校设置类型:

创建时间:1977年

学历:本科 研究生

学校性质:

学生人数:13000人

院校地址:

工业管理工程(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学制及课程

学制一年,工业管理与工程做为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一直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人员培养的主流方向之一。在美国约有42%的企业CEO曾就读于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工业管理工程也成为世界七大工程学科之一,经历上百年的丰富和发展,在西方工业文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的作用。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将包含工业组织学、创新管理与技术、物流过程的仿真技术、质量管理等。

本专业毕业前景

6.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六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计算机,专业,方向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甚至叫人胆寒, 2013届大学生就业情况比2012届还要严峻。据统计, 2013届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 预计是710万人次, 加上2012届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 在2013年大学生就业年度, 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逾千万人次。多么可怕的数字是如此真实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很可能引发国家秩序的动乱和人心所向等一系列问题。

一、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1、国际因素

前几年的金融危机直接影响了行业就业。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目前大学生供大于求的局面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并且, 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 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 各大高校校园招聘企业呈减少姿态, 比往年来得少来得慢, 有的专业甚至无人问津, 毕业生即使是想降低身价, 也很无奈, 因为毕竟可雇用的岗位太少。

2、国家因素

(1)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会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

(2) 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长期以来, 我国劳动力权益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 并引发了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劳动事件。与此同时, 作为劳动力市场管制措施的就业保护法规的集中出台, 必然会导致劳动力成本在短期内迅速增加。

(3) 产业结构失衡。中国经济的“粗笨化”导致不需要过多的大学生, 反而需要更多地技工式的蓝领工人。中国服务业不发达, 偏重制造业, 对中国的称呼“世界车间”或者“世界工厂”不管是褒义还是贬义, 都从侧面说明了中国擅长制造, 模仿, 而自主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的产品很少。可这样的后果是使可以从事服务业的大学生数量减少, 而技术工人增多。

3、自身因素

(1) 毕业人数增多, 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如果说大学生算是高层次人才, 那么他们现在也是供过于求。近些年由于不少民办学校的涌出, 各大中专院校出现抢生源的现象, 导致大学生逐年增多。由此带来的好现象是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 不利之处是供大于求, 导致失业待业人数增多, 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心酸。

(2) 作为求职者不应有的心态, 有的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 而是有工作岗位不想去干, 对工作拈轻怕重, 对自己太矫情, 而对工作薪酬要求苛刻, 导致工作机会的错失。有的学生则不在乎自己自身技能技术修养的提高, 而专注于技巧小把戏的研究。这样的话, 即使得到了机会, 也是不长久的。

二、走出就业困境的措施

不管怎样, 机会其实还是有的, 只是或早或晚罢了。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个体, 怎么走出目前的就业困境呢?

首先, 我们应该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 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或许引用一句古话比较合适:“天助自助者”。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 大学生只有以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 以敢冲敢拼的勇士状态, 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 成为就业队伍中的佼佼者。举个例子来说, 如果一个用人单位招聘一百人的话, 你没能力, 可能连垫底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你有能力, 就是招聘一人, 那岗位也可能属于你。

其次, 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包括工作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规划也相当重要。应该有一个完整准确的分析判断定位, 这样才能加快自身技能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学习提升。

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为例, 其就业方向其实很广泛。既可以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 也可以从事其它行业的工作。包括:

1、企业计算方向。

主要是指企业信息系统, 如ERP软件、CRM软件、SCM软件、银行证券软件、财务软件、电子商务/政务 (包括各种网站) 、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2、嵌入式系统方向。

嵌入式系统无疑是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嵌入式系统用在一些特定专用设备上, 像我们平常常见到的手机、PDA、电子字典、可视电话、VCD/DVD/MP3 Player、数字相机 (DC) 、数字摄像机 (DV) 、U-Disk、机顶盒 (Set Top Box) 、高清电视 (HDTV) 、游戏机、智能玩具、交换机、路由器、数控设备或仪表、汽车电子、家电控制系统、医疗仪器、航天航空设备等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

3、其它非专业方向。

例如:各大企事业单位文职类、销售类、物流管理类、金融类等等。当然以上只是理论上说的计算机专业可以就业的方向, 而实际情况则在于自己的选择。所谓“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在目前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只要我们的大学生足够自信, 抱有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和不断学习的热情, 在哪里工作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 都能在岗位上做出贡献, “是金子, 总会发光”!

参考文献

[1]刘晖, 马良, 张彩霞.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C].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2]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7.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七

【关键词】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 就业难 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稳增不降。据《青年报》报道,2016年就业再创历史新高,海归潮加上应届、历届毕业生,预计有1000万大学生要加入就业大军。“毕业即失业”“就业难、难就业”等这些口号被广泛吹响。

作为具有师范专业特色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后首先大都把进入教育系统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作为人生第一理想职业,更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其次,英语专业如今在各大高校几乎均有开设,加之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对英语的重视,运用各种途径自我充电,使自己可以自如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英语问题,而且运用能力与英语专业的学生不相上下,这更增加了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1];再次,国家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大改革,使教师不再是师范生所独享的职业,从而造成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出现一职难求的情况。因此,如何提高师范类英语专业的就业率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从社会层面看,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加大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很重视,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因而教师职业受到人们的热捧,报考人数、毕业生人数每一年都在呈正比例增加。但近两年教育部提出对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学生可多次参加考试并且降低英语学科的分数值,使英语学科重视度有所下降,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将会受到改革的威胁。用人单位在招聘教师时也更加倾向选择“985”“211”这类名牌学校毕业生或研究生,更有甚者对毕业学校、户籍、性别和学历也提出要求,这对于普通的二本类院校毕业生来说更加显示不出自我优势。加之国家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改革,非师范类学生只要考取教师资格证后,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也可以从事教师职业,他们进入市场,挤占了原本属于师范生的工作岗位,这也大大增加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从师范类学校的培养模式看,英语专业学生质量低,知识结构单一

师范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主要目标是:以培养英语教育师资为主,使毕业生毕业后具备英语教育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而我国英语专业培养模式长期与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脱轨,学科内容保守,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科专业特点、规格的定向性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单一性决定了毕业生走向的单一,使得学生毕业后大都进入教育系统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师范类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已形成师范教育的模式,而市场需求的是复合型人才,师范院校由于单一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复合性较差,知识结构单一,毕业生难以满足除教育外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2]。大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只足以应付考试,与社会实际要求的水平差距较大,翻译基本功不扎实,专业能力训练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不能胜任与英语专业相关的工作[3],比如笔译、同声传译、外企工作和商务英语等。因此,由于毕业生自身水平的有限,缩小了其就业的范围。

