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教学探讨(共13篇)(共13篇)
1.vb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篇一
《VB程序设计》教学目标设定
曲江职校
杨远峰
实践总学时: 128
面向专业和年级:计算机专业一年级
时间段:一学年
一、实践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的,通过实验的上机练习,达到熟练掌握 VB编程技巧,养成规范、标准的思维和方法,具体实验的要求按每一个实验的要求去练习、上机、总结。
二、实践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 VB语言的基本内容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三、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实验大纲的核心内容是 10个主题实验,每个实验都针对某个具体应用精心设计,并以该应用为主题展开,通过这些实验的实施,学生应该认识Visual Basic6.0的编程环境、面向对象的概念、可视化编程的优势;会使用Visual Basic6.0编写简单的程序、使用其中的控件建立友好的程序界面、使用各个基本事件;掌握各控件的基本属性、事件、方法,掌握面向对象编程及可视化编程的一些技巧,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流程。
四、实践内容
实验一 Visual Basic6.0 的安装与使用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2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演示及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安装Visual Basic6.0
2、编写显示“欢迎使用Visual Basic6.0”的窗体程序
[内容提要] :熟悉 Visual Basic的编程环境,掌握安装过程以及基本的设置。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二 拼图游戏界面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4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建立一个拼图游戏的窗体程序
2、该任务主要是布局菜单、图像框、图片框按钮、标签、文本框、单选按钮
3、程序部分主要是修改对象的一些常用属性、窗体运行后的大小、位置等 4.根据实级界面的设计,完成中级和高级游戏界面的设计 [内容提要]
了解各控件之间的相互协作,合理安排程序界面,通过相应的事件,编写合适的代码,完成要求的内容。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三 随机排列拼图游戏的图块位置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10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综合性试验
[目的要求]
1、随机排列拼图游戏中几个图块的排列顺序
2、每次随机排列时,图块的位置都会发生改变
3、在游戏难度设计时,如果难度是最高级别(困难),并且移动方式是逐格时,要求最左上角的那个图块位置不能改变,无论怎么随机排列,左上角的那个图块的位置是不会改变的,否则不能完成拼图游戏
4、根据初级游戏中图块的位置随机,完成中级图块随机和高级图块位置随机的设计 [内容提要]
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设计方法和技巧,对象位置和大小的控制方法,随机数产生的方法设计该程序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四 拼图游戏中图块选中状态的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10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试验
[目的要求]
1、使用鼠标事件可以选中图块
2、选中图块有亮度框
3、使用控件数组记录选中的对象 [内容提要] 鼠标事件的应用、控件数组的应用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五 拼图游戏中使用指定键移动图块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12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试验
[目的要求]
1、使用键盘上的2468键移动选中图块
2、使用键盘上的上下左右键移动选中图块
3、使用鼠标键移动选中图块
4、移动规则的设定,只有目标位为空时,才可移动选中图块,5、逐格移动时只能是上下左右一格一格移动,不能跨格移动选中图块
6、跨越移动时,可以跨越其它图块移动选中图块,前提是目标位要为空方可移动 [内容提要]
几个常用鼠标事件,规则的设定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六 拼图结果正确性的判定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10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综合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对拼图完成后,检测拼图结果正确性与否,根据初始的随机位置情况进行判定
2、计时器判定
3、按钮单击事件判定 [内容提要]
计时器事件的应用,条件语句的应用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七 拼图游戏过关时间的记录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4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应用计时器事件记录游戏过关玩家的时间
2、将游戏过关玩家的时刻记录到指定文件中 [内容提要]
计时器事件的应用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八 拼图游戏移图方式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8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试验
[目的要求]
1、逐格移动方式中,选中图块只能是相临之间可以移动
2、跨越移动方式中,选中图块可以跨越移动
[内容提要]
相临位置的判定、目标位的判定、移动后源位置和目标位置状态的判定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九拼图游戏级别关卡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8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规定内容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可以选择初级、中级、高级
2、建立一个多重窗体应用程序设计
3、用户名的相互传递
[内容提要]
多重窗体应用程序设计、公共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拼图游戏难易程度选项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8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通过改变临时放图区的多少来控制拼图游戏的难易度
2、改变屏蔽临时放图区的标签位置、设计监时放图区的状态 [内容提要]
标签的大小、位置、临时放图区的状态设计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一拼图游戏操作说明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2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设计一个图体,一个标签,在标签内放置游戏相关的操作说明
2、窗体只有关闭按钮 [内容提要]
标签的大小、位置、标签内显示内容的设计,窗体相关属性的设计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二拼图游戏背景颜色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6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设计一个图体,三个滚动条,一个列表框,可以选择设计背景色、按钮文本背景色、移图区背景色
2、可以实现根据列表框的选择对象实现选定对象背景颜色的改变 [内容提要]
引用公共变量,不同窗体间名称的传递,多分支结构的应用;选定同一窗体不同部分背景颜色的改变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三拼图游戏前景颜色设计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6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应用通用对话框改变图体上对象的前景颜色
2、按钮、标签的文字颜色 [内容提要]
通用对话框的应用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四拼图游戏积各级别历史成绩查看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10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读出相应级别记录文件中存放的数据
2、随机文件中记录文件的读写操作 [内容提要]
随机文件的相关操作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五拼图游戏积各级别历史最好成绩查看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10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读出相应级别最好记录文件中存放的数据
2、随机文件中记录文件的读写操作 [内容提要]
随机文件的相关操作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六拼图游戏进行中时,单击右键会弹出最好成绩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6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读出相应级别最好记录文件中存放的数据
2、随机文件中记录文件的读写操作 [内容提要]
随机文件的相关操作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七拼图游戏中删除指定级别的玩家成绩记录文件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4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删除文件操作
2、MSGBOX操作提示语句 [内容提要]
KILL语句和MSGBOX 语句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实验十八拼图游戏中成绩排序及字段显示
实践地点:实验室
时间安排: 8学时
实践形式及方法:自行设计
[实验类型] :设计性试验
[目的要求]
1、可以对各级别用户成绩、用户最好成绩、按不同方式不同字段进行排序
2、可以按要示显示指定字段 [内容提要]
冒泡排序法的应用、复选框的应用、内部字符串函数的应用 [主要仪器设备] :微机
五、考核方法
评定标准:依照实验的要求,比较学生所做程序的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善、代码编写是否正确。
2.vb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篇二
一、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在教材组织上,通常都是从基本的语法入手。VB涉及到对象、属性、方法等抽象的概念。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无法理解,一开始就讲解这些概念,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VB的兴趣。因此,在讲授VB的第一堂课时,可以和学生探讨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接下来再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史和VB的背景知识,现场操作一个简单的VB应用程序的编写过程,并演示程序的功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第一堂课上,通常会对学生讲解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的重要性。首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便于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计算工作。很多科研项目,需要编程来实现系统功能或者验证算法模型,同时向学生展示笔者科研论文中的仿真实验用到了编程,并演示用VB实现的机械行业检测软件系统。其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便于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信息处理工作,并演示笔者用VB实现的课堂考勤管理软件系统。再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便于今后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都有程序设计语言VB考试科目。另外,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也有一定的作用。