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程学案例

2024-10-01

社会工程学案例(精选8篇)

1.社会工程学案例 篇一

“难道工作了一辈子,到头来却是‘老无所养’?”6月9日,南京市白下区法院一审判决蒋乃群诉南京市社保局不履行办理退休手续法定职责案败诉。

“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我的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和实际缴费年限累计达37年。可为什么我就领不到养老金呢?现在法院也判我败诉了。我在哪里才能领到养老金?难道我工作了一辈子,到头来却是‘老无所养’?”

两年来,60多岁的蒋乃群一直在为自己的养老金苦苦奔波于深圳、南京和北京三地。而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一、两地“踢皮球”

2002年4月7日,年满60周岁的蒋乃群收到了深圳市社保局的退休通知:他已到退休年龄,该局停止收取其社保费。

蒋乃群本以为,自己从此可以过上“老有所养”的悠闲生活,没想到,麻烦才刚刚开始。

很快,深圳市社保局又通知蒋乃群: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第23条规定,非深圳户籍员工必须实际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才能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而他在深圳的实际缴费年限只有7年。因此,他不具备在深圳市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

蒋乃群的户籍在江苏南京,他1962年起在南京汽车制造厂任职全民固定工,连续工龄30年。在此期间,他于1987年随企业参加南京市的社会统筹。1992年,50岁的蒋乃群从南汽办理离职手续,南下深圳,应聘于一家外企。同时,他的档案也从南汽调入南京市人事局人才服务中心。

按照深圳有关地方法规的规定,蒋乃群从1995年6月开始在深圳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保费,直至2002年4月正式退休。

“我在南汽工作的30年,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是‘视同缴费’,再加上在深圳缴费7年,累计37年,现在却领不到养老金!这晚年生活怎么过呢?”为争取自己的晚年生活保障,蒋乃群开始一次次到深圳市社保局上访、求情,希望该局能“网开一面”,让他“老有所养”。

但深圳市社保局始终没有“松口”。不过,该局给蒋乃群指出了一条“生路”:按照有关规定,蒋乃群可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退休,而其在深圳缴纳的社保金积累额可全部转往户籍所在地社保机构。

2002年5月份,蒋乃群找到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求解决其退休养老的问题。但得到的答复竟是“无法办理”。该局养老处负责人告诉蒋乃群,按照劳动保障部的说法,在哪里缴纳社保金就应该在哪里领取养老金。所以他应该在深圳领取养老金,因为南京没有他的社保号。

二、“皮球”又被“踢”回了深圳

无奈之下,蒋乃群所能做的就是把南京市劳保局的答复意见反馈给深圳市社保局。同时,他还向深圳市社保局表明,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第5条的规定,他此前在南汽工作的30年应视为“视同缴费30年”,这已大大超过了深圳方面缴费15年的规定。

但深圳市社保局答复蒋乃群,按照《〈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若干实施规定》,非深圳户籍员工未在深圳缴费的工作时间不视为缴费年

限。因此,他不符合在深圳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如果其户籍所在地社保机构不接受其所缴保费的积累额(即个人账户),就一次性全部退还给本人,就此结束社会保险关系。蒋乃群7年的个人账户积累额大约有1万多元。

对于这样的处理结果,蒋乃群当然无法接受。

他告诉记者:“我参加社会保险的目的就是为了退休后能老有所养,现在如果一次性退还社保金,不但违背了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的初衷,而且也令养老保险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何况,1万多元怎么解决我在深圳的养老问题?”“深圳社保局不承认我在南京的视同缴费年限,那南京市劳保局总该承认了吧?”2002年6月,蒋乃群又找到南京市劳保局。

这一次,南京市劳保局告诉蒋乃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在2002年5月30日给上海社保部门的一份《关于对户籍不在参保地的人员办理退休手续有关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2】190号文)中有关于他这种情况的明确答复:

一、参保人员因工作流动在不同地区参保的,不论户籍在何处,其最后参保地的个人实际缴费年限,与在其他地区工作的实际缴费年限及符合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应合并计算,作为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条件;

二、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其退休手续由其最后参保地的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办理,并由最后参保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养老保险待遇。

拿到这份“红头文件”,困扰已久的蒋乃群如获至宝。时隔两年后,他仍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喜悦的心情,“我以为有了劳保部的文件,我的问题应该不难解决了。”

