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的作文(共20篇)(共20篇)
1.有味的作文 篇一
我听到有很多人都在问:“生活是什么滋味呀?”这个问题,想必谁都回答不出准确的答案,在这里,我要和大家说一说我所理解的生活的滋吧!
生活就像是杯浓郁的茶,你想品,也未必能品得出来。生活有时像苦涩的巧克力,让人觉得很们辛苦。生活有时就像甜甜的糖果一样,让人觉得有滋有味,很想一直品着生活。其实,真正的生活不是苦涩涩的滋味,而是甜美的,只要你认真、努力地去品尝,你就会发现:生活真的是多姿多彩。直到有一天,我的爸爸告诉我他和我们全家要到加拿大去。他已经开始办手续了,并且有80%的可能去加拿大。到现在,只要大使馆负责人同意了,就可以出国。听了这个消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心想:不要伤心。出国学习也是一件好事,人的一生都会有一点不如意的事。在我看来,我已经很幸运了,我可以天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学学习;我可以没事时找校长聊聊天;我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可以考得好的成绩受长辈的表扬。和那些残疾、遇难的同胞们相比,我真的是太幸运、太幸福啦!
所以,我们凡事不要只往坏处想,只要你往好的方向想一点,那么你就是Lucky girl、Lucky boy了!生活的滋味真的是很甜!
2.有味的作文 篇二
就成都市一些学校推出的新颖化寒假作业内容来看, 其总体上是在由书面作业向社会实践作业转变。而这种转变, 无疑是寒假作业探索与改革的一种进步。
对于寒假作业, 人们并不陌生, 多数是练习的重叠, 是知识点的反复, 机械式的练习, 往往被放置一边, 等到上学之前的几天, 才会被学生记起。近几年, 寻求枪手代做寒假作业成为一大“景观”, 只是极具讽刺意味。这样的作业不仅没有多少意义, 而且会逐渐消磨掉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 如何布置寒假作业, 也在考验着教师们的智慧。
近几年, 一些学校探索推出有创意的寒假作业, 注重社会实践, 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而不是简单去重复昨天的“故事”。在北京市宏志中学, 寒假作业是以“文化之旅”取代常规作业;山东省高密市中小学创新作业设计, 以社会考察、实践探究、活动体验为主打, 推出“民俗文化大排档”菜单, 学生自主选做喜爱的民俗作业, 高高兴兴地过一个民俗特色文化年;而成都小学生吃遍成都小吃、游览成都景点、规划如何花压岁钱等作业, 则简单、有趣……这样的寒假不仅深受学生喜欢, 而且富有实效性。
更重要的是, 这种取代了书面作业的实践化作业, 可以让孩子在完成过程中, 充分地体验风土人情、饮食文化, 去认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 去规划自己的压岁钱, 培养合理花钱意识和观念等。
“吃遍成都”等新型的寒假作业, 符合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 其可贵之处在于打破了应试教育方式, 让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 一面去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行动能力等, 一面去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也认识社会, 并且向生活与社会学习, 积累成长经验。
3.命题作文语言有味两招 篇三
其实用好语言并(取得发展分)不难,这里我仅提出两招与同学们探讨。
例文一天凉好个秋
秋雨淅淅沥沥地洒着,把心情淋得湿透。我走在路上,又想起了伫立在卷首的刺眼的分数,一滴一滴的水珠在脸颊上流淌出痛感。
进门。吃饭。出门。赶回家吃晚饭的程序简单而机械。我开始平静地报出了自己的成绩,而后,夺门而逃。可身后传来母亲“天冷了,加件衣服吧”的话语。不知怎么的,此时,异常冷静的我却头也不回地低吐了“不要”二字,然后顺手抓起墙上的雨披冲入雨中。不回头,不想回头,也不敢回头。我怕看到母亲失望的神情,也怕她洞察出我的伪装的坚强。
刺痛感的液体,积蓄在视线之上。路上的风很大,吹破了我弹指可破的镇静,也吹乱了满卷的红叉。她一定很失望吧?西风紧,雨下得大了起来,我单薄的身体逆着风险些跌倒——深秋,真的来了。
不知在哪条路上落寞地走了多久,手心冰冷地丧失了温度。原来有时候多件衣服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远处,教学楼里灯火通明,我却一人咀嚼着悲伤——我有点胆怯了。
“你终于来了,就穿这么点衣服,怎么会不冷?”很吃驚,抬起头,见是母亲。她在校门口撑着伞,一见我,就抓起我的手急切地捂了起来。“你这孩子,叫你加件衣服死命不肯,幸亏我刚才搭了马自达把衣服拿来了,不然你怎么办啊……”看着我遍身湿透的样子,母亲皱了皱眉,心疼了。突然间,她想起了什么,从包里取出衣服给我披上,并认真地帮我打理领结。我听见皮肤间细小的摩擦声,有细小的静电在静静地产生。“还有,不要太在意了,下次努力就好……”母亲用轻柔的声音抚慰着我的心灵。
一句话,触碰到了最敏感的神经,我以为我能继续冰冷地看着母亲,就像刚才冰冷地拒绝她的衣服那样;我以为我还能假装平静,就像吃晚饭时那样。可我终究不能。
天地间贯穿着的风没有停息,只有我们母女所在的地方一点一点荡漾出暖意,好像有热气从中一阵一阵地升腾出来。
母亲用她那已不再细腻的双手一滴滴拂去我满脸的泪痕。然后拍拍我的肩膀,叫我早些去上自习。
转身的瞬间,再次泪流满面,真的好想告诉你,母亲:有你陪伴,秋天也是美丽的,也可以温暖如春。
例文二信号
①……用信号充实生活,去发现信号,寻找真正意义的信号,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更丰富多彩!
②……信号,是一种现象。我们不仅仅要看到信号表面所反映出的现象,更要深层次地关注信号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不要让信号的表象蒙蔽了我们的双眼。
③……突然觉得孤独,掩卷却不敢深思,当远离了那些自然的声音,当淡忘了那些四季的信号,我还能从何处感受到自己和时间的真实,或许一觉醒来,对着机械走动的钟表,只能叹一句“流光容易把人
抛!”
简评命题作文限制较严,但也不必搜肠刮肚,只要多锤炼,深思考,照样能写出活泼的语言。
例文一这是篇优秀命题作文。文章只叙一件生活小事,虽然简单,却很耐读。我们撇开其他特点,单就语言而说,全文没有浓墨重彩,没有繁多辞格,没有响亮名句,却朴实而不失生动、平淡而不失厚重,自然而不失意蕴。奥妙是活用(重组)“平凡”语言,让语词超常搭配(特定场合),一经运用,语词就特有光泽,语意就特有韵味,语句就特有表现力。如开头的“淅淅沥沥”的“秋雨”“把心情淋得湿透”这句,“淋湿”的应是一个具象,如衣服之类,而心情是个抽象名词,不能被“淋湿”,何况“透”呢?但这两个普普通通的语词结合后,起到了特殊的表达效果,说明这次考试考得太差了,打击太重了,语简而意丰。又如“咀嚼着悲伤”,“咀嚼”有两义,一是“用牙齿磨碎食物”;二是“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一般不同名物化的形容词搭配;但一经组合,含义就深广起来了,这种“悲伤”只能由我“细细”“独享”,这种“悲伤”紧紧缠绕,“剪不断,理还乱”,始终挥之不去……这样的运用,文中还有多处(见着重号)。语词搭配的超常(本文语言运用还有其他特点,不细赘述),使含义更丰富起来,形象更丰满起来,表达更生动起来。
例文二这是三篇佳作(亦为命题作文)的结尾。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收尾不是简单小结,更不是机械重复,而是在收文的基础上,跳出原有论述“圈子”(当然不能脱离原文),注意深化,上升,钻出新意,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有指导性),使文章更有了高度,结尾也就更坚实有力了,我称之为“跳脱”(这是笔者借用来的)。
归纳
命题作文归纳的语言可注意两点——其实这两招人人都可学。
第一,语词要用活。文章有文采固然好,但未必就要华丽句子、名言警句、多种修辞。现在有些同学作文的语言看上去光鲜、响亮,“掷地有声”(口号式),似很讨巧,细一看,抽象,浮躁,做作,堆砌,老气横秋(与实际年龄不符),空谈哲理(脱开原文),经不起推敲,没有“味道”。我主张好好修炼内功,注意锤炼(特别注意用好有“形”的动词等),用准了,用妥了,用实了,真正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平常的语言同样能够光鲜起来。
第二,文词要跳脱。命题作文的语言,同学们在文中论述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就事论事,围绕命题作文的题目死兜圈子,通篇却没有告诉给人家道理(只是阐释题意,甚或一味指责);二是收束时重复上文所讲内容,或呼几句口号,或表一下决心。我主张同学们在文章关键处(如收文时)多下功夫,好好思索,讲求语言的“跳脱”:力求上升(甚至“宕开一笔”),谈出韵味,谈出哲思,不是文章就更有高度、深度了吗?