(三)从学生思想层面看,师范类毕业生期望值高,自我定位不准确

进入教育系统,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公立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是师范类院校英语專业毕业生的择业首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择业时存在“嫌贫爱富”的思想,不愿意去民办学校、培训机构等私企工作,更不愿意去偏远落后、条件艰苦的基层单位。对于国家出台的一些向毕业生利益倾斜的就业政策,如“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援藏援疆”等,一些大学生并不买账,他们感觉自己读了大学应该找收入好、待遇高,最好工作地点在省会城市或离家近的一线、二线城市。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毕业生认为公立学校、事业单位工作稳定有保障,一门心思地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结果往往出现一个岗位有上百人甚至上千人去竞争,结果失望而归,又错失了找工作的好时机,结果无业可就的情况。部分毕业生就业思想不够开阔,择业时脱离实际,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干起,因此“有业不就”现象屡见不鲜。

二、解决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措施

(一)加大师范类英语专业的培养力度,凸显师范特色,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现在我省大部分地区教育部门都采取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标准,采用“笔试+面试”两个环节的考核形式来选聘教师。笔试环节考查应聘者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面试环节一般是说课,考查应聘者的口语表达及课堂管理、与学生互动的能力。

师范类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打牢学生的英语基础,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特别是要强化实践环节,多组织、鼓励学生参加类似教师职业大赛、英语辩论赛等实践活动,创造条件锻炼学生教书与育人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完美结合起来;多借鉴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办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科学组织教育实习活动,利用教育实习基地强化学生的组织管理及专业能力,争取使学生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或面试环节中展现师范专业优势,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师范专业特色,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4]。

(二)调整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师范类英语专业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使得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狭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并兼具外贸、旅游、秘书、法律、商务、计算机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各大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学生兴趣调整专业设置,灵活开设与英语相渗透的其他课程,如翻译、旅游、外贸等选修课,实施“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完善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培养高质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拓宽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5]。

(三)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要想提高师范类英语专业的就业率,使每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却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质量较低。讲授这门课程的通常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或是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大都照本宣读,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没有系统、科学的认识,多是从网上得知,缺乏实践的检验,因而授课效果不佳。

其次,学校对这门课程重视度不高,安排的课时量少,大多都是学生毕业时临时性开设的,缺乏全程的统筹规划,没有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四年教育全过程。

最后,这门课程开设时段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大都开设在大四上学期。而这段时间学生大都忙着找工作,参加考试,根本无暇去听课,使这门课程趋于形式化。

三、小结

面对目前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需要毕业生本人、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毕业生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尤为重要。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强化自身优势和专业知识,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准确地自我定位,全面提高就业的能力和技巧,争取早日实现人生价值,回报学校、社会。

【参考文献】

[1]鲁绵茸,何树勋.商洛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1(06):73-77.

[2]高东洋.从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看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潍坊学院学报,2006(04):131-133.

[3]李嘉玮,王婧,蒙倩.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5(09):70-75.

[4]张冬艳.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9):50-51.

8.师范专业就业前景排名 篇八

物理是理科综合中最难的一门学科,正因为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选择该专业。目前国内的初中、高中和大学,对于物理老师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报考该专业,未来就业的时候竞争力较小。另外,即使你毕业以后不想当老师,也可以选择做工程技术、物理科研或者是研发工程等工作。

2、数学专业

说到数学,应该是一些女孩子的“噩梦”吧,学数学需要很好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因此大部分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是男生。正是因为大多数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不强,所以父母会将孩子送到培训机构补习数学,因此报考师范大学的数学专业,以后就业绝对不愁。另外,数学由于学习较难,数学教师资格证也比较难考,能够考过的人不多,所以未来的竞争力较小,找工作会比较容易。

3、特殊教育专业

该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与能力,保证毕业生能够在特殊教育机构与其相关的机构从事教育实践和管理工作。虽然现在女生在怀孕的时候都会注意产检,但无法避免有的孩子生出来有缺陷,这样的孩子也需要跟普通的孩子一样学习知识,因此该专业的师范生未来还是比较好找工作的。

4、学前教育专业

9.大学外包专业就业前景 篇九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网指出,中国软件外包行业这几年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无论你是即将参加高考学生,还是即将参加湖南单独招生的学生;是在校的大学生,还是即将毕业的同学,都有必要了解这个行业。如果你是软件相关专业的同学,或者毕业后准备从事软件行业,那么更应该关注软件外包这个行业。

什么是软件服务外包?

软件服务外包就是软件开发商(简称“发包方”)将软件开发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发给别的软件公司(简称“接包方”)去完成。我们通常说的中国外包公司很多都是“接包方”,主要从日本和欧美等国承接软件外包项目的技术工作。现在软件行业比较发达的美国、欧洲和日本是最大的“发包方”市场。由于软件外包是软件全球性生产方式,所以存在很多关于外包的英文术语。外包的英文单词是“Outsourcing”。站在“发包方”的角度,把“接包方”成为“Vendor(外包服务商)”。站在“接包方”角度,把“发包方”成为“Client(客户)”软件外包与其他外包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就是双方合作把一个很复杂的、较大的软件项目分工合作,共同做好。

其实在其他行业,外包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例如汽车行业,生产汽车的公司(比如一汽集团)他们先设计好汽车的结构,完成主要部件的生产,把很多零件外包给很多厂家加工,然后采用完成整个车辆的安装和制造。现在人们很关注软件外包,就是因为外包在软件行业应用的时间还很短,而且软件生产存在很多不可见因素,软件外包的优势和好处,还没有被普遍了解和感受。

总结一句话,软件外包就是软件生产的分工和合作,主要目标就是生产出好的软件。

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发展前景:

10.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

关键词就业形势 数据分析 就业对策

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

一、当前整体毕业生面临怎样的就业大环境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必然会对医药行业带来负面的影响。

国内重大自然与社会事件对就业的影响是喜忧参半。年初的雪灾与年中的地震在短期内对就业是不利的,但是国家与地方对灾后重建的投入必然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与此相反,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开幕之前由于场馆

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对就业实际上是利好的。奥运会之后,与奥运相关的领域就业自然会下降。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为了更加具体的掌握和了解药学专业学生今年的求职意识和思想动态,笔者日前对药学院药学专业经过过求职过程和有过面试经验的学生为调查样本,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率100%。

1.毕业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不是很理想”。其中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学生有33.33%,只有10%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好”;有83.33%的学生认为目前的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查,解决好今年的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毕业生目前对公司的期望值