通过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难度增加,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会逐步减弱,需要不断激发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笔者在讲解抽象的概念时,通常会举一些直观易懂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笔者会结合所开发的软件项目讲解VB的语法和有关知识点,使学生感觉到学习VB很有用,从而保持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培养好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因此,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提高VB课程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二、科学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非常多,而学时数有限,一般为64学时,上课和上机各占一半。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点,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也可以演示程序运行效果。另外,遇到逻辑推理方面的知识点时,尽量能够采用板书手段,这样既可以方便教师讲解,又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笔者在课堂上,经常结合多媒体和板书两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加集中,听课效率与单纯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有了较大提高。在讲解数组排序算法时,通常笔者先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示排序算法的原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接下来,会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推导算法核心代码的编写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相关代码的含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网上教学平台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通过网上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进行在线学习,及时解决疑难问题。目前,笔者指导学生完成了计算机基础网上教学平台的开发,平台包括课程学习、在线测试、作业提交、网上答疑、在线交流和视频播放等功能模块。该教学平台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维护性,只要将VB的学习资料和试题库放到教学平台上,就可以成为功能较强的VB教学平台。
三、适当增加课堂互动模式
大学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程序设计基础VB教学中非常普遍。老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滔滔不绝,一些学生却在课桌上筋疲力尽,昏昏欲睡。教学质量的好坏,不是以教师传授多少知识来衡量,而是以学生学到多少知识来衡量的。教师学术水平高固然重要,但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适当增加一些互动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将会极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课堂提问、知识点讨论、学生上台操作演示等互动模式。另外,针对很多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的情况,事先布置任务,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下一次课让学生上台讲解有关知识点,教师再作补充讲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适当提高课堂效率。
四、努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大学教育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将VB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教给学生,让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布置一些知识点让学生课后自学,或者思考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另外,在实验教学中,通常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验任务,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进行验证性实验,巩固基本知识,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调试程序的技能。接下来,进行拓展性实验,通过提供基本的程序框架,去掉关键代码,让学生对程序进行完善;或者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完善程序的能力。最后,进行设计性实验,只给出任务需求,不限定界面形式、设计方案和数据结构[1],培养学生自主编写程序的能力。按照以上方式来组织实验任务,在临近课程结束时,学生能够自主实现一些具有一定功能的应用程序,自学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总之,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探讨。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手段选择、课堂互动模式增强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对笔者近几年该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总结,为今后更好地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3.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一、前言
Visual Basic(VB)是一种功能强大、内容丰富和应用广泛的编程技术。它可以提供可视化的界面设计和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既具有Basic语言简单易用的特点,又增加了面向对象和可视化设计语言的特点,因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关注。VB程序设计是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此课程不但要求学生要学好编程知识和理论,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编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出独立的编程能力。VB程序设计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给学生的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教好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已经成为了众多计算机教师比较关心的一个课题。笔者根据近些年来的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一)巧妙设置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想使学生能够学好VB程序设计课程,就要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所讲授的课程内容要有吸引力,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VB程序设计的大部分教材开始都是先介绍VB发展史,再讲VB特点,然后在介绍对象、属性、事件和方法等概念,而这些概念又都是比较抽象和不好理解的。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讲解,虽然符合逻辑体系,但是却不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使得学生只能空洞地死记硬背这些概念,从而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所以可以尝试打破常规,通过引入一些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一节课里可以介绍一个电话号码存储程序,这个程序包括界面设计、信息录入、信息查询和信息存储等功能实现。通过介绍这些功能的实现过程,使得学生对VB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知道VB能够实现什么,如何实现,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等。在随后具体的知识点讲授时,学生就会知道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用和怎么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组织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可以从实用角度考虑,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组织。通过知识点的穿插,将VB程序设计的课程内容分为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设置多个项目案例,使得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学,能够学以致用。通过项目的开发和实现,逐步地引入涉及到的各项知识点,再进一步讲解这些知识点包括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比较直观的引入各项内容,使得学生易于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了解到如何去组织和运用这些概念和语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组成项目小组,加强固队意识
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把学生组织起来,分成一个个的项目小组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自愿组织的原则基础之上进行合理搭配,组织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差的同学搭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和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搭配,外向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搭配,并设置小组组长。在课程中,可以布置项目开发作业,安排各个小组分别完成。小组成员在上机之前要开小组会讨论解决方案,理清开发思路,分配开发任务。然后在上机课程时,按照承担的开发任务,完成开发工作,由小组组长协调整个开发过程和开发代码的集成,最后形成开发报告。可以随机指定一个小组在下一次课程中讲解项目开发作业的思路,与大家进行交流和讨论。项目小组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互助学习,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情商。
(四)互动教学,增强师生交流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一堂课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到达了上百人。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就容易溜号,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走到学生的中间,多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结束语
VB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多,时间有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有所收获,就必须结合一些有效的方法。单一的方法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必须将多种方法有效结合,并且不断地根据学生和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法创新,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
[2]黄迎久,郝长胜,徐扬,《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09,(4)
4.VB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篇四
《vb程序设计for„next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组 吴涛
一、教学目标设计