请同学们牢牢记住,语言用活了,跳脱了,就是简单的文词照样能写出有“味道”的文章来,这样,“发展分”也就来了,这样的文章谁还肯说“不”呢?现 场 练 兵
阅读下面语段,从“有味”的角度,指出语言(语词)运用特点。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绿的碧绿,青的靛青,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看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作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选自《老残游记》)
【参考答案】
大量运用有关色(苍翠、火红、雪白、靛青、碧绿、丹、白、粉红)、声(渔唱)、形(相间、夹、映、遮住)这方面的词语(讲求鲜活),使语段中构成特别诱人的画面。
(作者:刘卓洲,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4.有滋有味的元宵节作文 篇四
中午,我们拿着碗去食堂厨房盛元宵。平日空荡的厨房此时变得人流如潮,有排队等着盛汤圆的,也有拿着元宵兴奋地走出来的。我顺着队伍慢慢挪到了里面,只见食堂里的师傅正热火朝天地给同学们盛元宵。他们身边围着一圈的同学。我挤进圈中,看见大盆里面有许多白嫩的元宵。大家伸出手中的碗,争先恐后地让师傅盛元宵。我手臂长,一下体现出了优势,师傅给我盛了三个。“三个!”围在旁边的人羡慕又嫉妒,因为一般人最多也只能拿到两个。我得意又小心地端着碗走了出去。
回到座位上,我看着碗里的,白白的,但那白并不是纯白,表皮中又透着一点儿褐色。那是因为豆沙馅儿没有藏好,不小心透了出来。元宵散发着清淡的糯米味和豆沙的甜香味,把我肚子里的馋虫都勾起来了。我先品了一口汤,淡淡的,但心中元宵的味道却是又浓了一点儿。我轻轻夹起一个元宵,咬上一口。包在外面的糯米口感纯润,并不粘稠,而是嚼劲十足又Q弹。其中的豆沙,又是另一番滋味。这豆沙不像包子店煮的那么沙,有点儿像还没有揉好的面团,又带一点儿甜味,并不浓,完全融合到豆沙之中了。糯米豆沙一起,使它们原本的味道结合,更加美味了。
旁边的同学也有滋有味的品尝着元宵。有的人不光只吃到了豆沙馅元宵,还尝到了肉馅味的呢!
5.有味人生作文 篇五
雨下了一整天,我趴在写字台前,苦恼着这一大堆的作业,无意中抬头望天,看到了灰蒙蒙的空中,只有雨滴在欢快的舞蹈。我向往自由自在的雨,毫无约束,荡漾在半空,俯览大地的每一寸土地。她没有烦恼,不被世俗所牵绊,自由地来,又毫无留恋的离去,雨的一生,又是何种惬意的滋味!
思绪转回现实,幻想终归是幻想,我望着书桌上的作业,想着学校里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感到无聊与乏味;脑海中浮现出那一张张测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又联想到老师冰冷严肃的脸庞,母亲失望的哀叹……唉,空气里弥漫着的,全是苦涩的味道。
我皱了皱眉,将目光瞥向一边,手中拨弄着竹形笔筒,无意中发现了一支老旧的钢笔。它,是我刚入学时,爷爷送我的礼物,还是爸爸读书时用过的呢?只是因为当时年纪还小,感兴趣的是卡通文具,对于这支过时的钢笔不太上心,用了几天就随手一放,将它遗忘了,而它却默默在这呆了这么久……拧开笔帽,注入墨汁,闻着空气中淡淡的墨香,我沉醉了。这支笔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有了自己的过往,于是,岁月变换中,它依旧保持自身的模样,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只是这其中的滋味,我不曾晓得。
正注视着那支笔,弟弟跑到我的面前,喊着:“姐姐!姐姐!今天刚学到的儿歌,我要第一个背给你听……”看着弟弟脸上天真满足的.笑,听着那稚嫩而又自信的歌音,我笑了,我闻到了满足与幸福的味道……目光又停留在那支笔上,我似乎有些开窍,原来,微观平凡的生活,也同样有属于它的别样味道,只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平凡中潜藏的幸福,奔走在寻求幸福的路上,一转头才发现,原来我一直幸福着。
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过,虽然平淡无奇,甚至有时感到无聊乏味,但回首来路,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在快乐的成长。是的,成长有时会泛着浅浅的苦味,这就如一杯香茗,也许小啜一口有些许苦涩,但细细回味,方觉满口生香。原来,自己的心一直麻木着,是那只钢笔的缄默与执著启示了我,是弟弟开朗活泼的微笑开悟了我,于是,日子一下有了暖色,生活的味道芳醇直扑我心。
我仍然向往雨的洒脱,但也喜欢上那淡淡的苦涩。我想,不必刻意去期待什么,改变什么,只要按照心中所追求的快意生活奔去,这样的人生,也有味。
于是,我拿起钢笔,开始写下属于自己的“有味人生”
6.有味作文600字 篇六
山脚是农家,只有几户,做的都是瓜果生意。每家都有几亩地,划分清楚,不抢地,不占地,也是难寻的风景。
初相识,阿公阿婆都好相处。在我们登山之际,怕我们口渴,送了几个清甜瓜果。盛意难辞,不忍拒绝。只待下山之时买些水果回家,算是长路中的点点报答。
山上是有石板路的,只是越高越陡。走了个上午,只到山腰。女生体力不济,寻了几块石头休息。男生依旧热情高涨,想要一次登顶,高览万象,却也由着女生一同坐下。
正午的太阳直照头顶,却被密布的树叶遮挡。有时风吹过,树枝摆动,叶片起舞。叶枝为他们的舞曲共同作曲,谱下人生最美的乐章。阳光趁着大家舞意未却,悄悄从缝隙间溜进。点点星斑照在青草上,发出暖金色的光芒。此时,那艳羡万人的珠宝也只剩个“刺眼”罢了。
偶然遇见山间野兔,在山间乱窜,惊得女生既是欣喜,又是慌了阵脚。胆大的男生想要捉住兔子,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便是没有所谓的“狗啃泥”,也令泥水沾了衣角。不过也不甚在意,此时想,能与万物针芥之合的也只有泥水罢了。
休息不过半晌,体力再是不济也无法与这自然之景相计。越上越绿,树木密布。散步其间,乱世忧愁如浮尘随夏风飘去,哀愁涣散,化作想念,散布人间。在漫漫长夜,寄与有缘人。
踏山觅林,听泉扶石,人间趣味不过至此。清流的凉意送走燥热。欢声如泉涌,荡漾人间。
登顶山峰,快至黄昏。俯瞰山脚,农家忙于田间,鸟兽疾于林间。苍生尽收眼底,一眼悟万理。忙于万生,迷了半生,才悟得此生。此行虽劳苦,却了结半生慌张。只望余生从容,即苦之时望望漫天星空。心中若有桃源,何忧没有桃花。
7.教育因分享而津津有味 篇七
原本枯燥无味的读书因分享而变得津津有味。在孩子的眼里,喜欢、快乐、成功往往被高度地简化了、统一了,家长和老师是自己最信任、最敬佩的人,喜欢分享他们读过的好书,快乐地在自己的读书实践里不断获益,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成功了,自然会爱上读书。孩子的读书体验被他人分享时,如果自己感觉可以得到清楚的印证,其在读书中喜欢、快乐、成功的感觉才会得到有效强化。董老师深谙其中的玄机,完成自己的分享实践的同时也帮助儿子领略到读书的“味道”,让平淡无味的养成教育顿时幻化成一道“美味”。
其实,教育也会因分享而变得津津有味。育人者只有在自己与教育对象之间巧妙地搭建好看似无形却实际存在的“分享平台”,才会让置身其中的不同角色都可以拥有换位思考、换位体验的过程,进而主动规范或者修正自己的参与轨迹或者投入力度,让整个教育进程更具活力,更富魅力。
感受到尊重的味道,分享才会为因材施教催生新活力。一是“资源的分享”应该从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入手,因需分享。有效的分享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充分掌握不同分享对象的个性成长目标、对于各种教育资源的实际需求、对于分享实践的实际状况,因势利导创设情境给予针对性地关注和准确性地倾斜,让他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尽可能发挥每一种教育资源的最大价值。二是“方式的分享” 应该从尊重受教育者的心理倾向入手,换位分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孩子尊 重自己 ,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分享,促其从中获益;也应做好换位反馈,只要孩子提出分享意愿,应不讲条件按照他们的方式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分享环 节,用自己分享到的“果实”及时回馈他们,激活他们自我发展的热情。
品尝到成长的滋味,分享才会让教学相长焕发新魅力。育人者必须准确把握 具体施教环节参与者的不同成长状况,在每一个分享环节都应善于换位思考、换位体验,从而有效变换施教目标,让每一个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我的进步。对于一时难以达到分享预期的孩子应不断变换鼓励方式,不断淡化分享指标,着眼于信心的树立和习惯的养成,让他们可以品尝到参与其中的快乐; 对于经过努力可以初步实现分享期盼的孩子应该不断变换点拨手段,不断加大互动频率,让他们可以品尝到攻坚克难的味道;对于那些可以轻松实现分享目标的孩子应及时提醒、规范、鞭策,避免滋生娇骄二气,也可以让他们品尝到受益匪浅的滋味。这样的分享过程可以让每一个孩子清晰地感受到自我的成长, 他们才会在分享过程中感到自由、亲切,才会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愿意与人沟通,教学相长的效果才会不断呈现。
品味到激励的滋味,分享才会为见贤思齐滋生新动力。分享过程中应多设置一些有效激励的台阶,一是注意营造宽松的分享情境,把参与的主动权公平地交给每一个孩子,用民主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其中,以分享内容为抓手自主探索、自觉汲取营养,自我提升素养。二是注意创新个性的风采平台,把展现的机会公正地留给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让他们在分享过程中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美好形象,可以清晰感受到自己的肯定、鼓励、支持,他们才会懂得珍视自己,并可以获取自我发展的新动力。