调查表明,毕业生对月薪的期望值开始务实起来,大部分毕业生将自己的薪酬调整到2000元左右,也有近25%的毕业生对希望的月薪降低到1000~2000元;毕业生对自身的工作定位及其个人价值也有了明确的定位,医药企事业单位的效益良好,加之沈阳药科大学自身悠久的历史、较好的口碑和培养学生的良好机制确保了学生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信心。

3.毕业生所获就业渠道及个人需求就业信息

从问卷中体现出,校园招聘会和人才网站依然是目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毕业生对校园招聘的过于依赖,就业渠道过于单一,仍然是目前及今后应该需要引导和教育的地方;绝大多数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待遇及公司规模作为首要了解内容,有60%的毕业生通过面试发现欠缺面试技巧,需要了解面试方面只是内容,有30%的毕业生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有23.33%的毕业生需要了解专业出路。由此可见,就业工作应实现全程化教育指导。

4.对毕业生就业有影响的因素

就业制度的改革,为毕业生的择业提供了平等的竞争环境,但是这种竞争环境同样十分激烈和严酷,主要是个人的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的竞争。通过调查,有90.9%的毕业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的综合能力决定着面试的成败,但已为时过晚,短短的大四年一年是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高的;个人所学专业也成为就业的自身优势,比如,礼来、勃林格等医药外企销售方面需求均以工商管理学院为主;而以往企业注重的学习成绩、学生干部、政治面貌等因素成为企业的次要考虑因素。因此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应局限于大四,而应贯穿大学的全过程,并在各个年级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大一应侧重于对职业的初步了解,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丰富社会阅历;大二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提高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大三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索就业信息,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大四应在求职过程不断改善自己,完善面试技能。通过大学

阶段的培养和锻炼,完善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三、如何解决当前就业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1.政府应挺身而出,有所作为

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应该利用与高校密切联系的特点,积极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合作,优势互补,探索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实现模式,适应市场的需求,联通供需双方,开辟毕业生就业快速通道。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各地的招生就业部门,应该做出一些真正的可实行的措施来进一步减少大学求职的成本费用;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沟通,为大学生求职给予支持与扶持,增加求职成功几率;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等重大项目,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力度,扩大由中央财政支持的西部志愿者规模。有效地支持国家整体人才资源发展战略,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最终实现个人、用人单位和国家“三赢”。

2.学校加强就业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热情周到的服务意识。这种服务意识是全方位的,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等。要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是否有利于学生就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工作中要做到耐心、细心。此外,要有所创新、与时俱进,比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指导学生如何写简历、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应对面试等。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最密切的实际问题。例如,我校就业办公室建立了由就业指导人员、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就业工作QQ群,专门用于交流就业工作。从实践结果来看,既有利于就业信息的发布,又保证了就业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又促进了工作效率。

3.真正关心农村农民的低收入问题

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解决农村的问题,也收到了效果。但是目前的经济危机让农民的收入难以有较高的保障,着力农村户口作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工作,确保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有业可就。

4.企业界应该负起应有的责任

越是在困难时刻,越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今天真正的帮助了一个大学生,明天就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去帮助他人。只有全社会都积极并真正的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才算是真正的负起了社会责任。

5.大学生自身应需要更加努力

积极的去应对就业,不要因为有困难就停下了奋斗的脚步,也不要只会等待而不去行动。要从以往的“请进来”变成今后的“走出去”的就业观念,为毕业生自身的就业增加求职机会和砝码。

参考文献

[1] 杨伟国.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中国教育报.

11.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前景反思 篇十一

一、影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随着英语教学在中国高校的不断深入, 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已较为成熟, 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然而, 高校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依然受到很多因素如个人的成长受教育经历、个人工作环境、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制约。总结起来, 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于个人内部因素和社会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外部因素的制约。国内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师普遍学历不高, 工作之后接受培训和出国交流的机会较少, 虽然每年公办院校都有几名出国交流实习机会的名额, 但是大部分教师都与这样的机会失之交臂, 更何况独立学院因为资金的问题, 更不可能给教师提供这样一个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机会。我们都知道, 英语是一门交流的工具, 语言也是需要放在具体的语境当中才能快速被学者接受和理解,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所以,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需要高校和社会机构提供这样的有利资源和机会。另一方面, 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差, 在高校中处于劣势地位, 在日常工作中周课时量大, 科研时间少, 这种现状和自我认识也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

内部因素的制约。内因起决定作用, 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之所以受到限制, 除了社会高效外部环境的因素外, 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作者在走访和试听了几所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师课堂之后发现: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师课堂上重理论轻实践, 对于教学理论的理解和阐述都比较透彻, 然而在课堂上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 这不能归因于外部因素, 它在于教师个人的灵活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快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采取当代学生易接受和合理的合作教学模式, 解放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传统角色。另外, 教师个体自主意识的发展很重要, 所谓教师个体自主意识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并采取自我提升、改进和发展的一种能力。在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生涯中, 这种自主意识比较淡薄, 即使有时候有这种强烈的自主意识, 但缺乏较好的、系统的培训指导, 因此, 个人能力的提升收效甚微。教师自主地提升个人专业知识、渴望更新个人专业知识等能力决定了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前景。除了这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外, 个人的心理因素和性格因素也会影响专业的发展, 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和性格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个人专业发展的快慢程度。

二、高校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前景规划

鉴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受到以上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笔者将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分析这两方面因素如何影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前景, 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解决方案。

第一, 增强个体自主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学生生活中的引路人, 因此, 教师必须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改进、刷新自己。作为教师, 更应该增强个体自主意识,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把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接触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变换教学方式, 给课堂注入更多新鲜元素, 同时全面加强和提高个人专业素养。个体自主意识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它要求个体有较强的自制能力, 对个人的未来发展有清晰的规划, 能够制定合理的专业发展计划并能够认真地执行计划。因此, 教师的个体自主意识增强需要教师克服自身的心理懒惰性和心理依赖性, 真正给学生树立榜样, 起到示范作用。

第二, 善于利用外部资源提升自身能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促进作用, 高校良好的资金条件和专业发展条件会给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自我发展机会。社会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也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比如现代化的网络资源, 网络公开课等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众所周知, “教学相长”, 其实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更重要的是在补充自身的专业知识, 即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更新个人知识的过程。因此, 教师个人应该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提升自身能力, 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同时加强与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高校也应该积极努力的探索更加科学的考核机制, 尊重大学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 给予大学英语教师更好的职业认同感, 适当减轻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大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第三, 进行反思实践。研究表明, 经常反思的教师的业务水平远高于不进行任何反思的教师。教学的过程, 实际上是学生如何理解教师所设计课程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接收效果, 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及学习经验的个体差异, 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改进。教师不是黄金法则,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应该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打破传统的“教师的话都是对的”的错误观念, 善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在反思的实践中才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找出解决的方法, 最终达到真正提高专业素养的目的。在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能够重构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程序, 促使自身所拥有的认识得到修正和发展。