本课内容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第五节《分支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重点介绍循环结构for„next展开的。在前面几节的学习中,问题比较简单,算法也不复杂,不画流程图也能比较清楚的描述出来。引入分支结构后,需要根据条件的真假,从两条路径中选择一条执行,算法逐渐复杂,流程图愈发显得重要,所以在介绍循环结构处理问题时时一定要配以流程图介绍。
本课内容设计很多程序的分析,以及讨论程序执行结果,如果在教室里面上,写板书的时间就浪费了,但如果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学生只有简单的理性和感性认识,而学生的实践操作这一环就缺少了,相应认知效果就不明显了,利用网络课件,学生可以自己浏览学习,自主下载认知分析。所以本课必须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以网络课件为辅助,以问题为导思,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故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1.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2.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3.结合分支结构的内容学会使用for-next语句实现计数循环。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作为工具,并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本课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作为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的for„next语句,其格式、功能、执行过程、执行结果、并利用它来解决问题、编制简单程序都是本课内容。
学习重点:学会for„next的格式及其含义,理解由for„next编写的程序的过程、结果。
学习难点:for„next的格式及其含义,由for„next编写简单的程序。
三、教学对象分析
1、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高一时学习过在网络环境下浏览、搜索、下载等知识,但很久不接触网络,操作已经生疏了,所以事先要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针对性训练,能把网络上的文字数据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如把vb程序段复制粘贴到vb程序环境中执行看结果等等。
2、分支结构的内容只有上过一次课,所以要求学生事先对上次课的内容做好充分 的复习。
四、教法设计
演示法:把制作的网络课件所在的网址告诉学生,引导学生通观本次课所有内容;并从旧知识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复习、提问、新知识的讲解。
成果展示法:将学生通过对网页上程序下载到vb环境中执行的正确结果在全班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认同,从而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热情。
五、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1、使用自己制作的主页―――vb循环结构
2、学生的计算机上面都装有microsoft visual basic软件,可以把所制作的网页上的程序复制到本地计算机上面执行。
3、通过top2000教学控制系统向全体学生转播自己的观点、依据、学习成果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2、播放《分支结构》的多媒体课件以供复习之用;
3、学生回答复习提问中的三个问题;
4、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新课内容自主学习;
5、讲解新课,指出重点;
6、思考并回答新课中的三个问题;
7、进行思考练习阶段,要求学生先看懂程序,并可辅以下载运行得出结果;
8、思考题要求学生自主编写程序;
9、给出参考程序;
10、课后作业思考
11、下课
七、思考
对于适合的内容,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环境教学手段都要比在原有普通教
学下的效果要好,但各个学校的网络条件也有差异,机房的合理利用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vb对于编写简单的可视效果程序,应该来说完全可以完成,也因为配以可视化界面效果有亲切感,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作为一门计算机入门语言,也应该是不错的。vb的循环结构作为程序设计的三大结构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如能熟练掌握,那么对于以后的编程就又多了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篇二:【付晓弓】《vb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vb循环结构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学 付晓弓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程序画一个带颜色的圆
2、学会使用程序同时画多个圆
3、学会循环语句的使用
4、能灵活运用循环语句
5、体会循环语句的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1、了解画圆的语句
2、了解循环语句的格式
3、能灵活使用循环语句
三、教学手段:
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屏幕演示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vb学习的第3节,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对vb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这个课的进行创造了条件。教学目标确定合理,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从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看,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关键点是在对循环语句的理解和运用上面,通过让学生分析程序,基本达到了理解的目的。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上看,学生能按照学件的要求,结合老师的讲解,层层递进地学习,并给以适当的探索空间,既完成了任务,又理解了知识点。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辅以学生之间合作和探索,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既锻炼了操作,又获得了能力的提高。应该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足的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虽然能理解循环的意义,但是在循环语句的具体操作与判断方便缺乏灵活性,如果让学生自行编写程序,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都需要在后续的课程中继续训练与操作。篇三:vb的循环嵌套教案
vb程序设计中循环嵌套的使用
一、课题名称
vb程序设计中循环嵌套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思想,准确掌握“for-next”循环结构的应用以及循环嵌套的使用。2.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循环的嵌套,能编写双重循环结构的程序;能熟练应用print 方法、tab()函数和abs()函数控制输出格式。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锻炼他们探索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循环嵌套语句的结构和使用
2.难点:内外循环的功能及print、tab()、abs()函数对输出格式的控制
通过多次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重点,学生实训时老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并再最后总结集中讲解一遍重点,难点以让学生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情景引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例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上机实践,得出本节课所教授新知识。
3.分层教学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提问或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并对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给以更多的上机实践指导。
五、教学用具
计算机实训室,visual basic6.0软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把课前调试好的课本上图1-12-1的程序设计演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这个小程序是如何实现的,学完本堂课就知道了!
(二)导入
1.复习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也称重复结构,它的作用是使一段程序能重复执行,被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但重复一般都是有条件的,即在满足for语句中的条件下才执行循环体,否则退出循环体。“for-next”语句的语句格式:
格式:for〈变量名〉=〈表达式1〉 to 〈表达式2〉 step〈表达式3〉
〈语句序列(循环体)〉 next 说明:1)当步长为1时,step 1可省略不写;
2)语句序列中可以含有任意多条语句,也可无任何语句,称为空循环; 3)语句序列中可以含有循环结构;
4)有时需中途退出循环,这时用exit for命令。2.应用循环结构的具体实例
编写程序输出如下字符图形: 1 2 3 4 5 程序如下: for j=1 to 5 print j;next j print 3.提出问题
上面的代码完成了在一行内输入5个数字,如果要得到三行同样的字符图形,即如图
(一)所示的图形,应该怎么写程序呢?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图
(一)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由讨论和上机实验如何实现输出上面的字符图形
(三)引出循环嵌套结构
要得到图一所示的图形,我们可以将上面的“for-next”语句重复3次,但是如果要打印20行,30行甚至更多行呢?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我们知道循环结构能够使一段程序重复执行,如果把上面的“for-next”语句放到另外一个循环之中,让它反复执行3次,能不能得到图形
(一)的输出呢?我们一起来试一下: for i=1 to 3 for j=1 to 5 print j;next j print next i 执行程序,得到如图
(一)所示的字符图形。
得出结论:像上面的程序那样,已经知道了循环的次数,可以再利用一个“for-next”循环语句,这样就形成了循环中套循环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循环的嵌套。
注意:外循环控制行数,内循环控制
(四)进一步探究、加深理解
再看一个由数字组成的字符图形
(二): 1 1 2 1 2 3 1 2 3 4 图形
(二)观察该图形的特点,其规律是第一行输出1个字符,第二行输出2个字符,第i行输出 i个字符。由刚才的嵌套循环例子可知,外循环控制的是输出的行数,内循环控制输出列数,因此我们只需在图形
(一)程序的基础上把forj=1 to 5的终值5改为i即可,学生自己上机验证修改后的程序是否能得到图形
(二)。
最后看图形
(三)1 1 2 1 2 3 1 2 3 4 图
(三)这个图中的字符和图二中的字符一样,只是每行第一个字符的位置不同。要改变每行第一个字符的位置,可以使用tab()制表函数。图形的程序代码如下: for i=1 to 4 print tab(40-i*3);for j=1 to i print j;注意:此处课本上为print i,应该为print j 才能得到图
(三)next j print next i 课本后面的“想一想”问题由学生自己在课后思考练习
(五)综合练习、探索实践
1.效果演示。把课前调试好的课本上的程序设计再次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演示运行页面。
程序部分演示页面效果图如下:
单击“左上部分”及“右下部分”效果图 2.程序界面设计
由学生参考演示界面自行完成。3.程序代码编写
学生先看课本上已给出的代码,有不能理解的语句的举手询问教师。然后学生根据教材中已给出的代码上机实训,并思考补充教材中未给出的代码。期间前后排的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教师最后给出正确答案,并就巡视时学生出现的问题、易错点、难点再讲解一遍。
(六)总结与提升
循环嵌套就是在循环体中又有循环的
结构,循环体外的循环称为外循环,循环体内的循环称为内循环。如果程序需要,还可以在内循环里再嵌入另一个循环,从而构成三重循环,甚至多重循环。
循环嵌套应用中的常见错误及其注意事项: 1.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循环变量名称不能相同。