8.做一个有味的语文老师 篇八
一、文化味
有味的语文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有文化味的人。他应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丰富的语言积淀。一个个方块字,一个个源远流长的词语在他嘴里会变成美妙生动的诗句。听他的每一句话,如同聆听泉水叮咚,鸟儿啁啾,如同享受美妙动听的音乐,能使人身心愉悦,陶醉其中;听他的每一句话,我们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学独有的魅力。这样的老师身上的文化味会像磁场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这样的老师上的课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永恒的记忆。钱理群先生曾说: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成为学生童年和青少年记忆中美好而神圣的瞬间。西南联大的好多教授都是典型的有文化味的人: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梁思成、金岳霖、冯友兰、钱钟书、刘文典……他们哪个不是学贯中西,底蕴深厚,妙语联珠,从而散发出浓浓的人格魅力。难怪刘文典教授的学生王彦铭四十年后还能栩栩如生地复原老师当时上《月赋》的情境。
二、情趣味
课标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万次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有味的语文课,应该有人的体温,有灵魂的冒险,有对语言独特的敏感,有声有色有思想,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味的语文老师,应该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更有诗意有情趣。他是哲人,会带着学生条分缕析,层层剥笋,把握主旨;他更是诗人,多情率性,韵味十足。契诃夫曾说过:再好的剧本,从平庸的演员口中念出,也会变得干瘪无味,毫无创造;而优秀演员哪怕你给他一个菜谱,他也能念得催人泪下。演员如此,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会引导学生在看似平常的文字中发现感人至深的人性和人情,引领学生一路共享高山流水,缠绵诗意,带领学生玩味语言,欣赏灵魂的风景,把语文课上得有条有理更有韵有味。难忘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他是个“有趣”的教授;难忘梁实秋笔下的“国文老师”,去世五十年后还让学生怅惘敬慕……
三、智慧味
“有味”的教师不仅知识渊博有文化味,激情满怀有情趣味,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有智慧味。教师的智慧可以表现为以幽默的语言动作引来学生的会心一笑,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特级教师李烈说过:“课堂上学生的笑既是一种愉悦的享受,也是一种对知识理解的表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恰如其分地用比较幽默的语言,常常引发阵阵笑声,这种幽默往往会比清晰的讲述更有吸引力,它会使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概念,更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当然教师的智慧还表现为机智地处理意想不到的一些小插曲。钱梦龙先生在《我这样上语文课》中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上《故乡》时,学生提出了一个老师没准备对解读文本也没有任何价值的问题:“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呢?”面对这生的提问,钱老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智慧的引导:“是啊,鱼怎么会有两只脚呢?什么鱼啊?”“娃娃鱼。”“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你们看到过没有?”“没有。”“这说明什么问题?书上怎么说?”“这说明闰土见多识广。”本来毫无意义的问题,被钱老智慧地一引,即保护了提问的学生,又加深了对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的形象的感知。有味的老师肯定是幽默的有智慧的,善于引导的。
四、个性味
有味的语文老师还是有个性的。他们会有自己的绝活,即有能够让学生信服敬佩的东西,又有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的魅力。学生能从他们身上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人格的魅力。《大师的教书生活》(华东师大周勇博士著)中写到的鲁迅、陈寅恪、朱自清、钱穆、顾颉刚、沈从文等人,哪一个不是独具个性,魅力四射?当然,大师们深厚的学养,高尚的人格魅力不是我们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但至少我们应该在肚子里多装几本书,多装几本好书,几本经典的书,这样“腹有诗书气自华”,虽不能下笔成文,出口成章,但至少能写一些文章,能用自己的写作体验指导学生的写作,而不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应该练练字,虽成不了书法家,但至少书写流畅,板书工整;练练朗诵,虽成不了播音员,但至少掷地有声,字正腔圆……有味的语文老师必须要有让学生亲近敬佩的地方,他们用语文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同时影响并熏陶着学生。
9.有味作文600字 篇九
我的老家在重庆省万州市天城区,我们这的习俗很多,就让我一一为你道出来吧。
我们这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必须买好年夜饭的所有材料,香菇炖牛蹄是非常重要的,象征着明年事业突飞猛进节节高。
在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那肯定就是汤圆和糍粑,汤圆大家应该都认识而糍粑是我们家乡独一无二的,它是糯米做成的,先像打年糕一样打成团状,再将它揉成圆柱形,用刀切片切成圆片放入热油中炸至两面金黄即可再将其捞起放入盘中,将白糖撒上,美味的糍粑就成了家中饭桌上的一道美味。而且还要一直等到凌晨四点过后才能睡觉,当然小孩可以到12点就可以入睡。
过了除夕,春节叩响了你的大门,我们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辞旧迎新?D?D都穿起了新衣裳。早上必须早点起来,虽说昨天晚上睡的晚但还是得早起床,因为谁起得早第一起床就可以在明年做主,这是我们家咱自己的风俗,别人家里是没有这种风俗。
到了晚上大人们都喝酒欢聚,小孩也不闲着:去找爷爷奶奶与各路亲戚要红包拜年,我们家乡拜年可有讲究了?D?D小孩必须面带微笑并端一杯水低头高举在头上,以示对长辈的敬意。当长辈喝下水,小孩就开始说各种表示吉祥幸福的话。长辈像弥勒佛一样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就代表红包到手了;如果长辈的表情平静就代表没戏了。
10.读书有味作文 篇十
中国文学的发展似乎是医科蒲公英,将所有的历史都洒到了大地。将古时经典的著作,永远地流传至今,让我们品味,让我们享受。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这首诗出自于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将世上的辛酸处和喜悦处都写得映入人心。当贾宝玉的女声女气而又善良坚强的性格,遇到了林黛玉看似尖酸刻薄而又温柔体贴的处事方法,便产生了一段另人回味,另人伤感,另人气愤的传说。
《红楼梦》与其它四大名著不同,它复杂而不繁乱,它伤感而不平庸,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我初读《红楼梦》时我并不喜欢它,并且厌烦,而那时我才刚刚只有九岁。在看了一些琐碎的.漫画后,我可受不了那悲伤情感的磨练,但在踏入了五年级时,我变了,我不再看那一些无聊的杂志,而开始看真正的书,也是最为经典的书《红楼梦》。我从最简单的“小儿书”开始看起,到了现在的成人版。我可以说,在看《红楼梦》的时光中,我伤感过,我喜悦过,我烦愁过,我轻松过,我有我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有我敬佩的和排斥的,我溶入了他们之间,我爱《红楼梦》。
“眼空蓄泪泪空垂”林黛玉的才气与伤感融合在了一起,在倾读红楼梦时,我十分关注林黛玉的一举一动,她的一言一行好象都包含着什么,好像都诉说着什么。
“红楼”就像是一场梦,它虽然是悲伤而结束,但还却让人溺爱,讲述着一个王朝一个家庭的兴亡胜衰,它可以说是一个传说,还不如说是一场倾诉,它在燃烧着,将自己化为灰烬……
11.津津有味的经济学 篇十一
《最好用的101个经济法则》不同于经济学以往的长篇巨作,它通过短小的篇章,将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作者韩国人金敏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经济学普世化,通俗化和趣味化,让大多数人都能通过身边常见的现象明白深奥的经济学原理,从而为自己的人生理财做出正确的、不失大方向的选择。
法则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经济法则在无形中发挥作用,如海因里希法则、长尾理论、恩格尔系数、摩尔定律等。
文中以哈恩里希法则为例,向我们说明该法则在生活中的运用。该法则指出,如果发生了一次重大的产业灾难的话,背后必有29件原因相同的小事故和300件隐患,也就是说不存在无法预知的灾难。对于经济危机,对于通货膨胀,对于失业率飙升,我们都能用该法则找出那些细微的隐患,问题是我们是否能提前避免,以及在灾难发生之前我们是否知道哪些隐患是真正的隐患。另外,该法则认为,消费者对商品满意时会向6人传播,但不满意时会向22人传播,这就说明了毁灭一个品牌比建立它难4倍。