然而,残酷的现实再一次击碎了蒋乃群短暂的喜悦。

当蒋乃群拿着上述文件再次来到深圳市社保局讨要自己的养老金时,该局工作人员却说,该文件发出日期是2002年5月30日,而他的退休日期是2002年4月7日,文件内容对其不发生效力。

当年11月,深圳市社保局在《关于蒋乃群养老保险待遇问题的答复》中更进一步表示,劳社厅函【2002】190号文和《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的规定“直接相冲突”,“按照《立法法》第65条规定,特区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适用”,而该文件“仅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对上海社保部门发出的一个复函,并非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在法律效力上远远低于作为特区法规的《条例》”。因此,对于蒋乃群的养老保险待遇问题,“只能适用《条例》,而不能适用劳社厅函【2002】190号文件”。

绕了一大圈,蒋乃群的养老金问题又回到了原地。

两地社保机构都引法据规,而个人的无奈和愤懑,在政策法规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但蒋乃群还是要问:“那我该去哪里领养老金呢?”

三、被逼上法院

多次碰壁之后,蒋乃群想到了仿效上海市社保部门的做法,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反映自己的问题,并咨询处理意见。

2002年7月18日,蒋乃群将反映自己情况的材料发往国务院法制办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同时,在南京市社保局养老处单副处长的要求下,蒋乃群咨询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专家田春润。这位专家告诉蒋乃群:深圳特区有法规规定,他的户籍在南京,个人缴费不足15年,不符合在深圳退休的条件。

看来在深圳退休已是“此路不通”,蒋乃群只得又把希望寄托到了南京方面。

当年9月12日,一直关注此事的《深圳特区报》刊载《南京市社保局解决蒋乃群老人养老金问题》一文,称“南京的社保机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可以解决蒋乃群的养老金问题”,由于“蒋乃群来深前已在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30年,来深后其档案一直托管在南京人事局人才服务中心。因此,蒋乃群只要将档案从劳动人事部门转到社保局办理退休手续,并补齐从南京汽车厂工作30年后至退休前这段时间的社保费,就可以在南京取得社保号并享受养老待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蒋乃群以为这一次自己的问题总算可以解决了。

2004年1月20日,蒋乃群将上述报道先后传真给南京市劳保局和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并于2月8日再次来到南京,与市人才服务中心的郑科长一起会见了市社保局的单处长。

没想到,单处长只是重申了根据劳社厅函【2002】190号文件的精神,强调蒋乃群在深圳参加社会保险,就应该在深圳办理退休养老。

单处长还告诉蒋乃群:“你在南京没有社保号,现在已超过了退休年龄,我们不好给你办退休养老。你应该向国家劳动保障部写信反映。你要到书面回复后,我们才能按批示办理你的退休手续。”

2月10日,蒋乃群上访到南京市劳保局监察室。该室的金主任要他去南汽“把参加统筹的证明开出来”。

2月16日,南汽向南京市社保局开出证明称,“蒋乃群自1962年10月至1989年4月期间任南京汽车制造厂全民固定工,1992年9月调入南京市人事局人才服务中心”,并强调,南京市1987年起实施企业养老统筹时,南汽“同步加入,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

拿到这个证明,蒋乃群才知道,他早在1987年就已参加了社保,应该属于“在南京确有社保关系”,而且作为全民固定工有视同缴费30年,符合国务院的规定,完全可以在南京办理退休。因此,他再次要求南京市劳保局为他解决养老金问题。

面对蒋乃群的质问,南京市劳保局这回祭出的法宝是《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规定》(省政府139号令)第20条的规定:“参加我省养老保险规定的职工在达到国家、省规定退休年龄的,企业和个人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年限满10年以上的,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该局认为蒋乃群于1995年在深圳参加社会保险,一直缴费到退休年龄(2002年4月),不符合在南京市办理退休的条件。

这个回复,让蒋乃群刚刚燃起的希望又一次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难道我真的领不到养老金了吗?”蒋乃群愤懑地对记者说,“看来只有通过法院来讨回我的权益了。这是我最后的希望了,希望我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问题的解决。”