三、结论

大学英语教师是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团队, 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更是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教师本身的发展, 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 做到与时俱进。本文笔者在分析影响大学英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因素的基础上, 反思教师自身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能够对大学英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前景有所帮助。

摘要:大学英语教师是高等学校的中坚力量, 是高校运行中不可或缺的活力资源。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不仅关系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而且关系到学生和整个学校的发展。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应该受到重视。本文作者在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的基础上, 试图从个人的教学经历出发, 发现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结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特点, 反思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前景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反思

参考文献

[1]Almarza, G.G.Studentforeignlanguageteachers’knowledgegrowth[A].InD.Freeman&J.Richards.TeacherL earninginL anguage Teaching[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Avalos.B.TeacherprofessionaldevelopmentinT eachingand Teacher Educationovertenyears[J].Teachingand TeacherE ducation, 2011.

[3]陈劲波.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2.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二

该专业属普通理科专业。目标是培养具备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环境保护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环境监理、环保公司、大型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科研与教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与监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工作。本专业与加拿大皇家大学采用“2+2”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在校生可以直接攻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术硕士学位和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也可以交叉攻读自然地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环境学、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经济学、环境信息系统等专业必修课17门;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微生物学、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优化利用等专业选修课24门。

为向以学院学科类招生过渡,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面向全院各专业开设的通识课有: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持续发展导论等,同时各专业之间所设课程可以相互选修。

13.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诚信就业问题 篇十三

从表中可看出, 新闻专业大学生诚信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各种各样的不诚信问题时有暴露, 且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给用人单位、学校乃至全体毕业生带来了不少麻烦, 加强新闻专业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 强化制度设计, 构建就业诚信体系, 已成为当下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新闻专业大学生诚信就业存在的问题

就业推荐材料“注水”。就业推荐材料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 是毕业生找工作的“敲门砖”, 每一个毕业生都非常重视就业推荐材料的完美度, 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新闻专业毕业生为获得理想的工作, 为打动用人单位的心, 往往在就业推荐材料上“注水”, 主要表现为:修改学习成绩;修改学习工作经历;拔高政治面貌。

就业面试言过其实。近些年新闻媒体等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 除了笔试之外, 还要进行面试。新闻专业毕业生大都非常重视面试, 甚至进行多次模拟面试, 为的是获得好成绩。在面试过程中, 他们尽可能全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是值得鼓励的, 但也存在少数毕业生言过其实的情况, 主要表现为:夸大自己的新闻专业特长和才能;编造自己的实践经历;隐瞒自己的真实就业动机;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不恰当地奉承恭维考官等。

就业协议违约频发。据统计, 近年来, 重点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违约率已达6%, 其中主要是大学毕业生违约, 但也有一些是用人单位违约。 (1) 本人在具体的就业指导实践中, 也常遇到此类情况, 违约原因不一, 结果却都指向违约。

新闻专业大学生不诚信就业的问题反思

新闻专业大学生就业不诚信, 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和个人原因, 深入反思问题之所在,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社会多元文化冲击导致价值失范。目前, 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理想主义淡化、理论性价值淡化、价值观念向个人本位偏移的倾向, 思想观念、行为取向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流行。北京6所高校择业心理调查表明, 大学生在择业方面考虑更多的是把福利收入、自我价值实现、社会地位放在第一位, 在人数和比例上都是最多的, 分别占36.6%、27.1%、23.4%。 (2) 这次择业调查也印证了上述判断。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 直接导致一些新闻专业大学生价值失范, 信奉功利价值观, 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不管用人单位和学校的感受, 认为随意违约是个人价值选择的结果, 没有感到内心有什么不安, 不觉得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

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薄弱助长就业失信。在家庭教育中, 一些家长个人价值取向异化, 追名逐利, 甚至在功利面前不顾伦理道德的约束, 孩子耳濡目染, 自然将功利价值观内化为自我价值。学校德育教育长期以来存在“高、大、空”的现象, 讲大道理多, 讲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小道理少, 空洞说教、理论灌输多, 针对学生所思所想所遇的问题少, 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加上近年来新闻专业大学生就业难, 学校方面对就业中的失信行为, 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采取容忍的态度, 客观上助长了学生的就业失信。

学生责任意识淡漠加剧就业违约。在教育实践中, 由于我国长期人为拔高人的责任, 不注重责任与权利的对等, 只要求人们一味地付出, 履行义务, 而忽视个人合理权利的保护, 导致改革开放以来, 一些青年学生受西方只对金钱“负责”的拜物教的影响,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只讲权利, 不讲责任和义务, 要求人人为我, 而不愿我为人人, 责任道德意识淡漠。加上学校片面理解道德教育与责任教育的关系, 在开展道德教育时忽视了责任教育, 更使部分新闻专业学生的责任意识缺失, 就业违约频频发生。

就业制度约束软弱纵容就业失范。当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市场经济制度初步建立的发展时期, 人才市场中的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 人力资源政策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整个人力资源服务业和人才市场都存在政策多、法规少、法规震慑不足的问题。同时, 由于就业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信用制度未能在社会全行业推广, 使不诚信行为发现概率降低。此外, 就业制度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和监管方面还存在制度漏洞, 在执法中对违反诚信制度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存在以罚代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并且, 目前除了收取违约金外, 学校和用人单位也还没有想出更好的制约办法。此外, 政府对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夸大招聘待遇误导毕业生的用人单位, 处罚力度偏轻, 缺乏强有力的制约。因此, 社会缺乏诚信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对失信者的惩罚不力, 使违背诚信者的“失信成本”过低, 甚至为零, 从而造成失信现象增多。

加强制度设计, 构建新闻专业大学生诚信就业体系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 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媒体要多宣传诚信的典型事件, 多树立诚信的典型个人, 勇于曝光失信典型事件, 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尚, 培育和发展诚信文化。学校要加强诚信教育的“三进”工作, 使之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道德素质, 进行自我监督, 这是促进就业市场良性发展的有力手段。另外, 校风之形成, 教师是关键。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曾说过:“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这些大师具有诚信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魅力, 对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激励作用很大, 因而要创造条件发挥好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家长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树立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良好作风, 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媒体用人单位要主动做到实事求是地宣传推介自己, 不人为拔高夸大自身, 误导毕业生。新闻专业学生在接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诚信教育的同时, 还要加强诚信自我教育, 认清失信的危害, 做一名诚信的求职者。