效应
虚荣效应,黑天鹅效应,光环效应,巴菲特效应,这些效应在日常生活和经济学中到底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呢?虚荣效应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奢侈品能够存在,理由竟然是“价格越高越好卖”。因为高档商品上市最先购买者实现了享受和使用高档商品的荣誉感;而当该商品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后,该荣誉感消失。光环效应是“和有魅力的人合作可以更快地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家长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和好学生多交往的原因。
魔咒
无论是人生还是经济,人类似乎从来都没有能够逃离魔咒的掌控。技术革新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革新中的成功和失败仅有一线之隔。因为技术的变革会要求消费者做出相应的改变,如果技术带来的便利不足以抵消消费者为之付出的代价,则该革新一定失败,反之则成功。
提到专家魔咒,相信很多人会无奈一笑。现实中专家给出的答案往往是错误的。爱足球的人都知道贝利魔咒的威力,仿佛上天有一双无形之手在左右着时局的发展。
另外,作者还列举了理论、悖论、原理、综合征、谬误等浅显易懂的经济学常识,你甚至能读到“幸福计算法”、“懦夫博弈”、“里程碑霉运”和“续集霉运”这样匪夷所思的篇章,这些理论在现实中都有活生生的例子,你会觉得作者所言不无道理。
一本能将阳春白雪的经济法则,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映射到日常生活中的书,值得你认真地翻阅,你或许能常常为之恍然大悟或会心一笑。
12.数学课堂因阅读而有滋有味 篇十二
1 数学阅读作用大
1.1 用阅读的方法来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形式
在数学教材上, 有一些内容的教学, 教师感到很难处理, 通常只好采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 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着。可细想一下,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最多就是能够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能够考虑到其他教学目标的达成, 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能力培养, 就有可能会采用更合理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乘号的简写与省写”这一个知识点时, 我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来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知道了字母与字母相乘时, 乘号可以写成“·”或是不写;如果是字母与数字相乘, 乘号也可以不写, 但是, 字母一定要写在数字的前面。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 省略乘号的注意事项也是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出, 并由学生之口来提醒同学注意的, 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 教师只起到了引导与强调的作用。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1.2 用阅读方法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我认为是有很大区别的。语文阅读材料一般都比较充实, 故事情节比较生动, 学生理解相对要容易一些。但是在新教材中, 文字呈现的内容越来越少, 尤其是低年级教材, 大量的图片取代了文字, 大家就感觉更没什么可读了。正是因为文字少了, 材料中出现的相关结论性文字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不细细研读, 是很难让体会到概念的真正意义。
例如, 我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 学生会遇到一个比较熟悉但又陌生概念——距离。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准确的掌握这个概念, 在这个教学环节, 我采用了“读—画—议—再读”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首先是读一读。让学生阅读教材, 边看边想, 有没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快说出了, 垂直线段最短。这时, 让学生看教材上的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生初步体会到“距离”的含义。
其次是画一画。一是画图, 二是标出重点词语。有一些学生读了一遍后, 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 学生可能只知道:“垂直线段最短”这层意思, 对后一句话:“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学生就不以为然了。这时, 我组织学生一边画图, 一边认真研读这一句话, 并用着重符号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标注出来。学生在“画”重点词句的过程中, 对距离的意义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再次是讨论交流。学生画出自己认为关键的词语后, 同桌同学互相核对画出的关键词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 可以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 发现自己的观点错了, 可以接受别人的观点。不管是接受还是保留, 这个讨论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 是生动的学习过程。
最后是再读。这次读与第一次读就不同了, 是建立在交流、理解基础上的。要求学生大声地读出“距离”的意义, 教师可以从学生读的语速上判断出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程度。如果读得很顺利、流畅, 那说明他 (她) 基本上能够理解;如果读起来不顺利或是断句不准确, 就足以说明该同学在理解上还存在问题, 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帮助他。
经历了上述四步, 大部分同学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距离”的含义, 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距离”的意义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阅读起到深化理解概念的作用。学生在整个阅读讨论的过程中, 不仅弄清了知识点, 也进一步体会了阅读的方法, 讨论交流的能力也同时得到增强, 比单纯地讲授教学效果会更好。
1.3 用阅读方法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 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 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常常会听到家长和教师这样反映:我的孩子作业总是错得很多, 把“3”抄写成“5”, 加法当作减法, 题目要求画垂线学生却画成平行线……对此, 教师和家长也没什么好办法, 只会感叹一声“太马虎”。笔者认为, 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度和速度。
在教学“人教版四上册第69页第7题:观察右边正方形对角线,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时, 出现下列回答:
生1:这个正方形中有四个一样大的三角形。
生2:这个正方形中一共有8个三角形。
笔者让这两个学生把题目要求重新逐字阅读两遍, 并要求他们找出题目中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 用笔圈出来, 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也找出来, 最好能寻求同学的帮助。学生很快找到了刚才被他看漏掉或是不太理解的“对角线”这个词。经过一番讨论后, 那两个同学又很快就得出新的结论。
生1:这两条对角线相交。
生2:我用三角尺量了, 这两条线相交成90°, 说明它们互相垂直。
生3:我用量角器量了一个角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 (教师板书: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对了, 通过观察、测量, 同学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结论: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哪位同学来说说, 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什么?