四、意料中的败诉

今年3月29日,蒋乃群向南京市白下区法院递交了诉状,起诉南京市劳保局不履行办理退休手续的法定职责。同时,他还将市人才服务中心作为第三人起

诉到法庭,认为“当年人才中心和其签订的托管合同中有‘代办社会养老保险’的规定。但10年来,该中心只管每年收取管理费,没有尽到通知义务,致使原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只在深圳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因此,该中心对他领不到养老金的问题应负主要责任。

蒋乃群要求法院判决南京市劳保局立即为他办理在南京的退休手续并按月计发养老金,同时补发拖欠的养老金本金和利息及精神损失费10000元。

4月,白下区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6月9日,该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蒋乃群的诉讼请求,因为他没有证据证明他及相关企业按规定为其缴纳了养老保险费用。“我预料到自己会败诉。但是,我就是要这个判决,要这个书面的证据。”蒋乃群告诉记者,“两年来,南京劳保局话说了一大堆,但始终不给我任何书面回复。有了判决,即使输了,我还可以上诉,还可以上访。总会有地方讨回公道啊!”

目前,蒋乃群已提出了上诉。他在上诉书中写道:“按照国务院决定,我有视同缴费年限30年,个人缴费年限7年,累计满37年,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员工退休养老的条件。我的退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我的生存,南京政府主管部门必须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出发,为我解决退休养老问题。”5月底,记者在深圳再次见到蒋乃群。距今年1月初次见面仅过了几个月,他又憔悴了很多。

蒋乃群的代理人徐小芬告诉记者:“蒋乃群是高级工程师,上个世纪80年代是南京汽车制造厂常驻意大利业务代表,负责南汽依维柯有关技术引进项目;2000年作为中方首席设计师,负责上海APEC会议主会场的照明工程。现在,由于退休养老没有解决,他不得不继续工作,参加西部开发建设,2003年全年长期出差。就这样还要到北京去上访,身体受损很大。谁不想有个安闲的晚年,但他工作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老无所养啊!”

问题:

1、分析出现蒋乃群现象的原因

2、蒋乃群现象反映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哪些问题?

3、你认为杜绝蒋乃群现象的前提是什么?

4、说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其他问题

5、如果你是将乃群,在同样背景下你将怎样回避“将乃群”式风险?

6、查看《社会保险法》有关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的内容。

2.社会工程学案例 篇二

校园暴力是波兰学校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调查显示,近1/3的波兰人将校园暴力视为严重问题,28.3%的学生和11.4%的教师认为波兰学校未能有效遏制校园暴力。多数学校和教师缺乏系统应对校园暴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常常得不到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此外,现任教育部长主张通过加大控制和惩罚力度来防范校园暴力,忽视了校园社区的建设。

调研

波兰两大出版集团下属的16家地区性日报于2006年春发起“无暴力校园”项目。受本项目委托,2006年3月波兰公共舆论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社会学抽样调查。这是3年来针对校园暴力问题所作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7.3%的学生、27%的家长和28.5%的教师都认为波兰学校普遍存在严重的校园暴力问题。

Profile公关公司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展开策划,并广泛征求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的意见。为了确保各项目标得到实现,提高项目的公信力,还成立了项目专家委员会。

策划

“无暴力校园”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为参与项目的16家地区性日报塑造富于社会责任感而又贴近读者的良好形象。本项目要传递的主要信息为:地区性日报贴近读者,支持社会公益活动;校园社区化对遏制暴力至关重要。本项目的目标受众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同教育相关的各种组织机构、地区性日报的读者以及普通公众。本项目的传播途径包括:16家地区性日报、项目网站、宣传海报、直接与学校沟通(主要以电子邮件形式)以及同专家和全国性媒体合作。力争将项目中形成的遏制校园暴力策略,比如社区建设、问题清查、求助热线等机制化,成为各校普遍采取的重要措施。

实施

2006年4月21日,“无暴力校园”项目正式启动。4-6月,通过参与项目的地区性日报、赞助媒体及项目网站,发起一场大规模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介绍校园暴力问题及应对策略。各报社还组织记者参加了多次校园暴力研讨会。在此期间,16份地区性日报共刊发678篇相关文章,其中47%是关于应对校园暴力的建议、措施及典型案例。6月9日发布《无暴力校园行为准则》,作为遏制校园暴力行动的统一标准,项目第一阶段宣告结束。