完善信息收集,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息经济学原理认为, 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之必然, 但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与交易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只有建立起一套包括信息收集、信用评定、信用风险控制、信用监管、失信惩罚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 才能使交易一方以最小的成本知悉对方的信用状况, 从而决定是否与之交易以及怎样交易。因此,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 降低由失信行为带来的短期收益势在必行。一方面, 政府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 加快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化, 并开放信用数据库, 使法人能正常获取和检索;另一方面, 政府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数据库, 具体到新闻大学生来说, 内容可涵盖学习、生活、消费、就业等方面的详细内容以及诚信记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 通过履行一定的程序, 可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信用记录进行查询。可参考银行业信用体系建立的做法, 尽快建立起一套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 尽快实现信用管理机构专门化、征信体系化、系统网络化、信息数据化、评价标准化、咨询社会化。[1]这样, 如果有失信行为存在, 失信者必将无所遁形, 充分暴露在社会大众面前。

强化就业指导, 帮助新闻专业学生找准就业定位。由于新闻专业大学生的成长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 他们对新闻媒体单位了解不广也不深, 对自我的认知也不是很清楚, 表现在就业上, 往往具有从众心理, 不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能干什么, 就业定位模糊不清, 面对就业选择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此, 我们要完善融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 重点突出服务, 更加重视个性化服务, 重视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提高指导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针对新闻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特长、性格、爱好、家庭、职业归属、薪水期望等, 进行有针对性地个性化服务, 让他们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能干什么, 从而在签约之前, 便有充分而理性的思考, 有较明确的职业定位。

加强过程管理, 减少就业环节失信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加大新闻专业教学改革力度, 抓好校风学风建设, 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具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德, 从而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这是减少就业失信的基础和前提。同时, 要对来校招聘单位把好入口关, 查验必要的证件, 审查招聘信息的真实性, 从源头上杜绝虚假信息流入校园。

完善法律法规, 构建完备诚信就业制度。要使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能够繁荣发展, 健康有序运行, 必须加强制度顶层设计, 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等, 以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通过立法明确用人单位、毕业生、校方三者各自的权利、义务和应遵守的规则, 构建“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 保障用人单位自主选人, 毕业生自主择业。通过立法明确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 明确合同的双方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 人才市场、校方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中介服务机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一种契约, 一旦签订就具有了法律效力, 双方都有履责义务, 不能随意违约。如果解除就业协议, 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提出违约者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 在经济上给予对方一定的补偿。政府要建立就业纠纷调解仲裁机构, 完善仲裁调解机制, 一旦发生纠纷, 能够及时进行调处, 以有效保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加强检查监督, 及时处理就业失信行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作为利益相关方, 都想通过博弈实现利益最大化, 政府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博弈的外部主导力量, 是博弈规则的方案设计者, 也是方案执行的监督者, 对博弈双方都具有重要影响。[2]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教育、人力资源等行政部门的职责, 使之担负起应有的监管职责, 同时, 这些部门也要勇于担责, 使毕业生就业相关法律法规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及时查处用人单位、人才市场、毕业生性质恶劣的违约失信行为, 充分发挥促进就业市场发展的“他律”作用。同时, 高校也要充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教育引导毕业生诚实守信, 检查督促毕业生认真遵守就业相关规定, 及时发现并查处学生中的失信行为, 采取必要的教育和行政手段, 以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其他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契约双方, 也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增强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契约意识, 做到言必信, 行必果, 充分发挥好促进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自律”作用。

总之, 加强新闻专业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 培育和发展诚信文化, 除对新闻专业学生本身有利之外, 对我们搞好全体大学生的诚信就业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雅达, 李晓丹.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黑龙江史志, 2010 (17) .

14.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四

【关键词】师范专业  就业问题  对策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SZJ16208)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03-01

自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以来,高校入学人数逐年增长,办学规模和学校数量在达到一定的量之后,很多问题接踵而来,其中尤为突出问题是大学生就业问题。

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为例,该校是一所独立院校,主要是以师范专业为主,从每年公布的高校毕业生数据以及媒体的大量报道来看,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作为一所地方独立院校,找出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和提出相应问题对策,对缓解就业压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师范专业学生当前就业问题

(一)师范生培养方面

在对185名师范专业毕业生调查中,有70.8%的同学认为学校在教授专业课知识方面特别重视,而师范生理论知识教育和师范生技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校应该拓展这方面的教育。

(二)就业观念保守

1.非教师不就业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是一辈子的铁饭碗,考上教师编制才是唯一出路,在调查的185名同学中有90.27%的同学首选职业是教师。每年省里各地区考编结束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考上,但此时各地区招聘会均已结束,失去了找工作的最佳时间。

2.缺乏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热门话题,从中央到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给予很多政策支持。该校在创新创业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如定期请专业人员给学生开讲座、开设创业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市里和省里的创业大赛等。

(三)求职双方的供求关系

每年学生报考师范专业的热情有增无减,毕业的师范生也是逐年增加,而教育局提供的编制岗位却有限。并且近年来小学和中学的生源锐减,很多学校不缺教师,甚至少数学校出现师资过甚。师范专业毕业生的供给远远大于社会需要,无疑增大了师范生的就业压力。

(四)非师范生考编

近年来,非师范专业的学生由于就业压力以及教师各方面待遇的吸引,一些非师范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教师资格证,毕业前会跟师范生一样到各城市考编,力争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经过调查,本校一非师范毕业班中,全班42名同学有14名同学考取教师资格证书。

(五)考编报名限制多

1.限本地区生源

2.中学教师学历有要求

3.奖学金条件

有的城市在考编报名时需要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两次以上奖学金。大学期间,每学期都会有奖学金,但是名额有限,只有学习认真的学生才会拿到奖学金。有的学生在校期间成绩平平,但在考编上下足了功夫,最后也只能失去报名机会。

二、师范专业毕业生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带来的挑战

如今獲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特别是网络这个媒介,之前信息不畅的年代,要求老师的知识储备如一桶水。但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无论是文本格式,音频格式还是视频格式,一有尽有。这要求师范生必须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更强大。

(二)知识带来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文化层次越来越高。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内外修养,多看书,勤思考,把学习当作一生的追求。

(三)用人单位的高标准

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外在气质等综合素质。这些能力不能等到需要时才注重,应该在校期间积蓄能量,做好充分准备。