生4:我们要认真读题, 把题目意思要弄清楚。
师:是的, 解决问题之前, 一定要理解题目意思, 而理解题目意思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认真阅读。“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做题之前, 不要求读百遍, 最少也要读三遍。
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大多不是方法问题, 而是审题问题, 也就是没有认真阅读题目要求, 或者读是读了, 也只是用眼睛扫视了一下, 没有把握住题目的重点词语, 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像这样在阅读时出现断章取义、或是丢落的现象比较普遍, 而这些现象的出现, 就导致学生不能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 更谈不上正确解决问题了, 同时也会影响解题速度。
2 数学阅读方法多
2.1 提纲挈领法
把一组学习材料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 并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 进行梳理和归类, 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 使知识的整体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 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指导时, 应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 着重引导学生有序、准确的获得文字所表达的意义, 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出来。
2.2 咬文嚼字法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 操作步骤的表述, 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 要在阅读的前提下, 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的推敲, 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 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这样, 通过细琢磨, 深推敲, 不仅能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也能使学生领悟蕴藏其中的阅读方法。
2.3 融会贯通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阅读时, 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 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的材料, 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 才能避免只言片语的肤浅印象, 减少思维的盲目性, 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 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向立体化进行转变。
13.这样过年才有味作文 篇十三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来了,这次我决定换个过年方式,过的有味、有趣。
过年一般从除夕开始,那天中午我们做了许多丰盛的菜,有红烧扣肉、红烧鱼等,其中有一盘清蒸的鱼不能吃。妈妈说这是给已经去世的长辈吃的,还要给他们放一杯酒,等他们吃完后才可以吃。
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一起看春晚,在一路的欢歌笑语中很快到了12点,烟花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五颜六色的烟花在漆黑的.天空中形成了一片五彩的夜空,就像我们喜悦的心情一样五彩斑斓。
第二天也就是春节,我起了个大早,因为桌上有两对对联和七八个福字在等着我去书写。我写好后,把不知多久以前贴上去的对联和福字摘了下来,把对蕴含着新年美好期盼把对联贴了上去。
晚上我们全家一起玩起了对对子的游戏,爷爷出题,我们队爷爷每一道题我都可以很快的回答。妈妈一看急了,突然就像开了窍一样,在我刚有点思路时,她已脱口而出,每次都在我前面回答出来了。
最后我和妈妈的答对题数一样多,爷爷就出一个决胜题,迎新春事事如意。我和妈妈想了半天都没想出来,突然我灵机一动,贺佳节步步增高。
“好!”爷爷高兴地拍着手说,妈妈也惊喜地说:“对仗工整,棒棒哒!看来对对子还是你最厉害。”我听了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我高兴得大声地叫道,我赢了,我赢了,我是我们家最厉害的。
爷爷不服气了,“嘿!小样,最厉害的是我,不服,你出这么多题试试你爷爷,我才是最厉害的!哈哈!”
我笑着说:“您是出题最厉害的,那我就是答题最厉害的。”全家人都笑了,初一就在在欢笑声中过去了。
14.有味的作文 篇十四
一年级的时候我开始接触舞蹈,舞蹈本身是一件优美、快乐的事,但对于那时的我,就像是一场一场无休止的噩梦。
我们每节课都会练习柔韧度,而且舞蹈老师非常严格,什么事都要求做到最好。刚练时,我感到非常的疼,有时泪水总会情不自禁地流出来。回家后常常躺在床上,变成了一滩“泥”,之后便三五天不敢走路。本来柔韧度就不好的我,更是受不了,一直吵着嚷着不再练了。但是看看一直支持我的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再想想我的舞蹈梦,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推翻了。
之后怀着我的舞蹈梦,又继续了下去,并且比之前更加刻苦,更加认真。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无论在比赛、演出还是考级时,都能获得许多观众的掌声,为此我感到非常开心。
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会遭遇挫折,人生永远都不可能风调雨顺。而挫折,会让我们更加清醒和努力,更加奋进和坚强,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的有滋有味!
15.举一反三:让语文学习更有味 篇十五
课堂上教师该如何通过课文这个例子, 教给学生语文知识, 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笔者认为, 教师应尊重文本, 根据文本特点, 探寻语文实践的基本点, 落实“举一”目标,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扣关键字词“举一反三”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其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不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就无从谈起。学习语言文字是落实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载体,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课堂上, 教师应以读书为主线, 扣住关键字词指导学生“咬文嚼字”、“举一反三”, 感悟语言, 赏析语言, 积累语言。
1.在“举一反三”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中国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生学习字词时, 要关注汉字词的本身。教师在课堂字词教学中应适当渗透汉字本身的造字规律,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识字6》教学片段】
师:我们先来看这个“丁”字。最早的古文中, “丁”是指很小的木头楔子, 所以现在“丁”字也可以用来形容很小的东西。
师:比如把肉切成小块叫——
生:肉丁。
师:把黄瓜切成小块, 叫——
生:黄瓜丁。
师:还有哪些呢?
生:鸡丁。
生:牛肉丁。
……
师:后来, 这个“丁”字慢慢演变, 像一竖, 上面加了个小帽子, 就像干活的人。你又想到什么丁了?