自9月起,各校开始申请加入本项目,条件是要宣布遵守《无暴力校园行为准则》。波兰共有3000多所学校加入,占全国学校总数的10%。这些学校可以在应对校园暴力的策略方法等方面得到项目支持。有200所学校开展了问题清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校园暴力,这在波兰尚属首次。10月全国遏制校园暴力工作会议召开,来自全国各地400所学校的代表出席。另外,有1000所学校参与遏制校园暴力行动计划征集大赛,3000多名学生参加“无暴力校园”主题T恤设计大赛。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波兰2个省为校园暴力目击者和受害者开通求助热线。2007年1月,还通过海报和网络专门针对家长进行宣传,宣传口号是:“你的孩子是在无暴力校园就读吗?”

“无暴力校园”项目每两周向全国性媒体发布新闻稿,通报正在进行的活动以及学校应对校园暴力的典型案例。

点评

3.社会工程学案例 篇三

2.合作探索瓶中取物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增强规则意识,自觉维护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1.课件:15秒计时器、人们拥挤着上车情景、小朋友有序下楼情景、警报声。

2.每组一个玻璃瓶,瓶子里放入10个系上绳子的玩具;记录表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拉瓶中的玩具

桌子上有什么?瓶子里有什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瓶中取玩具的游戏!

分析:教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提出具体任务“瓶中取玩具”,把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迅速集中到活动内容中来,导入环节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1.第一次嘗试

(1)介绍游戏规则。小朋友们4个人1组,共同完成任务。时间只有15秒,当计时器“嘀——”地响一声的时候,你们用手拉绳子,把玩具从瓶子里拉出来;计时器再次响起时,大家要立刻放下手中的绳子,把拉出来的玩具摆放到桌子上。

(2)幼儿分成4组比赛。

(3)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黑板上的表格中记录比赛成绩。

小结: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玩具都挤在瓶口,没有被全拉出来?怎样拉,才能把瓶子里的玩具都拉出来呢(幼儿大胆猜测,教师请个别幼儿表述猜测结果)?

分析:第一次尝试前,许多幼儿都跃跃欲试,只想着尽快把自己手里的玩具拉出来,却忽略了方法,因此,4个组中,只有第二组拉出了2个玩具,其余几个组都没有拉出。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都真实地记录了本组的成绩,他们对下一步的探索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有个细节值得商榷,就是在分组比赛后,孩子们都急于展示本组的成绩,但是 “选组长”一环节的设置,无疑使幼儿展示的欲望遭到搁浅,因此,此环节可以在介绍游戏规则时完成。

2.第二次尝试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去试一试,一个一个地拉,看能不能把瓶子里的玩具全部拉出来!(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测再次实验,完成记录表相应内容。)为什么一个一个地拉,还不能全拉出来呢(请个别幼儿讲述猜测结果)?

小结:拉球要一个一个地拉,先拉上面,再拉下面,这样才能拉得又快又多。接下来,我们再实验一次,看这回哪组拉出来的玩具最多。

分析:通过第二次尝试,幼儿基本上了解了秩序的重要性,并且知道要“一个一个地拉”才能快速将玩具拉出,这些经验都不是教师灌输得出,而是在探索中发现的,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

3.第三次尝试

再一次分组尝试,完成记录表相应内容,体验遵守秩序所获得的成功。这回你们都把球拉出来了吗?你们是怎样配合的?

小结:通过3次尝试,我们知道了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只有一个一个排好队,有秩序地拉玩具才能拉得又快又多。

分析:有了前两次探索的基础,幼儿又进入到了第三次尝试活动中。这一次,幼儿都已具备有关互相配合、巧妙拉出玩具的经验,加上教师的梳理,“秩序”在幼儿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之受益。第三次尝试,4个组的幼儿都互相配合,将瓶中的玩具全拉了出来。此时,教师欣然,幼儿畅然,活动进入了小高潮,同时巧妙地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联系生活,感受拥挤的危害

1.(播放幻灯)看图片1:人们拥挤着上公共汽车。请你们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应该怎样?如果你来上车,你会怎么做?

看图片2:小朋友有秩序地下楼。这回你看到了什么?这样做安不安全?