2.外循环必须完全包含内循环,不可以出现交叉现象。
(七)课后思考练习
5.vb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篇五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初探
在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如何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这个问题,并找出一条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成为广大计算机教师颇感兴趣的话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师需以学生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该文阐述笔者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并对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设计和任务实施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作 者:彭婀娜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广东,广州,510100刊 名:电脑知识与技术英文刊名: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5(3)分类号:G71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设计:任务实施
6.用VB编写开机记录程序VB 篇六
你想监视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时间吗?其实这很简单,下面笔者就教你如何用VB制作一个开机关机记录程序。
首先了解这个程序的工作原理:在计算机启动后,Windows打开这个程序,程序便会自动记录下开机的时间,当关机时,Windows关闭这个程序,程序会记录下关机的时间,并把它们以.txt格式保存下来。
接着,开始制作程序和设置系统。
第一步:打开VB,新建一个窗体,用鼠标左键双击窗体,输入以下代码。
Dim begintime
Private Sub Form_Load()
Me.Hide
begintime=Now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Unload(Cancel As Integer)
endtime=Now
n=DateDiff(″N″,begintime,endtime)
Dim fso As New FileSystemObject
Dim txtfile As TextStream
Set a=App
If fso.FileExists(a.Path & ″开机记录.txt″) Then
Set txtfile=fso.OpenTextFile(a.Path & ″开机记录.txt″,ForAppending)
Else
Set txtfile=fso.OpenTextFile(a.Path & ″开机记录.txt″,ForWriting,True)
End If
txtfile.Write ″开机时间″ & begintime
txtfile.Write ″ ″&″关机时间″& endtime
txtfile.Write ″ ″&″时间长度″& n & ″分钟″
txtfile.WriteBlankLines 2
End Sub
第二步:单击“文件”菜单中的“生成工程.EXE”选项(或 “File” 菜单中的“Make *.EXE”选项),选择路径保存,
第三步: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将刚制作的程序复制到计划任务中,并双击它。在“计划”选项卡中将程序设置为每次启动计算机时运行。重新启动计算机。
最后,讲一下如何查看开机记录。当再次开机时,便可以在保存程序的文件夹中看到一个名为“开机记录”的TXT文件,打开它,就可以看到上次开机的记录。如果你有什么疑问,欢迎写信给我,来信寄至m_a_x@263.net。
(江苏 赵昆)
7.vb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篇七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 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课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 (以下简称VB) 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因此, VB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课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同时也是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的考试科目。传统的VB教学一般是按照先讲解语法格式, 然后举例说明的顺序安排的, 枯燥、难学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描述, 要讲好这门课, 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分析VB课程现存的教学问题,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以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目前, VB程序设计基础的教学基本上都会出现这些现象, 学生反映上课时都能够听懂讲解, 但在具体做题目或上机操作时, 往往会出现没有思路, 不知道如何编程或编写程序后发现错误不会调试等各种情况, 学生的程序读写水平往往只停留在会做老师讲的例题的水平, 一旦有所改变, 便会不知所措。究其原因, 在教学方面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一般程序设计语言教材的安排都是先介绍概念, 然后讲解语法, 最后是典型例子, 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语法语句, 而忽视了算法, 较少对解题思路作详细分析, 这样学生对算法分析不透彻, 就会出现面对题目无从下手的情况。
(2) 目前计算机课程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加大了传递信息的容量, 可以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 更易于理解。但在授课过程中, 由于信息量大、速度快, 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 课堂效率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 分别对理论和实验两部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以提高课堂效率:
2.1 理论教学
2.1.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选择出与学生当前学习内容密切关联的问题实例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 教给他们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括案例讲解和案例分析。案例讲解法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 一般是在理论知识讲授之后辅以案例讲解。有些应用性很强的教学直接用案例讲解反而可以收到更加良好的效果。案例分析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给定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很明显, 案例讨论的着眼点在于讨论、分析, 通过讨论、分析希望得到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归纳起来, 案例教学模式有以下特征:目的明确性、案例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等。
在VB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可以遵循下列步骤:
第一、展示一个程序。该程序既包含前面课程所学过的内容, 也包含当天课程要讲的新内容。
第二、分析案例。讲解实现程序的基本思路以及能解决的问题和未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根据未能解决的问题引入新的内容和知识点。
第四、总结新知识点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五、对实现功能的程序作分析。例如:该程序是否只有书上一种解法, 书上的解法是否是最好的等等。
例如:求水仙花数。水仙花数是指其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的三位数。
分析:
(1) 根据水仙花的定义推导出公式
(2) 找出a、b、c构成的所有三位数。这部分程序的实现需要用到循环的嵌套, 引入该知识点。
(3) 判断a、b、c构成的三位数是否与a、b、c的立方和相等, 若相等即为水仙花数。
总之, 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案例的合理选取及组织运用, 学生能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2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将所要讲授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 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 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 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 哪些是新知识, 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1]。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任务驱动法一方面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要提出一个任务, 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该任务, 将任务划分为若干具体任务, 围绕具体任务进行适量的概念教学和讲解, 最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也可以合作完成。通过完成任务, 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当把任务细分为若干小任务后, 学生就会觉得比较简单, 能够针对每个小任务编写程序, 这样就能深刻理解递归的含义及使用方法。
2.1.3 建立教学网站
建立教学网站, 包括课程学习资料、上机实例、网上答疑、单元测试等模块。将课件、典型例题发布在网站, 学生可以在课后自行下载,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设定答疑时间, 可以使学生与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网站的建立, 使得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从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2 实验教学
在学生掌握了理论教学阶段的内容后, 应对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并不难, 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无从下手。VB编程其实非常类似于写作文, 如果有相关的例子作参照, 就比较容易。因此, 要求学生多读程序, 不仅要读懂, 还要掌握程序的基本思路及基本结构, 遇到类似程序可参照已有程序进行编写, 直至能够独立完成。
实验过程中还经常发现一些语法格式的错误, 这些不是难度问题, 而是由于不细心造成的。如果教师加以认真全面的总结, 在课堂上分析强调, 加以纠正, 即可有效避免错误的重复发生,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环节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实践, 才能更好的理解理论课程中的内容, 才能掌握编程的方法和技巧。
结束语
总之,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创新永远是教学改革的热点, 各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实践证明, 任何教学活动的展开, 都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 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 针对某一部分具体内容, 不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 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才是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摘要: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以求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VB,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参考文献
[1]孙雪剑.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 2011.8.