生:人丁。
生:男丁。
生:园丁。
师:这些人在使用工具干活的时候, 会发出“丁当丁当”的声音, 也是这个“丁”。
教学“丁”这个汉字, 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最早古文字“丁”, 根据它的意思组词;接着演变到现在的“丁”字, 表示像干活的人, 学生根据这一意思组词;最后导出象声词“丁丁当当”。教师扣住“丁”字, 举一反三, 逐层深入,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丁”组成相应的词语。从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既牢固掌握“丁”字的本义及引申义, 又能感受到汉字本身的魅力。这样识字, 学生就不觉得枯燥乏味了。
2.在“举一反三”中体会词语的准确
从文字层面来讲, 阅读教学应回归母语的特点, 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灵动。语文教学讲究的是字词句篇的教学, 教学时, 如果我们抓住了文中最关键的词语, 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语、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 学生就能很顺利地进行学习, 达到预期目标。
【《雾凇》教学片段】
师:文章既写出了雾凇的色彩、光泽, 还写出了它的姿态呢。文中有一个形容雾凇的姿态多的词语——
生:“千姿百态”。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众多的姿态, 边看边想象。
多媒体显示画面, 学生欣赏。
师:你们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
生1:有的像鹿角。
生2:有的像珊瑚。
生3:有的像大菊花。
师:想想雾凇是怎样的“千姿百态”?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将你看到的、想到的景象描绘出来。
生1:雾凇有的像鹿角;有的像珊瑚;还有的像大菊花……
生2:雾凇有的像银白色的梨花;有的像美玉, 还有的像珊瑚……
“千姿百态”区区四个字告诉我们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 雾凇形态的变化, 可见吉林雾凇被称之为“四大奇观”之首, 不会单单因为它“洁白晶莹”, 更在于它形态的千变万化。可惜的是, 作者没有写出吉林雾凇有哪些“千姿”, 有哪些“百态”。这是作者的疏忽吗?我认为这是作者有意为之。这为我们解读文本留下了绝好的想象空间, 更为学生留下了绝佳训练写作点。教师可以从理解词语入手,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用法, 明白字词句的意思, 既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又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由理解到感知到表达, 由内容到形式, 学生在“举一反三”中真正理解了“千姿百态”的意思。
二、探阅读方法“举一反三”
阅读方法主要指的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如:文章的构段方式、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每个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不一样的, 不同学段应有不同的重点训练目标。教学中只有凸显了本学段的重点训练目标, 才能显现不同年段阅读课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学作品, 这样的经典作品, 往往蕴藏着“语言的秘密”, 即语文知识、语言规律, 也蕴藏着“情意的魅力”, 即思想的力量、情感的熏陶。新课标在阅读教学第二学段中提出:“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就是把感受文本的内容与学习文本的语言融为一体, 既要使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又要使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探寻优美语段, 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体悟文本表达之妙。
1.在“举一反三”中赏析构段方式
语文课堂上关注表达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 积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也是学生吸收、内化、外显语言的过程。简言之, 在关注表达的过程中就要关注语言的积累, 然后才能更好地运用。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片段】
师: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 小河清澈见底。北大荒秋天的美, 不仅在它的天空和小河, 让我们放眼望去, 看!原野有什么特点?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原野的特点,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四小节, 请你用笔把这句话画出来。
生:原野热闹非凡。
师:是什么让原野变得如此热闹?找一找。
生:大豆、高粱、榛树叶子。
师:请你读读书中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在作者的眼里, 这些大豆、这些高粱、这些榛树叶子有什么特点?
生:大豆在笑;高粱在演唱;榛树叶子在燃烧。
师:小朋友,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 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大豆会笑吗?
生:不会。
师:谁才会笑?
生:人会笑。
师: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 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在这里作者把大豆、高粱当作什么来写了?
生:作者把大豆、高粱当作人来写。
师:是呀, 把它们赋予了人的特征, 多可爱呀!
师:小朋友们, 大豆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 为什么笑呢? 高粱在“乐呵呵地演唱”, 会唱些什么呢?
生1:大豆因为成熟而欢笑。
生2:高粱在唱《丰收歌》:“我们成熟了, 我们成熟了, 这是一个丰收年。”
师:大豆在笑, 高粱在唱, 而榛树叶子——
生:全红了
师:就像——
生:一团火
师:把人们的心燃烧起来, 这真是——
生:大丰收呀!
师:同学们, 作者用一句话概括写出原野的特点——热闹非凡, 然后再从豆荚, 高粱, 榛树, 将它写具体, 这样的句子关系就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 概括写的句子就叫作“ 中心句”。 在这一段里, 中心句就是 ——
生:“原野热闹非凡”。
师:老师读中心句, 同学们读具体描写“热闹非凡”的句子。
(师生读课文第四小节。)
师: 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你们看到过“热闹非凡”的景象吗?
生1:下课铃声一响, 我们的操场热闹非凡。
生2:节假日, 大街上热闹非凡。
生3:每天傍晚, 广场上热闹非凡。
……
师: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场景, 模仿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 写一个片段。
这是本课要求进行段式训练的重点部分, 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师将图文结合, 采用默读, 找中心句;再读, 找具体描写“热闹非凡”的句子, 体会出秋天丰收在望的景象, 人们的情绪高涨, 通过朗读将此情此景表现出来;通过先齐读、再分组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本节总分的构段方式。最后让学生选取一个热闹的场景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描写, 让学生在理解、运用中储备语言、理解材料。
2.在“举一反三”中品味语言风格
品味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重视了对语言的品味, 选取“一”这个例子, 启发学生思维, 指导学生探索实践, 逐步练成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技能。
【《鸟语》教学片段】
师:喜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和安慰, 让我们自信地乐观地面对。那么其他的鸟儿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找一找, 你来读读。
生:“从终日忙碌的……学到顽强勇敢的精神。”
师:同学们,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段文字, 观察观察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每句前面写的是鸟类的特点;后面是给人的启示。
师:那老师要考你们了, 鸟儿的特点谁记住了?
出示:从___的燕子那里, 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
从___的大雁那里, 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
从___的苍鹰那里, 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生填空)
师:很好, 坐下, 鸟儿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谁记住了?
出示:
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 我认识到___;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 我懂得了___;
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 我学到了___……
师:真不错, 同学们, 鸟类王国的成员还有很多很多, 它们都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从别的鸟儿身上你又学到了什么?
出示:从反复学飞的小鹰那里, 我___;
从反哺母亲的乌鸦那里, 我___;
从捕捉害虫的啄木鸟那里, 我___;
生:从反哺的乌鸦那里, 我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重要。
师:乌鸦的特点是什么?——乌鸦反哺, 我们学过的是不是?所以你懂得了——要孝敬父母, 要孝顺父母。可以的。你来——
生:从破冰的天鹅那里, 我知道了团结力量大。
师:我们学过天鹅的故事, 天鹅它们怎么样?齐心协力破冰, 他是从团结破冰的天鹅那里知道了——团结力量大。还有没有?
生:从和平鸽那里, 我学到了要和平相处。
生:从相亲相爱的鸳鸯那里, 我懂得了要相亲相爱。
生:从为树治病的啄木鸟那里, 学到了要乐于助人。
师:同学们, 如果说鸟儿的鸣叫是有声的, 那么这儿就是无声的鸟语, 它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启示, 难怪小作者他从心灵深处, 发出了一声感叹, 读——
生: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这一教学片段, 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从“怎么写”的角度, 探究段落语言形式的表达规律。学生在赏析从鸟语所获得的启示这段中得出这段语言表达的规律, 而后进行拓展训练:第一步, 提供身姿, 学生填写收获;第二步, 提供收获, 学生填写身姿;第三步, 学生自己填写两方面的内容。学生不仅品味、欣赏了课文的语言形式之美, 亦能在反复的运用中真正读懂“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
三、培养阅读能力“举一反三”
学习能力包括理解词语的能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段落大意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等等。教师需选择好“一”这个点, “举一反三”, 在学习中积累, 在积累中形成。
1.“瞻前顾后”, 在“举一反三”中发展
语文课应该注意“新”字。每一堂都应该是“新”课, 但它同时又是“旧”课, 既是“一”, 又是“二”。既是“一”——让全体学生都能进入新领域、学到新东西, 登上新台阶, 感受到攀登的艰辛与满足;又都是“二”——都是前一课教学内容的延续、拓宽、提高或加深, 都能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解读文本时, 我们首先要考虑编者的意图——为什么要选这篇, 为什么要放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放在这一年段?然后我们要考虑作者的意图——为什么要这样写?表达了什么?接着考虑我们要怎样教——学生们怎样学, 学什么?这一课要获得什么?需要教师瞻前顾后, 前后勾连, 在“举一反三”中获得新知, 发展学习能力。
课标把文体主要分成三类:一是叙事性作品, 二是说明性文章, 三是诗歌。不同文体的课文教学既要有其共性的目标, 也要有其个性目标。例如说理性文章第一要指导学生悟理;第二要引导学生看看课文是如何说理的。上述片段学生不仅知道课文阐述的道理是什么, 而且知道提出观点的不同方法。同是说理文, 不同年级要根据不同年级的文本去看, 让他们知道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四年级《说勤奋》, 五年级《滴水穿石的启示》, 六年级《学与问》, 三篇同是简单议论文, 却安排在三个年级段。《说勤奋》一课的教学重点:怎样选择典型的事例进行说理, 让人心服口服。《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的教学重点:选好典型事例的基础上怎样写才能服人。而《学与问》一课则增加了道理论证。
教学时就应该“瞻前顾后”, 既抓住共同点, 让已经掌握的带有规律性的知识“投入周转”;又找出不同点, 采用不同的策略, 帮助学生利用已知, 走向未知, 实现螺旋上升。而不是一提议论文, 就是“三要素”, 反反复复“炒剩饭”。
2.链接生活, 在“举一反三”中由理解到运用
课标对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联系生活或课文语境理解意思,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关键字词所表达的特定情意。在教学中, 我们怎样做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以及表情达意的真谛呢?教师需指导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 结合生活情境感知、体会、表达。
【《鸟语》片段】
师: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可真有趣啊。 (出示, 引读) 一想起…… (突显:疏忽) 这个词请你来读, 你也来读, 告诉老师“疏忽”是什么意思呀?