小结:是啊,拥挤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们要像图片中的小朋友那样,一个跟着一个有秩序地下楼,这样做既安全又文明。

2.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排队及遵守秩序?

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需要排队和遵守秩序,比如说:我们游戏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散步的时候,乘电梯的时候,过马路的时候,都需要遵守秩序,这样做既安全又文明。

分析:通过对两幅图的对比,幼儿进行了观察和思考,理解了“秩序”的重要。在讲述“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排队及遵守秩序?”时,幼儿能够根据个体的经历和体验大胆表达,想法也很多。值得提醒的是,教师小结时,语言宜简练,不必一一重复幼儿的答案。

(三)安全演习,紧急撤离

在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了大地震,许多人都被压在倒塌的房屋中无法逃生,但是有一所学校叫桑枣中学,这所学校的学生都顺利地逃出教室,没有一个受伤,你们猜猜他们是怎么做的?(幼儿讨论原因,再次感受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因为他们平时做了很多次逃生演习,当地震来临的时候,同学们都没有慌张,而是一个跟着一个有秩序地逃走。现在,我们也来进行一次地震演习,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小椅子一个接着一个排放好,组成安全通道,大家听到警报声就从安全通道上有秩序地撤离。(幼儿将小椅子拼搭成一条长长的通道,在警报声中一个跟着一个从通道里有序撤离。)

分析:教师预设的“演习”活动,帮助幼儿亲身体验了秩序的重要性,实现了由“知”到“行”的过渡。真实的体验活动也让幼儿的情绪达到新的高度,教育活动形成高潮。

活动评析:

“瓶中取物”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游戏,这个游戏不仅好玩,还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秩序”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们理解“秩序”,进而内化为一种行为?曹婷老师就把这种思考带入了集体教学中。

本活动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的理念,在活动中,教师巧妙设置了“如何把玩具从瓶子拉出来?”这样的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猜测验证——得出办法”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使全班幼儿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并发现了“用最短的时间将玩具从瓶子里拉出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发现“秩序”的重要,以此达成活动目标。

4.社会道德缺失案例 篇四

李昌奎,云南省巧家县茂租乡鹦哥村村民,205月16日,将同村的19岁女子击昏后强奸,之后将此女子与其3岁的弟弟一同杀害,极其凶残。2010年7月15日一审判决:因犯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民事赔偿家属损失3万元。2011年3月4日,二审结果为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判处李昌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2011年8月22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昭通市开庭,撤销原二审死缓判决,改判李昌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5.社会工作实务案例 篇五

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为此,她请求社会工作者作者介入。

步骤:

1、接案

社工与张女士初次见面,说明此次会谈的目的。社会工作者作者要运用同情心、尊重、真诚、具体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张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张女士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增进了解。社会工作者作者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2、预估

在现有资料的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张女士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关注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张女士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张女士的生活压力大,这既可能来自家庭事务也可能来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负面情绪的宣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打女儿等。此外,对施巧巧也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辅导。

3、计划。

协助张女士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

目标:(1)改善张女士的心理压力和教育方式,使其用恰当的宣泄方式调节情绪,对于女儿也要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2)处理施巧巧因被打而带来的情绪问题。

做法:对张女士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纠正。(1)协助张女士宣泄积压于心头的负面情绪;(2)帮助张女士学习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与压力管理技巧;(3)改变张女士不适宜的教养方法,教导其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

同时,对施巧巧进行必要的辅导,一则处理被打的情绪伤害,二则教导其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4、实施。

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增强案主力量,处理张女士的负面情绪,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压力管理技巧及教养技能;(2)处理施巧巧的情绪伤害,教导其与父母正向沟通的策略;(3)改善案主环境,强化家庭及幼儿园对于施巧巧及其母亲的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

5、评估阶段。

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约见张女士的女儿施巧巧,询问其母亲的改变状况以及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

6、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与张女士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在张女士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地处理其离别情绪,鼓励她坚持采用个案辅导中学到的方法来处理自身情绪及女儿的教养问题。

7、跟进服务。个案结束之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并请求幼儿园给予施巧巧关注与关心。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主要方法

(一)个人层面:个人或家庭

(二)家庭层面:家庭整体及各成员

(三)群体层面:小组工作

(四)社区层面;社区介入

案例二

李某,22岁,因自小患脑瘫,走路略有不便。内心自卑,自尊心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具有过多偏激想法和抵触情绪。