8.VB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篇八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5-30878-02
VB Programming Teaching Reform
CHEN Yun-ping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ianyungang 222000,China)
Abstract:VB program design is a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bining the courses. From teaching guiding principles,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teaching methods aspects of the design process VB teaching reform will be discussed, and how specific the actual teaching.
Key words:VB;Program Design;Teaching Reform
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到一条比较新颖、有效的解决VB程序设计教学本身枯燥、难懂的教学方式,一直是广大计算机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也是教师们颇感兴趣的课题.本文结合自己几年来VB程序设计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并进行深刻的反思,重新对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VB程序设计教学要首先要以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要注意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结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认识目的不是探索新的真理,而是学习和继承已有的认识成果。对于一些成熟的常用算法只需学生会用即可,不必要求他们掌握里面的深奥技巧。反之,对于一些并不是很难然而需要学生理解的概念和技能,教师最好不要进行代替消化式的讲解,而要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哪怕碰点钉子也未尝不可。
1 教学指导原则
(1)打破传统的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现代学生学习方式及已有知识结构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教学原则。
(2)可以采用分步法教学方法,指把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分成4步,教师举例,学生模仿,教师拓展讲解,然后学生独立编程。
(3)通过提出问题的引导,启发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教师讲解的例题基础上逐渐改变和增加条件的方法来提高同学理解和综合编程能力。
(4)教学应该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过程中传授和学习基本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动手实践中达到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的目的。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如果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做到密切联系实际,则易于获得关于客观对象的比较完整的认识。
2 教学实践过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发VB程序设计开发价值与实用性,讲解该门课程的学习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由浅人深、由简及繁、循序渐进进行讲解。例如讲解数组,先复习基本的数据类型,再提出一个有关数组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组的用途及与数据类型的区别,然后通过实例讲数组的定义。重点讲解一维数组的输入及输出的应用,结合例题,讲透讲通。理解了一维数组,学生在学习二维及多维数组时就比较容易掌握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采用适合的学习方法,通过上机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VB程序设计的能力。不仅要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平时的学习注重上机实践,在期末设计难度适当的综合性练习题,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教会学生使用联机帮助,并且熟练的从互联网上下载资料,擅用网络加强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老师没有讲过、书上无讲解的知识点。应利用在计算机网络上电子图书馆MSDN Library,从中得到帮助,获得问题答案。从Internet上查询VB的相关资料,下载有关学习课件,好的程序,交互问答,通过学习,变知识为己用。这样既独立解决了问题,增强成就感,有拓宽学生的自学空间,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4)精选课件,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大屏幕投影教学,对于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VB,图、文、声、像并存,利于学生学习,多媒题引人教学环节,可节省大量的板书和做图时间,有提高教师讲课效率,加大课堂知识传输量。通过课件与VB集成环境的切换,提供快速查阅,老师的教学与演示内容的一致,保证学生“耳到”并且“眼到”,而且通过上机的演示教学还可以作到“手到”。
(5)讲授内容要理论联系实践,增加实例教学,更多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要求学生多阅读程序及用大脑代替电脑运行程序,真正掌握VB程序设计的方法,风格,把VB应用于实际中。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少量的时间讲授理论知识,更多的让学生进行时间练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设计,调试、运行、得出结果。学生理解反馈,自己设计程序。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的学习是个认识过程,要实现认识过程中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必须有学生自己的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6)分散讲解与集中训练相结合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把集中的知识难点分散到不同的环节中去讲是我们为了搞好平时的教学而经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点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结构认识不清、不能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弊端。比如在试卷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对试卷前半部分的填空题、选择题等小题尚能应付自如,一旦碰到试卷后半部分的论述题、综合题等大题则往往不知所措。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为了避免类似现象的出现,建议采用布置大作业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布置一道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大题,由组员分工独立完成,最后大家一起联合调试通过。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协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提高上机动手实践部分占VB程序设计课的比例。学生上机实践的机会越多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就越牢固,设计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就越强;
3 教学方式方法
VB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B的教学可分为界面设计和程序代码设计两大部分。围绕这两大环节,打破教材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教授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主线,从具体实例入手,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引出概念和结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1界面设计教学
VB中的对象主要是系统设计好的对象,包括窗体、控件、菜单、打印机、剪贴板和数据库等。常用控件有命令按钮、标签、文本框、单选按钮等,特别要熟练掌握。如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界面。
(a)在当前窗体内添加3个标签、3个文本框和2个命令按钮;
(b)按照如下表格设计各对象的属性:
(c)“学号”、“姓名”及“总分”三标签上下左对齐,三个文本框大小一致、上下左对齐,同行的两个标签、文本框左右中间对齐。
在界面设计操作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如何改变对象的位置,以及如何设置对象的属性值。这些操作和以前学过的文字处理软件操作风格极为相似,这为以后代码设计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对属性的设置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3.2程序代码设计教学
培养学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维是VB程序设计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它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针对客观实际进行教学。编程更多的反映在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跟WORD等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不同,编程教学更像是学习数学逻辑思维等知识,上机只是调试验证,程序二数据结构+算法。在理论课堂上讲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编程教学中应淡化语句教学,注重对算法的教学。语言只是工具,算法才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就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在教学中可以,第1步是由简单到复杂拓展式地精讲例题,详细分析其算法,逐一列出解题步骤,给出完整程序;第2步是让学生阅读程序,写出程序执行结果。第3步是让学生做程序填充题和程序改错题;第4步是出一些类似例题的编程问题,让学生模仿完成;第5步让学生独立编写简单的程序。第6步让学生编写实际应用的程序。比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计算器等。
4 结束语
21世纪高校教师培养的大学生,应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现实教育与未来教育的最佳接轨,是靠我们的教师不懈地创新。研究适合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方法,适时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改革,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宁常鑫,孙达辰.高职VB教学改革的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 (5):96-97.