生1:松懈。
生2:马虎。
师:粗心大意, 马虎, 在平时的学习中你有过疏忽的时候吗?你说说看
生1:在英语考试的时候, 一个单词我疏忽大意了, 就——
师:结果怎样了?把话连起来说一说。
生1:在英语考试的时候, 一个单词我疏忽大意了, 就失分了。
师:谁也来说说看?你来。
生2:在一次考试时, 我疏忽大意了, 就没考好。
师:老师相信, 如果细心一些, 你会越来越棒的。同学们, 再想想, 生活中还有什么是绝对不能疏忽的, 可以联系各行各业。比如我是老师, 在批同学们作业的时候就不能疏忽, 如果把你们做对的题目给批错了, 那样就要误人子弟了。除了教师这个行业, 还有呢?
生1:开车。
师:说完整。
生1:就是在开车的时候方向盘不能疏忽, 否则会出车祸。
生2:建筑工人不能疏忽怠慢, 不然建筑会塌掉。
生3:医生如果疏忽, 把药配错, 病人就没命了。
师:看来做什么事都疏忽不得啊。所以小作者一想起——读。
(生齐读)
师:布谷鸟如此催人奋进, 难怪小作者说—— (出示)
生齐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朋友哇!
16.让你的语言有滋有味 篇十六
一、让语言富有韵律。韵律就是声韵和谐优美,既节奏鲜明,又琅琅上口。这种语言适合写作抒情散文和议论文。考场作文最好不用长句,因为长句容易出现语病,又不容易阅读。而短句则不同,短句简明,节奏感强,显得活泼紧凑,很讨人喜欢。请看一段文章的开头:
(1)拥有生命,你便拥有了活力。时光是飞逝的,人生是漫长的,生命是短暂的,友谊是珍贵的。
这段开头用的全是短小的句子,轻松活泼,流畅有力。
排比句的使用也能让语言整齐有气势。例如:
(2)让我们荡起双桨,驶向无边无垠的大海;让我们荡起双桨,勇往直前,乘风破浪;让我们荡起双桨,共同饱览大海壮丽的风光。
这样的句子感情充沛,读来有行云流水般的感觉,显得气势不凡。
适当地使用骈句,也可以使语言显得整齐悦耳。有一篇《心窗无尘》的抒情散文,语言特别美。其中就有这样几句:
(3)心窗不开,你便不会有发现,不会有关怀。于是,寂寞过后是独自支撑的无奈,尘封之下是绵延不断的苦痛。
这段话先用两个“不会有……”双双对应,再用两个“……是……”两两并列,前后呼应,一唱一和,节奏分明。
二、让语言富有趣味。活泼有趣的语言也是独具魅力的,透出机智,透出趣味,适合表现生活中乐观开朗的题材。
幽默俏皮的语言能够产生出浓郁的趣味。例如:
(4)一天晚上,我们全家高兴地看着电视,大黄猫也正襟危坐地呆在那里,一会儿竖起耳朵,好像在聆听歌曲,一会儿又张牙舞爪的,好像在表演节目。
作者凭自己的感受去写大黄猫的心理,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一个伙伴,很有情趣;而且使用了“正襟危坐”、“聆听”等人格化的词语,也增添了不少趣味。
夸张性的语言能够产生出趣味。例如有篇《不再高傲》的作文,有一段话写的是作者看不起卖炭的老人:
(5)那个卖炭的老人黑得跟炭球分不出来,瘦得肚皮都仿佛要贴到后背了。妈妈让我过去帮他一把,我却逃得比老鼠还快。
这段文字用了几句夸张性的句子,突出老人的黑瘦,表现自己的厌烦,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让人在笑中深思。
有时,说反话也能使语言生出趣味。例如有篇《奉献爱心》的作文,写到全班同学为一个病重的同学捐款时有这么一段文字:
(6)孙大圣捐了二十元,小龙女捐了五十元,我也“大方”地捐了五元,而且觉得脸上很有“光彩”。
这里,作者用了反语,再加上对比,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嘲之情,趣味十足。
三、让语言富有情味。文章不是无情物,不管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要情真意切,这样的语言才会更有感染力。在叙述中,这样的语言最有情味。
饱含感情的描写可以充分展现情味。例如:
(7)转过山嘴,我呆住了:母亲在后面扶犁,一条粗麻绳紧紧地勒在父亲的肩上,他正一步一步地往前挣。父母身上破旧的衣衫都已湿透,大颗的汗珠滚落下来。
这段文字描写了父母拉犁耕地的动人情景,饱含深情,震撼人心。要想让读者感动,必须先感动自己。只有选好真实感人的内容,才有话可说,有情可发。如果胡编乱造,表达的只能是虚情假意,不会有什么感人之处的。
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加语言的情味。例如:
(8)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居然活了。它细细的腰杆挺得笔直,尽情地享受阳光的照射、春风的爱抚。微风吹过,它挥动绿色的手掌,像在感谢我对它的照料。
这段描写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树的复活,字里行间充满惊喜、爱惜、赞美之情。
四、让语言富有意味。有的语言以凝练、含蓄见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这便是富有意味的语言。这种语言在托物寓意的散文、小说中常常用到。例如《心窗无尘》中最后一段文字:
(9)不需要别的,只需要缓缓开启。当窗开尘去的一刹那,明媚的阳光便立刻照射进来。
这里,作者以开窗来比喻敞开心灵,以阳光照射来比喻美好的情感,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心与心靠近的美好愿望,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要想使语言意味深长,作文时要注意锤炼词语,努力做到巧着一词、全句生辉的效果。还可以运用双关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景状物时做到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17.平淡生活有味诗初中作文 篇十七
人的生活平平淡淡,生活有时有诗韵的。其中最平淡,也是最有诗韵的是校园生活。
安静的校园生活缺少不了诗意,初春刚刚发芽的嫩草,正如年轻,朝气蓬勃的我们,不时的望望窗外的草地,稚嫩,纯洁,安静,但不时想一想毕业就在眼前,时光飞逝,我们的校园生活也许就要结束了,鼻子就酸酸的。平淡但有一味诗。
夏日烈日骄阳,暴晒在同学的身上,但同学们不畏惧炎日和骄阳,在操场上挥洒汗水,不服输的性格,生机勃勃的青春,即使累了也不松懈,看着血气方刚的`同学们打篮球,心中思绪万千,烈日汗水滴下组成一首首咸咸的的诗。
晴朗美妙的秋天,坐在安静的教室里,闻着缕缕桂花香飘进来,花香浓郁但不腻,虽平淡但让人心旷神怡,望着一碧万顷的蓝天,不时有缕缕清风夹杂着幽幽桂花香,安静的坐在石头上,心绪随着幽香陶醉在这平淡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中。
静谧而又冷清的冬天,所有人都畏惧着严寒,天黑的特别早,唯有不变的只有校园生活,所有人都穿上了厚重的羽绒服,连植物也一样,这样平淡的日子了,我在校园的一隅发现了两株竞相开放的腊梅花,偶尔路过会闻到袅袅的清香,但不会去细细品赏,偶尔会路过瞥见一眼,看一看腊梅花在寒冬的傲岸的身影,偶尔会停下脚步看一看,但时间短暂的只看见了颜色,黄中着浅浅的棕色,虽不如别的花美丽,可爱,但她也有被人关注的时候,虽然时间短暂,但他将最好的样子展现出来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这句是赞美腊梅的,还是鼓励后人的,但现在我觉得就是形容校园生活的,平平淡淡却充满诗意。
18.有味作文600字 篇十八
一阵淡淡的花香从远处飘来,十分熟悉,细细辨认,才发现原来是桂花香。恍然,都已入了秋。
循着一路花香,来到一棵桂树旁——满园桂树中普通的一棵。不高大也不粗壮,但给人一种纤巧的美。然而此时的它却是最独特的,别的树还是绿叶葱葱,它却已是满树繁花。雨后的叶上沾满了小雨滴,衬着这些金黄的花儿,十分惹眼漂亮。
走近些,花香便浓郁起来,却是带着一种清新,不使人腻烦,反而更想靠近。
来到树下,抬起头,我的身子为之一震,我的眼前为之一亮,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灿烂而壮丽。周围的一切都没有了,我被花香包围着、簇拥着。满树的桂花,在吵嚷,在喧闹,它们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挤着一朵,争相将自己的香味释放,弥漫整个校园。
仔细地观察那桂花,花朵虽小如分币,颜色却纯正如精金美玉。它那小小的花瓣,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菊花的灿烂,更没有梅花的傲然,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朴实的美。
静静地,我已沉醉在这花的世界中。清风拂过,几朵花飘落,如金色的蝴蝶在空中划出道道优美的弧线。一阵又一阵或清幽或浓郁的花香如瀑布般向我倾泻而来,花气熏人,人也陶醉。设法从树上勾一簇花儿,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同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忽的,耳边响起一阵歌声,虽听不清词,但那轻柔的音乐伴着此情此景,却是别有一番意味。
踏着轻快的脚步,和着轻柔的歌声,嗅着清幽的花香,我回到了教室,这阵桂香,带给我一种久违的惬意。不仅我的身体得到了舒展,仿佛灵魂也得到了升华。
19.有味的作文 篇十九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脱胎于以前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其带来了新颖的教学理念, 内容涉及更加广泛和科学, 突破以往只局限于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介绍。作为一线教师, 必须快速调整自己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进而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学科理论、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等方面的学习。