小李父母关系不太和谐。父亲即将退休,有较多主观想法。母亲已退休在家,较维护儿子。父母平日缺乏交流,在儿子教育问题上分歧很大,且父亲听不进母亲的建议。家庭氛围对小李造成很大影响。后来,父亲让他回学校读书,他极不情愿,于是在家里制造了一起强奸未遂案,想吓唬和对抗一下父亲。

1、初期。通过与小李的交谈,让他认识到突发事件对别人的危害性和自身行为的错误性。了解情况,如小李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过去发生的一些事件,明确事件与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纠正错误的认知,降低焦虑情绪,帮助释放内心的恐惧和无助。

2、中期。促使小李改变思想和行为上的极端行为,使其理解和尊重父母,学

会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同时,父母也应改变教育方式。

3、结案期。

家庭暴力案例分析

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还有冷暴力,精神虐待。

成因:传统思想、家庭婚姻的腐败现象、经济不独立

案件反应的问题:

1、受害者碍于脸面不敢声张,只能忍让,街道、单位

警察、邻居不管

2、社工的社会影响度不够,家庭社会工作者作尚有许多人不了解,而习惯求助传统部门。

3、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规定社会工作者作者的权利和职位认定

4、社会公众对家庭暴力认识不足,认为这只是家庭纠纷,劝劝就行 社会工作者介入:

1、建立专业关系

a、与张某面对面的交谈,用不批评的态度接纳她,理解她,并保持对她遭遇的同情,表明社工愿意帮助她摆脱家庭暴力的困扰,恢复正常生活b、在与案主见面时可以邀请其儿女参加,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2、收集资料:包括村委干部、邻居、案主亲人对案主遭受家庭暴力的看法,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

3、分析诊断

a、案主向往过正常的不受暴力的威胁的生活,但没有具体的方法

b、案主在社区中的道德评价还不错,村委、邻居、亲人都很同情她的遭遇,并在背后默默支持她;但案主的丈夫一直都对其实施暴力,儿子成家立业后还对其施加暴力

4、制定计划

6.公司社会责任案例 篇六

每年有超过310万儿童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死亡,其中45%是5岁以下的儿童。6600万小学生饿着肚子去上学,其中仅非洲就有2300万。

尽管目前全球有数以百计援助机构正努力救助饥饿儿童,儿童受饥和营养不良的问题仍然持续着…

NU SKIN 如新集团及事业经营伙伴对于世界各地儿童因营养不良而死亡深感忧虑,因此于发起了「受饥儿滋养计划(Nourish The Children)」,旨在凝聚遍布全球事业经营伙伴、顾客及员工的力量,透过持续性的蜜儿餐捐助,以滋养全球饥饿及营养不良的儿童,并拯救他们的生命。截止到年8月,该计划每天都在向全球超过15万名儿童提供食品捐赠,累计捐赠蜜儿餐量突破5亿份。

使命

该项目旨在结合教育和生产,打破贫困地区恶性循环,为全世界饥饿及营养不良儿童提供最迫切需要的营养。

我们遇到的问题

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因营养不良及饥饿而死亡

每年则有超过5百万名5岁以下的儿童因此而死亡

全球儿童中有77%体重过轻

每晚有10亿多人饿着肚子入睡

尽管目前有数以百计援助机构正努力救助饥饿儿童,受饥及营养不良的问题仍然持续……

如新的解决之道

NU SKIN 如新集团及事业经营伙伴对于世界各地儿童因营养不良而死亡深感忧虑,因此于20发起了「受饥儿滋养计划」。在该计划中,如新凝聚遍布全球的事业经营伙伴、顾客及员工的力量,透过持续性的蜜儿餐捐助,以滋养全球饥饿及营养不良的儿童,并拯救他们的生命。NU SKIN如新的事业经营伙伴、顾客及员工可购买蜜儿餐然后选择自用或捐赠。NU SKIN如新鼓励将蜜儿餐捐赠给第三方非营利性机构,由它们将蜜儿餐分发给正在遭受饥饿及营养不良的儿童。

作为蜜儿餐总体开发的一部分,NU SKIN如新的营养科学家们精心调配了适合营养不良儿童的营养成分和比例,从而研发出了富含多种儿童成长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蜜儿餐。与一般救济组织提供的谷物制品不同,蜜儿餐能为儿童提供更多营养。