[2]林海平,纪定峰.计算机VB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7-39.
[3]牛又奇,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4]曹青,邱李华,郭志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9.VB程序设计实践总结 篇九
现代技术中心何亮
本期从事VB程序设计实践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和工作之余,思考颇多,精简总结归纳如下:
1.教学辅导方式的多样化
由于程序语言课程相对于上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难很多,需要学生理解的也多,况且基础知识薄弱,因此,学生的疑难问题特别多,而上课时间有限,我采取了三中方式及时的解决学生的问题:①教务办公系统“网上答疑”;本学期共收到学生提问100多条,并及时给予答复;②在线答疑;利用空闲时间,通过QQ,与有疑难的同学进行在线答疑,不光解答学习问题,同学对学生思想生活进行教导,收效甚好;③安排定点不定时的方式答疑;每周星期二,星期三晚上有专门的老师和学生助教辅导学生完成项目,解答项目重点疑难。
2.课堂讲授的多样化
由于程序设计语言非常抽象化,许多知识点需要讲解具体的实例才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同时了,由于老师的讲解和理解方法可能和学生的理解有所出入。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①明确任务,先讨论学习,后讲解加深;我在每堂前让学生明确该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上网,翻书,讨论学习任务;然后再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精讲多练;②眼,手,耳并用,提高动手能力;由于VB程序设计涉及很多的对象操作,因此,我在课堂中适时的给学生播放一些“学习视频”影片,让学生边听,边看,并操作,这样的方法比老师操作和讲解效果更好;③学生助教讲课,气氛活跃,学生易接受;为了更好的推广“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我特别把学习好的同学聘请为学生助教,适当的给予机会讲解一些知识点,以他们的语言,他们的理解方式讲解出来,学生理解快,掌握好,更易于接受。
3.知识框架的系统化和延伸
大家都知道,现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和社会上用到的知识相差很远,很多学生学习了很多知识,可到了社会上去无从下手。鉴于此,我在课堂上适当的延伸该课程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开发一个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时,我让学生试着写系统需求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等,同学明确的给学生提出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以及一些软件工程的知识和数据库的知识。最后,还教学生使用一些安装程序制作软件,掌握些社会工作的技能。这样,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掌握了更多的技能,学生兴趣更高,学习积极性也非常好。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信息反馈发现自己有以下一些问题做的不好:
1.知识点细节把握不够,让学生思考的东西过多;
2.知识点讲解和延伸过多,不易于掌握;
10.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篇十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第一节 IF语句 【教学目的】 1、 掌握单行结构条件语句IF…THEN…ELSE的语法格式和使用方法。 2、掌握条件表达式的分类、运算符和优先顺序。 3、掌握IIF函数的格式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单行结构条件语句IF…THEN…ELSE的语法格式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单行结构条件语句IF…THEN…ELSE的语法格式和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 (三)新 授 一、条件表达式 1、关系运算符与关系表达式 (1)关系运算符 < , <= , = , >, (2)关系表达式 格式:〈表达式1〉〈关系运算符〉〈表达式2〉[〈关系运算符〉〈表达式3〉…] 2、 逻辑运算符与逻辑表达式 VB提供的逻辑运算符有:And、Or、Not、Xor、Eqv、Imp等6种 (1)类型应一致。 (2)与数学不等式不同 (3)字符型数据按其ASCII码值进行比较。 3、 逻辑运算符的优先顺序: not → and → Or → Xor → Eqv → Imp (1)同级运算按照它们从左到右出现的顺序进行计算。 (2)可以用括号改变优先顺序,强令表达式的某些部分优先运行。 (3)括号内的运算总是优先于括号外的运算,在括号之内,运算符的优先顺序不变。 【例5-1】设变量x=4,y=-1,a=7.5,b=-6.2,求表达式x +y>a + b And Not y < b的值。 分析:(1) 先作算术运算: 3 >C1.3 And Not y < b (2) 再作关系运算: True And Not False (3) 作非运算: True And True (4) 最后得: True 【例5-2】判断某个年份是闰年的根据是年份数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1) 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都是闰年。 (2) 能被100整除,又能被400整除的年份都是闰年。 设变量y表示年份,写出判断y是否闰年的布尔表达式。 解:判断y是否满足条件(1)的布尔表达式是 y Mod 4=0 And y Mod 1000 判断y是否满足条件(2)的布尔表达式是 y Mod 100=0 And y Mod 400=0 两者取“或”,即得判断闰年的布尔表达式 y Mod 4=0 And y Mod 1000 Or y Mod 100=0 And y Mod 400=0 二、单行结构条件语句IF……THEN……ELSE 单行If语句的语法格式为: If〈条件〉Then [<语句序列1>] [ Else<语句序列2>] 单条件选择结构的.流程图 如果 条件 {该(选择)条件成立吗?} 真 a1块 {条件成立时所执行的操作块,一般为非空块} 假 a2块 {条件不成立时所执行的操作块,可为空块} 单条件选择结构是最常用的双分支选择结构,其特点是:所给定条件(条件表达式)的值如果为真,执行a1块;如果为假,则执行a2块。如图示。 说明: (1)这里的a1块或a2块可以是空操作块(简称空块,也就是不作任何处理的操作块)。 (2)如果必须设立空分支时,应该把它设在选择条件为假的相应分支(如a2块)中。 (3)实现单条件选择结构的语句是If语句,在V B中有行If语句和块If语句两种。 【例5-3】输入x,计算y的值。其中 分 析:该题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段函数,它表示当x≥0时,用公式y=1+x来计算y的值;当x < 0时,用公式y=1-2x来计算y的值。在选择条件时,我们即可以选择x≥0作为条件,也可以选择x<0作为条件。在这里,我们选x≥0作为选择条件。这时,当x≥0为真时,执行y = 1+x;为假时,执行y = 1-2x。 设计步骤如下: (1) 建立应用程序用户界面与设置对象属性。 (2) 编写程序代码。 写出命令按钮Command1的单击(Click)事件代码为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x As Single, y As Single x = Val(Text1.Text) If x >= 0 Then y = 1 + x Else y = 1 C 2 * x Text2.Text = y End Sub 【练习1】输入整数x,根据x的值显示是奇数还是偶数。 提示:在文本框中显示结果。 方法:提问,可让学生板书,最后讲评 【例5-4】学校对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进行奖励,获奖的条件如下: (1) 所考5门课的总分超过450分。 (2) 每门课的成绩都在88分以上。 (3) 前3门(主课)的成绩都在95分以上,其他两门(非主课)的成绩都在80分以上。 输入某学生5门课的成绩s1、s2、s3、s4、s5,判断他是否能够获奖。 分析:依题意列出3个条件表达式: (1)s1 + s2 + s3 + s4 + s5 >= 450 (2)s1 >= 88 And s2 >= 88 And s3 >= 88 And s4 >= 88 And s5 >= 88 (3)s1 >= 95 And s2 >= 95 And s3 >= 95 And s4 >= 80 And s5 >= 80 设计步骤如下: (1) 建立应用程序用户界面与设置对象属性。 (2) 编写程序代码。 