(四)自身不重视

很多师范专业学生认准了将来从事教师行业,但没有真正重视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还有的学生在教师技能或者教师该有的素质培养上不重视,这些都增大了就业压力。

三、师范专业就业难的对策分析

(一)学校层面的应对策略

1.职业指导应贯穿整个大学

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为例,职业指导课程开设是在大三阶段,其中包括理论指导和实践运用两部分。笔者认为职业指导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而不单单是就业指导课程。不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心智成熟度和价值理念等等都会不同,因此职业指导应在不同时期都能给予学生指导,帮助他们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

2.职业技能应贯穿整个大学

调整课程的设置,增加与师范生理论和技能相关的课程,聘请专业教师对师范生进行授课、讲解、交流。从2015年开始该校实行“4+1”跟岗见习模式,即4天在学校学习,1天去中小学见习,并且此见习已经被纳入教学计划,设立该门课的学分。

(二)师范生自身的应对方案

1.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平时应该多付出努力,多学习师范生理论知识,多进行师范生技能实践,并且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2.就业观念需转变,可以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或是去农村、偏远地区先工作,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以便提高就业能力。

四、小结

通过上文分析,在毕业生和学校的努力下,加强毕业生自身素养,修正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希望毕业生响应政府的号召,通过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渠道投身到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方面缓解了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文格.后大众化进程中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J].江苏高教,2012(1):51-54.

[2]马敏.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呈现新模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24):50-54.

[3]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15.广西大学园林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五

林学类:林学、园林、森林保护

【园林】:

统计信息(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12年12月30日)

1、该专业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10000-12000人

2、该专业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性别比例:男43%:女57%

3、该专业2012年全国高考招生文理科比例:文科14%:理科84%:文理综合2%

4、该专业近几年全国就业率区间:2010(85%-90%)2011(85%-90%)2012(85%-90%)

5、该专业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学

主干课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植物学、园林植物分类学、园林树木栽培学、园林景观生态学、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水彩风景画、钢笔风景画、园林设计初步、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建筑结构概论、园林史、园林艺术原理、城市规划概论、风景区规划概论、遥感与GIS概论、地质学基础、测绘学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园林、林业、城乡建设、市政交通、教育、科研等相关部门从事园林植物应用、城乡各类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管理、教育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16.大学热门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六

法学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2中国人民大学 95 10053中国政法大学 92 10001北京大学 90 10486武汉大学 86 10276华东政法大学 84 10652西南政法大学 10003清华大学 82 10183吉林大学 80 105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0384厦门大学 79

新闻传播学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2中国人民大学 92 10033中国传媒大学 10246复旦大学 90 10486武汉大学 84 10003清华大学 81 10487华中科技大学 10610四川大学 10001北京大学 79 10559暨南大学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77

土木工程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247同济大学 95 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 88 10003清华大学 86 10286东南大学 10335浙江大学 84 10532湖南大学 82 10533中南大学 80 10005北京工业大学 77 10056天津大学 10141大连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2中国人民大学 88 10698西安交通大学 10003清华大学 87 10558中山大学 10384厦门大学 86 10001北京大学 83 10055南开大学 10141大连理工大学 81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10272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

学校代码及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92

10001北京大学

85

10034中央财经大学

10246复旦大学

83

10384厦门大学

10003清华大学

82

10055南开大学

10272上海财经大学

10651西南财经大学

10173东北财经大学

80

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13北京邮电大学 89 10614电子科技大学 87 107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003清华大学 85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10286东南大学 9000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0004北京交通大学 82 10007北京理工大学 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0

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614电子科技大学 92 10286东南大学 89 10001北京大学 87 10003清华大学 85 107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83 10246复旦大学 81 10284南京大学 10013北京邮电大学 80 10698西安交通大学 78

生物学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28首都师范大学 10126内蒙古大学 10159中国医科大学 10226哈尔滨医科大学 10247同济大学 10319南京师范大学 12121南方医科大学 10022北京林业大学 70 10094河北师范大学 10434山东农业大学

建筑学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3清华大学 95 10286东南大学 89 10056天津大学 84 10247同济大学 10561华南理工大学 83 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 80 1070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0611重庆大学 79 10016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73 10141大连理工大学

心理学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27北京师范大学 97 10001北京大学 83 10269华东师范大学 82 10574华南师范大学 10635西南大学 10335浙江大学 77 10065天津师范大学 75 10511华中师范大学 10319南京师范大学 73 10533中南大学

热门 ≠ 高就业率

所谓“热门专业”,即受考生和家长关注度高、考生报考热情高的专业。随着社会发展,“热门专业”的指向也发生着变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选择专业观念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有关,而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国家大力发展基建,“经管”“土木建筑”等专业又成为了考生专业选择的“座上客”。

不管哪个版本的“热门专业”,最重要的是这些专业的就业率。到底“热门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还是让数据来说明吧!下面将新浪、搜狐与麦可思网站中统计到的最受关注专业以“取每个排行第一名”“各排行榜重合度最高”的标准统计出这十个专业:金融学、税务、英语、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与物流管理。

总体分析:热门,并不一定热就业

专业就业统计 本次选取的受关注度高的十个专业分别属于经济学、文学、工学、医学与管理学门类,尤其是工学、管理学所占比重最大,分别有三个专业榜上有名。可以看出,在专业选择过程中,考生与家长倾向于工学和管理门类。

工学门类下最受关注的三个专业中,车辆工程~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0%,是十个专业中最领先的一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均以88.33%的就业率居于榜眼的位置。可见,这三个专业当下的就业情况还比较理想,这与汽车、电气、建筑等行业蓬勃发展相对应。相比而言,管理学门类下的物流管理专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86.67%,工商管理、会计学专业平均就业率为83.33%则并不算太高。这告诉我们:“热门专业”不一定就拥有较高的就业率。

再分析一下这十个专业,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有六个专业(金融学、税务、英语、工商管理、会计、物流管理)在高考录取时是文理兼收的。一般而言,文理兼收的专业更有利于不同科类学生互相借鉴、互相碰撞,并能锻炼学生另一种思维角度和补充另一方面的能力。比如会计学,该专业既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数字分析能力,又需要细致、严谨的态度。所以,许多考生越来越青睐文理兼收的专业。