「受饥儿滋养计划」“授之以渔”式的救助链条

如新的事业经营伙伴、顾客及员工购买蜜儿餐并委托NU SKIN 如新捐赠,NU SKIN 如新选择信誉卓越的慈善机构,专业慈善机构将蜜儿餐送到贫困地区的学校,而不是直接送给贫困地区的家庭。其目的是要通过蜜儿餐吸引贫困地区的儿童去学校接受教育,让受饥儿既吃得健康又学到知识,如此他们长大以后才有能力可以改变贫困现状,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该项目不仅仅是为贫困地区的受饥儿童和弱势群体捐赠食物,而是送去改变贫困命运的机会。这也正是善的力量“授人以渔”理念的体现。

同时,为了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赋予他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如新集团在当地安置了蜜儿餐生产基地,推动当地经济及民生的发展,使受惠者可投入到良性循环的新生活。

在华合作机构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世界儿童基金会

7.社会工程学案例 篇七

本刊讯 为了发掘和树立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及公益慈善活动典范, 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蓬勃开展, 10月底,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举办了2015年度“梦想四川”优秀企业社会责任 (CSR) 实践终评会, 本次评选已是该公司迄今举办的第7届评选。

本次评比收到来自省公司部门和市州分公司的20余项参评案例。经过初评委员会打分, 选拔出12项成果进入终评环节。为有效提升评审质量和公司影响力, 四川移动邀请了四川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社科院、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四川日报、通信与信息技术杂志社等单位的6名专家担任外部评委, 与公司9名内部评委共同组成终评委员会。经过细致的评审, 最终省公司市场部、数据部以及成都、自贡、德阳、雅安分公司等申报的六项CSR案例获得“梦想四川”最佳CSR实践奖。四川移动还同步开展了线上员工投票评选, 累计收集有效投票6600余张, 宜宾分公司的案例以最高票当选“最受员工欢迎奖”。

本次评选得到全公司员工的热烈响应, 参评案例总体质量较高, 获得内外部评委的一致好评, 彰显了四川移动持续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显著成效。

8.社会工程学案例 篇八

【关键词】地理案例;收集;设计

地理热点案例是以社会热点为载体,将地理学的综合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它通过对某一典型地理个案或事例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地理事物时空演化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进行实际工作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一、地理热点案例选编的注意事项

(一)时间性

地理热点中有些是显热点,有些是隐热点。显热点,是指时事地理,指发生在上年5月至本年4月的重大事件、工程。如:2010.5.16日 昆明、南宁等城市均出现“月掩金星”天象;2010年8月31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西昌航天基地成功发射;2011年3月初美国发动利比亚战争,3.11日本地震导致的福岛电站核泄漏等。这些热点的选取要注意时间的把握。隐热点,不受上述时间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近年来一直是本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当今人类共同关注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中东问题、中国的四大标志性工程等。

(二)政治性和客观性

有些世界热点虽然很热,但能否入选为地理高考试题,取决于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相关性。高考试题体现了国家意志,与中国相关性不高的事件,一般不会人卷,如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多莫杰多沃机场2011年1月24日晚发生一起爆炸事件,爆炸已造成至少35人死亡,130多人受伤,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这是一起恐怖袭击。虽然这事件在世界上影响巨大,但是与中国相关性不高很难入卷。再是,热点问题的答案要有定论,或能从书本找到答案,即答案的客观性。争论的问题一般不会考试,如厄尔尼诺形成的机理等

(三)学科性

地理学科自身和特色是注重研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特征与空间过程。因此;凡涉及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如空间特征与空间过程、地理基本原理、主要地理意义或影响等)的热点问题应倍受关注,如上述各大热点问题。

(四)综合性

近年的高考趋势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注要体现在学科内综合与跨学科综合,因此,凡涉及地理学科内多层面知识的热点问题和涉及多学科主干知识的热也应倍受关注。