窗体中各控件的属性设置见教材P69 可以写出命令按钮Command1的单击(Click)事件代码为: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s1 As Single, s2 As Single, s3 As Single, s4 As Single, s5 As Single Dim p As String s1 = Val(InputBox(请输入第1门课的成绩:, 输入框, 0)) s2 = Val(InputBox(请输入第2门课的成绩:, 输入框, 0)) s3 = Val(InputBox(请输入第3门课的成绩:, 输入框, 0)) s4 = Val(InputBox(请输入第4门课的成绩:, 输入框, 0)) s5 = Val(InputBox(请输入第5门课的成绩:, 输入框, 0)) t1 = (s1 + s2 + s3 + s4 + s5 >= 450) t2 = (s1 >= 88 And s2 >= 88 And s3 >= 88 And s4 >= 88 And s5 >= 88) t3 = (s1 >= 95 And s2 >= 95 And s3 >= 95 And s4 >= 80 And s5 >= 80) If t1 Or t2 Or t3 Then p= 可以获奖! Else p=不能获奖! p=Str(s1) & , & Str(s2) & , & Str(s3) & , & Str(s4)&,& Str(s5)&Chr(13)& p Label1.Caption = 该生五门课的成绩分别是: & Chr(13) & p End Sub 分析:(1)InputBox语句的格式。 (2)程序中p变量的作用。 【练习2】修改程序中的条件,让学生编写程序。 提问及讨论 【例5-5】利用输入框函数输入3个不同的数,选出其中最大的数。 设计步骤如下: (1) 建立应用程序用户界面与设置对象属性。 (2) 编写程序代码。 可以写出命令按钮Command1的单击(Click)事件代码为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Single, b As Single, c As Single a = Val(InputBox(请输入第1个数:, 输入框, 0)) b = Val(InputBox(请输入第2个数:, 输入框, 0)) c = Val(InputBox(请输入第3个数:, 输入框, 0)) p = & a & , & b & , & c p = p & 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If a >b And a >c Then p = p & a If b >a And b >c Then p = p & b If c >a And c >b Then p = p & c Label1.Caption = p End Sub 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编写求最大值的程序段? 【练习3】利用输入框函数输入4个不同的数,选出其中最大的数。 提问,讨论,练习三、IIf函数的语法结构为 格式:IIf(〈条件表达式〉,〈真部分〉,〈假部分〉) 【例5-6】例5-3中命令按钮Command1的单击(Click)事件代码可以改为 输入x,计算y的值。其中: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x As Single, y As Single x = Val(Text1.Text) y = IIf(x >= 0, 1 + x, 1 C 2 * x) Text2.Text = y End Sub (四)总结: (五)作业: 1、利用输入框函数输入4个不同的数,选出其中最小的数。 2、输入整数x,根据x的值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0。
11.VB算法设计教学对策探析 篇十一
关键词 程序设计 算法 情境 语法格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之一,传统教学模式是从生活算法入手,把程序作为算法的实现手段,再从三种基本结构入手,逐步揭示出程序结构与设计方法。但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产生了许多困惑:
(1)算法与程序设计难教、难学是困扰师生的突出问题。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该部分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和恐惧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平时学生对其了解甚少,会使其对编制程序产生神秘感。
(2)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不参加中考,所以在初中开设状况不是很理想。另外,大多数学生不需要参加这门课的高考,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重视程度减弱,在课堂上的听讲状态、完成练习情况都不是很好。
(3)教材章节内容比较多。按教参学时进度安排,完成一课时规定内容,学生接受很困难,只能是蜻蜓点水;若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授课,就不能完成每课时的规定内容。
(4)教师普遍认为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适合在教室上课,应尽量少安排上机。因为学生一到机房会想上网或玩游戏,注意力容易分散。可如果不让学生体验调试程序的过程,那么算法的学习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对算法和程序知识的理解将是肤浅的。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程序设计知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有一点大家都明白,如果把程序设计学习的目标仅仅定位在获得高考的加分或取得等级考试的好成绩无疑是非常狭隘的。能够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毕竟是少数。高中学生学习程序设计当然不是为了培养他们今后个个成为程序员,对于大部分将来并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讲,真正能够让他们受益的是在程序设计学习中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
程序设计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对一些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要枯燥很多,尤其需要学生思维主动的、积极的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这一阶段表现得兴趣不大,有了疑问也不愿意主动向老师求解。对于这样的情况,仅仅将原因归咎于学习内容枯燥或学生的“懒”,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谈,笔者发现真正的原因在于学生并不清楚学习程序设计的用处在哪里?因此在程序设计知识的讲授阶段,笔者给出一些学生容易理解、切合实际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开展知识点的教学。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明确的学习指向性,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新观点、新想法。
1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兴趣
算法引入新课程,确实在于它是与时俱进中不可缺少的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而能力的培养是“教”不会的,需要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亲历问题解决来实现,教师的作用就是在“问题链”的设计中,借题创景,提供学生亲历的机会。在介绍算法的概念的时候我就采用了情境设计的教学方案。
设计意图:在这个阶段,学生对算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情境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自己给出算法的基本概念,并且知道了在设计算法的过程中,要满足算法的三点基本要求。否则,所设计出来的算法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算法,或者根本就不能完成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轻轻松松就理解了算法的概念,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问题入手,促进学生面对问题
由特殊问题入手,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的“二分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先不给精度要求,组织学生试用自然语言写出算法,在学生体验到,二分法操作可以使结果存在的区间越来越小时,教师追问:若不加控制会如何?此时,学生容易理解,为什么需要引入控制量?学生也会有指向地学习如何进行控制?