就业走势:稳中有升

专业就业统计图 上图中,显示的各类专业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普遍较高,但在这些热门专业中也有一个特例临床医学。它虽然备受各方关注,但它的就业率仅能勉强称得上“还行”。其原因是,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医学类的就业情况一直是被看好的,医药行业也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考生与家长就理所应当的认为,只要是医学门类的专业都好就业。但临床医学专业的平均就业率在十个备受关注专业中垫底,也就是“热门专业”的冷就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据临床医学在校学子分析,随着人们对卫生、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庞大的毕业生只有四年或五年的学习和实习经验,较难以满足医院对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并拥有较多经验的医生的需求。这就导致一方面医院缺人,另一方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难对口就业的现状。这也是许多高校探索七年制、八年制本硕、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原因。

毕业人数:增幅不一

各专业就业统计图中显示各专业近三年毕业人数都是稳定有增,没有出现人数下滑的趋势,可以说这几个专业在近几年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结合它们近三年不断上升的就业率来看,这些专业仍然存在市场需求量。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需求量也因专业而异,比如车辆工程专业,三年的就业呈上升趋势,而且毕业人数从的8000人增加到20的0人,这说明该专业的社会需求量较大。而英语、物流管理等专业三年毕业人数未发生变化,而近两年就业率持平,说明这两个专业目前就业比较平衡。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造成需求量大和较为平衡专业的原因。车辆在现代社会中使用广泛,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车身及造型设计、车辆电子技术应用、车辆的性能测试与试验研究、汽车制造工艺、工装以及生产管理等与之相关的行业的发展需要拥有相关专业技术的人才,因此车辆工程专业的需求量增加。而英语、物流管理较为平衡的就业现状,是因为这些专业对应行业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现阶段的人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因此也就没有较大的缺口。

17.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七

一、当前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1. 从就业率来看。

在综合型高校中,农科专业就业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高等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多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一系列变化的同时,给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更大的挑战。农科大学生由于专业限制,在求职的时候面临更多的阻滞。

2. 从毕业生质量来看。

农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性的掌握,大多数同学未能深入掌握全面的农科专业知识,在面临专业对口岗位时,不能立即胜任。相对于同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农科专业大学生高考录取分数偏低,基础和综合素质较弱,在应聘专业针对性不强的岗位时,没有明显的优势。

3. 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

农科专业毕业生同样热衷于“铁饭碗”岗位,在就业观念上存在偏向城镇,偏向发达地区,偏向非农行业的思想。目前,基层已成为吸纳大学生的重要渠道,但因配套措施不完善,对大学生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到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少且学历较低,有些工作不久便纷纷改行换业。

二、制约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 客观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导致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减少,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农科人才不合理的流动。另外,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季节性等特点,农业的投资回报比较缓慢,农业行业的利润空间小,投资农业的企业增加的少,不能大量吸纳农科大学生;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型的农业企业不够多,农业密集型产业链尚未形成,使农业行业吸纳毕业生的能力较低;农业深加工、农业服务、农业贸易不够发达,提供的精英岗位不多,使农业行业对毕业生缺乏吸引力;农业领域就业“门槛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困难。这些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2)高等教育体制不够完善。在综合性大学当中,农科专业相对于其他热门专业,处于明显劣势,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的不稳定性。多数大学生迫于无奈选择了农科专业,不能做到学农爱农,毕业时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农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偏重学术方面,实践教学的成效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有些学生毕业时对简单的专业技能都掌握甚少,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很多学校是有哪些领域的教师,就设置哪些课程,没有考虑到学科教学的系统性,课程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2. 主观因素。

(1)自我认识能力薄弱。目前农科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较弱,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没有正确的定位。他们对就业形势、择业目标等问题则比较模糊,不从自身兴趣出发,不考虑自我竞争实力,忽略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规划;另外,部分学生观念和行为相背离。比如注重人生价值的实现,推崇开拓进取,但缺少奋斗精神,疏于能力锻炼,不愿做平凡小事,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清,或者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很多农科专业的学生只一味地排斥自己所学专业,却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样就无法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就业时就无从着手。(2)择业思想及择业技能准备不足。有些农科专业毕业生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政策的束缚,认不清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就业形势。把就业目标盯在精英岗位上,好高骛远,择业期望值过高,把待遇是否优厚、工作是否体面等作为唯一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去工作,使就业之路越来越窄。

3. 厌农思想严重。

大部分农科专业大学生“学农不爱农”,不愿服务农业,放弃了在该领域的就业空间。据统计,多数综合院校的农科专业学生70%以上是被调剂到所学专业的,对农科专业本身就缺乏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内心对专业的排斥。另外,大多数农科专业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他们及其家庭都希望能够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身的命运,摆脱落后的生活环境。入学后却仍然需要与农业生产打交道,这让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对专业不感兴趣,就没有办法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毕业后,大多数农科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不限专业的工作岗位又竞争激烈,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三、推动农科专业毕业就业的对策

1. 加快农业改革,为农科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首先,要加快农业发展,培育大型农业企业。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相关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没有工科专业旺盛。要不断加大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解决的力度,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只有加快农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业高科技水平,增强农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才能够让农科专业人才有用武之地。在全国高校扩招,农科专业毕业生数量增加时,应想方设法地增加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实现供需平衡,才能最终达到农科专业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完善农业密集型产业链,增加对农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对农业企业的帮扶力度,使农业企业在规模、文化、盈利性,乃至知名度等方面逐步向名企迈进。其次,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如同我国的工业和农业发展一样,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农科专业大学生如果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工作地点大多在非城区。农村家庭的学生大多希望通过读书走出农村,城市家庭的学生更不希望到艰苦的农村去工作。如果城乡差距缩小,在毕业生就业时,也不会过分排斥农村地区。最后,要完善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国家的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及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不断完善,鼓励了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但是这些还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舆论对农业相关工作的看法,农业相关岗位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等仍远远不及其他行业。进一步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和给予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合理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加大政策的引导和倾斜力度,切实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促进农科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艰苦偏远地区去就业。

2. 调整培养模式,为农科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1)整合专业学科,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根据社会与农业发展,以及农科专业招生与就业的现状要求,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重新整合专业学科。改变传统农业时期单纯以种植、养殖方向设置专业学科的做法,而将更多的现代生物技术、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理念融入到农科专业设置中,或者将传统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嵌入到经济管理、生物技术等专业学科之内。在招生方面,以“少而精”为原则,严格控制农科专业的招生数量,而在本科生培养中,加大经费和师资力量的投入,保证每一名毕业生都能成为农业行业的技术分子,从而确保为农业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2)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验证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训练科学实验方法,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增加实验室向本科生的开放时间,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创造条件。针对农科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在生产劳动基础上,使学生对农业生产各环节产生感性认识,在理论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实习和科研训练,使学生在生产和科研技能方面得到锻炼。