(五)完整性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作为我们选编的案例,一定要提供完整与足够的有用信息,以便学生能够根据案例来发现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如果所提供的案例,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学生不能根据案例来发现知识,不能用案例来思考与解决地理问题,这样案例就不够完整。当然我们强调案例的完整性,不是说要把一个案例的方方面面都写出来,表达出来,比如我们的案例有很多来自媒体的新闻,但是有的信息是无用的,甚至对教学来说是干扰的信息,我们不能将之选编进去,相反应当在选编的时候予以剔除。

二、热点案例的收集和整编

教师要应发挥高度的专业敏感,将一些有助地理教学的案例及时收集,做好笔记,并进行分类整编。

(一)收集的方法

1.摘录

在阅读报刊、杂志和收看电视时,做一个有心人,多留意一些具有地理学科性的热点问题,及时摘录。如每天晚上7―7:30看新闻连播时,留意一下总书记、总理去哪了,你跟着走一趟,看一看。因为总书记走访的这些国家、地区,实际上都是能够代表我们这个国家发展的方向。如国家主席胡锦涛去年分别同巴西、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加拿大、法国和葡萄牙进行了国事访问。值得一提的是,做笔记时只要记下关键词就够了,其他信息材料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上网搜索而获得,而且内容新、全面、丰富。

2.上网搜索

网上信息最全面丰富、更新也最快。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Google搜索进行搜索。还可以多浏览一些地理网站,如国家地理、地理频道等。

3.学生参与。

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意识的留意一些热点,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如政治、历史等有关学科热点时,可从地理角度进行联系分析,自行设置一些地理问题。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参与实践的能力,又使学生在收集和调查中,完成了教材内容学习的任务。

注意:收集时,既要重视对文字材料的收集,又要重视图表资料的收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收集文字资料时,同时跟进相关图表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使材料更具直观性和情景性。

(二)要做好相关地理热点案例的分类整理工作。

分类可以分为国内、国外热点;学科内热点和跨学科热点;时政热点、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热点和人类生产、经济建设和科技等热点。

编辑、整理时,可用卡片分类编号,分类排放,还可编制一个目录,做好索引。但最好是利用电脑创建“树型”文件夹形式加以储存。这样可随用随取,也有利制成课件。

三、地理热点案例中考点的设计

(一)区域概况

对于涉及具体发生地区的热点问题,要了解相关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区域地理概况。主要从地理位置(含基础地图要求)、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人地关系、经济、交通、城市等)角度去把握。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与台湾问题都发生在东亚地区,对该地区以及相关国家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中国及台湾省)就得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掌握其具体考点。

(二)相关原理

对于涉及地理学科相关原理的热点问题,要能够运用本学科相关原理解这些热点问题或现象的变化过程和成因。如:川滇黔地区的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必须从这三大地质灾害的形成、防御角度掌握相关原理,尤其要能从地质灾害关联性角度分析该区为什么形成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三)影响意义

对事件、大型工程、重大活动等热点问题,还要从地理角度掌握其影响意义,这些往往不是书本现成知识,需要教会学生基本思路和方法。如四大标志性工程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四)地理过程

对当代全球共同关注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涉及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热点问题,则要从地理角度系统把握其地理过程。以环境问题为例,必须把握其形成原因—产生的危害—解决的途径或措施,并能结合实例分析。

另外,考点的设计要注意如下几点:

1.典型性。即题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针对性,让学生通过试题的训练,既能了解该热点问题有哪些主要考点,又能掌握一定的复习技巧和方法。如:区域定位方法、区域特征把握、等直线的阅读等。

2.综合性。①对具体某个热点问题训练题的设计,一是要注重所涉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二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②多个热点问题考点的综合,如东亚地区的朝鲜半岛问题、台湾问题等。

3.多样性。即同一热点问题所要考查的考点可通过多种多样的题型,如选择题、绘(填)图题、简述题、综合题等形式反映在训练题中,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4.开放与创新性。为适应新的高考形势的要求,热点问题训练题的设计在立意、题型、过程与结果方面要尽可能带有创新性和开放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设问要有深度,要体现高考四项能力目标。再是设问角度要尽量与高考命题接轨,这是编写高质量问题的技术性和规范性保证。

最后,问题设计最好是自己独立创作,以新题和能体现高考四项能力要求的题目为佳。每个案例的题数以5-8小题(即5-8个设问角度)为宜,根据学生的现阶段情况,可以不要面面俱到。

上一篇:毕业生求职要找准定位下一篇:言语行为理论与反讽