这样设计的学生活动,可以使学生结合问题运用逻辑思维,可以使学生在尝试中学习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更可以使学生亲历体验产生问题,从而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接受新知。在这样的设计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算法的形成过程,暴露这一过程,体验这一过程,能促进学生面对问题,有方法、有途径去得出算法。
3完善例题,同类比较
4“任务”为驱动,给予学生及时反馈
在算法的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一个任务中,同时以Visual Basic应用软件为载体,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自己地算法,在各个任务之间,设计地时候注意一定地循序渐进梯度,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学生的不同层次,给他们布置的任务也有所不同,将若干个有层次之分的任务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能够不断的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继续学习的愿望。教师在这过程中,不仅仅是任务的设计者,同时也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主动的去探索。
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予以及时反馈,学生在了解了学习结果后,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增加努力程度,同时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争取更好地成绩。笔者在算法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把自己的程序上传给笔者,在笔者的教师机上,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文件夹,通过这种方式,笔者能够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根据学生的需要,给出相应的指导。
5结束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算法讲解,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总结和讨论,在实施这些教学方法的时候,问题依然很多,教学方法虽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和加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交际能力、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希望在以后的不断实践下,把缺点和不足弥补上。
参考文献
[1] 陶增乐.高中信息科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忻展红,舒华英.IT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3] 魏小山.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02).
12.VB程序打包方法探讨 篇十二
1 简单小程序
平常在使用VB制作一些简单的小程序或小游戏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只要生成EXE文件直接使用就可以,没有将其打包的必要。因为打包以后,使用比较麻烦(需要安装),文件也变大,占用空间也多,反正本人是很讨厌这种程序的。如果非要进行打包的话,可以使用类似Setup的这种安装程序来撑一下门面,它的主要原理就是将指定文件复制到硬盘的某个位置,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但是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有数据库文件,因为数据库文件是需要数据引擎来支持的。使用者的电脑上没有安装VB,这种打包的程序就没法使用了。因此建议,如果数据不是特别多特别复杂的话,还是采用Txt格式来存储数据吧。
2 包含数据库程序
稍微复杂些的程序都会用到数据库的,一般都会利用VB自带的Package&Deployment来进行打包的。Package&Deployment可以方便地生成setup.exe文件,还可以把数据库引擎、使用的各类文件及数据文件一起打包添加进去,使用较方便,应用最广。但其有两个最主要的缺点:
(1)从安装文件的外观一眼就能看出是使用VB编写并用自带程序打包的,而且文件被分成4部分如图1所示,看着不爽,传送也不方便。
(2)不能打包文件夹,如果程序过于复杂,就需要根据文件的不同性质或应用分别存放到不同的文件夹内,此时就需要在安装完以后再把相关的文件夹再复制到安装目录中,又麻烦又令人生厌。为此推荐一款经过检验的方便有效的打包工具程序Inno Setup。
3 大型数据库、包含文件夹程序
复杂程序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会包括大量的数据库文件,而且由于复杂会把不同的文件归类,以方便程序的构建管理。因此在打包过程中,就需要照顾到文件的压缩、数据引擎的安装、文件夹的添加等一系列的问题。利用Inno Setup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一般的打包功能,但Inno Setup与其他Setup软件一样,不能自动安装数据库引擎。为此经过反复试验,可以利用VB自带的Package&Deployment预先进行打包,生成数据库引擎,再利用Inno Setup,将数据引擎和文件夹再次打包。但要注意的是在最后编译脚本之前,要在[Files]字段下,加上可以让Inno Setup认识的安装数据引擎的引导语句如图2所示:
Source:"C:Documents and Settingsliqiang桌面20120522wnjs8源文件包Supportdao350.DLL";DestDir:"{sys}";CopyMode:alwaysskipifsameorolder;Flags:restartreplace regserver
(其中的“C:Documents and Settingsliqiang桌面20120522wnjs8源文件包”是指由VB自带的Package&Deployment所打的安装包的位置)。
利用Inno Setup打包以后,会形成一个Setup.exe的安装文件,而且也可以方便地更换图标,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如图3所示。
上述几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灵活掌握运用,依据其特点,发挥其特长。
摘要:程序的打包是程序编写的最后一步,打包的方法有很多种,要区别对待,对于功能较为强大的程序进行打包的困难主要是数据库引擎的安装以及文件夹的打包。
13.初中vb程序设计精选教案优秀 篇十三
1、知识目标:
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术语
熟悉vb开发环境
掌握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导入新课
软件开发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而期中程序设计就是它的最基础部分,这学期我们通过学习vb来掌握程序开发。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
教学重点
认识vb开发环境
教学难点
vb界面中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与退出vb
1.1 启动vb:桌面上双击快捷图标,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命令
1.2 退出vb:执行“文件——退出”命令,点击标题栏的关闭按钮
二、认识vb工作环境
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
三、设置vb工作环境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对vb程序进行相关设置,执行“视图”菜单中的命令,可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窗口。 四、运行示例程序 演示“泡沫”、“飞舞的蝴蝶”、“计算器”。
形成性测试
1、把vb工具箱中的每个控件的英文名对应的中文名标注出来
小结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vb程序的基本知识:
一、启动与退出vb
二、认识vb工作环境
【vb程序设计教学探讨】推荐阅读:
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09-0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08-14
VB猜数字程序设计报告06-16
vb程序设计题库及答案06-19
vb+sql程序设计论文11-12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09-01
VB语言程序设计-在线作业_C 答案09-25
北师大网网络教育VB程序设计一(答案)09-30
在VB中利用UDP协议编写聊天程序VB07-05
2.1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