3. 完善就业指导,提升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

(1)强化分层次的就业指导。完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应该是对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进行整体规划,对不同年级学生指导的侧重点要有所不同。大一阶段,侧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自己,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农科专业的职业特点等,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与未来从事职业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大二阶段,侧重职业素质培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大三阶段,侧重择业观引导,帮助学生根据个性特点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目标;毕业阶段,侧重就业政策与形势分析,开展择业方法与技巧指导,提供信息服务和心理辅导的针对性课程。(2)加强学农为农职业观的培养。农村迫切需要大量的优秀毕业生,传播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农村经济。广大的农村基层是农科专业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的平台。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帮助毕业生摒弃旧的择业观,增强对农科专业发展前景的信心,把握“三农”问题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扎根基层、学农为农的职业观。要把个人的职业理想与国家需要相结合,将个人发展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相结合,不畏艰苦,承担起青年学子国之栋梁的重任。(3)鼓励农科大学生创新创业。随着高校扩招,企事业单位容纳毕业生的数量有限,自主创业将成为今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农业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局限性也促使计划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必须主动创新。高校和相关社会组织应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让学生具备自立自强和创造业绩的本领,具备团队合作和高尚的职业品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人力资源大国,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紧迫而又严峻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解决农科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了解农科专业大学生及社会需求,全力促进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张云超.大学生就业研究综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5).

[2]任珊.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7).

[3]秦建丽.对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4).

[4]李富明.大学生成长成才指导工作探讨[J].教育评论,2008,(2).

[5]耿广汉.浅谈提升农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21).

[6]黄礼彬.论当代农科大学生辅导员工作——基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08).

18.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八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就业观;本专业前景认识;薪金期许;就业方向;深造

2013年在网络上被大家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字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近700万,比2012年增加了19万,刷新了记录。同时,计划招聘岗位数在下降,据统计,2013年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15%。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学毕业生签约率低,其中就有就业观的因素。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为了实现更好的就业,我们必须要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从而更好的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问卷调查活动,此次调查针对的是本校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应用型本科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在培养规格上,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不是学术型,学科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型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问卷调查以应用型本科宿州学院外国语学英语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出50份,实收50份。问卷调查的大致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本专业前景的认识

30%的同学倾向于英语专业的就业前景好这一选择项,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与世界接轨,英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从而社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多。60%的同学选择了一般,他们认为什么专业都有利有弊,对于就业前景而言,都是相对的,与其他专业差不多,没什么好与不好的。还有10%的同学认为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好。因为他们认为英语仅仅是一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一种技能。就业时会有很多限制,因为除了英语,他们什么都不会。

2 就业去向

面对选择在何地就业,同学们的见解也有不同。有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回到家乡的,内地省会城市的,还有选择欠发达地区的,甚至是偏远地区的等等。40%的同学希望毕业后去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他们的理由是发达地区就业机会较多,选择空间大,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同时,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生活可以享受更好的设施,能够及时的掌握了解更多的信息,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人生。35%的同学选择在二三线城市,选择这一选项的原因是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中,生活压力大,节奏快。这些学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慢一点,在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同时,更强调追求个人生活方式的满足。虽然二三线城市有些设施不如一线完善,但还是可以满足日常需求。相对而言,生活压力较小,节奏较慢。20%的同学则选择回到家乡或是离家较近的城市。这一选择大都受家庭因素的影响。由于近几十年计划生育工作的的实施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这一代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会希望孩子能够留在自己身边。虽然不要求一定回家乡发展,但是希望离家越近越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责任感也在增强,即使想去远方,也放不下独自在家的双亲。当然,还有些同学选择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他们认为在那能更好的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艰苦的条件可以更好的锻炼人,同时也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3 薪金期许(就业前期)

关于这一问题,共设置了5个选项,分别是A.1500以下,B.1500~3000,C.3000~5000,D.5000~7000,E.7000以上。对应选项,参加问卷调查的同学选择的比例分别是2%,33%,45%,17%,3%.在答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于薪金的期许多集中在B,C两个选项中,这个定位基本符合市场所接纳的薪金范围。从这一点可以看到一些大学生对于就业有着越来越理性的认识,而不是盲目的自大,好高骛远,对于自身的评价以及对社会市场就业形势愈发的客观。除了薪金期许问题,问卷中还出现了可接受的最低薪金问题,同学们大都选择1000以下,1000~2000,2000~3000,从这一问题也可以发现现在大学生对于就业初期的薪金要求并不高,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压力,先就业成为首要任务。

4 就业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英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就业领域越来越广。其中包括学校和教育机构,外贸,翻译,旅游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等。语言专业一般都是女生居多,我校英语本科专业也不例外,男生较少。一般女生都希望工作比较稳定,风险小,所以选择在学校,教育机构或是事业单位工作的比重大些。其次,就是去外企,从事外贸,翻译等工作。

5 就业时的心态

面对就业的多方面选择,就业时的心态很重要。根据回收的问卷回答情况,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目前的能力不足,专业水平有限,社会上人才济济。还有些同学对于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可以找到好的工作。有些同学受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认为必须要找个好工作。但很少有同学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有优越感。

6 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就业时很可能会遇到专业不对口,很多工作岗位与自己大学四年所学专业不一样,这时,你会接受吗?对于这一问题的选择,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接受。虽然也有选择拒绝或是观望的。现在的毕业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的就业观多是务实主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这一代所具有的特性。

当然,除了毕业以后找工作,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有些同学表示,希望毕业以后可以利用自己的人际资源,在家乡或是一些地方办辅导班,联系其他专业的同学,建立一个综合类的辅导机构,逐步发展事业。

另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则选择继续深造。在某种程度上,考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一是源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人们对于收入水平和就业层次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二是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的提高;三是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一些父母认为学历越高,以后孩子工作生活条件就会越优越,所以会要求他们的子女继续深造。除此以外,一些同学选择继续深造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社会竞争压力,在另一个角度上也体现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较弱。

面对就业压力,我们不仅要从外部条件上缓解压力,更要从自身内部解决问题。作为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估,思考自己要从事什么职业,适合什么职业,在就业前要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整理,比较,分析,从而更好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不要盲目的投简历,做徒劳无功的事。要充分准备,沉着应对。当面对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也不要有负面情绪,要积极应对困难,客观的分析自我与现实,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使自己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抗挫折能力。面对如今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应脚踏实地,亦步亦趋的前进,切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相信危机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审时度势,求真务实,客观定位,才能够战胜危机,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上一篇:同步小康工作总结下一篇:电梯维保人员年终总结报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