首先, 要注意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注重掌握前沿知识, 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只有这样, 才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确定一个方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可能你的业务很精, 但如果不注意这方面知识的学习而脱离时代发展的轨迹, 可能就会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事情。
其次, 要重视一些流行软件的学习。如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声音处理软件Cool Edit Pro、动画制作软件flash、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asp网页制作等, 要不断提升自己对于各种软件的操作水平。
最后,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强化集体讨论, 注重自身的学习和积累, 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教学理论揭示了教学活动的规律和方法, 是诠释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如何实现教学相长的科学, 教学活动的过程需要理论的指导。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 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教育规律、理解教学现象, 促进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 使自己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时刻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
“信息技术又不是什么主要课程, 教学有什么可以反思的?”常常有人会这样说。其实做任何事, 要想取得好效果, 都需要及时反思, 尤其是需要针对做事前的预期规划进行反思。写好教学反思, 是教师职业规划和自我成长的重要策略, 正如某位专家曾说:“写一辈子的教案不能成为名师, 但认真写三五年的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名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智慧及教学效果作深入的反思, 找出一节课的优点、巧妙之举、失误的处理或者是疏漏的地方, 并及时记录在册。通过反思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直击问题, 直面挑战, 留底备查, 使之成为今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改进和借鉴的资源。
教学过程是复杂的, 反思也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进行反思:一是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效果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核心指标, 包含教学质量测评、课堂的进展过程、学生的评价反馈等, 教师要寻找出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当然, 也包括有哪些成功的做法、特色的处理。二是对教学评价的反思。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 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突破重难点等诸多问题, 对学生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对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价反思, 包括教学的过程、方法, 甚至包括语言、板书、课件、教学智慧的处理等。三是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这是课后反思的比较常态的做法, 即反思课前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的差距及其原因, 通过反思进行二轮甚至是三轮设计, 修改完善, 促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有效。
三、不懈探索, 孜孜以求
信息技术教师不懈探索可以弥补学科本身的先天不足, 从而实现自身不断的超越。勇于探索, 应该成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职业规划的动力源泉。
在过去的计算机学科课堂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去教一些软件操作方法, 教师成为微软公司的软件培训师。然而, 在新课程背景下, 所有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信息技术是一门崭新的课程, 比其他学科开设得晚, 可以说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 其教学模式和方法尚无权威定论, 这导致许多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 不知如何有效解决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机遇, 为其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崭新的平台, 因而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实践, 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促进自身职业规划。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 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以科学的精神、研究的姿态, 不断地学习、借鉴、探究和反思,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开拓与创新, 最终实现自身职业规划的完善, 使教学生活有为有味。
摘要:职业规划是学校教师坚守教育阵地、保持工作激情、获取成功体验的重要前提,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部分, 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谋求个人发展, 值得深思和探究, 本文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去阐述。
20.过有滋有味的老年生活 篇二十
作为老年人,我认为要勤用脑,多思考,精神生活要丰富,要有所寄托。退休后除操劳家务外,我报了老年大学,每天看看新闻,唱唱歌,练习书法,学习老年保健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己。书法不但可以使人长寿,还可以减轻病痛。另外,我学习保健知识,不仅反复理解,而且联系自己的身体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有助于自我养生。虽然现在我上了年纪,记忆力也比年轻时差了许多,但是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不学习就会跟不上形势,与儿孙们就没有了共同语言。所以我计划多学点、学好点,活一天学一天,以学为乐,有为更乐。自从参加老年大学后,我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真应了那句话“老马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我按时作息,喜欢睡硬板床。每天早6点左右起床,出去锻炼身体,顺便把一天的蔬菜水果买回来。中午利用一定的时间“打盹”,来弥补睡眠不足。打盹有助于恢复精力,是消除疲劳的好办法。我饮食有规律,每天起床后要喝一杯蜂蜜水,早餐一个鸡蛋,再加一杯自制的果汁,喜欢吃五谷杂粮,讲究少盐多醋,少食多餐,每餐吃八成饱。我常告诫儿女,要想身体好,必须注意饮食卫生,不可暴饮暴食。我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头部,头部有许多穴位,认真按摩,可以舒活气血,有利睡眠。
“身体要不断运动,动则灵,不动则钝。”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不适宜剧烈运动,应以慢、缓、匀为主。散步是最为简单、方便、安全,也是最有实际效果的运动项目,特别是老年人,肢体肌肉萎缩、弹性减退、韧带僵硬、关节不灵,特别需要散步锻炼。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欲防衰老,首防腿老”。散步使血液流通加快,有益于心脏功能的增强;外出散步,户外空气新鲜,又加强呼吸,提高呼吸系统机能。一个人脚力的强弱与其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经常散步的人很少抱怨自己健康状况不好。所以,通过散步锻练脚力是获得长寿的途径之一。
我现在的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也想和老年朋友们说一句,不论多大年纪都要活出自我,有自己多彩的生活。生活要有寄托、有规律、有期盼,这样我们才能越活越年轻,不向岁月低头。
【有味的作文】推荐阅读:
人间有味是修行高中作文09-05
书中有味-记叙文07-19
人间有味是清欢杂文随笔09-23
泪水的泪水的作文600字作文06-14
成长的作文阅读陪伴成长的作文09-03
小学作文春雨的作文06-22
蚂蚁的作文-动物作文07-15
我的姐姐作文作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